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大学生

2024-05-12

新生大学生(精选12篇)

新生大学生 篇1

摘要: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进校后非常重要的一堂课, 也是辅导员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可以为以后的日常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好入学教育, 指导学生如何更好更快的融入全新的大学生活, 顺利实现角色转换, 也为他们更好的进入社会打下基础。

关键词:新生,大学,纪律,安全,心理健康

入学教育是大学新生步入校园后的第一堂课, 是帮助他们了解大学生活、树立新的奋斗目标、尽快完成由一名中学到大学生转变的重要途径。入学教育的成功, 依赖于入学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更有赖于入学教育的内容。如何开展新生入学教育, 使学生在进校后能够从中受益, 明确学校相关规定, 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也是每个老师和领导最为关心的话题。因此, 我个人对新生入学教育有一些新的看法, 以供大家讨论。

一、崭新的大学生活

大学不是高中生活的延续。大学生活是学生在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和成长经历, 不再是高中生活的延续。以前的高中生活只有一个单一的目标:“考大学”, 所有的生活学习都为了这一个目标转, 学生处在一种家长、老师的高压下学习, 很难有自己的掌控权。而进入大学以后, 学生可以有自己的目标定位, 学习生活更为自由, 进入完全自主的状态, 可以朝着自己喜欢的目标奋斗。进入大学后, 同学们都会感到, 学习内容, 学习要求, 学习视野, 思维方式, 管理模式, 生活方式都跟高中生活完全不一样。

二、纪律教育

虽然说大学生活比高中的生活有了更多的自主性, 但是学校同样要根据自身的条件特点制定相应的条款来规范、约束学生的学习生活。道德是告诉你应该做什么, 而校纪校规是警示你什么不能做。一直以来, 对学生思想素质的教育往往是通过思想教育来进行的, 但仅仅依靠思想教育显然是不够的。思想教育是通过正面说理, 宣传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 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主管认识, 从而达到“内化”的目的, 进而达到学生遵纪守法, 努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样, 行政管理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将思想教育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规范化, 条文化、制度化, 从而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加以正确引导。因此校纪校规成为强制执行了一项重要内容。每年, 学生因违反相应的学生管理条例而被处罚的有很多。在刚踏入大学的新生来说, 学好学校的管理条例是相当必要的。

三、安全教育

近几年来, 全国各高校因忽略安全问题或对安全重视不到位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件在各大报纸和网络中经常出现。对新生进行人身、生活、财产安全等方面的教育、组织新生学习《安全管理条例》, 并剖析典型事例, 增强新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严格要求, 严加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且是现在每个学校最为重视、也最为头疼的问题。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影响稳定, 稳定影响秩序。安全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且需要全校师生的支持和密切配合。为了学生的安全, 学校在对新生教育时要要求大家从小事做起, 从身边事做起, 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四、心理健康教育

1. 新生中容易出现的不良心理问题。

由于受到学习内容, 学习要求, 学习视野, 思维方式, 管理模式, 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巨大改变, 很多新生出现了各种对大学生活不同的反应。正所谓“天才不是第一天生下来就是天才的”, 换言之, 一名优秀的、合格的大学生不是一进校门就是的。他本身有一个逐渐的适应过程。很多同学在才进校门时就不同程度的出现“大学适应不良症”。生活的变化。不论是从生活环境还是生活方式上来说, 都跟以前的高中时期大相径庭。以前很多时候家长都会帮助孩子处理好各种生活上的问题, 比如“吃什么”、“穿什么”、“怎么花钱”、“某天安排什么样的活动”等等。可现在全部要由自己处理, 很多同学感到了焦虑, 没有归属感。学习状况的变化。从紧张的中学阶段过渡到自由度较高的大学, 教学形式、学习内容、学习条件、学习方法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从某些地方上考试大学的学生来说, 也许过去你的成绩一直在当地名列前茅, 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可进入大学后发现, 比自己成绩好的人比比皆是。这样就会造成这类学生的失落感。人际关系的变化。在中学时期的人际交往显得较为单纯、单一, 都是自己的父母, 亲戚, 同学、老师;可到了大学, 天南海北的同学有着自己不同的家庭背景, 成长环境, 秉性脾气大为不同, 大家素昧平生。刚开始也许大家会觉得新鲜, 可时间久了, 各自间操着自己的方言, 难以适应, 难免会有孤独感。管理方式的变化。大学是讲求个性的地方, 学校不会给学生施加更多的压力。在管理上就比高中时期自由了很多。“在大学, 完全靠的就是自觉。”最典型的是:也许很长一段时间学生才会见到教授某种课程的老师一次, 也许隔段时间才能见到自己的辅导员。大学实行的就是自主管理, 学生全权安排自己的时间、金钱, 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但是, 大学生有他特殊身份多规定的内涵。想要当好“自己的主人”就必须要有一种责任意识, 学会对自己的意识和行为负责。忽视对自己的“管理”, 时间长了, 就使自己成为了“没有责任心”的人。

2. 如何让学生在进校时就建立起良好的心理。

正确认识自我。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需要什么?我能做什么?我要得到什么?我的目标是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摆在学生的面前。人的一生都在不断的找寻自我, 时间自我, 完善自我。正确的处理自我的问题是每个大学生不容回避的课程。能进入大学的人都很优秀, 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 关键的问题是, 如何定位自己, 一切从头开始。这种认识不仅仅是对仪表容貌, 更多的是对自己能力, 性格、品德、人生观价值的一种探讨。充满自信的人永远是最美的, 更知道让大家如何去欣赏自己的美。构建自己的奋斗目标。有目标的人就不会无聊, 有目标的人就不会感觉生活没有意义。大学生应该是有理想, 有目标的人。拥有目标就拥有美好的明天。关键是看自己如何付出, 付出多少。一定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了兴趣和欲望就能够自觉地徜徉在浩瀚的知识海洋, 吸取新知识, 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正视挫折。遇到挫折时我们会很困惑, 但这也是一次挑战, 又或许就是一次机遇。当“风雨”来临时, 我如何才能找到“避风港”。痛苦是必经之路, 要得到欢乐, 就必须能够承受痛苦和挫折, 我们不止拥有痛苦的体验, 也更要拥有把不幸变为幸福, 把令人心痛的缺陷变为新力量的机遇。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并保持快乐的心, 就可以得到最珍贵的收获。正确的与人交往。人属于社会性的, 群居的动物。在与人的交往中可以实现个人各种需求。如何才能与来自四面八方, 有着不同方言, 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成长背景、不同生活习惯的同学和谐相处, 从而达到和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相处, 这也是新生的必修课程。大学的人际交往不再像高中时期单纯, 单一, 需要处理的各种矛盾也随之增加。大学生要处理好父母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社团圈、老乡圈、学习圈、娱乐圈等各方面的关系, 让他们应接不暇。良好的第一印象、爱心助人、交往有度、善于倾听、适度请教问题、得体优雅的谈吐、学会赞扬他人、正视别人的批评、帮助别人做决定、勇于承认错误等都是处理好人家交往的必要手段。

让新生在一踏入大学这座“象牙塔”时, 就拥有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是我们每一位老师的心愿。上好新生入学教育这门课至关重要。拥有“爱心, 自信心、责任心、上进心”的学生才是我们学校为之奋斗的目标。

新生大学生 篇2

01

你刚到学校,住进宿舍,班级会开班会,活动等等,互相认识。记住,这个时候,你已经到了一个新环境,没有人认识你,没有人知道你曾经的样子,这个时候是你改变自己最好的时候。

对每个同学微笑,努力让大家认识你,记住你。主动去认识班导,如果可以,争取做班干部。将来每一个机会,都源于你每一次准备。

02

争取入党,不管以后你从事什么,党员是一种优秀的象征。很多人对这句话有误解,党员并不一定优秀,且不说体制内的硬性规定要求党员身份,即便是体制外的,党员也象征着你在大学要么是学习优秀,要么是其他人际等等能力突出,排除那些不正当手段入党的。在大学生爆满的今天,党员有时候也是作为一个有形的衡量标准。

03

开始接触,结交朋友,有选择性的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可以不势力,但一定要有情商,好的朋友是珍贵的财富,损友简直就是路上的艾滋。

04

珍惜时间,认真学习。不要虚度光阴,真正铭记于心的大学是那些年努力奋斗,充实的大学生活。高中时,所有的知识老师给你准备好,你只负责学就可以了。大学就不一样了,你可能只有几本课本和并不饱满的课程表,有时候那些课本基本已经不切实际,知识老化脱离现代化,没用的你可以选择不看,但必须要有甄别能力,要去图书馆借或者自己买更好的更合适的书。

不要以为听听课就可以了,你要做的远比这多的多,要理解一门课程,你需要看的东西太多了,好好预习专业课,这比在高中预习更重要,只有充分了解,预习,你才能在课上,珍惜和教授交流的机会,记住,坐第一排,充分利用和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你的收获会很大。最好不要为了上课而上课,时间宝贵,既然去上课了,就要把这两个小时用到极致,现在大学生的通病就是人在课堂,但都玩手机。

如果你实在不喜欢这门课,实在觉得没用,真的,条件允许,你可以理性逃课,但不是逃课去玩,你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或者感兴趣的知识去学习。

05

参加学生会,社团活动,既然参加,就认真地去做事,而不仅仅是一个身份,只有在做事中,才能真正成长,最好做到领导级别,能真正策划和组织活动。

06

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体育活动,音乐,或者语言等等,都可以,大学生活真的很丰富多彩,咱除了学习,肯定也要丰富的课外活动,也可以扩大社交,结识兴趣相投的朋友。

07

以后出去找工作,尤其是文科生,没有个把优秀班干,优秀学生,优秀毕业生,奖学金,等等等等真的是不好混,虽然看着没什么用,但是你简历一无可写的时候,就要哭了。

08

认真对待考试,大学考试题目大同小异,要灵活应对,比如多问问上一年学姐学长啊,平时多留意老师讲课什么的,考前拿出高考的架势准备,毕竟奖学金不仅仅是钱,还可能是前途好么,一般学习委员在这方面会比较有优势,因为跟老师们交流密切,会有感情分。

09

从进大学的那一刻起,保持对英语的学习,四六级最好大一就过掉。大学里的学习之所以不容易坚持,是因为没有目标,所以你必须得不断地设定短期目标,并有长期目标。

在大三之前,你都无法预知自己的未来规划,那么,请你尽量多创造一些可选择的道路,多考一些有含金量的证,记住,是含金量高的,不是让你瞎考。

10

如果你刚来,学习了你的专业,发现自己真的特别讨厌,特别特别讨厌,那么,努力争取转专业吧,每个大学都可以转的,只要你够努力,只要你不嫌麻烦,争取机会,学习你想要去的专业。要有勇气去改变!

