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传染病漏报调查及报告质量督导方案(精选2篇)
云南省传染病漏报调查及报告质量督导方案 篇1
云南省2010年重点州市传染病报告质量督导方案
我省自实施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以来,传染病报告质量逐步提高,疾病监测管理工作质量有了较大提高,我省传染病疫情信息的收集、分析、反馈和利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在传染病报告和管理工作中,传染病迟报、漏报问题依然较为突出,为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的规范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法定传染病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网络报告质量,杜绝传染病迟报和漏报,拟于2010年10-11月开展重点州(市)传染病报告质量督导,特制定督导方案如下:
一、检查目的
(一)研究和探讨云南省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影响因素,为提高报告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二)全面了解传染病漏报情况,准确掌握本地传染病疫情态势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制和策略提供依据。
二、检查对象
根据2009年全省各州市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将下列六个州(市)定为本次调查的重点地区:昆明市、西双版纳州、怒江州、昭通市、德宏州、曲靖市。
(一)州(市)级
卫生行政机构:6个州(市)卫生行政机构; 疾控机构:6个州(市)疾控中心;
医疗机构:州(市)级综合医院1家;专科医院1家;民营医院1家;厂矿、学校、机关等企事业单位的医疗单位1家。
(二)县(区)级
每个州(市)抽查3个县(区),共计18个县(区)。卫生行政机构:18个县(区)卫生行政机构; 疾控机构:18个县(区)疾控中心; 医疗机构:县(区)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各1家。
(三)乡(镇)级
每个县(区)抽查3个乡(镇),共计54个乡(镇)。乡镇卫生院1家、村卫生室或个体诊所1家。
三、检查内容
(一)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
1.调查对象: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疾控机构
2.方法:按照表1(附表1-1,1-2,1-3)到相关机构进行调查
(二)传染病报告质量影响因素调查
1.调查对象:医疗机构、疾控机构中的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的医务人员;当地部分居民(对居民传染病知晓率和就诊情况的调查可结合使用附表3-1《街道、乡镇居民法定传染病回顾性调查表》)。
2.方法:按照表2(附表2-1至2-2)对调查机构相关人员进行调查。
(三)传染病漏报调查
1.居民传染病漏报调查(表3)
(1)调查对象:当地常住的城市和农村居民(居住半年或以上者)。(2)方法:按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抽取人口比较集中的三个县宣威县、镇雄县、安宁市,预计调查15000人左右(应含20%的城市人口),查出的各种法定传染病的总数应不少于20例,若低于此数字可进一步扩大调查人数,直至查出的总病例数达20例以上。
由调查员对居民进行家庭访视,了解2009年初至今被当地医院诊断为法定传染病者(附表3-1);如有患法定传染病而未去医院就诊者,则可按附表3-2《法定传染病临床诊断参考依据》规定的指标,详细询问后,做出回顾性诊断。将以上两种方式查到的传染病病例登记在附表3-3上,并与当地疾控中心核对卡片或登记簿,凡无记录者,为漏报病例。
2.医疗机构漏报调查(表4)
抽查医疗单位在指定时间段的门诊、急诊、住院和实验室登记,将查出的传染病病例与网络(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该院诊断的传染病病 例(包括疑似、临床和确诊病例)进行核对,凡无网络报告者属漏报病例。
方法:查阅2010年1-10月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记录,核实传染病报告情况;核实纸质报告卡填写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与网络直报信息的一致性。
要求:
(1)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从内、儿、感染等科的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本中抽取已诊断为法定传染病病例30例(不足30例,抽取全部病例),乡镇级医疗机构抽取8例(不足8例,抽取全部病例)。若该单位本年度相关记录中,未查到1例法定传染病,请注明门诊量,并注意查明相关原因。
(2)病例分布应注意包括本年度不同月份的病例,抽查的相同病种不能超过50%。乙肝、肺结核、血吸虫病等慢性传染病仅抽查初诊病例。
(3)调查的病种:应注意抽查呼吸道、肠道、虫媒及自然疫源性、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等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重点关注麻疹、流脑;霍乱、甲肝、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疟疾、乙脑、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梅毒、AIDS/HIV等。
四、现场工作方法
采取问卷检查、访谈、资料查阅的方式开展检查,填写所有检查表格。
五、检查人员
检查组由省疾控中心专业人员组成。
六、检查时间安排
2010年10月初进行检查培训,10月中旬组织开展督导检查,每个县检查时间5天,11月总结反馈。
附件:云南省2010年重点州市传染病报告质量督导用表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一○年十月十三日
云南省传染病漏报调查及报告质量督导方案 篇2
