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内控评价底稿(通用5篇)
最全的内控评价底稿 篇1
2013年内控检查评价底稿
填 表 说 明
目 录
总体情况介绍........................................1.检评底稿汇总表填表说明............................1.1汇总表1《内部控制检查评价汇总表》填表说明.....1.2 汇总表2《公司层面控制点执行情况汇总表》除签字外,无需填写。..........................................1.3汇总表3《业务层面控制点检查情况汇总表》除签字外,无需填写。............................................1.4汇总表4《未执行控制点汇总表》填写说明.........1.5汇总表5《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汇总表》填写说明.....1.5.1财务报告缺陷-定量评价...................1.5.2财务报告缺陷-定性评价...................1.5.3非财务报告缺陷-定量评价.................1.5.4非财务报告缺陷-定性评价.................1.6汇总表6《内控工作意见和建议汇总表以及汇总表》.1.7汇总表7《内控日常工作评价汇总表》.............2.检评底稿明细表填表说明............................2.1明细表0《公司层面控制检查评价表》填表说明.....2.2明细表1-48《综合业务管理检查评价底稿》填表说明2.2.1《检查评价底稿》填写说明..................2.2.2 《会计报表潜在错报率底稿》填写说明......总体情况介绍
江汉油田2013年内控检查评价底稿(以下简称检评底稿)是《江汉油田内部控制实施细则(2013年版)》配套的检查评价底稿,按照实施细则检查评价与考核要求,在往年配套的检查评价底稿基础上修订而成。
检评底稿由56个评价底稿和《填表说明》组成。包括7张汇总表和49张明细表。
汇总表共计7张:汇总表1《内部控制检查评价汇总表》、汇总表2《公司层面控制点执行情况汇总表》、汇总表3《业务层面控制点检查情况汇总表》、汇总表4《未执行控制点汇总表》、汇总表5《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汇总表》、汇总表6《内控工作意见和建议汇总表》、汇总表7《内控日常工作评价汇总表》。
明细表共计49张:公司层面控制检查评价底稿和48个业务流程检查评价底稿。公司层面控制检查评价底稿包含115个控制要求、48个业务流程检查评价底稿共包含1428个控制点。
对于检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填表说明》中均已标注红色或已加粗,请检查组在进行现场工作前认真阅读《填表说明》,熟悉相关操作,以免出现填写或汇总偏差。1.检评底稿汇总表填表说明
内控检查评价底稿中所有文件的表名均不能更改。1.1汇总表1《内部控制检查评价汇总表》填表说明 检查组填写内容:
被检查单位/部门:从下拉菜单中选取被检查单位或部门名称。总共包含了25家单位,25个机关部门及直属单位。
所属板块:从下拉菜单中选取被检查单位所属的板块。可以选择“油气主业”、“盐卤化工”、“后勤辅助”共3项。
1.5汇总表5《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汇总表》填写说明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汇总表》根据《江汉油田内部控制实施细则(2013年版)》检查评价与考核办法附表-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确定被检单位未执行控制点可能导致的财务报告缺陷和非财务报告缺陷,并将汇总结果反馈至《内部控制检查评价汇总表》以得出检查评价结论。
“下属单位上经审计的利润(资产、营业收入)总额”、“公司上经审计的利润(资产、营业收入)总额”:由检查组如实手工填列。
利润指标:
•a1=利润总额潜在错报金额/下属单位上经审计的利润总额*100%;
•a2=利润总额潜在错报金额/公司上经审计的利润总额*100%;
资产指标: •b1=净资产潜在错报金额/下属单位上经审计的资产总额*100%;
•b2=净资产潜在错报金额/公司上经审计的资产总额*100%;
收入指标: •c1=营业收入潜在错报金额/下属单位上经审计的营业收入总额*100%。
•c2=营业收入潜在错报金额/公司上经审计的营业收入总额*100%。
指标值自动计算,无需手工填写。
指标使用原则:如果一个控制缺陷或缺陷组合影响的指标数量(如既影响利润又影响资产等)超过一个,应分别计算各指标数值,并按照孰高原则选择数值较高的指标进行缺陷认定。
缺陷等级:根据缺陷等级判定标准进行分析填列。1.5.2财务报告缺陷-定性评价
缺陷编号:根据《江汉油田内部控制实施细则(2013年版)》检查评价与考核办法附表-财务报告缺陷认定标准,财务报告定性缺陷共3类33项,每个缺陷标准均有相应编号(详见汇总表5中的《财务报告缺陷认定标准》),检查组在填制缺陷编号时可在下拉菜单中选取,无需填写。
查组联络员填写;并且,检查组还应收集被检查单位对内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由被检单位内控办组织填写。
1.7汇总表7《内控日常工作评价汇总表》
