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获奖论文

2024-09-12

幼儿园区域活动获奖论文(精选8篇)

幼儿园区域活动获奖论文 篇1

获奖论文: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策略

区域活动以其独特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园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学前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而区域活动的创设就能弥补以往集体活动中存在的弊端。但幼儿园区域活动实施一段时间以来,在发挥其优越性的同时,也自然地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笔者在观察、实践的基础上,发现目前大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力图为教师组织实施区域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 区域活动;问题;策略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以及幼儿发展水平和兴趣,有目的地将活动室相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美工区、积木区、表演区、科学区等,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进行的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它是一种开放、自由、自主的活动,活动中轻松愉快、没有心理压力,并能体验到战胜环境的成功感。因而区域活动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已成为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但近期笔者在观察却发现,当前很多幼儿园对区域活动的开展并不热衷,教师对区域活动的开展常常流于形式,表面上开展得红红火火,却没有真正体会到区域活动所蕴含的教育价值。笔者在了解区域活动开展的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力图为区域活动的组织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为教师的适宜指导提供一些依据。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区域活动的认识有偏差

有些幼儿园虽然也创设了一些活动区,在其中投放了一些材料,偶尔也会开展一些区域活动,但没有充分利用和挖掘活动区蕴含的教育价值,没有将活动区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一部分教师视区域活动可有可无,注意力主要放在“上课”上,很少考虑发挥活动区的功能,在她们眼里,活动区成了“摆设”;一部分教师视区域活动为正规教学活动的辅助,常常让一部分幼儿进入活动区,另一部分幼儿集中授课,在她们眼里,活动区成了“分组教学的工具”;还有一部分教师,思想上虽能认识到活动区的重要性及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价值,但行动中怕组织不好,嫌麻烦,平时不用心开展,只有有人检查时才认真组织活动,活动区成了“应付检查的道具”。

(二)区域活动的条件创设不到位 1.时间不充裕,流于形式

活动区开放的时间有限,幼儿在有限的时间里未能真正地投入游戏中。如:某幼儿园规定每周一下午全园公共区域活动40分钟,但幼儿选区、排队领牌、跑到活动区就要花费15分左右,再加上活动前教师还要进行相关的纪律教育,真正留给幼儿活动的时间很少。笔者亲眼看到有位幼儿在陶泥区刚穿上护兜,拿起泥巴揉捏几下,活动结束的音乐就响了,幼儿很委屈地直叫:“我刚刚玩,再等等不行吗?” 2.材料投放的任意性,更换不及时

材料是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其本身特性及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幼儿可能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经验,获得哪方面的发展。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与教育目标相脱离,随意性大,材料不够丰富,不能引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例如,设置的 “自然角”里面长期摆放着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究竟种子可以用来干什么,幼儿却一无所知,该区域活动只停留在让幼儿对果实和种子的表面观赏上。“语言角”中,教师不能围绕近期目标及时更换材料,长期都是那几本书,幼儿每天翻来覆去,有的已经掉了书皮,有的已残缺不全了,早已失去了 “语言角”的价值。又如,有些玩具过分追求外表上的美观,操作性不强,幼儿兴趣不持久,使用期限短,无法实现再利用价值。活动区内材料还存在更换不及时的现象,环境创设有名无实。长期不变的材料已使幼儿失去活动的兴趣。如用饮料瓶制作的 “会响的娃娃”孩子只能摇晃着玩,操作几次就不感兴趣了,不能使用较长的时间。(三)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程式化

由于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具有临时性、现场性等特点,使教师在进行指导时难以把握。有的教师对幼儿的区域活动不管不问;有的教师在活动中一头扎进某区域中同幼儿一起玩了起来,忘记了自己还有组织指导的身份,忽视了对其他区域的指导;有的教师对幼儿的活动管理过严,不断干预,这个不能玩,那个应这样做;有的教师缺乏深入观察,走到这个区问 “你在干什么”,走到那个区问“下一步应该怎么做”,等等,打断了幼儿的思路,严重限制了幼儿的自由,不尊重孩子的自主权,不能给幼儿真正意义上的指导。其实,目前大部分教师在幼儿活动中多采用直接指导,常常主观判断幼儿的行为表现,缺少必要的观察和等待,对幼儿信心不够,导演着幼儿的活动,造成幼儿更多依赖教师,独立性较差。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应对策略(一)摆正区域活动的位置

以前,有些幼儿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区域活动在幼儿园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使得区域活动蕴藏的教育价值没能充分发挥出来。要想真正发挥区域活动巨大的教育价值,教师首先要端正对区域活动的认识,正确认识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将区域活动放到与幼儿园正规教育活动平等的位置上来设计;其次要引导教师在活动中加深认识。多组织专业学习、经验交流,让教师结合实践意识到并做到在活动中允许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体验,承认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幼儿在自身已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二)创设丰富的区域活动环境

首先,给予时间上的保证。让幼儿每天约有40分钟的活动时间,这40分钟是保质保量的,扣除幼儿跑到活动区的时间、教师活动前的规则提醒、活动后的讲评等。其次,提供一定的空间。活动区设置应考虑活动的共性与个性、动静与亮暗、区域的位置与面积,以及区域的分隔和参与人数的多少。再者,材料要及时更换与适当投放。材料更换应及时,一般两周一换,材料的投放做到有层次、有系统,注意难易结合,满足不同幼儿发展的需要。最后,营造和谐的环境。活动区环境布置应温馨宜人,且具有开放性和操作性,寓学习于游戏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安全的活动环境,把进区活动的主权真正交给幼儿,与幼儿共商、共创环境,并尽量做到在公平、民主的基础上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合适的活动区。活动中注意良好师幼关系的塑造,教师努力做到关心、尊重每个幼儿,学会接纳、理解任何反常规的行为,从幼儿的角度看问题,真正融入幼儿的世界。

