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综合减灾

2024-11-29

社区综合减灾(精选10篇)

社区综合减灾 篇1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推荐表

时间:11-11-21 14:28:29

社区名称

中华路街道办事处苟家井社区居委会

一、社区

基本情况

苟家井社区位于遵义市中心城区,由原来的健生居和赖壳山居组合而成。东起川黔铁路线,西至中华南路,以健生路延伸至沙坝加油站为界,南临新东门社区,以旱桥、桃源北路延伸直抵中华路办事处为界。辖区内有长征镇、新东门社区交叉接壤,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辖12个居民小组,总户数4975户,总人数15620人。

我辖区有国务院命名的“全国商业文明一条街”的中华南路,西南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苟家井市场,全市最大的建材市场—天宇建材市场,最大的农资市场—农康农资市场及旧货市场。辖区内房屋交错密布,给改造工程带来极大难度,因此大部分均为老旧房屋,极易发生火灾、地质灾害、房屋垮塌等安全事故,防灾减灾工作极为严峻。

二、减灾组织与管理机制

苟家井社区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

为进一步做好社区减灾防灾工作,动员每个居民增强防范和应对风险的意识和技能,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增强社区综合减灾能力,特成立苟家井社区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职责与分工。

1、苟家井社区减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杜成容

副组长:李俊明 王燕

成员:黄昌均 向洪平周静 宋琳吴耀国

2、苟家井社区减灾工作小组职责

(1)组织防灾减灾与社区环境安全风险调查,制定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促进计划和目标。

(2)围绕水灾、地震、环境污染、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内容持续做好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建设,并设立安全标志、标识。

(3)制定和落实针对高危人群、高风险环境以及脆弱群体开展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促进措施。

(4)制定、完善和落实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工作制度及各类人员职责。

(5)制定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应急预案。

(6)组织灾害的抢救、协助调查灾害原因,并在工作中做好相关资料记录工作。

(7)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开展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增强抗风险能力。

苟家井社区减灾工作制度

为在社区内普及减灾基本知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建立健全灾害应急和救援保障体系,增强紧急救援力量,增强居民的减灾意识,提高社区综合减灾能力,特制定本社区减灾工作制度。

1、加强社区基础信息调查,对有安全隐患的事物进行重点防护,制定和完善突发灾害事件处置机制,提高居民应急处理能力,落实社区减灾安全方案,同时结合社区现有资源及辖区单位紧密配合,加强社区避难防灾场所建设。

2、充分利用我社区的市民学校、党员学习、楼组长学习、寒暑假培训班、板报宣传、发放宣传资料、拉挂横幅等宣传形式,对居民群众进行地震、地质灾害、火灾等内容的防范自救教育,抽调居民紧急避险和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

3、制定并落实各项应急救援规定制度,减灾工作小组的人员保证24小时通讯联络无障碍,社区巡逻队及治安岗亭实行轮流值班制度,确保反应迅速,救援及时。

4、加强社区的安全检查工作,严格执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制度,楼组长、居民代表积极配合,时刻留社区安全,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补救、整改,将安全隐患消融在萌芽状态。

5、开展各类减灾科普知识教育活动,为减灾工作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进社区、进家庭,使减灾科普教育真正内化为一种自觉的需要和行为。

苟家井社区减灾项目及资金投入

我社区处于城乡结合部,开发改建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成形的小区不多,大部分为年久失修的旧楼及平房,因此防灾减灾尤为重要,经我社区多方勘查,存在以下安全减灾项目。

1、苟家井社区健福巷纺丝家属房于2010年5月底发生地质灾害,地基出现十余米的深洞(现地质专家等正在勘查中),整个楼体已发生倾斜。经我社区积极动员,该楼住户已全部搬离,现在巡逻队员在该处拉起了警戒线,24小时轮流值班,确保不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现已投入资金6000余元(不包括住户的搬迁费、安置费、勘查费等),预计仍将继续投入大量资金。

2、内环路建司家属房仍是土建房,年久失修,加之今年连降大雨,造成房屋垮塌,由于我居上报及时,适时监控并向周边群众提出警告,未造成人员伤亡。如今我社区已与市建筑公司取得联系,并安排专人守护,现已投入资金1500余元。

3、根据我社区减灾工作预案及实施方案,我社区从社区建设经费中拨付3000元,用于应对辖区内可能出现的其它减灾项目。

三、灾害风险评估

苟家井社区灾害风险评估

1、地质灾害危险隐患介绍:

地质灾害发生地址为苟家井社区健福巷纺丝家属房,该楼房发生地陷,漏洞约有十余米深,整栋楼已发生明显倾斜,随时有垮塌的危险。

2、社区灾害脆弱人群介绍。

纺织品公司家属楼共居住19户居民,(其中,单元楼房户数一单元5户,二单元10户,共15户,煤棚改建的门面4户)。

该楼栋所住居民多为下岗人员及无业人员,收入勉强维持日常生活,搬迁有一定的困难,希望能得到政府的支持。

3、住房及公共设施清查情况

经我社区清查显示,该楼住户均无其他住房,只能借住在亲戚朋友家中。该栋楼周边有4栋楼,均紧密相联,间距较小,如果该楼房垮塌,有可能涉及到其它楼栋。

四、社区应急预案制定及开展演练情况

(一)苟家井社区汛期应急预案

根据中华路街道办事文件《关于做好汛期防灾减灾工作的通知》要求,为了预防辖区种类自然灾害的发生,保护辖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结合我社区实际情况,拟定汛期灾情应急预案如下:

1、组织领导、落实责任

按照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工作安排需要,成立防汛领导小组。支书、主任负总责,并按原分组情况将工作任务和责任分配落实到每个居干和楼组长头上,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楚。

2、完善制度

在汛期内,要安排好值班,并做好记录。制定值班制度和灾情快报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落实。出现灾情要在1小时内以书面形式上报。值班按要求实行24小时值班,居委会全体成员必须24小时保持通迅畅通。

3、重点监控。

在汛期内,对辖区内的重点地段、重点区域如健福巷纺丝家属房(地质灾害)、赖壳山建司宿舍、虾子河蔬菜公司宿舍、健福巷等,都就近安排专人24小时监控,发现情况立即汇报。

