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师德总结(共8篇)
高校教师师德总结 篇1
教师应当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2篇高校教师师德总结,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校教师师德总结一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只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教书育人是师德师风的关键。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
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
师德师风不仅是教师个人问题,也是教师群体问题。个人师德师风不好,虽然有时会在小范围里造成“一个臭鸡蛋毁了一锅汤”的坏影响,但毕竟还只是小范围的事。教师群体如果风气不好,特别是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沆瀣一气,其危害性就大了。这时的师德师风问题就演变为整个教育行业的道德问题,这时的不良师风就演变为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了。
这些年来,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教育行业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大到学校乱收费、“吃”学生、拿学生,小到教师个人贪占学生,一度成了一种极坏的社会风气。
可见师德师风问题是与行风紧密相关的,而行风又与世风相伴相随。一般说,世风日下,必然行风日下,行风不正,必然师风不正。所以整顿师风必先整顿行风,整顿行风必先整顿世风。而特殊说,由于教育行业对后代的影响超过其他行业,因此,有时师风正,也可带动行风,行风正,又可影响世风。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师德师风问题,不少教育家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也有人说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综上所述,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教育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由此可知,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施加大的影响。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
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在制度约束的基础上,也需要广大教师提高自律意识,自觉改正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良习惯,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
我认为要提高自身的师德师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尊重学生。每一位大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把学生平等看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努力进取。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
以上是我对师德师风的一些总结。我将坚持不断的学习,使自己能在不断更新的知识中汲取营养,能够把自己所学奉献给学生,更会在道德和作风方面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高校教师师德总结二
为了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使广大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为我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根据新时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新需要和教育部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按照市教育局文件要求,结合xx中心学校的部署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参加了学习,提高认识、对照检查、认真扎实地开展了师德主题学习活动,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组建了领导小组,加强了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本次师德主题学习活动的组织领导,全面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了以张xx为组长、以陈xx为副组长,以全体教师为成员的“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师德主题学习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并对领导小组成员各自职责做出了明确的分工,做到了任务到人、责任到人,领导小组的成立,为全面完成师德教育活动各项工作任务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精心部署,周密安排
学校专门召开了领导小组会议,认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xx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以“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为主题的师德主题学习活动的通知》,xx中心学校关于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的工作安排,研究制订了《xx市xx小学“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师德主题学习活动实施方案》,对整个师德学习教育活动做到了精心部署,周密安排。
三、积极动员,认真开好动员部署大会
为使我校“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师德主题学习活动迅速开展,学校专门召开了“‘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师德主题学习活动”动员大会,对本次师德主题学习教育活动做了整体安排。其次,对我校部分教职工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个别教师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不强,工作缺乏事业心,不讲奉献、只求索取,缺乏进取心、满足现状,工作缺乏研究探索,教育管理学生方法简单,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组织纪律淡漠、法制意识淡漠,不能正确对待组织和他人等九个方面的突出问题进行了重点指出,并对本次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动员部署大会的召开,为整个师德学习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领导带头,率先垂范
在师德主题学习活动中,校领导坚持带头学习,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要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点,多学一点,能要真正坐下来、静下来,集中精力,聚精会神,保证了学习时间,保证了学习质量,能深入专业组,带头发言,带头评议,带头剖析自身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带头整改等,以校领导的榜样示范作用带动了整个师德学习教育的顺利开展。
五、认真扎实,保质保量完成了学习任务
在学习教育阶段,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的通知、黄庄中心学校关于师德主题学习的文件,在学习方法上,采取了集中学习、分组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办法,保证了学习时间和学习质量,全体教职工做到了工作学习相结合,保证了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学习教育活动“两不误,两促进”,保证学习任务按期完成。
在对照检查、剖析评议阶段,学校专门召开会议,校领导深入教师一线,带头对照检查,分析评议自身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全体教职工认真撰写分析材料,全体教职工逐人评议,剖析材料能触及问题的本质,做到了对存在的问题不遮遮掩掩,取于揭丑亮短,重点剖析了师德师风方面的问题,剖析原因深刻,努力方面和整改承诺书明确可行。
在总结整改、巩固成果阶段,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教职工都撰写了整改措施,明确了自身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努力的方向和改进的措施,做出整改书面承诺,明确了整改时限和改进措施。
高校教师师德总结 篇2
师德, 通常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 即从事教育工作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然而, 师德应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1,2]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 通过师德规范的不断内化、师德情感的不断强化, 并在师德实践过程中不断磨练师德意志, 才能达到师德认识的升华。一般来说, 青年教师师德认识与实践具有时代性, 也有迷惘, 必须要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逐步深化。
青年教师与中老年教师相比, 总体来说, 由于他们学历层次高, 知识视野广, 思维敏捷, 思想活跃, 他们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环境中成长起来, 他们的道德认识代表着积极向上、勇于竞争的道德进步。还由于他们广泛接受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自由思想的熏陶, 他们的道德认识具有平等和民主的时代性。
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与竞争性, 给青年教师提供了脱颖而出、施展才华的环境, 使一批青年人成为教学科研骨干, 并将自己的教学、科研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 做出更大的成绩。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和效率意识使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认识进一步丰富和深化, 他们以等价交换的概念与“效率就是生命”的意识指导自己的行为, 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积极进取、努力开拓。
青年教师以他们平等民主和勇于竞争的具有时代性的道德认识, 在人才培养的职业道德实践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并由于他们与青年学生年龄相仿, 易于沟通, 在教书育人过程中, 更易于实践师生平等的时代性的师德意识, 在与青年学生经常性的接触与交流过程中, 对青年学生的道德形成也产生更深刻的影响。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认识运动的实践性、反复性和无限性, 决定了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认识还不完全、不深刻。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职业生涯不长。
