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技术论文

2024-05-12

幼儿园技术论文(通用12篇)

幼儿园技术论文 篇1

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一般只能在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采用有声有色的朗读,把语言信息传递给幼儿,或者借助图片进行教学,而这些方法都不能表现作品的全部内容,影响了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因此,必须代之以幼儿为中心、主动学习为中心的开放式现代教学模式。用信息技术辅助语言教学正是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而产生的。

目前,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室在幼儿园里已经很普遍,这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硬件环境,但是,幼儿园教学千变万化,适合幼儿教学的专门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还不多,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借助于多媒体工具,经历选题、策划、构思、制作等环节,将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实现方式通过计算机加以描述。可以说,多媒体课件的实施和制作是用计算机代替传统的笔、纸进行的新的备课方式,它在情感和感官上对幼儿认知起到了强化作用,这种作用是传统备课方式所不能体现的,因而必然对幼儿语言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借助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优势,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电教媒体能够展开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声音和画面并存,使抽象的概念,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富于变换的画面,生动直观地将信息再现于幼儿的感官,通过听觉视觉器官的协作运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可见,培养兴趣要靠多媒体手段去创造情境,相应的情境氛围会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习兴趣,从而轻松愉快地去接受知识信息。例如,散文《微笑》的电脑动画中,通过荧屏呈现给幼儿整个散文的背景,森林里小动物们的景象,各种小动物依次出场。幼儿被这生动、美丽的画面深深吸引了,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自然引起了学习兴趣。

多媒体灵活的操作,使作品生动形象,加深幼儿的理解记忆

幼儿的思维从具体形象开始,文学作品所描述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角色之间的关系,幼儿很难理解。通过多媒体的灵活操作,利用硬件把几种事物之间相互包容、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都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使幼儿对作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达到理解、学习的目的。例如,散文《微笑》中,为了让幼儿重点了解微笑是最好的礼物这一情节,了解动物心理活动特点,我采用点切画面和定格的方法,将散文发展情节凸现重点,加深了幼儿对作品人物性格特点的了解,使幼儿对作品中的含义有了清晰而概括的认识,达到了理解、学习的目的。

拓展想象空间,丰富幼儿词汇

多媒体随意地放大、缩小、定格、移动画面,使幼儿更好地理解作品,丰富了想象力,拓展了思维空间。在《微笑》中,当蜗牛想办法时采用了定格,此时让幼儿展开联想,蜗牛会送什么礼物?幼儿根据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想出了许多方法,似身临其境,全身心地投入到散文情节中。

借助多媒体手段以景激情的优势,激发幼儿美好的情感

电教媒体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用声像再现或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境,能使幼儿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激发幼儿的美好情感。例如,散文《秋天》描述了秋天的美丽景象,教师运用多媒体模拟出一片片的枫树林:枫叶似火,天高云淡,硕果累累的果园红一片,绿一片,随着音乐、飘摇而落的树叶似蝶飞舞,此时,一朵朵菊花争相绽放……幼儿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多美呀,当幼儿被引入文学作品的意境中时,美好的情感也被激发出来。

总之,在语言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将起到非常好的作用。第一,能为幼儿提供形象化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词义,提高意义识记的能力。第二,能扩展幼儿的词汇量,它为幼儿词汇的扩张提供了一个语音与图景相结合的教学条件,特别是那些表意复杂抽象的新词,动画中往往通过特定情境来表达词意,有利于幼儿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其效果往往好于用语言的教学方式,幼儿常会有意识地对这些词汇进行延时模仿学习,使这些词汇变为自己的语言材料。第三,多媒体电脑动画集美术、音乐于一体。这些形式与内容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对幼儿有较强的吸引力,训练了幼儿倾听的技能。

幼儿园技术论文 篇2

技术方面

1、耐火等级和平面布置: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宜设置在独立的建筑内,宜为一、二级耐火等级,不得使用聚氨酯泡沫等可燃芯材的彩钢板,室内吊顶应采用不燃材料。当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其他建筑内时,应采取2.00h的防火隔墙和1.00h的楼板与其他场所完全分隔,隔墙开设门窗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窗。幼儿活动场所不应设在四层及以上,严禁将幼儿生活用房设在地下、半地下室。

2、防火间距: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多层建筑防火间距不小于6米,高层之间不小于13米,高层与单、多层之间不小于9米。不得占用消防车道和防火间距。

3、安全疏散: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25米,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20米。使用期间严禁堵塞、锁闭安全出口,严禁占用疏散通道。主要出入口和门厅内,应有楼层平面示意图和连续的疏散导向标识。疏散走道、安全出口、楼梯间应设置应急照明和灯光型疏散指示标志灯。托儿所、幼儿园确需设置在其他民用建筑内时,其安全疏散应符合下列规定: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设置在单、多层建筑内时,宜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人员住宿的房间外窗不应设置防盗网。

4、消防给水:高度大于15米或体积大于10000m的单、多

层建筑的,应当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幼儿园所在建筑为高层公共建筑的,或者6个班以上的大中型幼儿园,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5、自动报警设施:6个班以上的大中型幼儿园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厨房使用燃气场所应设置可燃气体泄露报警器和自动关闭装置。住宿场所应设置过电流保护装置。

6、灭火器:每层楼应设置不少于2个灭火器设置点,每点设置2-5具灭火器。

7、厨房:使用瓶装液化气的,不宜与幼儿活动场所贴邻设置,且应靠外墙布置。使用瓶装液化气的,应根据需要限量使用,且应由专人管理、登记。

8、电气线路:电气线路敷设应符合规范要求,并应穿管保护。电气线路、插座等不应敷设在可燃材料上。应当按要求安装过载断电保护装置,严禁私拉乱接临时线路,严禁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

其他消防技术要求按照《幼儿建筑设计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国家标准规范执行。管理方面

1、培养明白人:应确定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明确消防工作职责,落实消防管理制度,组织开展消防演练和培训。

2、消除隐患:每月组织一次防火检查,每日进行防火巡查,寄宿制幼儿园要加强夜间防火巡查。厨房烟道每季度清洗一次,严格用火用电管理制度。

3、培训演练:要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

南》要求制定灭火疏散预案,至少每学期组织一次消防演练。所有教职员工必须经过消防培训,达到“一懂三会”要求,即懂得所在场所的火灾危险性,会报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

4、志愿消防队:要成立志愿消防队,定期开展培训演练。寄宿制幼儿园要建立夜间值班备勤制度。

5、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要落实“户籍化”管理。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凸显魅力 篇3

一、利用展台连接电视或投影,优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展示台的最大优势是能将实物或图片等物体放大,提供逼真清晰的教学画面。教师将体积较小的实物标本或照片,通过展台真实地呈现在大屏幕上,既让幼儿清楚地观察到了整体图像,又满足了全体幼儿动手操作与学习交流的需要。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大都是围成半圆形或马蹄形坐在我的面前。当我转身示范画图时,总是背对幼儿,遮挡了部分孩子的视线,使幼儿观察不到绘画的全过程;教幼儿折纸时,虽然纸张很大,讲解得也很仔细,但孩子们还是很难弄明白每一个步骤;当我拿出孩子们“黄金周”旅游拍摄带回来的照片和每个小朋友分享时,又因为照片太小没有办法看清楚。而这些活动都能通过展台的演示得以克服。透过大屏幕,孩子们能清晰地看清楚教师操作的每一个细节,对知识的掌握有很大的帮助。