检查组依照控制要点,通过相应的检查与测试方法,综合考虑被检单位内控日常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评价。由检查组联络员评分、填写。
2.检评底稿明细表填表说明
2.1明细表0《公司层面控制检查评价表》填表说明
明细表0《公司层面控制检查评价表》包含11张检查评价底稿(分别是:1.1组织架构、1.2权责分配、1.3发展战略、1.4人力资源、1.5社会责任、1.6企业文化、1.7 反舞弊、1.8 内部审计、2 风险评估、3信息与沟通、4内部监督)和风险清单组成。底稿中灰色区域和风险清单内容供检查组参考。
检查组填写内容:
检查结论:检查组根据底稿列示控制要求和检查步骤与方法,结合《江汉油田内部控制实施细则(2013年版)》第5部分检查评价与考核办法的规定对控制要求的执行情况进行判定,共5个类型,包括未执行、有效执行、不适用、未发生、未检查,检查组自下拉菜单选取。检查结论填写区域的默认颜色为灰色,在完成检查结论的填写后自动变为白色,便于检查人员填写完成后对整体底稿进行检查,防止出现漏检查的控制要求。控制点得分:只有当控制点“检查结论”为“有效执行”时得全分(不存在得部份分值),其他情况均不得分。此栏根据“检查结论”自动取得结果,无需手工填写。
检查记录-样本个数:检查时被检查单位各控制点要求相应的样本数。
检查记录-样本记录:检查组应记录检查时被检查单位各控制点要求相应的控制文档,明确样本的名称、文号。检查人员应依照检查
执行结果,并在样本检查记录如实填写,如“参见的XXX流程有效执行”,样本数按照应查样本量填写。若被参见流程所有控制点均为“未检查”/“不适用”/“未发生”,该参照点的检查结论也为“未检查”/“不适用”/“未发生”,所有参见点的检查记录均无须填写。某控制点与其从属的ERP控制点关系,当ERP控制点出现问题样本且与该控制点相关时,该控制点中也记录此问题样本,作为问题反映。
对未执行控制点的判断应把握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形式欠缺或单位有替代措施可认定为有效执行。
样本记录:检查组应将检查时被检查单位各控制点相应的控制文档,按照“有效执行的样本”以及“未有效执行的样本”分别记录,抽取的样本量应满足应检查样本个数要求,每个样本记录以分号隔开。由于各业务在不同单位发生频次不同,若被检查单位不能满足应检查样本量时,应按实际发生最大笔数抽取。对于被检查单位未提供检查样本的情形,那么在“未有效执行样本记录列”应填写“未提供的应检查样本量”,并且在“未有效执行样本个数列”按照应检查样本个数填写相同的数字。
2.2.2 《会计报表潜在错报率底稿》填写说明 控制点编号:无需检查组填写。
财务报告相关控制点影响会计报表潜在错报金额-会计报表项目:无需检查组填写。
财务报告相关控制点影响会计报表潜在错报金额-错报样本个数:自动链接样本记录表中相应控制点未执行的样本个数(b),无需检查组填写。
财务报告相关控制点影响会计报表潜在错报金额-潜在错报率:检查组根据《潜在错报率对照表》查表填写。
注:潜在错报率对照表中的样本量即为样本记录表中单个财务报告相关控制点实际检查样本数(a),错报数量即为会计报表潜在错报率底稿中错报样本个数。
0
最全的内控评价底稿 篇2
一、三家公司内控评价报告基本情况
三家公司均于年度报告披露之前, 对外公告了其内控评价报告, 并且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出具了“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审计意见。
(一) 内控评价报告规范性分析
其内控评价报告的规范性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 报告内容全面
三家公司均根据内控评价全面性、重要性、客观性三原则, 围绕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内控五要素, 结合业务特点, 建立了内控评价的核心指标体系, 对内控设计与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价。
2. 评价程序规范
三家公司的内控自我评价工作均遵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及公司内控评价办法规定的程序执行。包括制定实施方案、成立工作组、确定检查评价范围和抽查重点、审计部门汇总评价结果、认定内部控制缺陷、编制内控自我评价报告、由董事会最终审定后对外披露。对于认定的内部控制缺陷, 审计部结合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要求提出整改建议, 要求责任单位及时整改, 并跟踪其整改落实情况。
(二) 内控评价报告个性比较
与企业层面控制的共性特征相比较, 对业务层面控制如控制活动的评价以及对内控缺陷的认定, 体现了各家公司评价报告的差异化个性。
在控制活动评价方面, A公司根据常见的控制措施设计评价指标, 并结合企业特点, 将风险控制、投资管理控制纳入评价体系;B公司对控制活动的评价指标设计与A公司类似, 其个性在于增设了具有外贸业务特点的货权控制、信用保险控制等指标;C公司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中有关业务层面控制的指引, 分别不同的业务活动对内控加以评价。
在对内控缺陷的认定方面, A公司的内控缺陷主要来自内控设计方面;B公司的内控缺陷兼有设计缺陷与运行缺陷;C公司虽提及存在一般控制缺陷, 但未披露具体内容。
