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语文复习提纲

2024-09-30

一年级下语文复习提纲(共8篇)

一年级下语文复习提纲 篇1

目标:会背诵有关内容,会填空;会听写词语,看拼音写词;辨析形近字、同音字;会运用数量词;用一定的句式造句。

一、《蘑菇该奖给谁》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2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2、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练——陈 乌——鸟

3、多音字“地、得”辨析。

4、回答问题:兔妈妈把大蘑菇奖给了谁?为什么?

二、《骑牛比赛》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

2、多音字“只”辨析。

3、词语填空

的公牛()的骑手()的掌声

()地观看()地蹦跳()地骑牛

4、回答问题:比赛时这位骑手为什么没有从牛背上摔下来呢?

三、《小松树和大松树》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3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2、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拖——托 多——都 孩——该

四、《练习3》

1、认识各种车子,能用“——车是用来——的”的句式写话。

2、背诵四个成语,会填空;背诵部分《三字经》,会填空。

一年级下语文复习提纲 篇2

关键词:一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课

“温故而知新” 的复习课是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计的一种特定教学形式。 以往一年级的复习课更容易被烦琐的抄写及练习取代。 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 这样的复习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倦无聊的情绪。 因此, 如何上好一年级的语文复习课, 在确保复习效率的同时为学生的拔节成长奠基, 是一年级语文教师的努力方向。

为了让孩子在期末复习阶段同样快乐学习, 我对本册语文教材进行了整理与分析, 探讨了一系列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期末复习方式,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复习中, 从而形成一年级语文的知识体系与学习方法。 具体做法如下:

一、梳理整册教材, 有效整合资源

语文课是以课文和单元作为结构单位的。 教学过程中一般都采用“段段清”的办法, 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和训练的能力相对是呈一个个点状或块状的, 没能形成一个互相联系的知识系统。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的教科书中包括8个单元, 其中有课文26篇, 词串识字8篇。 复习期间, 我就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 根据文本性质将课文分为:《多彩的春天》、《美丽的童话》、《五彩的世界 》、《奇妙的汉字 》及 《人物故事 》等, 每一个板块都有不同的目标站位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配套练习, 力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二、遵循心理特征, 激发学习兴趣

一年级学生学习意志较差, 学习处在“跟着兴趣走”的特定年龄阶段, 他们的阅读取向是:凡是有兴趣的就喜欢, 就爱看爱读;凡是没有兴趣的就不喜欢, 就不爱看不爱读。 因此, 我们应该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 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提高期末复习的质量。

1.优化教学语言, 提升教师魅力。

研究指出:学生把“上语文课没有兴趣”列为语文学习效果欠佳的第二大原因。 学生认为上课没有兴趣, 主要是教师没有致力于用语言的魅力黏住学生。 复习期间, 一年级的孩子很容易“坐不住”, 我或“以情激情, 扬波掀澜”, 或“生动形象, 巧妙设喻”, 抑或是“幽默睿智, 打动童心”。 时刻注意用语言的艺术激发学生的心灵, 开启学生的心灵。

2.进行情境创设, 卷入教学活动。

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 用实例告诉人们:“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 情境创设的作用无需赘述, 我们可以通过情境创设, 很快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 学生的感情和思维都直接切入课文内容, 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教学效率。

新授课是如此, 复习课更应该如此。 我们在语文复习课上创设了大量情境, 学习《多彩的春天》, 我们沉浸在美丽的春景中;学习《奇妙的汉字》, 我们在智慧岛上不断“闯关”;学习《美丽的童话》我们化身童话世界里的小人儿, 在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场景中徜徉, 还尝试自己编童话。

三、丰富活动设计, 提高语文素养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是新课标的目标要求。 复习期间我们同样应该让学生主导课堂。 要真正做到这一点, 老师就需要精心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环节,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

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特点, 我设计的教学环节主要是以游戏、活动为主,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掌握学习方法。

以《奇妙的汉字》为例:环节一:游戏识字。 老师做不同的表情, 不同的动作让学生猜猜是哪些字。 环节二:汉字乐园。 游戏一, 比一比谁是识字大王。 游戏二:我演你猜。 让学生通过演一演理解 “会意字”的构字方法, 可以把它的部件合起来理解字义。 游戏三:转盘识字。 孩子先通过找朋友的方式, 组词区别一组形近字。 在此基础上, 可以选择一句说说话, 进行语言训练。 环节三:讨论说说你还有哪些巧妙的记字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 》认为: 低年级学生应该 “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学生在这样的语文复习课上, 始终觉得:学习好玩, 识字有趣。 他们不仅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适合自己的方法识字, 更在逐步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 真正感受到识字带来的乐趣。

四、改革评价方式, 考察综合素养

卢梭认为: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 必须按它的形式去知道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形式进行教育, 才能使你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 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光进行语文期末复习课程的改革还是不够的, 学生还希望让考试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试卷, 而变成妙趣横生的情景体验。

于是, 我将期末学科的分项考核融入一个大的情景主题, 同时将各项学科考核内容融入这种情境体验中。 通过活动体验、团队合作、任务挑战等形式, 检验学生学习成果。 本次期末考核以“欢乐大购物”为主题, 学生在“游戏嘉年华”中参与不同游戏, 例如:“词语对对碰”、“字形小魔术”、“我是小小故事家”、“挑战金话筒”, 等等, 获得相应的“智慧币”, 然后在“春小购物街”上进行购物活动, 购物活动主要是由数学老师负责设计不同游戏。

这样的期末课程, 旨在从学生的心理入手, 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能力。 这样的综合素质考察方式, 不仅能让学生把课堂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 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和合作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卢梭.爱弥儿——论教育[M].商务印书馆, 1978.

[2]魏书生.魏书生文选.第一卷育人篇:235.

[3]谷生华, 林建.小学语文学习心理[M].语文出版社, 2002, 6:44.

一年级下语文复习提纲 篇3

一.为什么要备课

我认为,“备”,就是准备,常言说:“不打无准备之战,不打无把握之战”。备课,就是在授课之前对教材内容、结构、情感、道理等深入理解,以及针对所教学生,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联系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教学方法的思考与选择、确定。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一支粉笔,两本教材”的教学方式,以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参考书”的备课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信息化时代,儿童对知识的渴求。过去的教育,过于把语文工具化,导致语文成了没有文学、没有感情、没有思想的知识的跑马场。要知道每节课,我们付出的只是职业时间,而儿童付出的却是宝贵的生命时间。教育,要 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而这奠基,就应从我们细致的备课做起。

二.怎样备课

1.进入角色

我认为备课要进入三个角色。第一,进入学生角色,揣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的感受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到目中有人;第二,进入作者角色,弄清作者的意图,思路和感情,掌握课文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特色,做到胸中有书;第三,进入教者角色,对教学目标,教学步骤,重点难点,板书设计,作业练习等加以综合考虑,做到手中有法。例如:我在备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时,我就想到学生可能会问许多奇怪的问题,如到了冬天爷爷为什么要给小树穿衣服?到了夏天小树是怎样给爷爷撑开了绿色的小伞?

2.选择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就像一个袋子,学生个个好比锥子。好的教学策略是布袋子,学生个个可以锋芒毕露,脱颖而出。小学一年语文课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有感情的朗读。备课时,我始终根据教学目标,以人为本,优选语文教学策略。我用演示法讲过《乌鸦喝水》,用朗读指导法讲过《爱迪生救妈妈》,用戏剧法上过《女娲补天》。

3.备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方法

一年级语文教学目标应着眼于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既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理解、运用,语文素养的培养,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目标可分为长期教学目标和短期教学目标。长期教学目标是通过一节节的短期教学目标实现的,而短期教学目标必须体现长期教学目标。

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的确定,是长期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的确定应该坚持四个“统一”:社会发展与学生发展相统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统一,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相统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促进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组织学生学习,学习任务适应学习者,教师起主导作用,特别在以下几个方面是无法替代的:

1、师生明确学习的目的、目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规律、思维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帮助学生查找和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必要时提供资料;

精心组织和调控课堂,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引导学生向纵深发展,架设“梯子”,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帮助学生总结提高;打破形式上的枷锁,是为了提高备课的质量,备课时一定要做到 “教材在我心中” “学生在我心中” “教学目标和思路在我心中” “教学方法在我心中”,既要遵循规律,又要张扬个性;既要坚持唯物论,又要不忘辨证法;既要全面考虑,又要突出重点;既要依托教材,又要突破教材,深挖教学资源;既要充分考虑教学中会出现的各种情况,会遇到的各种困难,又要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四.我觉得备课还要拥有三心:静心、童心、慧心。

静心,即在备课过程中,要能静下心来,对文本做深入的钻研、解读和思考。要在研读过程中读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不是简单的照搬教参,做教参的传声筒。在备课过程中,我还发现很多时候教参对文本的解读只是停留在浅层次上的,而真正深入、独到的见解要靠自己去挖掘。例如,2007年五月二十七日这天早上,我在备《乌鸦喝水》这课时,通过我静下心来反复考虑,我觉得文本中“不多”一词用得很不准确,当瓶子里的水高于一半时,乌鸦放石子,能喝到水,当瓶子里的水低于一半时,这时,乌鸦再放石子,就喝不到水了。只有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才能将课备出新意和深度。也只有这样的深入研读,才能从容地应对到课堂的生成,而不是硬让学生按着老师的思路思考,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能深入研究教材,更要高居教材。叶圣陶先生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教一篇课文,更要根据这篇课文发散开去,有所取舍地授予学生更多的知识。比如,作者的生平,作者的其他作品,以及和作者风格相似的其他作家的作品。从而引导学生由这篇作品进而学会分析、品味其他作品,引导学生如何品味生活、如何看待人生和世界。真正做到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最好是源源不断的长流水。

童心,即在备课过程中要俯下身子,从学生的角色去阅读教材。具体说来就是要在备课过程中从本班学生心理、性格特点出发,洞悉学生各种各样的理解。在微妙的不同的理解中,进入学生的心灵,捕捉他们心灵的火花,了解他们学习的兴趣点和盲点,感受所教教材对于学生的难易程度,只有拥有一颗“童心”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教学才能有针对性地展开。

最后,还要有慧心。慧心是指教学设计要体现教师的智慧和教学理念。教学设计不仅包括课堂设计,还包括课后作业设计。要使作业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巩固已学知识,并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就要设计有层次的作业。比如,可将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或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总之,要使课后作业这一环节起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备课中,课后作业设计这一环节也是慧心的体现,需要精心设计,才能真正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部编版一年级下语文复习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复习全册会写字和会认字的读音,通过对易错字音的整理和巩固,引导学生准确掌握字音。

2.准确掌握会写字的字形,引导学生抓住字形难点和易混生字的区别之处正确书写生字。(重点)3.准确掌握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并能根据不同字音组词。(重点)4.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要求,准确而灵活地运用音和字。(难点)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认读识字表,请家长检查,圈出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音。(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兴趣导入

语文是一个广阔的大花园,一个个生字就是最娇艳的花儿。就让我们一起开启复习之旅,走进大花园,欣赏百花吧!

