幼儿师范音乐课程改革(精选12篇)
幼儿师范音乐课程改革 篇1
众所周知, 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近年来师资培训工作日益进步, 各类“国培”“省培”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幼儿教师的音乐素质及教学技能也相应得以提高。然而素质教育已深深渗入学前儿童学习生活, 家长们开始重视孩子音乐素养的培养, 许多学前儿童已在学习器乐、声乐、乐理等课程, 故对幼儿音乐教育师资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幼儿师范音乐课程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等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 使学生“学以致用”, 适应社会需求, 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幼儿师范音乐教育普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乐理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 音乐理论课程设置少。2、教学方法与形式单一, 学生专业技能提升慢。3、忽略音乐教学法及教学活动实践, 致使多数学生不能胜任音乐教学工作, 不符合幼儿园的教学需求。笔者认为,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与修改:
一、调整音乐理论内容, 增强趣味性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 幼儿师范学校基本上取消了面试环节, 无需考试入学。每年招收的新生中, 除了少数学生是喜爱幼师这一职业报考就读之外, 很大部分学生是因考学无望而转读幼儿师范, 家长认为读幼师文化薄弱没关系, 懂得唱唱跳跳就行了, 从而也可以看出幼儿师范学校生源文化基础已大不如以前, 学生学习能力弱, 学习兴趣不高。许卓雅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指出“教师的音乐素质包含以下三个基本方向:一、教师鉴赏分析音乐的能力。二、教师表现音乐的能力。三、教师应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其中音乐知识包括音乐理论、乐器知识、音乐舞蹈表演知识, 著名音乐作品背景知识等。幼儿园音乐课以审美为核心, 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引导孩子领略音乐的魅力。这不仅仅要求幼儿教师有一定的技能, 同时也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音乐综合素质。在音乐理论课当中最基础的应属乐理, 而乐理相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则是一个全新的学科, 从教材的选用上来看, 虽然近几年来也出版了不少乐理教材, 但基本上与本科院校音乐专业教材内容趋同, 稍做修改便拿来使用。其缺点为:内容过于深奥枯燥、缺乏趣味性且课后练习太少。许多学生觉得乐理枯燥无味, 与语文数学无异甚至更难听懂, 考试挂科现象很普遍。在幼儿师范音乐课程设置中, 民族民间音乐、中西音乐鉴赏等基础课程基本上未作为必修或选修课程开设。幼儿师范专业学生音乐文化底蕴薄弱, 知识面窄, 应多开设相关音乐理论学科, 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提高其艺术修养。总而言之, 幼儿师范音乐理论课程缺乏学科特色, 其教材的“照搬”导致上述诸多问题, 严重阻碍了幼儿师范学生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的发展。要解决幼儿师范音乐理论课程内容的各种问题, 给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应对幼儿师范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加以修改, 加强音乐理论与实际运用的联系, 增加音乐理论课的趣味性, 并建立一套适合幼儿师范特点音乐理论教学体系。
二、改革教学模式
技能课多层次教学, 理论课程研讨式教学。由于幼儿师范学生入校前大多数未接受系统的艺术培训, 音乐技能与综合知识薄弱, 学生在校学习只有短短两年半时间, 要在有限的学习期限内提高他们的艺术专业技能素质, 必需要改革教学模式, 改善教学方法。首先应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由于学生受音乐教育程度不同以及个体音乐素养的差异, 教师必须在兼顾“普遍性”的基础上, 做到“因人施教, 有的放矢”。对于技能课, 从入校至毕业, 许多幼儿师范学校声乐、钢琴课都是采用的“大班”教学, 一个班上四五十人, 无法做到“因人施教”。笔者建议:第一学年, 采用大班教学, 教师初步了解学生综合素质及个体差异, 侧重基本技能的练习。第二学年, 通过考核, 按照学生的声乐基础以及弹奏能力分小班 (20人) 教学, 第三学年, 分专业教学, 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及能力选择主修及副修专业 (声乐或钢琴) , 主专业每组5-8人, 副专业每班20人。如下图表所示:
采用分组教学后, 则按期分层选拔, 每期考试以汇报演出形式进行, 统一测试, 专业教师集体打分, 优胜劣汰, 确定小组小班人员。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小组上课, 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上小组课。教师与学生都有“压力”, 才有教和学的动力。
其次, 采用讲座的形式开设理论课 (如音乐欣赏、中外作品赏析等) , 既系统地传授了知识, 又节约了教学资源。教师采用研讨式教学, 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 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提出见解。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加强课堂活动设计,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促进教学相长。考查方式可采取论文的形式, 也可以由学生选择教学内容, 以上课的形式展示。
三、重视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 进行“渗透”性教学, 提高其教学能力及课堂驾驭能力
许多毕业学生 (包括专业技能强的学生) 抱怨学校音乐技能课程的学习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教学的便利, 认为“学”与“教”是两回事。这也说明, 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并不代表就能驾驭幼儿园音乐活动课。幼儿园音乐教育包括以下五大领域:歌唱活动、韵律活动、音乐游戏、打击乐演奏、音乐欣赏。如何才能使得学生将所学技能知识揉合在音乐活动之中?如果仅仅依赖每周一节的音乐教育活动设计课, 那肯定是不够的。在声乐、钢琴、舞蹈、乐理视唱等课程教学中, 教师在教授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 还要教授学生掌握一定的讲解能力与组织能力。这也对幼儿师范音乐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必须了解达尔克洛兹、柯依达、奥尔夫、铃木、蒙台梭利等音乐教育体系, 将其渗透在日常教学中, 更有效地教学生学习音乐;通过言传身教, 使得学生耳濡目染, 了解和采用他人所创造的音乐教育活动模式, 借鉴吸收他人的有效经验, 逐步掌握幼儿园音乐活动课的方法、特点及规律。同时, 教育实习是学生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关键环节, 在短短的五周实习中, 指导教师要学生对其所选音乐活动课进行教学设计并写出教案, 进行说课、试讲, 相互听课、评课;教学活动结束后定期进行效果评价, 指导教师与原任课教师指出学生教学中的优缺点, 分析活动的成功和失败, 给出合理的评价, 使得学生对自身专业能力及幼儿园人才需求标准有客观的认识, 发现其中差距, 加以完善, 才能得以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苏莉莉.职业中专幼师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 (中旬刊) .2009 (05) .
[2]陈虹岩.幼儿师专课程设置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 (12)
[3]陈爱群.浅谈幼儿师范音乐教育的创新与发展[J]教学研究2000 (03)
[4]李雪萍.幼师声乐教学的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 (11)
[5]俞婕.论幼师钢琴基础课的分层教学[J].大舞台.2011 (04)
[6]许卓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幼儿师范音乐课程改革 篇2
幼儿音乐教育课程游戏化教学探究
单秀丽
(徐州开发区第一幼儿园,江苏徐州221001)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幼儿教育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音乐课程游戏化即任课教师有所计划地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授课。音乐课程游戏化使得音乐课程的授课能通过游戏的形式呈现,让幼儿在乐趣中学习、在玩乐中吸收知识。本文以幼儿音乐课程游戏化为切入点,对课程游戏化的论点深入剖析。
关键词:幼儿;音乐;课程;游戏
游戏,具体而言即人类与某些动物
共同享用的行为方式,反映着与之相应的社会现实生活。成年人和幼儿都会游之戏之,但游戏在成人与幼儿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所赋予的意义、所起的作用皆有不同。游戏,于成年人而言是制度化的,是有所谓的游戏规则的;而于幼儿而言,游戏则是非制度化、没有所谓的规则束缚的,简单的快乐的即是游戏。
一、音乐课程游戏化的重要性
在孩子的教育当中,音乐课程是必不可少的,而游戏化的音乐课程更是不可或缺的。音乐课程游戏化除了能开发幼儿音乐能力以外,对幼儿智商和情商的培养更是有所帮助。
(一)音乐课程游戏化能使幼儿愉快学习
喜好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儿与周遭环境互动的一般形式。作为幼儿的一般活动,游戏关系着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需要,并且,游戏也反映着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客观需求。音乐课程
游戏化,依照幼儿对游戏的一般需求,给幼儿的音乐学习创造多彩、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快乐地在游戏中认知音乐,深入感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
音乐课程游戏化,应该以孩子本身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观察孩子是否自由地学习音乐,是否尽情地展现他们的个性,以及是否快乐。成人应该设计可以满足孩子每种内在需要的环境,并剔除不利于成长的因素,寻找有助于幼儿成长的途径,发现并培养幼儿的潜能。利用音乐课程游戏化,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此外针对音乐课程内容的游戏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等进行相关研究。
(二)音乐课程游戏化能开拓幼儿思维
幼儿园的音乐课程游戏化,是对幼儿大脑多方面开发和发展的重要途径。音乐课程游戏化促使幼儿运用自己的肢体去认知音乐,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音乐,并在游戏的整个过程中去享受音乐。
音乐游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开发性,符合幼儿学习音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由此,幼儿阶段是早期音乐教育的重要阶段。有目的、有感情地聆听音乐是幼儿学习音乐的主要动机,在聆听中抓住音乐的相关信息是幼儿学习音乐的基础。许多幼儿在婴儿阶段即拥有敏锐的听力,且由于本能,幼儿也能对音乐快速做出反应,以此看来,音乐游戏对幼儿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
由于幼儿喜欢玩动、遵从兴趣、思维具体形象,所以将音乐教育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则能与幼儿的学习、生活融为一体。音乐课程游戏化可以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挖掘幼儿的探索精神。幼儿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音乐任课教师应当了解幼儿学习音乐的心理动机,从而更好地去建设幼儿音乐学习的最佳心理结构。
当前,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的探索剖析是非常有必要的。从现在的一些
幼儿园教学状况可以看出,音乐教学形式过于单一,音乐游戏的形式颇少,音乐课程与游戏之间的相关性甚少。
二、音乐课程游戏化的教学理念
音乐课程游戏化不单单只是一种游戏,它不仅包含了音乐游戏中的特殊因子,而且还包括了游戏的特征。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幼儿的音乐教学应该是有趣多彩的过程,结合游戏的趣味灵活,应能让儿童有足够的玩耍、娱乐和学习的时间。幼儿教育者应当全面了解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注重音乐游戏内容的趣味和形式的多样,以确保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位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都在关注和研究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增长。从幼儿到成人,每个不同年龄段都有独特的心理特征。现代音乐教育应该依据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特征,设计与之相应的音乐教育内容和方式。
(一)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在探究音乐课程内容游戏化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采用合适的方法和组织形式去搭建幼儿音乐学习的最佳心理结构。使用与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的方式,使得幼儿在多样式的游戏化教学中,欢乐地认知音乐,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教学游戏中。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不单包含唱、跳、演奏等,它的教学渐趋多元化。例如:故事《毛毛虫和大公鸡》,讲述了大公鸡发现草地上的毛毛虫兴奋不已,想把它们当作美餐,聪明的毛毛虫想出一个办法恳求大公鸡把他们养肥了再吃。大公鸡把它们带回家,精心照顾它们,一段时间后的早晨发现毛毛虫不见了,原来毛毛虫变成蝴蝶飞走了,他的心情难过极了。大公鸡由原来的得意到最终的伤心。分析故事情节后我们可以把这段故事分为四个篇章,第一篇章:遇见大公鸡;第二篇章:小青虫快长大;第三篇章:蚊子赶跑了;第四篇章:小青虫变蝴蝶。并
