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武定县水文地质调查实习报告

2024-09-07

云南武定县水文地质调查实习报告(精选4篇)

云南武定县水文地质调查实习报告 篇1

第一章 绪言

一、教学实习的目的、任务及要求

1、通过实习加深学生对已学专业课程的理解,通过实践教学,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并为后继课程做准备。实习是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使我们知道了以后工作的基本思路。、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方法和基本程序程序。初步掌握1:5万区域地质填图整个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了解各阶段之间的任务和相互关系。、通过各种图件的编辑和区域综合地质填图教学实习报告的编写,使学生初步学会野外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综合分析研究和编写地质调查报告的基本工作和方法。、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敢于创新的专业基本工作方法。5、实习结束后,完成以下任务:

(1)、区域综合地质填图教学实习报告一份(1人1份)(2)、实习区1:25000区域综合地质图一份(1人1份)(3)、1:2000测区综合地层柱状图一涨(1人1份)(3)、1:2000实测剖面图(1人1份)

(4)、原始资料:包括野外记录本、剖面记录表、厚度记录表、标本登记本(5)、岩矿标本一套(以小组提交)

二、教学实习的组织形式及完成情况

本次实习是我们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在第三学期室内教学实习结束后,进行为期5周的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教学实习。主要是以班为单位,我们班由陈志学和赵雪琼老师带领。

这次实习基本达到了教学实习的目的,使我们基本掌握在野外观察、分析各种地质现象的方法,并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灵活的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又积累了社会经验。我们也知道了1:50000区域地质调查的整个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了解了各个阶段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测区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

(一)、地理位置

实习地区云南省昆明市北西100公里的楚雄洲武定县近城镇西起狮子山,东至文笔山;北起洒普山,南至后冲。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10公里,面积大约100平方公里,地理左边为东经102度22分36秒——102度27分40秒,北纬25度30分——25度35分。

(二)、交通

测区地处武定现成进城镇,有昆明—武定—渡口的主干公路,武定—罗次直线公路等,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十分方便。如图:

(三)、自然地理

测区为云贵高原之山间盆地,东有文笔山(2220m)、西有狮子山(2421m)、北有洒普山(2279 m)。山脉总体走向北东—南西,武定盆地位于其中,呈北东—南西向延伸。河流主要有菜园河,西村河,二者在旧城交汇形成盘龙河向东流入掌鸠河、汇入菩渡河后进入金沙江。

(四)、气候

测区属高原季风温凉气候。据武定县气象站资料最高气温在七月,达34.5度,月平均温度20.7度;最冷在每年一月,最低温度-6.4度,月平均温度7.4度;年平均气温15度左右,年降雨量800—1200mm,气候干湿季节明显,每年6—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0—90%;11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且3—5月多有春旱,此外就大范围讲,受地形影响具立体气候特点。

(五)、经济 实习区内村镇密集,人口稠密,以汉族为主,有少量彝、苗、回族等,少数民族多分布于山区。农产品,坝区以稻谷和豆类为主,山区以玉米、薯类为主,次为小麦等农作物。武定属于贫困县,县城附近经济相对较发达,没有大型工矿企业,工农业均欠发达。

武定县城之西的狮子山是著名的风景区,山上松柏苍茫、古书参天、兰花飘香,春来牡丹吐艳,冬时梅花娇艳,又古刹深藏、宝阁凌空、瀑布飞溅、蛇石险峰。相传明惠得帝曾来此避难,削发为僧,实为昆明市西北较近的旅游胜地。

四、以往工作情况

1967—1992年,云南省地矿局二区测队、十一地质队、第四地质队、第一地质队、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建材301队等单位先后在该区进行过地质工作。主要地质成果有:武定下寒武统渔户村组沉积磷矿踏勘简报、武定大矣波钻矿点踏勘简报、武定狮山磷镁矿踏勘简报、云南省武定狮山石棉矿马家营矿段补充勘探报告、云南武定近城镇钛铁砂矿大矣波矿段详查报告、云南武定白邑村矿段普查报告、1:20万武定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及1:5万武定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等。

第二章 地层

测区内地层出露较安全,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三叠系、侏罗系及第四系等地层,各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及其特征从新到老叙述如下:

(一)、震旦系

仅出露上统灯影的二、三段,主要分布于测区北西角的诘家村一带,各段岩石特征组合如下:

1、灯影组二段(Z2d2)

中上部为浅灰—灰色夹浅肉红色中厚层状与块状粉晶白云岩不等厚互层,下部夹少量灰黄粉沙岩,上部偶夹灰白色薄曾层状硅质岩及砾屑白云岩,白云岩发育水平纹理及其波状纹理,局部具缝合线构造。总体上:由下至上以灰色、浅肉红色为主变为灰色为主,硅质含量由无至含少量硅质闭块至夹硅质条带的变化特征。含有少量的藻类化石。总体表现为碳酸盐台地相沉积,测区内未见底,厚度大于300米。

2、灯影组第三段(Z2d3)

中、下部为灰黄—褐黄色薄层状粉沙岩,石英粉沙岩,发育水平层理、微波状层理偶见胶磷状结核,具球形风化;低部为深灰色胶磷矿中—粗粒硅质砂岩,粉沙岩,具粒序层理,层面上见小壳化石,有 Ovalitheca mongorica Circothecasp.;上部在吉家村一带有露头,为黄灰色薄层状含海绿石石英粉沙岩,偶见胶磷状结核,发育水平层理,含丰富的小壳化石,有Turcutheca,Circotheca sp.,据其岩石组合及其生物化石特征属陆地近宾相沉积,本段下伏层的接触面呈波状起伏,接触面上可见1—2mm厚的赤铁矿分布,局部具浑圆状的白云质细砾石,显然该接触面为—沉积间断面,厚度35—71米。

(二)寒武系

测区内寒武系主要分布在西边,由下至上山露有下,中,上三个统,分为六个组,其中上统保存不全。

1、下统(∈1)

寒武系下统分为筇竹寺组、沧浪铺组、龙王庙组共三个组。(1)筇竹寺组(∈1q)

该组据其岩性特点分为下部八道弯段与上部玉案山段两个段。八道弯段(∈1q1)

下部为黑色薄层石英粉砂岩夹页岩;中部为灰黄色石英粉砂岩,具顺层虫构造;上部为黑色薄层灰质泥岩,含少量三叶虫Mianxiandiscus sp;古界形虫Kunmingella douvillei等生物化石。据其岩石及生物化石特征属滞流海沉积。

玉案山段(∈1q²)

为灰褐—灰黄色页岩褐—姜黄色薄层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中部夹灰黄色白云质粉砂岩及少量灰黄色薄层细粒长石细砂岩。含丰富三叶虫化石。有Wutingaspis tingi,Kunmingella maxima据其岩石组合及生物化石特征陆棚相沉积,该段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厚85m。

(2)沧浪铺组(∈1q²)

该组据其岩性特点分为下部关山段与上部乌龙篝段两个段 关山段(∈1c¹)

为灰—灰褐色厚—块状细砂岩、石英细砂岩,发育大型楔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斜层理,下部具—层厚约20m的褐红色薄层状石英粉砂岩与薄层泥岩互层,大量暗色矿物呈星点状分布。中上部夹少量薄层细粒石英砂岩及含泥角质砾组砂岩,风化后常形成空洞。顶部具厚约1m的灰白、灰黄—黄褐色厚层状含砾粗砂岩。生物化石稀少,属于河口三角洲沉积,该段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厚79m。乌龙箐段(∈1c2)

为灰色、灰黄色页岩、泥岩夹褐黄色薄层状石英粉砂岩。该段与下伏关山段接触面波状起伏不平,岩性突变,有沉积间断。含三叶虫化石Redlichia sp.腕足类化石Obolus sp.,陆棚相沉积。厚57m。

(3)龙王庙组(∈1l)

上部为灰色中—厚层状粉屑—细砂屑白云岩及薄层粉砂岩、钙质泥岩夹硅质岩;中部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砂屑白云岩;下部为深灰色薄—中层状粉砂质白云岩、灰黄色薄层状白云质粉砂岩夹黄绿色页岩及粉砂岩含砾屑砂屑白云岩。含较丰富的三叶虫化石Redlichia sp.,属于混和坪沉积,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厚110—127m。

2、中统

寒武系中统分为陡坡寺组、西王庙组两个组。(1)陡坡寺组(∈2d)上部为浅黄色—黄色薄层状石英粉砂岩、泥岩与粉砂质泥岩互层夹灰色砂质白云岩透镜体;中部为灰色厚—块状细晶灰质白云岩夹浅黄色薄层粉砂岩;下部为黄绿色、灰绿色泥岩、页岩夹黄色薄层石英粉砂岩。中下部含丰富的三叶虫化石Mufushania shlangensis。属于混和坪沉积,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厚约60m。

(2)西王庙组(∈2x)

中上部为紫红色、灰黄色、灰绿色薄—中层状钙质石英粉砂岩、粉砾岩、局部夹灰色砂质白云岩透镜体;下部为紫红色薄层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与浅灰色、褐黄色薄层状况粉砂岩、钙质粉砂岩不等厚互层,生物化石稀少,属于沙泥坪沉积,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厚139m。

上统

娄山关组(∈3ls)

该组主要分布于测区南西角山外河一带。上部为灰色薄层状含粉砂质灰岩与褐黄色粉砂质泥岩互层,夹浅灰色薄层泥质灰岩;中下部为浅色—灰色薄—中厚层状泥晶—微晶灰岩,砂泥质白云岩夹多层含白云质砂屑砾屑灰岩、钙质粉砂岩及硅鲕状白云质灰岩;底部为浅灰、灰黄色薄—中层状泥灰岩、微晶灰岩、石英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夹含铁砂质灰岩,含石英细砾岩。生物化石稀少,属于混和坪沉积,该组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厚126m。

(三)、奥陶系 奥陶系主要分布于测区的西边及北东部人民桥一带,只出露了下统,据其岩性组合、岩相、基本层序等特点分为汤池组、红石崖组等两个组。

1、汤池组(O1t)

上部为灰黄色薄—中层状细—中粒石英砂岩、含锰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与灰绿色页岩互层;中部为黄绿色页岩为主夹咖啡色薄层、透镜状含铁锰质石英粉—细砂岩;下部为灰色薄—中层含磷长石英细—粗砂岩与黄绿色页岩互层。含丰富的生物化石,属于沙泥坪—陆棚相沉积。该组与下伏娄山关组的接触面起伏不平,底部具含砾粗砂岩,为假整合接触。厚约40m。

