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教育(精选12篇)
大学新生教育 篇1
摘要: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进校后非常重要的一堂课, 也是辅导员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可以为以后的日常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好入学教育, 指导学生如何更好更快的融入全新的大学生活, 顺利实现角色转换, 也为他们更好的进入社会打下基础。
关键词:新生,大学,纪律,安全,心理健康
入学教育是大学新生步入校园后的第一堂课, 是帮助他们了解大学生活、树立新的奋斗目标、尽快完成由一名中学到大学生转变的重要途径。入学教育的成功, 依赖于入学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更有赖于入学教育的内容。如何开展新生入学教育, 使学生在进校后能够从中受益, 明确学校相关规定, 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也是每个老师和领导最为关心的话题。因此, 我个人对新生入学教育有一些新的看法, 以供大家讨论。
一、崭新的大学生活
大学不是高中生活的延续。大学生活是学生在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和成长经历, 不再是高中生活的延续。以前的高中生活只有一个单一的目标:“考大学”, 所有的生活学习都为了这一个目标转, 学生处在一种家长、老师的高压下学习, 很难有自己的掌控权。而进入大学以后, 学生可以有自己的目标定位, 学习生活更为自由, 进入完全自主的状态, 可以朝着自己喜欢的目标奋斗。进入大学后, 同学们都会感到, 学习内容, 学习要求, 学习视野, 思维方式, 管理模式, 生活方式都跟高中生活完全不一样。
二、纪律教育
虽然说大学生活比高中的生活有了更多的自主性, 但是学校同样要根据自身的条件特点制定相应的条款来规范、约束学生的学习生活。道德是告诉你应该做什么, 而校纪校规是警示你什么不能做。一直以来, 对学生思想素质的教育往往是通过思想教育来进行的, 但仅仅依靠思想教育显然是不够的。思想教育是通过正面说理, 宣传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 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主管认识, 从而达到“内化”的目的, 进而达到学生遵纪守法, 努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样, 行政管理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将思想教育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规范化, 条文化、制度化, 从而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加以正确引导。因此校纪校规成为强制执行了一项重要内容。每年, 学生因违反相应的学生管理条例而被处罚的有很多。在刚踏入大学的新生来说, 学好学校的管理条例是相当必要的。
三、安全教育
近几年来, 全国各高校因忽略安全问题或对安全重视不到位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件在各大报纸和网络中经常出现。对新生进行人身、生活、财产安全等方面的教育、组织新生学习《安全管理条例》, 并剖析典型事例, 增强新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严格要求, 严加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且是现在每个学校最为重视、也最为头疼的问题。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影响稳定, 稳定影响秩序。安全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且需要全校师生的支持和密切配合。为了学生的安全, 学校在对新生教育时要要求大家从小事做起, 从身边事做起, 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四、心理健康教育
1. 新生中容易出现的不良心理问题。
由于受到学习内容, 学习要求, 学习视野, 思维方式, 管理模式, 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巨大改变, 很多新生出现了各种对大学生活不同的反应。正所谓“天才不是第一天生下来就是天才的”, 换言之, 一名优秀的、合格的大学生不是一进校门就是的。他本身有一个逐渐的适应过程。很多同学在才进校门时就不同程度的出现“大学适应不良症”。生活的变化。不论是从生活环境还是生活方式上来说, 都跟以前的高中时期大相径庭。以前很多时候家长都会帮助孩子处理好各种生活上的问题, 比如“吃什么”、“穿什么”、“怎么花钱”、“某天安排什么样的活动”等等。可现在全部要由自己处理, 很多同学感到了焦虑, 没有归属感。学习状况的变化。从紧张的中学阶段过渡到自由度较高的大学, 教学形式、学习内容、学习条件、学习方法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从某些地方上考试大学的学生来说, 也许过去你的成绩一直在当地名列前茅, 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可进入大学后发现, 比自己成绩好的人比比皆是。这样就会造成这类学生的失落感。人际关系的变化。在中学时期的人际交往显得较为单纯、单一, 都是自己的父母, 亲戚, 同学、老师;可到了大学, 天南海北的同学有着自己不同的家庭背景, 成长环境, 秉性脾气大为不同, 大家素昧平生。刚开始也许大家会觉得新鲜, 可时间久了, 各自间操着自己的方言, 难以适应, 难免会有孤独感。管理方式的变化。大学是讲求个性的地方, 学校不会给学生施加更多的压力。在管理上就比高中时期自由了很多。“在大学, 完全靠的就是自觉。”最典型的是:也许很长一段时间学生才会见到教授某种课程的老师一次, 也许隔段时间才能见到自己的辅导员。大学实行的就是自主管理, 学生全权安排自己的时间、金钱, 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但是, 大学生有他特殊身份多规定的内涵。想要当好“自己的主人”就必须要有一种责任意识, 学会对自己的意识和行为负责。忽视对自己的“管理”, 时间长了, 就使自己成为了“没有责任心”的人。
2. 如何让学生在进校时就建立起良好的心理。
正确认识自我。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需要什么?我能做什么?我要得到什么?我的目标是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摆在学生的面前。人的一生都在不断的找寻自我, 时间自我, 完善自我。正确的处理自我的问题是每个大学生不容回避的课程。能进入大学的人都很优秀, 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 关键的问题是, 如何定位自己, 一切从头开始。这种认识不仅仅是对仪表容貌, 更多的是对自己能力, 性格、品德、人生观价值的一种探讨。充满自信的人永远是最美的, 更知道让大家如何去欣赏自己的美。构建自己的奋斗目标。有目标的人就不会无聊, 有目标的人就不会感觉生活没有意义。大学生应该是有理想, 有目标的人。拥有目标就拥有美好的明天。关键是看自己如何付出, 付出多少。一定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了兴趣和欲望就能够自觉地徜徉在浩瀚的知识海洋, 吸取新知识, 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正视挫折。遇到挫折时我们会很困惑, 但这也是一次挑战, 又或许就是一次机遇。当“风雨”来临时, 我如何才能找到“避风港”。痛苦是必经之路, 要得到欢乐, 就必须能够承受痛苦和挫折, 我们不止拥有痛苦的体验, 也更要拥有把不幸变为幸福, 把令人心痛的缺陷变为新力量的机遇。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并保持快乐的心, 就可以得到最珍贵的收获。正确的与人交往。人属于社会性的, 群居的动物。在与人的交往中可以实现个人各种需求。如何才能与来自四面八方, 有着不同方言, 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成长背景、不同生活习惯的同学和谐相处, 从而达到和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相处, 这也是新生的必修课程。大学的人际交往不再像高中时期单纯, 单一, 需要处理的各种矛盾也随之增加。大学生要处理好父母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社团圈、老乡圈、学习圈、娱乐圈等各方面的关系, 让他们应接不暇。良好的第一印象、爱心助人、交往有度、善于倾听、适度请教问题、得体优雅的谈吐、学会赞扬他人、正视别人的批评、帮助别人做决定、勇于承认错误等都是处理好人家交往的必要手段。
让新生在一踏入大学这座“象牙塔”时, 就拥有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是我们每一位老师的心愿。上好新生入学教育这门课至关重要。拥有“爱心, 自信心、责任心、上进心”的学生才是我们学校为之奋斗的目标。
大学新生教育 篇2
新生入学教育的目的在于消除陌生感和孤独感,启发热情,指明如何开始。具体说来,它的作用有几个:第一,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大学,它的教育目标,以及本学校的独特的教育使命和理想。
第二,帮助学生熟悉新环境,包括生活环境以及新的专业学习使命和方式。第三,使学生知道要以怎样的积极的方式度过这几年,才能在各方面有最大的收获,并最终达到怎样的目标。第四,告诉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使其做好心理准备。最后,表明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和期望,让其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二、新生入学教育现状
入学教育的重要性显然获得了各大高校的认同,并花了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项工作。但对于不少学生来说,新生入学教育仍然是一个不痛不痒的过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或者意义重大的收获。究其原因:一,内容结构不合理。很多学校的入学教育内容是以校规校纪以及专业教育为主,再加上一点心理辅导,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不够亲切,不足以满足学生对大学生活的好奇心,以及消除学生对大学生活的疑惑。
二,准备不充分,内容无深度。
比如专业教育,很多讲解人就是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作以分享,讲解不系统,也无法上升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高度,使学生对自己的发展前景始终心存迷茫。
第三,形式太单一。入学教育很多是以报告、讲座的形式进行,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参与度和关心度都很低。以上三个原因,使得新生入学教育的成效不大。
三、有效的新生入学教育新模式的探讨
卓有成效的入学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呢?针对学生的需求以及新生入学教育的目的,其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校情介绍与学院教育理念分享
了解学校,这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对于学校的建设者,除了让学生知道学校有一个怎样的历史之外,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并且认同学校的教育理想以及教育理念,用文化的感染力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院长期坚持的理念,大部分都是可以打动人的东西。第一是要让学生了解这些东西的内涵,第二还要让学生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是实实在在在追求的东西。
2、学校规章制度介绍
这一部分是必不可少但是相对枯燥的部分。学校各部门可以成立自己的高效灵活的宣讲团,每部门以自己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部门可以提供的服务,学生应该遵守的规则以及特别注意的地方,有效率的完成介绍。
3、专业教育,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这是入学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对于学生如何开始学习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它要让学生了解大学学习与高中学习的不同要求,本专业的专业特点,培养目标,就业方向,就业形势等等。在这些内容中,要贯穿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就业,这是大学教育的其中一个现实目标,根据人“先入为主”的意识,这时给出的一些有关行业、职业方面的介绍,会对学生的就业意识、创业意识、竞争意识产生有意义的影响。重点要使学生有规划的意识,并且提供一定的方法帮助其找到方向。
4、大学生涯规划指导
一个健全的高等教育不仅仅包括知识的学习,更要包括精神的、道德的、美育的、社会的教育、人生观等的教育,大学生的学生生涯也必然包括这方面的积累和学习。有些学校已经专门开设了大学生涯规划这门课,开课的老师对于这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可以给学生进行比较专业的指导。
5、大学生心理建设教育与社交辅导
心理建设和社交,这是很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隐性杀手。入学时的心理指导,第一是要疏解高考中集聚下来的心理紧张,第二是消除在新环境中的心理压力,第三是教会学生如何自我激励,最后是让学生了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一部分应该由心理方面的专业人士来作指导,除了讲解外,可以加入一些测试等让学生更加的了解自己。
四、新生入学教育的措施建议
入学教育的形式应该多样化,这样才能增加学生的投入感,并且使学生更加津津乐道,从而加强入学教育的效果。这里的多样化,既指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也指参与人员的多样化。
在组织形式方面,专题讲座是不可少的,它集中的传递着学校需要传播的信息;论坛,可以是专家的论坛,通过专家相互的讨论来引发学生思考,也可以是学生直接参与座谈和讨论,通过相互的讨论来加强思考;
