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我们的学生

2024-07-08

赏识我们的学生(精选12篇)

赏识我们的学生 篇1

内容简介:书中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其中大部分故事描写了身体缺陷、自暴自弃或行为顽劣等等一度跌入人生低谷的孩子,在老师真诚的鼓励和热情的帮助下,重拾信心,克服困难,改正错误,最后终于走向成功的动人情景。

推荐理由:《赏识你的学生》带给我们的不只是精神上的馈赠,最主要的是那种心灵上的震撼!全书用许多生动的案例诠释了“期待效应”试验、“需要层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理论知识,阐释了实施“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通过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教育故事,喊出了教师要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本书不仅会改变许许多多教师的教育理念,而且会影响千千万万孩子的一生。此书非常值得教育一线的老师们去品一品,去震撼一次。

赏识我们的学生 篇2

——读《赏识你的学生》有感

溧阳市戴埠中心小学朱桂芳

题记: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地方。”

曾思索着这样的一个故事许久。美国伟大的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小时候被认为是一个坏孩子,家人和邻居甚至认为他是一个应该下地狱的人。无论何时出了什么事,诸如牧场的母牛被放跑了,堤坝裂了,或者一棵树神秘地倒了,人人都会怀疑“这是小拿破仑·希尔干的”。在这种情况下,拿破仑·希尔破罐子破摔,一心想表现得比别人形容得更坏。

他的母亲去世后,一位新母亲走进了他的家庭。拿破仑原本以为继母是不会给自己半点同情的,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继母发现了拿破仑·希尔人性中的优点。在继母的赏识和鼓励下,拿破仑·希尔开始改正自己的缺点,并发奋学习。继母用她深厚的爱和不可动摇的信心,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拿破仑·希尔。

拿破仑·希尔在他的著作《人人都能成功》中这样形容继母对他的影响:这个陌生的女人第一次走进我们家的那天,我父亲站在她身后,让她独自应付这个场面。她走进每一个房间,很高兴地问候我们每一个人,直到她走到我面前,我倚墙站着,双手交叠在胸前,凝视着她,眼中没有丝毫欢迎的神色,我的父亲说:“这就是拿破仑,希尔兄弟中最差劲的一个。”

我决不会忘记我的继母是怎样回应他这句话的。她把双手放在我的双肩上,两眼中闪耀着光辉,凝视着我的眼,这使我意识到我将永远有一个亲爱的人。她说:“这是最差的孩子吗?完全不是。他恰好是这些孩子中最伶俐的一个,而我们所要做的,无非是帮他把自己所具有的好品质发挥出来。”一股暖流涌向我的心底,这一时刻是我生命历程的转折点。我的继母总是鼓励我依靠自身的力量,制订大胆的计划,坚毅地前进。后来证明这种计划就是我事业的支柱。我决不会忘记她教导过我的话:“当你去鼓励别人的时候,你要使他们有信心。”我的继母造就了我,因为她深厚的爱和不可动摇的信心激励着我,使我努力成为她相信我所能成为的那种孩子。

许多父母把赏识与赞扬等同起来,以为赏识孩子就是告诉孩子:“你真棒!”事实上,赏识教育远远不是说一句“你真棒”这么简单。赏识首先应该是一种心

态,一种欣赏孩子的心态。而赞扬只是赏识的一种手段而已,只有把赏识的心态融入赞扬之中,孩子才会真正感受到赏识的力量。

带着对拿破仑继母的崇敬之意,我暑假在家,也看完了类似的佳作《赏识你的学生》一书,感受颇深,其中有一篇冯玥写的《报复与报答》一文,我仔细思考着G老师和T老师他们对小A说的每一句话,一个曾经被妈妈认为只要不进公安局和派出所,不打架斗殴,对分数已无所谓的孩子转眼间成为一所省重点高中前十名的学生,终于知道,赏识和鼓励你的学生,是多么重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

以前的G老师,永远是学生犯了错误,罚抄课文,做检查,送思教处通报批评之类的,从来没有体会过孩子想法和心情,以致于小A的学习积极性降为零,G老师的一句“他有什么地方值得表扬?”让他彻底跌入绝望的低谷;之后换了的班主任T老师鲜明的话,“你不是坏孩子,你只是原来不知道努力,成绩差了点,但那不能代表你坏。我看你做值日挺卖力气的,我觉得你是个好孩子。”小A的妈妈后来回忆道:“没想到,老师的一句话,对孩子有那么大的影响。”之后的小A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努力学习,开口闭口都是学习,喜欢和母亲交流,推心置腹,过年时,还写了一张贺卡给妈妈,感谢妈妈的养育之恩。

小A知道T老师想以后办一所自己的学校,等自己长大,一定给T老师建一所她自己的学校。

看完这个故事之后,我很是感动,小A其实是个很知恩图报的孩子,G老师和T老师对待学生的不同做法背后,是学生观的差别,其主要表现,就是是否尊重学生。G老师认为,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是不成熟的、不懂事的,就需要老师来“管”的,就会俯视学生,让学生惟命是从或不断被动接受体罚。T老师认识到了:人人都是生而平等的、自由的,每个人都其自身的价值和尊严,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关系;学生虽然不成熟,但他们与自己一样,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完整的、有价值的、值得尊重的“人”;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都有成功的潜能,只要辅以适当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功。只要意识到这点,老师才会有足够的耐心和宽容来面对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每一个行为,愿意耗费智慧和精力他们之所以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的真正原因,才不至于以成人的逻辑去误伤他们。

成功是每一个孩子都非常渴望的。运动员每一个细小的进步,都需要人们的喝彩和掌声,孩子在成长道路上也是如此。只有每一次小成功累积起来,才能渐渐铺就孩子的大成功。每一个细小的成功都能够带给孩子无限的信心和动力,孩子就是在不断的成功中不断学习、更上一层楼的。而赏识正是催人奋进的因子,它可以开拓失败者前进的空间,不断激励胜利者昂扬的斗志。

“一颗沙子,一个世界;一朵野花,一个天堂”,学生的年龄虽小,其内心世界也是丰富多彩的。尊重学生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条件,有事教育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是教师打开学生心扉的一把金钥匙,没有尊重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小A的转变是马卡连柯所说的“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尽可能地要求一个人”的有一个完美的注释。

赏识你的学生 篇3

要求上交的教育教学感言中,我就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一定要善于发现每一个

学生的闪光点。

一、专找学生的优点。使庄稼满意的养料是最好的养料,使顾客满意的商

品是最好的商品,使学生最乐意接受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专找学生的优

点,然后让这些优点通过老师的“小题大做”,让星星之火顿成燎原之势。

二、坚信学生“行”。美国教育家把成功教育学生的奥秘概括为“信任学

生”四个字。我国当代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相信儿童,解放儿童“,也

是把相信学生放在首位。曾有一位对超常儿童有研究的外国专家到我国一所学校

考察,一位老师说:“您能否帮我把班里智力超常的学生挑出来?”专家爽快地

答应了,然后自信地用手随意指点起来:“你、你、你……”此后,老师、家

长、同学都对他们另眼相看。一年后,专家再次光临学校并询问:“那几个孩子

情况怎样?”老师道:“好极了,我感到很惊讶,您来之前他们都只是普普通

通的学生,可经您一点,全都变了。请问您有什么诀窍,判断如此准确?”专家微笑

道:“没什么诀窍,随便指指而已。”老师顿时目瞪口呆。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很深