配以合适的音乐、角色表演、戏剧表演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来呈现这一故事情节。游戏化的音乐教学应该有感情丰富的语言、情节多层的故事配乐、充沛情感的音乐、美妙撩人的韵律、趣味百变的造型以及在音乐背景下各种新颖创新活动,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活动中最大程度地感受音乐艺术的美妙,最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音乐艺术能力,增强音乐气质,为日后在音乐道路的发展起铺垫作用。
(二)游戏化的教学内容
幼儿园音乐教学内容中,音乐游戏所具备的游戏特征最为明显,但除此之外,唱歌、韵律活动、乐器演奏等方面也具备一定的游戏特征。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歌曲,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赋予相应的角色扮演、场景再现等使之具体表现歌曲的意境。还有一些较为常见的传统游戏歌曲“猜谜歌”、“手绢歌”、“跳格子歌”等,都可以采用各种游戏的形式,使孩子在欢快的游戏中展现
自己;在愉悦的游戏中增强音乐能力、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快乐的游戏中收获参与游戏的乐趣。
幼儿阶段是采用早期音乐教育的最佳阶段,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渗透于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有效地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和相关能力。在游戏化教学中要着重教学内容制作的情节化和意趣化。利用音乐教学游戏化形式,让幼儿学习音乐教学中所囊括的知识,达到音乐课程内容的游戏化。
(三)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正面的认知倾向和情感状态,是激发幼儿认知、思维和创造的内部驱动力。带着兴趣学习,幼儿能够较大限度地掌控自己的注意力,并且能够带着快乐情绪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兴趣的产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一般是由某些外部因素刺激而来的。从这个观点看来,关于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则要予以重视。积极的音乐教育能够主动激发幼儿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主动
性和对音乐游戏活动的兴趣。在兴趣培养方面,首先要提高幼儿教育者发现幼儿兴趣的能力,善于在活动中识别幼儿的兴趣所在。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大多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地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幼儿拥有学习音乐的潜力,而教师则要及时发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保护好幼儿兴趣的萌芽并且给此幼芽营造适合成长的环境,使其安稳地成长。而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并不仅仅是用理性去教授,也要用感性去带动,即是要用自己适当的情感和情绪表现方式去带动幼儿。另一方面,幼儿的注意力非常易于转移,也就表明,幼儿的兴趣一般都是暂时的、短暂的。如何让幼儿保持较为稳定的学习兴趣,这是培养幼儿兴趣的重中之重。在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游戏的手段,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转变为幼儿玩乐的高潮点,有效地刺激幼儿的学习兴趣。兴趣需要持续不断,若想让幼儿在愉悦中学习,教师则需要不断
地加强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培养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
音乐能力即对音乐各部分的认识和情感反应的综合能力,包含了识别音乐、音响、音色、节奏、旋律等能力以及音乐审美能力,在参与演唱、演奏、音乐创作等方面活动时,就需要音乐感、节奏感等能力的整体配合。由此观之,音乐能力是以音乐素质为基石,利用教育培养和实践活动为渠道,从而得以提升的能力。
音乐能力的开发提高需渗透在整个课程游戏化过程中。一日生活皆课程,在生活各环节我们都可以用音乐引领,例如:入厕、洗手可以播放欢快的音乐使幼儿随音乐做动作,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进餐时可以播放舒缓的钢琴曲,提升幼儿的欣赏能力;在午休环节可以播放摇篮曲,让幼儿伴随音乐入睡。幼儿的音乐能力一般会受到心理发展水平、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经验、音乐修养等方面的限制。因而,对幼儿
来言,利用听觉来感受音乐,并借以一定的想象力,能更好地去体验音乐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感情,从而更加地形象具体。
音乐教育可以全方面地开发幼儿的各种能力。而幼儿音乐能力的开辟最好是在幼儿成长过程的初期。研究所得:人的潜能是获得内在能力所必备的条件,因而,越靠近0岁,这种潜能就越大,内在能力也就越高,不过,随着人的成长,这种能力则会快速地消失。由此观之,幼儿教育者在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充分地开发幼儿的潜能,使之不被时间的推移而淹没,是幼儿教育者的工作职责。音乐课程游戏化则是幼儿教育者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的必要工具。
三、结语
节奏是音乐的基础,是舞蹈的灵魂。音乐课程游戏化,着重幼儿在音乐节奏感方面的培养。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最佳的方法即是利用语言节奏、动作节奏和音乐节奏,加以与音乐本身密切地
幼儿师范音乐课程改革 篇3
关键词:高职;师范专业;音乐基础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10-0110-02《音乐基础教程》是高职师范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必须围绕着高职师范专业的特点,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并结合社会需求,为培养新时期高素质的教师打好基础。
一、高职师范专业《音乐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一)音乐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由于高职师范专业音乐教师在《音乐基础课程》教学中,制定的教学目标大部分都是模仿音乐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音乐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往往过于重视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而对少儿音乐关注却非常少。
(二)生源基础薄弱
广东省高考政策中,来自贫苦县的考生如果报考专科学校总分可以加20分。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多来自于贫苦县,由于受条件限制,这些学生从小接触音乐的机会就很少。再加上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中小学校也不重视音乐教育,导致学生音乐基础普遍较差。
(三)音乐课时少
高职师范专业音乐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学生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多,有乐理、视唱练耳、欣赏、唱歌等。高职师范专业学制为三年,《音乐基础课程》每周仅为二课时。如果再除去新生入学、军训、重大节日放假,以及第三学年的6-8周的实习,而且音乐课程一般都会比其他专业课程要提前两周结束教学,这样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所剩不多。
(四)音乐教材陈旧
目前大部分高职师范专业使用的音乐课教材是尹铁良、孙兰娟主编的《音乐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内容分为四篇:乐理与视唱基础、声乐与合唱指挥基础、音乐欣赏基础、少儿歌曲创编基础。各章的乐理知识以作者独白式的陈述方式编写,各章内容之间没有横向联系,融合贯通性不强,留给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教学的空间不大。教材选用的曲目大多是八九十年代中等师范音乐教科书上的经典曲目,反映当前新时期学生社会和学习生活与思想情感的曲目很少。
(五)校园艺术活动缺乏专业指导
校园的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多彩,如“五四”“国庆”“元旦”三大节日的文艺汇演,再加上很多高职院校在每学年还会举办以音乐为主要活动的“校园文化节”活动。学生对这一系列活动都比较重视。由于学生缺乏专业指导,又过分追求名利,排演的节目时候往往就是生搬硬套别人表演过的节目。由于没有从自身实际水平出发,演出中就会出现形式大过内容、音调太高跑调、表情与音乐情绪不合拍等诸多问题。
二、加强师范专业《音乐基础课程》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应该切合高职师范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
1.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重组
在保留教材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删减一些难度较大、不实用的内容。如《音乐基础课程》中的“少儿歌曲创编基础”、“三部、四部合唱与指挥实践”、音域过宽、节奏复杂的五线谱视唱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再增加一些近年来创作的优秀经典作品和实用型内容,如熟悉的民歌、流行歌曲和少儿音乐教材的内容。这样既注重实用性,又注重时代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2.识谱、记谱法要以简谱为主
对于“首调”观念强、传统单声音乐普遍的音乐初学者来说,使用简谱更加方便、实用。我国的大部分音乐报刊读物均使用简谱,广东地区少儿音乐教材选订的也是简谱版本。除键盘和管弦乐以外,大多数专业文艺团体也习惯用简谱记谱。而较之五线谱,简谱的学习更加通俗易懂,教师可以花费较少的时间与精力把理论讲清楚,学生也不会纠结于用五线谱“首调”唱名法“do”音总是处于不断变换位置的混乱之中。因此,给师范专业的学生上《音乐基础课程》的时候,在教学课时数有限的情况下,学习简谱无疑是最为适用的。当然,以简谱为主并不是放弃五线谱,当学生较熟练掌握简谱后,再适当介绍五线谱,反而会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学教法·高职师范专业音乐基础课程教学实践研究3.要将歌曲、欣赏主题作为视唱、指挥训练的内容
现阶段大部分小学使用的是简谱版的音乐教材,其内容丰富多彩,符合少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其中也包含了《音乐基础教程》里面大部分的知识点。将少儿教材的歌曲、欣赏主题用作音乐基础薄弱的大学生视唱的内容,无疑降低了难度,同时也由于一线教材的实用性刺激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可将教材各个学期的内容按难易程度安排好教学次序,先从基本“划拍”练习开始,再逐渐上升为用指挥图式挥拍视唱,既练习了视唱,又学到了指挥,还熟悉了教材,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4.键盘学习要以少儿歌曲伴奏为主
根据高职师范课程标准的要求,师范生要学会为少儿歌曲配伴奏,会自弹自唱。一般的琴法课都是在弹奏姿势与手型、基本弹奏法及指法、弹奏常用音阶和乐曲等程序之后,再进行伴奏常识的教学。学生学习时间短、任务重,因此,键盘基础和伴奏教学应双管齐下、同时进行才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学期对学生进行弹奏姿势与手型练习后,在从简单的成品少儿歌曲伴奏作品弹奏开始,进行键盘基础教学,同时将学过的作品进行伴奏分析,归纳出正三和弦、属七和弦、K46和弦及三种伴奏音型的应用规律。这些措施为下一学期给旋律正确编配和弦、音型、写伴奏谱和即兴伴奏做好准备。第二学期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即兴伴奏教学,让学生为学前教材的少儿歌曲编配伴奏,并练习“在三升三降”范围内进行移调弹奏,学会自弹自唱。
(二)教师要充分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提高音乐教学的实效性
1.采用综合课形式,将各领域的学习内容充分交叉渗透
音乐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必须充分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来提高音乐教学的实效性,如通过视唱可以让学生掌握节奏。通过欣赏名曲可以让学生了解曲式结构。通过练弹、伴奏可以让学生懂得调式、和弦。在视唱乐谱的同时进行声乐发声,即提醒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视唱,做到气息支持、声区统一,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充分利用音乐教学的整体效应,可以使学生在感知、参与音乐活动中理解和运用音乐理论。
2.借助学校网站和广播站将教学延续到课外
欣赏课教学,“多听”是发展和提高音乐感受能力的关键。但每一首乐曲的长短不同,有些长的乐曲可以接近10分钟,如果只在课堂上听的话,除去作者、创作背景和相关知识点的介绍,一首乐曲至多只能听两遍。两个学年下来,所欣赏的曲目很少,而且学生对大部分乐曲印象不深,原因就是聽的少,听的时间不够。可以在学校网站建立音乐欣赏曲库,同时附上相关的文字、图像和影像,激发学生自觉欣赏音乐的兴趣。亦可利用广播站在休闲、课外活动期间将乐曲进行滚动式的播放,以此来积累曲目,加深印象。另外,学校艺术活动的评判标准、评选结果及相关点评应适时在网站上公布,目的是让学生对节目的评判有正确认识,学会如何欣赏和排练节目。
3.运用难度系数的模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
音乐教育中,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个性发展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及核心内容。因此不能因为所教的内容相同,而对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使用统一标准和统一要求。据此,可以在每一次的音乐考评标准上做文章,如参照“完成分”和“难度系数”的标准进行打分。对学生所学的视唱、歌曲演唱及歌曲弹唱的曲目,根据其难易程度给予不同分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自由选择,学生会在选择后利用课余时间加强练习,以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这对部分喜爱音乐、有意继续学习音乐的学生起到尤为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尹铁良,孙兰娟.音乐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
[2]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室.音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2).
