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赏识教育

2024-09-28

关于赏识教育(共8篇)

关于赏识教育 篇1

关于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的缘起观

赏识教育最初是由一个父亲在教育他的聋童女儿中发现和诞生的,逐渐推广到学校老师以及学生家长对学生即孩子的教育中,以及到社会的人际关系中,起初对学生的赏识教育是比较有针对性的,主要是针对学习成绩差或后进的的学生,尤其是针对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 即是“狼来了”(参见周弘《从“狼来了”到“追蝴蝶”》)的教育制度下,被压抑了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处于极其自卑的学生们,从这点上看,赏识教育是对应试教育、抱怨教育乃至惩罚教育的反动,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它的创设成功是对目前教育状况的一次强有力的冲击,足以引起人们对教育现状的深思、反省。如果赏识教育仅仅止于这样的冲击,那么赏识教育将会很快地在一片赏识声中销声匿迹,这是远远低估了它的意义。这样说,并不是故意抬高,起初笔者的目光也 只是停留在这样的背景下,认为赏识教育只是对现实教育的反弹,其命运也许就象很多“思潮”一样,潮起潮落,很快就会完成它光荣的历史使命。但是,当笔者再进一步深入思考时,发现赏识教育的原创者周弘,他在发现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是在发现生命,发现生命与生命之间联结的奥秘,用他自己的话说,赏识教育是他和他女儿用生命共同熬出来的,以生命为代价总结出来的,因此,赏识教育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它必然蕴涵了更丰富的精神内涵与生命力,周弘本人在总结、推广赏识教育的经验过程中的几次超越,也正是他对于生命探索的结晶。周弘以探索生命或人生为基本点,把赏识教育与人生幸福与成功相连结,提出了赏识教育与幸福有约,与成功有缘,将赏识教育拓展到人生包括人际关系等社会各领域中,对改善人的素质以及人际环境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由此可以发现,赏识教育的真正的生命力在于赏识教育的原创者或继承者以及实施者的不断的探索和成长,尤其是对生命的探索和生命形态的升华,这将是赏识教育不断发展的源泉与生命力之所在。

赏识教育的实质

就赏识教育的本身而言,是以人性为基础,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相互激发与激励的状态下实施的教育。在同样的教育过程中,是以赏识为先导,激发被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在的巨大能力或者是人的良知与自觉性,从而让教育顺理成章地自然发生,这样的教育状态一旦在人身上起作用的时候,那么赏识教育的着眼点就不仅仅是对儿童或学生的教育,而是可以使之成为人的自我教育、终身教育的良好起点。另一方面,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相互激发与相互激励乃至相互教育的过 程,用原创者的话说,就是感动与被感动。因此,赏识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受教育的过程、是共同成长的过程。当然,在实施这一教育过程中,对教育者是要有相当的要求的,不仅教育者自身要有相当的素养,还要善于发现受教育者的闪光点与实施教育的入口处,善于随时捕捉甚至是创造这样的教育情境,在赏识中,教育便潜移默化地开始发挥其功效了,由此可以发现,赏识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教育者自身的品质,这是一种既能使教育者自身在赏识教育过程中不断地发挥与成长的品质,也能发现和促使受教育者在受教育过程中不断从打开接受以至成长、完善的品质,正如杨瑞请在总结时提出的对赏识教育实施者与受教育者的要求6条原则,12个学会(参见杨瑞清《赏识教育的理性思考》)。

总体上看,赏识教育的实施过程与自身发展是有其阶段性的,第一阶段是先赏后识,以赏为主;第二阶段是以识为主,识而后有赏;第三阶段是赏中有识,识中有赏,赏识交融;第四阶段是即赏即识,即识即赏,无所谓孰先孰后,也无所谓谁主谁辅,完全自由自在的境界。

赏识教育具体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

在赏识教育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自然会遇到一些问题。最主

要的是赏识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往往是以学生家长为代表)的心态问题,会影响到赏

识教育的效果。这样的问题心态大致表现为如下几种类型:其一,教育者的功利心会

导致赏识成为一种讨价还价的商业性行为,而赏识则成为一种资本。其二,教育者的急躁情绪会带来沟通的逆转。其三,教育者的视点错误造成赏识无效甚至反效。

针对上述问题主要解决的办法可以采取“对人不对事”的做法,所谓“对人”,即是对人性中的良知(潜能)的赏识,通过具体的事上发现,然后小题大做,无限夸张,使受教育者自身的良知

得到激发,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所谓“不对事”的“事”,即是人的错误行为,教育者对此心中 非常清晰,“不对事”并不回避,而是要善于建设性地提出批评,朋友般地中肯,如周弘提出的“豆

腐嘴,刀子心”,在语言的运用上可以说“太好了!不过——”,在处理关系上要“够朋友”。

“对人不对事”是端正教育者心态的主要方法之一,以便于在实施教育过程中使双方建立起良好的信任与信心,通过良知潜能的激发,使双方都受到良知的启发与教育,为形成教育双方的良性互动打下坚实的基础。更进一步而言,教育者心态的背后是教育者的素质,要彻底解决教育者的心态问题,就要提高他们的素质与修养,使他们能够在赏识教育中公正、公平、恰当地赏识,这是赏识教育所面临的根本问题——即针对教育者(家长、教师等)的赏识教育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教育者自身尤其是学生家长的良知潜能的开发与激励。因为学生家长是赏识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他们的素质教育与提高是关系到赏识教育最终的效果,因此,家长的赏识教育也必须是整个赏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赏识教育的当务之急。在具体解决的方法上,可以采取咨询(包括个人、学生与家长、集体咨 询)和家长联谊会(包括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理论研讨会)等形式,创造一个良好的以“赏识教育”为特色的人际环境,使教育者自身处在良知不断在人际中被激发的状

态中,促使生命状态不断地提高和升华,那么,赏识教育中所产生的问题也将由于教

育者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升华而不断地得到化解,赏识教育也将由此不断地进步、发展。

·从狼来了到追蝴蝶 ·学会赏识,快乐成长 ·中国教育的新希望 ·关于赏识教育

·信任良知,启发良知

·反思应试教育

·家庭教育图书简介

·读经教育专题

学会赏识快乐成长

——简评周弘对赏识教育的理性探索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杨瑞清)

一、学会赏识是促进生命快乐成长的教育理念

了解周弘的人,无不为他那伟大的父爱所震撼。正是这份感人至深的爱,趋使着周弘父女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使周弘先生由一个普通的、曾经羡慕所有父亲的父亲,成长为改变了千千万万家庭命运、孩子命运的教育专家,使周婷婷由一个自卑自怜、令人同情的聋孩子成长为一名自信自立,处处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大学生。原本倍受命运嘲弄的父女,反而更多地享受到了生命成长的快乐。赏识,其本质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中国家长最爱孩子,也往往最不会 爱孩子。了解周弘先生在教育实践上的五次飞跃,可以使我们获得有益的启示。