4、大巡逻检查力度。

在安排居干值班的同时,一并安排低保义务巡逻队加强对辖区的安全检查巡逻,并保持与居委会办公室值班人员的联系,发现情况及时汇报。

(二)汛期紧急预案演练

针对目前连日大雨不断,容易出现险情的现状,我社区组织辖区居民、楼组长、中小学生等人员40人左右进行了专业培训,通报了汛期紧急预案,并进行了演练。

演练的主要内容:因连降大雨,诸多年久失修的房屋面临垮塌的危险,居民群众要随时警惕,注意观察自己和就近区域是否有这样的危房。假设一套房屋已发生倾斜,时间正是晚上熟睡,居民群众必须立刻从房屋中跑出,同时打电话向居委会、办事处或110进行报告,切忌不要互相推搡,有秩序地撤出,不要忙于收拾家中的贵重物品,以免房屋倒塌造成人员伤亡。撤离地点在附近的空旷地带。

演练时间:2010年7月

演练地点:苟家井社区居委会楼下

演练效果:使居民群众意识到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五、减灾宣传教育与培训活动

201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今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减灾从社区做起”。借此契机,我社区走上街头,以设立宣传岗、发放宣传资料、拉挂横幅、现场解说、黑板报等形式向居民群众宣传防灾减灾的重大意义,集中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防震减灾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防洪法》、《气象法》、《森林防火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应对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农业生物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森林火灾、重大动物灾害、煤矿事故灾害和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灾害的有效处置方法和应对措施等应急知识。

为防患于未然,我社区充分调动了辖区的各项资源,如社区医院、消防二中队、劳动局等单位,为减灾工作的开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力争不出现任何重大安全事故。

六、减灾基础设施

(一)避难场所

通过我社区对减灾工作的大力宣传,提高了居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调动了辖区单位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积极性,许多辖区单位如京马房开公司、农资市场、市场服务中心等都为我社区提供了宽敞的减

灾避难场所,并保证了避难场所的空旷、安全和畅通。

1苟家井市场。苟家井市场属新修房屋,防灾减灾的能力较强,可容纳200人左右。苟家井附近如发生紧急情况,可及时地向市场撤离。

2内环路便民服务站。该便民服务站由京马房开公司提供,服务站外有一空旷地带,可容纳

400人左右,新环路、旧货市场周边若发生险情,按就近原则可向该处撤离。

3内环路259号农资市场及建材市场。可容纳500人左右。

以上避难场所我社区已向社区居民群众作了宣传讲解,并在醒目处贴上了相关标识,确保居民群众在险情发生时能及时有效地撤离。

(一)防灾减灾宣传阵地及设施

我社区在辖区内,如健福巷、商运小区、新环路、便民服务站、农资市场内均设立了防灾减灾宣传栏,主要以板报、漫画等形式向居民群众进行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培训基地设立在文明市民学校,同时在便民服务站放置了急救药箱、急救工具等设备,方便居民群众使用。

七、居民减灾意识与技能

2010年7月,我社区组织辖区居民开展了汛期应急预案的演练,并用实例讲解了应对险情的技巧等,同时向居民群众通报了我社区可能出现各类灾害的区域及避难场所及其行走路线,还穿插了日常防灾减灾知识的抢答,活跃了现场气氛。我社区通过这些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多角度、有针对性的对防灾减灾进行宣传教育,更好的增强社区群众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社区群众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

现在,我辖区公共场所的醒目位置都有专门的宣传栏展示公安消防部门的最新安全提示,疏散路线的沿路都粘贴了标识。居民也纷纷表示社区防灾工作做的十分全面,大家的防范意识已有了很大的增强。

八、社区减灾动员与参与

2010年年初,我社区召集辖区单位、非公企业、社区医院、居民群众、志愿者等召开了减灾动员大会。会上,针对现在社会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及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等情况,与会代表纷纷踊跃发言,均表示将积极投入到防灾减灾工作当中来,充分利用自身的各类资源,为防灾减灾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会后,社区医院提供了应急药物箱,消防二中队开展了以消防为主的专家讲座及演练展示,辖区喷绘制作室制作了防灾减灾展板及路标,志愿者队伍走了街头大力宣传防灾减灾知识。以此为平台,我社区有效整合各类基层减灾资源,落实各项减灾措施,增强社区的综合减灾能力,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同时动员社区中的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位成员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关注身边的各类灾害风险,增强防范和应对灾害风险的意识和技能,真正做到了全民动员。

九、管理考核

1、社区建立综合减灾绩效考核工作制度,有相关人员日常管理、防灾减灾设施维护管理等制度措施。

2、社区定期对隐患监测、应急救助预案、脆弱人群应急应对等各项工作进行检查。

3、社区定期对综合减灾工作开展考核,对不足之处有具体改进措施。

4、档案管理规范,社区建立包括文字、照片等档案信息在内的规范齐全、方便查阅的综合减灾档案。

十、档案

该处已张贴了警示标语,拉挂了安全线,任何人不得靠近。所有资料均已存档备查。

2010年5月底,健福巷发生地质灾害,一楼地底出现10余米的深洞,接到报告后,我社区立即启动了减灾应急预案,人员迅速到位,疏散可能涉险的住户及人群,拉挂警戒线,设立警示牌,标识紧急避难路标及安排好了避难场所,同时向办事处及相关部门作了详细的汇报,并作好了各类文档记录。以下是我社区保存的部分图片资料。

十一、特色

我社区从开展减灾工作以来,日益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制订并落实了减灾应急预案,坚持社区与驻区单位等各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原则,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保护辖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以我们的实际行动动员了社区的居民群众参与减灾工作的积极性。

1、积极开展社区减灾活动,加大对社区居民防灾减灾宣传力度,利用社区公益广告牌、宣传栏、宣传橱窗等阵地,广泛宣传灾害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保险的常识,增强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2、根据本地区灾害发生特点,组织1-2次演习,检验并提高应急准备、指挥和响应能力。