二、复习字音

1.教师为每个孩子发放一张“字音卡”(卡片上是全册会认字,生字上标注字音),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

(1)自己逐一认读每个生字,圈出读不准和不会读的字音。(2)自己借助拼音,反复认读圈出的生字。(3)小组长整理,将小组同学普遍认读困难的字

2.教师对小组长提供的易错字音进行整理,利用电脑打出这些生字,集中出示。预设:

翘舌音——吹 纯 身 晨 初 善 伸 潮 准 追

平舌音——村 再 送 做 册 怎 洒 嘴 藏 造 踪 所 岁 擦 皂 澡 总 三拼音节——窗 端 挑 凉 粮 专 鞭 熊 遍 脸 现 票 瓢 掉 转 甩 响 易错音——夹 因 偏 幼 泡 迹 柔 扔 捧 坡 肉 闷 整体认读音节——池 翅 运 夜 思 原 玉 义 萤 元 轻声音节——呢 啦 呀 吗 吧

3.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字音,小老师可以针对大家读不好的字音,反复领读。

4.学生开火车,认读这些生字,针对学生读错的字音,反复练读。

三、巩固字形

1.教师将200个要求会写的字分别打印在5张写字卡中,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

(1)组长从5张写字卡片中任选一张,带领小组同学逐一认读生字。(2)小组商议:哪一个字的哪一部分容易写错,用红笔圈出来。

2.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逐一展示5张写字卡片,针对同学红笔圈画的易错之处进行交流,再做书空练习。

预设:“冬”下面有两个点。“金”下部是“”。“秋”的左 部“禾”捺变成点。“许”右部是“午”,不是“牛”。“低”

右部最下面的点不要丢掉。“真”里面是三横。“网”里面有两个“”。“采”是上下结构,“爫”和“木”是分开的。“直”里面是三横。“条”的下部是“”,不要写成“木”。“爬” 的部首是“爪”,不是“瓜”。

3.学生将这些易错生字正确抄写在田字格中。4.完成右侧习题三、四。

四、辨析多音字

1.过渡:语文花园里的汉字很有趣,有时,一个汉字有不同的 读音。怎么区别它们的读音呢,需要根据它们所在的句子的具体语境来判断。2.课件出示全册书的多音字:觉、只、种、乐、得、空??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这些生字都有哪些读音?怎样组词?如果能用所组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就更棒了。

3.课件出示下面内容,引导学生齐读。觉【jiào】 睡觉 小猫喜欢在白天睡觉。【juã】觉得 吃了蛋糕,我觉得很高兴。只 【zhī】 一只 树上有一只小鸟。

【zhǐ】只是 我只是一个一年级的小孩子,不会做饭。种【zhònɡ】种地 农民伯伯在种地。

【zhǒnɡ】种子 我把菊花的种子撒进花盆,不久就发芽了。乐【lâ】快乐 小鸟在枝头快乐地唱歌。【yuâ】音乐 我喜欢听音乐。得【de】 小白兔吃得津津有味。【dã】得到 过生日时,我得到了一件礼物。【děi】我们上学了,得遵守学校纪律。

空【kōnɡ】天空 蓝蓝的天空中有一朵朵白云。【kònɡ】空闲 空闲的时候,妈妈常常给我讲故事。4.完成右侧习题五。

五、作业设计

1.请家长帮忙,把识字表中读不准的生字制成字卡,每天拼读。2.将自己容易写错的生字抄写一遍,再请家长帮助自己听写。

3.把识字表中的蓝色多音字读给家长听,并当小老师,给家长讲一讲这些多音字不同的读音,并和家长展开组词比赛,比一比谁组的词语多。

第二课时

一、兴趣导入

经过上节课的复习,同学们能够准确读出生字宝宝的字音,还能准确记住它们的字形。字宝宝们可高兴了!可是,有一些字宝宝长得太像了,还有一些字宝宝连读音都一样,遇到这些字宝宝,我们该怎样辨别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语文大花园的复习之旅。

二、区别形近字

1.教师将全册字形相近的生字字卡打乱之后分发给各个小组,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

(1)和小组同学分一分,将字形相近的生字放在一起。(2)和小组同学议一议,怎样区别这些字形相近的字? 2.课件出示形近字,指生认读,并分别组词。第一组(加笔画):王—玉 万—方 第二组(加部首):午—许 干—赶 气—汽 那—哪 奇—椅 要—腰 知—蜘 义—蚁 象—像 专—转 票—飘

第三组(字族归类):青—蜻、清、晴、请、情、睛 主—注、住 也—地、他、她 井—进、讲 元—远、玩 包—抱、泡、跑、饱、炮

第四组(换部首):怕—拍 跟—很 澡—操 流—梳 伴—胖 偏—遍 看—着 轻—经 第五组(易混淆):拔—拨

3.引导学生展开交流:你觉得哪组形近字辨别起来有困难?可以提出来,大家共同商议解决。教师进行辨字方法的指导。

预设:方法一:编歌诀。如“手目看,羊目着”,“国王腰里藏块玉”。方法二:看部首。如“洗澡用水,做操用手”,“心里害怕,用手拍打”。

方法三:字族歌。如“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蜻蜓大眼睛。请你爱护小动物,和和美美好心情”。

方法四:找不同。如,仔细观察“拨”和“拔”,描一描不同之处。

4.小结:我们在记忆这类字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它们各自的特点,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这样才能更好地辨别运用。

5.完成右侧习题一、二。

三、巧辨同音字

1.引言:语文大花园中,还有很多音节相同而意义不同的字,它们叫同音字。

2.课件出示:

类型一:字音相同,字形相近

(1)姓—性 晴—情 静—净 快—块 清—蜻 泡—炮 珠—蛛

(2)象—像 知—蜘 只—织平—萍 河—荷 他—她 类型二:字音相同,字形不同。

相—香—乡 遇—玉 动—冻 事—士 息—夕 迁—牵 做—坐—座 臂—碧 粮—凉 池—迟 篮—栏 喜—洗 元—原—圆 戏—细 脚—角 身—伸 言—严—颜 在—再

3.学生开火车认读,并组词。针对学生出现问题之处进行反复认读。4.小组合作:你有什么好方法区别这些同音字?和小组伙伴说一说。5.集体交流: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一组同音字不容易区别?我们一起来研究好的辨析方法。

6.教师讲解:

(1)抓住偏旁来辨别——同音字的部首往往会体现这些字的含义。如“他”“她”都读tā,“单人旁”表示男的他,“女字旁”表示女的她。(2)抓住字义来辨别——如“在”和“再”都读zài。“在”通常表示存在、存在于某地点、正在等,可以组词为“现在”“不在”“坐在教室里”等;“再”则有第二次出现,重复发生的意思,可以组词为“再次”“再见”“再来一次”等。7.完成右侧习题三、四。

8.小结:如果我们能巧妙辨析同音字,就能够正确运用同音字。希望大家能灵活掌握这些区别同音字的方法,并且熟记这些同音字,正确运用同音字,准确表情达意。

四、巧解多义字

1.幻灯片出示典型例题: 根据具体语境给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字义。

“原”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最初的,开始的。②原来,本来。③谅解,宽容。④宽广平坦的地方。

“我的家乡在平原”中的“原”应该选第()种解释。

2.教师解析:大多数汉字都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同一个汉字会具有不同的意义。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推测它的含义,可以尝试将选择的义项带入句子中去读,去思考,看是否语义通顺,表达准确。如:“我的家乡在平原。”读这句话时,我们知道平原是宽广平坦的地方,所以应该选择④。

3.讨论思考:我们怎样在具体语境中准确找出对应的字义呢? 4.全班交流,总结方法:

(1)我们可以在预习生字的过程中查字典,了解该字有几个义项,再读一读每个义项里的词语,熟能生巧,这样就能轻松了解每一个生字的不同义项了。(2)选择义项之前多读一读要搭配的词语。(3)选择义项时把字放到词语或者句子中。

(4)选择义项后要将选择的义项带入句子中读一读,看一看语义是否通顺。5.完成右侧习题五。

词 语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准确认读全册书课后的重点词语。(重点)2.正确书写由写字表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3.盘点书中重点词语的近、反义词。(难点)4.能了解词语的大致意思,并能根据词语意思进行分类。2.A 3.B 5.能针对重点词语进行准确搭配,并能灵活运用。(难点)6.积累ABB、ABAB、ABAC等形式的特殊词语以及重点的四字词语。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以及词语卡片。(教师)2.把本册书课后的词语读给家人听,遇到读不准的词语请家人教一教。(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瞧,我们的语文大花园中,生字宝宝手拉手,组成了“词语”,它们正欢迎我们的到来呢!