高校师德具有超常性, 超越一般职业道德。[1]社会对高校师德要求的行为期望也远超过其他任何职业。然而, 由于教师职业客观上规范性程度较低, [3]构成教师职业资格的知识结构的规定的抽象性、教师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个体性特征以及教育作为一种科学和艺术的个性创造性活动, 使得对于高校教师角色很难有一个共同认可的具体标准, 因此, 任何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均可在一夜之间变成高校教师。即使有岗前培训必须合格的规定, 但这种培训往往是得过且过的, 产生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的。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更重要的飞跃。由于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较短, 青年教师大多对教育过程中的人格示范作用缺乏深刻而自觉的体识。教师不是以劳动工具去作用于劳动对象, 而主要是以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 以自身道德的、人格的、形象的力量影响着受教育者。青年教师在由学生向大学教师的角色转变过程中, 对教育与人文精神的理解还缺乏哲学修养, [4]在职业道德认识不太清晰的状态下, 自觉不自觉地开始了教育实践和师德实践。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认识更正确、更完全、更深化, 必须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过程。
市场经济的发展, 无疑促进了民主和竞争的道德进步, 对师德, 尤其对青年教师的师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然而,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同时存在。对市场经济竞争性和价值规律的误解, 导致社会道德认识方面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金钱至上思想的滋生, 以至于腐败分子层出不穷, 这种现象和这种思想必然对高校的青年教师产生影响。而且, 由于他们过多地受到民主和竞争的思潮所熏陶, 而缺少系统的和潜心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学习, 使青年教师的道德认识感到迷惘:思考着等价交换与敬业奉献, 对职业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表示怀疑;思考着效益至上与兢兢业业, 对精心施教、因材施教、教书育人的师德之主体缺乏耐心;思考着个人奋斗与集体主义, 对为人师表的师德之光彩还难有深入的认识和自觉地实践;思考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对政治坚定、思想进步的师德之根本有可能彷徨, 甚至有个别人盲目羡慕西方, 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不做深入理解。
青年教师师德认识的迷惘, 有一定的普遍性。面对现实, 青年教师的经济收入低, 而又面临着住房等高消费以及学历、职称的挑战, 青年教师所承受的压力与中老年教师相比, 是巨大的, 难于在个人奋斗、自我成才方面与强烈的事业心、关爱学生、因材施教方面很好地找到结合点, 因而在师德实践中, 有些教师表现出忙于学位与论文, 而无意精心施教;忙于科研与创收, 而无心钻研教书育人等一些问题。此外, 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方式也会对师德产生负面影响。[5]
二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的师德建设不仅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 也是高校德育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 同时高校的师德建设还将通过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过程, 有力地推动全社会道德文明的建设。在全社会倡导加强道德文明建设的今天, 加强高校的师德建设更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不仅是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方面, 而且应该是一个主要方面。这不仅是由于青年教师的比例较大, 而且是由于青年教师职业道德认识的特殊性决定的。青年教师职业道德认识的时代性是积极的, 但仍然需要注意引导与发扬, 青年教师道德认识的“初级性”与迷惘更需要在师德建设中加以提高和深化, 为培养一代优秀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青年教师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由于年轻, 他们是教师队伍的希望。由于年轻, 他们思想活跃, 可塑性强。由于年轻, 他们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更大。
对于高校来说, 当然不可能专谈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中老年教师的师德建设也有其特殊的重要意义。我们强调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就是要在加强师德建设的过程中, 有意识地根据青年教师的特点, 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 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水平;在讨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中, 不要只顾学历学位的提高, 不要忘记其师德建设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 应该从青年教师的师德认识的特点出发。首先, 必须进一步重视教师的岗前培训和“岗中培训”。岗前培训中, “师德修养”应作为主要课程。所谓“岗中培训”是面向已取得教师资格的教师, 岗中培训将面对一批青年教师, 必须高度重视。第二, 应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发挥教研室和课题组等组织在青年教师培养中的积极功能, 把师德建设与青年教师的导师制结合起来。第三, 鼓励教师开展高教研究, 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教学研究, 甚至可以规定晋升讲师不必有专业论文, 而必须有教育研究方面的论文。第四, 将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与教师党建工作结合, 引导青年教师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第五, 师德建设应该与关心青年教师的生活和进步结合起来, 使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怀,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青年教师在生活上、经济上面临巨大压力, 应该关心他们的生活,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青年教师业务上积极进取, 应该努力给他们创造工作条件, 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进修和深造的机会。此外, 关于师德建设的许多重要的共性问题, 如师德考评与制度建设, 学校的道德环境与用人机制等, 都应该从青年教师职业认知的实际出发, 针对其职业意向的多元性和职业发展目标的构建, 寻找契机。[6]
三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
我们讨论师德建设, 往往过多地讨论外部作用, 浓厚的外部氛围、科学的制度环境和有效的工作方法无疑能够促进师德建设。然而, 师德水平的提高, 必须靠教师自己将师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认识, 靠自身的修养来实现。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加强师德修养尤为重要。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他们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 自觉地践行职业道德规范。我们讨论师德建设, 不仅要从社会本位的角度重视其社会意义, 而且更要以人为本, 从教师的发展需要出发, 这对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尤为重要。
促进青年教师加强师德修养, 不仅要关心他们的生活与进步, 而且要高起点地引导他们追求高层次需要。诚然, 在“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这一美好愿望实现之前, 劳动只能是人们的一种谋生手段, 合理索取应是市场经济制度伦理的题中之义。然而, 仅以物质利益作为许诺的管理只会形成庸俗的人格[7], 物欲的无限性与物质财富的有限性致使物质利益绝对的管理除形成计较利益关系的人格外, 绝无人生智慧的境界。因此, 引导他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全面地理解和提高师德认识, 自觉提高师德修养, 是高起点进行师德建设的途径。教师的劳动, 并不完全是燃烧自己, 照亮他人, 也有桃李满天下和园丁收获硕果的成就感。教师的劳动比一般劳动更具有挑战性, 教书育人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这种劳动能有力地促进个人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更具有自我实现的价值。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自身素质好、社会使命感强, 是师德管理价值目标高追求的内在基础。
师德修养成为自觉行动, 是高校青年教师自我成材的必由之路。高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的过程, 既是自我发展的过程, 也是教育的实践过程, 更是艰苦的人生实践过程。
师德修养的过程, 必须不断提高道德认识。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自觉地认识世界、体悟人生, 追求真善美及其高尚的价值观念, 增强道德意识。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 不断体悟爱岗敬业的真谛, 不断实现“教书育人”的升华, 不断呈现“为人师表”的光辉和雨露。
师德修养的过程, 必须陶冶师德情感。师德情感的核心, 是“爱”, 对祖国对学生的爱;是“使命感”, 肩负起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是“忠诚”, 忠诚教育事业。师德的最高境界是把对祖国的爱化为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为对学生的爱, 化为教书育人的职业精神。
师德修养的过程, 必须锻炼道德意志, 勇于面对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 抵制错误思潮的侵蚀, 以良好的师德风范让学生找到“怎样做人”“如何做事”的正确答案。
师德修养的过程, 必须不断增强道德信念, 为人师表, 去追求和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用自己的行动为“教师”这一崇高而神圣的称号赢得全社会的赞誉。
参考文献
[1]赵连山.正确理解当代师德[J].中国高教研究, 2000 (3) :65.
