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摩尔体积教学反思

2024-10-13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反思(精选9篇)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反思 篇1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反思

纳雍县第四中学 化学组 王建刚

1.教学内容的反思:

我校是一所有上千位银南山区的学生组建的厅直属学校,对于理论抽象型的新课,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本节课教学环节清晰,以问题的提出开始,以问题的解决结束,教学内容丰富,四个环节的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引导中建立了摩尔体积的概念。针对教材的重难点,《必修1模块学习要求》,我在课堂上注重落实概念的建立和应用过程,并选择学生易错知识点作为当堂反馈题。学习氛围轻松,师生配合默契,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2.教学效果上的反思:

本节课多个环节共同支撑起了气体摩尔体积的知识框架,既有知识建构的过程,又有建构前旧知识铺垫和建构后的新知识的应用,基本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但根据学生的薄弱环节设计的概念建构过程略显冗长,时间稍有拖沓,影响了对这部分知识的归纳总结时间。因时间仓促,归纳总结部分没能完全达到预设目标。讨论过程中,有些同学反应很快,接受新知识慢的同学可能就被忽略了。今后还应注意课堂上尽量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感受,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较大收获。

3.教学方式上的反思:

本节课采用课堂分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使学生体验到问题来源于自己的观察和判断,从而主动参与到概念的建立形成过程中,不断提出具有驱动型的问题层层深入、小组讨论进行温度、压强对分子距离的影响实验是本节课的亮点。但预留的时间有些短,结论的得出还有老师代劳的嫌疑。今后还应大胆放手,相信学生有主动构建知识的能力,让老师真的能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领路人。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反思 篇2

我校学生是五年制师范生,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理解能力有所欠缺,而本节理论性比较强,而且都很抽象。学生接受起来难度比较大。若是直接给学生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 22.4 L/mol 这个数值,学生只能会简单的计算,但涉及到一些非计算也就是理论应用的题目时,就会不知所措。比如,学生只知道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22.4 L/mol ,却可能并不理解温度压强一定的情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一定值,所以,我觉得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而不是“是什么”。因此本课设计从引导学生发现1 mol不同固体、液体、气体体积不同入手,从微观决定因素及宏观上的影响因素找原因,然后再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学生的认知过程,尊重学生的元认知体验。

根据现代知识观分类,气体摩尔体积属于陈述性知识,依据陈述性知识的特点,教学设计应:第一、确定教学目标应以学生回忆知识的能力为中心,要求学生口头或书面叙述学到的有关知识,以此检查它们是否具备了这种能力;第二、设计教学内容要注重确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准联系点;第三、确保用于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的巩固;第四、应着重考虑如何帮助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为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可以考虑教材呈现方式与讲解,利用电教手段揭示事物发展的过程,通过关键点的提问引起学生的关注与思考,运用及时地反馈进行针对性的补救等。

2 教学背景分析

2.1 教材分析

物质的量是宏观和微观的“桥梁”,前一节宏观的“桥头”是质量,这节课是气体体积,由于受外界条件的影响,所以学生会觉得理解困难。教材的电解水实验较形象地给出体积和物质的量的关系,计算表格可以真实地反映相同粒子数的不同物质的体积大小。对于微观理解,教材上是直接解释,课堂上通过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2.2 学情分析

在知识方面:摩尔质量的学习使得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桥梁”作用有一定的体会和认识;学生能够用物质的质量、密度来计算物质的体积;对气体分子间距离大,能够压缩,而固、液体不能压缩有所了解。在能力方面:师范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小组交流合作的模式已经初步形成。学生的不足:分析问题的习惯没有养成、方法比较单一、能力很有限;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认识不够深刻,对已经学过的两个公式还不能灵活应用;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待继续培养。

3 教学目标

化学课程标准要求: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同时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设计符合自己学生的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从分析影响物质体积大小主要因素的过程中,培养问题意识,调动探究的主观欲望,体验归纳整理的过程,学习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影响物质体积大小因素和气体摩尔体积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善于合作学习。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的逻辑推理过程。

(2)教学难点:

物质体积的影响因素逻辑推理过程,即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在宏观和微观之间的思维转化。

5 教学方法和手段

(1)方法:

问题导学 发现教学 情境教学 互动教学。

(2)手段:

实验、动画、多媒体等。

6 教学过程

6.1 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教学

6.1.1 复习导入

[复习]1 mol任何物质的粒子个数都相等,都约为6.02×1023个,1 mol任何物质的质量都是以g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构成该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等)的式量。那么,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又该如何确定呢?