第一次飞跃:赏识导致“发现”

面对三岁半还一个字不会讲,似乎命中注定只能上聋哑学校的女儿,爱的直觉使周弘发现了女儿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发现了中国古老的象形文字在开启智慧、完善人

格上的神奇魅力。他走出了就耳聋治耳聋、就口语教口语的误区,开辟了一条发挥女 儿视觉优势、及早学习书面语言、以书面语言系统作支撑带动口头语言系统形成的新

路子。周弘称之为“母语玩字法”。用这种方法,三岁半还一个字不会讲的婷婷,六

岁时已认识了2000多汉字,进入自由阅读状态,获得了快乐和自信。

第二次飞跃:赏识导致“超越”

带领女儿学习书面语言的过程,为周弘补偿了正常儿童的父母带领孩子学习口语的过程。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周弘发现,孩子学习语言的潜力太大了,学习语言的过程太快乐了,孩子总是在欢乐而入迷中学,父母总是在激动和享受中教。从教(或 者学)说话的成功率之大、效率之高、精神之愉悦的角度上看,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个家长都可算得上是教育家。

周弘还发现,教孩子学走路的情形和说话一样,也好似百分之百成功、百分之百高效、百分之百 快乐啊!

周弘认为,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是可以给人们在教育上带来无穷启示和无穷力量的两大宝藏,在教育上出了任何问题,只要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心态上 去,往往能够迎刃而解。从此,周弘对教育有了一种彻悟之感,他手握着两大教育宝藏,对教育好女儿信 心百倍,赏识导致两个“超越”——女儿超越了“正常”。双耳全聋的孩子远远超过了一般健全孩子的发展水平:8岁时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10岁发表了6万字的幻想小说;16岁上了大学,被评

为全国十佳少年,全国残疾人自强模范。

周弘超越了“超常”。人称婷婷“神童”、“超常”。周弘则清醒地知道女儿只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所有的孩子都能达到或超过婷婷的总体发展水平。他 认为,不是“超常”的孩子超出了正常的发展,而是“正常”的孩子因为种种的压抑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周弘满怀深情地呼唤:家长曾是教育家,捡回您遗忘的宝藏!哑女也能成“神童”,天才就在你身边!第三次飞跃:赏识导致“觉醒”女儿的发展给周弘带来了生命的喜悦,带来了爱心的升华。他开始关注更多聋孩子的命运,关注更多健全孩子的成长问题。在向前来取经的家长的热情介绍中,在家 长、教师报告会上的激情演讲中,周弘对自己感悟到的教育理念进行了最初的概括—

—教育孩子的奥秘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永远坚信孩子行!

一个“行”字,使周弘在教育理论上开始觉醒。他领悟到,教孩子说话、走路的心

态、方法,好就好在一个“行”字上。因为绝对相信孩子“行”,所以家长宽容地承

认差异、允许失败,甚至欣赏享受这种差异、欣赏享受这种失败。在这种心态中,孩 子个个都轻松快乐地学会了说话、走路。而孩子一旦长大了、上学了,望子成龙的家

长开始了攀比,不承认差异、不允许失败,怀疑孩子不行,有的家长甚至信奉一个“打”

字,或者一个“罚”字,或者一个“奖”字,从而走入了教育的误区。

在“行”的教育理念里,典型的教育语言是:太好了、你真捧、你能行。典型的教育动作是:竖大拇指、鼓掌、拍拍肩膀、握握手。赏识教育的形象标志便是拟人化的 大拇指,大拇指里的孩子心灵舒展,发出了会心的一笑。

无数家长接受了“行”的理念,回归到了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心态中,捡回

了宝藏,在教育上觉醒了。他们相信,自己也许不能成为天才,但一定可以成为天才 的父母。

无数孩子重新得到了“行”的滋润,感到自己是好孩子,在成长上觉醒了,巨大 的潜能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一个人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的、势不可挡的!

第四次飞跃:赏识导致“成功”

一个“行”字,为什么在促进教育成功上有这么大的力量呢?周弘和他的志愿者们进一步寻找

着、体验着,终于抓住了一个关键、通俗、富有魅力的词——赏识。把自己教育女儿的感悟,把 家长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境界,把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集中概括为四个字 “学会赏识”。

学会赏识,抓住了教育的本质。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赏识,用中国老百姓的话讲就是渴望被关注、被重视、被看得起。人的生理生命需要蛋白质、需要脂肪,而最不可缺少的营养却是常常被人们忽视的阳光、空气和水。人的精神生 命需要数学、需要历史,而最不可缺少的营养却是被赏识、被看得起。赏识是人精神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须臾不可缺少。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学会赏识,击中了现行教育的根本弊端——抱怨!抱怨教育的特点是,为了孩子聪明,老说孩子笨;为了孩子快,老说孩子慢;为了孩子守纪,老说孩子顽皮〃〃〃〃〃〃总是揪住孩子的缺点不放,“小题大做”,“无限夸张”,让负面情绪成恶性循环,让 孩子在“我不行”、“我是坏孩子”的心态中归于失败。赏识教育恰恰相反,希望孩子朝哪方面发展,就在哪方面抓住孩子的优点不放,“小题大做”、“无限夸张”,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中走向成功。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至此,周弘对教育规律的把握达到了理论化、系统化、特色化的高度,实现了新的最重要的一次 飞跃。从此,赏识教育像长了翅膀,迅速传播开去,为中国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第五次飞跃:赏识导致“和谐”教育探索是无止境的。周弘在研究推广赏识教育过程中,敏锐地发现了新的问题,告诫大家要防止走入两个误区。

其一是方法上的误区,即把赏识简单地等同于表扬。周弘强调,要让“赏识”一词担当、传承合乎规律的教育理念的重任,必须要赋予它新的内涵。通过一滴海水,可以探知大海的水性;通过“赏 识”这一视角,可以探知教育的全部奥秘,关键在于去构建、去规定、去系统化。如果一定要用最简单的语言去描述赏识教育的“赏识”,那么,“赏识”不是表扬,而是“看得起”。

其二是目标上的误区,即把赏识的目标定位于狭隘的成功,诸如100分、第一名、上名牌大学等等。周弘认为,赏识教育所追求的成功,应该是全面的成功,成功的目标不能下得太低。真正的、全面的成功应该是人生的和谐、圆满、幸福。周弘强调,赏识教 育与成功有缘,如果这种成功容易使人沾染功利色彩的话,那么请记住:赏识教育与幸福有约!至此,周弘的教育理念进入了更高的境界,实现了新的飞跃。他把这种感悟通俗地概括为一个字——“通”。他说,通是沟通、是共鸣、是舒展、是和谐、是幸福、是快 乐;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育孩子与自己的生命和谐,与周围人的生命和谐,与大自然万物

