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标准(共4篇)
结束标准 篇1
迎接“模块时代”的挑战
自从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两位院长的那篇著名论文于1997年发表之后,“模块时代”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对此最为关注的是经营学家和经济学家,因为他们从这儿找到了一个困扰他们许久的重大经济现象的答案。众所周知,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制造业的竞争力开始取得绝对的优势,美国则节节败退。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后半叶起又渐渐失去了优势,到了90年代则陷入了困境,而美国则又重新夺得了优势。隐藏在这个经济现象背后的原则可能很多、很复杂,但其中必有起关键作用的因素,经济学家们,尤其是以青木昌彦为代表的日本经济学家则把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归结为:“信息技术革命对产业结构产生的不可逆转的影响。”他们认为,“20世纪末美国产业经济的复兴、日本产业停滞等现象,大部分都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解释。”他们又认为,“在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下,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为了理解这一变化,经济学和经营学领域里开始流行的关键词就是‘模块化’。”从而找到了更深层次的原因—模块化,是模块化推动了产业经济发生了结构性变化。
模块化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和近代史一样古老,那么为什么到了20世纪末模块化的概念才备受瞩目呢,并把从此开始的信息时代又称作“模块时代”呢?对于这个问题,到今天已经无需理论证明,因为事实上在作为信息时代标志的电脑产业 (或IT产业) 里,那些像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软件方面的操作系统等核心功能等都已变成了独立的模块。因特网的普及也对通信行业产生了同样的影响。整个信息通信产业正在全面的模块化。就这样,和工业化历史一样长的模块化与现在所说的模块化的最大区别在于:后者是伴随着“数码革命”产生的,而且改变了信息通信产业的结构,并影响其他产业的结构,这就是模块化的力量或者说是模块时代的挑战。
日本产业停滞的根本原因不是别的什么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问题,美国又重新夺回优势,其根源也在于产业结构,是信息通信产业的兴起起了关键作用,而在这个过程中模块化功不可没。对此,鲍德温和克拉克总结到:“电脑企业不仅通过廉价、高速的信息处理能力进一步拓展了市场的范围,而且引导着产业结构向能够最好地发挥这种能力的方向转换。在令人叹为观止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就是‘模块化’。”
日本产业界在同美国的较量中暂时失利了,但他们终于找到了失利的根源。产业界、经济学界、政府都已经开始了对模块化及其对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据一份“从DVD看日本企业的标准化事业战略”的研究报告中得知,日本经济产业省早在2004年至2005年期间,通过日本标准化经济性研究会对日本企业所采取的标准化事业战略进行系统地调查研究。其目的是依据产品架构理论 (模块化是一种产品架构形式) 寻求构筑新的企业制胜模式。从报告的内容来看,政府组织的这项调查研究非常深入细致,又非常专业。报告为日本企业设计了五种可供选择的制胜模式,其中的每一种都涉及到模块化问题,因为模块化已被认定为产品架构的主要发展方向。通常产品的模块架构比起以往的整体 (一体化) 架构更能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也正是因此IBM才投以巨资开发360系统,就是将其电脑产品由整体 (一体化) 架构转向模块化架构。这个模块化架构一经出现,便推动着美国信息产业快速持续增长并且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产业结构。
产品架构的发展演化不是一个单纯的设计技术问题,它对整个产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鲍德温教授经过长达十年的研究之后坚定地认为,“电脑产业发展到今天这样的产业集群,其根源在于电脑设计的模块化”。他还认为,“在电脑产业中,广泛采用模块设计的方法,戏剧性地提高了创新的速度。事实上,比起迅速的信息处理和通信等技术因素,模块化才是电脑产业的环境急剧变化的主要原因。而且只有建立在模块化基础上的经营战略才是应对这种环境变化最好的方法。”
那么,这个模块时代的来临,和中国有什么关系呢?应该说这种经济技术发展的一般趋势带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必然性,不论我们是否情愿,迟早要接受这个现实。青木昌彦说,日本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关注模块化这一概念,对此,他深为遗憾地说,“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风险企业盛极一时,在此之前曾经是世界经济舞台主角的日本企业却无所作为地经历了‘失去的十年’。”这应该成为我们的前车之鉴。他在一个中译本的序言里特别强调,“向模块化发展的产业结构基本上可以看成是从事前的设计和生产的集中控制转向分散化的创新,同时伴随着更灵活、更大众化的设计规则 (产业标准) 以及事后的竞争性再集中。这种观点对中国经济特别重要,并具有重大意义。”在上面提到的研究报告里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报告中说,“通过标准化可以加速技术的手册化和开放性,使产品架构由整体型向模块型动态的转变,这种架构的变化可以促使企业间的横向分工,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进入市场提供机会。并且,模块化带来低成本化,在市场从先进工业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大的同时,也振兴了这些国家的产业,给人民带来好处。”
