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结束证明

2024-07-11

合同结束证明(精选9篇)

合同结束证明 篇1

甲方(浙江喜尚财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与乙方进行业务合作,鉴于双方半年以来未开展任何实质性业务工作,经双方协商,决定终止双方的.合作关系。同

至此,双方不再有合作关系。乙方在外开展的任何业务行为与甲方无关,双方再无任何法律关系和劳资纠纷。

甲方:(签字盖章)

乙方:(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 房屋租赁合同备案证明

★ 关于单位解除劳动的合同证明

★ 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证明

★ 论合同传真件的证明力

★ 证明

★ 证明范文

★ 情况证明格式范文

★ 工资证明格式

★ 工作单位证明如何写

★ 产权证明

合同结束证明 篇2

借贷合同案件中的证明责任分配问题,一直被司法界与学术界关注,迄今为止还没有统一的分配基准。正因为证明责任分配基准不统一,导致同一或同一类案件判决结果不同的现象。这种现象对保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司法统一以及司法威信的树立等带来不良影响。

下面根据一个案例说明所存在的问题。

原告诉称:2000年6月,被告向其借款15 000元,还款期已到,但被告至今未还款。要求被告偿还15 000元,并支付利息。

被告辨称:从原告借过15 000元属实,但已经还了原告11 000元,尚欠4 000元。加上1999年8月从原告借的3 000元,实际上欠原告7 000元及利息。

事实主张并提出证据的情况:

原告主张:被告尚欠15 000元,并提出被告给出具的15 000元欠据一枚。被告对此欠据没有异议。

被告主张:15 000元中,已经还款11 000元,但没有提出证据。1999年8月另借一笔3 000元。故共计欠款7 000元。从原告借3 000元时,没有出具欠据。

原告对被告主张的态度:1999年8月借的不是3 000元,而是11 000元,所以被告还的11 000元,不是用来还15 000元,而是还1999年8月借的11 000元的。被告还款11 000元后,将给我出具的11 000元欠据撕毁了。

审理法院认为的争议焦点:被告所还11 000元,是否用来还15 000元的?

合议庭成员意见1:因原告认可被告还过11 000元,所以应由原告提出证据来证明另存在着11 000元债权的事实。但是原告没有提出有关证据,所以应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被告只需偿还7 000元及利息。

合议庭成员意见2:原告提供15 000元欠据已经证明被告欠款事实。被告主张还款11 000元,应承担举证责任。原告虽然认可有过还款11 000元的事实,但他并非认可此次还款时用来还15 000元的。应由被告承担偿还11 000元是用来还15 000元的举证责任。但被告没有提供相应的证据,故被告偿还原告15 000元。

学者评论意见:原告已经提供15 000元欠据,证明了被告欠款的事实。即尽到举证责任了。

被告并没有提出相反证据予以否认,并证实其只欠7 000元的主张。被告的抗辩实际上是为了反驳原告的主张而提出的一个新主张,即抵消原告部分借款的主张。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的规定,主张权利存在的原告只需对权力存在的事实负举证责任。反之由被告举证。

笔者认为:根据我国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制度,合议庭意见1、合议庭意见2和某人评价意见都有各自的理由。导致同一案件举证责任分配意见出现分歧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理论与制度的不规范性。

二、中国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理论与制度的现状

我国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主要由民事诉讼法和相关证据制度来调整[1]45,所以,有必要先整理一下有关举证责任分配的民事诉讼理论和制度。

(一)所谓的举证责任

民事诉讼法条中没有举证责任这一法律术语。举证责任一词来自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1款: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举证责任是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举证责任有两个含义:一是由提出主张的当事人提供证据加以证明,即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二是当事人不尽举证责任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就是结果责任[2]。还有很多教科书和论文将举证责任称之为证明责任。证明责任分为行为意义上的证明责任和结果意义上的证明责任。行为意义上的证明责任也叫主观证明责任,其特征是诉讼过程中在双方当事人之间转换。结果意义上的证明责任是事实真伪不明的情况下,主张该事实的当事人所承担的不利诉讼结果。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只能由一方当事人负担。也叫客观证明责任[3]。