修双学位,即便你无法转专业,选择你喜欢的专业作为第二学位,毕业拿到学位证,社会也是承认的。

11

大三下学期,面临着工作还是考研的选择时,不要盲目的跟随,仔细分析一下自己的专业是适合提升学历还是工作中增长经验。前者就一心扑倒考研复习中,别一边忙着复习,一边投简历。如果是后者,做好简历,准备好面试相关事宜,争取早日拿到offer。

大学新生报到要带上父母吗?

父母一起去吗?在这里,想给大家一个忠告:一定要带上自己的父母。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大学离家近的同学,这样的同学父母跟着一块去是非常方便的,甚至可以带好生活用品等。去到学校新生报到的时候事情还是挺多,一会要去这边签到,一会又要去那边找寝室,甚至还会办理一些学校的业务等,所以说如果自己一个人,什么事都需要自己操心。

最重要的是,一般高中生平时自己一个人很少出远门,虽说是一个锻炼的机会,但是依旧会让自己的父母非常担心,所以带上父母帮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其次,对于离家远的同学来说,也许有些同学舍不得路费,便要求独自去学校报到,其实这样的同学往往身上带的钱数量是非常多的,这就给了很多商家谋取暴利的机会,当初我就是一个人去往外省报到,一下车就有很多学长学姐围了上来,又是帮忙拎包又帮忙找寝室,没想到路上的时候说起了生活用品等问题,毕竟自己一个人什么也没有带,只带了足够的钱,于是那位帮忙的学长便开始推销自己的被子等用品。

作为高中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是很难拒绝这样的热情的,不过买过之后自然也就开始后悔了,原本100多的被子,他会要价500,但是由于自己没有生活经验,就只能上当了。

像这样的情况,带上父母完全可以解决,因为这些东西很可能会伴随自己四年的大学时光,所以父母一定不会马虎。

大学新生转型探析 篇3

关键词:新生转型;多元智能;对策

大一新生步入大学,随着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许多学生常常会感到“迷惘”,如果新生不能很快的适应新的学习生活,迅速步出“迷惘”期,就会阻碍他们健康的成长和顺利完成学业。因此,大学新生怎样尽快地完成从中学学习模式过渡到大学学习模式,顺利地实现转型,适应大学生活,是每一位刚跨人大学校门的学生面临的难题。

一、大学新生特点分析

当代大学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中成长起来独生子女(占多数),在思想和行为上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从中学步入大学的新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等因素的改变,常常会遇到许多的困惑和迷茫,在学习、生活、心理和情感等方面会产生许多不适应,主要表现为:

1.在生活方面。很多新生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对集体的住宿生活很不适应,加上缺乏理财的观念和能力,经常会出现极端消费和过度消费,还有,随着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的增大,很多用人单位都注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因此出现盲目出外打工兼职的情况,出现身心疲惫应付学业,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大学学习和生活。

2.在学习方面。大学新生整体的适应情况是比较好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学习目标导致学习动力不足,未能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难以提高学习效率;不能很好的处理社团活动与学习的关系,对所学专业不满,特别是大学的教学方法也给新生带来很大的不适应。大学教育是开放式的,大多任课教师只介绍内容的梗概,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学和查阅资料,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些新生仍然希望用高中时的题海战术以期取得优异成绩,导致他们赶不上教学进度,久而久之,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中学时学习方面的优越感渐渐丧失,内心深处却难以接受这一现实。

3.在心理上。①由于大学学习和高中学习的不同,很多同学难以适应大学的快节奏的学习生活,致使一些学生无法预期、无法掌控现实,从而感到迷茫、不适应,甚至可能产生焦虑心理。②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问题。新生刚进校进校常常由于人际关系复杂、交往受挫而引发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另外,还有适应新的师生关系的困惑,因为大学师生之间除了教学上的接触以外,其他方面交流较少。③困难学生的自卑感,压力感。由于来自不同的家庭、地域,经济贫困,心理贫困和就业压力使一些新生产生过度的自卑感。④情感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心理问题,其突出的表现在对待爱情、友情、亲情以及就业、考研方面的压力上。

二、多元智能分析体系

1.多元智能体系。上述是当代大学新生在学习、生活、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如何解决是关键,本文提出把整体个体化,即落实学生个体。罗杰斯(C.R.Rogers)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人格和自我的充分发展,是一种感性与理性、身体与心灵交融汇聚的全面的活动,是学习者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行安排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情境的一种自主自决、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这种学习以个体的积极参与和投入为特征。它包含四个要素:一是学习者整个人都要参与到学习之中;二是由学习者自我发起,其内在动力在学习中起主要作用;三是学习具有渗透性,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及个性等都发生变化;四是学习由学习者自我评价,他们知道自己想学什么、自己学到了什么,教师在其中只是一个学习的促进者。具体来讲,就是为学生创造一种学习的环境,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安排适当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材料,并帮助学生发现所学知识的个人意义,建立并维持能促进学习的心理气氛。

高等教育的目的培养出国家有用之才,大学新生的可塑性很强,因此需要正确的引导他们向合适的方向发展。每个新生步入大学之前,在不同的环境中已培养出了不同的能力,可这些已有的或擅长的智能不一定适应现在的大学生活,或者需要更多智能来帮助学生适应大学、适应国家、适应社会需要。根据新生特点本文提出采用调查问卷和多元智能分析相结合方法实现样本信息采集,找出个体的差异有针对性的给以引导,帮助新生顺利实现转型。先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新生在进入大学时对大学憧憬的具体内容及各方面的素质,再结合罗杰斯八大智能测试来综合分析,给新生在选择大学生活、学习方式时提供参考,最终帮助新生较快适应大学生活并在以后的大学生活学习中提高各项智能的同时实现个性化发展。方案优点:学生自己能够更好的实现自我认识、自我定位;学校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模式,以适应当代大学生发展的需要。

2.模型建立。新生调查问卷设的计包括新生思想道德、学习、社会活动、考试的态度等方面,针对调查问卷然建立数学模型:

ui=∑jwijxj

其中,ui表示问卷调查结果;wij表示各项活动对学生的影响程度;xi表示新生参与的活动;i表示单个学生。

vi=ui+bi

其中,vi表示对结果进行修正后的结果;bi表示对问卷的统计修正值。

yi=f(∑jwij+bi)

其中f()表示多元评价;yi表示评价后的结果。

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将调查问卷所获取的数据输入该模型,就可以得到量化结果,对学生个体综合素质有清楚的认知,然后将所得结果反馈并作用于学生的各项智能,智能又作用于学生,从而引导学生适应新的大学学习、生活,实现顺利转型。

问卷调查让我们能正确认识学生的个性差异及特点,多元智能分析则可让我们根据学生不同的智能性向,两者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在不同智能方面有所长的学生,获得自我肯定与他人的尊重认同,使学生的不同潜质得到充分发展,这正与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三、对策及建议

通过调查问卷和多元智能的分析,了解每个学生个体的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新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引导,顺利地实现中学模式向大学模式的转型。

1.学校方面。①积极地对大学新生进行生涯规划辅导,及时将生涯规划辅导渗透到新生教育中,不但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素质修养、意志品质,还有利于其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实现个人社会价值和理想信念,帮助特别是人生奋斗目标的缺失和内在动力的不足而导致学习适应困难的新生,尽快找准人生坐标,并付诸积极的行动。②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入学教育内容,有针对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规范的教育是大学生成才教育重要的第一环。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有的相关研究表明,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为今后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生方面。①集体生活方面,大学新生刚进校有“排他”心理是很正常的。大学新生在处理舍友之间关系时,要相互体谅和忍让,学会换位思考,提倡相互适应、相互关心,做到和舍友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促进和谐的同学关系,营造温馨的生活环境。②理财方面,大学新生首先要做的是省钱而不是赚钱,要有自己明确的消费计划,同学之间的聚餐要以节俭为主,而不是与别人攀比的“好面子”铺张。③对待兼职方面,大学新生可以在校内干一些兼职来锻炼,但切记自己的本职是学习,最好是在学有余力时去兼职。④学习态度方面,应该制定新的奋斗目标和行动方略,要从高考胜利的满足和陶醉中清醒过来,增强进取动力。⑤学习方法方面,要正确认识大学学习的特点,摸索出与自己相适应的学习方法,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等资源。⑥处理社团活动与学习关系方面,在学有余力时加入某些社团活动,提高自己待人处世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情商。⑦专业兴趣方面,首先要静下心来,了解、认识自己的专业,如果实在对本专业不感兴趣,就要保证在本专业功课及格的情况下,辅修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或考虑转专业,但不能盲目跟风,以免造成时间的荒废。⑧人际关系方面,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即真诚、主动、宽容、忍让、换位思考等,“沟通创造价值”,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主动与人交流,在交流中向别人学习,锻炼自己的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自己。⑨心理适应方面,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即健康不仅是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应充分重視心理问题,对自己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在各种课外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努力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顺利地实现中学模式向大学模式的转型,为未来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宏武.多元智能与课程改革[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大学生新生的特点分析及对策 篇4

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其工作质量关系到能否使新生以最短的时间、最佳的方式、最好的效果来适应高等教育的节奏, 完成中学生活向大学生活的过渡, 进而又影响到学校优化育人环境, 建立良好学风、校风, 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问题。因此, 各高校应在人才培养计划中把新生入学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 将新生入学教育固化为学校的一项教育内容, 并在不断总结经验的过渡中进一步完善入学教育工作。

一、过渡期内新生的特点与现象

大学与中学教学方式和生活状态的迥然不同, 从高中跨进了大学, 新的环境需要新生逐渐去适应, 这个适应过程就是一个大的过渡期。新生如何迅速而有效地度过这个过渡期, 对于新生在大学期间的成长与培养是非常关键的。欲有针对性地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 必须先深入了解现今大学新生在适应过渡期中表现出来的一些“症状”与特点。

(一) 目标的迷失

十年寒窗换来了金榜题名。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新生基本都是中学时代的佼佼者。但大学里强手云集, 想要出类拔萃并不简单。因而一些新生在这样的环境里会产生压抑、苦闷和失望等复杂的情感, 进而产生自卑感, 甚至会怀疑自己的能力, 不再自信地面对学习与生活。“在上大学前所有的生活目标汇成一句话就是考大学”, 那么上了大学之后呢?新生们感到困惑, 迷茫。更有甚者, 进入大学后对学习是漠不关心, 以为能混个文凭顺利毕业然后找份工作就是完成任务。种种原因表现出来就是新生对人生目标的重新定位能力不足。

