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赏识教育

2024-07-08

感悟赏识教育(精选6篇)

感悟赏识教育 篇1

初中语文教材中, 收编了很多耐人寻味的学习和探究这些古诗词对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 应当结合古诗背景来挖掘诗词内涵, 并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点拨引导, 使他们逐步理解诗词内容, 感悟诗词意境, 赏识人物形象, 陶冶情操。

著名诗人王鸣久先生曾经这样说过:“真正的诗歌书写是一次次的精神还乡, 是肉体漂泊后的灵魂回家。”这是对诗人精神世界的最好注解。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诗词作品无不渗透着诗人情感世界的影子, 在美的意境中塑造出了一个个形象的人物形象。如八年级上册中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间, 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诗句中, 诗人借酒后的采菊、望山、看鸟等动态, 描绘了一个超脱尘世、热爱自然、怡然自得的隐士风貌。这其中就有诗人自己的影子。因此, 诗人的生命体验决定着诗人创作形象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如八年级下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描绘风急势大的茅草被卷的情景中, 有的高挂“长林梢”, 有的下转“沉塘坳”之后, 于是直接感叹:“南村穷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依仗自叹息。”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这几句诗中看到:一个羸弱老人拄着拐杖, 站在破烂不堪的茅屋前面, 对着抱茅入竹的穷童大声呼喊, 喊的唇焦口燥也无济于事, 一个穷困潦倒无可奈何的诗人形象便展现了出来。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感叹诗人已穷困到何等的程度。紧接着教师提出问题:“这一形象难道是诗人自己吗?”“不仅仅是, 还有大批的天下寒士。”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显然他们已经认识到了安史之乱给唐代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写文写诗的深切感悟。古人写诗往往是在内心充满积愤、哀怨或愉悦、陶醉之时吐露出内心的真情实感, 随之诗人创作的形象也就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如九年级上册收编的南宋婉约派代表诗人李清照的《武陵春》, 写她中年孀居后, 借暮春之景, 抒发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吐露出了惜春自伤的感慨和无意梳妆的心境。丈夫早已去世, 只身流落金华, 眼望春景思人, 物是人非, 不禁“欲语泪先流”。下阕作者内心情感更是一波三折, 感人至深。特别是“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巧用夸张的比喻, 构成了情节的完整意境。在教学中, 通过学生声沉忧郁的旋律, 理解诗词情景交融的意境, 学生结合背景认识到了一个孤苦凄凉、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诗言志”, 古诗词往往通过诗人的志向来表现人物的形象。在九年级上册收编的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诗人的志向显得尤为突出。这首词的上阕写的是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写出了诗人自己有少年人的豪情, 并且以孙权自比, “亲射虎, 看孙郎”。下阕写自己的雄心壮志:“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为霜, 又何妨。”虽有白发, 但壮心不已, 希望朝廷把边关事情委托于他,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这就把精神百倍、有胆有识、英武刚健的英雄形象树立在学生的面前, 引发了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的信心和决心。这种志向的诗词还有八年级下册收编的清代龚自珍的《已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诗词中的最后一句既指明了落花化作春泥, 滋养来年的花朵, 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豪情, 以自己的变革热情来关注民生、关注国家, 并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教学中, 通过学生的讨论、教师的点拨引导, 学生对诗人博大的胸襟、旷达的胸怀、无私奉献的精神油然的敬佩。特别是诗人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移情于落花, 愿化作春泥, 孕育春天生命的昂扬向上的生活态度, 激励着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拼搏、勇于进取, 同时在学生的心目中又树立起了不屈不挠的诗人形象。

因此, 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古诗词, 感悟诗词意境, 赏识人物形象, 有助于他们理解诗歌中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提高学生鉴赏理解古诗词的能力。

摘要: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学情, 结合诗人背景, 挖掘诗词内涵, 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诗词的基础上, 加深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感悟诗词意境, 赏识人物形象, 以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引导学习,古诗词,感悟,意境,赏识,形象

参考文献

[1].《诗国》丛刊2010. (1) (总第六卷) 王鸣久的诗论《诗悬》.

