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教育的新思路

2024-08-06

大学新生教育的新思路(共11篇)

大学新生教育的新思路 篇1

一、大学新生始业教育的内涵

大学新生始业教育,指根据大学新生特点,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引导新生及时适应并融入大学生活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具体地说,是以课程、活动、研讨、座谈为载体,以学生的体验、收获及习得为着力点,并以适应性和养成性教育、归属感和责任感培养、成才观、人生观和理想观等作为内容的教育。始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尽快完成高中到大学的过渡,形成科学的大学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前移大学始业教育的背景与目标

传统的新生始业教育,始于新生入学时。“准大学生”自录取至入学,期间长达近1个半月的“学习空档期”和“目标缺失期”,让他们无所适从。有对未知大学的恐惧,也有对未来生活的迷惘,这些原因直接造成了“准大学生”未入学即退学的局面,且大学生报到率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始业教育前提基于以下背景:

1.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期限越来越长。大学的学习方式与高中有很大差异,强调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模式,新生第一次离开父母到异地求学,在适应寝室的集体生活和人际交往方面需要一定适应期,部分新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大学学习还不能自己把握生活与学习,这给大学培养目标的实现带来了隐忧。

2.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催生始业教育前移。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辅导员通过网络平台,运用QQ、微信、飞信、人人网等新媒体提前接触“准大学生”成为可能。网络平台上的沟通不仅为广大学生喜闻乐见,也是辅导员开展新生始业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大学新生作为高校的新生力量,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适时的教育和顺势的引导,对优化入学后的始业教育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新生入学教育前移具备了充分的条件。

3.新生迫切需要了解更详细的大学信息。学校层面的招生宣传相对来说比较宏观和宽泛,满足不了“准大学生”渴望及时、更具体且有针对性地了解所在学院直至所在专业信息的需求。通过网络展示给他们真实的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帮助他们提前寻找到入学后的感觉。因此,始业教育前移是对传统新生始业教育的有益补充。

三、前移新生始业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高校应充分利用“准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沟通方式,将始业教育前移到暑期、开学报到前,将大学的教育模式、专业介绍、校园生活等信息的模糊认识清晰化,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将其对大学生活的认识由理想引入到现实,从而将“准大学生”的高中生活到大学生活的“断奶期”缩短,促使他们从心理上和行动上做好入学准备,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1.早做对接准备,规划始业教育蓝图。高校各个学院可利用学生处寄送录取通知书的时机,将准备好的具有学院特色的材料寄送给新生,内容可包括:学院个性化始业教育安排、学院网站及邮箱、新生QQ群号、大学生活规划意向书等。这些材料,一方面以文字的形式适当渗透大学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介绍大学与高中学习和生活方式的异同等内容,帮助新生形成初步的大学观;另一方面,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可将自我介绍和大学生活规划意向书反馈给学院,便于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快速了解新生的基本信息。

2.精选育人队伍,打造素质过硬团队。高校始业教育队伍主要包括辅导员、班主任、朋辈导师。辅导员和班主任是传统的学生工作专职队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高校在招生计划确定后即可启动新生班主任的招募选拔工作,选拔出政治精、业务强、热爱学生、具有较强的教育及组织管理能力的专任教师担任班主任。朋辈导师(Peer Monitor)由辅导员负责招募,通过一定的程序选拔出成绩优秀、思想积极进取、生活作风正派、工作表现突出、责任感强的同专业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从朋辈教育的角度开展始业教育。朋辈导师上岗前要进行短期的培训,明确其权利和义务,执行一定的考评制度和奖惩制度。

3.多种载体互动,搭建立体交流平台。高校各个学院按照专业划分建立QQ群,分班后各班建立班级QQ群和微信群。班级群可以让学生迅速相互熟悉,初步形成班集体意识。学生进入QQ群后,可以快速找到自己的年级辅导员,提前建立联系,获得“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和帮助,学院也可以不断地将更精细的信息发送到QQ平台上。辅导员还可以将收集到的《自我介绍》和《大学生活规划意向书》,分班发给班主任,帮助班主任提早通过照片“认识”本班学生,方便其针对性指导。

4.打造三条主线,全方位立体式引导。将学工办辅导员、班主任和朋辈导师邀请到QQ群内,以提倡“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新”为重点,抓好三条工作线,即:辅导员入学适应教育线、班主任学习指导线和高年级学生朋辈互助线。(1)辅导员入学适应教育线。以学工办暑期每日值班的辅导员和新生年级辅导员为主,随时关注群内动态,对“准大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困惑进行及时解答,对网络上出现的不正确舆论进行及时地引导。(2)班主任学习指导线。班主任即是班级的教育和管理者,作为专业老师,也充当着专业教育的职责。群建立之初,邀请班主任加入到新生QQ群中,随着分班的进行,班主任主要负责本班学生的各项工作。班主任针对本专业的特点,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学习指导。(3)朋辈导师互助线。暑期朋辈教育主体为各班级选拔出的男、女各1名朋辈导师,他们必须严格选拔,并接受专门的指导和训练。朋辈导师可以引导不同年级的学长与新生及时进行思想和生活上的交流和沟通,让彼此充分体验伙伴的关爱,实现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成长的学习交往方式。

5.虚实教育结合,确保始业教育成效。虚拟的网络教育并不能代替传统的始业教育。为此,应做好虚拟网络教育到现实教育的衔接和转变。新生报到后,辅导员不能一味依赖于网络上的交流,应更多地将时间和精力转移到现实的接触和教育中,将新生始业教育从网络环境下的虚拟空间交流转换到与学生面对面的沟通上,让学生逐步适应从虚拟到现实的转变。

四、总结与启示

将新生始业教育前移到暑假,对新生较快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大学观”、“大学生观”具有积极意义,始业教育是学生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是搞好学生大学新生始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面引导、把握方向。始业教育工作人员利用暑假期间通过网络平台与“准大学生”进行入学前的互动交流和沟通,充分发挥认知心理学中的“近因效应”,在大学生已经形成或者将要形成大学生活的理想化认识时,通过网络介入其中,向其充分展示大学生活客观和真实的一面。辅导员在网络平台上主要角色定位为引导和把握方向,在学生迷惘或者有疑惑时适时做出指导。

2.换位思考、用心交流。高校提前介入新生始业教育,应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和特点,学会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语言、方式做“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多做换位思考,多做耐心细致、深入人心的工作,这有利于进一步拉近师生距离,有利于辅导员通过网络上学生的发言和行为预判学生的个人能力和性格,为班级和学生会干部人选做好选拔预案。

3.充分发动、全员育人。强有力的育人队伍是网络虚拟教育质量的保障。队伍从招募选拔、培训到考核各个环节,制定规范、明确工作制度,3条主线全方位覆盖入学适应教育、学习指导和朋辈为主体的校园生活指导。

4.严格审批、加强监管。网络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注意其对新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作为新生始业教育主体,辅导员要随时在岗,在网络平台上严格新加入人员的审核程序,同时要监管群内留言信息及时删除不良信息。同时,还要保护学生在网络平台上的个人信息和隐私,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张威.刍议大学始业教育[J].教育理论研究,2011,(3).

