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接龙第二单元

2024-09-06

古诗接龙第二单元(通用7篇)

古诗接龙第二单元 篇1

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教案

班级:

姓名:

编写人:董子铭

审核人:

领导签字:

拓展延伸及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1.了解《名人传》内容

2.学习三大名人的精神得到深刻的启示 3.背诵理解两首诗 教学时数:一课时 学习拓展部分:

一、导入。人生中我们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挫折,你是如何对待的?„今天我们看看三大名人是如何对待的?

二、<名人传>简介

法国 作家 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包括三个艺术家的传记: 《贝多芬传》 《米开朗琪罗传》 《托尔斯泰传》

三、自读讨论:分小组完成:

1、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贫穷残疾,不幸,痛苦,却执着坚强,创造欢乐给这个世界

2、米开朗琪罗的性格怎样?米开朗基罗,作为文艺复兴的巨匠,以他超越时空的宏伟大作,在生前和后世都造成了无与论比的巨大影响。他和达芬奇一样多才多艺,兼雕刻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于一身。他经历人生坎坷和世态炎凉,使他一生所留下的作品都带有戏剧般的效果、磅礴的气势和人类的悲壮。

3、托尔斯泰具有怎样的性格?坚持自己的信仰,为实践信仰不惜放弃人世间一切甚至生命,坚持正义,勇敢,同情农民.四、自读研讨完成下列习题

1、用 痛苦铸就欢乐 的贝多芬是 德 国 音乐 家,简单介绍其事例:1844年,在维也纳举行<第九交响曲>的第一次演奏会,获得了空前成功,当高度耳聋的贝多芬出出场时,受到观众五次热烈欢迎,贝多芬在终场感动的晕了过去

2、具有 创造性 的米开朗琪罗传是 意大利 国的 雕塑

家,简介他的事例 倾其毕生精力在雕塑领域追求真善美

3、信仰坚定 的托尔斯泰传是 俄 国的 作家,简介其事例

为了信仰与富裕的家庭决裂,离家出走,病死他乡

4、、<名人传>给你的启示或你推荐阅读它的理由

五、请课下阅读《名人传》

六、学习古诗部分

(一)、教师范读两首诗。

(二)、学生自由读,分小组读,个别读,齐读。

(三)、学生研讨《题李凝幽居》意思。

幽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往来,只有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归来的僧人正在月下敲响山门.走过小桥呈现出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正在飘动,好像山石在移动.我暂时要离开这里,但不久还要回来,要按照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决不食言.(四)、讲述“推敲”小故事 “推敲”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一天,贾岛骑在驴上,忽然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不觉一头撞到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贾岛便将做诗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说了,韩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矣。”这样,两人竟做起朋友来。

七、《题李凝幽居》诗文理解填空。

1、与“推敲”典故有关的千古名句或表明诗词遣词造句凝练的诗句

2、点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

3、点名全诗主旨的诗句是

4、此诗的颈联是或写回归途中所见产生错觉的诗句是

八、学生研讨《赤壁》的意思及主题

意思:折断的铁戟沉埋黄沙还没有销掉,拿起来一番磨洗仍可辨认出前朝。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主题: 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九、知识延伸

1、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诗人杜牧和()合称“小李杜”。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由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_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_之情。

3、杜牧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的是哪一场战役?涉及的两个主要人物是谁?(赤壁之战,曹操周瑜)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5、假设东吴美女的命运表现东吴失败后的屈辱。写出了周瑜获胜纯属于偶然的机遇的诗句是:

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 发挥想象,从反面落笔议论历史、抒发感慨的诗句是:

6、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 折 戟

”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_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___之情。

十、《赤壁》冲关

1、叙事点题,含蓄委婉地表达对历史兴亡的感慨的诗句:

2、表明作者一种“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思想的句子:

3、点明赤壁之战如果不是周瑜得东风之便,历史将被改写的句子:

十一、当堂背诵比赛。

古诗接龙第二单元 篇2

一、基础练兵场 (25分)

