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图形的旋转知识点与圆的知识点

2024-06-09

初三数学图形的旋转知识点与圆的知识点(共10篇)

初三数学图形的旋转知识点与圆的知识点 篇1

1. 图形的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转动一定的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称为旋转角。

注意:图形旋转后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就是旋转角。图形的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2. 旋转的基本性质

(1)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2)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

(4)图形的旋转是由旋转中心和旋转的角度决定.

3. 旋转的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4. 明白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

5. 中心对阵

中心对称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成中心对称. 所有的中心对称图形都是旋转对称图形。

中心对称的性质:

(1)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3)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线段平行且相等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区别: 中心对称指两个全等图形的相互位置关系; 中心对称图形指一个图形本身成中心对称。

联系: 如果将中心对称图形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则它们是中心对称图形

如果将中心对称图形,把对称的部分看成两个图形,则它们是关于中心对称。

6. 轴对称

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axial symmetric figure),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比如说圆、正方形等。例如等腰三角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和圆和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不止一条对称轴,但轴对称图形最少有一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都是经过圆心的直线。

要特别注意线段,有两条对称轴,一条是这条线段所在的直线,另一条是这条线段的中垂线.

性质:

(1)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2)垂直并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称为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或中垂线。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3)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

(4)在轴对称图形中,沿对称轴将它对折,左右两边完全重合。

(5)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6)图形对称。

7.总结

轴对称图形一定要沿某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关键抓两点:一是沿某直线折叠,二是两部分互相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后与原来的图形重合,关键也是抓两点:一是绕某一点旋转,二是与原图形重合.实际区别时轴对称图形要像折纸一样折叠能重合的是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只需把图形倒置,观察有无变化,没变的是中心对称图形。

现将教材中常见的图形归类如下:

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直线,线段,两条相交直线,矩形,菱形,正方形,圆等。

只是轴对称图形的有:射线,角?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等。

只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平行四边形等;中心对称的多边形很多,如边数为偶数的正多边形都是中心对称图形。

既不是轴对称图形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不等边三角形,非等腰梯形等。

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直线有一个对称中心图形沿轴对折图形绕这个点旋转180度对称对折部分与另一部分重合旋转后与原图重合

[初二数学图形旋转的知识点]

初三数学图形的旋转知识点与圆的知识点 篇2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本节课的兴趣,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日食的形成过程引入新课,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学生热情高涨都跃跃欲试,积极参与。洋思中学的“目标教学”,在两年多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尝到了操作性强、目的性强的甜头,学生在学习目标自学指导的引领下,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探索,感知两圆的位置关系,并通过阅读教材进行确认,感知概念并归纳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让学生自主学,探究学,而不是放任学。学生掌握了恰当的学习方法,这样的自学才有效。同时以图形运动的手段向学生直观展现知识发生过程,化静态为动态,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再通过两等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来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研究两圆位置关系与两圆的圆心距、两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时,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讨论,然后让学生将探究得到结论写在黑板上,最大限度的暴露存在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更正,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这个环节既是补差,又是培尖,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对于两圆相交的情形是本节课的难点,很多同学只考虑到dR—r这一限制条件,于是我精心制作课件,通过课件的演示启发学生思维,让他们通过图形的变换,通过教师点拨,给学生思维搭桥,把抽象的转关系转换到一个三角形当中,通过这样的思维学生悟出两圆相交的必备条件。学生的恍然大悟,难点的迎刃而解学生感到轻松愉悦,我也尝到了启发教学、点到为止的怡然之乐。

例题的处理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式的学习,即体现出“洋思”的“后教”环节,让已经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帮助达到了“兵教兵”的目的。通过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的`当堂检测,着重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难点。达到了当堂清的目的,以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强化学习,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主思考、自能学习的学习惯,让学生受益终生。

中考数学圆的知识考点 篇3

圆的面积公式S=πrr,

圆周率是指平面上圆的周长与直径之比。用希腊字母 π (读“Pài”)表示。中国古代有圆率、周率、周等名称。(在一般计算时π人们都把π这无限不循环小数化成3.14)

圆周率—π

什么是圆周率?

圆周率是一个常数,是代表圆周和直径的比例。它是一个无理数,即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但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3.14来代表圆周率去进行计算,即使是工程师或物理学家要进行较精密的计算,也只取值至小数点后约20位。

什么是π?