刻的启示,那就是当大家都坚信一个人“行”的时候,他就真的能行。

三、不要吝啬你的“赏识” 。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说的是为绝对赏

识自己、信任自己的人去死都愿意。可见被人赏识后的无穷动力。从领导干部到

平民百姓,莫不需要他人赏识。成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因此,应学会赏识自

己的学生。

通过找快乐,我学会了赏识学生;我对学生的赏识,又激励着学生向我所

希望的方向发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 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

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

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也就是说,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

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这样,我和学生之间的关

系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这种良性循环使得我们师生双方都能在一个民主平等和

谐的班级气氛中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学生的优点,需要老师用放大镜去发现,用自己宽容的心态去寻找。想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就必须时刻把放大镜带在身上,随时准备拿出来寻找学生的优点。

愿老师们都能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让祖国的花朵开得更加灿烂,让学

生们也学会快乐,学会欣赏!赏识你的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天才,欣赏每

个学生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的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

请赏识所有的学生 篇4

20世纪80年代,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德华·加德纳通过十几年大量的研究, 突破传统的智能一元理论的束缚, 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将人的智能分为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等8种类型, 认为每个正常儿童都有这8种智能, 只不过是这些智能中的强项弱项各不相同, 发展亦不平衡。只要努力发掘和发展儿童的智能特长, 扬长补短, 每个人都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近些年, 许多教师把赏识教育和多元智能理论作为重要的教育思想方法去积极实践, 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同时我们也应看到, 现实教育中, 有部分教师仍然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 仍然有“精英教育”“朽木不可雕”等陈旧思想, 只把赏识的目光投向少数学生。因此, 我们需要“赏识所有学生”的教育, 这应成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一个教育原则。

一、树立赏识所有学生的教育理念和多元的能力观、人才观、评价观

中国的传统教育, 把学生的学业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 认为高分的学生就是能力强、就是人才, 使得许多极具发展潜力或独特才能的学生失去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在了解了多元智能理论之后, 我们应该明白, 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差, 这除了学习兴趣不浓, 努力不够, 另外的原因可能是某些智能方面的差异。这部分学生, 往往在智能的其他方面有突出的天赋, 只是在唯分数的标准下, 这些天赋被埋没或抑制。如果这些学生在教师的赏识激励下, 其潜在智能得以充分发掘和发展, 他们中的很多人将会成为发明家、企业家、工程师、艺术家、外交家、体育健将……成为社会的各类拔尖人才。钱钟书在报考清华大学时, 国文、英语得了满分, 而数学却是零分, 被破格录取, 但数学的零分并没有影响他成为一代思想家和文学巨匠;陈景润在语言文字方面水平并不高, 但数学逻辑智能的长处使他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大师;武汉的一位弱智儿童舟舟连生活都不能自理, 但发掘他的音乐潜质, 也使他成为一位相当知名的音乐指挥……

每个学生都有智能的长处, 都有个性品质等方面的闪光点, 关键在于教师是否会发现和赏识。赏识所有学生, 教师首先要树立赏识教育、多元智能的理念和“不求人人高分, 但求人人发展”的多元发展观、能力观、人才观和评价观。教师应从多元视角去赏识学生, 柳树婀娜多姿, 不必追求杨树的挺拔;茉莉芳香宜人, 不必羡慕牡丹的艳丽。不应硬要乌龟成为长跑健将, 硬要兔子成为游泳高手, 这样的要求是毫无道理的。

“赏识你的学生, 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学生的长处, 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 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 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 并真诚地帮助他们, 那么, 奇迹就会发生……”赏识所有的学生, 不但应成为教师的一种教育理念, 而且应成为教师的一种常规教育方法和手段。

二、赏识所有学生的基本方法

“赏识”这个词, 《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这就告诉我们, 必须首先认识到学生的才能或优点, 然后再予以重视、肯定和赞扬。也就是说赏识学生并非胡乱指着学生的某一言或某一行尽赞扬、夸奖之能事, 而是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行为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赏识, 这里简述六点赏识所有学生的方法。

1. 善于观察分析学生的“闪光点”和潜质特长

要赏识学生, 首先是要发现学生言行的闪光点和潜质特长。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仔细留意观察学生, 全方位深入学生之中, 更多地“零距离”接触学生, 更多地关爱学生, 与学生互动互信成为朋友, 才能更好地了解认识学生的长处和潜质。当然, 融于学生之中与学生互动只是形式, 教师更应着眼于随时随地留意观察思考“这个学生有哪些优点。哪方面最聪明, 更能干?”否则, 了解认识学生就是空虚的, 赏识学生只会是“纸上谈兵”。

赏识学生, 教师一定要树立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和发展潜质的意识。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一次谈到他的赏识观, 颇为感慨。对于即将毕业的初三或高三的学生来说, 无论哪所学校, 总有少数“后进”的学生让老师们头疼不已。魏书生认为, 这些学生面对自己不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尤其在自己听不懂或听不进去的情况下, 还能坚持每天坐在教室八九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 这说明他们身上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而当他们面对老师的批评甚至挖苦, 过后还能真诚地问候“老师好”时, 表现出的又是一种豁达宽广的胸怀品质!也正是由于魏书生善于从缺失处寻找学生的闪光点, 因而使不同特点的学生都喜欢并敬重他, 进而愿意去努力进取。

2. 真情赏识

育人之道, 爱心为先。赏识学生就是用心灵感动心灵, 用信心点燃信心, 用希望托起希望, 用真情激发奋进!只有教师真情实意的赏识, 才能得到学生从情感到行为的积极响应。

首先, 教师的爱心是赏识教育的原动力。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视为“教育的奥秘”, 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他认为“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爱、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 当学生感悟到这种师爱后, 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倾注了爱, 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欣赏孩子每一个稚嫩的想法和行为;才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 正视学生身上存在的缺点不足;才会有所追求使每个学生更好地发展。

其次, 教师的真情是赏识教育的润滑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心理意义上的教育教学是人的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应该是真心诚意的、真实恰当的, 不能让学生感觉到是勉强的、流于形式的做作, 甚至是虚情假意的。所以, 只有建立在“以事实为依据”基础上的发自内心的赏识才会产生情感的“共鸣”, 才会真正有力量。那些言不由衷的欣赏, 往往还会产生负面效应。