1.按要求填空。 (6分)

(1) 感时花溅泪, _______。

(2) 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

(3) ______, 隔江犹唱《后庭花》。这里的“后庭花”是歌曲《______》的简称, 为南朝皇帝______所作。

(4) 钱学森在美国的20年间, 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然而, 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对此, 我们可以用“______”来概括他的爱国思想和行为。 (在横线上填写诗文名句)

2.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 (2分)

3.下面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 找出并将其写在规定处, 然后订正。 (2分)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2分)

A.教师节那天清晨, 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将亲手制作的贺卡摆放在讲台上, 以表示对老师的祝福。

B.他们为了多赚一点钱, 宁可叫你们丢下书本到地里, 到纱厂里去干活儿。

C.语文老师拜读了王玲同学的作文后, 眉开眼笑, 竖起大拇指直叫好。

D.经过班主任老师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陈红与冯敏心中多年的藩篱终于拆除了。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分)

A.我们班被评为“文明班级”的原因是全班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

B.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C.学校开展的感恩活动, 掀起了同学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 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D.为了防止H7N9禽流感疫情不再入境传播、蔓延, 从4月30日起, 全国各出入境口岸对过往人员开始实行全天候检验监测。

6.续写下面的句子, 并使之成为一段排比句。 (3分)

我深爱着我的祖国, 爱她奔腾到海不复回的黄河, 爱她____, 爱她___, 爱她_______。

7.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意思。 (20个字以内) (2分)

1949年10月1日, 新中国诞生了。钱学森兴奋极了。就在那年的中秋节 (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 , 钱学森夫妇心中萌发了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祖国去, 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

8.为了巩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语文老师准备组织大家开展一次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 请你参加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6分)

(1) 请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标语。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为这次活动策划一个活动方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同学们在收集资料时遇到了一些字词障碍, 请你帮助他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精品屋 (35分)

(一) 阅读下面的古诗, 完成9~10题。 (5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9. 这首诗的题目有什么特点?其中“风雨”一词在诗中起怎样的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0. 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 完成11~15题。 (15分)

【甲】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 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 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 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 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 张袂成阴, 挥汗成雨, 比肩继踵而在, 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乎?”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 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 故宜使楚矣。”

(选自《历代名篇选读》,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 谓左右曰:“晏婴, 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 吾欲辱之, 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 何为者也?对曰, 齐人也。王曰, 何坐?曰, 坐盗。”

晏子至, 楚王赐晏子酒。酒酣, 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 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 叶徒相似, 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 入楚则盗,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 寡人反取病焉。”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 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圣人非所与熙也, 寡人反取病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3. 从甲文中摘出两个成语并解释其意思。 (2分)

(1)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4. 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你从他身上受到什么教益?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5. 晏子反驳楚王时采用了什么说理方法?这样说有什么好处?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16~20题。 (15分)

亚洲有我, 中国有我

刘翔

我一出生就有九斤重, 天生就是个淘气的主, 我妈妈对我的评价是:“闷皮” (意为闷声不响地疯玩) 。有时候在外面和小朋友玩好回去, 外套还是干干净净的, 但里面的衣服已被汗水浸得湿透。在我的印象中, 那时我们经常玩打玻璃球和刮香烟牌子。

后来到了上学的年龄, 我和其他孩子一样背起书包, 快快乐乐地奔向学堂。每个孩子都对能背着书包, 坐到教室里听课有一种非常新奇的感觉。可是, 小学二年级, 我在学校参加了田径班之后, 每天除了不知疲倦地奔跑跳蹿之外, 似乎又多了一个嗜好———抄作业, 学习成绩也开始急剧下滑。渐渐地还发展到逃课, 到郊区撒野, 性格也变得暴躁起来, 动不动就和爸妈闹别扭。

终于有一天, 妈妈特意给我做了我最爱吃的螃蟹, 然后母子俩坐在一起“谈心”。妈妈把一家人怎么对我好的点点滴滴讲给我听, 把全家人对我的希望和现在对我感到的失望也讲给我听。我低着头, 眼泪也开始忍不住在小脸上流成了河。我默默地向妈妈认错道歉。

第二天, 我早早地起来上学。我在饭桌上放了一张留言条:

“亲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我知道我错了, 我不该逃课, 不该对你们撒谎。从今天起, 我要改掉坏习惯, 做个好孩子!我不要这个月的零花钱, 作为惩罚!”

