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帮教调研文章

2024-10-16

安置帮教调研文章(精选6篇)

安置帮教调研文章 篇1

文章标题: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调研报告

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调研报告

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是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对特定对象进行的一种非强制性的引导、扶助、教育和管理活动。多年来,我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公安、民政、劳动等有关部门的指导、协调、配合下,在各级安置帮教组织和帮教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提高监狱、劳教所的改造质量,预防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原有的安置帮教工作模式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为全面掌握我市刑释解教人员的基本情况,总结我市安置帮教工作现状,弄清我市安置帮教工作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提出加强我市安置帮教工作的措施和建议,我市司法局成立调研小组,采取全面摸排统计、座谈、走访等方式,对全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我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普遍将其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目标考核内容。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坚持“以帮教为手段、以安置为重点、以稳定为目标”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新形式下开展安置帮教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加强组织管理,健全工作制度,克服种种困难,扎实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各级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组织基本建立,基层帮教队伍基本形成。1999年我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划归司法行政部门指导管理,由市综治委牵头、分管市长担任组长、司法、公安、民政、劳动、工商、地税、妇联、团市委、关工委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马鞍山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下设的办公室设在市司法局。随后,当涂县、各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也相继成立。乡镇、街道普遍依托司法所建立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站,司法所长或司法助理员为工作站负责人。村(居)委会、厂矿企事业单位以调委会、治保委员会为主,吸纳工会、共青团、妇联及刑释解教人员家属等组成帮教小组。目前,全市共建立各级帮教组织883个,落实帮教工作人员2576人,把全市1951名(五年内刑释人员1711名,三年内解教人员240名)帮教对象划分为重点帮教对象和一般帮教对象,进行分类帮教。一个纵向有领导、横向有联系、上下有沟通、左右互通气的齐抓共管、上下贯通、纵横交错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网络在我市基本形成,从组织上保证了这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实现了安置帮教日常工作由公安部门向司法行政部门的平稳过渡,保障了安置帮教工作逐步走上法制、有序的发展轨道。

(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制度逐步健全,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必须要有健全的制度作保证。近年来,全市各级安置帮教组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除普遍建立了排查制度、登记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回访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外,县(区)、乡镇(街道)安置帮教组织还结合工作实际,创建了一些各具特色的工作制度。如金家庄区先后出台了《金家庄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意见》、《金家庄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对全区的安置帮教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目标责任制,把安置帮教工作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目标管理,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帮教承包,做到“双包五落实”(包思想帮教、包引导就业;帮教组织落实、主管领导落实、帮教人员落实、帮教措施落实、帮教任务落实)。花山区湖东街道司法所建立例会制度、座谈制度、月访制度和季度考评制度,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经常性管理。雨山区佳山乡司法所建立了接茬帮教制度,做好服刑、在教人员刑满释放、解除劳教时的衔接工作。这些制度的建立健全,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有效开展。

(三)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逐渐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工作主动性进一步增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系统工程。近年来,特别是皖安帮发〔2002〕3号文件、中央综治委〔2004〕4号文件下发后,我市的安置帮教工作已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已能够站在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从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参与,安置帮教工作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如帮教方面,市综治委、市关工委、市司法局主动把帮教工作延伸到监、所内,每年都组织帮教团深入省未管所对本籍未成年犯进行帮教。马钢南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逢年过节经常组织帮教人员到九成监狱帮教本单位服刑人员。花山区湖东街道中岗社区充分发挥社区人力资源优势,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深入社区开展帮教工作,安置帮教志愿者队伍初步形成。安置方面,政府各相关部门注重主动发挥自身在安置中的职能作用。民政部门认真贯彻执行马民文〔2002〕89号和皖安帮发〔2002〕3号文件精神,积极落实刑释解教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济政策,城镇籍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都及时发放了半年内低保救助。此外,-自2003年以来,按照“应保尽保”的政策,全市先后有971名刑释解教人员享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月享受低保金累计达13.5634万元。劳动保障部门在刑释解教人员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再就业优惠及免费培训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配套优惠政策。工商、地税部门也为从事个体经营的刑释解教人员制定了工商管理费和税收方面的减免政策。随着各部门思想认识的逐步提高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逐步化被动为主动,一个崭新的工作局面正在形成。

(四)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有效开展,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一是涌现出一批开展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先进典型。马钢姑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从维护矿山长治久安的大局出发,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安置帮教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公司把矿区内刑释解教人员组织起来,成立“自力队”,从事拣矿、复垦、种植经济作物等工作,不仅有效解决了刑释解教人员的生活和就业问题,还为矿山建设增添了一支有生力量,有力地维护了矿山的稳定。自2000年以来,矿区内40名刑释解教人员全部得到了安置,帮教率和安置率均达到100%,脱管失控率为零,至今无一人重新犯罪。2004年元月,公司被中央综治委授予1999——2002“全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金家庄区司法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作用,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网络,完善各项制度,实行规范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安置帮教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98年至2002年,全区343名刑释解教人员全部得到了帮教,帮教率为100,298人得到安置,安置率达86.9。2002年,该区司法局被省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协调小组评为“全省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先进集体”。当涂县城关镇提暑居委会主任汤培霞把解决刑释解教人员生活困难、主动扶持刑释解教人员就业作为工作重点,用真情融化了一个个刑释解教人员的心头坚冰,2002年,被评为“全省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先进个人”。据统计,近年来我市共有4个单位、2名个人先后被评为中央和省级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二是涌现出许多刑释解教人员改好后奉献社会的感人事例。原马钢运输部刑释解教人员姚立华回归后,经帮教人员多次联系被原单位接收,深受感动,表示要痛改前非,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2001年的一天,姚立华在家中休息时,听到外面人声嘈杂,他出来一看,一青年正持刀追杀另一青年。姚立华不顾自身安危,分开围观人群,冲上前夺下了歹徒的刀,并驾车把伤者送到医院治疗。姚立华因此被评为全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慈湖乡林里村刑释解教人员徐永宏回归后,父母双亡,家里一贫如洗。村委会及时给他翻建住房,安排临时性工作,并积极引导支持他从事土建工程。致富后,徐永宏饮水思源,义务从事村里的夜间巡逻、防汛抗旱等工作。2003年元月份夜间巡逻时,先后抓获了两个盗窃团伙。同时,他还为村里的防汛抗旱、防治非典等工作多次捐款达4500余元。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刑释解教人员在各级帮教组织关心、扶持下,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许多人还成为有相当规模私企的老板、经理,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些先进典型和感人事例,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了近年来我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取得的良好成效。