[2]王剑俊.新时期新生始业教育队伍的作用及构建路径分析[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8,(5).

大学新生教育的新思路 篇2

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新思路

目前的大学英语语法教学存在很多问题.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在内容、教法,教材等方面加以改进,把语法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结合起来才能提高语法教学的质量.

作 者:范晓航 作者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外语系,河南・郑州,450015刊 名:安徽文学(评论研究)英文刊名:ANHUI LITERATURE年,卷(期):“”(12)分类号:H3关键词:英语语法教学 语法能力 教学改革

大学新生教育的新思路 篇3

多管齐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路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生在校人数和毕业人数急剧上升,因此高职生心理健康引发的心理问题,恶性事件乃至学生自杀案件时有发生。为了提升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预防和杜绝类似心理事件发生,我院根据高职大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了多管齐下教育方法,探索了一條适合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

一、健全组织制度建设,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章可巡

1.健全组织机制。学院切实加强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2010年上学期初重新确定了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机构及成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立了以“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工办心理专干、班级心理委员”为主体的四级工作网络。中心设置心理咨询室,各系分别配备心理专干,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同时,通过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宿舍信息员,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延伸至学生各个群体的作用。

2.制订措施制度。学院颁布了《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等文件,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制定了咨询工作相关制度,包括心理咨询室管理制度、心理咨询保密制度、心理咨询员值班制度、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心理普查制度、心理咨询档案管理制度、心理咨询员首询负责制度、心理咨询预约制度和心理咨询转介制度等。

二、加大专项资金投入,确保心育活动正常进行和咨询场地专门化

1.增加投入,确保经费及时到位。2008年开始,学院根据省厅要求每年按生均不少于5元下拨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保障心育活动及教师培训正常进行。2011年,2012年累计投入24万元,完善了两个校区心理咨询室建设,完全做到专款专用,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的顺利进行。

2.心理咨询室功能完备,咨询场所舒适温馨。经过两年时间筹划,学院两校区均完善了心理咨询室功能设备建设,建成了集预约等候、个体咨询、团体辅导、软件测评和宣泄于一体的多功能咨询室,硬件,软件均达到了省里“合格”标准。

三、经常有序开展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学生心理保健意识

1.坚持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作用,及时传输心理信息

充分发挥校园橱窗宣传阵地和“馨心园地”报纸宣传作用,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另外针对同学们喜欢上网的特点,在学生处网站链接了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网页,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有关常识。

2.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多方获取心理知识

学生会心理部已连续举办了五届“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系列活动,内容涉及525国旗下宣言、现场心理咨询、心理征文、美文朗诵、影片赏析、心理趣味运动会、心语信箱、心理讲座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心理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保健意识。

四、全面实施心理课堂教学,努力造就业务精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1.认真落实上级精神,全面实施心理课堂教学

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引导下,2011年9月,学院全面实施了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的重大举措,教务处把心理健康教育确定为必修课程,列入教学计划,规定为考查科目。课程开设主要面向学院大一新生班级,课时数为32学时,周学时2学时,分一学期完成授课任务。

2.师资队伍配备结构合理,业务素质过硬

学院积极对从业教师进行业务培训,现在拥有一支八人组成的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另外各系学工办均配备了一名辅导员担任心理联络员。

五、强化大学生心理咨询辅导和危机干预机制,杜绝心理事故发生

1.定期发放《心理状况晴雨表》,全面了解学生心理状况

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由学生会心理健康部每周定期收集同学们心理状况晴雨表,中心根据晴雨表上反映情况进行了解、核实,对需要交流的现象及时反馈到班主任,对突出问题学生进行相应跟踪了解。

2.加强个别和团体辅导,做好疏导和排解工作

(1)在个体辅导上,中心实行日常值班制度,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2:00)、下午(14:00-17:30)安排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在固定时间接受学生咨询。两年内通过信息邮发,电话交流,网上QQ,现场交流共接受了300多名学生个体咨询。中心一一做好记录,认真分析、及时跟踪,定期反馈,通过平等交流,帮助学生尽快获得自助。在周一至周日晚(19:30-21:00),中心开通朋辈预约和咨询热线,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各种不适心理现象。

(2)在团体辅导上,中心从成立起已经成功举办团体辅导10场,主要涉及人际交往、个人成长、新生入学班级心理辅导、接受资助学生团体辅导等等,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各类特殊学生群体之中。

3.及时做好新生心理普查测评,跟进关注“超常”心理状态学生

中心自2007起每年针对入校新生进行心理普查,根据普查结果,筛选出问题学生进行追踪辅导。2012级大一新生3046名学生参测,普查结果超出常模分值人数比例为26.4%,中心对参测学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对于结果最差的326名学生进行约谈核查,及时排除假象学生,对落实的异常学生重点干预并适时转介。

4.进一步健全“五个早,五个一”危机预防和干预机制,杜绝心理事故的发生

对于特殊群体,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预防,早控制”的“五早”预警机制,切实做到“一名患者,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工作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中心建立了一整套连贯的可操作性干预体系,包括预警系统、干预系统、监护系统和善后系统等四个系统。三年来,已经成功干预心理危机事件20人,其中及时发现并干预严重心理问题学生50余人,心理事故控制在“零死亡”状态,在干预体制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六、结语

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之下,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渐渐地有了自己的思路、途径、内容与模式,但我们还将进一步探索和研究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思路,为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快速推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重.高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7,(5):68-70.

[2]胡永.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多维参与[J].教育探索,2008,(9):124-125.