[讲]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物质的体积与微观粒子间是否存在着一些关系呢?也就是说体积与物质的量之间能否通过一个物理量建立起某种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亲自动手寻找一下答案。

6.1.2 假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探索规律:

请同学们填写教材[1]P13上科学探究2。

[投影]科学探究

(1)实验探究

根据图1所示的电解水原理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时间试管内的气体的体积变化。生成的O2和H2的体积比约是多少?(2:1)。

(2)数据计算

假设电解了1.8g水,计算生成O2、H2的质量和物质的量填如下表1,并比较计算结果。

根据实验观察和推算能否初步得出下列结论:

①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O2和H2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

②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1 mol O2和H2的体积相同。

情境1

数据计算:相同条件下1 mol物质的体积大小(课本[1]P14页)。

设置目的:通过学生对不同状态物质体积的计算,引导学生发现一些规律,为后续理解本节课的难点设置一个辅助性台阶。

表2列出了20 ℃时几种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请计算出1 mol这几种物质的体积

(3)引导学生分析计算结果,分析物质的存在状态跟体积的关系。从而得出1摩尔不同的固体和液体物质体积各不相同。

探寻原因:

情境2

问题情境:直接提问,撞击学生的思维。

对于1 mol不同的固体、液体所占的体积不同,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设置目的: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思考、探索讨论阶段,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1)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讨论: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有哪些?

教师通过举例子分析归纳得出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有:外因:①温度,②压强;

内因:①物质所含微粒数,②微粒本身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情境3

[教师引导,大胆假设]通过通俗的宏观实例:

①100个乒乓球与10个乒乓球紧密堆积在一起,哪个体积大?

②8个篮球与8个乒乓球紧密堆积在一起,哪个体积大?

③8个篮球和8个乒乓球分别在同一教室的8个角上,他们所占的体积如何?

提出假设:

①物质中所含的粒子数的多少;②粒子本身的大小;③粒子间的平均距离。

设置目的:帮助学生将抽象问题具体化,以便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设问:(2)为什么1 mol不同的固体和液体物质体积各不相同?

讲述: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1 mol不同的固体和液体物质所含微粒数都相同,构成固态或液态物质微粒间的距离一般都比微粒直径小得多,可以忽略不计,固体和液体物质体积大小决定因素是微粒本身大小。由于构成不同固体和液体物质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的大小是不同的,所以它们的体积也就有所不同。

设问:(3)1 mol气体体积又如何呢?

讲述:由于气体体积受温度和压强影响较大,我们一般选择0 ℃,1.01×105 Pa(即标准状况)来分析1摩尔气体体积。表3是1 mol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密度和体积数据[2]。引导学生计算分析:

多媒体展示计算结果总结:

(1) 1 mol 不同的固态或液态的物质体积不同

(2) 在相同状态下,1 mol 气体的体积基本相同

(3) 同样是1 mol 物质,气体和固体或液态的体积相差很大。(1 mol H2O在液态时是18 mL,在100 ℃气态时约为3.06×104 mL ,相差约1700倍)。

情境4

多媒体动画展示:

多媒体展示总结 决定物质体积大小有三个因素:

①物质所含结构微粒数多少;②微粒本身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固态、液态距离小,排列紧密,气态分子间排列疏松)

[讲]在我们计算中,物质的粒子数是相同的,都是1 mol,那么后两个因素对体积大小有什么影响呢?投影:

[小结]对于固体和液体来说,粒子间距离非常小,主要取决于粒子本身的大小,对于气态来说,粒子间大小相差无几,主要取决于粒子间的距离。

[总结]在固态和液态中,粒子本身的大小不同决定了其体积不同,而不同的气体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分子间的距离可看作近似相同,因此,粒子数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具有相同的体积。

温故:什么叫摩尔质量?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探新:什么叫气体摩尔体积?