和谐。

赏识导致成功,其本质是赏识导致和谐。没有和谐,说明没有真正的赏识;没有和谐,难以保证真 正的成功。成功了,不一定和谐,和谐了,不可能不成功。

感受周弘在教育上五次飞跃的心路历程,我们不难理解,赏识教育所追求的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让孩子“追蝴蝶”的那么一种教育境界。她直指生命,强调生命成长的终极目标是幸福,成长 过程的最佳状态是快乐。

给赏识教育下定义还为时过早,但我们可以给她做这样的描述:赏识教育是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赏识教育是找感觉、尝甜头的教育;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赏识教育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开发生命潜能,保护生命资源的教育;赏识教育是充满生命力、充满人情味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捡回教育宝藏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成为孩子的朋友,两代人共同成长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日日赞叹生命、孩子天天快乐成长的教育;

……

[下页]

·从狼来了到追蝴蝶

·学会赏识,快乐成长

·中国教育的新希望

·关于赏识教育

·信任良知,启发良知

·反思应试教育

·家庭教育图书简介

·读经教育专题

关于赏识教育 篇2

经过长期思考和实践证明, 本人建议在职业学校开展“双向赏识”教育, 让赏识成为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教育手段, 增强课堂对师生的吸引力, 增强学校对师生的吸引力, 让师生从内心感受到学校是个给人以情感温暖、给人以进步动力的值得留恋和回忆的港湾。

所谓“赏识教育”, 即对学生的德、才予以重视和赞扬的一种人文管理方式。其特点是抓住学生的优点不放, 以小见大, 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觉醒, 而不是揪住学生的缺点不放, 小题大做, 让负面精神转化成恶性循环, 使学生在“我是坏学生”的意念中沉沦。而“双向赏识”教育则是“赏识教育”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 让学生和教师在活动中互相赏识, 达到师生之间交流无障碍, 增加师生之间的信任度, 增强学校对师生的吸引力。下面就推行“双向赏识”教育的一些想法与大家进行探讨和交流:

一、积极展开研讨, 使“双向赏识”教育切合实际, 合理可行

为使“双向赏识”活动开展有序, 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 必须要制定详细、全面、可行的计划。然而在制订计划之前, 需要做的首先是采用问卷调查、教师座谈、教师研讨、学生座谈、个别采访等形式积极做好调研工作, 了解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障碍、沟通困难的主要原因, 了解教师在实施教育教学时的困惑, 了解学生内心最关注的问题和他们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和教师接触时的困惑等。发现问题后, 积极进行校内各级各类研讨工作, 使“双向赏识”教育紧紧贴近职业教育, 做到合理可行。

二、制订详细计划, 使“双向赏识”教育有的放矢, 贯穿始终

通过研讨、调研后, 制订贯穿整个学期、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活动计划。将“双向赏识”这个理念融入课堂、融入各项活动之中、融入为学生服务的各项事务之中, 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贯穿教学始终, 为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开展丰富活动, 使“双向赏识”教育充满情感, 取得成效

为使“双向赏识”这一想法落到实处, 取得成效, 将开展形式多样, 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重点, 同时, 职业学校也应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师生展示自己, 让师生之间能够深入了解, 使“双向赏识”活动真实、充满真情, 并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 融洽师生关系, 疏通师生沟通途径, 拉近师生距离, 增强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

四、“双向赏识”活动中的注意事项

我们不否认恰到好处的赏识所起到的“燎原”之功, 然而, 对学生的优点一味地“小题大做”“无限夸张”也是不可取的, 这种做法会让学生望而生畏, 觉得目标太大, 可望而不可即, 削弱了他们的意志。那么, 怎样才能“赏识”得恰到好处呢?在“赏识”中应注意些什么呢?

1. 在赏识目标的定位上, 要让学生感到有发展可言, 可望而又可即。

赏识的目标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 如果一味地“小题大做”“无限夸张”, 就只能让学生望而却步, 使其产生反作用。老师把目标定得不切实际, 太高了, 学生就会感到自己的目标越来越难以实现, 可望而不可即, 产生了负面影响。

2. 在赏识的程度上, 要让学生感到幸福、快乐。

在具体的操作中, 老师如何把握赏识的尺度, 让赏识真正成为推动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营造和谐、幸福快乐的人际关系的手段, 这才是赏识教育的初衷。我认为老师在赏识学生时要恰到好处, 适可而止。

3. 在成功面前, 赏识就是要真正成为触动学生的催化剂。

学生的心理尚未完全成熟, 特别是行为自律较差的学生, 他们在完成某项活动后“成功的喜悦”是一种自我认识, 这个时候, 如果学生能得到老师恰当的表扬, 学生就会为自己的成就感到满足, 从而增强做事的信心。

4. 在错误发生时, 赏识要与批评互存、互融、互促。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 “赏识”和“批评”是教育的两翅, 我们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 孤立地偏重某一方面。在日常对学生的教育中, 我们应该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什么时候用赏识好, 什么时候用批评好。让赏识与批评互存、互融、互促, 才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对我们的教育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5. 赏识要结合具体环境, 做到伺机而赏。

赏识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 把握得好, 赏识就会成为促进学生奋发进取的催化剂, 把握不好则会产生反作用。老师要结合不同的环境, 采用不同的赏识方法, 并做到伺机而赏。所谓伺机而赏就是要老师把握有利时机赏识孩子, 这样赏识才更有效, 才更有实际意义。

6. 赏识要因人而赏, 且要有针对性。

赏识不能千篇一律, 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 要有针对性, 做到因材施教, 因人而赏。对于那些弱势群体来说, 给他们更多的赏识, 也许他们就比那些处于强势群体中的孩子要强得多, 有效得多, 因为他们更多地需要帮助, 需要别人的关心。一旦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关心和赏识, 他们就会对学习、对工作更有信心, 也会更加努力, 也有利于他们的潜能的激发。

7. 赏识要有一定的艺术性。

语言上要有艺术性, 在教育中我们教师要多用肯定性语言和鼓励性语言;行动上要有艺术性, 老师的亲自参与会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欣赏;在体态语言上要有艺术性, 老师给学生投一个赞许的眼光, 或一个满意的微笑, 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作用, 同时学生遇到不开心的事或感到痛苦时, 老师用一些安抚的动作更胜过语言上的安慰, 能使学生尽快走出困境。

所以, 我认为赏识教育是肯定孩子成功的教 (下转第35页) (上接第34页) 育, 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 但在具体操作中, 我们必须做到因人而赏, 识才而赏, 且不能将赏识与批评孤立起来, 这样教育才能卓有成效。

师爱是最伟大的爱, 它高于母爱, 深于情爱, 大于友爱, 是理智的爱, 科学的爱, 大公无私的爱。希望我们职业学校的老师除了加强自身的素质外, 应该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 更加关注、尊重、赏识学生。教师尊重学生、赏识学生的同时, 也将得到学生的尊重和赏识, 学生自信增强了, 发展得会更好;学生的发展也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受到热爱、更加自信的教师会把这份热爱和自信反馈给学生;师生的观念将在“双向赏识”教育的互动中得到升华、提高。“大爱成就大教育”, 希望我们职业学校教育为学生奉献出真诚的爱, 为职业教育事业高速发展贡献出我们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赏识教育切莫过度.三联阅读网.

