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的实践案例

2024-08-19

赏识教育的实践案例(共6篇)

赏识教育的实践案例 篇1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在教学中, 只有赏识学生, 才能深刻地改造学生。能深刻地体会这句话, 是我任教的第六年。

这一学年, 我们学校重点考虑学生的年龄因素。把不同年龄的六名学生放在了一起, 组成了一个新的、以短期按摩培训为主的专业班, 我成了他们的班主任。这六名学生, 除了视力的差异, 更大的差异是学习能力的差异。一名学生来自我校二年级, 还有两名学生来自六年级, 另外三名学生来自八年级, 还有一名学生来自于社会。

其中最特殊的就要数小华同学, 年龄十八, 到我校学习一年, 低视力学生。老家在偏远的农村, 母亲早早地离世。从小缺乏母爱的小华, 由于视力的障碍, 经常受到小朋友的嘲笑。性格倔强的他, 总是用暴力去对待嘲笑他的小朋友。父亲为了避免麻烦, 平时又无暇照料他, 所以就把他锁在了房间里。十岁的时候, 父亲不幸身亡。之后, 他跟随姐姐来大连打工。十七岁的时候知道了特教学校, 于是进入本校一年级开始了学习生活。

小华同学太需要学好按摩这门技术了, 因为有了技术他日后就有了进入社会的敲门砖, 为自立、自强于社会奠定基础。我心里更清楚, 他太需要老师的指点与帮助了。经过细心的了解, 我发现了他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专业课学习中, 他的障碍太多

在一堂课的内容学习中, 除了重点和难点外, 他的问题特别的多。比如, 在刮痧课中, 每个部位应该刮三十下。他除了要把握和其他同学一样的重难点外, 三十个数的准确和熟练的计数也是他的难点。还有, 对一些常用名词的不理解, 比如说“中点”这个词语。

2.学习的障碍过多, 导致他缺乏自信

小华儿时, 缺乏母爱的庇护、同龄玩伴的陪护, 有的只是嘲讽和孤单, 进入学校后, 在学习中还有更多的困难摆在他的面前。在和他接触的过程中, 我发现他总是双眉紧锁, 眉间已经出现了和他年龄不相称的皱纹。一次在交流中, 我问他:“哪里不舒服吗?”他摸摸胸前告诉我:“我这不舒服, 我什么都不会, 就是郁闷。”是啊, 处在这样的境遇中, 谁能不郁闷呢?

3.不懂得交流, 缺乏友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在学习和生活中, 他不懂得和别人交流。小时候家里的一台电视机是他的唯一的陪伴。

为了使他尽快地成长起来, 我做了如下的努力:

为了帮助他建立信心, 引导他建立自己的人生梦想, 让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首先, 我多次和他谈心, 告诉他有成为优秀按摩师的优势:敦实的身材, 宽厚的手掌, 不怕苦、不怕累刻苦学习的劲头。展望他的未来:等他的技术学好后, 还可以开一家小型按摩店, 由姐姐来帮忙打理, 这样就可以真正地立足社会了。他认真地听着我的话, 一丝甜美的笑容在他的脸上划过。他半信半疑地又确定了一遍:“我真的能成为优秀的按摩师吗?”我用坚定的语气回应他:“一定会的。”这就让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其次, 在课堂上, 我放慢了讲课的速度, 尽可能地做到细致入微, 通俗易懂。手法练习的时候, 我尽量地多去指导他, 并且亲自给他做模特, 这样就能给他最直接、最正确的指导。课下的时候, 我利用辅导时间检查他的学习成果, 随时解决他遇到的问题。

再次, 我总是细心观察他的言行, 随时发现他的点滴进步, 给予表扬, 通过这种最直接的鼓励方法培养他的自信, 像穴位记得真准;这个地方按得好;今天卫生打扫得认真仔细;今天衣服干净, 人也显着精神;今天的手法比昨天又柔和了等等。

