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少活动总结

2024-06-08

三少活动总结(通用3篇)

三少活动总结 篇1

三少活动总结

今年暑假我校展开了“三少”活动,所谓“三少”活动指的是“每亩地少施一斤肥,少洒一两农药,少用一方水”。

从老师说“三少活动”后就对其进行了下了解,原来少用一方水,可减少0.7立方米污水排放,少污染28立方米的清洁河水资源;少施一顿氮肥,可减少进入河水体的磷0.006吨;少用一两农药,可减少10多吨稀释用的水体。

这次暑假,有时间回了次老家,抽了一天的时间和表弟下乡进行了问卷调查/

当天天气凉爽,在乡间走了一会,拍风景照片拍了许多,然后便看到一个老爷爷在地里除草,我们走过去和他交谈起来,说我是大学生我们学校有个活动,想对他进行一个采访,他也很配合的答应了,问了他一些信息,他也都无保留的告诉我了,当我问到希望政府出台什么奖励和补贴政策时,这位老爷爷表现的有一点激动,然后说:“政府还有什么要补贴的,政府做的很好了其它 的不需要了!”感觉他的情绪有一点波动,我便道谢离开了。

然后是一位老奶奶,白发很多,已经70多岁了,我和她交谈起来,当问到“对少用化肥少用农药少用水”,有什么有效的措施时,她会答说:“每亩地需要多少化肥多少农药多少水,就是那么多,少不了了!”再聊了其它的一些,然后就离开了。

最后一个是一个70是多岁的爷爷,这个爷爷是话最多的一个,也很乐意的跟我们聊了许多,他说现在许多田地都荒了,年轻的人大多都不愿意留在乡下,就只剩下一些老一辈的人在种田,也仅仅只用了一部分的田地,种了些蔬菜,粮食,够自家吃就可以了,对于三少的问题,他说,缺一点,庄稼就长不好了。

调查的三个人之中年龄都在60岁以上,受的教育也只在小学和小学以下,对许多问题的解答也都不一样,在我们家乡那边,对于“三少”能带给我们的一些好处,但对于农民来说,这些道理即使他们都懂,但要想真正贯彻落实,还很困难。我认为“三少”活动要顺利实施,首先做好前期宣传作用,而且要进行一系列的环保作用,同时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有好的治理技术,还需要专业的农村环保人才,当然这个环保人才对这方面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同时也有实践知识,这两者要结合在一起,而不能只是纸上谈兵,一到实际中便什么都不会了,当然这种专业人才最好是本人自愿去学习,经过自己的深入了解、实验,最终取得好成绩,强制他人去做这样的事情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此外如果政府采取奖励补贴政策,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他们也都愿意参加,对于现在许多农田几乎无人耕种这种情况,政府还需采取相应措施解决这种情况。

新闻来稿中三多三少现象 篇2

作者刘照丁

在报社编辑部编稿、组稿、值班,时间长了,读稿子多了,我发现来稿中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开始,我以为这是本地方的现象,到省里参加全省新闻骨干培训班后,与同行交流了一些情况,才知道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走进WTO时代,“三多三少”现象严重影响传媒质量提高和竞争力增强,与其它济后的农副产品和工业产品一样,处在迫切需要整改之列。

综合本人积累的资料和同行的一些说法,可见新闻来稿中的“三多三少”现象表现为:

第一是工作性、总结性的稿子多,深度报道少。工作性的稿子突出在年初,比如“经济建设开门红”,“国企改革早准备”,“农村工作早安排”,“计划生育早计划”,“下岗职工早培训”等等。而总结性的稿子则突出在年中和年终,如“税收任务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农业生产丰收在望”,“经济建设花繁果硕”,“招商引资硕果累累”,“教育改革稳步开进”,“交通建设迈上新台阶”“私有经济得到新发展”等等。