[2].“诗言志”出自《尚书尧典》.

[3].“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出自白居易的《与元九书》.

感悟赏识教育 篇2

一、谈话法平等待人,一视同仁,以鼓励为主

案例一:有一位同学平时不愿意学习,上课经常溜号,搞小动作,当老师提醒时她答应得非常好,但就是不改。后来我了解到她喜欢朗诵,口才好,有很强的表现,经常参与广播电台的节目,并获过奖,了解这些情况后,我找到她,首先对她的才能给予赞赏,又从朗读的技巧和知识的重要性,从在外参与电台的节目到参与班团会的主持,让她谈想法,慢慢地,她向我说了心里话。为了使她不被别人落下,我先是鼓励她继续在朗诵方面加强锻炼,并答应她参加班会的主持,给她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的机会,同时向她提出要求,那就是听好每一节课,不懂就问,她答应了这个条件。之后,陆陆续续又和她进行了多次谈话,每次提出一点小要求,后来我发现,她上课溜号、说话的毛病少多了,学习成绩也跟上来了。分析:在一个班级中的学生由于生长环境,先天条件、心理素质、文化素养、学习成绩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教师普遍喜欢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过多的关爱,使之更加优秀。而对少数品学稍差的学生则有时是熟视无睹,甚至是讨厌她们。其实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从心理上讲,她们更需要师爱,更需

要老师重视和关心,需要老师的鼓励和欣赏,因此,在和她们谈话时,绝不能戴有色眼镜,但同时也要注意教师对学生的赏识也不是无原则的,更不能为了讨好学生而是非不分,颠倒黑白,而是要善于用放大镜去观察她们身上的优点和长处,给予肯定,扬其所长,并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强化其优点,淡化其缺点,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使所有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对她的厚爱和期望,从而接受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二、谈话法语言得体,句句入心,以平和为主

案例二:有的学生上课时经常趴着睡觉,提不起精神,开始时我以为是前一节课疲劳了,后来一打听原来是每节课都这样;还有的学生回答提问时理直气壮地说“我不会”,更有甚者,上课时在下面看手机。对待这样的学生我并没有简单粗暴的批评,而是利用课余时间仔细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经过多次谈话大多数学生都表示:以为老师会狠狠批评,没想到老师态度这么好,以后上课要认真听讲。分析: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只有找到症结所在,才能真正解决它。多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和风细雨式的谈话比暴风骤雨式的训话更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关怀式的询问比审问式的探究更能使学生向你敞开心扉;有时暗示性的语言比打开天窗说亮话更能解决问题。当学生取得成绩最需要有人分享时,教师一句热情的鼓励和充分的肯定,不但能激发成功者的进取心,强化好的心理品质和学习动机,对其他学生也可以起到良好的促动作用。谈话时 不用质问的语言,如你为什么老犯错误?你为什么总是不听话?而是用比较温和的语气告诉学生“我一直在关注你,出现这种情况我很伤心”“你有什么话要和老师说吗?”“你对老师个人有看法还是对老师所上的课有意见呢?”“请你给老师提点建议,你希望老师怎样上课?”“你喜欢学什么课程?”等,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谈中对自己的过失产生悔过之意,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在交谈中应始终贯彻教育性、规范性、正面性原则,语言忌“冷、硬”,提倡“三月雨”“六月风”,用热忱感染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谈话法双向交流,忌一言堂,以学生为主

案例三:一次上课铃声响过后,忽闻两个同学的口角声,几经劝阻,二人毫无休战之意,正常的教学已无法进行,我只好让全班学生先自习,然后把二人领出教室,经过了解,原来是一场误会,后来又经过劝说和开导,二人都流下悔恨的眼泪,并握手言和,事情似乎可以 句号了。事后我一直在想,缘何一点小小的误会竟会使二人怒目相向,更何况目前正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如果同学间的小误会、小摩擦都不能很好地解决,将来如何教育别人。为此,我又与二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谈,帮她们分析此次误会产生的真正原因,同学之间应如何相处,结合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帮她们明确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自身修养的方法等,后来二人主动要求