[3]王家祥.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11).
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课程改革论析 篇4
一、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目的和教学思想的统一
高师音乐教乐专业所培养的对象是未来服务于基础教育的人,理应密切关注、研究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又将关系到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所以,高师音乐教育应实践将师范性与学术性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和专业与文化并重的原则,使得学生在校期间能全面发展,以便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基础音乐教学。在目前的高师音乐系教学工作中,虽然教师教得认真学生学得刻苦,部分学生在某门专业课程上成绩突出,在专业比赛中拿大奖,但是各地教育部门对其输送的毕业生确颇有微辞。主要表现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尽管高师音乐系认为是优秀的毕业生,但在地方教育部门来看,也只是在某一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而不是学校需要的“又专又能”的通用型人才。在遵循上述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高师音乐教育的课程结构首先应优化核心课程,建立少而精、容量大、实用性强的主干课;其次应扩大选修课程范围,增加课程设计和课程编制的灵活性;最后,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艺术和社会实践,形成隐性课程。这三种课程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新的音乐教育课程体系。
二、构建新的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
审视高师音乐系目前的教学,可以看出在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等方面还有许多与师范教育目的不吻合的地方,如理论课的单一化、专门化。要适应21世纪音乐教育需要,就要结合中学音乐教育的实际需要来调整高师音乐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改变过去单纯追求课程内容的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单一性状况,提倡课程内容的系统化、综合化、模块化,使课程之间的内容有所联系,有所不同,对课程内容进行精选、整合和组编。高等师范教育因其培养目标的特定性而在高等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就师范院校中的音乐教育专业来说,其重要职能即是向社会输送普通音乐教育的合格师资。由于音乐教育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将会直接关系到普通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进而对全社会的音乐教育———素质教育水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钢琴课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拓展必然成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环节。而钢琴教学科学水平和艺术水平的提高,又将积极作用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在更高层次上的体现。本文将以现代教育理念及现代教育技术为基本依据,参照国外同类课程的有益经验,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两个角度讨论钢琴课程的教改问题。
三、突出音乐教育整体优化,改革教材与教法
根据高素质音乐教师要求特点,高师音乐系教学内容应该向综合性与多元化目标努力。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具体落实到教学过程的实施上,就体现在教材与教法的改革上。而现有的教材适应性与科学性差,相对陈旧,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故此教材改革要注意系统协调性、结构完整性、灵活多样性及实际操作性。21世纪是人类知识表达方式全面更新的世纪,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将普遍得到应用。因此,在教材的编写与设计上,应适当考虑在新媒体辅助下教材的表达方式的现代化。充分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进展,借助现代高新技术努力探索并尝试新的音乐教学形式和方法在优化音乐教学过程的作用,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还应该考虑在既有的印刷教材基础上,不断充实声像教材、多媒体教材、网络教学教材等。教材改革必然要求相应的教法研究与改革。如何使课堂变得生动、愉快,在保证课程的完整性的同时,使课程灵活生动,既规范化又富有创造性。21世纪的音乐教育应该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与自我发展的机会,应该引入鼓励学生探究、强调交互式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状态,启发、激励式的教学方法,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互相尊重、合作的师生关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应是现代教学活动的基本特征。
总之,对教育来说,21世纪更加注重质量和人才素质的世纪。使每个人都能成为具有审美理想、审美需求、审美能力的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和教育与国际的全面接轨,我们将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重视教师的高素质、强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高等师范院校作为教育的“工作母机”的作用,坚持“三个面向”,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为培养能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贡献力量。
摘要:21世纪是科学与教育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需要大批高素质、全新型的音乐教育专门人才。为适应这一形势发展的需要,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必须从教育目的和教学思想、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材教法、教学活动等诸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思考与探索。本文主要对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点看法,希望能为音乐课程改革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课程
参考文献
[1]包铁良.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几项措施[J].音乐生活,2009,(06).
幼儿师范音乐课程改革 篇5
对幼儿园建构式课程音乐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黄秋凤
(新余市铁路幼儿园)
摘 要:建构式课程中各年龄段幼儿的艺术发展目标是紧紧围绕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提出的总目标确立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幼儿的艺术教育方面提出:“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要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幼儿接触各种适宜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鼓励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
建构式课程中各年龄段幼儿的艺术发展目标是紧紧围绕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提出的总目标确立的。但在实际教学中,该如何把握教学内容,确定重难点,在建构式课程的主题性教学活动中,如何开展有效的活动,有机地与其他领域相融合和渗透,以促进幼儿获得积极的人生体验,保证幼儿的全面发展。下面结合自己的幼儿教学实践,谈谈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一些想法。
一、充分发挥幼儿教师的主导地位,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音乐艺术是情感的艺术,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教师作为音乐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鉴赏力和音乐素养,掌握不同年龄班幼儿学习音乐的特点而选择适当的策略进行音乐教学。同时,要创设宽松、和谐的幼儿心理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和主动性,给每个幼儿创造发展的空间,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探索的欲望,发展幼儿的创造品质,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理解他们欣赏时的行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幼儿,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不必过分追求音乐知识本身的系统性,而应着重体现把音乐作为促成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载体,着重于幼儿的趣味、情感、美感、想象力、创造性和人格的培养。以情感人,以美育人,让幼儿在感受音乐之美的过程中形成健康、美好、向上、崇善的心灵和文明优雅的气质风度。
二、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活动
1.幼儿的歌唱活动教学
经常和幼儿一起唱歌,让幼儿尝试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欣赏和回应幼儿的哼哼唱唱、模仿表演等自发的艺术活动,赞赏他独特的表现方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歌唱组织方式,以调动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
(1)在情景表演中开始
例如,在教小班幼儿学习《谁饿了》时,先以形象的动作给幼儿表演歌词的内容:“一只大猫出来了,肚子饿得咕咕叫,看见了小老鼠,啊呜啊呜吃完了。”幼儿被教师的表演所吸引,接着再演唱歌曲示范给幼儿听,最后邀请幼儿一起边唱边做动作,在欢快的表演形式下,幼儿的歌词也就自然而然地记住了。
(2)在游戏活动中开始
幼儿都喜欢游戏,在游戏中他们可以尽情地表现自己。例如,在教中班幼儿《丢手绢》时,和幼儿一同做丢手绢的游戏,在开始时,教师做丢手绢的人,并在丢的过程中清唱歌曲,再让学生轮流做丢手绢的人,引导全体幼儿一起清唱歌曲。
2.幼儿的韵律活动教学
韵律活动教学有助于幼儿身体动作节奏感和协调性的发展,培养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他对音色、强弱、快慢的感受。在动作设计上要尽量简单、易学,增强幼儿学习的信心,()同时节奏感要强,要短小有趣。
例如,让小班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开始动作模仿,可以让他们模仿大自然中一些的现象(花开、下雨等)、动物(鸟飞、鱼游)的动作、日常生活中的动作(洗脸、摘菜)等,让他们随音乐做简单律动。例如,在教学《小鱼游》时,可以先组织幼儿共同观察鱼缸里小鱼在水里游的情景,然后播放音乐,让幼儿伴随着音乐,自由表现鱼游的样子,接着再和幼儿一起踮着脚,轻而快地移动,同时用手臂模仿游的动作。在活动中,我们要对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多加鼓励和赞赏,让幼儿体验在韵律活动中表达情感、体会创造和与小朋友合作、交流的快乐。
3.幼儿的音乐欣赏活动教学
音乐欣赏活动能够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我们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和心理发展水平以及幼儿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宜的作品。同时,幼儿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即兴模仿等,我们要理解和尊重幼儿的这些行为,鼓励幼儿收集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并和他们一起欣赏。
(1)为幼儿选择适宜的欣赏作品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可接受水平、兴趣、心理需求等选择形象鲜明、结构清晰、风格多样、具有较高思想性和艺术水平的作品。比如,反映社会生活的,关于大自然的,表现幼儿游戏和学习生活相关的,从歌曲到乐曲,从民间音乐到西方音乐,开拓幼儿艺术视野,丰富幼儿音乐欣赏经验。例如,富有情节和形象的乐曲《摇篮曲》,浅显易懂,非常适合小班幼儿;诙谐有趣的《啤酒桶波尔卡》适合中班幼儿欣赏;而欢快活泼、富有丰富内涵的中华民族乐曲《金蛇狂舞》,能让大班幼儿对乐曲的结构、风格、表现力等的了解更加深刻,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2)引导幼儿用动作、语言、图画等多种方式与音乐对话
情感在音乐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是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过程,通过作用于音乐作品的多种感官通道、多种艺术形式来帮助不同差异、不同爱好的幼儿积极地参与音乐,建构相关的音乐知识。这是幼儿学习音乐的一个主要特点,也是我们教师应该把握的教育策略。所以说,幼儿的音乐教育不是以幼儿掌握音乐技能为目标,而是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让幼儿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融入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幼儿教育课程中的音乐审美教育 篇6