这些稿件千篇一律,无非是开会布置,领导讲话,措施一条条,数字一串串,有的干脆照抄工作总结,让人读后感觉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相反,来自通讯员之手的深度报道却很少。去年冬,某县私有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很好的效果,有很多人们想了解的、新鲜的东西。为此,我约该县一位通讯员写一篇有关此项工作的深度报道,要求有措施、有经验,让人读了可学习借鉴。可结果仍然是一篇篇幅长长的工作总结,让人大倒胃口。而中国进入WTO时代,地方工、农业产品结构如何调整?怎样解决目前产品档次低、质量差的状况?如何与世界经济接轨?象这类稿子更是少之又少。

第二是季节性、应景性的稿子多,生动活泼的少。季节性的稿子比如元旦、春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中秋节、国庆节等等。应景性的稿子比如学雷锋做好事、学英雄见行动、学理论强素质、开业剪彩获奖挂牌、开会联欢、领导下乡、春耕春种、夏收夏种、植树造林、安全防火、抗寒抗旱抗高温、保质保量促生产等等。

这类稿子年年写,炒老饭,节日活动少不得热热闹闹,学习座谈当然是满堂济济,而应景稿要么是进度式数字式报表式,要么就是如何如何重要等,长期以往,除了年月日是新的,没多大变化,有的通讯员甚至把早年发表过的稿子换个时间又寄来了。有一天,我在编辑部就接到一位读者打来电话反映,说当日一篇报道与去年一篇见报稿是一样的,我当即翻开去年的报纸合订本核对,结果除了年月日和个别数字有改动外,标题、新闻来稿中的“三多三少”现象及其克服办法作者 刘照丁sglzd@163.com1

文章、作者都近乎一样。难怪读者说一些新闻没看头,有现场感,新鲜活泼的新闻真是难见啊!

有时看到有些素材本来很新鲜的,但编辑部收到的稿却往往不尽人意。如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香港一批大学生到韶关市农村体验生活,晚上两地大学生举行联欢晚会,这是个多好的写现场新闻的素材呀!香港大学生对内地有何感受?对香港的前途有何看法?韶关大学生对香港大学生印象如何?都是人们迫切关心的问题,然而,编辑部收到的却是一篇应景性的晚会简讯,真让人大失所望。

第三是荣誉性、表扬性的稿子多,谈问题分析问题的少。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荣誉性、表扬性的稿子不是不能写,而是要解决为什么写、怎样写的问题,象《南京路上好八连》、《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北京有个李素丽》等等这样的好的表扬稿,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大家知道,社会的商品化、人们思想的功利化,许多通讯员都喜欢写荣誉性、表扬性的稿子,在编辑部,写模范单位和先进个人的所谓表扬稿俯拾即是,可惜大部分帽子大大、篇幅长长、内容空空,很难采用。有一位通讯员写一位先进人物,荣誉开头、荣誉结尾,从全国劳动模范到省优秀共产党员,从市先进工作者到县模范专业户,从镇科技致富带头人到村文明家长,荣誉列了一大串,这样还不够,还专门打电话到编辑部,又补充了更多的荣誉,似乎要编辑部非发稿不可。但问到说明主人公先进的细节、为什么先进等具体问题时,通讯员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相反,谈问题、分析问题的稿子却少有人问津。如某地有间很有影响的大商场,辉煌时产生了许多表扬稿,什么红旗单位、文明超市呀等等,不厌其详,但当它一夜之间倒闭时,当许多群众都瞪大眼睛迷惑不解时:它为什么倒闭?是商品不对路还是管理存在问题或其它原因?却未见通讯员写文章来。一位国有企业的厂长,领导企业尝试股份制经营,这下了不得,“敢吃螃蟹的人”、“新时期的改革家”,一顶顶大帽子充填成文涌到了编辑部,后来这个厂长因贪污受贿踉铛入狱,这时却没有人为他作文总结教训,真让人叹息不己。

