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我们在路上(共8篇)
教育扶贫我们在路上 篇1
健康扶贫我们一直在路上
——邢台县医院演讲稿
李某某是邢台县将军墓镇李王庄一位晚期直肠癌患者,刚从市级医院出院回家不久,因长期化疗导致周围静脉输液困难,身上保留着深静脉置管。而这却需要一周一次的专业维护。她家离市区60多公里,患者病体孱弱还有晕车的宿疾。当患者女儿向签约的家庭医生——县医院内三科副主任张秀红说到这些情况时,张主任留下心来,决意要帮助她们。于是,张医生亲自找到患者所住医院里那位为她置管的护士长,把情况了解说明,那位护士长热心帮着备齐物品,并告知维护置管的注意事项。4月24日,张秀红和主管副院长李如辰等来到她家,顺利为患者完成了置管维护。躺在床上的患者很高兴,说:“这下可不用折腾我了"。当张医生一行离开时,患者的女儿一直送到很远,不停说着感激的话语„„
这是邢台县医院扎实开展健康扶贫服务工作的一个缩影。进入2018年以来,作为邢台县大病集中救治的定点医院,我院发挥公立医院优势和作用,多次召开健康扶贫专题会议,贯彻落实国家脱贫攻坚战略部署,积极推进健康扶贫工程向纵深开展。
一是领导重视,亲自带队基层巡诊。年初,我院组建5支义诊专家小分队,开展了冬季暖心服务活动,分别对皇寺、将军墓、西黄村、冀家村和浆水等5个乡镇共计50个村、430余 家贫困户,开展巡诊体检医疗服务,逐户逐人宣传健康扶贫政策。4月份和6月份又即时召开建档立卡大病贫困患者签约医生工作会,并明确责任分工,强化落实第二季度医院所负责5个医联体基层乡镇的54名建档立卡14种大病贫困患者的随访巡诊帮扶任务,切实把健康扶贫服务工作做深做细,落实到人,精准到病。对此,医院领导高度重视,院长梁新忠与主管副院长李如辰分别带队,与签约医生一道深入皇寺和将军墓等乡镇,走村入户,访疾问苦,对建档立卡14种大病贫困患者进行巡诊服务:测血压、抽血样、做心电图、健康指导、治疗咨询„„在皇寺农家,梁新忠亲自为病人查体,了解患者病情,提出治疗意见;在将军墓民居,李如辰亲自为患者抽取血样带回化验,贴心的服务,温暖的话语,让患者和家属感动得热泪盈眶。
二是免费体检,提供实实在在救助。为切实落实健康扶贫政策,让建档立卡14种大病贫困患者得到实实在在的救助,4月25日始,我院根据各人不同情况,对54名建档立卡14种大病贫困患者进行全免费的健康体检,其中包括常规化验,肝、肾功能,血脂化验,胸部透视、DR摄片,普通B超、彩超及消化道造影等。截止5月10日,共计为36名建档立卡14种大病贫困患者有针对性地实施了健康体检项目19项,免除检查费用9500元。同时体检科还为每位受检患者建立了健康体检档案,对检查或化验查出的异常问题,每一名签约医生都与患者进行沟通,并提出了规范合理的医学和生活指导建议。
三是完善措施,健全健康扶贫机制。坚持每季度对建档立卡14种大病贫困患者开展健康巡诊服务工作,是落实家庭医生签约结对帮扶协议书三年承诺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我院强化常态化管理,不断完善服务措施。加大宣传力度,专门印制和整理多种针对贫困人口及不同疾病特点的宣传材料,包括贫困人口住院医疗保障救助政策明白卡、几种大病的防治教育知识、健康处方、医学科普资料等,免费给大病患者发放宣教,从知识和精神上给予另一种方式的健康扶贫。另外,针对签约医生的每次帮扶巡诊活动,医院要求必须及时填写有医患双方签字认可的健康扶贫服务登记表,并归档建立规范的健康扶贫服务台账,进一步健全健康扶贫运行机制。结对帮扶的家庭医生将随时关注所签约的大病患者情况,即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人性化的帮助,切实把健康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对于其中患有大病和重病的需要住院救治的贫困患者,我院开通就医绿色通道,严格按照“先诊疗后付费”的原则,制订合理、具体、细化的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同时,为患者实行“一站式”便捷结算服务,保证住院救治报销比例不低于95%,切实减轻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我院已累计为5634名县域内住院患者免收住院押金共计957.76万元,并为261人次建档立卡 贫困住院患者提供了政策性医疗救助,受到广大患者的普遍好评,为推进我县健康扶贫事业做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
健康扶贫,驰而不息,我们一直在路上!
教育扶贫我们在路上 篇2
教师不能放弃作文训练, 每天除了备课、上课、改作业以外, 全身心地扑在了批改作文上。认真的教师还会做好批改后的工作:找出几篇写得相对不错的习作做范文, 让其他学生学习, 或者想尽方法找来优秀作文让他们模仿, 结果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 无病呻吟, 完全失去了自我的个性;较差的作文要求重写, 然后面批面改, 结果吃力不讨好, 越加强学生越反感、越怕, 这几乎成了写作教学中一个很难摆脱的痼疾, 其结果只能是让老师更为迷茫。
我也曾经这样迷茫过,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阅读到著名语文教育家魏书生的一段话, 使我豁然开朗, 受益匪浅。
魏书生说27年以前, 他刚到中学, 教两个班。一个班是全年级选拔的优生, 另一班却都是不太听话学习比较差的, 有的好打架, 53名全是男生。
“同学们哪, 咱们得学写作文啦!”“我们不会作文!”“不会作文才要学嘛。”“学也不会!”“老师慢慢教。”“慢慢教也不会!”“老师先领着大家认识社会, 体验生活。”
他领着学生去扫墓, 回来学生说“老师, 挺受感动的。”“把感动写出来就是好文章。”“老师, 不就写不出来吗, 能写出来还说什么呢?”“那样吧, 我把我写的文章慢慢地读给大家听, 大家写下来, 就算好文章, 行吗?”“老师, 我们有的字不会写。”“哪个字儿不会写就用汉语拼音来代替, 还不行吗?”“我们不会汉语拼音!”“对不起老师忽视了这点, 那怎么办呢?这样吧, 哪个字不会就画圈儿吧。”哪个学生好意思说, 老师, 我不会画圈儿啊。于是呢, 咱就是给人家服务的, 不管人家水平多低, 你就得讲究:一, 别难为人家, 第二呢, 帮着人家一步一步朝前挪。这才是一个服务者的样子, 才容易在行动中改变学生。
学生终于写完了他的第一篇作文, 然后再教会大家查字典, 把圈儿变回汉字。
这段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他把自己在定位为一个和蔼可亲的服务者, 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板着脸的所谓的“严师”。我深刻地感悟到他的平常心, 领悟到他的快乐人生, 更让我叹服的是他的简单而耐心的慢作文教育艺术———“帮着人家一步一步朝前挪”。
这种慢作文教学实践, 是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 “慢工出细活”, 而不是急功近利, 拔苗助长, 让学生“一口吃成个大胖子”。其实越是急躁, 离我们的目标就越远。“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欲速则不达”, 都是古人智慧的劝诫, 作为一个当代教育工作者, 我们更应该遵循这种科学规律。
我从事的是农村初中语文教育工作, 所教的学生整体水平不太高, 有的来自山区, 还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是外地农民工的孩子, 写作功底也都比较薄弱。
针对现状, 我开始尝试放慢步子, 尤其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慢作文教学实践。
一、积累语言, 学以致用
高尔基曾说过:“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外衣, 是文学第一要素。”要想写好作文, 首先要从基本的语言积累入手, 不能急于求成。
“新课标”中将学生的写作定名为“习作”, 就意味着这是学生在学习写作。因此, 尤其是在习作起步阶段, 应从写话入手, 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 “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自信心”。不要给予太多的束缚, 不要只重形式与技能, 而是首先要让他们想写、爱写。
初一新生进班伊始, 我就先让他们写一篇作文, 摸摸底, 结果发现他们的通病是用语贫乏, 表达不畅, 陈词滥调, 缺乏生动感。其实, 他们在小学每学一篇新课文都要抄写、默写许多新词语, 甚至要求背诵整篇课文, 应该说这些积累可以使写作语言更丰富, 更生动, 可为什么他们在作文中用来用去都是那几个词?究其原因, 我发现是他们没有在作文中使用新词语的习惯, 也就是说他们不能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 就是让学在实际中运用。反思我们的语文教育, 学以致用的思想却没有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来。我们在语文课堂上所教的内容, 一旦回归到生活中, 学生就不知如何操作。就像上面分析的那样:积累的语言, 他们却不能有意识地在学习生活中运用。
认真思考了他们在学习中不能运用语言的几个主要原因:
首先是观念错误。有些学生积累词语、名言佳句、语文知识等, 只会用于答题做试卷, 没有考虑和尝试过把它们用到语言表达交流的实际中去, 造成学用脱节。
其次是积累不够, 一部分农村的学生, 从小没有阅读习惯, 积累自然就有限, 而光靠上课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古人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一个人阅读很多, 词汇就丰富, 同一个词语经常看到, 自然烂熟于心, 那么运用的时候就可以信手拈来, 运用自如。
再次是习惯不好。有些学生阅读时没有作批注、摘记等习惯, 写作文时懒得动脑筋, 想起什么词写什么, 第一个想起的词往往是最熟悉的, 时间长了, 就没有运用其他词的习惯了, 用语贫乏, 陈词滥调也就在所难免了。
我知道学以致用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首先要培养他们积累并运用语言的意识, 从一词一句开始, 循序渐进。一句话写不好, 如何写一段话, 一篇文章?
首先每学一篇新课文, 我都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我把它称为一句话作文, 就是要引导学生在仅有一个句子的特定语境里, 选用与之适应的最贴切的词语, 只要运用恰当通顺就可以。