姜岩
在对于幼儿的教育中,审美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各种审美活动能够开发孩子的智力,提升幼儿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对事物的理解力。 而审美教育的首选是艺术教育,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的身心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并且易于孩子们接受,容易引起共鸣,因此,加强对幼儿的音乐审美教育是必要的。
幼儿 音乐教育 审美教育
在幼儿教育的全部课程里,美育占有的比重是非常大的,比如说讲故事、歌唱、做游戏、图画,折纸等各项审美的方式进行幼儿的教育,不断的对幼儿的听觉、视觉能力,语言能力,感知能力等进行提升和锻炼,不断健全幼儿的整体人格。幼儿音乐教育是在幼儿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音乐在传导的过程中,是一种情感的传达与精神的熏陶,是一种情感艺术的教育,而教育幼儿时期孩子的关键就是情感体验的教育。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孩子的感知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充分的开发孩子的智力,丰富情感,对孩子实施审美教育,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使幼儿时期的孩子快乐的学习各种知识,树立起正确的审美意识,建立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如此,音乐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目的,在幼儿教育的课程中,音乐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幼儿教育中的音乐审美教育
音乐本身具有多元性的功能,可以传递思想、娱乐、教育、文化交流等,但只要音乐艺术以一种被审美的态度去探索时,其所承载的审美体验才能够被传递,通过对音乐审美的直接感受,实现其本身的功能。幼儿的情绪与情感是幼儿最早期的社会行为的一种直接表现,幼儿需要学会适当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才能朝着好的方向去发展,学会控制情绪,适当表现情感,能够正确的认识和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才能在好的氛围中健康的成长。 对于幼儿的音乐教育,审美教育是其主要的功能,审美就是要让孩子们感受到事物的美,并且通过感受去追求,去创造。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懵懂的孩童,需要用艺术的手段去完善孩子们的思想观念,要从正面去引导孩子,在音乐中感受真、善、美,并引导他们接受和感悟。 对幼儿的音乐审美教育主要手段有音乐欣赏、唱歌、音乐游戏、韵律活动、乐器的打击演奏等方式,而这些方式也正是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通过这些音乐审美活动的教育,不断的培养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智力开发,丰富孩子们的审美经验,正确的认识和了解身边的人和事物,健康成长。
1.音乐欣赏。 音乐需要通过听觉来完成审美传递,幼儿要走入到音乐的世界里感受音乐的魅力,就需要学会倾听,并习惯倾听。 教师可以通过音乐作品中的形象,来感染幼儿,培养孩子们的感觉和分辨能力,带领幼儿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通过倾听音乐的歌词与旋律,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和音乐情绪,以此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2.歌唱活动。 优秀的音乐作品需要由歌唱者去演绎,而往往只有歌唱的人能够首先领略到音乐作品的内涵和精神。引领幼儿进行歌唱活动,能够促使幼儿尽快的投入到音乐作品中,感受音乐作品的内在精神,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节奏与美感。在歌唱活动中,幼儿能够感受到歌唱的快乐,学习到一些基本的歌唱技巧,感悟到歌唱的作品中音乐形象,对于一些简单的儿童歌曲能够理解和表达。 对于幼儿歌唱的内容不能太难,要简单、明了,关键还是让幼儿能够感受到歌唱的乐趣,从而激起幼儿学习音乐、进行歌唱活动的兴趣爱好。 在歌唱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孩子们要字正腔圆,恰当的运用气息,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以达到更好的审美目的。
3.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的伴随下进行游戏,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音乐、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力与创造力,而且能够使幼儿在音乐中提高与其他孩子之间的交往能力与团结合作能力,在游戏与音乐并进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 例如歌曲《丢手绢》,教师可引领幼儿在歌曲音乐中学会游戏,在游戏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的乐趣,以此促使幼儿学会理解音乐歌曲。
4.韵律活动。 引领幼儿进行的韵律活动主要是感受和实践,在音乐的节奏中让幼儿体验到音乐的节奏,并且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运动起来,运用一些简单的幼儿音乐节奏,让幼儿接触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增加对音乐的体验,在幼儿的亲身活动中感受到快乐。
5.乐器的打击演奏。 打击乐器的演奏在幼儿的音乐活动中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在打击乐器演奏过程中孩子们既能够学习到音乐,又能享受到音乐中的乐趣。幼儿能够接触到的主要打击乐器有沙铃、串铃、小喇叭、小鼓、钹、锣等,这些打击乐器容易掌握和学习,容易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音乐享受。丰富的打击乐器演奏,能够使幼儿获得生理与心理上的满足,了解到不同乐器的音质与音色,培养幼儿以后学习乐器的兴趣爱好,学会以不同的形式表达音乐作品,乐器演奏活动过程中,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的同时,提高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除了这些活动以外,教师要引导幼儿联系与音乐歌曲内容有关的知识,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拓宽幼儿的知识视野,提高对音乐的兴趣。 例如歌曲《泥娃娃》,学习这首歌的同时,教师可引导幼儿通过橡皮泥来塑造泥娃娃的形象,每个孩子心中的娃娃都是不一样的,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空间,培养幼儿动脑与动手的能力,结合音乐来学习更多的知识,体验更多的乐趣。
二、在对幼儿的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几点
1.把握住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音乐审美教学的过程培养幼儿自主意识和思维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教与学两种活动,而教师是教的主体,幼儿是学的主体,因此在对幼儿音乐审美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住双主体的原则,教师与孩子共同进行教学的课程。 切不能将幼儿放在一个被动的地位,被控制的孩子是无法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的。教师与幼儿之间要建立起一种积极有效的互动关系,互相沟通,才能了解孩子的内心,而孩子们也能更好的接受教育。想方设法让孩子倾听教师讲课的同时,也要注意孩子们的想法,关注他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认真的解答幼儿的疑惑,帮助孩子们理解所接触到的事物。 在进行音乐欣赏课的同时,要鼓励幼儿进行充分的想象,例如歌曲《小燕子》,引领幼儿扮作小燕子的角色进入到音乐中,给孩子适当的装扮,加上一对可爱的小翅膀,鼓励幼儿积极的参与到音乐游戏中,不断的思维、想象,让幼儿在快乐的实践中理解音乐中的角色,体验到音乐的魅力。
2.多种途径和手段来促进幼儿理解音乐语言、提高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对于幼儿音乐审美的教育,一定要结合幼儿的特点,幼儿时期的孩子缺乏知识的积累和音乐经验,在进行音乐审美的教学活动中,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途径,各种音乐艺术的表达方式融合起来,让孩子在自由的环境氛围中感受音乐,学习知识。 对于幼儿来说,要理解音乐作品一定要借助于形象,生动的音乐形象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诱发孩子去理解,去思考的动力,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故事塑造音乐作品中的形象,通过音乐形象形象来引领孩子理解音乐的语言,促进幼儿对音乐作品解读能力的提升。另外,教师要与孩子的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特长,与家长一起共同努力培养孩子,可以提现家长在与孩子玩耍的时候,注意相关知识的讲解,耐心解答和教导,适当的鼓励与引导,家长也要与幼儿一起学习,积极参与到音乐审美的教育过程中。
3.注重幼儿的教育环境,积极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和轻松和谐的心理环境。环境是教育资源的一部分,环境对于幼儿教育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环境的刺激往往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举止,许多专家经过研究也表明,环境的变化对孩子的性格、行为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因此对于幼儿教育尤其是审美教育,我们一定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校园的走廊描绘音乐符号构成的各种图画,休息时间播放一段轻松和谐的音乐,让孩子在富有艺术气息的氛围中茁壮成长。另外,优美的环境能够让孩子心情愉悦,时刻感受艺术的熏陶,加上教师合理的课堂教导,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幼儿在学习过程有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让孩子们自己积极主动的探索音乐艺术中的美妙之处。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将教师、幼儿、环境、教材、生活等各方面联系起来,多方面相互作用和影响,使音乐的审美教育回归自然和生活,形成多方位的审美教育氛围。
三、音乐审美教育对幼儿的影响
音乐审美教育作为美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音乐艺术的审美功能能够直接通过音乐形象来影响幼儿的德育发展。
1.音乐审美教育影响着幼儿的情感倾向。 音乐具有一种特殊的力量,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情感艺术的表达,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蕴含着不同的情感,人们就能感受到不一样的情感。而幼儿时期的孩子,懵懂无知,天真无邪,对于任何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去书写,去描绘,情感也是从低级向高级慢慢发展的过程中,在此时期进行音乐审美教育,能够不断的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从中理解美好与丑恶,产生同情与自豪丰富多彩的情感心理。
2.音乐审美教育影响着幼儿的听觉、 记忆等生理的健康发展。音乐需要通过听觉来接收,因此在给幼儿进行音乐审美课程的时候,美妙的音乐旋律与歌词会不断的锻炼和提升幼儿的听力,在学习过程中,幼儿对于美好的歌曲好奇心与求知欲会加强,在不断的听与记中,学会歌唱和舞蹈,这就促使幼儿记忆力的发展和提升。 而幼儿时期的孩子喜欢模仿,我们经常看到孩子们在玩耍的时候,会出现集体“演练”老师与学生的角色扮演,不断的模拟在幼儿园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之间互相交流和影响,也促进了记忆力的发展。
3.音乐审美教育对幼儿想象力和语言功能发展的影响。 幼儿在听到美好的音乐时会产生想象,想象力能够促使幼儿语言功能的发展。 幼儿在内容丰富的音乐欣赏过程中,不断的想象和创造心目中的音乐形象,往往孩子会把自己当成主角,而这时期的孩子表现欲强,为了表现自己,孩子会积极的组织语言来表现,将自己想到的,体验到的积极的与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语言能力得以提升。
幼儿的音乐审美教育,是进行幼儿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方式和手段,是一项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和创新性,能够丰富幼儿的童年生活和学习,陶冶情操。 音乐的审美功能,不仅对于孩子的精神世界起着优化作用,在幼儿接触、了解优秀的艺术文化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修养,培育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操,使孩子们拥有一个美好的心灵世界。
[1]冀惠娟.浅述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审美教育的影响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2(5).
[2]徐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与活动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吴婷婷.在幼儿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促进师幼互动[J].艺术教育,2011(7).
[4]陈志英.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J].新课程(上旬),2011(11).
