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育人工作总结(通用11篇)
高校教师育人工作总结 篇1
高校育人首选以教师的德为先
大家经常报怨:现在的大学生真不如过去的大学生素质高,所谓的“素质高”是指综合素质,是指德育素质。学问就是那些学问,虽然学问有不断的更新和提高,或是在短时间内可以补充、可以突击,唯独人的品德才是一个系统工程。大学生的品德取决于家庭、社会等诸因素。小学的老师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孩子们没有鉴赏力,到了中学阶段,孩子们好象似懂非懂,有争议也有顺从。到了高校则不然,18岁是完全行为能力人了,高校的老师就是他们的榜样,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高校教师的德性决定他周围学生们的世界观。教师是教书育人的,在我心中老师是最受人们尊重的职业之首。无论你身价多高,身居多显赫的高位,你都不能忘记你的老师、你的恩师。医生治病救人,但拯救不了人的灵魂,唯有教师是培养人的灵魂的工程师。
高校教师的品行,在教师队伍中更是榜中之首,因为高校培养出的人才全是国家的栋梁,高校教师品德的高崇,国家兴旺,高校教师品德的败坏,国家将会患败血病。
高校教师育人工作总结 篇2
一做一个爱学习的人
高校教师应增加阅读量, 每个高校每年都有大量经费用于图书馆藏书量的建设及期刊数据库的购买, 但是教师的读书量少之又少, 学生还要次之, 使图书资源极度浪费。作为教师, 应为人师表, 率先垂范, 带头进图书馆, 多读书、多学习, 带动学生自主学习, 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让图书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做一个乐于实践的人
教师是实践育人的核心要素之一, 要使实践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强化教师实践育人的理念, 提高教师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高校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 与此同时, 也要有很强的知识运用能力, 毕竟他们进入社会后实践多于说教, 实践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始终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将知识转化成学生能力、智慧、精神、品格的必经途径。加强实践教学工作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 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 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要求。高校教师, 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首先要从自己做起, 做一个乐于实践的人, 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并总结归纳形成论文, 做成科研, 并推广让大家学习。科学研究是大学的一个基本职能, 大学的科研成果的多少也标志着大学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如果把大学为社会培养的创造性人才称为高素质的劳动者, 那么, 大学的科研成果则是对社会生产力的又一直接贡献, 两者共同构成了大学的生产力与生命力的标志。
三做一个勇于创新的人
大学以人才培养为己任, 而创造性恰恰是人才的核心特质。创造精神是大学存在的价值, 是大学在社会有机体中保证自身地位的根本生命力。爱因斯坦更直接地认为“学校的目标应该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 不过他们要把社会服务看作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 “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 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应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为教师应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重视实践环节, 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发展的创新人才。
四发挥教育者自身的榜样作用
教育者每天都在进行教育活动, 但是学生能否接受他的教育, 不仅在于言, 更重要的是在于他的行, 在于他行为信度的高低。如果他的行为信度高, 他本身就会被学生视为学习的榜样, 那么他的言行无疑就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摘要:高校教师时常对学生强调的是刻苦学习, 努力养成终身学习的观念;要勤动手, 加强锻炼实践能力;要创新,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而言传不如身教, 作为教师, 我们在这几个方面首先应起到表率作用。
关键词:育人,高校教师,实践,创新,学习
参考文献
[1]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计巧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实践创新环节[J].高等理科教育, 2006 (5) :101~103
高校专业教师育人职能虚化的对策 篇3
关键词:高校教师;育人虚化;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育人”应是高校专业教师的核心工作
高校肩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专门人才的神圣使命,高等教育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
但是,我们通过走访调查,高校专业教师的“育人”状况令人担忧,高校教师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高校没有配备班主任和导师,有的虽然配备了班主任但只凭教师的自觉性,因缺乏激励机制和考评举措,班主任和导师工作难以到位。各高校十分重视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既是思想教育者又是管理服务者,既是活动组织者又是就业指导者,每名辅导员承担了三百以上甚至近千名大学生的日常工作,虽然成绩显著但压力很大。不少学校也尝试配备班主任、导师等,然而“班主任”形同虚设甚至没有配备,“导师制”昙花一现没有坚持,形成了“教书”与“育人”两张皮。
教师是发展教育事业的主要力量,是学校教书育人的主力军,教书育人是高校专业教师的基本职责。《礼记》载:“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之诸德也。”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些都说明了教师育人工作的重要性,“育人”应是高校教师的核心工作。
二、高校专业教师育人职能虚化的原因
(一)思想重视不够,育人意识淡化
教师重视教学工作量和科研项目,注重自身利益,忽视社会效益。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认为:目前在中国的一些高校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愈来愈大,由于收入低而忙于创收等功利性的事情。部分教师片面地理解教师的职责,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教给学生专业技术知识,帮助他们掌握将来就业的一技之长;至于学生的道德素质的教育,是学校领导、政工干部和辅导员的事,与己无关。不愿意花力气去研究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缺点、错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二)工作机制不畅,育人途径弱化
学校对专业教师育人工作抓得不紧,没有提供较多的育人环境和途径。教师课内极少和学生沟通交流,更谈不上课外参加学生活动。相当一部分班主任工作责任心不强、主动性积极性不够,不少专业课教师甚至不愿意担任班主任工作。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缺乏严格的业绩考核机制和完善的评价激励机制,影响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三)评聘职称要求不够,考核指标软化
职称评定部门往往把课时量和科研项目、发表论文的数量作为评聘职称的主要依据,因此对教师教学科研要求很多,而教师评价及考核中“育人”没有硬性指标,即使有指标也无法客观衡量,往往会出现考核量化困难,导致专业教师缺乏育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高校专业教师育人职能虚化的对策
(一)构建育人机制,形成育人职能刚性工作体系
完善育人规章制度,明确年级“辅导员制”、班级“班主任制”、宿舍“导师制”分层负责的育人格局,并理清三者关系和工作侧重点。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充分调动高校育人的各个要素,构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面、立体的学生工作体系,营造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的氛围。安排专业教师兼任班主任和导师工作,专业教师可以为学生做专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明确学習目标;可以指导学生选修专业课程,使学生学到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创新性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专业学习兴趣。而且,专业教师还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倡导宿舍“导师制”,更有利于营造文明宿舍、学习型宿舍,发挥宿舍育人阵地的作用。