最后, 我号召学生一起来关爱他, 主动和他进行交流, 为他创造温暖友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渐渐的, 不知什么时候, 他紧锁的眉头不见了, 笑容常常挂在脸上。一次, 有一个小同学拉着我告状:说小华会撒谎了, 先告诉我说他手里有糖, 但当我去拿的时候, 他又说没有了。我听后笑着说:“你应该表扬小华呀, 他现在学会幽默了, 你不觉得他进步了吗?”这位小同学听后也不住地点头说:“是啊, 他确实进步了, 也愿意和我们说话了, 还会和我们开玩笑了。”在一次周一的升旗仪式上, 小华同学作为进步的典范站在国旗下光荣地成为升旗手, 成为全校学生的榜样, 这样一来, 他的进步被大家所熟知, 在集体里的生活也越来越从容与快乐了。他变得越来越自信了, 经常主动和同学、老师拉家常。我清楚地记得去外校元旦联谊回来时, 他坐在我旁边主动地问我:“穿那么少, 冷不冷?”这关切的话语出自他的口, 这让我很是感动。在课后练习手法时他还主动请主任给他做手法指导。从众人惊喜的表情中, 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的成长。他的进步与成长再次证明了关爱与赏识的力量, 这力量会让这个残疾孩子, 愉快地学习, 健康地成长。

高中物理赏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篇2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 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尽可能发挥出来?赏识教育——是找感觉、尝甜头的教育;是承认差异, 允许失败的教育;是肯定的教育。教师的一个信任的微笑, 一个鼓励的眼神, 一句激励的话语, 可以为学生驱散积聚在心底自卑的阴影, 可以唤醒学生早已尘封的潜质、潜能。

一、赏识教育的前提———热爱学生

教师面对的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他们渴望教师的关爱和呵护。很多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经历过太多的失败的体验, 经历太多的批评、指责, 得到教师的关爱较少, 学生的自卑心理较重, 对自己没信心, 在物理学习上表现出麻木, 冷漠, 无动于衷, 他们更需要我们用真挚的爱包容他们, 理解他们, 客观正确地评价他们, 使他们找回自信, 重建精神的大厦。教育的本质是爱, 没有爱就没有赏识教育。只有真挚的爱才能使师生心灵相同, 才有成功的教育。

二、赏识的意义

1. 赏识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克服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在当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 是过高的要求, 过多的批评和不正确的评价造成的, 轻者不自信, 重者产生心理问题。自信心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能力的心理状态, 学生自信心的产生主要通过教师和其他人的评价而产生的, 而赏识是用慧眼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潜能, 用期待和肯定给学生积极的暗示, 使他们认为自己是有能力有价值的人, 从而找回自尊和自信。

2. 赏识能激发学生的潜能。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强项, 有的人在这方面有突出的才能, 有的人在那方面有惊人的天赋, 要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 发现亮点, 真诚赏识, 让他们体会到学习中成功的快乐和喜悦, 这种实践取得的成功, 将调动人身上蕴藏的潜能, 形成自我激励的机制, 这种自我激励是一种强大的动力, 推动人不断完善, 勇于接受挑战, 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就。

3. 赏识能够形成健康的心理。

赏识教育强调了教育的人文性, 在思想上是通过不断激励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态度上是通过民主、平等的氛围, 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在教学评价上采取多元评价, 使教师用发展的眼光, 合理公正的评价学生, 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健全的人格, 保持良好的心态。就会在今后学习中表现出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精神, 不怕困难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4. 赏识能够融洽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成功教育的前提。接纳赞许他人, 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赏识教育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不同的需要, 真诚地关心、爱护、理解各种类型的学生。用自己宽厚的爱去赏识学生, 相信他们行。只有赏识学生, 才能建立以爱为本、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和引导。

三、赏识教育的方法

1. 热爱本职工作。

教师只有对本职工作充满热爱, 才会有笑容可掬的神情, 才会在物理教学中投入满腔的工作热情, 以饱满、向上的精神引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

2. 了解学生。

每个人都有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但是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识记是不同的, 有的学生对知识理解识记得快, 而有的学生对知识感知很慢。因此, 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确定每个学生此刻能够达到什么程度, 才会用一颗平常的心去看待学生。才会真诚赞赏每一个学生———赞赏每一个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 赞赏每一个学生所付出的努力。

3. 创设情景。

对高中物理教学要针对学生实际, 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分层次制定学习目标, 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克服困难的成就感, 创设吸引学生参与的良好课堂氛围, 使学生敢讲、敢问、敢质疑,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4. 体验成功。