从此以后, 我再也没有逃过课, 上学和训练, 都是中规中矩, 虽然还是调皮, 但是功课一点没落下, 到了第二学期, 还当上了班长。

在转练跨栏之前, 我是一名跳高运动员。但是因为我的跳高技术不是特别出色, 而且也没有再长高, 所以我想我可能不再适合跳高。正好我现在的师父、中国最优秀的跨栏教练孙海平也看上了我, 我就转到跨栏项目上来了。

在他独特的训练方式的指导下, 我进步很快, 练了不到两年, 就在全国锦标赛中获得了男子110米栏第三名。从此我一发不可收拾, 频频亮相国际大赛赛场。

比!赛!多!了!, !能!见!识!各!国一!!流选!手!的!水!!平, !也!能!切!身!体!会!到!黄!种!人!在!短!距!离!田!径!!赛!项目!上!的!落!后!。!有!时!候!, !甚!至!会!感!受!到!一!种!歧!视!。

我永远也忘不了2000年11月的法国里昂室内田径大奖赛。

那次比赛, 有6名选手进入了男子60米栏的决赛, 其中有3位是美国选手。我站在第5道, 我旁边第6道上的, 也是一位美国选手。

发令枪响了。起跑, 发力, 我根本无暇顾及周围发生的一切, 但我听到身旁有几声异响, 我的直觉告诉我, 有人摔倒了。我当然无暇顾及, 只顾拼命往前跑。冲过终点时, 我是第三名。这是个不错的成绩, 我乐呵呵地跑向教练孙海平, 师父告诉我, 原来刚才我身边第6道的美国选手, 在第一个栏就摔倒了。这时, 我和师父不约而同地望向巨大的电子屏幕, 想看看这次究竟跑了多少时间, 但屏幕上显示的一切让我和师父目瞪口呆:第5道, 刘翔, 没有成绩!

裁判那略带不屑的眼神已经证明了一切:在他的眼里, 中国人, 甚至黄种人, 是不可能在这个项目上取得好成绩的, 更别说第三名了, 所以摔倒的肯定是中国人。

但那次比赛恰恰是没有电视转播的, 我有什么证据证明摔倒的不是我?还好, 这时我师父拿出了自己的微型摄像机。师父很早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出去的时候都带着摄像机, 这样就能把外国优秀选手的整个跨栏过程录下来, 回去后再慢慢研究。通过师父的微型摄像机, 一切真相大白, 裁判红着脸向我道歉。我并没有过分地责怪他, 但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深:凭什么黄种人在这个项目上就一定被别人看低?我刘翔以后一定会证明给你们看, 黄种人绝不会比别人差!

这一幕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雅典夺金之后, 我激动地说:“亚洲有我, 中国有我!”这句话也算是给我当初暗暗立下的誓言的一个交待。

(选自《窗前的青春》, 《中华文选》编辑部编著, 中华书局2008年, 有删改)

16.通读全文,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记叙的主要内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孙海平教练是刘翔的跨栏指导老师, 按常理刘翔应称其为“师傅”, 而文中却称他为“师父”。你觉得这样的称呼是否恰当?为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说说画线的语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并简要分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详略得当”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请指出这样写的好处, 并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读了选文, 你从刘翔的成长过程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不少于两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笔展示台 (40分)

21.请以“____夏日二三事”为题, 写一篇记叙文。要求: (1) 在题目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形容词, 如“愉快”“烦恼”等; (2) 记事要做到有详有略, 详略得当; (3) 不少于600字。