2、红石崖组(O1h)

该组据其岩性特点分为上、下两段。(1)红石崖组第一段(O1h¹)

顶部为灰黄、灰绿色中层状含磷细—中粒石英砂岩夹灰绿色页岩、含砾粉砂质泥岩、生物碎屑砂岩;上部为灰—灰绿色中层状细—中粒长石英砾岩、灰紫色薄层粉砂岩与灰绿色粗粉—细砂岩互层夹紫红色薄层泥岩、灰绿—灰紫色中层状长石含锰砂岩;中部为紫红、灰绿色泥岩、薄层粉砂岩、薄层粉砂泥岩与灰白色、灰黄色薄层石英粉砂岩、灰紫色—细粒岩互层,局部夹灰紫色薄层含长石英粗粉—细砾岩;下部为紫灰、黄、灰绿色页岩与黄色薄—中层状含长石英细—粉石英、杂色细—粉砂岩互层。含三叶虫Tungtzuekka sp.;双壳类Cypricardinia prisca;腕足类Sinorthis typica;遗迹化石Cruziana sp.,属于沙泥坪相,与下伏汤池组整合接触。厚144m。

(2)红石崖组第二段(O1h²)

上部为紫红色、褐黄色薄—中层状石英粉—细砂岩夹紫红色薄层泥岩、灰紫色薄层砂质泥岩,发育包卷构造,并具有大量垂直层面的虫管分布;中部为灰褐色、紫红色中层状细—中粒石石英组粉—细砾岩与紫红色薄层泥岩互层,夹灰绿色薄—中层状粉—细砂岩及黄—紫红色中层状含生物碎屑砂岩;下部为灰绿色、黄绿色页岩夹黄、褐黄色薄—中层含生物碎屑细—中层含生物碎屑细—中粒砂岩、浅紫灰色薄层云母粉砂岩,局部夹褐黄色砂岩透镜体。底部含笔石Didymograptus deflexus,为陆棚—沙泥坪相,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厚128m。

(四)、泥盆系

泥盆系主要分布于测区的东部,两部只有少量分布。据其岩石组合及生物化石特点分为下统坡松冲组、坡脚组,中统缩头山组、鱼子甸组等四个组

1、下统

(1)坡松冲组(D1ps)

为铁红色含豆状赤铁矿砂岩、铁质砂岩夹白色薄层石英细砂岩,从下至上豆状赤铁矿及铁质含逐渐减少。在人民桥一带采到鱼化石Huananaspis wudinensis,为陆相—近海湖相沉积,该组与下伏地层接触面起伏不平,具风壳及铁质结核,与伏各组地层假整合接触。厚约3—5m。

(2)坡脚组(D1p)

上部为褐黄色薄—中层状铁质石英粗粉砂岩与浅灰—灰色含紫色斑状泥岩、粉砂质泥岩不等厚互层,粉砂岩中发育水平层理及波状层理,泥岩中含铁质结核及铁质团块;中部为灰色钙质泥(页)夹泥灰岩透镜体,发育水平层理,含有丰富的腕足类Dicoelosphia annamitica、双壳类、珊瑚类化石;下部为灰、灰黄色粉砂质泥岩与灰黄色薄—中层状石英细砂岩不等厚互层,前者发育水平层理,后者发育小型交错层理。为沙泥坪相沉积,与下伏地假接触。厚约40—50m。

2、中统

(1)缩头山组(D2s)

为灰白、灰黄色中—厚层状石英细砾岩,石英呈次棱角状,发育波状层理、波状交错层理及大型楔状交错层理、细层与层面交角约20°砂岩底冲刷面显著,具105º和285º两个方向的槽模构造。底部与下伏地层接面起伏不平,而上具有铁泥质风化壳,局部具铁质结核或砂质底砾岩,显示该组与下伏地层坡脚组之间沉积不连续,有间断,为假整合接触。含植物化石为三角洲相沉积。厚约21m。

(2)鱼子甸组(D2y)该组主要分布于测区东部文笔山—赵家庄—旧城一带,岩石组合复杂,生物化石丰富,据其岩石组合特征及生物化石的差异性分为三段。

鱼子甸组第一段(D2y¹)

上部为灰黑色页岩、灰质页岩夹浅黄色薄层粉砂岩,前者发育页理,后者发育水平层理,在文笔山上一带夹3—5m厚的鲕状赤铁矿,TFe36—42%,矿层向北品位变低,厚度变薄,逐渐尖灭;中部为浅灰黑、灰黑色薄—中厚层状细砾英岩状砾岩,具波状层理及楔状交错层理;下部为浅灰、灰黑色钙质泥岩、岩质页岩夹灰黄色薄—中层状细粒石英砂岩、粉砂岩,发育页理及水平层理。含丰富的化石,为滨湖—浅湖—半深湖相沉积,该段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厚68m。

鱼子甸组第二段(D2y²)

顶部为紫红、灰紫色薄—中层状泥灰岩,生物碎灰岩,泥岩互层,含大量鱼骨片化石,为风暴沉积岩;上部为紫红色、紫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钙质泥岩佳灰紫色、黄绿色生物碎屑泥灰岩,发育水平层理,含丰富的豆石虫化石;中部为浅灰、灰色薄—中层状泥晶灰岩、砂屑泥岩与黄色细—粉砂岩不等厚互层,发育水平层理及波状层理;下部为灰色、灰紫色薄—中层状含白云质灰岩、砂屑泥晶灰岩与灰色薄层钙质页岩不等厚互层,夹杂灰紫色角砾状生物碎屑风暴岩。本段地层从下—上颜色由灰色—紫灰色—紫红色变化,生物碎屑由少增多,碳酸盐逐渐减少,陆源碎屑不断增加的变化规律。含丰富的化石,鱼类有Bothriolepis tungseni为浅湖混和坪沉积,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厚163m。

鱼子甸第三段(D2y3)

中上部为紫红色中层状泥岩与黄绿色薄层状粉砂岩、褐黄色薄-上部含植物化石;下部为紫紫色中层状泥岩、泥质粉砂岩与灰绿色、褐黄色粉砂岩、细砂岩不等厚互层,发育平行层理及小型状层理。含丰富的化石,鱼类有Bothriolepis tungseni双壳类Archanodon sp.介形虫Leperditia sp.为湖泊沙 泥坪沉积,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厚86m。

(五)、三叠系

测区内三叠系只沉积了上层舍资组,分布于武定盆地东侧的永宁村—白邑村—香水庄—小以波一带。

舍资组(T3s)

为灰色、灰紫色块状泥岩夹粉砂岩褐黄、灰白、红色化斑状铁质砂岩透镜体、浅黄色中层状石英砂岩,在旧城附夹炭质泥岩及煤线,含植物碎片;底部为褐黄色砾岩透镜体、含砾含鲕状赤铁矿不等粒石英砂岩,含Pterophyllum sp.植物化石碎片,为河流—湖沼相沉积,与下伏古生代地各组为假整合或微角不整合接触。厚薄10—30m。

(六)、侏罗系

测区内主要分布与午定弦武定盆地中部的武定盆地中部的武定县城—高家村—小石头房一带,据其岩性特点分为下禄丰组、上禄丰组两个组。

1、下禄丰组(J1xl)

上部为紫红、灰紫色块状泥岩夹多层灰黄色薄层粉砂岩,后者波状交错层理;中部为紫—紫红色含膏盐钙质泥岩、含膏岩网脉角砾状钙质泥岩,夹多层灰白、灰黄色中厚层粉砂—细粒石英砂岩;下部为紫—紫红色含钙质结核泥岩与灰绿、灰黄色薄—中厚层含岩屑粉砂岩互层,夹铁质、粉砂质泥灰岩和钙质粉砂岩透镜体。化石稀少,为咸湖相沉积,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厚174M。

2、上禄丰组(J2sl)上禄丰组据其岩性综合特点,基本层序及生物化石分为上、下两个段。(1)上禄丰组下段(J2sl1)上部为紫红色块状泥岩、钙质泥岩、角砾岩夹灰绿、灰黄色钙质细—粉砂岩、含砾粉砂岩透镜体,顶部泥岩穿中插有密集的膏盐网脉,含较多的鱼骨片、龙骨片等化石;中部为紫—紫红色含钙质结核泥质结核泥岩夹灰绿色钙质石英粉砂岩及多层咖啡色含锰岩屑石英粗砂岩;下部为黄、灰黄色薄—厚层状粗粉砂岩—细石英砂岩夹黄色薄层泥岩、粉砂质泥岩。为浅湖—咸化湖泊沉积与下禄丰组为整和接触。厚99.61m。(2)上禄丰组上段(J2sl2)

上部为紫红色泥岩与灰黄色薄层—中厚细粒石英砂岩互层,前者夹粉砂岩透镜体,后者夹粉砂质泥岩,含双壳类;下部为灰紫、紫红色泥岩、钙质泥岩、含膏盐钙质泥岩及角砾状钙质泥岩,底部夹二层褐红色铁质胶结含砾岩屑石英砂岩,含Hybodus ,Lepidotussp ,Ceratodussp,为咸化湖—湖滨沉积,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厚54M。

(七)、第四系(Q)

测区内第四系主要分布与武定盆地中部的西村河及菜园河两岸,主要为土红色,未固结疏松的砾、砂、砂质粘土为主,厚0—20M。

第三章 构造

实习区位于扬子准地台西缘,康滇地轴(川滇台背斜)南段东侧,川滇台拱之武定断凹南部。构造总体呈NE—SW向,褶皱构造多为平缓开阔,断裂构造主要有狮山大断裂,断层附近地层直立、倒转或倒转褶皱,测区内的的主要构造分述如下。

一、褶皱构造

实习区的褶皱主要有武定向斜、永吉村倾伏背斜、花果山向斜、大寨子—沙外河背斜、木果甸背斜、石龙节背斜、后冲向斜等,各褶皱特点如下:

1.武定向斜

该向斜北起高家村,经武定党校、三家村、抱家村等地,于百龙井以北被第四系掩盖。轴线呈NE—SW延伸,长约5千米,核部为J2SL2地;NW翼由组成,由于受断层的影响,地层产状不稳定,NE为125°∠40°,中部产状较陡,为130°∠75°,SW地层倒转,产状310°∠75°;SE翼由TS、JSL组成,产状缓而稳定,为300∠26。总体具有北西翼地层产状陡而变化大,南东翼地层产状缓稳定,轴面向北西倾斜,产状310°∠42°,枢纽南西近于水平,向北东扬起;南西端被断层破坏,北西端呈浑圆状,为斜歪扬起向斜。如下图:

2、沙朗背斜

该背斜北起高家村以西,经沙外河向南延到测区以外,轴迹近南北向,实习区内长约2千米。核部为C1l地层,沟谷中部分被Q所掩盖;西翼出露∈1d、∈2x、∈3ls、O1t、O1h等地层,被一条近SN向的断层所错移,产状282°∠50—55°;东翼出露了∈2x、T3s、J1xl等地层,被一条近SN向断层破坏,产状77°∠45°;轴面近于直立,枢纽向N倾伏,转折端呈圆弧形,为一直立倾伏褶皱。如下图:

3、木果甸背斜

该背斜西起人民桥以西,经木果甸向东延到实习区以外,轴迹近东西向,实习区内长约2km。核部出露地层,绝大部分被Q所掩盖;南、北翼均为等地层依次对称重复出现,N翼产状340°∠16—18°,S翼产状190°∠15—20°;轴面近于立直,枢纽向西倾伏,为一直立倾伏背斜。如图:

4.后冲向斜

该向斜北起大石头房,向南经后冲延到实习区以外,轴迹SN向,长约3km。核部为地层,两翼均为地层,产状大致相等,倾角8—20,长约大致相等,为一构造盆地。如图:

总之,实习区内以北东向褶皱为主,西边的褶皱较禁闭,东边的褶皱较开阔,主要为燕山期构造运动所形成。

二、断层构造

实习区内的断层主要有年狮山断层、盐臼湾—高家村断层、香水庄—现家庄断层等三条断层,各断层特征如下:

1.狮山断层

该断层在实习区内永吉村—人民渡一线,实习区内长约5.5km,断层走向NE—SW,倾向NW,断面产状300—315°∠45—80°。上盘(NW盘)以地层为主,形成单斜或开阔褶皱;下盘(SE盘)出露∈2x—T3s的地层,断层带附近地层强烈揉邹、直立或者倒转;地层经过处在地貌上形成陡砍或负地形,断层带宽数米至两百米,发育构造角砾岩,沿断层带除了华力西期辉绿岩脉侵入外,还有少量的燕山期基性岩脉侵入。该断层形成于加里东期,表现西升东降形成武定盆地,成为华力西期基性岩浆侵入的通道或充填场所,喜山期侧表现为EN盘向SE盘高角度逆冲,对早期构造产生交大的改造或破坏,使武定向斜NW翼地层直立、甚至倒转。该断层为一区域性的逆断层,对沉积环境、岩相古地里、岩浆活动、成矿作用及区域构造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2.盐白弯—高家村断层

该断层在实习区内北到盐白弯狮山断层相交处,南经高家村延伸到实习区外,实习区长约4km,断层走向近南北,断层面产状270°∠41°,断层与地层同向斜,断层倾角大于地层倾角,上盘地层较老是上盘,下盘地层较新的是下降盘,所以该断层为—走向逆断层。

3.香水庄—现家庄断层

该断层经过香水庄—现家庄向北延伸到实习区以外,到香水庄南被第四系掩盖,断层走向NE—SW,斜向NW,倾角不清,香水庄以北辉绿岩脉沿断层侵入,为逆断层。

总之,实习区内新地层不发育,以NE—SW向为主。

第四章 岩浆岩

实习区内主要为基性的浅成侵入辉绿岩体,有狮子山岩体、永吉村岩体、白邑村岩体、大奕波岩体、马豆沟岩体等五个岩体,各岩体特征简述如下:

(一)狮子山岩体(黑云辉绿岩)

该岩体在狮子山和尚东庄一带侵入于灯影组的白云岩中,岩体顺层侵入,与围岩产状一致,接触面平缓,实习区内出露面积约1平方公里,为一岩床。岩体相带变化特征,由边缘至中心。冷凝边:厚3—10厘米,为黑色致密块状辉绿岩,显微镜质结构;边缘带:厚约40厘米为灰黑色块状微粒含黑云辉绿岩,矿物粒径小于0.25毫米;中心带:为深灰色块状细粒黑云辉绿岩—中细粒辉绿岩。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多数围岩蚀变,外接触带以大理岩化、蛇纹石化,局部石棉化、滑石化;内接触带:以钠黝帘石化为主,次闪石话化、绿泥石化、伊丁石化。热液蚀变为较弱的石化。

(二)、永吉村岩体(正长辉长灰绿玢岩)

该岩体在永吉村一带侵入于西王组、娄山关组、汤池组、红石崖组的地层中。岩体呈NE-SW向延伸,在实习区长约5公里,宽200-300m,为一岩脉。岩体相带不明显,块状构造,以辉长辉绿结构为主,局部少斑状结构、二长结构。岩体与围岩接触带普遍具围岩蚀变,外接触带为大理岩化、蛇文石化,角眼岩化:内接触带:为粘土花、次闪石化。

(三)白邑村岩体(石英辉绿岩)

该岩体在白邑-带侵入于红石崖组、坡松冲组、坡脚组、缩头山组、鱼子甸组等地层中。岩体呈NE-SW向延伸,在实习区约长9公里,宽200-500m,为一岩脉。岩体相带变化不明显,块状构造,以辉绿结构为主,岩体与围岩外接触带具角岩化。

(四)大奕波岩体(辉长辉绿岩)

该岩体在大奕波一带侵入于鱼子甸组地层中,呈一不规则椭圆形,与围岩接触面倾角70-80度,出露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为一岩株。岩体相带变化不明显,块状构造,以细粒结构为主,粒径多小于1mm。具辉长辉绿结构,外接触带具角岩化、硅化:内接触带具泥化、绿泥石化、次闪石化。

(五)、马豆沟岩体(辉绿岩)

该岩体在马豆沟一带侵入于鱼子甸组地层中,呈一长纺锤形,长轴方向145—325度,约2.5千米,宽0.2—0.6千米,出露面积约1平方千米,为一岩株。岩体相带变化不明显,块状构造,以细粒机构为主,辉绿结构,接触带具绿泥石化次闪石化。

总之,实习区内的辉绿岩绝大部分是华力西期形成的,只有盐臼湾中生代舍资组中的辉绿岩株是燕山期形成的。岩体主要以浅成的岩株、岩脉、岩床等产状产出。

第五章 矿产及旅游资源

实习区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棉矿、铁矿、钛铁砂矿、建筑材料等矿产资源,各矿点简介如下。

(一)、金属矿

1、铁矿

(1)鲕状赤铁矿

实习区内的鲕状赤铁矿主要分布灾芭蕉箐—文笔山一带中泥盆统鱼子甸组第一段里。夹有两层沉积型鲕状赤铁矿,矿体向西倾,倾角10-15°,产于单斜构造内,矿体长4km,宽1.5-3.5km,东厚(4-6m)、西薄(1—2m)、平均品位在43.84%。

(2)钛铁砂矿

实习区内的钛铁砂矿有7处,所有的钛铁砂矿均为富含钛铁矿的辉绿岩经风化后,在地表钛铁砂矿富集而成风化型钛铁砂矿床。

(二)、非金属矿

1、石棉矿

该矿点主要位于狮子山向斜北侧及东侧,产于狮山辉绿岩体与Z2d2的白云质灰岩外接触带中,围岩普偏具大理岩化、蛇纹石化、硅化、滑石化等围岩蚀变,矿体层间裂隙控制,与地层产状一致,产状2900<4—120.有三个矿体,长300—480m,延伸200—300m,厚0.12—1.5m。石棉呈单式脉、网状脉、复式脉,以蛇纹石石棉为主,少量滑石、方解石。储量丰富,达1.4129万吨,为接触交代型蛇纹石石棉矿床。

2、磷矿

在乌龙垌—吉家村一带,灯影组三段的含磷沙岩,长约7km,平均厚0.61m,平均品位22.33%,属于沉积型磷块岩矿床。

3、建筑材料(1)石灰岩矿

石灰岩是很好的建筑材料,不仅可以用来做建筑材料还可以用来制作水泥。在实习区文笔山单斜的泥盆系鱼子甸组的第二段中分布较广,很具有开发价值和利用价值。属于沉积型石灰岩矿床。

(2)砂岩

在实习区内沧浪铺组关山段的砂岩、缩头山组的砂岩、上禄丰组上段的砂岩,及舍资组的砂岩在人民桥、后冲、洒普山、狮子山等地都有分布,可以用作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其中位于木果甸的缩头山组的石英砂岩,可用作硅石矿。

(三)、旅游资源

实习区内的旅游资源主要为3A级狮子山风景名胜区。

第六章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一、地下水赋存条件与分布规律

测区内的地下水资源比较贫乏,主要含水层有:

1、第四系河流冲击层,主要右由砾石、砂、砂质粘土所组成,厚0——20米,赋存于松散岩类孔隙水,富水性中等。主要分布于武定盆地中部的菜园河两岸,其下伏基岩为T3s、J1xl、J2sl1、J2sl2等地层的紫红色泥岩夹灰绿、灰黄色粉-细砂岩,为隔水层。补给方式主要为大气降水,水库灌溉耕地水及少部分基岩裂隙水。

2、侏罗系中统上禄丰组下段底部石英砂岩层,赋存碎屑岩类裂隙空隙水,富水性中等。在石头房、后冲一带,T3s、J1xl、J2sl1、J2sl2地层构成开阔的、长宽大致相等的向斜构造(即后冲向斜)。向斜的核部J2sl2为,两翼分别为T3s、J1xl地层。

该石英砂岩含水层位于J2sl1下部,厚约20—50米不等裂隙发育,其下伏为J1xl紫红色泥岩,上覆为J2sl1上部紫红色泥岩,上下均为隔水层,此含水层具有承压含水层性质。

3、泥盆系中统鱼子甸组第二段的岩溶水。出露于实习区东部的龙潭村-赵家庄一带。岩性组合为灰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粉砂岩,厚164米,为单斜构造,倾向西,倾角10°以下,近似水平。

下伏地层为D2y1,为灰黑色页岩夹粉砂岩,为隔水层。该岩溶含水层,绝大部分裸露,仅局部有D2y3紫红灰绿色泥岩,灰褐色砂岩覆盖。该层厚度大,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由岩溶渗出,内部各层的溶蚀强度不等,但均可连通,在底部形成裂隙管道流。至山坡地带受第四系阻挡,从溶隙中流出。