π是第十六个希腊字母,本来它是和圆周率没有关系的,但大数学家欧拉在一七三六年开始,在书信和论文中都用π来代表圆周率。既然他是大数学家,所以人们也有样学样地用π来表圆周率了。但π除了表示圆周率外,也可以用来表示其他事物,在统计学中也能看到它的出现。

【背圆周率的口诀】

3 . 1 4 1 5 9 2 6 5 3 5 8 9 7 9 3 2 3 8 4 6 2 6

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

4 3 3 8 3 2 7 9 5 0 2 8 8 4 1 9 7 1 6 9 3 9 9 3 7

死珊珊,霸占二妻。救我灵儿吧!不只要救妻,一路救三舅,救三妻。

5 1 0 5 8 2 0 9 7 4 9 4 4 5 9 2 3 0 7

我一拎我爸,二拎舅(其实就是撕我舅耳)三拎妻。

8 1 6 4 0 6 2 8 6 2 0 8 9 9 8 6

初中数学易错知识点之对称图形 篇4

1、定义:如果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度,旋转后的.图形能和原图形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而这个中心点叫做中心对称点。常见的中心对称图形有平行四边形、圆等。

2、有些中心对称图形并不只有一个对称点,连接中心对称图形上每一对对称点的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易错知识点之特殊的对称图形

初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相似形 篇5

查字典数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相似形。希望大家可以认真阅读。

相似形

★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内容提要☆

一、本章的两套定理

第一套(比例的有关性质):

涉及概念:①第四比例项②比例中项③比的前项、后项,比的内项、外项④黄金分割等。

第二套:

注意:①定理中对应二字的含义;②平行相似(比例线段)平行。

二、相似三角形性质

1.对应线段2.对应周长3.对应面积。

三、相关作图

①作第四比例项;②作比例中项。

四、证(解)题规律、辅助线

1.等积变比例,比例找相似。

2.找相似找不到,找中间比。方法:将等式左右两边的比表示出来。⑴

3.添加辅助平行线是获得成比例线段和相似三角形的重要途径。

4.对比例问题,常用处理方法是将一份看着k;对于等比问题,常用处理办法是设公比为k。

5.对于复杂的几何图形,采用将部分需要的图形(或基本图形)抽出来的办法处理。

五、应用举例(略)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6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quadratice quation of one variable或asingle—variable quadratice quation)。

一元二次方程有三个特点:

(1)含有一个未知数;

(2)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3)是整式方程。要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先看它是否为整式方程,若是,再对它进行整理。如果能整理为ax2+bx+c=0(a0)的形式,则这个方程就为一元二次方程。里面要有等号,且分母里不含未知数。

补充说明

3、方程的两根与方程中各数有如下关系:X1+X2=—b/a,X1X2=c/a(也称韦达定理)。

4、方程两根为x1,x2时,方程为:x2—(x1+x2)X+x1x2=0(根据韦达定理逆推而得)。

5、在系数a0的情况下,b2—4ac0时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2—4ac=0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2—4ac0时无实数根。(在复数范围内有两个复数根)。

一般式

ax2+bx+c=0(a、b、c是实数,a0)

例如:x2+2x+1=0

配方式

a(x+b/2a)2=(b2—4ac)/4a

两根式(交点式)

初三数学知识点上册总结 篇7

相关知识点链接:

①频数与频率

频数:在数据统计中,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叫做频数,

频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

②概率的意义和大小:

概率就是表示每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即一个时间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在0与1之间。

【知识点1】频率与概率的含义

在试验中,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不同,我们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即

把刻画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称为事件A发生的概率。

【知识点2】通过实验运用稳定的频率来估计某一时间的概率

在进行试验的时候,当试验的次数很大时,某个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相应的概率附近。

我们可以通过多次试验,用一个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事件发生的频率。

青岛版初三数学知识点 篇8

几何综合测验

【复习要点】

代数几何综合题是初中数学中覆盖面最广、综合性的题型,近几年中考试题中的综合题大多以代数几何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其解题关键点是借助几何直观解题,运用方程、函数的思想解题,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由形导数,以数促形,综合运用代数几何知识解题.

【实弹射击】

1、将两块大小一样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使得它们的斜边AB重合,直角边不重合,已知AB=8,BC=AD=4,AC与BD相交于点E,连结CD.

(1)填空:如图a,AC= ,BD= ;四边形ABCD是 梯形.

(2)请写出图a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不含全等三角形).

图10

(3)如图b,若以AB所在直线为 轴,过点A垂直于AB的直线为 轴建立如图10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保持ΔABD不动,将ΔABC向 轴的正方向平移到ΔFGH的位置,FH与BD相交于点P,设AF=t,ΔFBP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t的取值值范围.