3. 有针对性地赏识

赏识褒扬学生时, 要准确, 要有针对性, 要恰到好处, 不要刻意夸大和缩小。

赏识的目标是行为, 并且是孩子已经实施了的正向行为。赏识要客观准确, 如果牵强地赏识, 这不仅对学生本人起不到真正的激励作用, 而且还会影响周围的学生, 让他们感觉到赏识的虚伪性, 失去对教育者的信任度。不切实际, 没有针对性、没有把握“度”的夸奖, 会让学生感到不自在, 甚至产生反感。

表扬学生还不能太笼统、模糊, 应对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的具体细节给予充分的肯定, 让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受到表扬, 该受到什么样的表扬。比如说, 一个学生的作文写得好, 教师只说好还不行, 还要指出好在哪里, 为什么好。这样一方面学生对教师的赏识心悦诚服, 觉得教师是真的欣赏自己, 另一方面, 对学生进一步提高也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4. 及时恰当、持久不断地赏识

学生在学习上、表现上有了进步, 教师最好及时给予赞扬。如果时过境迁, 脱离了当时的氛围, 就会大打折扣, 降低褒扬的作用。中小学生可塑性强, 容易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教师应留意观察学生的长处和进步, 像往庄稼地里及时施肥、浇水一样, 及时恰当地褒扬肯定学生, 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

学生的优点或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而学生从一次褒扬中获得的动力是十分有限的, 因此, 教师赏识学生不能偶尔为之, 要不断发现, 不断褒扬, 不断激励。我们有的教师对“困难学生”的教育一开始总是热情较高, 鼓励、肯定、帮助。但当付出一定劳动而未得到预期效果时, 就开始失望、怀疑, 甚至对学生讽刺挖苦。所以作为教师, 我们对学生的赏识教育要从学生终生发展的角度出发, 要有耐心、信心, 有长远、持久的心理意识。

5. 面向全体, 因人而异地进行赏识

教师对学生的赏识, 一定要认识到这个学生在乎, 那个学生在乎, 每个学生都在乎。表现好、成绩好的学生需要教师的褒扬赏识, 成绩差、表现欠佳的也需要褒扬赏识。的确, 赏识优秀学生对教师来说是容易的, 但千万别忽视了更多的学生——所谓的“中等生”和“差生”, 这些学生占了多数, 更需要关爱和赏识的阳光, 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和赏识是真正的雪中送炭。有一个上海女孩, 在国内上中学时因成绩不佳被老师称之为“缺乏数学脑子”, 到美国上学却被老师赞为“具有数学潜质特长”, 能够“优雅且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让美国教授对其能力和品质“愿以人格担保”。一个原本厌学、成绩差的女孩子, 从而变得出类拔萃。

作为教师, 对学生的赏识要一视同仁、不拘一格, 这并不意味着赏识教育的方式是千篇一律的。赏识学生一定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 因人因事而异地采用灵活多样的褒扬方式, 把握什么该去赏识、该怎样赏识、赏识到什么程度。例如:对胆小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 对调皮、好动、自负的学生, 既要恰当赏识, 又要提出不断奋进和克服不足之处的新要求。

6. 创设平台和机会, 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质与特长, 进行自我赏识与激励

发展学生的智能才干, 重要的是学生本人要有信心并了解认识自己的潜质和特长。而学生往往并不知道自己的潜质和长处所在, 特别是成绩差的学生, 由于长期不受重视, “屡试屡败”, 往往总认为自己样样不行。因此, 教师不但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 还要学会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质与特长, 使学生真切感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哲理, 树立向上的自信心。同时, 还须适时适当地发挥群体的鼓舞作用, 在课内外多给学生创设展示各种才华、能力的平台和机会, 如学习小组、科技活动、球赛、演讲、书法、绘画、摄影等等, 让学生认识和表现出自己的才干与特长, 体验成功的喜悦与激励的力量, 强化学生对自己长处的自我认识与激励。对于处于消极或艰难状态的人来说, “成功”是最好的激励良方, 只有经历过成功的体验, 才能激发不断进取、不畏失败的动力和毅力。在“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经典哲理之后, 现在人们更注重“成功是成功之母”。

三、辩证地看待赏识教育和批评教育、挫折教育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 “在提倡赏识、奖励的同时, 也不应忽视批评和‘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 接受挫折的能力较低, 只有赏识不批评, 将来走向社会, 会遭受许多的不幸”。所以, 进行赏识教育, 也要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 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过错负责, 感到一种责任, 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教育本来就是多样性的, 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成功与挫折, 什么都应该有, 它们是辩证统一的有机组合。当然, 赏识激励教育应是多样化教育的主流。

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 篇5

寿县瓦埠镇国吕小学

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

自从毕业参加工作以来,我就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班主任这崇高的岗位上,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班主任工作是塑造灵魂的工作,需要付出满腔的心血和爱心,虽然很苦很累,但却可以拥有孩子们真诚的感情,拥有孩子们灿烂的笑容。俗话说得好“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当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我认为班主任应该向农民学习,不要怨学生,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采用赏识教育就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没有欣赏的教育是畸形的教育。班主任如果不会欣赏自己的学生就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就不能在班集体这一方沃土培养出绚丽的花朵。

一、学会倾听,理解学生

赏识是一座桥梁,是师生精神相融、心灵相汇的桥梁。班主任要建筑这座桥梁,必须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在倾听中理解学生的心思,从而更好地进行正面教育。曾记得有一天早上,朱晨曦眼泪汪汪地来到办公室,告诉我她的钢笔不翼而飞了。朱晨曦是我们班上的一名弱智生,大家都把她当作小妹,争着照顾她。自然,对这件事我不能不过问。经过调查,疑点落在了张友朋身上。张友朋一贯表现很好,曾两次被评为学校的“学习标兵”,还写得一笔好字。这难道就是我心目中的好学生吗?我十分气愤,真想当堂厉声责问他,但我还是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放学后把他领到了办公室,小声问他:“你知道朱晨曦丢钢笔的事吗?”他站着说:“不知道”。我握住他的手,想让他坐下来,却发现他手心里全是汗。我的心紧了一下,直觉告诉我,就是他。我调整了一下思路,问他:“你怎么出汗了?”没等他回答,我又慢条斯理地说:“人往往在紧张、害怕时,才会表现出这种症状,可你为什么紧张害怕呢?”“老师,我没拿朱晨曦的钢笔,真的没有拿。”我并不理会他的回答,继续说:“既然我把你留下来,肯定有原因。不过有一点,老师向你保证,今天我俩说的每一句话,老师都不会告诉任何人。请你想想朱晨曦的心里是多么难过呀。”他沉默了几分钟,终于开口了:“老师,您真的不告诉其他同学?”我点了点头。张友朋哭着承认了。我松了口气,摸了摸他的头说:“你能承认错误,老师真为你高兴。可是能告诉老师原因吗?”他哭得更厉害了。后来我才知道他的爸爸、妈妈离婚了。他爸爸为了挣钱养家,根本无暇顾及他的学习。张友朋羡慕别人的新钢笔,就顺手拿走了。我叫张友朋趁现在教室里没人,把钢笔放回去。第二天,我给张友朋买了一支新钢笔,又走访了他的爸爸,请他多关心一下自己的孩子。自此以后,张友朋跟我更贴心了,班里事也抢着去做,他又变成了一个好学生。在这个事例中,我懂得了班主任要做一个有效的倾听者,不应板着面孔,喋喋不休地向学生灌输自己的思想,或当众训斥自己的学生,而是应该注意自身的形象,运用接纳性的语言,与学生促膝谈心,尊重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说心里话,教师也才能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完成自我教育。

