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艺术设计

2024-07-15

大学艺术设计(共12篇)

大学艺术设计 篇1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面对社会经济形势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态势,在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的指引下,为适应社会对高等艺术人才培养的需求,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党委及时提出了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为根本,以构建具有艺术特点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为核心,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途径,发扬光大文化育人的优良办学传统,真抓实干、奋发进取、扎扎实实地搞好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并且初步探索了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路与途径、形式与内容。

1 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文化素质教育的定位及指导思想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事业面向新世纪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使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建设非常滞后,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知识经济时代初现端倪,人们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是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的高素质的艺术人才的关键。学校及时抓住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这个契机,按照“巩固、提高、有特色、重实效”的工作思路,统筹规划、协调配合,通过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全面促进和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2 根据文化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举办各种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使之成为文化素质教育的亮点,社会实践是深受学生欢迎且实效明显的文化素质教育途径之一。艺术与设计学院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加艺术创作和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创作和创新活动。近年来,艺术与设计学院重点指导和扶持开展了一系列特色鲜明、形式多样、主题突出的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延伸了课堂空间,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院在开展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比较注意与以下几个方面的结合。

2.1 全院性相对固定的大型文化活动与经常性的小型活动相结合

2.1.1 第五届书画摄影大赛作品展

2011年6月1日上午,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组织承办了第五届书画摄影大赛作品展。本次大赛作品展规模宏大,由学院团委指导策划组织,在全校广泛动员,收集了八百余幅作品,经过认真筛选、精心比较,评出优秀作品进行展出。作品展涵盖了国画、油画、水粉、摄影作品等一系列优秀的美术作品。工笔人物和花草清新淡雅,水粉和油画厚重朴实,摄影作品个性鲜明,吸引过往的同学们停下脚步,流连忘返地品味着每一幅作品。

本次书画摄影作品展,是河南科技大学第五届科技文化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学子蓬勃向上的积极院风,以及为校园艺术文化建设奉献的热情。

2.1.2 第二届设计基础作品展

201 1年3月22日,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在开元校区西苑广场举办了为期2天的第二届设计基础作品展。此次作品展共展出艺术与设计学院10级学生设计基础作品400余幅,展览内容涵盖设计三大构成,内容形式多样。展览以展板的形式向广大同学开放,许多同学纷纷在展板前驻足欣赏、合影留念。

此次设计基础作品展展现了艺术与设计学院学生丰富的造型能力和设计能力,突出了艺术与设计学院浓郁的艺术氛围,同时也展现了艺术与设计学院在特色文化基地建设中取得的显著成果。

2.1.3 板报设计大赛

2011年11月30日,在开元校区建行广场举行了板报设计大赛评比活动。同学们办的板报精美绝伦,主题鲜明,韵味十足。不少驻足观看的同学禁不住拿出手机拍照留念。宣传部的评分人员公平公正地为各张板报评分。

通过此次校园板报大赛,提高了广大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和欣赏水平,提高了大家对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理解,同时也让同学们对板报的制作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更加突显出艺术与设计学院的专业特点。

2.2 文化艺术活动与专题教育活动相结合

为文化活动赋予思想主题,是提升活动层次、深化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的有效举措。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通过举办文化大讲堂、辩论赛、演讲比赛、征文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宣传教育,达到了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素质教育相互促进的目的。

2.2.1 文化大讲堂——“国际化视野下的人才素质培养”

2011年12月2日下午,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分团委学生会在开元校区5区115教室成功地举办了以“国际化视野下的人才素质培养”为主题的文化大讲堂。

此次讲座大大地促进了学生对各自专业前景的了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励学生为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同时也让同学们加深了对国际化人才的理解。

2.2.2 文化大讲堂——郭爱和先生“洛阳三彩”专题讲座

2011年12月14日,艺术与设计学院邀请到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郭爱和先生为学生开展“中国洛阳三彩”专题讲座。

郭先生向同学们阐述了“洛阳三彩”的由来和深远意义,深刻剖析了“洛阳三彩”在国际视野下的发展状况,为“洛阳三彩”在世界文化史上的不断进步加以赞叹。

2.2.3 博文考古协会“古钱币”专题讲座

2011年4月18日下午12:30,艺术与设计学院“博文考古协会”有幸邀请到申博老师对“古钱币”艺术作了专题讲座。

通过这次“古钱币”文化专题讲座,使同学们对古钱币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让学生对古钱币有了更充分的认识。此次讲座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激起了广大同学的艺术情丝。

2.3 学院性活动与各社团、协会的活动相结合

除了学院举办的活动以外,各社团还举办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

2.3.1“河谷物语”展览活动

2011年4月27日,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博文考古协会”在开元校区建行广场开展了以“河古物语”为主题的展览活动,向大学生传达了古代文物存在的科考价值与人文价值。

“博文考古协会”主要以图片、版画、文字说明的形式向在校大学生展示了部分关于古代钱币、书画、文字、古物等方面的知识。此外,“博文考古协会”还积极组织部分会员为前来参观的同学们进行有关文物知识方面的讲解。此次活动受到了兄弟院校——洛阳师范学院艺术河南网会员的一致好评。

通过此次活动,增强了大学生对国家文物的了解,同时也加强了与兄弟院校同类社团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2.3.2“烛光社”文明旅游宣传展

2011年4月30日,艺术与设计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烛光社”,在开元校区建行广场开展了以“点燃文明烛光,营造和谐旅游”为主题的文明旅游宣传展活动。

活动主要以图片、文字说明的形式向在校大学生宣讲文明旅游的重要性及旅游中的小知识。同时,志愿者为同学们准备的有奖竞答更是吸引了不少的同学参加,增强了志愿者与参观同学之间的交流。

通过开展这样的学习与宣传活动,提高了大学生对文明旅游的认识,符合当前我国环保经济的发展要求。

2.3.3“逸风书画”书画作品展

2011年12月1日,艺术与设计学院逸风书画协会在学院各级领导的指示下,于开元校区建行广场成功举办了2011年大型书画作品展。此次展出采用展板的形式展出花鸟写意、书法、水粉画、抽象画等书画作品。

2.3.4“百米长卷”书画展

2011年12月2日,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在开元校区举行了“百米长卷”书画展活动。此次活动展出的作品均由艺术与设计学院学生提供,作品涉及国画、素描、油画、动漫、书法等种类,充分展示了艺术与设计学院的特色和专业特点。活动中“百米长卷”书画的现场秀更是吸引了大批同学前来观赏,不少人都上前一试身手,题字作画,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学院领导、老师也认真观看了同学们的作品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此次活动不仅让艺术的独特魅力在同学之中得到普及,展现了艺术与设计学院的风采。同时,也大力宣传了艺术与设计院的专业特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劲头,加深了学生对于书画的了解和领悟。

由于学院在举办活动时注意突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和发挥学科优势,因此将活动办得有声有色。这些各具特色的大型校园活动结合在一起,使艺术与设计院呈现出活动不断、热点不断、影响不断的可喜局面,营建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2.4 校园内活动与校园外活动相结合

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有固定的文化基地,并且建立了“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多种类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延伸了文化素质教育的空间,拓展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与此同步,学校积极承担省、市组织的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组织学生到老、少、边、穷地区进行宣讲和文艺演出,传播先进文化。

2.4.1 深入民俗博物馆进行文化采风

2012年4月8日,艺术与设计学院学生代表前往洛阳市民俗博物馆,进行关于以“民间工艺美术”为课题的实地调研和考察活动。

洛阳民俗博物馆是一座弘扬河洛文化、展示民俗风情的专题性博物馆,该馆是在古建筑群潞泽会馆的基础上组建成的。洛阳民俗博物馆分为3个展厅,它们分别是民间工艺厅、婚俗厅、寿俗厅。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逐一进行参观,并拍照记录。虽然博物馆大都展出的是近代的物件,但却反映出一百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民俗博物馆之行让同学们切实感受到了现代科技发展的惊人速度。

此次到民俗博物馆进行文化艺术采风基地实地考察活动,是艺术与设计学院文化艺术特色基地建设及学风建设的一部分,对学院的对外交流宣传及提升学院艺术文化魅力起到了推进作用。

2.4.2 民间艺术协会举办“水浒英雄”剪纸作品展

2011年12月1日,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在开元校区二食堂广场成功举办了“水浒英雄”剪纸作品展。弘扬了民间剪纸艺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此次剪纸展出题材为水浒传中大家熟悉的梁山好汉,创作的剪纸人物各具神色、惟妙惟肖,吸引了众多学生前来观赏。在展出现场,学生们不禁感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伟大。

此次活动以民间剪纸艺术为主题,以传承民间文化为目的,为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贡献了力量,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2.4.3 河南科技大学第四届歌咏比赛

2011年5月15日,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河南科技大学第四届歌咏比赛”在西苑校区体育馆隆重开唱,艺术与设计学院经过长期的精心准备,延续了以往的光荣传统,在本届歌咏比赛中再创佳绩。

2.4.4 第二届“青春·梦想·飞翔”迎新晚会圆满成功

2011年11月13日,在开元校区西苑广场成功举办的“青春·梦想·飞翔”迎新晚会,向全校师生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

3 今后努力的方向

3.1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重大问题研究,形成有社会影响力的科研精品

作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我们将进一步发挥试点和示范作用,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工作,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深入研究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中如何推进文化素质教育;深入研究先进文化对文化素质教育的指导作用;深入研究文化素质教育的规律,努力探索文化素质教育的新方式和新途径;深入研究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3.2 加强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进一步提高文化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近年来,艺术与设计学院虽然引进和培养了一批文化素质课的教师及工作人员,但与学校规模和学生对文化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仍显不足。今后一段时期,艺术与设计学院将继续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努力提高艺术与设计学院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队伍的整体水平。艺术与设计学院还将根据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需要,编写和引进一些有针对性的优秀教材,为进一步提高本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凌雪峰.大学生入学教育[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

[2]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

[3]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毛家瑞,孙孔懿.素质教育论[M].南宁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大学艺术设计 篇2

二.参观红蜻蜓企业,首先参观的红蜻蜓博物馆,不愧是知名品牌企业,居然有自己的博物馆,并且办的是如此的出色,从原始鞋子到现代,每个时期鞋子都有收藏,让我们更清了解楚鞋子发展的历程,同时还收藏了少数民族的鞋子,各个民族鞋子风格截然不同,再下来就是介绍红蜻蜓起源发展历程,红蜻蜓企业文化非常深厚管理制度那是相当的完善,与我暑假实习的千百度鞋厂相比这里工作的环境那是相当不错的,每条流水线都保持的非常干净没有一点多余杂物,工人都穿着一致的蓝色制服,给人感觉非常舒服。