二、复习重点词语

1.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

(1)自己认读教材课后 “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圈出读不准或者不认识的词语。

(2)请小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自己圈出的词语,必要时可以在不认识的词语上标注拼音。(3)自己反复练读圈出的词语。

2.教师巡视小组学习情况,将学生普遍认读有困难的词语打在电脑屏幕上,反复练读后开火车认读。

预设:主席 战友 接着 趣事 孤单 邻居 勇敢 微笑 严寒 朝霞 酷暑 踪迹 哪些 3.课件出示由写字表中生字组成的词语,组织学生认读。

春风 雪花 飞入 什么 国王 生气 左右 北京 太阳 金秋 因为 招呼 快乐 床前 故乡 高兴 拍打 身体 光亮 语文 已经 非常 草房 运动 远近动听

4.学生交流: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容易写错?一边交流一边针对易错生字书空练习。5.教师听写这些词语,学生根据屏幕中的答案自我订正,可以将错字写两遍。6.完成右侧习题一、二。

三、重点词语分类

1.课件出示,引导学生读词语,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1)描写自然现象的词语:霜冻、冰雹、暴雨、微风。(2)描写颜色的词语:碧绿、金黄、火红。

(3)描写感觉的词语:清凉、香甜、温暖、快乐、孤单。

(4)描写自然景物的词语:草原、高原、高山、果园、田野、平地。(5)描写洗漱用品的词语:毛巾、香皂、脸盆、牙刷、梳子。(6)描写洗漱动作的词语:擦手、洗澡、洗脸、刷牙、梳头。

(7)描写人体部位的词语:眉毛、鼻子、嘴巴、脖子、手臂、肚子、小腿。

(8)描写人物活动的词语:跳绳、踢足球、讲故事、听音乐、打排球、玩游戏。2.学生大声朗读词语,读准字音,然后全班齐声诵读词语。

3.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和小组同学说一说,或者选择喜欢的词语练习说完整的句子。

4.完成右侧习题三。

四、词义辨析。

1.过渡:我们不仅要会读词语,会写词语,还要了解词语的大致意思,尤其是一些意思容易弄混的词语,我们可要动动脑筋想出办法区别它们哟!2.幻灯片出示典型例题。

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非常 经常

(1)我()喜欢张老师。(2)爸爸()去打羽毛球。

3.教师解析:“非常”表示很、特别,(1)句是我很喜欢张老师的意思,所以用“非常”。“经常”有时常、多次的意思,(2)句是说爸爸时常、多次去打羽毛球,所以用“经常”。4.完成右侧习题四。

五、复习反义词

1.课件出示,组织学生完成练习。请说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前进——()温暖——()快乐——()从前——()勇敢——()微小——()严寒——()美丽——()2.集体订正:

3.集体交流:怎样准确地找出一个词语的反义词呢?把你的好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4.教师适时点拨:

(1)将词语拆分成字,逐一找出这些字的反义字,再将这些反义字组合起来。如:“前进”,同学们可以分别找出它每个字的反义字,即“前”的反义字是“后”,“进”的反义字是“退”。因此,“前进”的反义词是“后退”。(2)先对词语进行否定,然后找一找可以替代否定义的词语。

如:“勇敢”,加以否定就是“不勇敢”。表示“不勇敢”的词就是“胆小”,因此,“勇敢”的反义词是“胆小”。

(3)可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找出反义词。

如:“严寒”,是指冬天特别特别的冷,与之相反的是夏天特别特别的热,就是“酷热”,因此“严寒”的反义词就是“酷热”。

同学们在确定反义词的时候,还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组成反义词的两个词语要字数相同。

(2)词语加“不”之后不能成为原来词语的反义词。如:“好”与“不好”尽管它们的意义相反,但“不好”不能称作“好”的反义词。5.齐声诵读反义词。6.完成右侧习题五。

六、作业设计

把全册书“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大声读给家人听,还可以选择喜欢的词语练习说话,如果家人提出意见,要认真改正。

句 子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整理,使学生知道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这三种句子类型,能分别使用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不同的语气。(重点)2.准确辨认“把”字句和“被”字句,并能把“把”字句改成“被”字句。(重点)3.能根据具体语境把句子补充完整,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重点)4.能将几个词语连成句子,并在句末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难点)5.能仿照例句,用简单的关联词语造句。(难点)课前准备

1.将句子类型整理归类,制作课件。(教师)2.在语文书中分别画出疑问句、感叹句、“把”字句,每种类型至少三句。(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知识点对应讲解 第一课时

一、兴趣导入

优美的句子会使你的表达锦上添花。那我们该如何规范、准确地运用它们呢?这节课我们就对句子进行复习。

二、复习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

1.课件出示句子,组织学生朗读句子。(1)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玩。(2)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3)它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它治病啊!

2.引导学生观察三个句子的标点符号有什么不同? 3.教师讲解:

(1)句号表示陈述的语气。朗读的时候声音平缓。

(2)问号表示疑问的语气。朗读的时候,句末语调上扬。(3)感叹号表示感叹的语气。朗读的时候,语气比较强烈。

4.小组活动:课前,你在语文书中找到了哪些陈述句、疑问句或感叹句?大声读给同学听,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5.课件出示全册重点句子,学生自由诵读后齐声诵读。(1)陈述句: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他的尾巴。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2)疑问句:你姓什么?

我拿着月亮照你梳头,你高兴吗? 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 睡莲姑姑,有什么事吗? 你怎么天天丢东西呢?

牛伯伯,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哪只白鹤能找到埋在地里的鱼呢?(3)感叹句:我多想去看看!

听老师讲故事也是很快乐很有趣的呀!我正忙着捉虫子呢!啊,多美的夏夜啊!没有尾巴多难看哪!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6.完成右侧习题一、二。

古诗文与积累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准确背诵全册书中的谚语、歇后语、名句、成语等。(重点)2.准确背诵、默写书中重点篇章或段落。(重点)3.准确背诵古诗,补充诗句,理解诗意,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古诗词。(难点)课前准备

1.准备课堂上复习时用的知识点和练习题的幻灯片。(教师)2.课外搜集谚语、名言警句、成语、古诗。(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兴趣导入

古诗文是语文大花园中的瑰宝。一首古诗就像一幅优美的画,能使人获得美的享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古诗吧!

二、复习古诗

1.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

(1)小组成员分工,按单元找出本册书中的全部古诗。

(2)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一起朗读古诗,如果遇到读不准的字音,要相互纠正。2.课件出示课文中的三首古诗,组织学生自由诵读、背诵。静夜思 上 小 池

〔唐〕李白 〔唐〕白易 〔宋〕杨万里

床前明月光,小娃撑艇,泉眼无声惜细流,疑是地上霜。偷采白回。树荫照水爱晴柔。举头望明月,不解藏迹,小荷才露尖尖角,低头思故乡。浮萍一开。早有蜻蜓立上头。

3.课件出示三首古诗的插图,引导学生展开小组交流。

(1)任意选择一首古诗,对照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意。(2)和小组同学说一说诗意,再根据同伴的建议修改诗意。4.学生齐声背诵三首古诗。

5.课件出示语文园地中的四首古诗,组织学生自由诵读后展开背诵比赛。春 晓 赠汪伦 〔唐〕孟浩然 〔唐〕李白 春眠不觉晓,李白乘舟将欲行,处处闻啼鸟。忽闻岸上踏歌声。夜来风雨声,桃花潭水深千尺,花落知多少。不及汪伦送我情。

寻隐者不遇 画 鸡〔唐〕贾岛 〔明〕唐寅 松下问童子,头上红冠不用裁,言师采药去。满身雪白走将来。只在此山中,平生不敢轻言语,云深不知处。一叫千门万户开。

6.完成右侧习题一、二、三。

三、复习要求背诵的课文或段落

出示要求背诵的课文或段落,引导学生逐一背诵。

复习日积月累

第二课时

一、兴趣导入 一段时间的复习,我们的语文大花园已经鲜花盛开,你们一定学习了许多知识吧!这节课我们将对谚语、名句、歇后语等重点内容进行盘点和巩固。

二、复习谚语

1.课件打出“谚语”两字,引导学生交流什么是谚语。可以举例说明。

2.小结: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口耳相传的语句。它可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深刻的道理。谚语有表示农业方面的,也有表示天气方面的。3.引导学生展开小组活动。(1)找出书中的谚语,大声朗读。

(2)小组内互读谚语,并相互纠正字音。(3)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一同背诵谚语。4.课件出示谚语,全班齐声诵读。(1)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2)有雨山戴帽,无雨半山腰。

(3)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4)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5.讨论交流:这些谚语是什么意思? 预设:(1)早晨有朝霞,今天会天气不好,晚上有晚霞,明天是个好天气。

(2)云在山头上,盖住了山顶,像戴了一顶帽子一样,就预示着要下雨了;云在山的中间,看不见山腰,就是晴天。

(3)如果是早上下雨当天就会转晴,如果是晚上下雨就会一直下到天亮。(4)如果看到蚂蚁搬家或者蛇到处爬,就表示第二天有大雨。6.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谚语? 7.完成右侧习题一、二。

三、复习歇后语

1.课件出示歇后语,学生自由朗读并背诵。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芝麻开花——节节高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2.指名背诵后齐声背诵。

3.拓展运用: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歇后语?4.完成右侧习题三。

四、复习名句

1.课件出示名句,指名朗读。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荀子》)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董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董其昌)

阅读

第一课时

一、兴趣导入

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了解更多的知识,感受更多的乐趣,不用出门也可以知道外面广阔的世界。那么,怎样阅读才是有效阅读呢?让我们一起踏上今天的复习之旅吧。

二、阅读专项讲解

(一)能联系上下文了解文章中词语的意思。

1.引言: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词语,我们该怎样弄懂它们的意思呢?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2.课件出示句子,指名朗读句子。元元非常后悔。(《一分钟》)3.讲解:我们要想理解“后悔”的意思,就可以联系上文。课文中,元元因为贪睡,晚起了一分钟,结果上学迟到了二十分钟。元元觉得自己做得不对,不应该贪睡那一分钟,这种感受就叫“后悔”。

4.课件出示“专题训练一”,学生自己完成。小松鼠找花生

大树旁边的地里种了许多花生。花生已经开花了,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小松鼠问鼹鼠:“这么多花啊!它们是什么花呀?”鼹鼠说:“这是花生的花。到了秋天,会结花生,花生可好吃啦!”小松鼠很高兴,他想:等花结了果,我就把花生摘下来,留着冬天吃。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看看结花生了没有。

他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

小松鼠感到很奇怪,他自言自语地说:“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1)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一朵朵”的意思是()。

A.一朵 B.两朵 C.很多朵 “等啊,等啊”的意思是()。

A.等了一天 B.等了十天 C.等了很长时间(2)在正确答案的后面画“√”。

“小松鼠感到很奇怪,他自言自语地说:„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在这句话中,“奇怪”是什么意思?