我国信息通信技术和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数字技术的快速普及的客观事实生动地证明了“模块时代”的降临确实为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极大地缩短了跨越“数字分水岭”的时间,使人民享受到了科技进步的福祉。
但是,我们又必须正视这种时代的挑战,我们虽然可以把别人开发出来的含有核心技术的模块买来,从而节省大量的开发时间,但是我们除了要负担可观的专利费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永远无法超越别人。
模块时代的技术基础便是有极高科技含量的模块,它是被高度浓缩化了信息资源。模块时代企业间竞争的焦点,基本上集中在关键模块的开发上,有了核心模块就能造出产品,模块的质量越好、功能越强、产品便越具有竞争力。
模块时代的产品由模块构成,构成产品的模块也常常由模块构成。产品的变型和创新也源于构成产品的模块的变幻。它实际上是一个模块体系组成的模块王国,这是难度极高的系统工程。
我们要调整经济产业结构,必须启动这项工程;
我们要跨越式发展,必须启动这项工程;
我们要实现国防现代化,必须启动这项工程;
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启动这项工程。
模块化是标准化的高级形式,它凝结了所有标准化形式的特点和优点,吸收了当代技术科学、管理科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的成果,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理论体系,是企业应对国际经济技术竞争、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有力武器,是标准化理论和学科建设的资源库。可以说,不占领模块化这块阵地就谈不上标准化的现代化。
值得庆幸的是,我国国防科工委系统和解放军总装备部系统长期以来在标准化工作中高举“三化” (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 的旗帜,在武器装备的研制过程中充分发挥包括模块化在内的各种标准化形式的作用,不仅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总结了一整套“三化”工作经验。这对我们各行各业标准化工作的创新以及标准化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都有极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工业经济学界对模块化的研究和讨论日渐热烈,全国已有几十所高等院校的教授和青年学者投入了模块化的理论探讨。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是借鉴青木昌彦的理论并且联系中国经济改革,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实际,很有创意。对在我国传播模块化知识,引起经济学界、管理学界、企业界、教育界以及政府对模块化的重视有积极的意义,有可能从此找到一条调整产业结构的可行对策。
标准化界早在1991年就由中国标准化协会牵头对模块化的理论与实践开展了有组织的研究和讨论,1994年已经形成一批积极分子,理论探讨不断深入,实际应用成果也有不少。后来,有组织的研讨虽然中断了,但许多人仍在潜心研究,许多企业在实践中创造着经验。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单位牵头,把全国的力量组织起来,形成攻坚队伍,把模块化纳入工作目标,急起直追。让模块化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充分地展示现代标准化的威力,让每一个标准化工作者都能在模块化这个平台上充分地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祖国建功立业。
“报告”到此结束了,感谢本刊给了我一席之地,使我实现了与标准化界的朋友们沟通的心愿,衷心希望读过“报告”的朋友们帮助我改正其中的缺点和错误,倘能听到批评和指导的声音,我将不胜感激之致。
结束标准 篇2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什么样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结束结束爱情散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出来的时候,这个城市也已经醒了。到处都是公交车的喇叭声,感觉。
我背着一个包。我在这里,没有太多的行李是正常的。我一直也没想在这里长久的待下去。一直都是。我也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来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是城市,我一直有种感觉,我不属于城市,我看不上城市的一切。当然,我估计城市也没必要看上我这样的。我走到站牌下的时候,太阳还没有出来,但是我能感觉到头顶一样有种强烈的热,直射下来。我不自然的抬起了头,这个城市里,我生活了近一年了,但我是第一次抬头看太阳。并且还没有看见。这个其实不算个细节,也不是个笑话,可我想我应该交代下,因为我在抬头看了下后,骂了句T-M-D,没太阳,还这么热!