形成概念

6.2 气体摩尔体积 (molar volume of gas)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

[讲]气体摩尔体积即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

(2)符号:Vm

(3)定义式:Vm=Vn

(4)单位:国际:m3/mol;常用:L/mol

[讲]我们为了研究方便,通常将温度为0 ℃,压强101 kPa时的状况称为标准状态,根据大量实验事实证明,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 L。

(5)[板书]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摩尔体积约是22.4 L/mol。

[投影]注意:

①为了研究的方便,科学上把温度为0°C、压强为101 kPa规定为标准状态,用S·T·P表示。

②气体摩尔体积仅仅是针对气体而言。

③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只与气体的分子数目有关,而与气体分子的种类无关。

④Vm的数值与温度、压强有关。温度、压强不同Vm值也不同。

[点击试题]判断正误

①标况下,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为22.4 L。

②1 mol气体的体积约为22.4 L。

③标况下,1 mol O2和N2混合气(任意比)的体积约为22.4 L。

④22.4 L气体所含分子数一定大于11.2 L气体所含的分子数。

⑤任何条件下,气体的摩尔体积都是22.4 L。

⑥只有在标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才能是22.4 L。

[思考]同温同压下,如果气体的体积相同则气体的物质的量是否也相同呢?所含的分子数呢?

多媒体展示:

[结论]因为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随着温度、压强的变化而改变,各种气体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是相等的。所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所含的分子个数也相等。这一结论最早是由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发现的,并被许多的科学实验所证实,成为定律,叫阿伏加德罗定律。

6.3 阿伏加德罗定律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讲]对这一定律的理解一定要明确,适用范围为气体。

在定律中有四同:“同温”、“同压”、“同体积”、“同分子数目”,三同就可定为一同。

[投影小结]

(1)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两种气体必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2)同T、P下,同分子数目的两种气体体积必然相同

(3)同温下,两种气体体积相同,分子数也相同,则压强必然相等。

[总结]我们首先研究了影响物质的体积的因素有多种,对于气体,相同条件下,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含有相同的体积,为此,引入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约为22.4 L/mol。只要同学们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涵义,很容易解决气体的物质的量和体积之间的相关计算。

7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教学,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与教学内容处理是比较符合学生学习与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导引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符合本节知识的结构顺序。同时,通过学生对两张表格(表2、表3)的数据进行计算,让学生自主地探索规律,通过讨论、交流、探究出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三个因素。锻炼并培养了学生的归纳、分析、演绎的思维品质。

在实际教学中,我也发现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与需改正的地方。

首先,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高估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往往提出的问题,学生并不能往我预设方向思考,因此,实际的结论是在我不断提示,亦是由我总结归纳出的结论,这其实是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与提高。另外,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力不强,问题意识不强,往往是教师问学生答,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同时,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此内容理论性强,如果单纯以讲解、思考的学习方式,显得枯燥乏味,在最后总结出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时,我想到可以用同学熟悉的事情作比喻,如将8只乒乓球和8只篮球按不同方法放置后所占空间大小的比较。

当然,教学过程中应符合科学性,体现本节课以知识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为出发点,这也是我在教学中追求的效果和目的。

预设与生成

我的情境3设置是问题情境,在什么时机切入合适,我通过篮球、乒乓球的实例进行引导,若介入过早,学生的思维会受到局限,若介入过迟,课堂教学的时间会有影响。

归纳与总结

学生归纳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时,能否达到想要的答案上,语言的准确表达程度如何,需要教师的准确、到位的点评,这也是培养师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又一挈机。

摘要:学生习惯于从宏观现象去了解和认识事物。但许多知识必须从微观角度才能解释。如何使学生从宏观到微观,即从直观到抽象,使学生的思维、认识都有一个适应的转化过程。根据气体摩尔体积这节内容知识呈现的逻辑顺序,设计探究性学习模式,让学生有序地参与到知识获得的过程中去,计算、自学、讨论、观察实验或媒体动画等,学生在观察、对比、判断、思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激发探究的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掌握新的知识。

关键词:设置情景,探索规律,形成概念

参考文献

[1]宋心琦.化学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3-14.