A.小松鼠以为到了秋天就能摘到花生,却连一个花生也没看到,觉得很意外。()B.小松鼠想把花生摘下来,留到冬天吃。()C.小松鼠看到花生开花很高兴,着急想吃到花生。()5.集体交流,教师相机解析。(1)联系下文,小松鼠问鼹鼠:“这么多花啊!它们是什么花呀?”从这句话中,我们就能知道“一朵朵”是很多朵的意思。

联系上文,“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看看结花生了没有”就能知道“等啊,等啊”是说小松鼠天天去看花生,等的时间很长。

(2)首先到文中找出这句话,再读一读这句话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就能知道小松鼠很想得到花生,他认为秋天一到就能摘到花生了,可是他来到花生地的时候,却一个花生也没看到,心里感觉很意外,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二)能借助文章内容读懂句子的意思。

1.过渡:我们可以借助文章内容读懂词语的意思,也能借助文章内容读懂句子的意思。

2.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自由朗读句子。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吃水不忘挖井人》)3.集体交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教师相机讲解:要想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困难,是毛主席带领大家挖了井,解决了乡亲们的困难。因此,乡亲们感谢毛主席,把毛主席对乡亲们的关心牢牢记在心里,时时刻刻想念毛主席。

5.课件出示“专题训练二”,学生自由朗读小文章完成练习。圆圆的东西

天快要黑下来的时候,公鸡遇到了猫头鹰。它们之间发生了争论。公鸡说:“天上那个圆圆的发亮的东西一出来,天气就暖和多了!” 猫头鹰说:“谁说的!那个圆圆的发亮的东西一出来,我的全身就冷丝丝的!” 公鸡说:“暖暖的!” 猫头鹰说:“冷冷的!”

它们争论了好长时间,也没有什么结果。

6.讨论:猫头鹰说:“谁说的!那个圆圆的发亮的东西一出来,我的全身就冷丝丝的!”猫头鹰说的那个圆圆的发亮的东西是什么呢?

7.集体交流,教师相机解析:为什么猫头鹰认为那圆圆的发亮的东西冷丝丝的呢?读一读第一句话就能知道,天快要黑下来的时候猫头鹰才出来活动,因此它看到的圆圆的发亮的东西是在晚上出现的,就是月亮。

(三)能正确数出段落中一共有几句话。

1.过渡:读懂了词语和句子,还要读懂段落。

2.交流:怎么数出段落中一共有几句话呢?把你的好方法分享给大家。3.小结:确定一段话中有几句话,应以句末停顿的标点为依据。能够表示完整一句话的标点符号通常有三种——句号、问号、感叹号。

4.小组活动:从本册书中选择几个喜欢的段落,分别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再把自己数的结果告诉小组同伴。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了三种阅读方法,大家还记得吗?今天,老师又在“阅读锦囊”中找到了三种新的阅读方法,我们一起来一睹为快吧!

二、阅读专项讲解

(一)能在阅读中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1.引言:句子或段落中不仅有文字,还会有标点符号。尤其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出现的频率最高。

2.课件出示课文片段,引导学生朗读片段,并加上合适的标点。

(1)爸爸 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 如果我提着它 走到桥上 把水洒下来 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 你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了 你高兴吗

(2)今晚就在这儿住下吧 你瞧 夏夜多美呀

3.集体交流,教师相机讲解:给句子或段落加标点时一定要多读一读句子或段落。如果一句话还没说完,完整的意思还没表达清楚,就用逗号;如果一句话已经说完,意思表达清楚了,而且表示肯定的意思,就用句号。当一个句子表达疑问的意思时,就用问号。当一个句子表达的感情强烈的时候,就用感叹号。

4.课件中补充答案,引导学生体会标点蕴含的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口语交际与写话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的进一步训练,使学生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增强与人交流的意识,认真倾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主要内容。(重点)2.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能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难点)3.通过写话训练,使学生能够完整、通顺地写出一句话或者几句话。(重点)4.在写话中能灵活运用积累的词语。并能根据表达需要,准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重点)5.使学生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并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和家人一起模拟口语交际情景,完成本册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语交际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人与人之间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活动,也是我们进行信息传递的活动。在各种口语交际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很重要。

二、复习课内口语交际话题(一)看图、听故事、复述故事。

1.课件出示口语交际内容,组织学生回忆:

(1)我们在听老师讲故事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认真倾听,还可以借助图画记住故事内容。)(2)我们在复述故事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讲故事的时候要讲清故事内容,声音要洪亮,让别人听清楚。)2.课件出示插图。

(二)学习使用礼貌用语。

1.教师创设情景:今天,老师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突然发现自己的笔找不到了,于是我想向对面的李老师借一支笔。我应该怎样表达呢?

2.学生台前进行模拟情景表演。

3.组织学生进行点评,相机总结:请人帮忙要使用礼貌用语。例如,请、请问、您、您好、谢谢等。

4.学生自由交流:你还知道哪些礼貌用语?在哪些场合使用过这些礼貌用语?

5.小组活动:自己创设一个需要别人帮助的情景,然后运用礼貌用语进行情景表演。

6.小结:善于使用礼貌用语,不仅可以让别人愿意帮助我们,更能让我们成为有礼貌、讲文明、有素质的好孩子。

(三)打电话。

1.课件出示表达提示:

(1)小明想打电话约同桌小乐去小广场踢球,时间定在周六下午三点。

(2)小丽要给妈妈打电话,因为奶奶感冒了,所以想要妈妈下班回家时给奶奶买一点感冒药。

2.小组活动:选择其中一个内容,进行“打电话”模拟表演。3.全班交流,选择两个小组进行表演,师生评议。

4.小结:给别人打电话时要先说自己是谁,说清楚自己打电话的目的。接听别人的电话要认真听清楚对方在说什么,没听清楚时,可以请对方重复。

(四)一起做游戏。

1.引言:小时候老师常常和伙伴们玩“贴鼻子”的游戏。嗯?有的同学皱起了眉头,有的同学是不是从来没有玩过这个游戏。

2.老师或者会玩的同学介绍游戏规则。

3.讨论:听了老师或者同学的介绍,你会玩这个游戏了吗? 4.教师请一名学生上台配合,一边做动作一边讲解要求。

5.小结:教同学做游戏,要讲清楚游戏要求和规则,为了让同学听明白可以一边说一边做动作。

6.小组活动:你最喜欢什么游戏?把游戏的要求和规则介绍给小伙伴。可以一边说一边做动作。

三、总结方法,训练交际能力 1.过渡:我们前面进行了几组口语交际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或者有什么好的交际技巧,可以和大家交流。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提纲 篇5

第一步:横向复习。可将六册语文书以单元为单位,对各单元的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分类进行整理,作横向归纳。使学生对初中语文有一个较为整体的印象,以形成知识的骨架和思维的阶梯;

第二步,纵向复习。可按照中考语文考查的内容,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四大板块进行专题复习。这一阶段复习,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要求为准,分类强化复习。

冲刺复习要做的准备归纳语文方法:现阶段的复习要掌握规律,我们虽反对题海战术,但必要的训练还是需要的,我们应该在精练中归纳方法,再把方法运用在练习中,举一反三。

整理笔记:记笔记是一种良好的听课习惯,好笔记不是全记,不是漏记,不能只听不记,更不能只记不听。现已进入全面复习阶段,很多笔记是以前已经有的,可不能掉以轻心,每晚要及时整理、补充。

中考语文复习计划

1.分类整理

分类整理,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语文学科不同其他学科,我们所学的知识都散见于每一篇课文中和每一堂语文课上,复习时应加强语文学科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要注重对中学语文的基础知识、读写基本技能进行全面地归纳整理。

2.背诵和默写语文课文

课本和课标里规定背诵的现代文、古诗文,要再一次熟记并理解其含义,能够默写名句,不写错别字,可用早读和课余时间进行复习。出一些检测题进行测试,对多数学生易错的地方,再进行强化训练,力争做到默写不丢分。

3.循序渐进

计划的制定也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一般情况下,内容的安排要先易后难,尤其是那些比较缺乏自信、内心敏感的孩子,更要注意这一点,开始安排一些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在积累了相关知识后再慢慢地增加难度比较合理,但如果从一开始就安排了难度较高的内容,我们理解时感到吃力,就很可能影响到其后来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4.整理笔记

记笔记是一种良好的听课习惯,好笔记不是全记,不是漏记,不能只听不记,更不能只记不听。现已进入全面复习阶段,很多笔记是以前已经有的,可不能掉以轻心,每晚要及时整理、补充。

5.积累作文素材

一年级下语文复习提纲 篇6

复习目标:

1、巩固语文基础知识:生字词、作家作品、名言名句、文言文字词的识记等。

2、提高现代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能熟练地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

4、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复习重点:提高语文应试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复习方法:学生在自主中与同学合作地完成。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第一单元

(一)常识部分

《巴东三峡》的作者是刘大杰(1904——1977),他是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湖南岳阳人。本文选自《中华百年游记精华》。《周庄水韵》的作者是赵丽宏,是当代作家,本文选自《散文选刊》。《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的作者是冯君莉,是当代作家,天津人。本文选自《中国风景散文三百篇》。《走进纽约》的作者是刘成章,当代作家,陕西延安人。本文选自《中华百年游记精华》。