师范学校音乐班的教学改革 篇7
一特殊的历史状况
湖南武冈师范学校坐落在风景优美的湘西南的武冈市, 是全国重点师范学校之一, 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办学历史, 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 学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的机遇。1998年, 中等师范教育发生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历史性的转折, 随着招生并轨和师范生毕业不包分配, 中等师范学校生源质量开始下降, 甚至招生困难, 以后愈加严重。从2002年开始, 是我国师范教育的大变革时期, 全国除了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以外, 绝大部分中等师范学校停止招生, 培养小学教师的任务改由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来完成, 招收五年制小学教师大专班。而实际上湖南省的中等师范教育改革是从2000年开始的, 全省只保留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可继续招生, 其余所有中等师范学校停止招生, 能与其他学校合并的就合并, 不能合并的学校就自谋出路办中学、培训基地、技校等等。而武冈师范学校由于地理位置偏远, 不能与其他学校合并, 只能自谋出路, 重新改组, 因此, 学校教育目前就分成三大块, 一块办普通中学, 一块搞省骨干教师培训基地, 另一块就是中专教育。本文所要论述的音乐班也就是中专教育这一块。
二音乐班的教学现状
以前的音乐班是为培养小学音乐教师而设立的, 而改革后的音乐班, 并不是培养小学音乐教师, 而是一种非师范性的中等技能教育, 但是其教材、教学方法、开设课程、管理模式, 仍然和以前一样。其教材仍然还是用过去的中师教材, 课程设置是声乐、钢琴、舞蹈、乐理, 视唱练耳、音乐欣赏、音乐教学法等等。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培养目的不明确
教师不清楚所要培养的学生将来是从事什么职业, 很盲目;学生也不清楚毕业后找什么工作, 教书肯定是不可能, 因此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专业课分配不恰当
专业课的分配跟以前一样, 每个学生必须学好声乐、钢琴、舞蹈。这在大学里也是不可能学好, 一个中专生三年时间怎能学习好呢?这是过去高等师范学院的要求, 现在也正在改革。
3招生困难和生源流失
每年招生工作如同作战, 其实用做生意来形容更贴近, 竞争相当激烈。各学校每到招生期间就下指标给学校每个教职员工, 要求必须完成任务, 多完成就奖, 少完成就罚。招到的学生文化素质和各方面素质都差, 也就是所谓的“差生”, 考不上高中没地方去的学生。因此这样的学生招进来在管理上就非常困难, 学生学习也非常自由, 一般读一年或者一年半, 就走人了, 外出打工或者干其他什么去, 因此学生流失非常大, 流失程度在60%以上。
4教学形式陈旧
教学形式可概括为以下几点:填鸭式教学。教师机械地照本宣科, 只要课本上有的就照教不误, 而且教法陈旧, 缺少新意;理论式教学。音乐理论内容太多, 实用技能技巧太少, 音乐定义、概念一大堆, 形式又呆板, 学生觉得枯躁无味, 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厌恶学习;保守式教学。教师思想保守, 不敢创新, 不思进取, 教学手段陈旧, 没有活力和激情, 没有新鲜感, 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难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 难以使学生从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
三教学现状的成因分析
1教师不能及时适应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
计划经济时代的师范生包分配, 学生各方面素质好, 好管理, 教材上有什么, 老师教什么, 学生学什么, 学完后成绩合格就可以顺利毕业参加工作。从过去的按部就班的教学到改革后的选择性教学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培养对象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选择什么样的教材, 用什么样的方法教学等等, 都给教师带来无所适从的感觉, 找不到正确的定位, 也就只能按照原来的教学大纲教。学生认为学了这些知识又不能去教书, 没有用, 学不学无所谓, 因此产生厌学情绪。
2教师同外界交流少
自从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后, 在学校面临生存问题的同时, 教师也都觉得自身前途渺茫, 都想往外面跑, 无法安心本职工作, 也无法安心与外界的交流, 这样导致教师的知识陈旧, 教法简单, 没有创意。
3学生自身的原因
因为不包分配导致招生困难, 生源素质差, 学生认为在这样的学校读三年找不到工作, 学了也没有用处, 学不学无所谓, 教师也没有什么更新颖的东西来吸引学生,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生源也就慢慢流失了。
四教育教学的改革探索
1教学方法的改革
专业化教学。音乐教学必须按中等技能教育的程度培养学生, 音乐教材要符合中等技能教育的特点;实用化教学。音乐教学必须面向社会, 教师所教的内容必须是学生在社会上用得上的内容, 以便使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学以致用;技能化教学。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爱好选择器乐、声乐、舞蹈作为自己一项特长, 以适应市场以及社会的需求;多样化教学。音乐教学应该丰富多彩, “严肃音乐”和“通俗音乐”并重, 包括民乐、戏剧、话剧、电影、卡拉OK等等, 用以开阔学生视野,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使学生的知识面横向拓展;审美化教学。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 把德育、美育融于音乐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 发挥想象、联想, 启迪创造精神, 提高审美意识,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造和音乐鉴赏能力。
2专业课的改革
在过去的音乐教学中, 声乐课主要是传授美声唱法或民族唱法, 但它们的技巧又是很难掌握的, 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学习。中专生在校只有三年时间, 都用来学习美声唱法或民族唱法也不可行, 因此还不如学习一种近乎通俗唱法的歌唱方法, 即以美声唱法中的气息控制及共鸣的运用, 民族唱法中的咬字、吐字和通俗唱法中的轻声、弱声以及个人感情表露等技巧为功底, 不片面追求高音和音量, 多运用人的自然声区, 更注重自身内在情感流露, 以情为主, 情带声, 声情并茂, 简单明了。声乐课要改掉过去的大课形式, 采用一对一的形式上课, 教学内容不要只教民族唱法或美声唱法, 要根据现在学生的具体情况多考虑用通俗唱法教, 把民族和美声唱法的技巧, 如气息、咬字等过渡到通俗唱法里面来。舞蹈课要改变过去只教民族舞或古典舞的局面, 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多教给他们一些容易学会又能让他们产生浓厚兴趣, 同时又对他们在社会上有用的舞蹈组合和现代舞, 要让他们能自己创造、编排实用而又有一定艺术价值充满青春气息的舞蹈。钢琴课要改掉过去死板的基本功训练, 因为这样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培养出有好成绩的学生来, 我们何不教他们实用的即兴伴奏或通俗而又简单的歌曲改编的钢琴曲呢?最好用电子琴教学, 电子琴方便学生练琴并且经济实惠。
3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的舞台
检验音乐班学生学习的好坏最好的办法就是看他们在舞台上的表现, 因此学生的课外活动要很好地利用起来, 定期的汇报表演, 定期的各项比赛都要实行。组织文艺演出队定期下乡演出, 让学生能在实践中学到知识, 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能为以后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而努力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走得进来走得出去。
4学校要成立务实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小组
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的招聘活动, 到用人单位项岗实习, 参加竞聘, 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对已毕业就业的往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与服务, 这样既为需要服务的毕业生提供信息指导服务, 又可以获得第一手信息资料, 从而不断改进就业与教学的指导工作, 提高办学水平, 扩大毕业生就业渠道, 以此来贯通出口拉动入口, 以便更好地拓宽生源渠道。
事物只能在矛盾和解决矛盾中生存和发展, 我们的教育事业也一样。只有不断地去发现缺点和不足, 更新教育观念;只有立足于现实, 锲而不舍地努力, 不断开拓创新, 增强现代教育理念, 提高教学综合素养, 才能不断促进中专音乐教学的改革, 才能培养出更适应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的高质量的专门人才, 才能走出困境, 走向辉煌。师范学校音乐班教学也是如此。
参考文献
[1]张淑珍.音乐课程与学科素质培养[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2.
[2]冯光钰.20世纪中国音乐思考[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9.
[3]叶林.音乐审美欣赏[M].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 1995.
[4]谢嘉幸, 杨燕宜, 孙海.德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5]周育德.中国戏曲文化[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95.
幼儿师范音乐课程改革 篇8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游戏化教学理念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幼儿老师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常常要求幼儿守纪律,表面上是让孩子守规矩,实际上会让他们变得束手束脚。不能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又何谈素质教育。因此,音乐老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思想上重视游戏化教学理念,实行开放性教学。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老师以一个游戏参与者的身份,和孩子们一起发现探索,并给他们鼓励,增加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把幼儿音乐课程游戏化落到实处。[1]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主导游戏化教学过程
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决定了能否正确将音乐教学和游戏有机结合,能否真正激发孩子的音乐学习兴趣。音乐教学过程游戏化的合理运用,能够让孩子们锻炼身体,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其全面发展。游戏教学最主要的作用是辅助教学,但不能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学应该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应该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2]
三、教师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模式,丰富游戏化教学内容
(一)教学场景游戏化
好的教学场景设计,对幼儿心理情景营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音乐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要求,通过对教学场景的布置、故事情节的铺垫、角色扮演的讲解等,为幼儿营造易于接受和创新的优良教学场景。如在打击乐“圣诞老爷爷的王国”教学活动中,以游戏化的故事情节贯穿整个打击乐教学活动,让四组小朋友分别按照歌曲节奏,模拟圣诞老爷爷春夏秋冬四季的场景动作,以及不同工具器材发出声音,并将声音特点与四季不同性质的工作进行匹配,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了成功,实现了游戏与教学的融合[3]。
(二)教学素材游戏化
音乐教师在选择音乐游戏素材时,一定要选择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并具有教育性、趣味性、艺术性等,能让他们喜爱和接受的音乐作品。他们可以从中找到自己喜爱的动物或人物形象,也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赋予相应的角色扮演、场景再现等使之具体表现歌曲的意境。作为幼儿音乐老师要做个有心人,平时就要注意多收集一些优秀教学素材,为教学储备大量的资源[1]。
(三)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多样
音乐课程游戏化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通过听、跳、唱、演奏等不同的游戏方式来尝试音乐教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同时,也还可以借助角色表演、戏剧表演故事配乐等多方面艺术手段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发展他们的审美能力[4]。
(四)教学做到寓教于乐
音乐教学游戏化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教师还要考虑音乐游戏的教育价值,还应添加些深层次的道德内涵。通过游戏过程,指引他们去明晰音乐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音乐教师应该明白,音乐游戏教学要将教育性和娱乐性并存,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发挥音乐游戏教学的最大作用[2][5]。
综上所述,音乐课程教学游戏化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这不仅需要音乐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也需要他们改变固有的教育观念,还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创新能力、驾驭课堂与设计能力。音乐教学游戏化是一项艰巨而长久的任务,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真正提高音乐教学整体效果,达到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最终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丽娜.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探索与实践[J].好家长,2014,(20):48-49.
[2]秦玉彬.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研究[J].音乐时空,2015,(19):188.
[3]倪琳.打击乐教学游戏化的新思考[J].幼儿教育,2014,(28):12-13.
[4]宋巨瑶.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45-147.
