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学生的艺术

2024-11-03

赏识学生的艺术(共9篇)

赏识学生的艺术 篇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早已在教育界被传为佳话。它给我们教师教育学生以很大的启示。当年他任育才学校校长时的一天, 他看到一名男生用砖头砸另一名同学, 遂将其制止, 并责令他到校长室接受批评。陶先生回到办公室, 见男生已在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说:“这是奖励你的, 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摸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励你的, 我不让你打同学, 你立即住手, 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了解, 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 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着说:“校长, 我错了, 同学再不对, 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 再奖你一块, 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这个故事虽然简短, 但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学生打人了, 陶先生没有训斥, 没有疾言厉色, 更没有打骂, 却让学生一步步地完成了对自己错误的认识过程。他用四块糖就让学生认识到了错误, 发掘了学生的四个优点:守时、尊重别人、正义和勇于认错, 想方设法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陶校长的赏识教育使我深受启发。

赏识学生就是要尊重所有的学生, 只有懂得尊重所有的学生, 才能合格地参与文明的教育教学活动。爱一个优等生每个教师都能轻而易举地做到, 可对于那些“差生”呢, 就未必了。我认为能够爱那些“差等生”才是真正爱学生。因为他们更需要精心的关爱和呵护。一个赞许的目光, 一句肯定的话语, 一次成功的鼓励, 都会使人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因此, 教师要善于拿起赏识这把“金钥匙”, 通过表扬、激励等手段, 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 鼓励学生不断追求成功。那么老师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去赏识每一个学生呢?

一、要尊重学生, 保护学生的自尊

任何人都是有面子的, 也是爱面子的, 青少年学生尤其如此, 且他们爱面子来得更感性更直接。因此, 老师在教育学生时, 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通过告诫、谅解、宽容、补偿等手段, 给学生以内心体验, 诱发学生悔改的动机,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通过艺术的批评能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达到批评的最佳境界。

二、批评教育学生要挖掘学生的优点

孩子犯了错误, 批评时既要看到其错误与缺点, 又要看到他的长处与优点。陶行知为什么能看到一个打架孩子的四个优点并给予奖励呢?这是与他具有现代的教育观点和丰富的教育经验密不可分的。他认为, “难管的孩子多半不是劣童, 也不是真正的坏蛋, 这态度要坚定。否则你主观上咬定他是劣童则一切措施都错, 便愈管愈难管了”, 他说教育者要能“慧眼观人长处”, 这样才能“在平庸中体会出真的瓦特, 在坏蛋中体会出真的爱迪生”。由此可见, 老师和家长必须不断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 练就一双善于看到孩子潜在优点的敏锐目光, 批评前要多做调查分析, 给孩子申述的机会, 设身处地体会孩子的心理感受, 以便分清是非, 以理服人, 激励进取, 获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批评要简洁, 点到为止

老师或家长对孩子的批评, 最忌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纠缠不休。孩子有了错, 在学校已受老师批评了, 还要通知家长, 回家再受家长责骂;昨天已经认了错, 而今天又要翻旧账, 这种教育方式无疑是收不到好效果的。陶行知对犯错误的孩子主张“宽容”, 不以“整人”为目的, 他认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 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基于这样的认识, 陶行知先生批评孩子总力求言简意赅, 点到为止。一个打架的孩子本是做好准备来经受校长的“电闪雷鸣”和“狂风暴雨”式批评的, 想不到这么快就“和风细雨”“雨过天晴”, 还受到充满母爱般温馨甜蜜的奖励。对于这样的批评, 孩子会牢记终身, 并受益终身。

总之, 赏识学生, 必须重视学生的每一步发展, 时刻关注学生, 走进学生心灵。只有走进学生心灵, 教师的行动、语言对学生才有震撼力, 要以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 多称赞, 及时称赞;少批评, 即使批评, 也要用非常慎重的方式, 使得批评方式艺术化。

赏识学生的艺术 篇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改革,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个体的需要和个性的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班级管理中普遍存在学习焦虑、学习无兴趣、两极分化严重和差生多等现象,这些现象都不利于学生学习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我认为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而恰当利用赏识教育也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多年的毕业班班主任,我简单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要强化自身的亲和力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是缓解因学习造成心理压力的关键,因此班主任应有意识地强化自身的亲和力,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在学生中有“人缘”。教师的魅力在于其业务素质和个人修养,除了娴熟的教学技能、渊博的学科知识外,教师对待学生应保持热情、民主和宽容的心态,教师的民主作风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的地位和获取科学知识方面是平等的,对学生的鼓励和赏识就是学生生活中的阳光。而我们这些播撒阳光的人,却总是不自觉地做着“锦上添花”的事情,对那些一直生活在阳光普照下的“尖子生”关爱有加,而对那些渴望得到阳光的“学困生”却吝啬得很。殊不知,我们的一句表扬、鼓励,甚至是安慰的话,对“学困生”来说,都是可能让他们快乐一天,甚至一周的“养料”。其实,教育改变命运,对一个“学困生”来说更加确切。