第二单元自测题

一、基础练兵场

1. (1) 恨别鸟惊心 (2) 留取丹心照汗青 (3) 商女不知亡国恨;玉树后庭花;陈叔宝

(4) 梁园虽好, 不是久恋之家

2.B

3.悬 (玄) 具 (据) 深 (森) 人 (伦)

4.C

5.B

6.示例: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长江;蜿蜒起伏象征民族精神的长城;五岳独尊一览众山小的泰山

7.新中国成立后, 钱学森夫妇萌生了回国的念头。

8. (1) 不设统一答案, 但必须紧扣活动主题, 并联系实际。示例:继承爱国光荣传统, 立志奉献青春年华 (2) 不设统一答案, 只要能从“活动目的”“活动时间”“活动过程”等方面进行设计即可。示例: (1) 活动目的:了解爱国故事, 激发学习热情; (2) 活动时间:两周; (3) 活动过程:首先, 召集全体会议, 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统一布置活动任务;其次, 分学习小组走访老红军、老八路等, 收集革命历史故事, 或深入图书馆查阅资料, 收集爱国主义诗歌及史料等;第三, 在各小组整理资料的基础上, 召开班级交流会;第四, 请语文老师做现场指导;第五, 各小组进行活动小结, 参与活动的同学写出心得体会。 (3) (1) 我国古代西部的一个小国, 这里指匈奴。 (2) 第二人称代词, 指“你, 你的”。

二、阅读精品屋

(一)

9. 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环境特点;“风雨”在诗中起联系现实与梦境的作用, 是贯穿全诗的一个典型意象。

1 0. 虽年老多病, 但仍欲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二)

1 1. (1) 更换 (2) 不才 (3) 使他受到侮辱 (4) 它的果实

1 2. (1) 齐国恐怕是没有人了吧?派遣你做使者。 (2) 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 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1 3. (1) 挥汗成雨:大家用手抹汗, 洒出去就像下雨一样, 形容人多。 (2) 比肩继踵:肩膀靠肩膀, 脚尖碰脚跟, 形容人多拥挤。

1 4. 晏子是一个机智善辩的政治家、外交家。

第二问提示:下苦功, 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1 5. 类比的方法;形象具体, 风趣幽默。

(三)

16.文章记叙了刘翔由一个贪玩的孩子成为世界冠军的过程。

17.恰当。因为孙海平教练不仅在跨栏技术上给刘翔以悉心的指导, 而且在生活上也如同父亲一样无微不至地给予他关心和照料。

18.承前启后, 使行文由叙述自己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 过渡到对“法国里昂室内田径大奖赛”的具体记叙。

19.这样写能使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由文章的题目可知, 作者在介绍自己成长过程的同时, 突出强调了自己身上所具有的不服输的性格, 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尊的情感, 所以, 他对童年的生活等进行略写, 而对“法国里昂室内田径大奖赛”这一事件进行详写。

20.示例:知错就改、自信努力、宽容待人、热爱祖国等。

三、文笔展示台

古诗词单元练习 篇3

灞上秋居

马 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灞上:地名,唐长安东。郊扉:郊外居所。致此身:以此身为国君尽力,意即出仕任职。

(1)哪些意象点明了“秋”?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对颈联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十六还苏州

皇甫冉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1)请分析一、二句中“沉沉”“切切”两个叠词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忆帝京

柳 永

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1)这首词抒写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整首词对“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 歌 子

李清照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注】星河:天河、银河。枕簟:枕上铺的细竹席。

(1)简析“凉”字的双重意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简述结尾句“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祝英台近·荷花

高观国

拥红妆,翻翠盖,花影暗南浦。波面澄霞,兰艇采香去。有人水溅红裙,相招晚醉,正月上、凉生风露。//两凝伫。别后歌断云闲,娇姿黯无语。魂梦西风,端的此心苦。遥想芳脸轻颦,凌波微步,镇输与、沙边鸥鹭。