一段时间后, 我告诉他们, 学了会运用还不够, 还要用得好, 每个词语都是有生命的, 你们要运用得好, 它们才是活的。只有用心琢磨使语句精美生动, 这样才能收获语言的芬芳。
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后, 我开始让他们连词组句成段, 然后成文, 字数逐渐由五十个递增到几百, 这种慢慢推进的方法, 让学生的作文语言日渐丰富生动。如此历练, 必能日进有功, 力透纸背。不但培养了积累的习惯, 而且让他们能够学以致用, 真是相得益彰。借他山之石“为我所用”将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和重要形式。
二、创办文集, 发现亮点
曾记得一位语文专家对作文有这样精辟的论述:“总而言之, 它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 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 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 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太阳”、“月亮”、“星星”、“萤火虫”指什么?其实就是“亮点”。也就是说, 作文应该带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情震撼力”。
而亮点必须从一词一句开始慢慢训练, 学生的付出一定要让他们得到回报, 为此我在班级创办了文集, 来发现他们的亮点, 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初一刚开始的文集我命名为“萤火虫”, 前面讲过学以致用, 即让他们先积累词语来造句, 然后我把他们积累并创作的精美的词句登上文集, 署上名字, 粘贴在班级的文学园地上。学生很高兴, 有了成就感, 慢慢喜欢上了造句。
其后我让学生连词成段, 也就是小作文, 文集更名为“星月集”。等到他们越写越好的时候, 我引导他们开始写大作文, 这时把文集更名为“逐日集”, 希望他们像夸父一样去追逐“太阳”, 写出好作文。
另外我让学生每个人准备一个本子, 创办个人文集, 自己命名, 上面有摘记, 也要有自己的创作, 一句话, 一段话, 一篇文章都可以, 一个月左右在班级展示一次, 结果很不错, 图文并茂, 文集的名字也很丰富。更重要的是有些学生已经懂得将语言与生活联系起来。
语言一旦与生活结合在一起, 它就可以真正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让我们的生活更有诗意和人文色彩, 也会提高语文水平。可是在生活中, 许多学生往往偶遇触机, 顿有所悟, 眼前似觉一亮, 但许多人却不能及时捕捉, 致使这一瞬的灵感如迸发的火花, 稍纵即逝。因此, 让他们在文集中及时记录下这种灵感, 是大有裨益的。
慢慢地积累, 积极地鼓励, 使他们不再谈文色变了, 学生作文的亮点越来越多, 写作的兴趣越来越浓。看来只有发现了学生的“亮点”, 才能培养作文的“亮点”。
三、专题讲座, 有的放矢
有了语言的积累, 写作的兴趣, 就像打下了坚实的地基, 我趁热打铁, 为他们开设了两周一次的作文专题讲座。根据他们作文存在的问题, 每一次的专题都不同, 比如“我手写我心———真情实感”;“横看成岭侧成峰———多角度立意”;“众里寻他千百度———巧妙选材”等等。
专题讲座是分阶段教授写作知识, 有一些教师认为中小学写作教学不需要教写作知识, 因为好多大作家也说不出什么写作知识, 但不是写出好作品来了吗?其实这个问题要辩证分析, 有的人感觉到自己是有天赋的, 是率性的, 是不靠写作知识的, 但实际上只不过是因为他博览群书, 潜移默化地借鉴了他人的写作经验, 逐渐熟谙“规范”, 熟练到“感觉不到”有束缚的存在。对中小学生来说, 他们还没有达到“熟练”的程度, 他们有一个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 这个过程。正是中小学要教的, 而其起点, 恐怕就是写作知识。
现在, 一些中小学甚至取消了写作课, 以“日记”、“周记”代替系统的写作教学, 认为这样就不会束缚学生的写作欲望, 更能让他们率性表达。其实这是个误区, 必要的写作知识有助于学生写作的发展, 而这与学生的率性表达并不矛盾。我坚持举办作文专题讲座, 循序向学生传授写作知识, 学生们对写作的驾驭能力越来越强。
就这样, 初中三年来, 学生们对写作越来越感兴趣, 而这一切主要得益于这种慢作文教学实践, 它不但让学生的作文更上一层楼, 而且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慢慢地我发现语文课上常常有同学妙语连珠地表达, 他们的思维变得活跃了, 语言也越来越生动了。
作文需要慢慢教, “如春之禾苗, 日不见所长, 日有所长。” (陶渊明语) 孩子的写作水平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提高的过程, 我们的作文教学本应遵循教学规律, 这样操作起来对于学生来说可激发兴趣而又有思想深度, 起点低而又能可持续发展。
当今社会,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投身于一种“慢生活”的潮流, 来品味生活的美好过程。而我们的教育是否也要这样, 当学生们的空间被一张张试卷, 一次次辅导, 一个个培训挤压得无法呼吸的时候, 他们怎能不厌学?我们的家长和老师, 是否要换一种思维, 正如魏书生老师一样, 以一个服务者的心态, 慢慢地“帮着人家一步一步朝前挪”。让我们在教育的路上学会等待。
“务本教育”,我们在路上 篇3
一、构建人文环境,让物态精致
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规划》,校园文化建设在设计和不断完善过程中始终立足于百年校史和“垂虹文化”两个基础,呈现校本化的独特风采,凸现特色化的鲜明印记,体现师生热情参与的积极精神。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努力做到建筑风格、环境布置和校本文化相互匹配,追求精致典雅、和谐自然的文化取向,营造人文环境。主要体现在:整个建筑呈江南水乡明清风格,自觉与垂虹景区融为一体;绿化所选树种富寓水乡古韵,高低错落,色块斑斓,山石隐显其间,四季花香;校园景点布置如毓秀厅的“垂虹文化”浮雕、望虹亭、校训墙、首任校长雕塑和“务本”石等体现校史悠久的景深和垂虹文化之丰厚,以及“务本”理念如巨石般坚定不移;橱窗专栏、走廊墙壁的展板、镜框内容等则体现师生的动态参与和成果,凸现学校“务本教育”的办学特色。而每年固定举办的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垂虹文化艺术节及其他形式多样的文化主题活动,为师生搭建了展现多元才艺的舞台,这种灵动的文化形态,则更加鲜活地彰显着我校的校本文化特色。2011年11月,新加坡博里小学来访,对我校的校园文化赞不绝口。
二、完善校本制度,让行为规范
几年来,我们重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营造制度文化,强化校本管理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校根据发展的需要,经教代会讨论,先后出台了《教师综合考核办法》、《青年骨干教师管理办法》、《教师教学成果奖励制度》、《教师一日常规十八条》、《教师绩效工资考核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以规章制度规范领导、教师的言行,以考核标准引领教师工作,学校工作规范有序,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三、开展多样活动,让精神和谐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学校利用“垂虹电视台”、“小星星广播”和校园网等文化阵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主题活动(如垂虹文化艺术节、科技节)和领袖学堂、书法、美术、金钥匙、文学社、小记者、评弹、足球、田径、阅读、瑜伽、太极拳、健美操等10多个社团及校外实践活动,极大丰富了师生的校园生活和课余生活,使工作学习的紧张和制度约束之余获得身心愉悦和人际和谐。
学校注重对师生经典诗文的诵读,开展读书活动。建诗词廊,置“节气园”,编印《学生诗集》,与兄弟学校开展诗歌教学观摩活动,评比诗歌背诵大王、校园小诗人,邀请市诗协领导来校培训指导。让校园充满诗意,充满着浓浓的
书香味。学生在省、市诗歌创作比赛中多人次获奖。在苏州市、吴江市组织的诗文诵读比赛中学生三次获一等奖,教师两次获二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2010、2013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诗教工作先进单位、中华诗教先进单位。2012年12月,学校被评为吴江区十大书香校园,韩萍英教师家庭被评为吴江区十大书香家庭,并在表彰会上作《阅读让生活更美好》的交流。吴江“十佳小作家”颁奖,我校单彧祺、秦浩涵同学榜上有名。近日,由我校沈静华老师创作、钱美、吴鹤莺老师辅导的配乐诗朗诵《太湖梦》在2013年苏州市“全民终身学习周”启动仪式暨吴江太湖新城首届读书节上荣获第一名。
四、拓展校本课程,让特色鲜亮
学校特色建设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应该在传承中拓展,以顺应学校发展、
学生成长需要。我们利用地域优势,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发垂虹文化资源,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丰富学校内涵。