二、教师应该以宽容的态度关爱学生

对于青春期学生的叛逆,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曾经经历过,只是身为教师的我们已经无法真正地理解一个孩子的感受。其实,叛逆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每个人都会有叛逆的倾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它也不过是暂时的,而且只有经历了这暂时的痛苦,学生才会慢慢成熟,从而真正理解老师的用心。中学生在思维、品行和学习能力等方面正值迅猛成长的阶段,由于生活环境、个性心理等方面的不同,彼此的学习情况存在差异。作为教师,既要旗帜鲜明地欣赏每一个学生每个方面的积极表现,更要以博大的胸襟包容其学步的蹒跚并关注他们“摔倒”的困惑。班主任的爱心能给学生以良性暗示,你的欣赏和宽容会使学生产生有意或无意的情感倾向,并对班主任产生期待和亲近之情。我们应该让学生品尝到教师关爱的甘甜,尝到知识的芬芳。融合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励学生乐观向上,那么和谐的生生关系更能形成一种积极的情感氛围。

三、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

屡教不改的学生,自尊心往往已经受到挫折、打击,在心理上表现出矛盾、恐惧、不安,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在行为上常常表现为:有话不敢跟老师讲,有问题不敢请教学生,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不敢参加。教师对学生的宽容,决不是放纵或任其自流,而是要把尊重、信任、理解留给学生,让学生从自卑感、恐惧感中解脱出来,减轻心理压力,恢复师生之间的正常交流,还给学生一份尊重、信任和理解。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会得以改善和升华,学生就会主动靠近老师,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一名演员,无论他有多么深厚的表演理论功底,无论他对演艺技巧多么烂熟于胸,如果不参加演出,他将永远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班主任要尽量为学生创造参与班级活动的实践机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交流活动和思想交流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班级管理,不仅能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也会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四、对学生多一些赏识,少一些埋怨

平时我们埋怨学生表现不好,常常是我们心态不好;埋怨学生太懒惰,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勤奋;埋怨学生学不好,常常是我们不愿多想办法帮助学生;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对学生不够耐心。教师不能要求学生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学生,先适应学生,才能改变学生。在日常教育和管理中,我认为教师应把学生看成幼苗,怀着“孺子可教”的信念教诲他,用“慈母”般的爱心感化他,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他,积极探索教育的科学和艺术,让一棵棵“幼苗”茁壮成长!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人世间,拥有最多热爱别人孩子机会的职业,就是教师。没有对孩子的爱,就没有教育。看看我们身边的学生,从六年级的矮小稚嫩到九年级的成熟稳健,可以说学生一生当中最重要的身体和心理成长过程都是在初中进行的。教师就像是蜡烛,只要我们在日常教育中对学生多一些赏识,就能在他们心里点燃希望,会照亮他们一生的行程。

参考文献:

浅谈赏识教育中表扬艺术的应用 篇3

一、要善于表扬

老师应深入了解后进生内心深处犯错误的动机和目的,分析问题原因,对症下药。学生的生活条件、环境是复杂的,形成问题学生的原因往往不是单一的。为此,教师必须科学、准确、全面地分析,把握不健康心理的病结,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取得好的转化、矫治的效果,不要老是盯在其犯的错误上,要注意批评的应是学生错误的行为,而不是针对人,否则,一味的批评、指责、训斥,学生容易自我否定,自卑,甚至学会撒谎、出现逆反的敌对与反抗行为。作为老师应注意从正面、积极的角度去审视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励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问题学生的心理,思想中并不完全都是消极的因素,也有积极的因素,即闪光点。如果教师能透过消极因素的迷雾,善于捕捉发现差生的闪光点,点燃他们心灵中的星星之火,星火燎原之势势必形成,必将驱散消极因素的迷雾,现出金子般的耀眼光华。在工作中,我对这样的学生采取多表扬少批评,多赞许少指责的原则,对他们小小的进步点点的成功,我都要善于发现,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会发至内心地体会到进步的高兴和成功的喜悦,进而充满信心,扬起学习和生活的风帆。