三.义乌小商品市场,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逛过这么大的商品市场,里面什么都有,想要啥都能买到,平常在外面买不到的东西这里都有的,我认真地的看了鞋区,毕竟这是跟我们专业紧密相关的,我不得不佩服那些设计师们,竟然能做出那么精美无比的鞋子出来,以前从来都想过,鞋子也能做的这么漂亮,那品种是相当齐全,估计每家都有上千款不同样式的鞋子,这里是设计鞋子启发灵感来源最好的途径之一。

四.上海国际皮革展,这是我们参观的最后一站,在我们大一的时候就参观一次,那个时候还没太深的接触专业,对那些皮革不是太懂,只是带着一种好奇的心里来看展览,这次不一样了,一晃眼两年过去了,我们这次来参观更多的是要带着专业的角度来看,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也是为了即将到来的毕业设计做一些准备。先从材料说起吧,这里无乱是合成革还是人造革,品种是相当繁多,我个人觉得合成革做的是相当完美,无论从花色还是质感上甚至超过天然革,现在人工合成革的技术真是了得呀,接下来就是鞋子,世界各大品牌的鞋子在这里

应该都能找到吧,,参观下来也大概了解并总结了—流行的趋势了:

1.罗马风鞋款

罗马凉鞋:又称罗马式角斗士鞋。在款式上缠绕式绑带、T字型、锁链式编织等都属于角斗士凉鞋的范畴。铆钉装饰、流苏装饰、水钻装饰都是罗马凉鞋的潮流元素。

自20年罗马角斗士风格席卷T台之后,罗马风热一直延续到春夏,罗马风凉鞋穿上宛如中古世纪罗马角斗士,而且罗马风设计广泛,无论是高跟还是平底、坡跟设计都涵盖,选择多样又实用。罗马风的高跟鞋履设计中在设计师们的创意思维中融入了不少新的元素,如草编防水台、条纹纹理以及锯齿状鞋底等,更多个性和潮流。

2.花朵印花鞋款

2013春夏印花图案最是突出,不仅体现在服装设计上,在鞋履设计上亦是如此。色彩亮丽的花朵图案不仅给鞋子本身增添了一抹时尚,同时也让女人变得如花朵般妩媚,而女性对花朵都有着天生的好感,如今街头不少色彩艳丽的印花凉鞋成为街头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3.荧光亮色高跟

受2012春夏时尚发布会的趋势所影响,时尚达人更趋向于“亮”出自己的时尚态度,充满存在感与视觉感的荧光亮色也是2013春夏鞋款的一大流行风格。配上庄重却又性感的小黑礼裙,或可爱的纯色连衣裙,一双荧光色高跟便能够Hold住整体简单的装扮!

4.印花人字拖

严酷的夏季时节,能有什么比得上穿着一双人字拖来的自在和凉爽呢?不论是在家中,还是出去购物,甚至是在沙滩上悠闲地进行日光浴,曾经不登大雅之堂的人字拖变成了潮流的亮点之一,不仅穿脱方便,而且十分实用,可以随意搭配很多风格服饰,但如今的人字拖不再仅仅只局限于结实和方便等功能性设计,融入了更多时尚元素,如亮色丰富的色彩选择、

企业大学顶层设计 篇3

在中国,企业大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最初的定位是培训中心,后来由培训中心转化为企业大学的初级阶段,目标是提高员工绩效,然后再发展到企业大学的高级阶段,将其定位明确为推动企业战略执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定位,没有这个定位,企业大学在运营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企业大学的发展

张善勇:很多人问培训中心和企业大学之间的区别,其实培训中心更像事务专家—开班请老师、组织学员、备课,而企业大学要做的事情和培训中心有本质的区别—不再关注具体的每个培训项目的实施,而是以绩效(企业大学初级阶段)或战略为导向(企业大学高级阶段)综合考察培训项目。

张文强:为什么要将战略执行作为企业大学的定位呢?

杨晶:因为企业大学是个新兴事物,如果抓不住企业的战略,那么它所做的任何努力都是无效的,不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任何帮助。对于企业来说,战略非常重要,但是在跟很多企业一把手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企业的战略特别多,比如战略产品、战略目标等,但是真正的发展战略却并不清晰。

张文强:所以这是很矛盾的一件事,企业大学希望推动企业战略的落地和执行,但是很多企业的战略其实并不清晰,企业大学不知道该怎么办。

张善勇:其实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讨论战略的问题。我跟一位企业大学校长交流过一个问题:以前企业的战略规划是一年做一次,现在变成一个季度一次,在变化如此迅速的时代,企业靠什么做战略、怎么做战略?我们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企业要靠学习、靠企业大学在企业中形成学习发展的氛围。战略怎么做?不是找外部的专家或咨询公司做一个空洞的战略,而是要基于企业的情境、现状,结合企业当前拥有的资源,制定适合企业实际的战略。战略不是由企业家等少数高层制定的,而是基于全员的,所以制定战略的过程也叫团队共创,只有当员工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企业才能真正找到发展之路。

企业大学战略落地要分阶段

杨晶:解决企业战略不清的关键在于企业老板。我经常问老板,企业的战略意图是什么?能用5句话概括出来吗?战略意图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之我又会继续追问他们,每个阶段企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在不断深入的引导和追问中,老板们的思路会逐渐清晰。

一般来说,企业战略往往可以分为3~5个阶段,再多会太细,不符合企业实际。当阶段清晰后,企业再根据自身所处的不同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集中精力解决。每个阶段的矛盾都解决了,战略就能按既定轨道向前推进。

张文强:这样,整个战略规划、战略布局的时间段,及每个阶段的战略目标,就全都清晰了。

张善勇:刚才杨晶老师讲得非常好,企业大学要引导企业老板梳理战略。2013年《企业大学》第9期杂志的封面人物林恩慈老师是国内研究引导技术的第一人,她讲了引导的3个核心:第一是集思广益,先把大家集中起来;第二是群策群力,共享“我”的智慧;第三个就是众志成城,大家一起行动。

杨晶:始终要问,用问的形式来进行引导。这是一个落地过程。

张善勇:企业大学可以把企业高管、核心员工集中起来讨论战略,通过若干天封闭式的讨论把企业整个战略讨论出来。为什么叫大学?大学是开放的,自由的。企业内部是金字塔结构,等级森严,而在企业大学,所有成员一律平等,大家畅所欲言,从而营造出一个平等交流的氛围。这也是企业大学的价值之一。

张文强:我觉得把两位老师讲的内容结合起来,就为企业大学指明了推动企业战略清晰化的方向。

杨晶:企业总战略清晰以后,企业大学可以帮助企业把战略进行一步步的分解,然后具体落实到每个部门,甚至每个团队。也可以用引导的方法继续深入地问,反复地问,最后清晰化。在明晰整个企业战略的过程中,企业大学要涉及很多的题目、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就是为了推动战略的落地、资源的整合。

张善勇:很多企业大学的校长或培训中心的主任,他们的很多困惑来自于不知道老板在想什么。这是企业大学必须解决的最关键的问题。企业大学可以通过组织战略研讨会,把老板吸引进来,企业大学校长则变成引导师和催化师,和老板一起探讨整个战略该怎么一步步实现。这样做,企业大学校长就可以与老板的思维模式保持一致。当企业大学校长知道老板是怎么想的,再跟他人讲企业战略也就有章可循了。企业大学校长该由谁担任?企业一把手。因为只有一把手才能真正了解战略,将企业大学和企业战略结合起来。如果是人力资源部的经理或部长兼任企业大学校长,他们只能做培训事务性工作,发挥不了企业大学真正的职能。

杨晶:为什么呢?企业大学定位在战略上,所以它必须与战略挂钩,并要在企业上下层的沟通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企业大学的校长要由一把手兼任。如果说没有做到这一点,企业大学在战略沟通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

张文强:等于是中层揣测上层的意图,并向下层传递。

杨晶:光揣测不成,上层也应该直接下达指令。

张善勇:在整个沟通传递的过程中,战略推进的力度会层层衰减。如果老板有100%,到中层可能只有60%,而到了基层甚至可能只有10%或20%,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但企业大学能解决这一问题。在开放、平等的组织环境下,大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问,真正理解老板的意图。

杨晶:我总结了一下,凡是企业大学在人力资源部下运转的,很少有成功的。为什么呢?它虽然挂着企业大学的牌子,但是运作的却永远是培训中心的决策。

张文强:因为它结合不了战略。它没有这样的高度,战略的高度客观地说只能靠一把手、核心层把握。

张善勇:所以建企业大学,是企业家的事情,不是培训经理的事情。培训经理建企业大学几乎很难成功。

如何做好企业大学

张文强:有的企业一把手不愿意担当这个责任,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张善勇:我们碰到过这样的问题,很多企业家不愿意做企业大学校长,这其实是一个心理问题:企业家胆怯了。我们知道有很多人在面对镜头或面对观众的时候,会有一种危机感,他们甚至认为公开演讲比死亡更可怕。遇到这种类型的企业家,首先要先改变他们的胆怯心理。具体的做法是,可以先让他们成为内部讲师,让他们去讲课,当他们不再害怕镜头、观众的时候,就可以把他们推出来了。其次,可以帮助企业家打造个人品牌形象。这样做既可以增强企业家的自信,又可以带动公司品牌的提升。因为企业是有人格的,比如一提到京东我们就想到刘强东,一提到阿里巴巴就想到马云。在某种程度上,企业家其实是和企业画等号的,所以企业家的个人形象非常关键。

最后,从战略层面看,怎么抓住老板的心是关键。因为老板是看整个企业、市场的,而企业大学如果只关注企业内部,是无法打动老板的,要真正展现企业大学的价值才可以,所以企业大学要找到3个关键点以打动老板的心。

张文强:我觉得善勇老师的建议非常好,而且点到了将来企业大学发展的方向。到底是谁来做这件事?一定是企业的一把手,而不单纯是培训部门或者人力资源中心的事,而且企业老板不管愿意不愿意,其实都是自己企业品牌的代言人。

杨晶:任何企业家都是教育家。不管企业有多大,企业家都是员工的教育者,企业家做企业大学的校长是理所当然的。

如果做了很多努力,一把手还是不愿意担任企业大学校长,可以让他做荣誉校长,不管怎样,一定要让他接受这个职位,之后企业大学的工作才好开展。

在一把手担任企业大学校长或荣誉校长之前,企业大学可以先成立一个战略委员会。战略委员会可以每年搞一次活动,定下企业大学未来一年或者三年的工作目标。目标制定后,企业大学在铺设课程、组织老师上都有了方向。不过,企业大学还是离不开一把手,需要把一把手拉入企业大学的队伍中来。