大学新生教育的新思路 篇4

一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教育就是服务, 为社会服务, 为学生服务, 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 一样具有服务的功能。把教育引导学生和切实服务学生相结合, 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切实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现在大学生面临着成才发展要求与教育教学以及学习、生活条件相对不足的矛盾, 越来越强的维权意识、自主意识与自律意识薄弱、抗挫折能力不足的矛盾, 面临着在日益开放和多样化的社会生活环境中自我价值的选择、取舍的矛盾, 这些都给大学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压力。因此, 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帮助学生分析矛盾, 解决问题, 服务学生。帮助他们解决成人感与孩子气的矛盾、求理解与闭锁心理的矛盾、崇尚理智与好冲动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社会多样化与信念一元化的矛盾。做好网络管理教育工作、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扶助工作、就业指导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宿舍的服务教育管理工作、单亲和孤儿大学生的思想工作、学习不理想和违反纪律的大学生的思想工作。坚持面向全体大学生, 全面发展、鼓励创新、重视过程的教育理念, 不使一个大学生掉队。

二“以生为本”, 贴近大学生实际需要进行教育

1贴近大学生的学习实际。“学生以学为本”, 学习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帮助和引导他们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掌握先进的学习方法。通过有效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教育, 引导大学生把学习与成才结合起来, 把自己的前途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 并通过教育引导大学生将学习目标分解为具体化、层次化的阶段性目标和学习计划, 并付诸行动, 这样可以增强学习的动力与持久力,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2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大学生活赋予青年学

生以广阔的空间和比较充裕的自由支配时间, 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和引导他们锻炼自立的能力, 自主自觉地驾驭生活。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 有的从小娇生惯养, 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因此, 大学需制定一系列管理规范, 按照规范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 培养学生的原则性和责任感。严格、有效的管理可以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它告诉学生, 什么是对的, 什么是错的;哪些该提倡, 哪些该禁止, 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另外, 全体教师和学生管理干部要与全体学生分别开展大谈心、大交心活动, 广泛倾听学生的心声。有关系、部、处和校长办公会要对这些意见和建议要进行了认真讨论和研究, 并给予逐条解答, 切实做到“条条意见给说法, 项项建议有回复”。真正做到服务于学生, 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所需所想。

3贴近大学生的交往实际。从中学进入大学后, 大学生远离父母家庭的客观现实, 大学生活、学习和环境的新特点, 将来步入社会做好人际储备的新要求, 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来指导大学生进行正常的交往活动。既要指导他们学习相关的人际交往基础知识, 更要注重引导他们培养交往的能力, 建立起平等、互助、诚信、宽容、开放的良好人际关系。

4贴近大学生关心的社会实际和热点问题。当

代大学生是随着改革开放一起成长的, 他们思维活跃, 思想敏锐, 胸怀远大理想, 勇于自立自强, 乐于接受新生事物。他们关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关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 关心党风廉政建设, 关心国际政治。当然, 他们也关心自己的就业创业前景和未来出路。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 能够通过班会、团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政治上的沟通和引导。

三整合多方面力量, 做到全方位育人

1学生家长是合力教育的基本力量。我们学院每

学期末都定期给欠学分的学生家长寄信或打电话, 向学生家长通报学生在校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的情况, 与家长多沟通, 协同学生家长共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但我想我们可以定期把学报校刊免费寄给每一位学生家长, 学生家长就可以通过学校刊物及时了解学校思想教育、教学管理等方方面面情况的同时, 对学校的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等方方面面纷纷建言献策。学校与学生家长以校报为纽带、为载体, 形成了强大的教育合力。让学校与学生共同发展、进步。

2依靠“学生干部”这支骨干力量。学生干部在加

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一般而言, 学生干部都是在德、智、体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因此, 我们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政治上的核心作用、组织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学习科研上的标兵作用。

3学生党员、班主任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

育的重要力量。学生党员有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较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一个优秀的学生党员就是一个榜样、一面旗帜, 对周围的同学起着其它方式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为此, 在大一新生入学之初就通过各党支部给每个新生班级配备了1~2名高年级的党员班主任。一方面他们可以协助辅导员做好新生的管理工作, 因为他们与新生年龄相仿, 又是高年级的师哥师姐, 更容易贴近新生;另一方面, 作为党员班主任, 他们对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他们通过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经历教导他们正确的方式方法。同时党员班主任对于提高新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也起着重要作用, 党员班主任所在的班级递交入党申请书比率在95%以上。

4狠抓学生党支部建设, 使之成为学生思想政

治工作的中坚堡垒。针对不同主体的教育层次和侧重点, 以支部为基点举办了“邓小平理论研讨班”、“青年共产主义培训班”和“业余党校培训班”。这一系列活动与“两课”教育、第二课堂教育和党内教育三大阵地相互衔接和补充, 形成一个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以活动带动党支部生活的整体运行。开展富有实效性的三大特色系列活动———树立学生远大理想和人生志愿的主题竞赛活动、促进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优秀学生党支部评选活动、以党员带动团员青年共同进步的团员推优活动等。

5发挥团组织优势, 加强和提升团委在高校思

想政治工作中的力度和地位。注重团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的参与性和团的活动的普及化和多元化。团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学生具有双重“身份”, 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被动者, 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施动者。学校团委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把主体地位让给学生, 学校团委变主体为主导, 变实施为监管, 变活动的组织者为活动的指导者, 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全面加强和提升团委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力度和地位。

6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是带动学生思想

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在这方面, 优良的校园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的校内文艺、体育比赛, 和一年一度的“文化艺术节”、“新生开学典礼”、“校运动会”等, 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环境的熏陶。此外, 学校电视台、校报、广播站还定时播出学生自编的节目, 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 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高校还充分发挥各学生团体和广大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创造性, 紧扣历史事件和社会热点, 在学术性和思想性的相互渗透中, 在创新创业的大潮中, 不断推出一批又一批校园文化精品。这些精品以其高层次、高格调、高品位赢得了学生的认同和喜爱, 带动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运行。

7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切实培育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精神, 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又

一良方。学校通过引导和激发学生主体的首创精神, 在一系列知行统一、构思新颖的社会实践中, 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提高思想政治认识的水平。学校独具特色的志愿者服务可以辐射到社区, 通过社会实践, 形成互动机制的社区援助, 培养了奉献意识。这些都促使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在贴近国情的基础上更为坚实。

四创建专业化辅导员队伍,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高校学生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 长期以来辅导员的队伍建设较为滞后, 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辅导员岗位被当作一个驿站, 不少辅导员在此歇歇脚, 便匆匆奔赴其他更有吸引力的岗位。因此, “职业化”建设便成为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

结合当前形势和实际工作的需要, 可以尝试在学生社区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辅导、形势与政策教育、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配备专业化辅导员, 以推动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内涵建设。

1学生社区辅导员。学生社区不仅是学生生活、学习、休息、娱乐和交往的主要场所, 更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社区辅导员是以学生社区为主要工作领域的一线工作者, 肩负着在社区延伸学生工作的任务。社区辅导员在学生社区管理委员会、学生处、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领导下开展工作, 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 以学生党建、思想教育、校园文化、学风建设、指导服务、安全稳定等为主要内容。