二、运用摄像镜头拍摄真实画面,促进幼儿主动性发展

数码相机、摄像机在多媒体教学中的辅助运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拍摄生活中的真实画面,记录下一些动态的场景,然后与电脑或电视连接,播放给幼儿观看。它还能将日常活动的瞬间抓拍下来,做成很好的教学材料,为教具的多样化提供服务。例如:在一次语言活动《春天的秘密》中,我运用摄像机拍摄了孩子们在幼儿园中寻找春天的画面,通过连接电脑播放在大屏幕上,引导幼儿一边观看、一边欣赏、一边叙述,让孩子们在感受幼儿园里美丽春天的同时,激发了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欲望,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主动学习。在另一次科常活动《牛奶从哪里来》中,我们的老师到“新建奶牛场”拍摄了奶牛挤奶的全部流程,还请饲养员给小朋友们介绍了奶牛场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奶牛的生活习性。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个个聚精会神专心听讲。看着活灵活现的奶牛,听着专业人员讲解的知识,孩子们不仅增长了的见闻,还对劳动果实的得来不易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三、播放flash动画,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动画片永远是小朋友们的最爱,一些国内外动画大师制作出来的经典动画,不仅色彩鲜艳,而且其中的教育意义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儿童的成长。教师将动画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也是最明智的选择之一。例如:上世纪六十年代耳熟能详的国产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就是一部很好的教材,孩子们可以聆听着美妙的音乐,欣赏着中国的国画,感受着故事中的每一个动人的情节。在一次《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教学活动中,我在活动的中间插入了一段三分钟左右的动画短片,这部动画用“匈牙利舞曲”作为背景音乐,俏皮可爱的动画场面随着经典乐曲的节奏一波三折精彩呈现,让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牢牢地记住了故事的内容和细节。除了现有的动画片之外,我们还自己用FLASH制作动画,将一些虚拟的片断现实化。例如:在欣赏儿歌《滴答滴答下小雨了》中,我们将儿歌中的情节用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当雨滴落在种子、梨树和麦苗的身上时,它们都拟人化的摆动着,并张开笑脸说着“下吧,下吧,我要……”在这种诗情画意的教学氛围中,幼儿的兴趣更浓厚,集中注意地感受、理解儿歌,从中获得审美享受。

四、通过网络获取大量信息,拓宽幼儿视野

网络的飞速发展,为我们获取知识提供了最简洁便利的条件。目前网上的教育资源种类繁多、品种非常齐全。有支持教师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各种图片,有支持某一学科全程学习的网络课程,有教师制作课件的各种素材资源库(如:音频、视频、图片等),真是应有尽有。我们鼓励教师在网上寻找各种有利于教学活动的素材,并自己动手制作多媒体课件。在一次公开展示活动《认识棉花》中。我从网上下载了棉花生长的图片,从棉花长叶、开花、花谢后结棉桃、到棉桃成熟裂开、吐出一朵朵雪白的棉花。整个过程生动形象,让幼儿详细地观察了大自然中植物的生长,看到了一望无际的棉田。这是在钢筋水泥筑造的大城市中没有办法捕捉到的,可是网络却帮我们实现了这种可能。在音乐欣赏《蓝色多瑙河》时,我又从网上找来了许多“美丽的多瑙河”图片,播放了一些交响乐团在“金色大厅”的演奏画面。这些异国他乡的精彩片段,让身在中国城市的孩子们欣赏到了不一样的水土风情。在《我爱家乡英雄城》的活动中,我让幼儿直接在和网络连接的大屏幕上观看视频《动感都会英雄城南昌》,让孩子熟悉了解我们居住的城市,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浅谈幼儿园信息技术教学 篇4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能更快速、更准确地传递教学信息,与幼儿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相适应。可以使幼儿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激发创造性。比如学唱歌曲《小兔乖乖》时,让幼儿看有关《小兔乖乖》的动画片,孩子们对《小兔乖乖》所要表达的故事一看便知,音乐形象展现在幼儿的脑海里,这样也为表现与创造音乐形象提供了素材。欣赏音乐由于没有歌词,幼儿一般难以体会音乐形象,如用媒体就可以把抽象的音乐形象具体化,比如,欣赏《狮王进行曲》时,运用多媒体可以把狮子的吼叫声与动物们被吓坏的情景展现出来,使音乐情感与艺术形象完美的结合起来。有了对音乐的理解,再结合生活中的素材,幼儿表现与创造音乐就容易多了。

同样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单调、刻板的“口传身授”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抹煞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限制了幼儿主动性的发挥,从而也压抑了幼儿的创新精神。而有了信息技术在其教学活动中的运用,能更快速、更准确地传递教学信息,使幼儿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相适应。如大班创编舞蹈《小兔子》的活动中,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可以先放青蛙呱呱叫的录音引起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知道是小青蛙在叫,然后演示投影片让幼儿欣赏《兔子图》,让幼儿通过看投影片了解青蛙各种动态,同时播放音乐《小兔子》给幼儿留下想象的空间和时间。幼儿边听歌曲边看《兔子图》,在教师的启发下编出青蛙跳时各种不同的动作,小兔子可爱的样子。小朋友们想出了双脚跳、单脚跳、扭动身体、拍拍头、晃晃手等,想象力是那样丰富,足以说明孩子们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

二、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1世纪的今天,信息化技术正不断的走进我们,服务于我们的教学。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观念的转变,一幅挂图、一个游戏、一盘磁带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儿童的求知欲,电脑多媒体技术正越来越多的被运用于幼儿园教育中,它以较强大的交互功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将声音、图像、文字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生动、形象、直观、视听结合的情境,使教师乐教,孩子乐学,使我们的教育手段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全新时期。让幼儿在自由愉悦的学习过程学习,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难点,使幼儿的语言得到进一步升华和扩展。

而在大班语言《借伞》活动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先让幼儿欣赏无声动画,使幼儿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接着完整欣赏课件并配合教师层层深入的提问,以及课件的反复播放,让幼儿对诗歌的理解由表及里的领悟了诗歌内涵,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当动画中的小雨点、绿伞、小青蛙等出现在孩子们眼前时,幼儿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好奇心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这画面的设计帮助幼儿把零散、琐碎的想法整理清晰从中获得说明或描述简单事物的语言经验,为仿编和创编打下一定的基础。幼儿园教学中巧妙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变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让幼儿在流畅、轻松的声像环境中自由地理解和遐想,为孩子的思维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从而拓展了幼儿的想象空间,促进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能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与能力