(二)课文解析

1、《巴东三峡》:本文按照作者的游踪顺序,由湖北的宜昌到重庆,逆流而上游览三峡。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1——2):总述三峡水的的险恶形势和作者的感受。第二部分(3——6):详述作者游西陵峡的经过。第三部分(7——8):详述作者游巫峡的经过。第四部分(9):详述作者游瞿塘峡的经过。第五部分(10):写游后作者的心情。这是一篇内容翔实的山水游记。作者叙述了经过长江三峡沿途所见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开头引用民谚渲染三峡一带险恶悲凉的氛围,叙述自己的感受:叹其奇伟,恐其险恶。特别强调巫峡最为险恶。接下来,按照逆流而上的顺序,写西陵峡山势之高低和水势之缓急,还具体描绘了它的四段景色:略写黄猫峡山高不险,水急不狭;详写灯影峡两岸的景色:江北险而无味,江南玲珑秀丽;又详写了崆岭峡的险峻形势:山横江中水极窄,崆岭滩险如鬼门关,水从高的石滩上倒注下来,上水行船难过;再写米仓峡(兵书宝剑峡)山崖高峻,昭君村,峰峦如聚。三峡中最美的一段是巫峡,所以作者在7、8两段里详尽的描述了巫峡水险山高,云雾多变的奇美景色。作者在写游瞿塘峡的经过时,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山水,又侧重描绘了两岸的人文景观: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最后作者以叙述自己走出三峡后“脱去危险”的愉快轻松,来反衬出三峡的险恶。主题: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详尽的描绘了我国著名的长江三峡的雄伟美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周庄水韵》:全文共有6 个自然段落,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第二部分(4):略写前两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第三部分(5——6):详写第三次游周庄的情景。本文紧扣住“水韵”二字,从不同的季节(春、冬)、不同的情态(动态、静态)、不同的角度,按照时间顺序,有详有略的描述了这个水乡的景色。先写总体印象:周庄的水美——倒影如画(静态美),波动似绸(动态美);周庄泛舟有诗意——桥多舟多,桥上低头看舟,船里抬头看桥;周庄的水多——无处不在,凭桥连缀,此中情景,恰似水城威尼斯。接下来,作者略写了前两次的情景:第一次是在春天,春雨蒙蒙,犹如一幅水墨画;第二次是在冬天,雪后景美,色声动人。然而作者并没有满足于一两次的浮光掠影,于是他又三游周庄,把周庄又做了个更仔细的观察,详细描写了周庄的水韵:在一个温暖的春夜(旅游节)周庄彩光映河,多姿多彩,船过波起,光斑漾动,静水莹莹,星光闪动,蓝天黑屋脊,相映成图画,庆典的焰火,缤纷的礼花,水光相映,摇曳生辉。周庄的夜晚如梦如幻,童话般的神奇。主题:这篇游记按照时空顺序通过三次写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充分表现了周庄的“水韵”,写出了它的多姿多彩和动人心弦的景象,表现了周庄水乡在改革开放以后充满生机,反映了周庄人民的幸福欢乐生活和对外开放意识。

(三)字词积累

袅niǎo 崆k ōn g 浣h u àn 秭zǐ 瞿q ú 巅d I ān 夔k u í 滟y à n 滪y ù 橹lǜ 斑bān斓lán 眩x u àn 谛d ì 娴x ián熟s h ú 璀cuǐ璨càn 湛zhàn 恬tián 逶wěi 迤yí 安谧mì 牦máo牛 潸shān然 娓wěi 繁衍yǎn 篝gōu 火 脍kuaì炙zhì 巉chán 擎qíng 皑ǎi 砭biān 镢juã 烙lào印 镳biāo 炽chì渺小 奇伟 清寒 斑斓 迷离 炫目 晶莹 参差 谛听 娴熟 摇曳 璀璨 凝重 缤纷 勾勒 颠簸 戈壁 肃穆 涟漪 妩媚 震慑 伫立 粗犷 安谧 篝火 沟壑 谦卑 灵感喧嚣 炫耀 猥琐 赫然 袅袅不断 如泣如诉 瞬息万变 稍纵即逝 扑朔迷离 海市蜃楼 潸然泪下 得天独厚 脍炙人口 自然而然 安家落户 世外桃源 虚无缥缈 首屈一指 超尘脱凡 重峦叠嶂 微不足道 自惭形秽 眼花缭乱 分道扬镳

(四)精彩句子 ①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赏析:这个句子抓住“窄”、“急”、“曲折”、“多滩”等词语,运用排比句式突出了江水之险。语句整齐简短,给人深刻的印象。

②山的好处,在不单调。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赏析:这个句子突出了山峰的特点——高,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山峰有了人的动作,化静为动,显得生动有趣。

③“上有六龙回曰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李太白这几句诗,写得深,写得活现;没有夸张,没有虚伪,完全是写实,把巫峡这一段险恶奇伟的形势,表现出来了。赏析:本句恰当引用了李白的诗句,生动地突出了巫山险恶奇伟的形势,起到了以一当十的效果,且使语言富有文采。

④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赏析:这个句子生动地写出了云雾的奇幻多变。两个比喻的连用,与庐山的对比,突现了巫山云雾的神奇有趣。

⑤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赏析:此句细腻地描写出水声的婉转柔和,比喻巧妙恰切,语言优美动人,引起人无限的遐思。

⑥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色种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赏析:此句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突出了青海湖独具的魅力:“蓝”。先用排比句描写出湖水的独特,然后联用两个比喻,生动传神地写出湖水的明净、深湛、温柔恬雅的特点。语言极为美妙动人,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五)精段阅读

《周庄水韵》:第4-6段可从以下几点探究。

1、作者向我们描述了哪几幅图画?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作者为什么略写前两次而详写第三次游周庄的情景?

3、文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方法?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4、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说说它的精彩之处,并练习仿写。

5、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述第三次游周庄的情景的?

6、作者通过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是要表现什么样的主题?

7、如果你去周庄,你会对周庄的哪一方面最感兴趣?为什么?

二、第二单元

(一)常识部分

文学常识:《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体裁是消息,作者是许基仁、刘广、林榕均,这三个人都是《人民日报》的记者。本文选自2001年7 月14日《人民日报》。《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特写,作者周婷、杨兴是著名记者。本文选自《通讯名作100篇1949——1999》。《生命之舟》是一篇电视新闻,作者梁家新是著名记者。本文选自《中国新闻奖作品选(1998年第九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一篇人物通讯,作者谭士珍,著名记者。

文体知识:新闻作为一种文体是目前世界上发表量最大、受众最多的文体,它通过各种传媒(报纸、电视台、电台、网络)对当前的政治事件和社会生活进行报道。其特点是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针对性、真实性、时效性)它通常有这样几种形式:消息、特写、电视解说词、通讯。消息的要素及结构特点:消息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消息的结构:标题(有时有副标题)、导语(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主体(消息的躯干,用充足的事实对导语内容作进一步的扩展和阐释)、背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有时省略或暗含在主体中)。特写及其特点:特写也叫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体。它侧重于“再现”,采用文学手段,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发生的现场,或某些重要精彩的场面。

(二)基础知识

萨sà矜j īn阪bǎn噙qín翩piān淇qí冉rǎn 簰pái梭suō苟gǒu籼xiān蕊ruǐ矢shǐ钵bō 崖yá悬崖 失shī损失 遗yí遗留 籍jí籍贯 冉rǎn冉冉 擒qín擒拿 涯yá天涯 矢shǐ矢志 遣qiǎn 遣送 藉jí狼藉 再zài再见 噙qín噙泪 急流勇退、冉冉、率先、穿梭、同期声、截止、丰硕

(三)课文解析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这是一篇消息。正标题是“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下面的一行字是副标题“得票数比第二名多34票”。正标题概括了报道的中心事件,用一个“喜”字贯穿全文;副标题突出了中国得票数之多,充满自豪。(1993年开始首次申办,到2001年7月13 日申办成功。)第一部分(1——2):导语。概述了报道事件中的核心内容:中国以绝对优势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第二部分(3——11):主体。用足够的材料和典型的事例将导语部分具体化。第一层(3):说明中国的态度。(认真履行承诺,办好奥运会)第二层(4——5):报道了两轮投票的情况。(确凿数据:118-参加数,第一轮

44、第二轮56)第三层(6——11):报道了中国人及国际体育界人士的反映。文章开始的第一句话(略粗的黑体字)叫电头,主要是交代消息的来源,反映消息迅速及时,背景和结语都蕴涵在主体里。内容:开始作者先以抒情的笔调表达中国人申奥成功后的无比喜悦和无比激动之情,又用一组确凿的数据展示中国的优势,说明中国申奥成功是众望所归。接下来是各界的反映。主题:这则消息迅速及时地向全国人民报道了中国申奥成功的喜悦,表达了中国人民无比兴奋的心情。

《别了,“不列颠尼亚”》:这是一篇特写,“别了”是告别,“不列颠尼亚”本是英国皇家游轮的名称。题目表面的意思是告别了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实际的意思是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了,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第一部分(1):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降落,接载王子和港督的游轮离开香港。相当于导语部分。第二部分(2——11):集中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天的四个场景以及有关背景资料。这也是文章的主体。本文开门见山的点题,然后记叙了英国的告别仪式。第一个场景:下午4点30分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第二个场景:晚6点15分举行英国治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第三个场景:子夜时分举行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下降,五星红旗升起。第四个场景:7月1日王子和港督登船离港。主题:这篇特写性消息,集中地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一天的几个具有典型性的场景,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对英国一个半世纪的殖民地统治结束后的无比欣喜之情。

第二课时

一、第三单元

(一)字词积累 殉xùn职

热忱chén 拈niān轻怕重

冷冷清清

麻木不仁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弄巧成拙zhuō

适得其反 七月流火 圩堤wéidī

不假思考

头头是道

以讹é传讹 约定俗成一劳永逸

如释重负

悲天悯mǐn人

循规蹈矩

狭隘 鄙薄 不足道 费解 推敲 斟酌 文雅 逻辑 时髦 规范 圩堤 失意 恩惠 训诫 诞生 亲躬 捷径 裨益 精益求精漠不关心 不假思索 头头是道 娓娓动听平易近人 不以为然 满不在乎 海阔天空 心安理得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小心翼翼 疲惫不堪 筋疲力尽