3、每年至少组织1次社区灾害管理人员的培训和1次救灾志愿者队伍的培训

做法:防灾减灾工作重在经常、重在参与、重在防范。防灾减灾工作只有做到警钟长鸣、居安思危、常抓不懈,才能有备无患、有灾少害、有灾无害,才能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而防灾减灾工作并不能只靠某一人、某一单位的力量就能够实现的,因此,我社区认为,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前提就是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以各种寓教于乐的宣传教育形式将减灾意识深入人心,使居民群众能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能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理各类险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我社区健福巷纺丝家属房发生地质灾及建司宿舍发生垮塌事件中,我社区的居民发现之后,没有盲目地自我堪查,而是立即停止了生产生活等活动,及时向居委会作了报告,而我居同时启动了应急预案,上报办事处等相关部门,对险情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和解决方法,所以未造成人员和财产的任何损伤。这两件事故的处理充分显示了我社区居民应对险情沉着有序,减灾意识强,大力推进了我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进程。

社区综合减灾 篇2

近期话题征稿:

走出国门看到了啥

安全是一部没有终结的连续剧。搞好安全工作既是以人为本, 关爱员工的体现, 也是履行社会责任, 促进社会和谐, 实现企业经济收益的重要前提。近些年来, 安全生产工作者都在为这一责任而不懈努力, 也终于营造了生产安全事故总量、较大事故、重特大事故和伤亡人数同比较大幅度下降的良好局面。

但是, 趋势向好并不能掩盖问题, 如何解决问题是工作的关键, 而向国外先进企业学习确为一种好的办法。所以, 许多企业纷纷派遣员工到国外大型企业交流学习, 加强合作, 回国后总结经验教训并用之于企业, 为实现我国的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再接再厉。

本期话题将以走出国门的所见所感为核心, 希望广大读者发表感言, 和大家分享您的收获。

社区参与的流域保护与减灾 篇3

大旱有自然原因,也有人祸,但是我说的人祸和大家说的人祸有一些区别,我说的人祸实际上也包括一些政府的政策问题。云南的大旱与林业厅的林业政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林业政策在2003、2004年出了大错。国务院有个林业发展政策,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但是云南省2004年出台的云南省林业发展政策则把生态放在首位的国家政策抛在一边,而把云南省林业的发展变成六大工程,造成了云南最大的问题。当时把云南省50%的林地面积变成了工业用地,另外的50%变成了经济林或者是商品林。过去云南多数都是天然林,而这样一来,可以比较好地涵养水源的生态天然林就失去一半。接下来云南省又为公益林制订了一个政策,说经济林也可以发挥生态的作用,生态林、公益林也要发挥经济的作用。已经只剩一半的公益林现在又被划去一半,本来是要发挥生态功能的林子被变成了要求发挥它的经济效应。最荒谬的政策是当这个文件公布之后,之前的所有文件都作废。自然保护区有很多林业发展的政策是的多年来积累的,但是到了2004年所有的林业政策作废,只留了这样一个最糟糕的林业政策。

云南省水利厅2004年之后搞了一个所谓的润滇工程,这个工程要求每年有50个亿投入水利,但是投入水利并不是投入到我们的饮水工程、灌溉工程里面去。50亿的政策一出来很快云南出台了一个农村小水电政策,结果这中间大部分的钱被用于开发小水电了。当时的林业厅长说,云南2003年以后有一些大型水电被环保组织叫停了,中小水电我们省里就可以批,因此我们要大力开发中小水电。很多的中小河流都被水电站给占用了,若去开发一些用于灌溉设施的小水库,或者是人畜饮水的小水库,现在几乎很难找到水源点了。最近林业厅一个副厅长才提出要回收水源点开发的权力,因为突然意识到,如果再不收回,最后连最后老百姓的饮水都没了。因此,必须要充分地去调整水电、林业开发的一些政策。

我想介绍的是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小流域保护政策,一个是参与式的灌溉管理,第三个是农村社区灾害管理能力建设。

以拉市海社区用水协会为例。大旱中的拉市海农业,没有一点旱的迹象。拉市海的果园现在正在漫灌,果园有充足的水。拉市海农民用水户协会在2009年9月就已经知道今年水库的水只蓄到过去的一半,协会就及时通知用水户小组,小组又通知到每个用水户,因为只有一半,所以我们只能舍小村保大村,保果树,因为果树在丽江那个地方收入非常高,而且果树冬天基本上是冬眠的,比较少的水就可以保住果树来年有很高的收入。整个玉龙县每一个乡镇都有一至两家用水户协会,虽然今年重旱,但是用水协会已经预先通知了农户,并有很好的用水管理的制度,因此他们的损失并不那么严重,所以我说大灾可能只受小难。农民用水户协会是农民自我管理的组织,主要是管理水的灌溉,兼顾上下游用水公平,维护灌溉设施,提倡节水和高效农业,多元利益群体可以参与。我们这个用水户协会涉及11个村子,灌溉面积有7500亩。用水户小组在一个村子里选举产生,用水户小组的职责,包括水的计量、灌溉、维修。一共有13个用水户小组,每一个小组有一名理事加入用水户协会理事会,理事会主要是管理整个灌区的情况,包括用水管理、灌溉服务、测量水以及档案管理。

为什么农民用水户协会在去年9月份刚刚有一点干旱的苗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管理水了,而政府则在180天,半年之后才开始聚集举国之力来对云南救灾,我们真要拷问这样的问题。只有基层建立了自主的管理水的体系,老百姓才能够更好地、提前来应对灾害,对水资源讲行管理。

第二个是关于灾害,主要是指流域的减灾。西湖村有72户,我们对西湖村进行了灾害管理规划,让大家想想村里面曾经发生过哪些灾害?是如何应对的?过去是由于湖边的地被淹没以后他们开了120亩山地,结果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要进行小流域治理,应对包括地震这样的灾害。他们画了灾害图,成立了流域管理小组,把生态灾害作为优先治理的内容。在坡地上种植混合林,修建拦沙坝、建沼气池等等。这些活动使他们在经济上和生态安全上都获丰收。他们建拦沙坝,治理河道,扩大湿地。在河道的下面建一个过滤池,水不用坝拦,通过河床渗入到下面,经过过滤后引到村子里就是饮用水,还不破坏河道。河道是一样的,夏天水下来以后,河道上面铺了鹅卵石,水照样流。建了一些节柴灶、沼气灶,另外做了一些房屋防震的设施,比如剪刀撑、水平撑,当然还用了一些钢板和抓钉,这样建起来以后基本上可以抗6.5级地震,他们也有了一定的收获。

社区综合减灾 篇4

测评时间您的姓名所在社区

请您按了解、参与或满意程度填写本问卷

1、您知道您所在的社区正在创建并申报“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吗?