二、地下水分类

1、松散岩类空隙水

实习区松散岩类空隙水是指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的地下水,主要分布于武定盆地。由于测区内新构造运动强烈,自然、地理环境多变,致使第四系岩性、岩相以及厚度变化大。泉点成因类型主要以坡积、冲积等未固结疏松的砾、砂、砂质粘土为主的孔隙水呈渗流或股流出露,泉点流量1.8—2L/S。

2、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

实习区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主要赋存于侏罗系与石炭系的泥岩夹细砂岩、是石英砂岩层,该含水层富水性为贫乏一中等,主要位于实习区的南部的J2Sl1及实习区东南部的D2y2,地表风化强烈,岩石破碎成块体,粒度小。泉点流量1.5—3L/S(为孔隙水渗流出露)。

3、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

实习区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主要赋存于寒武系的灰岩与粉砂质泥岩互层中。该含水层富水性为贫乏-中等,含水层主要位于新庄湾-高家村断层的两侧及韩家村北部,出露面积较小,地表风化强烈,岩石较破碎,岩溶水随落水洞流出。

4、基岩裂隙水

实习区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辉绿岩中,含水层位于区西北部、东南部及中部含水层富水性中等。含水层大面积出露,在实习区西北部风化强烈,辉绿岩呈砂状。

三、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根据地下水的循环特点,补给区主要分布于实习区的西部、东部高海拔地区及北部的辉绿岩区,水位埋深>40米。实习区属高原季风温凉气候,年平均气温15°左右,气候干湿季节明显,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垂向深入补给地下水,另外还有单元地段的测向补给,河流的入渗补给。

地下水的垂向补给:实习区碎屑岩分布区,影响垂向渗入补给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貌及裂隙发育程度。西部及东部的碎屑岩分布区岩石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风化带较厚,利于大气降水沿裂隙下渗补给地下水。碳酸岩分布区在补给区垂直岩溶贯入为主要形式,径流区则沿溶隙垂向渗入。

地下水的测向补给主要有两种形式:测向补给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指地表水沿裂隙补给含水层;二是人工渠道,农田水以间接的方式测向补给。

实习区受地质构造、地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地下水总体流向为向实习区中部径流。径流特点为:地下水补给条件良好,一般径流途径教远;径流方式以岩溶流,裂隙流为主,地下水循环交替强烈,局部地下水径流方向受构造、地貌条件控制,为沿构造和岩层走向的纵向流水动力特征为缓变、流,部分为急变流。

实习区地下水的以水平排泄为主,其排泄受地形、地貌的影响。由补给、径流区向排泄区运移,在低洼的河谷、盆地边缘排泄。以实习区泉点出露地貌位置来看,各类型地下水排泄与地貌的关系密切。孔隙水集中在盆地中排泄;裂隙水在沟谷、陡坡、低洼处排泄;岩溶水在盆地、洼地边缘,谷地及山坡、山脚排泄。从地形不同高程和泉点排泄量分析,实习区1710-1750米为主要排泄区。

测区内水的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地表水体入渗补给、越流补给。

四、地下水动态与均衡

实习区6-10月为雨季,降水显著增多,地下水位逐渐升高,补给量大于排泄量。11-5月为旱季,降水较少,地下水位逐渐降低,补给量小于排泄量。

雨季菜园河的水量增大,水量补给使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层水位上涨明显,远离菜园河的裂隙、岩溶水含水层补给水位上涨不明显。旱季,河水补给使第四系空隙水含水层上涨不明显。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埋藏较深,降水对第四系含水层影响不大,孔隙水与岩溶水同样埋藏相对较厚,降水对其影响也不大。

此外,人为活动也影响着地下水的动态,人类活动通过加强新的补给来源或新的排泄去路而改变地下水的天然动态,在测区内因工业不发达,以农业为主,当地居民对农作物的大量灌溉,会使地下水位抬高,影响地下水动态平衡。

第七章 结束语

一、实习小结 通过为期五周的实习,使我感受颇深,同时也学到了很多东西。这次实习使我们把书本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本次实习中踏勘、实测剖面、野外填图等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收获。

通过踏勘我了解了实习区的地层系统;各时代地层的主要岩性特征、化石、分层标志、接触关系、各时代地层的出露特征及厚度变化等情况;了解了主要构造特征及岩体的分布情况,这使我认识到了以前在书本中学到的那些是多么的理想,而在实际工作中像那样标准的真是太少了,也使我明白了在以后工作中应注意的许多问题,为我们以后的工作积累了经验。踏勘是为测剖面打基础。

有了踏勘阶段的认识,我们进入了实测剖面阶段。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知道了:观察路线应选在地层出露较好、构造简单、接触关系清楚的地段。观察线应尽量与地层走向线垂直,由于各地层的接触界线不一定是全部相互平行,因此我们在布置每一导线时都要根据地层走向不断的调整方位,尽量使导线垂直地层走向,并且每一导线前后测手必须互见。在测剖面时应根据颜色、岩性、表面风化程度、互层及夹层来进行分层,最后根据野外记录作剖面。

野外地质填图主要让我们学习工作方法,即:穿越法、追索法。同时也知道了观察路线的布置、点位的确定、点位的记录以及地质界线的勾绘,同时也熟练的掌握了工作中常用到的知识方法,如:“V”字型法则的准确应用、罗盘的使用、上产状、打方位角等。

这次实习使我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更牢固地掌握了书本知识,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也积累了经验。这次实习锻炼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也使我们对地质工作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增强了对地质工作的兴趣和热情,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实际工作的能力,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做铺垫,也打下了基础。

二、对断层的认识

断层是岩层或岩体顺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构造。根据断层两盘的相对位移可将断层分为: 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正断层:下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上升。

平移断层:断层两盘沿断层面走向发生相对位移。断层的识别标志:

1、地层的缺失或重复。

2、断层节理、小型褶皱发育、产状混乱。

3、可见断层角砾岩、碎裂岩、断层泥等。

4、地貌上呈现出断层崖、串珠状湖泊、洼地、泉水的带状分布、河流急剧转向甚至错断河谷。

5、岩层或构造的不连续。

三、意见和建议

本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掌握书中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书中学到的只是理想化的东西,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得到磨练;才能积累经验;才能提高自己的实战经验。

在实习过程中同学们应该积极动眼、动手、动脑,灵活地将实际理论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并且积累了社会经验,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一个坚实的基础。

本次实习总体来说是可以的,实习环境良好,业余活动丰富。但有些地方还是略有不足。如:

1、本人认为指导老师可以再多,一组应多指定几个指导老师。

2、实习时间较仓促希望以后有更多时间能够较深入的认习区的地质构造情况。

云南写生调查报告 篇2

云南写生调查报告

写生目的:通过实地考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领略异地风土文化,走近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放飞心情用艺术的眼光去感受世界考察民俗民风。

写生时间:2010年5月24日——6月5日

写生路线:昆明(1天)——大理(3天)——虎跳峡(1天)——香格里拉(1天)——丽江(2天)——昆明(2天)

写生内容:领略考察云南的民族风情和习俗,感受大自然。

这次云南之行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太美了,我总结了一下,玩在大理丽江,吃在昆明,感受在香格里拉,有点流连忘返的感觉。下面就是我在云南的所见所闻所想。

5月24日我们就踏上了前往充满神秘色彩的云南之行,虽然长达十几个小时的车程还蛮辛苦的,但始终掩盖不住内心的激动。第二天凌晨5点就到了终点站昆明,明显气温下降了许多,下火车时大家都披了一件外套,这边可不能和钦州比呀,估计钦州已经是大热天了。一出站我们就直奔昆明火车站广场,这广场比南宁的略大一点,没什么大的区别,在广场中央有一座金牛雕塑,气势非凡,我们拿出相机纷纷合影,深怕错过这里的每一个瞬间。这一天在昆明只待了4个小时的样子就踏上了前往大理古城的路程,大理离昆明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打牌,睡觉,聊天,看风景打消无聊的坐车时间,而我时不时的望着窗外,我想记录这里的风景,不容错过。

玩在大理

下午终于达到神往的大理。远远的就望到了苍山听说洱海就在山下。一路上听导游的讲解,了解到了大理的特色除了古城之外,还有苍山洱海,这是一个回族自治州,大部分都是回族,这边的女孩就叫“金花”,男孩就叫:“阿鹏”,所以我们也入乡随俗各自称呼起来,还蛮有意思的。在裕园新居下榻后已是傍晚时分。我发觉我爱上了大理这座城市:街道很干净整座城是彻底的明净清爽。虽然当天下着大雨,但还是掩盖不住我们逛古城的好心情。我们宿舍就不顾旅途的疲劳晚上就先去大理古城了解一下实情,感受一下大理的夜景的美。虽然是晚上,但每一条街都是那么的繁华,川流不息,人来人往。都说大理是“银都”这话一点不假,只见一家家银器店互相挨着开着,各自打着招牌广告来吸引游玩的顾客。我们也一家家的逛着,深怕错过哪家,不过听导游说越是产地的东西造假的可能性也不小,所以我们当晚也没买什么。不过当我们经过一家手工绘画的店时,深深的被那一幅幅手工画所吸引,用色大胆,鲜艳,不复杂,又不失华丽,很有民族特色。据了解这样的店在大理只有3家而已,所以非常珍贵,更难能可贵的是那些艺术家都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明间艺术家,想想我们现在的手绘就自叹不如呀。

第二天我们班组织去大理的最高学府大理学院,据说离我们住的地方很近,但很难去。大理有一特色就是坡多,这与大理学院身在苍山脚下的地理环境所形成的别具风格。坐在公交车上,那车子真的一直在爬坡,很快我们到了大理学院,我们纷纷在门前合影,放眼望去大理学院就毅力眼前,看不清全貌。殊不知她是层峦叠嶂,层层递进呀。大概爬到了学院的广场吧,映入眼前的是8根雕刻着历史名人的大理石柱,气势辉煌。随后就是一座座现代化的教学楼,而且我发现这些教学楼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镂空式的,当站在学院的最里最高的那一层,就能通过那镂空的“窗户”看见学院的及大理古城的全貌了,想到这我不由得感叹设计者的别出心裁呀。其实要走到学院的顶层可需要一点体力哦,就像爬山一样,难怪这边 1的学生体形都偏瘦啊,还有一特点就是黑,这里的太阳紫外线太强了,虽然太阳晒着但由于海拔过高,不热反而很凉爽。告别大理学院接下来的日子就是除了逛街还是逛古城,大理住的都是白族,这里有名的是他们的三道茶。白族人在娶亲的时候会将三种茶敬给宾客品尝。白族的男女地位很特殊,男的主内女的主外,与其他名族相反。所以白族女人地位是很高的。他们的建筑上都会体现这一点。他们古房子的大门上雕着龙和凤,如果凤在上龙在下说明这个家里是女人当家。素有“男人的天堂,女人的天下”之称.喜欢大理古城给我的那种随意和轻松:宽大的青石板路,长满青苔的老屋,庭院里清雅秀美的花草,街前源源不断的潺潺流水,随风飘动的树梢,烤乳扇的白族阿婶,抱着孩子逛街的青年男子,卖花的小女孩,一针一线在摊子上做扎染的白族阿妈,大理古城是美丽的,面临洱海,背靠苍山。小小的广场已能显示出当年皇城的气派了。只是古城的面积保存得似乎不大,几条街道而已,比起丽江古城的完整是多少有些缺憾的。我们顺着城墙而下,看到了大理的阁楼,横梁的花纹以青绿色为主,柱子以朱砂色为主。精致的花纹,和屋檐的翘角尽显古代建筑的厚重与华丽。有的同学还去了蝴蝶谷,和蝴蝶来了一次亲密接触,正好那天赶上了白族的传统节日“蝴蝶会”,好多身穿白族服装的人们都来到这里对歌,好不热闹。