读书会,以书中的观点来启发学生的思想;老生风采展示,展示丰富的校园活动,介绍优秀的在校生,激发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憧憬;适当的文体活动,比如新生舞会,也是社交礼仪的一种训练……总之,形式上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各种不同的设计,关键就是要使学生乐意参与,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质量,并引导学生自发的进行思考。
大学新生适应教育刍议 篇3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 适应过程 适应教育
适应是种重要且常见的心理现象,每个人一生中都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适应。环境的改变是适应产生最基本的原因,大学新生为了求学梦想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城市、接触陌生的人、体验陌生的教学方式和灵活的时间安排、面对多才多艺的同学,普遍出现适应困难的问题。适应是个熟悉环境、由被动参与到主动融入的过程,如果辅导员老师能够主动探求大学新生的适应心过程,并采取行之有效、丰富多样的适应性教育,进行积极地思想和行为引导,势必能缩短大学新生的迷茫期、困惑期,促使大学新生主动拥抱大学生活、少走弯路。
一、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
(一)适应
适应现象是伴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出现的,没有环境的变化也就无所谓适应或不适应。人的一生要经历幼年、青年、中年、老年的阶段,所处的历史环境、自然环境、人际环境总是处在不间断的变化中的,生理、心智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每个人总是面临适应的问题,会产生不断适应新环境的需要。可以说,适应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人的一生中随时都要面临的任务,也是人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大学新生适应是人生全部适应过程中较为特殊的一种适应,它是指进入大学的学生(入学到第一学期结束)在脱离原来熟悉的环境,进人大学新环境的变化过程中,根据新环境的要求,积极调整自己的心理与行为,顺利实现角色转换,达成与新环境的平衡。1从文献来看,国内对大学生适应的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对大學生学校适应和社会适应的研究。本文所探讨的是大学新生学校适应问题。文献表明,不同性别、年龄、地域及城乡的大学新生在适应能力方面都有所差异。笔者认为,大学新生适应障碍是普遍存在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适应快慢与人生体验、接收新事物的能力、外部教育等因素有关。因此,要重视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缩短适应期。
(二)大学新生的适应障碍
高中生经过寒窗苦读,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大学,地理环境、生活环境、人际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学生不能适应进入大学后的剧烈变化,表现出困惑、迷茫、焦虑等不良心理。
1.学习适应障碍
进入大学后,新生要先经历为期2周的军事训练,然后面对科目众多的课程,再加上丰富多样的学生社团活动、班级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新生面对最初刻苦学习考入大学的目标缺失,感到很茫然,学习方面最主要的困惑在于对未来很迷茫、不知道学什么、不知道怎样学、学了也白学不如不学。
(1)专业课“千呼万唤不出来”带来的专业困惑。
每位进入大学的新生都有一个录取的专业,当初填报志愿时也许对所报专业缺乏认识,也许是听从父母的安排、老师的建议、同学的诱导所填报的,也许是有明确的职业定位非所报专业不上,也许是被调剂的专业。最终录取的专业遂不遂愿、合不合意对新生的学习心态有很大影响。新生急切想了解本专业是学什么的,怎么学,急切想弄清楚自己适不适合所录取专业。然而,入校后经过入学教育、军训进入正式上课之后,所开设的也仅是基础课,很少有专业在第一学期开设专业导论课。专业课“千呼万唤不出来”使得学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另外使得相当一部分新生认为开设的基础课无用“不是专业课不重要”。
(2)学习松懈心理。
高中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就是努力考上大学;上了大学之后,有学生认为进了保险箱了,没有继续奋斗的目标了,听信高中老师所说大学是何等地美好何等地自由,甚至道听途说地相信“60分万岁”,一些同学旷课,在课堂睡觉、玩手机,课后专注打游戏、上网。
(3)对大学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困惑。
大学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信息量大,讲授重点难点部分,而不像高中时老师满堂灌,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学,教材内容全部讲解,批改课后作业。大学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理利用课后时间预习复习拓展。在我所带新生中,开学2个多月后一些同学还在幻想老师能批改作业,讲解课后习题。这说明他们还没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还没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
(4)不重视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
基础课程和选修课是大学生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必要环节。一些同学认为这些课程没意思没有用处,“学了也白学不如不学”,比较典型的是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时教师在上面讲,下面鲜有人听,很少有学生回应老师提出的问题。
2.生活适应障碍
(1)生活自理能力差。
在大学之前,学生衣食住行由家长包办,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进入大学,管理财物,购买生活用品,一日三餐,一切要自己操心。新生报到时家长代办报到手续的情景很常见。娇生惯养的一代普遍存在生活自理能力差的问题。
(2)不适应气候、饮食。
大学生来自祖国各地,有不同的气候、饮食习惯,虽说大学食堂食物品种丰富,还是有学生为吃饭发愁,甚至长期拉肚子。
(3)对校园环境不熟悉。
学校教学楼的坐落、学校职能部门的办公地点、学院管理人员、教研室人员的联系方式、生活服务场所等等是每位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所要求知晓的。
(4)对时间管理的困惑。
高中时高负荷的学习任务都被老师安排满满的,而进入大学后有大量的自主掌握的时间,大部分新生不知道该如何利用好这些时间。一些学生盲目地从事兼职和第二课堂活动,没有能平衡学习和课外活动的关系。
3.人际适应障碍
大学生从祖国各地汇聚在一起,兴趣各异,生活习惯也不同,同学朝夕相处,难免会产生分歧或矛盾,部分新生就容易出现恐惧、冷漠、孤僻、自我封闭等现象。同学之间的差异性更大,贫富,内向外向,是否多才多艺,都影响着同学关系、师生关系。
nlc202309020003
(三)大学新生适应问题产生的原因
1.环境的改变
适应起因于环境的改变。进入大学,由同地域同乡音同习惯的熟人社会进入到大融合的陌生人社会,大学新生要了解、适应环境的变化,并做出调整。
2.能力要求的提高
进入大学后,没有了家长一站式地生活服务,没有了教师主导的学习方式,没有了熟悉的乡音环境,没有了昔日熟悉的老师朋友,这些变化要求大学新生应培养独立生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往沟通能力等能力。
3、急功近利,未领悟大学“大学”之精神
一些新生进入大学后,急切地想学习专业知识,急切地想成为专业技术人才、身怀绝技之才,幻想教授课程的都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专家、教授,忽视对提高人的修养、境界、思想大有裨益的人文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习,因此,大学新生面对课表上众多的“无用课程”,面对枯燥无味的课程,自认为上这些课程没有意义,觉得是在“浪费生命”,旷课者有之,到课者睡觉、玩手机有之。大学不仅仅是传授技艺,更是要“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兼容并蓄地“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四)大学新生适应心理过程
适应是个心理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究大学新生适应心理机制和过程,有助于高校选择针对性的适应教育。贾晓波教授认为,“心理适应的机制是由认知调节、态度转变和行为选择等环节构成的动态过程。” 也即遇到不适应现象时改变认知,进而转变态度,最终改变行为以适应环境。
1.大學新生适应是熟悉环境、克服障碍的过程
大学新生对环境不适应,到被迫接受环境的变化,进而改变固有的、幻想的看法。随着新生对学校环境更加了解,同学之间逐渐熟悉,适应过程逐步加快。
2.大学新生适应是被动参与到主动融入的过程
在入学初期,新生听从老师的安排,被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和学生活动,随着对学校了解加深,知道了学校和班级的激励机制,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去。这时,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融入,完成了适应过程。
二、开展适应教育,提高新生适应能力
为了让高中和大学顺利接轨,帮助新生度过迷茫困惑期,要解决新生的各种不适应问题,除了学生主观努力以外,学校应积极地开展新生适应教育活动。
(一)在学习方面,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和新老生经验交流会
对于新生的专业困惑,首先,各学院应在开学之初开展专业思想教育会议和新老生经验交流会,由专业课老师和学长为新生进行培训和交流,讲解本专业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就业情况等信息,让新生稳定专业方向,辅导员要努力使学生走出误区,尽快弥补认知上的缺失,适应所在学校和所选专业。其次,要帮助新生树立学习意识,掌握学习技巧,增强专业技能。要让学生了解学业始终是大学生的主旋律,专业课的学习是今后提高工作技能的根本途径,同时也不能忽视能提供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基础性课程。
(二)在思想上,开展学校规章制度教育、礼仪教育、感恩教育、爱国爱校爱班教育、入党启蒙教育
90后大学生身上有闪光的地方,但也有一些共性:不知道尊重他人,不喜欢被束缚,不知道感恩把别人的关怀看成理所当然。对此,要开展学校规章制度教育、礼仪教育、感恩教育、爱国爱校爱班教育、入党启蒙教育,让高中生的价值观念尽快转变到大学的价值观念上来。
(三)在生活中,熟悉环境,开展心理摸排和心理辅导,关爱“四生”,注重行为塑造
对环境陌生的问题最恰当的解决办法是一入校即组织新生参观校园及校史馆,这样可以尽快让新生了解一所大学,减轻陌生感,增进感情。对于贫困生、心理问题生、学习困难生、身体残障生,要多加关怀,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利用晚点名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对学生加强生活指导,逐渐让学生形成学习和生活有规律性、有序性和计划性,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增强独立生活能力。还要注重行为塑造,对听课、自习、集体活动、交往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和期望,引导大学生文明规范行为的养成。
(四)人际方面,加强班集体建设,鼓励学生表达
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文体活动,给学生创造沟通、表达的机会和场合,帮助新生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交流主动性等问题。辅导员要引导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和互助意识,让来自祖国各地的新生感受大家庭的温暖。
结语: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是高校学生工作者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每位新生都存在适应问题,只是适应期时间长短的问题。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适应障碍、生活适应障碍、人际适应障碍。大学辅导员和学生工作管理人员应对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展开研究,汲取好的新生适应教育方法并运用到90后大学生的入学教育中来。
【参考文献】
[1]吕素珍,程斯辉.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初探[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2]贾晓波.心理适应的本质与机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3]宋斐.大学新生适应问题与教育干预模式探讨[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4]吕素珍,程斯辉.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初探[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探析 篇4
1. 大一新生的困惑
1.1 生活上的不适应
生活上的不适应首先表现为对集体生活的不适应。中学时期, 很多学生吃住在家里, 饭菜的口味都是父母按照自己的要求调配, 也有自己的独立空间, 所以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进入大学, 吃的是食堂, 饭菜的口味可能对不住自己的胃口, 住的是集体宿舍, 与室友之间在语言、生活及卫生习惯之间的冲突随之而来。其次, 不适应简陋的生活设施。如今的新生基本上为“90后”, 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家庭条件优越, 适应不了大学简陋的生活设施。2010年就有武汉大学的一位新生报到第一晚睡到半夜对家长哭诉:“妈妈, 我觉得好像火从被子烧到心口了。”引得家长向校长抱怨:“我女儿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需要空调!为什么不能给新生寝室装空调?”引来社会一片热议。再次, 缺乏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有的独生子女平时依赖父母的照顾, 进入大学后, 连最基本的换洗衣服等日常杂事都完成不了, 不得不定期将脏衣服快递回家, 让家人清洗, 这样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 让人沉思。当然, 也有来自偏远地区的贫困大学生, 面对高昂的学习和生活费用, 倍感压力, 甚至绝望。