A、不知道B、知道一点C、基本知道D、知道E、很了解

2、您觉得您所生活的社区安全吗?

A、不安全B、不太安全D、较安全D、安全E、很安全

3、您知道您的周围有灾害风险吗?

A、不知道B、知道一点C、基本知道D、知道E、很了解

4、您知道应对这些风险的方法吗?

A、不知道B、知道一点C、基本知道D、知道E、很了解

5、在您家里是否配备了一些减灾器材和救生工具?

A、完全没有B、配备了一样C、配备了一点D、配备较多 E、基本配备

6、一旦发生较为严重的灾害,您知道应该怎么到达社区的避难场所吗?

A、不知道B、知道一点C、基本知道D、知道E、很了解

7、您是否参加或接受过防灾减灾相关的培训或宣传?

A、未听说过B、听说但未参与C、参加过1次D、参加几次 E、参与多次

8、您是否参加过相关的防灾减灾演练?

A、未听说过B、听说但未参与C、参加过1次D、参加几次 E、参与多次

9、您是否参与了社区风险图、避难图等的排查和绘制?

A、未听说过B、听说但未参与C、参加过1次D、参加几次 E、参与多次

10、您对本社区开展的防灾减灾工作是否满意?

A、不满意B、不太满意C、较满意D、满意E、很满意

计算方法:每题分值为10分,其中答案A为2分,B答案为4分,C答案为6分,D答案为8分,E答案为10分。问卷分数超过70分,则表示满意度达标。

(防震减灾)社区减灾工作制度 篇5

一、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最大程度地保护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服从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3)社区各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4)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公益性社会团体的作用。

二、工作准备(1)物资准备

1、建立社区综合减灾室,做好社区救灾物资的储备工作。

2、与辖区内超市订立合作协议,请辖区内超市配合,在灾害发生时提供必须的应急物资。(2)人力资源准备

1、完善社区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执行小组的建设,提高其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2、建立健全与公安、消防等专业救援队伍的联动机制。

3、培育、发展防灾救灾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并充分

发挥其作用。(3)信息资料准备

详细了解辖区内广场、学校的分布情况,按照就近疏散安置的原则,合理选择避险场所。

三、日常开展宣传、培训和演习工作

1、积极开展社区减灾活动,加大对社区居民防灾减灾宣传力度,利用社区公益广告牌、宣传栏、宣传橱窗等阵地,广泛宣传灾害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保险的常识,增强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2、每年至少组织1次社区防灾减灾领导小组、执行小组的培训和1次救灾志愿者队伍的培训。

3、每年根据本地区灾害发生特点,组织1次演习,检验并提高应急准备、指挥和响应能力。

四、灾情信息管理及处理

1、灾情信息报告内容: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灾害造成的损失(包括人员受灾情况、人员伤亡数量、房屋倒塌、损坏情况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采取的救灾措施和社区的需求。

2、灾情信息报告时间:对于本社区内突发的自然灾害,凡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应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灾情,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初步情况。

3、在社区灾害发生时,若街道负责人未到达,由社区

责任人统一指挥,参加救援的单位和人员必须服从指挥。

4、及时组织救援,疏散受灾群众,尽快将社区群众转移至安全场所,并做好安置工作。

社区综合减灾 篇6

(一) 城市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安全是城市居民生产与生活的基本保障, 也是城市建设的首要要求, 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然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城市遭受灾害威胁的形势日趋严峻。1976年唐山7.8级地震;1998年我国多个省市遭受洪涝灾害;2008年1月, 50年一遇的雪灾与冰冻肆虐大半个中国;2008年“5.12”汶川8.0级地震;2010年“4.14”玉树7.1级地震;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一系列灾难不停地提醒我们, 灾害越来越频繁, 而面临灾害时城市却不如想象的那样安全, 城市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二) 综合防灾减灾规划需要变被动为主动

城市总体规划可通过具体的防灾规划来减小灾害的影响, 提高城市对突发事故的响应和处理能力, 进而达到降低风险提高安全性的目的。但在实际规划工作中, 由于人们对于灾害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防灾规划只是影响总体规划的次要因素, 使其不能从战略高度和宏观整体上得到足够的重视。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只属于总体规划完成后进行的第二道防线上消极地为各类灾害提供技术、管理和补救的专业措施, 没有成为主动式的防灾、减灾系统规划, 没有成为其他相关规划的必要条件。这无形中加大了防灾减灾的投入和实施难度, 进而加大了城市的安全隐患。

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两者之间应该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存在作用与反作用力, 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城市总体规划要从宏观战略高度指导防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而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思想和主要规划内容, 尤其是与城市布局、设施建设等相关的内容则要为城市总体规划提供依据。

(三) 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提出

我国西周时期就有“国”、“野”之分, 可见城乡分离、分治自古有之。目前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城乡社会发展差距悬殊的问题日渐突出, 其根源就在于城乡二元体制。政府正在解决城乡发展问题。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就是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 将城市和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整体统一策划, 通盘考虑, 对城市和乡村存在的问题及相互关系综合研究, 统筹解决。

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载体, 那么, 要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势在必行。在这种背景下, 基于城乡安全, 研究县域城乡空间布局问题就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见图1) 。

二、研究的切入点

(一) 丹凤县综合防灾减灾的主动要求

丹凤县为陕西省商洛市所辖七县区之一, 因县城南临丹江、北依凤冠山而得名。全县地势西北较高, 东南偏低, 河谷相间, 呈现“掌”状地貌, 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县。虽有良好的自然植被, 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资源长期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丹凤县同样面临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生态条件遭受破坏、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等问题, 严重影响丹凤县城乡可持续发展 (见图2) 。对丹凤县而言, 地震是长期之患, 而洪涝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却是迫在眉睫的威胁。