化学实验气体摩尔体积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034-0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在了解决定气体体积因素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计算

2、掌握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内容并学会有关他们的计算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运用对比法和依据客观事实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气体摩尔体积的感念和有关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

内部结构因素对物质体积影响的逻辑推理过程

四、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1mol任何物质的粒子数都相等,都约为6.02X1023个,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都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构成该物质的粒子的式量,那么1mol任何物质的体积又该如何确定呢?

V=m/P。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我们可以用M做桥梁计算出来,若知道了密度就可以计算出体积。

请大家用已知的知识来完成下表:(书上有)

1 mol物质在特定条件下所具有的体积

学生分组计算后回答:相同条件下, 1mol不同的固体物质或液体物质体积不同,

1mol不同的气体物质体积基本相同。都约为22.4L

师:实践证明:不仅仅是H2、O2、CO2,其他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1mol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L。

思考与交流:你能根据以前所学知识解释出现体积结果的原因吗?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有那些?学生阅读,交流回答。

一、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

1、构成物质粒子数的多少2、构成物质粒子的大小3、粒子和粒子间的距离

思考与归纳:

1、1摩尔固体或液体物质的体积主要决定于什么因素?在相同条件下,1摩尔不同固、液体物质的体积为什么不同?

答案:主要是固体或者液体的分子大小不一样

2、1摩尔气体的体积主要决定于什么,相同条件下1摩尔气体体积基本相等说明了什么?

答案:主要是由于气体分子的直径约0.4nm,而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则约为4nm,即分子之间的距离是其直径的10倍,因此,当分子数目相同时,气体的体积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而不是分子本身体积的大小,任何气体分子在同T同P下,距离相等。

讲述: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随T、P而变化,因此要比较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就必须要在相同的T、P下进行才有意义,我们通常将温度为00C,压强为101KPa时的状态称为标准状况,简称标况。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二、气体的摩尔体积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L

边做课堂练习边总结:

2、理解

①Vm仅仅是针对气体而言。②气体在不同状态下的Vm是不同的,标况下Vm约为22.4L/mol。③等T、P下,气体的体积只与气体的分子数有关,而与气体分子的种类无关。

小结: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L,这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一个特例,反之,阿伏加德罗定律是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一个推广,关于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的推断过程及其运用,请同学们课后自行研究,下节课我们再进行讨论。

气体摩尔体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气体摩尔体积和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②从微观上了解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③从宏观上了解决定气体体积的因素。

④通过讨论,培养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与交流。

⑤通过计算氢气、氧气物质的量之比和计算、比较几种气体、固体、液体的体积,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 通过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并从分析中得出规律,使学生体验发现学习的过程与方法。②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亲历合作学习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体验目标学习、发现学习的成功与乐趣,提高自我效能感。

②通过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的建立,培养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③通过讨论,学会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

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法有:目标教学法、演示法,发现法、讲授法。学法有:比较法、分析法、数据处理、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过程:

【师】复习一下前两道桥 【生】回忆回答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第三道桥-----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要知道他们的关系,要先学气体摩尔体积,首先我们看一下导学提纲上面的两个表,相信大家都已经算出来了,请一位同学起来回答一下算出来的体积。【生】回答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通过这个表我们可以知道固体、液体的体积是不一样的,而气体体积几乎是相同的,一摩尔氧气和氢气在0摄氏度、101KPa时(0摄氏度,101KPa就是标准状况),体积都几乎等于22.4L是巧合吗?不是,经过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1mol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时,体积几乎都等于22.4L,为什么每摩尔固体、液体的体积不一样,而每摩尔气体体积几乎相同呢? 【生】思考