[2]胡全仑.高等学校师德与师德考评体系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3 (5) :14.
[3]徐旭初.略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2001 (5) :24.
[4]孟建伟.教育与人文精神[J].教育研究, 2008 (9) :17.
[5]葛晨光.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 (2) :88.
[6]李方裕.职业认知视角下的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21) :32.
浅论高校体育教师的师德教育 篇3
现今高校所强调的素质教育,就体育素质教育而言包括体质基础、心理发展水平、体育文化修养和终身体育能力的整体效应,而不是单纯的等同于耐力、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这是由现代体育素质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学校体育是体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就决定了体育教学在整个学校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素质教育中,体育是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而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则立足于本职工作,结合本职岗位的特点来寻找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契合点。
体育教师的职业具有其特殊性:与学生是全方位、多时空的接触,是真正意义上的“言传身教”。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作为一种道德力量,将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针对当前学生知识面广、信息来源多、智力水平较高,同时学业负担重、体育意识差、体质下降、政治思想不坚定、经不住各种社会考验,甚至存在某些心理障碍等现象,体育教师应自觉按照“素质教育”对教师政治素质的要求,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和人格的完善,使自身具有良好的人格品质和人格魅力。
体育的多重教育功能和教师的职业特点等,决定了体育教师必须加强其自身的师德建设。其中包括:
1.良好的政治素养。教师的政治素质是构成师德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体育教师,既是对人类共同创造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财富的储存者、传播者,也是近代体育科学的创造者和转化者,体育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技能和思想进步的导师,肩负着教书育人、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历史重担。一名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这是教书育人的根本所在。从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上看,思想政治的坚定性和教师师德的纯洁性是密不可分的。
2.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要热爱体育教育事业,深刻理解体育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对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充满自豪感和荣誉感,具有献身教育事业的决心和毅力,忠诚于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以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只有增强师德意识,才能自觉地塑造良好师德形象,树立起良好的教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表现出高尚的师德境界和道德情操。
3.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作为教师最重要的师德之一,就是要热爱学生。体育教育是为了人类的健康发展而存在的事业,而维护人的自尊和尊严,开发人的主体性,则是一切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基础。在实施体育素质教育,进行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中,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学生成长的内在规律,使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对此,体育教师要从关爱学生出发,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注意杜绝体罚,不允许以惩罚的手段剥夺学生学习的权利。
4.刻苦钻研,学高为师。科技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新的科学发现、理论技术化和产品化的时间也急剧缩短。高校体育教师要及时适应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刻苦钻研,及时吸收、储存前沿科研知识并参与科学研究活动。
5.德行端重,身正为范。自觉成为推崇高尚师德、为人师表的模范。高校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职业行为对教育对象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和示范性,这是体育教师重要的行业特点。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每个教师都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道德修养水平,严于律己,德行端重,身正为范,为人师表。
6.加强自身修养。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是重要的师德之一。在高校,体育教师发挥着引导性作用,教师的精神面貌,包括其世界观、敬业精神、责任心、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品德修养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无形的示范作用和影响。要想正人,必先正已,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举一动,倍受学生的关注。
师德教育不应只是单纯的说教,而是贯彻于整个知识传授过程的全程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和高深的道德修养。没有广博的知识作为基础,教师是不可能具有高深道德修养的,同时其教育也是软弱无力的。真正具有高水平的教师应该是道德魅力和知识魅力的集大成者,并时时刻刻注重自身的知识积累。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更重要的是以自己高尚的人格为学生提供一种道德楷模,从而起到道德的示范作用。
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自重、自省、自励。自重就是要增强自己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政治责任感和提高专业素质的使命感,尊重自己的师格、人格,珍惜社会尊师重教的荣誉,时刻注重自身言行;自省就是要保持自身道德行为始终不逾师德的标准规范,加强自我约束,经常反省自己教育教学行为;自励就是要用理想的高尚师德、崇高的师尊形象和先进教师事迹激励自己,鞭策自己,增强提升自身道德、理性和使命感,养成优良的教风,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抵御沉湎于狭隘的物质享受的低级情趣,永葆高校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师德本色。
高校教师师德总结 篇4
小学教师师德工作总结篇1
一、爱学生
一个人最崇高的爱是爱别人,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许多教育家都指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所以教师要真正实意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只有内心充满对学生的爱和尊重,才会事事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取得点滴成绩时投去赞许的眼光,同时教师的爱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是增强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教师尊重学生,爱学生,不仅意味着最终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提高教育的功效,也还意味着教师能虚心地向学生学习,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成长,共同进步。我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关心学生,既统一严格要求,又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才。
记得有位教育家曾说过:爱学生是对老师最最基本的要求。老师爱学生,可以弥补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不足,使教师的影响长久地保存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还要爱学生。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我还抽时间给学生谈心、交流,和学生共同活动,缩短了师生距离。由于我爱学生,关心学生,处理问题及时,方法得当,注意和学生沟通,所以,学生就信任我,喜欢我,也喜欢上我的课。热爱学生,还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关心学生,既统一严格要求,又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才。一个教师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使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使学生能健康活泼的成长,是自己最大的成功和欣慰。只有这时,才能真正体会到做一个人民教师的乐趣。
二、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
“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献身精神,”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最高精神境界。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看成是教师的最高美德。干一行,爱一行,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服从领导,不打折扣,认真、圆满完成学校领导教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工作中,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时时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查找不足,及时纠正,对别人的缺点,则尽量宽容。