(二) 自由支配时间下自主学习能力差

面对多彩斑斓的校园生活, 期待“自由”已久的新生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自己的“理想”生活, 时间的自由支配换来的是课外生活的丰富多彩, 而对于学习的投入却少之又少。另外新生的独立自学能力较低。在初、高中阶段, 教学内容相对较少, 班主任教师跟着转, 不懂的反复讲解, 进行辅导。到了大学后, 教师授课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主要靠学生自学。另外工科的课程紧、内容多、进度快, 加之多数同学独立自学的能力较低, 学习方法的转换环节问题连连, 反映出的问题是感到“忙不过来”, 叫苦不迭。

(三) 多元化价值观交叠影响

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了生源的多元化。新生入校前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各种社会阶层, 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也不尽相同。因而, 他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和理解也各有不同, 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又彼此互相影响着。新生还处于青春期, 模仿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都很强,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相互学习与模仿, 避免不了一些不合宜的思想被未成熟的新生接受, 并指导着日常的为人处事。

(四) 过不惯宿舍集体生活

多元化且多数是独生子女的新生对大学里的宿舍集体生活感觉是新鲜有趣却适应缓慢。对时间的支配、钱财物的管理、学习方法的确定, 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等, 都要靠自己摸索和决定, 这又无形中加重了新生的心理负担。甚至有些学生由于受家庭的娇惯, 任性自我的个性使其不能恰当地与宿舍同学和睦相处。他们渴望被他人理解和认可的欲望与自我的言语和行为时常矛盾, 大多数由此产生了不适应的心理反应, 其表现是学习方法单一, 效率低下;生活无规律, 睡不实吃不香;同学间的关系处理不好等。

(五) 对所学专业的偏见

刚入校门的新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并不了解, 听到一些反面的议论, 就开始对自己的专业产生怀疑, 认为自己入错了行, 结果在很长时间内难以使自己的情绪安定下来, 巨大反差导致心理失衡, 在心理上表现为不满与浮躁, 进而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学习。部分新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太明确, 尤其表现为对本专业发展方向的迷茫。由于缺乏对专业整体发展情况的基本了解, 很多同学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在大学期间应该着重培养什么, 这必然会引起学生思想上的波动。

三、新生入学教育的几个措施

(一) 理想前途教育:从“学习就是为了考大学”向“成就人生事业”的目标转换

进入大学后, 新生缺乏一个可以为之努力的明确的奋斗目标, 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动力真空带”。因此, 及时地开展“目标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目标教育”就是引导学生科学地认知自我, 准确定位, 从而完善和超越自我, 让学生理性地认识到:社会高等教育的整体目标是素质教育的继续, 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结合社会、企业的需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明确自己的特长和最有可能制约自身发展的瓶颈, 制定切实可行的近期目标和清晰的长远目标, 努力提升自身的层次, 为参与社会竞争准备条件。

另外, 新生通常具有较强的政治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以及较强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 在入学教育中应加强新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 使新生在入学之初即得到正向引导。一方面帮助新生确立新的奋斗目标, 构建新的生活秩序, 尽快完成角色转变, 成为新队伍中的排头兵;另一方面, 帮助新生对党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产生发自肺腑的热爱, 为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奠定基础。

(二) 学习方法教育:从被动的“要我学”到主动的“我要学”的学习方法转换

诚然, 学习始终是学生们最重要的使命, 但对于一名大学生而言, 简单的重复式的学习显然已经不再能够满足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和他们自身对于知识体系构建的需要。此时, 帮助他们明确大学学习的目的、创造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而追求人生的更高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有太多的不同, 学生学习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对课余时间的支配、综合能力的培养等等都要作相应的改进。大学的学习需要调查研究并触类旁通、独立思考而相互借鉴、夯实基础且有专业特色。

为了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在尽量短的时间里完成大学生与中学生角色之间的转换, 我院每年都专门组织部分德才兼备的优秀老生对新生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 通过演讲与问答的形式, 向新生传授各个方面的宝贵经验与体会。如处理专业学习与组织管理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考研情况介绍、大学生恋爱、在校生打工等等。这种形式的交流有这么几个优点:交流双方年龄相仿、身份相同, 有共同的语言与爱好;形式灵活、互动性强, 双方可以采用问答的形式, 直接解决问题;从新生的角度看, 他们更容易接受老生的经验而非老师的灌输。

(三) 专业理想教育:从单一、感性到立体、理性的思维方式转换

专业理想教育的目的是帮助新生了解所修读专业的基本状况, 使他们进一步稳定专业思想, 树立专业学习信心, 激发专业学习动力, 以积极的心态投入专业学习。专业思想教育的措施可由:各专业负责人介绍本专业的知识结构、课程结构及课程之间的关系, 就业前景及胜任的工作领域;请专业内的教授学者介绍学科发展情况、理论前沿和专业前景, 并强调学好基础课对专业课的重要性;请高年级学生介绍自己的专业思想形成过程, 交流专业学习的心得与体会;参观高规模的专业教学实验室等。

通过专业理想教育让新生感到心中有数、踏实, 从而做好心理适应和行为转变的准备;对自己的专业充满信心, 决心在大学四年时间里一试身手、大干一番。

(四) 大学生活教育:从“自我为中心”到“融入大家庭”的角色转变

为了让新生迅速融入宿舍大家庭, 对其进行大学生活教育是极为重要的。大学生活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新生良好的个人品质。我们从小就接受着儒家思想的教育:“先做人, 后做事”, “老老实实做人, 认认真真做事”。不论古今中外, 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成为社会和民族的脊梁。良好的个人品质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一个长期而反复的磨练和培养, 是成就一个人事业的基础和保证。应教导新生从这几方面入手: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做诚信道德的典范;培养务实奉献的精神;树立健康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宽广的胸怀, 包容、宽恕的气度;以及勇于尝试、争取机会和勤于反思、善于总结等。

诚信教育, 是现今大学生活教育的主题之一。有些同学受到社会各种不良现象的影响, 缺乏正确、坚强的理想和信念, 出现诚信危机, 甚至产生过激行为。学生出现诚信危机, 有其客观因素, 但主要还是主观问题。高校在新生诚信教育时, 可以正面典型人物、身边真人真事的报告、讨论、交流等形式开展, 并加以引导、规范, 也可就某一具体问题如拖欠国家助学贷款、考试作弊等作为诚信教育的典型话题来展开辩论。

新生军训已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军训中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整理内务的能力是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保证。新生具备的整理内务的能力配合上院系定期宿舍卫生检查便可以保证他们安全舒适的休息环境。

此外, 老师们与学长的关怀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新生顺利适应集体生活。每学年开学时, 我院领导与各班主任、各年级辅导员会深入新生宿舍看望新生, 了解其适应状况等。在这之后, 辅导员、班主任会不定期地去宿舍关心新生, 尤其是那些不能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的同学。二、三年级的学长与学生会干部们扮演了这一时期同样重要的角色。他们与新生紧密方便的沟通, 与老师们密切配合, 使帮助新生的工作在大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得到落实。

三、总结

通过我们的引导与教育, 希望能使新生正确认识自己, 评价自己, 树立自信, 顺利地渡过大学开端的过渡期。在以后的大学生活里, 能够勇敢地面对现实, 克服虚荣和自我表现欲望, 培养优秀的品质个性。

在进行新生教育中要注意几点:一要防止“单向”。不应将新生看成纯粹的教育客体, 进行单向的灌输, 忽视新生的主观能动性, 而要加强双向沟通, 注意倾听新生的意见、建议, 甚至批评意见, 接受他们的合理意见, 及时调整、补充入学教育内容, 改进相关工作。二要防止“单一”。传统的新生入学教育方式因难免枯燥乏味, 势必影响教育效果。因此, 我们必须根据新生的身心特点, 结合教育内容精心组织安排, 采取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的入学教育方式:比如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进行专题报告会;举办心理卫生等专题讲座;组织分组讨论、师生对话恳谈会;参观革命旧址、大型企业、校容校貌、校史陈列馆;举办迎新晚会、联谊会、新生舞会;使青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新生入学教育期, 提高教育效果。三要防止“单干”。新生入学教育要避免单兵作战, 仅靠学生工作这一条线同志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入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与教学、后勤、党务、群团、军训等工作密不可分, 与广大教师的师表作用密不可分, 与领导的重视和广大学生的参与密不可分, 入学教育必须争取方方面面的支持、配合, 才能富有成效。

总之, 如何搞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指导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社会的发展, 新生成员的构成也在变化, 教育工作将面临新的情况, 新的问题。作为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 应该自觉修道, 善悟多思, 用思想裁剪生活, 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 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不辍耕耘。

摘要: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涯中至关重要的第一堂课。针对大学生新入校过渡期的特点, 分析研究其将会出现的目标迷茫;自由支配时间下自主学习能力差;多元化价值观交叠影响;过不惯集体生活以及对校园环境和所学专业的偏见等问题。提出了相应且有效的多种教育解决方案, 如理想前途教育、学习方法教育、校史校风教育、专业理想教育和大学生活教育等。希望通过正确及时的引导和教育, 使大学生平稳走过过渡期, 为日后的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新生军训 篇5

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军训,是新学期的第一课。军训,教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吃苦

耐劳,怎样迎接挑战,怎样把握自由与纪律的尺度。为活跃新生军训生活,增进各连队之间的交流, 给11级新生提供一个展现青春激情的舞台,在这美丽降临的暮秋我们护理学院特此举办“绿的呼唤”拉歌比赛。歌声替代言语,热情代表决心,在这明媚的九月我们将放声歌唱,展飒爽英姿。

二、活动目的:

“释放激情、唱出灵动、提升团队精神” 是这次拉歌比赛的主要

目的.三、活动对象:

护理学院11级全体同学

四、活动时间:

五年制大专新生:9月7号晚上

三年制大专新生:9月7号晚上

五、活动地点: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广场

六、活动内容:

1、“绿的呼唤”拉歌比赛,以连为单位,歌曲自选,每一个合唱队伍选出一位拉歌手,比赛分为军歌必唱与自由拉歌两个部分,拉歌限时20分钟。军歌必唱按班级顺序依次演唱,一首歌曲唱完后用口号进行拉歌,依次循环。参考曲目:《说句心里话》、《军中绿花》、《团结就是力量》、《咱当兵的人》、《一二三四歌》、《女兵谣》、《打靶归来》、《我是一个兵》、《小白扬》、《官兵友爱歌》、《为了谁》等。以上歌曲仅作参考,各参赛连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歌。

要求:全体集中站立齐唱,着装整齐,不能缺席。

2、在“拉歌”对抗时.我们比的就是一种斗志,一种集体的默契,一种集

体的凝聚力。所以我们必须准备3-5个口号

A.东风吹,战鼓擂,要拉歌,谁怕谁!

B.某班真不爽啊,唱歌唱不响啊,不唱不勉强啊,不如去站岗啊!

C.群众歌曲大家唱,你不唱歌我来唱。要唱我们大声唱,唱的不好请原谅!