1.2 人际关系上的不适应
大学是面向全国招生的, 五湖四海的学生相聚在一起, 宗教信仰、文化习俗、饮食生活习惯千差万别, 从而造成同学之间的摩擦甚至冲突。从小在父母精心呵护下长大的“90后”, 容易以自我为中心, 不懂得包容、尊重与忍让, 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摩擦甚至剧烈冲突而引发种种矛盾, 造成了他们人际交往的困惑。这种困惑在中学时不是特别突出, 因为中学学业紧张, 没有过多闲暇时间与同学增进友谊, 再加上中学时期很多同学选择在家里住宿, 与同学密切接触时间较短,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矛盾。进入大学, 由于离家较远, 吃住在学校集体宿舍, 再加上没有了升学的压力, 闲暇时间增多, 同学之间渴望交往, 增加友情, 随着同学之间交往的加深, 伴随而来的各种矛盾和冲突集中爆发, 使得初次独自处理人际关系的大学新生感到无所适从。
1.3 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
大学和高中学习上有很大的不同。高中出于升学的压力, 老师上课时反复讲解, 反复考核, 唯恐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在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 老师把每一步都为学生安排好了, 学生只要按照老师的节奏、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就可以了。大学课堂则有很大的不同, 老师讲课进度很快, 课时较少, 平时没有时间督促检查学生落实情况, 这对于那些习惯了老师满堂灌的同学很不适应, 无所适从。
1.4 心理上的不适应
很多新生是带着天生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进入高校的, 他们从小到大是老师眼中的学习尖子, 是班上同学崇拜的偶像, 是万众瞩目的中心。殊不知, 进入大学的校门, 他们感觉自己只不过是这其中最普通的一员。没有了老师的夸奖, 没有了同学崇拜的眼神, 没有了聚光灯的照射, 中学阶段建立起来的自信瞬间崩塌。即便是那些成绩仍然高人一等的学生, 也仍然感到困惑:为什么大家都不关注我, 而关注他?那些在球场上叱咤风云、舞台上潇洒自如的学生成绩没有自己好, 但他们为什么能成为万众瞩目的中心?许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百思不得其解:难道学习不重要吗?
2. 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
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蜕变不是一蹴而就的, 面对大一新生的种种困惑, 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及时主动关心他们, 大力加强入学教育工作, 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的环境和生活。
2.1 校史校规教育
校史教育能激发学生爱国爱校的情感。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历史, 一部校史就是整个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缩影。校史蕴涵了一个学校的悠久的历史、内在的精神、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相关教育, 可以增强学生对学校的情感。同时, 校史中记载的历届杰出校友的骄人业绩, 会更激励他们奋发向上, 牢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从而将自己的理想抱负和祖国的荣辱兴衰紧密结合在一起。
校纪校规能够规范学生的行为。每到大学毕业时, 总有一些大学生无法按期毕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本不应该发生的情况最终发生了?关键是从新生入学开始, 很多高校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校纪校规教育。学校应该组织学生集中学习校纪校规, 让学生明确, 如果违反了校纪校规, 就有可能受到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直至开除学籍等处分。
2.2 人际交往指导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首先要教育学生提高自身品德修养, 与他人交往做到“平等尊重、以诚相待、理解宽容”, 只有自己首先遵循人际交往最基本的原则, 才能用真心赢得他人的尊重。其次, 要教育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特别是运用语言的技巧。有句老话叫做“祸从口出”, 说明语言技巧的重要性。语言要幽默风趣, 要文明礼貌、掌握分寸, 不在公众场合揭他人伤疤, 尽量寻找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等。这些都是一些最基本的技巧。最后, 教育学生主动交往。在学生处于信任危机、人际危机时, 主动出击、耐心解释、削除误解能够迅速赢得他人的信任, 摆脱危机。这就要求大学生自信, 主动与老师和同学交往, 增进相互了解, 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好基础。
2.3 专业教育和学习指导
专业教育主要是向新生介绍本专业的社会前景、专业特色、培养目标及四年的课程安排等信息。了解这些信息, 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目标、安排学习进程、提高专业素养, 做到心中有数。有些学生由于不了解自己所报考的专业, 听别人道听途说, 一进入校门, 就盲目要求转专业。还有些学生转了一大圈后, 又要求转回来, 认为还是原专业更适合自己, 这样的现象不在少数。之所业出现这样盲目转专业的闹剧, 根源在于没有搞好这方面的教育。
在学习方法方面, 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曾经的“六十分万岁”的口号仍然在当今的校园有广阔的市场。经历了紧张的高中阶段的学习后, 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可以松一口气了, 发誓“要把逝去的青春玩回来”, 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学习态度产生了偏差, 最后导致很多功课不及格, 浪费了宝贵的青春。其次是学习方法的培养。大学与高中阶段学习方法很不一样, 高中阶段老师以“填鸭式”满堂灌的应试教育方法为主, 学生都是被动地学习。大学则不一样, 老师讲课的进度、讲课的方法、时间的安排和高中差别很大, 这就要求学生更多地主动学习, 自我探索, 这方面的教育尤其要加强。
3. 应注意的问题
3.1 时间上宜早不宜迟
某些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往往入学之后才开始, 事实上, 从新生接到录取通知书开始, 他就是本校的学生, 所以我们的入学教育工作就应该从这一时期开始。只不过这一时期的入学教育工作和入校后的入学教育有所不同。我们可以在录取通知书中另外夹寄一封信件, 对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 譬如通过网站熟悉校史、校纪校规, 了解自己的相关专业知识, 开学后进行相关知识竞赛。通过这方面的了解和学习, 学生在入校前就对所报考的学校及相关专业和规章制度有所了解, 懂得自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等。也可以开展一些活动, 让学生及时收心。如有的高校给学生布置习题, 让学生和父母一起计算未来四年学习的有效时间, 除去节假日、除去休息时间, 剩余的时间还剩多少, 让学生有一定的紧迫感, 上好紧箍咒, 不要让学生觉得进入大学可以松一口气。也有的高校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方面提出相应要求, 如有的高校在录取通知书中就提出鼓励大学生独立报到, 尽量不要父母陪同的建言。总之, 相关教育工作进行得越早越好。
3.2 形式上宜灵活忌呆板
入学教育应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内容不同, 方法就不一样。有的内容可能以游戏的方式最好, 有的则适合采取辩论的形式, 有的可能分小组进行讨论大家积极性更高, 有的则适合辅导员或班主任搞主题班会, 还有的可能适合大型的全校性的讲座。关于由谁来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的问题上, 则要具体内容具体对待, 切忌一刀切。有的内容必须请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老专家进行讲授, 如专业教育方面;有的可能更适合已经毕业的优秀校友现身说法, 如就业前景, 本专业的前途;有的可能请在校学长更合适一些, 如学习方法等。
3.3 对象上群体与个体兼顾
每个个体是有差异的, 在学生入学教育中, 我们针对整个群体的共性方面的教育要加强, 但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差异化的教育。有些学生遇到心理危机, 我们应该指定相关专业心理咨询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替他们解决心理障碍, 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 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有些学生身体有残疾, 行动和生活不便, 有些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 生活习惯可能与汉族不一样, 在住宿方面需要特殊照顾, 这些都需要教育工作者及时提供精神方面的支持。还有一些学生生活困难, 我们要在开学之初做好摸底、评定工作, 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所以, 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工作在入学教育中一定要体现出来, 不能一刀切。
3.4 方法上传统与新媒体并重
传统方法固然重要, 也一直被我们采用。但是, 针对“90后”的新生, 新媒体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视。新媒体如QQ、微信、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等有传统媒介不具备的优点。它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比较隐蔽。我们在发放录取通知书时, 就可以将相应的信息告知新生, 如可以以录取学科为单位建立相关QQ群, 有什么困惑可以在里面交流, 群主可以是相关专业的权威教师, 也可以是所在院系辅导员, 对学生所关注的本专业前景、用人单位需求状况等困惑进行答疑。也可以通过微信图文并茂地定期推送一些有关学生生活、学习等方面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如用电安全、女生防狼手册等。这些新媒体的应用对“90后”大学生来说相对更容易接受, 也有兴趣参与, 比传统的说较容易收到更好的效果。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稿 篇5
教学步骤:
一、 导入:从常见的生活现象与人的心理健康关系,引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二、 通过一个小的互动游戏,得出我们的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还有待提高,并阐述心理健康的涵义。
三、 大学新生的主要心理困惑。
四、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以及如何培养心理健康。
一、导 入:
生活有很多常见的例子(如:交通事故、学习困难、戒毒等),这些事例都说明,人的问题是所有社会问题的关键和核心,解决问题也要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才是“治本”之道。
我国著名学者申荷永、高岚曾讲过一个通俗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有三个 “钓鱼人”聚在一个大河潭边钓鱼,钓鱼时他们发现有人在上游被水冲进水潭挣扎着求救。于是,有一个钓鱼人便跳入水中把落水者救了上来,并予以抢救。但在这时,他们又见另一个被冲下来的落水者,另一个钓鱼人又跳人水中把他救了上来……可是,他们同时发现了第三个、第四个和第五个落水者……这三个钓鱼者己经是手忙脚乱,难以应付了。
此时,有一个钓鱼人似乎想到了什么,他离开现场去了上游,想做一项性质不同但目的是一致的工作,他在落水处插上一块木牌警告并劝说人们不要在这里游泳,但仍有无视警告者被冲下水潭。后来,其中一个钓鱼人最终明白这样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要做另一项工作:教会人们游泳。这似乎是问题的关键,因为有了好的水性,不易被冲走,即使被冲入急流中,也能够独立应付,自我保护。
如果以此来比喻,那位要教人们水性钓鱼人所做的工作,就好比是心理健康教育了,他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但教人们如何预防危险发生,还教人们处于危急时进行应对的能力。
二、互动游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一)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自己是健康的吗?下面先请全体同学起立,认真听老师的提问,回答否的同学就请坐下。(准备十道问题)
(二)通过游戏可见最后站着的同学只有少数几个,大部分一开始自认为健康的人最后都坐下了,说明我们的心理健康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但我们一定要明白,存在这些问题都是正常的。因为这些心理问题是和我们大学生心理成长成熟阶段有密切关系的。那么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究竟是哪些呢?
作为大学生,是正处于青年的中后期,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和特定社会角色的要求,其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满意的心境;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的自我意识;良好的个性等。