垂虹文化是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教育资源,是学校构建综合实践活动特色的内容基础,是学校形成特色品牌的丰厚底蕴。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求,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形成了鲜明的学校特色,赢得了家长、社会的好评。学校先后承办了吴江市综合实践活动现场会、吴江市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和吴江市特色展示现场会,并在会上作交流。“垂虹文化”系列“走近家乡的鱼”等主题在苏州市课改展示、案例评比中三次获得一等奖,一次获省二等奖。学校被命名为吴江市AAA级特色学校、苏州市中小学吴文化教育基地、苏州市特色文化学校、苏州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随着特色建设的转型,我校制定了《松陵小学“务本教育”特色建设“十二五”规划》和实施纲要,以省级课题《百年校训观照下的小学务本教育的实践研究》为引领,先后在少先队礼仪教育、诗教工作、健康卫生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编印务本教育系列校本课程《领袖学堂》、《垂虹诗韵》。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了吴江区办学成果显著学校、苏州市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江苏省健康促进金奖学校、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文明单位等集体荣誉。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博大精深,内涵极其丰富的工程,是一个由低到高不断完善的过程。提高学校文化建设品位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我们将继续坚持全面学习,理性思考,结合老东门地块改造,不断探索,积极创新,努力创建一个赏心悦目、充满生机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校园的每一片空间都呈现浓厚的育人氛围,使学校的文化建设百花争艳,结出累累硕果。
教育扶贫我们在路上 篇4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心得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要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必须找准路子,实施精准脱贫,切实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激发贫困群众以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聚合全社会之力。脱贫攻坚需要形成合力,必须强化政府责任,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要动员全国全社会力量,把所有工作、各种资源、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焦、聚集、聚合,对照标准,彻底整改,高标准完成任务。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加强党的领导力。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脱贫攻坚是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的一把手工程,是一项极其重大、极为严肃的政治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明确责任、尽锐出战、狠抓实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当前,扶贫开发已经进入到了啃硬骨头和攻城拔寨的收官冲刺阶段,只能成功,没有退路。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们共庆中国农民丰收节,分享丰收带来的喜悦,凝聚共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积蓄强大力量。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心得2
市政协“我为脱贫攻坚做件事”活动开展以来,在省政协的指导下,全市政协系统和广大政协委员迅速响应、积极参与,下基层结穷亲、察民情、献良策,从捐资助困、兴水修路、产业培育、教育医疗、议政建言、引资引智等方面,多渠道、多形式助力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大局,取得阶段性成效,受到了省政协和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川政协[2015]11号文件精神,推动“我为脱贫攻坚做件事”活动持续深入开展,现结合政协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深刻认识重大意义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广元、幸福家园”的必由之路。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明确了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的目标任务,要求咬定青山不放松,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对我市精准脱贫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确立了我市新阶段脱贫开发的主攻方向和政策措施。人民政协作为大团结大联合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主动融入脱贫攻坚工作大局、倾力投入脱贫奔康伟大事业,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必须充分认识到深入推进“我为脱贫攻坚做件事”活动是政协充分体现人民性、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大使命,是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助推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践行“三严三实”、深入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履职作为的重要平台。全市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深刻认识重大意义,按照“市委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履职就跟进到哪里”要求,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自觉性和主动性,再接再厉、务实作为,努力推动“我为脱贫攻坚做件事”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务求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二、准确把握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委领导,主动融入大局。积极推动“我为脱贫攻坚做件事”活动融入党委政府脱贫工作大局,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整合政协资源和工作力量,聚焦同一目标、协力同一规划,助推脱贫任务圆满完成。
(二)立足政协职能,突出政协特色。把握政协职能定位,明确政协特色优势,寓活动开展于政协各项履职工作之中,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推动政协工作更准地对接、更好地服务我市脱贫攻坚工作。
(三)坚持履职为民,促进共享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弘扬人民政协脱贫济困优良传统,密切联系贫困群众,积极反映民意民愿,切实在保障改善民生、缩小收入差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公平正义上献计出力,促进贫困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四)坚持实事求是,着力久久为功。深入搞好调查研究,准确把握贫困地区发展条件和贫困群众诉求,遵循客观规律,协力精准规划、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纠正对活动在时间、空间、数量、大小上的认知偏差,坚持做雪中送炭的实事好事,确保活动深入开展、帮扶长效持续。
三、切实明晰工作重点
(一)政协各级组织牵头抓总。市、县两级政协组织要深入做好宣传发动、联系服务、督促检查和总结考核各项工作,确保各项活动在工作中有规划、在帮扶上有实效、在履职中有影响、在群众中有口碑。
(二)主席会议成员示范引领。各级政协领导既是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领对口帮扶部门和单位,深入联系指导的贫困点,研究发展思路,落实工作举措,协调项目资金,带头完成脱贫任务。
(三)专门委员会协调服务。专门委员会、委员活动小组要切实承担起联系服务委员和组织委员开展活动的职责,明确活动要求,细化工作方案,组织、引导委员积极投入“我为脱贫攻坚做件事”活动,确保活动实现委员全覆盖、界别全覆盖。
(四)政协委员献智出力。政协委员要结合本职工作、专业特长和资源优势,把参与活动作为履职重要内容,主动联系贫困地区、贫困群众,通过视察调研、提交提案、反映信息等履职活动和助学解困、产业扶持、医疗救助、法律援助、对口帮户等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
(五)政协机关全力参与。机关干部要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全员参与“我为脱贫攻坚做件事”服务保障和具体帮扶工作,深入基层,与贫困户结对认亲、真帮实扶。派驻到帮扶点的工作组和挂职干部,要担当实干,帮助制定规划、协调落实举措,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四、不断拓展推进形式
(一)积极协商建言。把“我为脱贫攻坚做件事”活动作为政协履职的重要内容,准确把握党委政府工作指向,围绕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安排、规划设计等重大议题,拟定协商议题,制定协商计划,组织协商议政,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
(二)深入调研视察。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脱贫攻坚工作进展以及贫困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专项调研视察,广泛汇聚委员和专家学者智慧,及时反映基层群众愿望诉求,努力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有价值、可操作的意见建议。