为人师表是师德的灵魂。除了父母,教师是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学生总是以老师做为模仿效法的对象,老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里宁有这样一段话:“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前,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良好榜样,以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学生,启迪学生,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注意教师形象,在教师和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形象、和谐的氛围,才能不愧为人民教师的称号。
三、具有广博的知识
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德,指道德、品行、思想品质。作为一个光荣的人民教师,必须具备高深的学识和高尚的情操。我认为:做一个现代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具备高尚的师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还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做一位教师,如果仅有工作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在工作中,虚心向有老教师学习、请教,取长补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认真钻研教材,探讨教法,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知识无止境。在我的工作中,我注意从各个方面来充实自己。如:参加教研室的课改专题培训,参加学历提高,学习网络知识等。使自己能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跟上课改的步伐。
当前,课改的号叫已经吹响。我们只有实事求是的学习,提高,才能使教育再永葆青春的光彩。做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对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时时以育人者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塑造好自己的人格,处处为人师表。要认真钻研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关心现代信息,要打破门户之见,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博取众长,使自己的常识专精博览,以适应两教育的要求,为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小学教师师德工作总结篇2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自走上工作岗位后,深感责任重大,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在各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这次全校开展师德师风的学习活动中,我更深深的感到,一个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会对受教育者产生多么大的春雨润无声式的影响,甚至可以使他们终身都感到受益匪浅。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
诚信立教,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创新施教,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通过此次学校组织师德师风教育学习,现在就这次学习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小结:
一、思想及工作的基本表现:
自从选择了这个职业,首先,我一直爱岗敬业。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其次,我不断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在平时我经常进行自我反省,时时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查找不足,努力营造一个好老师的形象。到底怎样做才能塑造一个好老师的形象,让学生喜欢上你呢?我认为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是学生喜欢的标志之一。
要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学生闹矛盾,我给予合理的处理;学生犯了错误,我耐心地进行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错误并及时改正。我还抽时间和学生谈心、交流,和学生共同活动,缩短了师生距离,增进了师生间的相互了解等等。热爱学生,还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平时我很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注意他们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差生,给予更多的关心,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尽最大的努力使他们健康成长。我们小学老师,跟学生的接触尤其多,老师的言行直接影响他们。所以我们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
二、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师德师风学习,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师德师风学习十分必要,这好像使我进入了一个较高的师德师风的更高境界,对今后的教学教育工作无疑是有指导意义的。但是,由于本人在学习的态度,运用学习的知识到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存在不足,现将我在这次师德师风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如下:
1、教学理论知识水平不够,学习起来不深入。平常时间没充分利用,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看的很少。有时理论学习过后,不能及时做深入内化,加强实践、锻炼,以至于记得快、忘得也快。
2、教学中,我能够详细、准确的把握教材,一般不出现的知识性错误。但对于教材深处的挖掘不到位,力度不够,没把握好知识的扩散和外延。课本浅显的知识注意的比较准一些,自己钻研的劲头儿还不够,付出的精力还不多。
3、对学生关爱不够。本人也一直爱护学生,但对学生的关爱投入还不够,有时不能及时发现,不能及时走进学生的心灵,一有事、工作忙就会耽搁,以至于拖沓。对学生谈心、指导一次、两次,学生有没有改变,有时清楚,有时不清楚,没有转变咋办?不能及时发现,总对自己信心十足,觉得这样就万事大吉了,以至于有些时候,会在学生心中留下阴影。
三、改进措施及方法:
1、理论学习是头戏,提高自身素质是关键。坚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不玩空架子,没有理论,那来的实践,何谈自己的课堂教育?何谓有所发展?那简直是一句空话,坚持一边理论,一边实践,一边钻研,坚持记教育教学笔记,以提高自身素质为重点。作为一个教育者,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充电,千万不能让自己停滞不前。否则,会满足不了学生们的需求,让我彻底明白了:在社会信息发达的今天,在新课程教改的背景下,我们的老师不再是一个有一杯水、一桶水、常流水的人,而是一位引领着学生们教会他们去找水喝的人。
2、教学中要刻苦、积极钻研。以教材为中心,学会思考课标,思考学情,也不仅限于死扣教材,要把知识延伸化、灵活化。尽量把工作闲谈的时间用你到勤奋钻研中,让自己的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真正学到东西。
3、努力做到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率。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学习,和他们共同钻研教学,做到共同进步,协作互助。
总之,我通过这次的师德师风学习,得到了不少做人、尤其是身为教师应掌握的东西。今后,我还会继续向前,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在不懈的追求中完善自我,一定会把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作为奋斗的目标,我会加强师德的修炼,全方位的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小学教师师德工作总结篇3
一、思想认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传递知识和文明的接力手,是点燃光明未来的火炬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也深知肩负的历史寄托和责任。我清楚要成为优秀的新世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工作者,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修养,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文化水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信息时代的教师一定要勤于学习,勇于创新,踏实肯干,用自己辛勤的努力培养出新世纪、新时期的新一代劳动者。
二、教书育人
综合实践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今年9月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正式走进课堂。它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并充分体现了学科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这种学习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而非老师强加的学习。
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担子的分量。刚刚起步时,没有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只能结合一些理论在实践中摸索。所以开始,我走过了一段泥泞的路。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的教学工作。由于学生对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不适应,所以活动开展起来有许多难度。
第一,在探讨主题的时候,总是跑题;
第二,学生的问题意识差,不会提问题;
第三,语言表达能差;
第四,合作学习的精神差;等等所以,我没有着急去开展活动,我想应该先从培养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抓起。因此,本学期我指导学生:
首先开展“谈论课“。即让孩子谈论与时事有关的话题。前几次我帮助孩子确定内容,如奥运会、“九。一八“,渐渐的他们就明白了什么是“时事“了。
其次开展“合作课“。即让孩子们分组学习,通过大家的智慧、力量,完成任务,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
然后开展“提问课”。即分组提问,各小组都提出问题,看哪个小组能发现所提问题中错误,并对问题进行整理,这样一来,纠正了许多平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在活动过程中,我还为于微机老师联系为学生提供上网搜集资料的机会。