(三)观察基础上有差异性的指导

观察是指导成功的关键建立在观察基础上的指导,才是对区域活动有促进作用的。教师要细致观察,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及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正确判断指导时机,避免对幼儿活动产生“干扰”,并通过观察及时调整活动的材料与场地。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长期的经验积累,细心的体会揣摩,并结合指导的效果反思自己的行为,及时纠正改进,不断提升指导的艺术。同时还应采取有差异性的指导,如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操作相同的活动材料,起暗示指导作用,这种方法不仅让小孩间接掌握了动作要领,同时也顾及了他的感受。另如当幼儿有教师参与活动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通过师幼互动起到指导的作用。当幼儿在活动中需要教师的直接指导或在活动中有违规、攻击性行为时,教师可以以教育者的身份直接对幼儿进行干预。如,幼儿在活动中发生争斗,教师就需要及时出面制止。

而今,区域活动的多样性、自由性、趣味性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也不断地被挖掘出来。要想使这种教育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就要求教师在区域活动的组织实施中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需要借鉴学习,同时结合本园的特色进行设计和开展,让区域活动真正地发挥作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幼儿园区域活动获奖论文 篇2

我县位于大巴山东部,地处长江三峡中段,扼川鄂咽喉,据鄂西门户。境内多崇山峻岭、悬崖陡坡、峡谷深沟和溶洞伏流,地形狭长,素有“八百里巴东”之称。总面积3354平方公里,辖一个开发区、12个乡镇,总人口近5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3%,是个老、少、边、穷、库的山区县,属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也是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地区之一。

20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企业的大规模改制,红红火火的企业幼儿园随着企业的改制而消失,仅有的几所乡镇公办园吃力地支撑着我县的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的巨大空隙,使一些民办幼儿园在2001至2009年间,如墙角的小花般悄悄地次第开放,自由地散发着芬芳。2010年12月,随着国务院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召开,国家对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我国的学前教育迅速升温,我县的学前教育机构也随之迅速壮大起来,截至2016年春,我县共有幼儿园78家,其中乡镇公立园5家,民办园73家,在园幼儿12150人。

一、我县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现状

在对各幼儿园的实地调查中,我发现,由于受地域、园情,特别是园长和老师主观意识的影响,各园在开展区域活动的指导及实际水平上差距较大,第一层次为一所公办园,能积极开展区域活动,区域活动目标明确并积极准备申报省级相关研究课题,正努力探索,结合幼儿园实际,开展具有山区特色的区域活动,占1.2%;第二层次由乡镇中心幼儿园和部分民办幼儿园组成,区域活动的开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区域活动的质量不高,教育功能不明显,有的以园为单位设置了图书角、美工角、角色区等,但基本只是摆设、装饰,占6.4%;第三层次以民办幼儿园为主,对开展区域活动的目的、意图、做法均不明确,理论和实践都是空白一片,占92.4%。在很多幼儿园,“集中上课”依然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在几所幼儿园的“课程表”上,竟然每天安排着6节课。问及幼儿园室内区域活动的开展,很多园长的认识十分肤浅,更有教师对区域活动一无所知。区角设置具体情况见下表:

二、现状分析

我县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现状,用一片空白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这片空白形成的原因,除了我县位处山区,信息交流相对不畅外,主要是园长对区域活动的认识不够。山区幼儿园聘请教师难度大,且流动性强,很多幼儿园因人手高度紧张,园长只能自己带着一个班,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按部就班地按家长要求完成“小学化”的教学工作,更别说走出去学习了。因教师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有些民办园的园长不愿意花钱让教师走出去学习,

归纳分析,我县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现状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有:

(一)师资严重不足,水平亟待提高

1. 幼儿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目前我县共有幼教工作者785人,幼儿园中能严格按两教一保配齐人员的幼儿园只占10%,能保证每班一教一保的占46%,一人包班的占44%。很多农村民办幼儿园,因无法聘请到教师,园长只能自己也包一个班。另外,山区幼儿园的留守儿童很多,位处农村的幼儿园几乎都有全托幼儿,老师白天是老师,晚上是“妈妈”,导致教师疲于应付日常工作,无法分身,园长和老师没有时间和条件自行学习提高,更无法走出去学习和参观,导致山区幼儿园区域活动理论和实践的匮乏。

2. 园长和教师对区域活动的认识不足,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园长和教师基本了解区域活动的设置与管理指导,但水平有待提高,占15%;

第二类,园长和教师知道区域活动这回事,但怎样去设置和开展活动,没有明确思路,占72%;

第三类,园长和教师对区域活动一无所知,占13%。

(二)硬件条件较差,环境亟待改善

我县的幼儿园虽数量多,但硬件条件普遍很差,5所乡镇公办园配套设施严重不足,部分民办园园舍条件有限,无法创设丰富的区角。另外,在各个幼儿园,都分别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大班额现象,本就不大的活动室要一室多用,限制了区域的设置和区域活动的开展。

(三)办园目标偏差,理念亟待改变

从逐园调查的情况看,山区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十分严重,农村家长评价幼儿园好坏的依据是孩子能写多少字、会算多少算术题、会拼读多少拼音等,很多幼儿园为树口碑、抢生源,一味地迎合家长,以家长的要求为办园目标,孩子们每天被关在教室里,不停地学、不停地写、不停地背,丝毫感受不到区域活动的存在。

三、提高我县幼儿园区域活动发展的对策

我县幼儿园区域活动水平目前整体偏低,要想尽快提高水平,赶上全州、全省同行的行进脚步,必须迅速行动起来。换一个角度看,“一片空白”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个人认为,“一片空白”有利于我们从零开始,不走弯路,直奔主题,谱好“进行三部曲”。