各高校要重视专业教师育人功能的发挥,制定和完善专业教师育人工作机制和规章制度。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继续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一手抓专业教师的育人工作。重视班主任和导师的配备工作,把专业教师育人的具体要求纳入教师工作条例,促使专业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二)构架育人考评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
制订专业教师育人工作的量化考评体系,将班主任、导师工作及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承担就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量进行量化,并与奖金发放、教学质量评估、职称评聘以及各类先进的评选挂钩;为保证考评质量,尽可能把“软指标”变成“硬杠杆”,以提高可操作性,确实难以量化的内容进行定性分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实时动态考评机制,用制度引导和激励高校专业教师提高育人的积极性。
各高校要重视专业教师育人考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制定和完善班主任、导师工作职责,按岗、按职、按责提出具体要求,确定考评的内容、程序和方式,形成科学合理的专业教师考核评价机制。
(三)营造育人环境,开拓育人的课外途径
探讨课外育人的新途径、新方法,形成“第一课堂”(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校园文化)、“第三课堂”(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努力拓宽课外育人的领域,鼓励专业教师举办政治思想教育、科学技术等专题报告(讲座),参与、指导学生课外实践和社团活动,着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育人环境,专业教师参与课外育人,更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倡导专业教师带队开展“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创新育人观念,拓展育人渠道,改进育人方法。
高校重视专业教师参与拓宽课外育人途径,发挥专业教师的业务优势,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又红又专的合格人才。
针对高校教师育人职能虚化的状况,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探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革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强化高校教师育人意识和责任,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专业学习和思想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内课外的育人途径,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育人优势,形成科学合理的“教书育人”奖惩机制和全面育人的工作体系,这是各高校面临的紧迫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张海鹰.发挥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J].理论观察,2001,(6).
[3]王在朴,周水菊.浅议新形势下高校教书育人[J].现代企业文化,2008,(9).
学校教师育人工作计划 篇4
铁岭中学教师的培训是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和基础教育的要求,对新教师、骨干教师的后续提高培训,其培训总目标是按照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规律,瞄准反思型、内省型、专家型教师为目标,建立一支师德过硬、专业优良、有研究潜质、教学个性突出、实践能力强,教学科研成果显著的骨干教师队伍。以此为基点,开发研训一体校本为主的培训新模式,整合培训资源,形成理论专家和教学实践者紧密结合的培训合力,解决实际问题,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使培训真正为教师服务,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
二、培训对象
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共计42人。
附:35周岁以下(1973年后出生)教师名单
龚施柳、魏佳、陆燕颖、王智鸿、贺玲子、白佳璧、李亚敏、顾鸿、李叶琳、李娜、李佩、张华、陈瑛、厉莉、朱月英、谭华英、胡玉茵、许东锋、王璐、张芸、杨越、杨澄宇、宋菡霄、陈雪琴、贾贞、华丽、沈晓旻、徐雅萍、周敏、侯晓平、管清华、郑凤群、李淑香、王红艳、刘博、汪娴、杜雅敏、沈璐、程昀、叶又佳、都玉平、吴燕
三、培训原则
1)结合学校“二期课改”工作的实际,重在可操作性和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有利于激发青年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2)尽量寻找身边的“真人、真事、真情”,坚持真实可信可学的原则,在教师中树立新典型,宣传新事迹,使高尚的师德风范可亲、可近、可学。
3)借助校内宣传栏、校园网、铁岭潮校刊等媒介,通过广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以及教学基本功训练成果展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人物的激励、导向和示范作用,从中发现和培养后备人才。
四、培训形式
除了传统的教师集中时间培训外,可广泛采用自学和网上培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情况随时安排学习,这解决了他们的学习培训与现实工作的矛盾冲突。科研室可以推荐优秀的教师培训网站和优秀的教师博客,提供教师边工作边学习,或者在业余时间参加各类课程学习,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个人发展潜力。教师可以自己提出需要去参加哪些内容培训,只要与工作有关、合理,学校领导一般都会同意并给予经费补助。
五、培训方案
(一)教师职业规划的培训:
1、视频—职业规划—(1)鲁灵敏做客央视商务时间,指点人生职业规划(46’);
(2)徐小平: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42’)
2、或邀请本校新评上高级职称的年轻教师现身说法,讲讲自己职业规划的步骤,指点迷津。
3、宣讲初、中、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条件,(或下发)让教师早作准备。
4、布置作业:每人写一篇“个人的职业发展”。
(校领导及人事部门根据本人意愿,提供育人和专业两种职业生涯发展渠道,使青年教师有多种机会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在这过程中学校可以考察某个教师是否有育人才能和培养潜力,当有育人和技术职位空缺时,即可安排上岗。)
(二)教师师德的培训:
1、发购书券,自选书籍,开展读书活动。要求做好读书笔记,并结合课题研究。2个月后,组织青年教师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从中选出优秀的篇目布置橱窗展示,让青年教师在选书、读书的过程中得到_,提升师德素养。
2、推荐优秀的光盘和视频,例如魏书生和任小艾的“班主任工作的艺术”,组织观看,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体会,每人写一篇案例和论文,由科研室编辑出版。
3、请专家讲座:
(三)教学基本技能的培训:
1、视频——练字——
(1)席殊练字60小时;
(2)朱春晖一周练好字
(3)庞中华硬笔书法八、九
2、布置作业:每个学员利用笔记本电脑,每天抽空练习硬笔书法10—20分钟,一个月后统一考核,进行作品的评比、展示、发奖。
六、特色形成
1、积极创建学习型校园
科研室推荐一部分优秀网站,提供青年教师借鉴学习,鼓励他们充分利用学校创造的良好的信息技术条件和环境创建网站,便于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资源共享,从而逐渐形成铁岭中学的办学特色。
2、逐步提升校本课程的建构力
守育人初心做合格教师学习总结 篇5
我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每每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内心总是洋溢着的骄傲和喜悦,这出于我对于党员身份的景仰,也是党员这一身份对我工作和生活的鞭策。自从参加工作至今,将近18个年头。在这间,那份初心不曾改变,那就是千教万教,教做真人!。
不忘初心!不忘初心!不忘初心!三尺讲台,一颗爱心;放飞希望,乐此不疲。我以严谨的教学态度、精湛的教学艺术、独特的教学风格、默默无闻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在基层工作,践行党员的那份初心,得从小事做起,做好每日的平凡小事: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自我充电学习、总结经验、解决班级学生之间的琐碎小事、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举办各项活动等等。事虽简单,却意义深长!