D.要你唱,你就唱,扭扭捏捏不像样。像什么,像绵羊。

E.冬瓜皮,西瓜皮,你们不要耍赖皮,机关枪,两条腿,打的你们张不开嘴。

F.123 来一个 12345我们等的好辛苦 1234567我们等的好着急,123456789你们到底有没有 ?

以上口号仅作参考。

七、评分规则:

本次活动从“唱歌(自选)、着装、拉歌、人数、班主任到场以及各连队的口号”6个方面进行评比,每个方面独立评分.1唱歌(气势、情感)——2分

2着装(是否整齐)——1分

3拉歌(积极、主动、活跃)——2分

4人数(班级人数到齐情况)——2分

5班主任(各班班主任到场情况)——1分

6口号(响亮、新颖、具有号召力)——2分

八、奖项设置:

五年制大专(5)11-1—16班

最佳团体奖: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

三年制大专11-1班----22班:

最佳团体奖: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5个)

九、评委团:

护理学院学管副院长、教授:赵妤

保卫处副处长:李淼阶

军训教官:张教官、高教官

护理学院学生科科长:江红

护理学院团总支负责老师:李美纯

护理学院团总支书记:李丹

第五届护理学院社团总负责人:金哲、柳娟

第五届护理学院合唱社团团长:胡倩文

十、审计团:

一组: 金哲胡倩文

二组: 肖纯柳娟

附录

1、连队按当天指定的位置围坐在中心广场,任何人不得迟到、缺席、早退。

2、每班准备的歌曲统一在星期二上午之前上报到合唱团团长胡倩文,联系电话(***)。

大学新生适应教育刍议 篇6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 适应过程 适应教育

适应是种重要且常见的心理现象,每个人一生中都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适应。环境的改变是适应产生最基本的原因,大学新生为了求学梦想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城市、接触陌生的人、体验陌生的教学方式和灵活的时间安排、面对多才多艺的同学,普遍出现适应困难的问题。适应是个熟悉环境、由被动参与到主动融入的过程,如果辅导员老师能够主动探求大学新生的适应心过程,并采取行之有效、丰富多样的适应性教育,进行积极地思想和行为引导,势必能缩短大学新生的迷茫期、困惑期,促使大学新生主动拥抱大学生活、少走弯路。

一、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

(一)适应

适应现象是伴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出现的,没有环境的变化也就无所谓适应或不适应。人的一生要经历幼年、青年、中年、老年的阶段,所处的历史环境、自然环境、人际环境总是处在不间断的变化中的,生理、心智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每个人总是面临适应的问题,会产生不断适应新环境的需要。可以说,适应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人的一生中随时都要面临的任务,也是人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大学新生适应是人生全部适应过程中较为特殊的一种适应,它是指进入大学的学生(入学到第一学期结束)在脱离原来熟悉的环境,进人大学新环境的变化过程中,根据新环境的要求,积极调整自己的心理与行为,顺利实现角色转换,达成与新环境的平衡。1从文献来看,国内对大学生适应的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对大學生学校适应和社会适应的研究。本文所探讨的是大学新生学校适应问题。文献表明,不同性别、年龄、地域及城乡的大学新生在适应能力方面都有所差异。笔者认为,大学新生适应障碍是普遍存在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适应快慢与人生体验、接收新事物的能力、外部教育等因素有关。因此,要重视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缩短适应期。

(二)大学新生的适应障碍

高中生经过寒窗苦读,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大学,地理环境、生活环境、人际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学生不能适应进入大学后的剧烈变化,表现出困惑、迷茫、焦虑等不良心理。

1.学习适应障碍

进入大学后,新生要先经历为期2周的军事训练,然后面对科目众多的课程,再加上丰富多样的学生社团活动、班级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新生面对最初刻苦学习考入大学的目标缺失,感到很茫然,学习方面最主要的困惑在于对未来很迷茫、不知道学什么、不知道怎样学、学了也白学不如不学。

(1)专业课“千呼万唤不出来”带来的专业困惑。

每位进入大学的新生都有一个录取的专业,当初填报志愿时也许对所报专业缺乏认识,也许是听从父母的安排、老师的建议、同学的诱导所填报的,也许是有明确的职业定位非所报专业不上,也许是被调剂的专业。最终录取的专业遂不遂愿、合不合意对新生的学习心态有很大影响。新生急切想了解本专业是学什么的,怎么学,急切想弄清楚自己适不适合所录取专业。然而,入校后经过入学教育、军训进入正式上课之后,所开设的也仅是基础课,很少有专业在第一学期开设专业导论课。专业课“千呼万唤不出来”使得学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另外使得相当一部分新生认为开设的基础课无用“不是专业课不重要”。

(2)学习松懈心理。

高中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就是努力考上大学;上了大学之后,有学生认为进了保险箱了,没有继续奋斗的目标了,听信高中老师所说大学是何等地美好何等地自由,甚至道听途说地相信“60分万岁”,一些同学旷课,在课堂睡觉、玩手机,课后专注打游戏、上网。

(3)对大学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困惑。

大学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信息量大,讲授重点难点部分,而不像高中时老师满堂灌,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学,教材内容全部讲解,批改课后作业。大学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理利用课后时间预习复习拓展。在我所带新生中,开学2个多月后一些同学还在幻想老师能批改作业,讲解课后习题。这说明他们还没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还没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

(4)不重视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

基础课程和选修课是大学生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必要环节。一些同学认为这些课程没意思没有用处,“学了也白学不如不学”,比较典型的是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时教师在上面讲,下面鲜有人听,很少有学生回应老师提出的问题。

2.生活适应障碍

(1)生活自理能力差。

在大学之前,学生衣食住行由家长包办,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进入大学,管理财物,购买生活用品,一日三餐,一切要自己操心。新生报到时家长代办报到手续的情景很常见。娇生惯养的一代普遍存在生活自理能力差的问题。

(2)不适应气候、饮食。

大学生来自祖国各地,有不同的气候、饮食习惯,虽说大学食堂食物品种丰富,还是有学生为吃饭发愁,甚至长期拉肚子。

(3)对校园环境不熟悉。

学校教学楼的坐落、学校职能部门的办公地点、学院管理人员、教研室人员的联系方式、生活服务场所等等是每位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所要求知晓的。

(4)对时间管理的困惑。

高中时高负荷的学习任务都被老师安排满满的,而进入大学后有大量的自主掌握的时间,大部分新生不知道该如何利用好这些时间。一些学生盲目地从事兼职和第二课堂活动,没有能平衡学习和课外活动的关系。

3.人际适应障碍

大学生从祖国各地汇聚在一起,兴趣各异,生活习惯也不同,同学朝夕相处,难免会产生分歧或矛盾,部分新生就容易出现恐惧、冷漠、孤僻、自我封闭等现象。同学之间的差异性更大,贫富,内向外向,是否多才多艺,都影响着同学关系、师生关系。

nlc202309020003

(三)大学新生适应问题产生的原因

1.环境的改变

适应起因于环境的改变。进入大学,由同地域同乡音同习惯的熟人社会进入到大融合的陌生人社会,大学新生要了解、适应环境的变化,并做出调整。

2.能力要求的提高

进入大学后,没有了家长一站式地生活服务,没有了教师主导的学习方式,没有了熟悉的乡音环境,没有了昔日熟悉的老师朋友,这些变化要求大学新生应培养独立生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往沟通能力等能力。

3、急功近利,未领悟大学“大学”之精神

一些新生进入大学后,急切地想学习专业知识,急切地想成为专业技术人才、身怀绝技之才,幻想教授课程的都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专家、教授,忽视对提高人的修养、境界、思想大有裨益的人文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习,因此,大学新生面对课表上众多的“无用课程”,面对枯燥无味的课程,自认为上这些课程没有意义,觉得是在“浪费生命”,旷课者有之,到课者睡觉、玩手机有之。大学不仅仅是传授技艺,更是要“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兼容并蓄地“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四)大学新生适应心理过程

适应是个心理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究大学新生适应心理机制和过程,有助于高校选择针对性的适应教育。贾晓波教授认为,“心理适应的机制是由认知调节、态度转变和行为选择等环节构成的动态过程。” 也即遇到不适应现象时改变认知,进而转变态度,最终改变行为以适应环境。

1.大學新生适应是熟悉环境、克服障碍的过程

大学新生对环境不适应,到被迫接受环境的变化,进而改变固有的、幻想的看法。随着新生对学校环境更加了解,同学之间逐渐熟悉,适应过程逐步加快。

2.大学新生适应是被动参与到主动融入的过程

在入学初期,新生听从老师的安排,被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和学生活动,随着对学校了解加深,知道了学校和班级的激励机制,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去。这时,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融入,完成了适应过程。

二、开展适应教育,提高新生适应能力

为了让高中和大学顺利接轨,帮助新生度过迷茫困惑期,要解决新生的各种不适应问题,除了学生主观努力以外,学校应积极地开展新生适应教育活动。

(一)在学习方面,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和新老生经验交流会

对于新生的专业困惑,首先,各学院应在开学之初开展专业思想教育会议和新老生经验交流会,由专业课老师和学长为新生进行培训和交流,讲解本专业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就业情况等信息,让新生稳定专业方向,辅导员要努力使学生走出误区,尽快弥补认知上的缺失,适应所在学校和所选专业。其次,要帮助新生树立学习意识,掌握学习技巧,增强专业技能。要让学生了解学业始终是大学生的主旋律,专业课的学习是今后提高工作技能的根本途径,同时也不能忽视能提供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基础性课程。

(二)在思想上,开展学校规章制度教育、礼仪教育、感恩教育、爱国爱校爱班教育、入党启蒙教育

90后大学生身上有闪光的地方,但也有一些共性:不知道尊重他人,不喜欢被束缚,不知道感恩把别人的关怀看成理所当然。对此,要开展学校规章制度教育、礼仪教育、感恩教育、爱国爱校爱班教育、入党启蒙教育,让高中生的价值观念尽快转变到大学的价值观念上来。

(三)在生活中,熟悉环境,开展心理摸排和心理辅导,关爱“四生”,注重行为塑造

对环境陌生的问题最恰当的解决办法是一入校即组织新生参观校园及校史馆,这样可以尽快让新生了解一所大学,减轻陌生感,增进感情。对于贫困生、心理问题生、学习困难生、身体残障生,要多加关怀,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利用晚点名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对学生加强生活指导,逐渐让学生形成学习和生活有规律性、有序性和计划性,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增强独立生活能力。还要注重行为塑造,对听课、自习、集体活动、交往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和期望,引导大学生文明规范行为的养成。

(四)人际方面,加强班集体建设,鼓励学生表达

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文体活动,给学生创造沟通、表达的机会和场合,帮助新生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交流主动性等问题。辅导员要引导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和互助意识,让来自祖国各地的新生感受大家庭的温暖。