二、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励学生

班里的学生,性格各异,各有所长。所以班主任要有一双善于捕捉学生身上闪光点的“火眼金睛”,对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断地赞赏,反复地激励,使学生有一种被发现、被认可、被重视的感觉。赏识教育的关键是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地给予肯定与赞美,让其闪光点更亮,以带动其他方面的进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或许我们都已耳熟能详:一次,陶行知先生看到一名男生用小石块砸同学,便当即制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谈话。陶行知简单了解了一下情况后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到这里来,并且一直在这里等我。”男同学犹豫间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这也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砸人时,你立刻停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同学吃惊地瞪大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给他:“我调查过了,你用小石块砸那个同学,是因为他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同学,这说明你有正义感。”这时男同学感动地流着泪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该砸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掏出第四块糖递过去说:“你能够主动认错,应该再得到一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陶行知先生对学生“打架事件”的处理,正是抓住了学生行为中的积极因素,采用“赏识”的策略使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四块糖”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可爱的一面,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挖掘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通过言语的激励,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就拿我班的学生吕东飞来说,他是一位学习成绩差、纪律散漫的学生,经常违反纪律。对他的反复教育,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有一次数学课上,一位同学因发高烧呕吐,吕东飞马上从学校操场上弄来土灰盖上,并把那些呕吐物扫干净。我对他的行为给予了及时表扬,并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他受到老师的赞扬,心情特别愉快,这一天上课特别专心,作业他做得特别认真。以后,他一为班级做好事,我都及时表扬,鼓励他克服自身的缺点,努力上进。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他进步了。可见,在正面激励下,丑小鸭也会变成白天鹅的。

赏识教育要求重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的短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个性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绝不能因学生成绩差而称之为“差生”,更不能总是绷着脸、目光严厉、振振有词地逐一指出其身上存在的种种缺点,然后一一要求其改正,并威胁若不改正,将报告家长、送校长教育等。有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更是夹杂着“白痴”、“笨蛋”等有伤学生自尊的话语。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成绩差或某些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并不意味着这个学生就一无是处,有的学生可能在书法上有造诣、有的在体育上有专长、有的对音乐有灵性、有的在班上劳动时表现突出,所有这些方面都体现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老师应该对他们的长处倍加赞赏和肯定,即使是批评,也要蕴含深爱,让学生感觉自己还有希望,这样师生之间的交流才能自然亲近,学生就会对老师的教育带着一种感激而欣然接受,缺点改正起来也真诚和执著,他们的长处也会得以发挥。对于学习、行为或性格有缺陷的学生,缺少尊重、爱护和赏识,就不会有启发和诱导;而没有启发和诱导,就无法找到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老师一句短短的表扬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淡淡的安慰、一个浅浅的微笑,都会让学生获取莫大的力量,恢复自信,以极大的勇气去面对遇到的困难,积极健康地发展。这也正如冰心所说:“有了爱,有了赏识教育,便有了一切。”

三、采用赏识教育要恰到好处,不能滥用

赏识要正确客观地分析,要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要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根据真实情况进行表扬、鼓励。而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不仅对学生本人起不到真正作用,而且会影响周围的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赏识的虚伪,同时也失去对教师的信任。事实上,惩罚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特别是处在成长阶段的学生难免会犯错,一味地赏识而不敢批评、不敢惩罚,只会扭曲学生的认识,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不过,批评和惩罚应该是明确针对学生的过失。每个学生都有值得赏识的地方,同时也有需要批评之处。正确的赏识,可以给学生极大的鼓舞;恰当的批评,也会促使学生进步。赏识不能过度,否则会导致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会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稍遇不顺就会一蹶不振。同时赏识要因人的性格而操作。例,对胆小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对调皮、好动的学生,要适当赏识,同时要多提新要求,帮助其克服不良习惯。

赏识,开启学生的心扉 篇6

一、赏识学生的写字

写字是语文中的一项基本功。刚上二年级时,同学们的写字习惯很差,横不平竖不直,有的甚至还潦草起来。针对这种现状,我结合《写字册》来重点训练学生写字。刚开始,采用圈一圈的方法把学生习作中写得好的字用红笔圈出来,这是一种不需要语言的表扬方法。同时,在每次写字课之前,我都会利用几分钟时间对学生的前一次作业作一个简单的评价,让同桌之间互换写字本,看看谁的圈圈多,这样,学生写好字的愿望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接下来,恰当地运用批注,如:“你现在的字比过去写的好多了”“看,你写得多棒呀!”“美!”这样的激励,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练字的积极性。此外,还采用了比赛的方法,每周评选一次“星级作业”,数一数,谁得的星最多,就可以获得老师的奖励——精美写字本一个。“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来自学生身边的榜样最有说服力,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学生的写字兴趣更高。只有让他们感到写字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样学生才会以认真的态度去写好字。

二、赏识学生的发言

作为语文老师,我感悟最深的就是:用耐心训练学生大声朗读,用赏识鼓励学生勇敢开口。

以前上课时,总是只有少数几个学生爱举手发言,其他的则坐在那里等待、观望,一片死气沉沉,我真是心急如焚。一次看图写话课,改变了我也改变了学生回答问题难的现状。在我引导学生观察完“老师带学生参观动物园的猴子”这幅图后,便先让学生自己组织好语言与同桌说一说,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一个平时很少开口讲话的孩子站起来,嗫嗫地说:“我发现有两只小猴子在挠痒痒。”当他说完后,同学们都笑了,觉得他说的“挠痒痒”很好笑。我却很惊讶,他也会说“挠痒痒”一词?“你观察得真仔细,而且还会用书面语‘挠痒痒’,请同学们对他敢开口发言送上热烈的掌声。同时,他还会用好词语‘挠痒痒’呢,大家也应该给他鼓励!”也许是太意外了,我一连串的表扬语和同学们热烈的掌声竟让他呵呵地笑了。从那以后,每堂课都能听到他回答问题的声音,而且他总在有意无意地收集一些好词语,恰当地运用到课堂中来。而其他的学生呢,在他的影响下,也争着回答问题,还学会了收集好词,运用好词呢!

谈教育学生的艺术——赏识教育 篇7

赏识学生就是要尊重所有的学生, 只有懂得尊重所有的学生, 才能合格地参与文明的教育教学活动。爱一个优等生每个教师都能轻而易举地做到, 可对于那些“差生”呢, 就未必了。我认为能够爱那些“差等生”才是真正爱学生。因为他们更需要精心的关爱和呵护。一个赞许的目光, 一句肯定的话语, 一次成功的鼓励, 都会使人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因此, 教师要善于拿起赏识这把“金钥匙”, 通过表扬、激励等手段, 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 鼓励学生不断追求成功。那么老师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去赏识每一个学生呢?