(三)强化民主监督。紧扣脱贫政策落地、制度措施落实、脱贫对象精准、项目资金使用、脱贫进度成效等内容,深入开展民主监督和民主评议,促进脱贫工作更加科学务实、脱贫成效更加持续长久。
(四)助推产业脱贫。引导和鼓励委员中的行业代表人士和企业家,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实施产业扶贫,通过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供种包销等方式,帮助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协力培育农村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助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户增收渠道。
(五)开展智力脱贫。发挥政协智力脱贫工作优势,组织开展政策宣讲、技能培训和“三下乡”等活动,帮助贫困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促进贫困地区改善发展环境,提升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和社会服务保障水平。
(六)广泛凝聚力量。充分发挥政协纵横贯通、内外连接的渠道优势,按照脱贫目标和脱贫规划,主动联系中央、省、市、县级有关部门,协调争取政策、产业、项目、资金和人才、科技支持。当好桥梁纽带,通过先进典型示范带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努力构建内引外联、协同互动的良好工作格局,汇聚脱贫奔康强大合力。
五、着力强化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政协主席会议要把“我为脱贫攻坚做件事”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年度工作要点,与其他各项政协履职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推进,每月听取一次活动进展情况报告。市政协成立“我为脱贫攻坚做件事”活动领导小组,由王振会任组长,何成礼、李培勇任副组长,陈跃龙、杨正强、赵银江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由李培勇兼任办公室主任,杨正强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要抽调精干力量做好具体工作,确定年度目标、细化工作方案、动态追踪活动进展和成效。
(二)完善推进机制。各级政协组织要为委员开展“我为脱贫攻坚做件事”活动情况建立台账,做到1名政协委员1本台账,并切实加强对台账的管理。要结合委员履职“五个一”活动,进一步明确活动要求,倡导委员每年至少为脱贫攻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要根据贫困户的脱贫需求因地制宜、量体裁衣,量身定做脱贫项目和脱贫措施。要建立督促检查、定期通报、考核评价、表彰奖励机制,将参与“我为脱贫攻坚做件事”活动情况作为委员继任重要参考,作为考核政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市县(区)政协委员要认真了解脱贫户的姓名、村组、家庭人口、贫困属性、家庭收入来源、致贫原因、帮扶单位、帮扶人员等信息,通过扎实有效的帮扶措施,确保活动务实深入推进。
(三)突出宣传引领。要用好各级主流媒体平台和自身宣传阵地,深入宣传报道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感人事迹和成功经验,壮大活动声势、形成良好氛围。要适时梳理总结活动成效,深入推广有效、管用、可复制的形式和做法。要强化提炼综合,突出亮点特色,及时将活动情况报送同级党委政府。
(四)强化服务保障。政协各级组织和相关委员联络服务单位要为委员参加活动创造条件、搭建平台、精心服务,架起委员和脱贫点、贫困群众之间的桥梁,扎实做好组织协调和联系沟通等服务工作。要协调委员所在单位为他们脱贫助困提供时间、交通等必要保障,消除委员参加活动的后顾之忧。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心得3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为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省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凝心聚力做好我省精准脱贫攻坚工作,只争朝夕、加压奋进,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受到的损失补回来,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提高政治站位,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脱贫攻坚是场硬仗,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越是决战时刻,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越是胜利在望,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克服松劲麻痹思想;越是困难面前,越要发扬斗争精神,坚决攻克最后堡垒。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从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广泛开展培训,凝聚干部和群众行动自觉。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突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打牢脱贫攻坚的思想基础。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提能培训。对扶贫干部,要增强干部自身能力素质,让干部通过培训将各类扶贫政策措施都烂熟于心,真正发挥指导引导作用,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对贫困群众,要增强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将“输血式”帮扶变为“造血式”帮扶,不断提升贫困群众技能技术,帮助其更好地发展产业,尽快摘掉贫困帽。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心得4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_年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省、市、县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推进我镇脱贫攻坚工作,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三个落实”(落实帮扶对象、落实帮扶责任人、落实帮扶项目)和“四个到位”(工作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为抓手,建立健全帮扶到户机制,采取一户一策,实施精准扶贫,确保低收入户如期脱贫。
二、目标任务
2014年底,全镇实现低收入农户2948户、9314人,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130万元以上;培训劳动力不低于2350人;每名帮扶责任人走访、慰问低收入农户至少3次(1月30日前、3月30日前、9月8日前)。帮扶责任人走访慰问低收入农户时,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或物资帮扶,每户每年不少于300元(含物资折款),每年为结对农户解决1-2个生产生活难题。
三、工作举措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为了确保我镇扶贫工作有效开展,我镇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镇长、相关领导担任,成员由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并单独设立了扶贫办,明确专人负责。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责、形成合力,认真落实扶贫帮扶的各项工作。
(二)继续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居委会支部书记、部门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所有在编在岗职工(含教师、居委会在编干部)为帮扶到户具体责任人,要定期走访慰问低收入农户,提供物资、资金帮扶;仔细研究低收入农户的具体情况,因地施策,因户施策,制定扶贫帮困的具体计划和措施;各结对帮扶责任人,要积极为帮扶对象“找门路、谋发展”,动态掌握帮扶对象的家庭情况,及时调整帮扶方式,实现脱贫对象增收脱贫,做到不脱贫决不脱钩。
(三)加强贫困劳动力培训。针对不同年龄、文化层次的低收入劳动力,采取分类培训。对年纪轻、文化水平高的劳动力采取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以县经济开发区、工业园为依托,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贫困劳动力经技术培训后,就近介绍到园区企业就业,实现脱贫增收;对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的劳动力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做到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家庭至少有一人参加培训。努力实现无就业家庭充分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