作为一名基层的老师,我的行动并不惊天动地,也无需生死抉择,但一事当前,要用最温暖的感受去抉择,用最宝贵的价值来权衡,用党员的标准丈量自己,不忘初心,脚踏实地,就会拥有一个无悔的人生。
高校教师育人工作总结 篇6
摘要:高校资助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其育人功能的发挥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才。本文主要从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出发,探索发挥资助育人作用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 贫困生 资助育人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自200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及其配套办法颁布实施后,国家就在高校建立了以“奖、助、贷、补、减”为主体的学生资助体系,这种完善的资助体系不仅可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进入大学并无后顾之忧的接受高等教育,也在高校育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都明确的提出高校要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切实做好“资助育人”这一重要工作。因此,发挥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显得尤为重要。高校资助工作的功能
1.1经济上的助困功能
所谓资助,可想而知首要的是经济上的帮助,而高校的资助工作是针对家庭经济无力承担其学费的大学生所开展的,首要目的是从经济上对贫困生进行帮扶。通过绿色通道部分贫困学生顺利进入大学,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通过助学贷款解决学费和住宿费,让贫困生在上学期间无后顾之后,顺利完成学业;通过国家助学金为他们提供生活费,可以让他们安心的学习,全面发展。
1.2思想上的励志功能
对学生进行物质资助,只是资助的最低要求,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资助工作除了达到对贫困生经济上的帮扶目的之外,更重要的是从思想上引导学生自立、自强,学会自我帮扶。通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的评定工作激励学生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注重全面发展,努力成长成才。
1.3情感上的激发功能
贫困学生通过国家或企业的资助顺利完成学业,他们会从内心感谢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并怀揣感恩,而一个常怀感恩之心的人必然会在他成才之后回报社会,这样通过资助工作实现了从情感上激发大学生学会感恩。
1.4品质上的塑造功能
不管是奖学金评定,还是助学贷款申请,都对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有着严格的要求,在资助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通过评定体系要求学生讲求诚信,严格要求自己;引导大学生重视个人信誉,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1.5心理上的疏导功能
贫困生绝大部分都来自农村或单亲家庭,他们从成长的环境都不优越,家长更多的关注学业情况,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比较薄弱,因此,他们一般会存在自卑的心理,而通过高校资助工作的开展,可以帮助贫困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信心。发挥高校资助育人功能的途径
2.1完善资助体系,提高工作效率
高校的资助工作者在资助工作助困功能的发挥上更多的是事务性的工作,从繁琐的事务工作中解脱,腾出更多的时间投入其育人功能的发挥成为了关键,以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为例,第一,院内成立以副书记担任组长,资助育人专项辅导员和年级辅导员为组员的资助工作小组,在学习、解读国家和学校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并完善学院评价体系,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提升资助工作的整体水平和资助效益,确保高效准确地完成资助工作。第二,建立贫困学生档案。贫困学生由于经济的原因可能造成心理自卑、学业落后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因此学院通过档案从学业、生活、心理等方面全面了解学生,把握动态,确保能及时沟通并实施跟踪帮扶。
2.2实施励志教育,培养学生全面成才
高校应该以资助工作为平台,加强学生的励志教育。第一,大力宣传优秀事迹。以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寻访、优秀个人及集体表彰大会等活动为契机树立优秀励志典型,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发贫困生的自强自立意识。第二,围绕学生的理想信念开展成长成才系列讲座。例如,电子工程学院开展了“E动青春”之“榜样力量、助力成长”讲座、“未来职场,由我做主”职业规划讲座等。第三,将励志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学院一直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理念培养勤工助学人员,鼓励他们自食其力,自强不息。通过两者的结合,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使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得到了升华。
2.3注重感恩教育,寻求心理回应
感恩是组成德育的重要部分,而感恩意识的缺乏也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多年来,学院一直从贫困生感恩意识的培养出发,注重全体学生的感恩教育,逐步形成良好的感恩氛围。第一,在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企业奖助学金评定的过程中,倡议受资助学生从心出发,撰写感谢信并鼓励学生参加一定时间的义务劳动或社会公益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勇于面对困难的优良品质。第二,组织“真情传递”毕业生图书捐赠会,通过图书捐赠的方式引导毕业生懂得感恩并将感恩传承。第三,利用党支部和班级,组织感恩节感谢父母、感谢老师的活动,寄送祝福,通过志愿服务队、献血队等组织,将志愿服务常态化,回馈社会。
2.4重视诚信教育,提升育人意识
诚信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品质,作为具有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大学生,更应该讲求诚信、以德立人。然而,目前高校校园里失信行为却屡见不鲜。在学习中,有学生考试作弊、抄袭成风;在经济中,故意拖欠学费、骗助骗贷。这些不诚信的行为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带了极大的挑战,而资助工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工作过程中重视诚信教育,发挥其品质塑造功能。第一,以国家助学贷款申请为抓手,开展诚信教育。通过举办“毕业生助学贷款还款培训会”,与贷款学生一对一谈话,贷款已毕业学生还款跟踪及催缴等方式引导毕业生按照还款协议按时还款。第二,定期开展诚信考试教育。通过签订考前诚信承诺书,将诚信教育渗入每一位学生心中。
