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大学教育学院

2024-10-09

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精选12篇)

伦敦大学教育学院 篇1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前身为江苏师范学院教肓学系,江苏师范学院则是在东吴大学和苏南文教学院等基础上建成。著名学者顾树森、张焕庭、刘百川、辛润棠、吴曾芥等教授曾长期在此任教。历经几十年的发展,苏州大学教肓学院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教育学和心理学人才。

学院现有教肓学系、心理学系、教育技术学系。苏州大学高等教肓研究所、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教师培训学院、苏南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肓研究中心均附设于本学院,苏州心理学会也挂靠于此。

苏州大学教肓科学研究院是学校直属的教育科研机构。挂靠苏州大学教肓学院。主要负责.•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各类研究生的教肓与培养;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重要科研项目的研究实施:苏州大学规划与政策研究。

苏州大学教肓学院现有一个博士点:高等教育学(江苏省重点学科);七个硕士点:应用心理学(江苏省重点学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基础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经济与管理、高等教育学、教育学原理;一个专业硕士点:教育硕士;三个本科专业:应用心理学、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学院还承担全校师范生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教师口语书法课程及其他校级公共课程的教学。

学院共有教职工64人。教师队伍年轻、学历较高、专业结构合理。在52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所占 比例为83%,其中教授16名、副教授27名。现有周川、刘电芝、许庆豫、母小勇、童辉杰、崔玉平、吴继霞 等7位博士生导师和32位硕士生导师。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者4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9%,教授平均年 龄46岁,副教授平均年轉37岁。

十年来,学院教师共出版各类著作、教材100余部,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肓研究》、《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国内各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上千篇:共获各类学术奖励和荣誉称号62项,其中全国教肓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哲社研究成果一、二、三等奖20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2项,其他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9项。2000年以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社科基金、全国教育规划课题、省部厅级课题56项。十年来主办的主要学术会议有:“国际理解教育”国际研讨会(1 992年)、全国“211工程理论问题”研讨会(1 993年)、全国心理学大会(1997年)、全国中青年教育理论专业委员会(2000年)、全国“中小学科研兴校”理论研讨会(2001年)、中美联合校长培训班(2001年)、“高等教育与社会进步”国际研讨会(2004年)、华人心理学家大会C2005年)、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2008年)等。

伦敦大学教育学院 篇2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讙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凯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凯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後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後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後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答:写作特点

1.运用对比论证方法。

为了阐明朋党有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区别,作者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全文的第二部分中。

第二部分的第二自然段,论述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区别,对比分析真朋与伪朋的实质,是说理的对比。“同道”与“同利”是其结党的不同基础,“真”与“伪”则是其朋党实质性差异。

第三自然段是纵向举例对比,举出历史上几个正反典型实例,说明用君子之党与用小人之党的不同后果。作者比较古代的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及其在历史上所起的不同作用,将“治”与“乱”、“兴”与“亡”进行对照。“八元、八恺”等是君子之朋,“四凶”等属小人之朋。君子之朋受到信任、重用,则天下大治,国家兴旺;反之则天下大乱,国家灭亡。

第四自然段在上述史实基础上作归纳对比,说明仁君与昏君的区别就在于辨析朋党。作者比较历史上的人君对君子之朋不同的态度,将“能辨”与“不辨”、“用”与“退”进行对照。舜、周武王等圣明之君能辨别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任用君子之朋,因而国运昌盛;纣、汉灵帝等昏淫之君禁绝或杀戮君子之朋,终于乱亡其国。

通过上述对比,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正与邪、善与恶、是与非、真与伪,国君是否信用君子之朋的得与失、利与弊,则一目了然。

2.中心突出,结构严谨。

全文围绕中心论点“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分步分析论证。第一步,紧紧抓住一个“辨”字,从理论上分析真朋与伪朋的本质不同,明确提出“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立论基础坚实。

第二步,紧承此义,列举历史事实,论述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不同历史作用。综观历史,凡君子之朋兴则国兴,小人之朋得势则国亡。这就说明“辨其君子、小人”并且区别对待,对国之兴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对君子、小人之朋的任用贬退,是国君职责所在。

第三步即紧承前文而论述国君对君子、小人之朋的态度与国家兴亡的关系。用历史事实,论证了用君子之朋则国兴,贬君子之朋则国亡的道理,从而进一步地阐明了“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且分别进退之的中心意旨。文章最后以“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一语结束全文。由于前面对“鉴”的内容和意义作了充分的论述,此处已在不言之中。

3.运用排比、对偶,增强说理气势。

伦敦大学教育学院 篇3

1 音频工程

音频工程实验组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的智能化方向。在对智能录音技术的开发方面,在保证高质量的音频输出的前提下,加速录音过程、减少直播现场的音响调试步骤,方便音频剪辑师和混响师等音频工程师的使用。在音频特效方面,鉴于目前的音频工作站还未具备多输入多输出处理的计算能力,只能基于一个单声道或立体声道加以音频特效,因此,如何分析所有声道智能地添加音效来实现理想的混音效果,便成为该领域内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在直播现场方面,实验组旨在开发可智能地进行声音自动检查的工具,根据直播现场的环境建立推荐设置,识别并减少设备之间的干扰或混响延时等问题。

2 乐器增强

所谓“乐器增强”是指利用被传感器、声音制作技术或新型人机交互等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乐器自身特性、功能延展。乐器增强实验室开展了多项基于专业演奏家在传统乐器上的表演技法,合理地进行开发以增强音乐表现力的项目,同时致力于声音合成、音乐接口和音乐表演分析等相关研究。主要成果有磁动力钢琴、电子风笛和黑客乐器等(详见《演艺科技》2016年第4期P44)。

3 交互式声音与音乐

交互式声音与音乐实验组从交互式艺术和实时数据可听化的角度,探索面对声音与音乐的新方式。围绕“如何设计并开发高参与度的交互式声音景观”、“如何通过声音调动集体行动”、“如何直观地用声音来显示数据”、“如何感知科技手段在音乐制作过程中的作用”等问题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实验项目,例如,可多人同时即兴创作音乐的装置Polymetros(图1)和基于现场录音进行波表合成的音乐装置Collidoscope(图2)等。

4 机器倾听

机器倾听实验组通过结合机器学习与信号处理的技术,使自然界的声音以及人类日常活动的声音更有意义。例如,如何根据鸟鸣判断其种类和生存状态、如何根据背景音探测正在发生的事件等。

5 音乐信息学

鉴于目前无数的音乐和声音文件被储存在线上,但是用户并不能精确地检索到其希望获得的结果,因此机器倾听和语义网技术被同时应用在实验组对音乐信息检索的研究中,现已开发出根据用户的个人收藏进行音乐推荐的系统SoundBite、音频底层信息可视化软件Sonic Visualiser(图3)、以及相关的算法如节奏追踪等。

6 音乐认知

音乐认知实验组主要运用统计学方法来研究人类如何认知音乐中的音高、节奏、织体等不同层次的信息。例如,在Steve Reich的Clapping Music项目中通过手机应用调查人类学习打节拍技巧的过程(图4①),在IDyOM项目中对音乐结构建立统计学模型。

7 音乐表演与表达

音乐表演与表达实验组针对音乐表演中涉及的音乐韵律、音乐认知、音乐分析、个人即兴表演、多人合奏交互和表演再现等问题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例如在乐谱上可视化音乐行进中张力的变化、中西方音乐中颤音表现方式的建模与比对等等。

C4DM欢迎对音乐及音频科技感兴趣的学者加入。

注释:

① 图片来源自Touchpress网站。

(编辑 王 芳)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篇4

【课程背景】清华大学继续教宵学院“岛级职业经理研修班·围绕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设罝了一系列知识优化、能力提升和蒺养修炼的课程, 旨在帮助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开阔视野幵拓思维、更新综合管理知识、强化实用管理技能、提升自我袭养, 从而加深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对企业战略、运营的理解, 提升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企业及个人的竞争力。从而全面提升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能力和素养。课程特点:具有实ffl性一契合企业实践.提供实用的管理技能和管理工具。具有系统性一涵盖高级职业经理应备的综合管理知识和关键能JJ。具有发敁性一打造卨级职业经理与企业共成长所需的创新能力。从而全面提71·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能力和索养学习期限6个月.每月集中学习3-4天 (其中1-2天为周末) .共160学时。模块一经营环境与战略视野目标:4·栈块8在帮助《级职业经理幵拓经汽思路和视野.把掏经济发展规坩.接触先进符理?I念、《强对企业经境的分析能力, 家搌战略分析方法和分析I:良’从而fi好地理解和执行企业的发展战略.主要课程:宏观经济1j政策析 (分析方法.解«>菝争分析与战略竹理法烨法规分折U企业法汴W险防范模块三执行力提升与管理技能目标本揹块以执行力提升为荇眼点.结合企业实&案例透视管珲技能的取点和难点.杻助岛级职业妗理节握竹理方法和rn.强化实fiiw砰技能、提升实际运作能力.卞要课杩:人本竚理与执行力提升W细化项H忏珲商务谈判企收信总化战略模块五创新思维与创新管理目标:本換块S在用助级职业经押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屮缚、活跃经营管理思维创新、学习多种创新思维方式.从丨fij汗阔创新思路、增强创新和气驭组炽系统的能力.进而推动企业的发展.!{要课柺:«新与超越性思维组织创新能力捉升商业摸式创新模块二企业经营与管理实务目标:本投块羚在帮助釉级职业经理完矜竹珲知识结构, 深入了解企业竹理的各项职能.令面提升综合经件符理能力·为企业和个人的进一步发展打"F张实的蘇础·主要课程:人力资源铐理 (绩效竹理、薪酬激励) 市场拜销育珲 (创新待销, 品牌迮设、消贽蒺彳/为〉财务rr理与报犮分析模块四领导力发展与团队建设目标木悦块很点帮助热级职业经理r解领导的科学性.技巧性和艺术性.艾现从谇理到领导的州色转变.史好地引导和激励WT, 从而发挥闭队潜能.打造商绩效闭队, 领导科学与艺术冲突管理<1.效沟通与激励饨4片旮语衣达艺术模块六自我管理与素养提升目标:本投块S在帮助商级职业经理进行我讶珲、培痄兑好的工作在提拙企业组织运行效益的丨4时提升个人与ra工的卞活品颀.实现从工作人生到和诮人生的转变.主要课程-媒沐应对与公关求·淬职业形ft与商务彳L仪压力笆理荇乐赏析【项目计划起止日期】2015年6月—12月【学费标准】¥28, 800/人【证书颁发】由清华大学教育培训管理处统一颁发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主办的“高级职业经理研修班”结业证书。证书加盖“清华大学教育培训证书专用章”钢印和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公章, 证书号可登陆清华大学教育培训与认证网站查询。网址:h t t p://t h t m.t s i n g h u a.e d u.c n【报名及交费方式】账户名称:清华大学帐号:0200004509089131550幵户行名称:工行北京分行海淀西区支行【主办单位电话】010_62798219苏老师【清华大学教育培训咨询与投诉电话】400-818-0909【清华大学教育培训与认证网】查询项目请登录:h t t p://t h t m.t s i n g h u a.e d u.c n【本项目宣传材料有效期】2014年9月-2015年6月学习回顾