二、要及时表扬

对后进生的积极行为,老师应及时的表扬奖励,以强化刺激,因为学生心目中,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的。例如,我班有这样一个学生,入学时成绩较差,考试经常不及络,纪律也较差,常常迟到、早退,甚至旷课,老师曾多次对他批评教育,但收效甚微,任课老师也都对他不满意。有一次学校开运动会,他在参加校运会时,一人夺得全班男子团体总分的三分之二,并打破了两项校运会记录,为本班获得男子团体冠军立下了汗马功劳。抓住这件事,我在班里大力表扬他为班集体争光的事实,还称赞了他的这种集体主义精神。从此以后我发现这个学生变了,迟到、早退少了,也没有再旷课。我趁热打铁,再次表扬了他,他说,老师这么看得起我,我不能再给老师添麻烦了。虽然认识还较浅,但毕竟他从自卑中找到了自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也有被人赏识的一面。从这个例子,我体会到,每个人都不会自甘落后,我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耐心、有爱心,善于及时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对学生的表扬要及时,不能时过境迁才表扬,否则,表扬会使学生莫名其妙,这样的表扬不会有好的印象,更谈不上教育的作用。

三、表扬要注意方式方法和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

这一点要求老师表扬有严格的分别。即是口头表扬还是以光荣榜的形式写出来;是当众表扬还是单独谈话时称赞;是精神表扬还是物质奖励。不同的学生对表扬与奖励的反应不同,故应因人因时因地采取不同的表扬与奖励方式。对经常调皮捣乱、破坏纪律、人缘不好的学生,当众表扬可以帮其恢复声誉,创造利于学生树立优秀品质和行为的环境;对性格内向、成绩落后的学生,可单独谈心,表扬其遵守纪律的优点,鼓励其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活动,改进方法,提高效率;对考试进步大的学生,可以发笔记本或钢笔以示奖励,对一表扬就沾沾自喜,行为过头的学生,不应当众表扬,而应在背地里谈话,肯定其优点,在肯定优点的同时提出一些要求。对长期有缺点缺乏上进心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在他喜好的活动中寻找其闪光点,在发现优点的第一时间提出表扬。

被赏识的艺术 篇4

奉承OUT领悟IN

如今的上司通常都见多识广,是不太可能轻易被人忽悠的。所以那些一味靠奉承走运的人现在就不那么走运了。上司们喜欢下属有理解力同时也要有行动力,光听话还不够,还要听得懂话,甚至是话里的话,听明白了还要落实得明明白白,所以要被上司赏识就看你有没有领悟能力了。

Julia的上司是个睿智博学的人,每次他召开员工大会总是不厌其烦地传达他的理念和新决策,有些自以为很了解上司的人总喜欢在上司话音还未落的情况下来一段赞美词。而Julia早就发现了上司皱起的眉头,所以轮到她发言的时候她没有任何褒奖,而是凭借自己多年的文科功底把上司的理念梳理了一下,用很简单的话语点出了重点,然后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如何可以去实现这种理念,听得上司直点头。上司开始关注这个思路清晰、表达明确又很有判断力的女孩。数月后上司通知秘书找Julia谈话,原来他要把她提升为经理。

耐力比速度见长

现在做员工的光有手疾眼快已经不够了。公司通常要求员工做事勤快之余还要有耐心。那些虎头蛇尾的工作方法已经令人唾弃,特别是那种“三分钟热度”的员工被视为没有前途。有公司的管理层经常这样教育员工:当我们最疲倦的时候就是敌人要进攻的时候。所以心领神会的Margaret知道如何在众人群中成为最不同的一类人。

她负责公司的市场推广工作,其中年度展览会是重要的一项工作,而她只是整个团队中的一员。七天的展览很是热闹,人来人往,特别是刚开始的两天,上下领导、媒体全到场,所有人忙得累趴下。Margaret并没有在那几天显山露水,她一如既往默默地做好本职工作,第七天同伴们都想用各种理由开溜,因为收尾工作又累又苦,而且不被重视。Margaret却主动留下,一丝不苟地做起收尾工作。就像管理层提醒的那样:困难是乘虚而入的,Margaret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比如清仓延时与场地方的交涉,运输途中发生的财物损坏赔偿等,还有不期而至的客户参观,Margaret一一化险为夷,结果坚守岗位的Margaret被管理层发现——这是一个可继续培养的人才。

真话见真情

很多时候员工和上司没有机会说带有情感色彩的话,因为一不小心会被误认为是肉麻的拍马术。但有些特殊的时刻真话大放送还是很顶用的,这是因为有危机的时刻人心都是脆弱的,员工的真话可能给与上司莫大的精神援助。

有公司因为资金链的问题即将关门,各种传说的版本满天飞,很多同事纷纷寻找新的出路。在业务部工作多年的Susan突然鼓起勇气敲开了总经理的门:“我们公司的前景很好,如果大家愿意减薪熬一熬,我们就能渡过这个难关了。我们都很喜欢在这里工作。”总经理被眼前的Susan打动,这难道不正是他所想的吗?Susan的话让他看到了希望,如果全体员工可以团结一致渡过难关,可能公司还是有机会走出困境的。功夫不负有心人,Susan和公司一起迎来了新的曙光。公司得到了新的融资,可以继续在这个行业中大展拳脚,Susan因为一番真心话让上司对她刮目相看。在公司经营走上平稳后,上司交给Susan一个重要的工作:开拓海外市场。