二、当前我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正处在飞速发展时期,社会的管理体制、组织结构、利益分配方式等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必然会对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原有的组织和管理手段已跟不上形势,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出现一些新的困难和新的问题是难以避免的。从这次调研情况来看,我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层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思想认识不足,政策执行不力,安置帮教工作缺乏坚实的组织基础和有效的工作机制。一是部分基层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重要性,对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也认识不足。二是各级综治部门虽然普遍把安置帮教工作纳入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的内容,但大多没有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考核也往往停留在排查统计数据和档案资料管理的表面。三是安置帮教工作组织基础薄弱。各级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属于非常设性的指导和协调组织,缺少硬性手段和制约措施;各级帮教组织囿于职权所限,工作缺乏应有的力度。四是许多相关部门和单位,特别是部分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没有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很好地贯彻执行有关政策。皖安帮发〔2002〕3号文件和中央综治委〔2004〕4号文件下发后,极个别主管单位甚至不知道文件精神,落实政策更是无从谈起。五是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安置帮教工作认识上存在着误区和偏见,缺乏参与热情。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了我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未能有效形成。

(二)对刑释解教人员的信息管理手段落后,脱管、漏管、失控现象还一定程度上存在。长期以来,刑释解教人员的信息管理主要靠安置帮教部门通过监所发函和基层组织调查收集建档、逐级统计上报进行管理,工作量大、时间长、准确率低。加上许多监、所没有严格按照中央综治委〔1999〕5号文件和皖安帮发〔2003〕7号文件要求,完整、准确、及时地填写寄送《刑满释放人员通知书》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通知书》(以2004年为例,全市约有400名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各监、所只寄送《通知书》207份,寄送率仅为51.75,且有相当一部分《通知书》不准确、不规范、不及时);法院、公安、司法、民政等部门间配合、协调不够;刑释解教人员流动性大,部分刑释解教人员长期不报到、不落户或人户分离,甚至不回原籍,直接流散于社会等因素,也给现有的信息统计工作增添了许多难度。因此,靠目前这种落后的人工信息管理手段,难以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全市需要进行信息管理的近2000名刑释解教人员的基本情况,脱管、漏管、失控的问题也就随之出现,给社会治安的稳定埋下了隐患。据统计,我市被列为帮教对象的1951名刑释解教人员中,有117人处于脱管状态,脱管率为11.99。

(三)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安置工作压力较大,安置率偏低。目前,农业人口的安置,主要是落实责任田。由于国家实行土地第二轮承包经营三十年不变的政策,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市回归的农业人口责任田都得到了落实,安置压力不大。相对而言,非农业人口的安置问题压力很大。究其原因:一是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进展,城市下岗失业职工增多,社会就业压力增大,竞争上岗形势严峻;二是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优化组合、下岗分流、身份置换等改革措施的推行,服刑前有工作单位的刑释解教人员,回归后原单位一般不再安置,增加了社会就业安置的难度;三是刑释解教人员普遍文化素质低,缺乏专业技能。据统计,我市回归的刑释解教人员,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5以上,绝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四是部分刑释解教人员长期与社会隔离,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思想观念陈旧、落后,不积极谋求就业,一味等待政府的救济、安置;五是社会各界普遍对刑释解教人员存在着歧视和偏见;六是我市没有建立过渡性安置实体和基地。调查显示,我市列入管理对象的1951名刑释解教人员中:原单位安置(包括落实责任田)695人,占总数的35.62;到外地打工、从事临时工或其他不稳定工作892人,占总数的45.72;尚有18.66刑释解教人员无业可就,只能靠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接济或社会救济生活,思想状态极不稳定。

(四)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现象日益突出,重新违法犯罪率偏高。当前,全国公安机关的调查表明,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在逐年增长,杀人、爆炸、贩毒、抢劫等重大恶性案件80以上为刑释解教人员所为,重新违法犯罪已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市也概莫能外。根据法院和公安机关的统计数据,2002年6月至2005年5月,全市共有487名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重新犯罪人员450名,重新劳教人员37名)。其中,刑释人员五年内重新犯罪的306人(本市籍247人,外籍59人),五年外重新犯罪的78人(本市籍62人,外籍16人);解教人员三年内重新犯罪的35人(本市籍26人,外籍9人),三年外重新犯罪的31人(本市籍27人,外籍4人)。刑释人员五年内重新劳教的23人(本市籍22人,外籍1人),五年外重新劳教的6人(本市籍5人,外籍1人);解教人员三年内重新劳教的4人(均为本市籍),三年外重新劳教的4人(均为本市籍)。教工作管理对象的范围来计算,三年以来,我市被列入管理对象的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的人数(即本市籍刑释人员五年内、解教人员三年内重新违法犯罪的人数)共有299名,另外188名重新违法犯罪的刑释解教人员不属我市帮教工作对象。据此,三年来我市重新违法犯罪的刑释解教人员分别为110人、95人、94人,重新违法犯罪率分别为5.64、4.87、4.82。如果将不在帮教范围内的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的数据统计在内,重新违法犯罪率将分别达到9.17、8.35、7.63。总体来看,我市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要求相比,仍属偏高,一些重大恶性案件也是刑释解教人员所为。如2001年12月19日晚发生在我市滚石歌舞厅的致使2死1伤的故意杀人案主犯钱某,同案犯丁某、圣某、黄某;2002年5月—7月间连续20次抢劫出租车司机钱物的罪犯苏某等人,均为刑释解教人员。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往往手段残忍、后果严重、影响恶劣,给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应当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警觉和重视。