图a

2、正方形ABCD边长为4,M、N分别是BC、CD上的两个动点,当M点在BC上运动时,保持AM和MN垂直,

(1)证明:Rt△ABM ∽Rt△MCN;

(2)设BM=x,梯形ABCN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当M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BCN的面积,并求出面积;

(3)当M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Rt△ABM ∽Rt△AMN,

求此时x的值.

3、(10广东省)如图(1),(2)所示,矩形ABCD的边长AB=6,BC=4,点F在DC上,DF=2。动点M、N分别从点D、B同时出发,沿射线DA、线段BA向点A的方向运动(点M可运动到DA的延长线上),当动点N运动到点A时,M、N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连接FM、FN,当F、N、M不在同一直线时,可得△FMN,过△FMN三边的中点作△PQW。设动点M、N的速度都是1个单位/秒,M、N运动的时间为x秒。试解答下列问题:

(1)说明△FMN∽△QWP;

(2)设0≤x≤4(即M从D到A运动的时间段)。试问x为何值时,△PQW为直角三角形?当x在何范围时,△PQW不为直角三角形?

第3题图(2)

(3)问当x为何值时,线段MN最短?求此时MN的值。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概率

1、 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区别

2、概率

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率 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就叫做事件A的概率(probability), 记作P(A)= p.

注意:(1)概率是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数量反映.

(2)概率是事件在大量重复试验中频率逐渐稳定到的值,即可以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去估计得到事件发生的概率,但二者不能简单地等同.

3、求概率的方法

(1)用列举法求概率(列表法、画树形图法)

(2)用频率估计概率:一大面,可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频率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事件发生的概率)附近,说明概率是个定值,而频率随不同试验次数而有所不同,是概率的近似值,二者不能简单地等同.

九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

一、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1.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对应线段叫做对称线段。

2.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注意:对称轴是直线而不是线段

3.轴对称的性质:

(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3)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线段垂直平分线:

(1)定义:垂直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是这条线的垂直平分线。

(2)性质: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②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注意: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这一特性可以推出: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5.角的平分线:

(1)定义: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叫做角的平分线.

(2)性质:①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②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初三数学知识点鲁教版 篇9

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5.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6.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7.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8.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9.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1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1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

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3.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不等式

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灵活运用:

(1)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那么a+c>b+c,a-c>b-c。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

(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如果a>b,并且c<0,那么ac

2.比较大小:(a、b分别表示两个实数或整式)

一般地:

如果a>b,那么a-b是正数;反过来,如果a-b是正数,那么a>b;

如果a=b,那么a-b等于0;反过来,如果a-b等于0,那么a=b;

如果a

即:a>b<===>a-b>0;a=b<===>a-b=0;aa-b<0。

3.不等式的解集: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4.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确定边界和方向:①边界:有等号的是实心圆圈,无等号的是空心圆圈;②方向:大向右,小向左。

九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2+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化为一般式为3x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3,0)在y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的值为1。

2、当x=3时,函数y=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初三数学图形的旋转知识点与圆的知识点 篇10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掌握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过圆上一点的圆的切线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代数方法与几何方法;两圆位置关系的几何特征和代数特征.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位置关系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圆有关方面知识的能力.

(三)学科渗透点

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在初中平面几何已进行了分析,现在是用代数方法来分析几何问题,是平面几何问题的深化.

二、教材分析

1.重点:(1)直线和圆的相切(圆的切线方程)、相交(弦长问题);(2)圆系方程应用.

(解决办法:(1)使学生掌握相切的几何特征和代数特征,过圆上一点的圆的代线方程,弦长计算问题;(2)给学生介绍圆与圆相交的圆系方程以及直线与圆相交的圆系方程.)2.难点:圆(x-a)2+(y-b)2=r2上一点(x0,y0)的切线方程的证明.(解决办法:仿照课本上圆x2+y2=r2上一点(x0,y0)切线方程的证明.)

三、活动设计

归纳讲授、学生演板、重点讲解、巩固练习.

四、教学过程(一)知识准备

我们今天研究的课题是“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为了更好地讲解这个课题,我们先复习归纳一下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的一些知识.

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设圆C∶(x-a)2+(y-b)2=r2,点M(x0,y0)到圆心的距离为d,则有:(1)d>r(2)d=r(3)d<r 点M在圆外; 点M在圆上; 点M在圆内.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设圆 C∶(x-a)2+(y-b)=r2,直线l的方程为Ax+By+C=0,圆心(a,判别式为△,则有:(1)d<r(2)d=r(3)d<r 直线与圆相交; 直线与圆相切;

直线与圆相离,即几何特征;

直线与圆相交; 或(1)△>0(2)△=0(3)△<0 直线与圆相切;

直线与圆相离,即代数特征,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设圆C1:(x-a)2+(y-b)2=r2和圆C2:(x-m)2+(y-n)2=k2(k≥r),且设两圆圆心距为d,则有:

(1)d=k+r(2)d=k-r(3)d>k+r(4)d<k+r 两圆外切; 两圆内切; 两圆外离; 两圆内含;

两圆相交.