(二)精彩句子

(1)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2)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3)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4)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5)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三)语文常识

文体知识: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基本要求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A.事例论据:事例论据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等。B.道理论据:包括被实践检验的真理、古今中外名家的论述、格言、谚语以及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原理、概念、定律、公式等。议论文的论证方式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论证方法有:事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语言表述为:①举例论证:举出„„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②道理论证:引用„„的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③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地论证了„„的观点。④比喻论证:以事喻理,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易被接受。有时一段文字中不止一种论证方法,答题时要找全。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它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横式”。以“横式”结构为主的有“总论——分论——总论”;“总论——分论”;“分论——总论”三种。以“纵式”结构为主的论证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文学常识:《纪念白求恩》的作者是毛泽东。《谈语言》的作者是王力,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最苦与最乐》的作者是梁启超,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四)内容梳理

《纪念白求恩》主要特色是夹叙夹议的写法、对比的写法。第1段: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第2段:赞扬白求恩同志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3段: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第4段:表示悼念并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特别是学习他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谈语言》第一部分:第1段,爱好写作的人应当爱语言,掌握好语言。第二部分:第2—5段,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1)第2段,某些人华而不实,弄巧成拙。(2)第3、4段,例证某些人的华而不实,弄巧成拙。(3)第5段,朱自清的文章做作的不好,朴实的好。第三部分:第6—10段,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1)第6、7段,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2)第8、9段,例证某些用语的不规范。(3)第10段,既要规范,又要大众化。(4)第11段,不应以“约定俗成”反对规范化。(5)第12段,规范的标准是发展的。

《懒惰的智慧》文章用一系列的事实说明了一个常为习惯思维所忽视的道理:讨厌吃苦受累的“懒惰”情绪,激励了发明;想在脑力劳动中寻找捷径的“懒汉”,促进了人类进步。第一部分(第1~5段),提出论点: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进步侧重论证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第1~3段),用社会普遍现象做论据论证。第二层(第4~5段),用个别典型事例做论据论证。第二部分(第6~7段),论证懒惰促进人类进步。

(五)精段阅读

《纪念白求恩》: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不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1、选段是以议论为主的段落,其议论中心的概括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⑧句连续用了两个双重否定句“没有一个不”,请将其改为一般陈述句,试比较 一下表达效果。陈述句: 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在用词上极其讲究,揣摩第①句加线词的作用。

4、选段中对白求恩分别用了三种不同的称呼,为什么?请在横线上简要回答。

(1)白求恩同志________(2)白求恩____________(3)白求恩医生__________

5、对选段结构分析正确的一顶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二、第四单元

(一)字词积累

聒guō噪 恁nân地 绰chuî号 腌臜āzā 赊shē 眼棱缝裂 绽zhàn 带挈qiâ 兀wù自 星宿xiù 招徕lái 富丽堂皇 贿赂huìlù 不言而喻 首当其冲 噩â梦 耿耿于怀 茅塞顿开 泰然处之 慷慨激昂 瞥piē 尴尬gāngà 老态龙钟 了如指掌鬼使神差 诅咒zhîu 倔强juãjiàng 咄咄逼人 阿谀ēyú 无动于衷 豢huàn养 唱喏rě 彀gîu 揸zhā 掇duō 咄duō 磬qìng 钹bï 啐cuì 盍hã 踹chuài 绾wǎn 讳huì 桑梓zǐ 巾帼guï 忿fân忿然 果不其然 望乞恕罪

(二)常识部分 文体知识: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与具体的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载。(相对于诗歌、散文、戏剧而言)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人物:

1、了解人物的刻画方法:描写类:肖像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2、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通过人物描写来把握,通过故事情节来分析;

3、景特烘托:烘托心情或处境或命运,渲染气氛,交待环境,推动情节发展。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程,展现人物思想的载体: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一般文章划分层次按此。环境:人物生存的时空:自然环境:自然的时空景致;社会环境:人物生存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代观念,法律,道德伦理等。

文学常识:《水浒传》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写的长篇小说,它描写了北宋 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塑造了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众 多的英雄人物,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腐朽,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叙》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

(三)课文解析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施耐庵:小说通过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前后情节的叙述,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嫉恶如仇、伸张正义、有勇有谋、粗中有细的英雄人物形象,表达了被压迫人民的愿望。第一段(第1—7自然段):鲁达倾听金氏父女的控诉。这是故事的起因。第二段(第8—9自然段):鲁达救助金氏父女逃出虎口。这是故事的发展。第三段(第10—19自然段):鲁达打死镇关西,伸张正义。这是故事的高潮。第四段(第20一21自然段):鲁达弃官出走,以避大祸。这是故事的结局。

《范进中举》吴敬梓:课文通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疯癫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物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批判了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及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乃至整个封建社会。对比的作用:通过对比,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思想;通过对比,讽刺鞭挞,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选举》秦文君(《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小说围绕一次学生会干部选举而展开,主要记叙了墙外噪音影响孩子们正常上课及林武翔被子砸伤之事,以鲁艳青、贾里为代表的同学积极发起并处理这些小波折的故事,表现了他们的聪明、活泼、热情、积极。并告诉我们:人生滋味是多味的,人不可能天生是伯乐。

《山米与白鹤》贝尔斯:小说生动细腻地描写了山米与外祖父相处的一段经历,它使山米的情感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表现了祖孙两人的倔强与爱心。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爱不仅使人与人相互理解,相互关切,甚至也能使人与动物,与大自然相沟通。

(四)重温阅读语段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远,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瞪小眼,一齐道:“原来新人欢喜得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命苦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哦!”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文中表现范进惊喜过望的一个字是,写足其疯劲的短语是,对其疯劲加以漫画式“丑化”的句子是。

2、范进发疯的过程可分为哪四步?

3、找出文中描写范进发疯过程中表情的词句,说说这些表情之间有什么联系。

4、从表达方式上看,本段主要采用 和 ;从描写角度看,本段中,众人的反应属于。

5、用//为本段划分层次。

6、联系全文,范进发疯的主要原因是。

7、范进中举发疯说明了。参考答案:

1、噫;飞跑;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2、昏厥;疯跑;跌倒;疯走上集。

3、笑了一声;拍着手大笑;笑着;拍着笑着。以“笑”贯穿。

4、记叙、描写;侧面(间接)描写。

5、„„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6、屡试不第,一旦中举,事出突然,喜极而疯。

7、封建科举制度对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三、第五单元

(一)字词积累

万紫千红 花卉huì 连锁反应 刀耕火种 滥砍滥伐 意味深长 危言耸听 与日俱增 按部就班 归根到底 灼zhuï伤 分泌mì 白垩â 不言而喻

(二)句子解析

1、有些白花,例如菊花,萎谢之前微呈红色,表示它这时也含有少量的花青素了。变色的一个特殊例子是添色木芙蓉,早晨初开的时候是白色,中午变成淡红色,下午变成深红色,一日三变,愈开愈美丽。一般的花,大都初开时浓艳,后来渐渐褪色。(举例说明花朵呈现红色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

2、⑪据估计,需毁掉6平方米的巴西雨林方可换得100克汉堡包。(列数字)⑫雨林正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相当于40多个足球场)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列数字、作比较)

(三)内容再现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第一部分(第1段),赞叹红花的鲜艳美丽,并由此提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问题。第二部分(第2-10段),说明花朵呈现红色的各种原因。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在这部分,作者分别从六个方面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作科学说明。这六个方面都以设问句领起,紧接着用一句话总括,然后再具体说明。这六个方面是按由主到次,由花儿的自身条件到外部因素的顺序排列的,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第2——7段),说明花朵呈现红色是由它内部的种种条件和因素决定的,而首要的因素是“物质基础”。第二层(第8——10段)说明花朵呈现红色的外在原因。第三部分(第11段),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作概括。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课文以大量数据说明,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永久丧失一大批动植物物种,而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毁灭又将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进而引起全球气温升高、冰川融解、洪水泛滥等一系列灾难。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雨林正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第二部分(第2-5段):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丧失一大批物种。第三部分(第6-10段):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毁灭意味着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第四部分(第11~13段)警告人们:如果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人类可能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

《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世纪之交,杨振宁先生回顾了近两百年来世界上出现的许多新事物,分析了近两百年,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新事物层出不穷的原因,并循此提出了“科”和“技”哪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进而溯源说明了中国和美国的教育哲学在鼓励创新上的异同。第一部分(第1~9段),回顾近两百年来出现了哪些新事物,并分析说明出现许多新事物的原因。第一层(第1~2段),近两百年来新发明屡展出现,新事物层出不穷。第二层(第3~9段),分析出现新发明、新事物的原因。第二部分(第10~17段),分析世界现状,指出中美科技发展及教育哲学上的差异,鼓励人们创新,从根本上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的创新能力。第一层(第10~13段),说明“科”和“技”的关系。第二层(第14~17段),分析说明中、美教育哲学在鼓励创新上的差异。

(四)精段阅读

①为何要摧毁如此珍贵的资源呢?有一定的原因。伐木公司砍伐大量树木,将硬木木材运往各国销售。顺便说一下,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木材进口国,每年用木材生产的大量一次性木筷子,可以建造1.1万间住宅。

②在雨林区,砍掉树木、兴建牧场的做法也很普遍。然而这种做法的效率极低,据估计,需毁掉6平方米的巴西雨林方换得100克汉堡包。人们都不会想到,雨林的土壤居然又薄又脆弱,几场大雨可冲走所有的表土。用不了几年时间牧场主就得放弃原来的牧场,去寻找新牧场。

③砍伐和焚烧热带雨林远不止毁灭无数的动植物物种。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毁灭意味着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这是一种连锁反应。

④绿色植物和海藻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它们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从土壤(或海洋)中吸取的水混合,形成一种单糖、葡萄糖和氧气。这种奇妙的变化通过植物中的绿色素(叶绿素吸收日光进行化学反应,即光合作用)完成。

⑤树木将从空气中摄取的二氧化碳以葡萄糖的形式保存起来,能有效地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热带雨林的树木生长很快,对促进光合作用起着重要作用。这些林木每年从空气中摄取上百万吨二氧化碳。

⑥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由于工业和汽车尾气产生着大量的二氧化碳,因而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极为必要。温室气体吸收地球表面反射的热量,不让热量漏失,结果引起全球气温升高。

⑦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造成了双重后果。首先,砍伐林木减少了光合作用,最终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同时也会减少大气中生命必不可少的氧气含量(光合作用对氧气循环极为重要,能确保大气中不缺乏氧气)。其次,放火毁林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这样,最后只能是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它会造成更多的动植物死亡。

1.阅读第①②段,回答第一段提出的问题“为何要摧毁如此珍贵的资源呢?”