科学活动大多数内容比较抽象,对于抽象的知识概念,幼儿就不容易理解,而信息技术利用其自身的优势把一些科学现象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把认识的对象由抽象变为具体,把原来较为生疏、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为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具体事物,从而使幼儿得到较多的感性知识。如大班数学活动“5的组成”,原本只用枯燥的数字和图片让幼儿摆放进行分成。而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将小动物们制作成动画: 早晨,鸡妈妈带着宝宝们到草地上玩耍,看它们排着队的走了过来,一共来了几只鸡? 几只大的几只小的? 几只黄的几只花的? 猜猜看它们准备做什么? 这时候几只小鸡捉虫? 几只在奔跑? 这些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形象生动的动画始终贯穿其中,幼儿的注意力很自然跟着动画走,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技术尝试带领幼儿从媒体中了解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调查科学技术对幼儿生活的影响; 探索让幼儿利用生活经验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关系的方法、途径; 探索让幼儿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的策略。如科学活动《彩色的陀螺》《奇妙的七色光》等,就是用摄影机、数码相机将孩子的探索过程、动手操作过程拍录下来,然后与电脑或电视连接,将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场景回放,引导幼儿边观看、欣赏同伴操作边讨论,让孩子感受光的有趣现象,鼓励幼儿动手操作,知道七色光产生的原由,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达到掌握正确的寻找七色光方法,在二次探索中,幼儿用光碟、水等材料制造七色光。更重要的是幼儿通过观察、探求与操作感知和体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可见,多媒体应用于幼儿园教学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改进,更重要的是它对教育教学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提高了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手段,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只要我们不断学习、提高认识、求真务实、大胆创新,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就会真正走进幼儿园,成为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幼儿教育的手段和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特别是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唤起幼儿的真挚情感,激发幼儿对教学活动的兴趣。信息技术以幼儿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方式,开辟了幼儿园课堂教学模式改的新天地,展示出了信息技术教学软件技术的独特魅力。

幼儿园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5

首先,我对语言课的感受。

今年,语言课和去年不一样。去年语言课他有图片,只有几张没有,而今年语言课他的图片不多,完全要靠老师自己去画。在上课的时候,我尽量会多让一些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那些默不作声的幼儿,我采取的方法是让他和其他的幼儿一样,敢于说不要害怕。然后,我主动的和他们一起说,改变他们的那种胆小的行为。语言课主要的目的是让幼儿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口语能力。在这方面我做的还不是很好,但我会在下半个学期中做的更好。

第二、常识课

幼儿对常识课还比较感兴趣。因为今年的常识课他几乎要实地的学习。比如说建筑工人和建筑材料这些课需要实地学习和实地观察的,可我们缺少那样的条件。因此象这类课上起来要乏味,幼儿也不是很感兴趣。但幼儿对一些实验性质的课比较感兴趣。常识课唯一不足的是没有让幼儿真正的实践过,这方面我需要改进。

第三、体育课

体育课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课程。每次上体育课幼儿都是信心十足的,当然玩劲也十足的。在去年上体育课的时候,我因担心幼儿的安全问题,几乎不给幼儿上体育课,都是让幼儿在教室玩,或者用别的课代替了。今年我冲出了我这道防线,安全是很重要,但既然开设了体育课,我们也要把它当成一门学科来教。如果是天气不好的话,我让幼儿在教室里做一些简单的游戏。如果天气好的话,我尽量让幼儿玩的开心,让他们尽量的使身体各方面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我认为体育课上,我做的要比以前好很多。同时我也希望自己能够保持下去。

今年,因为我们班来了几个新的小朋友,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不是很好。这对于我们老师在教学方面带来了诸多不便。比如他们连最起码的数数都不会,而我们的计算已上到了十以上的加减法。因此我们只要有空,就会经常的教他们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目,希望他们能和其他的幼儿一样,相差的距离不要太远。

幼儿园技术论文 篇6

一、甄选信息技术内容,拓展幼儿思维方向

利用信息技术便捷高效的特点,面向全体,同时又重视个体差异,以个体带动整体,使评价充分发挥效应,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在活动中都能有所收获,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进一步拓展幼儿思维方式。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美术活动时,同伴之间不由自主地会进行思维的碰撞、建议的交流、思想的融合,为幼儿之间的互动提供了平台。可以说幼儿是在不停地與同伴互相交流、相互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活动。

如中班美术活动“大小拼贴画”中,利用信息技术将一些创意美术,放在电脑里进行,引导幼儿观察,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小的”是什么色或什么形状的;“中的”和“大的”是什么颜色和形状的……幼儿从单一思考到多方面思考,在与同伴的互动从而审视自己的作品,从同伴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便于师幼互动,既提高活动的效率,又使幼儿获取了更多的信息。

二、融合信息化技术,提升幼儿的想象力

通过信息技术灵活多变的优势,采用多样化、立体化的形式呈现美术活动,进一步增加了孩子对活动的兴趣。优美的音响效果,生动直观的动画这大大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构建了幼儿的想象空间,渲染了评价活动的气氛,师生互动在动态情景中得到了极好的表现,有助于幼儿对美术的感受和理解,激发了幼儿思想碰撞、想象创造的火花。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使他们思维积极,想象丰富,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从而促使他们全面和谐发展。

如在大班美术欣赏活动《奔马图》中,重点为欣赏,操作为辅。徐悲鸿的马是比较写实的,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写生还是很困难的。而本次活动画马是给幼儿一次尝试的机会,为了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我事先下载好了一些马奔跑的动态图、马蹄声、叫声,还有掌声。展示时我把重点放在了渲染气氛,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成就感。他们的作品我拍成了照片放进了课件里,并且配上音效和图片。在活动中他们都被这氛围感染了,非常开心,对活动更加有了兴趣。像这样感受美,同时适当的操作又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也给了他们发挥想象的时间与空间,有效地培养了幼儿创新的思维方式。

三、结合信息技术手段,让思维碰撞出火花

针对美术活动中的评价环节,利用信息技术拓宽时间、空间上的局限,使孩子在短暂的评价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通过听觉、视觉器官的协调运用,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给幼儿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

例如:大班连环画《小蝌蚪找妈妈》美术活动中,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幼儿在观看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中,结合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视频,孩子们对蝌蚪的变化异常感兴趣。由于孩子们已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就运用启发式的提问进行:“蝌蚪出生在哪里?它遇到了谁?假如要你来设计一本小蝌蚪找妈妈的连环画,你会怎么画?”孩子们运用已有的记忆和想象,大胆创造。看到孩子们非常有想法,我把他们的画装订成册,利用电脑中的视频软件进行展示,请孩子们一起来讲讲这个故事,他们看着自己的画娓娓道来。同时我还提出了:“还有哪些动物和蝌蚪一样,小时候的样子和长大了是不一样的?”他们非常聪明说到蚕宝宝,我还播放了蚕宝宝变飞蛾的视频,扩展了幼儿的知识面。

如大班美术活动《小猫的故事》的创编连环画,幼儿一起讨论故事的情境,构图等,勾起他们与生活经验的联系,激发幼儿有意识细致地观察周围社会生活,同时不断引导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学会耐心听取同伴的建议,将个人经验提升为集体经验,思维在碰撞中出现了火花,产生了崭新的内容。

四、深化信息技术运用,为创新奠定信心

信息技术的使用让许多教师在美术评价时,采用的是现场即时评价。教师往往依据幼儿之间的横向比较给出评语,重眼前的作品表现,缺乏对要素的细致分析,忽视个体幼儿内心的真实感受和绘画能力的前后差异,导致评价的真实性和人文性大大降低。

然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展示,我们对作品表现能力差一点的学生,我们可以重视对他们学习兴趣的评价,根据他们对学习的热情程度给予客观的评价;对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我选择了创意评价,从是否具有较高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丰富多彩的想象能力入手进行评价,很好地促进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而对一些感悟能力、表现能力都比较强的幼儿则把评价的重心倾向于他的学习结果,通过展示交流来肯定他们的优点,也以此为其他学生树立起榜样,使那些相对差一点的学生有了明确的努力目标。