浅议赏识教育 篇3

【关键词】 赏识 自信 激励 尊重

新课程倡导赏识教育,成功教育。赏识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让学生热爱学习,重新建立新型融洽和谐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信的基础。如果教师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喜欢学习,体验成功,获得自信,那么学习就只会变成一种负担,教师任何努力都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

有人说:“教育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句话使我们更加明白自己的责任,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教育最大的技巧在于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天赋和才干,帮助学生取得成功,获得自信。自信心是战胜困难与挫折,激励人不断前进的动力之源。赏识就在于培养孩子的自信,给孩子以永恒的期待。因此赏识在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赏识从尊重学生的差异开始,赏识是为了使孩子获得自信

教师面对孩子的天赋差异和课堂上的种种表现,应多一份理解与尊重,多一份赏识和微笑。最优秀的老师能从最困难的学生身上发现最美好的东西。由此,想到于永正老师让学生第八次读课文的事情:有一次他到外地给老师们上观摩课。在点读课文时他叫了一名欲举手而不敢举的小女孩。没想到的是:这个小女孩读的一小段,读了四五次竟然没有读好。听课的老师着急了,听课的学生也纷纷举手要求读,但于老师并没有“换人”。而是走到小女孩的身边,轻轻地抚摸着她的头说:“孩子别怕,与爷爷一起读,爷爷等你读到第八次。”于老师就这样一个词、一句话的给这个小女孩指导,读到第七遍的时候,这个胆怯不爱发言的小女孩把这一小段读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叫人陶醉。课堂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给小女孩的,也是给于老师的。下课后这个小女孩拉着于老师的手说:“于爷爷,我希望你永远教我!”这节课令所有在场的学生和老师们很感动。因为于老师没有采取老师们惯用的方法“换人”,而是在对这个小女孩的指导中让全体同学都在体会和感悟,更重要的是于老师给了这个胆怯的小女孩以勇气和自信。

(二)赏识是一种期待,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师爱

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亲近感。“亲其师,信其道。”第二层次是理解与尊重感。没有对学生深入理解和人格尊重就没有教育。第三层次是期待感。教师最大的成功就是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教师的期待往往会在学生身上得以实现,给学生以永恒的期待是教育的真谛。期待让成长中的孩子对未来充满梦想与欢笑,对自己充满勇气和力量。“教育的秘诀是真爱”。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罗森塔尔先生曾做过一个实验:在从一个小学的18个班级里进行学生发展潜能测验。测验后他提出20%学生的名单,然后告诉校长老师:“经过我们测验,这些学生是最优秀的。”老师和校长研究名单后发现:这些名单有一些学生各发面确实很优秀,有些学生则不然,他们怀疑这个测量的准确性。罗森塔尔先生告诉他们:“我说的是潜能而不是现在。”老师们将信将疑,经过3年的追踪调查,这20%的学生大多各方面进步很大,很优秀。这个时候罗森塔尔先生拿出3年前测试完毕后,由学校装订、加封盖章未启封的材料,仍然完好无损。老师们惊奇了,这是怎么回事?罗森塔尔先生说:“这就是期待的力量。”教学只有充满真诚才能给人以温暖,才具有感染力和亲和力。最成功的教育是培养人的兴趣,激活人的潜能,激励人的意志的教育。

(三)赏识是具体、真诚的,而不是言过其实、不讲原则的,新课程也不是不要批评

一说赏识教育,老师似乎就不能再批评学生,这是不对的。作为一个幼年的孩子,各方面尚不成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都是正常的。关键是出现了问题和错误,老师以什么样的态度去解决是至关重要的。老师要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学生的过失,以对事不对人的、善意的、谈心式的、期望学生改进的心态,对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同样是一种激励。爱让赏识超越惩罚。

