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数学考试质量分析(精选6篇)
七年级上册数学考试质量分析 篇1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周铺中学 蔡晓静
一、考试基本情况:
本学期期末数学试卷的命题坚持了课改精神,加强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为所有考生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以课标和课本为纲,试卷以课标和课本为纲,考查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试卷特点:
1.以课标和课本为纲,考查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⑴ 重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对基础知识一般只考它的直接应用,不搞知识堆积;对基本技能,不考繁杂的内容,这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可以减轻学生负担,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训练,使搞题海战的老师沾不到光。⑵ 体现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第24、25、27题,都是实际问题,为学生实践能力的体现提供了空间,让学生在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中,体会知识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 ⑶ 重视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把数学知识与技能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试卷中对初中教材中反映出来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进行了重点考查。如数形结合思想、转化的思想、消元思想等,这些在试题中都有体现。
2.以课本为本,试卷不避讳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有许多试题直接从教材中和练习册中直接选取。这样命题无疑对初中数学教学秩序的稳定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它有利于广大教师深入钻研课本,防止题海战,更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3、试卷结构
题型比例:整卷共27道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第一章到第六章知识领域分值比例约为10:10:11:30:28:11。容易题、中等题、难题分值比例约为7:2:1。填空题30分;选择题30分;解答题40分。
三、学生答题情况统计及分析:
选择题、填空题、得分率较高,得分率在50%以上共有14道题。得分率100%的有一道题,得分率为0的是第26题。从答卷情况来看,少部分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初中数学的基础
知识。阅卷过程发现学生答题中不泛简捷、精彩的解法,富有个性,显示了思维的广阔性。但同时也发现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例如:第11题主要是学生对于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度数不清楚,说明学生理小学数学基础没打好;第15题学生数不清等腰三角形的个数,说明学生没掌握有条理的数三角形的方法;第21、22、23题学生在移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时均有错;第24题得分率低说明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第26题得分率为0,说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差;第27题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题,学生对于这一方面的问题还是弄不明白,不能提取题目中的主要信息,审题能力差,不会建立数模解决实际问题。这道题目的得分率为低,所以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还必须加强。
四、原因探究:
1、学生中存在严重的厌学情绪。
2、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学校的学校风气存在问题,部分学生对于考试和分数已无动于衷。
3、学生的荣辱观、是非观也存在问题,急需加强教育。
学生的学习问题已不是单纯的学校教育问题,它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明显缺乏。
五、改进措施
1、在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的教育.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稳定学生情绪
2、尽量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能融于课堂
3、夯实基础,努力实现课标的基本要求。要切实抓好基本概念及其性质、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形成合理的知识网络结构。不能脱离课标、教材大搞“题海战术”。
4、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渗透在教学全过程中,使学生不仅学好概念、定理、法则等内容,而且能体会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把握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通过不断积累,逐渐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自觉意识。