伦敦大学教育学院 篇5

工商管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安排

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综合性、创造性的教学实践环节,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认真搞好选题、强化各环节过程管理,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有效措施,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与毕业生的业务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毕业论文的目的与要求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的研究方法,敢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及工作能力,独立检索资料、阅读文献、综合分析、理论计算、实证研究、数据及文字处理等能力。通过毕业论文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锻炼。

3、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及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解决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毕业论文的规范化要求

1、毕业论文学生应完成的文字工作量 毕业论文的字数要求为:本科生10000字左右,专科生7000-8000字左右。

2、毕业论文的书写格式及要求(祥见附件二)

毕业论文要求用计算机打印。论文格式应符合下列要求:(1)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字);(2)目录(含页码编号);

(3)中、外文摘要(中文摘要约300字左右;外文摘要以250个实词为宜;专科生不需要外文摘要);

(4)关键词(中文和外文);(5)引言;(6)正文;(7)结论;

(8)参考文献与附录。

3、毕业论文定稿后应使用学校发的统一封面装订成册,一式两份交给指导老师。

三、毕业论文时间安排

2013年3月初——2013年5月底或6月初

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附件一给出了论文参考选题,每位同学应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在导师指导下选定一个合适的选题进行撰写。

五、毕业论文答辩

每一位同学都要参加论文答辩,每人答辩时间为20—30分钟左右,其中:个人陈述10—15分钟,回答问题10—15分钟。不参加答辩者将没有毕业论文成绩,不予按期毕业。答辩时间另行通知。

合肥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远程教育部

2013年1月

附件一:2013届工商管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民营企业成长发展的路径和模式研究 2.××民营企业员工薪酬与激励体系设计研究 3.××非盈利性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4.网络环境下××企业组织形态和结构变革研究

5.网络环境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与管理研究 6.网络环境下××企业动态战略联盟的构建与管理研究 7.××企业供应链构建与管理研究

8.××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商业伦理责任研究 9.××企业文化的构建研究

10.跨国公司管理中跨文化冲突问题研究

11.××地区房地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12.合肥市房产公司营销现状分析与营销策略创新研究 13.事达集团分销策略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14.合肥市宾馆服务业发展趋势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15.保险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16.知识型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以××企业为例 17.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

18.安徽省(合肥市)工业及园区发展环境分析与对策研究 19.绿色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精益营销理论与实践研究 20.江淮汽车集团精益营销策略现状与对策研究

21.(×××)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形成的环境与途径研究 22.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过程分析与未来发展对策研究

23.我国企业战略管理制定与实施中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24.××民营企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25.定量化方法和IT手段在企业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6.企业技术进步现状及其创新战略研究 27.投资决策与项目管理方向研究 28.××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研究

29.民营企业发展与安徽经济振兴研究——以××企业或行业为例 30.风险投资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31.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对策研究

32.我国(我省)汽车工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33.我国(我省)××企业信息化现状与对策研究 34.我国企业融资结构与融资模式选择研究

35.安徽××地区城镇化与安徽现代化的关系研究 36.××地区创业者素质研究

37.关于管理层收购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企业或行业为例

38.关于管理层收购的定价研究——以××企业或行业为例

39.关于民营企业发展与上市的研究——以××企业或行业为例 40.关于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以××企业或行业为例 41.关于××企业或行业出口现状与对策研究 42.关于管理理论新进展方向的研究 43.关于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研究

44.中外轿车竞争力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 45.我国汽车工业未来发展对策研究

46.现阶段我国轿车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7.东风(××)汽车公司战略环境分析及对策研究 48.提高我国轿车工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49.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0.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51.我国企业家群体的素质及对策研究 52.安徽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与对策分析

53.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各行业(如:纺织业、保险业、汽车业、金融业等)的影响以及发展对策研究

54.对我国(或某地区)产业结构或消费结构变动趋势分析 55.我国企业如何防范汇率风险研究

56.对我国(或某地区)经济发展中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57.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或某行业)经济的影响 58.关于人民币资本和金融帐户开放问题研究 59.关于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问题的研究

60.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61.对我国信用卡发展问题的研究 62.对我国国际贸易有关问题研究 63.对我国房地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64.对我国股市有关问题的研究

65.中国传统战略对企业战略的影响研究 66.《战略管理》课程模拟竞赛教学方法的研究 67.儒家思想与现代管理思想若干问题的对比研究 68.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来设计本土的企业文化研究 69.对五人组成的企业高层管理团队角色分配研究 70.博弈论在企业竞争中的运用研究 71.商业风险管理的应用研究 72.论公共部门的风险管理 73.“肥西老母鸡”品牌发展战略的研究

74.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现状与建立有诚信的信息披露机制的研究 75.我国农业费改税改革的发展与完善研究 76.我国上市公司规范治理问题的系统研究

77.中国汽车行业核心竞争能力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78.中国电信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79.ERP在我国重点企业集团中应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80.我国商业业态变迁与中美商业零售企业管理模式研究

81.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或流通)问题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82.从江淮汽车公司的发展看学习型组织应用效应与发展前景 83.我国高等院校建立和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84.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85.中国零售业竞争战略及策略研究 86.中美企业文化比较研究

87.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研究 88.会展经济运作模式研究

89.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90.化妆品市场营销模式研究 91.“三农”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92.民营科技企业高层管理者激励机制研究 93.民营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94.民营企业劳资关系存在问题及对策

95.我国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法律环境研究

96.我国高等院校建立和实施ISO9001质量体系研究 97.民营企业成长过程中高层管理人才储备研究 98.各国中小企业立法比较研究

99.区域经济发展中地区性人才政策研究 100.我国体育行业市场运作模式研究

101.对我国政府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实证分析

102.对我国政府实行的“扩大内需”经济政策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103.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04.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对策研究

105.入世后跨国公司在华经营新动向及我国企业的对策研究 106.入世后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对策研究 107.安徽省企业技术创新现状与对策研究 108.安徽省科技竞争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09.我国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10.信息经济下企业组织机构变革与管理创新研究

111.安徽省(或我国××地区)经济开发区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112.安徽省(或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13.安徽省(或我国)欠发达地区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14.安徽省(或我国)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15.安徽省(或我国)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或经济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 116.安徽省(或我国)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或经济开发区)发展模式研究 117.关于商业银行经营实力综合评价问题探讨 118.企业管理者行为分析及激励机制的建立 119.工业(或商业)企业供应链中的成本管理 120.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产权及其激励探讨 121.××公司战略使命书的撰写和评价 122.关于企业生态竞争力的构建探讨 123.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管理探讨 124.××企业营销渠道研究

125.试论中小企业经营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 126.论我国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

127.不确定信息条件下企业经营管理研究

128.供应链中战略伙伴关系确立的内在机制研究 129.论博弈论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

130.论企业在贯彻执行《劳动法》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及对策 131.试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的法律问题 132.浅谈企业绩效工资体系的建立 133.我国保险人员业务激励机制分析 135.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问题研究 136.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问题研究 137.软件产品销售策略研究

138.软件企业规模扩张策略研究 139.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140.企业物流研究

141.企业品牌战略研究 14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143.企业技术进步支持体系研究 144.企业营销管理研究 145.广告策划研究

146.论我国宏观调控中的财政与货币政策 147.某企业市场环境分析及营销对策 148.论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149.绿色营销浅探

150.论激励理论与企业管理

附件二:毕业论文书写格式

目 录(四号黑体,居中)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 2 1引言(或绪论)(作为正文第一章,小四号宋体,行距18磅,下同„„„„3 2 ××××××(正文第二章)„„„„„„„„„„„„„„„„„„„ Y

2.1 ××××××(正文第二章第一节)„„„„„„„„„ Y

2.2 ××××××(正文第二章第二节)„„„„„„„„„„„„„ Y

2.X ××××××(正文第二章第X节)„„„„„„„„„„„„„ Y 3 ×××××(正文第三章)„„„„„„„„„„„„„„„„„„ Y „„„„„„„„„„„„„„„(略)