(1) 简析“拥红妆,翻翠盖,花影暗南浦”三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下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临江仙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1)两首诗都写春日,两人所写之春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词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雁行、落叶、白露。营造了秋夜凄苦、孤寂的意境。 (2)运用衬托手法,用露珠滴落可闻烘托空园长夜的寂静,独对孤灯偏与绝迹尘世的野僧为邻,更加衬托出处境的孤独;炼字精准,“空、白、孤、野”等字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心境;上、下两句对仗工整,富有韵味。 (3)表达了诗人独处他乡、怀才不遇的孤独凄凉和身世渺茫的郁闷之情。

二、(1)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选取了最能代表秋夜伤怀的景物,交叉描写,虽没有明说送别的愁苦,然而经过环境的渲染,这种愁苦更具体形象。 (2)虚实结合。前两句真切地写出了送别时那种黯然神伤的环境,通过环境的烘染,把即将离别的愁绪表达得婉转有致。后两句作者以想象中的明天,与此时的秋夜作对比,进一步表达了离情别绪。

三、(1)抒写了词人与情人离别后的相思之苦。(2)“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 是对“别离滋味”的具体的描述。空床辗转,夜不能寐,希望睡去,由于梦中还可弥补现实的不足,也许还可以解愁。默默地计算着更次——一更,二更……可是仍不能入睡,起床后,又躺下来。十个字把抒情主人公由于思念在床头辗转腾挪,忽睡忽起,不知如何是好的情状,毫不掩饰地表达出来了(意思对即可)。

四、(1)“凉”,既是秋夜天气使竹席有凉意,又是词人在国破家亡后挥之不去的孤寂悲凉之感袭上心头。(2)秋凉天气、金翠罗衣如旧,只是情感不再是当年的感觉了,词人用“旧时天气旧时衣”来衬托唯有“情怀”变化,从而抒发了国破家亡之恨。

五、(1)这三句描绘荷花、荷叶,以红妆、翠盖来形容它们,以“拥”字衬托荷花之艳丽,以“翻”字刻画风吹荷叶的状态,用一“暗”字说明其投影荫蔽了水边之地。三句为下文写人作铺垫,或起烘托的作用。 (2)词的下片由上片饮酒游乐的实写转入下片思念同舟赏荷之人的虚写。“两凝伫”点出双方黯然难舍之情。“魂梦”两句,写西风乍起,想伊人别情无限,魂牵梦萦,心中良苦。收尾四句,以“遥想”两字,设想伊人此时亦正为相思所苦,她漫步水滨,双眉微蹙,宛如凌波仙子,纵然相隔云山万叠,自己亦能领会她的柔情。

古诗接龙3 篇4

白日依山尽,黄洒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秋色与南山,气势两相高。——唐杜牧长安秋望 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

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明杨慎出郊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宋翁卷乡村四月 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冰响一齐飞。——宋秦观还自广陵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宋陈与义襄邑道中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唐岑参春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赠汪伦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唐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唐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 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宋戴复古论诗十绝之一 行似针毡动,卧若栗球圆。

莫欺如此大,谁敢便行拳。——唐李贞白咏刺猬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明唐寅画鸡

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唐李端拜新月

待等小松直入天,莺啼柳鸣唱波澜。最忆十年寒暑日,拜罢阿母拜青山。——李兴业敬母词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古诗接龙第二单元 篇5

一、看拼音写词语。

mù tónɡ suō yī jī lónɡ lián pénɡ()()()()

二、按要求完成古诗词练习。

1、默写《牧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两句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舟过安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发谁家翁媪?大儿______________,中儿_______________,最喜小儿_________,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