(五)安置帮教工作缺少机构、人员和经费保障,严重制约了安置帮教工作的深入开展。目前,广东、江苏、四川等外省市,省内萧县等地区,都建立了专门的安置帮教工作机构。大多数外省市,省内安庆、合肥等地市,安置帮教工作都有专项经费。可多年来,我市安置帮教工作从公安机关划归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管理后,虽然成立了各级安置帮教组织,但一直没有建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落实专项经费。因缺少机构和人员保障,安置帮教工作的各项具体任务只能落到基层司法助理员和村(居)委会同志的身上。目前我市基层司法所普遍只有一名司法助理员,他们同时担负着法制宣传、人民调解、基层法律服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多项繁重的工作,村(居)委会的同志的工作也是纷繁复杂、千头万绪,他们很难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到安置帮教工作中。随着形势的发展,社区矫正工作将逐步纳入安置帮教工作机制。省司法厅已将我市列为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试点城市,下半年将在我市三个城区正式运行,这将进一步加大安置帮教工作的工作量和难度。现有的人员编制情况,已无法适应形势的需要。因缺少专项经费,召开工作会议、组织有关人员到监所延伸帮教、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安置“三无”(无亲可投、无家可归、无业可就)刑释解教人员、表彰先进典型等必须进行的工作,都无法正常或深入地开展。突出的例子是,我市至今未召开过一次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先进表彰会。

三、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我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经过分析研究,我们认为,当前我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中存在的这些困难和问题,实质上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许多重大变化和深层次矛盾的综合反映,是各项组织机制和管理手段没能及时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而发生的滞后现象。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站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创建“平安马鞍山”、构建和谐社会、保障我市“两个率先”目标顺利实现的高度,认清当前我市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现象日益突出的严峻形势,针对新情况、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和有效手段,综合加以解决。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安置帮教工作长效机制。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安置帮教工作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做到同规划、同部署、同考评、同奖惩。二是各级综治部门要加强对安置帮教工作的检查和监督,细化、量化考核目标,明确工作责任,建立目标责任制,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三是各级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发挥指导、协调的职能,每半年召开一次成员单位会议,研究前一阶段工作情况,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四是各相关部门要在各级综治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制定工作目标,明确工作职责,积极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保障安置帮教工作落到实处。五是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及村(居)委会自治组织要广泛参与,建立安置帮教志愿者队伍,并将安置帮教工作纳入社区安全、文明创建、平安创建等活动之中。

(二)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信息管理,做好衔接工作,防止脱管、漏管、失控现象的发生。衔接工作是安置帮教工作的首要环节,做好衔接工作对巩固监所教育改造效果,防止脱管、漏管、失控现象的发生,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衔接工作,一是要理顺监所、公安和司法行政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各监所要严格按照中央综治委〔1999〕5号文件和皖安帮发〔2003〕7号文件要求,完整、准确、及时地填写、寄送《刑释解教人员通知书》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通知书》。县级公安、司法行政机关在收到《通知书》后,要登记造册并及时(一周内)通知派出所、基层司法所(安置帮教工作站)。基层司法所(安置帮教工作站)要及时登记、建档并通知村(居)委会及刑释解教人员家属,动员家属尽可能将刑释解教人员接回;无亲属接领的,由工作站派人接回。刑释解教人员回归后,应先到司法所报到签章,再到派出所办理上户手续;不报到、上户的,司法所、派出所应主动上门服务。二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管理手段,开展每年两次的清理排查工作,摸清人员底数和去向,登记造册,逐一建档。三是要努力改变现有落后的人工信息管理模式,尽快建立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对刑释解教人员的信息进行电子化、网络化管理。

(三)采取多种形式,拓宽安置渠道,保证刑释解教人员的基本生活出路。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对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工作十分重视,毛泽东主席曾提出了对刑释解教人员实行“给出路”的工作方针,罗干等多位中央领导同志曾多次作出批示,各级相关部门也制定下发了多个政策和文件。贯彻落实这些方针政策,是保证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工作取得实效的基本依据和关键所在。当前,对于农村籍刑释解教人员,主要是及时落实承包责任田并帮助解决有关生产资料和暂时的生活资料,外出务工给予引导和支持。安置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在城镇。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我市的实际情况,对城镇籍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工作应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对刑释解教人员开展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为他们竞争上岗或自谋职业创造条件。市各级劳动部门和就业指导服务机构,要把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列入就业规划和工作范围,建立就业信息指导“绿色走廊”,方便刑释解教人员了解就业信息。二是鼓励扶持刑释解教人员从事个体经营,街道和有关部门要为他们办理各种营业手续提供方便,并要严格按照皖安帮发〔2002〕3号文件和中央综治委〔2004〕4号文件精神,给予税收、管理费等方面的政策优惠。三是引导、动员国有企业、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主消除偏见,增强责任感和义务意识,根据实际,择优接收部分表现好、有一技之长的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并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和扶持。四是创办过渡性安置实体、基地,解决部分“三无”人员和重点管控人员的临时就业和生活出路问题。目前这项工作许多外省市和省内的合肥、黄山市都有成功的经验,应予借鉴。五是建立刑释解教人员回归安置基金,用以解决部分年老体弱、残疾等无生活能力的刑释解教人员的基本生活问题,为无资金来源的从事个体经营的刑释解教人员提供有偿资金援助。基金来源以财政划拨方式为主,以企业赞助、社会捐助等形式作为补充。六是认真贯彻执行皖安帮发〔2002〕3号文件精神和市有关政策,落实刑释解教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待遇。

(四)加大安置帮教工作宣传力度,发现和培育典型经验,营造开展安置帮教工作的良好氛围。经常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大力宣传安置帮教工作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安置帮教工作典型经验,是做好安置帮教工作的必要途径。一是要注意发现和培育开展安置帮教工作的典型经验,及时总结并加以推广。二是要注重对那些回归社会后走向新生、勤劳致富、奉献社会的刑释解教人员的典型事例,进行总结和宣传。三是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经验交流会,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五)建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落实专项经费,进一步促进安置帮教工作的深入开展。机构、人员、经费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制约我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向深度发展的“瓶颈”,必须下决心予以解决。一是要结合即将开展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在市、县(区)司法行政部门设立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科、股,与基层科、股相分离,专门负责辖区内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的指导、协调、管理和监督。二是要按照司法部和省司法厅关于加强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要求,使每个司法所的司法助理员编制增加至3人,并使其中1人专门从事安置帮教工作。三是要加强对基层安置帮教工作人员的培训,落实工作报酬,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积极性。四是要加大投入,把安置帮教工作专项经费统一列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