(四)大力发展农业、工业、全民创业等项目,实现项目带动。一是通过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引进一些能人大户承包土地,带动当地贫困户就业;二是以镇有机稻米种植基地、蒙牛牧业、大楼木材产业带、全民创业园等为依托,成立农机、劳务专业合作社,优先使用当地贫困群众务工,促进脱贫增收;三是鼓励发展“三来一加”等创业项目推进脱贫增收,对有劳动能力,又有创业致富意愿的贫困群众,帮助寻找“三来一加”等创业项目,争取小额贷款,鼓励支持其自主创业;四是就近提供就业岗位推进脱贫增收。以我镇自行投资建设的重点工程、康居示范村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农村道路管护等项目为载体,就近选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工程建设,帮助其增加收入;对于招录的一些保洁员、道路管护等公益岗位,安排低收入农户家庭成员就业,促进脱贫增收。
(五)定期督查考核。镇扶贫办将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的对各居委会、各单位帮扶工作进行检查,对开展好的居委会、单位予以通报表扬;对帮扶不及时、整改迟缓的予以通报批评,并建议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心得5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正在奋力夺取全面胜利。“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铿锵有力的话语,引起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共鸣。
今年脱贫攻坚要全面收官,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现在还要努力克服疫情的影响,必须再加把劲,狠抓攻坚工作落实,越到最后越要响鼓重锤,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锚定艰巨任务,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以必胜信念激起决胜决战之势,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处理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关系。脱贫攻坚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要实现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就决不能松劲懈怠。疫情冲击之下,脱贫攻坚要寻找新的发力点,利用扶贫协作大数据平台实现帮扶对象、帮扶干部、帮扶措施、帮扶资金的智能管理,实现线上农业知识培训扶贫又扶智,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情况下,统筹推进生产生活秩序的加快恢复,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相信我们终将战胜疫情,我们也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把全国人民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带入全面小康。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处理好快速脱贫与防止返贫的关系。在不折不扣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脱贫的质量也同样需要保障,如何防止脱贫之后再返贫,同样是要解决的硬任务。有数据显示,全国已脱贫的9000多万人中,有一小部分存在返贫风险。一些贫困户有干劲,却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就需要我们除了强调社保兜底以外,特别强调要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持续抓好脱贫户的扶智和扶志引导工作。一方面,加强思想观念的改造提升,使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观念深入人心,激发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要加大培训的力度,增长他们劳动致富的本领和能力,实现产业脱贫和就业脱贫。同时,要精准稳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扎实做好春耕备耕,满足脱贫群众稳定就业增收,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处理好消除贫困与乡村振兴的关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实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全面夺取脱贫攻坚战略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要建立脱贫长效机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多在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上下功夫,在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壮大区域经济和集体经济上下功夫,在培育新型农民、增强内生动力上下功夫。以系统化的思维、扎实务实的举措,以钉钉子精神推动“美丽乡村经济”的突破性发展,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促使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从而巩固脱贫攻坚。
教育扶贫我们在路上 篇5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观后感心得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优良作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脱贫攻坚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时间紧,任务重,有不少难啃的硬骨头。为此,必须不断增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憋住一口气、铆足一股劲,只争朝夕、加压奋进,以优良作风决战脱贫攻坚,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精准脱贫提升到治国理政新高度,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万众一心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坚持对症下药,注重精准施策,不断加大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有关违纪违法问题,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对政策掌握不准、宗旨意识不强、为民情怀不够,为民办事流于形式,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始终解决不了,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导致很多扶贫工作落实效果不明显。为此,必须持续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整治脱贫攻坚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等不良作风,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注重实绩,勇于作为,让能者上、庸者下。脱贫攻坚工作实绩是党员干部的“成绩单”,是对党和人民交出的答卷,干得好不好,有没有实效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关系到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要紧紧围绕脱贫实绩这个根本,建立和完善脱贫一线干部工作实绩民主测评办法,采取“晒实绩”与“评实绩”相结合的方式,将工作实绩定期“晒”一次,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制定脱贫攻坚督查考核办法,坚持“周巡查、月督查、季通报”制度,倒逼各项任务落实,树立“能者上、庸者让、劣者汰”的用人导向,鼓励扶贫干部们敢闯敢试、担当作为,用心用力用情投入脱贫攻坚一线。
真抓实干,精准施治,确保真脱贫、脱真贫。彻底消灭绝对贫困、过上全面小康的好日子,是亿万百姓孜孜以求的梦想。脱贫群众的收入实不实、脱贫攻坚的成色足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干部作风是否扎实。决战脱贫攻坚,必须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冷暖记在心上,时刻把脱贫攻坚的责任扛在肩上,做好做足精准脱贫的“绣花”功夫,用真情激发困难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用实实在在的脱贫攻坚战果取信于民。越是收官的时候,越要沉下身子、耐下性子,发扬“钉钉子”精神,攻克脱贫攻坚战中的最后堡垒,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
加强监督,倒逼落实,做到不全胜、不收兵。强化政治责任,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将“四个不摘”专项治理列入脱贫攻坚专项行动,开展大排查、大调研、大走访、大落实活动,以强监督确保“四个不摘”政策的贯彻落实。要聚焦巩固提升帮扶成效精准监督、靶向发力,建立后续跟踪管理长效机制,严格落实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管理办法,督促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持续发挥作用。要坚持力度不减、尺度不松,持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紧盯帮扶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列出负面清单精准施治,对扶贫工作中贪污挪用、虚报冒领、优亲厚友的从严查处,对责任缺失的严肃追责问责,以作风攻坚促脱贫攻坚,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观后感心得2