(三) 内控评价报告存在的不足
三家公司内控评价报告的不足主要有“三重三轻”:
1. 重设计评价轻运行评价
各家公司均能详尽地梳理已有的内控制度, 而在评价内控运行的有效性时则相对简略。
2. 重管理成果轻内控缺陷
报告对符合内控要求的管理体制进行重点描述, 而对于尚存差距的内控缺陷则相对淡化。
3. 重风险识别轻风险应对
从报告中可看出A公司与B公司已建立了风险评估机制, A公司对可能面临的风险做了具体分析, 然而对于风险应对策略与应对措施的描述则几乎没有。
二、国有外贸企业集团内控难点分析
内控评价报告存在的不足折射出内控水平的差距。与国际先进内控水平相比较, 我国的内控建设与评价才刚刚起步, 发现差距、加以改进是内控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存在的差距, 首先要有清醒认识, 找准内控难点所在。
1.如何让内控工作深入人心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目前, 企业中真正将内控工作纳入工作重点的, 除了董事会、内审部门和少数管理人员外, 大部分员工, 尤其是基层员工, 对内控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 甚至有不少错误认识。
对内控认识的不足与偏差, 很大程度上来自经验与教训的缺乏。西方国家内控发展并非一蹴而就, 也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几百年市场经济的发展中, 由于内部控制失效导致的大幅亏损、企业破产等现象屡次出现, 企业股
东和管理层为减少经营风险、增加安全性和盈利性, 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不断改进完善。政府监管机构方面, 由于出现了安然、世通等影响严重的财务欺诈、内控失效丑闻, 相关机构不断出台完善内控评价的法律法规, 强制企业经营者履行评价、完善内部控制的职责。
在国有外贸企业集团中, 由于内控失效而导致的风险事件并不鲜见, 然而如何从中汲取教训, 如何教育员工认清风险事件与内控重要性的关系, 是推动内控建设的难点之一。
2.如何完善内控工作约束激励机制
尽管内控基本规范和相关指引对企业开展内控工作提出了规范性要求, 然而实施内控工作的效果如何却较难评判。即使企业披露了内控评价报告, 其信息质量也难以保证。
我国的国有企业, 由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面对众多的企业, 国资委即使通过派驻监事、加强监管, 在面对内控评价这样一项主观性较强的工作时, 很难像财务监督那样, 从数据中发现问题, 分析趋势。因此比较可行的做法是通过完善内控约束激励机制, 激发企业自主完善内控工作。
然而, 国有外贸企业长期以来重视利润与规模增长, 忽视管理与内控水平提升的现状在短期内较难改变。加之这些企业已发展成为子公司众多、业务多元化的集团, 管理幅度大、链条长, 无疑给内控约束激励机制的建立增添了难度。
3.如何让内控工作促进业务发展
内控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 在这一过程中, 最终的受益者应该是企业员工。在外贸企业中, 业务人员是创造价值的主力军, 为了鼓励业务人员多创汇、多创利, 重经营轻管理的思想在很多外贸企业普遍存在。通过加强内控改变上述业务管理方式, 同时还要保护业务人员积极性, 是外贸企业面临的又一难点。然而很多企业的成功实践表明, 加强管理与促进业务发展完全可以通过合理有效的内控制度实现。
4.如何将风险管理融入内控工作中
内控评价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 篇3
《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指出,经济责任审计是指依据国家规定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对单位负责人任职期间其任职单位资产、负债、权益和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重大经营决策等有关经济活动,以及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等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的活动。而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提高运营效率及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政策和程序,是评价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抓住企业内控并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能够有效覆盖企业的整个经济活动,尽快找到风险点,科学地确定审计重点和方向,从而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这也是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开展内控评价的一个主要目的。
一、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开展企业内控评价时的主要关注点