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给了我更广阔的锻炼与展示的舞台。因为走近而了解,也因为了解而深深的热爱。在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我不仅转变了教育观念,更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虽然,我走过了风风雨雨,但是,泥泞留痕。我却收获了先进的教学经验、教育理念和迎接挑战的信心与勇气。这才是我最珍视的财富。我深深感到只要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成绩。辛苦不会付诸东流,量的积累就会带来质的飞跃。
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我从小就希望长大做一名教师,如今做教师已经有二十几个年头了,想想自己所走过的路程,对照“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个基本内容,深有体会。
小学教师师德工作总结篇4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小学生心理健康等各种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重视、研究与探讨。所谓素质教育,并不是简单地设立几个琴棋书画培训班,不是单纯地去乡村体验体验生活,更不是机械理解下的不考试、不留作业。其真正的内涵,乃是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是从现在的调查来看,孩子厌学,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等情况有日趋严重的趋势。暂且不论其他各种因素对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的影响,今天我们试着谈谈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应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
一、自身存在的问题
在师德师风推进年整改活动中,认真做好师德心得体会、学习阶段总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做到以学致用,用理论指导自己工作,并认真对照自己的言行,进行了深入的自查自纠,从根本上杜绝损害师德师风的行为,树立起良好师表形象和教育形象,然而,在师德师风方面仍然存在着缺陷和不足:
1.专业知识不够完善,教育技术技能依然需要继续学习改进。
2.教育事业不够坚定,遇到困不能知难而进,有时有任其自然的松懈思想,在教学实践中不能放手的开展工作。
3.对学生的思想及原有素质等等动态了解的还不够,因此在解决学生的一些问题上不能得心应手。
4.加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还不够。
5.进一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即自身的素质建设。
二、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当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一定要善待他们,真诚地向他们倾注情感,用真心、善意去打动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逐步增强他们的信心、勇气,并耐心细致的培,我们一定要深养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困难。特别是对于“学困生”入了解,既要了解自身原因,又要了解家庭原因既了解生理原因,又了解心理特征,以便对症下药。因此,教育的关键是疏导、迁移,促使他们把旺盛的精力、智力和情感用到学习上。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聪明是多元的,不同的人其聪明表现不尽相同。
三、用心去实践,才会逐渐收获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
“教育儿童的事业是要求对幼儿教师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成为教育幼儿的行家里手,应将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教学实际能”力,这是搞好教育教学的重要条件。
高校教师师德总结 篇5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根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实际,对高校青年教师自身师德修养的提高进行分析。师德修养是青年教师成长的灵魂工程,是教师从事科研教学必备的道德素质。它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发展,还影响到受教育学生的成长,也是影响学校综合素质和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更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教育为本之大计。因此,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从自身的角度对加强师德修养进行浅析:青年教师要培养自身崇高的道德
道德乃做人之本,立身之要;道德也是事业之基,是事业获得良好发展的源动力;道德亦为大师之风,大学之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凡大师者,无不以人格之魅力照耀学生之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之人格。拥有强大人格魅力的教师在工作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健全的人格也是教师自身的事业发展最基本的保障。师德修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1.1 人格示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人们的关注,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青少年正当增长学识、树立德行、塑造人格的黄金期,其情、意、志、行都还具有相当的可塑性。所以教师的个人人格示范,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具有“向师性”,有其师必有其徒,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教师的人格就像一面镜子,学生可以从中认识到何为善,何为恶,何为美,何为丑,何为高尚,又何为卑劣,教师人格也能暗示学生什么是应当做的,什么是不应当做的。“身教甚于言传”,启示教师都应该充分利用好学生活泼而纯真的模仿意识,身教与言传相结合,实施教育教学工作,推动学生在人格塑造中由“知”向“行”的转变,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使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提炼德智
青年教师需要加强自我反省的能力,提高道德修养,注重保持心理健康,力戒心浮气躁。要培养育人意识,提炼德育智慧。德育智慧需要长时间的持续提炼,德育智慧是在教师不间断的德育反思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是教育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也是教师在探索教育教学的理念指导下,经过长期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结果,更是教师的教育风格、教学理念、教育情感、教育修养与价值观等多方面个性化素质高度融合的综合体现。大多青年教师由于处于教育教学环节的实践早期,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在感悟和反思中提炼教学理念,树立新时期青年教师“德厚流光”的师德修养,培养积极的教育观、学生观和人生观。
1.3 慎在独处
即是“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自活动且没有借助外物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的自觉,按照一定的行为规范活动,而不做任何违背道德准则、做人原则之事。这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因素,也是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师德修养水准的高低,取决于能否达到“慎独”的境界,因为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独立开展工作的机会较多,不管是备课、上课,还是辅导学生,教师的工作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个性特征,具有相对隐蔽性。同时,费耗的精力和心血是不可估量的,也是别人不易觉察的,这时,衡量教师的真正品德是看他在独处的时候做些什么。如果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地方都能自觉履行师德规范,独立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习惯,胜过奖励或者惩罚的外力来推动师德修养的提高。一个教师离开了“慎独”,就无所谓“良心”,也谈不上什么师德修养了。青年教师要尊崇教育的信仰
朱自清说:“教育者须对于教育有信仰的心,如宗教徒对于他的上帝一样;教育者须有健全的人格,尤须有深广的爱;教育者须能牺牲自己,任劳任怨。”此信仰,实际上也包括一种坚持的精神。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维持其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因此,青年教师更要尊崇教育的信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教育观。要戒骄戒躁,不可急于求成,要教好学生,须先有“培育之心,温热之心”,能爱人,尤其能博爱,爱每一个学生,爱学生的长处、爱学生的短处。要用爱心关注学生,经常去感动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得到了学生的信任,就能被学生爱戴。正如父母抚育子女一般,无怨无悔,无论怎样繁琐的事情,都要用心地去做,对学生无意犯下的错,要能够谅解,这就是爱,对教育有信仰的爱。学生是要悉心栽培的,需要循序渐进,是不可以按时间传授的。正所谓“行不言之教”、“君子诲人,润物无声”讲的就是“培养的功夫”。要如此,青年教师除了具备健全的人格之外,还要对教育有忠贞不二的信仰,犹如信教徒对待宗教一般矢志不渝。青年教师的人生理想,也应该超越功利主义。换言之,青年教师不但要做一个“能者”,更要做一个为教育奉献终生的人。青年教师如果有了这样的人格信仰,德行修养便会逐渐提高,也自然能够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有利于自身事业的良好发展。青年教师要锻炼健康的身心
教师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期望值很高,关注的人很多,教师不仅仅只是传道者、授业者、解惑者,而且还是长者、管理者、学者和学习者、保姆、医生等等。学生如果出了状况,人们很容易将责任归咎于教育,在教育系统中,又经常把问题归结于教师这个特殊的身份,正所谓,“为人难,为师更难,作为青年教师,更是难上加难”。青年教师由于涉世未深,立足未稳,同时又处于各种压力的排挤之中,肩负着非同寻常的重任,心理压力不言而喻,所以,青年教师需要在现实中锻炼健康的身心,作为青年教师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学会转变角色
青年教师要迅速转变角色。由教学中的唯一主角向平等中的主持转变;由传统观念中的授课者向学者型教师转变;由工作中课程被动的知识搬运工向开发者、研究者转变;由教育改革中的旁观者、排斥者向参与者和实践者转变;由学生管理中的管理者、组织者向对话者和激发者转变等等。
同时,这些转换的过程中,势必会给青年教师的造成很大的压力,青年教师应该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做好心理调适,不断调节各种心理矛盾和困惑,加强自身对待压力的适应能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心理素质,真正进入教师角色。学校应当加强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关怀力度,创造各种条件,建立舒适、和谐的工作环境,有效释放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使其尽快融入教师职业的体系中,逐步完成各种角色的转变。