结语: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是高校学生工作者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每位新生都存在适应问题,只是适应期时间长短的问题。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适应障碍、生活适应障碍、人际适应障碍。大学辅导员和学生工作管理人员应对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展开研究,汲取好的新生适应教育方法并运用到90后大学生的入学教育中来。

【参考文献】

[1]吕素珍,程斯辉.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初探[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2]贾晓波.心理适应的本质与机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3]宋斐.大学新生适应问题与教育干预模式探讨[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4]吕素珍,程斯辉.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初探[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大学新生适应研究综述 篇7

一、研究现状

(一) 大学新生适应内容的探讨

1.根据文献检索情况来看, 有17%的学者对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的内容进行了划分。如陶沙 (2000) [1] 提出了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结构的五因素模型, 包括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自理适应、环境的总体认同、身心症状表现等五个方面。王才康 (2002) [2] 对大学新生生活困扰的初步研究发现, 大学新生生活困扰涉及人际关系、专业与职业期望、独立生活、资源信息利用和学习等五大方面。除了上述定量研究之外, 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也从咨询工作的实践出发, 总结了大学新生的主要适应问题类型。如吴晓青 (2002) [3] 认为大学新生适应期的主要心理问题包括理想和目标的失落、自我价值感的丧失、学习方法的不适应、人际交往的障碍、生活自理能力差。

2.对大学新生适应内容的探讨还包括对大学新生某一方面的适应的研究, 例如, 对人际适应的研究 (王维杰, 《大学新生人际适应问题的调研》, 2006 ) [4] ;对学习适应的研究 (冯廷勇, 《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初步研究》, 2002 ) [5] 等等。

(二) 评价工具的编制

入学适应是一个广义的多维的概念。对于应当用哪些指标来衡量新生的入学适应, 是研究者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研究者解决这个问题主要通过三种方法, 一是直接翻译国外的量表, 如明尼苏达多重个性测试表大学适应不良分量表, 二是改编或修订已有的标准量表如邓颖琦[6] 等修定了中国台湾学者赖玉芬等编写的学校生活适应量表LASS中小学版 (《学习生活适应量表大学版修订报告》, 2007) , 三是自编量表, 如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2005) [7] 编制出了适合我国大学生适应状况的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 将量表确定为60个项目, 分为7个大维度, 分别是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校园生活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和满意度。

(三) 对大学新生适应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在定性的研究中, 学者主要从大学生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角度分析了大学新生出现心理适应问题的原因。在实证研究方面, 目前国内对于影响大学新生适应的个体因素的实证研究主要涉及人格和应对方式, 关于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支持和家庭功能。

1.在这些相关研究中, 大学新生适应与人格的关系研究得最深入。龙晓东 (2000) [8] 对大学新生心理适应不良者人格特征分析表明, 心理适应不良者的人格具有以下特点:情绪不稳定、高忧虑、高紧张性。钟向阳 (2010) [9] 等人的研究表明, 性格越外向的新生适应困难更少, 情绪越稳定的新生适应状况越好, 精神质得分高者在人际关系、职业目标和独立生活等方面更难以适应。还有学者魏佳 (2009) [10] 探讨了新生不同人格特征在心理应激与适应中所表现出来的中介效应。不同人格的大学新生会因对应激源采取不同的态度和进行不同的评价, 从而影响对大学生活的适应。

2.社会支持是一个人通过他的社会联系如家庭成员、亲友、同事、团体、组织支持和帮助, 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精神和物质力量。柳春香 (2006) [11] 揭示了社会支持这一环境因素对处于压力情景中的个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大学新生适应的各个因素与社会支持成极显著的正相关, 而且社会支持对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有直接的预测作用。也有学者陶沙 (2003) [12] 关注社会支持与适应的不同方面 (如学业、人际、情绪等) 的关系, 社会支持对于人际适应更多的具有直接作用, 对学业适应更可能是作为缓冲性质而存在, 而对于个体在入学适应过程中产生的负性情绪体验以及对新环境的认同, 社会支持的直接作用和缓冲作用同时存在。

3.家庭因素对适应影响的分析, 国内仅有少数研究。周株娜 (2010) [13] 探讨了大学新生适应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发现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适应能力呈正相关, 父母过度保护与适应能力呈负相关, 严厉惩罚型家庭教养方式与适应能力呈显著负相关, 过分干涉型家庭教养方式与适应能力呈负相关。赵旭东 (2009) [14] 也从家庭系统的整体层面分析大学生的适应状况, 家庭气氛、家庭成员价值判断的逻辑特征、家庭成员之间情感和行为的分化程度、疾病观念等家庭动力因素都会影响大学新生的适应能力。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已经离开家庭进入大学, 原家庭动力仍然会对个体的适应产生影响。

4.应对是人们对付内外环境要求及情绪困扰而采取的方法、手段或策略, 其本质上就是一种适应过程。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促进新生适应的发展, 而消极的应对方式会阻碍新生的适应。还有研究者钟向阳 (2010) [9] 提及应对方式在压力、社会支持与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

(四) 对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干预

在定性研究中, 研究者提出了很多针对新生适应期的个体心理调适方法或干预措施。如李晶 (2009) [15] 、刘淑俊 (2007) [16] 等提出了对大学新生进行系统的专业教育与学习指导、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措施。然而, 真正尝试如何处理新生生活适应问题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一些学者尝试用团体心理辅导培养大学新生的适应能力, 取得了一些成果。有研究证明 (钟向阳, 2009 ;张冬梅, 2008 ) [17,18] , 设计系统的新生适应方案, 利用班级团体辅导, 通过班级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 让他们创造机会共同解决适应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能够提高新生适应能力, 预防适应问题发生, 同时也有助于优化班级人际关系, 塑造良好班风, 构建集体同心、彼此关爱、相互尊重的健康班集体。

二、研究趋势与不足

(一) 研究趋势

从文献中可以看出, 我国学者对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研究趋势如下:

从经验描述到实证研究, 在已有的研究中, 定性研究的数量多于定量的研究, 但是定性的分析主要集中在研究早期, 05年以后, 实证研究数量逐渐增多。

从整体分析到细节关注, 对大学新生适应的早期研究主要从大学新生适应的整体特点来进行分析, 大多都是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从咨询工作的实践出发, 通过经验的积累, 提出问题, 分析原因, 给出建议的探讨模式。最近几年, 研究者才开始借助统计分析的手段, 分别详细探讨新生适应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因素。

从现状评估到关注辅导策略研究, 研究者们在已有的对大学新生适应现状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逐渐开始了关于大学新生适应不良干预的研究。

(二) 研究不足

尽管有上述发展趋势, 现有文献也显示出大学新生适应研究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首先, 从大学新生适应的内容来看, 虽然有不少学者对大学新生某一方面的适应进行了研究, 但是这类研究大都集中在学习适应和人际适应上, 对大学新生其他方面适应的研究较少。

第二,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统一的测量工具和评价标准, 评价工具和量表在理论构思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所测查的大学生的适应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多数研究者编制的问卷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第三, 对大学新生适应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不够全面, 仅限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家庭功能、应对方式等方面。而且这类实证研究多是相关研究, 探讨不够深入, 缺乏从综合的、动态的角度考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等因素与个体适应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比如探讨应对方式、人格等个体因素在压力、社会支持与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因此, 这一类研究还应该继续开展追踪。

第四, 对于如何处理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应用研究有所欠缺, 具体的、可操作的模式局限于团体心理辅导, 缺乏系统的教育干预措施。

第五, 已有研究更多的是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来评价大学新生的适应, 强调的是适应中出现的问题, 较少从积极的角度来评价大学生的适应。而适应既蕴含着挑战与压力, 也意味着新的发展契机。因此从积极的角度来研究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有待探讨。

摘要:探讨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 是我国学者近20年来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从新生入学适应的维度、评价工具、影响因素、干预措施四个方面对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进行了综述, 并指出了目前该领域中存在的不足及发展趋势。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探析 篇8

1. 大一新生的困惑

1.1 生活上的不适应

生活上的不适应首先表现为对集体生活的不适应。中学时期, 很多学生吃住在家里, 饭菜的口味都是父母按照自己的要求调配, 也有自己的独立空间, 所以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进入大学, 吃的是食堂, 饭菜的口味可能对不住自己的胃口, 住的是集体宿舍, 与室友之间在语言、生活及卫生习惯之间的冲突随之而来。其次, 不适应简陋的生活设施。如今的新生基本上为“90后”, 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家庭条件优越, 适应不了大学简陋的生活设施。2010年就有武汉大学的一位新生报到第一晚睡到半夜对家长哭诉:“妈妈, 我觉得好像火从被子烧到心口了。”引得家长向校长抱怨:“我女儿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需要空调!为什么不能给新生寝室装空调?”引来社会一片热议。再次, 缺乏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有的独生子女平时依赖父母的照顾, 进入大学后, 连最基本的换洗衣服等日常杂事都完成不了, 不得不定期将脏衣服快递回家, 让家人清洗, 这样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 让人沉思。当然, 也有来自偏远地区的贫困大学生, 面对高昂的学习和生活费用, 倍感压力, 甚至绝望。

1.2 人际关系上的不适应

大学是面向全国招生的, 五湖四海的学生相聚在一起, 宗教信仰、文化习俗、饮食生活习惯千差万别, 从而造成同学之间的摩擦甚至冲突。从小在父母精心呵护下长大的“90后”, 容易以自我为中心, 不懂得包容、尊重与忍让, 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摩擦甚至剧烈冲突而引发种种矛盾, 造成了他们人际交往的困惑。这种困惑在中学时不是特别突出, 因为中学学业紧张, 没有过多闲暇时间与同学增进友谊, 再加上中学时期很多同学选择在家里住宿, 与同学密切接触时间较短,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矛盾。进入大学, 由于离家较远, 吃住在学校集体宿舍, 再加上没有了升学的压力, 闲暇时间增多, 同学之间渴望交往, 增加友情, 随着同学之间交往的加深, 伴随而来的各种矛盾和冲突集中爆发, 使得初次独自处理人际关系的大学新生感到无所适从。

1.3 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

大学和高中学习上有很大的不同。高中出于升学的压力, 老师上课时反复讲解, 反复考核, 唯恐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在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 老师把每一步都为学生安排好了, 学生只要按照老师的节奏、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就可以了。大学课堂则有很大的不同, 老师讲课进度很快, 课时较少, 平时没有时间督促检查学生落实情况, 这对于那些习惯了老师满堂灌的同学很不适应, 无所适从。

1.4 心理上的不适应

很多新生是带着天生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进入高校的, 他们从小到大是老师眼中的学习尖子, 是班上同学崇拜的偶像, 是万众瞩目的中心。殊不知, 进入大学的校门, 他们感觉自己只不过是这其中最普通的一员。没有了老师的夸奖, 没有了同学崇拜的眼神, 没有了聚光灯的照射, 中学阶段建立起来的自信瞬间崩塌。即便是那些成绩仍然高人一等的学生, 也仍然感到困惑:为什么大家都不关注我, 而关注他?那些在球场上叱咤风云、舞台上潇洒自如的学生成绩没有自己好, 但他们为什么能成为万众瞩目的中心?许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百思不得其解:难道学习不重要吗?