赏识的本质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引发学生向更深的层次思考,发生认识上的飞跃和人格气质的提升。赏识不仅仅是让学生得到一种精神的安慰,而是以赏识促进学生发展。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慧眼。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本质的需求就有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发现并表扬,逐步形成燎原之势。学生没有优差,只要在对他们教育的过程中施以科学合理的方法—赏识,这包括了尊重,信任,提醒和等待,我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中获取到学习和进步的动力,并学会拼搏进取从而达到成功。赏识的力量不仅使学生获得成功,同时也让教师学会了宽容和理解,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赏识教育 特殊教育反思 篇4

赏识教育在现在的小学教学尤其推广,从我校骆老师第一个提出“赏识教育”的教研方向的时候,我自己也从自己所教的学科中、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渗透赏识教育。但有些教师可能会说,对于一个智障的同学来说,怎样赏识他(她)也不会懂得你所说的,确实啊!对于一个正常的学校来说,智障的、或者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没有聋哑盲的比较严重的学生),毕竟是很少一部分,不必为了一两个这样的学生而花费其它学生的时间。但其实也不是,因为作为小孩还是喜欢别人的赞同和赏识的。所以就本人的一些遇见写下一点心得。案例:

今年,我接手的一年级共53名学生,其中,女同学有23人,男同学30人。他们各有自身的特点,其中有一个叫戴振耀的学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他是唯一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的主要问题只是自卑。

戴振耀是家里的独生儿,一开始,戴振耀的表现和别的学生差不多,上课认真听讲,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和同学相处也很融洽,算得上是个好孩子。可后来不知为什么总是“小练笔”回家不做,为此,戴振辉经常受到家长的责骂,于是“破罐子破摔”,干脆连学校的作业都不做,上课也不认真听讲了,成绩一路下滑,甚至到了下游。因为他已经跟不上原班级的进度,因此,老师和家长也多番沟通试图从某一方面帮组他,希望他在班级能够找回自信,找到自我。

为什么戴振耀的表现差距会这么大?在一次与他的交谈中,我发现:他最爱说的话是“不行”,最常用的手势是用小拇指指着自己说:“我不行,我很差”。我明白了他的这一切都是缘于自卑,可要想对症下药必须了解自卑的起因。

在与他父亲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一天早上,戴振耀在家写作业,刚上一年级的他写得很慢,写得也不是很工整,而且电视开着,桌上还放着零食,父亲见了很生气,于是一把抢过本子撕了,还把他狠狠地训斥了一顿,命令他午饭之前一定要完成作业,否则就不要上学了。戴振耀“哇……”的大声哭了起来,很不情愿地拿出新本子,拼命地写啊,可到时间还是没能完成作业,父亲一怒之下又把本子扔进锅膛烧了,这次戴振耀表现得非常冷静,表情麻木,就这样他的作业就再没写过。

我决心要帮助他。先想办法让他完成作业,把他的学习搞上去,让他扬起自信的风帆,从而带动其他方面的进步,让他和别的同学一样抬起头来走路。

教汉语拼音“a”时,我先在黑板上范写,然后请人到黑板上写,其他的学生都举起了手,只有戴振耀没有,但我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他也想写。我喊出了戴振耀的名字,他愣了一下,然后慢慢地走到黑板前,在大家的注视下吃力地写下了“a”。由于紧张,“a”写的不怎么自然,但可以看出是认真的,于是我在他“a”的右侧打下了大大的