5、面向全体,加强学法指导。鉴于数学考试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的现状,在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促使学生将知识构成网络、形成系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努力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目标。
七年级上册数学考试质量分析 篇2
1. 研究对象
(1)教师。样本学校初中数学教师40人。从性别上看,男教师23人,女教师17人;从教龄上看,1~5年6人,6~15年10人,16~25人17人,25年以上7人;从学历上看,本科31人,大专9人;从年龄上看,21~30岁8人,31~40岁20人,41~50岁10人,51~60岁2人;从职称上看,暂无职称8人,初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13人,高级职称4人。
(2)学生。西安、宝鸡、汉中、渭南、咸阳五市七年级新生820人。其中男生395人,女生425人;学优生263人,中等生308人,学困生249人。
2. 研究过程
(1)书写数学考试焦虑原因条目。本研究中,为准确提取符合陕西省七年级新生考试焦虑实际情况的信息,首先从样本学校数学教师中选取15人,要求他们每人各写出10条以上诱发学优生、学困生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并写出自己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调节和改善学优生考试焦虑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及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其次,面向部分参加调查的学生,要求他们每人结合自己的观察或亲身体会回答3个问题:写出10条及以上学优生考试“考砸了”是哪些不利因素造成的?写出10条及以上学困生畏惧数学考试最主要的原因;写出5条及以上自己(或在老师帮助下)通常采用的调节考试焦虑的方法。
(2)评价条目主题的频数统计与量化。对收回的调查问卷所提供的素材,按照教师和学生对考试焦虑原因所写的评价条目所表示的主题,记录该主题被教师、学生所书写的频数,比如将教师所写的“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期望”等内容不尽相同,但表述的都是“他人期望压力”这一主题,分别记为1次。类似“同学间竞争激烈压力”“学校成绩排名压力”等条目归入“排名竞争压力”这一主题,“同学间的比较”“亲戚朋友的询问”“别人的看法”等条目归入“成绩环境压力”……分别记为1次。
(3)评价条目主题归类统计。按照初中数学教师和学生所写条目表示的主题,将相近但又有区别的主题归为一类,将“自我发展缺少方法指导”“与老师家长沟通不足”等主题归为“沟通与自我发展压力”这一类。[1]
(4)编制问卷。将上述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和初中新生所写的评价条目按照“很不同意”→“很同意”五级分类,分别赋予“1分”→“5分”(其中约三分之一的题目采用互动方式)———根据答卷数据的自然分布状态决定赋分值)编制可量化的调查问卷,形成《面向数学教师的数学考试焦虑调查问卷》、《面向初中新生的数学考试焦虑调查问卷》。
(5)使用问卷。对宝鸡、汉中、渭南、西安、咸阳7所学校参与调查的全体初中新生和25名数学教师发放《七年级新生数学考试焦虑的调查问卷》。问卷条目、赋分规则师生保持一致,再按照每个原因条目得分进行排序,并将所得结果与初中数学教师和学生素材问卷进行对比分析。
3. 研究方法
使用定性研究方法,分析教师、学生所列的七年级新生中数学考试焦虑诱因的评价标准,使用统计软件SPSS.11.0中统计分析方法,对教师、学生评价标准进行量化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1. 七年级新生数学考试焦虑诱因具有多角度、全方位的特点
分别按“非学困生”和“学困生”把回收的调查问卷所提供的素材所写的评价标准按其表述的主题汇总,并对有关评价条目进行了研讨解读。
从教师的视角来看,关于“非学困生”和“学困生”的评价主题数量分别为18条和14条,说明教师对于七年级新生考试焦虑诱因的认识是全面、清晰和深刻的。处于前列的考试焦虑诱因是:“非学困生”主要是“他人期望压力”“他人要求压力”“身心承受的压力”“环境的压力”,表明这一群体的压力源多来自外部;“学困生”则主要是“老师家长的责罚”“知识储备不足”“心理脆弱和自卑”,表明这一群体的压力源多来自学生内部。
从学生的视角来看关于“非学困生”和“学困生”的评价主题数量分别为15条和14条,处于前列的考试焦虑诱因是:“非学困生”主要是“老师家长期望”“实现自我的高期望”“排名与竞争”“达到目标成绩”“考试细节的控制”,表明这一群体在对考试焦虑诱因的解读上更关注自身内部[2],这与教师的看法有一定的差异和错位;“学困生”则主要是“老师家长责罚”“考试自信心低”“成绩欠佳与负面评价”“考试细节失误”“心理脆弱与自卑”,这些观点与教师的看法有较高的一致性。这说明学生在关于考试焦虑诱因方面与教师既有相同点,也有自己独特的异于教师的视角。这对于广大教师调节学生考试焦虑提供了有针对性的依据。限于篇幅,其他评价主题不再赘述。
2. 定量分析对七年级新生考试焦虑诱因进行精准刻画
进一步地将评价条目按照重要性程度5级赋分(其中有近1/3的题目赋分来自对问卷数据的排序结果),将编制的问卷在7所样本学校的25名数学教师和全体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再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
表1中位列前5项的分别是:“自我发展缺乏指导”“期望目标储备不足”“学习心理脆弱自卑”“试前精神压力过大”“自我发展途径选择”,突出体现城乡初中新生的考试焦虑诱因的鲜明特征,与素材调查问卷的初步结论相对照更接近当前学生考试焦虑的实质,可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调节学生考试焦虑(或不足)提供方向性的参考。
对调查问卷数据变量运用SPSS.11.0“因子分析”功能得到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结果(如表2)。
从表2可知,KMO值为0.877>0.5,说明所选变量很适合做因子分析。又由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统计量为3 023.172,相应的伴随概率为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零假设,表明问卷数据各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继续将表中的26个评价主题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进行归类。在定性方法中,主要从学生自身和外部因素两方面的影响程度对有关的主题进行归类。在定量方法中,将有关评价主题的五级计分数据汇总后,对分离出的“关键因子”利用统计软件SPSS11.0的“聚类”功能进行归类[3],并对上述定性归类的结果加以适当调整。最后,将表中的评价主题归为7个维度(见表3)。
