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县社会调查

2024-05-15

定县社会调查(共8篇)

定县社会调查 篇1

普定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学习调研阶段小结

自我县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我局立足部门实际,紧紧围绕我县“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普定”和我局“强人才、保民生、促发展”的主题,认真按照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要求,及时安排部署,确保活动开展取得实效。现就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第一阶段的情况自查如下。

一、立足实际,确保实效

1、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3月初,我县第二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会结束后,根据县委的统一部署,我局高度重视,迅速组织,立即召开全局动员会,专题研究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相关工作,成立“普定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局党总支书记、局长徐兵同志担任组长,张家勇副局长,朱 穆副局长,人事支部书记、任免调配考核录用股股长李允玫担任副组长,各股(室)、局、大队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形成局党总支全面领导,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格局。同时,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我局及时制定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主题实践活动方案》、《调研方案》、《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方案》以及《活动日程表》,对活动开展作了全面具体的安排和部署。

2、广泛宣传,深入动员。3月13日,我局根据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相关文件精神,组织召开全局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启动大会,张家勇副局长主持会议,并宣读我局《关于成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朱穆副局长传达《普定县开展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局党总支书记、局长徐兵作动员讲话,对我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了动员和部署,县委指导检查组组长张勇对活动作学习要求。为使活动开展深入人心,活动中,我局学习实践办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打造宣传平台,通过简报、板报以及《普定人事•劳动•社保工作》内刊等载体对活动广泛进行宣传引导,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浓厚的学习风气,确保全局干部职工思想和行动的统一。活动期间,制作宣传板报2期,编发活动情况简报12期,出内刊2期,市、县媒体转发信息10余条,调研报告1篇。

3、扎实抓好学习培训。我局把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贵州省各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的规定》和中央、省委、市委近期召开的重要会议和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活动学习培训的主要内容,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领会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讨如何更好地做到优质服务人才、全力开发人才、广泛集聚人才,为“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普定”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深入研究如何以制度创新推进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科学发展,提供群众满意服务,为全县人事人才和社会保障工作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提供保障。在学习培训中,局党总支书记对全局干部职工集中辅导培训1次,总支集中学习6次,各支部学习6次,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2次。

4、切实开展调研活动。结合当前形势和推进工作的需要,我局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特别要着重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一系列决策部署,以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改进作风等方面开展调研。结合全县人事劳动社保工作实际,拟定了“立足实际、深化改革,全面推进我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对我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几点思考”、“正确引导乡土人才创业升级、创建产业品牌”、“当前我县工伤保险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强化就业再就业工作、不断完善农民工服务体系”、“整合资源,全面建立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体系”、“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建立失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机制刍议”9篇调研课题,制定调研工作方案,明确调研人员,现已按时完成所有调研报告,并按照县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按时保质保量报送,已经有三篇通过验收。通过大力开展调研活动,进一步总结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机制,促进各项工作,领导班子成员发挥好模范作用,带头开展领题调研,带头撰写调研报告,带头交流调研成果。把深入调研与深化学习结合起来,与查找和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建立体制机制结合起来,认真梳理、查找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5、突出实践,抓好创新。在活动中,我局突出实践原则,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实施“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普定”战略和当前工作,积极引导党员干部联系实际,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边学边改,紧紧围绕“以制度创新推进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科学发展,提供群众满意服务”这一主题,创新人事人才体制,助推循环经济发展;创新劳动和社会保障机制,加快和谐普定建设。同时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探索新方法,采取新措施,帮助人民群众和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在主题实践方面:我局围绕“10个1”主题实践活动,开展“结对帮扶”,从紧张的办公经费中落实5000元资金帮助坪上乡木桥村解决燃眉之急。我局把破解就业难题作为“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的一项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实、抓好,立足县情,积极筹备,将于5月14日、15日举办“普定县首次就业服务招聘会”,力争提供1400个就业岗位供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下岗失业人员以及各类就业困难群体选择就业,同时开展农民工维权、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等咨询活动。我局把“主动上门服务 切实为民解忧”作为“解决突出问题,提供群众满意服务”的标准,于4月27日,一次性兑现292624.8元作为龙场乡磨雄砂石厂工人何明福的工亡赔偿金,赢得了社会好评。

在制度的“废、改、立”方面:我局根据县编委办公的相关文件精神,为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保险工作需要,在原社会保险征缴所、基金管理所、医疗保险、农村社会保险所的基础上增设了4个股室,并相应增加职能职责,确保全县社会保障工作顺利开展,更进一步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为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我局对原来的局工作纪律制度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一是建立微机管理制度13条;二是建立来信来访工作制度13条;三是对原来的请销假及考勤制度进行了修改。进一步规范了内部管理。

二、认真讨论,找准问题

全局干部职工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展开讨论,深入分析当前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形势及发展机遇,查找影响和制约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科学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一)在自身能力建设方面:

主要是创新工作有待加强,服务质量和效率需进一步提高。

(二)在人事人才方面:

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市场机制建设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政府宏观调控和指导力度不够;就业者缺乏实践能力;县域大中型企业少,吸纳就业的能力较弱。

(三)在劳动和社会保障方面:

1、就业压力依然严峻。劳动者充分就业的要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劳动者素质与就业岗位不相适应、劳动力供求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就业再就业政策的宣传氛围还不够浓,就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还时有存在;培训的针对性不够强,有效性不够高,培训的内容与市场要求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就业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就业安置任务繁重。

2、社会保险扩面征缴难度较大。失地农民逐渐增加,又尚未纳入社会保险,其生活水平不能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同步;原改制企业欠费严重,已解除劳动合同人员大多未办理续保手续,由此给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和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停产、半停产企业多,影响了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四是全县参保企业除粮食系统、直属企业外,多数参保企业的社会保险费处于欠缴状态;非公企业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存在故意拖延或拒绝参保。

3、劳动用工不规范,劳动保障执法有待加强。部分企业主和工人的法律意识淡薄;部分企业对劳动监察抵触情绪较大;劳动执法装备较为薄弱。

4、部分劳动争议处理难度加大。劳动争议案件送达难;劳动争议案件调解难,在仲裁与法院审判法律适用上存在差异,造成了仲裁裁决与法院判决不对称;个别案件调解空间小,裁决难度大。

(四)在信息化建设方面

我局创办了《普定人事•劳动•社保》内刊。但在信息采写方面,主动性和积极性还不够高,存在不动笔,怕动笔或不想动笔的现象,单位的信息源较少,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采写信息的过程中,常规性工作较少,认为没有什么工作亮点可写,存在不必写或不值得动笔的现象,挖掘信息力度有待加强;从稿件的质量来看,毕竟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稿件中还存在一些逻辑不缜密,用词不精练,结构不合理,提法不规范等现象,稿件质量有待提高;在刊物的校对工作方面,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校对工作中难免存在疏漏的地方,尚未做到尽善尽美;在刊物的版面设计方面,从栏目的设计到文字图片的排版,虽然形成了一定的特有风格,但内容还需要进一步充实完善,排版还需进一步灵活多变。在采写信息或撰写调研报告的过程中,协调配合不够默契。

三、科学谋划,破解难题

针对上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着重找准科学发展的路子,重点解决好关系民生的几大问题。

1、创新工作方法,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切实做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2、创新工作思路,千方百计开发公益性岗位,积极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和“零”就业家庭、困难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就业。

3、创新工作方式,以工伤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为重点,探索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破解社会保险参保难题。

4、创新工作机制,切实维护企业和工人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5、创新管理机制,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定县社会调查 篇2