2.“据估计,需毁掉6平方米的巴西雨林方可换得loo克汉堡包”这句话采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是。4.概括③至⑦段内容。

5.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牧场所造成的双重后果是什么? 6.第⑦段的结构是。

7.作者是如何评价毁林兴建农场的双重后果的?你是否同意?说说你的理由。

第三课时

一、第六、七单元文学常识:

1.杜甫(712一770),唐代诗人。字子美,号杜陵野老。杜甫长期处在社会下层,接近人民,因而确定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杜甫以诗为事业,今存1400多首,成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诗圣”。有《杜少陵集》传世。2.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孟浩然是初盛唐过渡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对于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的诗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

3.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陆游一生创作诗歌很多,现存9300多首,是我国古代高产诗人之一。

4.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范仲淹的诗文富于政治内容,也善于描写塞上风光。散文《岳阳楼记》千古流传。文章描写了洞庭湖一带的湖光山色,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著作有《范文正公集》。

5.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祖籍山西河东郡(今山西省永济县)人,人称“柳河东”。他生在长安,晚年被贬柳州,亦称“柳柳州”。著作有《柳河东集》45卷。《永州八记》是他的代表作。

6.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7.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公安县(今湖北公安)人。

8.孟子: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孟子受业于孔子孙子子思的门人,是儒家的重要人物。

9.《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较早的一本史学著作和重要的文学著作。相传为左丘明著,为编年体史书。

10.干宝: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字令升,新蔡(今河南新蔡)人。著《搜神记》。11.蒲松龄(1640— 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倾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12.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下部(今陕西渭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

13.杜牧(803一853),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著有《樊川诗集》和《樊川文集》。世人称杜甫为“老杜”、杜牧为“小杜”。《阿房宫赋》颇有名。

14.文天祥(1236—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著名抗元将领。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庐陵(江西吉安)人。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15.龚自珍(1792—1841),清代思想家、文学家。一名巩祚,号定庵,浙江仁和(浙江杭州)人。著有《定奄文集》,今人辑有《龚自珍全集》。

16.张养浩(1270—1329),元代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有《云庄体居自适小乐府》传世,存小令161首,套数两套。

二、第六、七单元课文解析

《小石潭记》:文章以写景见长,写潭、写树、写水、写鱼、写源头、写岸势,都写出了特点,生动细致,精美异常。第一段写潭,写树。“全石以为底„„”一句写出了小潭的最为独特之处——石底,这也是“小石潭”得名的根据。2.“卷石底以出,为坻,„„”写了石的变化,突出了山水之奇。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潭四周的树木,有形有色,动静结合,生动传神,语言精练。第二段写水,写鱼。此段从字句上看仿佛皆是写鱼,并没有写水;然而,此是实写鱼虚写水,写鱼同时是写水。动静结合。第三段写源头,写岸势。设喻贴切。第四段写感受:“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是写感受。这既是对环境凄凉的感受,也是政治受挫遭谪贬后的忧伤心情的流露。“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可以理解为作者抒发了愤懑之情。

《记承天寺夜游》:本文记的是元丰六年十月,和好友张怀民同游承天寺的情景,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同时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文章风格清丽、冷峻而又不乏洒脱。第一段,首句点明夜游的起因与时间,为美好的月色而心动,遂起夜游之意。第二句写出不甘一人独游的心情,又点出同游的人和游的地点。第三句写与好友一起在寺院中散步,共赏月景。第二段,运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庭院月色。写月光好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中有藻、荇交错,原来是柏树和竹枝的疏影。两人在如此月色下漫步,是多么有情趣,多么超凡脱俗。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和张怀民的深厚友情。第三段,两个反问句令人深思。是呀,月色与竹、柏处处皆有,为何此处月光与竹、柏分外令人动情?原来只是因为有了他和张怀民。原因是两人的经历有相似之处:两人同是被贬之人,虽有壮志,无法实现,只是“闲人”而已。此中有自嘲、自矜,也有自解、自慰,多种情感融于其间。

《满井游记》:1.第2段写满井早春的景色,以及作者游满井的喜悦心情。3个比喻: “若脱笼之鹄”和“于时冰皮始解„„”和“山峦为晴雪所洗„„”两个长句,分别写满井的河水和山峦在早春之时的变化。用比喻写冰水初解的清澈极为新颖贴切。后个比喻很美,当然是突出了春山之美。后两个比喻句,一写水,一写山,山水相连,春色美不胜收。2.写水。“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始解”与“乍明”,这正是早春二月水态、水色的特点;作者由春风泛起河里的层层“鳞浪”,很自然地联想到新打开的一面面亮晶晶的镜子。这个新奇的比喻准确地写出了春天到来时河水“清澈”的特点。波光与镜光都给人以冷的感觉,“冷光之乍出于匣”,又极为贴切地写出了早春水冷的特点。3.写山。“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山峦被融化的积雪洗得干干净净,就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过髻鬟一样。这个比喻不仅写出积雪消融,山峦转翠,青山显得格外清新,分外娇艳的特点,同时还极富美感,充满神韵,表现了青春的活力,真是形神兼备。4.写麦田。“麦田浅鬛寸许”,早春二月,麦苗高约寸许,又时时在拔节,就像兽身上不时生长着的浅浅的毛。这个比喻联想奇特,不仅写出了早春二月田野麦苗的形态,而且表现出春天是生长的季节这个典型的季节特征。

《诗词五首》:

1、茅屋歌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诗圣,诗史子美,杜陵野老 通过描绘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推已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居“广厦”,才都能安居乐业的思想感情。

2、过故人庄 :孟浩然,唐代诗人边塞诗人 叙述作者到农家做客受到热情款待的经过,描绘了恬静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老朋友之间的诚挚友谊,也流露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3、游山西村: 陆游,南宋爱国诗人,《剑南诗集》 写于乾道三年初春,当时作者在山阴乡下,诗中表现了农家的殷勤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4、渔家傲: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通过对边塞秋季风光的奇异独特的描写和抒发守边将士的情怀,表现了守边将士的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思乡之情,也反应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5、浣溪沙: 苏轼号东坡居士 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易老而叹息,抒发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1.文章首先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都从逆境中走了出来,成就了大功业,成为了圣君贤臣。2.谈人(主要着眼于“生于忧患”)论国(主要着眼于“死于安乐”)3.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可耽于安逸享乐。文章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结构清晰,论证极为有力。4.文中“人恒过,然后能改”,是承上文“行拂乱其所为”说的;“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承上文“苦其心志”说的,“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是承上文“动心忍性”说的。

《曹刿论战》:1.从“曹刿请见”到“乃入见”,通过写乡人劝阻曹刿、曹刿解释说明,表现了曹刿深谋远虑的政治远见和敢于负责的态度。2.获取国人的信任,是战胜齐军的政治保证。3.从写法上说,文章主要通过对话写出,叙述议论兼有。“公将战”和第二段的“公将鼓之”“公将驰之”遥相呼应;曹刿的“可以一战”与下文他两次表示“可矣”相照应。“战则请从”,起了结束上段、开启下段的作用。自“公与之乘”至“遂逐齐师”为第二大段。记述鲁与齐战于长勺,击溃敌军的经过。这段虽紧承上段的“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但自“战则请从”到“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时间上并不紧相接连,其间有所省略。省略的内容,不言而喻,它必然是庄公察狱以情得到人民信任和拥护这样的内容。省略它,是因为本文只要写有关战事发展变化的主要情节,避免节外生枝,烦琐臃肿,便于集中文字,突出曹判“论战”这一内容。

《干将莫邪》:记叙干将、莫邪夫妇为楚王铸剑而干将遭杀身之祸,后其子为父报仇巧遇侠客英雄,用计杀死楚王的经过,表出了他的复仇心理及侠客的智勇和侠义心肠。

《 劳山道士》:记叙了一个姓王的读书人到劳山师学习道家法术的故事,揭示了只有不畏艰辛,一个人才可能取得某种成就,否则,只可能到处碰壁的道理。

《诗词五首》:1.观刈麦 :白居易、香山居士 通过作者的所见所感、反映了沉重的赋税剥削给劳动人民造成的极大痛苦,寄托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2.赤壁 :唐代文学家、小李杜 借一支断刊戟引发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抑郁之情。3.过零丁洋 :文天祥南宋文学家《正义歌》 诗人通过自述国破家亡的境遇,抒发了他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4.已亥杂诗: 龚自珍,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写作者辞官后的离愁别绪及诗人从自然界景物的转化中,悟出了生命的真谛,体现了作者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强烈社会责任感。5.山坡怀·潼关怀古: 张养浩、元朝散曲家 借凭吊潼关古迹,追忆历史,阐发议论,指出广大人民的痛苦境地也不会因为朝代的更替而有所改变,表达了作者对广大人民痛苦的同情,同时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顾广大人民死活予以鞭挞。