幼儿师范音乐课程改革 篇9
一、明确目标、转变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组织、设计相对稳定而又系统、简化的教学结构。我们必须认识, 中学音乐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非专业音乐教育, 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而非音乐专业人才, 这一性质决定了中学音乐教育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 以普及音乐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任务, 要彻底改变以专业音乐教育为目的, 以教师为中心, 单纯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思路。中学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本, 以音乐教育为手段,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突出师范性——多能一专、全面发展
我们认为突出师范性, 首先必须要大力夯实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四大基础:
1. 公共文化课的基础;
2. 专业理论课的基础;
3. 专业技能课的基础;
4. 音乐教育理论课的基础。
高等师范教育的特点决定于其培养人才的职业定向性, 其他教育教学的理念必须体现以人为本。作为教学单位, 我们培养出可以迅速胜任教师职业的音乐师范生, 既满足了国家对教师的急需, 也确立了自身在社会上的专业形象——师范性的形象。师范性应该是师范教育最具本质、最具特性的东西, 它既遵循艺术师范教育学科的内在规律, 又与师范的培养目标紧紧相扣, 从学科建立到课程设置, 从教育指导思想到教学管理, 从授课方式到教学内容, 从教学方法到教材使用、到实践环节等, 都应是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有别于其他学科特点的教育体系, 在每门课的施教中, 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而教学法则是贯穿教与学的主线, 明明白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学什么、怎样学、如何教”。一句话, 高师音乐教育的一切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并服务于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 才是最大的师范性。因此高师音乐专业的教育体系必然只能是多能一专、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就此, 全院领导、教师逐步达成了共识:明确培养目标, 突出师范性。
三、增加课堂活动环节
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针对于加强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 对于课堂的要求也是比较死板, 而音乐课堂活动设计则是针对于学生音乐表现能力、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进行培养, 对于学生自身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的认识进行不断的加强, 要求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能够真正的动起来。
1. 课堂活动与课堂教学的目标相同
在进行音乐课堂活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自身的能力培养是主要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进行课堂活动中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同时学会倾听音乐, 逐渐的使学生自身的心思更加细腻, 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 这是我们进行中学音乐课堂活动设计的出发点所在, 而课堂教学主要是为了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 让学生真正的能够懂得音乐, 能够学习到更多的乐理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明白音乐是什么。课堂活动设计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自身情感陶冶学生情操, 而因与课堂教学是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的听懂音乐、明白音乐, 这一点对于我们陶冶情操有着共同之处, 两者都是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模式对学生内心进行不断的培养和完善, 在教学目标上就存在着一定的相同点。
2. 课堂活动与课堂教学的意义相同
在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主要是为了学生自身能力得到培养, 是自身的心灵能够更加的成熟, 让学生的情操得到充分的陶冶。而音乐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怎样学好音乐, 怎样通过音乐能够对自己得到启发, 使自身对于音乐的认识能够得到不断地提高, 这一点对于学生自身情操的陶冶也具有一定的共同点, 两者是相互作用的。在进行音乐课堂活动设计的过程学生只有受到音乐的启发才能够使自身的情操得到陶冶, 只有充分的认识到什么是音乐才能够真正的去感受音乐, 使学生的内心逐渐变得细腻。我们从这两点中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教学意义是相同的, 其共同意义就是在于改变学生的内心, 使学生自身内心能够得到不断的优化, 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充分的认识和回归生活。这也是两种教学模式存在的共同点之一, 我们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
四、提供学生创编的机会
创造它是人的本性, 学生在创造活动中不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关键超越自己。音乐教学本身我们应该说它是一个集体性的创造活动,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我们建立了一个平等宽松融洽的这么一种学习的氛围, 为孩子提供音乐创编活动的机会, 这样我们的音乐教学就能够时时有创造, 人人能创造, 使音乐课堂教学成为我们真正培养创造能力的这么一个高速公路。也就是说我们总结前面这些项目, 那么吸收可以这么理解吧, 它在一个人的音乐成长过程中, 它是发挥着重要作用的, 音乐教学当中任何知识技能的习德、音乐风格的把握、音乐文化内涵的理解其实都离不开学生自主的、自然的吸收。所谓的“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我觉得也就是这个道理, 过去因为我们关注的主题是教师, 我们比较少考虑到学生, 所以我们也没有关注去为他们提供一个吸收的环境、方法和条件, 我们没有关注到他们吸收的这些效果, 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要注意一点, 就是尽量的少一些灌输、少一点理论的讲解, 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条件, 多让学生在实践环节过程当中让他们得到锻炼。如果我们面对着的是一种模式化的教学过程、缺少情感的教学语言、还有机械僵硬的教学方式, 我想我们这些学生就得耐着性子、陪着我们教师在把自己的心封闭在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当中, 这样其实效果是非常弱的。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将他们要拥抱音乐的, 原来想拥抱音乐但是因为我们各个方面方式的不太合适、我们观念上的相对滞后, 我们阻碍了学生去拥抱音乐的现象把它收回, 让学生们真正的展开他们的双臂, 真正的去拥抱音乐。
总之, 教学具有规律性和规范性, 同时也具有生成性和不可预知性。对音乐教学法课堂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操作, 要机动灵活、富有创意, 尽量避免教学模式的僵化或照搬照
从音乐层面谈素质养成
杨玲玲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音乐系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素质教育可以说是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音乐艺术作为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对素质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 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从音乐艺术层面入手浅谈一些其对于素质养成的影响。
关键词:素质;音乐艺术;素质养成
陕西教育学院2011年陕西教育学院科研基金项目。课题名称:理解音乐的心理过程研究—以“标题音乐”为例。立项号:11KJ050。
素质是决定一个人行为的重要基因, 素质包含很多方面。比如:道德素质、政治素质、思维素质、生活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以及种种非智力因素的素质, 如创造力、想象力、意志力、专注力、毅力、耐力、记忆力、感知力、合作意识等等。
素质不是单纯的知识和理论, 也不是一般的修养, 而是长期形成、融化在人们心灵中的深层次的感情。这种素质有先天的, 但更多的是后天的, 所以引导就变得至关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生长环境的影响、接受到不同的教育等等因素, 人的素质会慢慢产生改变, 在改变的过程中, 引导很重要。素质的内容包罗万象, 关于素质的养成也是艰巨而漫长的。而音乐对人的素质的塑造是强有力的、全方位的。
音乐艺术可以在表现人们感情的同时展现人们的思想, 灵活而生动。音乐本身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可以说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当美妙的音乐与人的心灵产生共振并被陶醉时, 会使人感受到灵魂的升华, 充满了对生命、生活和整个世界更加强烈的希望和追求, 增强了奋斗的力量和自信。所以会有人说听到某个音乐作品中的某一片段时, 浑身会起鸡皮疙瘩, 更有甚者会流泪满面。当学生对音乐产生强烈的情绪时, 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 心灵就可以得到美化。如一首《我爱你, 中国》, 标题就展示出了全曲的主旨, 充满正能量, 以景喻情。歌词中有百灵鸟、春天的秧苗、金黄的硕果、碧波滚滚的南海、白雪飘飘的北国、森林无边、群山巍峨、淙淙的小河等等来表述中国的地大物博。结合优美、跌宕起伏的歌曲的旋律, 词曲珠联璧合, 相互辉映, 以每个人对自己母亲的爱来引申对祖国的爱。无论是欣赏还是演唱, 都会激起对祖国母亲的大爱, 使学生对美好、崇高的境界追求成为个人向往的目标。音乐正是在潜移默化的器乐演奏、歌曲演唱、音乐欣赏中, 引导学生展开形象思维能力, 进行无限的联想, 获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和思想, 得以情感的陶冶和培养。
音乐可以很好的陶冶情操。正常、健康的心理, 良好、完整的人格, 美好、高尚的情感, 应成为现代社会每位成员必须具备的品质。而音乐作为最具情感的艺术, 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及审美趣味上,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我们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 我们能接受到作曲家的从乐曲中想表达给我们的信息, 能感受到作品的灵魂, 这就是一种境界。而这种境界不是一天两天能养成的, 但是只要开始了就总有养成的那天。
抄。教学是一项蕴含着教师人格魅力和个性特色的创造性活动, 音乐教学的方法应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和学生的学习个性。“教无定法, 教艺无涯”, 用研究的方式对待音乐教学, 用学习的态度研究音乐教学法, 用实践的理念支持课程理论, 是保证音乐教学法这门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
音乐可以发掘智力。音乐用其极富想象力的旋律, 加以和声、复调、配器等手段, 使聆听者的思维随着音乐一起奔放, 而这正是科学家的思维方式。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音乐教育中, 特别是器乐演奏时, 眼睛先看到乐谱传递给大脑, 大脑接收到乐谱组织后再指挥左右手演奏, 耳朵在听到演奏效果后进行调整, 才有我们听到的音乐。四者互相协调和配合, 能提高大脑反应能力和耳手的灵敏度。比如说弹钢琴, 以通俗的说法来讲左手在琴键上的运动会开发右脑, 右手在琴键上的运动会开发左脑。在接触一部音乐作品时,
首先要熟读乐谱, 甚至要背过, 这种记忆是纵向的, 要结合左右手乐谱记忆。接下来要了解作品背景, 进一步理解作品, 展开自己对于作品的想象力, 反复斟酌后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 在保证曲谱正确的前提下进行一些自我创作, 这样演奏出来的作品才会感情丰富又富有创造力, 能够更好的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这种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音乐对于健康也有很大的帮助。现在很多国家的音乐家都在做关于音乐治疗课题的研究和应用。从孩子还在母体中就会有一些适合胎教的音乐, 比如舒伯特, 他的作品大多都是舒缓的、宁静的、甜美的, 能让母子进入安静和舒适的情绪中。还有用音乐疗法来治疗和帮助有抑郁症的病人。比如说:人们在城市中呆久了就想去自然环境相对好一些的地方进行自我调整。在郊外聆听小鸟的鸣叫声、潺潺的流水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轻柔的大自然音乐会使人大脑完全放松, 从而消除疲劳。让学生在学习的紧张之余, 欣赏一些优美轻松、积极向上的音乐, 对于他们也是一种身心调节, 能够缓解压力、放松情绪, 从而在学习上事半功倍。
罗列了一些音乐的作用和功能, 发现积极、正面的音乐可以正确引导素质养成, 从而排除一些负面因素。音乐艺术在最大程度上表现了真、善、美, 挖掘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陶冶情操。在音乐学习中能开发智力, 让大脑思维更加灵活生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大裨益。
学习和欣赏音乐艺术, 可以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全面的发展。它是素质教育中缺一不可的一环, 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科学的、正确的方式。
参考文献:
1.试论当今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崔芳平.《黄河之声》2012年07期.
2.音乐与素质教育.龚雪.《华章》2011年29期.
3.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与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刘嵬嵬.现代阅读 (教育版) 2012年.第18期.
4.试论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付二玲.《黄河之声》.2011年第01期.5.《音乐文化与素质教育》简介.鲁涛.《云梦学刊》.2011年.第03期.作者简介:
杨玲玲, 女, 2005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 讲师。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参考文献
[1]张晓红.高师音乐专业声乐课程模式改革实践——记绍兴文理学院音乐学院声乐课程模式改革试点的实行.《艺术教育》2012年04期.