用心打动上司,方有被赏识的机会。

赏识学生的艺术 篇5

“赏识”在《辞海》中解释为“认识到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加以重视或赞扬”。“赏识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看得起’, 对孩子们而言就是‘你真棒, 你真行!’这是让孩子快乐成长的奥秘。”

二、赏识教育———家庭教育的必然趋势

(一) 家庭教育现状的需要

调查显示,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是一个普遍现象, 90.83%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考上大学, 35.70%的家长为孩子请过课外辅导教师, 64.67%的家长让孩子参加诸如美术、书法、舞蹈等特长班的学习, 64.67%的家长曾额外增加孩子的家庭作业。正是这些过高的要求导致孩子心理负担过重, 个性发展很不健康, 这种家庭教育实质上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征, 没有把孩子当成孩子来看。

家庭教育是要求家长能够尊重孩子, 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 教育孩子也必须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 而赏识教育的本质就是尊重孩子, 尊重差异, 因此在家庭中实施赏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 孩子心理发展的需要

儿童教育学、心理学告诉我们, 孩子的年龄越小, 就越需要外界的鼓励, 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 他们尚未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 对于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大都依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得来。也就是说外界的表扬和批评,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和行为, 正面的激励往往能满足孩子内心的积极因素, 从而形成肯定的自我认识, 因此, 这就迫切需要家长的赏识来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由于我国特有的班级教学条件的限制, 教师不可能赏识到每一个学生, 这时家庭教育就显现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 那些在学校缺少赏识的学生就需要家长细心地寻找他们的优点来进行表扬和鼓励。

三、赏识教育在家庭中的实施

(一) 赏识教育的实施原则

1.以“表扬和鼓励”为契机, 赏识孩子给他们自信。表扬和鼓励对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由为重要。首先, 家长应该坚信每个孩子都有优点, 当然也都有缺点, 这是一个最基本性的评价。其次, 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才能, “东方不亮西方亮”。例如有些孩子思考能力欠佳, 但动手能力很強, 如果他考不上大学而成为一名优秀的汽车修理工, 你能说他不成功吗?最后, 创造一个鼓励性的环境。家长可给每个孩子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和要求, 如一个成绩最差的学生, 成绩由60分提高到65分再提高到70分, 应该给予表扬。其实赏识教育的奥秘就是让孩子觉醒, 推掉压在无形生命上自卑的巨石, 于是孩子的潜能像火山一样爆发, 排山倒海, 势不可挡。

2.赏识的本质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当孩子呀呀学语时, 家长承认孩子间存在着差异, 并尊重差异, 甚至欣赏差异。但随着孩子的长大, 社会竞争的激烈,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把所有的希望都强加在孩子身上, 变得越来越不能接受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之间的差异, 于是, 对孩子的要求也苛刻起来, 在盲目攀比的同时, 想尽一切办法刺激孩子, 而结果却适得其反, 孩子间的差异越来越大, 家长也渐渐失去了承认差异的心态, 而赏识教育就是要家长找回这种心态。

其实, 赏识教育是让家长找回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的心态, 承认差异、允许失败, 给孩子多一份信心, 这种信心终将引领孩子走向成功。

3.赏识要持之以恒, 有耐心, 忌大声训斥。很多情况下, 家长也都会注意鼓励和帮助孩子, 但有时在多种努力得不到回报时, 容易造成行为失控, 在情急生气时大声地指责孩子, 如“你这么笨, 别上学了”“真没记性, 真是死不改悔”等, 这些消极、负面的情绪传递给孩子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降低孩子对自我的评价, 对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教师和家长对孩子要宽容、和善、耐心, 时刻不忘去赏识孩子, 给孩子以希望, 并能做到持之以恒。

(二) 赏识不能过度

一提到赏识, 很多人将它理解为表扬和鼓励, 这种片面的理解使得许多人走进了为赏识而赏识的误区, 从而造成了赏识过度。盲目泛滥的赏识也容易造成孩子不实事求是、骄傲自满, 甚至滋生一种投机取巧的心理。

因此, 赏识教育就要求家长能从以下几方面对孩子进行表扬, 以防止赏识泛滥。

1.表扬必须事出有因。家长必须明确地告诉孩子受到表扬的原因, 从而让孩子能有意识地重复善举。

2.表扬必须有针对性, 不可泛化。家长的表扬要明确地针对孩子的具体行为, 这样对孩子今后的行为将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