满意的心境 满意的心境是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状态,心理健康的人无论处于顺竟或逆境,都能够随遇而安,积极地寻找到生活的乐趣,发现生活的光明面,满意的心境主要来源于较高的精神修养,与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有很大的关系,具有满意心境的人往往具有一定的幽默感。幽默感可以调节情绪、放松精神、减轻焦虑、保持愉快的心情和氛围。
大学新生教育 篇6
【关键词】闲暇教育;大学新生;入学教育
近几年,很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大学生的闲暇生活进行研究,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目前我国大学生闲暇生活存在很多的问题,非常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不过笔者认为既然要教育要引导为什么不从新生入学就开始呢?大一新生刚刚来到校园带着他们特有的学习心和敬畏心,这个时候进行闲暇教育应当是最合适也最有效的。基础打好了,必然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在大学期间的生活以及学习质量。
一、闲暇生活对大学生的影响
1.闲暇生活的积极影响
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大学生在我们这个社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关注大学生的闲暇生活也就成了社会发展的一个必要要求。良好的闲暇生活,不仅可以使大学生拥有更好学习成绩还能使大学生有更好生活!良好的闲暇生活可以构建大学生完满的生活状态,可以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达到人际和谐;良好的闲暇生活同时还能促进大学生不同社会角色的建立,促进他们的完成自我认同和自我接纳;高层次的闲暇生活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活动,使大学能有创新和探索的机会。
2.闲暇生活的消极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闲暇生活能够帮助大学生获得有意义的生活,但是若不能很好的理解闲暇、安排闲暇生活,也会造成消极影响。美国的斯特罗姆在《闲暇社会教育》一书中写到:“闲暇导致了孤独、无聊、自杀和犯罪”, 这就是不能很好利用闲暇生活,反而因为闲暇的自流性和盲目性引发出的各种社会问题。据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目前的闲暇生活质量并不高,各种问题也正日益凸显,例如大学生的闲暇生活没有规范,活动类型参差不齐,有积极的更有消极的;时间分配也是及其不合理,要么闲暇生活仍然用来进行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延伸,要么就是完全的放松和娱乐,只是一味的消磨时间,因而很多大学生闲暇活动后,感觉空虚和无聊;大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自我约束、控制能力都不够强,容易受社会各种不良风气和生活模式的影响,例如喝酒、打牌甚至赌博,这些消极活动内容极易在大学生中流行。
二、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现状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开端,是做好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新生入学教育的目的,简而言之就是要引导、帮助新生认识高等教育和大学生活的特点,认识专业及其发展走向,认识自我和成才途径。高校管理者应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从现代教育思想和科学教育理念出发开展入学教育,指导学生更快的融入大学的文化氛围,并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使他们身心健康而愉快,顺利的度过大学生活,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这是新生入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和要求,每年新生报到后每个学校都有对新生进行为期10—20天的入学教育,有些院校会有一些属于自己的特色教育内容,但大部分学校入学教育的内容比较相似,主要内容有: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法规教育、安全教育、校史校情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思想教育、诚实守信教育、国防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几大块。尽管里面很多内容都涉及到了教育,但是唯独缺少了对大学生闲暇生活的教育及引导,更没有哪个学校在入学教育中就提出明确的闲暇教育的观念。由于大学生的闲暇生活日渐受到关注,一些院校也意识到了这点,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開始有一些闲暇教育内容,不过还没有形成体系。
三、具体的教育及引导策略
1.关注大学生的闲暇生活,让闲暇教育成为新生入学教育新内容
根据新生入学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应该把闲暇教育纳入入学教育的内容体系中,大学新生对大学生活还不十分了解,急需了解大学的各方面知识,这个时候对他们进行闲暇教育,告诉他们如今的大学生除了学习必要的知识、技能以获得毕业后维持生活的职业之外,还应该学习闲暇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前者为了生存后者是为了生活。让新世纪的大学生不仅能够在自己的学业上有所成就,也能成为一个会生活,懂生活的人,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健康全面的人才。美国的闲暇教育走在世界前列,他们的教育目标就是:通过教育,使得个体提高自己的闲暇生活质量;了解闲暇机会、闲暇的可能性和闲暇的要求;了解闲暇对个人生活质量以及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具备广泛开展闲暇活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鉴赏力。由于文化的差异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但是可以从中借鉴适合我们国情和文化的内容。例如从新生时就对大学生进行闲暇知识教育,让他们了解闲暇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健康的闲暇活动内容。
2.大一适应时期开展多样化的闲暇生活宣传活动
闲暇和闲暇教育在我国的研究处于刚起步阶段,理论不成熟、系统也不完善。但是在慢慢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先对广大学生进行大力宣传,特别是大一新生阶段让闲暇观念慢慢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宣传,例如广播、板报、宣传栏、网络、校报等,告诉大家高层次的闲暇生活是什么样的,怎样培养自己良好的闲暇习惯,怎样进行闲暇时间管理、分析自己的特长,寻找自己真正的闲暇兴趣和爱好,慢慢引导大学生认识闲暇、了解闲暇,之后他们才能形成自己个性化的闲暇生活,使自己的大学生活充实而富有意义。
3.进一步发挥学校在闲暇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把闲暇教育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和教学体系中只是闲暇教育的开始,学校要积极主动的整合自己各方面的资源,积极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学会时间管理。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就开始引导学生如何管理自己的闲暇时间,使他们充分认识时间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通过引导逐步培养学生对闲暇时间的自我规划、自我判断和评价;激发学生的成才意识,唤起学生的自觉性,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让自己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收获。
(2)为大一新生提供合适的闲暇生活参照内容。大学生是未成熟的社会人,闲暇教育的内容应侧重于社会能力、学习能力及判断决策能力的获得,为大学生将来走入的社会做准备。因此大学不仅仅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设备和场所,还要设置能够培养大学生能力,满足其社会化要求的课程,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都设置有选修课程,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计划和目标的同时,选修课程可以多设置一些培养大学生闲暇能力的课程。例如跆拳道、台球等体育课程,速记、公共、食品与营养、时装设计等实用课程;绘画、摄影、表演等艺术课程。既能培养大学生各种有益的闲暇兴趣和爱好,又能训练和加强大学生闲暇活动的能力和技巧。
(3)创办多样的学生社团及开展多样的社团活动,引导新生入社团。大一新生报到后,学校的各种社团就要开始招新,引导大学生进入不同类型社团也是帮助大学生度过闲暇生活的一个重要措施。大学生社团活动应该在学校的规范和管理监督之下开展活动,而不是放任自流,不管不顾。同时还有与时俱进不断优化社团结构,拓展社团类型,增加社团数目,丰富社团活动以满足不同兴趣爱好同学的需求。
(4)为新生树立闲暇生活成功典范,发挥榜样模范带头作用。大学生的闲暇活动主要方式是和同学朋友一起活动,因此同伴间的相互影响是深刻和经常性的。为新生树立闲暇生活成功的典范,特别是新生自己院系的师兄师姐,家庭、背景都相似的情况的榜样更易于被新生接受和认可,进而学习其好的闲暇生活模式和进行积极的闲暇活动。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说“在现代社会中同伴群体的影响甚至大到改变传统的文化传递方式的地步”。
(5)帮助新生获得良好的闲暇技能。闲暇社会学认为进行闲暇活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一定数量的闲暇时间,二是必须的闲暇设施,三是相应的闲暇技能。只有真正掌握了闲暇技能才能进行高质量的闲暇活动。因此需要学校以学生活动为载体,有意识的通过教育手段介入,使学生发挥自己主觀能动性,掌握闲暇时间的管理技能、闲暇活动的选择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以及闲暇心态的调节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体现自我价值,提高闲暇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明.大学生闲暇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D]:(硕士学位论文).曲阜师范大学,2007.
[2]罗华.大学生闲暇及闲暇教育现状抽样调查及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师范大学,2004.
[3]姜羡萍,巢岑.大学生闲暇生活的教育和引导[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3):36-37. [6] 李庆峰.大学生闲暇生活的现状[J],青年探索.2003(1):24-27.
[4]杨志红.关于大学生闲暇生活的现状及思考[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习学报.2005(6):51-55.
[5]沈馨莉.大学生休闲生活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8.
作者简介:
大学新生入党教育模式探索 篇7
1. 当代大学新生的认知问题
经历了高考步入大学校园, 很多大学新生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处于一个尚未成熟的阶段。积极、健康、上进、热爱祖国、思维创新、勤奋学习也是这个年龄段大学生所独有的气质。现如今我国政治民主体制发展日趋成熟和完善, 大学生的政治热情相对不高。只会在书本里学到理论性的知识, 而参与党建教育的现实机会并不多, 因此并不能深刻和全面的了解党的基本知识。再者陌生校园里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 学习生活压力和一系列活动的影响导致入党积极性大打折扣, 政治热情也不高。
在这个紫醉金迷物欲横流的复杂社会中, 信仰意志模糊的大学生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西方各种文化的冲击和感染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大学生的信仰, 他们觉得社会主义不及西方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贫富差距所带来的问题, 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改善和提高。这就要求高校给予这些信仰上出现矛盾和困惑的大学生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和培养。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 网络这把“双刃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主观判断和认知水平。网络的发展带来便捷和高效的同时, 让绝大数人处于一种游离的状态, 游离于信与不信之间, 混乱的信仰开始逃避现实、模糊科学、消极面对生活, 信仰行为缺乏理性和自觉性。
2. 新生入党教育的内容
达到教育效果是入党教育内容体系最基本的目的, 但大学新生个人心理特征等条件各不相同, 这就要求根据大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和党建的基本要求来进行大学新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 制定符合客观规律的教育机制才会大大提高教育效率。它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科学发展观教育
科学发展观是一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有力指导思想,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 是中国共产党智慧的结晶和体现。它完全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