2“√”。在我的带领下,全班同学为他鼓掌。戴振耀低着的头慢慢地抬了起来,脸涨得通红,嘴角透出微笑。

打铁还需趁热。在离下课还有5分钟的时候,我把作业本发到每个人手中,交代了作业的书写要求,并希望大家像戴振耀那样认真书写。作业完成了,我当面批改,当我看到戴振耀的作业时,他的作业很工整,我给他“优”的评价,在旁边加上了两个大大的星星。渐渐地,戴振耀被表扬的机会越来越多。在第一次家长接送的时候,我特地当着我班学生和家长的面表扬了戴振耀,并向大家展示了他的作业,希望戴振耀回家后认真完成作业。戴振耀果然不出我的所望,当他把满意的作业送到我面前的时候,我的眼睛湿润了,为有戴振耀这样的学生而自豪。在班上我大大地表扬了他,并不断地给他创造成功的机会,不断地鼓励他,赏识他。

经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戴振耀作业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作业能按时完成了,并且写得很认真。成绩进步很快,各方面都有所提高,大家都说戴振耀像换了个人似的。在学期末的时候,戴振耀还被大家评为“三好学生”。

案例反思

赏识教育强调: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让孩子越来越好;也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坏孩子越来越坏。我想我们教师要坚信孩子能“行”,同时要承

3认人与人之间都是有差异的。案例中,开始我并没有觉得戴振耀与其它学生有什么不同,他既然成为我们一年级的新生,那他就是一张洁白的纸,至于他能画什么,需要我们老师去指引,而不是一味地批评他的不是,因为批评只会让他陷入我“我不行”的深渊。在“a”写得不怎么自然的时候,我看出他是认真的,所以打了大大的“√”,并在他的作业上给予“优”加两颗星的奖励,再带领全班同学为他鼓掌,营造了一个友好、和睦的氛围。鼓掌是赏识他成功的一种方式,教师的赏识给了他精神上的滋润,使他产生了自信,拥有了积极争取成功的心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追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风格,我要用我的爱心去拥抱一切孩子,去理解、信任他们,去增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用全身心去拨动每一根琴弦,让他们弹奏出动人的曲调。

记得有本书上有这么一段话:教师的目光像阳光,孩子好比一棵果树。果树上有“果枝”(优点)和“风枝”(缺点)。教师的目光如果一直盯在风枝上,风枝就会越长越旺,最后颗粒无收;教师的目光如果一直盯在果枝上,果枝就会越长越壮,最后必将果实累累。那些随班就读的学生,他们也和正常的孩子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有着自己的人格,需要他人的欣赏。我们教师应睁大眼睛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发自内心的欣赏他们,而且让更多的人来欣赏他们!受到赏识与鼓励,他们会更进一步发展自己,形成越来越好的良性循环。

赏识教育应有“度” 篇5

政策制订上的“度”

为配合新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国家相应地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提出要切实改变落后的学生观,树立现代的学生观,倡导师生平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结束了多年来教师在学生面前的特权地位,并明确规定校长、教师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各级地方政府根据上级精神也分别制订了相应的文件和条例,对教师管理学生的方式和方法做出了很多详细规定。甚至对校长、教师在管理、教育学生时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话也有详细要求。于是教师忌语100条便应运而生了,并且还严正声明教师触犯后要受到相应的处罚。正是这些文件的出台,使许多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思之又思,慎之又慎,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事先还得设计好,严重制约了教师在管理学生时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并且还导致了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因为教师一句不恰当的话,招来学生和家长非议的事情时有发生,更有甚者借此大肆宣传,污蔑教师,而教师只能骂不还口,打不还手。还有个别的学生和家长不满意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教育,动辄要求校长处分教师,这不但给教师带来困扰,更让校长进退两难。因此许多校长、教师遇到学生犯错误后,只得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轻描淡写一番,不敢批评更不敢处罚。从上述实践就可以看出单纯的赏识教育是不够的。

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在制订教育管理条例中,应在强调赏识教育的同时,还要因地制宜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惩罚办法。只有政策上有“度”,校长、教师的心里才有底。

教育管理方式上的“度”