在美术活动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变抽象为具体,变静为动,化难为易,多角度、多方位地帮助每一位幼儿参与活动,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了教师评价的趣味性,提高了幼儿学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通过这种形式,让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具吸引力,也更容易被幼儿接受,为幼儿创新能力树立支撑,从小奠定幼儿创新精神的基础。

信息技术让幼儿园课堂焕发生机 篇7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让语言教学多姿多彩

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 多媒体课件鲜艳生动的画面、动静结合的图像、悠扬悦耳的音乐唤起了幼儿高涨的学习兴趣, 愉快轻松的情感体验更有利于幼儿形成积极、健康、愉快的学习心理。《摇篮》是一个大班的诗歌学习活动, 活动的主要意图是让幼儿理解飘、吹、翻、唱等动词及运用, 学习仿编诗歌。在运用传统图片形式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下, 教师选择了制作Flash课件, 清晰地演示出白云飘、浪翻滚等形象, 再加上美妙的背景音乐, 配上教师声情并茂朗诵诗歌的声音, 一下子把诗歌的优美意境表现出来了。而且动态画面让幼儿轻易理解了这些动词, 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中的图片讲解。多媒体课件不仅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也唤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

●直观演示, 难点不难, 让科学教学平易近人

在科学活动中, 有些自然现象平时往往不易看到, 幼儿无法体会、理解, 活动中的重、难点往往不易突破。因此, 可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让科学知识不再复杂深奥, 而是变得平易近人。如开展大班科学活动《壁虎的尾巴》, 当教师讲解许多动物可以再生时, 幼儿显得特别感兴趣, 于是教师播放Flash动画, 螃蟹的断螯再生、蚯蚓的再生情景立刻形象逼真地展现在幼儿面前, 幼儿随即明白了再生的意思, 丰富了幼儿的科学知识, 使幼儿在活动中备感无穷乐趣。

●升华情境, 强化新知, 让美术评价一目了然

展评是美术活动的小结, 是巩固和强化新旧知识内在联系的重要过程, 也是一个美术教学活动的最后环节。因此, 教师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幼儿实际差异, 遵循计划性、针对性、趣味性原则, 精心设计新颖有趣的作品展评, 让幼儿以主人翁的态度出现, 使他们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帮助幼儿树立成功感和自信心。有的作品, 如泥工、立体手工等因尺寸小而难以展示, 这时可以利用实物投影仪和数码相机, 对细小的部位加以放大, 或拍下来输入计算机, 使幼儿更清楚地观察, 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引起共鸣, 发挥想象, 让音乐教学生动有趣

运用多媒体手段, 让幼儿在音乐欣赏时, 很方便地对图像、声音、色彩等信息进行存储、加工、变换, 更好地将各种信息结合在一起, 在一定画面的引导下, 在完整的音乐声中, 自由地发挥想象, 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音乐艺术是以声音为形象塑造载体, 需要欣赏者具备各方面的知识, 在聆听音乐时自发地产生联想。所以在幼儿园里, 音乐欣赏课一直是让教师头疼的课, 尽管教师费尽口舌, 那些无法捉摸的音乐形象也令小朋友如坠入云雾之中。而多媒体技术进入音乐欣赏的课堂教学中, 能迅速将抽象的音乐通过图片、动画转化得通俗易懂、形象直观, 使原来许多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园如何开展信息技术培训 篇8

一、注重培训的层次性

我园教师阶层中, 强弱比例悬殊较大, 能力强的教师在参加基础培训时觉得提高不快, 能力弱的教师却觉得培训难度很大。因此在培训的过程中培训教师不能对全体教师提出一致的要求, 在培训中不同的教师可以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 以此满足他们的需求。

1. 内容的层次性

选择培训的内容很重要, 一些新的软件和技能需要全体教师掌握的, 就进行集中的培训, 让全体教师对这些信息技术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灵活地运用, 如办公软件、网络后台管理、图片批量处理软件等等。除此之外的一些培训则需要我们注重内容的层次性, 分别从专业、较为专业以及最基本的内容选取, 如信息技术强的教师提供一些培训内容, 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内容进行学习和培训, 制订自我提高的培训计划, 园部则根据教师选择的内容, 寻找合适的平台让他们参与培训, 同时在自我进修的基础上又可以对园内其他教师进行再培训, 因为有了内容上的分层, 让有不同需求的教师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2. 能力的层次性

教师的能力也不容忽视, 培训时, 要针对园内教师能力层次进行区别对待。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强的教师, 我们成立信息技术高级班, 一方面挑选有挑战性的新技术让他们探究学习, 避免因能力不均造成的诸多问题出现;另一方面, 一旦有更高级别的培训机会, 就选派其中的有专业特长的老师走出去, 让他们的信息技术更上层楼, 在成为幼儿园信息技术运用的骨干的同时, 还能够独立承担教学课件的制作任务, 为幼儿园各领域的教学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为幼儿园网站建设服务。技能掌握一般的教师, 我们组建信息技术中级班, 针对日常工作中常用的信息技术进行细致的培训, 力求教师把这些信息技术灵活自如地运用。

通过这些举措, 使得全体教师在原有的水平上都得到提升和发展。

二、注重培训的操作性

操作是整个学习的关键环节, 因此在培训的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注重操作性, 让培训在操作中得到升华。

1. 操作的专业性

在Flash的培训中, 关于“拖曳”的操作过程如下:

第一步:

先做两个按钮图形。

第二步:

新建一个影片剪辑, 命名为圆形, 把之前做好的圆形按钮拉入影片剪辑当中, 并在影片剪辑里对按钮做动作。

第三步:

点开属性, 在实例名称里把按钮进行修改, 名字改为英文格式下的任一名称。

第四步:

在按钮属性里输入以下命令, on (press) {start Drag (_root.yan) : (_root.后面一定要和第三步更改的名字相同) drag=1:}on (release) {stopDrag () :drag=0:}

第五步:

如果命令输入好了, 点检测输入来确定输入的正确性, 完成。

Flash的培训为我们的教学课件提供了非常逼真的动感, 色彩艳丽、交互性强的课件为教育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但是因为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有函数、有命令, 而且操作步骤多且极为复杂, 一旦在帧或按钮上命令输入错误, 整个操作就是无效的, 这样专业性的操作比较适合幼儿园中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较强的教师使用。

2. 操作的便捷性

同样是拖动, 电子白板的培训操作就非常简单, 中文的选择、中文的输入一下就解决了拖动的问题, 这样的便捷性操作极易为普通教师所掌握。

第一步:

插入 (或在资源库里找) 一张图片, 放到场景里。

第二步:

右击这个图片, 图片边上则会出现一个下拉菜单, 在菜单中找到拖动副本选中。

第三步:

鼠标移动至图片上, 图片边就会显示小手带着绿色的加号的标志, 就会从这个图片衍生出若干一模一样的图片。

专业性和便捷性的培训在幼儿园中均需要, 在培训的过程中, 培训教师还需要注意把理论性、专业性极强的操作以广大教师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 以便于操作和掌握的口语化语言在培训中进行教授, 在培训中交流和互动, 解决操作中有可能存在的问题, 真正体现操作的特性。