张文强:最后总结一点,企业家必须亲自参与企业大学,否则企业大学就不是真正的企业大学。

企业大学战略发展

杨晶:企业大学在处理系统性问题的时候,作用非常明显。在运作过程中要从企业存在的问题入手制定解决方案,开发课程,才能解决问题。

张善勇:企业大学实际上关注的是我们看到的问题背后的问题,这就是企业大学要做的事情。只关注问题的时候,我们要把它变成标准,把这个知识作为传承。

在开放的模式下,企业大学一直在思考怎么改进工作、发展自我。ISO9000体系的核心理念就是这样的,企业大学一开始也是从这儿导入的,即从点、线、面、体入手,然后是系统。企业大学一定是从问题入手进行落地的。

张文强:问题背后有问题,需要一整套解决问题的系统。企业大学可以通过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沉淀经验,进行知识管理,最后变成系统,再去进行传承和复制。

杨晶:企业大学是个很好的工具。

张善勇:2.0的时候是以知识为导向。在以知识为导向、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时候战略更加突出。

我们画个三角的话,是战略在上面,左边是组织,右边是人。所以,除了制定战略外,企业大学首先要提升的是组织能力,其次是人的能力。而人的能力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家。企业家以冒险为导向,要提高企业家的领导力,找准他的驱动力,如欲望、良知、价值等。二是员工。很多企业都在讲如何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但是这些都是虚的,只有从职业安全入手,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的工作环境,员工才能安心工作。

很多时候企业家嘴上说的和实际做的并不一致,企业大学要帮助企业家克服这种毛病,如果企业家言行一致,整个公司的氛围也会很好,公司发展当然更好。企业大学既承担着帮助企业形成战略的责任,又承担着战略落地的责任,因为战略在传播过程中要靠组织性学习和培训。

杨晶:目前,企业大学虽然在蓬勃发展,但很多仍处于创建初期,人们对企业大学的认识也参差不齐。企业大学要想实现自身价值,任重道远。

张善勇:特别是企业家对企业大学的认识不足,所以企业大学要先把老板工作做通了。

杨晶:还有一点就是,运作企业大学的人员一定要对公司的战略非常清晰,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定要有战略思维的能力,否则,企业大学也做不好。

张文强:企业大学人员如果只具备执行能力或者专业能力是不够的,必须得有战略的思维、战略的高度,换句话说,只有跟老板站在一样的高度,才能看到战略的精髓,才能把战略进行分解,最后落地。所以企业大学的高层管理者一定要具备战略思维能力。

张善勇:在美国,许多企业大学的校长并不叫企业大学校长,而是叫首席学习官(CLO) ,CLO和CEO是平级的。而国内很多企业大学则非常奇怪,有的培训主管就能担任企业大学校长,有的是中层干部,有的是副总。从级别上讲,很多企业大学是整个组织的一个部门,企业大学校长原来是附属于人力资源部的,现在虽然独立出来了,但级别远远不够。

企业大学课程

杨晶:在企业大学的建设过程中,人员不需要很多,但是素质一定要高。

张文强:有的企业大学的核心运作人员可能不是很多,但是会有很多的兼职人员,或者说是有关系的高层人员都在企业大学里面。

张善勇:如果把知识分成四级:第一级是通用型的知识,就是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的知识,像领导力的课程,像经济管理的课程;第二级是行业级的课程,具有行业特色的;第三级是企业级的课程,在企业找专家;第四级是岗位级的课程。

企业大学应关注最核心的东西,但我看到很多企业大学都在做课程研发,而且都有非常宏大的目标:一开就是几百门、上千门的课程,但其中80%的课程不靠自己研发,而是靠引进。这样的课程其实没有多大作用。

很多人对这种做法心存困惑,觉得这种做法不对,但这不是企业大学本身有问题,而是我们在做的时候没有真正理解企业大学的内涵。

张文强:企业大学的课程体系建设一定要经过缜密的调查研究,一定要结合企业实际需要来做,不能全靠引进。

杨晶:企业大学的课程分两块,一是外部课程,二是内部课程。外部课程还是需要引进来,但在引进来的同时,企业大学一定要把它内化掉,之后再不断地跟踪落地。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地跟踪落地的过程。有的课程,一般来说跟踪三个月就能落地,有的则需要半年。落地的标志就是这个课程能针对企业某一实际问题,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并敦促企业执行。

张善勇:还有,企业大学不只培训讲师,还要培训企业内部的咨询师。咨询师跟讲师的定位不一样。咨询师更关注问题,而讲师更关注知识的传递。

企业大学也要把学习当作信仰。虽然国家一直在倡导“全民阅读”,但国内还是非常缺乏阅读和学习的氛围,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均阅读量还是非常小的。为了方便国人阅读学习,很多机构也在研究各种适合时代要求的新的学习方式,如移动学习、MOOC、游戏化学习等。但如果个体不是主动的学习,那么研究再多的学习方式也是毫无裨益的。因此,要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学习习惯,就要把学习当作信仰。现在,很多组织都在举办“阅读日”活动,其实就是在做这种努力。

课程很重要,但学习氛围的营造更重要。企业在组织培训时,一定要考虑这一点。

企业大学在组织中的定位

杨晶:企业大学跟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企业大学应该是其他部门的帮手、助手、支持者。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企业大学在组织中的位置就很特殊了,既能独立于其他部门之外,又能与其他部门和谐共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而现在,有很多企业大学组织的培训往往是二道贩子—业务部门提出需求,企业大学直接从外部培训市场上找,找到后,组织人员参加培训,根本不管培训效果如何。再加上很多企业大学现在改叫利润中心,虽然运营成本增加了,却没有显示出对业务的价值,当然得不到其他部门的支持。

张善勇:其实很多业务部门需要的课程,外部培训市场是提供不了的,所以很多时候,企业内部可以直接组织培训。这样的话,不仅能节省很多培训成本,而且可以取得很好的培训效果。

互联网思维核心

张文强:假如你遇到一个企业大学校长,问的第一句话会是“你清楚你们企业的战略吗?”

杨晶:会的,我经常会问一些领导:企业的战略你清楚吗?对中上层领导我经常问4个问题:

第一,最近一个时期你的工作重点有哪些?最多4个重点,不能说没有。

第二,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和问题?

第三,你目前的工作非常好,但是假如你想再提高一步,会遇到怎样的挑战?这个“提高一步”,指一定要达到98%,甚至99%。要实现这一点,你面临的挑战来自哪个方面?这些都是企业大学设计课程时需要关注的问题。

第四,你清楚公司的战略了吗?如果不清楚,要引导他们搞清楚。

张善勇:战略具有牵引作用。

张文强:这几点可操作性非常强,企业大学想推动企业战略的落地,那么它应该注意什么?有一些建议没有?

张善勇:企业大学的核心价值是推动企业战略落地,我们讲“上接战略、下连组织”,第一,一定要提升组织能力,这是战略的保障;第二,要关注人,现在虽然是互联网时代,但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不是网络,而是人,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第三要先共享,共享智慧,就会发现我们要改善自己的模式;第四要合作,很多时候战略落不了地,是因为各个部门之间缺乏合作,缺乏集体行动。

关注人,才能为企业提供一个开放自由的平台,让员工和员工之间、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信任。在信任的基础之上,大家才能共享知识和经验,凝结集体智慧,然后再合作讨论战略整体方案的分解和推进,最后执行。企业大学在整个战略落地过程中是始终位于前线,并贯穿其中的。

大学艺术设计 篇4

江南大学蠡湖校区建设基地位于无锡市五里湖东南部地区,用地面积200hm2,校舍总建筑面积为70万m2。校区内土地平坦,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环境特征。基地四周城市道路环绕,西临风景秀丽的雪浪山和长广溪。基地内又有从长广溪延伸出来的新桥港和诸多小河道蜿蜒穿过,具有典型江南水乡特色境。

一、立意

在校园规划动笔之前,明确的立意非常关键。针对江南大学蠡湖校区的建设,我们主要抓住了以下三点:

1. 交往空间

大学校园规划应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顺应教育内涵变化。高等教育的内涵,正在由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向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和素质培养为中心的开放式教育转化。为此,营造多层次交流空间成为新校园建设的关键所在。

2. 生态校园

规划设计中应该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营造适合基地特点的校园环境。此外还应在单体建筑的设计中,尽可能满足节能通风和环保要求。生态化的校园建设也要求保证校园中留有充分的绿化用地,既改善环境又能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

3. 地域文化

江南大学位于江南名城无锡,地处太湖风景区,能否处理好校园与周边自然风景区的关系以及能否在校园中延续江南地域文脉,将成为规划是否成功的关键。规划设计要求综合无锡当地的地域文化特点,吸收江南传统园林和水乡古镇的精髓,在校园建设上体现江南地区所独具的建筑风貌。

二、以高等教育发展需求和基地特点为指引的规划布局

总体规划在深入分析基地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教学模式与山水自然环境相结合”的设计手法,采用“指状”布局,结合地势,巧妙借用了新校区西侧山体和长广溪沿岸秀丽风光,再现江南水乡的环境特征和人文特色。

1. 总体布局

基地内自西向东穿过的新桥港和小河道很自然地将基地划分成若干块,本方案对这些河道加以挖掘利用,并沿两侧河岸带状布置了4组教学楼和学生宿舍及附属设施,其间或加以绿化水景分隔,同时在基地东侧临近城市道路的沿线布置了公共性较强,对外联系紧密的建筑,以此形成了一种犹如“伸开的手指”状的总体布局方式。通过这样的布局方式,校园西侧的山水美景可以非常自然的渗透到校园之中,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欣赏到西侧秀丽的自然景观,使得校园中的建筑群体与自然环境间形成良好的咬合关系,同时东侧临近城市道路的建筑群体又起到了隔绝城市道路对校园环境干扰,保护校园环境的作用(图1,图2)。

2. 功能分区

指状布局根据功能将校园分为公共区、教学区、学生宿舍区、体育运动区、教职工住宅区、生态公园区等部分。

在校园东侧主入口处布置了公共区,主要包括行政办公、校园管理中心、国际交流中心、逸夫馆、图书馆、公共教室等部分,形成沿主入口中轴线两侧对称的布局方式,突出空间的仪式感。教学区主要包括各院系专业的教学楼及附属建筑。教学楼群按照各自专业的特点组合分别置于校园南北两侧,建筑沿校园中原有河道展开,相对布置在河道的两岸;学生宿舍则分别布置在校园南北两侧,靠近城市道路,方便学生对外联系,同时在校园面积比较大的情况下,学生也可方便到达教学区,减少步行距离;学生宿舍区附近还布置了食堂、银行、邮局等附属设施;集中体育运动区靠近学生宿舍区和教职工公寓区设置,方便师生日常使用;生态公园区则包括建筑群体间面积较大的空间,特别是校园中央由两组教学建筑群体围朝向长广溪的生态公园区——以长广溪支流新桥港形成的宽广水面为主体,引入校园西侧美景,结合驳岸和绿化,形成了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图3,图4)。