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之际,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6日在京召开,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习近平主席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了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对加强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出明确要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进一步坚定了全国人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决心。
党中央针对我国贫困人口存量大减贫困难,戴帽贫困县越扶越多的局面,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不放松,向全国人民郑重承诺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明察贫困之本,善绝贫困之源。决胜收官之年须开展查损补失、查漏补缺、查短补齐、查弱补强,查找疫情造成的损失,拿出措施和办法把损失补回来;对兜底户、返贫和新发贫困人口、边缘户等都要有人抓有人管;对标全面小康,补齐短板;查找贫困村、贫困户中的弱项。
脱贫攻坚高效完成关键在人,重点看干部队伍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扶贫干部心无旁骛投入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去。每一个扶贫干部都要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主动做为,主体担当,实干苦干,创新思路办法。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紧要关头,越容不得松口气、歇歇脚。摘帽不是终点,脱贫不能松懈,必须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代接着一代干,持续巩固脱贫成效,才能确保决战决胜的全面胜利,兑现我们党的郑重承诺。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观后感心得3
深度贫困地区是决定脱贫攻坚进展和成效的关键区域,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更有力的举措、更扎实的行动,全方位深入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确保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当下,脱贫攻坚工作任务艰巨,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做到精准扶贫,花大力气解决贫困老百姓”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做好产业扶贫、健康扶贫等工作。
虽然自己没有直接参与扶贫工作,但是也不能置身事外,也该通过学习、汲取和借鉴扶贫领域的相关内容,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尽一份力。
首先要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心,心系群众利益,切实贯彻落实走群众路线,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积极为群众解决困难。
其次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端正工作态度,保持工作热情,尽心将群众交代的大事小事办好,并自觉做好自己职责范围的事情。
最后要坚持严于律己,无论在神说还是工作中,都要严明政治纪律,执行党中央的各项工作,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时刻为群众树立好榜样,不辜负组织的重托以及人民的期望。
打赢脱贫攻坚这场仗,就必须深刻领会脱贫攻坚会议精神,准确把握,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撸起袖子加油干,只有这样,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观后感心得4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之年,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但是中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没有丝毫动摇。
作为基层广大扶贫队伍,必须更加坚定信念、勇于担当。点燃工作热情,密切联系群众,谋划发展蓝图,发展难题。其中首先就是要密切联系群众。作为我党的优良作风,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会失去不竭的源泉;如果脱离群众,就必然会出现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那么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伟大目标就无从谈起。
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摆脱贫困的信念。脱贫不只是政府的事情,更是贫困群众自己的事情。真正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通过扶志,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贫困的斗志和勇气;通过扶智,帮助贫困群众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
同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让贫困户从思想上改变观念,抛弃“等靠要”思想,从源头上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改变自身,积极脱贫。同时通过帮助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从而拓展生产技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以此给贫困群众带来持续且稳定的经济收益,最终实现贫困群众的自立更生。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脱贫归根到底是我们要用勤劳的双手,脚踏实地的干,才能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纪录片观后感心得5
大清名相陈廷敬一生清廉自律,甘于清寒,常以“我自长贫甘半饱”自励,留下“半饱居士”清名。“长贫半饱”体现的是“知不足”和“知足”的境界情怀。党员干部也应以“长贫”精神为学做事,以“半饱”态度齐身治家。
以“长贫半饱”治本领恐慌,坚守“好学初心”。毛泽东在延安学习运动中提出了“本领恐慌”。农耕经济时代,读熟四书五经走遍天下;工业经济时代,读十几年书受用一辈子;信息经济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本领恐慌时时处处存在。现在的学习必须是时时学、处处学,决不要认为自己是“优秀人才”而“不屑学”、以工作忙为由而“没空学”,为应付检查考核而“敷衍学”。“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治理面临新矛盾、乡村振兴提出新课题,都要求党员干部保持“学不够、知不足”的状态,通过书本、群众、实践等方式不断扩大知识半径,增强各方面本领,让自己能力匹配岗位,以硬本领、真把式干出更多实绩。
以“长贫半饱”治自满骄气,坚守“赶考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当前,党员干部队伍大都是好的,但仍有个别存在精神懈怠问题,要么以“功臣”自居,停顿起来不求进步;要么认为“前途”无望,意志消沉萎靡不振;要么奉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滋生享乐主义及时行乐。改革发展还有“硬骨头”、脱贫攻坚还未全胜、人民群众还有新诉求……“考试”仍在继续,党员干部要坚持“赶考”永在路上,坚定政治信仰,始终保持奋进姿态,严守纪规,真抓实干搭好事业台,谱就民生曲,唱好发展歌。
以“长贫半饱”治物欲贪婪,坚守“清廉初心”。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不发财,发财不当官。然而,一些党员干部有了权力后,在物欲方面不知足,让自己的内心变得驳杂,受困于名缰利锁,忘记了初心,迷失了方向,放纵贪欲,有了名表,惦记名包;开上豪车,渴望豪宅……追求极致享乐,逐渐走上贪腐之路,最终“欲”不设防而成“狱”。古人云,“养心莫善于寡欲”。党员干部要行稳致远,就应过得“长贫”生活,坚持用“半饱”思想治愈物欲贪婪,甘贫守志,不为物役,主动接受各方监督,以“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定力,在社会变迁中宁静自守,在慎独慎微上不舍尺寸之功,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以俭立德、廉洁从政。
《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精选 篇6