2.5突出人文关怀,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社会竞争也越来越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而高校作为一个学生半社会化的环境,大学生承担着学业、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尤其是贫困生,由于成长的背景特殊,心理往往比较自卑、自闭,综合能力也相对较低,针对这种问题学校和学院应该投入更多的人文关怀,有效促进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第一,完善心理援助机制和网络。通过加强辅导员在心理咨询方面的培训,让辅导员在贫困生管理过程中专业化。第二,为贫困学生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充分发挥勤工助学平台,鼓励帮助贫困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岗位,在经济上帮助他们的同时,提升综合素质。第三,加强贫困生管理,突出人文关怀。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辅导员定期和贫困生沟通,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关心他们,并利用寒暑假期间走访贫困学生,切实了解情况,传递温暖。
高校教师育人工作总结 篇7
一、培养知情功, 动之以情
当下普遍的观点是, 高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征越来越复杂, 习性爱好和行为趋势越来越难以把握。作为教师, 知悉教学对象的组成结构、心理特征、行为特点是基础课、必需课, 也是一项基本功。
(1) 通晓地域性差异, 因地制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高校学生的地域性结构越来越多元化, 生源天南海北、五湖四海, 甚至很多学校国际化的特点已越来越显著。每名学生背后都有一方乡土, 特别是新生, 乡音、乡情比较浓, 老乡观念比较重。教师如果能在课堂内外聊些学生的乡土人情, 能结合自身感受多谈谈不同地方社会和民族发展的亮点并能主动遵从各民族习俗, 无疑会大大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增进彼此的认同感, 活跃交流氛围, 对提高学生的互动热情和课堂参与意识大有裨益。
(2) 熟悉年龄段差异, 因势利导。大学, 是学生一生最美好的黄金期, 弥足珍贵更应倍加珍惜。这个年龄段的特征也很突出, 尤其是广受网络媒体、电子产品、流行时尚的影响。教师要结合时代发展的状况, 把握住学生在想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容易产生哪些学习上和生活中的认识误区等。关键是要引导好, 趋利避害、因势利导, 教育学生珍惜时光、学习成才、开拓思路、创新实践, 倡导积极向上、健康文明、学业有成的高校生活。
(3) 把握个体性差异, 因材施教。多数学生个性比较强, 有好学上进的, 也有贪玩厌学的;有的思维敏捷善于学习, 也有死记硬背事倍功半的;有的比较自我, 偏内向, 有的比较异我, 好标新立异等。作为教师, 切忌搞一锅煮、一刀切, 本本主义、教条主义最易抹杀学生的创造力。
二、练就说理功, 晓之以理
说理不同于说教, 说教是忽视对象特点, 是强压式、填压式的, 而说理强调的是实事求是, 是互动交流式的。有的课堂呆板, 教师讲得无力, 学生听得没劲, 教学效果当然好不起来。说理功既可以指具体理论知识的阐述释义、演绎推导, 也可以是针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困惑和不解, 明辨是非、说事拉理。教学中, 要善于抓住学生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 积极做好说理解答工作, 提高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大道理要联系实际讲“活”。大道理不是空道理。很多人觉得, 大道理不需要讲, 没人愿意听。根本问题出在没有深入实践去思考, 没有联系实际去讲解。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都是学生立身做人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 若是不融入实践、贴近生活, 必然带来认识上、理解上的偏颇, 难免讲空、讲大、讲假。而且讲的人若半信半疑, 显然也很难让学生接受。
(2) 小道理要见微知著讲“大”。小道理不等同于没道理。不少学生对一些小问题、小错误不当回事, 小则粗心马虎, 大则积错难返。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在学习、科研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在生活、工作中关注细节、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3) 歪道理要拨乱纠偏讲“正”。歪道理不能视为有道理。如在高校长期流行的“60分万岁, 多1分浪费”, 就是一种典型的歪道理。表面上看只是一种调侃, 深究起来, 反映的是对学习认识错位、心态偏移、学风不端, 如果不能有效纠偏、及时匡正, 最终势必影响校风。教师要能对诸如此类的言行做出敏锐的甄辨, 及时有效地刹住歪风, 树立正确良好的导向。
三、提高疏导功, 用心开导
在多数教师眼里, 学生就像一群大孩子, 他们会在生活中“犯错误、惹麻烦”, 心理上“不成熟、想不开”。近年来, 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受到全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解决问题当然不能一味用强硬手段, 要及时化解冲突、消除对立, 关键在于疏导。
(1) 热问题冷处理。年轻人有朝气、有活力, 也容易头脑过热, 轻则作出错误的判断、草率的决定, 如考研热、恋爱潮等;重则发表错误的言论, 作出过激的举动, 如打架斗殴、自残轻生等。面对此类过激现象, 关键是要控得住局面, 稳得下情绪, 让学生回归理性、冷静思考, 帮助学生分析情况、寻找问题, 寻求理性的解决方法。
(2) 冷问题热理疗。有的学生不善交流, 性格不太合群, 各种活动参与意识不强, 甚至有的产生心理问题后, 不愿承认、不敢面对、自我封闭, 极易引发不良的后果。对这类问题, 教师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化解, 多一点问候、多一些关心、多一份帮助, 如同对患者做热理疗一般, 冷了不行, 太热也不妥, 冷热适中、持之以恒才最有效。
(3) 群体问题分化处理。高校学生的群体问题不容忽视。解决群体问题最好的措施当然是防患于未然。教师要有高度的敏感性, 从学生热议的话题、过激的情绪反应、少数人的不良举动等现象, 及时察觉引发群体事件的征兆, 及时化解、果断制止。发生问题后, 要及时把控住局面, 有效劝离、清退无关人员和其他参与者, 对几个主要人员采取分化处理、各个击破, 彻底清除事件遗患。
四、强化解难功, 热心帮扶
(1) 以身作则, 伸出温暖人心的双手。普遍而言, 高校阶段的师生关系没有中学阶段那么融洽, 主要原因是学校开设的课题多、课时短, 师生的流动性频繁、相互交流少, 造成教师不了解学生困难, 学生有困难也不愿找教师的现象。作为教师, 理应主动拉近师生距离, 积极融入班级团体, 不仅解答好学生学习上的问题, 也要力所能及帮扶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
(2) 发动班级, 营造团结互助的集体。积极发挥班级力量, 让大家找到认同感、归属感, 树立良好的集体荣誉感。教师应同辅导员、班干部、课代表及学生党员等, 一起倡导生活互帮、学习互助, 对有困难的学生积极施以援手, 让每名学生倍感集体的温暖, 在班级内共同营造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
(3) 依靠组织和社会力量, 众人拾柴火焰高。学校通常都会设立奖学金、助学金、贫困贷款等项目, 另外如学生会、社团等各类团体组织, 都为高校开展助学工程、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们还可以利用各类宣传媒体, 广泛号召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的帮扶救助项目, 倡导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一起行动起来乐善好施、解难帮困, 共同传递“正能量”。
摘要:教书和育人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 教书是一种形式或是手段, 育人才是核心和目的。文章指出, 要教好书、育好人,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强化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增进互信, 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关爱学生, 善于说事明理、以理服人, 积极疏导学生思考问题, 热心帮扶有困难的学生, 归纳为“四功”:知情功、说理功、疏导功和解难功。
关键词:高校教师,知情,说理,疏导,解难
参考文献
[1]宋碧英.谈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五个“突破口”[J].当代教育论坛 (管理研究) , 2011 (7) .