一、要尊重学生, 保护学生的自尊

任何人都是有面子的, 也是爱面子的, 青少年学生尤其如此, 且他们爱面子来得更感性更直接。因此, 老师在教育学生时, 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通过告诫、谅解、宽容、补偿等手段, 给学生以内心体验, 诱发学生悔改的动机,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通过艺术的批评能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达到批评的最佳境界。

二、批评教育学生要挖掘学生的优点

孩子犯了错误, 批评时既要看到其错误与缺点, 又要看到他的长处与优点。陶行知为什么能看到一个打架孩子的四个优点并给予奖励呢?这是与他具有现代的教育观点和丰富的教育经验密不可分的。他认为, “难管的孩子多半不是劣童, 也不是真正的坏蛋, 这态度要坚定。否则你主观上咬定他是劣童则一切措施都错, 便愈管愈难管了”, 他说教育者要能“慧眼观人长处”, 这样才能“在平庸中体会出真的瓦特, 在坏蛋中体会出真的爱迪生”。由此可见, 老师和家长必须不断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 练就一双善于看到孩子潜在优点的敏锐目光, 批评前要多做调查分析, 给孩子申述的机会, 设身处地体会孩子的心理感受, 以便分清是非, 以理服人, 激励进取, 获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批评要简洁, 点到为止

老师或家长对孩子的批评, 最忌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纠缠不休。孩子有了错, 在学校已受老师批评了, 还要通知家长, 回家再受家长责骂;昨天已经认了错, 而今天又要翻旧账, 这种教育方式无疑是收不到好效果的。陶行知对犯错误的孩子主张“宽容”, 不以“整人”为目的, 他认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 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基于这样的认识, 陶行知先生批评孩子总力求言简意赅, 点到为止。一个打架的孩子本是做好准备来经受校长的“电闪雷鸣”和“狂风暴雨”式批评的, 想不到这么快就“和风细雨”“雨过天晴”, 还受到充满母爱般温馨甜蜜的奖励。对于这样的批评, 孩子会牢记终身, 并受益终身。

赏识教育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 篇8

那么要想学生扬起前进的风帆, 我们教师又将以何为支点呢?俗语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如果用赏识的目光关注学生, 用赞美的语言激励学生, 将会使学生的心中充满勇气和豪情, 达到“乘风破浪终有时的”目的。“赏识”是一种神奇而又普通的教育方法, 也是一种新鲜而又古老的教育方法。在教育教学赏识过程中, 本人曾经挖掘过学生的潜能。

一、让学生的星星之火变成燎原的烈火

现在虽然不是提倡应试教育, 但是许多成绩差的学生仍然是老师口中的“垃圾”、“废物”“笨蛋”、“蠢材”。“天生我材必有用”, 每个学生都肯定有他的优点, 哪怕是一个思想差、学习差的双差生, 他在某一方面都有可能会有闪光点的。作为老师, 我们要处处留心学生, 做一个眼光独到的伯乐, 善于发掘学生身上的亮点。例如, 我们班有一个女生叫李海, 她是很多老师认为是没办法治的学生, 学习不认真, 上课做小动作。有一天, 第一节我上了12 分钟她才到教室, 问她原因她又不肯说。我也不勉强她告诉我, 只好打电话问了她的家长, 经过了解, 原来是她的妈妈生病了, 她爸爸不在家, 她是为了照顾妈妈而耽误了时间。第三节我去教室布置作业时, 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 还要求同学们向她学习孝顺父母的好品质。她有点不好意思, 但我看到她的眼睛里闪动着一种自豪。她感到老师赏识她了!我抓住这一机会, 找她谈话, 首先我表扬了她孝顺父母, 然后告诉她如果她能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妈妈一定会更加高兴的, 这样也是孝顺父母的一个方面。并对她说只要你肯努力, 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她点了点头。真的, 她慢慢地变了, 思想变好了, 成绩提高了。是赏识给了她力量, 是赏识引领她走向成功。

二、让学生相信“我能行”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 很大部分学生在老师或者同学面前会表现得十分腼腆 (特别是后进生) , 说话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 可在父母面前说话, 却理直气壮, 说话的声音连邻居也能听得一清二楚。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调查, 发现大部分学生是因为怕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丢脸, 回答问题时, 害怕答错而被老师怪责、被同学们笑话。这其实就是对自己缺乏自信。针对这一点、针对这样的学生, 我就适当地运用赏识教育, 帮助学生找回自信。恩格斯曾经说过:人只为可能达到的目标努力奋斗。因此, 在为学生找回自信的时候, 不能一步登天, 要循序渐进, 为学生制定的目标不能过高难度。例如, 以前我们班有个叫杨明的学生有爱迟到的习惯, 我就给他定一个目标:今天允许他在赶不到的情况下迟十分钟, 明天允许他在赶不到的情况下迟五分钟。当他有了进步, 哪怕是在规定时间内少一分钟, 我也及时地对他加以肯定, 加以鼓励, 让他相信自己有改掉迟到的能力, 他肯定能很快地改变自身的坏习惯, 然后逐渐地把目标提高, 使自己在每个方面都要更上一层楼。

三、让学生走出困境, 走向成功

人的一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同样充满了荆棘。学生自身有时难以摆脱困境, 那就需要老师的帮助。一方面, 要让学生知道困难和错误是无法回避的, 我们必须要勇敢面对和改正。我班有个叫小巧的同学, 爱说爱闹, 成绩并不突出。一次, 他和科任老师闹矛盾, 在我进教室前听到了这样一句话:“老师, 你说我可以, 但你不能指责我们班, 因为我们班是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听了这话, 我心里一震, 想不到他身上有这么强的集体荣誉感。我把他叫到办公室, 没有批评他, 而是先夸奖了他一番, 夸他身上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并且我告诉他, 凭这上点我想让他加入班委会, 为班级管理尽一份力。他很激动, 并且很爽快地答应了。我又告诉他“:作为班干部, 首先要从集体利益出发, 尊重老师, 团结同学, 遇到事情要经过大脑的思考, 想一想该做不该做, 该说不该说, 不能因为个人而给班集体抹黑。”“老师, 我懂了, 我马上去找老师认错, 同时我保证以后不再发生这样的事情。另外, 我也会为带好咱们班尽最大的努力。”事后我在班内对他进行公开批评, 同时我也宣布了“委任令”, 并再次夸奖他身上所具有的集体荣誉感。以后他跟换了个人似的, 纪律性提高了, 学习成绩也上来了, 和老师同学的关系都不错, 后来还被评为“优秀班干部”。