3. 道路系统

结合基地地形,规划设计中布置了3条南北向的校园道路。中间一条为主干道,两侧为校园次干道,同时在校园东西两侧各布置了一条校园次干道,这些校园次干道构成了校内的环形车行道路。以校园干道环线作为区分动静、人车、内外等功能属性的界线,并进行空间基本的功能分区。“动”和“车”在外,“静”和“人”在内,并通过广场院落、绿带水面等空间元素进行有机渗透,达到适度联系,完成校园环境由外围到内部,由“闹”到“静”的过滤,使教学区保持舒适、宁静的环境氛围(图5)。

三、以江南园林布局手法为指引的校园群体形态及景观布局

中国江南园林渊源悠久、格局精雅、蜚声中外,其规划布局、流线组织、空间序列、虚实层次、叠石理水、花木配置等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达到极高水准。无锡自古堪称园林荟萃之地,寄畅园等名园久负胜名。在江南大学规划设计中,我们从规划、建筑到景观各个层面,都注意向传统江南园林学习,吸取其精华、借鉴其手法、师法其意匠。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的功能要求,力争创造出富有传统园林意味的崭新的大学校园空间环境。

1. 巧于因借

明代著名的造园理论家计成在他的经典著作《园冶》中提出:“构园无格,借景有因”;“园虽别内外,得景无拘远近,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这些理论极大地影响了江南大学蠡湖校区的规划与设计。结合基地的特点,我们利用基地内的新桥港和小河,营造河网体系,将典型的水乡环境景观引入到校园之中。规划中教学楼群及学生宿舍楼群沿河布置,面向校园西侧长广溪和雪浪山等景观敞开,使校园建筑都可以饱览校园内外的优美风景,加强校园景观与基地外景观的有机融合(图6)。

2. 起承转合

计成在《园冶·装折》中写道:“凡造作难于装修,惟园屋异乎家宅,曲折有条,端方非额,如端方中须寻曲折,到曲折处还定端方,相间得宜,错综为妙。”这样的布局特点在江南传统园林的优秀代表——苏州留园入口部分的空间处理上得到了充分体现。留园入口通过一系列空间组合和对比,烘托出尺度宜人的空间序列。江南大学蠡湖校区的规划借鉴了这一处理手法,在主入口空间序列上营造了主入口校门、百年纪念青铜鼎、图书馆等一系列收放有致的景观空间,从而使空间序列具有了如江南丝竹般抑扬顿挫、婉转悠扬的空间美感。

3. 疏密有致

著名的园林建筑专家陈从周教授在《说园》中写道:“万顷之园难以紧凑,数亩之园难以宽绰。紧凑不觉其大,游无倦意,宽绰不觉局促,览之有物。……使宽处可容走马,密处难以藏针。”江南传统园林注重空间的“留白”,以达到疏密有致,气韵生动的目的。本方案结合项目特点,在每个功能区都采用了“留白”的处理。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各功能区的划分更为明确,另一方面又可以为校园各个功能区的发展留有余地,延续已经建立的形式秩序,实现校园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图7)。

四、以江南水乡古镇空间结构为指引的校园滨水空间尺度设计

江南水乡的古镇以其“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著称。许多著名的古镇内河道如织、石桥纵横、高墙深巷、水阁飞檐,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到处呈现典型的水乡景致,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在江南大学蠡湖校区的规划设计中,对于校园滨水空间的设计,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借鉴了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特色:

1. 再现传统古镇街河关系

江南水乡地区特有的复杂街河关系对于水乡环境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河道水网与街道相伴的双棋盘式街河关系是许多江南古镇空间的典型特征。规划中,园内的教学楼组群和学生宿舍楼组群中的街道,都采用了“河—街—建筑—街—建筑—街—河”的关系,街道空间或与河相伴、或隔建筑临河,体现了江南水乡“人家尽枕河”的环境特征(图8)。

2. 再现传统古镇街道空间收放节奏

江南水乡古镇街道的空间收放关系往往是随意的,没有严格的规律可循,但其客观上却形成了变化的韵味,成为一种没有规律的节奏感。在校园规划中,我们强化教学楼组群和学生宿舍楼组群内部街道的节奏控制。除了以建筑墙面作为界面外,还利用景观小品所形成的第二空间界面加强这种节奏感;建筑组群内部的街道则利用道路的转折形成街道和小广场相间的收放节奏(图9)。

3. 再现传统古镇街道街河通路

江南水乡传统街道中,存在许多从街道至河道的通路,使人可以较方便地进入亲水空间。教学楼组群和学生宿舍楼组群内部的街道设计营造多种此类通路。这些街河通路不仅可以方便地引导人流去河边,也可以使校园中的绿化带和水面景观带的等景观要素自然地渗透到街道空间中去。

4. 再现传统古镇街道空间渗透关系

江南水乡城镇的街道与两侧建筑之间的空间限定程度往往极弱,内外互相渗透。街上的人流活动可以收缩到店铺、作坊内,居民的室内活动又经常延伸至街道。据此我们在规划中对于教学楼组群和学生宿舍楼组群临近内部街道的地方,多数采取了通透开敞或架空的处理,使传统街道的空间渗透关系得以再现(图10)。

结语

今天,在众多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之下,江南大学蠡湖校区已经基本建设完成。漫步在校园之中,我们很欣慰当年的规划设计能够变为现实。大学校园的可持续设计是包含内容极广的综合问题,我们在江南大学蠡湖校区的探索只是对于其中某些方面的尝试,希望能够得到专家学者的批评和指正。

摘要:本文回顾了江南大学蠡湖校区的规划特点,总结设计团队根据基地特有自然条件和地域文化特色探索大学校园可持续设计之路,并重点阐述在以高等教育发展需求和基地特点为指引的规划布局、以江南园林布局手法为指引的校园群体形态及景观布局以及以江南水乡古镇空间结构为指引的校园滨水空间尺度设计。

关键词:江南大学蠡湖校区规划设计,江南传统园林水乡古镇

参考文献

[1]计成著.园冶注释.第2版.陈植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视觉艺术设计大学生英文简历 篇5

basic cv

name:

national: han

age: 22 years old

current location: guangzhou

exit and entry: hunan

size: 157 cm 50 kg

marital status: unmarried

job intentions

talent type: graduates

position: advertising production / graphic design and production: designer, packaging designers,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work experience: 0 title: no title

job type: full-time

reported for duty to date: at any time

monthly requirements: 1500 - XX

hope that the working area: guangzhou, hunan

work experience

company name: guangzhou carnival limited beginning and ending date :XX-12 XX-04

company nature: the private sector in their respective professions: advertising, planning, marketing

positions: designer

job description: the graphic design company, advertising, vi, packaging design

company name: guangzhou printing co., ltd. 100-plus-one beginning and ending date :XX-07 ~ XX-09

company nature: the private sector in their respective professions: advertising, planning, marketing

positions: designer

job description: the graphic design company, image processing

educational background

graduate institutions: institute of sichuan province, yibin

highest level of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degree: bachelors degree

graduation date: XX-07-01

specialties: visual arts communication design

certificate of award

XX-09 XX-07 bachelors degree certificate 106414XX001850

XX-09 XX-07 graduation certificate 106411XX05000468

school XX-09 XX-12 yibin third second prize essay competition with prizes

third-class scholarship certificate XX-09 XX-05

XX-09 XX-11 certificate of 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XX-09 XX-07 national high school teacher certification XX510574XX143

XX-09 XX-12 vocational teachers certificates 08030373

XX-10 XX-12 certificate party XX1175

third-class scholarship certificate XX-09 XX-05

XX-10 XX-10 a national computer certificate XX12230573

third-class scholarship certificate XX-05 XX-12

XX-06 XX-06 upper secondary level national certificate in putonghua b0812028145

XX-12 XX-12 national university certificate in english 4 082151109001884

XX-12 XX-06 second-class scholarship certificate

XX-12 XX-06 yibin college graduate outstanding collection of card designs

language ability

foreign languages: english well

mandarin level: the level of fine cantonese: poor

the ability to work

i can hold hands photoshop / coreldraw / flash / dreamweaver / fireworks design software such as operating, as well as the office of office software.

the work of a conscientious and responsible, a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do something practical to success as the goal, to facilitate the acceptance of a new thing. have good interpersonal skills, ability to better harmonization, oral expression, and have a stronger team spirit. honest and trustworthy, strong-minded and to bear a strong ability to continue to hone their self-life, self, and enhance their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personal autobiography

大学公共艺术艺境 篇6

关键词:大学;文化;精神

1 文化是大学之魂

大学的本质是文化积淀的传承与创新。大学是一个特殊社会群体,一个拥有团队意识和精神氛围,一个人们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群体。而教师对这群体“大学人”进行知识的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通过历届师生传承和创造,对这个群体某个阶段积累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决定了一所大学的精神品格和价值取向,决定了这所大学的文化活力和核心竞争力。高品位的大学文化景观是建设高水平大学之需,而当前一些大学文化景观出现了偏离,内容形式苍白空洞,缺少文化哲学的内核,偏离学校历史,难见大学之魂,而形成一种“空心化”症状。

“文化是大学之魂”,它是一个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文化哲学观包括:大学文化本质观、大学文化使命观、大学文化精神观和大学文化价值观。它是围绕大学教育教学活动建立起来的整套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知识符号。

2 美育是文化之心

上个世纪,我国蔡元培先生就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人全面发展的内涵包括:人体力和智力的自由发展,人道德精神和审美情趣的高度发展。孔子在《论语.术而》中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在孔子的观念中,德育和美育是育人的根本,贯穿教育始终,否则人的人格精神就无法进入更高境界。

而美育也可称艺术教育。我国大学公共艺术教育是以美育为主,可以陶冶这个特殊群体的情操。激发人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人高尚人文情怀和精神艺境。

以美国哈弗为例,2008年该校艺术特别工作委员会写就《特别工作委员会艺术专题报告》。期中提出美育在大学里的重要性,虽然注重艺术教育是传统,但艺术教育仍停留在本科教学课程阶段。除了教学课程,多数大学还没有有效利用校园空间的公共艺术作品,来帮助学生提高个人艺术修养和欣赏水平(如永久性公共雕塑、艺术作品展、科技成果作品展)。

校园公共艺术是个大环境,它是除了课程之外提升和教育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是让学生跟进一步重视大学文化的景观,重新提高审美形态、审美心理、审美价值的潜移默化方法,充分通过“艺境”发挥大学这个特殊群体育人的作用。