[2]谢晓青.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理性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 (29) .
[3]沈士梅.团体心理训练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验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 2007 (5) .
五大模式创新高校育人工作 篇8
领导“手把手”带徒
政治信仰是人生观的核心之一,是青年育人工作中的关键课题。青年群体的主流政治信仰是积极向上的,但由于政治信仰教育模式陈旧、外来文化冲击、网络媒介负面引导等,存在政治信仰功利化,不同程度存在追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导致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对立与冲突。
“政界导师带徒”模式,创新原有的政治信仰教育模式,将厅级领导干部请入校园“手把手”带徒弟,每位导师对接3-5位学生。这一模式开展以来,形成了以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坚、浙江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等为代表的30余位厅级领导干部导师团,已有百余名学子受益。这一做法不仅改变了原有思政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重视言传身教和互动交流,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将学生由“被动灌输”转变为“主动内化”,由“单向通道”转变为“交互参与”,通过切实的实践教学,使大学生把有关政治信仰的理论转化为内在的行为标准、人生的价值观念,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2014年4月,浙江省委宣传部在浙江省高校党建暨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借鉴浙大“紫领计划”在浙江省高校中推广政界导师带徒制。
浙商助力青年“双创”
“浙商导师带徒”模式是“求是强鹰计划”的内核,“师傅带学徒,手把手来教”,不仅仅教学知识的方法,还在于培育师生之间的情谊,让“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历经千难万险”的“浙商精神”得以传承,为大学生“双创”提供阵地,激发个体的潜力和创造力,摆脱对个人理想的茫然,为个性化发展搭建平台。
在这一平台上,100余位学员开始了真正的创业,不少学员在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中荣获金银奖。其中,第4期学员白云峰、第13期学员王旭龙琦创办的杭州利珀科技有限公司,从事机器人视觉研发,2014年获得台湾9家制造业企业和浙江省引导基金共同完成的A轮投资,并且出资4000万元建设智珀机器人研究院。
社会组织让志愿服务教育常态化
志愿服务作为高校育人的载体之一,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激励功能。志愿服务要取得长期的效果,必须组织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社会组织应该在其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彩虹人生旗下的“绿色浙江”是一个扎根浙江、放眼全球的专业从事环境服务的公益性、集团化社会组织,于2000年6月开始筹建,主要致力于公众环境监督、生态社区建设、环境教育传播三大领域。
“绿色浙江”成立至今已经培养了包括中国志愿服务金奖、浙江省十大杰出志愿者、拜耳环境使者等在内的成千上万的大学生环保志愿者。2015年5月,“绿色浙江”秘书长忻皓在坚持15年后,荣获2015年中国青年最高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并于5月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李源潮副主席接见。
身边榜样激发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指出:“大多数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获得的。”榜样教育为青年人提供了行为上的参照,也为激发其上进提供了内在的动力和明确的方向。彩虹人生育人平台深入挖掘身边榜样的作用,使育人工作不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深入挖掘“自我教育”和“朋辈教育”的作用。
通过探索挖掘身边的先进榜样,结合自身实际,帮助青年人认识自我,促进共同进步,这一模式对不少同学产生了深深的触动,部分同学也因此改变了人生的航向,走上了公益创业的道路。其中对平民英雄、绿色浙江护水老人汪耀祥事迹的挖掘,最终还登上了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节目。他是彩虹人生平台上绿色浙江的志愿者,是“五水共治”行动中的平民榜样,更是平民英雄,其事迹深深影响了一大批青年党员和护水志愿者。
思政育人的“互联网+”
信息化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是使用互联网最为活跃的群体,尊重互联网思维的特点并加以利用,对推进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思政育人”并不是简单地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的特点,让两者深度融合,发挥协同优势。
彩虹人生育人平台基于互联网“平等”的思维方式,尊重大学生的个体意识,顺应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价值认同,开展类似“做最好的自己”等主题讨论,进行学生党建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塑造和卓越能力培养,提升和强化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健康力量;基于互联网“开放”的思维方式,打造没有边界的高校思政“育人生态”。高校育人工作需要将更多的资源整合为全方位的育人平台,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社会力量。众多的优质社会资源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的牵线搭桥,进入到这个没有边界的育人生态圈中,为青年人提供了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和成长成才的机会。
高校教师育人工作总结 篇9
The search of administration and service education in university’s library run by local peo
ple
黄 少 如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图书馆)
摘要:文章以图书馆的育人工作为主要内容,指出图书馆的中心工作是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以及如何在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发挥其育人作用的基本要求和其重要意义。关键词:管理育人 管理员素质 科学管理 服务育人 优质服务
众所周知的高校里强调的“三育人”,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是指教师、干部、职工在教学、管理、服务工作中,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承担育人的责任,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而其中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是图书馆工作中的重点,处于发展中的高校的图书馆更要注重探讨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问题及发挥其作用。
一、管理育人
长期以来,高校把提高馆藏数量作为图书馆工作的永恒主题,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忽略了管理育人水平的高低直接对图书馆的发展造成的影响。要促进图书馆的发展丝毫离不开管理育人水平的提高。“管理”实际上就是规矩,是各项规章制度在工作中的运用。这些规章制度是从实践中来,又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育人”简单说就是教育学生,对管理者来说就是要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能对学生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那么我们高校如何做到管理育人呢?这要从树立正确的管理育人观念、提高管理员素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科学管理等方面入手:
1、树立正确的管理育人观念
图书馆中的“管理育人”是指管理者通过对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在实施计划、组织、指挥和协调过程中,将自身的思想品质、价值观念、高尚情操及行为规范等,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受到教育。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原则,在管理中注重育人,在育人中进行管理,既从严管理,又善待学生,以达到管理育人的双赢效果。管理以育人为宗旨,就要考虑我们的组织、我们创造的环境以及我们的一言一行、方方面面是不是都融入了对学生真诚的关爱、是不是在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是不是真正体现了育人的最终目的。对图书馆管理者来说的管理育人就是工作要做在管理上,落在育人上。坚持育人工作与管理工作相结合,把“育人”渗透到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中去,做到管理服务于育人。
2、提高管理员素质
提高管理员的素质,不仅要求管理员要有较高的个人综合素质,而且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1)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图书馆管理者,首先,应该爱岗敬业,所谓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以自己的工作为乐趣,所谓敬业就是使命感和责任心。只有爱岗才能做到敬业。必须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和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与技能,把崇高的思想、道德情操体现在日常的管理服务工作中,努力做好本职工作,通过严格的管理、优质的服务和艰苦奋斗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学生和影响学生,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条件,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和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其次,无论是在哪个岗位,都必须在管理上有作为,有创新,善于学习,善于钻研,加强思想修养; 1
又要学会做人、管人、用人。在做管理工作的同时,也使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得到提升,更应该在这方面注重努力,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2)良好的职业道德。图书馆的管理者对学生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做到“以身作则”、“躬行实践”。一方面,要按照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学生;另一方面,还要了解、尊重、热爱和关心学生。管理者的劳动具有很强的表率性和示范性,所以必须十分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发展,才能做好学生的榜样和表率。古人云:“子率其犯,熟能不效?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图书馆在管理育人的过程中,管理制度是重要的载体,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管理者在管人管事的过程中,必须靠健全和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为依据,才能进行方方面面的工作。“没规矩不成方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在高校中,图书馆的规章制度还需进一步健全,进一步细致化。这些逐渐健全和完善的规章制度不仅要在图书馆门口挂着,而且要及时宣传普及,对师生员工来讲,应该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4、实行科学管理,达到育人目的。
首先,现代图书馆必须运用现代管理科学,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工作必须要逐步以使用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手段为中心,实现知识更新和缩短信息流程,就必须对图书馆实行科学管理,以发展的新观念代替不适应这种发展的旧观念,促进图书馆的全面发展。我们所讲的图书馆管理主要包括人员配备、机构设置、工作组织、岗位职责、劳动效益、工作定额、工作统计和工作计划等,实行科学管理就必须在这些方面加强领导,全面规划,加强协作交流。
其次,图书馆必须以严格的管理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以科学的管理来达到育人的目的。第一,管理者要以身作则,执行管理制度;第二,要坚决维护管理制度的权威性;第三,图书馆领导要加强对落实制度的检查督导,要定期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
二、服务育人
1、树立正确服务育人观念
所谓服务育人,是指在为学生服务过程中,以优质的服务,热情的态度,文明的风尚和模范的行为,在精神上、思想上和道德上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受服务的同时得到良好的教育。图书馆的本质是提供服务以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知识的需求,服务永远是图书馆的主题。图书馆以服务读者为根本宗旨,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立足于服务。那么作为民办高校的图书馆不仅要对读者,主要是学生提供服务,更要在日常的工作中起到育人的作用。可以说,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存在的前提,育人是高校图书馆存在的结果,服务育人是检验高校图书馆办馆效益的唯一标准,也是评估图书馆工作的最重要指标。
2、增强管理员的服务育人意识
服务育人的工作是艰辛的、复杂的,又是高尚和光荣的,这就需要广大的图书管理员大力增强育人意识,掌握为学生服务的有效方式。这要求管理员不仅在日常工作上始终保持吃苦耐劳的精神,勤奋扎实的工作,而且要具有强烈的育人责任感,较强的服务意识,以优质的服务和模范行动影响学生。
3、全心全意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以达到育人的目的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是我们从事图书馆工作应有的正确的工作动机。对我们的服务对象(师生)要主动、热情、耐心周到、乐于接受他们的监督,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敢于正视和改正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增强群体协作精神,为完成部门目标,团结协作,以诚相待,无私奉献,淡薄名利,不居功自傲,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影响学生、教育学生,真正起到一个教育工作者身正为表的作用。
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以达到育人目的。首先,要强调提高图书馆管理员的素质。其
教师育人的名言 篇10
2)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刻好比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简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师名言
3)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4) 教师若不能取得他的学生对自己的尊敬和爱戴,那么最好让他离开教育岗位。
5) 师德是一面镜子。
6)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西汉学者戴圣《礼记》
7) 您是园丁,为祖国山川添秀色;您如春雨,润育桃李,神州大地尽芳菲。在这喜庆的节曰里,让我献上一支心灵的鲜花,向您表达衷心的祝愿。