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真心赏识孩子, 就如一剂甜的良药激励孩子。赏识是人不断奋进的动力, 它能帮助孩子找回自信心, 树立信心。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多一些赏识, 你的学生就多一个机会成为牛顿, 成为爱因斯坦。赏识就如一缕阳光, 照亮了孩子的心田, 孩子因它而灿烂。让我们每位老师都在平凡的岗位上撒满赏识的阳光, 让孩子在赞许的雨露中绽放笑脸。

参考文献

[1]骆间好, 潘燕芬, 王月嫦.中国计量出版社的教育教学文论选, 2005 (12)

[2]卢君.小议小学教育中的创新理念.河北行知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主办, 2015 (1)

赏识我们的学生 篇9

一、赏识激励教学策略的正面导向作用

心理学专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无论是从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著名的实验中, 因专家的结论而备受教师赏识和赞赏、成绩显著提高的那些随机选出的学生的典型事例;还是发明大王爱迪生因小学的学习成绩差, 常受到教师和同学的歧视、讽刺, 而他的母亲却始终对他大加赞赏和帮助, 促使他最终成为“发明大王”的故事, 我们都不难发现, 是教师和母亲的赞语———赏识和激励, 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 从而化作了学习的动力, 使他们不断走向成功之路。爱迪生说:“没有母亲的赞赏和激励, 就没有我的一切。”

心理学实验表明:对人格的积极肯定和评价, 在一个人的精神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 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时, 人便会感到鼓舞和振奋。试想, 当一个学生生活在缺少赏识和激励的学习环境中, 学生的精神将是孤寂的, 如果长期得不到积极的肯定, 生命的潜能将受到压抑, 内心将充满痛苦和沮丧。

经验告诉我们, 少年儿童本身并不具备自我评价能力, 多数情况下, 是靠他人的态度来进行自我认识, 其中家长和教师的评价尤为重要, 学生身旁最亲近的人的一句赞美, 会令他们信心百倍, 热情陡涨, 而一句轻蔑的嘲讽, 足以让他们信心丧失殆尽。所以说, 最残酷的伤害, 是对一个人自信心的伤害, 最大的帮助是给人以支撑起人生信念风帆的信任和赞赏。

从学生的心理需求来说, 他们渴望别人的肯定, 渴望成功。学生的心, 是一片不染尘俗的纯净天空。他们不仅需要爱抚更需要真诚的赏识和鼓励, 哪怕是教师只言片语的赏识和激励, 也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会把这种成就感的信心和勇气延续到下一次行动中。所以, 我认为, 作为教师一定要敢于表扬、善于表扬、勤于表扬你的学生, 让学生在教师赏识激励的语言中, 获得向上的力量。

二、赏识激励教育的语言特点

在实施赏识激励教育中, 特别是在口头表扬过程中, 教师要多用肯定性、激励性语言, 语调多采用商量的口吻, 这样, 才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得以保持, 才能达到更好的激励作用。

在课堂上, 当学生圆满的回答问题后, 你说一句:“你真棒”。当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时, 你对他说:“祝贺你这次取得了好成绩, 只要能坚持下去, 你的目标很快就能实现”。教师的张口之劳便是对学生的巨大鼓励。当提到学生的缺点时, 像“你能行”;“在这方面注意一点, 文章会写的更美”;“如果……就更好了”;“你要是……教师就更喜欢你了”。在教师的赞美声中, 学生得到了被赏识的激励, 被期盼的积极心理效应, 学生就会更加努力, 在赏识激励的教育中, 完成人格的健全培养甚至是素质、成绩的飞跃。

赏识的语言要有激励性, 否则, 学生会对教师的赏识产生厌倦或反感的心理, 而且不恰当的表扬还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有一位留学生去导师家做客, 看到导师的小女儿后就夸她长的漂亮, 等孩子走开后, 导师批评留学生说:你表扬孩子没有错, 但你不该表扬女儿漂亮, 原因是, 漂不漂亮是父母的遗传基因决定的, 不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 这样表扬, 会滋生孩子的优越感, 会让孩子在生活中放弃努力。导师说:对那些先天因素决定的, 孩子不能选择的方面不要夸, 你夸孩子长的漂亮不如夸孩子仪表端庄服饰整洁, 你夸孩子聪明, 不如夸他学习刻苦, 这样的赏识才能既激励学生努力, 又能弱化他的优越感, 增强他的平等意识。

赏识的语言要做到言如其实, 恰如其分, 不可过轻, 也不能无限夸大, 过轻的表扬会令学生产生失望的情绪, 过头的表扬有时会让学生产生自满的情绪, 有时还可能使学生误认为你在嘲笑他。信口开河, 随心所欲的表扬, 不但起不到鼓舞激励的作用, 反而会降低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三、赏识激励方法的运用

赏识激励教学策略, 通常以口头表扬为主, 但不仅限于此。教师对学生伸出大拇指, 或是一个双手鼓掌的动作, 一个示意性的微笑, 一个赞赏的眼神, 一次赞许的颔首, 一束喜悦的目光, 一次中肯的评语都是对学生的肯定与称颂, 使学生受到莫大的鼓舞和激励。

常言说:上帝都允许孩子犯错误, 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笔者认为, 对于犯错误的学生, 为师者应该以宽容平和的心态, 站在学生的角度, 进行换位思考, 通过多角度思维的方式, 找出学生在犯错误过程中的“闪光点”。

育才中学的老校长陶行知先生, 有一个著名的四快糖的故事, 有一天, 他碰到一个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 就将其制止, 并对怒气未消的男生说:“请你去我的办公室一趟好吗?”等陶行知向其他学生了解一下情况回到办公室, 只见那名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 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给你的, 我不让你打人, 你立刻住手了, 说明你很尊重我”, 男生将信将疑的接过糖果。陶行知又说:“据了解, 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 说明你有正义感”, 陶先生又掏出第三快糖给他, 这时男生哭了:“校长, 我错了, 同学再不对, 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掏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 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陶先生的教育方法, 很值得好好借鉴。他善于从多角度思维, 从犯错误学生身上寻找其优点或闪光点, 善于用犯错误学生身上的积极情感克服和战胜消极情感, 充分挖掘学生内在诱因, 积极调动学生的内因产生变化, 而不是靠威严从外在因素上促使学生改正错误。

赏识激励策略, 就像阳光沐浴了学生的心田, 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所以从教者千万不要吝惜表扬、夸奖、赏识和激励, 即使在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

我们的部分教师在教育犯错误的学生时, 往往批评多于鼓励, 甚至经常用一些刺激性的语言, 企图引起学生的重视, 来唤醒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殊不知这样做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效果恰恰适得其反。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我们必须吸收新的教育理念, 用新的教学策略来教育学生, 应该从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的教育故事中受到启迪。