1 调查区概况

1.1 地理位置

永定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 介于北纬24°23′~25°05′、东经116°25′~117°05′。东连南靖县, 东南与平和县交界, 西南与广东省大埔县、梅县接壤, 西北与上杭县相连, 东北与新罗区毗邻。全境东西最宽距离68 km, 南北最长距离80 km, 总面积2 223 km2。是闽粤交界的边区, 厦门、汕头经济特区腹地, 龙梅汕经济区结合部。

1.2 区域环境

永定县是福建省著名的老区、烟区、侨区、土楼区和林区。永定县是南方集体林区重点县, 福建省三大林区之一。现有林地16.2万hm2, 活立木蓄积量645.3万m3, 森林覆盖率达73%。属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海洋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温度20℃, 极端最高温度39.2℃;极端最低温度-4.8℃, 最热月平均温度27.9℃, 最冷月平均温度11.2℃, 无霜期222 d。年均降雨量2 019 mm, 平均相对湿度80%, 年日照时数达2 021.5 h。气候温和湿润, 雨量充沛, 水、热、光资源丰富, 为动植物的生长栖息提供了极其有利的环境条件。永定县境内交通便利, 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贯穿全县, 实现了乡乡、村村通公路, 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 为古树名木保护提供了优越的基础条件。永定县属农业县, 年人均收入较低, 属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 具有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 世界文化遗产客家土楼, 为永定发展旅游业展现了广阔的前景。

1.3 植被状况

根据福建省植被区划, 永定县在植被区划上为中亚热带照叶林带地区, 组成地带性植被有壳斗科、樟树、山茶科、杜英科、金缕梅科、木兰科等亚热带成分树种, 常混生一些暖性的和湿性的针叶树种, 如杉木、马尾松以及落叶阔叶树等组成优势群落, 常绿阔叶林被破坏后, 常为针叶林所替代[2]。国家和省重点保护植物主要有银杏、南方红豆杉、樟树、观光木、细柄阿丁枫、苏铁、红勾栲、台湾含笑、金毛狗、闽楠、榉树、巴戟天、厚朴、半枫荷、红豆树、油杉、福建青冈等。名木古树主要有樟树、榕树、柳杉、杉木、油杉、银杏、南方红豆杉、观光木、细柄阿丁枫、苏铁、红勾栲、台湾含笑、酸枣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生物资源种类繁多, 有山地植物162科1 027种, 药材140多种, 栽培果树28种。

2 调查内容与方法

2.1 调查内容

按照国绿委和国家林业局文件规定,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 列为古树名木: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树龄在百年以上;树种珍贵、国内外稀有;树形奇特、国内外罕见;国家规定的重点保护树种。成片生长的古树群应按古树群调查方法调查[3]。树龄超过百年的经济林树种如柿子等一般不列入古树名木范围;深山区零星分布的松类、柏类一般也不列入古树名木范围。调查项目包括树种、树木维量 (树高、胸径、冠幅) 、生长势、保护措施、生长环境、树种来源、主要用途特征等[4]。

2.2 调查方法

以县 (市、区) 为单位, 逐村、逐单位、逐株进行现场调查实测、填卡。

2.2.1 每木调查。

各调查人员严格按照“古树名木核查建档办法”规定, 对辖区内已上报的散生古树名木进行实地踏查核实, 认真核对填写《古树名木每木调查表》。对因灾害等原因经依法审批采伐、移植或盗伐等情况造成树木灭失的, 要附材料说明进行销档;对保护完好, 档案正确, 但保护牌丢失的, 按原档案重新制作保护牌;对原档案、保护牌错误的, 收回旧牌重新换发新牌;对新增的古树名木进行挂牌建档。

2.2.2 古树群调查。

各调查人员严格按照“古树名木核查建档办法”规定, 对辖区内已上报的古树群进行实地踏查核实, 如实填写《古树群调查表》, 并设立标牌。

2.2.3 树种鉴定。

非疑难树种, 由调查人员确定, 调查人员无把握定名的疑难树种, 也要填写《古树名木树种鉴定表》, 并采集标本, 由县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标本鉴定;县专业技术人员无法确定的, 送省定专家鉴定。

2.2.4 树龄确定。

树龄确定分3种情况, 凡是有文献、史料及传说有据的可视作“真实年龄”;有传说, 无据可依的作“传说年龄”;“估测年龄”估测前要认真走访, 并根据有关参照数据类推估计。

3 调查结果

3.1 古树名木资源的地域分布情况

永定县古树名木主要分布于村旁、宅旁、水旁和寺庙及文物古迹中, 分别占总株数的43.72%、14.75%、12.30%和9.56%, 其次是商业用地 (6.83%) 、单位庭院 (5.46%) 、路旁 (4.92%) 、公园及公共娱乐场所 (2.46%) 。可见分布于村旁中的古树名木数量最多, 品种相对较为多样性, 树种以榕树、樟树居多, 分别占16.94%和9.84% (表1) , 这与永定客家人对榕树、樟树的喜爱有关, 长期以来被广为种植, 并很好地保留下来。

(株)

3.2 古树名木的种类组成和树种来源

3.2.1 古树名木的种类组成。

此次调查的366株古树名木包含37属24科46种。古树名木的优势种不是特别突出, 主要树种榕树、樟树、枫香分别占总株数的16.94%、9.84%、9.83% (表2) 。由此可见永定县古树名木的种类多样性极高。

3.2.2 古树名木的树种来源。

从树种来源看, 永定县46种古树名木中, 多为当地种。由此结果可见, 永定县古树名木以当地树种为主, 主要原因是其适应本地生长环境的能力较强, 而且许多乡土树种具有较长的寿命易被保护下来成为古树。此外, 榕树、樟树、枫香数量占总调查株数的36.61%, 究其原因, 主要是当地群众把这些树种看做保佑一方平安的“风水树”, 在寺庙、村旁、风水林中广为种植, 许多人认为高树龄的榕树是有“灵性”的, 一般很少人轻易去损伤或砍伐此树种。

3.3 古树名木树龄结构状况

在所调查的366株古树名木中, 树龄100~200年的有232株, 树龄200~300年的有82株, 占调查总数的22.40%, 300~500年有44株, 占调查总数的12.02%, 树龄500~700年的有7株, 占调查总数的1.91%, 700~1 000年的0株, 占调查总数的0.00%, 1000年以上的仅有1株, 占调查总数的0.27%, 具体情况见表3。

(株)

按保护级别统计, 一级保护的有52株 (树龄300年以上) , 二级保护的有314株 (树龄100~300年) , 分别占调查总数的14.2%、85.8%, 二级保护的树木是一级保护树木的6倍多, 大部分古树树龄在100~500年, 占调查总数的97.81%。由此可看出, 永定县古树的树龄偏低, 大多在500年以下, 高树龄的古树偏少, 千年以上的古树仅1株, 生长于峰市镇信美寨龙窝, 树龄已达1 001年。

3.4 永定县古树名木生长情况

永定县古树名木维量指标状况:高度一般分布在11~25m, 占81.2%, 10 m以下的占8.4%, 25 m以上的占10.4%。胸径主要分布于0.5~2.0 m, 占92.2%。其中榕树胸径都在0.5m以上。冠幅平均直径主要分布于11~25 m, 占64.1%, 榕树的冠幅大部分在15 m以上, 与其他树种相比较, 无论从高度、胸径、冠幅来看, 榕树都明显比其他树种大 (高) , 榕树所具有的树冠大, 遮荫效果好, 绿量高, 适应多种环境条件能力强、抗性强、生长速度快、寿命长等良好生理特性及环境效应, 使其成为永定以至南方许多城市的主要绿化树种, 而且能被广大群众所喜爱, 因而被较好地保存下来。生长势情况:生长旺盛和一般的分别占总株数的75.4%和16.4%;较差28株, 占7.7%;濒死2株, 占0.5% (表4) 。