1. 洪涝灾害的防治

对丹凤县总体规划的主动要求包括: (1) 由于县城及多数城镇都是沿主要河流分布于河谷川塬区, 河流一般都是从中贯穿或位于一侧。为确保城镇安全需要修筑堤防, 堤路结合并采取防洪堤和排 (截) 洪沟相结合的措施, 还应结合上游修建水库以削减洪峰; (2) 针对山洪威胁应采取“先治坡、后治沟”的方法, 大力植树造林改善山体植被状况, 防止水土流失, 拦蓄洪水减少洪水流量, 保护天然形成的冲沟或修建山洪防治综合沟, 将洪水及时引入附近河流、山沟及洼地。

2. 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震等地质灾害的防治

丹凤县总体规划提出的要求包括: (1) 为了有效防止各类地质灾害对于县域城镇的影响和危害, 要根据地质勘测的结果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为城镇发展用地的选择提供依据; (2) 山区人地矛盾突出, 城市可建设用地有限, 必然出现在不适宜建设地区进行城镇建设的现象。所以在进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时, 可考虑进行城乡建设适宜性综合评价 (主要是指县域城镇发展条件的综合评价) , 确定迁村并点 (生态移民) 、撤乡并镇等规划调整建议; (3) 提高水源、能源、通信等设施和重点设防工程的防灾标准, 使其具备更高的抗灾能力; (4) 丹江南北两侧的深山区及丘陵地带是丹凤矿产资源开发和城镇建设的重要地带, 应增加城镇之间交通联系, 重点加强交通干线防灾能力; (5) 建立基于GIS系统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 建设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地质灾害预警体制和灾害应急系统。

(二) 丹凤县基于综合防灾减灾的城市规划基本应对

基于丹凤县域综合防灾减灾的主动要求, 结合丹凤县城市总体规划中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内容, 确立县域城市规划基本应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县域空间管制

空间管制规划近年来在城市规划中逐步得到重视, 成为区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在县域规划中运用“空间管制”理念, 就是从控制非建设用地入手, 将生态保护和区域空间管制与引导放在首位, 严格控制生态敏感地带, 明确县域非建设用地, 根据地域和资源分布状况, 以主要性质与功能将县域划分为多个引导与管制片区, 如城镇和乡村居民点建设区、农业发展区、生态控制区、水体保护区、矿产及生态修复区域等。这些可为丹凤县域城镇区域的划分提供部分依据, 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协调城镇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两者之间的矛盾, 促进两者的接轨。

县域空间管制中非建设用地的评价因子包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危险地带、生态保护区和生态保护地带 (河湖湿地、水源保护区、生态高敏感地带和生态廊道等) 、具有特殊景观与文化价值的用地 (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的风景名胜区和人文景观丰富的历史文化保护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矿产资源分布地区等。

2. 构建县域交通网络

城市并非孤立存在, 城市之间必须在空间上具有良好的连通性才能产生要素流动。实践充分表明, 包括铁路、公路、水运、民航、轨道交通在内的交通设施, 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先导性产业。县域经济发展也应将加快交通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和战略性举措。县域交通建设应以完善结构和提高运输能力为中心, 初步形成功能完善、优势互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构成全县通畅的对外交通运输网络和便捷的内部交通运输网络。

山区县域众多乡镇受到地形限制, 其对外交通联系单一, 作为防灾通道的交通干线成为灾时与外界联系的生命通道。所以, 从县域城乡安全角度出发, 基于综合防灾减灾, 山区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的交通规划布局就至关重要, 应从对外交通和内部交通量方面构建县域交通网络。在对外交通方面, 确保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等对外联系交通干道的安全畅通, 并注重城市与高速公路、国道及普通公路的连接, 采用多出口交通联系。在内部交通方面, 建立区域内部交通环线, 各乡镇之间建立复线交通;考虑山区内较为边远的乡镇普遍存在路窄、坡陡弯急、经常出现塌方等问题, 还需严格控制县道、乡道以及村级道路的质量、宽度及防灾等级, 保证县域城镇和乡村之间的安全顺畅联系。

3. 深化县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内容

大型基础设施的布局对于防灾减灾影响很大, 依据《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 (国办发[2000]25号) ,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要统筹安排区域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提出分级配置各类设施的原则, 确定各级居民点配置设施的类型和标准;根据设施特点, 分析能够为县域共享或局部共享的设施类型, 提出各类设施的共建、共享方案, 避免重复建设。”可以看出, 过去的城镇体系规划着重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 对于防灾措施的考虑较少, 没有强制性的要求。但是, 基础设施防灾环节薄弱, 对于防灾减灾影响更大。

深化城镇体系规划中关于县域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内容, 就是要加强基础设施的防灾环节。不仅是要从区域系统的层面上去统筹, 科学合理地对电力、通信、给水等基础设施进行布局, 还需要提高基础设施抗灾能力, 进行高标准设防, 保证其在灾害发生时仍能正常运转, 提高城乡人居环境的防灾抗灾能力。从现行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来看, 各类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各级减灾体系建设也应加快, 各级减灾综合协调机制还有待健全。所以, 从宏观层面考虑, 在深化县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内容的基础上, 更有必要在城镇体系规划中纳入综合防灾减灾内容, 要将综合防灾减灾作为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4. 关注县域农村区域防灾

农村的基础设施及生活设施条件、农业的抗灾条件、农民的避灾自救能力、农村基层组织灾害应急指挥和救援能力等等, 相对城市来讲都比较薄弱, 所以, 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都不能满足严峻的防灾形势要求, 只有提高和增强农村抗灾能力, 才能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既然农村是灾害防御的相对薄弱区域, 那么农村也就应该成为防灾减灾重点区域, 理论上也应该将县域农村的区域防灾对策纳入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农村区域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 首先要确保村庄与集镇防灾规划制定完成。进行村级防灾预案的编制, 将防范措施落实到村到点到户, 构筑村级防灾堡垒。结合县域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形成县、镇 (乡) 、村三级防灾体系。同时, 加快农村危房改造, 提高农村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筑质量, 建立村镇建设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提高农村道路、供电、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抗灾保障能力;普及防灾教育以提高村民防灾减灾意识;健全农村地区的防灾技术标准体系。