以我国清华大学为例,清华是美国用庚子赔款建立的,这更激励着清华学子发奋学习,洗雪国耻。“自强不息,厚得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所以学校的公共艺术雕塑也围绕校训的主题。

位于大礼堂前大草坪南端有个古时计时器“日晷”。它是由1920届校友毕业捐赠的,迄今已有90年历史,堪称文物级的大学公共艺术景观。日晷是我国古代计时器,利用日光和斜指针投影位置,来判断表示时间的刻度,是我国较早反映天文和度量时间的科学仪器。上部分是日晷,基座部分镌刻着“行胜于言”的中文和拉丁文及建造时间。更进一步紧扣“自强不息,厚得载物”的清华大学的校训,提醒大学人要珍惜时间,无论历史的变迁还是时光的飞逝,都要自强不息,行胜于言,踏踏实实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做一名有理想有抱负的有志青年。这件作品是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巧妙融合。

水木清华荷花园里,有着朱自清全身汉白玉雕塑,坐在荷花池塘北岸边,与南边水木清华人文景观相互呼应。“自清亭”,记述了朱自清为师、为学、为人、为文的严谨、清正风范。清华园中的朱自清系列人文景观,反映了清华大学注重传承大学精神和风骨,营造丰富多样的专题性文化景观的理念。

所以美育是文化之心。清华大学的公共艺术的大学精神是:“养眼养心,文化底蕴深厚。”使学生们在优美自然环境中感受到人文气息的情怀,更能使人从直观的角度感受到学校的理想、使命与历史抱负。

3 公共艺术是美育之艺境

公共艺术的设置,具有开放、公开等特质。在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性空间里,如广场、公园、商场、地铁、办公公共区、街道、学校等。它强调公共艺术的作品与所处环境的人文特质相符,要求公众之间的互动。

它是联接艺术与社会的纽带,是开放性的社会公共文化领域,艺术互动平台,是外在的、直观的表达方式。是一种蕴含丰富社会精神内涵的文化形态与艺术现象。因此,公共艺术还蕴含社会思想、人文精神和有组织性的外力推动。

以20世纪20年代美国为例,当时的政府为促进福利建设援助支持艺术家生活,美国发起了一项委托艺术家创建的巨大公共艺术赞助方案,目的提升广大市民的艺术品位和修养。于是艺术家们在几年的时间里完成2500余幅壁画,提升了美国城市及公共场所艺术氛围。

例如最近,林璎在汕头大学的演讲,此行她还带来了她的最新创作——什么正在消逝?-“聆听大地的声音”。设计师林璎是林徽因的侄女,因设计越战纪念碑而闻名,此次她所设计的“大喇叭”是为了呼吁人类注重环保。“大喇叭”会为观赏者讲述一个又一个灭绝或正面临灭绝的物种,而造成它们这种局面的,正是人类。这个“聆听大地的声音”属于装置艺术,目前该装置放于汕大图书馆旁。林璎也是在运用这种公共艺术手段,呼吁环保主题,营造美育这种艺境。

参考文献:

[1]郭英剑.哈弗大學:艺术教育为何如此重要?[N].科学时报,20090714(B3).

大学艺术设计 篇7

一、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及培养要求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般情况下主要指健康的体魄, 良好的心理素质, 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 扎实的专业文化素质, 广博的人文素质, 以及语言和专业技能等。这些素质和技能的发展和人本身的先天禀赋, 即智商、情商等方面的品质相互关联、互为作用, 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是在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上, 对学生进行设计技巧和设计知识的培训, 比如美术绘画、艺术欣赏、设计创作技能、设计原理及设计史等。切实有效的艺术设计教育, 不仅有助于培养和增强学生对艺术设计的兴趣, 使他们有更高的热情、更多的机会参与艺术设计活动, 而且把学生从自发的艺术设计的爱好者、欣赏者提升为有一定高度和深度的自主设计者和鉴赏者, 成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这一转化过程, 是一个普通欣赏者到专业设计者的转化, 是单纯从事设计活动到从事设计活动与塑造设计者艺术品格相结合的转化。

艺术设计的教学工作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品格, 提升他们的品味与鉴赏能力, 使其有敏锐的观察力, 活跃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乐观积极的精神。这些品质是一个设计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 也是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必须具备的素质。在全球经济发展的今天, 设计已经在更加广泛和深刻的层次上进入了人类的生活, 这就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人格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 艺术设计教学强化综合素质培养, 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年发展, 已经成为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结合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艺术设计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1、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渐成型, 使得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 大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来适应经济急剧发展带来的社会职业变迁以及知识和技能的加速更新。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来说, 单纯只具备设计能力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企业需要在艺术创意产业化, 艺术创造高科技化的形势下,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复合型、双能型、创新型、外向型、经验丰富型、技能型和学习型的人才。

2、艺术设计教学的本质使命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现阶段,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具体的艺术技能和知识, 已经不是艺术设计教育的根本目的,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艺术设计教育搭建一座桥梁, 使学生从有限的知识层面通向无限广阔的未知世界。从而完善学生的人格修养、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艺术设计旨在产品造型、平面设计和环境设计领域设计出有艺术价值的艺术作品, 艺术设计教学就是要通过艺术熏陶和素质培养, 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现学生从学习者向设计者的转变。

三、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基本策略

1、改变观念, 提升认识

高校艺术设计教学需要包容并蓄, 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艺术理念的同时, 突破创新, 改变观念, 提升认识, 深刻理解艺术设计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在各个高校, 需要形成共识, 重视艺术设计教学, 不再视之为辅助和边缘学科, 要充分认识艺术设计教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认识其人文价值和内涵。高校教师也需要提高自身修养和程度, 可以通过深造学习、进修培训等方式, 本着以学生的发展和教育为最终目的, 勇于改革, 勇于尝试, 增强对学生培养的力度和精细度,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整体教学中实现创新。

2、强化艺术理论在设计教学中的指导地位,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艺术设计, 旨在将艺术的形式美感应用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设计中, 使之不但具有审美功能, 还具有实用功能。它是一门特殊的艺术门类, 综合性极强, 但是, 艺术理论仍然在艺术设计教学中, 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艺术设计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很多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来完成辅助教学, 告别枯燥的教学形式。艺术设计教学的诸多领域里, 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 多媒体技术, 模型制作等手段, 营造愉快和积极的学习氛围, 完成寓教于乐。

3、重视实践教学, 在实践中创新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能力提高, 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实践训练。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造一种创新氛围, 给予学生实践的动力, 这样才能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方面, 加大实践教学在专业课中的比重, 把实验教学引入到正常教学环节中。要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和理论来指导行动, 也要对课本所学的理论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认识。可以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工厂、工作室等多种形式的实践地, 接触最前沿的科技信息和工作方法, 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 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在自主创业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学校和社会可以创造一切可能条件对其进行引导, 教师亦可参与大学生创业实践, 在学生创业初期起到引领作用。

4、注重专业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目前, 大学生心理素养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它与大学生专业素养教育息息相关, 很多大学已经将心理教育纳入到了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 一般情况下, 高校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大课堂, 人际交往训练营, 团体辅导, 拓展训练等多种方式培养大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但这种有意识的心理教育, 难免会产生一种抵触和戒备情绪, 很难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发挥作用, 然而, 大学生健康积极的心态又是大学学习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因素, 自信、主动、乐观、开朗等都会给大学专业课学习带来帮助, 使得学生更有激情和动力去完成学业。因此, 专业课教师, 应该在平时专业知识教育过程中来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这种积极心态。

以上四点, 是大学生专业教学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策略, 随着我国艺术设计专业需求的不断扩大, 艺术设计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都需要紧跟时代需求, 不把知识停留于课本, 停留于课堂, 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身。

艺术设计教学和其他专业教学一样, 都是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然而, 艺术设计专业更加注重实践, 注重学生在本领域内的创新能力, 以及结合群众所需和科技发展的创造能力。所以, 艺术设计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各高校, 应该在此方面加强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硬件设施的更新, 努力培养出合格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松.培养新时期人才, 高校应加强素质教育[J].求实, 2004 (11) .

[2]刘海青.关于综合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发展方向的思考[J].红河学院学报, 2006 (4) .

[3]陈志娟.创新教育与高校美术教学[J].南开大学学报, 2003 (17) .

大学艺术设计 篇8

一、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1、就业空间与走势

设计服务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服务业, 以设计推动自主创新, 以设计带动产业升级, 以设计提升民族产业核心竞争力, 已成为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伴随“中国创造”口号的叫响以及人们生活质量和文化艺术修养的普遍提高, 创造新的精神生活和新的生活方式已成为新一代设计师的历史使命。这意味着, 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量是巨大的, 岗位分布和岗位层次还将更加宽泛, 岗位需求还将持续增长, 合乎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呈现“短缺”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充满潜力。

2、毕业生总量及初次就业率

近年来, 高校大规模“扩招”直接导致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但是, 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全国总人数的比重仅仅为5%, 而在这5%的人群中能有机会接受艺术设计教育的学生就更算得上是“凤毛麟角”。可是, 由于种种原因,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却不足70%。

3、个人期望值与现实

受“高投入就要有高回报”、“宁到外企做职员, 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宁在城里飘, 不在村里超”等错误理念的误导, 多数毕业生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等方面存在期望过高现象, 就业选择普遍向沿海大城市、大公司、热门职业、高薪职位、对口专业、外资企业集中。实际上, 艺术设计行业信息与技术日新月异, 从业人员流动性大, 热门职业、热门城市对中低端人才的接受能力逐渐下降, 需求标准逐渐提高, 毕业生在屡次求职碰壁的情况下, 为积累经验, 谋求日后更好发展, 顺利就业者大多不得不相信“猛将必拔于卒武, 贤相必起于郡县”、“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等等老一辈的至理名言, 最终选择在基础性岗位, 在集体、民营、三资等企业中学习、锻炼, 充实自己, 但就业满意度低。“毕业即失业者”则以求职动力不足、创业热情不高、或崇尚自由、“千里马难遇伯乐”为理由, 而选择待业, 沦为“校漂族”或“啃老族”, 虽然父母为之着急, 却不能易其“被就业”的心态为“要就业”。

4、设计单位需求意愿

受访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坦言:“不但要高素质, 强能力, 还要引进有社会实践经验的‘熟手’。针对应届毕业生, 只得降低薪酬, 只能‘万里挑一’, 直接将其拒之门外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情。”这一事实充分说明, 在“买方市场”格局下, 设计单位对高等艺术教育、对“眼高手低”的毕业生逐渐产生了信任危机。