3.5 古树名木主要用途特征状况

永定古树名木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 占总种数的56.5%, 占总株数的63.1%, 落叶树种占种数的26.1%, 占总株数的24.6%。而有良好遮荫作用及可观赏优美树形是城市古树名木的主要用途特征, 在46个树种中, 它们分别占总种数的56.5%、10.9%, 而分别占总株数的63.1%、18.0%。具可食用果实的有6种, 占总种数的13.0%, 但仅占总株树的11.5% (表5) 。

3.6 古树名木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3.6.1 古树名木逐渐衰弱, 抗性减弱。

树龄较大的古树名木, 生理机能逐步衰退, 大多数树干较高, 抗病虫害侵染力低, 活力逐年下降, 树木根系生长势弱, 地上部分得不到充足的养分, 抗风雨侵蚀能力弱。

3.6.2 古树名木周边人为活动频繁, 改变了土壤选择和生物学特性。

许多古树名木在村庄周边, 人为活动频繁, 树木周围被践踏导致土壤板结, 紧实度高, 适应性差, 机械阻力增加, 不利于树木根系的伸展。新农村建设、项目开发等有些新建的建筑物比较靠近古树名木, 还有一些会受到水污染的危害等不利于古树名木的生长。

3.6.3 古树名木受病虫害侵蚀, 影响树木的生长。

古树名木都在100年以上, 生长势较弱, 病虫害比较容易侵入, 常见的主要害虫有介壳虫、蚜虫、天牛、蛀心虫白蚁、大袋蛾、金龟子等, 病害有立枯病、白粉病、腐霉病等, 这类病虫害侵蚀古树名木, 将影响树木的生长, 甚至导致树木的死亡。

3.6.4 古树名木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因素比较多。

恶劣的天气, 如雷电造成灼伤或焚毁、台风导致树干折断、冰雹、地震、暴雨等都可能对树木造成影响。

3.6.5 空气污染, 加速了古树名木的衰老进程。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化工、印染等企业向大气中释放的有毒气体和烟尘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 更有甚者向古树名木倾倒工业有毒有害的废料, 加速了古树名木的衰老进程, 不利于其保护。

4 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的技术途径

在日常监测和专业技术人员会诊的基础上, 对调查发现的人为破坏严重、枝叶稀少、长势衰弱, 甚至濒临死亡的古树名木, 由管理单位组织有资质专业单位采取修建围栏、堵洞、支撑、病腐防治等措施科学复壮救护, 延长其生命周期。

4.1 隔离保护, 改善立地条件

一是为了防止人为破坏古树名木, 一般应在树木周边加防护栏, 不要让人员靠近树木, 防止土壤板结。二是针对古树名木的地下部分具体情况采取多种措施来改善其生长势。对树冠投影范围内进行50 cm以上的中耕松土, 如不能中耕松土的, 可以采取打孔的方式, 一般孔深度达到50 cm以上, 孔径在2 cm以上为好。如果条件许可最好挖去4 cm深的土层, 回填通透性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4.2 浇水与排水

冬季要浇防冻水, 春天要浇返青水, 夏季要注意抗旱和排涝, 做到浇则浇透的原则, 叶面要采取喷雾的的方式, 以减少叶面的蒸腾作用, 同时也不要有积水, 以防烂根。

4.3 施肥

穴施:在根系集中分布区, 用刚钎打4~8个孔, 每孔内施入速效肥, 并可加入适量缓效性肥料。环施:可在古树名木投影区2 m以外, 挖宽30 cm, 深30~50 cm的环状沟, 施氮、磷、钾比例为3∶1∶2的缓释复合肥, 每年共施2次, 其中一次在春季, 另一次在秋季。

4.4 树洞修补

根据树洞的大小和树洞的位置来修补。对于洞口朝上的修补时要做好朝下的檐口, 以防雨水流入洞中, 加重树木的腐烂。具体可以先用铁刷将树洞里的杂质清干净, 再用木材防腐剂对树洞进行防腐处理。

4.5 病腐防治

一是预防病虫害侵蚀;二是加强恶劣天气对古树名木的保护;三是减少空气污染。

4.6 增强保护意识, 加大执法力度

永定县古树名木分布广泛, 品种众多,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公众保护与爱护的意识, 让广大群众对古树名木具有知情权、监督权和保护权;二是逐树挂牌公示, 逐树签定责任书, 建立日常保护管理机制;三是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 因地制宜制定当地的有关古树名木保护的规章制度, 加大执法力度, 打击破坏古树名木的行为[5]。

5 结论与建议

(1) 在古树名木的生长期限内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 以延长其生命。对于生长势衰弱的要加以保护和复壮, 改善立地条件, 加强日常保护和病虫害的防治。

(2) 古树名木的保护与复壮要经常性, 要注意地上与地下的保护同步, 采取综合的措施使其复壮, 给古树名木提供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空间环境, 全社会重视和保护古树名木。

(3) 建立古树名木定期调查、科学研究、考核奖惩制度, 从严查处违法采伐、毁坏、移植古树名木行为, 使全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尽快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6,7]。

参考文献

[1]卢春英.闽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 2O05, 30 (4) :59-62.

[2]田利颖, 陈素花, 赵丽.古树名木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 2010 (1) :100-105.

[3]黄碧丽.泉州市城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分析 (泉州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及综合复壮措施研究) [J].武夷科学, 2001, 17 (1) :19-23.

[4]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古树名木保护复壮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5]郁书君.黄山观赏植物资源调查[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1, 13 (3) :21-28.

[6]福建省.福建省福州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EB/OL]. (2000-10-18) [2013-04-01].http://www.flssw.com/fagui/info/25199271.

重读《定县社会概况调查》 篇3

《概况调查》的编著者李景汉先生是社会学界屈指可数的老前辈,现任中国社会学会顾问。他于一九二四年留美回国后毕生致力于实地社会调查。早在去定县前,他就已经开始对工厂工人生活、人力车夫生活和各种手艺工人行为组织进行了调查,写出了《北京的穷相》、《京兆农村的状况》、《中国人的普通毛病》等调查报告。以后他又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社会调查方法,指导学生调查农家生活,写了《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一书,并于一九二九年五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定县社会调查的准备时期始于一九二四年。是年,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就已来到这里成立农业科学研究场,提倡平民教育。一九二六年秋选择定县作实验区。一九二九年平教总会由北京移到定县,正式成立“定县实验区”,施行文艺、生计、公民、卫生等四大教育,“用社会调查所得的结果,来推广提倡解决生活问题的教育”(《概况调查》第174页)。从一九三三年起,“定县实验区”发展成为“河北县政设计院”。李景汉先生在定县期间(一九二八——一九三五)始终担任社会调查部主任,埋头工作,先是指导人口、农业等普查,家庭生活抽样调查,个人生活个案调查等,继又着重指导定县经济自给程度及各国经济侵略实况的调查,间或在北京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讲授农业调查方法。

《概况调查》作为李先生在定县的最重要的成果问世以后,在社会学界长期被公认为“我国县区社会调查最详细的报告”(见孙本文著:《当代中国社会学》第217页)。最近,日本社会学家福武直先生在《中国社会学及其复活》文中也认为此书“含有深刻的社会学分析”(《国外社会科学》一九八○年第六期)。