(一)被审计单位是否按合法、合理原则,目标性原则,授权分权原则,职务分管控制原则,业务程序标准化原则,检查核对原则,效益原则等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
(二)内控制度是否全面、完善、有效;
(三)制度与制度、制度与部门、部门与部门、部门与个人之间是否衔接相通,有没有不按程序或越权的行为;
(四)部门与部门之间是否有横向制约程序;
(五)各职能部门是否严格执行规定的内控制度,各种制度的执行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等。
二、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具体实施企业内控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由于人员的有限性,审计进驻前审计组需制定合理的内控评价计划,确定人员分工及测试业务范围;并通过观察、询问、填写调查表等手段进行初步了解;
(二)必须将企业业务进行深入的分解,找出关键控制点,并对业务关键控制点逐项抽样进行符合性测试,并将测试结果进行记录;
(三)确定评价标准,评价的标准是由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负责制定的,内部审计人员要确定管理层是否已经建立标准以及这些标准是否适当。如果有标准,审计人员认为这些标准不适当的,应向对制定该标准负有责任的管理层报告,如没有制定内部控制标准,内部审计人员应在考虑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评价标准;
(四)根据测试结果对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五)汇总各业务方面的内部控制评价作为支撑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相关内容的依据。
三、具体事例
以笔者所在的电网行业为例。若我们需要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对某企业的工程建设业务进行内控评价,首先,要对该企业的工程建设业务进行分析,找出关键控制点。通过分析我们认为项目立项、初步设计和概算、施工图设计和概算、土建项目招投标管理、电气安装项目招投标管理、项目施工管理、设计变更、土建竣工验收、电气安装项目竣工验收、竣工结算审价控制、决算审计控制、资金计划控制等共计12项是关键控制点。(各行业不尽相同,同行业也可能由于管理模式的不同存在差异,仅供参考)那么,我们就其中的项目立项和土建项目招投标管理两点进行详细分析。
项目立项关键控制点内控评价时应关注:项目立项时必须包含两类审批——技术经济审批(工程部/生技部)和资金计划审批(计划部)。可行性研究必须在技术经济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初步论证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形成生产能力,满足需要的能力以及产生的经济效益。选点方案要进行比较,得到最佳方案。大型项目的建设、大型设备的引进和重大技改项目都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非生产性项目,小型项目和管线项目可不进行可行性研究;技改项目实行分级控制,技改项目必须做好多方案的优化;对重大的项目必须由省级公司多部门进行会审,并报省级公司领导批准。
土建项目招投标管理关键控制点内控评价时应关注:土建项目勘测、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是否经过公开招标程序确定,招标与定标制度是否完备并执行良好;是否由招标管理机构组织合格的评标委员会进行评标;评标和定标人员有没有分离,评标和定标人员是否实行了保密制度。
最全的内控评价底稿 篇4
一、电力行业预算管理的现状
电力系统目前已建立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 就总体而言, 其内控建设中卓有成效的领域就包括预算控制。预算管理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预算管理制度比较完善
电力公司在出台的规章制度中对预算管理做了较详细、完整的规定, 具体说明了预算的编制、审核、下达、执行、调整、报告及考核各环节的工作要求, 其下属的各地方供电公司以及基层施工单位都结合了工作要求和自身的实际情况编制了可操作的措施, 详细规定了预算管理工作的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责和考核制度。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在预算编制的详细程度、预算执行的标准上使用了统一标准。在电力行业推行预算管理的初级阶段, 执行统一标准对规范整个企业内部管理来讲确实重要, 但对电力企业基层施工单位来说目标定的过高了。施工企业野外作业本身就有不可遇见的风险和突发事件, 其施工管理的内容也往往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 比如突发抢险工程、当月新增加的工程施工任务, 经常性的抢工期、停电作业等要求在短时间内将任务完成的突发事件, 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当期就要求立即付款, 这样的支出往往在预算中难以准确估计, 即便估计出数据, 在下月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会发现误差很大, 造成预算偏离实际较多。