(二)举证责任分配规则

第64条第1款被视为“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4]。我国很多教科书都持这种意见。即原告对其诉讼请求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有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被告对其反驳和答辩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也负有提供证据并加以证明的责任;第三人对其提出的独立的诉讼请求或者为保护自己的权益所根据的事实也负有提供证据并加以证明的责任[5]。为了更加明确第64条第1款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条强调: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明或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三)主张

第64条第1款“谁主张谁举证”中的主张是当事人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主张和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主张[6]。主张权利或法律关系存在的当事人,对该权利或法律关系存在的事实举证,反则由对方当事人举证;主张权利或法律关系已经或应当变更或消灭的当事人,对权利或法律关系变更或消灭的事实负举证责任[1]71。即主张是法律关系据以发生、消灭、变更的事实主张,也是证明对象[5]106。

根据以上有关举证责任理论与制度,此案中的原告与被告都有责任提供证据证明各自主张的事实。即,对原告来说,与被告之间的15 000元借款协议成立的事实、被告接到15 000元借款的事实、被告未还(11 000元)款的事实等都是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所以,原告对以上事实都有提供证据证明的责任。对被告来说,已经还11 000元的事实是反驳原告诉讼请求依据的事实,所以对此事实被告也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结果,原告对被告未还11000元(或另有11 000元债权)的事实没有提供证据;被告对已经还款11 000元的事实也没有提供证据,在这样情况下,难道原被告都因未提供证据而同时败诉吗?所谓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其实解决不了结果责任分配的问题。正如一位民事诉讼专家所说:所有权威的著作都无一例外地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条解释为证明责任分配的原则性规定,但未必如此[8]261。本条仅仅是个鼓励当事人尽可能提供证据的号召性条款[8]261。仅仅凭借现有的我国民事举证责任制度是解决不了此类案结果责任分配问题的。有必要参鉴国外先进的民事诉讼理论来分析此案举证责任分配问题。

三、借助日本民事诉讼理论分析证明责任分配基准不统一的原因

证明责任制度不规范的原因很多。特别是客观证明责任的分配与实体法有紧密联系,所以实体法方面的原因更多。本稿仅仅对涉及民事诉讼理论领域内的与证明责任有紧密联系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有关证明责任的日本民事诉讼理论

根据日本民事诉讼理论:民事诉讼审理的最终目的是判断原告提起的诉讼请求是否妥当。所以,民事诉讼审理程序以三个阶段进行:首先当事人提出请求,其次主张事实与理由,然后提供证据。

具体而言,在请求阶段里,原告陈述其希望得到什么样的裁判;被告陈述驳回原告的起诉或诉讼请求。在主张阶段里原告主张其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与理由;被告对原告主张否认或主张抗辩事实。对被告主张的抗辩事实,原告可以否认或提出新的抗辩事实进行再抗辩。主张阶段就是主张—否认或抗辩事实的主张—再否认或抗辩事实的主张—再再否认或抗辩事实的主张……在提供证据的阶段里,当事人对争议的事实各自提供证据要求法院审查[9]88。不难看出,以上诉讼理论将“否认”和“抗辩”区分考虑。

主张阶段的事实主张就是对事实是否存在的陈述。当事人对对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主张有四种态度:否认、不知道、自认、沉默。否认,是争议没有那样的事实;不知,是不知道那样的事实;自认,是承认有那样的事实;沉默,是什么都不说[10]391。

(二)日本民事诉讼中的“否认”与“抗辩”

否认和抗辩都是属于防御方法,而且都是对事实的陈述。否认和抗辩的根本区别在于:对争议的事实当事人自己负证明责任还是对方当事人负证明责任。否认是通过否定对方当事人负证明责任的事实,导致对此事实的证据调查的诉讼行为。抗辩是自己负证明责任的事实,也就是对方当事人主张的法律效果发生的障碍原因事实或消灭原因事实的主张[12]93。抗辩可以更详细地分为:权利障碍抗辩、权利消灭抗辩、权利阻止抗辩。权利消灭抗辩是被告主张导致原告的权利事后消灭的法律要件要素的事实的抗辩[13]。在主张阶段里,原告也可以采取否认、抗辩、自认等态度[13]300。比如:原告主张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被告否认或主张抗辩事实—原告否认或主张抗辩事实—被告再否认或主张抗辩事实—原告再再否认或主张再再抗辩事实……不难看出在主张阶段里原告和被告都有主张事实的权利。原被告都可以主张各自的抗辩事实。