关于赏识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3

一、通过赏识教育,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卡耐基说:“真诚的赞扬可以收到好的效果,批评和耻笑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孩子越表扬优点越多,越批评缺点越多。周××是我教的高一年级的一名学生,性格孤僻胆小,不愿和同学交往,学习成绩差。上课总是低着头不看黑板,把头埋在底下画画,他的画不错。我几次找他谈话,他总是沉默。于是我把班上黑板报的工作交给他,没想到他把这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既丰富了同学们的生活,也让大家借看黑板报学到了很多知识。我抓住时机在班上表扬了他,他非常高兴。由于在办板报的过程中与同学们有了接触,增加了大家对他的了解,他的朋友渐渐多了起来,性格也开朗了,在人前讲话也很有自信。借此良机,我对他提出了学习上的要求,在他努力和科任老师及同学们的帮助下,他的学习一点一点地进步,他对学习也越来越积极、主动。看着他的进步,我感到欣慰。在教育中运用赏识教育,根据学生自身素质,从正确积极的方面加以诱导、教育,并制定一些学生可能完成的目标。这些目标让学生觉得不是遥不可及,而是顺应了学生的意愿。学生也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当学生有进步时给予热情中肯的评价,引导学生,用老师亲切的笑容、和蔼的目光、激励的语言,促使他们完成目标。

二、通过赏识教育,让后进生走出自卑,树立信心。

每个人只要能被热情期待和肯定,就能得到希望的效果。如果你始终给学生一种良性暗示,他会出现转机,或者变得更加出色;但是,如果你给他一种不良暗示,事情往往会真的变得很糟糕,因为不良暗示中包含对人的贬低、歧视,它会让人消极、自卑,乃至一事无成。许多老师只对优等生加以赏识和表扬,而对后进生则视作可有可无的人,让这些学生感到自卑。我有一位同事,她脾气不好,对学习不上进的学生会不由自主的批评,渐渐地,有几个学生总是跟她对着干,这让她烦恼不已。当她向我谈到此事时,我让她换一种方式,尝试一下赏识教育。刚开始她认为不会有效果,我找出关于赏识教育的资料给她看,她决定尝试一下。经过半个月的努力,她发现那几个学生不再与她作对,与她的关系好起来了,并且表示要好好学习。我督促她给学生一些学习上的目标,那几个学生的课本上做满了笔记,练习册上也有一些难题做出来了,这令她欣慰不已。看来,一点点的批评,可能像阴影那样暗淡稚嫩的心,而一点点的表扬与鼓励,则可以像阳光一样照亮上进的心。

三、通过赏识教育,让中等生向尖子生靠近。

在教学中,我对一些中等的学生加以期待,给予帮助和爱护。我班刘××同学顽皮淘气、成绩平平,但思维却灵活敏捷。在实验课上,我让他帮忙操作,进而让他独立完成演示实验,甚至让他设计实验,从提高动手能力开始。他开始对物理的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只要见到实验器材,他都想摸摸,并动手探索。借着这股学习劲头,我让他多做练习。在自习课上,我总是让他帮我解决一些活题、怪题。慢慢地,他的解题能力大有提高,学习越来越轻松,学习成绩也大有进步。看到他的点滴进步,我又联系其他科任老师鼓励他。从此,他各科逐一有了进步。他的变化使我震惊,原来不断给学生注入动力——表扬和鼓励,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给学生一点支持与鼓励并不困难,困难的是我们要有耐心,持久不断的给他们一些鼓励,让他们不断成长。因为来自心底的鼓励与赞扬,是学生成长最好的营养剂,它会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为了极大的达到赏识教育效果,针对物理学科特点,我在教学中采取以下五点措施:①练基本操作实验时,先让学生徒手操作,再实际操作;②做演示实验时,可请学生上台当助手或独立操作,请他们在自己同学面前当众表演操作,这不仅给操作者一种自豪感,留有深刻印象,也集中了其他学生的注意力,给他们留下难忘的印象;③尽量多创造条件开设边讲边实验,在实验中教师带着学生走;④分组实验,独立操作,以增加每个学生的动手机会;⑤独立完成实验习题,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即使没有成功也不责骂,而是耐心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学生争取下一次的成功。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告诉我,不少学生成绩不尽如人意,并不是智力差,而是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历了一次次的挫折和失败后的自暴自弃。作为老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征对性的加以表扬、鼓励,使他们释放学习上的压力,获得学习的自信,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把赏识教育应用到物理教学中,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品尝到学习的甘甜。

赏识教育 特殊教育反思 篇4

赏识教育在现在的小学教学尤其推广,从我校骆老师第一个提出“赏识教育”的教研方向的时候,我自己也从自己所教的学科中、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渗透赏识教育。但有些教师可能会说,对于一个智障的同学来说,怎样赏识他(她)也不会懂得你所说的,确实啊!对于一个正常的学校来说,智障的、或者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没有聋哑盲的比较严重的学生),毕竟是很少一部分,不必为了一两个这样的学生而花费其它学生的时间。但其实也不是,因为作为小孩还是喜欢别人的赞同和赏识的。所以就本人的一些遇见写下一点心得。案例:

今年,我接手的一年级共53名学生,其中,女同学有23人,男同学30人。他们各有自身的特点,其中有一个叫戴振耀的学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他是唯一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的主要问题只是自卑。

戴振耀是家里的独生儿,一开始,戴振耀的表现和别的学生差不多,上课认真听讲,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和同学相处也很融洽,算得上是个好孩子。可后来不知为什么总是“小练笔”回家不做,为此,戴振辉经常受到家长的责骂,于是“破罐子破摔”,干脆连学校的作业都不做,上课也不认真听讲了,成绩一路下滑,甚至到了下游。因为他已经跟不上原班级的进度,因此,老师和家长也多番沟通试图从某一方面帮组他,希望他在班级能够找回自信,找到自我。

为什么戴振耀的表现差距会这么大?在一次与他的交谈中,我发现:他最爱说的话是“不行”,最常用的手势是用小拇指指着自己说:“我不行,我很差”。我明白了他的这一切都是缘于自卑,可要想对症下药必须了解自卑的起因。