1.抓评价,转机制,奏响行进的号角

教育的任何一项工作,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的督促指导,管和不管不一样,管得严和管得松两个样。我个人认为,我县要在业务管理提高的同时,从行政管理上加大力度,在制定评价考核机制中,把幼儿园区域活动组织的情况纳入幼儿园年检管理、各乡镇教育目标责任考核和园领导班子考核管理之中,各幼儿园则要将区域活动的开展与教师的考核评优等直接挂钩,自上而下形成完善的领导与指导机制,以评价促进步,以评价促发展,为区域活动的实施奏响行进的号角。

2.抓培训,转观念,踩稳行进的节奏

活动区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有其深刻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原则,理解它、把握它是使区域活动真正体现幼儿园教育特殊价值的根本保证。针对我县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问题,关键是要让广大幼教工作者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对区域活动教育理论的学习,可以通过讲座、研讨、参观等形式进行。最好的办法是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及教研部门负责,组建一支培训专家队伍,落实具体的培训内容及时间安排,做好以下培训:

(1)园长培训

群雁南飞,头雁是关键,园长作为幼儿园各项工作的总指挥,对区域活动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到区域活动能否顺利开展。“老大难,老大出手就不难”,再难的问题,如果园长重视、支持,无论公民办幼儿园,要办好就不难。作为园长,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当代学前理念落实的重要形式,认真开展是势在必行的。园长必须带领老师从一成不变的集中教学活动为主的教育模式中走出来,积极带领老师学习、研究、开展区域活动,让山区的孩子感受到已经奏响的区域活动进行曲的节奏。

(2)教师培训

幼儿园老师作为区域活动的设计者、支持者、落实者,她们的认识水平、组织水平决定着区域活动这支进行曲的和谐与否。面对我县幼儿教师队伍这方面工作水平的现状,很有必要从基础培训开始,由理论架构到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再到材料配备与投放、管理,由指导策略到活动评价,在弄清楚“是什么”“有什么”后,再学习“为什么”,采用上台阶的培训方式,让老师们先有系统的了解,再到实际工作中去实践探索,结合遇到的疑难困惑,由专家组负责及时解答,并亲临各幼儿园指导,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和规律提供材料,学习观察、评价具体方法,真正让老师们在做中学,在做中提高。

(3)家长培训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教师和家长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家长的教育观念也是至关重要的。我县幼儿园留守儿童较多,家长主要以年长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为主,这支家长队伍有他们固有学前教育观念,要想转变,有一定的难度,但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不能遇难而退,各乡镇可以用采用几个幼儿园联合或独立进行家长会、讲座、座谈等形式,给家长讲解学前教育及区域活动的内涵,让家长的观念慢慢改变,使家长积极配合。另外,幼儿园还要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利用家长这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区域活动材料配备与投放时,号召家长力所能及地帮助准备有山区特色的活动材料,并组织家长来园参加半日活动等,帮助家长提高幼儿教育的策略与水平。

3.抓交流,转行动,谱写行进的和音

考虑到农村幼儿园教师人员少、外出困难的实际,可以提供以域内交流为主、县外交流为辅的多种交流方式。目前,我县已有的5所乡镇中心园,师资相对较强,有能力承担镇域内区域活动示范工作。另外,还可以选择确定部分有实力的民办园,加强指导,提高区域活动组织水平,成立以乡镇中心园为依托的基层培训中心,整合示范、培训、交流功能,辐射、带动民办园,让“从无到有”首先得到落实,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参观、交流活动,让各园在观摩中对比,在对比中加强,在加强中提高,做到“从有到优”。并鼓励各幼儿园积极开发和利用山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积极创设和挖掘适合自己幼儿园的山区特色的区域活动,形成较稳定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内容,促进我县各类园所区域活动开展水平的提高,早日形成“树树皆秋色”的山区幼儿园区域活动美景,奏响山区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和音。

不经破茧之痛,哪有成蝶之美?我省学前教育研究总指挥伍香平老师的指挥棒已经优雅地举起,各地区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特色音正陆续奏响,雄劲刚健的旋律已然耳闻,作为山区幼儿园,我们必须迅速和上这坚定有力的节奏,让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进行曲早日在大山里回荡。

摘要:<正>区域活动,于20世纪90年代落户我国上海等大城市幼儿园,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突破了集体教学的大一统形式,使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通过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活动实现自我发展。这种有别于中小学教学的特殊形式,以其清晰的节奏、刚健豪迈的旋律,形成昂扬向上的气势,是当代学前教育理念得以落实的重要途径。但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情况不均衡,使

参考文献

[1]杨琪.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游戏精神的探寻与重塑[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

幼儿园区域活动初探 篇3

关键词:区域活动 材料 形式 指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区域活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起来的。什么是区域活动?区域活动,也称活动区活动等,它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以及幼儿发展水平和兴趣,有目的地将活动室相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建构区、图书区、益智区、科学区等,并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爱好自由选择活动区进行活动。区域活动具有自由性、随意性等特点。

一、开展区域活动的意义

(一)区域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自主性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自由选择的活动区,他不受老师的指挥和操控,体现了自我选择,这对于幼儿以后的选择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区域活动促进了幼儿的交往

在区域活动中,不同的活动区幼儿有很多,大家在一起兴趣相同,共同的话题就会很多,无形中就会促进幼儿的交往。同时在活动中幼儿之间会有争议,协商等,这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区域活动激发了幼儿初步的探究精神

区域活动提供给幼儿可供他们探索的环境和材料,他们可以了解到蜡烛熄灭的原因,不同坡面的小车下滑速度不同等科学经验。他们在活动中还会像模像样地提出许多问题:为什么有的纸不吸水,为什么陀螺转起来颜色就变了?这些初级的探索激发了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培养了其探索精神对幼儿的终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不恰当

在区域活动中由于老师的能力及精力的有限,在材料的提供上不恰当,有的教师往往是不分层次地把所有的材料一次性投放,还有的教师虽然想投放可因为幼儿园的条件所限也未能合理投放。

(二)区域活动设置模式化

许多幼儿园为了检查而设置了模式化的活动区,有的活动区幼儿从来不让进去玩,或者只有检查时才让玩,这些活动区只是摆设,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三)区域活动中教师互动差