2. 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

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蜕变不是一蹴而就的, 面对大一新生的种种困惑, 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及时主动关心他们, 大力加强入学教育工作, 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的环境和生活。

2.1 校史校规教育

校史教育能激发学生爱国爱校的情感。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历史, 一部校史就是整个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缩影。校史蕴涵了一个学校的悠久的历史、内在的精神、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相关教育, 可以增强学生对学校的情感。同时, 校史中记载的历届杰出校友的骄人业绩, 会更激励他们奋发向上, 牢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从而将自己的理想抱负和祖国的荣辱兴衰紧密结合在一起。

校纪校规能够规范学生的行为。每到大学毕业时, 总有一些大学生无法按期毕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本不应该发生的情况最终发生了?关键是从新生入学开始, 很多高校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校纪校规教育。学校应该组织学生集中学习校纪校规, 让学生明确, 如果违反了校纪校规, 就有可能受到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直至开除学籍等处分。

2.2 人际交往指导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首先要教育学生提高自身品德修养, 与他人交往做到“平等尊重、以诚相待、理解宽容”, 只有自己首先遵循人际交往最基本的原则, 才能用真心赢得他人的尊重。其次, 要教育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特别是运用语言的技巧。有句老话叫做“祸从口出”, 说明语言技巧的重要性。语言要幽默风趣, 要文明礼貌、掌握分寸, 不在公众场合揭他人伤疤, 尽量寻找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等。这些都是一些最基本的技巧。最后, 教育学生主动交往。在学生处于信任危机、人际危机时, 主动出击、耐心解释、削除误解能够迅速赢得他人的信任, 摆脱危机。这就要求大学生自信, 主动与老师和同学交往, 增进相互了解, 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好基础。

2.3 专业教育和学习指导

专业教育主要是向新生介绍本专业的社会前景、专业特色、培养目标及四年的课程安排等信息。了解这些信息, 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目标、安排学习进程、提高专业素养, 做到心中有数。有些学生由于不了解自己所报考的专业, 听别人道听途说, 一进入校门, 就盲目要求转专业。还有些学生转了一大圈后, 又要求转回来, 认为还是原专业更适合自己, 这样的现象不在少数。之所业出现这样盲目转专业的闹剧, 根源在于没有搞好这方面的教育。

在学习方法方面, 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曾经的“六十分万岁”的口号仍然在当今的校园有广阔的市场。经历了紧张的高中阶段的学习后, 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可以松一口气了, 发誓“要把逝去的青春玩回来”, 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学习态度产生了偏差, 最后导致很多功课不及格, 浪费了宝贵的青春。其次是学习方法的培养。大学与高中阶段学习方法很不一样, 高中阶段老师以“填鸭式”满堂灌的应试教育方法为主, 学生都是被动地学习。大学则不一样, 老师讲课的进度、讲课的方法、时间的安排和高中差别很大, 这就要求学生更多地主动学习, 自我探索, 这方面的教育尤其要加强。

3. 应注意的问题

3.1 时间上宜早不宜迟

某些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往往入学之后才开始, 事实上, 从新生接到录取通知书开始, 他就是本校的学生, 所以我们的入学教育工作就应该从这一时期开始。只不过这一时期的入学教育工作和入校后的入学教育有所不同。我们可以在录取通知书中另外夹寄一封信件, 对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 譬如通过网站熟悉校史、校纪校规, 了解自己的相关专业知识, 开学后进行相关知识竞赛。通过这方面的了解和学习, 学生在入校前就对所报考的学校及相关专业和规章制度有所了解, 懂得自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等。也可以开展一些活动, 让学生及时收心。如有的高校给学生布置习题, 让学生和父母一起计算未来四年学习的有效时间, 除去节假日、除去休息时间, 剩余的时间还剩多少, 让学生有一定的紧迫感, 上好紧箍咒, 不要让学生觉得进入大学可以松一口气。也有的高校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方面提出相应要求, 如有的高校在录取通知书中就提出鼓励大学生独立报到, 尽量不要父母陪同的建言。总之, 相关教育工作进行得越早越好。

3.2 形式上宜灵活忌呆板

入学教育应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内容不同, 方法就不一样。有的内容可能以游戏的方式最好, 有的则适合采取辩论的形式, 有的可能分小组进行讨论大家积极性更高, 有的则适合辅导员或班主任搞主题班会, 还有的可能适合大型的全校性的讲座。关于由谁来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的问题上, 则要具体内容具体对待, 切忌一刀切。有的内容必须请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老专家进行讲授, 如专业教育方面;有的可能更适合已经毕业的优秀校友现身说法, 如就业前景, 本专业的前途;有的可能请在校学长更合适一些, 如学习方法等。

3.3 对象上群体与个体兼顾

每个个体是有差异的, 在学生入学教育中, 我们针对整个群体的共性方面的教育要加强, 但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差异化的教育。有些学生遇到心理危机, 我们应该指定相关专业心理咨询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替他们解决心理障碍, 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 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有些学生身体有残疾, 行动和生活不便, 有些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 生活习惯可能与汉族不一样, 在住宿方面需要特殊照顾, 这些都需要教育工作者及时提供精神方面的支持。还有一些学生生活困难, 我们要在开学之初做好摸底、评定工作, 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所以, 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工作在入学教育中一定要体现出来, 不能一刀切。

3.4 方法上传统与新媒体并重

传统方法固然重要, 也一直被我们采用。但是, 针对“90后”的新生, 新媒体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视。新媒体如QQ、微信、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等有传统媒介不具备的优点。它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比较隐蔽。我们在发放录取通知书时, 就可以将相应的信息告知新生, 如可以以录取学科为单位建立相关QQ群, 有什么困惑可以在里面交流, 群主可以是相关专业的权威教师, 也可以是所在院系辅导员, 对学生所关注的本专业前景、用人单位需求状况等困惑进行答疑。也可以通过微信图文并茂地定期推送一些有关学生生活、学习等方面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如用电安全、女生防狼手册等。这些新媒体的应用对“90后”大学生来说相对更容易接受, 也有兴趣参与, 比传统的说较容易收到更好的效果。

新生大学生 篇9

关键词:英语学习,现状,对策

要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对新生的了解必不可少。众所周知,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几乎都将考上大学作为学习目标;他们的学习、生活一般都有老师和家长监督、控制;学习内容有老师详细安排、讲解、检查。然而对学生的了解不能只停留在经验上。因此我们分别对昆明理工大学08、09级部分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以就近整体抽样的方法,对08、09级部分新生进行调查。其中08级调查了9个专业的352名学生(女95人,男226人,有22人没选择性别),09级调查了48个专业的315名学生(女109人,男203人,2人没选择性别)。08级收回问卷348份,回收率为98.86%。其中有效问卷为343份,有效率达98.56%;09级收回315份问卷,其中一份无效问卷,有效率达99.68%。问卷绝大部分题目采用李克特(Likert)5级记分制,从“从不”、“很少”、“有时”、“经常”到“总是”,分别记1—5分;也有少量多选题及个别填写题。用SPSS11.5统计软件统计分析了所收集的数据。

2 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结果看,2008与2009级各有20%左右被调查学生表示“不喜欢”和“讨厌”英语学习,但是2009级“喜欢”英语学习的人数(45.5%)明显超过2008级(35.6%)。虽然两个年级的新生喜欢英语学习的人不到半数,但是不喜欢学习英语的人只是少数,因此给老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留下了空间。另外,感觉英语学习“吃力”的学生分别为16.6%(2008级)和18.8%(2009级);感觉学习“乏味”的学生分别占16.3%和7.3%。教育应该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义不容辞。另外,负面的学习体验不利于学生自觉进行自主学习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有效帮助这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尽快补足欠缺的基础知识,并在学习中寻找到乐趣将影响良好英语学习风气及氛围的形成。

就入学时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的水平,两个年级学生的自我评价没有显著差异,但他们对听、读能力的评价都好于对说、写、译等的评价(见表1),多关联样本的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他们对这几个方面的评价有显著差异(Asymp.Sig=0.000)。另外,对具体学习方法的调查结果显示,除了词汇学习方法之外,在语法及听说学习上,他们对输入性学习技能的认识明显好于输出性技能,两关联性样本的差异性检验结果分别是:(语法)Asymp.Sig.=0.001,(听说)Asymp.Sig.=0.000。总之,他们的输入性语言能力明显好于输出性语言能力,而语言输出能力的高低才能最终判别学生是否掌握一门语言。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每天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不少,有66%的学生每天学习英语的时间超过一小时。但是评价自己英语好的学生却不多(见表1),可见他们学习效率比较低。学会学习就意味着可以有效学习。如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就成了大学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他们的主要英语学习目的依次是:对付升学考试、顺利从毕业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2008级和2009级分别有高达84.8%及78.3%的学生以应试为英语学习目的;将顺利毕业作为英语学习目的的学生也分别达到52.2%和47.8%;将“获取英文资料”、“为将来出国做准备”、“与外国人交朋友”及“其他”作为学习目的地学生均不足20%。可见,学生的应试倾向非常明显。虽然大学有期末考试、国家四、六级考试、研究生升学考试等,但是如何引导学生摆脱应试牵制,将英语运用及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作为主要学习目的是大学老师的又一难题。

在调查自我效能感的26个相关问题里,无论是学习目标制定、学习方法选择、学习管理还是学习结果评价方面,绝大多数被调查学生都有正面的自我效能感。两个年级平均有83.8%的学生相信自己能够更好地控制学习;愿意自己制定学习目标的学生高达84.4%;83.6%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把学习需要转换成学习目标及行动;92.3%的学生愿意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76.8%的学生自信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学习方式;认为自己能够识别有效学习策略和运用这些策略的学生达到75.5%;86.4%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反思和改善学习行为和技巧;69.85%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判断英语学习进展情况。总之,大多数学生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高申春[1]指出班杜拉(Bandura)认为自我效能感的获得或形成来自实践的成功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的劝导以及在活动过程中的生理唤醒水平,而他强调“实践的成败经验即个体对自己在实际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水平的感知。是个体获得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新生刚顺利通过大学入学考试。他们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很自然,而适当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学习和提升自主能力。但是过高的自我效能感容易使学生走向自负,反而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学习。