2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目前, 单凭心理咨询中心专家的工作已无法满足日益高发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建立和完善三级心理健康网络十分必要。三级心理健康网络包括:一级网络由最贴近学生的辅导员组成, 二级网络由院系总支副书记和心理健康辅导员组成, 三级网络由心理咨询专家组成。心理健康辅导员处于三级网络中的第二级, 相对普通辅导员而言具有更多的专业知识, 又比心理咨询专家更贴近学生, 能够高效、快速地实施心理救助与介入危机干预。心理健康辅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04 57导员必须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 掌握一定的心理咨询原理与沟通技巧, 获得一定的资格证书后方能上岗。

3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必须接受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人才测评与统计、就业求职心理研究、计算机应用、毕业生就业与管理研究、劳动人事制度及相关的法规研究、人才市场营销及人才需要趋势研究等方面的培训, 获取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主要负责向学生提供政策法规、就业心理、信息咨询、就业技巧、职业设计等方面的指导, 并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服务。对一、二年级的学生,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 学生从入学开始其生涯规划的每一个方面和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辅导人员为其提供服务、帮助和指导, 同时还提供课程学习和专业发展方面的辅导;对高年级学生, 通过就业指导课, 提供政策法规、就业技巧、公关礼仪等服务, 帮助毕业生顺利走上社会, 在就业初期为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4“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辅导员。辅导员是高校思

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应承担“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工作。可以选拔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相近专业毕业的辅导员担任“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辅导员, 在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 做到密切联系实际, 生动准确地讲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创造条件, 使他们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

5学生事务管理辅导员。这与传统的专职辅导员比较接近, 主要从事党团建设、社团指导、社会实践、考核奖惩、帮困助学、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可以从具有多年辅导员工作经验或学生事务专业毕业的人员中选拔。

五宿舍管理员由“保姆型”向“教师型”转变, 将思想政治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巩固学生宿舍这块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 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 改进和加强学生公寓的管理, 促使宿舍管理员从“保姆型”向“教师型”转变, 力求一个教师型宿舍管理员就是一名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

1选好教师型宿舍管理员。宿舍实际上是学生课

堂的延续, 或称第二课堂。从时间上来说, 学生呆在宿舍里的时间一般要长于课堂的时间;从空间来说, 宿舍不仅是学生生活和休息的场所也是他们学习的园地, 信息获取的窗口, 思想交流的渠道, 娱乐的天地。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宿舍氛围的影响, 学生中的事端也往往发生在这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们在许多地方将和国际接轨, 我国高校今后也将逐步走学分制的道路, 班级和年级的概念没有了, 系和专业的概念也将打破, 学生工作的重心必然向学生宿舍转移。故学生宿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阵地, 在这个阵地上能够引导和管理好学生的, 必须是一位高素质的教师型公寓管理员。

58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04

2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型宿舍管理员队伍。在高

校, 学生工作的重心在系里, 各系都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和系副主任, 下设年级政治辅导员。高校扩招拉大了师生比, 一个年级几百名学生, 只配备一名辅导员, 如何能做到关心每位同学学习生活及内心情感上的困惑, 和每位同学倾心沟通呢?那么, 由此产生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不可避免地转嫁到宿舍管理员身上。在美国, 学生工作的重心在宿舍部, 宿舍部配有正副部长及部长助理若干名, 宿舍部下面是学生宿舍, 每个宿舍都配备专职管理员, 他们是以学生宿舍为单位管理学生。因为除了教师以外, 能够最大限度接触和了解学生的也只有公寓管理员, 而且学生公寓本身也具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条件。只要公寓管理员具有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方法和经验, 就可以承担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加强对宿舍管理员的培训, 促使其从“保姆

型”转变为“教师型”。对宿舍管理员的培训是实现其从“保姆型”转变为“教师型”行之有效的方法。培训管理员如何负责学生的日常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法律法规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如何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健康的活动, 促进学生宿舍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如何做到扩大管理的职能, 集管理、教育、服务三位于一体的宿舍管理模式。

总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工程, 也是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工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长期的战略任务, 也是紧迫的现实课题。当前, 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 也面临诸多困境。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我们应该不断地研究和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 及时的抓住大学生们的思想动向, 改善管理服务, 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打造专业化辅导员队伍, 发挥团组织优势, 构建“教师型”宿舍管理员队伍, 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全过程, 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参考文献

[1]王永祥.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 2002 (4) .

[2]郭泉真.北师大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路[N].人民日报, 2000-08-01, (5) .

[3]孙晓峰.浅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科学化的途径[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9 (4) .

[4]梁佐仁.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J].民办教育研究, 2004 (3) .

家校结合教育的新思路 篇5

国内外教育界很早就认识到了家校结合教育的重要性,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由于现阶段教师工作量大,很多家长又忙于自身工作,学校家长结合教育工作常常流于形式,许多学校的家校结合工作仍停留在“学校召开家长会”与“学生有问题时请家长”的肤浅层面。通过农村初中生的家校结合教育行动研究,我们在继承原有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发现了家校结合教育的新思路,并进行了尝试与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利用手机微信向家长与社会传播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与知识

现阶段,能利用电脑在家中上网的农村家长毕竟是极少数,但是手机是所有家长都使用的生活必需品,学校利用这一情况,让班主任与家长建立微信联系,通过微信文章向家长传播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与知识,收到了良好的家校教育效果。如我校七年级有一个女生刘某,学习认真用功,但成绩一直处于中下水平,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以后,班主任老师发现,这个七年级女同学竞不会与同学们做游戏,不会踢毽子,不会跳绳,其他同学活动时,这个同学只能尴尬地在一旁观看。后来通过与这个同学的父母交谈,才知道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她的父母认为,学生只要学习就行,玩会耽误学习。因此,家长从小不让孩子玩,结果导致孩子协调性较差、写字速度慢、朋友少、性格孤僻等。老师了解了这些情况后,给这个家长分享了来自甘肃教师学苑的微信文章《教育孩子还可以这样做》和另外的一些有关家教的文章,家长阅读后有了改变,不但鼓励孩子玩,她的妈妈还利用双休日陪孩子踢毽子、跳绳。很快,老师就发现这个同学变了,课间活动不做观众而成为参与者了,脸上的笑容多了,人阳光了,上课时思路也灵活了。

二、实施学生培养方案

具体做法就是学校或者家长在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之后,通过老师、家长和学生共同研讨,制定价值观矫正、错误纠正、行为纠偏、好习惯培养、学习方法落实等的具体培养方案,并由老师和家长共同监督实施。通过实施学生培养方案,使家校结合教育落到实处,产生一对一的教育效果,家长和老师都明确阶段性教育目标,具体的重点工作和预期的教育培养效果,对受教育者有看得见的促进作用。