3.表扬聪明不及表扬努力。父母可以经常地夸奖孩子, 但应该夸奖孩子的进步、坚持不懈的努力, 而不是一味地赞赏聪明。

(三) 赏识不排斥批评与惩罚

自从赏识教育出台后, 许多诸如“激励教育”“夸奖教育”“惩罚教育”等也相继出台, 其实这些都是对赏识教育的不全面理解, 赏识中也包含着管制的因素, 赏识教育中的奖赏是强调接受孩子的行为, 使他向着善的方向进行, 而管制则是制止孩子不良的行为, 改变他的思想。孩子表现善的方面家长可以奖赏, 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能避免问题或错误, 因此惩罚和批评也是赏识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赏识学生的艺术 篇6

当学生取得成绩时, 往往会把激动、喜悦的心情毫无保留地流露出来。这时常听到这样的教育方式:“这次考得好不等于以后考得好”;“虽然这次取得了进步, 但离中考的目标还差得远呢”。这种教育方法造成学生很压抑。若改成:“祝贺你这次取得了好成绩, 按这样的发展趋势, 你的目标马上就能实现!”这不仅能保持学生的积极性, 还能起到更好的鼓励作用。

二、以行动进行赏识, 促进学生发展

对学生的赏识需要通过行动来让学生感受, 才更具激励作用。在教学中, 我们拿一些较难的题或值得探讨的问题与学生共同研究、讨论, 会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这方面能力的存在和这种能力被老师欣赏的自豪。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中, 班主任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并亲自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去, 实行能者为师,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欣赏, 会让他们以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对待自己, 使水平和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用体态语言传递赏识

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 师生之间也许不适合用语言来交流, 或者用语言达不到效果, 这时可用体态语言传递赏识。在教育中,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类学生, 每当他们完成一件事, 总会用一种渴望的眼神想得到老师的评判。这时老师要投去赞许的眼光, 或满意的微笑给以赏识。当学生遇到不开心的事或很痛苦时, 老师要用一些安抚的动作使学生尽快走出困境。

四、赏识教育要有耐心, 要能持之以恒

我们部分教师对困难生的教育一开始总是热情较高, 鼓励、帮助。但当付出一定劳动而得不到回报时, 就开始失望、怀疑学生的能力, 甚至对学生挖苦、讽刺, 从而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降低了学生对自我的评价, 并对学生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作为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信心, 要有作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五、赏识要恰到好处, 不能滥用、过度

做到“赏识”的适时、适度, 教师要细心地观察每个学生, 掌握他们的学习和思想状况, 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赏识教育”。赏识要正确客观地分析, 要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 要了解学生心理状态, 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而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 让学生本人和周围的学生感觉到赏识的虚伪, 同时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同样赏识不能过度, 这样会导致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 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 稍遇不顺就会一蹶不振。同时赏识要据学生的性格进行不同的操作:对胆小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对调皮、好动的学生, 要适当赏识, 同时要多提新要求, 帮助他们克服不良习惯。只有把握好时机对学生进行适度的赏识教育, 才能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激发他们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才能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可以说,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源于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钟爱, 对教育事业的挚爱。是一座精神相融, 心灵交汇的桥梁, 班主任老师掌握了赏识教育艺术, 学会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 便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在班集体这一方沃土上, 培养出绚丽的花朵。

《赏识你的学生》 篇7

内容简介:书中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其中大部分故事描写了身体缺陷、自暴自弃或行为顽劣等等一度跌入人生低谷的孩子,在老师真诚的鼓励和热情的帮助下,重拾信心,克服困难,改正错误,最后终于走向成功的动人情景。

推荐理由:《赏识你的学生》带给我们的不只是精神上的馈赠,最主要的是那种心灵上的震撼!全书用许多生动的案例诠释了“期待效应”试验、“需要层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理论知识,阐释了实施“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通过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教育故事,喊出了教师要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本书不仅会改变许许多多教师的教育理念,而且会影响千千万万孩子的一生。此书非常值得教育一线的老师们去品一品,去震撼一次。

请赏识所有的学生 篇8

20世纪80年代,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德华·加德纳通过十几年大量的研究, 突破传统的智能一元理论的束缚, 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将人的智能分为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等8种类型, 认为每个正常儿童都有这8种智能, 只不过是这些智能中的强项弱项各不相同, 发展亦不平衡。只要努力发掘和发展儿童的智能特长, 扬长补短, 每个人都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近些年, 许多教师把赏识教育和多元智能理论作为重要的教育思想方法去积极实践, 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同时我们也应看到, 现实教育中, 有部分教师仍然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 仍然有“精英教育”“朽木不可雕”等陈旧思想, 只把赏识的目光投向少数学生。因此, 我们需要“赏识所有学生”的教育, 这应成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一个教育原则。