调查结果表明新生对老师的依赖比较明显(见表2)。老师与学生都是教学中的主体,双方在教学中应承担起各自的责任。除了学习新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也是主要教学目的之一。庞维国[2]认为“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为其自主地发展和适应社会奠定基础。”Holec[3]认为自主是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Holec.1981)。独立学习和对学习负责包括负责确定学习目标、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观察学习过程并评估学习效果等。然而就学习目标制定而言,尽管85%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制定学习目标,但是平均只有33.2%的学生“有”具体学习目标,且两个年级的调查结果没有显著差异(Asymp.Sig.=0.071>0.05)。除了教材之外,只有6.4%的学生经常阅读课外英语读物,两个年级的调查结果没有显著差异(Asymp.Sig.=0.954);10.7%的学生经常听其他英语材料,两个年级的调查结果也没有显著差异(Asymp.Sig.=0.505)。82.5%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老师应该告诉他们如何有效学习,两个年级调查结果没有显著差异(Asymp Sig.=0.107)。同时,只有28.1%的学生“从不”和“很少”需要老师定期测试、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但是与08级相比,09级明显有更多被调查者需要老师定期测试(Asymp.Sig.=0.001<0.05)。

总体上,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与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之间有差距。这为大学英语老师的教学提出了具体问题: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在自信和自负之间找到适当的度,恰当利用学生的自信有效进行教学,促进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另外,调查也确实表明不少学生不太主动参与教学。在课堂上积极回答老师提问的学生只有18.1%,等老师问自己的学生则多达51.6%,其余学生不是不想答(12.9%)就是听不懂(9.3%)或是答不出来(7.6%)。而且两个年级的学生在课堂表现方面没有显著差异(Asymp.Sig.=0.072)。

就具体的学习方法而言,两个年级知道如何有效学习语法的学生分别达到60.8%和71.6%;知道怎么学习词汇的学生分别为60.9%与69.1%;了解如何有效进行阅读训练的学生分别是63.8%与73.5%;知道如何提高听说能力的分别为62.4%和76.4%;懂得怎么提高写作能力的学生更是高达79%和81.2%。由此看来,大部分学生实际上知道如何有效学习,至少是知道通常哪些方法是有效的。然而,他们的学习方式却主要是“听老师讲(2008:78.4%,2009:85.7%)、背单词(2008:81.9%,2009:79.3%)和做辅助考试练习(2008:68.2%,2009:65.5%)”。采用“熟悉教材(2008:38.8%,2009:37.9%)、背课堂笔记(2008:37.0%,2009:38.9%)、读课外英语材料(2008:21.6%,2009:21.3%)、听课外英语材料(2008:12.5%,2009:8.6%)”等学习方法的人比较少。2009级新生将“听老师讲”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人数明显多于2008级新生(Asymp.Sig.=0.016<0.05),但是总体趋势一致。另外,经过两关联样本的差异性检验,“听老师讲”与“背单词”是两个年级新生同等重要的主要学习方式(Asymp.Sig.=0.537)。由此看出,学生的实际学习方式比较单一,对老师的依赖很明显。多数学生并不重视教材内容学习,两个年级的调查结果没有显著差异(Asymp Sig.=0.817),而且课外主要阅读和听的材料都是考试辅助材料。因此,大学教师要关注的不是教学生如何学,而是在实践中引导、推动他们运用他们所了解到各种学习方法学习。由此培养他们的实际学习能力而非纸上谈兵。

针对学习遇到困难向谁求助的问题,调查结果依次是:查词典或参考书、问同学、问老师、等着上课时听讲和忽略,通过两关联样本的差异性经验,查词典或参考书及问同学的学生人数没有差异(Asymp.Sig.=0.794>0.05)。这个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学生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意味着很有希望推动更多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另外,从调查结果中也发现,在英语学习过程中,09级的学生似乎比08级的学生更依赖老师。这是个案还是普遍现象以及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

3 对策

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些思考。

1)采用多途径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拓宽英语学习目的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兴趣是学习持久的动力。普及的电教及网络设施、丰富的纸质、电子信息及不断改革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应试教育的遏制,为大学英语教学利用多途径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拓宽英语学习目的提供了条件。鼓励学生发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爱好,同时尽可能通过与英语有关的途径从事其他兴趣和爱好;注意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学习英语的敏感性;鼓励学生利用英语了解、学习其他学科的背景及知识;利用英语使用网络、了解社会新闻等。将英语学习从单纯的学科学习逐渐变为通过利用英语进行学习,从而将英语学习目的从应试为主转变为运用为主。

2)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帮助学生组合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和提高输出性语言技能及自主学习能力

拉泽尔(Lazear)[4]在《多元智能,教学的艺术》一书中写道“一个人学习时所采用的方式越多,他/她学到的东西就越多;一个人学习时所采用的方式越多,他/她记住的东西就越多;一个人学习时所采用的方式越多,他/她真正理解的东西就越多;而所学到的东西就会成为他/她自身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教学中,通过以多种方式呈现相同教学内容,教师就向学生传达了可以利用不同方式的组合进行学习的信息。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教学将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安排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教学模式,有效满足具有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加德纳(Howard Gardner)[5]认为“多元智力理论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帮助学生突破单一化视角进而追求多元化选择的机会。……教师能够反复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考虑某个话题,从而尽可能有力而准确地使不同学生都能够理解话题的关键内容。”琳达·坎贝尔(Linda Campbell et al.)等也认为“多元智能理论能够帮助各位老师将现有的课程与单元转化为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学习的机会。”(转引自拉泽尔[6])因此,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可以帮助老师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强化同样的教学内容,它既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也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尤其有利于学生输出性语言技能的培养和提高。通过利用立体教学模式进行学习,学生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及参与学习的切入点及途径,从而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和推动他们自主学习。

3)利用具体学习任务,帮助他们将课内、外学习内容及活动结合起来

鉴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高,了解基本学习方法,但是实际学习能力不强的状况,单纯介绍学习方法不一定必要。相反,在教学中,通过给学生在学习上更多的选择权,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控制权从教师身上转移到他们身上,同时鼓励他们更多地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教学过程让每一个学习个体都能够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能得到发展,将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及信心,同时也能不断培养、加强他们学习和利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可以利用立体教学模式,促进、方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内容受到教学大纲、教材及学时的限制,学生自主选择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对课外学习内容及活动应该给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利,培养他们作为学习主体的意识并推动他们进行自主学习。除了每个教学单元必须要进行的课外练习,每个学期应该安排一个可以贯穿一个学期大部分时间的集体作业,比如,英语表演、演说等,从内容选择、编写、排演到最后的呈现,整个过程都要求学生们自己管理控制,老师只是作为全程的监督者、随时的帮助者和必要时的建议者。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综合利用他们超出英语学习范围的各种能力及知识,每个学生都可以从他们擅长的地方加入进去,从而可以真正体会学习自主、相互协作、共同进步的过程。作业内容可以与课内内容有关也可以是课外的,选择的控制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学生的学习或生活有关;二是要与学生目前的语言能力基本吻合或稍高于他们的语言能力。具体尺度由学生在进行过程中把握、控制。学生与教师共同商定实施计划,老师就按照计划及时检查学生的进度,并将检查结果告知所有学生,尽可能敦促所有学生参与其中;利用通讯和网络条件及时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以包容的心态接受学生呈现的结果,并与学生分享本次作业的体验。任务型教学方法与多元智能理论相结合在课外活动中比较实用。这种结合可以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寻找学习兴趣和进行自主学习。任务为学生指出努力的方向,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方式让学生可以以多姿多彩的方式学习,尽情释放他们的能力。

参考文献

[1]Gao Shenchun.The Access to the Resplendence of Human-ness:Bandura's Social Learning Theory[M].Wuhan:Hubei Edu-cation Press,2000:268-269.

[2]Pang Guowei.Automatic Learning—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M].Shanghai: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ess,2003:10.

[3]Holec,Henri.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3.

[4]David Lazear.Eight Ways of Teaching:The Artistry of Teach-ing for Multiple Intelligences[M].Translated by Lu Lianghuan et al.Beijing:China Light Industry Press,2004:18.

[5]Howard Gardner.Intelligence Reframed:Multiple Intelligences for the21st Century[M].Translated by Huo Liyan et al.Beijing:China Light Industry Press,2004:218.

[6]David Lazear.The Intelligent Curriculum[M].Translated by Miao Yin.Beijing:Science Education Publishing Company,2003:67.

[7]Cluck,Margaret,Hess,Diane.ImprovingStudentMotivation through theUseoftheMultipleIntelligences[D].Master of Arts Action Re-search Project,Saint Xavier University and skyligh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ield-Based Master's Program:2003(5).

[8]Shen Caifen.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J].Journal of P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2004,7(4):39-43.

大学生新生亚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校信息学院、人文学院的2014级入学的新生659名, 除外经全面系统检查器质性病变1名和不愿意接受调查3名, 剩下655名大学生均自愿接受调查, 其中男生341名, 女生318名, 年龄17~23岁, 平均19.31岁。

1.2 研究方法

充分利用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平台, 分别于开课前后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筛查大学生亚健康发生情况, 所有数据录入Excel表格。亚健康判定标准:采用王琦设计的亚健康筛选表[3], 积分≥22分, 且症状持续6个以上的大学生可评判为亚健康状态。

1.3 干预策略

(1) 取得管理部门重视, 设置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 制定大学生健康教育计划; (2) 根据国家和省里对大学生健康教育的统一要求, 组织编写大学生健康教育教材; (3) 改革传统健康教育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多媒体、校园网络、宣传栏等教学手段; (4) 以校医院医疗环境为基础, 增设心理咨询诊室, 加强心理辅导, 为大学生身心健康服务; (5) 学工部门科学规范学生的学习生活作息时间; (6) 校园餐厅注意膳食结构中各种营养素的合理搭配和食物选择的多样化; (7) 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积极优化大学生体育教学改革, 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把终身体育作为大学生体育的目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整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开课前后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55名2014级大学新生健康促进干预前后亚健康检出情况, 干预前检出率74.5%, 干预后检出率66.7%, 干预前后比较χ2值为9.568,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中男生干预前后检出率分别为64.8%和60.4%, χ2值为1.409,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女生干预前后检出率分别为84.0%和72.6%, χ2值为11.994,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前后男女生对比χ2值分别为31.414和11.019,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造成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 既有外部环境影响因素, 又存在大学生内部心理因素。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生活环境改变、学习压力、择业压力以及人际交往压力等社会生活环境导致不少大学生出现记忆力下降、恐惧无助、反应迟钝、烦躁焦虑、神经衰弱、心理抑郁等表现。许多大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 三餐营养搭配不科学, 睡眠起居不规律, 常因熬夜晚起不吃早餐, 更有同学偏食嗜好, 饱一顿饥一顿导致身体营养摄入不均衡, 进而影响身体健康。有些大学生为了身材美, 盲目节食减肥, 摄入的营养不能满足正常生理的需要, 导致身体出现营养不良。很多大学生忽视体育锻炼, 长缺少体育运动, 体能减低心肺功能减弱, 易出现疲劳、精神萎靡、头晕耳鸣、神经衰弱等症状。此外营养过剩缺少运动导致很多大学生肥胖超重、行动不便[4]。