三、注重培训的细致性

每次培训前培训教师事先都会把培训内容列一个提纲, 提纲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体现在文字的梳理上, 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图片的认知和工具的显现上。在培训活动之前, 培训教师会把文字型提纲和图示型提纲提前下发给受训老师, 让她们有一个预热学习的过程, 在培训结束后受训教师还可以根据这些提纲进行巩固和练习, 发挥提纲的引领作用。

1. 文字型的提纲

在如何创建播放器中, 培训教师是这样以文字型提纲进行组织的。“课件制作完成后, 需要测试影片查看整体效果, 测试完后, 就会在电脑里生成一个后缀为*.swf的一个影片, 双击这个影片, 就会开始播放, 在播放的过程中, 按下键盘左上角的Esc键, 就会出现一个菜单, 上面有文件、查看、控制、帮助等命令, 只要点文件菜单, 就会在它的下方出现一个下拉菜单, 里面有打开、关闭、打印、创建播放器、退出几个命令, 大家只要点一下创建播放器, 选择创建播放器需要放置的位置后, 点确定, 就会在页面上出现一个以.exe为后缀的比较大的播放图标, 只要生成了这样的播放模式, 即使电脑上从未安装过Flash的软件, 一样可以播放, 非常方便。”

2. 图示型的提纲

在电子白板属性菜单中, 培训教师则是以图示型提纲进行组织的。通过PS图片处理软件处理或QQ截图功能对培训内容进行了截图, 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图标。

通过这些图标的排列, 受训教师很快就能在软件的工具区域找到每个图标相对应的位置, 并进行具体操作, 减少了因寻找带来的时间等待。

从这两个培训内容我们可以看出, 文字型或图示型的提纲均能起到培训说明或者注释的作用。既方便教授, 又方便受训教师查找, 在受训者和培训者共同操作的过程中, 进一步细化了培训的内容, 教师轻而易举地掌握了该项操作技能。在任何培训中, 都要注重细致性。只有细致, 才能解决操作存在的具体问题;只有细致, 才能实现受训教师通过培训获得提高的目的。

四、注重培训的实效性

在培训时一方面结合教育教学实例进行培训, 另一方面结合教师的实践进行培训, 先入为主的培训策略能激发受训教师对受训内容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凸显了培训的实效性。

1. 实例型的培训

培训时, 先让受训教师欣赏奇特的动画效果和交互功能强的作品, 一旦他们对这些培训感兴趣, 学习起来的效果就会比单纯讲述好得多。

如在讲解“显露器工具”时, 培训教师仍然举例说“平时我们在活动前会在操作板上遮盖一块布, 当需要的时候就把这块布掀开, 大家就能看到板上呈现的各种内容了。显露器就像遮在板上的那块布, 但它使用起来比布要方便得多, 可以根据需要在板上任意点击, 黑色的屏幕就会按照你的要求上下左右移动, 如果不需要这块幕布, 只要点关闭显露器就可以了, 刚才看到的教学课件中慢慢显示鞋子的实例就是用显露器这个工具制作的。”通过这样的形式, 受训教师很快就能够明白操作的整个流程并且知道每个工具的具体作用, 在自己操作的过程中就能有目的、有准备地学习。

2. 实践型的培训

对于初次接触培训内容的教师来说, 实践型最好的方法就是依葫芦画瓢, 先把培训的内容模仿像, 然后再对培训的内容进一步地消化和掌握。

(1) 培训教师会把培训的课件一一分发给每位受训教师, 让他们在培训前先对培训内容进行初步的掌握, 为接下来的培训奠定实践基础。 (2) 让受训教师根据培训教师事先制作好的课件操作流程再复制出一个一模一样的课件, 因为有了具体操作的要求和模式, 受训教师在哪个环节出现问题, 只要点击培训老师的课件看看具体的内容和制作的步骤就能够逐渐进行模仿制作, 模仿制作熟练后, 便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 很多教师起步都是从实践型的培训开始的。

信息技术让幼儿园安全教育更生动 篇9

一、激发认知兴趣,变枯燥为有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基础,是孩子积极主动学习的起点,是获得知识的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声音、图像、文字、动画、影视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充满动感和趣味的情境,设计引人入胜的情节,给幼儿一种新鲜的、动态的感官刺激,提高幼儿的关注度,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获得正确的安全认知。例如:中班安全活动《小鸭历险记》在课件制作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小鸭遇到的各种危险图片进行编辑、组合,配以音响效果,虚拟了小鸭历险的各种自然场景,让幼儿在虚拟的情境中探险,身临其境地根据需要选择工具解决遇到的问题,排除障碍,轻松习得一些简单的自我保护知识。整个活动,幼儿学习兴趣浓厚,活动氛围轻松愉快,教学成效明显。

二、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变静态为动态

信息技术能将静止的、抽象的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音像结合的复合体,将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原理、现象生动而有条理地表现出来,将孩子难以理解的概念、规律直观而又形象地揭示出来,很好地帮助幼儿理解生活中的一些安全隐患。如:把安全教育制作课件,配上优美的音乐、熟悉的卡通人物、动感的画面……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特殊功能,将事物重点或细节部分突出放大、慢放画面、循环播放、重要片段反复播放等,从而使幼儿了解事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及状态。如:对年幼的孩子来说地震是什么样子、房子怎么会摇摆、倒下,太难想象,演练时他们还会觉得像是玩游戏,而不能认真对待,达不到演练的效果。利用多媒体网络再现地震的画面和不懂自我保护造成的严重后果,让幼儿理解地震对人造成的伤害,从而提高幼儿的认知,使其逐步掌握逃生的方法。

三、捕捉日常瞬间,变无形为有形

有这样一句话:“听过了很快就忘记了,看到了很快就记住了。”因此我们通过手机拍摄捕捉孩子活动的瞬间,变无形为有形,然后让幼儿观看自己活动的情景,帮助其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如:中班安全教育活动《安安全全玩滑梯》,拍摄了平时幼儿玩滑梯的情景,运用多媒体技术画面的放大、放慢、定格等多种手段,让幼儿通过仔细观察,主动思考、探索、讨论出哪些是正确的玩法,哪些是危险的、不安全的,这样让幼儿真实感知,不但容易理解,而且知识完整、印象深刻,并逐步内化为正确的行为技能,多媒体教技术引入安全教育活动,给活动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四、拓宽知识领域,变单一为多样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搜寻大量为幼儿园安全教育内容服务的网络资料、Flash课件、电视片段等,多渠道向幼儿提供与安全教育内容相关的信息,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如:当幼儿看到电视新闻里小朋友因玩火不慎造成伤害时,都脸色凝重,纷纷议论:“大火好厉害呀,把整个房子都烧了,太可怕了!”“大火把人都烧伤了,该有多疼呀!”看到小朋友在超市追逐玩耍,造成摔伤、夹伤、撞伤等意外伤害时,纷纷指责其行为的不当……运用多媒体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到意外的发生就在自己身边,在幼儿理解的基础上,老师进行教育,孩子们很快就能接受,懂得怎样避免伤害,意外发生后该怎么办,自我保护能力也得到提高。