8) 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就,都应该饮水思源,应当记住自己的老师为他的成长播下最初等种子。——居里夫人
9) 严于己,而后勤于学生,这个无愧为教师的天职。
10) 尊重儿童,不好急于对儿童作出或好或坏的评价。
11) 零博学耐心宽容,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
12) 您的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您的教学在课堂,成就却是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13)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 ——乌申斯基
14) 在教学上,要做教师兼学者;在写作上,要做学者兼教师。
高校精准资助育人工作实践和探索 篇11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认定;管理;有效程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6)02-0077-04
高校资助工作作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一部分,体现党和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同时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也是维护教育公平、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的关键因素之一。[1]但在工作中,确有少部分辅导员采取粗放式的资助方式,仅依据贫困证明材料,不去甄别贫困生的“真伪”,只要递交了申请材料,助学金就人人有份,在资助后期不对贫困学生进行心理、学业等方面一对一的帮助,看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完成了资助工作,实则与国家设立助学金资助真正贫困生的初衷相违背,这种现象的存在要求我们的资助工作要精准,要针对贫困学生的不同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资助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助、精确管理。
一、高校精准资助中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生认定中出现不诚信行为
众所周知,每个学校除了国家设立的助学金,还有企业设立的各种助学金,如果一个学生被认定为贫困生,一年至少可以获得3000元的资助,高者达到万元,这对自身没有收入来源的大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据笔者统计,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贫困生个人申请率比例达到学生总数的35%,而被认定为贫困生的资助指标只有20%左右,出现
粥少僧多的局面,在巨额经济利益诱惑下部分同学可能会不贫装贫。如果贫困认定环节不能有效甄别贫困生的真伪,同学之间相互比较,发现经济条件与自己相当或者比自己更好的同学都能够获得资助,就会产生“白要谁不要”的想法,不贫困的学生也会出现弄虚作假来参与贫困生的评选或夸大贫困程度的不诚信行为,如果不加遏制,贫困生资助将失去原有之意。
(二)贫困生认定中有关争议问题举证困难
每所高校都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详细的贫困生认定细则,理论上每位辅导员依据学校制定的贫困生认定细则要求,基本可以保障贫困认定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2]但在贫困生认定的实际操作中,贫困学生存在地域的差异,如东部沿海和西部偏远地区、城镇和乡村在衡量家庭经济状况的尺度标准不统一等诸多问题。辅导员单看学生递交的贫困证明材料来做认定工作,难免会出现误评、错评。如果真正的贫困生由于辅导员不能有效甄别而落选,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种伤害,往往会引发师生、生生之间的矛盾,进而影响该生的学习和生活。
(三)贫困生认定中可能伤害学生自尊
有时辅导员或学校在资助工作过程中想力争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但由于方法不当而事与愿
违。例如网上有关沈阳某高校让贫困生演讲“比穷”的报道,具体做法是每位申请国家助学金的同学首先提交贫困认定材料,然后在当着同学的面把自己家庭如何的贫困讲给同学们听,最后投票选举,得票高者才有资格获得国家助学金。这种做法看似公平、公开、公正,但实际上在巨额助学金的诱惑下必有不贫困学生撒谎,而真正贫困的学生由于在撕开物质贫困“伤疤”的过程中表现不佳而落选。越是贫困的学生自尊心越强,有时在资助过程中辅导员的一个无意言行,都会伤害贫困生的心灵。[3]
(四)贫困生认定中原续教育重视不够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也是奋战在资助工作一线的人。辅导员平时工作琐事较多,资助只是工作的一部分,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对于资助的后续教育工作重视不够,资助评完了,钱发下去了,感觉事情完成了,出现只助不育的现象。其实完全可以充分深度挖掘资助题材,诸如国家为什么要资助,没有得到资助的同学如何调节心理等,在学生中间开展德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
二、高校精准资助的实践与思考
(一)精确识别
对于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出现的几种现象,如果将中医理论的“望闻问切”问诊法应用于贫困生认定工作中能很好地解决甄别困难的问题。
1.“望”之细心
“望”在中医上就是医生通过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来推断病人的寒热虚实。在资助工作中要求辅导员要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申请资助学生的细节,通过细节甄别贫困学生的真伪。
首先,要仔细查看其递交的《高等学校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填写是否有前后矛盾和错误之处,如果前后不一,说明该生没有认真对待,家庭经济条件不是那么困难。
其次,看其衣着穿戴和生活用品,如果一身名牌、手机几千元并且配置有手提电脑等高档用品和高档化妆品,说明该生家庭条件还可以。
第三,大数据条件下,细心的辅导员可到学校后勤管理中心查看学生在食堂的用餐消费记录,如果一个学生消费高于在校学生的平均消费,也反映出该生家庭经济条件不差。
2.“闻”之耐心
“闻”的本意是“听”,医学中是医生用感觉器官鼻子嗅病人的呕吐物、大小便等气味,以此判定病人的发病部位,病情的轻重。
在资助工作中辅导员要善于倾听,因为有时表象会掩盖事实,大学生有时好面子、虚荣心作怪等原因,即使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也会表面穿戴的很光鲜。在资助过程中仅仅“望”是不够的,还要多听,听听申请资助同学内心的实情。俗话说言为心声,辅导员要及时捕捉学生说话的内容、方式和流露的情绪,这些细节都可以给资助工作提供信息。让申请资助的同学将家庭经济情况不愿意当众讲的内容可以单独告诉辅导员,一件事情的真伪依靠听其讲要比看其写更容易判断。“闻”是多方位、多层次的,除了听学生本人自己讲,还要听听授课老师、班干部和一般同学等信息源的声音,这样才能做到“兼听则明”。
3.“问”之真心
“问”是医生通过问病人的发病部位,病变的表现来推断患者的病症。资助工作中的“问”,即对需要进一步了解的信息所采取的对话咨询。辅导员与每个学生的接触时间有限,并且有些学生在人前人后的表现不一样,为了更客观地了解学生,仅仅“望”和“闻”是不够的,询问是必不可少的。有时候,辅导员仅凭借学生的表现是不可能将家庭有隐情的学生找出来。
询问贫困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家庭情况一方面可以让其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另一方面通过“问”更能直接或间接地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像有些学生是单亲、孤儿或家庭遭遇过变故等,或者那些真正家庭经济困难而又非常内向不愿意表现自己困难的学生,怕伤自尊或被歧视,学生一般不会主动讲,只有通过辅导员的询问才能得知这些信息。
4.“切”之准确
“切”是“切脉”,借以掌握脉搏每一部位的缓急、强弱、节律,以推测患者是寒症还是热症,是实症还是虚症,进而分析病因进行治疗。通过前面的“望”、“闻”、“问”等工作可以对申请资助同学贫困的“真伪”和贫困的程度大致了解。辅导员平时要多关注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多了解其家庭情况和日常表现,这样对于学生在参评过程中所反映的事实会有个比较清晰的把握,不至于完全搞不明白真伪。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花很多时间去了解或者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去做这件事。