三、第六、七单元文言文知识积累

1.通假字:见通现,现出。如:下见小潭.曾通增,增加;如:曾益其所不能。衡通横,阻塞,不顺畅;如:衡于虑。拂通弼,辅佐;如:入则无法家拂士。

2.古今异义:可 今通用义:副词,可以;文中古义;表示估计数目,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许今通用义:赞许,许可;文中古义;表示数目不确定,如:潭中鱼可百许头。局促 今通用义,(时间)狭小,或拘谨不自然;文中古义:拘束,如:局促一室之内。所以 今通用义:因果关联词;文中古义;用这些来,如:所以动心忍性。间今通用义:空隙,隔开;文中古义;参与,如:又何间焉。鄙 今通用义,轻蔑;文中古义:鄙陋,目光短浅,如:肉食者鄙。加今通用义:增多,几种事物并起来;文中古义;虚夸,谎报如:弗敢加也。狱今通用义,监狱;文中古义:案件,如:小大之狱。

3.一词多义:从(1)介词,由;如: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动词,跟随,随从;如:隶而从者。见(1)动词,通现,现出,如:下见小潭(2)动词,看见;如:明灭可见。清(1)形容词,清澈;如:水尤清洌。(2)形容词,清静,冷清;如:以其境过清。可(1)动词,能够,可能;如:不可知其源(2)动词,可以;如:明灭可见。差(1)形容词,长短不一;如:参差披拂(2)动词,交错;如:其岸势犬牙差互.发(1)动词,起用;如:舜发于畎亩之中。(2)动词,发出;如:征于色,发于声。拂(1)动词,违反,阻挠,如:行拂乱其所为。(2)动词,辅弼,辅佐;如:入则无法家拂士。以(1)凭借;如:何以战。(2)把;如:必以分人。故(1)缘故;如:公问其故(2)所以;如:故克之。

4.词类活用:斗、蛇、犬字名词用作状语,意思分别为: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像狗一样。发、举被动用法,意思都为“被起用”。苦、劳、饿、空乏、动忍都是使动用法,意思分别为“使„„痛苦(劳累)(饥饿)(贫困、缺乏)(惊动)(坚忍)过,名词用作动词,意思为:犯错误。鼓,名词用作动词,意思为击鼓;如:公将鼓之。5.文言句式:省略句:日光下彻(潭水)(溪水)斗折蛇行。倒装句:状语后置。鸣佩环,应为“佩环鸣” 状语后置,如:“相与步于中庭”中的“于中庭”做“步”的状语。如:“舜发于畎亩之中”。“战于长勺”判断句 “„„也”,全句表示判断,如“盖竹柏影也” “忠之属也”

四、重温第六、七单元阅读语段

《记承天寺夜游》: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2.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参考答案: 1.A 2.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3. ④(即“庭下„„盖竹柏影也”)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只要扣紧“月”来概括即可给满分,其余酌情给分)4.旷达(“豁达”、“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观”等)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上面的横线上。

2、《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是根据春秋时_________国历史编写的编年史,相传为____________所作。

3、下列句子中“以”的意思及其用法与“必以分人”相同的一项是()A、卷石底以出 B、以其境过清 C、客以剑以拟主 D、全石以为底

4、下列句子划线的词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差别不大的一项是()A、牺牲玉帛 B、公将驰之 C、小大之狱 D、盖竹柱影也

5、下列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句子是()

A、公将鼓之 B、苦其心志 C、神弗福也 D、虽不能察

6、没有文言句式的句子是()

A、夫战,勇气也 B、战于长勺 C、可以一战 D、是必烂也

7、翻译句子: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8.下列句于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 立有间 B.公问其故 并驱如故 C.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肉食者鄙 D.可以为师矣 何以战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0.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11.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30字)参考答案: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鲁国、左丘明

3、C4、D5、D6、C7、我看见齐军的车辆的痕迹混乱,看见齐军的旗帜倒下了,所以追逐齐军。8.D 9.(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2)(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10.夫大国,难测也(1分),惧有伏焉(1分)11.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一、背诵默写以下篇目

1、《小石潭记》

2、《记承天寺夜游》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游山西村》

5、《渔家傲》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曹刿论战》

8、《观刈麦》

9、《赤壁》

10、《过零丁洋》

11、《己亥杂诗》

12、《山坡怀·潼关怀古》

二、全册综合测验

一年级下语文复习提纲 篇7

微技能一:审题、读题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因审题不清而导致无谓丢分的情况很严重,而审题不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能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句准确读题。请看下面一道题目:

下面的文字提供了黄山哪几个方面的具体信息?请用四个短语概括。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它选中皖南山区。它是大手笔,用火山侵入的手法,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城里,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大自然布置完毕,就把胜境给予人类。

从批改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因未能准确读题而将“有关黄山的具体信息”误答成了“地处皖南山区、火山侵入形成、面积广、美丽”,无意中将题目改成了“概括了黄山哪几个方面的特点”;同时又将“短语”误解为“词语”。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地理位置、形成方式、范围(区域)面积、构成成分(组成物质)。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养成圈点题干上关键词语的习惯,对易混处应反复斟酌,吃透题目确切的答题指向。

微技能二:诗歌鉴赏中表达技巧的判定

诗歌鉴赏中表达技巧的判断一直是困扰教师和学生的难点,很多学生遇到这类题常常是一筹莫展,作答时其答案也常常是五花八门、错误百出。教师应帮助学生找到恰当的应对办法,如可让他们就每一种易混的手法记住一个典型例句,如对比可记住“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衬托可记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同时宜引导学生讨论两者的区别,最终达成共识:对比双方地位均等无主次之分,其目的是为了突出双方的特点;而衬托则是以次要方面突出主要方面。还有一类题目是“下列诗句用了何种手法”,“何种”也就意味着只能答一种,如果诗句中所涉及的手法不止一种,那怎么办?判断时应从整体上考虑,而不能只抓住局部,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只能答“对比”而不能答“借代”,因为“对比”是从上下两句的关系来判定的,而“借代”只是抓住了“朱门”这个词,这显然不符合“从整体上考虑”的原则。同理,又如“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只能答“衬托”而不能答“夸张”。

微技能三:概括主要内容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此诗作于作者被贬夷陵任县令之时。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

很多学生遇到这类题,常常与“描述了怎样的画面”混为一谈。教师在讲评时应首先引导学生分清其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它是写景、叙事,还是抒情、议论,然后在充分理解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概括,答题思路一般是写了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感情,叙写了怎样的境况等。这道题的参考答案为:颔联描写了早春山城充满盎然生机之景,颈联抒发了诗人远谪山城的乡思和寂寞苦闷之情。

微技能四:准确概括文章或段落论证思路

所谓概括文章或段落论证思路,就是理清文本或段落脉络,把握文章或段落结构。学生对这类题常常头痛不已,很难拿到比较满意的分数。那么如何提高得分率呢?首先得整体把握。我们都知道议论文一般遵循这样的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议论文一般分三部分,但也有例外的情况。然后分清文本层次,划分层次时有一个技巧,就是应抓住每个段落的首尾句,这个环节特别重要,很多学生之所以拿不到分,就是因为层次划分不合理。第三步就是概括大意。这个环节也非常容易出错,很多学生抓不住重点,要想概括到位就得牢牢抓住中心句、过渡句等关键句。此外,概括时应提醒学生别丢了体现文本思路的词语,如首先、接着、然后和最后等。接下来,我们就以2011年江苏高考论述类文本《“捧”与“挖”》中的第15题为例:

(原文略)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浏览全文,文本一共是九节。整体把握,根据段落之间的联系,全文可划分为四个部分(而不是通常情况下的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一、二两节,第二部分为三、四两节,第三部分为五至八节,第四部分为第九节。认真揣摩关键句,第一部分是由一贯做法引出爱“捧”的习惯;第二部分是分析人们爱“捧”的动机;第三部分是用例证揭示爱“捧”的后果;第四部分是提出“挖”的做法,呼应开头。在此基础上,将四部分内容稍加整合,就可形成如下答案:本文首先从中国人一贯的做法引出下文,提出人们有爱“捧”的习惯,指出“捧”的实质和后果,并举三例给予佐证,而后提出“挖”的观点和具体做法,最后再回到批判现实中来,收束全文。

一年级下语文复习提纲 篇8

教学内容:梳理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及梳理本单元在高考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题

一、单元体制:本单元共三篇课文

《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三篇文章从题目上看均属散文,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神就是文章的情,形散而情聚,情感这条红线贯穿文章的始终。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然后重点读《记念刘和珍君》的第2部分及第4部分,体会《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当中的情感: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学生自主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小狗包弟,概括文章大意,然后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3.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体会其中蕴含了什么思想情感,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教师汇总:

二、链接高考:在考场中出现的与本单元相关的语言运用题

1.(教师投影,学生欣赏)为刘和珍写一则颁奖词(4分)

刘和珍——在黑暗的时代中,你没有沉论;在严酷的高压下,你没有沉默;在枪弹的攒射中,你依然前行。虑及民族存亡,你黯然泣下,为了国家复兴,你奋然前行。你如流星刹那间闪过,却爆发出夺目的光茫。

2.教师再投影课本中其他几个人物的颁奖词,学生欣赏

易水清寒,夺人心魄,因为它知道自己送走的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你的勇气砥砺了你手中的匕首,你手中的匕首又将你的名字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太子丹的邀请只是你义无反顾的契机,真正让你勇者无惧的是你心中的信仰;为国为民,才是侠之大者!(荆轲)

千军万马,战火纷飞,你是未能加冕的帝王;爱恨情仇,尔虞我诈,你是未能立业的英雄。但你的霸气是许多帝王所不及的,你的豪情是许多英雄所缺少的。霸王不成霸业却一样名垂千古。(项羽)

含垢忍辱,你用顽强之志铸就了史家之绝唱;废寝忘食,你用赤诚之心完成了无韵之离骚。一部《史记》,讲述着一个史学家应有的良知;一部《史记》,见证了一个史学家对历史的忠贞;一部《史记》,记载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我们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司马迁)

3.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的几个人物颁奖词,思考:究竟应该怎样写颁奖词?颁奖词的写作

4.教师再读一则颁奖词,让学生猜写的是谁,进一步体会上面的写作方法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了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了“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刘伟)

三、作业:请大家尝试为霍金写一则颁奖词

上一篇:大湾村妇女主任材料下一篇:铜矿厂庆祝新中国60周年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