李景汉先生选择位于河北省西部的定县作为一个“大的活的研究室”。这样,定县就不仅是一个行政区域的单位,而且还是一个社会生活的单位,并以此为单位实地调查全县一切社会情况,大凡地理、历史、政治、人口、家族、教育、卫生、娱乐、信仰、风俗、救济事业、交通运输、农业、生活程度、工业、商业等都在调查研究之列。调查范围之广项目之细在社会调查史上是罕见的。

《概况调查》全书计十七章八二八页,正文前冠以河北省图、定县图、定县城关图、定县自治区图、高头村图、翟城村图等地图十二幅,以加深对被调查社区的空间印象,内穿插照片六十八张,以加强对社会生活的形象说明。从内容看,它既包括全县普通概况,又包括定量方面的数据;既包括全县各村的概貌,又包括六十二村及翟城村的典型;既包括农业、工商业、手工业、农村借贷和家庭生活费的经济状况,又包括文化、教育、卫生、风俗、娱乐、宗教等社会状况;既包括县衙门的情况,又包括地方团体的情况;既包括天灾的情况,又包括人祸(赋税、兵灾)的情况。因为定县在旧中国至少是北方农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这些内容“可以帮助人民对于中国一般的农村情况有一个鸟瞰的认识,尤其是从这些表的数字里可以发现许多的农村社会问题,得到许多社会现象的线索。”(《概况调查》第4页)正因于此,当时的许多著名学者如陶孟和、陈达等,以及和李先生有着交往的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如陈翰笙都为该书写了序言,从各种不同角度肯定了这部著作的价值。陈翰笙同志在序言中着重肯定了《概况调查》“可以提供中国北部农业区域的研究资料。”

《概况调查》出版以后,尚有《定县经济调查一部分报告书》、《定县赋税调查报告书》、《定县地方自治概况调查报告书》等专题报告,以及散见于刊物上的专题调查,如《定县人民出外谋生的调查》、《定县农村人口的分析与问题》、《定县各国货物输入之调查》、《农村高利贷的调查》陆续发表。这些东西大都偏重于经济方面的调查分析,实际上是《概况调查》的补充和深化。

李景汉先生在定县社会调查结束以后,直至解放前夕一直在清华大学(抗战期间并入西南联大)社会学系担任教授,指导学生调查,编写毕业论文,其中有北京戏剧、电影、报纸、公园、妓女、天桥等调查,与此同时,李先生还兼任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调查组主任,从事人口、农业等普查。在此期间,李先生还曾在云南西部对少数民族的社会组织及生活情况进行过调查,担任过呈贡县志的主编,多次出国进修和考察,出席过国际人口学会会议,得为学会会员。解放以后,李先生在中国人民大学统计系担任教授,又在调查研究室担任主任,从事过京郊农村家庭生活调查,同在旧社会调查的家庭生活做比较,写出了《北京郊区乡村家庭生活的今昔》(选入《让事实说话》一书中,通俗读物出版社出版),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优越性。前年,他又以八十七岁的高龄,重新编著了一本六万字的《北京郊区乡村家庭生活调查札记》(三联书店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出版),旨在“作为史料及社会调查方面的参考资料”,同时也表明作者对于中国社会学的前途“抱着无限希望”(见《札记》序言)。李先生的热爱社会调查从事社会调查贯穿于他的整个学术生涯。

我国社会学家潘光旦先生生前曾对言心哲教授说过:“处今日之世面论古人之非则易,处古人之境,在复杂的历史条件下,究应何去何从那实在是一个难题。”从潘先生的感叹中,我们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即在评价一个人或者一部著作时,都不应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概况调查》是在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背景之下产生的。它注重从事实出发,学者下乡,科学下乡的学风却也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如果具体分析一下,我认为有如下几点值得一提:

第一,《概况调查》中反映出编著者从实际社会调查中总结出的娴熟精巧的调查研究的方法技术。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不是局限于在国外学到的所谓科学的抽样方法,也不是拘泥于国外惯用的调查程式,而是从实际出发编制表格,选择标本,进行统计。在步骤上,为了打开局面,消除农民的误解和怀疑,从而得到比较确实的材料。他们首先创办平民学校,作为调查人员与“农民联络情感,解释误会的枢纽”;设计的调查表格力求避免被调查者的误会,“例如标题不用‘户口调查表’,而用‘拜访乡村人家谈话表’,不用‘调查员姓名’,而用‘拜访者姓名’”(《概况调查》第131页)。其次采取先易后难、先局部后整体的方法,即先调查定县的历史、地理等概况,并以县的东部六十二村(东亭乡村社会区)着手进行社会调查,然后推及全县。否则,“假定你有天大的本领,你精通高深的统计你读尽了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的中西名著,也许无济于事,倒许贻害。”(《关于从事定县社会调查的一些经验》,载《清华周刊》第38卷第5期)

第二,《概况调查》一书中有各类统计表格三百十四张,各种各样的统计数字,比较研究的定量分析,俯拾即是。例如第四章第三节通过五千二百五十五家家庭规模的随机抽样,并经过严格测算,得出定县的平均家庭人数为5.8口,接近于西方农村家庭之平均人数的4.5至5口,从而否定了传统结论:中国大家庭制度下每家的平均人数必然远超过西方小家庭制度下的平均人数。究其原因,一方面“欧美的小家庭制度尚没有影响中国的农村社会”,另一方面“死亡率甚高,尤其是儿童的死亡。”(《概况调查》第139、143页)其他诸如税役负担、生活程度、婚姻状况、教育程度乃至农田灌溉等,都是用统计方法随时整理收集的材料,分析各种现象的构成要素。这样就可以避免主观臆断的杜撰,增加调查报告的可信度。

第三,《概况调查》作为一部历史性的资料集对我们仍有参考作用。有的部分可以供中国现代史研究者的参考,如书中较为概括地叙述了民国成立以后军阀混战、人民遭殃的实况:“内战常常发生,人民财产牲畜,损失甚巨,又加以赋税屡增,征收特别捐,人民负担日重”,并指出这“非体恤民生之道”,“一般人民对此也就感觉非常的痛苦。”(《概况调查》第472页、575页)有的部分或可用来编撰县志,研究地方史,或可用来研究中国北部的气候、土壤、水利、畜牧业及农业生产的变迁与发展。至于家庭婚姻状况的调查,教育、文化、民俗的调查,人民生活程度的调查,则系本书的主体部分,可供社会学工作者研究有关问题时作历史的比较。限于篇幅这里不能尽举。

当然我们也无须讳言,《概况调查》的时代与阶级的印记也是明显的。

其一,不管编著者的本来意愿如何,定县社会调查被纳入了“乡村建设”的轨道。创办定县实验区,就李先生等学者说来,目的在于用教育的手段来改革社会。“这种方式,小而言之,是一种以教育为经,建设为纬之文化方式;大而言之,是一种以教育为手段,建国为目的之政治方式。”正因于此,《概况调查》不作阶级分析,许多论断只是在社会改良的圈子里打转转,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二,如果从社会学研究的立场来看,那么,《概况调查》的根本理论和方法还是处在资产阶级社会学樊笼的禁锢之下,所提出的也仅仅是一些浮光掠影的表面现象,至于这些现象,后面深刻的社会根源则不甚了了。王亚南同志在评价旧中国社会学时指出:“我们对于社会学的研究,如只是零碎的枝节的困扰在一些个别的社会问题,或者拘囚于形式主义主观主义各派矫揉造作的社会类型的观念框架中,我们所见到的中国社会,就被割裂成为彼此孤立或隔离的家族、人口、婚姻、宗教、风俗、传统、文化传播一类具体社会表象,而无法把那些作用在这一切表象背后的共同的社会根源发现出来。这至少是我们迄今尚对中国社会没有理解的基本原因之一。”(王亚南著:《社会科学论纲》第64—65页,东南出版社一九四五年六月版)许德珩同志也曾在《社会学讲话》一书中评述美国农村社会学:“他们之机械的肤浅的仅注意于农民的生活、娱乐、健康、贫困之救济,而不能从资本主义制度中农村与都市的关系,来认识所以发生农村问题的原因;不能从社会制度的关系中,来把握农民之贫困,农民的健康和生产率低下的原因。”用这些论断来批评《概况调查》,也是贴切的。因为,这种孤立的、静止的、形而上学的社会学研究,自然不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即使有同情农民之心,也无法揭示农民贫困的根源,更不可能提出根本改造社会,解决农民问题的方案。