全面了解我院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统一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督导的标准和要求,逐步形成常态化的规范管理机制,根据省卫生厅《1996-1997年广东省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转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我省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的通知》(紫卫[2012]77号)、《紫金县2013年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工作实施方案(修订)》(紫卫[2013]152号)、和市、县卫计局的部署,结合本院实际,特修订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
了解法定传染病病人就诊后未报告的数量、病种和其他信息,掌握各相关科室中传染病的漏报、迟报、重报情况,利用法定传染病漏报率校正报告发病率,推算估计发病率。
二、调查对象 全院各相关科室。
三、调查时间
每月上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四、调查数量与方法
1、门诊调查
门诊日志登记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内容至少包括就诊
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9 项基本内容);随机抽查内、儿、急诊、呼吸、肠道、肝炎、性病门诊上月份的门诊日志100例(不够病例数全查),将查出的传染病病例(注意抽查不同传播途径的传染病共10例,不够全查。对于乙肝、肺结核、血吸虫病等慢性传染病仅抽查初诊病例),与网络直报系统中的报告卡片进行核对,凡网络直报系统中无该病例的报告卡片者判定为漏报,并进行登记。
2、住院部漏报调查
出入院登记传染病病例信息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内容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10 项基本内容),随机抽查内科(包括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儿科、感染科出入院登记簿上月住院病人信息100例(不够病例数全查),或随机抽查上述各科室的总计100例病历(注意抽查不同传播途径的传染病共10例,不够全查。对于乙肝、肺结核、血吸虫病等慢性传染病仅抽查初诊病例),查出传染病病人后进行登记,凡网络直报系统中无该病例的报告卡片者判定为漏报。
3、检验科(包括门诊及住院部)漏报调查
查阅检验部门的登记簿或电子登记系统的项目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项目应当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病人姓名、年龄、检验结果、检验日期),是否有异常结果的反馈机制以及是否及时反馈的情况。随机抽查上月化验室部分传染病的确诊阳性结
果,病种包括伤寒、疟疾、乙脑、流脑、痢疾、淋病、梅毒等法定传染病,抽查100份(不足100份全查),并进行登记。将查出的实验室诊断病例与网络直报系统中的报告卡片进行核对,凡网络直报系统中无该病例的报告卡片者判定为漏报。
4、影像科漏报调查
影像部门的登记簿或电子登记系统的项目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应当包括开单科室或医生、检查日期、病人姓名、年龄、检查结果),是否有异常结果的反馈机制以及是否及时反馈的情况。随机抽查上月放射科登记簿病人信息100例(不够病例数全查),并进行登记。将查出的影像诊断病例与网络直报系统中的报告卡片进行核对,凡网络直报系统中无该病例的报告卡片者视为漏报。
漏报传染病病例数
漏报率(%)= ×100%
查出传染病病例数
五、调查项目
1、漏报率:将查出的传染病病例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进行传染病查询,凡无该传染病病例报告卡者为漏报病例。
2、及时率:根据传染病病报告卡和登记簿,查明传染病从诊断时间到报告卡生成的时间间隔,凡时间间隔超过传染病报告制度规定的时间为迟报。
3、填卡完整性和准确性
检查各镇填写的报告卡是否按规定项目全面、完整填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或出生日期、联系电话、疾病名称、职业、现住地址、病例分类、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疾病名称、填卡名称、报告单位、报告人、十四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等(带“*”部份为必填项目),缺任何一项,则认为不完整;字迹清楚,无逻辑错误为准确。
4、传染病病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随机抽查医院2名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知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最新诊断标准及相关技术方案、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和慢性传染病科学规范报告等)的知晓情况。
5、医院培训、管理情况调查:
查阅科内培训记录,包括对临床医生、新进人员开展《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及最新传染病诊断标准等技术培训,以及对培训效果的考核情况(查阅培训计划、培训内容、时间、签到表、照片等)。
附表1:紫金县人民医院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调查登记表。
【云南省传染病漏报调查及报告质量督导方案】推荐阅读:
云南武定县水文地质调查实习报告09-07
云南省民政精神卫生工作现状调查10-15
云南省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09-11
云南省化肥调研报告12-29
云南省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及标准11-22
云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方案12-05
云南省省级绿色学校自评报告10-06
云南省人力资源师就业前景及薪资和待遇05-18
云南省禁毒防艾知识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08-18
云南省“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实施方案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