问卷结果表明:“考试焦虑多种压力源”“身心双重压力”“不利环境应对与求助”“竞争与挫折”成为教师和七年级学生高度关注的数学考试焦虑四个主要诱因,每个诱因都可作为重点课题开展后续的深入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关注到“沟通与自我发展”“自我发展策略选择”“学习态度与考试恰当的自我评价”三个评价主题的样本比例之和不足10%,说明这些引发考试焦虑的诱因尚未得到清晰的认识,会导致对七年级新生数学考试焦虑的调节与改善因缺乏针对性而使效果大打折扣。
3. 对改善、调节数学考试焦虑的思考
(1)深入研究引导新生接受并学会合理运用考试焦虑。有关研究结果表明,面对考试过度焦虑,学生会出现三种应对策略———主动型、被动型和维持现状型,其中采用主动型应对策略者在消除考试焦虑方面的效果最好。因此要让新生认识到:考试焦虑压力源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是无法回避的,要取得良好的成绩还需要适度的考试焦虑———坦然接受并主动应对是最明智的选择。但是如何能让新生接受并学会运用这一策略却非易事。由于考试压力源种类繁多,它所产生的考试焦虑情形也千差万别(重点中学学生压力源主要是任务型压力,普通中学学生则表现为心理方面压力),所以对学生进行应对策略指导是关键。
(2)对处于不利环境的新生,教师要主动提供定向帮助。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社会、学校、考试结果等引发的各种环境动态变化都会时常困扰着他们。当处于不利的环境时,他们往往无法找到解决的策略与方法,只能让不良情绪聚集心中,成为考试焦虑的重要诱因。教师要能敏锐地捕捉相关信息并提供专业的定向帮助(学优生主要调节外部因素,学困生则主要调节内部因素),使之得到及时排解和疏导;同时逐步培养新生主动向老师、家长寻求帮助的良好意识与习惯。
(3)关注新生心理疏导,掌握必要的考试放松技术。学困生由于成绩不佳易形成自卑的心理定势,学优生则因为过度关注成绩也时常处于情绪的波动之中,这些都会使得学生心理敏感而脆弱。根据调查结果可知,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对于考试前、考试中、考试后保持心理状态稳定缺乏放松的方法,因此需加强对新生进行考试心理放松和调节方法的指导。学校应在配备专业心理教师的同时充实数学科任教师进入心理咨询室,帮助学生调整心理预期,这是调节学生考试焦虑的有效途径。
(4)不断加强对新生在竞争中抗挫折能力的培养。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考试竞争中胜利和挫折都是很正常的。竞争强度越高,遭遇挫折的概率就会相应增加。七年级新生面对来自外部和自身内部的期望和压力,面对挫折往往由于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抗挫折能力低下,一些意外事件的发生往往令人扼腕叹息,因此在竞争中加强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在日常的学习和考试中进行针对性抗挫折训练,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同步形成面对挫折时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
(5)高度关注沟通与恰当评价在新生自我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研究表明,七年级新生在发展过程中普遍缺乏沟通能力和意识,并且目前教师和家长仍然对这一现象关注不足。[4]学生由于沟通渠道不畅,对于应当了解和掌握的沟通方法知之甚少并缺乏有效指导,在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考试成果方面无法进行恰当合理的自评。尤其是学困生,他们非常渴望通过恰当的评价来获取成就感,这也有利于缓解考试焦虑带来的消极影响,因此,应当进行七年级新生“沟通与自我评价”的启蒙教育,凸显沟通与恰当评价在新生自我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三、结论
从上述研究过程中,以七年级学生的数学考试焦虑调查数据为依托,进行了相关的行动研究,注重了以下方面。
(1)通过问卷—反思—再问卷—再反思的方式,不断深入教师、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对七年级学生的数学考试焦虑的理解和思考,获得研究所需要的第一手素材,杜绝研究者的主观想象和臆断。
(2)对于七年级学生的数学考试焦虑的实际情况,教师和学生从不同的视角给出了不同的解读,给课题组的研究提供了很多的启示。多年的课改经历,教师已经普遍能够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对学生进行准确评价、学习环境创设等方面也达成共识,他们也意识到自己在业务素质、充分利用外部因素等方面存在着不足,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学生们对于数学考试焦虑诱因的解读显示其独特视角,他们更多地关注考试过程中的细节,并对获取外部帮助来促进、改善、调节考试焦虑尚缺乏初步的意识,且在具体操作中大多数人没有明确的指向,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关注和引导。
(4)对评价主题进行比较,发现师生在对七年级新生考试焦虑诱因的判断上不尽相同,如在对学优生的看法上两者的评价有一定的差异,这是造成七年级新生考试焦虑不能得到有效调节的不可忽视的原因,教师应努力缩小与学生的认知差异。但也应当看到,在对学困生评价主题上,师生容易达成一致,那么教师就应当因势利导开展考试焦虑的指导,从而使学生考试焦虑的负面影响最小化。
参考文献
[1]陈树林.少数民族初中学生压力源调查[J].心理科学,2001(4):22-23.
[2]刘永芳.归因理论及其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291-293.
[3]张文彤,钟云飞.IBM SPSS数据分析与挖掘实战案例精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308-314.
七年级上册数学考试质量分析 篇3