感受在香格里拉

几经奔波我们来到了虎跳峡,住了一晚,第二天启程前往神圣的香格里拉。车子穿梭在3000多米的山峦中,透过窗外已经分不清哪是山哪是云了,只模模糊糊的看见云雾围绕山峦,真有点腾云驾雾的感觉。中途我们的车停在了一个彝族聚居地,在路旁俯身往下看是丘陵一样的土地,上面有一群稀稀疏疏的木房子,这就是以放牧为生的彝族居民。听导游说这些居民以前是靠放牧为生,现在为了让他们不再过游荡的生活,当地政府把他们聚集在一些肥沃的地方,让他们种植豆子,玉米,定居下来,这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在那里我第一次见到有“高原之舟”之称的牦牛。进入香格里拉的途中,我们再一次停下了脚步,因为我们被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海深深的吸引住了,所以我们肯定不会错过合影留念的机会。这么大规模的杜鹃花还是第一次见,它分为3种颜色,粉红色、紫色、黄色,其中黄色的花是有剧毒的。所以我们只能远观而不能进去呀,不过也没什么遗憾。香格里拉市郊,位于奶子河畔,在藏语中意为“心中的日月”,是太阳最早照耀的地方,是东方的建塘,是人间仙境人间。有唐宋时期建置的“月光城”“日光城”,日月两城遥相辉映,璀璨生辉,千古流传。由于香格里拉古建筑是举行宗教仪式、社会活动的场所,是香格里拉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香格里拉还是一个多民族和谐融居的地方,古建筑种类繁多,风格独特,但数量极少。香格里拉的古建筑民族风格浓郁,对于研究香格里拉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在香格里拉的藏民区,这里也有别具藏民风味的古道,与大理古城不同的是,在这里的古城规模不大,也很冷清,在这里我也亲自品尝了酥油茶和酥油饼,又脆又有一股奶油味,很鲜美。晚上我们来了一次藏民家访,亲身感受了藏族同胞们的热情,品尝了青稞酒,还有同学喝的醉倒,看得出来他们玩的很开心,体会也挺深的。

艳遇之都——丽江

踏进丽江古城,踩着滑滑的石板路,天空云朵衬着古老风格的房子就像一幅干干净净的画。拐了个弯,远处玉龙雪山白白山顶冲破天际,出现在屋顶上,又是另一幅别样的画。蓝色和白色衬着格外抢眼。忍不住拿出相机狂派一把。丽江古城是我国历史上仅有的少数古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远有玉龙雪山环绕着;近有密密麻麻的黑瓦白墙老建筑装饰着,城内家家户户门前都有清澈见底的流水,故有“高原姑苏”、“东方威尼斯”之美誉,这儿便是热情的纳西族人的家园。古城里沿街都是各种特色小店,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手工的天堂。不管是木雕还是烫画或者布艺都是做工精细形式多变。为我们室内设计提供了不少灵感。阳

光和这空气,洒满整个巷道,道旁各色翘角屋顶像一个个音符跳跃在蓝天白云下,这是一种享受的画面。这里不愧是“艳遇之都”,我们同学还真的巧遇到前来旅游的影视明星阮经天,真是不虚此行呀。

短短两个星期过得很快,最后两天我们来到昆明休息了一天便乘火车离开云南,结束了写生之旅。

区域地质调查实习工作报告 篇3

巢湖北部凤凰山、平顶山及周边地区

实习学生:x x x

号:00000000 指导老师:x x x 小组组长:x x x

目录

第一章

论………………………………………………………1 第一节

实习目的、任务及要求……………………………………1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1

(一)实习目的……………………………………………1

(二)实习任务……………………………………………1

二、实习要求………………………………………………1 第二节

巢北地区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1

一、位置……………………………………………………1

二、地貌……………………………………………………1

三、气候……………………………………………………2

四、物产……………………………………………………2

(一)农副产品……………………………………………2

(二)矿产资源……………………………………………2

五、交通……………………………………………………2 第三节

工作方法………………………………………………2 第四节

成果……………………………………………………4 第五节

以往地质工作及评述…………………………………4

第二章

测区地质……………………………………………………5 第一节

地层……………………………………………………5

一、古生界………………………………………………5

(一)志留系(S)…………………………………………5 1.高家边组……………………………………………5 2.坟头组………………………………………………5

(二)泥盆系(D)…………………………………………5

(三)石炭系(C)…………………………………………9 1.金陵组…………………………………………………9 2.高骊山组……………………………………………9 3.和州组………………………………………………9 4.黄龙组………………………………………………6 5.船山组………………………………………………6

(四)二叠系(P)…………………………………………6 1.栖霞组………………………………………………6 2.孤峰组………………………………………………7 3.龙潭组………………………………………………7 4.大隆组………………………………………………7

二、中、新生界……………………………………………7

(五)三叠系(T)…………………………………………7 1.殷坑组………………………………………………7 2.和龙山组……………………………………………7 3.南陵湖组……………………………………………8 4.东马鞍山组…………………………………………8

(六)第四系………………………………………………8 第二节

地质构造………………………………………………9

一、概述……………………………………………………9

二、断层的描述……………………………………………9 1.狮子崖断层……………………………………………9 2.东风石矿倾向断层……………………………………10

三、褶皱的描述……………………………………………10 1.凤凰山背斜……………………………………………11 2.平顶山向斜……………………………………………11

四、构造应力分析…………………………………………11 结语……………………………………………………………………12

第一章

第一节

实习目的、任务及要求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一)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使我们巩固、充实《地质学基础》、《结晶矿物学》、《矿床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地史学》、《工程测量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学》等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内容,加深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学会典型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综合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以及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实习任务:

(1)通过巢北凤凰山及周边地区自然露头和人工揭露的地质点进行系统的观测,收集各种地表地质信息等有关资料,研究地表地质规律,包括地层划分和层序、岩性组合及岩相特征、地质构造及构造变动、岩浆活动以及有用矿产的赋存规律等。

(2)绘制相应的地质图件,如综合地层柱状图、地质剖面图、地形地质图等。

(3)编写文字报告,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的变迁、古生物的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研究。

二、实习要求

1.掌握实习区内地层层序、岩性岩相、厚度、标志层、接触关系以及地质体的变化规律,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变迁、古生物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和研究。

2.掌握实习区内各类岩石、古生物化石的野外观察、鉴定、描述和命名方法。

3.掌握各种野外地质现象(如地层接触关系、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典型沉积特征、各种地质作用现象等)观察、描述、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4.掌握实测地质剖面和野外地质填图的步骤、方法和要求。

5.掌握编制地形地质图、地质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等主要地质图件的方法、格式和要求。

6.学会在地质观察、编图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地质报告编写的要求和方法。

第二节

巢北地区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一、位置

实习地区位于安身省中部巢湖市市区北部山区,三面环山一傍水,南临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的巢湖,北依江淮丘陵区南缘,西北距合肥市约65公里,南距芜湖市80公里,东距南京市约120公里。

二、地貌

巢北地区山脉走向10°— 40°,平面“M”型展布,最高山峰海拔350m,最低处20 m。

图1 巢湖的位置及交通

三、气候

巢北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属于季风副热带

湿润气候,但盛夏之际非常炎热,七八月份最高温度可达39℃,一月份气温可降至-13℃,年平均温度为15℃,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毫米,无霜期230天。

四、物产

(一)农副产品

农产品以水稻、小麦为主,豆、薯次之。经济作物有棉、麻、茶叶、油菜、芝麻、花生等;水果有花红、桃、杏、石榴等;水源丰富,盛产各种淡水鱼、虾、螃蟹等,巢湖银鱼驰名中外,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二)矿产资源

巢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以非金属矿产为主,主要有石灰岩、白云岩、磷矿、硅石、耐火粘土及煤矿等,其中石灰岩、白云含量均属大型,是安徽及华东经济

区水泥、化工、冶金熔剂、建材原料的重要基地之一。

此外,区内碳酸盐岩地层中有油苗显示,对于寻找石油天然气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

五、交通

本区交通极为便利,淮南铁路而过,公路四通八达,主要干线可通合肥、南京、芜湖、徐州等地。水运以巢湖为中心,可通往合肥及长江沿岸各城镇。

第三节

工作方法

每个阶段进行之前,都要上课对本阶段的要求以及方法进行介绍。

第一阶段:由老师带队进行踏勘,分别到麒麟山东南麓以及麒麟山和凤凰山交汇处、马家山、平顶山、龟山湿地公园等地,并且分组进行实测地层剖面,共计7天。

第二阶段:地质测量填图,包括绘制地层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编写地层剖面说明书等主要地质图件,共计7天。

图2 地层柱状图

第四节

成果

(1)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份;

(2)实测地层剖面图1张(图3);(4)1:100地形地质图1张;

(5)综合地层柱状图1张(图2)。

图3 地层剖面图

第五节 以往地质工作及评述

1934年,徐克勤,1:5万地质调查,著作成果《安徽省巢县北部地质报告》。1953年,李云祝,1:1万泥盆系铁矿普查,著作成果《安徽巢县凤凰山—岠嶂山铁矿评价报告》。

1956年,华东地质局巢湖地质队,1:1万煤田普查,著作成果《安徽含山、巢湖、怀宁一带煤田普查报告》。

1978年,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队,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著作成果《合肥、定远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1983年,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队,1/5万区域地质调查,著作成果《巢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1997年,宋传中等,教学研究项目,成果著作《地球科学专业群巢湖实习基地建设》。