X ×××××(正文第X章)„„„„„„„„„„„„„„„„„„„„ Y 结论 „„„„„„„„„„„„„„„„„„„„„„„„„„„„„„Y 致谢 „„„„„„„„„„„„„„„„„„„„„„„„„„„„„„ Y 参考文献„„„„„„„„„„„„„„„„„„„„„„„„„„„„„Y 附录1 ××××(必要时)„„„„„„„„„„„„„„„„„„„„ Y 附录2 ××××(必要时)„„„„„„„„„„„„„„„„„„„„ Y

页面设置:A4纸排版,上下空:3cm 左右空:2.8cm

毕业论文标题

(大标题:2号黑体;居中;上空1.5行,下空1行)摘要:(四号黑体,顶格),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固定值22磅),每行与冒号对齐。关键词:(四号黑体,顶格),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固定值22磅)每行与冒号对齐。中文摘要单独一页。Abstract:(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顶格), 内容(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行距固定值22磅)),每行与冒号对齐。

Keywords:(四号Times Neww Roman字体,顶格), 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固定值22磅),每行与冒号对齐。英文摘要单独一页。(空一字距离)引 言(或绪 论)(每一章分页)

(正文一级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1行)×××××××××(正文小四号宋体,行距固定值22磅)××××××××××××××××××××ׄ„„

1.1(空半字距离)××××××(正文二级标题,四号黑体,顶格,上下各空1行)×××××××××(正文小四号宋体,行距固定值22磅)××××ׄ„„„

1.1.1(空半字距离)×××××(正文三级标题,小四号黑体,缩进两字)

×××××××××(正文小四号宋体,行距固定值22磅)×××××ׄ„„

1.1.1.1(空半字距离)×××××(正文四级标题,小四号宋体,缩进两字,正文接后)×××××××××××× A

B C 图、表及公式编序统一用二级编序,如:

图1.1(空一字距离)图书仓库管理系统

(五号黑体,图下方居中,上下各空0.5行注解等用5号宋体)表1.1(空一字距离)图书结构表(五号黑体,表头居中,上下各空0.5行,注解表格内容等用5号宋体;表格外框线为1.5磅粗线)结 论(小三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1行)(分页)

×××××××××(正文小四号宋体,行距固定值22磅)×××××××

谢 辞(小三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1行)(分页)

×××××××××(正文小四号宋体,行距固定值22磅)×××××××××× [参 考 文 献](小三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1行))(分页)

[1] ×××××××(小四号宋体,顶格,行距固定值18磅)×××××

[2] ××××××××××××××××××××××××××××××× „„„„

[10] ××××××××××××××××××××××

„„„„ 注释:(五号宋体)

附录:(小四号宋体,行距固定值22磅)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应是国内外正式公开发表且在文中确实引用的专著、期刊文章、论文集文章、学位论文、报告、报纸文章、国家(国际)标准、专利、电子文献(网络、磁带、磁盘、光盘)等等,按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编号。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如下:

大学文化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篇6

大学是对青年学生进行高层次培养的教学场所,也是塑造青年学生价值观念的重要组织,其不仅重视对学生知识的培养,也要求其对青年学生进行文化的引领。大学文化是经常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特有的教学理念和大学气节。大学文化的关键在于大学精神,其对青年学生有着鲜明的政治教育功能,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学生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文化的发展。

大学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衰退

每一所大学都有其特有的大学传统,大学传统是其文化和精神的传承,而大学文化则表现为一所大学在长期发展中形成其特有的教学理念和大学气节。大学精神、人文教育和大学班级文化都属于大学文化。但是由于我国现代化发展迅速,“科教兴国”国策推出后,大学更加重视自然科学、技術性的知识教育,大学文化则面临衰退,大学精神缺失、人文教育衰微、班级文化缺失的挑战。

大学精神的缺失。从西欧中世纪的大学算起,大学已经发展了上千年的历史。大学作为学者研究、探讨知识的场所,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会形成特有的精气神和文化内涵。大学常常被人们称作是“象牙塔”,在这里,人人都是自由思想、发展的权利,可以自由的进行学术研究。在大学中,人们可以进行真理的追求,也可以进行科技的研究,大学理应共同促进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的发展。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自然学科备受人们关注,工具理性已经深入人们的社会生活、生产。因此在现代的大学教育中,工具主义理性观大行其道,对于精神的追求已经被人们抛于脑后,价值教育逐渐衰微,从而导致了大学精神的缺失退化。

人文教育的衰微。人文教育主要为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学科,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进行整合,通过代代的传授,历史积淀传承下去,进而转化为学习者的人格、、性情气质和修养,使他们内在品格的奠基。在人文教育的教育中,受教育者是一个整体,其不仅仅要学习科技性的知识,还应该进行人文研究,通过人文教育处理个体和外部的关系,明确自身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控制个人情感,在进行人文交往中显现出正确的价值体系,形成特有的人文观念。但是由于现代化的发展,我国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口号,我国抓紧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学作为输出社会人才的主要场所,势必弱化了大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而科技教育则占据了大学教育中大多数资源,在大学教育中,理性思维和科技思维也成了主要思维方式。

班级文化的缺失。班级学生不仅仅是组成班级的个体,也是班级文化的缔造者。班级不是一个封闭的组织,随着班级成员在进行对外交流,班级文化可以融合一些外界的文化,经过自我融合形成特有的文化内涵,班级文化是主流文化、青年文化、流行文化的融合点,其不仅表现为当代青年的思想状态,也表现了时代发展情况,对青年学生具有重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但是从目前大学的班级文化建设来看,班级文化呈现出衰微的状态,随着手机、网络等现代科技的发展,青年学年宁愿自顾自的玩手机也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使得班级文化缺失了创造主体。

通过重塑大学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文化的引领和彰显

大学精神的重塑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表现。由于现代化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转型阶段,人们对于一种可以解决现代化矛盾和隐忧的大学理念有着强烈的要求,一种可以表现当代人文精神的大学文化重新被人所重视。大学作为输入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主要单位,其对青年学生的教育不仅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教育,还应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完善的价值体系,从而发扬当代价值文化,满足青年学生在当代社会中可以进行自由发展,为社会主义做贡献的愿望。教师是大学教育活动的主体,也是大学教育活动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教师是一个大学的灵魂,是大学精神的主要创造者和发展者。在当代大学教育中,教育者不仅承担讲授文化、培养人才的责任,还承担着重新架构大学精神的历史使命。特有是人文教育学家承担的责任尤其重,这和他们的精神内涵紧密相关,他们本身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并且对重建大学精神具有强烈的要求。重建大学精神需要教育者充分利用人类的历史文化和当代流行文化,使得重建的大学文化可以保留历史底蕴,也可以体现时代要求。

大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本性和文化创生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思想政治教育是统治阶级对社会成员进行控制的手段,从而稳定社会维护统治,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影响形式不尽相同,其和社会历史文化有关。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形式上来说,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着重通过单面传输进行,但是思想政治教育要产生实际效果也需要青年学生对听到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状态进行发自内心的认同,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兼顾理性和感性的教育过程,是文化原理的传输过程。而且,青年学生的思想状态,行为模式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其不仅仅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产生者,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青年学生在学习中,不能仅仅是接受新文化,还需要进行不断的研究,创造新文化。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篇7

2002年, 东北财经大学获批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 同年,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成立, 面向全属幵历与非学历网络教育。近年来,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以“做一流网络财经教育服务提供者”为愿景, 以“规范办学、优质服务、科学管理”为办学方针, 以“为学生创造价值”为办学目标, 秉承“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办学宗旨, 服务于行业和社会,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畚财经名校历史悠久东北财经大学成立于1952年, 为财政部、教育部、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是我国培养高层次经济管理人才最多的高校之一。东北财经大学于2011年获批“全国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资格, 是全国50家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同时乜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服务联盟”1 03个成员之一。, 參高效团队优质服务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拥有业内规模最大的服务支持团队。截至2014年6月底, 学院拥有在职员工164人, 其中专职管理人员U2人、技术开发人员34人、课件制作人员18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总人数的舛%, 其中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24人、本科学历丨30人。学院推行精细化管理, 组建了专业的课件制作及软件与技术研发团队, 成立了专门的学生服务中心 (阳光热线) , 践行“主动、热情、周到、细致、耐心”的服务理念, 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学习支持服务及网络学习解决方案。參莘莘学子五湖四海依托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科优势, 学院开设有会计学、金融学、工程管理、法学、财务管理、行政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旅游管理、工商管理、保险、市场营销、经济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14个专业;在全国除青海、港、澳、台以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数百个校外学习中心, 累计招收学历教育学生20万余名, 在籍学生6万余名, 输送毕业生13万余名。·服务社会创造价值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以专业化分工服务于学习型组织建设, 与税务、会计、银行和保险系统的多家政府、企业、行业展开非学历教育合作, 为其提供涵盖组织全员的培训整体解决方案, 为50余万财经领域从业人员提供培训服务。·双重认证质量保障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和管理理念, 构建网络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通过了IS0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CMMI—L3软件研发成熟度评估, 是业内唯一通过双重认证的网络教育学院。·东财模式广受好评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注重教学质量、以服务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得到了学生和学习中心及远程教育界同行的广泛认可, 2012年获教育部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授予的“现代远程教育十年贡献奖�

加入中闽学水期丨_ (光盘版) 加入万方数据痄一数屮化期刊鮮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 收录期刊1对丨¥标难选续出版拭物�j*ISSN 1003—4617闻内统一续出版读物号CN 21-1024/F邮发代》8-23 http://www.lnij.com.cn

伦敦大学教育学院 篇8

一、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开展闲暇教育的必要性

(一) 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独立学院学生一般来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 兴趣爱好广泛, 思维活跃, 活动和组织能力较强;文化基础较差, 在学习上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计划, 学习主动性、能动性、自我约束能力都较差。我国大学生是拥有闲暇时间较多的群体, 他们每年在校时间为280天左右, 其中双休日加上法定的节假日就有90天之多。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囿于学校与教室的教育相对二本有减缩, 学生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拥有如此充裕的闲暇时间, 他们的闲暇生活就值得我们关注, 因而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闲暇教育, 使他们树立正确的闲暇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闲暇素质, 学会有价值地、明智地、自主地进行闲暇活动的选择, 从而丰富和提高闲暇生活的质量。

(二) 独立学院大学生对闲暇时间认识存在偏差

为了对独立学院大学生闲暇时间利用状况进行了解, 本课题组于2011年以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 向全院各年级学生发放了400份问卷, 其中男生206人, 女生194人, 收回400份, 有效问卷396份。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于闲暇时间的概念是很模糊的。表1显示, 独立学院学生对于闲暇时间的理解有比较严重的偏差, 大多数学生把闲暇时间和自由时间的概念弄混了, 认为自己可以随便支配的时间就是闲暇时间。更令人担忧的是, 有部分学生完全不理解什么是闲暇时间, 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三) 独立学院大学生利用闲暇时间价值不高

表2是大学生利用闲暇时间的活动安排情况, 调查表明, 多数学生没有利用好闲暇时间, 上网、看小说、娱乐活动等价值层次不高的活动占据了大学生闲暇时间的主要部分, 而那些价值层次比较高的像自学、体育健身远动、兼职等却是大学生闲暇时间中占据的比例最低的。

二、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开展闲暇教育的措施

(一) 转变教育观念

培养学生成为心智健全、人格完整、热爱学习和热爱生活的人, 是学校闲暇教育的终极目标。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生活的过程, 教育不能只关注学生未来的生活, 还要关心学生当下的生活, 应让学生感受到, 教育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在学校中开展闲暇教育, 使学生学会用各种各样丰富的、感性的东西去体验生活, 去体验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感受, 会迁移到具体的学习中来, 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变苦学为乐学。美国学者拉格内森认为, 改变了某个民族的闲暇品性就可改变这个民族的整个个性和这个民族的效率。学校闲暇教育正是通过学生良好闲暇素质的养成, 转变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的态度, 培养他们学习和生活的主体意识, 让他们以一个生活主人的形象走向未来生活。

(二) 为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创造条件

学院应该完善各种设施为学生闲暇时间的利用创造条件。很多独立学院没有健全的体育运动设施, 而且运动场所还存在开放时间少、收费高、设施陈旧等问题 (见表3) , 学校应该在完善设施的同时对运动场所价格、时间等作出调整, 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运动;自习室、图书馆的管理也应该加强, 现在很多学校都存在某段时间自习室图书馆会很冷清, 而有些时间会出现爆满的现象, 学校可以在人多的时候多增加临时座位, 多开发自习室, 延长自习室、图书馆的开放时间等措施, 使学生有个好的环境自习。

(三) 提高社团活动内涵

据我们调查统计 (见表4) , 有近70%的学生加入了社团, 学院大大小小的社团有好几十个。社团活动在校园生活中无处不在, 但是不少大学生对社团组织的参与度与认可度不高, 社团组织普遍存在“社团活动任务化”、“社团活动目的功利化”、“活动单一化”倾向。由于学生闲暇方式越来越个性化, 班、系、院等正式组织不再是大学生满足闲暇活动的首选, 伙伴式自由组合或独立一人成为主要的闲暇方式, 放任自流, 缺乏专业教师指导。为此, 学院有关部门应该规范对现有社团组织的管理, 鼓励社团活动的多样性与开放性, 加强对社团骨干的引导和培训, 指导学生社团开展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四) 将闲暇教育纳入正规教育体系

现在独立学院的学生对闲暇教育还是比较陌生的, 课堂上从未有哪门课程提及, 有时听说过闲暇教育但未予以重视, 这是导致学生闲暇时间利用不充分的重要原因之一。开设闲暇课程, 培养学生闲暇素质已刻不容缓。当前, 我国只有几所高校 (东北财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 开设专门的闲暇教育课程或选修课, 为大学生们全面详细地讲解闲暇知识。闲暇教育课程应该包括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闲暇学科课程是为让学生掌握闲暇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闲暇活动课程则是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 达到培养闲暇技能、感受生活乐趣、促进身心发展的目的。活动类课程包括体育活动课程、艺术活动课程、各种兴趣活动或专题俱乐部活动等都有闲暇教育的功能。

三、独立学院大学生闲暇教育的内容

闲暇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主要内容应该包括生命教育、社会公益与社会实践、健身运动、时间管理教育、信仰道德教育、参观游览等。通过闲暇教育既要教会学生正确的闲暇价值观, 又要向他们传授一些有效利用闲暇时间的方法、技巧, 从而满足他们精神上的发展和享受, 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一) 生命教育

闲暇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闲暇生活的质量, 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生命教育可以列为独立学院学生闲暇教育的主题, 以人文关怀为着力点, 重视对人的生命关怀, 促进人的生命的自由发展。主要内容包括:珍惜生命的存在;欣赏生命之美好;尊重生命之个性;维护生命之权利;提升生命之价值。

(二) 社会公益和社会实践

闲暇时间里, 学生面向全社会, 围绕公益劳动、抢险救灾、植树造林、美化环境、文体劳动、心理咨询、社会服务、社会治安、移风易俗、扫盲治愚等方面开展服务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能弘扬人类社会崇高的道德风尚, 而且能培养青年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意识和自理自立的观点和能力, 可以促进青少年了解人、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三) 健身运动

现代机器大生产代替了人们的体力劳动, 体育成为健身、强身的补偿手段和途径。如果只有紧张工作, 没有经常做体育锻炼, 久而久之将影响人的身体状况, 最终影响工作效率。因此利用闲暇开展健身运动, 其意义更加深刻。

(四) 时间管理教育

时间管理就是指在同样的时间消耗情况下, 要为提高时间利用率和有效性而进行一系列的控制工作。使人们对时间的使用从被动的自然经历和随意打发, 转到系统地、集中地、有计划地、有目的地主动分配使用时间。时间管理好的人, 是时间的主人, 能提升人的生活品质。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浪费时间的不良习惯, 缺乏管理时间的观念。研究表明, 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健康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不良的时间管理行为是大学生心理压力和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因而, 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时间管理教育, 使学生改变时间观念、把握时机、提高时效。

(五) 信仰道德教育

历史地考察教育与闲暇关系的演变过程, 在任何国度里, 闲暇都与宗教信仰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西方世界的“礼拜天”、“圣诞节”、“复活节”, 阿拉伯世界的“斋月”、“朝圣”等闲暇节日都是宗教信仰的代名词。在社会主义的中国, 理所当然要利用闲暇时间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进行共产主义信念、社会主义道德的教育。

(六) 参观游览

在休闲的日子里, 人们常常为大自然的魅力和人文景观所吸引, 来到海边、湖畔、山林、田野、高山、大川游览或到博物馆、美术馆、科学馆、展览馆等参观。这不仅能消除疲劳, 拓宽视野, 了解社会, 增长知识, 而且能增进友谊, 陶冶情操, 锻炼身体、意志和毅力。因此, 参观游览也应是闲暇教育重要内容之一。

摘要:本文从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特点、对闲暇时间认识的偏差、利用闲暇时间价值不高等方面阐述了对独立学院大学生进行闲暇教育的必要性;认为可从转变教育观念、为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创造条件、提高社团活动内涵、将闲暇教育纳入正规教育体系四个方面加强大学生的闲暇教育;提出了闲暇教育的内容应包括生命教育、社会公益和社会实践、健身运动、人际交往、信仰道德教育、参观游览。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生,闲暇教育,必要性,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洪平.大学生闲暇教育研究及其教育引导[J].教育研究, 2007.5.

[2]王琦.闲暇教育与大学生全面发展[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1.1.

[3]王晓红等.生命关怀视阈中的高校闲暇教育体系之构建[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1.4.