一、树立赏识所有学生的教育理念和多元的能力观、人才观、评价观

中国的传统教育, 把学生的学业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 认为高分的学生就是能力强、就是人才, 使得许多极具发展潜力或独特才能的学生失去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在了解了多元智能理论之后, 我们应该明白, 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差, 这除了学习兴趣不浓, 努力不够, 另外的原因可能是某些智能方面的差异。这部分学生, 往往在智能的其他方面有突出的天赋, 只是在唯分数的标准下, 这些天赋被埋没或抑制。如果这些学生在教师的赏识激励下, 其潜在智能得以充分发掘和发展, 他们中的很多人将会成为发明家、企业家、工程师、艺术家、外交家、体育健将……成为社会的各类拔尖人才。钱钟书在报考清华大学时, 国文、英语得了满分, 而数学却是零分, 被破格录取, 但数学的零分并没有影响他成为一代思想家和文学巨匠;陈景润在语言文字方面水平并不高, 但数学逻辑智能的长处使他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大师;武汉的一位弱智儿童舟舟连生活都不能自理, 但发掘他的音乐潜质, 也使他成为一位相当知名的音乐指挥……

每个学生都有智能的长处, 都有个性品质等方面的闪光点, 关键在于教师是否会发现和赏识。赏识所有学生, 教师首先要树立赏识教育、多元智能的理念和“不求人人高分, 但求人人发展”的多元发展观、能力观、人才观和评价观。教师应从多元视角去赏识学生, 柳树婀娜多姿, 不必追求杨树的挺拔;茉莉芳香宜人, 不必羡慕牡丹的艳丽。不应硬要乌龟成为长跑健将, 硬要兔子成为游泳高手, 这样的要求是毫无道理的。

“赏识你的学生, 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学生的长处, 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 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 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 并真诚地帮助他们, 那么, 奇迹就会发生……”赏识所有的学生, 不但应成为教师的一种教育理念, 而且应成为教师的一种常规教育方法和手段。

二、赏识所有学生的基本方法

“赏识”这个词, 《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这就告诉我们, 必须首先认识到学生的才能或优点, 然后再予以重视、肯定和赞扬。也就是说赏识学生并非胡乱指着学生的某一言或某一行尽赞扬、夸奖之能事, 而是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行为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赏识, 这里简述六点赏识所有学生的方法。

1. 善于观察分析学生的“闪光点”和潜质特长

要赏识学生, 首先是要发现学生言行的闪光点和潜质特长。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仔细留意观察学生, 全方位深入学生之中, 更多地“零距离”接触学生, 更多地关爱学生, 与学生互动互信成为朋友, 才能更好地了解认识学生的长处和潜质。当然, 融于学生之中与学生互动只是形式, 教师更应着眼于随时随地留意观察思考“这个学生有哪些优点。哪方面最聪明, 更能干?”否则, 了解认识学生就是空虚的, 赏识学生只会是“纸上谈兵”。

赏识学生, 教师一定要树立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和发展潜质的意识。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一次谈到他的赏识观, 颇为感慨。对于即将毕业的初三或高三的学生来说, 无论哪所学校, 总有少数“后进”的学生让老师们头疼不已。魏书生认为, 这些学生面对自己不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尤其在自己听不懂或听不进去的情况下, 还能坚持每天坐在教室八九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 这说明他们身上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而当他们面对老师的批评甚至挖苦, 过后还能真诚地问候“老师好”时, 表现出的又是一种豁达宽广的胸怀品质!也正是由于魏书生善于从缺失处寻找学生的闪光点, 因而使不同特点的学生都喜欢并敬重他, 进而愿意去努力进取。

2. 真情赏识

育人之道, 爱心为先。赏识学生就是用心灵感动心灵, 用信心点燃信心, 用希望托起希望, 用真情激发奋进!只有教师真情实意的赏识, 才能得到学生从情感到行为的积极响应。

首先, 教师的爱心是赏识教育的原动力。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视为“教育的奥秘”, 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他认为“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爱、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 当学生感悟到这种师爱后, 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倾注了爱, 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欣赏孩子每一个稚嫩的想法和行为;才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 正视学生身上存在的缺点不足;才会有所追求使每个学生更好地发展。

其次, 教师的真情是赏识教育的润滑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心理意义上的教育教学是人的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应该是真心诚意的、真实恰当的, 不能让学生感觉到是勉强的、流于形式的做作, 甚至是虚情假意的。所以, 只有建立在“以事实为依据”基础上的发自内心的赏识才会产生情感的“共鸣”, 才会真正有力量。那些言不由衷的欣赏, 往往还会产生负面效应。

3. 有针对性地赏识

赏识褒扬学生时, 要准确, 要有针对性, 要恰到好处, 不要刻意夸大和缩小。

赏识的目标是行为, 并且是孩子已经实施了的正向行为。赏识要客观准确, 如果牵强地赏识, 这不仅对学生本人起不到真正的激励作用, 而且还会影响周围的学生, 让他们感觉到赏识的虚伪性, 失去对教育者的信任度。不切实际, 没有针对性、没有把握“度”的夸奖, 会让学生感到不自在, 甚至产生反感。