物理学习中的成功和失败在学生心理会引起不同的感受, 对学生的情绪和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 成功使人产生兴趣, 使人积极主动, 心情愉快。失败使人失去信心产生自卑感, 也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 在物理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 如可将教学内容形成梯度, 由浅入深, 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 并增加对下一梯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学习的愿望并不取决于学生的任何天赋才能, 而是在日常学习中, 在克服困难中逐渐培养出来的;要引导学生走上克服困难这条路;并不是靠别的什么措施, 而是正确地组织学生进行思考, 并取得成功的结果, 使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自我激励, 自我期望。

5. 赏识不能过度。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没有得到赏识的学生内心是孤独、自卑的, 也缺乏自信。但过度的赏识, 会导致学生任性、自满、目空一切、脆弱, 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 稍遇挫折便会承受不起, 一蹶不振。所以, 要适当地把握赏识的度, 特别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里需要, 对不同的学生赏识的程度要不同。

赏识教育的实践案例 篇3

马斯洛认为,人的尊重需要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 自尊需要的满足会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与价值,使他在生活中变得更有自信心和更有能力。美国学者乔治 ·B· 阿什福德也认为,儿童的自信心主要受到父母教师的支持及父母教师的参与、归属感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处于7至12岁的年龄段 , 是形成自我概念和自我意识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对自己实力的评估及自我效能感的建立基本来自外部 , 即教师、家长和同学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在小学生眼里权威度尤其最高。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体现人文关怀,满足学生渴望自身才能和价值被发现、重视和赞扬的渴求。总的来说 , 赏识教育是教师以尊重为前提,以信任为基础,在学生身上寻找优点和长处 , 以激励赞赏为关键,激励学生开发更多潜能完善自我的过程。

一、分小组朗读,实施赏识加分的规则

分组学习是美国教育学家罗杰斯为了促进自由学习而提出的方法。在小学阅读课上就可以采用这种形式,最重要的是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小学生当前的阅读水平,然后把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一次精彩的朗读都给所在的小组加分,鼓励学生继续下去。在教学上,教师以引导为主,促使学生探索,合作互动,在赏识中自主发现问题、 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如我在《鹬蚌相争》一课的教学中 , 首先在多媒体软件中显示了太阳下一只张壳的河蚌和一只伸着嘴,准备啄肉的鹤,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通过朗读体会,鼓励学生质疑。有学生提出:“河蚌会想什么呢?”另一位学生则问:“鹤接下来会做什么呢?”还有的问:“河蚌要多快合上壳,才不被吃掉啊?”于是 , 我不失时机,对他们进行表扬:“很好!同学们都能开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令老师意想不到的问题。现在,我看哪个小组能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自己找出相应的答案,在小组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学生们在受到我表扬后,都来了兴致,开始了他们的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这样,我只是作了引导,学生们的脑子里自己迸发出无穷无尽的点子来,而且是通过一个互动与合作的小组来完成他们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在求知探索、质疑问题以及自主解决问题中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知识时的成功与喜悦。

二、分角色朗读,用语言和眼神鼓励学生

承担角色存在于暗示教育模式的教学程序中,在语文阅读课中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扮演各种角色。遇到对话式的篇章,如童话故事等,可以在课堂上找学生来分角色朗读, 但要注意的是学生应该觉得自己很适合这个角色,从中揣摩每个角色的说话语气,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语文教师应该在适当的时间用语言激励学生,给予正面的反馈。通过语言来表扬、肯定学生,就是教师用真诚的语言对学生的成功面进行充分肯定,给学生信心和动力,让其获得被肯定的精神愉悦。在课堂教学中,表扬要及时、中肯、真诚。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除了语言之外,目光交流是最有效的桥梁,教师站在学生中间,全班学生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教师的眼睛。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到老师的注意和鼓励。本身童话故事这种课文就很吸引小学生,如果在阅读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他们会更喜欢阅读课,更喜欢学习语文。 在教授《快乐国奇遇记》时,我鼓励学生分别读出匹诺曹和小灯芯的对话,看看匹诺曹的态度变化。某些学生在被点名回答这个问题时一脸茫然,不知所措,此时我会对学生投以鼓励的眼神,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然后再让其他学生帮助他来解答。

赏识教育的实践案例 篇4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思想,是一种与当前教育发展相一致的新的教育理念,正被课堂教学一线的教师所认可,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后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