在与他父亲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一天早上,戴振耀在家写作业,刚上一年级的他写得很慢,写得也不是很工整,而且电视开着,桌上还放着零食,父亲见了很生气,于是一把抢过本子撕了,还把他狠狠地训斥了一顿,命令他午饭之前一定要完成作业,否则就不要上学了。戴振耀“哇……”的大声哭了起来,很不情愿地拿出新本子,拼命地写啊,可到时间还是没能完成作业,父亲一怒之下又把本子扔进锅膛烧了,这次戴振耀表现得非常冷静,表情麻木,就这样他的作业就再没写过。

我决心要帮助他。先想办法让他完成作业,把他的学习搞上去,让他扬起自信的风帆,从而带动其他方面的进步,让他和别的同学一样抬起头来走路。

教汉语拼音“a”时,我先在黑板上范写,然后请人到黑板上写,其他的学生都举起了手,只有戴振耀没有,但我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他也想写。我喊出了戴振耀的名字,他愣了一下,然后慢慢地走到黑板前,在大家的注视下吃力地写下了“a”。由于紧张,“a”写的不怎么自然,但可以看出是认真的,于是我在他“a”的右侧打下了大大的

2“√”。在我的带领下,全班同学为他鼓掌。戴振耀低着的头慢慢地抬了起来,脸涨得通红,嘴角透出微笑。

打铁还需趁热。在离下课还有5分钟的时候,我把作业本发到每个人手中,交代了作业的书写要求,并希望大家像戴振耀那样认真书写。作业完成了,我当面批改,当我看到戴振耀的作业时,他的作业很工整,我给他“优”的评价,在旁边加上了两个大大的星星。渐渐地,戴振耀被表扬的机会越来越多。在第一次家长接送的时候,我特地当着我班学生和家长的面表扬了戴振耀,并向大家展示了他的作业,希望戴振耀回家后认真完成作业。戴振耀果然不出我的所望,当他把满意的作业送到我面前的时候,我的眼睛湿润了,为有戴振耀这样的学生而自豪。在班上我大大地表扬了他,并不断地给他创造成功的机会,不断地鼓励他,赏识他。

经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戴振耀作业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作业能按时完成了,并且写得很认真。成绩进步很快,各方面都有所提高,大家都说戴振耀像换了个人似的。在学期末的时候,戴振耀还被大家评为“三好学生”。

案例反思

赏识教育强调: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让孩子越来越好;也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坏孩子越来越坏。我想我们教师要坚信孩子能“行”,同时要承

3认人与人之间都是有差异的。案例中,开始我并没有觉得戴振耀与其它学生有什么不同,他既然成为我们一年级的新生,那他就是一张洁白的纸,至于他能画什么,需要我们老师去指引,而不是一味地批评他的不是,因为批评只会让他陷入我“我不行”的深渊。在“a”写得不怎么自然的时候,我看出他是认真的,所以打了大大的“√”,并在他的作业上给予“优”加两颗星的奖励,再带领全班同学为他鼓掌,营造了一个友好、和睦的氛围。鼓掌是赏识他成功的一种方式,教师的赏识给了他精神上的滋润,使他产生了自信,拥有了积极争取成功的心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追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风格,我要用我的爱心去拥抱一切孩子,去理解、信任他们,去增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用全身心去拨动每一根琴弦,让他们弹奏出动人的曲调。

记得有本书上有这么一段话:教师的目光像阳光,孩子好比一棵果树。果树上有“果枝”(优点)和“风枝”(缺点)。教师的目光如果一直盯在风枝上,风枝就会越长越旺,最后颗粒无收;教师的目光如果一直盯在果枝上,果枝就会越长越壮,最后必将果实累累。那些随班就读的学生,他们也和正常的孩子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有着自己的人格,需要他人的欣赏。我们教师应睁大眼睛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发自内心的欣赏他们,而且让更多的人来欣赏他们!受到赏识与鼓励,他们会更进一步发展自己,形成越来越好的良性循环。

如何进行赏识教育 篇5

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以及新教材的大面积使用,教师的教育观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在对待学生问题上,由原来的逼迫教育向赏识教育过渡。一时间,赏识教学成了教师们街头巷尾谈论最多的话题,而且,这股风很快和家长们的过分溺爱孩子的做法一拍即合。于是,赏识教育这本好经很快就被一些教师给念歪了,难怪一些教师抱怨说,现在的孩子太难教了,以前磨破嘴皮子不听,现在改批评为赏识,他们又要尾巴翘到天上去,其实,我们都知道,赏识教育从很早就有了,只是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现在,教育家们在研究了许多的案例之后,提出赏识教育,不仅要求我们进行赏识教育和教学,而且,更重要的是知道如何进行赏识教育。

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王爱莉教授在她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文中,就提到了这个如何赏识的问题,她说:“我变过去的挑错为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作文发给学生后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一改过去作文一发就随手一放,连看都不看一眼的状况。几乎每个学生都很认真的看了他们的作文,露出了欣喜的表情。”王教授的赏识教育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里,我根据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把如何进行赏识教育,归纳成几个方面,那就是,教师要想搞好赏识教育,必须做到:准、真、快、细、勤。

一“准”

就是所褒扬的事情要准确。不要夸大和缩小。这里有一个案例,有个叫琳一度的家长十分欣赏“赏识教育”的力量,可渐渐地感到难以凑效,甚至还使她感到难堪。那天,女儿正在埋头给她的爷爷画生日贺卡,最后在“祝爷爷生日快乐”的美术字上涂了不同的颜色。琳在经过女儿伏案作画的桌子时,大声称赞说:“噢,这太漂亮了!爷爷一定会喜欢!”没想到,女儿盯着妈妈看了一阵,又看看自己的作品,非常生气地说:“妈,您说的是正话还是反话?我说这画一点儿也不漂亮!”说完,便使劲地将贺卡揉成一团扔掉了。琳为何会遇到如此尴尬呢?原来,孩子本来就对自己所制作的生日贺卡不满意,而妈妈却言过其实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她认为妈妈根本就没认真地看她的作品,而只是为了让她高兴才这样说的,于是产生逆反心理,当然就不愿意听到妈妈把它说成“这太漂亮了。”孩子不愿意接受琳的夸奖还缘于以前曾经有过的“教训”。因为,孩子曾将妈妈夸奖过的手工和图画在同伴面前展示时,她才知道自己的“作品”并非妈妈所说的那样,妈妈对自己的夸奖大多经不住实际的检验。久而久之,她对妈妈的夸奖也就变得格

外地麻木和不信任了。在我们的教学中,也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很费劲的学生一旦有了些许进步,老师们就会打心眼儿里高兴,总觉得这样的学生受一次表扬很不容易。总免不了好好的夸奖一番。往往就忘了这个度的问题,容易夸大,差的学生本来就缺乏持之以恒的决心,表扬过了头,就会使其飘飘然,忘了自己是谁了,觉得不费劲儿就可以做得很好,以后就可能出现更多的问题,而好学生有了进步呢,老师就会认为好学生嘛,有了进步那是应该的,所以就会轻描淡写,缩小夸奖的力度,这样就会使好学生觉得自己努力了也不过如此,以后就会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所以,在对待学生的进步问题上,一定要做到准确地表扬学生,让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受到表扬,该受到什么样的表扬,以帮助他们持续不断的提高自己。