以下是我们在课题实施过程中为我校七年级学生李某制定的偏科行为纠正方案:

1.学生现状:李某,男,13岁,七年级(9)班学生。父母为我县焦家庄乡农民,现在距离学校大约两公里处租房居住求学。

2.问题描述:语文、数学和历史三科优秀,地理和生物良好,英语不及格,自己承认不爱学英语;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中爱学数学,很少学英语;老师说这个孩子平时能完成英语书写作业,而很少能完成朗读与背诵作业。

3.原因分析:孩子不存在智力问题,老师说该同学英语朗读基本功较差,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英语学习有畏难情绪。

4.培养目标:改变孩子心中对英语课程的为难情绪,激发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引导孩子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争取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半月之后的单元测试中英语成绩相对提高5~10分,在一月之后争取及格,增强孩子的英语课学习信心。

5.培养方法:英语老师在课堂上多加关注,在早读课与午自习时能适当地给予单独指导,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词汇、句型和语法学习方法;学生本人每天回家首先完成英语作业;家长在前两个星期内必须监督孩子在家中的英语学习过程。

6.预定时间:2015年3月30日—4月30日。

7.预期培养效果:改变孩子怕学英语的现状,增强孩子学习英语的信心,养成孩子完成英语朗读与背诵类作业的习惯,能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英语,争取在期中考试时成绩接近或达到班级平均分。

8.实际培养效果:通过一个月时间的专题培养,老师和家长都明显地感觉到了孩子的进步,孩子本人也增强了学习信心,学习方法有了改变,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中大声朗读英语的次数增多,学习成绩有了提高,期中考试时,孩子的英语成绩只比班级平均分低两分,达到了预定培养效果,接近班级平均分。

家校结合教育的新思路之三是充分利用家长开放日,增进家长及社会对学校的了解,促进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解与配合。为了促进家校结合工作,我校在七年级试点设立了家长开放日,邀请有意愿有时间的家长在家长开放日进校园、进课堂,全方位了解学校日常工作,了解孩子在学校和课堂上的表现。

大学新生教育的新思路 篇6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 高校教学内容、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上都有了极大的改革和突破, 教育教学质量也随之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其教学成果影响到整个教学过程的质量提升, 因此,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成为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它关系到新时期高校自身建设的完善。

一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1. 思想的多样性和价值观的多元化

新时期社会环境因素丰富多变, 导致大学生思想的多样性更为突出。大学生来自不同区域, 因而他们有着不一样的思想觉悟、认识水平、思想观念。在当下多元化经济生活、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的冲击之下, 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变化多端的态势, 容易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我主义等一些不良的心理, 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2. 多媒体工具和网络平台

由于信息技术日新月异, 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文化、价值观念也随之有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是信息技术最大的受众之一, 必不可少的受到了网络的侵袭和影响, 除了有正面的影响外, 其负面影响也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有的学生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 荒废学业;有的学生迷恋于网上交友、网恋而一蹶不振;有的对网上的非主流思想意识深信不疑。

3. 大学生思想认识下滑

新时期的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 有着明显的自我主义心理倾向, 有的甚至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腐朽情绪。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跳跃性大, 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 向往民主和自由, 对于社会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由于抗压能力弱、辨别是非的能力差等特征, 他们在个性上要求独立的同时, 行为上又表现出极强的依赖性, 往往呈现出心理上的早熟、生理上的晚熟。在现实生活中, 大多数大学生表现出求知欲和好胜心, 但更多地表现为妒忌心理, 而非以正常、公平的方式赢得竞争的胜利。

二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1. 指导思想与工作理念协同创新

当今, 大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背景的。高等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为社会输出一批批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使其起到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科研探究的作用。为完成这一目标必须在高校办学管理的各个方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大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使两方面的工作交互推进、互相融合、共同发展, 进一步扩充高等教育的内涵,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际工作中, 大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工作中突出改革创新、求真求实的特征, 不断改进和提升校方的工作方式和途径, 以提高工作质量。

2.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而随之转变, 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牢牢把握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核心,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重点, 针对中国的实际国情, 开展一系列形势与政策教育。此外, 充分重视民族精神教育, 以优良的文化传统作为熏陶, 使大学生养成爱好和平、勤劳勇敢的优良品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集体意识和团结意识的教学内容, 使其真正体会到社会荣辱观的重要性, 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牢固树立健康、科学、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3.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宗旨。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要充分关注到大学生成长成才, 积极应对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变化。首先, 可以开通学校官方微博, 使其成为连接学生、家庭和学校的中转站和纽带。使各方面人士都能从微博上了解到学校近期的发展。其次, 开通思想政治教育主管部门微博, 定期在上面发表一些弘扬社会正气的话题, 引起学生的关注和讨论,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最后, 开通思想政治教育老师的个人微博。教育工作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代言人, 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特性, 营造充满正能量的舆论氛围, 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思想的多样性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多媒体工具和网络平台、大学生思想认识下滑等多种因素的挑战。因此我们要采取指导思想与工作理念协同创新,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 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平台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凤珠、霍长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5 (1)

[2]黄飞燕.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2)

大学新生教育的新思路 篇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高职院校大学生所面临就业压力更多。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缓和就业压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有助于改变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局面。

高职院校学生由于没有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学习倦怠, 如果不能改善这种局面, 将影响学风建设, 导致高职教育质量下降。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 提升学习情绪, 改善学习学习行为, 增强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逐渐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

2. 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

高职院校发展职业生涯规划顺应就业市场为学生赢取相对就业竞争优势的时代要求, 有助于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 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需要积极探索、引导与鼓励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之路。通过职业规划教育, 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人文教育以及职业培训融合, 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知识、技能和方法, 实现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与修养、职业技能与知识以及职业文化与职业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定位不准确。

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定位不准确, 只是以一定形式完成教学任务和安排,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开设时间比较短, 大概四学时, 开设方式比较简单, 并没有从根本上思考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定位。

2. 缺乏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目前, 很多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 但也是碎片式的, 并没有形成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集中在大一时对学生的专业教育以及大三时的就业指导, 大二阶段几乎没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没有贯穿高职院校大学生整个学习阶段, 难以体现其全程性的职业规划教育, 教学形式和手段也比较单一, 多以讲授方式为主, 偶尔邀请专家作一、二次讲座或报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整体渗透力度不够, 缺乏系统性和实践性。

3. 尚未成立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非专业, 不少职业规划的教育工作由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辅导员担任, 辅导员涉及事项繁多, 缺乏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性, 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知识和方法不熟练, 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太重视, 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投入不投, 难以提升辅导员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指导的积极性, 难以形成专业化师资队伍。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新思路