3.2 正视自己,建立合理的职业期望
青年教师大都意气风发,对自己的工作期望很高。同时又缺乏深刻的自我认识,对自身力所能及的事情过高估计,从而导致在工作中的挫败感和压力,以及自身内心冲突所带来的困扰。现实有时是残酷的,工作经常是繁杂的,教师也有许多事情是无能为力的。所以,青年教师也要学会自我反省,认识自己的短处和优势,并接受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自己职业涉及的范围,明确自己并非全能,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该做的事情。
3.3 注意安排工作顺序,合理利用时间
教师的时间观念应该是最具有合理性的,在什么样的时间该做什么样的事情,这是作为一个青年教师必须具备的“管时能力”。不管遇到任何不可控的事件,都要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做时间的主人。所以青年老师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合理利用时间,分清事情的缓急轻重次序,“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3.4 学会沟通,学会倾诉
在遇到问题或者困惑的时候,要学会主动与人沟通,善于向人倾诉。教师职业本身就是一种沟通性强的职业,要学会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通过交流来调适、缓解职业压力。在面对同事、学生、家长时,有效的沟通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成功率,办起事来事半功倍。
3.5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教师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脑力劳动的,如果脑力劳动时间过长,而不通过体育锻炼来进行调剂,将不利于身心的良性发展。合理的体育锻炼、节制的娱乐生活和适量的营养饮食等健康生活方式,对身心健康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处理好各种关系,解决好各种冲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才会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才能做好自己,教好学生,搞好工作。
教师师德总结 篇6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我能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师德,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做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在思想政治上,虽然不是党员,但我时刻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学习和宣传先进思想,热爱教育事业,发扬奉献精神。关爱、尊重学生,从来没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能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保护学生身心健康。能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在工作中,我始终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对于学生,我是高标准,严要求。会对全体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一些顽皮的学生所犯的错误,我会对他们进行耐心的批评和教育。
一年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思想上能够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身份来约束自己,鞭策自己,本也被评为了学生最喜欢的好老师。
能积极参加各类学习,深刻剖析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找出自己与其他教师间的差距,写出心得体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理论修养。同时,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本除 担任八年级一个班的英语教学外,还担任了九年级体育教学工作,教学效果好,受到了师生的好评。
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参,课程标准,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并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课堂上,努力将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与教育实践中,积极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运用课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精讲精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力求用活教材,实践新理念,增加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任劳任怨,完成学校其他工作。我在工作之余,把自己在教学中反思、案例、收获等收集起来,并记录一些自己的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精选和积累了自己最为需要的信息资源,并积极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讨论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探析 篇7
1.1 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迫切需要
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美, 以德为先, 德育的核心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确立崇高的人生目标, 使学生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成为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奉献精神的人。为让学生健康成长, 实现这一德育目标, 作为学生健康成长引路人的教师, 尤其是青年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把师德建设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提了出来, 指出加强师德建设, 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2 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 高校青年教师献身教育、无私奉献, 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同时也为维护和发扬高尚师德传统作出了不懈努力。但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 教师的责任更加突出了, 对师德素质的要求更加广泛了, 教书育人工作的标准更高了。新形势和新任务要求高校对广大青年教师进行理想教育、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制定实施统一的师德规范, 全面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素质, 这样才能使每一位青年教师更好地担当起教书育人的任务, 负责任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和各项工作, 确保学校教书育人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同时,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持续推进, 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传统的道德规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高校中个别青年教师经不起诱惑, 耐不住寂寞,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扭曲, 工作态度发生了变化。这些都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 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 必须加强高校师德建设。
1.3 是推动师德建设取得实效的迫切需要
师德师风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内容。近年来, 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师德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高校青年教师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思维敏捷, 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快, 绝大多数高校青年教师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的主流, 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当然在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中, 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本文第二部分阐述) 。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虽在少数教师身上有反映, 但也说明了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和全面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 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2 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教师师德主流的同时, 也应看到, 高校青年教师中还存在着有悖于师德的行为和现象, 概括起来, 主要有以下方面。
2.1 缺乏敬业精神, 对教学工作投入不足
在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下, 高校部分青年教师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仅仅看做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手段。有的青年教师不思进取, 缺乏敬业精神, 精神状态不佳, 得过且过;有的青年教师经受不住经济利益的诱惑, 长期不安心教学工作, 热衷于第二职业;有的青年教师不能很好地履行教学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责, 教学投入精力少, 课堂教学内容的信息量不足, 上课照本宣科等。
2.2 重视专业教学, 育人意识淡薄