(二)精确帮助
1.辅导员牵头,师生联动。对于班级贫困生,要区别对待。第一类为建档立卡(扶贫手册)学生;第二类为低保户学生;第三类为家庭经济突发事件困难学生;第四类为家庭一般贫困学生。通过辅导员牵头,将这四类学生情况反馈给班干部,让他们定期关注这些同学的情况,使这四类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心理有人关注、关心、监督与落实。
2.定期开会,及时跟进。思想政治工作是办好一切事情的保障。辅导员必须做好这四类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他们的所思所想做到心里有数,这些学生的性格特点、在校表现都要了如指掌。这样才能根据他们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为他们解决具体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因此在召开贫困生会议的时候,需要根据时代主题、社会特点、地方产业、学生专业、心理取向等进行讲解。把国家政策、学校工作、班级情况、学生表现讲清楚,使他们在每次会议结束时都有感受、有欢乐、有收获。
3.开展实地调研。利用每年的寒暑假,定期对这四类学生开展抽查家访工作。对以下三种情况进行重点走访:第一是对建档立卡(扶贫手册)的贫困生家庭进行走访。第二是从这四部分学生中,选取一些能提供贫困生材料但与他们的现实表现不相符的贫困生家庭进行家访。第三是对于家庭确实困难却没有提供贫困生材料的贫困生家庭进行家访。通过以上的走访,可以进一步搞清楚贫困生中是否存在虚假情况,是否已经脱贫,是否贫困程度进一步加剧等问题,以便将这些信息汇总写成调查(走访)报告,及时汇报学校学生资助中心,完善贫困生精准资助的监督与落实。[4]
(三)精确管理
第一,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不诚信才会有“伪贫困生”的出现,才会有评定过程中作弊情况的出现,才会引发学生对辅导员和学校的不信任。从学生入校之初就应该加大诚信教育的力度,定期开展诚信方面的活动,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不诚信对他们以后和将来产生的影响。当学生们都很诚信,他们表达出的家庭经济情况都很真实,助学金认定的难度也必将大大降低。
第二,建立长效机制。每一学年辅导员都要进行贫困生认定工作,因此,在新生开学,辅导员就要利用家长送学生到校的机会,与家长面对面地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并尽早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总所周知,新生刚入校,动机比较纯,对学校的各种情况不熟,同学之间关系和谐,彼此没有任何私心,弄虚作假的几乎没有,此时学生提出的各种申请、讲述的各种情况,可信度更高。档案建立后,还要注意及时更新,对于因突发事件而致贫的个别贫困生虽不在贫困档案上,查证属实后,仍要特殊照顾,从各方面给予资助,帮助其渡过难关。
第三,助学金评定小组成员组成要合理。不能单纯地由辅导员指定或者班委们组成,好的做法是由学生投票选举的方式产生,由大家选举平时表现公正无私的同学担任评议小组成员,并且对投票的结果由辅导员进行保存,先不对外公布,有效避免拉票现象。[5]
第四,制定可量化的细则。国家助学金一般都是按一档、二档、三档来区分的,但每个档次的区别在哪里,为了更容易区分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我们可以对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进行分类赋分,使贫困认定工作做到有理有据。如下表:
件1.父亲因残疾、患病或年迈(超过60岁)而丧失部分劳动能力
2.母亲因残疾、患病或年迈(超过55岁)而丧失部分劳动能力
3.除父母外,其他不享受公费医疗(医保)的直系亲属患重病
4.城镇低保户及农村一般困难家庭子女
5.有1名直系亲属在大学或中小学就读
6.家庭遭受突发意外事件
7.其它需特殊说明的原因1.农村特困户及国家规定的艰苦边远地区农村家庭子女
2.单亲(含父母离婚后未再婚的)学生
3.父亲基本丧失劳动能力
4.母亲基本丧失劳动能力
5.家庭遭受自然灾害或其它原因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
6.有2名及以上直系亲属在大学或中小学就读1.孤残学生
2.烈士子女
3.家庭遭受自然灾害或其它原因造成严重财产损失
4.长期患有需要治疗的严重疾病的学生
虽然以上分类可能不太准确,实际操作也可以重新设定,但可以一定程度上提供参考和对照,为进行家庭经济困难等级认定(特别困难、困难和一般困难三个等级)提供有效支撑。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辅导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思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挥资助育人、典型示范的引导作用,将大学生资助工作扎实做好。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EB/OL].
[2007-05-30].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
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8/200710/27695.html.
[2]昊庆.公平述求与贫困治理:中国城市贫困大学群体现状与社会救助政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56-57.
[3]桂富强.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理念及管理体系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12-14.
[4]余秀兰.六十年的探索:建国以来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探析.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1):105-106.
[5]刘和忠,赵贵臣.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历史演变[J].东北师大学报,2010(5):286-288.
(责任编辑 郑 伟)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Precise Subsidizing Work for Needy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UANG Ze-liang
(Department of Economy and Trade, Anhui Business College,Wuhu 241002, China)
Abstract: The needy student subsidizing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mbodies our party and governments deep concern for those students. However, there exist many difficulties in the work in terms of identification, proof, management, education and so on.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in the subsidizing work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pply effective procedure and realize precise identification, precise aid as well as precise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eedy students real situation so that the goal of precise subsidizing work can be reached.
【高校教师育人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高校教师师德总结11-07
高校教师试用总结11-20
高校教师年度总结12-03
高校教师个人期末总结11-17
高校教师师德培训总结11-20
高校年青教师工作总结08-03
2024高校教师工作总结12-31
高校教师个人工作总结结尾11-29
2019高校英语教师工作总结12-20
高校教师培训工作总结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