(三)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反驳”概念的模糊

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很早就有“反驳”一词。民事诉讼法52条规定:原告可以放弃或变更诉讼请求。被告可以承认或反驳诉讼请求,有权提起反诉。《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规定中也有“反驳”一词: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反驳是指在民事诉讼中,一方当事人为了对抗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或实现自己的诉讼请求,通过主张新的事实和理由来否定对方当事人主张的全部或部分的事实和理由的一种诉讼活动[14]57。根据以上规定与解释,“反驳”是诉讼中的防御方法。

与日本民事诉讼中的有关防御方法概念相比,“反驳”概念比较模糊。近些年,有些学者介绍“抗辩”和“否认”,有些学者用“抗辩”和“否认”来试图解释“反驳”这一用语。但是至今为止民事诉讼中未能真正确立“抗辩”和“否认”的理论。

“反驳”只是被告的诉讼行为。而不是整个主张阶段中的原告与被告相互的诉讼行为。“反驳”可能是被告的“否认”,也可能是被告的“抗辩”。“反驳”概念的局限性和模糊性是导致结果责任分配规则的不规范的主要原因。因为被告对其主张的抗辩事实负证明责任,而对否认事实不负客观证明责任[15]80。在具体诉讼中“反驳”理解为“抗辩”还是“否认”是决定结果责任的关键所在。

四、笔者对此案客观证明责任分配基准的分析结论

(一)学者评析意见的缺憾

学者对此案客观证明责任分配的评论意见为:被告并没有提出相反证据予以否认,并证实其只欠7000元的主张。被告的抗辩实际上是为了反驳原告的主张而提出的一个新主张,即抵消原告部分借款的主张。此意见认为“被告的还款事实主张是新的主张”(抗辩)是正确的,但是未能明确解释为什么将被告(只欠7 000元)的主张视为抗辩。只有明确解释为什么将被告的“反驳”视为“抗辩”才有说服力,才对类似案件客观证明责任配时有普遍参考价值。

(二)分析此案中的“反驳”是“抗辩”还是“否认”的方法下面笔者参考日本民事诉讼理论,具体诉讼具体分析:

此案中,原告的“被告尚欠15 000元”的主张是发生权利(债权)根据的事实主张。被告对此事实主张的态度是:确实曾经借过原告15 000元。这其实是对原告的权利曾经发生过这一事实的承认,即对原告的权利发生事实主张自认了。所以法院没必要对原告主张的权利发生事实是否存在进行证据调查,因为原被告对此权利发生事实没有争议,随之原告也没有必要对此事实提供证据。

被告主张“所借15 000元中已经还款11 000元”是事后消灭原告(债权)权利的事实主张。即,权利消灭抗辩。

原告对被告的(已经还款11 000元的)权利消灭抗辩主张的态度是:被告所还款11 000元,不是还15 000元,而是还1999年8月借的11 000元的。此态度是对被告主张的权利消灭事实的否认。而且是附理由的否认。理由是:还1999年8月借的11 000元的。此态度会导致对被告主张的抗辩(已经还款11 000元的)事实进行证据调查。审理结果,被告所主张的还款事实真伪不明。所以被告承担客观证明责任,即败诉。

(三)此案合议庭意见1、2和评论意见的客观证明责任分配思维有共同的误区

此误区,是都被提供证据的责任牵着鼻子走。即,将客观证明责任视为没有提供证据的结果。这样认为的根据可能是来自于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第11条、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国部分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第(三)都明显规定了行为意义上的证明责任也就是提供证据的规则。这种规则是:先由提出主张的当事人举证,然后由另一方当事人举证,另一方当事人的证据足以推翻前一事实的,再由提出主张的当事人举证。然后再根据《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条第2款,应该提供证据的当事人没有举证证明就负结果意义的责任。这样认为会导致结果意义上证明责任分配的不稳定性。因为提供证据的责任是诉讼中在原被告之间流动、转移的。将客观证明责任与当事人提供证据的责任联想到一起,会导致客观证明责任概念的模糊性,随之导致结果责任分配的随意性。