三、基于综合防灾减灾的县域城乡空间布局模式研究

(一) 丹凤县域城乡建设适宜性综合评价

山地城市的自然环境组成十分复杂且难以改变, 它既可以成为山地城市发展的优势条件, 也可能成为其限制因素。鉴于近年来山地灾害发生愈加频繁, 为实现丹凤县域城乡全面发展, 需要在县域规划中运用“空间管制”理念, 对县域城乡发展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在此基础上从各层级针对不同用地特征进行建设规划、功能组织与布局, 使县域城镇各得其所, 充分发挥其潜力。本文的县域城乡建设适宜性综合评价主要是指县域城乡发展条件的综合评价, 并提出体系层面的规划调整建议。

在对上述各评价因子进行定性分析 (见表1、图3、图4) 的基础上, 进行空间叠加及权衡抉择, 分别得出决定性评价因子的评价结果, 以及修正性评价因子的评价结果;再将两者进行互斥叠加, 得到最终的评价结果 (见表2) 。依此提出对县域城乡体系层面的规划调整建议:对不适宜人居的少量人口集聚地进行生态移民, 对发展受多方面限制的城镇或不易于再发展的城镇适当撤并或进行限制性发展, 使发展条件较好的重点城镇成为区域性教育、文化、信息和经济中心, 培育提升重点城镇的产业集聚功能、扩大城镇就业空间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以剩余劳动力转移和部分生态移民两种主要形式完成丹凤县域人口梯度转移工程。

(二) 丹凤县域城镇组织结构模式

1. 地域空间结构模式研究

根据丹凤现状特征, 结合职能类型结构和规模等级结构, 考虑县域综合防灾减灾要求, 地域空间结构采用集中—分散型的多中心组团模式 (见图5) 。

在地域空间结构的指导下, 丹凤县域城镇空间整体发展形成“一主、四副”的空间格局。“一主”, 即以龙驹寨镇、商镇、棣花镇组成的主中心;“四副”, 即武关镇、竹林关镇、庾岭镇、峦庄镇四个片区副中心。考虑县域空间管制的要求, 丹凤县域划分五个城镇区域:一城三区核心发展区、中部城镇集中发展区、西北部矿业发展区、东北部森林发展区和南部旅游发展区。

2. 网络系统结构模式研究

为使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统筹发展, 需要在城乡间建立各种类型的联系网络。网络系统结构就是指城镇与乡村之间、城镇之间、乡村之间所形成的各种有机的系统。

网络系统结构的主体是系统内的县城, 其作用是在网络结构中将其带动力和资源要素 (包括产业、技术、资金、信息等) 通过网络渠道辐射到整个区域。

网络系统结构依赖于体系内城镇与乡村之间、城镇之间、乡村之间物质与非物质因素的联系, 包含交通运输联系网络、生产协作联系网络、人口活动联系网络、技术联系网络、社会联系网络、信息联系网络、商品流通联系网络、行政管理网络。其中, 交通运输联系、技术联系、信息联系以及行政管理共同构成网络系统结构的集聚力, 生产协作联系、人口活动联系、社会联系、商品流通联系共同构成网络系统结构的联系影响力 (见图6) 。

(三) 丹凤县域综合防灾减灾空间结构模式

运用系统思维和系统科学方法观察分析城乡安全问题, 把影响城乡发展、危害城乡安全的因素理解为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 以县城为中心, 把一切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防灾与救灾要素组合起来, 形成城乡点、线、面相结合的一体化网络布局, 建立县域综合防灾减灾空间结构模式, 实现县域城乡安全 (见图7) 。

点:县城、乡镇以及农村的防灾减灾, 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 作为综合防灾减灾空间结构的关键节点;县域电力、通讯、邮电、大中型水库、广播电视等生命线重点工程设施进行高标准设防, 保证其在灾害发生时仍能正常运转, 作为综合防灾减灾空间结构的支撑节点。同时, 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综合防灾减灾实施的保障措施也是综合防灾减灾空间结构建立的重要节点。

线:确保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等对外联系交通干道的安全畅通;严格控制县道、乡道以及村级道路的质量、宽度及防灾等级, 保证县域城镇和乡村之间的安全顺畅联系;两者共同形成综合防灾减灾空间结构的硬质防灾通道;加快丹江及支流综合治理, 加强防洪减灾工程建设, 并将县域水系联系作为综合防灾减灾空间结构的软质防灾通道。

面:加大生态建设力度, 抓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水土保持工程, 形成县域城乡发展的生态背景, 建立生态绿网, 奠定综合防灾减灾空间结构的生态基底。山地区域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分散的布局特征, 使单个聚集地的规模往往差异悬殊, 所以需要区域防灾空间 (防灾疏散备用地) 来弥补小规模聚集地防灾空间的不足。农村自然灾害多, 受灾地域广, 防灾抗灾力量弱, 所以必须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提高农村道路、供电、供水、通信设施抗灾保障能力, 提高农村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筑质量等措施落实中心村、基层村安全的同时, 还要将整个农村区域的防灾减灾设备和措施统筹运用起来, 切实加强农村防灾减灾工作, 实现农村区域防灾。

(四) 基于综合防灾减灾的丹凤县域城乡空间布局模式

在丹凤县域基于综合防灾减灾的规划应对方法的指导下, 根据丹凤县域实体空间现状, 在县域城乡建设适宜性综合评价的基础上, 结合丹凤县域综合防灾减灾空间结构模式、县域城镇组织结构模式研究, 探求基于综合防灾减灾的丹凤县域城乡空间布局模式 (见图8) 。基于综合防灾减灾的丹凤县域城乡空间布局模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首先是综合防灾减灾方面, 在加强县域空间管制前提下形成县域城乡发展的生态背景和防灾减灾空间结构的生态基底;确保县域城镇及乡村区域安全的前提下, 建立区域防灾空间;建设县域城镇联系环路, 结合枝状县道、乡道构建县域交通网络;重视县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做好防灾减灾基础工作。