写的,它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

,朗读时要读出。

三、赏析品味

1、先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再写写句子的意思。

(1)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怪生: 遮: 诗句的意思是:。

(2)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赖: 诗句的意思是:。

答案:三

第二个字是风的成语接龙 篇6

262) 移风易尚: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同“移风易俗”。

263) 移风振俗:改变风气,振兴习俗。

264) 英风亮节:高尚的风格和节操。

265) 迎风冒雪:迎:对着,冲着。顶着寒风,冒着大雪。常形容旅途艰辛。

266) 友风子雨:指云。云以风为友,以雨为子。盖风与云并行,雨因云而生。

267) 有风有化:指有教育意义。

268) 余风遗文:传留下来的习气和文章。余,通“馀”。

269) 沾风惹草:比喻卖弄风流,挑逗、勾引异性。

270) 占风使帆:比喻随机应变,看风头办事。

271) 占风望气:察看风向云气。亦比喻看风使舵,随机应变。

272) 招风惹雨:比喻惹是生非,引出事端。

273) 贞风亮节:犹言高风亮节。

274) 栉风酾雨:风梳发,雨洗头。形容奔波劳苦。同“栉风沐雨”。

275) 骤风暴雨: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276) 骤风急雨: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同“骤雨狂风”。

277) 逐风追电:追赶迅风和闪电。

278) 追风掣电:形容速度极快。多指马飞速奔驰。同“追风逐电”。

279) 追风蹑景:形容速度极快。

280) 追风蹑影:形容马行疾速。同“追风蹑景”。

281)纵风止燎:用鼓风的方法灭火。比喻本欲消弭其事,却反而助长其声势。

282) 追风摄景:形容马行疾速。蹑,一本作“摄”。同“追风蹑景”。

283) 追风逐电:形容速度极快。多指马飞速奔驰。

284) 追风逐日:形容速度极快。多指马飞速奔驰。同“追风逐电”。

285) 追风逐影:形容马行疾速。同“追风蹑景”。

286) 捉风捕影:比喻虚幻无实或无根据地臆测。

287) 捉风捕月:比喻虚幻无实或无根据地臆测。

288)  风润::鼓掌;:通“舞”,跳舞;润:雨水。指欢舞在和风时雨中。指庆幸沾受恩惠。

★ 第二个字是穷的成语

★ 第二个字是财的成语

★ 第二个字是鸟的成语

★ 成语接龙

★ 卷土重来成语接龙

★ 的成语接龙

★ 辞旧迎新成语接龙

★ 一鸣惊人成语接龙

★ 成语接龙游戏规则

第二单元单元集体备课 篇7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的第二组课文,首先要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要通过本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重温低年级和中年级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通过前一组和本组的教学,逐步完成从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即在进一步巩固并扩大已有的识字写字教学成果的同时,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及习作兴趣,能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在以往的几册教材中,学生曾经接触到了有关名人的故事,不同于前几册教材中对名人故事的零散安排,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课文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美好的品质。这正是编者安排的巧妙,生动有趣、发人深省的故事代替了冗长枯燥的说教,让学生通过这些故事去探寻名人足迹,感受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从而受到启迪。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整合优势。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突出单元主题。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的要求,此外,在《灰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泡中也作了相应的提示。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了“语文园地”中“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

二、学情分析

1、经过两年的语文学习,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汉字基础,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如“增减偏旁”、“声旁归类”、“部件拆分与合并”、“偏旁置换”等方法。大部分学生有自主识字的能力,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但遗忘较快,形近字、同音字错误较多,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朗读的形式,如:自由读、感情朗读、分角色读等,初步达到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初步学会略读、默读等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把握各段的主要内容,并加强读书积累的指导。

3、能用普通话和他人交流,并逐步形成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有主动交际的欲望,但口语表达能力还有待于加强,本单元要学习讲述名人故事,情节要完整,内容较为具体。

三、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提出的明确要求,结合本单元文本特点,我们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会认3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掌握词语表中的46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文中人物的对话,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3.在对课文的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诵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能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高尚、美好的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4.学会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5.把自己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讲故事时要讲得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故事时要认真。

6.背诵好词佳句,背诵“读读背背”中的名人名言,搜集更多的名人名言。7.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想象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和概括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动作神态和对话来描写人物的能力,并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四、教学整体构思与教学建议

本组课文都是人文内涵极为丰富的课文,如何结合文本特点落实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呢?