南京一位被誉为“中国第一位觉醒的父亲——周弘”,从一名普通的父亲成长为中国一位著名的赏识教育倡导者,他用20年的生命探索出的赏识教育不仅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婷婷培养成留美硕士,而且改变了成千上万孩子和家庭的命运,他教育女儿的心得是持之以恒地相信孩子行,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自信和发展,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

中职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行为明显偏差,他们在初中时不受教师重视,在学习上自感成功的较少,学习自信心普遍不足,缺乏学习动力与良好的学习方法,再加上数学的高度严密性与抽象性,所以大部分中职学生对数学学习毫无兴趣,课堂沉闷。但是中职学生普遍哥们义气重,容易成为“朋友”,只要得到教师的愉纳与认可,学生很乐意与教师交往,比较容易沟通,不经意的夸奖与表扬,都会引起他们的震动和快乐。

可见,在职高数学课堂上实施赏识教学,对学生以鼓励与赏识,以拨动心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建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理论依据

1、《新课标》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与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理念的倡导下,赏识性评价在课堂数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让学生在赏识中健康地成长。

2、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分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的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成功的欲望是人的生命本能之一,没有谁会去追求失败。学生更是如此,他们渴望成人的肯定,需要成人的鼓励、喝彩与掌声,即使是一句简单的称赞,一个关切的眼神,也会给他们带来莫大的鼓舞。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心理学家认为:教师的期望会通过学生个人的认识活动,影响和改变学生的自我理念,从而影响其学习自信心。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一种信任、一种鼓励和一种爱,日积月累,学生就会产生力量与信心,就能自觉努力地实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著名的皮格马里翁效应也说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成功的信心与期待会促进其成功。因此,教师的赏识与期待是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阶梯。

三、实施赏识教育的策略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标准一个重要的基本理念。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人们只注重研究各种数量的关系及运动规律,而忽视了研究数量关系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使得数学教学过于模式化、机械化,缺乏活力。严重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数学效果的提高。赏识教育的核心就是充满人性关怀的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热爱、鼓励和欣赏的教育。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付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进步,并展示教师对学生成长的期待与渴望,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感受自身的价值。

(一)创设尊重、平等、民主的课堂,使学生体验到尊严感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尊重需要是一个人的基本要求,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有被尊重、被理解、被肯定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教师关心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会到尊严感。”尊重学生就意味着尊重学生的需要,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需要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所以必须把教育的目标指向为了每个学生的和谐发展,为了每个学生充满尊严。

职高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向成年人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不断增强,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有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要求。但他们还不成熟,也会出现自我与社会的冲突,有的学生自尊心过强、自我中心突出,一遇挫折就会转化为自卑。职高学生在学业上屡遭挫折,缺乏学习自信心,要让他们在课堂中愉悦而不紧张地学习并不容易。这首先要求教师是民主式的教学风格,有全心的情感投入,缩小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认同教师是团队中的一元,是合作者,而不仅仅是施教者,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挥。职高学生普遍讲义气,没有自傲的心态,只要得到教师的悦纳和认可,他们很乐意与教师交往,教师的不经意的夸奖和表扬,都会引起他们的震动与快乐。。到了职高,全新而互相陌生的集体为重新树立他们的信心提供了有力的客观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易形成一种较平等的团体。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自由与个性,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民主、真诚的教学氛围。如碰到有的学生课堂上随意讲话而又不肯终止,只要不过分,我不会板起脸予以批评,而是顺势说:“×××同学,看来你很想发言,好,请你回答……”,若他能回答,笔者就说:“回答正确,后面还有稍难的问题,呆会儿希望你也能回答正确,你可要仔细听好!”这位同学就会终止讲话,全神贯注投入到听课中来,若他不能回答,笔者则说:“看来认真听讲很有必要,过会儿再给你机会,你可要把握好!”善意中肯的提醒让这位同学自然也开始认真听讲了。如果我们的课堂犹如军营,强调的是铁的纪律,正襟危坐,不允许交头接耳,不允许与老师争辩,没有幽默,没有欢声笑语,这无疑给学生的身心自由发展套上了枷锁。