二“真”

就是真心真意的赏识。只有真心真意的赏识,才能得到学生积极的响应。诚然,赏识教育是学生的心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老师的赏识下,学生心灵舒展,充实快乐。表现在课堂上思想活跃、敏捷。但是,如果老师刻意地追求赏识,不管学生做得好坏,一味地表扬,特别是有些老师的表扬太滥,就会给学生造成一种假象,认为老师太虚,为了讨好学生而惺惺作态。所以不能为了夸奖而夸奖,只有建立在“以事实为依据”基础上的发自内心的夸奖才会产生感情的“共鸣”,才会真正地有力量。那些言不由衷的夸奖,不仅不会产生激励作用,相反还会使孩子产生反感和厌恶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夸奖孩子时,要善于捕捉和挖掘孩子的“闪光点”,注意细心观察和把握孩子内在的优点和素质,这样的赏识才能有的放矢,才会变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夸奖要切合实际。对孩子的夸奖应该恰如其分,不可夸大其辞。如果夸奖言过其实,如果夸奖过多过滥,就会使孩子产生“夸奖得来全不费功夫”的错觉,直至不把夸奖当回事,或者成天等待着别人的夸奖,一旦哪天家长老师“不小心”忽略了孩子的“存在”时,孩子就会变得非常伤感,变得怅然若失。事实上,作为今后直面社会的孩子,怎么可能轻易得到那么多的夸奖呢?如果不注意从小培养起孩子善于忍受“冷落”乃至“残酷”的心理素质,恐怕直面人生就会无所适从的。我就见过不少这样的例子。记得我们八年级有个班里有一个比较难缠的学生,多少任课老师磨破了嘴皮子,可他就是油盐不进。要开除他吧,学校还不让,急得班主任老师六神无主,后来不知听了谁的劝告,改变了工作办法,一改过去的反感态度,频频表扬这个学生,一开始,这个从未受过表扬的学生很感激老师,也收敛了一阵子,后来发现老师的言语之中透漏出不

以为然的神色,似乎在走过场,夸奖变成了例行公事,表扬自己的语气去也和表扬好学生大不一样,本来问题学生的自控力和持久性就差,这样一来,觉得受到了欺骗的学生就不再买老师的帐了。变本加厉地折磨老师。令老师苦不堪言。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所以,要真心真意的表扬学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业作个准确的定位,三“快”

就是学生在学习上有了进步,受到了老师的赏识,教师最好在当时当地给与表扬。如果时过境迁,脱离了当时的氛围,就会大打折扣,降低褒扬的作用。赏识教育是每个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教育从两个方面达到教育目标:一是从外到内,营造环境,正向激励,二是从内到外,和谐人生,完善自我。学生平时所作的一切,无时无刻不再影响着学生,铁别是中小学生,可塑性强,容易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夸奖好像庄稼地里的肥料,要及时的给学生,他们才能更好地生长。作为教师,夸奖孩子要不拘一格,因时因事而宜,充分展示出夸奖的真正魅力。

四“细”

就是表扬不能太笼统、模糊。二应对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的具体细节给与充分的肯定。比如说,一个学生作文做得好,老师光说好还不行,还要指出好在那里,为什么好,这样一方面学生对老师的赏识心服口服觉得老师真的欣赏自己;另一方面,对学生自己的进一步提高也能起很大的作用。

五“勤”

即指表扬要经常。优点或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学生在一次表扬中的吸收十分有限,因此,教师表扬学生不能偶尔为之。然而现在不仅是老师、许多家长也觉得孩子不能表扬。总认为表扬太多了,一表扬就翘尾巴。表扬为什么会翘尾巴呢?因为表扬太少。就是因为我们长期不表扬孩子,一表扬,孩子肯定要翘尾巴。如果我们经常表扬就不会翘尾巴。这就是说赏识孩子就要从方方面面,要经常进行。让他们觉得自己能行,他们才不会失去信心。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学中对赏识教育的几点体会。在具体的教育行为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赏识教育也不是万能的,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操作不顺,也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比如,大部分孩子为独生子,唯我独尊,受不得半点委屈,接受挫折的能力很低,光赏识不批评,将来走向社会,必定遭受很

实践赏识教育感悟 篇6

安香中学:郭会霞

前段时间,我县分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老师给我们让了精彩的一课,从那节课开始,我知道了有一种先进的教育方法叫做“赏识教育”。在此之前,我只知道应该多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但是缺乏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认识也不够深刻。那节课后,我积极地搜寻有关“赏识教育”的理论文章,并尝试着把“赏识教育”付诸实践,时间不长,我便深刻地感受到了赏识教育对工作的积极影响,这也更坚定了我学习“赏识教育”,在工作中积极运用“赏识教育”的信念。现将实施赏识教育的感受作一个总结,浅谈一下赏识教育的作用和如何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以期抛砖引玉,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

从前的我们信奉“不打不成材”,信奉“严师出高徒”,对学生严肃多于微笑,棍棒多于慈爱,批评多于表扬,训斥多于鼓励,“恨铁不成钢”的我们“呕心沥血”却往往“事与愿违”。其实,我们确是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和心理,没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能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当接受了赏识教育的培训以后,我感觉茅塞顿开。什么是“赏识”?赏识教育对工作有什么影响呢,即赏识教育有哪些作用呢?该如何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呢?

一、赏识的概念

赏识是指意识到了人的才能或物的价值而加以重视或予以赞扬。赏识教育就是指教师家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孩子的优点、闪光点,并予以及时鼓励和赞扬,从而激发孩子的主动性、主体性的教育行为,使孩子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从而促进孩子健康主动的发展。简言之赏识教育就是发现优点、欣赏优点。它是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以尊重孩子价值为前提,唤醒孩子的主体意识及自身发展潜能,让每个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赏识教育以鼓励表扬为手段,是将教育对孩子的外在要求内化的重要条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赏识教育通过激励赞扬来激发和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使其内心愿意学习,喜欢学习。这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唤醒孩子内心的上进意识,进而由进步动机付诸于进步行动。这就真正体现了孩子是学习的主体的教育思想。