【关键词】 苏科版数学 七年级上册 解读新教材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09-067-01
0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1]颁布之后,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2](苏科版)新教材随之取代了旧教材,与修订前的教材(笔者着重关注的是2007年3月第3版的教材,以下简称“旧教材”)相比,修订内容有较多的变化。本次教材修订,仅从目录上看,有以下几个章节的变化:第一处第2章2.1节中“比0小的数”的标题改成了“正数和负数”;2.2节增加了“有理数和无理数”;第三处第3章增加了3.6“整式的加减”;第四处第4章4.3节中“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标题改为“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第五处第5章5.2节中“图形的变化”的标题改为“图形的运动”;5.4节中“从三个方向看”的标题改成了“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从这些目录的调整变化不难发现新教材在内容编排的完整性、严谨性、科学性上下了功夫,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除了目录上的调整,在教材的具体内容安排上也有了不少的改进,增加了一些更利于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新栏目:以问题情境展现知识;贴近生活易于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几何部分更关注动态几何;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学习数学的经验。
在使用新教材[3]的过程中,我格外关注了各章节新旧教材的对比,从中受到了许多启迪,有以下感受。
一、版面及栏目设计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富有启发性
新教材更加图文并茂,给人以生动、亲切、活泼的感觉,而且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每章的章头都安排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一翻开教材就能初步了解学习该章内容的必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3.2代数式一节中将旧教材的【议一议】中四个小问题更换为一道统一的例题,峰谷分时电价计费问题,既贴近了生活实际,又囊括了本节“单项式、多项式、系数、次数”等重要概念,使得内容更统一、更完整。
二、强调了新知学习中的过程性目标,注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发挥
新教材之所以新,最突出的特点莫过于改变了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前教师是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现在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最重要的是:教师是数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实现者。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现实性,帮助学生积累有关数学操作活动经验,获得一定成功经验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3.4合并同类项第2课时中求较复杂代数式的值时,在旧教材呈现的“先化简,再求值”的方法旁边新教材加入另一种求法,即“直接将字母的取值代入到原代数式中求值”,加入另一种方法做对比,可以让学生更加亲身感受到简便方法选择的重要性。
三、创设简明的情境,引领问题探究
教材在编排上充分体现了走进生活,贴近生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切入主题。注重创设含有相关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情境,同时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激发学生思考、创新。
例如在3.5去括号一节中,将旧教材中“农田周围修防护林带”问题更换为“假期勤工俭学购入卖出报纸”的问题情境,使用更加简明的问题情境作导引更加容易抓住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进行新课知识的探究。
四、几何部分加强了规范的推理和计算,体现出严谨的几何逻辑关系
在第6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中,定义“线段的中点”、“角平分线”等概念后,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运用这些概念进行判断;在运用合情推理的方法探索发现“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性质后,用“因為……所以……”的表述方式通过简单的推理(此时只出因与果,不出由因得果的理由),证实这些性质。上好几何的起始课,既关注几何学习的方法,又要关注几何学习的规范。
五、例题的设置更注重梯度,并加强与小学内容过渡衔接
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更加为学生考虑,能顾及到各层次水平的学生,在例习题的编排上更有梯度,更注重衔接,尤其在初一起始阶段关注学生对中小学知识的顺利衔接,思维方式的转变。
例如在4.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中【试一试】对方程2x+1=5的变形过程,左边列出的小学的“三数关系”的思维过程,右边是根据等式的性质进行方程变形的代数思维过程,体现了中小学教学的衔接,更好地引导学生完成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
以上是本人在初次使用《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新教材的一些感悟和分享,不到之处敬请批评与指正。相信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只要教师不断钻研新教材,在教育教学中多感悟新教材,一定能更好地贯彻新课标、新教材的理念,使得新教材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七年级上册思品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篇4