早在五十年代,该区即辟为合肥工业大学地质系教学实习基地。五十多年来,我院广大师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过不少重要发现,诸如巢北侏罗系的发现,猫耳洞附近洞穴堆积中大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发现,青苔山推覆构造的发现,紫薇山塌陷地下暗河和紫薇洞的发现等,对深入研究该区的基础地质、环境地质和旅游地质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自从八十年代后,区内先后有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30余所院校来此实习。九十年代中期,合肥工业大学承担的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地球科学专业群巢湖实习基地的建设》的研究和实施,深化了科研程度,丰富了教学内容,积聚了教学资料,并使得该教学基地能适应于大地学专业中不同专业的教学需要。

第二章

测区地质

第一节

地层

巢北地区在地层区划上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六合—巢县地层小区、巢北沉积区。区内地层除古近系、新近系缺失外,自上震旦统灯影组至第四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尤以上古生界至下三叠统发育较为齐全;特别是下三叠统剖面完整,露头连续,化石丰富,是国际地科联印度阶和阿勒尼克阶“金钉子”被选层型之一。也是进行科研、教学、地质旅游的良好地区。从志留系的高家边组

到三叠系的东马鞍山组,在实习区内出露较好,化石丰富,是实习的良好地区。本区地层总厚度达3485—4397米。由于地层年代久远,包括奥陶系在内的较老地层在本区没有出露。观测地层按地层时代由老到新依次叙述如下:

一、古生界

(一)志留系(S)

本区志留系发育下统高家边组,中统坟头组,缺失上统茅山组露头分布较广,出露较好,一般都组成背斜(如凤凰山背斜)核部。1.高家边组

岩性蓝灰色粉砂质泥岩,夹有少量粉砂岩和极少量细砂岩,岩性软弱易风化,风化后呈褐黑色、灰绿色等。2.坟头组:

区内坟头组在甘露寺和狮子口出露较好。

下段:黄绿色中厚至厚层石英细砂岩、泥质细砂岩夹粉砂质泥岩、薄层页岩。砂岩中各种交错层理、波痕等沉积构造发育。底部以一层厚约10cm的岩屑杂砂岩与高家边组互界。

上段:黄绿色薄至中厚层泥质细砂岩为主,成分不均一,具虫迹构造。厚大于20m。

坟头组与下伏高家边组连续沉积、整合接触。

(二)泥盆系(D)

本区泥盆系缺失下统和中统,仅发育上统五通段。

五通组,分布较广,露头良好。按岩性及组合特征分五段。五通组(D3W)

砂砾岩段:为灰白色中厚至厚层砾岩、中—细粒石英砂岩,局部夹薄层泥岩。砾岩4—5层,砾石以石英岩、燧石为主,含少量细砂岩、粉砂岩、条带硅质岩等砾岩。粒径通常1—2cm,少数为大于5cm。砾石分选性较好、磨圆度较高,多滚圆状、次圆状,部分为次棱角状,厚约21m。

石英砂岩段:为灰白色中厚—巨厚层中细粒硅质胶结的石英砂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交错层里发育。

砂泥岩互层段:下部为灰黄、灰白、灰紫色薄层粉砂质泥岩与薄层至中厚层石英细砂岩互层,中间夹有粗粒石英砂岩,偏上夹有一层粘土矿。细粒石英砂岩段:灰白色巨厚层细粒石英砂岩,交错层理发育。

细粒石英砂岩夹泥岩段:灰褐、灰白、灰黄色中至薄层铁质胶结细粒石英砂岩夹薄层泥岩为主。靠下有一层灰黑色粘土矿层,偏上夹有一厚10—15cm的褐铁矿层。

本组含大量生物化石:鳞木、叶肢介。五通组与下伏中志留坟头组平行不整和接触。

(三)石炭系(C)

本区石炭系发育较为齐全,分布广泛,多出露于背斜和向斜之翼部。其下统包括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缺失老虎洞组;下统为黄龙组、船山组。分组描述如下: 1.金陵组

本组厚度7.5米,按岩性分上、下两段。

下段:灰黄色泥岩夹粉砂岩,局部含铁质,厚1米左右。上段:灰黑色中厚层生物碎屑微晶、细晶灰岩。

本组于下伏五通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2.高骊山组

本组在区内相变显著。按岩性可大致三分,厚约13米。

下段:土黄色、灰绿色、紫红色、紫褐色的杂色泥页岩,厚约4.5m。中段:黄绿色、灰黑色灰岩夹薄层细砂岩,厚约4.3m。下段:土黄色中厚层状细砂岩,厚约5m。本组与下伏金陵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3.和州组

按岩性分为上下两段,厚约27米。

下段:厚层状灰岩与灰紫色薄层泥岩重复出现,形成五个旋回。上段:灰色微带肉红色生物碎屑泥晶灰岩,顶部为炉渣状灰岩。本组与下伏高郦山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4.黄龙组

肉红色、灰白色泥晶灰岩,含生物碎屑成分,粒度由晶体颗粒组成,致纯致密坚硬主要为水泥原料,厚度约为25m。本组与下伏和州组平行不整合接触。5.船山组

底部有一层砾状灰岩,下部为暗灰色中厚层状致密灰岩,上部为灰色中厚层状藻屑豆粒灰岩,厚8m左右。与下伏黄龙组平行不整合接触。

(四)二叠系(P)

本区二叠系分布于平顶山、马家山、龟山及俞府大村等地,包括下统栖霞组、孤峰组,上统龙潭组、大隆组,总厚约280-400米,各组岩性描述如下:

1.栖霞组

本组厚约717米,自下而上可分为两段六部分。

梁山段:下部炭质页岩,风华后为土黄色泥岩,厚约0.5-1米。臭灰岩段:灰黑色薄至中厚层沥青质含生物碎屑灰岩,厚约61m。

下硅质岩段:灰黑色薄至中厚层含燧石结核灰岩夹黑色薄层燧石层及夹黑色页状沥青质泥灰岩,厚约9m。

本部灰岩段:灰黑色薄至中厚层含燧石结核灰岩嘉黑夹灰黑色薄层含沥青质泥岩,厚约78米。

上硅质岩段:黑色中薄层硅质岩与深灰色含燧石结核白云质灰岩及薄板状硅质灰岩互层,厚约8米。

顶部灰岩段:灰深灰色含燧石结核灰岩,含白云质灰岩,厚约15米。本组化石丰富,富含蜓类、珊瑚、腕足类、腹足类及大量有孔虫和藻类化石。本组底部与下伏船山组接触面上有不稳定的铁质层或灰白色粘土,且船山组顶部缺失相应层位,故两者为平行不整合接触。2.孤峰组

本组厚约48米,按岩性可分为三段。

下段:灰黑、黑色薄层放射虫硅质岩、硅质岩夹紫色泥岩。底部约2.5米 中段:浅紫、紫,黄褐色薄层泥砂岩夹(或为互层)紫色泥岩,厚约8.5米。上段:岩性以灰深灰色页岩为主,下部有黄褐,紫红色簿层泥岩。页岩中局部夹硅质条带及结核,厚约20米。本组化石丰富含菊石类等。

孤峰组与栖霞组之间有一层含砾粘土,且栖霞组顶部凹凸不平,两者平行不整合

接触。3.龙潭组

本组厚约65米。按岩性、化石及含煤情况分成上下两段。

下段厚约54米,可分为三部分。下部灰黄、黄褐、棕色中薄层泥岩、粉砂质泥岩、细粒岩屑长石石英砂岩,上部夹红褐色薄层硅质结核层,厚约23.5M。上部灰黄、灰黑色薄层泥岩、页岩、顶部为一厚约0.5米的薄煤层,厚约27.5米。顶部黄褐、红褐色薄层铁质细粒石英砂岩,局部相变为灰岩透镜体,厚约3米。上段以灰紫色页岩、黑色薄层硅质岩、薄层含铁质泥岩为主,局部夹黄褐色钙质细纱岩、含铁质粉沙岩,厚约11米。

本组与下伏孤峰组接触面有一薄层铁质岩,认为存在沉积间断,为平行不整合接触。4.大隆组

本组按岩性可分为三部分:

下段灰黑色薄层硅质岩、碳质硅质岩夹紫色页岩、碳质页岩,底层有一薄层岩屑,厚约5.2米,中部紫灰色泥岩夹深灰。灰黑色碳质页岩、硅质页岩,厚约15.6米,上部灰黑色薄层硅质碳质泥岩,近顶部夹灰质白云质泥灰岩,厚约8-24米左右。本组与下伏龙潭组为整合接触。

二、中、新生界

(五)三叠系(T)

本区三叠系下统为殷坑组、和龙山组、南陵湖组、中统为东马鞍山组。1.殷坑组

本组厚约84米,岩性可分为三段。

下段:浅灰绿。黄绿色钙质泥岩、含砂质泥岩与黄绿、棕灰色薄层泥灰岩、含白云质泥灰岩互层,局部含有钙质结核,厚约23M。

中段:灰黄、黄绿色粉砂质泥岩夹中薄层泥质条带灰岩或似瘤状灰岩,厚,22M。上段:灰绿色钙质泥岩夹灰、深灰色薄层泥质灰岩及薄层条带白云质灰岩,厚约39m。

本组与下伏大隆组为整合接触。2.和龙山组

本组厚约21米。按岩性分成上、下两段。

下段:灰黄绿色、紫红色簿层似瘤状灰岩与钙质泥岩互层,偏上部夹灰、深灰色中至中薄层泥质灰岩,厚约9.3m。

上段: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灰岩夹黄绿色簿层似瘤状灰岩及页岩。厚约12m。本组与下伏殷坑组为整合接触 3.南陵湖组

本组厚约160米,岩性可分为三段.下段为厚层灰岩段,厚约49米。下部灰,灰萧,微红色薄层瘤状灰岩夹灰色灰岩,厚约13米,上部灰,深灰色中厚层灰岩夹灰黄色中薄层瘤状灰岩,钙质泥岩用同生角砾状灰岩,厚约36米。

中段为瘤状灰岩段,厚约47米。下部紫红色中薄层瘤状灰岩;中部灰,深灰色中厚层灰岩夹紫红,灰绿色瘤状灰岩及钙质页岩,厚约18米;上部灰绿色中薄层瘤状灰岩夹杂色泥岩及深灰色薄层灰岩,厚约13米。