(二) 预算管理的框架比较完整
电力系统预算管理的整体框架是比较完备的。公司拥有一套包括预算管理委员会、财务部门、归口管理部门和责任中心在内的四个层面的完善的预算管理框架, 它们各自发挥预算控制职能并相互牵制协调。预算管理委员会作为预算管理的决策机构, 发挥了独立审核监督的作用, 财务部门和各责任中心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 加强了成本费用控制的实际效果。这不仅有利于公司对生产、经营等各环节进行控制、监督和分析, 还有利于加强各业务部门的财务意识, 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
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基层单位是否能完全按照电力公司预算管理要求和预算指导思想去构建符合自身条件的预算管理框架。同时, 基层四个预算管理层面能否合力发挥预算管理职能, 预算管理在基层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 预算编制的流程很规范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最重要环节, 该环节的执行情况直接影响其他环节的控制效果。目前, 电力系统下属单位预算的编制基本上都经过财务部门汇总和责任中心汇总两个阶段, 体现了参与式预算的特点。
(四) 预算执行情况的反馈比较及时
电力公司已经初步形成了预算执行情况反馈制度, 每月预算的执行结果反馈的比较及时, 财务部门也能根据反馈结果提供预算执行结果分析, 并提供给各部门作为加强预算管理的依据。但基层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反馈工作开展的深入程度各不相同, 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电力系统预算管理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总的来说, 电力系统的预算管理工作开创了许多成功的做法与经验, 同时也仍然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首先, 尽管预算已经在企业各项具体业务中体现, 但以预算为主的内部控制体系尚未健全。比如, 电力基层单位每月各部门发生的费用开支均以财务部门下达的预算指标为依据发生, 但各部门依据的月度预算指标往往不是严格的由业务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按年度预算分解而来, 而是由财务部门依照以往年份或月份发生数平均值作适当上浮或下调得来的, 因此电力系统的预算管理对各项业务的控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其次, 预算考核在电力公司及其下属单位中未能全部执行, 预算考核指标在整个考核指标体系中所占比重较小, 考核的侧重点依然是经营、技术、质量、安全等传统指标, 这样不利于企业建立以预算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
此外, 基层单位特别是基层施工单位的项目部, 这里的员工的预算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基层部门往往只关注和重视上级下达的任务是否能按时、按质完成, 而忽视企业内部的管理要求, 比如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这种观念也直接导致了基层部门的部分员工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不充分, 不够重视。
再次, 电力行业的预算中, 费用类预算数字的确定依据是否充分, 虽然都有定额依据, 但在编制月度预算时常常用年度预算的平均数来代替。
最后, 电力系统目前对月度预算的使用尚未执行严格的标准, 这给了基层单位在使用月度预算时一些灵活变通的余度, 这无疑变相调整了预算, 同时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力度也不够, 奖惩措施不到位。
针对电力系统预算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难点, 可以从预算编制、执行和考核环节的细节方面着手改进, 主要如下:
(1) 在编制年度预算时费用类项目一定要有可靠的定额依据。
(2) 在预算编制环节, 应进一步细化编制内容, 让最基层的部门参与编制, 重新审视现有的预算分解程序, 并分析一下该分解程序是否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3) 年度预算的编制也要细化到最末级的责任中心, 财务部门与各责任中心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 通过正式的会议协商, 共同完成预算的分解与编制工作。投资、大额采购、工资总额等决策层面定夺的预算项目直接由公司高管班子成员与预算管理委员会共同决策商议。
(4) 企业在管理活动中最终应以月度预算进行资源配置。