几乎是同一历史时期,许多共产党人以及已经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武器的知识分子,也作了大量的社会调查,也写出了一定数量的调查报告。例如:一九二八至一九三四年,陈翰笙同志在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工作期间,主持过上海日本纱厂包身制的调查,还对江苏、河北、山东、安徽、河南、广东境内的二十四个县进行农村调查,着重研究了旧中国农村的土地租佃、雇佣、借贷关系,以及各类农户的生产情况。由于他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又亲身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中去,因此写出能揭示旧中国农村经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和特点的著作,如《现今中国的土地问题》、《封建社会的农村生产关系》、《中国的地主与农民》等。这些著作是为《概况调查》所远不能比拟的。

由此可见,我们固然没有理由津津乐道于《概况调查》,更不应把它视为金科玉律,但是,我们也同样没有理由对半个世纪以前的社会调查及其积累的资料不屑一顾,一笔抹煞,甚至深文周纳,扣上一顶政治大帽子。康生曾经把中国社会学的教授和学者们说成是“帝国主义的第五纵队”,甚至把资产阶级社会学说成是“帝国主义侦探学”(参见《社会学通讯》一九八二年第三期第33页)。如今,我们应该对社会学在中国的这段历史重新加以实事求是的研究,得出公允的结论。因为,我们只有根据我国国情,发扬马克思主义社会调查传统,同时也借鉴旧社会学中合理的因素,随时对变化着的情况进行调查,才能迈上社会学中国化的道路。

定县社会调查 篇4

根据国家人事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国家人事部6号令)及贵州省人社厅《关于印发<贵州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操作办法(试行)>的通知》(黔人社厅发[2013]10号)的有关规定,经研究决定,我县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93名,为确保此次招聘工作顺利完成,制定本简章。

一、组织领导

招聘工作在普定县人才招聘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具体工作由县人才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以下简称“县招聘办”)。

二、招聘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招聘工作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考试与考察政审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实行公开招聘条件、公开考试程序、公开考试结果“三公开”制度。按照编制招聘计划、发布招聘公告、报名、考试、体检、考察、公示、聘用的程序进行。

三、招聘对象及报考条件

(一)招聘对象

1.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及以上应往届毕业生(不含委培生)。

2.岗位具体要求见《普定县2014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一览表》(以下简称《岗位一览表》见附件一)。

(二)报考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品行;

2.年龄在18周岁以上(1996年5月12日前出生),35周岁以下(1979年5月13日后出生)。

3.户籍不限;

4.符合岗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工作能力和资格条件;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6.具备拟报考岗位所需的其他资格条件。

(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报考

1.现仍在服务期内的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

2.定向到具体其他行业或单位的应届毕业生(服务期未满的特岗教师);

3.任职(工作)或服役期间受到过党纪、政纪处分或近三年在机关、事业单位考核中曾被确定为基本称职(不合格)及以下的;

4.有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

5.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

6.曾因触犯国家法律法规受到处罚的人员;

7.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

8.其他不符合报考资格条件的。

四、报名及资格审查

(一)报名及审查

报名由县招聘办统一组织,具体报名工作由县招聘办和用人单位主管部门负责。

1.报考人员须仔细阅读本简章,提交本人有关信息和材料,根据所报岗位要求,如实填写《普定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报名表》(以下简称《报名表》见附件二),填写信息不真实、不完整或填写错误的,责任自负;委托他人报名,若报名信息出现上述情况,视同报考人员本人填写,由报考人员本人承担责任。按照公布的招聘条件和要求,报考人员须持毕业证书(2014年毕业生须提供《就业推荐表》,并承诺在2014年9月30日前取得毕业证书)、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有学位证书的需提供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同时交本人近期免冠一寸同底正面彩色照片4张。已就业人员须持原单位和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报考的证明,“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须持县级及以上项目办同意报考证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居、社区)任职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须持县级及以上引导办同意报考的证明。凡弄虚作假的,经查实,即取消考试或聘用资格。

每位报考人员只能报考一个岗位。报考人员报名时提交的有关证件与笔试、面试时使用的证件必须一致。

2.资格审查。招聘单位根据报考人员填写的个人信息,对照本简章及岗位所需的资格条件进行报名资格初审,经初审合格的予以确认。资格初审由招聘单位负责,对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不得拒绝报名;对初审不合格的,应说明理由。资格审查贯穿整个公开招聘工作的始终,在公开招聘过程任一环节发现应聘人员资格条件不符合招聘简章要求的,考试成绩无效,取消其应聘资格。

3.报名确认。资格审查通过的报考人员,根据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标准,按每人人民币100.00元缴纳报名费。

报名时间: 2014年5月13日至5月15日,每日上午9:00-下午16:00。报名地点:普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楼会议室(报考普定县一中岗位的考生可以在贵州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报名),联系电话:0853-8222770考生凭有效《居民身份证》、报名发票于2014年5月22日至5月23日到报名点领取《笔试准考证》。

五、考试

考试分笔试、面试(或试教)。(报考电视主持人及播音员岗位的考试分为面试、笔试和镜试三个环节)。笔试和面试(或试教)由县招聘办组织实施。本次考试不设开考比例。招聘计划数与报名人数达到1:3比例的岗位,按1:3比例从笔试成绩高分到低分的顺序进入面试(或试教)环节;招聘计划数与报名人数达不到1:3比例的岗位,笔试成绩须达到参加笔试实考考生成绩平均分及以上,方能进入面试(或试教)。如遇进入面试(或试教)人员末位考生笔试成绩并列的,同时参加面试(或试教)。考试科目不完整的考生,不列入拟面试(或试教)人员。

报考电视主持人及播音员岗位的,于2014年5月16日进行面试。面试采取自我介绍、朗读规定稿件的方式进行。根据面试成绩,按照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按1:10的比例进入下一环节。如果面试环节达不到1:10的,进入下一环节必须达到本次面试成绩平均分及以上。如遇考生面试成绩末位并列的,同时进入下一环节。

(一)笔试

笔试为闭卷考试。

笔试科目为 《公共基础知识》。

笔试时间:2014年5月24日(星期六)上午9:00-11:30。

笔试地点见《笔试准考证》,考生凭有效《居民身份证》和《笔试准考证》参加笔试。

(二)面试(或试教)

1.招聘计划数与进入面试(或试教)人数达到1:3比例的岗位,按招聘岗位笔试和面试(或试教)成绩折算后的总成绩由高分到低分顺序,按1:1的比例确定体检人员;

2.招聘计划数与进入面试(或试教)人数达不到1:3比例的岗位最后1名或2名的考生,其面试(或试教)成绩须达到本考场当日面试(或试教)实考考生平均分,按招聘岗位笔试和面试(或试教)成绩折算后的总成绩由高分到低分

顺序,按1:1的比例确定体检人员。未参加面试(或试教)的考生取消进入下一环节资格。

拟进入面试(或试教)人员名单由县招聘办向社会公告,面试(或试教)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考生凭《面试(或试教)准考证》和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面试(或试教)。