(二)引入直观教学,让其在学习中尝到成功的甘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习自主参与、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往与合作的能力。数学是抽象的,而中职学生喜欢通过直观的方式学习知识与技能,如何处理这对矛盾,直接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效果。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从已知区到最近发展区再到未知区的过程,是一种往复、螺旋上升的积累。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尊重职高学生的思维特点,顺应职高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思维过程直观化,强调教学的情景性。数学抽象必须以具体的素材为基础,任何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原理都有具体的、生动的现实原型,教学中尽量用学生易接收的直观条件或关系来解决数学的抽象概念,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生活化、情景化,把学生的心吸引到课堂上来,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如教学《反函数》概念时,如直接给出反函数定义,因为反函数定义非常抽象,这样学生就难以接受。所以笔者先提出问题:函数y=3x与函数y=3x的对应法则有什么关系?对这个问题,学生一时犯疑,然后笔者引导学生具体观察表格并填空:

表格形象地说明的对应法则正好相反,帮助学生理解了什么是对应法则相反,为进一步说明对应法则相反,笔者又结合图示:

以说明y=3x是由对应法则y=3x把a对应到b,而正好由b对应到a,进一步说明两函数的对应法则相反。最后给出由具体函数到一般函数图示:

到此,反函数的定义的抽象水到渠成,通过以上由具体、直观到抽象的教学,学生终于明白,求一个函数的反函数实质就是求它相反的对应法则,即原函数a对应到b去求b对应到a的法则,而有关反函数涉及的定义域、值域等也顺利解决。由直观到抽象,由具体到一般,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使学生赏到了成功的甘甜。

(三)创设开放、互动的活动情景,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获得成功

德国教育家弟斯多惠曾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鼓舞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从内心愿意学习、喜欢学习,进而由进步动机转化为进步行动。这种愉快地情感体验能唤醒学生内心的上进意识。赏识教育,其实现途径在于: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把握;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面对;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自己去创造,尤其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

传统数学教学由于是单项灌输,职高学生被动接受,生搬硬套,学得枯燥,渐渐地他们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新教学范式的理念是: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过程,它主要不是刺激反应,也不限于信息加工,而是领悟发现,建构生成意义,是一种对话协商,协作分享的过程。学习同伴同教师一样,都是重要的学习资源;落在“最近发展区”的教学不仅有赖于教师精心施教,同样也离不开学习同伴的互助;教师不仅要做好向导,同时也可以是“学习伙伴”。赏识教育讲求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融合,需要教师讲究教学艺术,采用多种方法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对学生得体的激励、鼓舞作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互动、互助”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动态活动,揭示知识发生的过程,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感,教学活动在师生密切配合、和谐、愉快的情景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形成一种新的教与学双边关系。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下是互动互助的一个片段:

复习利用图想法求一元二次不等式(x-3)(1-x)<0解集

师: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板书,胆子大一点,自愿上来吧。

生1(板书过程):(x-3)(1-x)=0

x2=1 x2=3

由图像知不等式的解集

1

师:有不同意见的同学上来指出错误并改正。

生2:1

师:还有不同答案吗?

生3(写上答案):(1,3)

生3(写上答案):(-∞,1)U(3,+∞)

师:请小组讨论一下,哪些答案是正确的。

学生开始小组讨论,通过讨论,大部分同学认为生2、生3的答案是正确的,生4坚持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

师:生4.你能上来给大家作具体的解释吗?

生4(反串教师):因为函数的二次项系数为负,图像开口向下,而生1所画的图像开口向上,所以错了。因此,原不等式应变形为,这样就可利用生1所画的图像,由图得解集为(-∞,1)∪(3,+∞)

师:生4分析得正确吗?

生(异口同声):正确!(包括刚才板书在内的学生纷纷点头赞成,给人一种解决问题的成功感)

师:很好(脸上露出喜悦,表示充满肯定),生4解释得相当到位,大家给予掌声,对积极参与的同学也给予掌声……

师(继续):当然不改变不等式,也能解决问题,如何解决?