(5) 具体到某某项目业务预算, 应细化其费用预算条目, 并注明主要费用发生的原因和该项费用预测数字的依据。
(6) 建议将预算的编制、执行、反馈的全过程中个人工作的好坏纳入到职工薪酬考核中, 有利于员工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 产生激励效果。
(7) 电力行业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业务预算、财务预算、责任预算、资本预算在内的预算编制体系, 但还缺乏在每项预算的基础上编制措施预算, 措施预算是用于规划如何以最优的方案实现既定的预算目标。
(8) 预算执行的信息反馈机制要严格执行。定期对各责任中心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 并联合各责任中心共同分析出每一项费用预算值与实际发生值之间的差异原因, 最后总结出预算编制的整改建议, 在下一期预算编制的过程中着重监督各责任中心是否重视了上一期的整改建议。
(9) 正式的、严格的预算考核机制应该及早建立。建议建立一个以预算考核为中心的内控评价指标。
三、关于电力行业预算内控评价指标的分析
电力行业对预算内控评价指标列出了九项标准:管理独立性、依据科学性、差异有限性、范围全面性、编制弹性化、分解合理性、核算一致性、调整控制性、考核激励性, 这九项指标涵盖了预算管理的全过程, 能够全面的评价企业预算管理的效能, 下面逐一分析这九项指标。
管理独立性指标的设定是鉴于电力系统采取的是参与式的预算管理方法, 参与式就意味着与预算有关的所有部门以及员工都应该全部参与预算编制的过程, 那么就可能存在部分人将自己负责的预算编制的过松, 部分人编制的过紧, 这种偏差势必会影响到预算的计划、控制及评价作用。因此, 在企业内部需要有一个部门 (预算管理委员会) 来审核和考核预算, 且该部门应该在企业中处于超然独立的地位。
依据科学性指标说明预算数据应该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预算没有严谨的科学性, 预算数字就没有价值。因此, 预算是否真实和可考核是衡量预算编制成功与否的两项重要标准, 这两项标准是否能实现关键在于预算编制是否具有充分的、合理的依据。比如, 电力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预算, 就不能简单参照往年工程成本数字, 因为工程与工程之间即便是电压等级相同、施工任务相同的情况下其发生的成本也不会相同, 有时差异会很大, 因此编制项目成本预算有必要将项目的工程进度、预计施工量、现场状况造成的工作量调整、地区施工费用差异等等费用构成的直接因素考虑进去, 这样编制的预算才具有科学性。
差异有限性指标考核的是:如果预算上报和下达的指标差异太大, 预算管理就会流于形式, 预算编制是逐级汇总的过程, 每一级汇总预算应将差异限定在规定范围内, 并将预算执行结果纳入每一级的考核。
范围全面性即所谓全面预算, 是把企业的全部经济活动过程的计划用预算形式反映出来, 预算是否全面关键在于预算范围是否全面。电力行业目前的预算体系囊括了业务预算、财务预算、责任预算、资本预算在内的四大预算内容, 但尚缺少措施预算。
编制弹性化即弹性预算, 其优点在于能够适应经营活动的不断变化, 避免了实际情况发生时对预算的频繁修改, 它的原理是把企业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划分为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 针对两种不同性质的费用采取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 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度。
分解合理性指标是为了考核年度预算细化分解成月度预算是否有科学合理的依据。其合理性辨别标准有两个, 一是年度预算应细化分解到月度, 二是变动费用的预算要有依据, 即与电量收入存在相关性。
核算一致性标准是要求预算体系与财务体系核算的口径要一致, 这样便于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 将预算数与财务实际发生数相比较, 有利于随时分析、评价预算的执行情况。预算执行完毕后, 出具预算反馈报告时也要求预算与财务在核算口径上保持一致, 否则提供的反馈信息将不具有参考价值。
调整控制性指标要求预算在通常情况下是不允许调整的, 频繁的更改预算将有损于预算的控制效能。电力行业的基层单位在预算的编制程中如果确实无法预料的可能发生的重大费用, 最好结合弹性预算的编制方法, 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度。调整控制性指标是硬性的, 也就是不管什么形式的预算调整都应该受幅度和频度的限制, 如果超出限制, 要么不可调整, 要么进入更加严格的预算调整程序。
考核激励性指标要求预算考核与企业全体员工收入挂钩。首先要保证预算执行的结果要纳入到企业、部门和职工个人的考核评价中, 并且这种评价对电力系统各下属单位、部门以及个人的奖金收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房地产公司内控管理及评价研究 篇5
关键词:上市公司;企业发展;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