(三)试镜

镜试采取新闻播音、模拟主持、评委提问的方式进行。报考电视主持人及播音员岗位的,根据面试成绩占20%和笔试成绩占40%的比例计算出总成绩,并按照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按1:5的比例进入试镜环节。如果笔试环节达不到1:5比例的,则全部进入试镜环节。如遇考生总成绩末位并列的,同时进入试镜环节。

(三)总成绩计算

报考教师岗位的总成绩计算方式为:笔试成绩占40%,面试(或试教)成绩占60%。

报考电视主持人及播音员岗位的总成绩计算方式为:面试成绩占20%,笔试成绩占40%,试镜成绩占40%。

其他岗位的总成绩计算方式为:笔试成绩占60%,面试成绩占40%。笔试、面试(或试教)成绩和总成绩均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同一岗位考生总成绩名次出现末位并列的,报考教师岗位的,按试教成绩高的考生进入下一环节;若试教成绩相同的,加试专业测试笔试,加试成绩高的考生进入下一环节;报考电视主持人及播音员岗位的按镜试、笔试、面试成绩依次比较,成绩高的考生进入下一环节。报考其他岗位的,按笔试成绩分数高的考生进入下一环节。若笔试成绩相同的,加试专业测试笔试,加试成绩高的考生进入下一环节。

六、体检

体检必须在县招聘办指定的县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并出具体检结论,其他结论、鉴定一律不予认可。考生体检标准参照体检标准按《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国人部发〔2005〕1号)、《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关于修订〈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及〈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9号)及《关于印发公务员录用体检特殊标准(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82号)的有关规定执行。对主检医生认为需要做进一步检查的,县招聘办依据职责权限经研究后可进行复查。

体检根据岗位招聘计划数按总成绩由高到低等额确定体检对象;体检不合格的,取消进入下一环节资格,空缺岗位不予递补。放弃体检的,取消进入下一环节资格,空缺岗位依次递补。

体检视力、听力、血压、身高、体重五项,体检考生对结果有疑义的,考生可当场提出申请,当场复查,复检结果由现场纪检监察人员、体检医生和体检考生本人当场签字确认。体检结束后,考生对体检结果有疑义的,在国家体检标准规定允许复检的项目内,考生应在接到体检结果通知7日内书面提出复检申请,经县招聘办同意后组织复检。

医疗卫生机构在事业单位招聘体检中不得擅自提供乙肝项目检测。因职业特殊需要在体检时作乙肝项目检测的,由县招聘办确定。

体检费用由考生自理,体检时间由县招聘办另行通知。

七、考察

体检合格人员,确定为考察对象。考察不合格的,取消进入下一环节资格,空缺岗位不予递补。放弃考察的,取消进入下一环节资格,空缺岗位依次递补。考察工作由县招聘办统一部署,具体由招聘单位主管部门负责实施。考察内容主要包括报考者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能力素质、学习和工作表现、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以及是否需要回避等方面的情况。考察时还须进一步核实报考者是否符合规定的报考资格条件,确认报名时提交的信息和材料是否真实、准确。考察应当成立考察组,考察组由两名以上党员组成。考察组在考察过程中应当广泛听取意见,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并据实写出考察材料。

在考察中发现下列情况之一者,视为考察不合格,由招聘单位报经县招聘办审定,取消拟聘用资格:

1.定向到具体行业或单位的应届毕业生;

2.在读的非应届大中专毕业生;

3.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受过劳动教养的人员;

4.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

5.受到过党纪、政纪处分或近三年在机关、事业单位考核中曾被确定为不称职的人员;

6.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员;

7.有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用的其他情形;

8.经县人才招聘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不能聘用的其他情况。

八、公示和聘用审批

1.经报名、考试、体检、考察合格的人员,确定为拟聘用人员,拟聘用人员名单由县招聘办在县人民政府网上进行不少于七天的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考生不按时填报《普定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新进人员聘用审批表》的,将取消聘用资格。

2.公示期满,对没有举报或者虽有举报不影响聘用的,由县招聘办按照贵州省人事厅《关于印发〈贵州省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公开招聘暂行办法〉的通知》(黔人发[2006]4号),根据管理权限办理聘用手续。对有严重问题并查有实据的,不予聘用;对举报事实一时难以查实的,暂缓聘用,待查实并做出结论后再决定是否聘用。

已下文聘用的人员须在规定时间内到普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报到;不按时报到的,视为自动放弃聘用资格。

九、纪律监督

招聘工作严格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进行,实行公开招聘条件、公开考试程序、公开考试结果“三公开”制度,广泛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和社会各界监督。考试报名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招聘简章》规定的报考条件进行资格审查,严禁擅自放宽报考条件和标准,坚决杜绝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从事聘用工作的人员凡有《贵州省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公开招聘暂行办法》第二十八条所列情形的,应当主动提出回避。工作人员如有违反规定或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将按照《贵州省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公开招聘暂行办法》及相关规定处理。对违反聘用纪律的报考者,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取消考试、考察和体检资格,不予聘用或取消聘用等处理。其中,有舞弊等严重违纪行为的考生,次年不能参加我县事业单位招聘的报考。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县招聘办向社会公布招聘咨询和监督电话。

招聘咨询电话:0853-8222770

举报监督电话:0853-8222368

十、本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不指定考试用书、不委托任何个人或机构举办任何培训班。

十一、在招聘过程中,发布的各项招聘信息都将在县人民政府网和县人力社保网进行公布,请考生密切注意。对发生因考生联系电话变更、关机、停机、呼叫转移或不接电话等造成招聘单位或县招聘办联系不上考生的情形,引起的后果由考生自负。

十二、本次招聘工作未尽事宜,由县人才招聘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

十三、本《招聘简章》解释权属县招聘办。

考生查询《招聘简章》、笔试成绩等相关考试信息,请登录普定县人民政府网(http:///)查询。

附件:

附件一:(点击下载)

附件二:《普定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报名表》(下载报名表并用A4纸打印,本人到报名现场签字确认)

普定县工业用地使用情况 篇5

李照

近三年来,我县工业用地报批稳中有升,工业项目落地有保障,工业园区道路等配套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工业用地需求都是根据园区规划及项目投资情况选址逐步报批落实。现将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1-2013工业用地情况

(一)2011年,共获批72.455公顷建设用地,其中工业用地33.4069公顷,占已批用地的46%。工业用地全部供完,其中路网配套等基础设施占6.6814公顷,占已供工业用地的20%。

(二)2012年,共获批296.4457公顷建设用地,其中工业用地80.1186公顷,占已批用地的27%。工业用地全部供完,其中路网配套等基础设施占24.0356公顷,占已供工业用地的30%。

(三)2013年,截止2013年11月底共获批105.8733公顷建设用地,其中工业用地40.8464公顷,占已批用地的39%。已批的工业用地拟年底全部供完,其中路网配套等基础设施占4.0846公顷,占已供工业用地的10%。

可以看出,工业用地报批总体呈上升趋势,政府在工业用地路网配套等基础设施加大投入,尽可能不占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使报批地块趋于“净地”。也凸显政府逐步从依赖房地产土地财政向工业产业化发展,逐渐形成以产业带动、促进城镇化发展的趋势。政府逐年加大经济产业园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投入,使园区硬件基础设施达

到工业项目落地开工的条件。2011-2013年工业园区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分别为:2011年约1.5亿,2012年约3亿,2013年约4亿。