2.2 党史和国情教育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充满血与汗的历史, 它是一个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民族解放斗争和新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只有深刻了解我国的党史和国情, 才会体悟到共产党的代表性, 它会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走出一条属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大学生才会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感和敬仰。学习国情教育, 知道中国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中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升自我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感。
2.3 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党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 合理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 即: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在大学生政治理念模糊和困惑的时期, 对大学生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能够增强他们坚持基本路线的自我认知和学习性, 加强对党选择这条基本路线的决心和动力。因此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在建设新型社会主义的时期显得尤为重要。
2.4 党的基本理论教育
对于入党的积极分子来说, 对其进行基本理论知识的教育, 可谓是重点内容。其要求新生的入党分子对于中国共产党有一个深刻的认知, 包括了解其性质、纲领及宗旨等, 明确作为一个党员所需要尽到的义务和可拥有的权利, 对于党的组织纪律、入党程序必须严格记住, 认识到党的先进性。
3. 培养教育工作的模式
3.1 教育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考虑不同学员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及生活环境等来制定合理分层次的教育和培养机制, 以达到培训的预期效果。紧密联系当前国际和国内的新形势发展情况, 联系客观实际, 提高大学生政治思想的认知能力。
3.2 教育内容
积极引导大学生对党的学习, 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高校合理安排教育内容达到最佳的育人模式。以中国共青团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力量, 通过团支部组织的活动, 积极引导新生团员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增强大学新生对党的了解, 抓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引导教育。引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实现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运用问答式、交流式等教学方式, 实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结合, 来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体验式的平台中积极去进行社会实践, 让学员参与到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来。
3.3 教育管理
高校必须从实际出发, 增强党校培训的力度和针对性, 提高学员的学习效率。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进行结构分析, 针对不同要求制定对学员的不同指标体系, 以达到全面客观的评价。从教育内容和形式中创新培养教育管理机制来确保学生党员的质量, 完善管理和评价机制, 统筹管理来实现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
4. 结语
大学生参加党校学习和培训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有利于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价值。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要切实做好党的基本知识教育, 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和扩大党员数量。高校教育机构要敢于创新, 联系实际, 积极探索, 不断完善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机制, 为大学生党建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汪辉.高校党校学生入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咸宁学院学报, 2011, 07:165-166.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浅谈 篇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开始向大众教育转化,学生的思想特点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这些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指新生入学以后,针对新生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和要求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入学教育是促进大学新生由高中生活向大学生活转变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开展大学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入学教育是大学新生进校的第一堂课,这堂课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能否适应大学生活,以及能否在大学期间顺利发展和成才。因此,新生的入学教育虽然是高校的一项常规工作,但是必须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结合当代大学新生的思想特点和目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存在问题,探讨一些入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二、传统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
当前高校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一是校纪校规教育。通过对校纪校规的学习,让新生明白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增强他们遵守校纪校规的自觉性。二是校情校史、院情院史教育。通过介绍学校、学院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规划,学校的教学、科研、师资、专业建设、基础设施等,首先让学生对学校、学院的基本情况有个了解,并结合学生的爱校教育,逐步培养学生对学校、学院的感情。三是学习教育。首先介绍大学学习结算任务的划分、学分制的相关要求、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等,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教育新生明确学习主体的角色转变,大学的学习主体是学生本人,要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帮助新生培养大学学习方法、科学安排时间,以适应大学的学习。四是专项教育。涵盖的内容也比较多,诸如爱国教育、专业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等,主题较为明确,能够明确解决新生某一方面的问题。
三、新生入学教育的意义
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入学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成长。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与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以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使学生从思想上和心理上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通过入学教育可以弥补基础教育阶段缺失的综合素质内容,科学合理的入学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目前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校也逐渐重视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并将入学教育工作作为新生进校后首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新生数量在不断增加,而且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多元化和不确定性,因此一些高校的入学教育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 对入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一项常规工作,更是一项基础工作,需要全方位参与、合理规划、科学指导,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做好这项工作。但是一些高校没有重视这项工作,认为入学教育只是学生工作的内容,由辅导员来起主导作用,学生片面接受,造成教育的效果不好。其实专业教师也是入学教育的主导力量,其发挥的作用有时比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大。
2. 入学教育形式单一,组织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目前,多数高校的入学教育采取的是集中模式,多采用报告、讲座、班会的形式,形式比较单一。在教育的过程中,未能结合“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枯燥乏味的说教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多数入学教育坚持传统的以“报告周”为主,在入学教育的全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科学的指导,缺少短期教育和长期教育的结合,使入学教育缺乏系统性。此外,入学教育主要是以集体教育为主,缺乏与个别学生的双向沟通,缺少个性化的指导,对个别突出学生针对性的教育较少。
3. 入学教育内容片面,内容严重滞后。
目前高校的入学教育内容主要局限在爱国主义教育、校纪校规教育、校情校史教育、专业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但侧重于向新生宣传学校、学院的优势,而对于新生将要面临的大学学习、人际沟通、生活技巧、社会需求、就业形势等实际问题涉及较少,教育内容比较片面。随着“90后”进入高校,教育对象发生了较大改变,但是入学教育内容却还停留在原来的状态,没有及时相应转变。
4. 入学教育时间短暂。
新生入学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是各高校开展入学教育的时间普遍比较短暂,在短短的一周以内是难以取得满意效果的。这种短暂的集中式教育,对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有一定帮助,但是对于让学生理解入学教育的实质,运用入学教育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还有一定难度。
五、大学生入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为了顺应“90后”大学生的思想新特点、新要求,积极推进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开展,探讨入学教育的相关工作有十分必要的意义。
1. 注重“学前教育“。
充分利用学生从收到录取通知书到进入大学报到这段时间开展“学前教育”。在送达录取通知书的同时附上学校、学院的基本情况简介、专业设置和专业发展及就业前景等学生和家长迫切需要了解的内容。同时要求学生全面梳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树立进入大学以后的目标,做好进入大学的准备。
2. 入学教育时间长期化。
针对传统的入学教育时间一般在一周左右,因时间紧迫、内容多,新生在短时间内难以接受这么多内容的现状,可以将入学教育的时间长期化,在入学教育以后设立长时间巩固教育阶段。
3. 高度重视,加强入学教育的管理与规划。
提高对入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将入学教育工作列入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规划中,明确入学教育不只是入学一段时间的事务性工作,更是关系学生一生成长的长期教育工作。入学教育进行系统化管理,充分认识入学教育的重要意义,科学合理地安排教育时间和教育内容。
4. 入学教育内容课程化、规范化,科学化。
首先,将新生入学教育纳入到课程系统中去,使之成为有学分的必修课。在教学时,设计多样化的教学组织模式,创建教学资源库。由于入学教育的对象特征在不断变化,因此入学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在入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选择上,应根据入学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特点、时代特点及时更新传统的教育内容,选择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和被学生所理解、启迪人生的新知识。
5. 加强对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挫折教育。