七年级上册思品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一试题分析本次期末考试由全县统一命题,考查范围是《思想品德》(人教版)七上(全一册)的内容。
考题从整体上来看难易度适中。
分别有储备智慧充实自我从容选择(分),融入班级认清自我拥抱青春(分)和情系灾区发展自我奉献祖国(分)三大题型此次试题关注学生经验,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其中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能紧密联系年汶川特大地震灾情来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二考试情况分析应考人数:实考人数:及格人数:及格率:%优秀人数:优秀率:%低分人数:总分:人平得分:三答卷情况分析答卷中得分率比较高的题目有:1)第一大题选择题中的1.6.8.9.10.14.15等题.2)简析题中的17题(2)(3),18题中的(1)(2)小题3)问答题中的20题(2),21题,23题(1)(2)小题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这与教师们平时的知识落实有紧密联系.2.答卷中反映出来的问题1)第2题考查的是创建班集体的前提条件,少数学生因未能充分理解此题题意,而导致选错.而且连带了16题也简答错了.2)第7题 不少学生对青春期心理充满矛盾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的心理现象的理解比较模糊.他们不太清楚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还是正常的生理现象.3)第12题 大多数学生没有弄懂什么是调节情绪中的注意转移法,故而将美总统告诫孩子:当你气恼时,先数到十,假如怒火燃烧,那就数到一百。的这番话当成是理智控制法了。)13题考查的是丰富的文化生活是陶冶情操,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途径这个知识点,但因学生对书本上的这个知识点掌握的不牢,所以选错.5)19题要求学生提供3条拒绝网络游戏的方法,可是不少学生却将题意理解成玩网络游戏的危害了.6)20,21题均属学生答题不完整,不全面而导致失分.3.失分原因大致如下:1)有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仍不够明确,态度不够端正,对思品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2)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看书不够细致,没有深入理解,导致概念模糊,原理不清楚。
3)审题不清。
正确解答试题的首要环节就是认真审题,可仍有许多学生因为不明题意而导致失分。
4)缺乏答题技巧,分析概括、语言表达能力欠缺。
对于纯粹的知识再现题,学生得分率较高,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用课本术语表达观点,由此可见学生的答题技巧不够高,分析概括、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5)书写不够规范,字迹不够清晰.四.改进教学的措施、课堂教学是提高思品教学效果的主阵地,因此,要把搞好课堂教学放在首要地位,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由于思品课理论性较强,许多学生对此不太感兴趣,因而如何激发学生对思品学科的兴趣,是我们思品教师面临的一个既传统而又现实的问题。
我们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思品课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例如,可以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性学习等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避免单纯传授知识,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从基础知识抓起,并重视能力的培养。
基础知识是各种能力的载体,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正确理解。
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切实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等。
教师在讲概念、观点时应采用深入分层剖析、对比异同、概述要点等方法,引导学生作深刻理解,切勿囫囵吞枣、一知半解。
我们要认真抓好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的教学,同时,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能用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提高能力重在平时,功夫可主要下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训练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经常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小字材料或报刊上的新材料,找出与学过知识的相关点,再用学过的知识去分析说明;第二,指导学生做答案,要从最基本的审题入手,教会学生读懂题目内容,弄清题目表达的本意,仔细斟酌试题行文中的每一个字句,认真把背景材料与有关学过的知识加以比较、对照、识别,这样才会增大答题的把握性,减少盲目性。
第三,训练学生的综合表述能力,掌握答题的技巧。
面对复杂的问题,教师千万不要急忙给出答案。
要帮助学生分析,引导他们找出与课本上哪几个知识点有关,然后让学生自己加以综合,列出提纲,还要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提供口头表述或书面表述的机会。
平时坚持训练,就能养成思路清晰、表述完整的好习惯。
.利用好手头的教辅资料《课堂作业》,及时、科学地讲评。