生(异口同声):利用开口向下的图像。

师:因此,利用图像求一元二次不等式可要注意图像的开口方向。

开放、互动的课堂场景,使教师一人的独角戏演变成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这种让学生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远比老师先举例示范后提出注意点来得深刻、掌握的扎实。互动的教学,不仅让学生解决了数学问题,收获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展示了自己,获得了肯定、帮助、鼓励、赏识,满足了那份表现欲,从而激发了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强化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表现,使其在激励中体验成功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歧视里有瓦特,你的讽刺里有爱因斯坦。为人师者要先爱自己的学生,爱他们的优点,也爱他们的缺点,亲近他们,少一点审查责备的目光,多一点欣赏鼓励的热情,帮助他们在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中不断努力。这种教育至关重要。”道出了赏识教育的核心就是充满人性关怀的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热爱、欣赏和珍惜的教育。职高的学生,学业上屡遭挫折,长期受冷落、自卑感强,缺乏学习自信心,只要得到教师的悦纳和认可,只要有教师不经意的夸奖或表扬,都会引起他们的震动和快乐。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表现,肯定有值得表扬的地方,互动中也必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教师要妥善捕捉其中的教育点,在肯定鼓励的前提下,给出客观评价,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发展起点,同时看到自己的提升空间,如当学生回答或板演比较完美时,笔者以赞美、激励的言语加以肯定性评价:“回答得真好,不错!”“真有你的,考虑得相当到位。”“你怎样想到的?”“你的声音很响亮,表达也很清楚,别的同学可要学着点”等等,当学生的回答存在问题时,笔者以中肯而善意的提示让其“跳一跳,摘到桃”:“但你考虑问题还可以更周到些,想一想,能自己补充吗?”“你的方法我基本听清楚了,但语言表达得不够理想,希望平时多加以训练”“你的方法是对的,不过中间有一个环节存在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讨论,请大家用集体的智慧来得出吧!”等等,另外学生做数学练习时,教师来回巡视,并适时有针对性的点拨,辅导并加以鼓励促成其圆满完成任务,使其有成功感,难度低的问题让基础差的学生来回答,当他回答正确时,老师说:“回答得真精彩,大家鼓掌祝贺!”这就是赏识教育的魅力所在:点击了学生内心深处的那种渴望,从而激活了主观意识上那股愿意主动学习的劲!再加上笔者讲课抑扬顿挫、感情充沛、变化有效,时时不忘激励学生,更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学习劲头高涨,最终形成行为习惯,乐此不疲。

四、成效与思考

(一)成效

赏识教育以它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充满了尊严感,以它热情洋溢的激励和充满期待的鼓励以及真心诚意的帮助,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了成功以它让学生在互动互助中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而获得成功。它让学生在赏识中看到自己的能力、才华,让学生在教师的期待与渴望目光下展示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它提高了职高数学课堂的抬头率,使学生建立其学好数学的信心。

1、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品质的全面发展

赏识教育的实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协调发展,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从而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转化“后进生”,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

我所带的职高学生有一个班是绘画专业,基本都是直招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信心,我毫不气馁,坚信“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的真理,充分发挥赏识教育的巨大作用,以心换心、以爱换爱、一点一滴地耐心辅导、启发与指点,及时的肯定、表扬与帮助,终于驱散了学生心头的阴影,鼓起了学生走向成功、不怕困难的信心,使他们消除自卑感、启动内驱力,一学期下来,成绩差距与基础较好的班级明显减小。

3、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浓厚了,呈现出可持续的良好态势

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使其体验到被关爱的兴奋和成功的喜悦,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升华为渴望继续学习的情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终形成行为习惯,乐此不疲。

4、打破了沉闷的课堂气氛、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赏识教育创设了和谐的课堂环境,教师用热情、诚恳的情怀,唤起了学生的兴趣、激情,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全身心的参与数学活动,火热的思考、活跃的思维,常常喷射出智慧的火花,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

(二)思考

1、在赏识学生时,教师客观分析和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及心理状态,掌握好赏识的“度”。

力求赏识符合实际,力求赏识真正能发挥激励作用。

2、要面向全体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被肯定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和赏识每个人,帮助每个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树立信心,体验成功。

3、要像因材施教一样因人而赏。

不同的特点决定赏识点的不同,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的细微变化,给予不同的鼓励和表扬,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与别人的差距。

4、

教师要倾注“感情”,在赏识学生时饱含激情,以洋溢的热情、诚恳的情怀,启动学生的心扉,增强感染力和影响力。

5、

建立适合于师生双方协调进步与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不能单纯地“以考试论英雄”,“以分数定成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新教育之梦》朱永新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教育心理学》张大均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中学思想品德课实施生命教育》马庆荣,《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年