区域活动中良好的师幼互动既可以促进幼儿的发展又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应该想幼儿之所想,仔细地观察幼儿,适时进行指导,让你的指导成为幼儿的发展基石。

三、怎样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作用

(一)区域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教师在创设区域环境时一定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例如,在小班我们创设的娃娃家,这里有为娃娃穿衣,喂娃娃吃饭等,孩子在活动的同时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而在大班的活动中我们更多的是强调规则的学习,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的能力。

(二)区域活动的开展要体现师幼互动

为了避免区域活动设置形式化,幼儿参与性差的问题,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参与意识,选择他们喜欢的、感兴趣的问题来设置区域活动和投放材料。在和老师一起收集材料的过程中让幼儿体验参与的快乐。增强主人意识,对活动区的开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和幼儿的交谈中发现孩子对陀螺有浓厚的兴趣我便号召孩子和家长收集家中的陀螺带到幼儿园,在科学探究区让幼儿观察,并投放了一些材料让幼儿制作,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制作出的陀螺像模像样,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三)区域活动投放的材料要丰富

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使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使幼儿在与不同材料的作用中获得经验,体会丰富的材料带给他们的不同体验。例如,在“我为祖国妈妈过生日”这个主题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服装,水彩笔、橡皮泥,彩纸等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进入不同的区域,有表演区的;有做拉花的;有做生日蛋糕的等等。孩子们在其中体验成功和快乐。

(四)避免设置模式化

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和自由让幼儿到活动区进行活动,真正发挥区域活动的功能,让幼儿在活动中发展。

总之,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活动的主要形式,能够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有利于幼儿之间的交流,发展幼儿的优势智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环境,进行恰当的指导,使区域活动最大效度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汪荃,《幼儿园游戏课程模式》,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年

[2] 《幼儿园游戏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3] 李季湄、肖湘宁,《幼儿园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4] 李季湄 ,《回到基本元素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5]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幼儿园区域活动获奖论文 篇4

[摘要]农村幼儿园所处的周边环境中有丰富多样的自然物,这些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引发了多元美工活动(色彩类美工活动、拼贴类美工活动及造型类美工活动),在我们挖掘与利用农村自然物开展多元美工的同时,赋予美工活动多元的生命力(开放性、时代性、生活化、简约性),在这些活动中,幼儿能在自己熟识的生活环境中去发现美,用农村唾手可得的材料创造美,并能在创作过程中积极的表现自己的感受,进行美的再创造。

[关键词] 农村自然物

幼儿 多元

美工

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农村有金黄色的麦杆、五彩缤纷的种子、不知名的野花野草、以及各种树叶、树枝、根,为农村幼儿园美工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各种资源,我认为幼儿园的美工活动应当是和幼儿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和周围的大自然息息相关,让农村的幼儿走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发现美,并用这些来装扮自己的生活。农村幼儿园和城市的相比,由于经济方面的差别,不能满足幼儿美工所需的各种漂亮的彩色手工纸、香香的橡皮泥等,但农村有城市所没有的触手可及的树叶、泥巴、沙子-----这些宝贵资源不仅可替换前者,而且比前者更具有生命力,近年来,我们在长期的日常农村美工教学中,挖掘农村本土资源,以具有乡土气息的农村自然物为切口,开展各种不同内容、形式的美工活动,实现美工教学从学科本位到成为幼儿主动创造活动的转变,以五彩缤纷的农村生活为背景,探索适合农村幼儿园的美工教学出路。

一、凸显农村自然特色,开展多元化的美工活动

1、回归自然本色,开展色彩类美工活动

大自然的色彩是斑斓的,它赋予孩子们无比深远的遐想,带给孩子无比快乐的创造力。他们在拓印、染色、色彩组合、涂色的游戏中,尽情的宣泄自己的想法,在动手动脑动眼动嘴的色彩活动中,提高了动作协调能力,他们能说出,自己的花草染色组合是花园,水果色彩组合是热闹的城市等-----思维十分灵活,想象十分丰富。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一花一草,青山绿水,黄灿灿的田野,绿油油的麦田,他们无不喜欢,而且幼儿对色彩的敏感性特别高,他们用色大胆泼辣,颜色明快鲜艳,特别是小班的小朋友,喜欢欢快明朗的色彩游戏,因此尊重幼儿的个性,开展各类色彩活动,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知能力与创造能力。(1)染色活动

在对农村自然物的染色活动中,我们根据材料如狗尾巴草、稻草、树枝用画、浸、染的方法进行染色,然后将几种材料组合、扦插,幼儿在染色活动中,参与性高,并充分发挥了想象力,锻炼了动手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卫生习惯。纲要中指出:教师应在活动中关注影响幼儿一生的良好品质、习惯的形成,因此,在活动中,这些兴趣、习惯的品质都是非常重要的。(2)色彩组合

色彩组合游戏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活动,在农村自然物中他们根据色彩进行组合,创造出许多生活艺术品。如:在《彩色蔬果瓶》的美工活动中,幼儿选用各种色彩的水果、蔬菜,将其放在瓶子里,进行各种颜色的组合,当他们将红的、黄的、绿的、紫的各种颜色蔬果进行自由组合,塑造出各种美丽的装饰瓶时,他们都有成功的喜悦。(3)石头画

在《奇妙的石头画》中,虽然幼儿的画笔还很稚嫩,但在他们大胆涂色的过程中,我们能明确感到幼儿成功的喜悦,有的说画的是蛋,有的说是机器人、有的说是太阳、有的说是汽车、、、、、、、幼儿就在不同的色彩游戏中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情绪。(4)拓印

拓印利用自然物的自然纹理,大胆利用色彩进行拓印,在活动中,幼儿利用各种叶子、草、蔬菜切面等进行大胆的拓印,不仅感受到了玩色游戏的乐趣,还在玩的过程中通过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无限创造力与想象力。