二、制约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因素及解决思路

1、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影响

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选择, 呈现出“东多西少城市多农村少”的特点。东部沿海及大中型城市有就业岗位优势, 但由于市场目标容量有限, 就业竞争日趋激烈, 虽然急需高端人才, 可是却面临高端人才短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即使用人单位虚位以待, 求贤若渴, 却招不到人。这样, 一种人才需求与人才供给的错位就出现了。而这种错位, 体现的正是国家战略意图的就业导向激励措施缺乏。

此外, 中国产业结构状况是导致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就业难”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加工制造大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决定了当前新增劳动就业岗位, 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岗位, 其消纳的劳动力自然就是大批蓝领工人, 而非白领。这一问题的存在, 使得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在择业理想和就业现实之间形成巨大心理落差, 对于非对口专业自然不肯屈就。建议:国家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加强对高等艺术教育的宏观调控, 加快对高等艺术教育层次结构及布局结构的调整, 并赋予高等艺术院系更多办学自主权, 不断推出针对大学生就业的各种优惠政策, 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中西部地区就业, 使大学生的就业分布趋于合理。各级政府部门要建立相应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培训中心、大学生创业园区, 指导鼓励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合理就业、大胆创业。

2、企业用人误区

为追求实用和低成本, 设计单位通常以动手能力差、没有工作经验, 需花费培训费用等理由拒绝应届毕业生。应该看到, 经验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 艺术类大学生年轻、容易接受新事物、充满激情活力、头脑灵活, 学习能力强、忠诚度高对于企业进行战略性人才储备才是最大的可取之处, 与屡次跳槽的中高端熟练人才相比, 他们有着更大的发展潜力与可塑性, 见习期满完全能够胜任工作岗位, 并能全心服务于就职企业。建议:从长远发展角度, 企业选择相关艺术院系进行“订单式”培养, 按照自己企业的实践要求来订制大学生, 待其毕业后将其招募至本企业工作, 以实现所用人才职业角色的快速过渡, 实现“招得来, 用得上, 干得好, 留得住”的企业用人准则。

3、高等艺术教育与市场脱节

为实现综合发展, 国内不少高校不顾自身软、硬件条件等是否具备, 急功近利, 纷纷开设投资少、见效快的艺术设计专业, 这就必然导致在校生的逐年增多, 必然引发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更为不可忽视的是, 时下“闭门造车”的高等艺术教育, 在专业结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方面已严重滞后于培养目标的调整, 滞后于设计市场的需求。这就是说,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就业难”, 高校肩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建议:艺术院系以培养集学科、技术和产业思维于一体的“一专多能”的实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和教育规模合理招生, 在及时开展市场调查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基础上, 结合用人单位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能力结构的评价和需求情况, 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调整专业课程结构, 加大专业建设投入, 充实完善师资队伍, 重视实习、实训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积极推进校企联合“开放式”办学。在就业指导方面, 提倡“以人为本”的贯穿大学始终的、全程式的就业指导工作, 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服务的质量, 尤其注意加强毕业生省外就业渠道的开辟。

总之,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 不仅关系到艺术类毕业生个人前程, 关系到设计企业人力命脉, 更关系到高等艺术院系教学改革的成败以及整个经济社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构建, 只有从战略的高度加以认识, 只有把“高校办学、市场用人、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政府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合力, 才能从根本上得以彻底改善。

参考文献

[1]张帆.对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端设计人才培养[J].艺术与设计 (理论) , 2011 (1) .

大学艺术设计 篇9

一、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现状

(一) 学习特点。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一般从小接触专业学习, 对本专业兴趣浓厚, 随着对多元文化艺术的不断接触, 观念更新快, 意识上极易产生不断探索创新的兴趣和欲望。另外, 艺术专业学习的过程注重领悟和练习, 知识汲取比其它专业更具自主性, 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较少, 具体操作的时间较多, 经常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写生和市场调查等, 提倡在生活中学习、在工作中学习, 故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自学能力强, 思维活跃, 创新意识强。

(二) 人格特点。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以及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等较高, 学生从小见多识广, 他们的社会化程度比其他专业学生更高, 炼就了思想敏锐、敢于标新立异、富有创新精神的思维特征, 其行为方式常表现出执着、果敢、敢于冒险的特质。

(三) 创业意愿。

针对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创业的意愿, 笔者在本校艺术设计系的学生中做了详细的调查, 结果显示:将来会选择自主创业的占调查总人数的69.1%;在毕业后期望以创业作为工作方式的占调查总人数的31.4%;影响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因素排在前三位的为创业教育和培训不足、创业实习基地少和创业政策扶持不足;对于创业的起步阶段完全不了解或只了解一点的占调查总人数的88%;选择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领域创业的占调查总人数的42.6%。

从上述结果可知, 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有创业的愿望, 且三分之一的学生期望在毕业后就开始创业, 但是对创业知识的不了解和缺乏创业实践基地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障碍。因此, 若能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相关知识, 激发学生对创业的热情, 加强对学生创业道路的指导, 对于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开展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同时对于人才培养及专业技能的巩固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业的有利因素

(一) 专业优势。

艺术设计是以创意为核心, 设计者通过创造性的劳动, 合理地运用各种技术、技能, 在形态、结构、色彩、材质、功能等方面进行创作, 将抽象的思维、创意变为现实的一个过程。长期进行艺术设计的学生往往具有对生活进行创造的激情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具有独立提出问题、创造性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其他学科的学生所无法比拟的。

(二) 社会环境优势。

首先, 艺术设计几乎覆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家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广告设计等。艺术设计实践性很强, 不需要过多的资产投资和体力劳动, 也不需要大规模的生产基地和设备, 但却直接服务于人们的需求, 具有投入低、风险小、经营灵活、见效快的特点。其次, 文化产业迅猛发展也为艺术专业毕业生开辟了一条广阔的就业出路。创业不单能够解决创业者自身的就业问题, 还能够解决他人的就业难题, 如创立一个美术工作室, 便能提供行政、会计、策划等3~4个工作岗位, 对缓解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三、加强和改进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 转变学生传统的择业观念。

据了解, 目前多数艺术专业大学生仍持着传统的择业观念, 对创业的认识比较模糊, 即便是萌生过创业想法, 也仅停留在表面, 对于创业发展、创业风险承担等问题从未认真思考过, 或者不知如何去思考, 故多数人宁愿选择先就业。其实,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创业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培养艺术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 不仅出于引导其走向创业的道路, 更重要的是转变其守旧的就业、择业观念, 激发其创新、创意的思维, 磨练其百折不挠的信心和意志, 从而使其在艺术造诣上攀上高峰。

(二) 创建与培育大学生创业环境。

一是创业教育只有积极投身实践才能不断发展, 获得成功。高校应对大学生创业给予积极的政策扶持, 鼓励学生参加实践创新活动, 对有志于创业的学生提供专门指导, 甚至允许确有需要的学生休学保留学籍创办企业。二是组建诸如大学生创业协会、创业园区等社团和实践基地对于大学生创业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学校依托这些载体, 开展与大学生创业有关的文化活动, 提高学生的创业热情和锻炼团队合作能力。通过举办艺术品设计大赛、创业实战大赛、创设模拟企业等竞赛活动, 加强学生对创业活动的感性认知, 使学生认识到艺术产业创业的可操作性。三是通过报刊、网站、宣传栏等阵地, 开展政策宣传、创业资讯发布、创业案例介绍等, 营造大学生创业文化的良好氛围。同时鼓励将学校内部宣传、印刷、活动策划等项目以校内招标的形式让自主创业的学生完成, 对学生创业进行业务扶植。

(三) 建立创业教育体系。

首先, 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与艺术专业课程建设。创业教育课程与艺术专业课程之间是一个相辅相长的关系, 现阶段艺术专业教育体系已相对成熟, 专任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自身专业素质也日渐提高与完善。但是, 正因长期处在学校的环境中, 教师们慢慢失去了对社会、对市场变化的敏感, 体现在教学中就出现了教学形式单一, 内容缺乏创新, 理论与现实脱轨等情况。因此, 需要建立一门集创业知识、市场经济规律、企业管理等为一体的, 适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的独立课程。其次, 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应包含三部分:一是培养熟知投资、金融、市场等创业有关知识的人来担当创业教育理论课的教师, 同时邀请工商、税务等各界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共同完成创业教育课程;二是邀请社会上颇具代表性的成功企业家、创业先锋等进入课堂向学生传授创业经验, 交流创业心得;三是学校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其他课程教师到产业界“充电”, 完善对创业内涵的了解, 然后将创业教育的思想渗透到课程教学中,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又教给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授人以“鱼”更授之以“渔”。再次, 结合课程组织艺术设计创业活动。当前的艺术设计课程大多以教师为主导, 教师凭经验评判学生作品是否具有社会价值, 存在一定主观性。建议在教学中采用模拟公司运作的形式, 根据社会需求安排教学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实战模拟, 使学生在设计中体验市场规律, 理论联系实际。同时, 还可实行工作室教学的模式, 将社会上实际需求的设计任务引入课堂, 学生根据任务开展市场调研, 制定设计方案和营销策略。模拟与实践教学不但加强了学校与社会间的合作, 发挥了专任教师的指导专长, 同时启发了学生的创业思维, 学生之间相互分工协作, 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 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 又了解了设计与需求、产品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体验了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过程, 进一步深化了创业教育的效果。

摘要:随着大学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 大学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培养不应仅仅面向各类用人单位, 更应该面向社会, 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本文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社会环境、社会需求及高校育人环境等方面思考对于学生创业教育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艺术设计,大学生,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叶映华, 徐小洲.中国高校创业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0

大学艺术设计 篇10

本文以山西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为例, 尝试探索大学与城市、地域文化之间的联系。

一、互动性体现

(1) 第一处“互动”:基地与校园道路的互通贯通 (图1)

从总平面看, 本区域道路规划思路清晰明确, 即必须将校园主干道进行延伸, 以便与整个校园产生交通主轴上的联系。临水架桥, 这种面线面的空间组合方式自然的产生了空间过度感, 同时也为迎合开发商总体风格略异于整体环境的需求打下了基石。整个学院基地设有两处这样的通车桥梁设计以满足行车和贯通的需要, 同时这两处也是区域小环路的出入口、消防车通道。在不影响消防通道的条件下设立人车分流模式, 车行道依沿河带地界形成小环路, 人行路则集中于建筑群落之间提供交通道路并设立聚会广场、休闲长廊等景观节点。总体布局紧密结合地形, 形成一轴一环路, 一隅一空间的独特布局。

(2) 第二处“互动”:图书馆与基地在空间上的互动 (图2)