本研究结果显示, 健康促进策略干预前后, 大学生亚健康检出率明显减低, 表明通过大学校医院医务人员加强对大学生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力度, 一方面明显提高大学生对亚健康危害的认知, 另一方面可及时发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学生, 积极分析导致大学生亚健康的原因, 帮助大学生稳定不良心理情绪,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科学膳食劳逸结合, 尽早消除亚健康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切实改善提高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质量[5]。本研究显示, 女大学生干预前后亚健康状态检出率明显高于男大学生, 分析其原因, 一是由于生理上的差别;二是女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情况明显多于男生;三是同样面临就业的压力, 女大学生就业的压力明显比男生更大[6]。

亚健康状态严重影响在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高校管理部门应提高认识, 加强对大学生健康的教育, 改革传统健康教育模式, 采取科学有效的健康促进干预措施, 帮助大学生树立现代健康理念,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科学健身, 合理膳食。同时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缓解精神压力, 协调好人际关系, 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本研究表明, 健康促进干预策略可有效对缓解和减少大学生亚健康的发生, 对早发现早干预大学生亚健康情况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为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健康促进策略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利森.大学生生活方式现状及其对体质的影响[J].安徽体育科技, 2007, 28 (3) :60-63

[2]由娟.大学生亚健康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 :276-277

[3]王琦, 高京宏, 李英帅, 等.亚健康筛选方法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11 (11) :725

[4]张念坤.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成因与干预措施[J].价值工程, 2011, 35 (121) :241-242

[5]赵光禄, 王素娟.亚健康状态对大学生的危害及干预措施[J].考试周刊, 2012, 75:156-157

大学新生如何顺利度过大学时光 篇11

关键词:大学新生;顺利度过;建议

美丽的校园、崭新的环境、陌生的同窗,还有学富五车的教授,每一名大学新生都对于崭新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期许。但是,当激动、喜悦、新奇逐渐被与中学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带来的挑战所替代的时候,他们要面对的,将是全新大学生活的洗礼与挑战。

按照我国教育体系,大部分学生走入大学的时候年纪正好是18岁。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年龄满18周岁的公民就是成年人了,可以享受成年人享有的任何权利,开始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他们也将不再享受《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呵护。对于顺利通过高考的洗礼,带着梦想和家人的期望,迈入了梦寐以求大学校园的大学新生,他们应该如何才能顺利度过大学生活?

一、适应大学,规划大学

新的生活总是带有新的期待,当最初的荣耀与兴奋慢慢褪去,对陌生环境的紧张和对未知生活的焦虑也就随之而来。尽管各个高校都会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努力提供一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但是,对于刚刚离开父母身边的大学新生来说,还是会有一些不适应和几分迷茫。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做好大学生活的规划是大学的第一堂课。

对大学新生而言,上大学后,最大的变化就在学习和生活环境方面。大学与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方式大不相同,学校的管理模式和学习要求都有所不同。大学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小,没有了家长和教师事无巨细的帮助、指导、督促,很多学生感觉终于得到了向往已久的自由,但是,自我管理能力的不足或许会让很多学生亮起学习的红灯。

大学里,与人相处应本着诚信的原则,热爱集体,尊重他人,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间的关系。要学会忍让和换位思考,遇到矛盾和问题应冷静处理。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进入大学起,就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防止不良生活习惯的形成。

四年或者五年的大学本科时光似乎很漫长,但是,去掉休息、娱乐、放假和实习的时间,纯粹用于学习的时间,也就剩下一半。如何在这有限的大学时光里学到最多的知识、创造出最大的价值,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做好生涯规划,用规划指导大学的行动,确保学习生活有计划、有目标、有规律、有动力。

二、学好知识,增强本领

大学是知识的乐园,在这里,大学生会学到很多学科的相关知识,为将来的就业、升学打下基础。在高中时,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总会用一句话来鼓励大家:“你们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就好了。”言下之意,大学就不用努力学习了。而事实是,大学里依旧需要认真学习。

当然,大学的学习与中学时期的学习相比,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发生了较大变化。首先是学习内容多了。大学需要学习的课程在40门以上,每一个学期学习的课程都不相同,内容多,学习任务远比中学重得多。其次是自习时间多了。大学里课堂讲授相对减少,自学时间大量增加。再次是大学里教师管得少了。大学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提倡勤于思考。最后是没有固定教室。大学里,大部分班级都没有固定教室,上课地点不固定,与自己一起上课的可能还会有不同专业的学生,上自习也要自己找教室。

来到大学,新生要摒弃享乐的思想,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大学的课程内容多、进度快,稍一放松,就会落下。在刚入学的这段时间里,一定要端正态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把生活的重心放到学习上,只有学好知识、增强本领,才能不虚度大学时光。

三、提升素质,敢于担当

人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需要朋友,需要关爱,需要群体。如果没有朋友,人有再多的金钱也会感到孤独,感到情感无处倾诉。大学新生中有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被父母呵护着长大,无形之中就有了一种享受他人关照而自己不愿付出的倾向。而进入大学,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家庭背景,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做敢于担当的大学生。

善解人意和善于表达自我是大学新生必须要学习的课题。善解人意是能够理解、体会别人的想法和感情,善于表达自我是能够使别人理解自己的想法和目的。凡事要能做到换位思考,少些抱怨,少些牢骚,提升自己的品位和修养。

大学是一个科技与文化并重的地方。大学新生可以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能力。除了学好课本知识,新生还要合理地安排课余时间,参加一些自己喜爱的科技文化活动,开展一些有益的文娱活动,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和发展兴趣、爱好和特长,使生活充实、丰富。

谈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的点滴体会 篇12

一、首先, 了解新生入学经常出现的问题

绝大部分大学新生都属于独生子女, 都是第一次走出家门开始独立生活。很多学生出现不适应新生生活, 人际交往障碍, 生活不能自理等等问题。首先是环境的不适应, 原来在家的生活基本上是父母和自己, 一般的孩子在家都有自己独立的房间, 过惯了自我的生活, 一下生活在集体宿舍里, 有的是八人间, 有的是六人间的宿舍。一下子要同时与八个人或六个人相处, 难免出现磕磕碰碰, 如何处理与同学同宿舍的关系, 就显得极其重要。绝大部分同学能够通过时间的流逝, 慢慢转换自身的角色, 但是还有部分学生不能自我做心理上的调整, 与师生关系紧张。这就需要我们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 强化集体生活的观念。本科教学不仅仅是教育专业知识, 更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第一步, 要想在大学本科阶段完全掌握某一专业领域的全面知识是不可能的, 那么大学本科教育事实上就是一个学生与社会接触与社会融合的过渡阶段。要学会如何与人相处, 适当妥协, 没有原则性问题的时候, 要知道吃亏就是福的道理。

二、明确学习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本科教学与初高中教育有很大的不同,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了。那么就要求学生有足够强的学习自主性。不能像高中阶段那样, 要在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下被动学习。很多大学生在大一第一学期, 由于没有了家长和老师的督促, 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有的同学竟然出现了五科不及格的现象, 有同学的甚至被勒令退学处理。这些都是新生入学阶段没有明确学习目的、没有养成学习主动性的结果。所以我们在进行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的时候, 要教育学生们明确他们的学习目标, 改变他们的传统学习方法, 告知他们本科阶段的学习与初高中阶段的学习的不同之处。

另外, 还要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作为当代大学生, 我们的人生理想应该更远大, 更美好。树立远大的理想, 更要立足当下。目标可以设置的长远, 但是, 不能眼高手低, 应该立足当下, 明确学习目标, 知道为什么而学习,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学习是艰苦的, 当然学习也是有乐趣的。明确了学习的目标, 你就会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北大的于丹老师曾经说过, 读书有两种, 一种是有用的读书, 即, 通过学习可以获得一定的文凭, 参加考试获得一定的职位;另一种是“无用”的读书, 就是平时闲暇时间里的所谓的读闲书, 以滋养自己的心灵。事实上跟前一种读书相比, 后一种读书更是一种有用的读书, 这种读书, 可以让你净化心灵, 滋养心灵, 真正明确学习的目标。知道自己是为什么而学习的。还要培养大学生具有责任感与自尊心。责任, 不仅是对自己负责, 还要对他人负责。养成人人心中有杆秤, 不论有没有人监督, 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

不知道从何时起, 很多人以丑的东西为美, 在网络充斥着生活的今天, 我们常常看到那些晒名牌, 晒官爸的现象, 更有芙蓉姐姐等等这些以丑为美的颠倒黑白的东西充斥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作为当代大学生, 我们应该明确, 这些都是社会的丑恶现象, 我们不仅不支持, 还要抵制。不要以丑为美, 还要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 尽量避免和改善。

三、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 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

作为当代大学生, 心理素质普遍较低, 社会适应能力也较差的现状, 我们希望通过对大学新生开展新生教育, 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以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 在家里有父母长辈的呵护, 在学校有老师的关爱, 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他们很少有兄弟姐妹的陪伴, 养成了他们自我、自私、狭隘等等不健康的心理。这些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那么在新生教育过程中, 新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就显得更加重要。没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就是身体素质在健全, 也是不合格的人才。所以, 心理素质的培养, 不仅要在新生入学教育中, 给予最大的关注, 在今后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 要贯穿于大学本科教育阶段的始终, 甚至到大学生毕业后, 也要常常与他们沟通联系, 了解他们的心理, 给予他们更多心理上的帮助。

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同时, 还要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基本技能的培养。当然, 大学生到大学里来主要还是学习知识, 培养能力来的。所以在本科教育阶段, 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 多种教育形式,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真正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大学生。

总之,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教育的第一步, 是大学生在接下来的四年学习和生活中的基础。针对刚刚从高中毕业、第一次走出家门的大学生来说, 新生入学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大学新生尽早适应大学生活, 调整他们的心理状态, 而且还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观, 明确大学学习和生活的目标, 最终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早日投入到社会生活与祖国建设中去。

摘要: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教育的第一步, 是大学生在接下来的四年学习和生活中的基础。针对刚刚从高中毕业、第一次走出家门的大学生来说, 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它不仅可以帮助大学新生尽早适应大学生活, 而且还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观, 明确大学生活的目标, 最终使得他们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早日投入到社会生活与祖国建设中去。

关键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永宁:《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06, 6。

上一篇:高校后勤食堂管理下一篇:幼儿园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