部分学生不会审题、答题,答案该详不详,该简不简,答非所问,这与平时的练习不无关系,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利用好手头的资料,及时、科学的评讲,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典型的题目,应着重分析。
、做好培优辅差工作。
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篇5
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题分析
从整体上看,本次数学试卷的命题内容比较全面、基础性强、题型丰富,既能检测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又能考查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本次数学试卷的命题贴近实际生活,旨在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次考试共设六道大题,包括了四年级上册所学内容,题型多样,涵盖面广,有填空、选择、计算、画图、统计和解决问题,题型和答题要求与前几个学年测查试卷一致,没有偏题、怪题、难题,难易程度适中。能力上考查了学生的计算、理解、观察、操作、统计等能力,突出了学科特点,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1)强化知识体系,突出主干内容。
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今后各方面能力水平的发展。本次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主,既注意全面更注意突出重点,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又保证了较高的比例。本册重点内容在试卷中通过口算、笔算、填空、解决问题等形式得到了广泛的考查。
(2)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应用价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是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本次试题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通过解决问题的形式让学生从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3)重视各种能力的考查。本次试题通过不同的数学知识载体,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
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如列竖式计算,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解决问题等。
二、全年级成绩统计
全年级此次四年级期末考试,共49人参加测查,总分为4259分,平均分为86.92分。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一)填空
本题共有12个小题,每空1分,共24分。从整体看,学生对填空题的掌握情况良好,80%的考生答题效果较好,得分都在20分以上。1、2、3、4、6、10、11、12七个小题完成情况较好,但少数学生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5、7、8、9四个小题出错较多。可以看出:(1)学生对亿以上数的认识、读写还存在问题;(2)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万”、“千”位的知识掌握不好;(3)学生对图形的认识理解不够。
填空题失分最多的是第12小题烙饼问题,表明学生对烙饼问题掌握不够牢固。第7小题考察的是实际路程问题,该题丢分的原因大多是速度单位的书写错误,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单位书写能力还需加强。第11题考察的角的度数问题,该部分知识也要继续强化。
通过阅卷还可以看出学生成绩差距较严重,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还需不断加强。
(二)选择
本题共有7个小题,共9分。本题测查的知识点是乘法算式中积的位数问题、读数、四边形内角和、图形变换、点到直线的距离等知识点的运用。该题丢分较多的是第7小题。主要原因对平行四边形特征理解不到位。
(三)计算
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2分。第1 小题是直接写出得数,有12道题,每题1分,共12分;第2小题是竖式计算,有4道题,每题3分,共18分。口算部分是乘除类和估算类直接写得数的题目,是考查学生的口算能力;用竖式计算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题目,是考查学生竖式计算的能力。计算是最基础的知识,这部分内容学生训练比较多,掌握得比较好。因此,学生在平时的练习算式下面留的空隙大了,养成用竖式计算,让学生养成认真读题,做题,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1题口算:多部分同学掌握得比较好,部分同学对除法估算知识掌握不牢,对估算的意义和方法掌握不够。
第2题竖式计算:学生出错较多的是307×29和952÷28这两道题。4。很多学生出现漏搬的情况导致丢分。而952÷28集中在商和余数出错的情况上,这说明了学生对除法的试商情况掌握不好,而余数出错的情况有漏搬和错搬,这说明学生还是没有养成检查的习惯。
(四)统计
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8分。本次统计考查的是“条形统计表”的内容,完成统计图,分析比较图中的数据信息,完成填空题,并做简单分析。该题答题情况较好,80%的参测学生都能答对本题。错误多的是第4小题,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绘制统计图不看图例,直线的绘制随意性大,没有养成使用尺子的习惯。
(五)画一画
本题3小题,共7分。第1题过A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和过B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此题主要考察学生正确作垂线和平行线的知识。