(四)客观证明责任分配不能以提供证据责任的分配为准

日本民事诉讼中也有“证明责任”、“举证责任”的法律术语。最近的教科书与学术论文几乎都用“证明责任”一词。日本民事诉讼专家曾经说过:只是从有关当事人败诉不利结果的角度看客观举证责任会模糊对他事实真伪不明时法适用问题的本质[16]。客观证明责任不是不努力提供证据的责任[17]而是起初就被抽象地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主要实事上的,不根据具体证明活动进行状况来转换。比如说:原告对负客观证明责任的事实提供了有利的证据,法官根据此证据将要产生确信时,假如被告不提供其他证据来动摇法官将要形成的心证,那么原告的主张就被认定。就是因为有这种风险,被告面临提供证据的必要。这种提供证据的必要不是因为被告对原告主张的事实不存在的证明责任引起的。当被告提供反证来动摇法官心证时,原告主张的事实陷入真伪不明的状态,结果由原告败诉。当被告提供不出反证或所提供的反证未能动摇法官确信时,原告的主张被认定,随之被告败诉。这时的败诉不是因为被告的客观证明责任引起的[18]。所以,客观证明责任的分配不能根据在具体诉讼中有流动性的提供证据的责任(具体的提供证据责任)的分配来定。再说,败诉不利结果,既包括案件事实真伪不明(哪一方当事人的主张事实都不能认定)时的败诉、对方当事人所主张的事实被认定时的败诉。具体的提供证据的责任分配即包括本证提供责任分配也包括反证提供责任分配。本证提供证据责任分配是与客观证明责任分配统一,而反证提供责任分配与客观证明责任分配相反,两者的分配不完全统一。所以,客观证明责任分配不能根据提供证据责任的分配为准。

(五)结论

在具体的诉讼中,从形式上看客观证明责任似乎是分配给原告或被告的。但是严格地讲:客观证明责任分配不是考虑分配给原告还是被告,而是考虑分配给债权人还是债务人的,如,主张债款请求权消灭(偿还债款等)的当事人负证明责任而败诉[19]。笔者赞同此说法。

根据否认与抗辩理论解释借贷合同案件中客观证明责任分配规则:

金钱财物等返还约定、金钱财物等的接收、返还期的约定、返还期的到来都是权利发生要件。以上要件的任何一个要件,审理结果事实仍然不明确时,主张权利发生的当事人负客观证明责任(而败诉)。没有返还约定、没有收到涉案金钱财物、返还期未到等主张都是否认,这些否认的主张改变不了主张权利发生的当事人的客观证明责任。因为争议焦点仍在权力是否发生的事实。

免除返还义务、已经返还债款、诉讼时效已过、解除合同等都是权利消灭主张的抗辩。在审理过程中,这些抗辩的提出将争议焦点定在权利消灭实事上。审理结果,权利消灭事实仍不明确时主张权利消灭的当事人负客观证明责任(而败诉)。

重大误解、虚伪表示主张等是妨碍权利发生的抗辩;同时,履行抗辩、留置权的主张是阻止权利行使的抗辩。以上事实成为焦点,经过审理妨碍权利发生的事实、阻止权利行使的事实仍不明确时,主张此事实的当事人负客观证明责任(而败诉)。

下面运用以上提议的客观证明责任分配基准来验证所谓的证明责任分配疑难案例。[20]

基本案情:原被告之间加工承揽合同涉及320万。原告起诉请求:被告偿还尚欠150万元款项。被告辩称:已经按照合同的约定按期全部支付320万元。

主张并举证的情况:原告主张,该加工承揽合同合法有效,本人已经按照合同的约定按期保质保量履行了合同义务。被告已经支付170万元,尚欠150万元。被告主张:320万元已经全部支付,并提供了相关证据。原告对被告提供的证据进行质证后对被告支付100万元的部分自认,将150万元的请求进行变更减少到50万元。

经过审理,所争议的事实真伪不明,法院既不能认定被告欠原告50万元的事实存在,又不能认定不存在。此时客观证明责任怎么分配?