(5)k-r<d<k+r 4.其他

(1)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

①圆x2+y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x+y0y=r2(课本命题).

②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课本命题的推广).

(2)相交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

设圆C1∶x2+y2+D1x+E1y+F1=0和圆C2∶x2+y2+D2x+E2y+F2=0,若两圆相交,则过两圆交点的直线方程为(D1-D2)x+(E1-E2)y+(F1-F2)=0.

(3)圆系方程:

①设圆C1∶x2+y2+D1x+E1y+F1=0和圆C2∶x2+y2+D2x+E2y+F2=0.若两圆相交,则过交点的圆系方程为x2+y2+D1x+E1y+F1+λ(x2+y2+D2x+E2y+F2)=0(λ为参数,圆系中不包括圆C2,λ=-1为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

②设圆C∶x2+y2+Dx+Ey+F=0与直线l:Ax+By+C=0,若直线与圆相交,则过交点的圆系方程为x2+y2+Dx+Ey+F+λ(Ax+By+C)=0(λ为参数).

(二)应用举例

和切点坐标.

分析:求已知圆的切线问题,基本思路一般有两个方面:(1)从代数特征分析;(2)从几何特征分析.一般来说,从几何特征分析计算量要小些.该例题由学生演板完成.

∵圆心O(0,0)到切线的距离为4,把这两个切线方程写成

注意到过圆x2+y2=r2上的一点P(x0,y0)的切线的方程为x0x+y0y=r2,例

2已知实数A、B、C满足A2+B2=2C2≠0,求证直线Ax+By+C=0与圆x2+y2=1交于不同的两点P、Q,并求弦PQ的长.

分析:证明直线与圆相交既可以用代数方法列方程组、消元、证明△>0,又可以用几何方法证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圆半径,由教师完成.

证:设圆心O(0,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为d,则d=

∴直线Ax+By+C=0与圆x2+y1=1相交于两个不同点P、Q.

3求以圆C1∶x2+y2-12x-2y-13=0和圆C2:x2+y2+12x+16y-25=0的公共弦为直径的圆的方程.

解法一:

相减得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为4x+3y-2=0.

∵所求圆以AB为直径,于是圆的方程为(x-2)2+(y+2)2=25. 解法二:

设所求圆的方程为:

x2+y2-12x-2y-13+λ(x2+y2+12x+16y-25)=0(λ为参数)

∵圆心C应在公共弦AB所在直线上,∴ 所求圆的方程为x2+y2-4x+4y-17=0. 小结:

解法一体现了求圆的相交弦所在直线方程的方法;解法二采取了圆系方程求待定系数,解法比较简练.

(三)巩固练习

1.已知圆的方程是x2+y2=1,求:

(1)斜率为1的切线方程;

2.(1)圆(x-1)2+(y+2)2=4上的点到直线2x-y+1=0的最短距离是

(2)两圆C1∶x2+y2-4x+2y+4=0与C2∶x2+y2+2x-6y-26=0的位置关系是______.(内切)由学生口答.

3.未经过原点,且过圆x2+y2+8x-6y+21=0和直线x-y+5=0的两个交点的圆的方程.

分析:若要先求出直线和圆的交点,根据圆的一般方程,由三点可求得圆的方程;若没过交点的圆系方程,由此圆系过原点可确定参数λ,从而求得圆的方程.由两个同学演板给出两种解法:

解法一:

设所求圆的方程为x2+y2+Dx+Ey+F=0. ∵(0,0),(-2,3),(-4,1)三点在圆上,解法二:

设过交点的圆系方程为:

x2+y2+8x-6y+21+λ(x-y+5)=0.

五、布置作业

2.求证:两圆x2+y2-4x-6y+9=0和x2+y2+12x+6y-19=0相外切. 3.求经过两圆x2+y2+6x-4=0和x2+y2+6y-28=0的交点,并且圆心在直线x-y-4=0上的圆的方程.

4.由圆外一点Q(a,b)向圆x2+y2=r2作割线交圆于A、B两点,向圆x2+y2=r2作切线QC、QD,求:

(1)切线长;

(2)AB中点P的轨迹方程. 作业答案:

2.证明两圆连心线的长等于两圆半径之和 3.x2+y2-x+7y-32=0

上一篇:珍爱生命预防艾滋的作文下一篇:闫楼中学团委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