(一)引导学生主动感知──蓄情待发

本组课文讲的都是一个个名人故事,从内容上讲能够吸引学生阅读,学生在老师还没讲到这些课文时,大部分学生已经读过了。这就为后面的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教学时,我们可以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在自读中,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引导学生说出文章大意。

(二)引导学生主动感悟──融情共鸣

1、设境生情

通过图画、录像、音乐、动作及语言的描绘,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诱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情的陶冶。教学时,要重视单元整体引导。在开始本单元学习之前,可以用课件展示出单元导读中的名人画像,让学生仔细观察,提问:“画的都是一些谁?你认识其中的哪位?”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依次进行介绍。

2、读中悟情

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文章中的人、事、景、物,引起情感反应,从而体验书中的优美滋味。在这一单元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段进行朗读训练,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品质。如:《小摄影师》是一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文章,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高尔基对孩子的深切关爱。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用“﹏”划出高尔基说的话,用“──”划出描写高尔基神情的句子,并用“▲”画出描写高尔基的动作的词。然后我让学生以多种方式读这些重点词句:(1)指名读,学生评价,再读(由学生评价引发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品质);(2)思考读:如果你就是这位小摄影师,请你和你的同学、老师谈谈你与高尔基见面的情形;(3)分角色读。在这样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中,引导学生仔细地琢磨这些蕴涵着深刻情感的词、句、段,如:高尔基的“赶紧”“大声喊”以及拒绝摄影师和对小男孩的等待。学生通过品味,既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语言文字,培养了语感,又深入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真正领悟了文章中的真情实感。

(三)引导学生主动创新──泻情升华

还以《小摄影师》为例,学完了课文,体会了人物的品质,再引导学生思考:“小男孩还会来吗?为什么?再来时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让我们展开想象,接着写写这个故事。”因为学生有深刻体会,被高尔基那种品质所感动,孩子们便能写出一篇篇想象合理而饶有趣味的习作。

再例如,学完了整组课文,再回到单元开始时的问题:“名人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你想对自己说两句什么话吗?把自己想说的写下来。”学生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和课外收集到的名人故事的学习,体会到名人身上的种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他们再联系自己,便能写出很多鼓励自己积极上进的话。教学课时:13-15课时

附教案

教学课题:灰雀

教学目标: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读中感悟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3.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 合作学习

1.出示列宁照片,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1)学习小组交流资料(教师下组参与,发现有价值的交流资料)

(2)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三、指导学习,读懂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深入学习,读懂第3至10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三、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自由朗读11-13自然段。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5、灰雀

板书设计

列宁 小男孩

教学课题:小摄影师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判断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了解体会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爱护和关怀。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会读写课后词语,会用“突然”造句。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本文对话较多,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人物对话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学前,布置学生搜集了解有关高尔基的资料。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做什么的,“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2.导入新课。

课文中的小摄影师是谁呢?他给谁照相?怎样照的?照成了没有?„„读了课文就会知道。

二、指导预习,初读课文。

1.出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3)朗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按要求进行预习。(教师巡回指导)

3.初读课文,结合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投影,在正确的读音下画上线。

摄(shâ sâ)突(tóu tū)

卷(jiǎn juǎn)吩(fēng fēn)

秘(bì mì)杂(zhá zá)

(2)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重点检查生字读音。(3)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报纸 杂志 杂志社 记者

照相 摄影 摄影师 胶卷

(4)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自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同座互答)1.1.小摄影师是谁,他是怎么进去的?

2.进去后,他是怎么做的,高尔基又是怎么做的?当小男孩儿哭着跑开时,高尔基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3.晚上秘书向高尔基报告了什么?高尔基是怎样说的。

4.完整地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以上问题,旨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为深入精读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一、围绕课后思考题,精读课文。

1.默读1—5自然段,画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思考小男孩儿是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

(1)读第一自然段。

(2)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列宁格勒,了解高尔基。重点介绍高尔基的伟大,高尔基工作的繁忙,高尔基对青少年关怀的事例。

(3)“突然”是什么意思?什么事使高尔基感到突然?(要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突然”)

(4)指导理解纸条的内容。

① 读纸条内容:纸条上一共写了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② 读了纸条内容后,你知道了什么?