我要走了,我没有通知任何人,很多人其实都是没必要告诉的,最想告诉的人,我现在又不能告诉,我必须离开了再告诉她,或者一直也不要告诉她。因为我不想让她难过。也不想让她知道我是如此难过。其实离开也就是重新开始,重新起程,我从网上查到了去向沙漠的车次,我选择的是花时间最多的那趟火车,我不在乎时间。只想离开,也许,慢慢的离开更加平静自如一些吧。
从火车启动的那一瞬间起,我的心就开始疼痛,不停止的痛。我知道我虽然憎恶这个城市,但还是有很多难以舍弃的东西,包括她。我甚至不敢去看窗外,我知道她不知道我离开,也不会在车窗外为我流泪作别,可我还是怕看见她。怕看窗外。车子已经越过城市了,快要。我的眼泪开始不争气的涌出。我是个可怜的男人,男人本不该流泪。我想我的样子谁看见了都会觉得很狼狈。可我没有办法叫它停止。
我就这样的走了?我确实就这样的走了。离开了她和这个城市。
火车到站的时候,我才感觉到饿,而且我也很佩服自己。一口东西没吃竟然坚持了三十多个小时。我要到达的沙漠已经不远了,我想先找个地方住下来。我想让自己象个婴儿一样的干净、纯真的,虔诚地接近沙漠。我选择了一个比较偏僻的小旅馆住了下来。我也不是住不起好点的,只是不想在那里听到那么多虚假的热情。我讨厌他们一遍一遍的喊我老板。不像在小旅馆里,她们只提供给你一个房间和一壶开水。其实,我需要的稍微要比这多一点,因为我需要洗澡。老板笑了,这个问题不大,你可以在我屋子里洗。他的房间有浴室。这样我就很知足了。我吃了点这个地方的小吃就洗澡休息了。大约在半夜2点左右,我醒了,我清楚的感觉到,我在梦中流泪了,枕边湿凉了一片。我起来看了下窗外,这里就是安静,窗外除了几盏路灯,我没有看到其它。这个地方的夜晚才是真正的夜晚。
我到沙漠大概走了4个小时,不是步行,是出租车,并且4个小时也并没有到达沙漠里,我只是远远的看见了此起彼伏的沙漠,像城堡又像山峰。我把行李和一顶帐篷从车的后备箱里取出来,司机一直问我是不是画家,他觉得我的胡须长了或者是因为我有艺术家的沉闷?我告诉他,我只是个普通的旅者,是个喜欢游荡的人。司机笑着走了。我估计他在他的车子里用最地道的方言骂我傻比,或者是神经病之类。没事居然跑到山里找什么沙漠。因为他很清楚,今年的风沙很大,根本不适合在沙漠旅行。等我安排好一切的时候,天又要黑了,我都纳闷,这个地方这么容易天黑。不是说沙漠很晚天才黑的吗?当然,也许是我记错地方了,况且我地理学的很差,高考时只填对了一个空。
我迫不及待的来到这里,真正到来的时候,近在眼前,却没有多少的激动。是不是我太累了。我把帐篷搭在了一片杂草堆里。在太阳几乎要落下的时候,我走到了沙漠里,这里确实够荒凉,但沙子很干净,很暖。我很搞笑,还穿着皮鞋,我脱了鞋子,顺在手里。向沙漠更深处挺进。
在这片沙漠里,我想到了沙漠拥有包围的美好,沙漠里有最美丽的风景,如此壮阔。沙漠里有最动人的声音,最原始,最野性的声音。沙漠里有最美的夜。充满寂寞的,似乎读懂人心的夜。空阔而神秘,神秘而让人迷恋。我还想到了很多事情,想到了自己走过的人生,想到了自己第一段不成熟的感情,想到了自己小时候,想到了自己曾有过的梦,想到了许多的过去的事,当然,更多的还是想到她。想到了和她在一起的那些时间。不多的日子,甚至都数的过来的那么点时间,可我细致的回味,细致的回忆,把每个细节在脑海里咀嚼。我拿出了MP4,直接选择到了熟悉的一首韩语歌曲,自己的韩语水平不足以完全听懂歌曲意思,但我喜欢听,喜欢在忧伤的旋律里找寻痛哭的理由。
我不得不承认自己是脆弱的,我曾经那么坚强,可是为什么还是会如此伤心?我把脚深深的陷进沙子里,那里有潮湿的凉,很舒服。
我平展的躺在沙里,我抬头看到了空阔的天。这里不同与城市,这里的天空是平静的,是清晰的。虽然已经天黑了,我觉得天黑了更显出了天空的广阔。
我突然想起,我曾经答应过她,也要带她到这样的沙漠里来,因为她说她也很喜欢沙漠。她当时和我开玩笑,说有一天,要是真的和我私奔了,就去沙漠隐居。现在面对着这些沙子,只有我一个人寂寞的守侯,没有她。真是想她啊,我发现自己痴迷她到了绝对的境界。我相信我假如把我和她之间告诉给我的朋友,他们一定认为是我疯了。我怎么可以爱上已经结婚了女人?可我不论怎样,已经深陷于此。就如同现在身体陷入到了这遍野的沙漠。