【师】要知道为什么,首先我们要知道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有三个因素,PPT上 【生】观看记录思考

【师】从表我们可以知道都是1mol的物质,所以第一个因素都是一样的,那决定他们不同的就是后面两个因素,固体液体的粒子是紧密堆积的,粒子之间的距离是比粒子本身的直径小很多的,所以固体液体的体积主要由粒子本身的大小的决定,就像我们拿相同数目的篮球和乒乓球分别紧密堆积起来,堆的篮球的体积肯定比乒乓球大,他们的间隙远小于他们本身的直径,篮球每个比乒乓球大,堆的篮球的体积比乒乓球大,而我们初中学元素周期表就知道了粒子本身的大小是不同的,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除外),所以每摩尔固体液体的体积是不同的 【生】思考记录

【师】那么每摩尔气体体积为什么几乎相同呢? 【生】回答

【师】回答的不完全准确,没关系,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影响因素,首先都是1mol的气体,第一个因素还是一样的,然后看一下后面两个因素,气体不像固体液体一样是紧密堆积的,他们的粒子半径远远的小于粒子间的距离,粒子间的距离大概是粒子半径的10倍左右,所以粒子本身的大小成为了次要因素,气体的体积主要由粒子间的距离决定,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任何气体粒子之间的距离可以看成是一样的,所以每摩尔气体的体积几乎是相同的,为什么是几乎不是完全相同呢,因为虽然粒子本身的大小是次要因素,但还是有一点点影响的,所以是几乎相同。刚刚强调了条件是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因为粒子之间的距离取决于温度和压强,然后导学上的话。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气体摩尔质量,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而不同的温度压强下气体的体积是不同的,我们记忆不了那么多,所以我们为了方便常常采用的是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这跟我们初中学过的溶解度一样有四个要素,初中溶解度的概念还记不记得? 【生】回答,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师】回答的非常的好,既然气体摩尔体积也有四要素,那是哪四要素呢?大家拿起笔来做好记录,第一个要素是标准状况下,第二个是1mol,第三个是气体,第四个是22.4L,这四点缺一不可,经常选择题就会考这四要素 【生】记录

【师】然后我们来看一下气体摩尔体积的符号,单位,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公式,计算公式就是我们之前怎么计算出表格的体积的公式,然后让我们来看看需要注意的注意事项。【师】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单位而可以推出公式,然后建起第三道桥。

【生】回答怎么从气体摩尔体积到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怎么到气体摩尔体积

【师】好的,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响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还学习了气体摩尔体积,尤其要注意四要素,一定要回去记住,然后学习了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公式和气体摩尔体积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让我们第三道桥建立起来了,回家之后把今天的内容复习一下,做一下导学提纲,下课!

板书设计:

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均约是22.4L。符号:Vm 单位:L/mol 表达式:Vm = V/n

气体摩尔体积说课稿 篇5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气体摩尔体积,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教材是学习摩尔和摩尔质量概念的基础上,介绍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这对学生学习有关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打下重要基础。本节主要内容有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实际上是特殊概念和一般概念的关系,教材编写采用特殊到一般的顺序,也是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认识总是从特殊开始的。2.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在了解决定体积因素的基础上,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计算。(2)能力目标:通过气体摩尔体积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与交流。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点

3.教材的重,难点:

气体摩尔体积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概念中要素又多,而学生的相关知识较少,不少学生还有一个错误的前概念(他们认为和摩尔质量相似,不同的气体摩尔体积不同),所以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也较大。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1)重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2)难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气体的摩尔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二.说教法

对于化学课的学习,高一学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需要老师将一个知识点多次讲练以强化其理解与记忆,因为学生对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较慢,遗忘速度快。由于气体的摩尔体积这概念比较抽象,限于接受能力,不能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理解透彻。因此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我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本节采用了对比,推理,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认识概念的个性和共性的目的。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我对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通过设问,启发学生思考引出新课程 通过前一节摩尔质量的学习,将宏观质量与微观粒子联系在一起。那么,物质的体积与微观粒子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给出一些物质的数据(0 ℃、101 kPa),要求学生利用质量、体积、密度的关系求出体积,填好表中空格。(可将学生分为3~4组分别完成。)启发学生分析研究所得的数据,发现规律性。