五、解决教育难点,变抽象为具体

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演示,把以往教学中无法表现出来的抽象事物和现象变得形象、生动、具体、直观,将安全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一一剖析,使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让幼儿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如:幼儿在游戏时会发生互相推挤、叠压等现象,教育后孩子能理解,但往往会记不住。我们用多媒体网络让幼儿观察人体构造的画面,演示各种不当做法对身体造成伤害的过程。在安全教育的过程中有了这样形象的画面,幼儿就会看得更认真,对同样的事就会记的更牢更清楚了,从而给孩子警示作用。孩子喜欢用嘴巴咬东西,经常会误吞、吸入异物,我们设计了电脑动画来模拟演示食物在人体各器官中的流动过程,演示异物进入人体后对胃、肠等器官造成的划、刮等伤害,用动画形式表演器官受伤的痛苦表情。看了这样的画面,孩子定能牢记教训。难以掌握的知识,通过电教媒体,轻而易举地获得了。

幼儿园技术论文 篇10

一、注意角度, 形成信息技术介入时机策略

虽然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 但不能夸大其作用, 以此取代传统教学。实施过程中, 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内容来选择适当的介入时机。

(一) 站在活动设计的角度, 注意信息技术的辅助性

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在于服务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 在运用过程中, 应服从于教学目标, 追随幼儿的需要。虽然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具有抓住重点、易化难点等独特的优势, 但它无法取代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幼儿的实践、创造。为此, 教师应避免把让幼儿讨论思考的问题、体验的内容设计到课件上进行展示, 否则会影响、阻碍幼儿的独立思考, 剥夺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造成幼儿对屏幕的依赖。只有坚持以教师引导、幼儿操作为主, 多媒体为辅, 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在绘本教学中, 绘本的静态画面可培养幼儿对图画语言的阅读, 如果全部以信息技术动态手段代替, 无疑是不可取的。因此, 可在解决难点或渲染氛围时使用。如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 在静谧的画面中, 添上几片动态飘落的叶子或摇动的小草, 无疑会增加萧萧篱落的故事氛围和场景的真实感。又如在绘本《幸福的大桌子》中, 由于场景单一, 但人物不断变化, 从人物的变化中才能看出时间的流逝, 需要幼儿仔细观察。因此可将不断变化、增加的人物做成动态的形式出现, 以帮助幼儿记忆、了解。同时, 还可以将一些细节进行放大。如放大兔老二身上背的吉他, 便于幼儿猜测他是一位音乐家。反之, 如绘本解读本身能解决的问题, 则没有必要过多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否则只会起到画蛇添足的作用。

(二) 站在孩子的角度, 讲究信息技术的科学性

多媒体课件在选用、设计上要讲究科学性, 而不是为了画面的动画效果而滥用技术。在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部分, 制作要注意清晰、准确, 不要为了吸引注意, 制作成抢眼的动态效果, 这样反而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另外在声音的穿插上, 不能为了吸引幼儿注意而一味地使用, 有时反而会破坏和谐的教学氛围。如大班绘本教学活动《小海螺与大鲸鱼》中, 描写的是大海景象, 时而是静谧的夜晚, 时而又波涛汹涌。在完整欣赏时, 只需配上一些大海的声效, 便会增添故事的魅力, 使幼儿既犹如身临其境, 又欣赏到故事语言所带来的文学美。

(三) 站在教师的角度, 重视信息技术的实用性

虽然信息技术能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但教师要善于筛选最为实用的网络资源来辅助于教育教学。要从实用性角度选取信息技术素材。同样两种资源, 哪种有利教学就使用哪种, 绝不能因为追求技术的效果而忽略了身边最朴实的教学资源。例如美术活动《画小鸡》, 教师利用网络技术给孩子展示各种形态的小鸡图片, 以及不同造型风格的小鸡作品, 便能实现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 而不需要运用flash技术制作一只动态的小鸡。

二、挖掘深度, 构建信息技术效能升华策略

要发挥信息技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效能, 把难以理解的 (或抽象的或微观的) 现象或事物, 进行动态模拟, 化抽象为具体, 使难点重点直观化、感性化、形象化和具体化, 让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

(一) 提高效率, 解决难点

信息技术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虚为实、化远为近, 这对于化解教学难点十分有效。如在美术活动《漂亮的手帕》中, 运用多媒体技术后, 不仅解决了教师徒手示范会挡住部分幼儿视线的问题, 也解决了示范存在的图像小、速度慢、涂色费时等现象, 幼儿不但看得清楚而且听得仔细。当幼儿有疑问时, 多媒体还可以再次演示, 强化示范步骤。传统的示范讲解一般需要10~15 分钟, 而通过信息技术手段, 时间可以缩短到5 分钟左右, 有效化解了难点, 提高了效率。

(二) 丰富认知, 手脑并用

在活动的操作环节, 信息技术也是教师教学的帮手。在汶川大地震期间, 教师设计了中班数学活动《爱心献灾区》。活动首先展示了汶川大地震的一些场景, 拓展幼儿的认知。在操作过程中, 借助多媒体技术, 以立体图示的方法指导幼儿按照大小、厚度等物体的属性分装礼物。当幼儿操作遇到困难时, 课件还会以音效作提醒, 以检验操作是否正确, 有效促进了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

(三) 情感互动, 师生共鸣

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活动中, 教师巧妙地借助多媒体技术, 移情入景, 形成了和谐、亲切的情感互动。比如语言活动《爱心树》, 要求体会“树”和“少年”彼此之间的情感, 这些细腻、复杂的情感很难言传。而多媒体课件, 把背景画面、人物形象、声音语气、优美音乐集于一体, 深深感染了幼儿敏感、纯真的心灵。

三、明确效度, 探究信息技术经验运用策略

(一) 感官刺激、激发兴趣, 提高幼儿的参与效率

激发兴趣是提高参与效度的第一步。我利用多媒体技术, 根据教学活动设计制作出具有动画效果的课件, 加上声音的配合, 从视觉与听觉上刺激幼儿感官, 以达到吸引幼儿注意, 激发幼儿兴趣的作用。

如美术活动《爱心鱼》, 多媒体课件首先把幼儿带入到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海洋世界:在蓝蓝的大海里住着一群快乐的热带鱼, 小鱼们整天无忧无虑地在海中玩耍。幼儿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了起来, 然后我再结合课件示范讲解鱼身花纹鳞片的画法, 让幼儿在良好的氛围中快乐地学画。又如大班诗歌活动《祖国山河》, 我设计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在朗诵黄河段落时, 鼠标轻轻一点, 屏幕上便展示出了黄河时而波澜不惊、缓缓流淌, 时而波澜壮阔、浊浪滔天的风光, 使幼儿犹如身临其境, 产生了强烈的朗诵、表达愿望。

(二) 抓住重难点, 提高幼儿掌握技巧的效率

根据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制作一些有针对性的课件, 可以使抽象、复杂的教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 这样就提高了幼儿掌握技巧的效率。如在美术活动《画曲线》中,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线条与旋律之间的联系, 播放几种风格截然不同的旋律, 而线条也随音乐的变化而起伏:诙谐快乐的小曲——小波浪弯曲的线条, 悲伤低沉的大提琴曲——大波浪弯曲的线条。通过音乐, 配以形象的动画, 幼儿较容易地就掌握了线条的画法。同时, 通过体会线条的数量、形状、起伏变化、疏密相间可以表现不同的音乐感觉, 继而展开想象的翅膀, 便能把音乐的旋律转化成一张张色彩斑斓的线条画。