2、挖掘自然特性,开展拼贴类美工活动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神奇的资源,不仅色彩斑斓,而且有其独特的造型。因此,我们充分分析研究这些自然物的自然特点,开展了拼贴活动。材料 主要活动形式 作品情况

树叶 亲子

集体活动

区角 动物拼贴

风景类

相框 沙子 集体教学 沙画

蔬菜 瓜果 亲子

集体活动

区角 蔬菜汤、水果拼盘 冷菜拼盘

沙拉 种子 大带小

亲子

区角 装饰瓶子

相框

装饰包动物拼贴 稻草、麦杆 竞赛

集体教学

区角 相框

瓶装饰

组图

在拼贴与组合中,我们重视美来源与生活,在用美来装扮生活,不仅在选择的材料上做深挖掘,而且也注重作品的最后走向生活,如好吃的蔬菜汤,让幼儿感受到原来吃也是一门艺术,在相框与装饰瓶的过程中,幼儿体会到生活是靠自己的双手去装扮的。

3、寄予奇思妙想,开展造型类美工活动

“对于儿童来说,艺术是一种游戏,只有儿童从中获得欢乐和愉快的体验时,艺术才能真正成为儿童的需要。”自然物造型活动是幼儿所喜欢的活动,他们在切、刻、划、绑、插、摆弄等看似笨拙、寻寻觅觅的过程中,对自己动作产生的“痕迹”发生兴趣,从而在不断摆弄不断调整中获得快乐获得发展。在一次《有趣的蔬菜娃娃》制作过程中,有个小朋友洋洋得意的举着插满牙签的土豆告诉我那是“千手机器人”,可见,自然物造型活动的作品未必成熟,但幼儿在其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捕捉自己创作的痕迹。

二、关注新农村文化

体现美工活动组织的多元性

1、拓展课堂形式,显示美工活动组织的开放性

在平时美工活动的组织中,我们并不局限与课堂教学,而把很多活动的地点放到大自然中,优美原始的大自然更能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如,“美丽的野花野草”活动,我们让幼儿在田野里摘摘花拔拔草,并让幼儿将采集来的花草色彩搭配插在小瓶里,坐在田埂上将小花作成小挂件等等。这样的活动幼儿能随时采集所需材料进行自己的发现与构想,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

2、将时代元素融入农村美工活动,显示美工活动组织的时代性

虽生长在农村,但现代生活的气息随着网络、媒体等扑面而来,农村小镇上也有了“十全十美”“伊哑哑”等现代气息浓郁的礼品店,其中琳琅满目的手工作品,带给幼儿全新的视角。因此,我们赋予农村美工新的时代元素,让幼儿从周围农村自然物中感受到美,也让幼儿在参观欣赏中感受时代气息,进而在作品创作中融入时代元素。如我们看到现如今比较流行的十字绣,我们就用稻草学习用十字绣的方法在网上编绕图案,还有沙画等。

3、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体现美工活动组织的生活化

“艺术来源于生活”,我们选择的美工材料都是农村自然物。我们的美工作品的创作也回归与生活。如:〈好吃又好看的蔬果拼盘〉,通过幼儿对凉拌蔬菜及水果的色彩搭配及形状的选择,最后大家一起分享,通过这样的活动,让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

4、经济节约与丰富的活动共存,体现美工活动组织的简约性。

农村幼儿经济条件上比不上城市的幼儿,他们没法实现一些对他们来说比较奢侈的如机器人制作等手工制作,也没办法实现参观高雅艺术展览的参观愿望,但在对于农村幼儿来说,大自然就是他们的展览馆,通过走出自然的参观游览活动、挖野菜摘野草活动、扎草人活动、采集树叶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参观欣赏制作活动,带给幼儿美的享受,又不需任何费用。

三、感受创作快乐,塑造农村新美工

1、在活动中应注重尊重幼儿,引发幼儿自我表现

纲要指出:艺术活动是幼儿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在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的创作作品是千奇百怪的,有时甚至看上去和主题不着边际的,但孩子在创作过程却能快乐的表述“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因此教师一方面要足够的“宽容”,能允许幼儿的自由发挥与“出错”,另外一方面也要及时和幼儿沟通了解幼儿的想法,积极引发幼儿自我表现。

2、材料选择应注意适宜性安全性原则

在材料的选择与投放上,教师应注意按幼儿的实际水平,分层次投放材料,如粘贴活动中按照年龄特点小班幼儿注重做蔬菜和水果的娃娃等大点的材料;大班小朋友则选择编织、种子粘贴等精细又难度较高的活动,还要求幼儿与他人合作到独立完成一件作品来体验成功的喜悦。另外材料的选择也要注意安全性,要进行一定的筛选,如,在《有趣的树叶粘贴》活动中,幼儿采集来了各种形状与色彩的叶子,其中有种植物叶子带刺容易将幼儿手割破,所以对材料也要有选择性。

3、应注重环境的同步创设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 篇5

我通过这次国培学习,对区域活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区域地点的选择、区域的设置的设置、材料的提供、教师的指导等方面都有不少的收获,尤其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功能,为更好的在工作中开展区域活动有很大帮助,下面就谈一谈参加这次研修的心得。

1、幼儿园的活动区是创设幼儿互助的学习环境。幼儿在活动区中不断通过游戏和操作,起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一个场所,对幼儿的各项能力非常有利。

2、提供个别化学习的机会。幼儿园的集体教学,尽管尽量注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但还是不能完全满足幼儿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正是很好的幼儿个性化展示的空间。

3、实现一日生活的教育。丰富多彩的区域设置,使幼儿能接受多角度的知识探索,通过提供有利的区域材料,模拟实现的生活和社会活动,使幼儿不断增强知识,丰富生活经验。

4、保证静态和动态的平衡课程。幼儿园的区域活动的设置标准中要求,活动区的设置一定有动静交替。幼儿与在选择活动区时,教师就可以适时指导幼儿,要动静交替的选择,使幼儿的活动平衡。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篇6