伦敦大学教育学院 篇9

关键词:教育科研,大学英语教育,脱节,师生关系,人文关怀

目前大学英语教师教育科研蓬勃发展与大学英语教育“高投入低产出”现状之间的矛盾不仅令旁观者不解, 也令当事人———兼做英语教学与研究的大学英语教育者———感到尴尬。大学英语教育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本文结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讨论大学英语教育的不足, 并提出改进办法。

1 大学英语教师教育科研的相关数据

以目前科研成果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中国知网平台的数据来分析, 运用跨库检索方法, 设定“自1979年至2011年”的数据范围,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笔者分别以“大学英语”为“主题”和“题名”进行检索, 检索结果分别为57260篇、33372篇文章, 其中以“学生”为“主题”和“题名”的检索结果分别为37893篇、1261篇文章, 分别占66.17%、3.78%。从以上数据来看, 一方面, 在短短的33年间, 中国的大学英语教育科研成绩斐然。另一方面, 如果可以说“题名”包含“学生”的文章对学生进行了直接的研究, 那么我们可以说, 3.78%的微小比列体现出大学英语教育科研缺乏对学生的直接关注和研究。教育科研应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 大学英语教师教育科研论文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帮助十分有限, 大学英语教师教育科研与大学生英语学习实践之间出现严重脱节。

2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现代教学论特别强调师生关系, 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有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以下分别从四个角度探讨师生间的关系:

2.1 研究者的角度

刘美凤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 总结了关于教师和学生关系的七种观点:“教师主体说”、“学生主体说”、“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说”、“教师和学生双主体说”、“教学主体的滑移位错”、“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际交往关系即主体———客体———主体说”和“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和客体, 学生也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和客体;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等观点。[1]p7-9

2.2 教师的角度

有的教师从教师职业特点出发, 认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专业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 把师生关系与导游和游客、律师和当事人等之间的关系对应, 指出教师的工作就是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并尽量使他们满意。有的教师从责任和义务关系出发, 认为教师的职业和社会地位、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 决定了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所应担当的教书育人和传递人类文化的责任。也有教师从个体生存需求出发, 认为教师是来谋取饭碗的, 学生是来获取知识技能的, 当学生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时, 也就意味着那一段师生关系的结束。

2.3 学生的角度

有的学生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作汽车和指示牌的关系, 认为教师为学生指导正确的方向, 但方向盘却始终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有的学生将教师比作可以引燃学生智慧火花的导航者。也有学生将老师比作父母, 因为教师拥有学生暂时没有掌握的知识和价值观, 而学生则要从教师那里汲取精华, 为自己所用;这种关系是只索取, 不回报的。还有学生将教师比作伴奏者, 认为舞台的中心应该属于学生。

2.4 医患关系对师生关系的启示

一位老医生说:“在成为病人前, 我行医已有50年了, 直到那时才弄清楚医生和病人所想的并非同一件事, 站在病床边和躺在病床上的看法是完全不同的。”荷兰裔美国哲学家图姆斯对医生与患者关系的思考也为我们体认教师与学生关系带来更多启示。图姆斯认为, 疾病是医患之间“共有”的事实, 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2]p17在医患关系中, 病患者 (主体) 鲜活、异常丰富的病患体验与医生 (客体) 通过逻辑实证及理性建构的对这类体验的科学说明之间存在着的根本性分歧, 两者之间存在一条巨大鸿沟, 它不仅带来医、患之间认识、情感、伦理判断及行为等方面的冲突, 也使得西方现代医学只配作为一堆“知识”、“信息”、“技术项目”, 而不能嵌入生命与情感世界。[3]经过认真思考和分析, 我们发现, 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存在着一条巨大鸿沟, 师生关系中客观而冷酷的分歧往往使教育教学难以取得令师生双方都满意的效果。

3 大学英语教育的改进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在教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础, 也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果的必要保证。大学英语教育的改进离不开良好的师生关系, 也离不开与学生学习紧密联系的大学英语教育科研。

3.1 鼓励学生参与到大学英语教师的教育科研当中

无论在教学上还是在没有学生参与的教育科研上, 教师都难以摆脱“客体”的身份, 无法与有着鲜活学习体验的学生“主体”达成深层的联结。脱离学生学习的教育科研不可能是有真正价值的教育科研;误读学生学习的教师, 更不可能作出优秀的教育科研成就来。

大学英语教师教育科研要服务于大学生的英语学习, 就必须以学生的英语学习为研究对象, 动员和吸收学生积极参与到科研活动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并且研究课题应与教师所授课程相结合。这不仅能够使教育科研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英语学习, 还能够培养大学生对教学科研的兴趣, 也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部分的大学英语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立足于英语教学, 而学生正是英语教学的受众, 学生的直接参与对科研项目的客观性和实践指导意义有极大的提高作用。同时, 师生之间的精诚合作有助于加强师生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师生近距离相处, 有利于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专业知识之外的内容, 如教师为人处世的方法和道德原则等, 而教师则能了解在课堂上不易察觉到的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

3.2 教师自己重新当学生

既然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 那么教师就应该是帮助学生学习的人;而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习, 就必须先清楚地了解学生。教师的身份决定了教师看待学习与学生看待学习的根本区别。即使大学英语教师通过查看学生档案、与学生座谈、研究学生学习心理等, 也无法真正体验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遭遇和情感。对学生最直接、最真实的了解与认识, 就是教师自己重新当学生, 再次体验学习, 这样才可以真正、切实地感受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会与感受。

理论上, 每个人, 包括教师, 都应该保持终身学习。大学自身的教育环境也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了一定的学习空间。况且在当今的信息时代里, 通讯技术和互联网络使得远程学习变得便利。大学英语教师也有参加国内外一些教学或学术研讨会议和短期学习、培训等的机会。但笔者强调, 除了以上的各种方式, 大学英语教师还应该努力进取, 积极争取在国内外大学脱产学习的机会, 重新体验学习生活。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学识、给学生树立榜样, 还能够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贴近学生, 贴近学生学习, 从而有效提高大学英语教育水平。

3.3 在大学英语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

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的, 并为知识所引导。无论是大学英语教师还是学生, 都应该用一颗心, 相互付出真诚和爱, 给英语教育融入人文关怀。大学英语教师都是从学生走过来的, 都能理解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障碍与困难。面对学生, 尤其是面对对英语失去兴趣的学生、面对自卑、甚至憎恶英语学习的学生, 大学英语教师都应当用用心灵触动心灵, 以真诚和爱使学生走出困难、超越障碍, 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勇气。帮助学生学好英语只是教师人生中的一小步, 但却是学生人生的一大步。良好的英语水平将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语言文化基础, 将有力助推学生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刘美凤.对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再认识——教师的素质和角色转变是未来教育的关键[J].电化教育研究, 2001 (12) :7-9.

[2]王一方.结识图姆斯——一位病中的女哲人与她的骇俗思考[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5 (12) :17.

伦敦大学教育学院 篇10

关键词:“95后”,新生,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能够引领新生更快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学习和工作,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95后”大学新生是伴随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逐步普及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社会的急剧变革转型、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背景和优越的社会成长环境都对这个群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针对这一群体的入学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情境和挑战。

一、“95后”大学新生特点

1.自我意识。“95后”一代大学新生多数成长在“4+2+1”的家庭模式中,两代人的焦点全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相对优越的家庭环境和相对独立的成长环境造成他们普遍个人主体意识强,以自我为中心,故而越来越多的学生崇尚个人主义,渴望自我展示和表现的机会,但参加集体活动时积极性却不高,也常常不愿受到别人的干扰。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的公开透明化,“95后”大学生维权意识越来越强,敢于对社会上不合理的现象提出质疑,积极争取自身合理合法的权益。虽然大部分“95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健康向上,总体积极向好,但个体间责任感水平差异较为明显,离我们培养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社会责任感培育系统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1]

2.理想信念。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转型期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西方资本主义思潮不断涌入,“95后”大学新生的理想信念受到多种意识形态的冲击,他们的理想信念也日趋多元化,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开始在网络和社会中盛行,有的学生开始由于过分关注利益得失和物质享受而迷失了自己;有的学生甚至被企图分化、抹黑中国的反动言论迷惑而丧失理想信念。然而,“95后”大新生是未来科学技术创新、推进国家兴盛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所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刻不容缓。

3.思维特点。“95后”大学新生生活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思维活跃,具有很强的发散性,对新生事物往往充满好奇,有主动接触新生事物的兴趣,愿意主动学习,也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学习掌握新知识;同时,他们成长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下,从小就注重创造力的培养,所以大多数人对陈旧和传统的事物并不感兴趣,而是敢于突破传统思维,乐于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在解决问题时,往往能给出丰富多彩的答案或策略,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他们对中国的历史、国情、传统文化缺乏深入了解,对西方价值观念也仅限于片面的解读。这导致他们缺少理性思考、判断能力,在观察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时,往往主观、片面、固执,容易迷失自我。[2]

4.心理状况。步入大学校园后,“95后”大学新生面临与高中差异较大的生活、学习环境,往往会经历一段适应调整期。在此阶段,面临新生活的挑战,部分同学会有强烈的不适感和挫败感,面对困难,缺乏坚持不懈和迎难而上的精神,容易由于心理承受能力的不足而显得敏感脆弱。同时,由于生活习惯的差别以及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造成的人际交往问题也是困扰部分“95后”新生的难题,寝室矛盾和恋爱纠纷屡见不鲜。而“95后”大学生的家长面临着激烈的社会竞争,导致他们缺少时间、精力与子女进行交流沟通,从而忽略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这使得不少“95后”大学新生在面对各种问题和压力并由此引发心理问题时,常常无法得到家长的及时关怀。[3]因此在新生群体中,心理问题日趋凸显,危机事件时有发生。

5.交流方式。“95后”大学新生擅长通过网络工具交流沟通。网络在极大丰富学生的生活,提供快捷便利的沟通方式的同时,也导致了他们过度依托于QQ、微信等网络工具,甚至出现近在咫尺的室友不面对面交谈而选择网络聊天、部分学生能在网络上夸夸其谈但在生活中不善言辞等现象。人际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欠缺使得“95”后大学新生对人际交往产生恐惧和排斥,并且形成“不交流—能力欠缺—排斥交流”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宅男”、“宅女”式人物的大量出现。[4]这种严重依赖于网络的交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的发展。

二、目前国内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缺乏配合与保障。目前许多学校的入学教育仅依赖于从事学生工作的思想政治教师或辅导员,与系科的专业老师缺乏相应的交流,这就导致入学教育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常常陷于学校教育边缘的尴尬境地,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5]新生往往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的学业情况和发展前景比较好奇,如果相关内容在入学教育期间不能及时告知学生,会导致他们的兴趣减弱,对今后的发展极其不利。特别是如今许多大类招生入校的学生,对专业分流情况处于迷茫状态,亟需在入学教育阶段得到相关指导。