其次是地域空间结构方面, 考虑地域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自然环境条件, 结合职能类型结构和规模等级结构的作用, 构建集中—分散型的多中心组团结构:形成五个城镇区域, 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区域中心, 形成“一主、四副”的空间格局, 重点打造312国道沿线产业发展轴。同时从加快丹江及支流综合治理, 加强防洪减灾工程建设的角度, 结合地形地貌、资源禀赋分布等, 打造川道经济发展带, 建立丹江沿线绿色产业发展轴。

最后是网络系统结构方面, 一城三区核心发展区作为整个网络结构的核心主体, 与整个城镇、乡村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同等级对象 (如镇与镇或乡、村与村) 之间加强, 高等级对低等级对象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翰卿, 戴慎志.城市安全规划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 2005 (2) .

[2]王江波.我国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方法研究[J].规划师, 2007 (1) .

[3]顾朝林.城镇体系规划——理论、方法、实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4]苏经宇, 马东辉, 王志涛.构建城乡防灾体系的初步探讨[J].城市规划, 2008 (9) .

[5]黄光宇.山地城市学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6]段进.城市空间发展论 (第2版) [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7]顾朝林, 甄峰, 张京祥.集聚与扩散——城市空间结构新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0.

[8]彭震伟.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8.

[9]刘海燕.基于城市综合防灾的城市形态优化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社区综合减灾 篇7

受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2016年国内洪涝灾害呈现多年少有的南北并发、多地齐发的严峻态势。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也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七下八上”正是防汛关键时刻,当下亟需在做好各项救灾工作的同时,转“危”为“机”,全面统筹各方面的资源力量,在构建起与全面小康社会要求和中国经济发展实际相适应的综合性国家防灾减灾救灾体系上作出新的努力。要在“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工作方针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实现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四个转变”,使未来中国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达到世界先进乃至世界领先水平。

要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多年来,尽管强调以防为主,但传统观念和意识以及有限的资源和能力,使地方基层一线长期将主要力量投入到灾难发生后的救灾工作中,全社会对短期、突发的灾难和救灾事件较为关注,日常防灾减灾则少人问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转变习惯思维,真正全面落实“以防为主”,宁可十防九空、决不漏防一处,实现防灾多投入、救灾少损失、减灾促发展。

要从偏重非常态救灾向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转变。从整体上看救灾总是应急的、突发的、非常态的,而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乃常态,应该是全面做好减灾规划与执行,从而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加强防灾减灾的组织领导,健全体制,完善法律法规;着力推进重大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提高城市建筑、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和农村住房的设防水平;建立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和各方资源支持并有序参与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要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精密化、复杂化和网络化程度提高,由一个自然灾害引发和诱发多种次生灾害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如日本“3·11”大地震在福岛县引发地震、海啸与核辐射三重灾害。新形势下,只针对单一灾种设防所留下的隐患与风险越来越大,对综合、全面防灾减灾的要求日益提高。建设综合性国家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和能力,需要全面科学评估国内防灾减灾综合形势,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力量,形成覆盖所有灾种、具备多灾种同步防抗能力的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

要从减少灾害损失向降低灾害风险转变。长期以来,我们所熟悉的情况是,灾害发生后,各方一起尽最大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但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有能力、有条件、有意识将“防患于未然”作为更高的标准与要求。从“减少灾害损失”到“降低灾害风险”,凸显出质的飞跃。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要实现降低灾害发生风险的高要求,就必须将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与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相结合,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从根本上大幅降低灾害风险和灾后损失。

防灾减灾示范社区申请 篇8

云溪镇上街社区居委会

上街社区位于岳化、云溪区政府的中心,以及19个科局、社区街道居民服务和社区管理工作的重要地带。辖区面积5万平方米,居民2891户,人口6089人。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社区居民的支持配合下,社区各项工作都稳定步前进。

几年来,上街社区始终坚持以构建和谐社区为主线,以普及灾害预防、救护知识和救助技能为重点,以深入开展应急科普宣教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社区的防灾减灾能力,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增强社区群众减灾意识,普及减灾知识为主线,提高社区群众避灾自救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防灾减灾工作机制

社区居民委员会与派出所、驻地有关单位联合组建了防灾减灾领导小组,成立了由社区书记任组长,派出所、驻地单位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社区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整个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制定了社区防灾减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职责及防灾减灾目标,并将“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工作纳入社区工作计划。同时,立足防灾减灾工作的实际需要,抓好了应

急救援队伍的培育和发展。

二、制定应急预案,形成防灾减灾机制氛围

“出现火灾如何跑”、“出现煤气中毒怎么办”、“出现某种危险情况如何自救互救”上街社区通过开辟宣传栏、张贴标语牌、划定避难场所等方式,形成防灾减灾的机制氛围,让居民真正做到“防灾措施熟于心,减灾责任提在前”,制定了社区灾割救助应急预案,明确社区灾害应急的组织指挥体系、职责任务、应急准备、预警预报与信息管理、应急响应、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等方面内容。在灾害紧急情况时,对儿童、老年人、病患者、残疾者等弱势群体,采取适当保护措施,切实保证弱势君体能够及时得到救和妥善安置。

三、完善设施建设,提升防灾减灾救助能力

在创建活动中,始终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创建活动成交的根本标准,积极采纳群众意见,针对社区易发的灾害种类和地段,不断完善防灾减灾设施,做到防患于未然。针对频发易发的灾害种类,购置了必要的防灾减灾设备,按照消防要求,设置消防器材箱,配备消防灭火器械,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对社区内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管理;利用广场等其他空地划定了社区避难场所。从而不断提升应急防范能力。

四、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居民防灾减灾意识

为提高居民防灾减灾能力,增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区开展了形

式多样的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宣传栏、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营造浓厚的社区防灾减灾宣传氛围;组织召开座谈会,播放专题片,对居民进行防灾减灾安全教育;发放宣传资料和宣传挂图,切实提高防灾减灾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我社区将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组建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工作队伍,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完善措施,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防灾减灾社区巡展方案 篇9