为什么出现“三多三少”现象?这里有社会风气问题、通讯员素质问题、编辑作风问题等等。众所周知,社会处在转型时期,各种社会问题纷繁复杂,人的思想和价值取向多样化,必然引发种种问题。有的通讯员就说,我们是单位的通信员,单位领导是我们的衣食父母,领导叫往东我们不敢朝西啊,领导的指示就是我们的价值取向。而一些领导出于保乌纱、升官等目的,就会好大喜功而大做表面文章,而对批评性、揭露性文章自然就深恶痛绝。近日就读到一篇文章:泌阳县广播局有人写了一篇题为《泌阳出了一个“张金柱”》的批评稿,在市报发表后,惹得该县主管宣传的县委副书记暴跳如雷,在全县宣传工作会议和通讯员会议上说:“谁写批评稿,就是和县委过不去;谁写批评稿,我就和谁过不去!”如此蛮横的态度,令人不寒而栗。这样,处于“弱势群

体”的通讯员出于自身的利益,有的顺从、有的盲从、也有的主动投领导所好,“三多三少”现象便有了发芽的温床。

与此同时,通讯员素质低也是“三多三少”现象萌生的原因,前段时间,与一些单位领导交谈,他们就反映这个问题,他们对“三多”表示厌烦,而对“三少”表现出十分渴求。有一个县的领导带团到某地考察招商引资工作后,说这里的招商引资工作有效果、有经验,十分值得借鉴学习。可见,他们对通讯员的要求,就不仅仅是工作性的动态,而是希望有更深度的能出经验的报道,这样他们或许就可避免舟车劳顿的学习方法,而是通过传媒就学习了新的经验。很多领导还十分愿意听到群众的呼声,希望以民为镜,改进工作。对此,一些通信员却叹息说,我们是业余通讯员,深入群众难哪!我们是半路出家,要写出工作性的深度报道难哪!

还有采编作风的问题,也是“三多”少不下来,“三少”多不起来的一个原因。某公司开业志庆,报纸按规定应以广告形式刊出,而有一家报纸却在第一版重要位置以新闻形式刊出。这使一些商家以为有机可乘,遇开业志庆,便四处托人拉记者、找编辑,希望把广告变新闻刊出。这一方面混淆了视听,另一方面败坏了社会风气,危害不浅,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完全不合拍的。

怎样克服“三多三少”现象?首先就是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净化社会风气。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指出,“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导干部中,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滋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严重,独断专行、软弱涣散问题突出,以权谋私、贪图享乐现象蔓延。这些问题,归根到底都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其消极影响和后果不可低估。”毫无疑问,这些问题也会影响通信员、影响传媒,“三多三少”现象,正是这些问题的折射。因此,克服“三多三少”现象,根本的办法还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要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要求,大力弘扬社会正气,给通讯员、给传媒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才会有象青海省西宁市市容环卫管理局那样,欢迎批评环卫工作的新闻报道,象海南省委那样,成立新闻舆论监督中心,欢迎舆论监督;只有这样,“三多”才会被有效克制,“三少”才会被发扬光大;只有这样,传媒的报道质量才会提高,竞争力才会增强。

其次就是要加强采编队伍建设,提高办报水平。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努力打好理论路线根底、政策法律纪律根底、群众观点根底、知识根底、新闻业务根底,千方百计开创新闻宣传工作新局面。我在负责记者部工作时,就曾倡导开展了“三不”活动,即“一般的剪彩开业不去、没有宣传价值和新闻价值的事情不写、没有全局性和指导性的会议不报”,把记者的思想集中到上水平、出精品上来,为基层通讯员写好稿做榜样。负责要闻部工作时,又积极倡导开展了“头条新闻大赛”、“好通讯赛”、“现场短新闻大赛”、“新闻摄影大赛”等等,让短小精悍、新鲜活泼的好作品活跃版面。如《猫头鹰夜访宿舍楼》,通过一只猫头鹰的遭遇,反映了环保工作取得的成绩,全文仅200多字。又如《“12315”在忙碌》,用动感式的语言反映了工商干部的工作等。象这样的作品都上了韶关日报的要闻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三多三少”现象蔓延。