上段为灰黑色薄层灰岩段,厚约64米。下部灰黑色薄层灰岩家黄绿色钙质页岩,厚约26米;上部灰黑色薄层灰岩夹黑色沥青质炭质页岩及棕色钙质页岩,顶部

有时含燧石结核,厚约38米。本组与下伏和龙山组为整合接触。4.东马鞍山组

本组厚约95.8米,未见顶,分为两段。

下段:灰,深灰色薄层至中层灰岩,底部为浅肉红色中至厚层含石膏假晶钙质白云岩,厚约12.7米。

上段:灰黄厚层至块状角砾状灰岩,泥质灰岩,泥质白云质灰岩,厚约83米。本组与下伏南陵湖组为整合接触。

(六)第四系

图4 第四系坡积物

本区第四系多发育南侧,山区一般发育坡积物,由砾石、沙及黏土组成,可达3-4米厚;近巢湖滨有河流、湖泊沉积物。有沙砾及亚黏土,亚沙土等组成;碳酸盐岩地区出现不少洞穴堆积。

第二节

地质构造

一、概述

实习区位于中国南方稳定的扬子陆块东北缘,是在太古宙---古元古代发育形成陆块变质岩系基底时期,嗣后进入中—晚古元代优地槽和冒地槽构造演化向外扩展增生,基本造就了稳定统一的大陆块,再经震旦纪—三叠纪海相沉积盖层发育时期,现今区内地表地质自晚三叠世以来,又受到东部太平洋板块运动影响,以及在西部特提斯海板快影响下,于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发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出现“地台活化”的特征。

实习范围位于安徽省巢湖市北部凤凰山地区,出露地层为古生界和中生界,其东、南、西三面均为第四系覆盖,向北止于小罗断层。其构造形态为两个向斜和一个背斜,自东向西依次为俞府大村向斜、凤凰山背斜、平顶山向斜,断裂发育。

二、断层的描述

本区在近EW向挤压剪切构造应力作用下,多期构造运动致使不同性质的断裂配套发育,断层走向有NWW和NNE两个方向。按整体构造体系可大致分为挤压性质的逆冲性质断层和拉张性质的正断层。NNE向的断层规模相对较大,多为纵向逆断层。NWW向的断层数量多,但规模较小多为横向正断层。根据断层的延伸方向,本区断层大致可分为四组: 第一组:NWW——SEE向断层(300o左右); 第二组:NNE——SSW向断层(25o—30o); 第三组:NEE——SWW向断层(60o—70o); 第四组:NE——SW向断层(45o左右)。其中第一组发育最强烈,第四组最不发育。

上述四组断层为巢湖北山地区的四大断层,由于踏勘的路线及时间问题只见到了两个断层,故此以下只介绍这两个断层,即狮子崖断层和平顶山向斜盘山公路处五通组(D3w)和坟头组(S2f)之间形成的断层(倾向断层或横断层)。1.狮子崖断层

位于俞府大村向斜西翼,麒麟山与凤凰山交界冲沟处,因该地剥蚀残留断裂带形貌似狮子,故称狮子崖。

断面产状:335o<53o,断面形态呈弧形。下盘(南东盘)为肉红色厚层状中粗粒状石英砂岩,破劈理构造发育;上盘(北西盘)为肉红色石英砾岩,又含有角砾岩,为破碎带表现。根据劈理的锐角方向指示断层本盘的运动方向,可判断此断层为逆冲断层。断层证据:

(1)形成构造地貌—断层崖,因貌似狮子,故名狮子崖。主要由断层角砾岩组成的集合体叠置在一起形成的。角砾岩的成分为五通组(D3w)石英砾岩,硅质、铁质胶结,角砾石的粒径不大,一般3×5cm。该断层面清晰,产状334o∠61o,断层擦痕80oW,断层下盘地层产状125o∠58o,断层倾向与地层相反。(2)断层带旁侧次级构造发育,有伴生张节理、褶皱、擦痕等。两组劈理,产状分别为310o∠30o,343o∠41o,均指示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的移动方向。

(3)五通组(D3w)石英砂岩中节理、破劈理极其发育,并有一破碎带延伸长度约700米,被NWW—SEE方向的断层切断。本断层为逆冲断层。

图5 狮子崖断层

2.平顶山向斜盘山公路旁五通组与坟头组的交界处(东风石矿旁)--倾向断层。断层证据:

(1)在相邻的地方(断层两盘)出现了地层的不连续(缺失);

(2)断层带旁侧次级构造发育,有伴生张节理、褶皱、擦痕等。两组劈理,产状别为317o∠81o,323o∠78o.指示断层的走向与岩层的倾向相交。

(3)五通组(D3w)石英砂岩中节理、破劈理极其发育,角砾岩的成分为五通组(D3w)石英砾岩,硅质、铁质胶结,角砾石的粒径不大,一般3×5cm。即根据底砾岩来判断断层的存在。

三、褶皱的描述

褶皱构造发育是实习区内的基本构造特征。实习区在区域上为半汤复式背斜西翼的组成部分,自东向西由俞府大村向斜、凤凰山背斜、平顶山向斜组成,出露地层为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连续折返的三个褶皱两翼地层产状基本正常,多有歪斜,局部发生倒转,褶皱相互平行排列,平面上呈一“M”形展开的低山地貌。轴迹方向为20o—30o,枢纽SSW倾伏,倾伏角15o—26o不等。受多期构造作用影响,轴面倾斜且弯曲;次级小褶皱在向斜槽部倾伏部位颇为发育;褶皱多被平行轴面和横切轴面断裂破坏。1.凤凰山背斜

位于本区中部,分布于凤凰山—麒麟山—长腰山—碾盘山一带。规模较大,总体构造线的方向NEE—SWW。凤凰山背斜枢纽起伏,大致向SW方向倾伏,轴面倾向NW并有绞扭现象。根据里卡德褶皱分类法,可命名为斜歪倾伏褶皱。核部由志留系地层组成,两翼依次为泥盆系(D)、石炭系(C)、二叠系(P)。东翼地层倾角较大,局部倒转,西翼地层较缓,倾角一般30o左右。由于核部志留系地层多为泥岩、粉砂岩,抗蚀性差,两翼泥盆系五通组(D3w)地层多为石英砂岩,抗蚀性强,常形成背斜谷这样一种特殊地貌,而两翼则由泥盆系五通组(D3w)石英砂岩形成单斜山,如:麒麟山、大尖山、朝阳山等。

该背斜转折端出地层产状明显。放射状小断层和节理特别发育,形成向倾伏端撒开的扇形断层组合。

凤凰山背斜出露长约7公里,宽约4公里。在其北端大尖山的西麓,可见核部地层的转折部分。背斜核部的大部分由于是志留系页岩构成,剥蚀强烈,形成小型山间盆地,并被第四系(Q)松散沉积物覆盖。2.平顶山向斜

位于本区西部,分布于马家山—平顶山—向核山(石灰山)一带,出露规模仅次于俞府大村向斜,总体构造线方向为NEE—SWW。向斜核部为三叠系东马鞍山组(T2d)、南陵湖组(T1n)中部地层;两翼为南陵湖组(T1n)下部、殷坑组(T1y)、和龙山组(T1h)和二叠系大隆组(P2d)的地层,两翼岩层产状:平顶山南坡山脚下东翼277o∠52o,西翼132o∠83o;山顶东翼261o∠51o,西翼150o∠44o。该向斜扬起端出露清晰,西翼岩层直立,局部斜转,山顶北坡转折端清楚,其瘤状灰岩挤压破碎,但未发生位移。北坡转折端产状:东翼235o∠46o,西翼146o∠44o。

影响平顶山向斜发育的因素有:

①核部扬起端岩层产状很陡(50o— 80o),风化剥蚀主要沿着岩层节理面进行。②三叠系殷坑组(T1y)岩层软,抗蚀性差,易风化,即岩性差异造成的。同样,由于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其向斜形态复杂多变,并被许多断层破坏。在向核山(石灰山)转折端正是受到一条右行平移正断层的影响,而使石炭系地层向下跌落,地形上表现为向东扭转。

四、构造应力分析

巢北地区褶皱和断裂的形成和演化经历了印支和燕山两期构造运动。印支运动形成了巢北褶皱和一些断层。燕山运动对其进行了改造,使巢北褶皱向南西倾伏,凤凰山背斜南部转折端向东偏转,平顶山向斜内部产生了次级褶皱,并形成了众多的横向正断层和马鞍山断层等。

印支运动为NW—SE向挤压,应力由NW向SE推挤,使平顶山向斜两翼发生倒转,此应力来源于郯庐断裂的左旋平移运动。燕山运动的构造应力场早期为近SN向拉张,晚期为近SN向挤压,分别来源于郯庐断裂在侏罗纪的左旋平移和

白垩纪右旋平移。

大二的这次综合地质实习结束了,一个星期的磨养之路,劳累却很充实。山路爬了很多,人也黑了不少,日子如流水般的过去了,但是收获也颇多。

谈到具体的实习内容,不得不说这次实习对我们巩固专业知识和学以致用有很大帮助,从岩性、地层、构造的辨别、罗盘飞使用到对地质现象的解释,从实测剖面到地质填图,都让我们亲身体验了地质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地质学的生命在于野外,书本上的知识总是枯燥的,野外的现象往往是复杂而生动的,生搬硬套行不通,必须学会独立思考、融会贯通才行,这也许算是此次实习的最大收获吧。

通过野外实习,我对《地质学基础》、《结晶矿物学》、《矿床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地史学》、《工程测量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学》等专业课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一些骨架结构、岩石力学性质、水文地质现象等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增强了对本专业的认识和了解,加深了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这次实习真正见证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让我们更加深信马克思关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观点的方法和意义,为我们以后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各项事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同时在实习中同学

们之间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相互照顾、协调工作、吃苦耐劳、勤奋进取的精神一直弥漫于实习的自始至终。

这次野外实习虽然艰辛,但我们是乐在其中,因为在我们心里这不仅是一次野外实习,更是对我们以后工作方法、工作态度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的一次锻炼,进一步而言,这也是对我们的一种磨练,磨练了我们的精神,锻炼了我们的体魄。实习中有同学病了,但是他坚持出队,这种精神是值得钦佩的。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我们小组上下贯彻的工作态度。遇到问题首先仔细观察,提出一系列的假设,并为自己的假设寻找证据,然后同学们一起探讨,再征求老师的意见,最后得出结论。在工作上老师和同学们都严谨、认真,“三人行必有我师”,同学们都积极的问老师问题,生怕学不到知识。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同时陈老师也教会了我们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我们将受益终身。