从以下几点引导:

A 要进来的是一名少先队员。

B 给高尔基照相,贴在学校的墙报上。

C 门卫不让进去。

D 请高尔基让他进去。

E 照完相立刻就走。

(5)读2—5自然段,回答小男孩儿是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

(6)读了这几段后,你觉得小男孩儿是个怎样的孩子?

(小男孩儿是一个很懂礼貌的孩子。要求学生从对纸条上“亲爱的、想、请、立刻”和跟高尔基讲话时“站起来、鞠了个躬”以及向高尔基请求等具体词句的理解中进行体会。)

(7)这么有礼貌的孩子,门卫为什么不让进去呢?

(引导学生理解高尔基工作很忙,“正在读书”;轻易不让人进去打扰高尔基是门卫的责任,并非看不起小孩儿。从高尔基破例地让小男孩儿进去,体会出那种热爱关心下一代的特殊感情。)

(8)朗读1—5自然段。

2.默读6—11自然段思考:小男孩儿在给高尔基照相时,高尔基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边读边画出有关词句)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思考:

①“打量”是什么意思?怎样是“仔细打量”?仔细打量之后,为什么“咧开嘴笑了”?

②“吩咐”是什么意思?小男孩儿是怎样吩咐的?从哪句话体会出小男孩儿是在吩咐高尔基?(从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先在这儿看报。这句话没有商量的语气,只有有礼貌的安排。)

③ 重点理解第七自然段:读第七自然段说说高尔基是怎样按小男孩儿的安排做照相准备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A 抓住第一句中的“按”进行体会。

B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了什么?理解“摆弄”的意思,把“很久很久”与“很久”比较,体会其摆弄时间长,直到把要做的事,要做的准备都做完,“一切停当”。

C 高尔基“侧着脸,对着他微笑。”(结合课文插图)

D 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情朗读第七自然段,从高尔基听从小男孩儿的吩咐,配合小男孩儿给自己照相中体会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④ 读8—11自然段,说说当小男孩儿突然哭起来时,高尔基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A 读第八自然段,体会高尔基十分关心疼爱的语气。

B 反复有感情地朗读第十自然段,体会高尔基为什么“赶紧”站起来,又为什么“大声喊”?“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是什么意思?从这些词句中你又体会出了什么?(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儿,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2)师生小结6—11自然段:写小男孩儿进办公室给高尔基照相,发现忘了带胶卷,伤心地跑回去了。重点写高尔基怎样听从小男孩儿的吩咐,配合小男孩儿照相。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教学札记:

首先指导学生预习、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以课后思考题为主,辅之以精当的设问,抓住重点词句精读课文,把理解的重点放在体会高尔基关心爱护下一代上。最后总结课文,进行练习思考,对课文内容、特点有一个更完整深刻的认识,相机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本文对话较多的特点,指导学生有表情朗读、分角色朗读。

教学课题:奇怪的石头

教学目标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着、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着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着、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着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具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着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着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研究、震(zhân)惊

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a.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b.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c.完整地齐读课文。三.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3.各自抄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二.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b.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二.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三.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板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

感受石头的大 感受善于思考

教学课题:我不能失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教学重难点:通过语言描写,感受人物性格特点

教具准备: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板书设计:

我们向宋庆龄学习什么

教学札记:

因此,教这课时,我这样设计:

一读:统揽全篇,整体感知。弄清楚课文主要写的一件什么事?学会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

二读:抓词理句。分步探究。放手让学生去学,当然老师可以出一个题目,让学生围绕这个题目去圈点。去划出有关语句,或者有关句子写出体会。一定要动手动笔动脑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感悟。

三读:入情入境,边读边体会。边交流各自的观点感想。老师做听众,先不作评价,只作比较。让学生去评价正确与否。从文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四读:全面欣赏体会。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明白写一个人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语言、动作、表情来表达来描写。

上一篇:电竞行业市场需求下一篇:我的愿望4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