(三) 开阔视野, 发挥想象, 提高幼儿的创造效率

教学活动需要幼儿进行自我创造, 但是创造需要大量的基础经验做铺垫, 而幼儿本身经验的匮乏常常会阻碍孩子发挥想象。利用多媒体技术, 把根据教学的需要收集的各种有助于教学的资料“整合”起来, 给幼儿一定的直接经验, 能更好地激发其创造力。

如在大班故事活动《小猪变形记》中, 教师在多媒体课件里设计了电脑游戏, 有四个不同的页面, 其中包括了图案、声音和动画等。幼儿只需自主操作电脑, 点击其中任意一个图标, 就可以看到听到不同的内容。幼儿形成丰富的事物形象, 为随后的创编故事打下良好的基础, 提高创编故事的丰富性和积极性。

(四) 面向全体, 照顾个别, 提高幼儿的操作效率

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将教学过程简单化、直观化, 可以节约教师对于简单内容的讲解所占用的时间, 给予幼儿更多的时间去练习与创作, 同时也能照顾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 如绘画活动《小花伞》, 为让幼儿掌握按两种颜色交替涂色的规律进行绘画, 我通过课件展示了画法, 但是仍有一部分幼儿未能掌握。这时, 在操作过程中, 电脑反复播放绘画步骤, 便可以照顾到个体差异, 让每个幼儿都掌握绘画技巧。

四、拓宽广度, 研究信息技术资源利用策略

教育资源是构成教育系统的基本因素, 是教育系统中为支持整个教育过程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 实现一定功能的各种资源。幼儿正处于感觉动作和形象思维发展阶段, 他们不是通过抽象的逻辑思维来学习的。基于此,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突破限制、纵横时空、海纳信息的特点, 将人文、地理、历史、生物等包罗万象的资源呈现出来, 全方位拓宽幼儿的视野。

(一) 拓宽时空广度

大千世界, 无奇不有, 而地球村的概念, 已融入每一个现代人的心中。因此, 教师积极借助多媒体技术, 拓宽时空广度, 使我们在教育资源的利用上更为开放。

如在生活活动中, 幼儿发现昆虫种类万千, 并对此充满了好奇, 他们总想走近昆虫世界, 揭开昆虫之谜。我便利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 登陆昆虫网站, 形象逼真的各类常见的、罕见的昆虫立即展现于眼前。声音、形态、生活情景……所有的一切都让幼儿仿佛置身其中。又如幼儿经常讨论海底鲨鱼的情况, 为了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 教师组织了《神秘的鲨鱼》这一活动。通过网络在线播放录像《神秘的海底世界》, 并寻找了大量的资料, 让幼儿不知不觉中便进入到了海底世界。他们发现原来鲨鱼有三百四十多种, 在这么多鲨鱼中只有二十多种会攻击人, 而大多数鲨鱼性情温和, 从不伤人。幼儿还知道了贝塔鲨游动的速度最快, 大白鲨最凶恶……同时, 也促使幼儿积极思考、探索问题:“大白鲨那么凶, 它的牙齿一定很厉害, 不知道它的牙齿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有的鱼会游游停停, 而鲨鱼却游个不停呢?”

(二) 拓宽地域广度

我还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拓宽地域广度, 使幼儿足不出户便犹如置身社会和自然之中。如在大班社会活动《亭林路风情街》的教学过程中, 为了增进幼儿对昆山亭林路的了解, 丰富社会性认知, 我在教学时登陆“昆山视窗”等网站, 使幼儿获得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信息。同时, 借助信息技术拍摄了实况DV, 浓缩参观过程。借助这些信息, 幼儿的反馈更加真实生动, 大大提高了活动效率。

“四度”策略的运用, 大大提升了信息技术整合的效能。伴随研究的不断深入, 我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信息技术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 要根据课程要求与传统的手段进行有机结合;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声效图像、主体背景、动静方式、出现时机等应结合领域特征和教学需要, 形成侧重点。此外, 信息技术对于幼儿个性化教学帮助的研究, 还需加强与深入。

参考文献

[1]张晶、俞芳.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综述[J].教学仪器与实验, 2010, (01) :58-61.

[2]郝兆杰, 梁芳芳, 肖琼玉.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 2014, (11) :37-43.

幼儿园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篇11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学;信息技术

幼儿园音乐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音乐这种艺术形式产生最基本的认知,能够从音乐中获得快乐,形成积极的态度,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幼儿园学生不同于一般的学生,是凭借直观感受来对事物进行理解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使音乐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画面、丰富的色彩以及夸张的造型来增强对音乐的体会,会主动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学习。

一、选择合适的音乐

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时候,教师首先就是通过网络来进行音乐的筛选,选择那些积极向上、欢快明朗的音乐,要符合幼儿园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调查,看学生喜欢什么音乐,然后下载这些音乐的音频和视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就配合画面来进行学习,通过画面快速理解音乐的内容。

比如幼儿园学生都比较喜欢动画片,像《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喜羊羊与灰太狼》、《猫和老鼠》、《西游记》、《哆啦A梦》等这些动画片都受到幼儿园小朋友的喜爱,因此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这些音乐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演唱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动画片作为引导,放映主题曲或者片尾曲,学生在看到这些画面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联想到自己看动画片的情景,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演唱的时候,每个学生都表现的很积极。这些动画片主题曲音乐往往比较简单易懂,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容易,教师可以边给学生放映动画边教学生唱歌,学生的注意力就比较集中,能够高质量地完成音乐的教学过程。在比如在母亲节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此机会让学生学习一些有关歌颂妈妈的歌,像《世上只有妈妈好》、《我的好妈妈》、《我爱妈妈的眼睛》、《妈妈的怀抱》等一系列的歌曲,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就会联系到妈妈平时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的场景,都是怀着感情来对这些歌曲进行学习。

二、营造良好的氛围

信息技术和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结合,能够给整个教学过程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在每次上音乐课之前,教师都可以给学生放一段舒缓、活泼的音乐,让学生进入到音乐世界中,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可以对学生的听觉进行预热,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可以制作与欣赏学习音乐相匹配的动画,对整个教学氛围进行感染。

比如教师让学生对《小青蛙》这首音乐进行欣赏,教师在对课堂氛围进行营造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课件对歌曲的节奏进行把握,在动画中小青蛙蹦蹦跳跳尽情舞蹈,时而停在荷叶上,时而跳入水中,这些画面会让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然后在进行歌曲的学习的时候,就会在头脑中呈现出一种活泼的小青蛙的形象,小青蛙坚强勇敢、不怕风暴,在又唱又跳中将喜悦传到了四面八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氛围十分活跃,学生的想象力又得到了一定程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提升。再比如在学习《小鼓手》这首歌曲的时候,在学习过程,在多媒体屏幕上就会出现一个鼓的形象,老师操作键盘就会敲动鼓,学生就会感到很神奇,然后跟着的教师的教学,唱到“小鸟跳了跳起舞,小朋友听了多高兴。”的时候,就会在屏幕上出现几朵笑脸花朵,学生就咯咯笑起来,教学氛围变得非常轻松活泼。