合议庭组成人员存在分歧意见,其中有一种意见认为:根据《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5条第2款的规定,由被告对合同已经履行(所争议的50元已经支付)的事实负证明责任(而败诉)。提供本案例的作者评析以上合议庭意见:第5条第2款是有关提供证据的规定,本合议庭意见将此条款与真伪不明的客观证明责任相混淆有所不当。本案中50万元的欠款是待证事实,根据客观证明责任应作出对原告不利的判决。即,本案中由原告负证明责任(而败诉)。

运用本稿主张的客观证明责任分配基准来解释:原告主张“被告欠320万元”是权利发生根据事实;被告对此权利发生根据事实没有争议(自认)。所以,原告主张的权利发生根据事实不是争议焦点。被告主张“320万元已经全部支付”是事后消灭已经发生的权利的主张,即抗辩事实的主张。所以,被告对“全部支付320万元”的事实负客观证明责任。原告在被告的证据面前,追加承认(自认)了100万的部分,将诉讼请求缩小到50万元。被告主张“320万元已经全部支付”的主张里包括50万元的部分也已经支付的主张。本案审理结果,50万元的部分真伪不明,应由被告负客观证明责任(而败诉),即判令被告偿还原告50万元。

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签收证明 篇3

编号:201()-第 号

本人(姓名:

,性别:

,身份证号码:)于 年 月 日收到(单位名称)出具的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特此证明。

签收人(签名):

年 月 日

(此一式两份,由用人单位、职工双方各执一份)

-------------------骑------------缝-----------章--------------------

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签收证明(存根联)

编号:201()-第 号

本人(姓名:

,性别:

,身份证号码:)于 年 月 日收到(单位名称)出具的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特此证明。

签收人(签名):

年 月 日

聘用合同、解聘证明 篇4

甲方(用人单位)名称:

地址:性质: 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

乙方(劳动者)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家庭住址: 居民身份证号码:

XX市XX有限公司

1、合同期限

本合同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止,期限年,试用期自年月 年月日,期限为个月。

本合同自月的条件出现为止。

2、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

甲方根据经营(工作)任务的需要,安排乙方在部门从事岗位,具体工作内容及要求为:乙方必须按照甲方对本岗位经营(工作)任务和责任的要求,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有关规定指标和任务计划。

3、劳动纪律

甲方根据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乙方自觉遵守甲方的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服从甲方管理。

4、责任

乙方以个人名义从事的业务等发生的经济纠纷与法律责任,都与甲方无关,由乙方自行承担。

5、其它

此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签字后生效。

甲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乙方(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解聘证明

兹证明,身份证号,已于年无任何劳动纠纷,特此证明。

法定代表人(签字):

社保终止合同证明 篇5

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

/女士:

本单位与你于年月日签订的期限劳动合同,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______项规定,决定不再与你续订劳动合同,请按下列第情形办理手续:

(一)请你在接到此通知后天内到本单位,办理终止劳动合同关系的相关手续。

(二)因你现处,按照规定请你在该情形消失时天内到本单位,办理终止劳动合同关系的相关手续。

特此通知

单位盖章:

年月日

一式二份(用人单位和职工各留存一份)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

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

本单位与先生/女士(身份证号码或者其他有

效身份证件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签订的期限劳动合同,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______项规定,本单位决定不再与其续订劳动合同,其档案及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至。该职工在本单位的相关情况如下:

1.本单位与其最近一次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自

年年月

2该职工在本单位的所从事的工作或工作岗位

为:。

3.该职工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共计为:。

单位盖章:

年月日

一式三份(用人单位和职工各留存一份,一份存入职工个人档案)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

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

先生/女士:

本单位与你签订的期限劳动合同,由于原因,现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和企业的规定,决定自年月日起,解除与你的劳动合同关系,经济补偿金为下列第种情况:

(一)无经济补偿金。

(二)经济补偿金元。

特此通知

单位盖章:

年月日

一式二份(用人单位和职工各留存一份)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

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

本单位与先生/女士(身份证号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签订的劳动合同,由于原因,于年月日解除,其档案及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至。该职工在本单位的相关工作情况:

1.本单位与其最近一次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为:自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2.该职工在本单位的所从事的工作内容或工作岗位为:。

3.该职工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共计为:

单位盖章:

年月日

一式三份(用人单位和职工各留存一份,一份存入职工个人档案)