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塑造人, 大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会做事, 更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但目前高校有些青年教师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给学生传授专业技术知识, 只满足于课堂教学, 认为对于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身心素质培养, 是学校领导和党务政工干部的事, 与自己无关。
2.3 表率作用欠缺, 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自我的道德修养。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 现在有些青年教师师表意识淡薄, 有的上课自由散漫, 迟到早退;有的着装不严肃, 上课吸烟;甚至有的教师自由主义思想泛滥, 信口开河, 借一些个人成见和怨气任意发牢骚或流露不满情绪。
2.4 学术精神缺失, 学术道德失范
高校教师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社会职责, 高校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是高校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然而高校中一些青年教师治学精神淡化、学术精神欠缺、治学动力不足。有的青年教师学术作风浮躁, 科研缺少创新, 剽窃他人学术成果。
3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失范的主要成因
3.1 价值观念出现偏差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社会的转型, 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 许多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社会的价值观念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高校教师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水准也出现偏差, 教师的理想目标日趋实际化, 价值理念日趋实惠化。再加上目前各高校扩招, 教师教学科研工作量的增加, 教学科研经费的不足, 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和学术论著发表困难, 教师待遇改善缓慢等实际困难, 也使得一部分教师的奉献和敬业精神大打折扣。
3.2 对师德建设重视不够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中心工作, 而师德修养如何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高校教师而言, 只要学历符合要求, 教学过得硬, 论文发得多, 就理所当然的被认为是优秀的教师, 甚至在教师职称评审中, 一般也只注重其科研、学历, 很少把个人的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方面的内容列入重要的考核范畴。这在无形中助长了教师重业务重科研、轻师德轻修养的倾向。同时,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弱化, 不少高校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放在学生工作上, 而相对淡化和弱化了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 主客观因素决定了高校师德建设重视不够。
3.3 师德建设管理体系不健全
我从多年的师德相关调研中了解到, 师生普遍认为高校也在抓师德建设, 但缺少系统的建设理念和管理体系, 师德管理体系有待逐步完善, 教师考核体系不尽公正合理、师德师风监督体系有待建立, 使得师德建设机制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成效不显著, 没有形成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
4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建议
4.1 加强对青年教师德与业的双重教育, 注重对其进行思想引导
加强对青年教师德与业的双重教育, 坚持用正确的政治理论武装青年教师头脑,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青年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 他们的理想信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的师德师风和人格魅力, 都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整个教学环节中, 并深深地感染和影响着广大学生。高校的党政相关部门要齐抓共管, 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 对青年教师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师德培训, 吸引青年教师参加师德教育活动, 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
4.2 优化青年教师成长的环境
近年来, 我多次参与教育部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研工作, 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所面临的“主要生活困扰”和“主要工作困扰”问题印象深刻。这些困扰高校青年教师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学科研的环境与条件、收入、住房、子女升学等方面。党的十八大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 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 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既要给青年教师压担子、提要求, 又要关心青年教师的工作与生活, 关心青年教师的切身利益, 优化青年教师成长的环境。一是创造条件扶持青年教师参与教学科研, 在申请科研课题方面给青年教师创造机会与条件。二是要创造条件为青年教师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在住房、医疗、子女升学等方面关心照顾, 对于经济确实有困难的青年教师, 加大社会优抚力度, 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 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中去。
4.3 健全师德建设的体制与机制
一要建立多层次的领导机制, 加强对师德工作的领导和部署, 保证师德建设的目标、内容和政策的落实。二要健全培训机制, 通过对青年教师加强职业道德规范制度化、规范化学习培训、提高修养, 并运用规范约束教育教学活动。三要完善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自我监督、学生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机制, 保证师德建设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四要确立保障机制, 要强化思想保障, 落实物质保障, 注重环境保障, 保证师德建设各环节顺利进行。五要深化考评机制,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教师考核制度中, 加大师德的分量和比重, 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青年教师。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1.
[2]廉思.高校青年教师思想状况调查[N].学习时报, 2011-10-24.
[3]梁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新视角[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4) .
高校教师师德总结 篇8
摘要:五常——“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核心思想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范畴,贯穿于整个师德体系建设中。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社会转型新时期和高校教育改革中,高校青年教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师德失范。通过汲取和内化儒家“五常”的核心要求和伦理道德范畴,创建具有跨时代的高校特色又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师德内化体系。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儒家“五常”;师德建设;内化在儒家思想史上,孟子把“仁、义、礼、智”列为四德,董仲舒将其扩展延伸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是儒家核心思想之一,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高度概括了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价值和基本精神。师德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中国重师德,树师风,自古以来,“尊严而惮”、“以身作则”、“耆艾而信”、“知微而论”,强调的是师德。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任,是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播者,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领路人。作为高校建设和发展主力军的青年教师,其师德、文化和素养关系着教书育人的效果,关系着高等教育社会功能的发挥。“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所讲的“大师”是学问道德的楷模。然而,在社会转型新时期和高校教育改革中,高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信念、道德理想和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传统的师德观念正遭遇前所未有的质疑和冲击,师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失,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师的形象。而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道德品质、专业素质和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汲取和内化儒家“仁、义、礼、智、信”的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要求和基本精神,赋予师德新内涵和新要求,将外在规范内化为高校青年教师的道德观念与自觉行为,最终达到“慎独”的最高境界。
一、儒家“五常”的基本内涵
“仁”为“五常”之首,是中华民族最高的道德精神,也涵盖多维度的伦理道德价值,广义的“仁”包括所有的德目,侠义的“仁”主要指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互帮互助伦理关系的道德情感。孔子说“仁者,爱人”,爱人是“仁”的基本内涵。“仁”是师德之核心,教师在师德中体现的是对教育事业热爱和以生为本的现代人文精神。
“义”是指公正合宜的行为原则,是各种关系的道德规范。天地生万物而不偏私,爱万物而一视同仁,“义”的精神体现为做人无偏无私、做事正大光明、公平公正。“义”是师德之根本,在师德建设中要求教师敬廉崇洁,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公正。