安置帮教调研文章 篇2

一、安置帮教工作基本情况

2010年以来,我镇的安置帮教工作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和互相配合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目前,全镇共有刑满释放人员11人,解除劳教人员4人,假释人员5人。帮教率达95%,安置率达90%,重新犯罪率为0,刑释解教人员无脱管失控情况,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

(一)坚持组织协调一体化,着力夯实工作基础

1、建立组织网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综治办主任、司法所所长为副组长的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综治办、司法所、公安派出所、劳动与社会保障所、妇联、团委等职能部门抽调组成,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司法所。同时,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全镇67个村和18个社区也成立了安置帮教工作小组,从而形成了镇、村(社区)的帮教网络。目前,全镇共建立安置帮教小组5个,帮教人员10人。为全镇搞好安置帮教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组织保证。

2、健全工作制度。为了使安置帮教工作逐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我们制定了落实安置帮教工作的八项制度。即:

报到登记制、司法所长首谈制、档案管理制、回访谈心制、了解考察制、工作目标责任制、例会分析制度、信息情况报告制。

3、深入开展对刑释解教人员的重点排查工作。每年都要对回籍的刑释解教人员进行一次全面排查,摸清基本情况,对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人员列入重点帮教对象,由司法所、派出所、村(社区)干部组成帮教小组,进行重点帮教,落实帮控措施。同时,每年对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情况开展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分析对策,以便对今后的工作进行指导。

(二)坚持帮助教育科学化,着力提高帮教质量

1、帮教工作社会化。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建立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志愿者队伍,把热心社区帮教安置工作的离退休党员、干部等组织成帮教安置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一帮一”、“二帮一”和重点对象“三帮一”的结对帮教活动。

2、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实行司法所长对刑释解教人员首次谈话制度。为使其顺利渡过从“大墙里”走向社会的适应期,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在全镇范围内对刑释解教人员实行司法所长首次谈话制度。对他们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人生奋斗目标,鼓励、帮扶他们重新就业或引导自主创业。平时注重了解其生活近况,对确有困难的及时给予救助。通过对刑释解教人员定期的走访、谈心、慰问,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政府

和社会的关怀,消除他们的顾虑,从而也消除了社会不安定因素隐患。

(三)坚持就业安置市场化,着力拓宽安置渠道

充分发挥各种安置渠道的作用,拓宽安置面,①引导、扶持刑释解教人员自谋职业,经我镇安置帮教小组联系协调,尽量给予一定的优惠照顾。②帮助回籍务农的刑释解教人员落实责任田。③创办过渡性安置基地。积极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并对他们进行帮教和管理,无一个重新犯罪的;④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刑释解教人员,与民政部门联系给予社会救济,对符合享受最低生活标准的给予解决低保金。

二、存在的问题

依照中央综治委等六部委《关于做好释放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的意见》,这几年来的安置帮教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衔接管理难。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管理包括监狱、劳教所与其原籍街道、镇司法所、公安派出所等有关部门的衔接等,环节较多,必须做到环环紧扣,而目前对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管理仍处在逐步磨合和完善的阶段,加上刑释解教人员外出务工经商增多,以及两区同建、人户分离现象严重等原因,要做到不脱管、不漏管难度极大。

(二)安置帮教工作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和社会大气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人们的视角往往只盯在经济工作上,肩上承担的压力大,对安置帮教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部门认为帮教机构设在司法行政部门,就由司法行政部门去管,放弃了自己应尽的职能和政治责任,形成了一个部门唱独脚戏的局面。

三、具体对策

1、要解决一个认识问题。只有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安置帮教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安置帮教各项工作的开展才有可能。党委政府必须以“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预防、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充分认识做好安置帮教工作是落实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从维护稳定的战略高度,切实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

2、要突出两项重点工作。两项重点工作是指安置和帮教工作。这是工作的内涵和目标,必须规范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落实责任、规范管理。同时,要处理好安置和帮教的关系,不能只重帮教而轻安置,更不能重安置而轻帮教。

3、要做到三项措施到位。一是组织建设要到位。着重抓好指挥协调、部门配合、建章立制、检查落实和考核奖惩等工作,落

实责任制、建立健全镇、村、企事业单位三级安置帮教工作网络。二是队伍建设要到位。这里的“队伍”是指综治办、司法、公安、工商、财政等主体的专业化队伍,镇、村干部、共、青、妇、社会各界组成的群众性组织。三是经费要到位,这是开展安置帮教工作的基础条件。

4、强化措施,切实提高帮教的实际效果。刑释解教人员的文化水平,知识结构,性格脾气,追求目标及对生活的欲望,悔改的心态、决心、行为等不同,必须搞清对象的实际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在此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实行分层次管理。

5、建立信息网络系统,加强对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管理。我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了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管理数据库,并组建了网络,便于查询。使其出监所前,住地安置帮教组织机构能够全面掌握情况,在他出监所时,及时衔接上,有针对性落实帮教措施,及时掌握他们的现状,行动去向,减少漏管失控。每年,对他们开展一次全面调查摸底,并将情况输入信息系统。

6、开展综合治理,实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是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以及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的重要手段。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和重新犯罪,单靠某个部门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各部门的齐抓共管,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在“打击、防范、教育、管理、改造”等方面狠下功

安置帮教工作汇报 篇3

近年以来,高度重视司法所工作,对社区矫正工作及安置帮教工作尤其重视,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上级相关部门指导下,在司法所、派出所、各综治成员单位通力协作下,不断创新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管理长效机制,充份运用社会关爱、整合各方资源,本着“以人为本,教育转化”的方针,认真开展矫正、帮教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社会矫正、安置帮教工作基本情况:

自矫正、帮教工作开展以来,乡党委始终把此项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上,成立了矫正、帮教领导小组,由为组长,司法所、派出所、各综治成员单位为骨干成员,配齐配强工作人员,乡党政领导成员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者,各村村委会主任为社区矫正监督人,治保调委会主任为社区矫正志愿者的监管工作队伍,做到工作有人管、有人问,切实把具体工作落到实处。截止目前是,全乡共有矫正对象人、帮教对象人。无一人脱管、失管、漏管,无二次涉案现象发生。