四、赏识激励要根据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频率

一般来说, 优生受到表扬的机会会很多, 那么, 对优生则应适当提高赏识的门槛, 降低表扬的频率, 对其一般性的优良品行和学生普遍性的优点, 表扬则可“轻描淡写”, 但感情要真挚, 言辞要恳切, 促使其加压奋进, 更上一层楼。对于中等生和暂时落后的学生, 要善于抓住其点滴进步和行动中的亮点, 及时予以表扬, 加大表扬的频率。必要时, 对于表现一贯较差的学生, 教师应为其创造受赏识的机会, 以使其尽可能的受到更多的表扬。

总之, 赏识激励你的学生是一名合格教师应有的素养, 赏识激励教育是师生的牵手互动, 是师生间的彼此信任, 是教师从心底里珍爱学生的表现, 它能使学生在人生长河中信念永存, 会使学生步入成功的殿堂, 同时也会铸就教师的成功。

摘要:赏识激励是洒向学生心灵爱的阳光。在教育教学中运用赏识激励策略, 要从实际出发, 坚持正面导向, 把握语言特点, 灵活使用方法, 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赏识激励的频率等。

让学生的人生因赏识而变得精彩 篇10

关键词:赏识,精彩,闪光点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 尤其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他们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赏识。 老师在孩子纯洁的心灵中是神。 老师赏识学生,可以让学生得到精神上的鼓励与情感上的熏陶,变得豁达乐观健康,思维活跃,有利于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 赏识作用真的不可低估。 那么,我们如何将赏识教育运用到教学中呢? 结合自己这些年来的教育教学经验,我主要谈以下几点做法:

一、善于捕捉学生细小的闪光点

教育的成功不在于传授多少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内心。 我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生活中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抓住每一个细小的机会及时、恰当地肯定、赞扬学生,要善于用爱的欣赏的眼光去肯定每个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优点,也要及时给予真诚肯定。 在教师赏识的眼光中,学生会获得极大的自信和无穷的动力。 在我教过的低年级学生中,有一个女孩反应比较慢,接受新知识很吃力,再加上胆子比较小,不会也不敢问,做一道题能磨一节课,老师稍大声点,吓得她一句话也不敢说。这可如何是好?我从小处着眼,从她容易做到的简单事情开始激励她。 一天上课时我叫她读课文,她读得声音极小,我站在一边及时鼓励她:“ 孩子,你读得不错! 就是声音有点小了,声音放大点试着再读一遍好吗? ”第二遍读过之后,我和其他学生给她送去最热烈的掌声,我看到她的眼睛亮了一下,这以后只要读课文我都能看到她自信地举起小手。 一次次的肯定树立起了她的自信,由此可见,教师的赏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内心深处的这一需要,从而帮助学生恢复、建立自信心,同时转化为一种催人向上的动力。

二、让学生在爱的包容中慢慢成长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犯大大小小的错误, 因为他们毕竟是孩子,不是完人,我们要允许他们犯错,犯了错及时指出来不让他们继续犯相同的错就行了,一定不要把错误扩大化,给学生造成心灵上的阴影,严重的会影响他们一生。 我曾经带过一个不喜欢上语文课的孩子,不听还调皮捣蛋,说又听不进去,弄得我焦头烂额,很是苦恼,私下找他谈心,他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我想了又想, 从他身上的一个小优点对他进行转化, 我发现他眼神里流露出欣喜,交流鼓励几次之后,这孩子慢慢转变了学习观念,上课认真听讲了,作业也能按时交上。 宽容让这个孩子有了进步。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有些孩子的优点大于缺点,有些孩子的缺点大于优点。 为了便于管理,大多数老师比较偏向于优点多的孩子,我也不例外,但现在我觉得必须公平对待每个学生的短处。 学生是鲜活的人,个性千差万别,绝不能因学习不好就叫“ 学困生”,更不能总是拉着一张脸、声色俱厉地一一指出他们的缺点。 而是应该对他们的长处多加赞赏和肯定, 即使是批评, 也要蕴含深爱,让学生感觉老师是因为喜欢我而批评我,希望我做得更好,教师的亲和力越强,学生越容易接受改正自己的错误进而变得更好。 我们为什么不让学生带着感激而欣然接受呢? 老师一句短短的表扬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淡淡的安慰、一个浅浅的微笑,都会让学生获取莫大的力量,恢复自信,以极大的勇气去面对遇到的困难,积极健康地发展,孩子的学习生活因为有了爱,有了爱的包容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有生机。

四、采用赏识教育不能过度

在教育教学中,老师赏识每个孩子是不容忽视的。 但是,赏识要正确客观地分析,要了解学生内心真正的需求,善于剖析学生最想要的东西,根据实际情况在学生面前及时表扬、鼓励。 而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赏识,这不仅对学生起不到真正作用,而且会影响班里的其他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老师赏识的不合适,同时也降低教师的信任度,影响老师今后的教育。 正确赏识,可以给学生极大的鼓舞;恰当批评,也会促使学生进步。

赏识:点燃学生信心的火种 篇11

“老师,陈东(化名)早读旷课,作业又没交。”

“老师,陈东昨天晚上去网吧,他没说实话。”

“老师,陈东上课大声骂纪律委员,说他打小报告,还有打他。”

“刘老师,你们班的陈东屡教不改,课堂气氛都让他影响了,真让人头疼!”

开学才一个多月,来反映陈东违纪情况的学生、老师却逐日增加。为这我在他身上没少花时间教育他,怎么没起到什么作用呢!

10月的一天,纪律委员又来报告:“陈东上课故意顶撞老师。”这个顽固的“钉子生”,这颗“定时炸弹”,真是气死我也!我决定对他不再手下留情。

“把陈东找来。”纪律委员走后一会儿,陈东才慢慢走进办公室。我把一叠《班级情况值日报告册》重重地丢在他的桌上,让他随便拿一本看看。陈东把头转向一边,露出桀骜不驯的眼神。看着“这匹脱缰的野马”,我终于遏制不住心中的怒火了。

“打电话叫你爸爸来,不表明态度,就先别上课。”我严厉地说。“我家没电话。”陈东急切地说。“撒谎!中午我亲自去家访。”我让他在办公室反省,但隐约发现他眼里有一丝忧伤。

中午,我到了陈东的家,向他父母说明身份。我刚想“告状”,陈东的爸爸就无奈地说:“老师,我知道您来的目的了,我经常不在家,没教育好他,这小子又惹祸了,让老师辛苦了。”说着拿起扫把追着要打陈东。此时的陈东像一只无助的羔羊,悲伤地哭喊着:“你打,你打,从小到大,每次你们都是打,最好把我打死算了,没有一个人对我好,没有一个人疼我!”看着眼前的一幕,听着这“刺耳”的心声,我后悔极了,我的心在不断地自责。

我应该帮这个可怜的孩子树立起另一个新形象,我说了些“善意的谎言”,例如劳动积极啊,作业准时完成啦,还能帮助老师做事等等,并赞赏陈东这个名字起得好。陈东的爸爸高兴得满脸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弯下腰替陈东擦着眼泪。此时,陈东正眼望着我,那眼神中有惊奇、有感恩,还有愧疚。