二、赏识教育的作用

1、通过赏识教育,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错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往往心理压力较大,自卑、自责、不知所措。这时,他所需要的是帮助、安慰。而我们有的教师为了给孩子以教训,往往采取比较严厉的批评。这种教育方法会让孩子丧失信心,不再努力,甚至反叛。我班曾经有这样一个学生。他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没有出过前三名,可以说是个成绩优异的好学生。可是进入中学以后,竞争对手多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干扰也多了,他的考试成绩逐渐下降了。一次单元测试之后,某老师在班上批评了他,从来没有经受这样的“待遇”,该生感到很羞愧,本来就对自己的成绩很着急的他对自己丧失了信心。从此学会了抽烟、喝酒、上网„„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坏孩子”,有好几个老师都说他是个危险分子。有一天,我找他聊天,我们回顾了他的辉煌历史,分析了他的变化和原因,我告诉他:“既然你曾经那么出色,你一定还会非常出色,只要你愿意,你还会成为老师和家长的骄傲。”从往事的回忆中回过神来,看到我的期待和鼓励的目光,他的脸上浮现出了以往的自信和微笑。从此,这个学生变了,变得让老师欣慰,让同学敬佩。真的,小刀初试,赏识教育就显示出它的独特魅力,不仅让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还能让学生对老师充满信任,成为知心朋友,同时使学生能更加珍惜一切,奋发向上。

2、赏识教育能挖掘孩子的潜能,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每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和先天禀赋都基本相同,但他们最后的成就都会大相径庭。这说明我们老师、家长要懂得教育,懂得欣赏,不能对教育进行一刀切,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对孩子的任何一个特长都要肯定,帮助发展,而不能打消孩子的积极性。与罗森塔尔的期待相反,如果教师和家长总是谩骂、讥讽孩子,说他是傻瓜、笨蛋,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能力有所怀疑,认为自己真的不如别人。比如,我们有些老师或家长在教育中往往会出现这种言语:“别做梦了,看你像这块料子吗?”“别异想开天,管好你的学习,考上大学才是正事。”也许老师或家长的一句话,抹杀了一个伟大的创举,一句话能把孩子的自信心全部扼杀。所以作为老师和家长要学会欣赏,并正确引导,使孩子多种多样的才能,天资得到充分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挖掘每个孩子的潜能。就如我上面所说的例子,我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发现,其实父母是看得到孩子的努力的,他们也会有欣慰的笑容,可这笑容他们是不会让孩子看到的,所以在孩子眼中看到的永远只是不满与忧怨。若此时家长能采取明智宽容的态度,把自己的欣慰,对孩子进步的信任表现出来,将会得到不一样的效果。

3、赏识教育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耐挫力。由于赏识教育是不怕失败的教育,敢于放手,让学生在生活中得到磨练,给其勇气、鼓励,使其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并顽强的站起来,这一次次的尝试,无形中发展了学生的独立性、承受力,使学生能在失败中善于分析、总结,而不是在失败中倒下。在赏识教育的理念中,教师不仅应该鼓励学生不怕失败,而且应该鼓励学生尝试失败。失败是每个人必须面临的人生课题,而学生如何面对,反映了教师的心态。越是宽松的成长环境,学生越怕失败;越是苛刻的成长环境,学生越不怕失败。预约失败,接受并享受失败,学生就不会被失败绊倒,就能透过失败看到成功,透过黑暗看到光明。任何努力都需要一种动力,一种光明目标的指引。从一开始,教师不断地输入这种观念,学生慢慢便会调整面对失败的态度。预约失败比允许失败更进一步。预约失败好比打预防针,而允许失败已经是治疗了。当然,预约失败并非要大张旗鼓地开展,有时太多的失败仍会影响孩子的向前发展,太多的失败会扼杀孩子对自己的自信。所以,老师应与学生一起面对失败,失败了,首先老师不能泄气,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及时与学生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到应对失败的措施,及时鼓励学生一定能行,以防学生第二次、第三次犯同样的错误,踏入同一个失败的陷阱。

三、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几点认识:

1、课堂教学是赏识教育的重要场所。

学生的大多数文化知识都来源于课堂教学,在校大多数时间也都在课堂上接受老师的教育,所以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培养优秀学生的重要因素。其中,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要学会赏识学生。我是一名历史教师,历史教学有一大特点是:谈古论今。它既能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博古通今、古为今用的积极性。所以作为老师,要鼓励学生多动脑筋,畅所欲言,要不怕学生出错,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学得主动,同时还可能会取得意外收获。当学生的方法好过你老师时,作为老师应虚心向学生学习,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参与性,成为学习的主体。而对成绩较不理想的同学,更要多发现他在课堂上的每一点进步,使他的兴趣得到提高,主动性得到发挥,避免使他成为遗忘的角落。

2、赏识教育要求老师能多深入到学生及学生家庭中去。

赏识教育并不光是说几句美丽的话,它要能点亮学生内心的火花。所以实施赏识教育要求老师能多了解学生,到学生中去,随时捕捉学生的一些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同时对学生要进行连续性的观察、了解、帮助,认真发现他的每一次进步。另外要得到家长的配合,以达到家长、老师教育的一致性,共同搞好教育工作。但在实施赏识教育过程中,也要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正确对待成绩和不足。

3、赏识要有一定的艺术性。

⑴在语言上要有艺术性

当我们的学生取得成绩时,往往会把激动、喜悦的心情毫无保留地流露出来。这时常听到这样的教育方式:“这次考得好不等于以后考得好。”“虽然这次取得了进步,但离重高的目标还差得远呢。”这种教育方法事实上造成学生很压抑。若改成:“祝贺你这次取得了好成绩,按这样的发展趋势,你的目标马上就能实现。”效果就不一样。这不仅能保持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起到更好的鼓励作用。所以在教育中我们教师要多用肯定性语言和鼓励性语言,象“你真棒!”“你能行。”“再试一次,一定会比刚才更好。”“在这方面注意一点,事情就做得很完美了。”也许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⑵ 在行动上要有艺术性

对学生的赏识有时光在口头上是不够的,还可以通过行动来让学生感受,更具有激励作用。例:在我所任的数学教学中,有一名叫王志鸿的学生学得十分出色。为了充分发挥他在这方面的特长,我就经常拿一些较难的题或值得探讨的问题与他共同研究、讨论,使他真正感受到自己这方面能力的存在和这种能力被老师欣赏的自豪。另外象我们班有一支足球队,并具有了一定技术水平。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发展,我就经常鼓励他们去踢踢球。但作为初三的学生,他们对老师的这种鼓励表示信任不足,同时他们知道老师对他们更多的要求是学习、学习。为了改变他们这种想法,我就亲自加入到这支足球队伍中去,并且实行能者为师,虚心听从他们的安排,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欣赏,同时由于老师的加盟,使他们能以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对待自己,使水平和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⑶在体态语言上要有艺术性

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师生之间也许不适合用语言来交流,或者用语言达不到效果,这时你老师的一个动作或一个表情也许就能达到所需的作用。例:在教育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类学生,每当他们完成一件事,他们总会用一种渴望的眼神想得到你老师的评判。这时老师你投一个赞许的眼光,或一个满意的微笑,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另外当学生遇到不开心的事或很痛苦时,老师用一些安抚的动作更胜过语言上的安慰,使学生尽快走出困境。