2.通过师生互动总结归纳出决定物质体积大小有三个因素:

① 物质粒子的多少;②物质粒子本身的大小;③物质粒子之间距离的大小 引导学生思考在上述计算中,物质的粒子都一样多,所以只有后两个因素在起作用。

3.然后利用多媒体:[投影]固体Fe、液体H2O、气体CO2粒子间距示意图(引导观察,从中发现问题并得出结论:固体、液体粒子间距比气体粒子间距小得多。)[教师引导]通过分析发现,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粒子间平均距离的大小,从而解决问题并进一步得出:在上述条件下气体体积近似相等且约为22.4 L。

[设问]在其他条件下,气体是否也遵循这个规律呢?(从而引入气体摩尔体积)4.巩固练习,理解内化

进行必要的课堂练习强化对摩尔的理解及使用时注意点 5.布置作业

作业:习题中相应作业。

四、板书设计

第二节 气体摩尔体积

一、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三个因素:

①物质所含结构微粒数多少;②微粒间的距离;③微粒本 身的大小。

二、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Vm=22.4L/mol

2、公式:V=Vm×n n表示气体物质的量

3、注意:①条件是标准状况下,即O℃、1.01×105Pa;②描述对象是1mol任何气体;③结论是体积约是22.4L。④温度、压强对气体体积的影响:温度越高,压强越小→气体体积越大(实质:分子间距离增大)

三、阿伏加德罗定律

1、定义: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会考复习练习3——气体摩尔体积 篇6

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1)、常温常压下,1mol氮气含有NA个氮分子

(2)、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例混合的甲烷和丙烷混合气体22.4L,所含的气体的分子数约为NA个

(3)、标准状况下,22.4LNO和11.2L氧气混合,气体的分子总数约为1.5NA个(4)、将NO2和N2O4分子共NA个降温至标准状况下,其体积为22.4L(5)、常温下,18g重水所含中子数为10NA个(6)、常温常压下,1mol氦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4NA

(7)、常温常压下,任何金属和酸反应,若生成2g 氢气,则有2NA电子发生转移(8)、标准状况下,1L辛烷完全燃烧后,所生成气态产物的分子数为 8/22.4

NA(9)、31g白磷分子中,含有的共价单键数目是NA个(10)、1L1 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铁离子的数目为NA(11)100g的98%的浓H2SO4中所含的氧原子数为4 NA

(12)含0.01 mol H2O2的水溶液跟MnO2充分作用,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0.01NA(13)在标准状况下,2.24L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混合气中所含分子数为0.1 NA

(14)64g的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定失去2NA个电子

(15)常温常压下,100mL 0.5mol/L 的乙酸溶液中,所含有的乙酸的分子数小于0.05NA(16)常温常压下,1 mol碳烯(∶CH2)所含电子总数为8NA(17)1mol苯分子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为3NA

(18)标准状况下,22.4LCO2和CO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NA(19)2.9g 2CaSO4·H2O含有的结晶水分子数为0.02 NA

2、下列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A.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2H6 B.等体积等密度的CO和C2H4 C.等温等体积的O2和N2 D.等压等体积的N2和CO2

3、在标准状况下,ag气体A与bg气体B的分子数相同,则与此有关的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气体A与气体B的摩尔质量之比为a:b B.相同状况下,同体积的气体A与气体B的质量之比为a:b C.质量相同的气体A与气体B的分子数之比为b:a D.同温同压下,气体A与气体B的密度之比为b:a

4、同温同压下,对于等体积的一氧化氮(14N18O)和一氧化碳(13C18O)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相同的分子数和原子数