1. 注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定位精准化。

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应该以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 结合高职院校学制安排, 实施全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比较准确地把握未来发展方向并进行职业定位。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下, 高职院校大学生自学起就能够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专业定位,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学习观、就业观和职业观, 确立大学各个阶段成长、成才的目标和任务, 并能稳固专业思想, 提高专业知识学习兴趣, 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有更好的起点和追求, 追踪职业发展变化, 动态了解社会对各专业的需求变化, 尤其是专业知识的更新变化,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2. 构建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程。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本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 突出从高职院校办学理念、职业辅导、职业规划教育的课程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学生管理、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等方面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3. 成立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

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来看,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做好职业的准备, 有方向、有目标和有实施路径, 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因此, 实施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学生需要具备丰富的职场经验, 并且已经接受全面系统的职业生涯辅导训练, 高职院校需要成立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 提升职业规划教育的专业化和精细化。

四、结语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压力巨大, 需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需要转变发展思路, 创新职业规划教育模式, 形成全程化的职业规划指导体系, 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实力。

摘要: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前所未有, 已然成为社会广为关注的话题,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高职院校需要创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路, 提升职业规划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主要研究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新思路, 以期为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工作提供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兰先芳.对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 2013 (4) :89-90.

大学新生教育的新思路 篇8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枯燥

现阶段, 高校所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 都是关于世界、社会以及国家等问题的共性认知, 与实际生活不接轨, 导致其内容枯燥乏味。尽管很多高校针对这种情况对其思想政治课程进行了改革, 但是其效果却并不显著。因此,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方面, 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为指导, 从课堂设计、教材建设以及师资建设等方面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另一方面, 在新时期, 高校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科学的引导, 避免学生受到实用主义和功力主义的影响,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身观和价值观。

2. 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

新时期背景下, 学生接触到各种形式的新媒体, 获取信息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依然保持着课堂、社会实践以及课外活动等千篇一律的落后的方式和手段, 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生面对数量巨大的各种信息, 及其容易造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歪曲, 但是在这个时候, 教师不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 不能及时掌握学生所面临的新挑战, 其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 不具有主导性。因此新时期下, 高校应该利用网络平台,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 教师整体素质较低

目前, 我国高校的思想教育队伍主要由党政干部、政治课教师以及共青团成员组成, 他们自身在思想素质水平上就参差不齐, 导致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较低。其中, 党政干部的主要工作室指导学校各系的工作, 较为繁忙, 没有多余的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政治课教师是以政治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 但是大多高校的政治课教师较少, 一个教师需要同时对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进行教育,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可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 而教学完成之后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也较少; 高校辅导员虽然平时和学生交流比较多, 能够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之后, 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较大, 但是目前各个高校的辅导员背景、专业、学历差别较大, 对学生造成的影响也是千差万别的。

4. 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不够

很多高校到现在还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以至于一些高校的领导层缺乏有力的措施, 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改革, 使之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 还有一些领导只注重政绩的获取, 不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从而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思想素养较低, 整体素质不高。另外, 还有一些高校虽然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但是使用的方式和手段较为落后, 又不知道如何提升其时效性, 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1. 革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学生, 必须要围绕学生展开, 因此, 传统的教育思路如惯性思维、被动思维、从众思维等必须要摒弃, 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要尽快完成从单向性向多向性、灌输方式向渗透方式、居高临下向深入基层、单层次向多层次的转变过程, 从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其时效性。

2.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进行革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要以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特点、不同层次大学生所面临的不同问题等为依据,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创新, 时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并且更加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3.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新时期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要求以潜移默化、逐渐渗透的方式呈现出来, 并尽快完成由教育方式的转变过程。这就要求, 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和书本教育的过程中, 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 要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渐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同时, 在灌输方法和效果上也要有所创新, 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过程, 尽快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由硬性灌输向软性灌输、由单一灌输向双向交流、由公开教育向渗透教育的转换过程。此外, 高校在进行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 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 使其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

4.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

在新时期背景下, 仅仅利用传统的说教或者书本等教育模式已经不再能够满足现在社会发展的需求, 针对这种情况, 高校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氛围更加活泼、生动, 工作成果更加显著。在实施的过程中, 高校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人的培养和人的塑造过程中的作用。利用网络进行教育, 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受教的内容, 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会受到网络中多元化信息的影响。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 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和关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在新时期背景下, 及时优化教育思路、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 构建科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确保大学生能够健康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田东.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3, 12 (13) :154-155.

[2]王福军.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科技创作家, 2013, (05) :189.

大学新生教育的新思路 篇9

一、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理性对待西方文化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 高校从事思想教育工作的教师要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并自觉将该体系融入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 积极开展理想教育、信念教育, 让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精神支柱, 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作为精神动力, 将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日常奉行的行为规范与价值准则。从长远来看,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要将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作为一个载体, 切实帮助大学生对不同文化与思想进行鉴别, 坚持正确的文化方向, 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课堂来适当讲授我国传统道德与传统文化, 引导广大学生在继承的基础上, 加以发扬光大。

此外,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 我们还应该理性对待西方文化, 采用世界眼光与开放的胸怀, 对多元文化加以包容。所以, 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 不仅应该时刻警惕西方文化掩盖下的政治阴谋, 这时教师应该教育广大学生冷静对待, 还应该在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 对西方文化展开批判性分析, 教育广大学生学会准确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对西方文化加以批判继承, 冷静理性对待西方文化。

二、大力传承传统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 还应该大力整合传统文化, 传承传统文化, 尤其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的历史文化与传统, 使炎黄子孙生生不息。要让广大学生对我国历史有充分了解, 把握我国的国情, 认清我国未来的大好前程, 更应时刻明白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教师要教育广大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 设立国家利益至上的理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展关于传统文化传承的比赛, 让广大学生在比赛过程中, 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升华对民族精神的认可, 在日常生活中, 不断加强自身道德素质, 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 在社会发展中, 不断汲取营养, 培养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激发其改革与创新的精神, 更好的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三、不断加强对学生道德教育, 科学引导校园网络文化