从阅卷情况看,大部分同学对该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但也有部分同学作图不规范、审题不清晰。很多同学作垂线的时候没有直角符号,这说明学生在做题的时候还是不够严谨和规范。还有部分同学对“高”的概念不清晰,导致作高的时候出现在梯形的腰上画图。标出底,有部分同学没标,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严格教学和严格要求。
(六)解决问题
本次命题给一些教材中的习题赋予现实的题材,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学数学”,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体会数学广泛的应用价值。本题共有5个小题,共20分。4道题全对的同学不到总体一半的水平,可见解决问题是整张试卷丢分较多的题目。通过阅卷,存在的问题是:1.审题不认真,理解不清晰,而是返回速度比去时速度多的量。该信息理解错误导致丢分。
2、数量关系不明晰,单位的出错不是简单的书写问题,这说明了学生对数量关系理解不清晰。
3、计算不过算式的计算出现错误,计算导致的丢分很可惜,所以还需不断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
4、答题习惯有待加强:试卷作答中,书写不规范、算式顺序颠倒、单位名称遗漏、连续两问只答一问等情况较为普遍,这都提醒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和答题习惯是老师们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
四、取得的成绩及经验
虽然试卷每道题都一一做了丢分情况分析,但值得欣慰的是,从阅卷情况看,四年级学生在此次期末检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学习习惯良好。整个年级的试卷中,90%的字迹工整规范美观,没有乱画现象,说明大多数学生日常书写习惯较好,态度比较认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提供了保证。但并不能排除个别学生书写的潦草。
2、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口算与笔算是四年级学习的重点,同时是学生认为最简单又最容易出错的内容。试卷中设计的口算与笔算,85%的学生计算得了满分,说明老师们教学扎实,训练到位,学生的课堂练习保质保量。
3、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选择题学生已经学会先分析,再去举例解决。应用题能够和生活紧密相连,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学生读题、审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因而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部分知识中失分比较多。
2、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因而部分学生由于粗心将题抄错或数字、运算符号看错而导致丢分。
3、课堂教学比较呆板,评价语言乏味,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4、学生思维受定势影响严重。
具体反映在比较简单的与例题类似的题目正确率高,对于比较陌生的题目或灵活形式的题目解答不够理想。
5、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及分析、判断能力较差。
六、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利用课堂教学及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活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多采取一些游戏式、故事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加强计算的训练,养成课前3分钟进行口算练习的习惯,家庭作业以计算为主,同时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以便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给学生创造机会,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合作交流,更好的发挥合作的潜能,使得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他们。
4、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工作。上课多提问,对一些较容易的问题,总是让他们先回答,下课多辅导,多表扬,少批评,作业尽量做到当面批阅,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鼓励,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5、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动手操作能力,认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读题,审题,认真检查的习惯。
7、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沟通,共同努力,特别是学困生的家长,要及时取得联系,知道学生在校与在家的表现.必要时还可以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的学习方法。
8、强化教研活动的力度,相互交流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课堂实践中,以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篇6
本次期中考试的基本情况:本班共31人,参试31人,最高100分,最低81分,平均分是94分,及格率为100%。
二、存在问题分析:
本次试卷容量小,所考知识点全面,但难度偏小。试卷共分九个大题,下面对每个大题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今后在教学中作出有针对性的指导。
第一大题我会填。(每空1分,共17分)