幼儿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 2013年9月——2014年1月

我园场地小,条件有限,但自从开展区域活动的研究以来,幼儿园通过组织教师们进行有关知识理论的学习,认识到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性。

《纲要》中提出: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展幼儿的个性,激发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幼儿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经验的。适宜的区域活动材料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能力和自主性,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在材料的投放方面,教师们一直认为材料丰富就是东西要多,所以,大家总喜欢把材料同时一古脑儿全投放到区域中。结果造成因材料过多,幼儿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操作的现象。根据出现的问题,幼儿园组织教师们开展了“区域活动中材料应该如何投放的探讨与交流”活动,总结出:材料的投放要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有层次地投放。

三、教师适当的指导,促进幼儿的发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不当,或急于指导,将不利于幼儿的自主探索,使区域活动失去其价值。

幼儿区域活动后,幼儿园要求教师要及时做好区域活动的反思,每周写一篇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四、良好的常规是顺利开展区域活动的保证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幼儿活动的重要形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良好的游戏常规能保证游戏的正常、顺利地开展。所以,区域游戏中,幼儿也应具有良好的游戏常规。放东西轻;活动结束收拾时动作要轻要快等等。

五、不足之处和努力方向

虽然教师充分利用班级现有条件,为幼儿提供最大限度的自主活动的空间,但园舍还存在着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在开展区域活动中,由于教师队伍普遍年轻化,教师指导游戏有时比较粗浅,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2014年1月

篇二: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一)区域游戏是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指导下,使儿童的认识水平、个性品质、社会化能力得到积极主动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

本学期,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班开设了娃娃家、数学区、超市、阅读区、表演区,坚持每天开展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

一、材料的投放

如果在活动区内提供的材料难度相同,对于一部分幼儿可能过于简单,容易完成,这样就会使其失去兴趣,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而对于另一些幼儿可能又太难,通过努力却达不到,这样也会使其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在了解每个幼儿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考虑个体和个性差异,在活动区内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供不同程度的幼儿选择。如:在美工区投放折纸材料,让幼儿练习能折双三角物体时。教师就可以投放利用双三角原理折叠的难易程度不同的多种物体,让幼儿自由选择。

在这个学期的区域活动中,我们有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瓶子、种子、绒线、蛋壳等等,都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集。幼儿对各自带来的东西都很感兴趣,我们投放以后,都纷纷去尝试着玩。

我班能把区域活动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环节,及时地把主题活动进行过后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主题探索与操作活动。

二、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

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发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们在数学区设计了 “ 玩牌比大小 ” 的活动,能力较好的幼儿既能按照规则玩一个一个比,还能自己创出两个两个或三个三个比;但是有几个幼儿不会玩,还有对活动不感兴趣。于是我们就针对这样的差异性作出调整。我们把 “ 比大小 ” 该成了 “ 排小鱼 ” 的游戏,当牌排到相同的点数时,就可将相同点数之间的牌全部吃掉。

三、良好的师幼互动

1、随时观察幼儿活动的情况,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满足幼儿的需要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二)游戏是为了寻求快乐而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但幼儿游戏决不是单纯感觉上的快乐,而是伴有生命充实感的快乐。游戏是幼儿的活动,与学习活动,劳动活动有着不少的区别。它有这样的一些特点:第一: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的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不是在外强制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幼儿出于自己的兴趣与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的活动。幼儿游戏的类型很多,本学期我们班创设了教育区角游戏、角色游戏和晨间自选活动,其中包括益智区、美工区、科学区、建构区、生活区、语言区以及银行、幼儿园、娃娃家、小老鼠面包房、正仪青团店等游戏。

一、角色游戏在角色游戏中,角色是游戏的中心。幼儿在游戏中的通过扮演某一种假想的角色,以假想的方式把头脑中已有的表想重新组合,从而反映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并参与成人的社会生活。

第一,利

用游戏规则诱发幼儿的协作行为。规则的提出,不仅是为幼儿的活动提出要求,也是对幼儿行为及其游戏开展一种暗示。如,在娃娃家,我们这样引导幼儿确立规则:“小朋友在游戏开始前,要先商量,确定各扮演什么角色,然后再游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孩子是一家人,每人都要关心家里的事情和家里的人,不能想做什么就怎么做”。要求幼儿能提出自己想要担任的角色,并相互协商。

第二,教师主动加入幼儿游戏。老师加入幼儿的活动中,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也能为幼儿做出良好的榜样。如:一次,我在娃娃家当“妈妈”,晋杰当“爸爸”。早晨起来,我对晋杰说:“我给孩子穿衣服,你去买早点吧。”他回来时对我说:“我买了蛋糕。”吃过早点,我看了一眼手表说:“哎呀,我要迟到了,来不及送宝宝了,”晋杰说:“你快点走吧,我去送他”。

此外,由于幼儿年龄小,他们参与角色的主要动力是兴

趣和好动性。因此本学期在组织角色游戏时,在设置情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和鼓励幼儿去大胆尝试获取经验,从亲身体验中逐步认识自己。这样才能逐步变自发的好动为主动的活动,有利于幼儿自身潜力的发展。例如,在“小老鼠面包房”这一角色游戏中,我们的小朋友能选择、利用各种材料制作他们心目中的特色蛋糕。他们在游戏中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意选用材料制成心中所想的东西,大家都玩得十分开心。

二、教育区角游戏

首先,教育区角游戏的设置是灵活的,我们依据主题活动的内容在多方面考虑下进行了设置:如《我们身边的科学》的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美工区、科学区、语言区、益智区、建构区等。

三、晨间自选活动

除了角色游戏和教育区角游戏,晨间自选活动也是幼儿在园游戏的一部分。它是幼儿园一日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始,因而要精心组织每日的晨间活动,做到有目的、有计划,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愉快地参加,每天都有新>收获。