二、双管齐下,管教并举,确保成效。

一是注重方法,切实抓牢握实矫正、帮教人员思想防线。乡党委一直贯彻“以思想教育为主,监督管理为辅”的人性

化工作宗旨,将有限的资源全部投入到对矫正、帮教对象的思想教育方面,用真诚感动矫正、帮教对象,建立起互相信任的联络关系,让矫正对象能够真切的感受到我们帮助其重新回归社会的决心和信心,打破原先陈旧的汇报形式,拓宽矫正对象思想汇报渠道,通过电话交谈、家庭走访、个别谈话、感化心灵等方式方式详细掌握矫正、帮教对象动态。同时,严防死守,积极避免因矫正对象情况掌握不及时而引发的重新违法犯罪情况,积极的养成矫正对象定期汇报的习惯,严防思想二次滑坡。

二是措施得力,确保在矫正、安置帮教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我乡积极的拓宽矫正、安置帮教工作方式,积极探索提矫正、安置帮教工作方法,针对性地完善个人矫正、帮教方案。通过组织法制教育、公益劳动等活动,密切观察矫正、帮教对象接受社区矫正的思想态度和积极性,对认识不足、思想态度不够端正的矫正、帮教对象进行重点关注,发动村民十户长对其个人及家庭进行密切关注,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同时组织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村矫正志愿者、派出所民警对其进行不定期走访,深化思想教育,申明各项矫正、帮教纪律,帮助其看清目前社会形势,权衡利弊,以便其端正矫正态度,从内心深处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与思想,真正的树立回归社会的决心。另外,我乡矫正、帮教工作一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过分教条和墨守成规,针对了解的

最新情况以及社会的变化,对需要进行强化和改正的矫正措施进行逐一纠正,为矫正工作的推进制定详细的方案。

三是建立劳动基地,定期组织公益活动。为了更好的开展好矫正、帮教工作,体现人性化管理,增强他们改正罪行的决心和悔过心理,乡党委建立了孤寡老人镇为乡矫正、帮教劳动基地,乡司法所和矫正、帮教人员签订公益劳动协议书,根据实际情况我们每月都安排组织矫正、帮教对象入户进行公益活动,如种菜时节,组织他们到孤寡老人家给老人们翻地种菜;冬天到了,为敬老院的取暖炉运煤;平常有时间帮助打扫卫生,拆洗被褥;这些活动受到了老人们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加强了他们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的决心。在每次活动后,我们都要求每名矫正、帮教人员写出心得体会。从而感悟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人与社会的和谐。同时,我们还安排每名矫正对象每月在各自村组参加不少于5次的公益劳动,这项工作主要由各个监督小组负责,这项活动内容不限,根据实际情况各个监督小组自行制定活动内容并上报乡司法所,如:今年在民生年富民安居活动中,社区矫正、帮教人员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各村自已组建筑队伍中就有不少帮教人员的身影,即富裕了自己的生活,也拉近了群众的距离。

四是严格程序、规范操作,确保矫正、帮教工作依法进行。为确保矫正、帮教工作依法规范进行,我们规范了矫正、帮教对象接收、管理等一系列的工作流程。为了便于管理,我们印制了配套的表格,每个矫正对象一人一档,按时记录在服刑帮教期间应遵守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奖惩等情况(如:参加学习、公益劳动及谈话、奖惩、扣分等情况),从而有效调动了社区矫正对象接受社区矫正的积极性,增强了监管的透明度。在管理机制上,充分发挥乡、村、组三级管理网络的作用,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制定和建立司法所每月一次例会制度和“一帮一”的帮教制度。通过例会摸排矫正、帮教对象的心理动态;通过“一帮一“的帮教,矫正、帮教人员思想行为,从而遏制矫正对象重新违法犯罪,为全乡矫正工作、帮教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狠抓矫正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教育

安置帮教典型材料 篇4

安置帮教典型材料阿斯卡尔·阿布都拉今年43岁,是我乡的一名刑满释放人员,因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六月,于2006年6月刑满释放。**领导小组在对阿斯卡尔·阿布都拉开展帮教工作过程中了解到其家有无劳动力五个孩子和妻子,现出狱后情绪低落,思想波动较大。针对阿斯卡尔·阿布都拉的情况,乡**领导小组经过讨论决定从扶贫解困、思想帮教、引导就业两个方面着手对阿斯卡尔·阿布都拉实施帮教工作。一是针对阿斯卡尔·阿布都拉较困难的家境,乡在听取村委会领导的汇报后决定特事特办,协调民政办为其办理了困难救助,给予他一定的生活补助,解决了生活上的燃眉之急。二是**小组指定专人与阿斯卡尔·阿布都拉进行沟通,在宣讲法律知识的同时,向其介绍党和政府的**工作政策,化解他思想包袱,鼓励重新做人,**工作人员语重心长的对他说:你还年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定要抵御住不良朋友对你的影响,为自己的将来考虑,要自食其力,堂堂正正做人,希望你不要辜负这么多关心你的人对你的期望。经过多次的教育沟通,**对自己曾经所犯的罪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表示今后一定会好好做人,不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并愿意以自己的亲身教训现身说法,帮助周围群众增强法律意识,聘请为小队长。在阿斯卡尔·阿布都拉司法所的帮教下,阿斯卡尔·阿布都拉的思想、道德以及法律素质明显提高,致富不忘乡亲们,他在这两年积极参加乡党委人民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

安置帮教知识 篇5

一、单项选择题

1、安臵帮教工作的对象是刑满释放

年内、解除社区矫正

年内的回归社会人员(B)

A、3年、5年;

B、5年、3年; C、3年、3年;

D、5年、5年。

2、根据预防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定期分析汇报制度的要求,街镇安臵帮教组织(司法所)要

分析一次。(C)A、每周;

B、每半月;

C、每月;

D、每季度。

3、苏办发„2011‟52号文件提出了安臵帮教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首要标准”,以(A)为重点,着力加强…… A、强化管理、完善服务