其中分为5个小题,出错最多的为第2小题,学生将前后混淆或不理解提议出错。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明确指出如何让辨别前后,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要求学生以后注意听老师读题,不可以自己凭着感觉做。
第二大题 细心比一比。(共3分)
这道题分为两个小题,比较简单,从这道题的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基本都会做,失分较少。只有极少数同学轻重混淆,今后要注重差生的辅导,加强个别辅导。
第三大题 请你在里填>、<或=。第四大题 看数画圈。(共14分)
从这两道题的答题情况来看,个别同学做题不认真,马虎大意,比较大小的题算数不认真,看数画圈数数不仔细导致出错,丢分。今后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
第五大题数一数填一填。(共8分)
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认识图形,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的认识。从本题的答题情况可以看出本班学生对图形的认识问题不很大,但数图形的过程还不够认真,好多同学都是因为没有数清数量而出错。今后要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按顺序数图形。
第六大题细心算,你一定能算的又对又快。(共14分)
从这道题的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对10以内的加减法已都基本掌握。不过学生口算能力还有待加强,许多同学都还是扳着手指算。在今后的教学中药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的培养。
第七大题按小动物们杯子里水的多少排队。(共4分)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多少,大部分学生失分是由于题中没有标明是由多到少,很多同学没有注意多少二字,从而导致按从少到多排队,失分较多,还有同学由于大意看错多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将多少由多到少,大小等详细讲给同学。
第八大题请用4、6、10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共8分)
这道题由于平常练的比较多,所以学生得分较高。
第九大题 看图在方框里填数。(共6分)
这道题失分主要是由于没数清数,今后要在学生做题态度上多下功夫。
第十大题看图列式。(共26分)
这道题主要考学生对图画应用题的理解。第2题和第4题同学们失分比较大,特别是第4题平常练习时遇到的较少,有一部分同学不理解题意。还有一部分同学不理解减法让总数相减,总是让多的减去少的。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让学生找出所求问题,弄清求一共有多少就要用加法算,求部分或者还剩下多少就用减法算。另外还要从看图说话练起,要求学生把从图上看到的和自己对图意的理解说出来。
三、对考试的反思
1、本次考试可以明显看出基础好的学生与差的学生的差距,这次考试部分题目有一定的难度,是对学生基础知识,计算及看图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全面的检查,基本上能反映学生学习能力的状况,从考试情况来看,本班90分以下的学生还有不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
2、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反思。“态度决定一切”。其实学生的试卷很能反映出孩子的真实水平、真实态度。这一次考试可以看出平时学习态度不认真,做作业不专注。因此着重还要重视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
3、从填空题的失分原因来看,学生认字量少,读题不认真,数的概念不清。
四、下阶段的教学措施:
1、继续做好常规教学工作,深入备课,认真上课,及时批改作业,积极听课学习他人先进教学经验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基础知识的教学要进一步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进一步强化。要面向全体,兼顾速度要求,同时要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
3、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人文关怀,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宽松的空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合作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让板着面孔的数学露出笑脸,让愁眉苦脸的孩子露出笑容。
4、要进一步加强学生书写的指导,在学习态度和书写规范上提高标准并持之以恒地教育和训练。
5、加强关注学困生,做好辅差工作。多给学困生表现自己的机会,多给予鼓励,使学困生重拾学习的信心,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七年级上册数学考试质量分析】推荐阅读:
五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10-13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09-03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09-28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质量分析11-04
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08-09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质量分析06-18
2023年九年级数学上册质量分析01-05
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质量报告07-20
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质量分析报告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