⑷ 赏识教育要有耐心,要能持之以恒。

我们部分教师对困难生的教育一开始总是热情较高,鼓励、帮助。但当付出一定劳动而得不到回报时,就开始失望、怀疑学生的能力,甚至对学生挖苦、讽刺,从而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降低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并对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作为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信心,并要有作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⑸ 赏识要恰到好处,不能滥用、过度。

赏识要正确客观地分析,要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要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而不能因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不仅对该生本人起不到真正作用,而且会影响周围的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赏识的一种虚伪性,同时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度。同样赏识不能过度,这样会导致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会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稍遇不顺就会一蹶不振。同时赏识要因人的性格而合适操作。例:对胆小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对调皮、好动的学生,要适当赏识,同时要多提新要求,克服不良习惯。

浅谈“赏识成功”教育 篇7

“赏识成功”教育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八句话, 即“相信自己行, 才会我能行;别人说我行, 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 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 明天还能行。正视我不行, 就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 帮助别人行;互相支持行, 合作大家行;全面发展行, 创造才最行”。一位教育家说过, 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而这八句话正是给了学生信心和希望,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赏识成功”教育把让学生取得成功作为培养学生的途径和手段, 教育学生从成功的快乐中获得自信, 从失败的教训中建立自信, 在发展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实施“赏识成功”教育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坚信每个学生都是正在发展中的个体,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都有值得他人学习的地方, 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 经过教育向积极的方向进一步转化。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常常决定学生的命运, 要想让每个学生从小会说“我能行”, 教师首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行, 并且纠正自己不正确的教育行为, 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 应该和学生创建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要让自己成为每个学生的知心朋友。实施“赏识成功”教育必须积极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要坚持积极的人性论和学生观, 努力挖掘学生的今天“能行点”和努力“能行点”, 要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 对学生一切从爱字出发, 把爱字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 把“你能行”作为激励学生“我能行”的手段。

“赏识成功”教育一定要面对现实, 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 教师的教育必须建立在充分谅解和信任学生的基础上, 相信他们愿意通过努力改正不足, 及时肯定学生的优点和点滴进步, 如果我们能够换一种心态, 以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时, 学生们的变化就会令人惊喜。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创设让学困生表现其优点的机会, 让学困生看到自己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 从而切身体验“我能行”, 产生自尊和增强自信。所有难教育的学生都是失去自信心的学生, 所有好教育的学生都是有强烈自尊心的学生, 我们要想方设法保护好学生最宝贵的东西, 即自尊心, 这是减少学困生的重要手段。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 没有什么比自尊心和自信心更重要的了, 既然我们爱学生, 为什么不送给他们这份无可替代的人生厚礼呢?

“赏识成功”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上实行“言者无过”原则, 以此来鼓励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积极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实行“创造机会”原则, 多为学生创造动口和动脑的机会, 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 失败是成功之母, 成功更是成功之母, 成功能使学生不断建立自信;实行“作业无错”原则, 批改作业不打错号, 把学生做错的或做得不完善的地方划上横线, 待学生改正后再打上对号或写上鼓励性的评语;实行“三明治式批评”原则, 若要批评一个学生, 教师首先要列出该学生的两个优点, 批评夹在两个表扬之中, 并注意尽量不在公开场合点名批评学生;实行“对家长不告状”原则, 淘气的男孩是好的, 淘气的女孩是巧的, 在一个优秀教师的眼里, 世上没有坏孩子, 要让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成为对学生的理解和激励。

赏识教育应有“度” 篇8

政策制订上的“度”

为配合新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国家相应地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提出要切实改变落后的学生观,树立现代的学生观,倡导师生平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结束了多年来教师在学生面前的特权地位,并明确规定校长、教师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各级地方政府根据上级精神也分别制订了相应的文件和条例,对教师管理学生的方式和方法做出了很多详细规定。甚至对校长、教师在管理、教育学生时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话也有详细要求。于是教师忌语100条便应运而生了,并且还严正声明教师触犯后要受到相应的处罚。正是这些文件的出台,使许多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思之又思,慎之又慎,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事先还得设计好,严重制约了教师在管理学生时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并且还导致了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因为教师一句不恰当的话,招来学生和家长非议的事情时有发生,更有甚者借此大肆宣传,污蔑教师,而教师只能骂不还口,打不还手。还有个别的学生和家长不满意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教育,动辄要求校长处分教师,这不但给教师带来困扰,更让校长进退两难。因此许多校长、教师遇到学生犯错误后,只得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轻描淡写一番,不敢批评更不敢处罚。从上述实践就可以看出单纯的赏识教育是不够的。

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在制订教育管理条例中,应在强调赏识教育的同时,还要因地制宜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惩罚办法。只有政策上有“度”,校长、教师的心里才有底。

教育管理方式上的“度”

校长、教师在教育管理中,应正确理解和领会赏识教育的内涵。做到以表扬、激励教育为主,惩罚教育为辅的教育策略。赏和罚是对立统一的,如果只赏不罚,这也不符合辩证法理论。一种事物缺少了对立面,它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比如:很早以前草原上的牧民为了保护自己的羊群,大肆地捕杀羊的天敌——狼,使狼的数量锐减。短时间内羊得到了保护,羊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时间一长弊病就暴露出来,羊的体质越来越差,羊群感染的疾病也越来越多,最后一场瘟疫几乎夺去了所有羊群的生命,这时草原上的牧民才认识到狼对羊生存的重要性。自然规律如此,教育也亦然,赏罚应并存,只赏不罚只能使赏识教育走向极端,其结果可想而知。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人生中的可塑性最强的时期,这时的教育塑造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当前学校中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在家父母对其呵护倍加,爱如掌上明珠,不容其受半点委屈。在学校,教育者根据赏识教育的精神,一味地进行赞赏。有闪光点的学生要表扬,没有闪光点的学生,校长、教师就费尽心机发掘其闪光点也要赞赏。学生犯一次错误,教师一番说教,学生犯二次错误,教师二番说教,学生犯三次错误,教师三番说教,如此而已,教师不厌其烦,学生不厌其犯。长此以往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一点挫折经历,听不进一句逆耳忠言。试想一下:这样的人才在人生的路途上能走多远?又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什么贡献?见诸报端的校园暴力、儿弑父母的血腥事件,往往都是一句过激的语言,一次轻微地挫折造成的。这些例子都证明了过分强调赏识教育的弊端。

因此,我们在推行赏识教育的同时,还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挫折教育、惩罚教育,赏识教育不应是一种缺“罚”的教育。只有正确认识赏识教育,合理有“度”的推行赏识教育,才能促进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和谐的向前发展。

上一篇:社区人员辞职信范文下一篇:陋室铭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