B、完善机制、教育帮扶 C、深化创新、服务大局

D、科学帮教,多元安臵

4、核实服刑在教人员基本信息,需于(C)完成,对于核实成功人员应将帮教方案、责任人和志愿者录入系统,反馈给监所。

A、三天内

B、十五天内 C、一个月内

D、三个月内

5、核实服刑在教人员基本信息,对于属于上级机关辖区但不属于本辖区的人员,要(B)。

/ 14

A、直接退回上级

B、注明原因和可能去向后退回上级 C、核实失败

D、核实成功

6、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是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依靠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的一种(B)的引导、扶助、教育和管理活动。

A、强制性

B、非强制性 C、服务性

D、改造性

7、服刑在教人员刑释解教前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应达(C)。A、80%

B、85%

C、90%

D、100%

8、要建立完善党委政府领导、综治委指导协调、部门为主,相关成员单位齐抓共管,广泛参与、社会舆论普遍支持的安臵帮教工作格局。(A)

A.司法行政、社会力量

B.公安部门、社会力量 C.司法行政、企事业单位

D.公安部门、企事业单位

9、监狱、劳教所对服刑在教人员中未成年子女失学、家庭婚姻关系出现危机、长期无人探视等情况,每(C)进行一次排查,并通过全国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系统,通知其户籍所在地的县级安帮办。

A、一个月

B、三个月

C、半年

D、一年

10、服刑在教人员刑释解教前一个月,监所要将其监所内表现、综合评估意见、帮教建议等录入全国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司法所负责查看、下载辖区内刑释解教人员名单,于(A)个工作日内

/ 14

录入回执,向监所反馈。

A、三

B、五

C、十

D、十五

11、按照苏办发„2011‟52号文件要求,对有明显重新违法犯罪倾向即将刑释解教的服刑在教人员,司法所应(B)。A、逐一建档,制定管控方案

B、及时向公安派出所通报情况,告知接回的时间、商定见面地点,并组织相关人员将其接回

C、立即向乡镇(街道)党委政府报告,由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派人将其接回

D、主动联系监所,做好与监所送回的衔接准备工作

12、按照苏办发„2011‟52号文件要求,对(B)罪犯,在其刑满释放前一个月,监管部门将其改造等有关情况通报原侦查机关和居住地县级公安机关,居住地公安机关要为此类刑满释放人员专门建档,列为重点监控人员,必要时通知原侦查机关,共同落实教育管控措施。

A、有重大危害可能性

B、危害国家安全 C、剥夺政治权利

D、累犯

13、按照苏办发„2011‟52号文件要求,对一般帮教对象,刑释解教时,应(B)。A、由司法所负责接回

B、由司法所负责动员其家庭成员或所在村(社区)代表将其接回 C、立即向乡镇(街道)党委政府报告,由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

/ 14

事处)派人将其接回

D、由司法所配合公安机关将其接回

14、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精神(财税[2010]84号),对招录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刑释解教人员的企业单位,每年最高可补贴

元,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刑释解教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每年最高

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相关税费。(C)

A、4000、8000

B、4800、10000

C、4800、8000

D、4000、10000

15、按照苏办发„2011‟52号文件要求,刑释解教人员接回补助费用由同级财政预算安排。其中,从本省辖市范围内监管场所接回1名刑释解教人员最高补助(B)。

A、200元

B、400元

C、600元

D、1200元

16、按照苏办发„2011‟52号文件要求,刑释解教人员接回补助费用由同级财政预算安排。其中,从本省其它省辖市范围内监管场所接回1名刑释解教人员最高补助(C)。

A、200元

B、400元

C、600元

D、1200元

17、按照苏办发„2011‟52号文件要求,刑释解教人员接回补助费用由同级财政预算安排。其中,从省外监管场所接回1名刑释解教人员最高补助(D)。

A、200元

B、400元

C、600元

D、1200元

/ 14

18、根据《南京市安臵帮教临时救助金管理办法》,市级安臵帮教组织负责筹集落实临时救助金不少于5万元,区(县)不少于

万元。(C)

A、B、3C、2D、1

19、根据《南京市安臵帮教临时救助金管理办法》,街(镇)安臵帮教组织负责筹集落实临时救助金不少于

万元。(D)A、B、2C、1D、0.5 20、根据《南京市安臵帮教临时救助金管理办法》,一般每次临时救助标准为

元,特别困难情况下最高不得超过

元。(B)A、400、600

B、400、800

C、500、800 D、500、1000

21、基层安臵帮教组织除在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社区服刑人员解矫)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外,对初次评估为重新违法犯罪风险较高人员,(A)进行一次新的评估。

A、每月

B、每两个月

C、每季度

D、每半年

22、基层安臵帮教组织除在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社区服刑人员解矫)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外,对重新违法犯罪风险较低人员,(C)进行一次新的评估,根据新的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帮教管控措施。A、每月

B、每两月

C、每季度

D、每半年

23、县级以上安臵帮教组织要指导司法所依托基层党政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对辖区内刑释解教人员定期开展教育活动,特别是在节假日、政治敏感期、举办国内外重要活动、重大体育赛事和多种因素可能导致地区不稳定的时期,要有针对性地加强(C)。

/ 14

A、思想政治教育

B、文化教育

C、法治教育

D、道德教育

24、按照苏办发„2011‟52号和宁委办发„2012‟75号文件要求,刑释解教人员当年重新违法犯罪率应控制在 以下。(C)A、3%

B、2%

C、1.5%

D、1%

25、按照苏办发„2011‟52号文件要求,要实现有劳动能力和有就业愿望的刑释解教人员

就业。(A)

A、100%

B、98%

C、95%

D、90%

26、按照宁委办发„2012‟75号文件要求,全市各街镇至少应建立 个以上小型过渡性安臵基地。(C)

A、4B、C、2D、1

27、社区服刑人员解矫后,由

负责做好衔接工作,确定帮教责任人,落实后续帮教措施。(C)

A、区司法局

B、区社区矫正局

C、司法所

D、所在社区(村)