从图书馆空间上品味最出彩的是以图书馆本身为中心, 与建筑外环境产生的十字立体空间, 图书馆小广场与基地道路重叠穿插, 基地则通过踏步间高差转换产生错落有致的起伏感。应和我国造园圣经《园冶》提出的“画境、意境、心境”三境, 本案在外环境的设计上多运用交错多变的空间感, 并加以融合我国古代造园因借、取材、构园等精华, 使得原本一眼望穿波澜不惊的地形变得神秘生动且耐人寻味, 营造的地势起伏虽由人作却宛自天开。

另从传统风水知识的角度看后方实验楼形体高大如山, 前方微漾湖水;图书馆主楼平台借地势于周围建筑形成一处较低的广场, 此乃风水上聚气之地;从现代建筑环境分析, 建筑师在学院图书馆的凹型空间处成功营造了一个适宜活动的区域场所并营造了相应的场所精神。

一个适宜人类活动或一处让人愿意停留的空间便能逐渐产生交往的需求, 一定的交往需求就会引导更多的人来体验空间的感受, 使得上下交错的“十字”起到活跃空间的作用, 从而提升过往人群的交往欲望, 使“聚气”之地转而成为“留人”之处。

(3) 第三处“互动”:立面形式的互动 (图3)

实验楼在传统三段式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技术革新, 局部挑空, 实体虚体形成互动, 产生类似我国古典园林常用漏窗手法的视觉效果;道路对面的教师公寓及学生宿舍被“借”入学院景观, 使两处建筑空间上不连接却相互呼应相辅相成。立面虚实结合紧密, 传统与现代在这座建筑中交织成和谐乐章。

图书馆立面灵动多变, 体块交互穿插带来现代建筑技术与山西传统营造的激烈碰撞, 体块间的互动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令人印象深刻, 时代隔阂、地域特色在这鲜明矛盾的对比下耀眼夺目。

(4) 第四处“互动”:现代建筑形式与地域建筑精神的互动

纵观整座艺术学院的风格, 不难发现在建筑材料、细部等诸多方面体现着浓郁的山西特色。建筑师亲身体验, 从山西古建筑中凝练设计元素, 将山西建筑本身的元素带入现代建筑的设计中。

区域建筑特征的形成由地域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以及民族文化的氛围所决定, 太原、清徐、文水、榆次、太谷等地建筑特征是结构考究, 形制高雅, 梁架整洁结构完美。从调研中我们发现并运用其中一部分适宜节点细节移植转化到本案的建筑特征。

(a) 坡屋顶的设立。山西虽不多雨, 但自古有“屋顶半边盖”、“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四合院周围的单体房屋, 屋顶都是半坡屋顶且是院子这边较低。之所以半坡, 是为北侧房屋提供更多的日照时间, 山西民居开间进深浅, 半坡屋顶也就相较适合。坡屋顶元素是山西建筑立面组成的重要部分, 屋面向内具礼仪性和“聚气”能力的效应恰符合山西人民谦卑的处事性格。

在提炼本质之后, 设计师决定移单植坡屋顶的屋面形式及采取高低错落群体关系, 意在使整个艺术学院在形式上呈现谦卑做学问的姿态, 并建立图书馆为中心的高低关系。

(b) 砖材的选用。本设计65%以上的立面采用红砖贴面, 抛开现代建筑大幕墙而选择返璞归真的原因很简单;山西地处黄土高坡, 黄土是烧制砖瓦的原材料, 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同时, 砖材具有较好的防火、保温、隔音、装饰效果, 建筑本身更耐久、具有呼吸特性 (图4) 。

(c) 镂空砖雕墙。这种砖雕刀法细腻, 构思精巧, 所有雕刻的图案都寄存着山西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心理, 这种建筑符号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心理暗示。设计师在看到这些后, 化繁为简提取图形最本质的轮廓线条, 并加以转变成设计中使用频繁的装饰构图元素。

(5) 第五处“互动”:校园文化对社会氛围的互动。

本规划设计最大的亮点莫过于沿街美术馆起到的起转承合作用。美术馆的形体、材料、风格都经过建筑师反复推敲, 作为学校对社会影响力提升的阀门建筑, 重要性不言而喻。

建筑从设计初期就确立了以山西传统建筑为导向的设计目标, 立面严格对称, 模仿山西建筑传统的屋脊、单坡屋顶、镂空砖雕墙、围合内院等多种建筑元素;在建筑色调的选择上也选择了更倾向于黄土高坡的土色。

二、现代建筑对地域性建筑的总结与思考

在当今时代, 现代建筑地域化转变有许多建筑师进行尝试, 有的进行当地原材材料贴面的表皮形式, 有的利用现代科技进行模仿复制, 不论采用哪一种形式都很难达到令人完全满意的境界。我们建的不只是地域风格型, 而更应学其“魂”。王澍老师在现代建筑地域化、乡土化的道路上取得的成功应该成为一种导向, 现代建筑地域化应多采用新技术、新思路和新方法。

(1) 隐性继承传统

对传统的继承, 除了显性继承, 还有隐性继承, 即地域的“魂”。既然现代建筑地域化仅仅走显性继承传统的手法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那就得融入隐性继承传统的手法, 即分析造成传统建筑形式的内在原因, 而不是简单地继承其形式。

以山西建筑的单坡屋顶为例, 单坡的建造形式是为了采光、排雨?还是仅仅为了美观?山西的单坡构造形式在解决建筑采光、排水的情况下, 还体现着山西晋商文化及山西人民一种谦卑, 这种谦卑的心理就是山西建筑所体现的隐性传承, 我们坚信一座好的地域化交互建筑即便没有继承单坡屋顶的形式也同样能给人以良好的建筑体验。隐性继承引导下的内涵式地域建筑是现代建筑地域化的必经方向, 相信在未来也能创作出一种全新的建筑形象。

(2) 挖掘场所特征

任何一栋建筑都是建在一个特定的场地里, 一个特定的场地蕴含一种特定的场所精神。如果我们能挖掘这种建筑场地的场所精神, 并充分尊重这种场所精神, 使建筑与场所精神合二为一, 现代建筑也不会越来越雷同, 地域特色也不会消失。建筑的场所精神主要包括场地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周边建筑特色、场所周边交通等要素。如果现代建筑尊重这些要素, 建筑的地域特征就会自然形成。

大学初年职业生涯设计 篇11

【关键词】大学新生;初年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设计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和个人职业倾向,确立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和步骤设计。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进而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和努力程度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从而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在整个大学阶段,大学生涯同样需要很好地规划。而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有计划地安排大学生活包括大学初年的生活显得尤其重要。

一、大学初年职业生涯设计的必要性

大学初年职业生涯设计特指大学生开始大学生活第一年的个人学习安排。大学新生进入大学以后,首先要进行自我盘点,立足于自身优势和特点,针对自身存在的劣势和缺点,进一步确立自我社会定位,初步确定个人今后未来数年内更适宜从事的工作岗位究竟是什么,并为之努力。这样,大学新生的第一年学习就可以有一个明确的指南。

1.大学初年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再认识

大学生如果对自己的发展规划不明确,不能运用职业设计理论,规划未来的工作与人生发展,将会严重影响对自己的准确定位和对就业的提前准备,进而影响到对今后工作的适应能力。大学新生通过生涯规划,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增加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

然而,对于大学初年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的认识并不一致。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职业规划从大学初年做起,才能更好地扮演大学时期乃至毕业起跑的助跑。一方面,在大学初年里就好好规划自己的未来,设定人生的目标和大学期间的具体目标。另一方面,制定的目标既有挑战性又切合实际、踏实可行,一步一个脚印。事实证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不应该是只在毕业前夕才大呼“狼来了”的一项工作,而应该视为大学生活中的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应该从刚开始大学生活时就进行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让自己能 “水到渠成”的面对社会。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那是大学三年级、大学四年级才要做的事情,会错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最佳时机,等到大学三年级、大学四年级时才又追悔莫及。就现状看来,在校大学生的初年职业生涯规划的确开展得不容乐观。

2.大学初年职业生涯设计的现实针对性

大学初年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绝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而是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能够直面不少大学新生存在的问题。很多大学新生刚进入大学,摆脱了高中的学习压力和父母的约束,认为应该好好放松一下;不少同学计划在大学一年级、大学二年级先轻松一下,到大学三年级、大学四年级再努力;部分学生依赖于父母,认为父母会替自己规划好一切,用不着自己规划;对于部分大学新生来说,大学生活无疑是新鲜迷茫的,很多学生认为大学生活可以更随心所欲的生活,不用刻意规划什么;还有的同学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进入自己喜欢的学校或专业,所以就自暴自弃,没有了上进心,对自己的大学生涯无心规划;部分同学对自身能力没有清楚的认识,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一无所知,所以也就没有对自己大学生涯规划的计划。

上述情形的存在无外乎根源于个体对未来的不清晰。从理论上解释就是,由于没有未来的明确认知,就没有需求,也就没有满足需求的努力,没有积极性。只有通过进行大学初年职业生涯设计,才能有助于个人认清自己、设立目标并设计达成目标的措施和努力姿态。因此,大学新生的职业指导课程可以有效地发挥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职业规划意识、树立职业规划积极性、掌握职业生涯规划方法、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并实施。

3.大学生就业导向的分析

就业导向实际上应该是大学生活的内在要求。大学只能是青年人生的一个短暂的阶段。走过之后,下一个阶段怎么生活的答案应该在大学阶段来制定。从教育设计来看,大学阶段帮助受教育者从公民基本素质的学习者转入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逐步成为特定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大学的教育将受教育和就业连接了起来,把进入大学学习的青年学生摆渡到劳动者的彼岸。然而,最近几年大学生就业的形式不容乐观,甚至不少人说大学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大学生毕业时的情形,看到更多的是大学生们找工作时的慌乱、艰难;大学生就业遂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难题。而政府、学校和大学生本人都在努力试图加以解决,但问题依然严重。大学生就业似乎成了无解之题。

大学初年职业生涯规划也许是重要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其逻辑是,大学生就业依赖于宏观就业形势的约束,但是市场取向的宏观就业也好,政府管控的就业也罢,就业供给和大学生就业需求之间的关系都不可能始终保持一个对应的平衡关系,即每年毕业多少大学生就会有多少就业岗位--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发生的现象。唯一的解决之道是每一个大学生本人的自主就业和创业的能力的塑造和释放。当社会就业需求存量有的时候,就业能力就能够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当社会就业需求存量没有的时候,创业能力就能够帮助大学生开拓新的就业机会。但是,这里有一个前提,即大学生在就业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储备好就业和创业的能力。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在入学前的基本知识基础上完成自我就业和创业能力的准备。而按照学习理论,有计划地学习的效果最好。主动地进行大学初年职业生涯规划就成了很重要的活动。

二、制定大学初年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1.认清自己

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就是认清自己。这里引用一个比较简单有效的“五问题法”,通过对问题回答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自己。①