“礼”者,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礼”包含着丰富的内容,“礼敬”、“礼教”、“礼节”、“礼让”都是指人的恭敬之心和辞让之心。作为一种道德规范,“礼”是师德之关键,是教师个人人格魅力的重要因素,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求知的观念态度和做人的综合素质。
“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智者不惑”、“智谋之力”,其基本内涵是智慧、聪明、明辨是非。“智”是师德之灵魂,学高为师、追求智慧、求真务实、崇尚真理、谦虚诚敬,是高校青年教师重要的价值取向。
“信”是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是个体修养、交友、从政的根本道德规范。不仅指人际交往中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又指人格修养中真实好善、博济于民。“信”是师德之基础,是教师的立身处世之本,从业之基。要求教师既要做到取信于学生,又要给予学生信任。
二、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缺失的表现
当今高校青年教师具有鲜明时代烙印和特点,师德师风主流是积极向上的,普遍学历层次高,思想敏锐,知识视野宽广,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自如,而且能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作为执教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追求,全心全意为高等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但是,由于社会的重大变革,急于成才的心理压力,教学科研的工作压力,家庭经济的生活压力和社会不良氛围的精神压力等现实问题接踵而来,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观念、多元价值取向、敬业爱生精神、教书育人意识、严谨治学态度、服务社会意识有着一定的冲击,部分青年教师师德失范,对教师自身道德素养的完善和大学生成才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1.重己轻仁
由于当代青年教师生活阅历简单,生活条件优越, 部分青年教师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面对现实问题时,容易出现自傲、自负、自闭、缺乏感恩之心、以自我为中心等心理现状,集体观念不强,缺乏协作意识,同事之间关系疏远,对学生缺乏关爱,与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相悖。
2.重利轻义
教师职业很微妙,虽然在人生价值的选择中,大部分高校青年教师能协调兼顾好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但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受利益驱使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冲击,也有部分青年教师过于强调个人切身利益的实现和个人业务的发展而放弃职业道德责任。部分人在高校基础工程建设、学科建设、职务提升、职称评定、教书育人、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重利的诱惑轻“义”的责任,亵渎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神圣。
3.轻礼少智
“礼”和“智”在儒家思想中占着重要位置。“不知礼,无以立也”,青年教师的礼节、礼敬、礼让,不仅是自身的表现力,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以自己的品行行为感染和熏陶学生,对学生的处世态度和人生观有直接的影响。另外,教学和科研本是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兼顾的两个方面,但是一些政策导向使得科研成为“晋升之道”,致使部分教师礼敬礼让素养缺失。除此之外,由于生活压力,部分青年教师注重“第二职业”,关注切身利益,对本职工作缺乏责任感和事业心。
4.诚伪不分
高校教师应具有学术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但一些年轻教师缺乏学术责任,违背学术诚信,剽窃、抄袭、伪造、作假的学术腐败现象时有出现,学术研究趋向功利化,出现了学术失范或学术失真的现象,严重影响良好学风的形成和高校教师的信誉和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有负“为人师表”之誉。
三、“五常”促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的内化
1.以“仁”为核心,敬业爱生
“仁者爱人”的儒家思想是师德修养的灵魂,是对教育事业的一种崇高的专业情感和态度。高校青年教师要把爱教育事业和爱学生兼备于一身,践行教书育人的天职。敬业,就是要求青年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将教师职业精神内化为道德自觉,爱国家、爱学校、爱岗位,并在追求教育事业成功的道路上实现自我价值。爱生,体现在具体的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细微之中,以下几点值得弘扬:一是孔子的“有教无类”的博爱,在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关爱和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学生的质疑和意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二是以严求爱,对学生严格要求就是爱学生的体现,也是对高等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表现;三是诲人不倦,耐心教导每位学生,以更高的热情和更强的责任心对待教育事业。敬业爱生,青年教师以仁爱的自身素质修养,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其“亲其师,信其道”。
2.以“义”为原则,廉洁执教
“五常”以“义”为原则。“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表达了教师廉洁从教、安贫乐教的优良师德。师德以“义”为原则,要求身在经济利益浪潮中的高校青年教师清醒地面对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偏低而劳动量和社会要求偏高的现实,充分认识自己职业的社会价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自尊自重、廉洁奉公、光明磊落,有意识淡化“经济人”的角色,增强“知识人”的身份,展现“三尺讲台上学高为师,三尺讲台下身正为范”的崇高形象。青年教师的道德躬行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具有很强的教育渗透力,所体现的价值标准容易成为学生判断道德的模板。
3.以“礼”为规范,为人师表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对高校青年教师而言,礼是人格魅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在学生中道德素质和教养程度的直观表征。礼敬,是对学生人格、尊严、个性充分的尊重和关爱,礼敬是青年教师自身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体现;礼节,是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教师言行举止、仪表仪态都表现出应有的文明礼貌,对学生有较强的感染力;礼仪,“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在正式场合中教师得体合宜的礼仪表现,既转化为青年学生的素质结构,又形成新的时代美德,对发扬并传承礼仪之邦的传统美德有深远的意义。孔子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高校青年教师的个人人格,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着耳濡目染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
4.以“智”为范畴,教书育人
“五常”中的“智”赋予学高为师、追求
智慧、明辨是非、谦虚诚敬等丰富的的道德和内涵:学高为师,青年教师全心钻研学问,拓展专业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知识架构,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素质,成为独立思考、大胆探索、锐意进取的创新者,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培养科学的精神信念;追求智慧,青年教师在教育过程要不断改善教学方式和思维方法,面对复杂的教育情境和教育关系,创造性地、科学性地有艺术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追求较佳的教育效果;明辨是非,在新媒体时代,面对社会不良信息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和道德问题,思想走在时代先锋的高校青年教师应明辨是非,坚守原则,自觉抵制腐朽文化侵蚀;谦虚诚敬,谦虚做学问,敬人敬事敬物,有理有节,践行于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品行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引导,并且以谦虚谨慎的作风尊重同事,彼此学习和帮助,促进教师集体的良好发展。
5.以“信”为准则,严谨治学
诚实守信是做人之根本,更是“教书育人”的高校教师从业之准则。一是要求真务实,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忠于真理,探求真知,维护学术尊严和学者声誉;二是要言行如一,高校青年教师将师德理论、原则和规范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取信于学生,才能树立教师威信,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三是信守承诺,恪尽职守,对学校履行教师职责,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忠于党的高等教育事业。
以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为引导的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内化是一种道德修炼,它引导每一位青年教师时时以传统师德的卓越标准来砥砺自我,直至成为一个发自内心的有德之人、有德之师。当今时代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迫切需要“仁、义、礼、智、信”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回归,创建具有跨时代的高校特色又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师德内化体系。
(作者单位:嘉应学院)
参考文献:
[1]刘余莉.“仁义礼智信”研究三十年[J].河南社会科学,2010(1):187-190.
[2]王飞平.教师伦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高校教师师德总结】推荐阅读:
高校教师师德素养05-21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师德05-20
高校教师与师德建设05-30
高校教师进修学习总结06-09
高校教师进修顶岗总结07-20
高校年青教师工作总结08-03
高校教师见习期总结10-22
2021年高校教师期末教学总结文本07-03
年高校教师年度思想工作总结09-05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总结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