近期我地市、县、乡都召开了相关的工作推进会,作为最基层的我们,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围绕总书记指出的“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落实”这一要求,对当前全乡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动员、部署、推进。众做周知在这关键的一年里,由于疫情的原因,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一定做得阻碍,但是我们一线的干部没有一个对此松懈,依然行走在脱贫攻坚的最前沿。对于处在西藏南部的这么一个小乡镇我们依然有信心,只要紧跟全国脱贫攻坚步伐,带领全乡人民一同奔小康。
首先积极发挥典型带头和示范引领作用,培育模范作用,形成脱贫致富的正确导向,加大政策宣传,通过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其摆脱贫困境的斗志与勇气,激发贫困户自我发展,进一步激发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努力实现贫困群众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相互促进,同步提升。
其次利用本土企业万亩珠峰有机蔬菜生产基地(曲奴核心区)和村集体藏式家具合作社等为依托,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村内建档立卡户就业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团结新村农机维修合作社、达玉村养猪场项目、整合驻村办实事经费发展蔬菜产业、种养殖等项目建设,重点解决贫困户多余劳动力就业难题,拓宽贫困户增收致富渠道。
再次梳理致贫原因,坚持定期走访贫困户,再次梳理未脱贫户的致贫原因,并对已脱贫户进行回访,及时更新贫困户信息台账,针对新增贫困户和返贫贫困户重新制定帮扶措施。
总之多举并措,稳步提高就业率,稳步增收,逐步致富。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环节,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确保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全面完成。作为最基层的干部,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严格落实自治区、市、县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真正把扶贫工作记在心上、扛在肩上。
践行《指南》我们在路上 篇7
调整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变规章制度为 《指南》 要求
好的管理制度, 必须适合幼儿园的发展, 有利于党的教育方针、 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 教职工操作性强。我们把 《指南》 中的任务要求细化为幼儿园工作的具体要求, 把它分解到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之中, 通过制度传递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上级的规章、规定; 通过制度传递各岗位职责及其工作规范; 通过制度传递办园理念、教育思想, 使员工清楚每天应该干什么、 怎么干、 干到什么程度, 让员工在遵守制度的同时践行 《指南》 思想, 做到了也就达到了 《指南 》 的要求。实践证明: 好的管理制度, 能够促进幼儿园的发展, 反之, 则阻碍幼儿园的发展。
调整教师评价标准———变重教师基本素质为看孩子实际表现
过去的活动, 幼儿学习的内容、时间、 地点、 方式完全由教师决定, 在以教师为 “主角” 的活动中, 教师也花费了很大力气去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活动中要看教师琴弹得怎样、 画画多形象, 故事编得多精彩、舞蹈跳得多优美; 现在的活动由幼儿自选内容、 自选材料、 自选伙伴, 自己是活动的主人。 幼儿的活动动机和愿望是内在自发的需要, 兴趣和积极性当然就被调动和维持。 这就要求管理者评价教师工作时要看活动是否按照幼儿发展的规律来设计和组织活动, 活动内容是否是幼儿感兴趣的, 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操作性如何, 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并注重个别差异。
调整教师培训方式———变单一的集体培训为个别需要学习
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是一个持续、 动态的过程。 教师培训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 幼儿园园本培训、 专家讲座、 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级各类教师培训、 网络教育培训等, 这些培训对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很大作用, 为幼儿园的发展积累了后劲。 但随着 《 指南》 的深入落实, 特别是幼儿自主游戏的开展, 我们发现这些培训是远远不够的。 例如, 在大班开展 《快乐篮球》 活动中, 教师对篮球比赛的知识了解不足, 甚至有的地方还不如孩子知道得多。 于是, 教师开始查阅资料、 向别人请教, 获取有关篮球的有关知识, 边学习边组织孩子们开展篮球活动。
低结构玩具结构简单、 功能多元、可变性大、 可操作性强, 可以不断激发和保持幼儿探究的兴趣, 满足幼儿采用多种玩法的需要。 低结构玩具就像陈鹤琴所说的是 “活” 玩具, 永远具有生命力, 幼儿园应该多提供造价低廉的低结构玩具。 如雪花片、 积木、各类插塑、 露露罐、 废弃的麻将牌、破旧的竹块凉席、 纸筒、 酸奶罐、 大大小小的盒子等, 成为孩子们百玩不厌的玩具。
调整观察记录内容———变走“近”孩子为走 “进” 孩子
在幼儿游戏中, 我们总是发现有些教师在观察幼儿时很盲目, 来回走动却不能走 “进” 孩子; 愿意与孩子游戏, 却找不到关键点。 实践中, 我们和教师一起细化指标, 帮助他们找到观察点, 让教师知道在游戏中自己应该看什么, 并将看到的幼儿活动情况进行问题梳理———查找原因———思考策略, 不断追踪和解决自主游戏活动中的困惑。 观察指标帮助教师找到了方向; 但观察不是目的, 关键还在于如何引导教师分析和应用。
调整游戏内容———变教师设计为幼儿自主选择
在夹夹乐游戏区, 教师为幼儿提供了 “青蛙吃害虫”、“小刺猬摘果子”、“小猫钓鱼” 等游戏材料, 在教师的意识中, 这种情境材料的提供幼儿会感兴趣, 但结果发现孩子对这些材料并不热衷, 他们不完全按照老师的想法去操作, 有的幼儿将两只小猫之间的夹子连在一起, 说是猫妈妈在和宝宝打电话。 这让老师甚为苦恼也颇感惊讶, 为什么教师精心制作的材料, 精心设置的游戏情境孩子不感兴趣呢? 我们组织教师静下心来认真分析: 夹子作为一种游戏材料, 本身在组合上具有很多的不确定, 孩子喜欢的就是这种随意和不确定, 而教师却硬要帮助幼儿设定游戏内容, 剥夺了孩子自主确定游戏主题、 自主开展游戏的机会。 为了转变教师观念, 我们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专题性研讨, 及时捕捉在自主游戏中教师存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和案例, 让教师扮演孩子 “玩材料”, 在共同体验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更好地将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 豁然开朗后, 教师在材料上进行了调整: 提供了大小不同的长颈鹿, 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打扮长颈鹿宝宝和妈妈; 提供了不同大小的盒子叠放在一起, 幼儿可以自主的为建筑工地制作不同造型的花坛、 为娃娃家制作不同创意的夹子蛋糕。 作为教师, 我们尊重孩子们最童真的灵感, 也鼓励每一个孩子最稚嫩的想法和创造。 有这样一个案例: 大班教师和孩子共同收集了很多药瓶, 准备投放到爱心医院。 没想到在闲暇之余幼儿用这些药瓶和一些废旧的板子玩起了游戏, 而且乐此不疲。 我们引领老师走进孩子, 和孩子学一学他们的方法, 通过 “玩” 我们发现, 原来简单的材料充满了挑战, 游戏规则是孩子自己定的, 他们要保证自己叠高的宝塔不倒还要给对方的叠高制造一定的难度。 为此我们在大班创设了 “挑战吧” 自主游戏区, 和孩子共同收集身边的可供游戏的生活化材料, 结合幼儿的创造性玩法提出一定的问题———“ 你能挑战多少个”、“你有其它玩法吗”, 并为孩子们制作了挑战屏风, 把孩子对某一项材料的挑战作品、 挑战日期记录在屏风上, 激发了孩子继续挑战的愿望。
调整游戏材料, 变高结构玩具为低结构材料
玩具作为游戏的支柱在幼儿的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在幼儿眼里, 只要能玩耍的物品都是玩具。陈鹤琴认为玩重要, 玩具更重要, 玩具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就好比中、 小学的教科书一样不可缺少。 高结构玩具构造复杂、 功能固定、 可变性小的玩具。 由于结构复杂或功能比较单一、固定, 一件玩具可能只有一种用途。这类玩具不管是成型玩具还是自制玩具, 其逼真的外形很容易限定幼儿游戏的情节和玩法。 由于不能提供多种玩法, 这类玩具很快就会被幼儿冷落。
调整家长开放内容———变重知识性内容为幼儿游戏活动
贯彻 《指南》 的目的在于 “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 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为了向广大家长宣传 《指南》 的理念, 幼儿园向家长发放 《指南》 宣传册, 组织义务咨询。 然而广大家长毕竟不是专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他们对 《指南》 从了解、 认识到运用还需要很多的专业支持。 因此, 幼儿园如何协助家长把握 《指南》 的核心理念并将其有效运用到家庭教育中, 是需要幼儿园探讨的问题。 在组织家长学习的基础上, 我们将家长开放内容进行了大胆设计, 将过去的集体形式的知识性课堂变为幼儿自主游戏内容, 让家长看到幼儿最真实、 最自然的一面, 对于家长发现孩子的优势智能, 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求,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的家长每天接到孩子, 不再问今天在幼儿园都学了什么, 而是问今天在幼儿园玩了什么游戏? 在幼儿园快不快乐?