三、丰富教学的形式

幼儿园教学过程应该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主要就是将舞蹈教学和音乐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音乐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各种节日活动来开展音乐教学,学生对节日往往充满着期待,而教师再将欢快的音乐引入进来的时候,学生往往表现的很兴奋,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而此时也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幼儿园学生在学习一些音乐舞蹈的时候,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尤其是人比较多的时候,舞蹈的教学过程就难以有效开展下去。因此教师就需要在学校里面安装一些电子屏幕,然后将舞蹈通过通过大屏幕显示出来,这样学生就会将自己更多的注意力聚集在大屏幕上,关注屏幕中的动作,然后就会仔细聆听音乐,学生也能够快速进入到学习的状态。

比如快到“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教师让幼儿园的学生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这首歌十分经典,也有许多的配套舞蹈,因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边学习舞蹈边学习这首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在教学中发现,一些以前喜欢在音乐课上打打闹闹的学生都会将注意力放在大屏幕上,整个课堂的教学氛围较好。再比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春天》这首歌曲的时候,在教学过程中就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先朗读再示范演唱的做法,而是通过多媒体图片来让学生观察春天的美景,在图片的不断变换中,幼儿园小朋友都被这些美丽的图片吸引住了,学生的脸上也都露出了的开心的笑容,不禁发出“春天真美啊”的感叹,然后教师教学生演唱这首歌,并且做相应的动作,在唱到“地上长出小青草”的时候,幼儿就开始做着动作像小青草一样从地上长出来。总之,这种将音乐、动作以及画面结合的教学形式能够引导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学生通过图、文、声融于一体的教学形式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意境,这种教学效果并不是反复演唱、反复朗读所能够达到的效果。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和幼儿园音乐教学的融合,促进课堂气氛融洽,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会增强。而教师需要不断提升其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将音乐以更丰富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提升学生乐感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耿宇蓉.论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1(2)

[2]叶圣军.信息技术和幼儿园教育的融合研究.黑河学刊,2010(3)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幼儿园活动 篇12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园活动,幼儿教育

信息技术是幼儿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适时、适量、适度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幼儿园综合主题活动, 能使主题活动开展得更生动、更丰富, 更能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幼儿创造的火花。 本文就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幼儿园活动作阐述。

一、信息技术设置瞬息万变的场景, 使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

美观、简洁、清晰的素材, 是老师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的最基本元素, 也是在活动中激发孩子观察兴趣和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积极性的重要元素。 课件中或明或暗、或艳或柔的色彩搭配;或静或动、或熟悉或陌生的物体;或有趣或紧张的情节, 往往让孩子们着迷, 从而不由自主地进入自觉的学习状态。 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 能为孩子们创设情境, 引导孩子发现问题, 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 中班主题活动《小鸟你好》的系列活动之一《不会飞的鸟》, 我设计了一个白板课件《动物朋友》, 通过邀请许多动物朋友参加生日晚会导入活动, 课件中利用白板的放大镜功能, 先把请来作客的动物朋友们都隐藏起来, 当放大镜移到动物身上时, 才把动物显示出来, 孩子们对这样的出现方式感到十分新鲜有趣, 当来自空中、陆地、水里的动物朋友纷纷在投影幕上展现出来时, 他们的观察热情一下子就被激发了。

二、信息技术激活了孩子们的思维

我在教学活动中利用信息技术为孩子们创设了生动的情境, 将教学中的难点用卡通形象做成多媒体课件, 动态呈现, 让孩子乐在其中。 例如, 我在“小问号”的系列主题活动中设计了一个科学活动:《人们怎样传播信息》,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知道是利用手机、网络等现代化的信息工具传播信息, 但是, 我向孩子们提出另一个问题:在还没发明手机、网络的时候, 人们是怎样传播信息的呢? 我对两个平行班进行了两种方式的教学活动:大一班, 采用讲讲说说的方式;大二班, 我利用信息技术做成多媒体课件, 把古代的人们传播信息的过程完整播放出来。 两种方式的教学活动实践表明,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活动, 孩子们会被电视机里的生动的情景牢牢吸引, 从而乐于思考, 积极发言。 当我提出一个同样的问题时, 大一班的孩子回答的答案比较单一; 大二班的孩子回答起来不仅十分踊跃, 表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 而且答案十分出彩。 不难看出, 大二班孩子的踊跃正是由于我借助了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优势, 为孩子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使他们的直观视野得到了拓宽, 孩子们在玩玩说说中掌握了本次教学活动的内容, 拓宽了知识面, 更激活了思维, 教学效果显著。

三、信息技术使孩子们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得以凸显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优化了幼儿园的教学活动, 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学习和教学模式, 成了以“孩子为主体”的模式。 例如, 在幼儿园主题活动《水》中探讨“水和人们的关系”时, 我就用PPT展示两幅画面:一幅是水柱扑向滚滚烈焰的住宅楼;另一幅是暴发的洪水淹没了房屋马路。 看了这些情境, 孩子们心中平时对水的认知被颠覆了:水对到底对人类是有益的, 还是有害的呢?有的孩子还是坚持认为有益的, 有的孩子却觉得有害了。 孩子们带着疑问, 在家长或老师的帮助下到网络上寻找答案。 网络中有许多有关水的事例, 孩子们经过查看讨论, 最后一致认为:水是人类生命之源,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人类离不开水;但是, 水有时也会发脾气, 危害到人类。这是孩子们自主探索的结论, 不是老师的说教, 这样得来的知识更加牢固深刻。孩子们在自发、自愿地参与中, 在自然而宽松的互动氛围中, 获得了大量信息, 主体性得以凸显。

四、信息技术化简了学习难点

信息技术运用于幼儿园活动, 使孩子仿佛置身于生动的情境中, 从而牢牢地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让他们带着浓厚的求知欲投入到活动中, 启发孩子的奇思妙想, 将知识化难为易。 例如, 在主题活动《小鸟找家》中, 为了让孩子们感觉小鸟在树林里迷路而找不到家的着急的心情, 我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 第一页就是一只小鸟在漆黑的树林里不停地扇动着翅膀, 眼泪不断地往下掉。 我适时提出了一个问题, 让孩子大胆猜测, 小鸟为什么会在树林里流眼泪? 孩子们通过课件中画面直观的呈现, 非常准确地回答出了:小鸟应该是迷路了, 因为找不到自己的家才流眼泪的。 又如, 数学活动《数积木》, 图片中叠加垒高的积木, 一部分是被前面和上面的积木完全遮盖掉的, 孩子们单靠抽象的想象不能正确数对积木。 于是, 我制作了电子白板课件《数积木》, 孩子们数起来就十分简单、清晰了, 当数到被遮盖的积木时, 就把遮挡物全部移开, 这样就一目了然了。 整个教学活动的难点就在于此, 信息技术却让孩子们感觉完全没有难度。

我觉得不仅要满足孩子们对于各类知识的求知欲, 更应该要激发他们的创造激情和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对于以上要求的作用优势是十分显著的。 然而, 不是所有幼儿园教学活动全部适用信息技术手段, 我们应该将信息技术手段和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 共同服务于幼儿园教学, 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年04月主办: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北京中图联文化教育开发中心.

上一篇:新生大学生下一篇:传统文化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