B.含相同的分子数和电子数 C.含相同的质子和中子数

D.所含分子数和质量均不相同

5、同温同压下两个体积相同的容器,一个盛NH3气体,另一个盛N2和H2的混合气体,两瓶气体一定有相同的()A.质量

B.原子总数

C.质子总数

D.分子总数

6、某密闭容器的质量为50g,当它装满CO2气体时,质量为58.8g,如果改装CH4,其质量应为

()

A.3.2g B.58.8g C.22.4g D.53.2g

7、乙炔和乙烯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所需氧气的体积是原混合气体的2.7倍,则该混合气体与足量的H2发生加成反应时,消耗H2的体积是原混合气体体积的()

A.1.6倍

B.1.8倍

C.1.4倍

D.1.2倍8、19世纪,化学家对氧化锆的化学式有争议.经测定锆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其氯化物蒸气的密度是同溶、同压下H2密度的116-117倍,试判断与氯化物价态相同的氧化锆的化学式

()A.ZrO

B.Zr2O

C.Zr2O

3D.ZrO2

9、吗丁啉是一种常见的胃药,其有效成分的结构简式可用下图表示。关于该物质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22H25ClN5O2

B.该物质具有碱性,能与酸反应

C.该物质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D.该物质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10、用2-氯丙烷制取少量的1,2-丙二醇,经过下列哪几步反应

()

A.加成→消去→取代

B.消去→加成→水解

C.取代→消去→加成

D.消去→加成→消去

11、白藜芦醇广泛存在于食物(例如山椹、花生、葡萄糖等)中,它可能具有抗癌性。与1 mol 该化合物起反应的Br2和H2的最大是()A.1 mol,1 mol

B.3.5 mol,7 mol C.3.5 mol,6 mol

D.6mol,7 mol

12、(14分)在25℃,101kPa条件下,将15 L O2通入10 L CO和H2的混合气中,使其完全燃烧,干燥后,恢复至原来的温度和压强。

(1)若剩余气体的体积是15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中 V(CO)= L,V(H2)= L。

(2)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 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中 V(CO)︰V(H2)=。

(3)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L,则a的取值范围是。

12、(1)5,5

(2)(a-10):(20-a)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反思 篇7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化学《气体摩尔体积》 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复习公式N/NA=n=m/M,再一次明确物质的量的桥梁作用,同时考虑另外一个宏观物理量——体积。提出新问题:如何建立V与n之间的关系呢?引入新课《气体摩尔体积》。

(二)情境创设 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什么是气体摩尔体积?请学生根据摩尔质量的知识从理论上试着说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单位和计算公式,小组内讨论交流。并在ppt上给出气体摩尔体积的相关知识。

2.学生对课前计算结果和课上的实验的观察,从中归纳结论。

①观察课前对l mol物质体积的计算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②通过课前对电解一定量水得到氢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比,结合课堂上对实验的观察,能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并得出结论:同温同压时,l mol的气体——体积大,不同气体体积大致相同。固、液体——体积小,不同物质体积各不相同。对于气体,同温同压时:物质的量相同时体积也相同。

3.结合刚刚得出的结论提问:为什么在同温同压时,相同物质的量的不同气体,体积却大致相同?请小组内总结,从微观粒子角度考虑,决定体积的因素有哪些?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并进行讲解: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①粒子数目(相同);②紧密排列时取决于粒子大小(固体和液体);③离子间距离很大时取决于粒子间距(气体)。并及时强调,气体分子间距离取决于外界的温度和压强,所以才会出现,分子数相同(即物质的量相同)时体积也相同。4.通过数据进行讲解和得出结论:

0℃,101 kPa(标准状况),l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 L。即此时,气体摩尔体积Vm=22.4 L。

提示学生从微观粒子角度考虑,并将模型中的小球换成大小不一的,进行展示,依据模型理解。通过模型中大小不一的小球帮助学生理解相同条件下,不同气体的Vm相同的本质原因。(三)巩固提升