关于振兴云南茶叶产业的调查报告 篇4

却快速增长,这是一个大趋势。所谓有机茶,是在无任何污染的地方,按“有机农业”生产方式产出鲜叶,在加工、包装、贮运过程中不受化学品污染,并经“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审查、颁证的茶叶。由于有机茶安全保健,色、香、味俱佳,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比一般名茶要高出30%-50%。有机茶的单位面积产量比普通茶要低,但由于不施化肥、不用农药,单位面积的成本也比普通茶要少,因此经济效益是好的。云南大部分茶园分布在远离城镇的山区,空气湿润,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病虫害少,许多茶区保持着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具有生产有机茶的优越条件。我们应抓住机遇,把有机茶作为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

(五)依靠科技,建立标准。科技进步,是茶业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要把新品种、新技术加快推广到生产实践中去,提高茶叶生产的科技含量。要充分重视提高茶农、茶工的素质,加强职业教育,开展技术培训,重视培育企业文化。茶叶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研究和制定茶叶的标准化生产规程。当前的茶叶生产技术仍然沿用传统的耕作加工技术,很不适应茶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限制了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影响了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要尽快建立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把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经验结合起来,确立合理的技术指标和技术措施,形成以云南特有的大叶茶生产为基础的茶叶生产标准,这对于创制名牌茶品,扩大滇茶市场,建设现代化的、高效益的茶产业具有重大意义。

(六)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深化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茶叶生产经营体制,是体制创新的当务之急。按“三结合一体化”发展起来的牛洛河茶厂,实行国家、集体和个人合资的大渡岗茶厂,经过股份制改造的龙生茶叶公司,都在探索体制创新的路子,发展势头很好。现在,公司加基地加农户为核心的“三结合一体化”生产经营方式已在全省产茶地区推广开来,但还要进一步完善。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大改制力度,对国有、集体茶叶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只要有利于国家、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不论采用何种形式都应当支持和保护。同时,要积极引导和扶持茶叶大集团加快发展,以提高茶产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七)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为追求健康长寿,人们对天然的保健饮品、保健食品和保健用品趋之若鹜。要适应这种不断扩大的消费需求,充分发挥茶叶的品质特性,运用现代科技,生产系列茶饮品、茶食品、茶药品和茶用品,不断延伸茶的产业链,做强做大茶产业。同时,在茶业结构调整中,要与发挥云南花卉、天然药物的种植优势紧密结合,开发香花茶、草药茶、保健茶的产品和市场。近三年来,元江、思茅两地分别种植了5838亩和400亩茉莉花。因其花期早、花期长、产量高、香味浓、品质好,吸引了一些原来在广西加工花茶的客户前来投资。如投资元江的玉元茉莉花茶叶公司,年预计产鲜花700吨,加工花茶938吨,工农业产值1721万元,大大提高了茶叶的附加值。

(八)创造名牌,开拓市场。名牌就是效益,名牌就是市场。浙江以“龙井茶”这个独有品牌,2.73万吨的名优茶创产值14.8亿元,平均每公斤54.8元。云南名优茶仅有0.78万吨,产值1.47亿元,平均每公斤18.85元。普洱茶、滇红是云南的名优茶,在国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要尽快建立技术质量标准,创造和发展普洱茶、滇红系列的名牌产品,抢占市场,提高效益。世界茶叶市场有一个新的动向,即茶叶交易中心从消费国转向生产国。我国也有这个趋势,目前全国主要茶区都建立了产地批发市场,仅浙江就有40多个。而云南作为产茶大省,市场建设相当滞后,专业市场刚刚起步,有场无市,无序竞争,严重制约着茶业的发展。因此,在普洱茶、滇红产地建设茶叶批发市场,培育和壮大昆明中心城市茶叶的绿色批发市场,建立茶叶销售网络的电子商务绿色市场,举办全国茶叶交易会、名优茶展销会,制定鼓励开拓茶叶市场的政策,规范市场秩序,是云南茶业发展的重要措施。要发挥云南茶叶的优势,紧密结合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建设,开拓茶叶的绿色国际通道,立足积极开拓内销市场,恢复东欧及穆斯林国家市场,大力拓展东南亚及欧美市场,全面进行营销创新。

(九)走出去,引进来,建设开放式的茶产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必须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建设开放型、外向型茶园,发展“定单茶”、“创汇茶”,建设开放式的茶产业。要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吸引非茶企业投资茶业,开展与国内外茶叶大企业的合作,促进茶叶深加工和形成全球性的营销网络。要争取国家批准在云南设立绿色食品认证的分支机构,努力引进国际有机食品认证机构,争取更多茶叶产品得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开拓云南有机茶的世界市场。

(十)高度重视,加大投入。茶产业是云南最有希望的产业之一,只要引起重视,加大投入,资源优势就会变成经济优势。据专家测算,如果茶叶单产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每亩可增产15公斤,现有207万亩的采摘面积就可增值3.1亿元;如果提高茶叶质量,每公斤农业产值增加10元,现有产量7.5万吨就可增值7.5亿元;深加工潜力就更大,如果每公斤通过加工增值20元,现有茶叶产量7.5万吨就可增值15亿元;如果在发展名优茶上狠下功夫,培育10%的高档茶、20%的中档茶,平均每亩产值达到大渡岗目前的中等水平2000元,则全省茶叶可增值40亿元。另外,如果使出口茶从现在的1万吨达到3万吨,可出口创汇6000多万美元。加上现有产值,在今后若干年内形成100亿元的大产业是很有希望的。但这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都来重视茶产业的发展,千方百计增加投入,要综合运用税收返还、技术改造、退耕还林、扶贫、市场建设、科技推广等政策和措施,向茶产业和茶文化倾斜,实实在在地推动云南茶产业的振兴。弘扬茶文化茶香的隽永,茶文化的典雅,使中华文明更具韵味和魅力。片片清丽香醇的茶叶,本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奇妙载体。要振兴茶产业,必须弘扬茶文化。茶文化发祥于中国,传遍了世界。日本经济起飞并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日本茶道迅速崛起成为“国礼”;韩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之后,大兴茶礼,国家级进茶仪式表演者多达54人;我国台湾、香港位列创造亚洲经济奇迹的“四小龙”行列,中华茶艺在两地兴起,香港的“无我茶会”有5000人参加,显示出中华茶文化的巨大魅力。随着中国向新的世界经济强国迈进,中华茶文化必将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灿烂辉煌。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表现在社会、人文、哲学、宗教、地理、历史、文学、艺术、医药、保健、工艺、考古等广泛领域。茶文化是雅俗共赏的文化。自古以来,爱茶者既有帝王将相,也有平民百姓;既有文人雅士,也有凡夫俗子;既有汉族茶文化,也有少数民族茶文化,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民族的茶文化彼此渗透、互相影响,融汇成丰富多彩的中华茶文化。民众创造了茶文化,名人提高了茶文化。公元8世纪后期写下《茶经》的陆羽,被后人奉为“茶圣”;宋徽宗赵佶亲著《大观茶论》,以帝王之尊倡导茶学;唐代诗人卢仝写下了传唱千年的《茶歌》;陆游写茶诗三百篇,苏轼伴着紫砂茶壶吟诗挥毫;乾隆皇帝四次造访西湖茶区,加封“御茶”18株;著名作家老舍酷爱茶艺,留下名剧《茶馆》;毛泽东主席喜欢以茶会友,写下“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的诗句。茶文化是有关茶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和,但茶文化在历史演进中,始终内含着一种真、善、美的崇高精神。茶叶是色、香、味、形四美俱全之物,正可与人们追求真、善、美的精神相契合。诗人韦应物说:茶“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源。”卢仝的《茶歌》,更道尽茶性之神奇:“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信息时代,风云变幻,节奏紧张,关系复杂,人们非常需要松弛神经,调适心灵,升华精神。茶被誉为“灵魂的饮料”,对人心有一种特别的陶冶作用。通过茶文化的熏陶,“尽茶之真,发茶之善,明茶之美”,可以升华人的精神,有利于创造新的人类文明。弘扬茶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建设新茶学。茶学是一项实践性和创造性的事业,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既包括对茶叶品质及其种植、加工、贮运、销售的科学研究,也包括对茶叶影响社会发展和人类精神的理论探索,这是奠定现代茶文化基础的必需之举。二是发展茶馆、茶艺。茶馆、茶艺是茶文化的物质载体和表现形式。充分收集整理云南古朴浓郁的品饮方式及饮茶习俗,加以创新利用,研究开发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茶馆、茶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茶对人心的陶冶作用,是通过人和茶、茶器、茶境的联系过程而实现的。泡茶、品茶是一种别致的艺术创作活动,需要调身、调息、调心,达到敬、清、和、静的状态,并与壶、杯、茶、水、境发生物我两忘的沟通。在这里,泡茶者和品茶者都处在一种特殊的审美状态中,配以古色古香的茶具和玄远空灵的乐曲,人们的心灵从现实的功利关系中超脱出来,进入理想的茶艺境界。另一方面,高雅、清静的茶馆也成为人们访亲会友、交流信息、会谈商务的理想之所。三是茶园、茶厂、茶店、茶馆、茶叶公司,都要以茶文化为魂,才能具有生机和活力。四是发展茶旅游。名山名水出名茶,茶旅游具有特别的吸引力。云南许多旅游胜地都有神秘的古茶林,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大渡岗等一些地方的万亩茶园是人力和天工共同创造的奇境,置身其中,才能真正体味到人与自然和谐的伟大力量。要把古茶树林作为自然文化遗产,把现代生态茶园作为旅游观光地保护、利用起来,通过重振“茶马古道”的茶文化品牌,发展茶旅游。茶旅游应当做到“一观、二闻、三采、四炒、五品、六购”,这是扩展茶叶市场的重要方式。五是培养茶文化人才。农业大学的茶叶专业,各种茶叶专科学校要培养高素质的茶叶科技人才和高素质的茶艺人才。六是进一步加大滇茶文化的宣传,塑造滇茶新形象。支持创作茶歌舞、茶戏剧、茶影视、茶书画,扩大云南茶产业和茶文化的知名度。七是举办茶叶节和茶文化研讨会,扩大国际交流,开拓世界市场。八是建设茶叶博物馆,普及茶文化知识。念好“茶经”,弘扬茶文化,振兴茶产业,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绿色经济强省和国际大通道,实现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云南社会将更文明,云南山河将更美好。

上一篇:年农水处处长述职述廉报告下一篇:2019年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