劳动合同遗失证明 篇6

劳动合同遗失证明1

姓名:_________________,性别:__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是我公司合同制员工,劳工合同期限自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至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劳动合同一式二份。因__________(公司/员工本人)保管的劳动合同原件遗失。__________(公司/员工本人)已知晓相关法律责任,由劳动合同遗失所造成的一切法律风险由__________(公司/员工本人)承担。办理劳动合同解除(终止)备案手续后,劳动合同原件放入员工本人劳动人事档案,公司保留劳动合同复印件及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备查。

特此证明

情况属实(单位公章)________

员工签字(手印)________

劳动合同遗失证明2

广州市xx局:

我公司提交的广州市xx工程资料,资料中《xx公用建筑工程》合同原件因其他原因遗失,现提交扫描件及复印件一份交贵局审查,我司承诺该合同真实有效,并对该合同的真实性负责。

特此声明!

广东省xx有限公司

20xx年xx月xx日

劳动合同遗失证明3

兹有我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与姓名___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于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在__________登记结婚,因_______________(原因)结婚证遗失,现在二人仍为合法夫妻关系存续期间。

经办人:_________________(村、社区公章)

终止合同证明书 篇7

姓 名 性 别 出生年月 参加工作时间 身份证号码

劳动合同签订起 止 时 间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在本单位

工作年限 在本单位从事工作岗位、工种 支付经济补偿金(元)经办人签字 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原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几条第几款由用人单位(劳动者本人)提出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其他需要 说明的情况 单位意见

及盖章年 月 日劳动者签名年 月 日

注:此表一式三份。劳动者、用人单位、劳动保障经办机构各一份。名 性别 身份号码

户籍所在地 省 市 县区 街 号 现 住 址 区市县 街 号 本单位工作起止时间

本单位工作年限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计 年 个月 工作岗位

所终止劳动合同期限 固定期限 年 月 日起 年 月 日止 无固定期限 年 月 日起

完成工作任务期限 年 月 日起至 工作任务完成时止 终止劳动合同原因()劳动合同期满

()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

()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提前解散()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终止劳动合同时间 年 月 日

支付经济补偿情况 个月,每月标准: 元,合计: 元

国有企业支付生活补助费情况 个月,每月标准: 元,合计: 元 缴纳失业保险费编号 单位 个人 用人单位(公章)经办人: 年 月 日

注:

1、此证明由用人单位出具,一式三份。一份交给劳动者本人,一份装入劳动者本人档案,一份由用人单位留存。

解除劳动合同证明 篇8

你与本单位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合同期限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于 年 月 日因 (原因)解除(终止)。你在本单位 岗位上工作,工作年限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共 年 月。

用人单位盖章 劳动者本人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注:1、本证明一式七份,用人单位留存一份,一份存入本人档案,四份交劳动合

同订立和履行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仲裁科、养老、失业、医保中心各一份),一份本人持用。

2、对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如有争议,可在收到本证明一年之内到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申请劳动仲裁。

3、此证明应当履行签收手续以备查。不辞而别未办理任何手续离职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按相关法规及内部规章制度作出处理决定,并采取公告或委托公证机构送达的方式送达。

合同结束证明 篇9

在没有书面合同作为证据的情形下,当事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证明合同的内容呢?律师建议,当事人可以从其他物证或书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等方面入手,这些材料可以起到对合同内容的证明作用。

其他书证、物证,如合同双方在协商合同内容的过程中所接触的书面文件、包括传真、订单,也包括往来电子邮件、QQ聊天记录等,虽然这些材料并不是书面合同,但是有可能对合同的内容起到一定的证明作用。下面我简要分析另外两种常用的证据形式,证人证言和视听资料:

所谓证人证言指,证人在诉讼过程中向司法机关陈述的与案件情况有关的内容。一般说,凡能了解事实、能够正确表达的人均可以作为证人,在此需要注意的是,证人对当事人说的话语并不是证人证言,而是证人向法院或侦查机关作出的陈述才是证人证言。

所以,合同双方当事人可以找到了解合同内容的证人,让证人证明合同的内容。证人就自己所知道的案件情况向法院或侦查机关所作的陈述。以本人所知道的情况对案件事实作证的人,称为证人。

所谓视听资料,是以录音、录像带、或电子计算机相关设备存储的作为证明案件事实的音响、活动影像和图形,统称为“视听资料”。

上一篇:广播电视工程接地技术与应用探究-广播电视技术的论文下一篇:非婚生子女抚养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