2.缺乏互动与交流。传统的入学教育模式偏向于进行单方面的灌输教育,讲座、开会和参观等方式十分常见。这样的模式往往忽略了与学生的双向的交流互动,导致教育者难以真正了解新生的思想动态以及需求。对于思维活跃、乐于创新的“`95后”大学生缺乏系吸引力,很多情况下是报着应付学校任务的心态参与其中,热情度很低,使入学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网络技术发达的今天,“95后”大学新生更倾向于通过新媒体平台寻求信息或帮助,而学校往往忽视了这些平台的交流互动性。

3.缺乏连续与层次。许多高校都将入学教育安排在开学1~2周或者1个月内进行。由于时间短,教育内容多,覆盖面大,缺乏层次,其中往往还包括新生军训,在新生对大学陌生的环境还没有深切的感受、适应的时候入学教育就结束了。由此导致新生在入学初期常常会陷入迷茫的状态,不适应期也没有随着入学教育的结束而结束,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面临问题和困难而暂时无法解决时往往会造成强烈的失落感与挫败感。新生进入大学之后的心理适应和认知重建需要经历较为漫长的时间,短暂而集中的入学教育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三、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95后”新生入学教育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针对“95后”新生特点以及以往入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入学教育活动。

1.爱国荣校教育。针对新生的爱国荣校教育旨在将校情教育与国情教育相结合,引导新生学习领会校训精神。加强新生国情党情理论知识,将个人的人生目标与学校发展和祖国腾飞紧密联系。弘扬“红色精神”爱国主义,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新生军训期间,学院党委书记为全体新生做入党启蒙讲座,端正新生的入党动机、提高新生思想积极性。

2.理想信念教育。针对“95后”新生入校前理想信念薄弱、价值观多元的特点,针对理想信念教育,学院举办主题演讲、知识竞赛以及辩论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新生在实践中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此同时,学院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新生正确使用新媒体,在学院团委微信平台宣传展示新生班级的主题活动,使各个新生班级形成互相学习、良性竞争、共同进步的风气。在引导新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主义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主动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践,用具体行动凝聚一股强而有力的正能量,也将学院文化连成一个统一、互动、活跃的整体。

3.生活适应教育。“95后”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步入大学校园之前,普遍存在独立生活能力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一特点,学院在军训期间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和团训破冰活动,提高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尽快完成新生于高中生与大学生之间的身份转换,适应新环境,树立新目标。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军训认识,自觉调整自己,将回避模式转向主动模式,坦然面对苦与乐,借助各项体能训练锻炼自己的意志力,获得全新、健康、积极的大学生活。新生结束军训后,学院结合学院特色,组建、培训班级心理委员,对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予以持续关注,定期反馈。另一方面,广泛开展新生寝室整理内务培训活动,提高新生的独立生活和整理内务的能力,同时加强新生的宿舍整理意识,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风,营造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进一步适应学校生活。

4.生涯起航教育。学院的生涯起航教育围绕启蒙与适应、自我与职业以及规划与未来三个部分组成进行。启蒙与适应部分首先通过名家讲座启发学生对自我发展的思考,在指导学生完成如适应能力测试、MBTI等测试之后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解析其能力特点,协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在自我与职业板块,学院开设讲座、进行分享,提供体验平台。邀请多名优秀校友开展讲座,让同学们看到相关专业人才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与宏观定位,将自己的职业目标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结合起来。于此同时,让新生提前学到一些职场生存技巧,把握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这一系列的入学教育活动促使新生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大学生活,在新生群体中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做好新时期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而临的情况比以往任何阶段都复杂多样。从“95后”新生的特点来看,每个新生进入大学学习生活有着不同的目标的和追求。我们需要有的放矢地开展入学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大学校园。

参考文献

[1]郭智芳,陈罕.“95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14,(9):28.

[2]周爽.“95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方法的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206-207.

[3]孙慧,温雪松,陈凤平,王美玲,肖月生.“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38):39-40.

[4]赵争,杨亚鸣.“95后”大学生入学适应教育问题探讨[J].宿州学院学报,2014,(5):100-102.

大学独立学院英语教育问题探究 篇11

【关键词】独立学院 被动灌输 教学模式转变 二级学院英语教学应试教育

一、概述

自《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颁布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英语教学改革逐步受到重视、教学设施得到改善、大学生的英语总体水平在逐年提高。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各类教育需求快速增长,独立学院中的班级规模呈现增大之势,而教育供给相对滞后。有关数据表明,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大招生规模以来,高校一向较小的班级规模也迅速膨胀,普遍达到60人以上。因此,就我国目前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班级教学规模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现有资源远不能满足扩招后的需要。在扩招的快速发展和落后守旧的教育模式和制度下,暴露出很多独立学院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国家的稳定和未来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这不仅暂时性地缓解了就业压力,尽可能地满足了学生对接受高等教育的渴求,使更多的有志青年获得了进一步深造机会,缩短了我国高等教育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但同时在英语教学上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独立学院英语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英语基础普遍差、学生从心理上惧怕英语学习、心理压力大、口语表达能力差、传统的灌输教学方式以及枯燥的英语教学环境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二、当前大学独立学院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大学独立学院英语教学模式多年来存在的一些老问题也依旧存在,如英语教学仍主要采用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材+黑板+录音机”的模式,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目的的交际法教学还远离课堂。传统的被动灌输的教育模式抹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老师上课讲,学生认真记,一堂课下来,专注记笔记的学生几乎没有提问题的时间,老师的声音垄断了整个课堂。并且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几乎不存在,大学老师往往一下课就离开教室,留给和学生交流和答疑的时间几乎没有,尤其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非但没有淡化应试教学的色彩,反而有朝着“考研是目标,四、六级是关键,60分万岁”的方向发展的趋势。最终导致了语言教学没能达到运用的目的;外语教学每年逐渐增加的学时与实际效果极不相称。从本人长期从事英语教学的工作中得出:“很多学生经过8年的英语学习来到大学,在这四年的大学生活中都不能较熟练地阅读外文书籍,尤其是听不懂,讲不出,难以与外国人直接交流。这其中主要体现了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弊端。”

除了落后的教育模式外,独立学院中的英语老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些缺乏经验的英语老师和他们略带乡音的口语使得很多学生不能按时来上课,一些老师往往采用极端的做法包括点名,繁重的作业和过多的测验来控制学生,这样做对老师和学生都没有好处,使得老师为了完成教务和达到考核不息牺牲学生对英语的爱好为代价是非常不值得的。另外,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独立学院中的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主要由50岁以上的教师和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构成,地方院校的这支队伍中绝大多数只有大学本科学历,职称结构也不尽合理。一方面他们在掌握新的教学理论上有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师资队伍人员不足,都是超负荷工作,没有足够的业余时间、精力研究、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年轻教师为了适应新的角色,还在努力掌握自己的老师在教授自己时所用的老师的老师代代相传的方法,年老的教师沿用老一套教学方法几十年,一套教材用了十几年,一本教案已经发了黄,并且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也不高,还略带口音,临近退休很难有能力认真的钻研新教材,实践新方法和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还有独立学院中的收入分配模式陈旧落后,职称和工龄直接挂钩工资和福利,使得很有师范学校毕业的优秀学生分分外流,后备师资队伍建设遇到很大的困难,从长远看培养后备人才和储备后备力量是独立学院中英语教学良性发展的关键。对后备人才的重视也就是对下几代学生英语教学的重视。

从大学生角度分析,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出:全日制重点大学独立学院中60%的大学生英语基础差、单词读和写困难;30%的大学生基础可以,但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导致英语综合水平差;10%的大学生英语基础较好,但有偏科,侧重听说读写中的某一项,并受独立学院中英语学习环境和氛围的影响,英语读、写能力提高缓慢。实际大学生英语的基础,比统计的情况更严峻,在简单的音标、语法、时态等方面都错误连篇。基础薄弱造成了独立学院中的大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惧怕心理,主动旷课,逃课、抄袭作业、害怕课堂上被提问、恐惧听力和口语表达、反感背单词是大学生中普遍的现象。同时上英语课过程如同听天书腾云驾雾一般,不知所云是他们的普遍反馈。老师领读时,只是和尚念经一样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自己却迷迷糊糊、不知所云,并且其中有些大学生不懂装懂,课上怕老师提问题,课下又不敢向老师请教,问题逐步积累使得很多知识点都是一知半解,长期以往造成基础不扎实,并逐步产生厌学和逃避的心理。