指导学生进行当堂训练。(四)小结作业

学生总结当堂课学到的知识。布置作业:课下总结物质的量n与质量、粒子数、气体体积之间的关系。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设计问题】 【参考答案】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能说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②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说出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③能进行气体摩尔体积的简单判断和计算。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已有知识的迁移理解气体摩尔体积;②通过制作模型和动画演示理解各因素如何影响气体体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进一步体会物质的量的“桥梁”作用;②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气体摩尔体积的大小是不是固定不变的,取决于什么?【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 篇8

《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是在学生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教学的。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学习长度和面积单位的经验,一方面对学习体积和体积有帮助,另一方面也有了负面迁移,在学习体积单位的时候,学生总是会想到面积单位上去,实际上对体积和面积的含义还没有真正区分。因此,本节课把“正确区分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的含义”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来突破。

本节课主要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教学目标:

一、创设有效情境,提示体积的概念。

在课的开始,联系学生学习的经验,巧妙地利用了《乌鸦喝水》的故事,在故事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感受和思考,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动机,从而理解“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二、渗透体积单位的必要性。

通过有争议性的两个物体体积大小的判断,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素材,使每个学生都能激发动手测量物体体积大小的动机。这样的学习活动,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体积单位的必要性。

三、实际操作,构建体积单位的模型。

让学生在探索体积单位的过程,充分感受和体验,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和具体化,从而抓住知识的关键。为了让学生明白体积单位的大小,除了出示标准的体积单位以外,还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参照物,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参照物分别是一个手指头、一个粉笔盒、一个讲台的大小,通过闭眼思考,让学生把每个单位的大小刻在头脑中。

四、让学生学生学习。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的活动过程。课堂教学中,我把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三个教学环节设计为相同的步骤,鼓励学生用学习立方厘米的方法去学习1立方分米、1立方米,让不同程度的学习反复说各个体积单位的定义,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课堂学习。

五、继续开发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课堂练习中,尽可能安排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充分地探究。立方米的教学条件是开放的,尊重学生,充分让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比较。在数重叠物体的体积时,特意安排了计算这个不规则图形的表面积的练习,从练习效果看,大部分学生不能有序的思考问题,不能从表面积的定义出发计算一个物体的表面积。

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物理教案 篇9

(2)讲述:根据大量实验表明: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教师板书)。讲述后,结合课文举例。

(3)抽气机、打气筒、空气压缩机都是利用了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制成的。讲述打气筒的构造和工作过程。

请学生讲图11―16,活塞向右拉和活塞向左压时,筒内的气体体积和压强大小的变化。再请学生上台用打气筒,照图11―16那样试一试(出口堵住,并向全班同学说一说其感受是否跟刚才一位同学照图讲的情况相同。

(4)讲述:利用打气筒,获得了比通常大气压大两三倍的压缩空气。在一些机器设备上,还可以得到压强大得多的压缩空气,简介图11―17利用压缩空气制动火车的简单过程,并要求学生填写出图旁文字说明中的空格。接着再举出一些压缩空气在工业上的应用的例子。

四、小结本课内容:

1.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都是利用大气压强把水从低处送到高处的。

2.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利用这一道理可以获得比通常大气压强大得多的压缩空气,在工业生产中压缩空气有广泛的应用。

五、布置作业:

1.阅读本节课文。

2.复习全章内容,并将全章课文后的“学到了什么”的空格填写好。

(四)说明

1.本课是大气压强的应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实验、教师演示实验,使学生弄明白它们的原理。利用课文中的图,图旁文字说明中又有空格,通过这些活动,使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学得积极,理解深刻,又有趣味。

2.讲述离心泵前,安排一个学生随堂实验,使学生对“离心”有一定的认识,这类离心现象,学生并不陌生,除了教师再举出一些离心现象的例子外,还可让学生自己举一举。但是,在这里不要解释离心现象,木然就会干扰重点内容的学习,同时学生认知水平有限,也不会真正理解。

3.对于根据合适条件选用设备,其本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素质,不仅选用设备要这样,做其他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物力、财力和自身的基本条件,不能无条件的追求。

上一篇:两栖汽车作文下一篇:关于大暑节气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