目前,我县未获批准的已经或即将使用的工业用地有92.2912公顷,正积极协调省市,争取年底尽可能使已动工项目的地块获批。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部分工业地块选址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于工业经济产业园区规划起步较晚,在规划布局上尚待完善,致使规划的现势性不强;园区内输变电塔基电网密布,项目选址避开电网有难度,加上部分企业选址的随意性,难以满足招商引资项目的选址要求。在报批工业用地时,部分地块在有条件建设区内边调整规划边报,用地报批很被动。建议落实适时调整规划,下放适时调规权限,并缩短调整规划审批时限。

(二)工业用地未批先用呈常态化。由于政府没有大量储备工业用地所需资金,加上国家也不允许囤积国有建设用地,因此现实的情况下不可能有大量工业储备用地等待项目落地。实际上,招商引资对用地的需求迫切,企业选址后立即要求征地并动工,政府在招商引资用地上较为被动。建议探索试点适当下放建设用地审批权限,可以下放县市耕地2-5公顷,未利用地5-10公顷的审批权限,便于及时调配建设用地指标供给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强度大、节约集约用地的项目,避免造成大量未批先用违法占地。只要加强督促检查,下放审批权可以降低省级审批工作压力,并且有效防止权利过于集中产生腐败。

(三)地方政府工业用地基础设施投入较大,资金极为紧张。按照沿海经济开发经验,是大量工业“熟地”等待项目,是有“窝”等鸡来下蛋,政府前期投入成本较大。而内地,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基本上是举债搞工业开发,工业用地地价本来就低,政府入不敷出。建议工业用地出让净收益省市分成返还用于地方政府工业基础设施建设,便于搞活地方工业经济,缓解地方开发资金压力。

(四)受各地州市分配农转用指标的影响,指标无法调剂使用。目前,发展工业应因地制宜,部分县在工业发展基本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比如交通不便利、生态环境较脆弱等因素,大干快上,招商引资跟不上,致使已批建设用地闲置,或者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无法供地。建议加强宏观调控,减少走生态发展的市县农转用指标,将节约出来的农转用指标向工业发展基础条件好的市县倾斜。也可用节约集约用地的硬杠杠来分配农转用指标。

三、下一步打算

普定县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篇6

一、近几年来林业产业的发展情况

我县位于黔中偏西,总面积1091.6km2,典型的卡斯特地形地貌森林植被易破坏而难恢复,决定了我县是一个森林资源缺乏县,生态区位的重要性和“三农”问题解决、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摆在一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合符以上三个要求的切合点,那就是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一方面增加了森林植被覆盖度,另一方面又调整了我县的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县的林业产业发展情况如下:

1、林业工程项目我县自2000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就结合实际发展林业产业,利用工程资金支撑,种植了以冰脆李为主的经济林10719亩,目前大部分已产生经济效益;利用省、地、县植被恢复费项目发展以梨、核桃为主的经济林5000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项目种植以梨、李、柿为主的经果林4500亩。并于2008年成立普定县林业科技示范园,专门从事国内外优良经果林新品种的引进和试种示范,成功后在县内推广,避免了盲目引进带来的损失。

以上三项合计种植经果林20219亩。

2、扶贫资金项目种植经济林共计47000亩。其中: 2007-2008年发展冰脆李4000亩,2009年以梨、柿为主的经果林3000亩,计7000亩;“十一五”期间种植茶叶近40000亩。

二、林业产业发展的下一步打算

结合中共普定县委办公室、普定乡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县四大班子联系(部门包保)建设公路主干线农业产业经济带加快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通知》普办通字[2011]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还有近11万亩250以上坡耕地的实际情况,计划“十二五”期间发展经果林7万亩,其中:冰脆李2万亩;核桃3万亩;梨2万亩。

三、存在的问题

1、资金问题急需上级部门解决发展项目,为发展林业产业提供项目支撑,解决资金问题;

2、技术培训问题很多技术培训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模式上,而群众喜欢的是眼见为实的东西,其效果可想而知;

3、林业科技示范园的经济支撑问题引进先进的国内外优良品种和种植技术有利于市场开发,有利于老化品种的更换,需要资金支持。

四、下一步林业产业采取的措施

1、大户承包通过土地合理的流转,由大户承包经营管理;

2、专业农业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

3、公司加农户经营管理;

4、利用项目扶持林业科技试验示范园;

定县社会调查 篇7

一、等堆、仙马村的生态状况

(一) 森林资源的现状及保护

等堆、仙马村长期以来山林葱绿, 森林覆盖率高。上个世纪50年代之后, 大量树木被砍伐, 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改革开放以后, 由于长江小流域治理, 加之政府颁布一系列农业政策如把土地林地承包给农民等, 森林覆盖率得以逐渐提高。随着退耕还林、防火护林等政策的推行及经济林大范围种植, 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村民还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如等堆村规定:“退耕还林地带, 一律不准放牧, 不准砍伐, 不准在周边和林地内烧灰等, ……情节严重者, 移交上级有关部门处理。”对于森林防火, 仙马村亦规定:“凡在林区、草坡和田头, 不准烧灰, 被抓住一次, 罚款50~100元, ……三年内不能享受各种扶贫政策项目。”不仅如此, 林区还包给村干部负责看管。村里规章制度规定:“各包片干部负责各自的片区野外禁火工作, 如发生火灾要及时向乡人民政府汇报, 并通知所有村干部及时赶到现场救火, 如接到通知后不到的, 不到一次扣工资100元”。

此外, 等堆、仙马村委会还组建了森林防火突击队, 队员主要由村干部组成, 政府定期组织培训。近年来, 全省禁止清明节在坟上烧香祭拜, 当地村民积极配合, 已很少在坟上烧香祭拜, 清明时只是铲除坟上的杂草, 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火灾的发生率。同时, 村里还定期召开村民代表会, 宣传学习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保护生态坏境的作用。

(二)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等堆、仙马均以喀斯特地貌为主, 85%的土地属于25度以上坡耕地, 地表不利于保水蓄水, 特别是秋冬季节水干枯, 村民日常饮用水尤为紧张, 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

缺水严重者, 尤以等堆村水井寨为典型。该寨村民常戏称水井寨为“水紧寨”。由于缺水严重, 每家每户都建有专门蓄水的小水窖, 以保证在秋冬季节有维持日常生活的饮用水。对于水资源的缺乏, 村民们也想过许多办法, 除了修建小水窖, 他们曾经集资从邻近石亏寨的龙井引水到本寨以解决用水问题。但由于引水的水管经常被堵住, 村民的饮用水源被中断。为此, 当地政府修建了猛登水库人畜饮用工程。虽然有所改善, 但工程用水覆盖率只达全村40%, 仍不能满足村民的用水需求。近年来, 当地政府每年向村民发放修建水窖补贴, 每户1000~2000元, 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村民修建水窖带来的经济困难。