不断加强对学生道德教育, 大力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文明行为。要让广大学生切实明确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让广大学生能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对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讲清楚, 讲透彻, 让大学生明白其未来肩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与此同时, 还应该让广大学生认识到, 只有将自身的事业与民族、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将自己所学与为人民服务有机结合起来, 自身价值才能得到真正实现。当前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为大学生展示才华, 实现其理想, 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大学生要在为学生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当前, 网络已经变成广大学生表达其心声的平台。互联网在提供大量信息的同时, 还加大了学生对信息的鉴别度, 甚至出现了有的大学生将西方道德与现代道德划等号, 不进行鉴别就作出决定, 这要求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理论水平, 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非常熟悉, 还对网络文化有充分的涉足。教师完全能针对大学生的具体特点, 创建富有时代气息与教育特色的网站, 比如创建红色教育网站、从学生视角出创建知识型网站、还有与自身利益紧密联系的服务性网站, 构建好的网络文化氛围与育人环境。让大学生在多元文化氛围内, 让大学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 感受到网络文化的魅力, 进而不断提升对文化辨别力与筛选力, 让学生对文化的认可达到对价值的认可, 进而构建大学生网上家园。

总的来讲, 多元文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态势, 并不是社会处在转型时期的特殊形态, 倡导并提倡多元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把握社会主义文化的正确方向, 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在多元文化背景下, 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 采取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理性对待西方文化, 大力传承传统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不断加强对学生道德教育, 科学引导校园网络文化等方式, 不断提升广大学生思想教育水平, 为今后更好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婷:《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理论导刊》, 2010 (9) 。

[2]宋妍、李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研究》,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9 (5) 。

论高校数学教育改革的新思路 篇10

【关键词】数学教育 教育改革 改革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29-02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国家教育部门已逐步认识到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在各大高校倡导、推行“质量工程”,督促各高校全面贯彻、实施课程教学改革,以便提升教育质量、改善教学效果。高校数学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一环,能否行之有效地推进高校数学教育改革不仅关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成效,而且直接影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从新课程与高校数学教育深层问题两个方面论述了当前高校数学改革的必要性,继而提出了推广TEC数学、细化高校数学教材、开设教学实验课以及优化数学课考核方式等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以期为我国高校数学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数学教育的重要地位

1.高校数学的基础性

数学与人类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一门学科,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数学不仅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工具,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模式,人们接受数学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抽象能力,而且有助于提升人的文化素养。高校数学是自然学科的基础课程,数学知识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多个学科,因此任何高校都将数学教育放到一个基础性、重要性的位置,各高校通过数学教育来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从而培育出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例如桂林理工大学做过一项有关高校数学重要性的调查,研究人员通过对该校2009届、2010届大学生调查发现,分别有82.95%的2009届大学生和82.46%的2010届大学生认为数学学习很重要,由此可以说明高校数学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重要性地位。

2.高校数学的育人作用

数学是培养学生“数理逻辑智能”的一门基础性科目,数学大家华罗庚有言:“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活之迷、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事实证明,高校数学教育有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为学生将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夯实基础。由此可见,做好高校数学教育改革是国家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各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举措。

二、高校数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从新课程谈起

高校数学教育与中学教育关联性强,近年来我国在中学倡导并实施了新课程改革,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高校数学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要求改变过去死板、单一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學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各项能力的发展。然而,当前高校数学内容仍与中学数学脱节严重,据湖南师范大学一项统计发现,有80%的被调查毕业生认为“大学数学内容与中学数学内容差距加大”,当被问到“你在高校数学教学中遇到了哪些衔接问题”时,被调查学生的回答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高校数学与中学数学在内容衔接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另外,当前高校数学教学内容抽象,教学方法死板,十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难以调动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久而久之也将影响高校数学教学的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研究指出,“当前高校数学教材体现出体系化与抽象性的特点,重理论而轻实用,重解题技巧的培养而轻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对于数学建模、数学模型等内容重视不够,局限于物理、几何等几个科目的应用,内容显然有欠全面和完善,故而难以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智,也不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最终难以达到国家素质教育对高校数学教育提出的最新要求。

2.从高校数学教育深层问题谈起

当前我国高校数学教育存在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这也是促使我国高校数学教育走向改革的一个重要动因。具体来讲,高校数学教育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校数学教育存在体系问题。在高校数学教师院系设置方面,数学教师通常归属于基础院系,其课程构思、教研活动以及教学创新只能被限制在一个特定范围之内,难以与其他院系之间展开合作与交流,也不便于针对各专业特点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校数学教育的发展。其次,高校数学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目前我国高校数学教育依然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担当主角,将大量数学定义、数学定理以及解题技巧等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从属地位,如此一来不仅容易催生出学生的厌学情绪,而且会严重影响数学教学的效果。

三、高校数学教育改革的措施

1.推广TEC数学

教育部2011年发布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意见,指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实践课程不能少于一个学期,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完善。“TEC教学”指的是高校数学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必要性与有效性的原则以及数学化与再创造的基本原则,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实施合作教学以及融入情感教育,以此来改善高校数学教学的效果,T、E、C分别指思想(Thought)、情感(Emotion)以及合作(Co-operation)。TEC教学实质上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育,“赋予大学生一双数学家的眼睛”,“给予学生一个睿智的头脑”,“丰富学生观察世界的方式”,从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世界奥妙、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让学生在交叉学科中、在探究发现中培养理性思维,提升分析问题及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有的高校将TEC渗透到高校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成立了TEC学习小组,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交流数学学习心得与经验。实践证明,在高校数学教育中推行TEC教学,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其数学素养,促进各项素质全面发展。

2.细化高校数学教材

高校数学教材内容陈旧,依然坚守着微积分、概率论以及线性代数这些“老三篇”,而针对各专业特点或反映现代数学及应用的内容却很少,这样会使学生学到一些与专业毫无关联的内容,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久而久之会降低他们的学习动机,影响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为了提升高校数学教育的质量,各高校应以现行的高校数学教材为母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数学教材,针对不同专业特点设置教学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专业需求。例如在经济计量学中,其计量经济模型的构建正是运用了高校数学中的“最小二乘法原理”,因此可以根据计量经济学的需要融入“最小二乘法”,其中“加权最小二乘法”(WLS)可以应用到异方差下的计量经济模型,而“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则可以应用到“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之中。另外,高校应重视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在高校数学教学中注重经典案例的使用,借助案例来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数学学习效果。以下所列出的正是高校数学中一个常见题目,教师借助这一经典案例开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同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效率。