大约是午夜了,风突然大了起来,我感觉到我已经被沙子埋了几乎。我努力想起来,可是已经被埋的很深了,我开始慌了,我起不来了。我的眼睛里好象也进了些沙子,耳朵里也是。我几乎看不见,只有手在沙子里挣扎。我突然觉得自己一个人在沙漠里睡觉近乎自杀。当然,我还能呼吸,我的鼻子没有完全被沙子掩埋。我想用脚蹬开沙子,但是沙子更快的填补了脚下的那点空隙。我用脑袋拨开了点,我好担心。担心沙子在风的作用下塌陷,那样我就不能呼吸了,我就被彻底的葬进沙漠了。
好在所有的一切没那么糟糕,我在努力多少次之后,我的右手终于伸出来了,我先用手把脸上的沙子拨拉开,我做完这些的时候,不再慌张,我知道,我可以起来,我可以离开了。大约挣扎了十分钟,终于出来了,我有种死而复生的感觉。我几乎是逃跑着离开了那片沙子,我已经忘记我是怎么来的了,没有任何方向感了,主要也是因为大风把沙子几乎推移了一圈,黑夜也是主要原因。我只好凭着感觉,向沙子略低处走,不能走太低的,因为我怕自己被陷进去,我现在才知道我是这么贪生怕死。我好象曾经给她保证过,她要是怎样怎样的.时候,我一定不怕死,冲上去。现在,我才知道我给她撒了谎,我根本没有那个胆识,没有那个勇气。我丢了我的鞋子,我也丢了那个MP4。我走出沙漠的时候天还没有亮,我是凭借脚踩到杂草里,被草扎疼了,才知道我出来了,走出沙漠了。出了沙漠,我有种很大的释放感。浑身突然没了力气。我不敢继续睡觉,继续向前,直到走到天亮,直到我看见了树,一棵杨树,歪歪的长在那里。在树下,我休息了下,我想,我那个样子更荒唐更狼狈。比我离开城市的时候狼狈的多,我现在想,我离开城市可能算是打了败仗,在沙漠里,我如逃兵一般。
我没有想到,我还是睡着了,并且做了个梦,我梦见了她,她还在我们曾经一起待过的那个公园,那个长椅上,打着那把天堂牌的阳伞。在远远的望着我笑,我走近的时候,我看见她不是在笑,是在哭,满脸是泪。我伸出手,去拥抱她,她没有躲闪。当我感觉到,她的肩膀在抖动的时候,我也无比的伤感,竟然我们是这样的无助。我就在这样的无助和无比的伤感中被自己哭醒。阳光开始强烈的照射,我受不了这里的阳光,太强烈了。我用手搭了下,看了下四周,我看到了远处几乎要了我小命的那片沙漠。也看到了不远处的帐篷,很惊讶我的直觉那么准确,我怎么没走到更远处或是沙漠更深处,我走出来了。我在帐篷里吃了点东西,点了颗烟。我已经忘记香烟了快要。我曾经花了几个月戒烟,而实际上没有能坚持连续的一天,而我在这里,突然没有对香烟怀念。这说明我可以戒掉香烟。但我现在不用戒烟了,我要用香烟祭奠我的这段经历。我把所有烟都点燃,堆成一簇。我清楚的看到,它们成了一片灰烬。我收起了帐篷,但没有带走,我把它放到了杨树那里,我已不需要它了。我更奇怪自己前一天晚上扎帐篷的时候怎么就没有看见这棵树?也许是当时的眼睛里只有那片沙漠,没有别的吧。
我在这个边缘的地方又逗留了一天,一天的时间基本上都在吃东西,呵呵,我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突然那么喜欢吃,当然,我需要告诉大家的是,小地方的小吃真的很美味,真的很让人犯谗。然后我买了张返回的票,当我回到城市的时候,我没有了原来的那种憎恶,甚至觉得它是那么熟悉,那么让我自然。
结束标准 篇3
30年前, 中国开始成长为一个世界性经济体。最初的时候也许并不是光鲜耀眼, 但现在她已经羽翼丰满。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成功故事。
毫无疑问, 中国已经取得无与伦比的成就, 但是现在到了应该改变的时候了。
俗话说的好, 为了适应路况变化, 行驶中的车子需要换挡变速。现在, 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需要“换挡变速”了。这是中国成长神话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让我们来看一下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沿途状况并寻找一下其中的重要因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 过去30年中国再次出现在国际经济舞台并大获成功, 其原因是廉价的劳动力和低廉的成本。仅仅依靠以更便宜的方式生产已有的产品, 这根本不是创新, 没有服务。
这一点直到现在还是没有任何改变, 中国仍然把关注焦点单一地放在如何使现有产品更便宜上。现在, 是时候收手了!