“90后”大学生出生在经济条件优越的年代,且多数是独生子女,备受家长呵护,很少经历挫折与打击,心理素质较差。对此,一方面要针对新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心理讲座,帮助新生解决大学期间遇到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建立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档案,普遍排查学生心理问题,对个别问题突出者,开展单独指导。
摘要: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入学教育效果的好坏, 对于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目前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 分析了新生入学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入学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促进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天浩.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创新论[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3) :113-115.
[2]杨玉书.浅谈专业教育在入学教育中的作用[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 2005, (1) :57-58.
[3]李雪梅, 谭涛, 张丽.大学入学教育创新与实践[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10 (4) :15-18.
[4]杨建伟.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J].民营科技, 2010, (2) :66.
[5]张炜炜.大学入学浅谈[J].科技信息, 2010, (29) :144.
大学新生教育 篇9
一、大学新生始业教育过程中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新生刚刚离开封闭的高中生活,离开家庭开始独立的大学生活,他们除了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外,还需要走出学校参加各种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尤其是安全知识,势必会导致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大学新生始业教育过程中进行安全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
当前我国面临的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境外敌对势力和间谍情报机构会利用各种渠道,传播西方的政治和经济模式、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打着学术交流、参观访问、基金会等幌子,发展反华势力,与党争夺青年学生。另一方面,大学生政治觉悟不高,安全意识淡薄。对外国的政治观点、宗教信仰缺乏分析判断,盲目随从。因此,在大学新生中开展安全教育有助于端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培养国家安全知识,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是国家赋予大学生的新的使命和任务。
2、大学新生始业教育过程中进行安全教育,是高校平安稳定的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高校的校园环境日趋社会化、复杂化。高校由原来单一的教学封闭型转变为全方位、多功能、开放型的“小社会”,这种复杂的格局,客观上也给高校的安全造成诸多不利因素。社会上的一些不法之徒,时常窜入高校进行盗窃、抢劫、诈骗、行凶等犯罪活动,有的甚至危害师生的人身安全,直接影响学校的安全稳定。加强大学新生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能力,可以迅速有效地减少和避免发生在大学新生中的各种安全问题,从而起到维护高校安全和稳定的积极作用。
二、大学新生始业教育过程中进行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1、政治思想教育。
正确的政治观念,是保护大学生远离危险的思想保障。
2、法制教育。
大学生要具备正确的安全意识、正确地选择自我保护手段和防范法律风险,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3、安全防范技能教育。掌握安全防范知识和基本的防范技能,是大学生防止各种危险的有效手段。
三、大学新生始业教育过程中进行安全教育的着重点
1、强化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新生出现心理障碍主要是高中阶段应试教育导致家长、学校的过度保护,学生缺乏应对困难与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大学新生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生活,往往在学习、生活上难以适应从而引起大学新生心理障碍。因此,当前高校要重视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一套科学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体系。通过专家讲座、开设心理教育课、心理健康普查和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以及创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加强大学新生的网络安全教育
网络安全问题已不仅仅是高校考虑解决的问题,也是国家保证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种形势下,高校要做到:一方面强化网络安全责任感,引导大学新生提高网络信息辨别能力,防止各种不道德的、破坏性的网络行为发生。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把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安全知识等在网上公开宣传,进行网上教育,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自我抗险能力。
3、加强大学新生的文化安全与国家安全教育
许多大学新生没有抵抗西方文化侵蚀的意识,学校必须拿出更可信的解释和分析,才能从思想到实践,使大学新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对此做出积极的反映。国家安全意识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高校要让大学生了解一定的国家安全知识,结合法律基础课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对国家安全忧患的意识,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和保证国家安全的法治意识。
4、加强大学新生心理防范机制培养,保护学生安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坚实基础。随着高校开放度增大,大学生面临学习、生活等压力不断增大,适应学校生活环境、自我评价、人际关系、异性交往等问题极易引发内心冲突和心理挫折。因此,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应在师资培训、科学设备、财力等方面大力投入。针对不同时期大学生特点及高校内发现的一些心理不安全的危险个体进行早发现、合理监控、合理干预并作相应的心理救助。
5、加强大学新生自我活动中安全意识的培养
完全依靠高校保卫部门和公安、综治等政府职能部门很难保证大学生安全。因此,大学生应增强自我管理意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要求去做,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事实证明,不断开展安全活动,更益于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强化。大学生自我活动中贯穿安全意识,能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体验到安全的重要性,真正地由被动的”要我安全”向积极主动的“我要安全”转化。
如何在大学新生始业教育过程中进行安全教育,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共同课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思考,才能探索出一条与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相适应的道路,才能真正地使广大学生成为保卫工作的受益者,才能使广大新生迅速的融入大学生活,才能真正将高校的中心精力解放并投入到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中去。
摘要:高校为了让大学新生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都会对他们进行始业教育。而安全教育则是始业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为使大学新生迅速的提高安全意识,使之尽早融入到安全稳定的大学生活,高校必须在始业教育过程中开展切实有效地安全教育。本文结合大一新生的特点,对始业教育中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始业教育,安全教育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安全教育》宋志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关于完善大学新生教育工作的思考 篇10
新生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事关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是否能适应大学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的处理等问题,而且影响到大学生后期的发展。为此,高校会在新生入学后的一定时期内对他们进行指导、教育的活动,即“新生教育”,通常包括接待、注册、校园介绍、专业介绍等一些列内容,是帮助学生从中等教育顺利过渡到高等教育的政策和措施。新生教育一定要尊重新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新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需求。
一高校新生教育的现状
(一)内容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新生教育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基本上大同小异,主要分为:校史校情教育,主要是让大一新生参观学校档案馆、校史馆,充分利用档案资源,了解学校的历史及发展情况,加深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专业教育介绍,主要是分布到各院系,针对不同专业分别介绍该专业的办学方向,师资队伍,培养目标、规格及就业前景;校纪校规教育,主要让新生在入校后,对学校的各项制度、纪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会组织新生学习学生手册。
(二)形式
1开学典礼
一般开学典礼安排在新生入学后的一周内,新生办妥各项入学手续后,学校会隆重举行开学典礼,学校主要领导班子,教师代表,学生代表会逐一发言。
2职能部门集中教育
由学生处、教务处、保卫处等相关部门分别讲解关于学生日常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法律法纪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以及图书馆、总务处等教辅部门的办事流程、规章制度。
3专业介绍讲解
介绍院系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讲解各学科、专业的课程师资配备、专业特色、课程内容和教学科研基地及实践实习基地及就业前景等方面,帮助新生了解自己的专业。
二新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目标不明确
由于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新旧体制交替和对外开放加大的背景下,经济结构、社会阶层、伦理观念道德准则的巨大变化,都在促使社会文化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但对我国公民个体的心理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而且在不同程度上动摇其原有的信仰,使其深刻地体验到了信仰缺失带来的困惑与迷茫。[1]特别是对于90后新生来说,自我意识强烈,对意识形态和政治很少关心,功利主义倾向较强,理想信念淡薄。
此外,由于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庭背景,成长环境,性格特征迥异,加上大学的学习、生活方式与高中差别甚大,这些综合因素,使他们很多人无法适应高校学习与生活。
大学的宗旨是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健康之人。新生教育也是围绕这个恒久的主题而来。事实上,目前大学的新生教育,基本上停留在一种孤立的目标上,比如纪律教育,比如校史教育,专业教育。这些目标常常是割裂开来的,而没有使这些目标系统化。
(二)新生教育精细化不够
很多学校的新生教育内容可是相当的丰富,比如,理想信念教育、时代精神教育、知校爱校教育、生涯规划教育、道德养成教育、法纪法规教育、廉洁文化教育、地方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文明教育、资助政策教育、安全防范教育等十多个方面,表现得非常庞杂,似乎是面面俱到,然而就学生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关系适应,如何呵护身心健康等比较重要的个性化服务则较少,甚至缺位。
新生教育随意性较大,新生教育的内容很多,作为新生他们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学习、生活,他们需要了解的事情也非常多。新生教育必须要有总体的规划,要符合新生心理发展规律及兴趣,总体部署,从实际需要出发。
(三)新生教育实效性不强