设x0=1,x1=1+■ ……xn+1=1+■试证:■x■存在,并求此极限值。

解:由已知xn>1(n=0,1,2…)且x1-x0=■>0即x1>x0

设xn>xn-1则xn+1-xn=(1+■)-(1+■)=■>0

所以{xn}是单调增加的,又xn=1+■=2-■<2

从而{xn}有上界,根据单调有界准则,■x■存在。令■x■=a,则有a=1+■即a2-a-1=0

解得:a=■,而a>0,∴■x■=■。

3.开设教学实验课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繁荣,社会对于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兼备的专业型人才的渴求不断增加,然而现有的高校数学教育背景下所培养出来的学生通常是理论强而实践弱,显然不符合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鉴于此,为了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各高校应在数学教育中增设数学实验课教学环节,重点强化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的相关教育,目前北京邮电大学、重庆大学以及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已开设了数学实验、数学模型两门课程,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尤其重视学生学习和使用Mathematica数学软件,借助软件简化计算、提高效率。从开设效果来看,数学实验课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重庆大学自1992年便建立了数学建模教研组,是全国最早开展数学实验教学的高校之一,该校先后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工科专业的数学教学改革,至今已完成的分层次、分阶段的系列数学模型课程有《数学模型》、《图论及网络最优化方法》、《数学实验》、《数学建模案例分析讲座》以及《数学计算与数学软件》等,并于1997年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步开设了以数学建模、数据处理以及算法设计为主体的“数学实验”。通过开展高校数学实验教学,重庆大学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方面成绩相当突出,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为大学生将来适应经济社会的要求夯实了基础。

4.优化数学课考核方式

考核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有效的考核方式也是提升高校数学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高校数学考核一般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但这种单向片面的考核方式不利于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需要加以改进和优化。具体而言,各高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革:第一,将各级大学生数学竞赛、数学建模大赛等数学领域的科技竞赛活动纳入数学教育考核范围,根据学生的参赛情况和获奖情况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科技竞赛活动的热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第二,将以数学为工具的科研活动纳入到数学教育考核范围,例如《心灵之花》就是不同专业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开展科研活动的代表性成果,此举也能激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改善高校数学教育的效果。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在数学课考核方式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如江苏大学在高校数学课程考核中采用面试形式,不仅有利于数学教师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具体情况,并能据此做出客观的评价,而且面试形式具有考卷或者作业无法替代的考察功能,教师可以在面试中综合考察学生,不必拘泥于某一知识点,可以将空间曲面、曲面图形、曲面与曲面所围区域的体积、曲面上一点的切平面、曲面方程、曲面面积以及曲面指定一侧的向量法等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提问,这样既可以考查和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学会融会贯通,巩固数学学习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数学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门、各高校以及高校数学教师要正确、全面认识到高校数学教育的重要性,正视当前我国高校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革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环节以及优化考核方式等一系列途径来改善高校数学教育的效果,提升高校数学教育的质量,以此来夯实大学生的数学基础,确保其顺利地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张瑜.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教学的几点体会[J].科技和产业,2011(10):13-15

[2]刘菊芬.改善数学提问方法提高学生解题能力[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2):26-27

[3]李小梅.对高等数学课程实施研究型教学法的探析[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5(01):38-40

[4]杜炜,许和乾,解大鹏.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环境下数学分析教学研究与实践[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77-79

大学新生教育的新思路 篇11

一、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征

由于90后大学生成长所处的社会背景、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和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迥异, 这一代年轻人的思想和文化素质的发展倾向和发展水平都表现出差异性。

首先, 90后大学生表现出价值观多元化。在全球经济社会背景下, 90后大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 国际社会中的各种因素对中国90后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 成长在全球化背景下的90后大学生, 深受多元文化的冲击, 他们有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根底, 又有着西方外来文化的熏陶, 进而推动了多元化价值观的形成, 这有利于90后大学生在吸收世界优秀文明的基础上发扬与传播中国文化。

其次, 信息行为显著化。网络技术使得90后大学生个性更加独立而有主见, 更加注重独立思考与独立选择, 接受的海量信息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和多元化。网络使90后大学生成长中的媒介环境变得更加复杂, 对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手段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 思想行为较独立。90后大学生在思想行为方面具有独立意识强、自主性强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思想上, 自我意识与自信心较强, 勇于阐明自己的观点, 思路灵活, 不拘泥于某种特定的方式或苟同他人的见解, 乐意于自主行动, 不愿受人节制, 对于他们感兴趣的事有很高的参与热情;学习上, 自己认为乏味的课不愿意听, 却花大量时间阅读有兴趣或自认为重要的书籍等;生活中, 社会适应能力较强, 且在面临问题选择时具有较果断的决策能力。

第四, 权益意识较明显。随着中国法治建设进程的推进, 各类普法宣传的加强和各类法律机构执法的严明, 特别是和公民个体相关的消费法规宣传、315等活动的开展, 90后大学生对自身权益的重视程度明显上升, 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教育管理者既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 为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 同时也应当客观理性地看待大学生的权益意识, 加强对大学生权益意识的教育引导。

第五, 成就动机较强。受家长和老师对其教育重视及当今历史责任感的影响, 90后大学生“外在成就动机”和“内在成就动机”都明显较强。他们具有学习欲望以及行动力, 会充满热忱和兴趣地主动学习新知识, 探索新事物, 而且对以后的职业生涯都有较强的目标性和规划性。

二、“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新思路

1、以人为本, 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实践锻炼。由于“90后”大学生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鲜明心理特征, 从而使得他们的心理问题更加复杂化, 这对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必须加强“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 应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大学生进社区活动等, 为“90后”大学生了解国情、奉献社会提供有效途径。

(2)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应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保证民族性, 体现时代性, 要把教育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教育方式上不能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模式, 应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创新教育模式, 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3) 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对于在网络时代出生的“90后”大学生, 网络基本上成为了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网络是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迅速、主动地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4) 充分发挥党团学组织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团学组织在学生群体中的作用, 团结、教育广大学生, 带动广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同时, 充分发挥优秀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通过优秀党员的言行感染, 使周围的学生能够自我约束行为, 从而改善校园风气。

2、以人为本, 完善人性化的学生管理制度

在学生管理中, 要依据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学校的特点和传统, 制定切合实际的人性化的制度。在制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 要审视制定制度的程序是否公正和规范;要保证学校的制度完全公开, 使每个学生能充分了解学校的制度;要审视制度是否客观公正地执行, 切实做到“以人为本, 以法为准”。要建立信息渠道, 对制定的制度向广大学生进行解读, 同时, 通过正规渠道接受学生的反馈意见, 对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应进行及时的研究、修正。增强大学生对学校管理活动的认同感和自觉维护意识, 并形成自觉约束的内在机制。

3、以人为本, 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90后”大学生个性独立、自信张扬、有自己的想法, 叛逆心理尤为突出。因此, 当代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者须不断转变工作思路, 处处渗透服务意识, 应做到学校服务与学生自我服务相结合、学校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在学校、辅导员导师多种力量的正确引导下, 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增强他们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新.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90”后大学生的管理工作[J].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 (15) .

上一篇:财政企业下一篇:风险沟通研究进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