赏识教育的实践案例 篇5

关键词:赏识教育,临床带教,护理,儿科

临床实习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是学生将书本理论知识向临床实践过渡的桥梁,作为进入临床的实习护士在从护校过渡到实习护士的角色转变过程中常会面临不少的困惑、挫折和压力,涉世浅,社会经验缺乏,信心和安全感缺乏,交流服务知识缺乏[1]。特别是儿科护生,由于来自家长及专科技术要求更高等方面的压力,护生更是难以适应,对儿科护理工作充满紧张、害怕、无助、不知所措。影响了实习过程专业技术操作等知识的掌握,如何使护生成为技术过硬、理论扎实的新时代合格医务工作者,是护理管理者和临床带教老师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本科室对临床护理学生在按照实习大纲进行实习的同时,采用了赏识教育,经过临床实践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观察组为2014年9月—2015年4月在本科室实习的本科学历护生92人;对照组为2013年9月—2014年4月在本科室实习的本科学历护生88人。实习周期3周~4周(各学校计划不同)。两组护生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护生按实习大纲要求带教的同时实施赏识教育,对照组护生仅参照实习大纲要求带教,实习结束,两组护生考核方法相同,考核为百分制。

1.3 实施赏识教育带教

3.1赏识教育的概念

赏识教育家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都拥有巨大的潜能,只不过是由于种种原因被压抑住了,赏识孩子、赞美他、支持他,培养他的自信心,能将这些潜能激发出来,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2]。

1.3.2 赏识教育的阶段性实行

1.3.2. 1 第一阶段

护生刚来到儿科这个陌生的环境时感到精神紧张、恐惧。作为带教老师就要热情接待,并主动为其介绍病区的环境,各种治疗和护理用品的放置,专科护理特点以及本病区一些特殊操作、注意事项。并介绍给医生及其他同事认识,消除其陌生感。这一阶段,要求护生先熟悉环境,多看、多问,暂不动手操作。这时的学生积极性特别高,乐于跟随老师做各种工作,但容易受家长的排斥,受到打击。于是要求学生复习好各项专科理论知识,多与家属沟通,主动热情地帮患儿及家长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健康宣教,让患儿及家属在心理上逐渐认可护生,接受护生这一角色的存在,赏识教育认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护生经过这阶段的实习,付出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欣赏。刚入病房的紧张感逐渐消失。

1.3.2. 2 第二阶段

在儿科,比较难的专科技术是静脉穿刺及抽取血液标本。通过了第一阶段的熟悉性带教,护生与患儿及家长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情,老师与学生彼此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老师可因人而异制订并修订带教计划,先示范再让学生对能够配合的患儿进行技术操作,对于年龄比较小而不能很好配合的患儿,带教老师先跟家属做好解释,取得信任。如果学生有害怕失败的心理,老师应鼓励、解除学生心理负担,让学生能够自信地完成这一操作。如果操作失败,不能抱怨,应继续鼓励,让其重拾信心。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反复强调,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所以老师不能因此而放弃让护生继续操作,而应鼓励学生,这时学生往往因受到鼓励而获得了自尊、自信和勇气,克服了人性的弱点,发挥出人性的优点,开发了潜在智能,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1.3.2. 3 第三阶段

经过了前两个阶段的专科理论的理解熟悉,专科技术的理解掌握,护生已有了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这时老师放手不放眼,鼓励学生自我肯定,自我欣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并要求护生继续加强专科理论及专科技术的掌握,同时给予护生一个独立的工作环境,让学生胆大而心细地独立完成一个班的工作任务,积累临床经验,培养工作的责任感及对意外情况的应变能力。当然,带教老师要“全程跟踪”,放手不放眼,确实碰到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及时指导并协助解决。

1.3.3赏识教育后总结

实习结束前进行带教质量反馈座谈会,听取护生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带教老师,尽早修正和解决。

3结果

4 讨论

从表1、表2可见赏识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实习能力。因为赏识教育能充分调动学生护理实习的积极性,通过对儿科护生实习过程实行了阶段性的赏识教育,使学生自信、自导、有勇气地面对儿科不同压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体会作为一名护理人员的使命感,从而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实习,由于在实习中得到老师的鼓励,使他们更自信地进行实习,稳步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他们必然会更主动地投入精力,发挥能动性[4],实习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业务学习中,实习效果明显提高。加强带教老师的选拔,带教老师是护生接触临床实践的启蒙者,在临床教学中师德、师才、师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选好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3]。本科选用了热爱教学、责任心强、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娴熟护理技术的护理人员担任教师。赏识教育这种带教方法也正符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核心:被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高翠仙等[5]也认为在护理管理中护理部对各科室的工作要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惩罚,使护理人员保持愉快舒展的心情,以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临床教学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护生动手能力、沟通技巧及沉稳敏捷的关键阶段。我科实施赏识教育,减少学生紧张害怕,激发她们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其综合能力。为实习结束后走向临床独立工作,尽快担当起护士角色,缩短了临床适应时间。

参考文献

[1]魏红蕾,倪洁.角色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4,10(99):1140.