玩积木的幼儿可任意搭建高楼。因此,我们会提前做好准备,对幼儿的兴趣爱好做到心中有数,在幼儿来园之前准备好各种活动材料,使幼儿一到幼儿园就能投入到活动之中去。

不论是角色游戏、教育区角游戏,还是晨间自选活动,我们都会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价。评价的方式有很多,有时是全班进行,有时是分组讨论,也可以让幼儿自己评价,由老师指点迷津等。幼儿的自主评价主要是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感受体验表达出来,与同伴交流分享,如:以教师的鼓励性言语来鼓励幼儿的“你搭建的楼房可真高,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搭建经验吗?你游戏玩的很开心,把你游戏中最快乐、最有趣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好吗?”由幼儿主动评价的“我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了以后玩得更好,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我觉得谁玩得好,谁玩得不好。”又如:以教师的全面评价为主的“今天哪一组小朋友收拾玩具最快?”“发现有的小朋友在更换游戏的时候,没有将原来的游戏的玩具收拾好再到另一个游戏去,下次活动中不能再出现这种情况了。

当然,在本学期的游戏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注意和改善。如在分配游戏角色、游戏任务时,我们会指定几个能力强的幼儿为负责人,负责人再去邀请其他人。我们发现,负责人在班上走动召唤伙伴时,大多数的幼儿两眼紧张地注视着他们,小手举得高高,嘴里不停地说着:“我,我!”可是,每次被召唤走的总是那么一些人,剩下的往往是常规习惯较差,或者是能力较弱的。剩下的孩子常常由教师另行安排:去看图书吧,去玩插塑吧。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是游戏激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增长了幼儿的生活知识。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

(三)一是老师和家长的相互理解进一步增进。二是老师们对孩子们充满了爱和关怀。

三是丰富的区域教学活动体现了科学的、启发式的幼儿教育理念,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有很大益处。

四是更加深切地体会到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是多么的>幸福。孩子是一本书,是一本需要我们每一位家长去认真研读的书。今天的工作忙不完,也许明天还能继续,但是孩子成长的时光是永远不会倒退的。

牛皓然入园已经七个多月了,我想衷心地对老师们说,孩子交给你们,我们放心,谢谢你们。篇三:幼儿园区域活动研究情况总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研究总结

宜君县实验幼儿园王娟

我园在研究的课题《幼儿园区域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的工作中,教师们在围绕着区域活动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进行研究与探索,总结如下:

在上一阶段的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继续以区域创设活动为主,围绕主题框架产生,考虑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的热点,跟随幼儿生成。

自从我们教师分出各区域,孩子们似乎产生了特别浓厚的兴趣,竟在各个区域外排起了长龙。

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创设策略 篇7

小班幼儿年龄小, 兴趣容易转移, 参加区域活动的时间相对较短, 持久性较差, 这使区域活动的开展增加了一定的难度。那么, 如何才能使小班幼儿在主题背景下有效地参与区域活动, 最大限度地发挥主题教学的教育潜能,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玩中学”呢?

一、合理利用区域空间, 为幼 儿创设丰富而美观的学习环境

1.空间的合理利用。

我们班的活动室集餐厅、集体活动室为一体, 要想在活动室内创设丰富的区域有一定的难度。为此, 我们利用教室的每个角落, 从地面向空中发展, 尽可能为幼儿创造独立的操作空间。比如, 将幼儿的学习区与美工操作区相结合, 将区域材料摆放在窗台或小橱柜上。集体活动时, 这里是孩子们的活动空间;区域活动时, 这里又是孩子们的操作空间。这样的安排, 在时间上不冲突, 空间上没干扰, 活动时也不会受到影响。再如, 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区延伸到活动室上方的空间, 用格子框进行装扮, 区域活动后, 孩子们的作品被一一的展示在这个空间。这样既美化了环境, 又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得了成功感和满足感。当然, 作品展示框不宜挂得过高, 应根据小班幼儿的身高特点而定, 便于让幼儿随时将自己的作品用夹子固定在展示框上。

2.空间的合理安排。

小班幼儿易受周围环境因素干扰而分散注意力, 因此, 更应合理地在空间上安排各个区域。比如, 将“小小故事区”安排在安静的角落里, 且将书摆在旁边, 使其与其它区域完全隔开, 让幼儿不受外界影响又能方便取放图书及卡片, 同时增强幼儿的自我学习意识;将“小小建筑师”安排在较为宽敞的空间, 提供足够的拼搭环境, 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将“小小表演家”安排在过廊里, 幼儿可以拿上逼真的道具、穿上自带的服装尽情表演, 其乐无穷。

二、制订恰当明确的活动规 则, 保证幼儿区域活动顺利进行

1.活动规则应简单明了。

小班的幼儿做任何事都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因此, 教师应以培养规则意识作为区域活动的重点。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教学实践, 我们制定了以下活动规则: (1) 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活动区, 自己决定操作的时间、速度和次数; (2) 每次区域活动, 幼儿只能选择一项内容, 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 (3) 显性规则与隐性规则相互融合。如在每个区域, 我们都会挂上相应的数学图示和圆点, 若有5个圆点, 就表明这个区域最多只允许5个人参加, 幼儿在理解规则的过程中学会了点数。

2.区域中应摆放形象的标记图。

小班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 因此我们以标记图为媒介, 让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的标记图站出来和孩子们对话, 让小班的孩子在和标记图的互动中, 以愉快自主的方式, 轻松地接受和理解规则。如每次区域活动后, 收放材料这一环节对幼儿来说最有难度, 对老师来说也最为头疼。因为多种材料需要分类、分层摆放, 而小班幼儿往往无法记住这么多种类材料的摆放位置和顺序。于是, 我们尝试用标记图来帮助他们分辨、掌握这种规则。如在美工区中, 我们在摆放剪刀的筐上贴了剪刀图案, 在摆放固体胶的置物筐上贴了固体胶的图案。孩子们整理这些物品时方便了许多, 在实际的操作中练习了对应的分类。这些有趣的标记会使孩子觉得取放过程充满了趣味及挑战, 同时, 也对区域空间和活动材料的使用起到了提示、引导和规范的作用。