两年的学习与实践, 让我们也深深的感到: 我们离 《指南》 的要求和各级领导期盼还有很大的距离, 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 贯彻《指南》 没有终点, 永远在路上。
我们在路上 篇8
新秀,从懵懵懂懂到业务能手
说起顺义统计局队2011年下半年新招录的公务员张伟,在顺义区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2011年10月,他刚到统计局就被分配到了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负责顺义区高丽营镇和李桥镇共10个调查小区。对张伟来说,初入统计局,当他对统计工作调查指标的理解还处于懵懵懂懂的阶段时,就投入到了顺义区人口抽样调查工作中。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全户外出、全户死亡、人户分离、998、999……不懂,他就一个指标、一个指标地研究,一个指标、一个指标地理解,凭着这股子韧劲儿,慢慢地他便从统计的“门外汉”成长为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的业务能手,从开始需要找别人请教到后来可以和别人讨论调查表的相关问题,张伟在人口抽样调查这条路上逐渐成长。
为保证调查小区调查表的填报质量,张伟经常一连几天都需要到小区调查,去调查员身边指导调查表的填报和审查工作,尽量把差错率降到最低;后期进行的质量抽查工作中,由于所负责小区情况复杂且工作量大,张伟更是在晚饭后自愿回到办公室进行加班审表。还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他抽查的速度丝毫不比我慢,就问他怎么这么快,他告诉我,昨天晚上吃完饭回来又抽查了一部分,淡淡的一句,他好像说的不是自己,留给我的却是敬佩。
骨干,大家心中的定心丸
于昊辰和郭龙杰,是2011年度顺义区人口抽样调查的业务骨干。不管大家遇到什么难题,只要找到他们就能解决。因为,即使他们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也会亲自向上级请示,然后再告诉我们。
还记得,在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处于前期摸底阶段时,由于工作量大,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全体人员从没按时下过班,特别是我们的业务骨干于昊辰,他需要把所有调查员负责小区的数据全部上报之后再进行汇总分析,因此,他往往都是工作时间最长、工作任务最繁杂的那个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一直想买一件过冬的上衣,但一个月后还听他在念叨,原来他一直没有时间去商场,而把全部时间与精力都投入到了人口抽样调查工作之中。
郭龙杰,我们这群年轻人眼里的“郭哥”。他虽然是85年出生的,但工作时所体现出的稳重和对业务的精通让周围的人不禁对他油然而生一种敬意。在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里,他就坐在我的右边,当时只要我一向右看,他就知道我在调查过程中又遇到了难题,每到这时他就会及时地帮我解决。
他为人稳重,思维却很活跃,业务精通却不古板。经历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他,对人口抽样调查的指标掌握得也十分迅速,虽然他是第二批加入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的,但绝对是我们心中的定心丸。
准妈妈,母子齐上阵
在2011年度人口抽样调查工作中最触动我的人,就是我所负责的2个街道、6个调查小区的两位准妈妈——顺义区光明街道统计所工作人员高宇和胜利街道义宾北区居委会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指导员金花莲。
高宇,光明街道统计所的一名工作人员。在召开顺义区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布置会的时候,我意外地发现她穿着防辐射服,在会议休息时间攀谈时得知她已经怀孕了。历时几个月的工作中,我看见她一如往常地参会、培训、指导调查员填表,感觉就和平时一样,完全看不出她是一位准妈妈。我在质量抽查阶段审查他们街道的调查表时,她亲自来到办公室,坐在我身边一手拿着手机,一手拿着铅笔,一边联系调查员,一边不停地改正,我不由得感慨: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让她如此热爱统计工作……
金花莲,听名字就知道她是朝鲜族人。由于怀孕不适合走街串巷,亲身经历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她在2011年度人口抽样调查工作中担任指导员的工作。还记得有一次,在进行调查表质量抽查的过程中,她正在顺义区妇幼医院例行检查,接到电话后她迅速地赶到局队并投入到调查表的质量抽查工作中。由于体检不能吃早饭,又加上检查完毕她立刻赶来工作,脸上尽显疲态。我们周围的人都让她先去吃饭补充能量,她笑着说只有先忙完工作她才能放下心来,否则心里总感觉有事压着。几个小时过去了,她负责的调查小区的表终于全部核查完毕,这时,压在她心头的“石头”终于落地,才和我们道别回去了。
有人说,“人一直在成长着,即使身体停止但是心灵依旧”,现在看来,的确如此。
参加了2011年度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后,我发现自己被身边的这些人感染着、触动着,在他们的影响下我自己也在成长着、进步着。如今,作为“80”后的我们,已经慢慢成为工作、生活中的中流砥柱,我们成长着,我们在路上!
【教育扶贫我们在路上】推荐阅读:
2020中国扶贫在路上《扶贫智慧》观后感心得800字08-12
《中国扶贫在路上》学习心得体会05-26
观看《中国扶贫在路上》观后感心得09-04
教育扶贫简报05-27
教育扶贫帮扶计划05-30
教育扶贫帮扶案例07-22
教育扶贫走访方案08-30
教育扶贫协作工作方案05-23
学校教育扶贫案例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