三、大学独立学院英语教学改进的对策

1.全面改革大学独立学院英语教学的模式

为了适应大学独立学院与是俱进的发展需要,全面改革大学独立学院英语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模式应从应试的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教师位置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英语实践能力的指导者和质量监控者;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教学内容应由复杂难懂的语法转变到从调查摸底,抓基础开始,夯实英语音标、语法基础知识,由单纯重视语言本身的精确性转变为既重视精确又重视流利。笔者同时认为,在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过程中,一定要着重处理好两对“关系”,即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和教与学的关系,前者要树立学习知识是基础、培养能力是关键、提高学生综合索质是目的的思想,后者则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由语言能力培养转变到语用应用能力培养上来,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索新的英语教学方法,培养大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其中主要是以英语教师成绩考核为中心的居多,但新的英语教学方法应从当代大学生的角度出发,例如,采用趣味教学方法用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导,在教学中穿插一些生动的英语故事情节,并可借鉴新东方英语教学的成功经验,将英美电影中的经典对白和著名英语演讲插入英语教学中,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可穿插一些幽默的英语笑话、国外的风土人情等的内容,通过电影和文化交流唤发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枯燥的英语学习变得生动且有活力,并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可运用现在广泛被使用的心理教学方法,认真翔实地调查每个班级大学生的面对英语学习困难的心理反映,针对大学生不动的心理状况调整教学的节奏和顺序,并试图制定一个心理应急机制,在大学生课上对某一个难点要点普遍接受困难并产生心理障碍时,适时的调整教学的节奏并可通过举出不同的例如换个角度让大学生思考这个难点,通过对大学生的心理暗示和调节让他们主动的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刻服困难,这样可增加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3.改革教育理念,树立当代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以往落后的教育理念导致大学生对于英语学习被动灌输,甚至于最后放弃。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进步,改革教育理念事在必行,另外,与是俱进的教育理念应充分考虑到大学生年龄段的现状。因为目前的大学生基本都是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自立能力有限,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很有局限性。所以,新的教育理念应充分围绕当代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积极开展英语口语交流活动,增强大学生敢张口大声朗读和说英语的勇气。例如,可采取积极采取措施开展英语口语交流活动,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开展英语园地、英语论坛、英语角等活动,也可根据课文中的英语故事开展角色表演,情景对话,英语日记讲述,英语园地,英语论坛,英语角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达到让学生进入到主动学习英语的状态去,从而树立学生敢说、能说英语的信心,使学生在对英语学习上产生积极的心理响应,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改善教学环境和建设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平台

目前很多一类重点大学独立学院的硬件设施的更新和提高速度非常快,已基本接近英美等发达国家教学设施的水平。但还有很多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发展相对缓慢,一些硬件设施缺乏必要的经费去维护,使的很多设备降低了工作效率,并且设备老化陈旧在课堂经常出现问题,耽误了教学时间,使的很多大学生出现反感的表现,并进而对英语学习造成间接的负面影响。所以更新和改进硬件教学设施可以为教学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并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声音和图象教学设施营造直观、趣味的教学环境,使大学生易于接受和吸收,不仅做到有直观的感性认识,更有趣味的理性讲解,从而改变了一程不变的课堂、严肃认真的老师、枯燥无味的环境,使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为了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独立学院的英语老师可定期组织周末或每天课后的英语角,并将当今一些热点讨论的社会,文化,教育话题做为英语角的主题让大学生们积极参与和讨论,从中不仅可模拟一个逼真的外语环境,也可时时了解大学生对这些话题的看法,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想法并可进行总结后用于不断改善以后的教学方法。

四、结论

总之,当前我国大学独立学院在教学模式上存在着诸多弊端,教师队伍的规模远跟不上大学独立学院不断扩招的形势,师资队伍老龄化,落后的收入分配和职称评定等奖罚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的优秀人才。另外繁重的英语应试考试严重抹杀了独立学院大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笔者从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总结出大学独立学院英语教学改进的对策:全面改革大学独立学院英语教学的模式;探索新的英语教学方法,培养大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兴趣;改革教育理念,树立当代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改善教学环境和建设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平台。

参考文献:

[1]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Z].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

[2]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吴树敬.大学英语教学:问题与解决办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

[4]蔡基刚.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压力[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 .

[5]宋其蕤,冯显灿.教学言语学.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生活教育:大学教育价值新取向 篇12

一、大学教育价值取向的演变

(一) 大学教育价值的知识取向

知识取向是大学精英教育阶段的产物。这一阶段持续时间较长, 从中世纪大学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 在我国则持续到21世纪之前。此时, 大学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主要围绕高深知识的生成或传承,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创新知识体系。尽管中世纪大学有着很强的专业性, 突出专业的实用性与功利性, 但大学由于无需过多考虑职业问题, “贫困学生和终日操劳而收入微薄的教授, 总是可以在离开大学进入公职领域或担任其他职业时致富, ”[1]因而一些非功利性智力探索、个人修养与文化传播随之产生, 使大学成为一座自我陶醉的孤岛, 形成了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的知识取向教育。同时, 精英教育阶段教师主要关注教学和科研, 对外界环境变化缺乏应有的敏感性, 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育传统与教学习惯。

知识取向的大学教育以知识延续与拓展为目的, 以教师为主导,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具体表现为:在课程设置上, 课程结构相对稳定, 学生服从于现有的课程设置, 较少受到外界职业因素的干扰。专业培养方案按照学科基础设置, 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主要课程, 此外还包括部分通识课程, 但所占比重较小。在课内与课外的关系上, 以教师为主体, 偏重于课堂设计与课堂教学, 学生课外活动的实践机会较少。尽管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较高, 但是由于考试评价是以知识为主, 因此, 学生仍是以学习学科知识为中心, 参与其他活动的时间与广度都不够。

(二) 大学教育价值的职业取向

21世纪以来, 扩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大学生自主择业的难度, 使就业成为社会、家庭与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据调查, 2008年毕业大学生就业率不到70%, 2008年底有100万高校毕业生不能就业, 而2009年又有600万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2]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其生存与尊严, 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而在高职院校的就业导向影响下, 一些本科院校不同程度地把课程与教学改革建立在就业导向上, 大学校园开始有转变成职业技能模拟车间的倾向, 校园中充斥着各种招聘和求职信息, 知识教育取向不断消解, 职业教育取向开始显现。

职业取向的大学教育以学生就业为目的, 以市场为主导, 以实践教学为主渠道, 不断提高学生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具体表现为:在课程结构与内容上, 适应职业变化需求, 动态调整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 减少理论课程比例, 增加职业技能教育内容, 课堂教学不再以理论知识为中心, 而是以专业技能为中心;在课堂与课外关系上, 课堂教学时间被压缩, 就业实践机会增加。这种模式以就业为取向, 打破了文化教育模式知识中心主义传统, 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三) 职业取向的教育价值的式微与生活教育价值取向的出现

职业取向的大学教育所带来的问题表现为四方面:一是大学理念缺失。学生以就业为主, 把主要精力关注于未来职业生活, 不再坚守大学的传统理念, 大学难以发挥学术与文化中心作用, 失去了自由、文化与理性的大学精神。二是课程结构失衡。在就业导向下, 大学专业实践不断增加, 专业基础课程被压缩, 这就导致学生的专业课程学时不足, 专业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学时较短, 从而不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三是大学文化不足。受不良就业情绪的影响, 学校的文化氛围已不再是20世纪中期之前那种充满理想与激情的情境, 许多学生较早地出现紧张、焦虑与不适的心理感受。大学各种活动已失去了文化的丰富性, 成为为未来职业的过渡与准备。四是学生素养单一。学生较早地涉足职业实践, 从进校开始就通过家教、推销以及创业等实践活动, 试图锻炼自己的能力, 思考如何深入社会, 提升交流与工作能力, 难以静下心来阅读经典, 无心修炼高雅艺术, 专业课程浅尝辄止, 学生的整体素养不高。这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当下生活, 而使他们由于失去一些应有的文化素养而造成将来低质量的生活。

大学教育的职业取向所带来的浅层次问题已经显现, 深层次问题不断积聚, 这就迫使大学不断反思教育取向, 统合大学的传统理念与学生的现实需求, 克服知识本位与市场本位, 回归到学生本位, 把学生的现实生活作为重塑大学理念的基础。杜威曾经指出, 传统教育没有把学校建设成为社会生活的形式, 没有使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相协调。陶行知不仅继承了杜威对传统教育的批判精神, 而且还进一步把这一理论发扬光大, 提出生活教育就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简言之, 生活即教育, 从而把通过社会实践接受教育纳入教育的范畴。[3]现在看来, 这些思想并没有过时, 相反却有着更强的预见性与感召力。大学需要重新确立生活教育的价值取向, 既要延续传统精神, 增进学生的知识与智慧, 拓展学科知识, 同时, 也应基于发展的连续性与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的大学生生活的基本原则, [4]满足学生未来职业生活需要, 关注学生当下的生存状况, 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体现大学生活的完整性。

二、大学教育价值的新取向——生活教育的内容

生活教育是把大学生当下必然的经历作为教育的内容, 引导学生发现生命意义, 珍爱生命价值, 在此基础上根据专业培养方案要求, 主动积累学科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 提升学习能力, 结合社会发展的情势, 增强社会理解力,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一) 生命教育

教育是在生命历程中展开的, 生命的延续与存在状态是教育的基础, 因而生活教育首先是生命教育。当前, 大学校园中的暴力、自杀及其他意外伤害事件时有发生, 部分学生不关注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特别是在就业压力加剧的背景下, 学生漠视生命的诱因有所增加, 有些高校频繁出现伤亡事故。可见, 在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的环境中, 生命教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的统一体, 自然生命是价值生命的载体, 价值生命是自然生命的灵魂, 舍弃二者中的任何一个, 生命都是不完整的。[5]自然生命也就是人的生理生命, 其教育是要使学生了解生命的来源、生命的构成及生命的趋向, 这些内容是不同阶段的学生都需要了解的常识。对于大学生而言, 不仅要了解自身与他人生命要素及生理特点, 更主要的是要认清人的价值生命。大学的独特品性就是更强旺地展开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与社会生命的过程。其中, 精神生命教育是基础性构成。只有在大学教育中, 精神生命教育的全部理想才具有实现的更好外在条件和主体内部依据。[6]大学还应通过教育使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何在, 如何提升生命意义, 使他们增强对生命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与自我表达, 以及对他人生命的尊重与呵护。生命教育从主体上包括自己的生命教育与他人的生命教育。由于个人生命是别人给予的, 个人没有选择出身的自由, 从个人同别人形成的伦理与社会关系出发, 个人要肩负起家庭的义务与责任。对于别人而言, 个人有生的权力, 生命是至高无尚的。社会的本质决定了别人的生命不仅不能侵犯, 而且要倍加呵护。学校应让学生明了个人生命对他人伦理关系与生活的意义, 尊重同学、家长与教师以及其他人生命价值与意义, 体验欣赏他人生命所带来的愉快与幸福, 以及伤害他人生命所带来的悲伤与痛苦, 增进个人承载生命意义的能力。