目前很多房地产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其内部控制意识管理淡薄,缺乏应对风险的相关措施,而且内部控制有效性和实施状况也不是很乐观,很多房地产企业在爆发金融危机后,相继陷入经营发展的困境,而且市场需求也在大幅度地下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房地产企业的内部控制的缺失,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全球经济的持续低迷,房地产企业只有完善自身的内控管理及评价体系,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帮助企业度过危机,抵御风险。
一、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及评价研究的概述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董事会、监理会和经理层等实施旨在实现经营效率、效果、资产安全、财务报告相关信息的真实程度、法律法规和资产安全提供一个合理的保证过程,它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企业的经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企业的经营起到调节和约束的作用,保证整个经营管理能够起到监督和控制的作用。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董事会或者决策的机构可以对内部控制起到一个有效的评价,并且形成评价结论,出示评价报告。在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实行内部控制评价,保证企业开展的管理活动都可以有评价的标准。
二、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及评价的发展现状
据统计,仅有70%的房地产企业在官方的场合上,披露了董事会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而30%的企业并没有进行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同时也有20%的企业是聘请了独立的会计师对其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并根据审计的内容,出示内部控制的审计报告。
三、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的特点和内涵
房地产行业是属于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具有非常强的特殊性,而且作为房地产开发的企业,它能够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关系:一是内部控制建设需要房地产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采用内部控制,保证企业规模和管理水平能够相适应,同时能够符合企业经营发展的效率,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要求,真正把握控制点,保证内部控制能够作为企业内部的管理,严格按照企业的发展贯彻执行,同时实现企业外部环境的优化;二是内部控制执行,需要满足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真正促进经营方针和提高经营发展的效率,从而确保企业各项业务活动能够真实规范。
四、房地产企业内控管理及评价研究出现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的风险意识非常淡薄
金融危机之后,经济的发展形势正在恶化,所以国家加大了企业宏观调控制的发展力度,房地产企业面临着很多风险问题,而且40%的企业已经披露了风险评估的报告,风险评估是根椐企业的经营发展策略,利用自身的风险去分析技术,找出风险并采用合适的方法去降低风险,从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大部分的企业并没有一个健全的风险预警系统,从制度上并没有风险评估的机制,所以企业不能够准确地辨别各种风险,就会失去处理各种风险的机会,一当风险不是企业可接受的范围,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二)内部控制人员的执行力不足
房地产企业一般是独大的现象,接近百分之七十的房地产企业存在着这种情况,而且43%的房地产企业是国有控股,主要是因为国有股东并不是真正的股东,他不会像自然人股东那样在意出资和因出资带来的经济效益,所以国有大股东并不关注企业运作的风险,企业针对各种风险的控制只是流于形式,而且大部分的自然人控股,只是家族式的管理,只注重业绩而忽略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所以家族式管理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最终决策权集中到一个人手中。
(三)治理结构过于简单