[2]周弘,觉醒[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3.

[3]钮美娜,薛小玲,孙志敏.护理临床教学中的环节质量控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1,18(2):33.

[4]李宁,吴娜.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模式的探讨[J].现代护理,2003,11(9),883-884.

赏识教育的实践案例 篇6

一、合理运用赏识教育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进行教学时,应该做到“三不一正”,即“不虚假表扬、不笼统表扬、不乱用表扬、 正确评价”. 所谓不虚假表扬,是指教师的表扬应源自内心、 真心实意,而不是为了表扬而表扬; 所谓不笼统表扬,是指表扬的内容应具体、针对性较强,激发学生的喜悦,而不是空洞的表扬,学生对表扬的内容产生怀疑; 所谓不乱用表扬,是指教师不可事事都表扬学生,让学生对教师的表扬习以为常,降低表扬的效用; 所谓正确评价,是指教师应将学生视为一个单独的个体,充分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从而给出正确的、公平的评价. 只有这样才能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正确运用赏识教育,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李玲是我班的一名后进生,数学检测成绩经常倒数前三,课后作业不是没做完就是做得乱七八糟. 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对该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认真观察,发现该生其实总体素质不低,她每次作业的开始一两道题完成得很好, 字迹很是工整、漂亮,但后面就不行了. 还有数学作业,有时候即便老师未讲,该生也能改正过来. 该生课上回答问题声音颤颤巍巍,不敢看老师的眼睛. 综合该生以上情况,我认为该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对自身不够自信,最终导致学习成绩差. 为此,对该生我采取了赏识教育方式. 一方面,我在课后对该生的书写给予了肯定,并在班级中对于书写进步较大的同学给予了表扬,同时在课上有意识地多提问该生,鼓励该生大胆发言,及时赋予欣赏和鼓励. 如在学习高中数学“函数的单调性”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时,笔者在课堂伊始设计了这样几个较为简单的问题:

观察下列各个函数的图像,并说说它们分别反映了相应函数的哪些变化规律:

问题1: 随x的增大,y的值有什么变化?

问题2: 能否看出函数的最大、最小值?

问题3: 函数图像是否具有某种对称性?

对于图像1涉及的这三个问题,笔者特意让李玲同学回答,起初李玲同学低着头,小声地说: “随x的增大,y的值也增大. ”她的声音很小. 于是我立刻走到了她的跟前,鼓励地说: “李玲同学的第一个问题回答得很正确,那李玲同学能继续回答一下图像1的另外两个问题吗?”我微笑地看着李玲,李玲也看到了我,我点头示意她继续回答. 这次的回答李玲自信了很多,她抬起来头,并且声音也相对大了,我不需要走到她的跟前就能听到她自信的回答.

事实证明,经过一段时间的赏识教育,李玲的作业完成情况明显改善,课上发言也敢直视教师,学习成绩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

二、运用赏识教育,给学生播种信念

赏识教育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关心、表扬、赞美等,为学生播种下信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其成功的奥秘在于对学生充满信心,相信学生学习的巨大潜能,允许学生失败,并能让学生从失败中走向成功. 也就是说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或者出现错误时,作为教师不能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指责和训斥,要多给学生一些欣赏与鼓励,这样才能让学生充满自信并不断努力学习.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无定法,教亦无定法. 赏识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 在高中数学教育中引入赏识教育,能让数学教师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心田,开启学生的心扉,更好地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 可以说赏识教育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前奏,但是赏识教育需要建立在信任、鼓励与理解的基础之上,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成长环境,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无限潜能,这样学生才能在赏识教育中健康成长.

摘要:本文在对赏识教育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别从合理运用赏识教育;运用赏识教育,给学生播种信念等方面对赏识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进行了探索.

上一篇:物流园区中心强度下一篇:PWM调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