表扬学生还不能太笼统、模糊, 应对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的具体细节给予充分的肯定, 让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受到表扬, 该受到什么样的表扬。比如说, 一个学生的作文写得好, 教师只说好还不行, 还要指出好在哪里, 为什么好。这样一方面学生对教师的赏识心悦诚服, 觉得教师是真的欣赏自己, 另一方面, 对学生进一步提高也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4. 及时恰当、持久不断地赏识

学生在学习上、表现上有了进步, 教师最好及时给予赞扬。如果时过境迁, 脱离了当时的氛围, 就会大打折扣, 降低褒扬的作用。中小学生可塑性强, 容易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教师应留意观察学生的长处和进步, 像往庄稼地里及时施肥、浇水一样, 及时恰当地褒扬肯定学生, 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

学生的优点或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而学生从一次褒扬中获得的动力是十分有限的, 因此, 教师赏识学生不能偶尔为之, 要不断发现, 不断褒扬, 不断激励。我们有的教师对“困难学生”的教育一开始总是热情较高, 鼓励、肯定、帮助。但当付出一定劳动而未得到预期效果时, 就开始失望、怀疑, 甚至对学生讽刺挖苦。所以作为教师, 我们对学生的赏识教育要从学生终生发展的角度出发, 要有耐心、信心, 有长远、持久的心理意识。

5. 面向全体, 因人而异地进行赏识

教师对学生的赏识, 一定要认识到这个学生在乎, 那个学生在乎, 每个学生都在乎。表现好、成绩好的学生需要教师的褒扬赏识, 成绩差、表现欠佳的也需要褒扬赏识。的确, 赏识优秀学生对教师来说是容易的, 但千万别忽视了更多的学生——所谓的“中等生”和“差生”, 这些学生占了多数, 更需要关爱和赏识的阳光, 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和赏识是真正的雪中送炭。有一个上海女孩, 在国内上中学时因成绩不佳被老师称之为“缺乏数学脑子”, 到美国上学却被老师赞为“具有数学潜质特长”, 能够“优雅且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让美国教授对其能力和品质“愿以人格担保”。一个原本厌学、成绩差的女孩子, 从而变得出类拔萃。

作为教师, 对学生的赏识要一视同仁、不拘一格, 这并不意味着赏识教育的方式是千篇一律的。赏识学生一定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 因人因事而异地采用灵活多样的褒扬方式, 把握什么该去赏识、该怎样赏识、赏识到什么程度。例如:对胆小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 对调皮、好动、自负的学生, 既要恰当赏识, 又要提出不断奋进和克服不足之处的新要求。

6. 创设平台和机会, 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质与特长, 进行自我赏识与激励

发展学生的智能才干, 重要的是学生本人要有信心并了解认识自己的潜质和特长。而学生往往并不知道自己的潜质和长处所在, 特别是成绩差的学生, 由于长期不受重视, “屡试屡败”, 往往总认为自己样样不行。因此, 教师不但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 还要学会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质与特长, 使学生真切感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哲理, 树立向上的自信心。同时, 还须适时适当地发挥群体的鼓舞作用, 在课内外多给学生创设展示各种才华、能力的平台和机会, 如学习小组、科技活动、球赛、演讲、书法、绘画、摄影等等, 让学生认识和表现出自己的才干与特长, 体验成功的喜悦与激励的力量, 强化学生对自己长处的自我认识与激励。对于处于消极或艰难状态的人来说, “成功”是最好的激励良方, 只有经历过成功的体验, 才能激发不断进取、不畏失败的动力和毅力。在“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经典哲理之后, 现在人们更注重“成功是成功之母”。

三、辩证地看待赏识教育和批评教育、挫折教育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 “在提倡赏识、奖励的同时, 也不应忽视批评和‘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 接受挫折的能力较低, 只有赏识不批评, 将来走向社会, 会遭受许多的不幸”。所以, 进行赏识教育, 也要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 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过错负责, 感到一种责任, 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教育本来就是多样性的, 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成功与挫折, 什么都应该有, 它们是辩证统一的有机组合。当然, 赏识激励教育应是多样化教育的主流。

赏识教育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 篇9

那么要想学生扬起前进的风帆, 我们教师又将以何为支点呢?俗语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如果用赏识的目光关注学生, 用赞美的语言激励学生, 将会使学生的心中充满勇气和豪情, 达到“乘风破浪终有时的”目的。“赏识”是一种神奇而又普通的教育方法, 也是一种新鲜而又古老的教育方法。在教育教学赏识过程中, 本人曾经挖掘过学生的潜能。