目前我国很多房地产企业只是根据法律和法规的形式建立股东大会、监理会、董事会、经理层,并没有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的结构,具体的表现是:房地产企业股权结构最重要的是一股独大,董事长和监事长都是大股东所许可或者委派,所以董事会和监理会并不能真正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同时由于下属机构的设置并不是很完善,所以许多房地产需要设立审计委员会,建立完善的制度和人员配置,但这样并不能完全发挥作用。独立的董事人选一般情况下是董事长的提议,然后需要股东代表所通过,所以这种独立董事很容易成为真正的大股东的利益,无法真正独立。
五、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及评价的建议
1.鼓励管理层加强专业的内部控制培训
如果管理层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认识并不准确,就不能够向员工去传达真正的内部控制思想,而且整个企业并不能形成对内部控制正确的认识,所以内部控制的效果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需要鼓励管理层去参加专业的内部控制的培训 ,从而提高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形成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的氛围,保证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良好运转。
2.将内控思想与企业文化相结合
企业文化是影响企业员工思维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同时也是企业经营当中重要的部分,房地产企业可以把企业的内控思想真正融入企业的文化当中,通过企业文化来增加员工的控制意识,同时以一个相对较强的意识去组织并控制好环境,通过企业文化培养企业员工的内部控制的观念,使其能够真正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让内部控制的观念真正融入到企业员工的思想当中,保证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
3.健全房地产企业的治理结构
改善企业股东大会的结构,股权集中和分散程度可以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从而抗衡大股东的超强控制。为了确立股东大会在公司治理的核心地位,其他人员需要起到制约和监督的作用,所以合理分散股权非常必要。
同时还需要保证董事会的独立性,保证其在决策和监督过程中的独立性,只有董事会的功能完善了,才能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保证董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监督的作用和决策的作用。
4.加强成本管理
它需要政府和国家的支持,当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信息管理水平非常重要,作为企业管理者以及每一位职工,要尽可能去学习企业成本管理,提高员工的素质,将企业成本管理的理念灌输到每一位员工的头脑当中。同时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加强自身的企业成本管理意识,强化企业成本管理的强度。
结语:金融危机的爆发,国际的经济形势也越来越严峻,所以给房地产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中国的房地产企业需要抓住危机当中的商机,重视建设企业的经营发展策略,优化企业的治理,保证企业能够真正度过难关,根据目前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及评价,可以分析其中现状中发展的问题,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及评价体系。
企业的内控管理是树立企业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有效的企业内控管理方法才能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环境,我国企业的企业内控管理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坚持企业内控管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企业将会在世界的舞台上有所作为。(作者单位:成都万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东领,张新美. 成本会计学[M]. 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
【最全的内控评价底稿】推荐阅读:
银行内控自我评价报告08-31
内控监督检查评价报告08-19
最全的礼仪规范教程06-15
最全的酸奶制作资料07-13
世界上最全的咖啡知识05-12
史上最全的英语语法06-03
最全的olt设备介绍10-10
史上最全的中药口诀11-03
最全的房屋租赁合同11-24
成本低的创业项目最全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