第一个问题,“我是谁”。回答的要点是:面对自己,真实地写出每一个想到的答案;写完了再想想是否还有遗漏,认为确实没有了,按重要性对列举出来的答案进行排序。

第二个问题,“我想干什么”。回答这个问题,可将思绪回溯到孩童时代,从人生初次萌生第一个想干什么的念头开始,然后随年龄的增长,回忆自己真心向往过想干的事,并一一地记录下来,写完后再想想有无遗漏,确实没有了,就进行认真的排序。

第三个问题,“我能干什么”。对这个问题进行回答,把确实证明的能力和自认为还可以开发出来的潜能都一一列出来,认为没有遗漏了,就进行认真的排序。

第四个问题,“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干什么”。回答则要稍做分析:环境,有本校、本市、本省、本国和其他国家,自小向大,只要认为自己有可能借助的环境,都应在考虑范畴之内;在这些环境中,认真想想自己可能获得什么支持和允许,搞明白后一一写下来,再以重要性排列一下。

第五个问题,“我的职业规划是什么”。做法是,把前四张纸和第五张纸一字排开,然后认真比较第一至第四张纸上的答案,将内容相同或相近的答案用一条横线连起来,你会得到几条连线,而不与其他连线相交的又处于最上面的线,就是你应该去做的事情,你的职业生涯就应该以此为方向。

2.确立大学初年的目标

大学第一年是整个大学的组成部分,占四分之一的时间。因此,大学初年应该分解到大学阶段目标的部分目标。这样,第二个步骤就是立足于整个职业生涯规划来明确具体的个人在大学初年的目标。其具体的措施也可以通过回答这样的几个问题得以明确。

第一个问题,在整个职业生涯规划中大学阶段的目标是什么?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明确大学四年的阶段性目标。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要结合所在学校和院系提供的条件来具体描画。

第二个问题,在大学阶段的目标中大学初年的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主要结合学校的培养计划和条件来回答。

3.分析自身与大学初年目标之间的差距

明确目标之后,要做的是怎么达到这个目标。接下来的步骤就是确定差距在哪里、是什么方面的差距。一般,大学生在第一学年的差距可以从心态的转变、阶段性能力提升和自我加压等三个方面。

首先,在心态上可能存在的差距是懈怠。这个“懈怠”是指大学新生可能存在的放松一下的心理。其实,进入大学开始专业学习,大学生更要踏实肯干,不怕辛苦,特别是要克服惰性。做事情要从被动到主动,不要被一些旧的习惯思维约束。学会不要抱怨,不要抱怨生不逢时,不要抱怨学校不理想,不要抱怨没有遇到更好的机会,这些对自己的大学生涯规划没有丝毫的帮助,反而会成为前进的绊脚石。唯一的办法是要改变习惯的思维模式,改变陈腐的观念端正自己对待人生的态度。

其次,在能力上的差距。初步了解什么是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所想要从事的职业和自己所学专业有联系的职业。“职业是指人们为了谋生和发展从事的具有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特定类别的社会劳动。职业是人的生活方式,职业是人的社会角色,职业是关系个人前途的大事,职业是关系家庭情况的大事,职业也是关系用人单位绩效的大事。”显而易见,职业的生涯规划对我们来说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可能在专业能力、基本素质能力等方面存在差距。具体可以通过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人际关系能力、英语能力、计算机能力等。

再次,自我加压。自我加压力对人生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要取得期望中的成功,我们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方向以及具体的实施计划,最重要的还是要有愿力,有欲才有求。压力是能力的前提,能力是压力的基础,只有了解前提和基础,我们才有可能成功。在大学刚刚起步的阶段,理应保持一定的压力,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4.弥补差距的计划与措施

差距是指路明灯,弥补差距则是在这些灯的照耀下达到目标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有着明确的时间阶段设计和阶段性行动方案。一般应该针对差距和利用所能够依赖的条件,可以采取回答以下问题的办法来进行:

明确大学初年的任务对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要加深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增强对专业学习的自觉性,为将来制定就业目标打下基础。当然,对职业规划是离不开所学的专业知识,所以对于大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要努力爱上自己的专业,因为如果离开了所学习的专业,无形中增加许多负担,个人的价值就难以实现了;利用课余时间多多学习文化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除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外,实践能力对大学生以后的职业也有着重大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大学一年级学生应利用充裕的时间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决策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心理调适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参加有益的职业训练。在确立了职业目标后,行动成了关键环节,没有行动,目标无从实现,因此,要参与参加有益的职业训练。如积极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学生毕业实习工作、大学生校园创业活动等都是职业训练很好的形式。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勤工俭学形式,从事社会兼职工作,更早更多地了解职业,掌握职业技能,以便更好的开展自己的职业规划设计。

三、大学初年职业生涯设计应该注意的事项

1.客观性

规划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自己的能力、兴趣、气质和性格等做出的,措施也是自己力所能及的,而不是盲目的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大学初年在客观性上的重点是迅速认清和识别个人具体情况和所在学校及其所在社区将能够提供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学习条件。

2.适时性

确定的目标要符合当时的情况。这个“时”是要求大学初年的职业生涯规划切合所联系到的时间段内的经济社会现实,与时俱进,实事求是。适时性要求大学初年职业生涯规划要充分尊重时代特点、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3.适应性

适当的考虑环境的变化因素,对自身的规划应该有一定的弹性,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大学初年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措施等保持与内外部条件的互动。

4.持续性

每个人的昨天都会创造明天。因此,每个阶段的职业规划最好有共通性并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具体到大学初年职业生涯规划而言,应该首先与大学生涯规划保持一致并成为后者的有机组成部分,进而成为一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5.开放性

大学生活刚刚起步,要学会调整自己的观点和脚步,逐渐从一个“封闭”人到一个“开放”人;要增强对沟通的认识,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要努力建立双向的沟通模式。面对陌生的环境可以找师哥师姐交流一下,尤其是毕业生,可以询问一下就业情况等;还表现在,大学初年职业生涯规划的开放性,要善于及时参考和吸纳新发现的条件。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总有很多未知的事情在不断发生。

6.可操作性

职业生涯规划绝对不能是口号,不是仅仅停留在纸上的画饼。对于个人,大学初年职业生涯规划一定是每一天的行动指南和学习规程。有了好的规划,再能够按照规划一步一步做到,一个人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好的大学初年职业生涯规划为大学生在第一年的学习和生活制定了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步骤。

注释:

①张鹤.人往高处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

[1]周文霞.职业生涯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7).

[2]曹振杰.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8).

[3]张鹤.人往高处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2004(8).

[4]周坤.我的人生我做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2).

[5]张元.职业生涯设计-学习、就业与创业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

[6]张莹.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

[7]吴鹏,赵晓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

[8]张任.大一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河南科技学院学生论文,2008.

简析中国大学课程设计 篇12

课程设计是指对课程未进入实施阶段前的课程存在形态和运行模式的设计, 具体包括课程目标的确立, 课程内容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课程内容的具体组织形式或组织结构的选择和安排等。 (1)

现代课程设计理论由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拉尔夫·泰勒提出, 他同时提出涉及任何课程与教学计划时都必须回答的四个问题: (1) 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 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 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 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还在得到实现?上述四个问题概括了课程设计过程的四个步骤或阶段: (1) 确定目标; (2) 选择经验; (3) 组织经验; (4) 评价结果。 (2)

一课程目标的新变化

课程设计主要包括:课程目标的确立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其中, 课程目标就产生了新变化。

第一, 随着中国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人才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市场经济不同于计划经济, 它更加多样、灵活, 充满活力。因此, 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 能否适应社会全面发展是毕业生立足社会的关键。反映在课程设计上, 就是对通识教育的要求。目前, 中国大多数高校逐步推行教育教学改革, 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这在某种意义上表现为课程目标的通识化取向。

第二, 现在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需求量有差异, 高校专业有热门与冷门之分, 高校为了能够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就参照社会需求, 开设社会热门专业。同时, 各类专业的分化越来越细, 相应的课程目标的确没有跟上这一变化, 依然秉持着原有思维, 教材与课程PPT陈旧, 教师在授课时并没有因为专业不同而将学生区别对待, 没有体现出专业差异与各个专业的特殊性。

第三, 为了满足某些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 部分高校将理论型的培养模式转化为应用型和职业型的培养模式。他们将教学内容与社会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从而适应社会发展对不同职业的需求。

同时, 随着终身教育的提出, 人们认识到高等教育并不是教育的终极, 因此有人发出将高等教育定义为高等基础教育的呼声。在课程目标的确立上更加重视高等教育的基础作用, 为日后在这一专业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第四, 高等教育课程目标的设定也日趋复杂化和个性化。高等教育是以学生为主导, 课程围绕学生而展开, 大学教育强调学生个性与复杂性,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复杂的个体, 因此在授课时, 应避免课程内容单一化, 使课程内容吸引同学, 这就要求课程目标的设定要达到复合型、全面型, 尽量兼顾到每个学生的特长、爱好等,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高校课程内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课程内容陈旧

专业前沿水平的知识占课程内容的比例较低, 而陈旧内容所占的比例较高。这些现象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表现为课程内容的繁、难、偏、旧, 教材与学生学习脱节, 固化的旧知识阻碍新知识的诞生并进入课程。概念和原理知识是相对稳定的, 但随着社会发展, 课程内容要从新的角度去理解, 做到推陈出新。

2. 课程内容文理分化严重

目前, 文科专业基本不学习理科知识, 而理科专业也杜绝了文科知识。虽然有选修课来强化学生的文理知识, 但在现实中, 选修课流于形式, 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从根本上说,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课程内容表面化, 缺乏实质精神, 缺乏对内核的挖掘与指引。

3.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分化

一方面, 接受专业教育的毕业生在社会上学无所用, 专业知识与社会脱节。另一方面, 接受通识教育的毕业生, 步入社会后愈加迷茫, 广泛的涉猎知识却缺乏对外界事物的准确判断, 掌握了谋生的手段却没有掌握人生的真谛。根本原因在于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过于狭隘, 对通识教育的理解过于宽泛, 这种观念上的误解在实践操作中不断升级强化。

4. 过分强调课程内容的权威性

由于过分强调课程内容的系统与严谨, 使学生产生课程内容就是权威的真理假象, 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全盘接受, 僵化思维, 与实践脱节, 无法审视课程内容。

通过对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探讨, 简述了目前中国大学课程设计的现状和问题。由于大学课程学术性和人文性, 课程设计与中小学课程设计存在本质区别。中国大学课程设计随着高教改革, 不断暴露问题, 但随着改革的深入, 这些问题将会得到妥善处理。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主要差异解析下一篇:朝鲜语亲属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