一、背景资料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

国家领导人对防灾减灾工作高度重视,做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从2009年起,设立每年的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是群众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是防灾减灾的前沿阵地。防灾减灾从社区做起,以社区为平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可以有效整合各类基层减灾资源,落实各项减灾措施,增强社区的综合减灾能力,从而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损失。

二、巡展目标

1、提升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关注度。

2、增强社区居民,特别是青少年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其防灾减灾综合能力。

3、通过社区居民的参与互动,普及推广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支持单位: 执行单位:

四、展览概况 时间: 地点: 对象:社区居民 面积:400—500平方米

主题:从体验中获取知识,从实践中提升技巧

概述:以地震、火灾为主要防灾减灾宣传对象,利用展墙、展板、模型、视频音频、模拟体验设备、互动学习等多种现代化手段,传播防灾减灾知识。其中重点突出6—10个模拟体验、互动环节,让居民在实践中掌握防灾减灾自救互救基本方法与技能,体现出展览的参与性、趣味性及互动性。

五、展览内容:

展览包括地震、火灾知识主题展板,地震体验与学习区,火灾体验与学习区,逃生技能训练区,多媒体宣传区等五部分。

1、地震、火灾知识主题展墙、展板、模型

主题展墙、展板、模型贯穿始终,其中序言、结束语制作展墙,各个主题区域的相应位置制作展板、模型。特别是配合模拟互动设备的展板,使居民在体验的同时学习相关的减灾常识。展墙、展板、模型内容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力求做到充实、务实。

2、地震体验与学习区(1)地震体验仪及触摸屏 单人模拟地震平台是模仿地震发生的系统,开启后体验者犹如进入真实的地震环境中,可模仿不同等级的地震,体验者身临其境。通过体验仪上的触摸屏可以学习有关地震的知识。

(2)工程抗震演示仪 工业计算机控制地震演示台上有4个按钮,分别代表4个不同的地震的震级。地震波由地震台网提供,当按动某一个震级的按钮时,演示台就会按照该震级的震动幅度震动。对震动台上的物体产生相应的破坏。互动环节:

组队原则:个人为单位,2人为一组,观众自愿参与 互动项目:谁的建筑最抗震(1)场地器材:工程抗震演示仪

(2)操作程序:参赛人员听到口令“开始”,利用台上材料,随意搭建一个建筑,时间1分钟。搭建完毕后由工作人员操作模拟地震,震级逐级递增。

(3)成绩评定:建筑保持良好且建筑高者胜出。此项目通过直观的搭建,体验建筑的抗震性,并学习相关的防震知识。

3、火灾体验与学习区(1)消防安全标识互动灯箱 使观众认识消防标识,掌握标识的含义。触摸标识,标识灯光闪烁,多媒体播放相关知识,以掌握其使用范围。

(2)模拟灭火演练系统

本展品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灭火场景,居民可亲身体验虚拟现实技术营造的逼真效果,并参与即惊险又刺激的灭火救灾活动,从而了解火灾的有关知识,并培养顽强毅志和勇敢精神。系统共有3种不同性质的虚拟灭火器各两个,根据虚拟场景中发生的火灾,需要选择各种不同性质的灭火器,且使用方法不同。互动环节:

组队原则:以2人为一组,观众自愿参与 互动项目:快速灭火

(1)场地器材:模拟灭火演练系统

(2)操作程序:参赛人员听到口令“开始”,两人选择正确的灭火器,开始对着显示屏灭火。

(3)成绩评定:以组为单位,得分高者胜出。此项目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居民学会根据火灾环境选择正确的灭火器,并学习正确的使用及灭火方法,实效性很强。

(3)油锅起火演示系统

通过油锅起火仿真模型,以及22寸触摸屏,配有相关软件,使观众可以学习家庭中油锅起火后的正确处理方法。这个展项同家庭生活密切相关,很适合社区居民特点。

4、逃生技能训练区(1)模拟火灾烟雾逃生训练

使接受训练者了解烟雾的危害性,在模拟浓烟弥漫的环境中,克服恐慌心理,体验正确的逃生方法。

(2)结绳训练器

由显示器演示10多种结绳的方法,并设置相关道具,观众可以了解在不同场合结绳的不同方法,也可以现场练习不同场景的结绳方法,了解水手扣,逃生扣,杠杆等不同结绳的使用场合。这个项目较受青年人的欢迎。互动环节:

组队原则:以个人为单位,3人为一组,观众自愿参与 互动项目:快速结绳

(1)场地器材:结绳训练器

(2)操作程序:规定结绳项目,参赛人员听到口令“开始”,开始结绳。

(3)成绩评定:速度最快者胜出。

此项目通过比赛的形式,使居民快速学会并熟练掌握多种结绳方法,并能应用于生活中。

5、多媒体宣传区

液晶显示屏及音响设备一套,座椅若干。主要播放地震、火灾相关影片,系统的讲述防灾减灾常识、自救互救基本方法与技能技巧,以及灾后预防次生灾害等相关知识,以达到增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的目的。

六、宣传

1、抓住展览宗旨和各方需求撰写新闻宣传稿件。

2、积极通过新闻媒体,如报纸、电视台、网络等发布消息。

3、积极联系社区居委会,提前做好居民的组织宣传工作。

社区防灾减灾日活动 篇10

为迎接我国“防灾减灾日”,提高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学习掌握防灾应急知识,提高公众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自救和互救能力,5月11日,在“5.12”世界防灾减灾日即将到来之即,民旺社区组织辖区居民、志愿者开展以“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为主题开展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拿着“防震减灾宣传资料”向居民群众进行发放。为广大居民宣传普及了防火知识、灾害应急避险等防灾减灾基本常识;而且对防灾减灾了解不深的居民,志愿者们还会耐心地对他们进行讲解,并教导他们如何开展预防、自救、互救等技能,增强辖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通过此次活动,提高了辖区单位及社区群众的应急防护能力,增强了防灾减灾意识,提高了地震或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处置、自救互救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为居民群众规避风险,确保生命财产安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红色经典读书随笔下一篇:大学生自考空间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