大多数学校对新生教育更多地定位为等同于新生入学教育,新生在一进校的时候就抓得很紧,新生教育中,先是全校的开学典礼,然后是各部门,各院系的各项活动,动不动就是长达几个小时的发言与满堂灌。在军训期间,白天高强度的训练,晚上听各种报告、讲座,还要晚修学习学生手册,准备军训结束后的学生手册考试,恨不得把所有的新生教育的内容放在一周内解决,完成任务,然后就达到教育目的了,学生拿到了法宝,可以顺利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了。
新生入学后的一两周,时间及日程安排得非常之紧,新生似乎很有“充实感”,忙碌是最好打发空虚的武器。然而军训一结束,学生觉得突然放松了,也没有人管了,学生们有点无所适从。高考之后,期盼着踏入梦寐以求的大学,可以自由了,可以放松了。但是一入学发现原来不是那么回事,跟高中差不多忙碌,军训后却陡然放松,使新生身心疲惫,目标迷茫,教育效果不明显。
(四)新生教育合力不齐
目前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及日常管理基本上是以辅导员为核心,新生入学教育也同样如此。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然而高校有不少专任教师认为只要上好课就完成了任务,上完课甩手走人,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与自己无关,无心寓育人于课堂中,从而丧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前沿阵地,造成课堂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脱节。甚至还有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的政治立场及个人素质问题,在课堂上发表一些错误观点和偏激言论,给学生造成了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也从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学校新生教育的成果。
三完美新生教育工作的措施
新生教育是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所受到的第一个教育环节,也是形成大学生活、学习习惯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需要有科学的新生教育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新生教育,贯彻全员育人,合理安排新生教育活动,使新生顺利渡过大学生活适应期,从而健康成长。
(一)确立科学的新生教育目标
在社会节奏日益加快,各项竞争有增无减的情况下。大学生常常会遇到学业问题、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就业问题。尤其是大一新生在大学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对环境的不适应、学习的不适应、人际关系的不适应、生活上的不适应及心理的不适应。天下大势,堵不如疏。为此,新生入学教育的目标一定要关注几个核心点。第一,关注新生的身心健康,提高身心素质。第二,加强学生公民教育,让来自不同背景的新生相互了解,形成团体意识,促进他们和谐相处。第三,锻炼新生的实践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第四,提高新生的学业成绩,提高学术表现。[2]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新生教育活动
现在我国多数高校只对新生入校后的一两周作特别的安排,主要是进行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新生教育的时间应该是大一整个一学年,甚至延伸到大学四年,都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即从新生入校报到到新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规划都应包含在内。为此,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结合90后学生的心理特征把新生教育按照分阶段、分步骤来引导与落实。理想信念教育、公民教育、专业教育及职业素养教育都要贯穿全程,在课堂上,在活动中,在社会实践里去夯实,绝对不能在头两周来匆忙完成。
防范未然我们开展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不仅要有必修的心理健康课程,同时应该在新生入学初,开展全校新生心理健康大普查,做好每个学生的心理档案,并定期跟进,有针对性地进行团体辅导、朋辈辅导;邀请法律专家和资深教育管理者进校园,对大学生进行法纪教育,让学生零距离知法、守法、懂法,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全程关注开展公民教育,利用好学校广播站,宣传栏,对于好人好事大力宣传。对于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同学,加深彼此的了解,互相尊重对方,同时对于少数民族新生和贫困生给予更多关心,促进大爱与正义在校园的传承。专业教育应该从入学第一天开始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协调开展。结合专业特征,积极开展专业实践,提高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并能深刻体验到本专业在社会上的应用性与实效性。
立足平时培养新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结合培育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加强对学生社团等组织的指导。鼓励学生参加科技文化实践;对于学业,鼓励建立各种学习团体,邀请企业或者高校的一些专业、行业的资深人士到学校进行交流。同时学校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为学生搭建一个了解社会,熟悉专业领域的机会,使学、用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
总之,开展新生教育活动,应该合理规划,贯彻全程,不拘泥于一体,大胆创新,活动形式可以是思想教育类、专业拓展类,文化体育类、娱乐休闲类,做到形式多样,主题突出,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教育,在教育中得到提升。
(三)转变观念,多方配合,保障新生教育的顺利实施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使命。为了发挥教育的合力,务必要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实现全员育人。
领导重视是关键,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新生教育,把新生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制定相关制度,明确职责,做实、做细每一项新生教育工作,责任到人,定期检查,并把新生教育工作的成效作为对各部门及人员考核的一种重要指标,奖惩分明。最大程度地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高校的管理人员在新生教育中就会和新生见面,告知新生学校的规章制度、校园文化、服务机构等,欢迎新生的到来,帮助新生了解学校资源。
专任教师应积极投入到新生教育中,以新生顾问身份投入到新生教育中,加强对新生专业及学业的指导,寓育人于课堂中,于无形中。
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等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发挥各自的优势,重点以新生思想引领为抓手,高标准严格要求学生,教导新生怎样管理时间,怎样学习,怎样积极与人交往,保持舒畅的心情,怎样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等。陪伴新生度过大学适应期。
总之,新生教育主要是帮助新生做好角色转换,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并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升自我,成为一个有涵养,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合格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姜国峰.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公民信仰缺失与重构探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2):41-44.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篇11
关键词:大学新生 入学教育 改革创新
0.引言
大学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摇篮,其教育的目的就是实现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更是大学教育的开始。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有利于加强新生的思想政治学习,帮助大学新生规划未来,健康成长。
1.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1.1入学教育的内涵
开展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让新生在踏入大学校门时,能够提前了解大学教育模式以及所学专业的发展走向,能够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大一时期学习生活对于新生来说十分关键,但在这一年,很多学生缺乏团结协作观念,职业规划很模糊,所以,入学教育对大学新生起着指导帮助的作用。
1.2入学教育的意义
开展入学教育活动,能够让大学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并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找准奋斗目标。同时,也能促进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确学习的目的,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兴趣,让他们跟得上大学的学习节奏。入学教育还能加强对大学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奋斗方向。
2.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2.1教学内容陈旧
由于开展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时间较短,因此造成了入学教育内容的单一和死板,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目前,很多高校一般都是把入学教育放在正式上课之前,而教育的内容也局限于军训、校规校纪、专业特色等,教育形式愈加简单,而在入学教育期间,学生都只是在被动的接受,很难提起兴趣。随着国内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入学教育若不能有所创新,必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2.2教育方法落后
对于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必须要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但是就目前来看,很多高校都是采取的“灌输式”教育方法,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把教学内容当成耳边风,更不能去主动接受教育,甚至有的学生把入学教育视为一种负担。因此,入学教育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育方法加以改革创新。
2.3思想不够重视
当前,很多高校都只是把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当成一种惯例,在思想上没有加以重视,工作上也缺乏主动。正因为这些高校把新生入学教育看成是一种惯例,是一种任务,所以很少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比如学生对于大学学习生活的适应问题、专业思想等等,以至于让入学教育成为了一种过场和面子工作。
3.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3.1转变观念,提高入学教育地位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对于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大学内开展新生教育活动,既是时代不断进步的需求,也是大学教育发展的需求,更是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以及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因此,学校方面必须要在思想上加以重视,转变以往的观念,提高入学教育的地位。开展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融入大学生活,这对大学生实现今后的理想具有深远的影响,学校在入學教育这一块,不仅要重视,更要办好,把入学教育建设成一个系统而高效的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出学校和各院系在入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校要明确入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原则,规划好入学教育的总体目标和方案,并提供必要物质条件,营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围,同时对于已经开展的入学教育活动进行监督评估。各院系要充分结合本院专业的特色开展新生教育活动,并保证学校的总体目标和方案得到有效的实施。
3.2与时俱进,丰富入学教育内容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要坚持与时俱进,要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改革,不断丰富入学教育的内容,让入学教育更具实效性。比如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可以结合大学生的成长实际,让大学理想信念教育深入人心,同时,在校史教育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以此增加学生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责任感。在专业思想教育方面,可以为学生展示本专业所取得的一些优秀成果,为学生描绘本专业的前景蓝图,让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更加真切与实在。在安全教育方面,可以结合安全技能的防范,开展演练实践,让学生不仅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更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掌握熟练的技能和方法,加强学生安全防范的意识。