一、让学生的星星之火变成燎原的烈火

现在虽然不是提倡应试教育, 但是许多成绩差的学生仍然是老师口中的“垃圾”、“废物”“笨蛋”、“蠢材”。“天生我材必有用”, 每个学生都肯定有他的优点, 哪怕是一个思想差、学习差的双差生, 他在某一方面都有可能会有闪光点的。作为老师, 我们要处处留心学生, 做一个眼光独到的伯乐, 善于发掘学生身上的亮点。例如, 我们班有一个女生叫李海, 她是很多老师认为是没办法治的学生, 学习不认真, 上课做小动作。有一天, 第一节我上了12 分钟她才到教室, 问她原因她又不肯说。我也不勉强她告诉我, 只好打电话问了她的家长, 经过了解, 原来是她的妈妈生病了, 她爸爸不在家, 她是为了照顾妈妈而耽误了时间。第三节我去教室布置作业时, 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 还要求同学们向她学习孝顺父母的好品质。她有点不好意思, 但我看到她的眼睛里闪动着一种自豪。她感到老师赏识她了!我抓住这一机会, 找她谈话, 首先我表扬了她孝顺父母, 然后告诉她如果她能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妈妈一定会更加高兴的, 这样也是孝顺父母的一个方面。并对她说只要你肯努力, 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她点了点头。真的, 她慢慢地变了, 思想变好了, 成绩提高了。是赏识给了她力量, 是赏识引领她走向成功。

二、让学生相信“我能行”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 很大部分学生在老师或者同学面前会表现得十分腼腆 (特别是后进生) , 说话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 可在父母面前说话, 却理直气壮, 说话的声音连邻居也能听得一清二楚。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调查, 发现大部分学生是因为怕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丢脸, 回答问题时, 害怕答错而被老师怪责、被同学们笑话。这其实就是对自己缺乏自信。针对这一点、针对这样的学生, 我就适当地运用赏识教育, 帮助学生找回自信。恩格斯曾经说过:人只为可能达到的目标努力奋斗。因此, 在为学生找回自信的时候, 不能一步登天, 要循序渐进, 为学生制定的目标不能过高难度。例如, 以前我们班有个叫杨明的学生有爱迟到的习惯, 我就给他定一个目标:今天允许他在赶不到的情况下迟十分钟, 明天允许他在赶不到的情况下迟五分钟。当他有了进步, 哪怕是在规定时间内少一分钟, 我也及时地对他加以肯定, 加以鼓励, 让他相信自己有改掉迟到的能力, 他肯定能很快地改变自身的坏习惯, 然后逐渐地把目标提高, 使自己在每个方面都要更上一层楼。

三、让学生走出困境, 走向成功

人的一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同样充满了荆棘。学生自身有时难以摆脱困境, 那就需要老师的帮助。一方面, 要让学生知道困难和错误是无法回避的, 我们必须要勇敢面对和改正。我班有个叫小巧的同学, 爱说爱闹, 成绩并不突出。一次, 他和科任老师闹矛盾, 在我进教室前听到了这样一句话:“老师, 你说我可以, 但你不能指责我们班, 因为我们班是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听了这话, 我心里一震, 想不到他身上有这么强的集体荣誉感。我把他叫到办公室, 没有批评他, 而是先夸奖了他一番, 夸他身上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并且我告诉他, 凭这上点我想让他加入班委会, 为班级管理尽一份力。他很激动, 并且很爽快地答应了。我又告诉他“:作为班干部, 首先要从集体利益出发, 尊重老师, 团结同学, 遇到事情要经过大脑的思考, 想一想该做不该做, 该说不该说, 不能因为个人而给班集体抹黑。”“老师, 我懂了, 我马上去找老师认错, 同时我保证以后不再发生这样的事情。另外, 我也会为带好咱们班尽最大的努力。”事后我在班内对他进行公开批评, 同时我也宣布了“委任令”, 并再次夸奖他身上所具有的集体荣誉感。以后他跟换了个人似的, 纪律性提高了, 学习成绩也上来了, 和老师同学的关系都不错, 后来还被评为“优秀班干部”。

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真心赏识孩子, 就如一剂甜的良药激励孩子。赏识是人不断奋进的动力, 它能帮助孩子找回自信心, 树立信心。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多一些赏识, 你的学生就多一个机会成为牛顿, 成为爱因斯坦。赏识就如一缕阳光, 照亮了孩子的心田, 孩子因它而灿烂。让我们每位老师都在平凡的岗位上撒满赏识的阳光, 让孩子在赞许的雨露中绽放笑脸。

参考文献

[1]骆间好, 潘燕芬, 王月嫦.中国计量出版社的教育教学文论选, 2005 (12)

[2]卢君.小议小学教育中的创新理念.河北行知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主办, 2015 (1)

上一篇:广播教学系统下一篇:曲面断层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