[2]冯坚.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思考[J];音乐探索;2003年01期
幼儿师范音乐课程改革 篇10
2007年11月22日,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向社会发布我国服务业领域近来产生的10个新职业:劳动关系协调员、安全评价师、电子音乐制作师,游泳救生员等。电子音乐制作师,如同会计师一样,已经进入国家法律保障的范畴。其工作范围主要为,影视剧配乐、为流行歌曲制作伴奏、动漫游戏配乐、为各类需要音乐背景的表演制作背景音乐,如舞蹈,花样滑冰等。这种职业以计算机为工具,配合其他硬件设备或软件,集作曲,制作,编曲甚至录音为一身,大大降低音乐制作的成本。在这种大环境下,运用新的培养手段,培养新型技能型实用性人才变得越来越必要,师范院校开设该类课程变得十分必要。
一、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开设计算机音乐课程的必要性
(一)软件硬件条件的具备
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软件技术以及硬件技术的发展,人人一台计算机已经成了现实。目前由于计算机强大软硬件的功能几乎可以做音乐上大部分想要的效果。作为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音乐软件操作技术变得十分必要。
常见的音乐类相关软件主要分为制谱软件,录音、音频编辑类软件,以及MIDI音序器软件。同时还有一些相关种类繁多插件性软件,配合上述软件协同工作。后者主要是效果类和音色类合成器软件,逐渐替代了昂贵的硬件合成器。
而上述后两者在后来逐渐融合为一体,成为集录音、MIDI制作于一体的大型专业软件,使得音乐创作从谱面写作转化为实际音乐音响变得轻而易举,如Cubase与Sonar。越来越多的从事音乐的工作者开始使用计算机音乐软件,或录音、或制谱、或音乐制作。学习计算机音乐不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想法。
(二)时代发展的需要
作为师范院校,专业设置已经不再局限于师范专业。简单来说,作为师范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音乐软件的操作,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多数音乐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常面临没有实际音乐音响效果的尴尬局面,此时往往只能依靠讲解来实现,或借助一台电子琴、钢琴来实现,教学手段单一效果不佳。有时在网上搜索下载压缩率过大的音乐,使得备课好坏变得很不确定。又或在需要某首音乐的谱面时,只能靠手写,或下载质量欠佳的谱子,这些网络资料往往或多或少有一些错误。如果掌握几种音乐软件的操作,那么上述问题可以得到有效地解决。如某些音乐的音响效果可以通过自己的电脑来实现。比如将制谱软件打出来的旋律或和声播放出来,有效快捷实现音乐的再现。通过加载不同音源音色,播放多种音乐效果,有效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
而作曲作曲技术理论作为师范院校拓展的方向或专业,已经不可能仅局限于传统的技术手段,经过良好的训练成为专业的电子音乐制作师也不在是高不可攀的神话。
二、计算机音乐课程内容设置与目标要求
(一)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授课内容
制谱软件、录音音频编辑以及MID的比例。作为师范生,制谱软件的学习比例应该多一些,包括五线谱、简谱。将来毕业后在教学中都可以作为教学手段或备课手段,尤其是做幻灯片时,将制作好的谱例运用图片编辑软件,进行切割,有良好的效果。而音乐制作的学习对于师范生来说可以适当减少,大多数学生毕业后极少需要使用到此技术。
由于我国音乐教育远未普及,简谱适用范围远大于五线谱。在我国,五线谱仅限于专业音乐学习者使用,甚至连中小学音乐教材都大量使用简谱。这就是我们的国情。所以学习一两种简谱软件制谱非常有必要。这既是一个习惯问题,也是定位问题。
作为录音软件,一般同时具备音频编辑的功能。尽管很多人没有录音的条件,但是将几首歌曲按时间需要拼接在一起,是很实用的功能。比如作为中小学老师,有时也教舞蹈,过年过节(如六一儿童节),除了编排舞蹈,另外还要选择音乐。如果适当掌握音频波形文件的编辑功能,可以轻易将自己喜欢的货舞蹈需要的音乐进行重新整合。
(二)作曲专业或方向的内容设置
而作为作曲技术方向的学生来说,此课程在安排上应侧重计算机音乐制作的学习。由于现在软件合成器音源的进一步发展,在电脑上制作高质量的音乐已不是幻想。在以前,写好的管弦乐苦于无法演奏,致使很多人丧失了创作的热情。毕竟排练一定规模的管弦乐,要为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付出高昂的代价。而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的普及,为作曲方向的学生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制作管弦乐作品变得更加容易,边修改边听音响效果,作曲变得越来越容易。
音乐制作远非按照作曲理论输入音符那么简单。音乐制作区别于制谱软件的一大特征即是对音符的后期处理控制。例如MIDI控制器的强弱、连音、音头的触发等。必须经过调制来模拟真实的演奏。所以音乐制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作曲技术知识基础,还需要大量其他技术的支撑才能制作成一首完美的乐曲。
(三)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
作为师范生,声乐或器乐方向的学生,主要学会运用五线谱,简谱制作软件。能制作简单的歌曲伴奏,具备一定的多声部音乐编配能力,能正确在电脑软件中运用传统四大件理论技术,正确掌握电子音乐制作的基本流程。
作为作曲技术理论方向的学生要求则相对要高一些。要求学生深入了解电子音乐的原理,熟练运用MIDI编曲以及音频处理软件,熟练运用各类主流软件音色合成器以及相关音色调制改变操作。并且对和音乐紧密相关的声学知识有正确的认识。由于《音乐声学》课程太过专业化,故不作太高要求。最后能独立制作小型或以上规模管弦乐作品。限于软件合成音源的局限性和不足[2],如声音空间特性不统一等问题,最后还需要加入后期处理,如音色调制,演奏法切换,母带处理的方方面面,都必须有一定水准。如能根据音源的特点来编曲是更高层次的要求。最后制作成品具有一定或较高的艺术性或创造性,达到商业或艺术使用标准的要求。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作曲理论课程的系统学习
现在很多师范院校不局限于音乐学教育专业,有的院校同时开设了音乐表演,或者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等方向。除了作曲与作曲技术方向的学生学习传统作曲技术理论,其他专业或方向并未全面开设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学习。如有的学校虽然开设和声学,曲式学等课程,但并未开设复调,配器等课程,或仅作为选修课程开设,导致学生理论水平参差不起。
计算机音乐并非仅仅学习软件的操作,除了录音以及音频编辑,其他五线谱以及MIDI软件更多则是“用计算机作曲”。所以必须具备相关计算机知识,而机算机音乐其实“是音乐艺术与科技技术完美结合的交叉学科”[1]。非作曲专业的学生在学会操作后,往往无法进一步学习。比如为一首歌曲编写钢琴伴奏,很多学生无法设计和声布局、对钢琴织体不熟悉,不知道该怎么设计前奏及伴奏音型。仅仅学会基本操作,却无法深入下去。所以学习计算机音乐的实质是借助计算机实现作曲者想要的音响。
(二)计算机音乐软件的安装以及相关英文知识的欠缺
学生在教室学会操作后,在自己的电脑上安装相关音乐软件遇到问题。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音乐教学和学习不可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安装软件的操作变得越来越普及。但是,大量学生对相关英语词汇不熟悉,因为大多数音乐软件都是国外开发设计的,很多软件也并无汉化。所以授课过程不应该对英文一带而过,应该专门加以讲解,尤其是比较专业的音乐英语术语。
另外对软件安装的步骤和顺序也需要专门讲解。表面看来,很多学生都会熟料使用电脑,但是具体到专业软件安装则是两外一个问题。如软件音源的安装就有DXI和VST两种格式,对于不同宿主软件应区别选项。Sonar与Cubase即是两种代表软件。在安装时一定注意选项,可以有效节省硬盘存储空间。
正版音乐软件与盗版音乐软件的博弈。正版软件价钱在数百元乃至数千元。学习计算机音乐并非只安装一个软件,尤其是音乐制作,需要安装数十个乃至更多软件,购买下来需要数万元或更多,对于学生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而网上贩卖的一些廉价的盗版软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系统不兼容,安装步骤过于复杂,大部分学生无法悟出其中玄机,也就对于计算机音乐的学习浅尝则止。
(三)学生对计算机音乐学习热情的缺失
作曲技术理论枯燥艰深,而计算机相关操作太专业,使很多学生对此望而却步。计算机音乐很大程度上是作曲技术理论课的延伸。但是一部分学生是为了完成学分来应付本课程的,缺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作曲、或计算机音乐没有兴趣的学生大有人在,毕竟学习计算机音乐需要全面综合的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技能。声乐方向、舞蹈或表演方向的学生由于专注于歌唱或技巧的表达,对于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一般比较弱。而轻理论重技能的现象在音乐院校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首先对此现象,主要是采用引导的方式,再配合上述教学手段后,启发学生对创造音乐的兴趣。如一般师范院校开设有歌曲写作课程,作为以单旋律为主的作曲技巧,结合钢琴即兴伴奏课的内容,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歌曲并制作伴奏,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也可以为一些经典歌曲重新制作伴奏,增强学生制作音乐的快乐。
四、教学中应改进的其他措施
(一)教学中加入软件安装技术的讲解以及软件合成器音源的使用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在教学中加以解决。将软件的安装作为教学内容,讲解软件安装的步骤,选项、注册等技巧。软件分为两大类。一是宿主软件,一类是插件式软件,后者是在前者的平台上工作的,所以先要安装宿主软件。插件式软件主要是各类软件合成器音源,以及各类效果器的安装。如简单的有混响效果器、压缩效果器、综合的有母带处理效果器等。软件合成器音源由于种类繁多,有综合音色的,单一音色的。前者首先讲解一般的安装技巧,然后讲解各类音色的命名规律、分类规律,以及各类调制按钮旋钮的使用方法,这些技术在各类软件中一般都是相通的。
在上图中,左侧将软件的工作关系列出,同时讲解软件安装的顺序,学生必须了解软件的工作原理。软件右侧则对应各专业或方向的学生,也就是说不同专业的学生应有自己的侧重点,而不是一刀切安排授课内容。
(二)加强实用性教学,为就业创造新途径
目前师范教育的困境逐渐显现,很多学校教师已经满员。师范生毕业后无法找到学校就业作专职教师,是常有之事。若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音乐制作技巧,则不必受制于专业限制。如可到当地广播电台作幕后音乐编辑,负责后期音频编辑,录音合成等工作。目前社会上商业音乐活动繁荣,各类电视声音类节目以及比赛层出不穷,需要录音的歌手逐渐增多,录音棚的普及变得越来越必要。有些毕业自主创业,开设录音棚,逐渐赢得市场,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加入更多录音音频编辑以及效果器的讲解。音频编辑主要是将音频的各种属性加以改编,常见的是改变长短,即剪切,拼贴等,主要用于不同音乐片段的连接,或录音时编辑歌手的声音,将歌手演唱完美的片段连接成整首歌曲,这是录音室常用的手段。部分学生毕业后开设录音棚,或加盟游戏公司等,为游戏配乐,甚至为影视剧配乐都是可能的,拓宽了音乐专业学生的就业选择渠道。
综上所述,师范院校开设计算机音乐课要按专业安排课程,根据不同专业或方向设置授课内容,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摘要:近年来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开设计算机音乐教学逐渐成为有效拓展学生专业能力与就业方向的一种新手段。然而其在课程内容设置以及教学方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大多数学校计算机音乐课程内容只有软件的操作而无相关软件的安装教学,导致学生离开课堂后无法应用所学内容。而各类软件操作教学也应该按照不同专业或方向来调整授课比例,以适应学生就业的需要。
幼儿师范音乐课程改革 篇11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幼儿园音乐教学;新思考的研究