同样的答案可以回答更多的问题。有没有一家中国企业曾经创造出一款备受瞩目的、可以媲美柯达数码相机、飞利浦CD、或者索尼随身听的新产品?有没有中国企业曾经提出过像丰田的生产流程、宜家的卖场设计一样值得关注的生产程序革新?中国有没有产生过像iTunes一样改写用户体验的商业模式, 或者像Zara那样彻底改造时尚产品的供应频率?
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是:没有。开诚布公地说, 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并不是创造出任何不同的东西, 而是尽可能便宜地生产已经存在的产品, 做到这个需要的就是廉价的劳动力。
但中国的劳动力供应正处于一个拐点。
2010年, 中国适龄劳动人口 (15岁到64岁) 的数量达到了峰值, 人口中71.9%都在15岁到64岁之间, 这个年龄段的人口被认为可以为社会创造净值。2010年之后, 中国适龄劳动人口比例将会下降, 到2015年, 适龄劳动人口的绝对数量也会开始减少。正如长期以来一直关注中国的PhilipBowring最近在《国际先驱论坛报》上发表的观点:“中国现在40岁到50岁之间的人口有3.78亿, 但20岁以下的人口只有2.73亿, 农村里年轻的、富有流动性的人口持续下降。因此中国必将寻找其它途径以维持经济增长, 并从工人的生产率提高中取得收益。”破解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的难题最显而易见的方法是寻求创新, 但我们有理由怀疑过去缺乏创新的情况何以会突然改变。
一个看起来矛盾的现象是, 今天的中国, 在艺术、时尚、雕塑、音乐和电影等诸多领域, 充斥着创造力。但如果仔细观察, 就会发现这些创新都是个人行为而并不具有组织性。亚马逊和苹果之所以能够鹤立鸡群, 源于它们都是“有组织性”的创新。
iPod、iPhone和iPad这样的产品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设计, 它需要一个团队, 而且必须是一个多样化的团队, 近来的大部分革新的成功也都是出于同样的原因。
和中国各类组织中庞大的人数相比, 中国的组织为何表现得如此缺乏创新性?难道在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以命令和控制为特色的管理手段仍然难以打破吗?或者是由于儒家尊重等级制度和亲属关系的文化还在发挥作用?是由于缺乏信任;还是信任过于泛滥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多样性吗?或者是出于别的原因?
毕业晚会结束语结束语 篇4
女: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只有离别的时刻,才知道光阴的短暂与宝贵。
男:岁月荏苒,青春行走在时间的河岸,渐行渐远。
女:初夏又至,七月的脚步也已走近。弹指一挥间,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此时此刻,蓦然发现自己曾百般挑剔的母校竟那么可爱,那么的温馨。
男:要说再见了,方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聚散两依依”,什么叫“相见时难别亦难”````千头万绪,又岂是只言片语能表达的。但无论如何,心中依然清晰的,将终生难忘的,是五年来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点点滴滴。
女:七月我们将远行,带着对母校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告别我的学生时代。如今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也许回首再来已是雪满白头了!
男:昨天毕竟短暂,明天才是永远,也许前方的道路依然会有很多荆棘,未来的日子未必就是风合日丽,但我们坚信,“海阔必能凭鱼跃,男:天高必将任鸟飞”,女:让我们一起期待,合:明天会更好!
女:再见啦,我最亲爱的母校!男:再见啦,我最亲爱的同学!合:再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