校长、教师在教育管理中,应正确理解和领会赏识教育的内涵。做到以表扬、激励教育为主,惩罚教育为辅的教育策略。赏和罚是对立统一的,如果只赏不罚,这也不符合辩证法理论。一种事物缺少了对立面,它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比如:很早以前草原上的牧民为了保护自己的羊群,大肆地捕杀羊的天敌——狼,使狼的数量锐减。短时间内羊得到了保护,羊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时间一长弊病就暴露出来,羊的体质越来越差,羊群感染的疾病也越来越多,最后一场瘟疫几乎夺去了所有羊群的生命,这时草原上的牧民才认识到狼对羊生存的重要性。自然规律如此,教育也亦然,赏罚应并存,只赏不罚只能使赏识教育走向极端,其结果可想而知。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人生中的可塑性最强的时期,这时的教育塑造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当前学校中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在家父母对其呵护倍加,爱如掌上明珠,不容其受半点委屈。在学校,教育者根据赏识教育的精神,一味地进行赞赏。有闪光点的学生要表扬,没有闪光点的学生,校长、教师就费尽心机发掘其闪光点也要赞赏。学生犯一次错误,教师一番说教,学生犯二次错误,教师二番说教,学生犯三次错误,教师三番说教,如此而已,教师不厌其烦,学生不厌其犯。长此以往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一点挫折经历,听不进一句逆耳忠言。试想一下:这样的人才在人生的路途上能走多远?又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什么贡献?见诸报端的校园暴力、儿弑父母的血腥事件,往往都是一句过激的语言,一次轻微地挫折造成的。这些例子都证明了过分强调赏识教育的弊端。

因此,我们在推行赏识教育的同时,还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挫折教育、惩罚教育,赏识教育不应是一种缺“罚”的教育。只有正确认识赏识教育,合理有“度”的推行赏识教育,才能促进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和谐的向前发展。

提倡赏识教育 篇6

关键词:赏识教育;激励;潜能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必须引进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以适应当代教育的需要。所以我们要提倡赏识教育,那么,赏识教育有哪些好处呢?

一、赏识教育容易使人接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

因为赏识教育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当学生犯了错误或者为自己学习不好而自卑的时候,学生这时最怕的就是老师的批评教育,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压力,本来就诚惶诚恐,如果教师再当头一棒,肯定会使学生丧失信心,萎靡不振,不再努力,甚至出现反叛的现象。反之,我们对同样的学生,采用积极的赏识教育,效果就大相径庭了。比如:有个学生考试没考好,但是和他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原来是最后一名,这回前进了五名,成绩也提高了十多分。这样的赏识鞭策鼓励,就会使这个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不会再自甘放弃,破罐破摔了。这就是赏识教育的好处。

二、赏识教育能使人的潜能得到发挥

赏识教育尤其对青少年学生来说更为有效,它会点燃起蕴藏在内心深处智慧的火花,迸发出灿烂的理想的光芒,产生巨大的正能量。昔日,我有一个学生,就是爱贪玩,影响了学习,成绩下降很快,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真的很想狠狠地批评一顿,甚至打他几下。但我知道这样不好,还会使他产生反感。我就找他谈心,和颜悦色地把话啦,握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老师一直都很欣赏你的,看你是个好学生,你很有天赋,头脑特别聪明,思维敏捷,课堂我提问你,你答得极快,而且很有见地,将来你一定会有大出息的。我相信我的眼睛不會看错的。”

三、赏识教育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由于赏识教育不是怕失败的教育,敢于放手,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得到磨炼,给其勇气、鼓励,使其在失败中汲取教训,并顽强地站起来,这一次次的尝试,无形中发展了学生的独立性、承受力,使学生能在失败中善于总结、分析,而不是在失败中倒下。其实,赏识教育并不光是说几句好听的话,它要能点亮学生内心的火花,那么,我们的赏识教育就会收到令人可喜的效果,我们的事业定会蓬勃发展。

上一篇:李白《静夜思》的翻译下一篇:焦虑的幸福时代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