现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过程里,幼儿本身的思考方向和能力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幼儿园音乐老师,应该以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新课程的标准来对以前陈旧的教学观念进行合适的改革和优化。从当前的新课标前景来看,改革教育已经是教育界的新话题,幼儿音乐教学方面也不可避免地需要创新。其实,所谓的改革教育,就是大力培养人的思考精神、实践思想来作为教学新思考的价值导向。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幼儿园音乐学习的根本还是幼儿自己,所以对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新思考迫在眉睫。
一、如今的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现状
根据目前的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教导观察可知,大多数学校对幼儿音乐的教学力度存在不足,并且对音乐教育理解定位不是很精准,给予音乐的课程不是很多,跟传统重点学科相比较明显不受重视甚至是忽略。当然,这也有一些学校的师资条件较差的因素在内。但就目前的幼儿园音乐教学形势来说,幼儿音乐教学还没有彻底地开发出它所应有的功能,也并未认真地对待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发展性、重要性,甚至因为对幼儿音乐的不够重视没有给幼儿园配备专业的音乐教师。在类似情形下,幼儿自身的音乐天赋得不到完全的发展,或者彻底埋没在传统教育浪潮中,这是与我们以学生良好的成长发展为宗旨所违背的。如果只是单一地把音乐课程当作引领幼儿玩耍的课程,那么就是对幼儿的音乐艺术发展培养不负责任的表现。
1.幼儿音乐教学的停滞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方式还是停留在老师先唱一遍让幼儿听一下,然后老师一句一句地教的方式,这样会使幼儿对固定模式产生反感,容易给他们造成听觉疲劳,不能长时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引起对音乐的兴趣缺失。陈旧的教学方式已经存在了非常久远的时间,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教学的方式、内容等都会出现很大的变动,所以以后的教学方式一定会灵活多样的,以期能够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因此,现在的教学效率低下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对幼儿音乐教学的方式不正确所导致的。
2.幼儿园音乐教学方式的探究不彻底
归根结底,音乐教学方式只是教育模式中的一个分支,就现在目前国内来讲还没有对幼儿音乐教学有一个系统化的模式规划。在现有的音乐教学环境下,很多音乐教学的研究人员和教师产生了自主的、个性化的意见分歧以及自己不同的教学理念,这样会让新教师产生困惑,不清楚哪一个教学方式更好、更适合自己,只能希望更多的新教师能够与前辈教师多交流、多探讨来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二、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新思考
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里改革理念的提议,不只是要求发扬创新本质的片面需求,还要深刻探究整体的教育教学改革,大范围地宣扬学生的艺术素质教学。素质教学是幼儿阶段音乐教学改革的基本和主体,所以只能不停地发展幼儿的新思想、新思考,这样才可以达到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音乐素质教学的目标,同时也能提升教育的质量与效率。
1.以图片、叙述和表演的形式帮助幼儿学习
幼儿园音乐欣赏,既需要老师感染幼儿,还需要用心地去体验音乐本身所表达的魅力,感悟音乐表达的情感。能够给学员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熏陶学员的情感,给予他们欢乐的学习心情。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过程里,前期的课堂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应该为他们打造出轻松完美的音乐气氛,用这些来指引学员进入音乐教学的创新中,让他们从此以后喜欢上音乐,愿意与音乐进行零距离的亲密接触,从而懂得音乐是多么的美妙。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他们跟着音乐唱、跟着音乐动,这对学生的心智开发、身体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
2.以乐器的方法来帮助幼儿的学习
乐器对于幼儿来说是新颖的、神奇的,教师完全可以用乐器发出美妙的声音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孩子对乐器产生好奇心,这样会使孩子能够更加快速地接受音乐,从而理解音乐,喜欢上音乐,也能让幼儿既增长见识,又开阔视觉,激发幼儿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
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音乐教学具有自己个性鲜明的特点,以多种教学模式的相结合、印证来探究出最合理最好的教学方法。总体来说,新课程背景下的幼儿园音乐教学在施教的过程里,要以不断的创新为理念,以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这样才能提高幼儿的音乐教学质量,让幼儿徜徉在音乐的海洋里。
参考文献:
[1]王安国.从实践到决策[M].广东:花城教育出版社,2011.
幼儿师范音乐课程改革 篇12
一、幼儿园音乐课程研究的发展背景
自从1903年秋第一所公立幼教机构———湖北幼稚园诞生至今, 我国幼儿教育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在这段历程中, 我国幼儿园课程经历了由产生到建构到发展到改革的漫长过程, 其间经过了3次较重大的课程改革:
(一) 20世纪20-30年代第一次颁布《幼稚园课程标准》。
清末民初, 我国幼稚园的课程非常混乱, 1919年寻求“科学”、“民主”的“五四”运动爆发以后, 中国的教育也开始脱离封建和半封建的状态, 走上了改革的道路。在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中, 专门设立了类似学前教育的“蒙养院”, 这标志着在我国历史上, 学前教育第一次被列入正规的学制中。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提出了“幼稚园”的名称, 确立了幼稚园教育制度, 也正是列入了学制, 确定招收6岁以下的儿童, 幼儿园教育成为了整个教育的基础部分, 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二) 20世纪50年代奠定了我国幼儿园的“分科教育”模式。
政务院于1951年10月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至此产生了新中国的第一个学制。《学制》将幼儿教育列为第一部分, 并将幼儿教育的实施机构更名为“幼儿园”, 明确规定招收3岁至7岁的儿童, 将幼稚园课程也正式更名为“幼儿园课程”。教育部于1952年颁发了《幼儿园暂行纲要》并在同年在全国试行, 在此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课程要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要点和教学设备这四个方面。《学制》和《纲要》这两个文件初步奠定了我国幼儿园新教育的“分科教育”模式, 这种分科教育模式的引进、建立和发展在我国近代幼儿园课程发展史上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三) 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步多种课程模式格局。
教育部于1979年10月颁发了《幼儿园教育纲要 (试行草案) 》, 在此纲要中再次把将“幼儿园教学”改为“幼儿园教育”, 把幼儿园教育内容拓展为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八个方面, 并强调通过逐步完成这八个方面的学习使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整个幼儿园教育教学将继续采用分科教育模式。近几十年来, 我国正在形成了多种课程模式共同存在的格局, 并呈现了课程设置由单科到整体的突破, 教育的范围也从城市向农村逐步扩展, 逐步实现全民教育。
二、幼儿园音乐课程研究的现状
2002年—2014年这5年里关于幼儿园音乐课程研究的论文共有212篇, 关于幼儿园音乐课程设计的论文数是最多的, 经过对内容的整合和归纳, 将内容整体分为以下3点:
1、“幼儿园主题音乐课程”教育要以孩子为中心。2001年9月, 国家教育部颁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行) 》我国幼儿园的课程改革又一度掀起激越的浪潮, 各幼儿园一般在有关教育指导部门的建议下, 结合本地区资源背与自身发展实际, 重点选择一种较为合适的课程作为幼儿园的基础课程。各大主题式课程的共同特征是突出地强调活动的综合性, 根据幼儿一般生理与心理发展规律采取循序渐进的安排课程内容, 通过各类幼儿园活动, 使幼儿达到全面发展的良好目的。 (1) 在课程的安排上, 教师根据“主题”的内容自主选择上课形式、课时安排和教学模式 (通常包括欣赏、儿歌、歌舞、朗诵、歌唱等) 。教师掌握课程安排的主动权, 根据具体的班级情况逐一进行主题活动, 自由组合教学内容, 最终完成所有课程内容的教学。 (2)
2、幼儿园音乐课程设计中要重视民族资源利用。幼儿园音乐课程利用民族音乐的教育策略中最重要的两点是: (1) 充分体现音乐素材的民族性。民族民间音乐歌谣有其不同于一般歌谣的特点, 对幼儿有极大的吸引力, 因为它歌词与曲调来源于生活, 具有通俗性、幽默性、并且生活化、口语化, 是完全适合幼儿理解、感知和学习的内容。 (3) (2) 将游戏和音乐课程教学相结合。幼儿喜欢游戏, 在教师安排的课程中, 幼儿会主动参与课堂, 并在音乐的感染下, 与教师共同完成动作的创编, 以达到情感的表达, 这种课堂能够结合音乐提高幼儿的身心协调能力和社交合作能力, 并且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联想能力以及创造力。
3、“幼儿园家园式音乐课程”。自《纲要》颁布以来, 提出幼儿园应与社会、家园密切合作, 同时做到与小学相互衔接, 因为现在的教育体系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 需要我们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方共同承担起设置音乐课程的学习和建构, 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儿童作为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共同教育对象, 在这个过程中会同时受到整个环境的影响, 这也是要使三者紧密联系的重要原因之一。 (4)
三、幼儿园音乐课程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越来越重视教育的今天, 我们的基础教育被投入了更多的目光, 幼儿园课程的改革越来越强调课程的综合性与主题性, 幼儿园教师有必要对音乐教学的真正目的进行思考, 并对应现实进行教学实践的调整, 注重儿童音乐的体验性、技能性和音乐表现性, 尽量避免在幼儿园音乐课程过程中出现重表演轻表现、重学科轻整合和重学科轻体验的不良现象, 在音乐课程设计中体现审美为核心和民主化, 培养幼儿的民主意识, 提倡开放性与综合性相结合, 并且音乐课程综合化发展也是未来幼儿园音乐课程的潮流与发展趋势。
注释
11 许卓娅 (1992) .幼儿音乐教育中的早期符号化训练[J].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2, 02:118-12
22 张婧 (2011) .幼儿园音乐主题性课程建设初探[J].大众文艺, 2011, 03:277-278.
33 吕波 (2011) .早期儿童音乐教育中的民族化问题探讨[J].艺术教育, 2011, 01:68-69.
【幼儿师范音乐课程改革】推荐阅读:
幼儿师范音乐课堂教学10-28
幼儿音乐课程07-04
幼儿园音乐课程论文07-14
幼儿园小班音乐课程教案设计08-27
音乐师范类专业09-01
音乐师范生09-21
幼儿师范类05-11
高校师范类音乐教育09-15
音乐师范生实习日记10-10
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