3.3以人为本,创新入学教育形式
第一、主要针对当前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坚持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教育办法,集体教育与个人教育都是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工作。对于新生集体的入学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开班会、办讲座等形式,在新生这个群体之间形成良好的传统风气,而在集体的活动中,更要充分引起新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集体教育中来,通过学生个人的进步,来让整个集体得到发展。同时,要走进学生的班级和寝室,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掌握他们的生活情况。对于学生学习中存在问题要及时发现,帮助开导,并针对他们的个人特点进行教育。
第二、在入学教育中,还要注重对大学中存在的重点问题进行教育。主要是针对目前大学中存在的一些不热爱学习、没有生活目标、痴迷网络游戏等问题,进行重点培养教育。让新生一进校就能了解这些问题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让他们能够提前做好整体规划,认识到自己进入大学的目标,让他们健康发展。
第三、可以将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形式。在学校和学生家庭之间建立起联系,可以通过给家长发信息、打电话的形式,让学生家长能够了解自己的子女在校教育情况,同时,也可以召开新生家长会,为新生和他们的家长介绍学校的相关情况,阐述学校的教育管理规则制度,得到他们的认可。在学校与家长之间进行互动,能发挥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各自优势。
3.4创新理念,优化入学教育方法
现在的学生对于说教式的教育方法十分反感,因此要创新教育理念,把入学教育作为长期工作来抓。在实践中,可以开展持续性的工作,来触动学生的心,激发他对于未来学习的思考,让他们能够主动去规划自己今后的目标,从而避免陷入迷茫。在入学教育中,要注意扬长避短,多鼓励学生,让他们亲身实践体验,尽量少用“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比如在专业思想的教育中,一定要与实践结合起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能够主动去了解本专业的一些知识,见识本专业的一些成果,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习兴趣。
4.结语
总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作,高校方面必须加以重视,同时也要把握新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对新生进行指导教育。入学教育的方式方法要适应时代的变化,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努力为学习扫清学习生活上的障碍,让学生调整好心态,明确好目标,为整个大学的学习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张龙.叶之宁.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体系创新研究[J].中国市场,2010,(19):159-160.
[2]陈军.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创新模式研究[J].科技风,2014,(7):262-263.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问题研究 篇12
(1)生活环境的不适应。从中学到大学,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步入大学的殿堂,新生们将要面对的是全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新生大多来自全国各地,同学们将会在作息时间、气候差异和饮食习惯等方面感到诸多的不适应;大多数学生在上大学之前个人生活方面均由父母操办,自理能力较为欠缺,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家就是“主人翁”,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无法适应集体生活。新生遇到类似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以致处于焦躁、苦闷和无聊的状态。大学是集体生活,对大学新生的自理和自立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还有饮食、气候和语言环境的差异,新生多少会出现无所适从的现象,出现情绪低落、怅然若失、回家心切等状况。
(2)学习方式的不适应。大学课堂信息量大,涉及面广,节奏快且抽象和概括性强,老师课堂所讲授内容点到为止,将上课的重心放在介绍所在专业的前沿问题。大学课堂中的教学方法是全面开放的,以教师讲授为辅,学生自学为主的形式开展的;对于新生而言,大多已经适应中学时期的上课模式,不懂得安排课余时间,自学能力差,学习效率不高。集中表现是: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存在厌学情绪,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无求学上进的欲望,焦虑,缺乏自信心,注意力不易集中,兴趣容易转移,长期把注意力花在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上等。
(3)人际交往方面的不适应。如果我们把大学比作一个小社会,那么大学生将作为一个准社会人步入其中。我国的中学阶段实行的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很少会去考虑人际关系交往方面的问题,从而导致进入大学后难以尽快融新的环境。面对种种不适,新生会感到人际关系方面的不协调,从而有压抑、孤独的烦恼。在大学,师生之间的交流较少,学生缺乏适应性。因此,学生自我封闭意识增强,与人交往谨慎,甚至感觉情感和思想得不到有效的沟通和表达,进而导致人际关系不协调,产生压抑、孤寂、烦闷等心理。
(4)心理方面的不适应。大学新生大都对人生充满未知和幻想。当他们在高考的战场上获胜,走进神圣的象牙塔时,整个环境的变化使他们不知所措,出现困惑。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初存在短暂的不适甚至“迷惘”是正常的,若是一味的“迷惘”下去,就会阻碍他们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毕业。使新生尽快融入大学环境,适应大学生活,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问题的对策
大学新生在入校后,内心会产生一些转变,有的朝着积极方面发展,有的朝消极方面发展。因此,高校学生工作者必须认识到这一时期教育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处在转型期的大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力,如果我们忽视教育的引导作用,后果将会不堪设想。因此,教育者应该根据大学新生的心理状态及存在原因,找出相应对策,使新生尽快渡过适应期,从而保证新生学习生活的健康发展。
(1)积极发挥学生干部的示范作用,重视入学教育,为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指明方向。学生干部学生接触较多、给学生印象很深和影响最大的群体之一,是大学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活动的主要力量。学生干部在指引大学新生尽快转换角色、适应生活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学生干部首先要做好新生的报名接待工作,把爱心、关心传达给每一位学生,主动接触、了解新生,用自己的真诚去感动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为其以后的各方面教育和引导打下基础;还应该加强与新生家长的联系,这样学校和家长能协调配合对新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增强实效性;另外,应该选拔可信、可靠的新生学生干部队伍,组建一支团结、拼搏的班集体,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传、帮、带”作用,学生干部不仅要协助老师了解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而且还得起到模范作用,影响其他同学。
(2)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介绍课,增强新生专业认同感。以学习经验交流会,教学名师专业介绍会等形式增进新生专业认同感。此外,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进行专业思想讨论,鼓励新生积极讨论和交流,通过社团活动、校园实践、科研活动锻炼实践能力,储备雄厚的专业知识。还应培养大学新生学习适应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帮助大学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很多大学新生存在人际交往障碍,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从他们的思想认识出发。可通过开设大学新生如何进行人际交往的专题讲座,来帮助他们给自己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掌握人际交往的相关知识,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理论基础;组织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新生积极参加,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也能增进新生与新生,新生与老生之间的交往,增强与人交往的能力。通过班会、晚会、郊游等形式增加班级凝聚力,促使新生尽快融入集体,尽快适应集体。
(4)关注特殊群体,重视新生的心理健康。在新生中普及心理学知识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通过专题讲座等形式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学会自我调整。在高校中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对新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新生摆脱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给他们提供一些倾诉烦恼的机会。关心关注特殊群体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帮助他们快速融入大学生活,解决学习、生活、交友和自我发展方面的困惑。
总之,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问题是高等院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使命,是维护高校校园稳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新生适应性教育问题是对大学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的起点。因此,高等院校应该重视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问题,尽快研究和解决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中存在的新问题,合理的指导帮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为新生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和美好憧憬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实现高校培养人才的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大学对于刚入校的新生而言是新旅程的起点,也是重大的转折点。从中学升入大学,生活的环境、学习的方式方法、理想与现实、人际关系交往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不能正视这些问题,无法解决成长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无助,将会给大学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问题显得极其重要。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
参考文献
[1]周炎根,储争流.如何培养一个高效学习者[N].中国教育报,2006-2-24(3).
[2]田澜,肖方明,陶文萍.关于中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24(1).
[3]黄卫明,周炎根.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校医,2007.21(1).
[4]王晓莹.探析加强和改进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9):128-129.
【大学新生教育】推荐阅读:
大学新生适应教育刍议06-04
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06-07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意见07-03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06-23
大学新生入党启蒙教育06-30
大学新生教育的新思路08-06
“90后”大学新生教育特点探究07-16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心得体会3000字07-29
大学新生课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