(二) 专业教育

从大学诞生之日起, 专业教育已成为大学的核心内容, 无论是早期神学、法学与医学, 还是近现代分化更细的学科专业, 专业教育是大学存在与发展的根本, 成为大学区别于其他层次教育的标志。大学具有学术性与事业性双重属性, 而学术性又是大学的第一属性, 大学根据学科的分化与组合划分出相应的院系, 把不同教师与学生归属于某一个院系。在强化通识与淡化专业的背景下, 学系的概念有所弱化, 学生首先生存于大的学科门类下, 而后根据学术兴趣自由地选择相应的专业, 不过, 学生最终的归属仍然是专业。同时, 在可以自由离开组织的背景下, 教师在学科与单位的选择上, 对于学科的思考远大于单位, 学科给教师带来的利益始终是教师选择是否离开的最高尺度。

大学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发展专业能力似乎成为不容置疑的事实, 教师与学生按照专业培养方案按部就班地教与学, 至于专业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应该教授专业中的哪些内容, 学生从中获得了多少, 是否需要专业教育以外的东西, 这些内容该如何安排, 如何评价, 生存于其中的学生参与得尤其少。关于专业教育, 有人认为应该增加专业技能课程, 有人认为应该加强通识教育内容, 有人则认为需要增加一般技能课程。实际上, 如何把学生发展放在第一位应该成为专业教育不容回避的问题。传统课程在设置过程中尽管考虑到了社会、学生与专业的多种需求, 但多数课程在实际运行中主要从学科本位出发, 对学生内在需求关注不够。大学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 考虑学生的心理感受, 分析学生的心理逻辑, 重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发展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专业伦理。

(三) 社会教育

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以及反思与批判社会成为大学生活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以知识为主导的传统教育中, 教师与学生专注于专业课程, 着力于知识的积累与传承, 较少与周围社会生活发生联系, 大学成为一座孤芳自赏的象牙塔。正因如此, 大学背负着不入世俗的不良评价, 特别是在近代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浪潮中, 以及在资本主义制度萌芽与发展过程中, 大学受到了社会的强烈批判。如今, 随着知识经济成为社会的主流经济形态, 大学又开始不断适应社会的需求, 从而逐步走进社会深处。然而, 大学对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利益为导向的教学与科研服务, 而社会急需的公益性内容相对不足, 大学应该履行的引领作用彰显不够。学生对社会事务的介入方式及内容较弱, 情绪化的网络发泄无法代替合理的社会批判, 也无助于推进社会改革。

大学是社会的组成部分, 大学理应融入社会, 直面社会问题, 以其知识与文化引领社会发展, 回馈社会需求。当代大学生不仅要适应社会, 走近社会生活, 体现出知识分子与社会之间应有的人格品性与作用张力, 进而对社会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与合理的批判。同时, 还应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提升社会文明, 推动社会进步。因而, 大学要能够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参与精神, 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与批判能力, 使学生生活在真实的社会中, 而非游离于社会之外, 成为一个冷漠而孤独的看客。

三、面向生活教育的大学教育改革

以生活为取向, 要求大学教育以学生生存与发展为本位, 积极关注学生生存状态, 立足当下, 面向未来, 通过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充实课程活动内容, 推进社会实践活动, 满足学生的生活需求。

(一) 课程体系

大学专业课程是在一定价值取向下, 由不同领域不同性质内容组织的结构体系。从课程设计与实际运行结构来看, 大学不同专业的课程结构大致可分为:通识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与专业主要课程。从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上看, 通识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20世纪80年代, 哈佛大学文理学院提出《公共基础课计划》, 代替先前实行的《通识教育大纲》, 拓展通识教育课程范围。[7]通过学习, 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思考并作出书面表达, 对文学和艺术、历史、社会科学等作出批判性评价, 掌握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方面的数学和实验方法, 对伦理道德问题有所认识等。以美国杜克大学为代表, 20世纪90年代末对原有通识课程进行调整, 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通识课程体系。根据知识领域、文学艺术、社会文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数学以及其他课程类型, 按照知识领域、探究方式、重点探究与能力培养不同教学目标形成矩阵式课程结构。[8]不过, 不同国家在课程结构的重心及设置取向上有所侧重, 但总体上是在立足学科的基础上, 越来越重视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

根据学科、社会与人的发展维度, 大学各专业课程应由以学科为主的专业课程和以社会与人发展为主的通识课程组成。有学者在梳理出专业知识中心课程、典型产品带教学课程和核心通识课程三种类型的课程体系基础上, 提出了以方法论为中心的四板块课程体系。[9]这一设计并没有超出核心通识课程范畴, 只不过把方法论单独列出加以强调。新的课程架构要在合理划分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比例基础上, 把专业课程内部结构交由各学校专业团队进行设计, 通识课程由各校根据人文、社会、自然、技术与方法四个领域, 参照教育目标分类方式, 按照知识、情感、技能与能力四个层次, 并对不同课程类型在发展层次上进行赋值, 形成结构清晰而完整的矩阵式课程结构及相应目标。特别是“打破我国通识课程中外语、计算机、体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比例约占全部通识教育学分的70%”, [10]增加其他人文等通识课程。

(二) 教学改革

在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及相应目标引领下, 大学课程体系只是一个静态的结构概念, 合理的课程结构与体系只是实现大学目标的第一步。从国外实践来看, 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远未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在许多高校中, 人文类专业不过是要求学生在革个院系学习一定数量的课程, 缺乏系统性和深度;而自然科学类专业过分强调知识本身的传授, 而忽视了教会学生探求这些知识的方法。”[11]教学上, 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和课堂中心仍然盛行, 学生没有获得教学目标所期望的发展结果, 因而如何把大学理念转化大学文化, 在学生身上得以体现, 还需要通过教学环节实现学生与知识互动, 学生的发展与知识文化内涵互动。

大学要切实推进教学改革, 特别是改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 从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出发, 实现教学方法变革。着力改革最常采用的讲授法, 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学生多学、教师少教方法吸纳进来, 大量使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式教学, 合理设计与分组, 充分发挥大学图书及信息资源作用, 调动学生课外学习的积极性, 形成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高分析与综合能力, 提升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同时, 对于核心概念及原理尽量采用案例法, 把复杂原理通过案例情境进行简化, 既结合学生的日常性经验资源,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可以通过案例解读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这种课堂上的多向交往与互动, 能够生成丰富的潜在课程, 从而创造激动人心的学习与交流氛围, 改善师生关系。

(三) 课外活动

大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 学生在学习中生活, 在生活中学习。因而, 大学的整个时空都充溢着学习的因素, 充满着生活的内容。课堂只是大学一个部分, 按照教育部有关大学专业课程总学时的规定, 学生每学期每天平均教学时间约4.5节课, 其余时间都在课外中度过, 如果不能有效设计与利用课外时间, 学生生活将失去目标引领, 尽管学生在生活着, 但这种生活的意义与大学的本真要求与时代的需要相去甚远。事实上, 大学生网恋、学业成绩不良以及目标缺失等现象同学生课外活动目标迷失有关, 同学生自我规划不足有关, 也同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有关。

大学文化是由教师与学生的共同生活空间所营造。大学首先要有意识建构生活性的校园文化, 注重校园艺术设计, 以学生社团活动为主体, 开展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体验大学较高的知识情趣, 较美的校园环境, 较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学生社团活动, 尽管数量较多, 但规模参差不齐, 目标定位缺失, 活动经费缺乏, 进入了发展的迷茫期, [12]需要多渠道筹措活动经费,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避免学生社团活动行政化与形式化。前者以分管学生工作职能部门占主导, 由学校设计与组织, 难以体现学生活动的主题与意义;后者把社团活动作为评比的内容, 作为学校文化的点缀, 而不是为了学生真实的生活。学校要克服学生社团活动的行政化与形式化倾向, 使社团活动主题多元化, 方式多样化, 效果生活化。

(四) 社会实践

大学的职能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 包括生产性职能、消费性职能和公民职能, 其中, 公民职能主要指培养学生政治、经济与社会职责的理解力, 对社会目的与行为的批判力, 为其他人提供力所能力的服务。[13]在我国, 大学生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 校园内又以专业学习为主要任务, 从而导致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 对社会现状与问题分析不够, 服务能力不强。对于社会的热点问题, 学生主要借助新闻媒体发表个人的观点与看法, 常常出现许多偏激的语言与过激行为。不可否认, 学生言语与行为的正义性, 对社会改革发展有促进作用, 但有些问题由于缺乏理性会导致建设性批判不够。同时, 受高考制度的影响, 学生原本应通过日常生活与学习发展起来的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发展滞后, 延迟到大学进行学习, 从而加重了大学阶段的发展任务, 需要借助学生校外活动提供多种能力的发展空间。

上一篇:慢性过敏性紫癜下一篇:网络购物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