二、等堆、仙马村促进生态文明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举措

(一) 遵循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

1) 科学种植保温饱。耕地少, 人口多, 85%的耕地属25度以上坡耕地, 石漠化严重, 海拔高, 水资源不足, 这是等堆和仙马村的现状。根据这一现状, 乡政府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 对这里的农业种植进行研究。小组成员起早贪黑抽样取土, 研究选种, 积极为村民争取了300亩的改良玉米种子。2013年, 地膜杂交玉米种植230亩, 效果显著。应广大村民要求, 2014年在原有基础上再增加500亩。同时, 还争取资金支持村民种植中药材、核桃等经济作物。通过改变种植模式, 既增加了村民收入, 又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因为生态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2]2) 科学养殖促发展。根据等堆村的优势, 村委会依托养殖促进发展, 积极为村民争取项目, 成立养牛协会, 制定有关养牛协会章程, 大力发展养殖肉牛, 培育一批养殖大户, 带动一批散户。2013年, 等堆村委会筹集扶贫资金20万元, 发展协会成员56户, 养牛农户40户, 养牛50头, 效果显著。如奤奤组常某, 精明能干, 在奤奤大桥旁养牛56头;村委委员王某, 1995-2000年在外学习养殖技术, 2012年在等堆村翁卡煤矿办起林下生态养鸡场, 规模达到36万。此外, 村里还利用山大林多、草木茂盛的优势, 成立养羊协会, 发展养羊业。3) 经济产业促腾飞。等堆、仙马村苗族的蜡染和刺绣远近闻名, 村委会制定了发展工艺品加工和旅游服务促进农民增收的方案。2013年, 两村联合组织1000名妇女参加刺绣培训, 提高刺绣质量。当地政府还出资60万元扶贫补助金, 帮助等堆、仙马村成立少数民族特色蜡染和刺绣合作社。同时, 鼓励村民开办农家乐, 解决经济收入单一的现状。通过发展第二、三产业, 实现经济腾飞。

(二) 弘扬民族文化, 促进社会和谐

1) 修建民族文化广场。在等堆村, 民族民间艺术丰富多彩, 有苗族山歌、花灯、芦笙舞、跳花、刺绣、口玄琴、蜡染等。由于历史条件、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制约, 这里的科教、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相对脆弱, 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特别是文体活动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 村民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要求兴建民族文化广场。为此, 村委会筹集资金修建了等堆民族文化广场, 为广大村民提供了文化娱乐的场所, 便于村民们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2) 发展民族体育。在仙马村, 产业结构单一, 加之地处海拔高, 气温低, 农作物产量低, 狩猎成了当地村民生存的一个重要手段。射弩正是当地苗族打猎技能之一, 并且作为村民的一项基本技能传承下来, 并已发展成为一项民族体育项目。如今, 仙马射弩已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早在20世纪80年代, 仙马射弩队就已走出山门, 开始活跃在体坛。特别是2000年以来, 以李贵福为代表的仙马射弩健将, 在贵州和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 多次荣获全能桂冠。到目前为止, 仅李贵福一人就获得了70余枚奖牌。3) 传承民族艺术。仙马苗族口玄琴, 是一种古老的打击乐器。这种乐器是一块小小的铜片, 能发出美妙的旋律。这是仙马特有的一种乐器, 传说是苗族姑娘和小伙子崇尚恋爱自由, 用这个小小的“阿江”来传递信号。可以说, 它是苗族青年男女的红娘, 这里的男女老幼都乐于吹奏这种口玄琴。重要的是, 这里的苗族艺人正积极传承民族文化, 有组织、有计划地培育年轻人, 让苗族“阿江”口玄琴进一步发扬光大。

摘要:乌江流域的生态文明与社会建设至关重要, 需要协调发展。文章以贵州普定县等堆、仙马村为例进行探讨, 从中探寻民族地区生态文明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关键词:生态文明,社会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连玉明.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报告[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4.

泸定县:向红色旅游名城进发 篇8

光阴荏苒,春秋几度。80年后的今天,红军“无比忠诚、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严守纪律、团结互助、前赴后继、坚忍不拔”的伟大长征精神,始终成为指引和鼓舞泸定人民推进各项事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当前,泸定儿女正弘扬着伟大的长征精神,团结一心,砥砺奋进,奋力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幸福的新泸定。

“红色”名片,建设全域旅游

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飞夺泸定桥”,打开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通道,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乃至世界军事史上的不朽篇章,泸定桥由此蜚声中外、名扬四海,成为中国红色经典第一桥。

泸定桥的所在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向来就是出川进藏的重要门户和军事要津,因此享有“甘孜东大门,康巴会客厅”之称。

地处神秘而又奇特的北纬30度线上的泸定,境内的蜀山之王贡嘎山、最美阶梯二郎山、阳光田园大渡河、红色经典泸定桥、川藏茶马古驿道等系列高品质的旅游资源有机组合,交相辉映。可以说,泸定县的旅游融合了完整性、独特性、多样性、珍稀性、原始性于一体,集红色体验、生态观光、民俗风情、科考探险、风光影视为一身,是四川环贡嘎山旅游、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川西旅游环线等精品旅游线路上的重要承接点和旅游目的地。

2014年,泸定县委县政府发布了加强文化建设、助推全域旅游发展的决定。今年5月29日,时任甘孜州州委书记胡昌升在出席纪念红军飞夺泸定桥胜利80周年活动时特别指出,80年前,红军从泸定桥走过,从雪山走过,从高原草地走过,为甘孜州留下了许多极为珍贵的红色旅游资源和精神财富。甘孜州先后被纳入“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和“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泸定桥、磨西会议旧址、朱德总司令和五世格达活佛纪念馆等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重点景区。甘孜州坚定不移地推进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泸定县把握住泸定桥等优势红色旅游资源,进一步放大红色名片、打响红色文化品牌,不断培育出极具吸引力、震撼力的红色旅游产品,把旅游业打造成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

当前,泸定县正处于转型发展阶段,同时处于稳中求进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之中。泸定县委、县政府立足于县情实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突出特色旅游、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强化工业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突出“红色”名片,开发乡村旅游,打造318国道旅游发展带。

发展定位是一个地区发展的灵魂。当地很好地把握住了当前泸定县的发展态势,按照“城乡一体发展,优势产业提速升级、民生改善水平升级、社会管理能力升级”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加力建设次级交通枢纽、“银发”经济高地、红色旅游目的地,努力建设红色宜居、美丽幸福新泸定。

工农商旅,再造新泸定

早在2012年时,泸定县就提出了把泸定建设成为甘孜州经济加速发展的排头兵、次级区域交通枢纽与重要节点、服务全州科教文卫的重要高地、甘孜州重要的宜居城市、川渝地区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宏大目标。到“十二五”末,泸定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翻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达到8000元以上。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旅四者统一的红色、休闲旅游名城。而今年正好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泸定近年来在县域经济上的发展可用突飞猛进来形容,完成规划目标指日可待。

农业方面,泸定县六特色园区齐头并进,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新村建设为统领,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以科技服务为保障,全面落实惠农政策,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和农村生产生活水平。健全农业投入保障机制,分步实施六大特色农业园区建设,发展精准效益农业。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全面实施田园生态新村、移民安置新村、观光农业新村建设。

2014年,泸定县全面实施《高半山特色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强化科技支农力度,大力发展好“六大特色”农业产业,强化产业扶贫、带动增收效果。以新村建设为重点,加快连片扶贫开发,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调动群众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建设,加大项目实施力度,加快水、电、路、桥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环境,提升生产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共建共享。同时,泸定县整合5.8亿元资金,以基础建设、产业发展、民居改造等项目为重点,实施16个重点新村建设,推进了全县扶贫开发“成片连线、扩面连片、全域覆盖”。

此外,泸定县还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流转、规模化经营”,发挥市场作用,盘活土地资源,激发发展活力,形成了农场经营、协会引领、基地创建、农企合作等多种发展新模式,有效促进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工业上,泸定县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建设百亿工业。加快发展水电产业,继续抓好大中型电站建设和移民工作,力争到2016年建成装机 240万千瓦,年产值达50亿元以上;完成锂冶炼园区建设,力争在2017至2020年期间,年产值达30亿元以上;发展建材业,力争“十二五”末水泥年产量达400万吨,年产值达20亿元以上;建成生态药业产业园,力争年产值达10亿元。加快农产品、旅游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力争在2017年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

上一篇:32成本管理制度下一篇: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活动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