此后,我趁热打铁给予他多方面的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老师欣赏他,学生赞赏他。在以后的日子里,学生的“小报告”中经常夹杂着“陈东主动打扫教室”“陈东上课认真回答老师的问题”“陈东修好班级的坏椅子”……看了这些报告,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为自己理智地运用赏识的做法而庆幸。

虽然这个过程是艰辛的,但是当被全班同学一致推选为劳动委员的陈东在讲台上自信地宣誓时,我知道这个顽固的“钉子生”一定会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欣赏的渴望。”每个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和成人一样,就是渴望得到赏识。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是至关重要的,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树立自信心。因此用“赏识教育法”来启发和教育陈东,在塑造其良好行为的进程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一、赏识,舒展学生心灵的翅膀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孩子最怕什么?研究结果表明,孩子不是怕苦,也不是怕物质生活条件差,而是怕丢面子、失面子。也就是说孩子的自尊心特别强,他们希望别人尤其是师长能理解、尊重自己的人格。

教育家认为孩子心灵舒展还是压抑,是其是否成才的关键。孩子心灵舒展,他才能快乐而轻松地飞,只有真诚的爱护与赏识,才能点燃他情感的火花,消除其戒心和自卑、对立的情绪,使冰冻的情感消融,使心灵得到舒展。

对于陈东,我采用“多关心、多尊重、少批评”的方法,注意感情上亲近他,生活上关心他,从兴趣上引导他。既是师生又是朋友,他就能快乐地接受我的建议和要求。

二、赏识,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

让学生受到赏识,学会感动,这是教育的至高境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受到赏识的时候工作或学习,效果最好,学生一旦受到了赏识,无论对于眼前的学习还是日后的长久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陈东并非一无是处,他的身上同样有不少优点,同样希望获得成功,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和认可。那么如何使他彻底消除乖张,扬起自信的风帆呢?最好的办法,是让全班的同学都用赏识的目光重新看待他,坚信“他能行”。

于是,班会课上民主选举小干部,我极力推荐陈东,并让同学们挖掘其闪光点,使其以高票当上劳动委员。当他在就职演讲上大声说出“我能行”三个字时,他的眼神不再是闪烁不定,而是散发出自信的光芒。

三、赏识,打开学生潜能的大门

在孩子们身上,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力,赏识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让他们永远充满自信,则无论什么样的学生,其能力的幼苗都会茁壮成长。许多成功的教育例子告诉我们,作为教育者,要用“赏识”这把金钥匙,打开他的潜能之门。

首先,我把陈东的信息目标指向“最近发展区”,即坚持以“低起点、低标准、高评价”为准则,对陈东的进步,加以表扬。如他的学习基础差,害怕写作文。我就用红笔把他作文中写得好的句子画下来,评讲课上,让他大声念出来,全班一起为他欢呼。慢慢地,一句变两句,两旬变三句,他越来越爱写。在作文《我的家》中,他写道:“我有两个家,一个是有爸爸妈妈的家,一个是有老师和同学的家,在这两个家里,我都感到温暖和幸福……”

经过一年循序渐进的赏识教育与指导,陈东从心理素质到学习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变得活泼而不自卑,自信而不任性,行为习惯得以改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感悟】

“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无形生命的太阳。赏识也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

教育陈东的过程,给我留下深刻的启示: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掌握科学方法,更新观念,是做好转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保证。事实证明,赏识教育的确可以克服学生的自卑和怯懦,唤起孩子的自尊和自信,重塑精神世界的大厦。

作为教师,要用赏识的目光重新看待那些所谓的“后进生”,充分运用“赏识”这一方法来调节孩子的积极性。用“赏识”来打开孩子的心结,舒展孩子的心灵,促进孩子的转化,巩固孩子的进步,使孩子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战胜困难,沐浴着“赏识”的阳光快乐飞翔。

学会赏识学生智慧 篇12

一、赏识学生的发现

何谓发现?笔者对“发现”又有个性化诠释,就是发现学生的发现,赏识学生的发现.

例1已知函数f(x)=lgx,g(x)=-(x-10)2+1,试判断方程f(x)=g(x)在区间[9,10]上解的个数为________.

教师:说说你的“题感”?学生讨论;

学生1:转化为函数图像交点问题.如图1发现f(10)=g(10)=1,所以交点个数有1个.

学生2:不对!好像有两个.过点(10,g(10))作函数g(x)图象切线是水平的,再看f(x)=lgx图象由割线“逼近”便知,如图2所示.

评价:学生2的做法虽有不妥,但体现了对教材中切线概念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故而运用以直代曲的思想,也体现了鲜明的求简意识.

教师:“看来你很有思想!”(幽默)

学生3:对!(主动站起)是两个.用计算器计算发现

教师:这你都能想到,真棒!问题终究还是被发现了,如何处理呢?学生又一次讨论起来,一会儿,学生4举手.

学生4:毕竟f(x)=lgx的图像不是直线,为什么不作差构造函数:

φ(x)=2ln10x2-20ln10x+1图象如图3所示.

φ(0)>0,φ(1)<0,由对称性知h'(x)在[9,10]先负后正

且h(9)>0,h(10)=0,所以必存在x0∈(9,10),f(x)=g(x).

教师:事实用数据说话,了不起.

反思:问题虽然深藏不漏,但是却偏偏遇上能从不同视角及点滴蛛丝马迹抽丝剥茧的学生,他们步步紧逼,揭穿谜底,令人刮目相看.

感言:只要教师心中点亮着赏识之灯,明亮着赏识的双眼,创设赏识的情境,学生心中那头智慧的睡狮,必保持开智的兴奋状态不得睡去,课堂上智慧火花闪现就一直伴随着你们.

二、赏识学生的创新

学生的创新是一种超越,一种敢为人先的胆识,具有偶发性,就像是跳荡在教学情境中的燧火,稍纵即逝,最当持续关注.

例2化简sin238°+sin282°-sin38°sin82°的值为______.

评价:想到把角38°,82°换为60°-22°,60°+22°的做法,体现对凑角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怎能放过这转瞬即逝的“燧火”!教师进一步追问:这种方法,你是怎么想到的?

学生2:好像见过类似的推算,把式子sin(α+β)sin(α-β)化简.

教师:对!你所说的,的确在必修4出现过,推算sin(α+β)sin(α-β)=sin2α-sin2β,你能联想到它,真棒!

学生3:老师,这样做更妙,半分钟即可解之!

教师:谈谈你的高见.

评价:又一耀眼的“燧火”!教师再追问:这种方法,你是怎么想到的?

学生3:看结构特征与余弦定理相似又都是正弦.

教师:坦诚地说,我也没想到这一妙招.

教师:是否还有更一般的推广呢?为你们创造性的精彩成果欢呼!

耀眼的智慧不是每节课都会有的,但如果不带着赏识的眼光,恐怕永远也不可能发现这昙花一现的燧火.

参考文献

上一篇:农村防疫管理的现状下一篇:电影衍生产品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