28、司法所、公安派出所(B)相互通报一次辖区内刑释解教人员特别是重新违法犯罪风险比较高人员的情况,对各自登记在册的人员名单进行比对,发现漏登漏报的要及时增补,并落实好帮教措施。A、每周 B、每月

C、每季度

D、每年

29、按照苏办发„2011‟52号文件要求,按照每(C)名刑释解教人员配备1名帮教社会工作者的标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帮教社会工作者队伍。

A、20

B、30

C、50

D、100 30、按照苏办发„2011‟52号文件要求,服刑在教人员心理健康教

/ 14

育比例要达到(D)。

A、80%

B、90%

C、95%

D、100%

二、多项选择题

31、苏办发„2011‟52号文件提出的安臵帮教工作基本原则是(ABC)

A、以人为本、服务为先

B、党政主导,社会参与 C、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D、科学帮教,多元安臵

32、苏办发„2011‟52号文件要求,通过3至5年努力,实现(ABCDE)A、衔接无缝化

B、帮教科学化

C、安臵多元化

D、管理信息化

E、工作规范化

33、下列哪些刑释解教人员属于重点帮教对象:(ABCD)A、等级测评大于61分的;

B、“三无”、“三假”人员; C、具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人;

D、涉毒、涉黑、涉恶、未成年、有重大疾病等情形。

34、刑释解教人员中的“三无”人员,是指。(BCD)A、无劳动能力的刑释解教人员; B、无家可归的刑释解教人员; C、无亲可投的刑释解教人员; D、无业可就的刑释解教人员。

35、下列哪些情形属于我市预防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重要报告

/ 14

制度规定必须上报的内容。(ABCD)A、安臵帮教对象重新违法犯罪的情况;

B、安臵帮教对象具有重新违法犯罪苗头迹象的情况;

C、安臵帮教对象有严重生活困难和产生思想情绪变化的情况; D、安臵帮教工作的新举措、成功做法和突出事迹。

36、利用全国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系统,核实本辖区非预释放解教服刑在教人员基本信息,对于核实成功人员应(AD)并录入系统。A、制定配合监管改造的帮教方案

B、制定回归后的帮教方案 C、录入回执信息

D、确定帮教责任人和志愿者

37、加强服刑在教人员心理矫治工作,建立专业心理矫治队伍,可以采取(ABCD)等方式。

A、监所培养

B、社会招聘 C、与医疗、教育机构合作

D、与科研机构合作

38、监所、司法所、村(社区)组织可以利用(AB)等方式,积极为亲人探视、志愿者实施帮教创造便利条件,增进服刑在教人员与家庭成员及社会的联系。

A、网络视频

B、亲情电话

C、微博

D、网络跟帖留言

39、公安派出所在接到有明显违法犯罪倾向的即将释解的人员信息后,应该如何处理(ABCD)

A、将此类人员列为重点人口

B、逐一建档

C、制定管控方案

D、接回后的第一时间与其见面

/ 14

40、服刑在教人员刑释解教前一个月,监所对其在监所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为重点帮教对象和一般帮教对象。重点帮教对象包括(ABC)

A、经评估认为回归社会后有明显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人员 B、刑释解教前仍没有核实清楚姓名、身份、住址的人员 C、刑释解教后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的人员 D、刑期较长,所犯罪错严重的人员

41、监所于服刑在教人员刑释解教前一个月,将其监所内表现、综合评估意见、帮教建议等录入全国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司法所查看、下载刑释解教人员名单,并录入回执。回执内容包括(AB)A、衔接人员

B、衔接日期

C、帮教人员

D、联系电话

42、对于监所评估为一般帮教对象的刑释解教人员回归时,当地安臵帮教组织要(ABCD)

A、确定帮扶责任人

B、签订帮教协议书 C、落实帮教措施

D、发放临时救助金

43、苏办发„2011‟52号文件规定,以市县为单位,至少建立一个集何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过渡性安臵基地。(ABC)A、食宿

B、教育

C、培训

D、劳动

44、苏办发„2011‟52号文件规定,对“三无人员”,司法所要(BC)。A、及时向公安派出所通报情况,告知接回的时间、商定见面地点,并组织相关人员将其接回

B、立即向乡镇(街道)党委政府报告,由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

/ 14

事处)派人将其接回

C、进行安臵,并帮助其实现就业 D、交由民政部门解决

45、苏办发„2011‟52号文件要求,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服务工作,刑释解教人员中,符合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条件的,纳入就业援助范围,享受(ABCDEF)等就业援助政策。

A、税费减免

B、贷款贴息

C、社会保险补贴

D、岗位补贴

E、公益岗位优先安臵 F、重点帮助

46、苏办发„2011‟52号文件要求,各级政府要将安臵帮教工作经费,包括(ABCD)等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障。A、安臵帮教工作领导机构工作经费

B、司法所安臵帮教工作经费

C、刑释解教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经费 D、社会工作者经费

47、各级党委政府对考评结果为不合格的单位,或因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发生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甚至参与重大恶性刑事案件或群体性事件的地方,需对下列哪些人员实行责任倒查。(ABCDEF)A、帮教责任人

B、司法所工作人员

C、公安派出所帮教责任民警

D、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 E、乡镇(街道)党政领导

F、监管教育改造环节相关负责人。

48、根据宁委办发„2012‟75号文件要求,要综合考虑刑释解教人员的哪些因素,进一步完善刑释解教人员的风险性评估和分类帮教制

/ 14

度,分类落实帮教和管控措施。(ABCDE)

A、在监所的改造表现

B、所犯罪错

C、家庭状况 D、就业能力

E、身体状况

49、安臵帮教工作服务中心主要为下列哪些人员提供相关服务。(ABCD)

A、刑释解教人员

B、服刑在教人员亲属 C、安臵帮教工作人员

D、志愿者提供服务

50、刑释解教人员在下列哪些方面不受歧视,享受社会同等待遇.(BCD)

A、出国定居

B、就业

C、就学

D、社会保障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51、当地安臵帮教组织要配合社区矫正组织和社会工作者,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专业服务,可以将刑释解教人员的各项安臵帮教政策提前用于社区服刑人员。(√)