为了使主题更加深入, 我们将主题活动的周期安排为半个月左右, 每周根据子主题进行调整, 更新区域内容及材料。如我班开展的“亲亲小动物”主题活动, 设计了子主题“我和小动物做朋友”“动物之家”“动物的食物”等, 并根据内容设计了相应的区域活动。在开展“我和小动物做朋友”时, 我们将各种常见动物的耳朵、尾巴、身体等部位投放在区域中, 让孩子通过操作进一步了解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在“动物之家”中, 我们将在空中、陆地、水里的动物放在一起, 让孩子们自由摆放分类;在“动物的食物”中, 我们设计了各种动物的形象, 将其嘴巴设计成大小不同的形状, 提供多种食物, 供幼儿选择正确的食物来喂养小动物。这样, 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学习和巩固了分类、整理等经验, 活动也因此生动起来。

区域活动的内容不断调整和更新, 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方便。区域内容既可以是主题开展的前期准备, 如一些与主题相关资料的投放, 可以暗示、引发孩子的关注; 也可以是主题活动的延伸, 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一些生成的问题, 可以转化到区域活动中去。

三、根据主题内容, 投放和调整相应的区域材料

1.提供能够满足幼儿兴趣的区域材料。

在主题活动中, 从主题的确立到内容的展开都依赖于教师和幼儿、幼儿与材料、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不断互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 从而生成新的活动;再根据新的活动需要进行材料调整。在主题“我爱我家”的活动中, 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娃娃家需要什么, 以此来丰富区域中的材料。大家共同收集纸箱制作了“微波炉”“电冰箱”“空调”等, 从而激发了幼儿参与娃娃家活动的兴趣, 满足了幼儿活动的需要。

2.依据主题目标逐步增添新材料。

小班幼儿对新材料的兴趣往往只能维持几天, 在同一区域活动中, 需要不断更新活动材料, 引发幼儿不断探索、发展与提高。如在以“秋天”为主题的活动中, 我们先在活动墙上为孩子们提供了许多美丽的小树叶图片, 在孩子们熟悉了解了各种树叶的名称和变化后, 又在区域中添加可用纸盒片制作的叶片拓印模、颜料及各种拓印工具、印章等。餐后散步时我们会带幼儿到户外寻找树叶, 并拾回落叶投放在区域中, 然后投放一些树叶拼成的画, 与幼儿讨论商量后生成新的活动——“会变的树叶”, 这样层层递进的活动使幼儿对这个游戏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3.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调整区域材料。

小班幼儿持久性较差, 经过一段时间的摆弄, 有些原本很感兴趣的区域材料会被冷落在一边。这时, 就可采用渐进的方法, 让幼儿对玩腻的材料产生新奇感, 激发他们继续探索的兴趣。如小动物夹子, 第一层是随意夹, 第二层是看数夹, 第三层是为小动物添上四脚, 通过改变夹子的角度体现动物外形和动物特征的变化。

4.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投放材料。

材料要满足幼儿不断变化的需要, 才能激起幼儿的操作兴趣。在生活区中, 我们开始投放一些纽扣和布等, 供幼儿练习扣扣。能力强的幼儿玩几次就不玩了, 对他们来说太简单了;而能力弱的幼儿却玩得津津有味, 因为他们刚学会扣扣子。我们还将布剪成各种动物形象, 装上填充物, 使其形象立体化, 激发能力强的幼儿的操作兴趣。当幼儿想再次进行挑战时, 我们又将动物的四肢做成活动的, 能拆下再扣上去。使幼儿组装好了小动物, 也充分地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幼儿园区域活动策略浅析 篇8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主体性;合作;本土化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各个环节,以活动和游戏为主要形式来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如何在幼儿园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呢?结合实践经验谈几点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充分强调幼儿的主体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倡导以儿童发展为本,所以在区域活动的安排与创建和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要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注重幼儿发展差异,从而解放幼儿的手和大脑,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把幼儿从被动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活动中,教师要结合本班幼儿年龄、兴趣、需要和发展目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区角活动,选择适合的材料,给幼儿尊重和自由,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区域,自由交往、自主操作并尝试同伴互助,从而不断提高幼儿的交往和认知能力,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主体。

二、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合作

现在的幼儿独生子女居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很强,其交往与合作能力缺欠,有必要在幼儿教育起始阶段进行引导和培养。幼儿区域活动是自由、开放的,孩子们可自愿选择活动区域,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活动不断进行探索、交往与合作,使幼儿活动兴趣得以激发,活动欲望得以满足。如在爱心医院游戏中,有几个孩子都想当医生,可是医生只能有两个,怎么办呢?老师引导孩子们自己商量想办法解决,孩子们或改变角色,或选择了护士、药士等,或采用轮流的方法解决问题,整个活动孩子们学会了协商,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角色变换。

三、創设本土化的区域活动

教师在区域活动的设计中应灵活多样,切合本地区和幼儿实际年龄,要注重凸显区域活动的本土性、季节性和可变性。首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段特点和发展目标来设置相应的活动区域,根据季节及时令变化,合理安排每个区域位置及布局。其次,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材料与幼儿活动的关系来有目的、有区分、有针对、有层次地在区域中投放活动材料,从而营建适合的区域环境。最后,教师要及时扮演角色参与活动,与幼儿共同游戏,根据幼儿活动情况,做好指导,丰富活动内容,增强幼儿活动的主动性,促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富有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陆贤静.幼儿园区域活动策略浅析[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06).

上一篇:高考在即从容赶考为考生心理减压下一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医疗工作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