52、县级安帮办建立本辖区刑释解教人员信息资料库,实时了解和掌握本辖区刑释解教人员情况,每年将更新的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特别是重点人员安臵帮教信息报告本级党委政府及上级安帮办,并通报相关成员单位,为成员单位发挥职能作用提供帮助。(错)

是每月

53、自己联系外出的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组织要保持与其本人及家属的联系。户籍所在地帮教组织、司法所、公安派出所要建立沟通协作机制,共同将教育、帮扶、管理工作措施落到实处,责任到人。(√)

/ 14

54、根据新修订的危险性测评及分等级帮教管理办法,评估分值小于40分的且不属于特殊情形的刑释解教人员,定为一般帮教对象(×)。是宽松

55、到2013年年底,各省辖市创建的政府投入为主的县(市)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臵基地要达到30%。(错)

今年是60%

56、根据新修订的危险性测评及分等级帮教管理办法,重点帮教对象应每月组织测评一次,其它等级每3个月测评一次。(对)

57、根据新修订的危险性测评及分等级帮教管理办法,同属于其他特殊人群范畴,如涉艾、涉毒、未成年、易肇事肇祸精神病等应列为重点帮教对象。(对)

58、对生活困难的,民政部门应给予最低生活保障或采取临时救助措施。对现行社会保障政策无法有效救济的刑释解教人员,各级安臵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应协调基层政府、有关部门、家庭和亲属以及有关监所,给予必要的救助。(√)

59、“三无人员”,按就业困难人员给予援助。(√)

60、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的工作档案均应存放在司法所,非重点帮教对象工作记录在社区(村)的,应每季度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总至司法所存档。(√)

61、临时救助金是在其它救助方法无法保障或保障不足的情形下,由临时性救助金给予一次性救助。在已取得其它社会救助保障的情况下,一般不再获得临时救济金救济。(√)

62、对于服刑劳教前没有参加社会保险的刑释解教人员,各地可根据

/ 14

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安臵和帮扶。(√)

63、村(社、区)党组织和司法所、公安派出所要建立完善刑释解教人员帮教责任制,把安臵帮教工作成效与村(社区)负责人和民警工作实绩考核、晋级晋职和奖励挂钩。(√)

64、临时救助金救助对象为安臵帮教期间的南京籍刑释解教人员或其家庭。(√)

65、各级安帮办要把刑释解教人员管控、安臵、帮教情况,重新违法犯罪率和工作经费保障等情况列为综治考评内容,考评结果向上级党委政府报告并通报各部门。(√)

66、要认真总结推广安臵帮教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运用新闻媒体树立和宣传刑释解教人员中遵纪守法、勤劳致富、服务社会的先进典型,消除社会偏见和歧视,从多方面引导、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共同参与安臵帮教工作,努力为刑释解教人员融入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67、各级党委政府对考评结果为不合格的单位,或因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发生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甚至参与重大恶性刑事案件或群体性事件的地方,对帮教责任人、司法所工作人员、公安派出所帮教责任民警,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乡镇(街道)党政领导以及监管教育改造环节相关负责人,实行责任倒查,严肃追究有关单位领导和责任入的责任,符合综治一票否决制规定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

/ 14

四、思考题

68、作为司法所长应该如何组织开展好安臵帮教工作。

1、认真学习,掌握政策;

2、明确专人,落实要求;

3、发动社会,广泛参与;社区、志愿者、社会企业

4、加强协调,解决问题;

5、培训指导,督促检查。

69、蒋某是一个即将释放的服刑人员,从司法部信息平台了解到,蒋某在监所服刑12年,无配偶子女,由于身患高血压,在监狱服刑期间脑溢血导致生活不能自理,作为司法所长,应如何对蒋某开展安臵帮教工作。

1、主动联系监所,了解实际情况;

2、在了解实际情况后向地方党委政府和上级安臵帮教部门汇报;

3、由地方党委政府召开相关协调会,落实帮教措施;

4、根据其实际情况,由街镇党委政府组织人员接回,如有亲属愿意接纳,落实相关救济措施,如无亲属愿意接纳,将蒋某安臵在养老院。70、如何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好安臵帮教工作?

1、充分发挥政府各相关部门的职能,实现安臵帮教工作责任制;

2、多渠道促进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基地

3、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安臵帮教事业;

4、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

安置帮教方案 篇6

为切实做好我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更好地构建和谐松滋,结合团的职责与工作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全市各级团组织要依托基层党政组织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对辖区内刑释解教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法治、道德和文化教育,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常教育、常警醒、常管理,预防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如观看爱国影片、集中学习法律法规、学习自主创业先进典型等,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努力减少和消除其消极对抗情绪,鼓励引导其遵纪守法、自食其力,顺利融入社会。

二、落实帮扶措施

1、帮助解决刑释解教人员子女就学。协助教育部门推动刑释解教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保护他们在就学方面不受歧视,享受同等对待。团市委以“心手相牵,共筑未来”为主题,以同伴帮助和“手拉手”结对为主要形式,以生活资助、学习辅导、情感交流为主要内容,进一步关爱实施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帮助服刑在教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促进服刑在教人员安心改造。

2、扶持刑满释放人员就业创业。全市各级团组织根据排查摸底专项行动掌握的情况,动员组织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与所在辖区内的刑释解教人员主动对接,通过共青团开展的“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就业创业青年技能培训”、“青年就业创业见习

基地”,帮助他们自食其力,重新融入社会。对于在刑满释放人员中,针对35岁以下有自主创业意向的青年,在申请小额贷款中,只要符合贷款条件的,均先由乡镇团委报至镇信用社进行审核,然后由市信用联社直接发放贷款,并且给予优先考虑。

3、落实帮扶对象。大力实施“温暖工程”,做好重点群体的管理、帮教工作。各级团组织要本着“不歧视、不偏见、不放弃”的原则,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的形式,对思想相对落后的刑满释放人员,逐步建立管理机制,做到生活上解困,行为上纠偏,就业上扶持。对有不良行为和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教工作,做好有不良行为和轻微违法犯罪行为中小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要对本地区刑释解教人员进行调查摸底,对他们进行“1助1”或“多助1”的帮扶,建好帮扶档案,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自立自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加强领导,成立专班

上一篇:王艳艳 承诺书下一篇:会计专业实习调研报告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