再次就是提高通讯员队伍素质,培养一支精干的通讯员队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写稿的人越来越少,有的人便提出“精英办报”,于是忽略了通讯员队伍的建设,有的报纸从原来通讯员稿件的采用率占75%、记者为25%一下子调转过来,使办报的路子越走越窄。实践早已证明,依靠群众是我们办好一切事业的根本。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进入WTO时代,各种知识、各类信息接踵而入,单凭几个“精英”是办不好事的。粤北新丰县地处边沿山区,记者少到,通讯员也难得动笔,许多信息就向当地的农副产品一样自产自销,经济发展缓慢。走进新世纪后,该县从领导到群众都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新闻报道工作被高度重视,培训了通讯员,信息量、新闻见报率猛增,并与农副产品的输出量、经济成长率成正比增长。传媒离不开通信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通讯员队伍,这是克服“三多三少”现象的重要措施,也是传媒成功的标志。近年来,我应邀参加过几个新闻培训班,培训人数2000多人次,一些习惯写工作性、动态性、应急性稿子的通信员说,“写新闻不掌握方法,就等于农民不懂市场,产不对销啊!”他们开始尝试写深度报道,并取得了较好成绩,有的上了一些报纸的重要位置,有的还在全市、全省新闻评比中获奖。韶关日报新闻通讯员用稿率稳居70%,并保持一定的质量,广大通讯员功不可灭。

科技现代化,经济全球化,新闻报道必须与世界接轨,而“三多三少”现象正是接轨的障碍,期望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改正。

三少活动总结 篇3

摘要:农村小学实验器材短缺,科学实验教师薄弱,实验教学存在“三多三少”现象。欲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提高农村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水平,引导实验教学回归动手探究功能,克服农村学校实验材料短缺等问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科学教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5-0016-02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然而农村小学实验器材短缺,科学实验教师薄弱,实验教学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严重地影响着科学课程价值的实现和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以下是笔者通过对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三多三少”现象的分析,提出了解决“三多三少”现象的策略。

一、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三多三少”不良现象

1.讲实验多,做实验少。教师按照教材内容讲解实验的目的、要求、步骤、结论,学生听实验,少有机会动手做实验。例如,教学六上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第3课《馒头发霉了》时,教材要求先用放大镜看不同物品上的霉,然后用显微镜仔细观察,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由于要提前准备几样发霉的物品(如馒头、面包、年糕),还需要放大镜、显微镜等器材。农村小学显微镜的配置数量有限,甚至根本没有显微镜,教师课前也没有做很好的准备,就直接讲解教材内容,学生只能听,以至于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动手观察实验了。

2.依教材演示多,自主探究少。教师按照教材给出的实验要求进行演示,或播放配套的视频,学生看实验演示,极少参与材料准备、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分析总结的探究过程。例如,四下三单元《物体的运动》第5课《摆》的教学,教材要求在初步了解摆的运动,猜想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后,需要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做一个15秒内正好摆动8、9、10、11、12、13、14、15、16次的摆,并记录结果。可是教师担心学生不容易掌握摆线长度,会耗费较多时间,于是就把自己准备好的不同摆长的摆逐个挂上去,演示给同学们看,并把结果记录在黑板上,然后就引导学生小结:摆的快慢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而且摆线越长,摆得就越慢;摆线越短,摆得就越快。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教师在操纵着,学生只是睁大眼睛看,并没有参与实验的过程。

⒊背诵实验结论多,观察总结少。教师要求学生背诵教材列举的实验内容,应付考试,而很少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观察、总结得出结论。例如,教学五下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3课《建桥梁》时,教师按照教材内容,出示相关图片,讲解桥梁的相关知识,并要求学生记住:桥梁是由桥面、桥墩等组成,知道拱形桥、吊桥是承受力大而结实的桥梁。既没有让学生准备纸板、粗绳、筷子、瓜皮、水果刀、书本等物品进行实验,也没有组织教学演示。学生所做的只是看着图片,听着讲解,记住结论。

二、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三多三少”现象归因分析

除了个别教师主观上存在做实验怕麻烦、教学上应付等师德因素以外,导致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三多三少”现象还有以下四个主要原因:

⒈优质师资少。由于现行师范院校的小学教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很少设立小学科学教学论或小学科学教材教法这门课程,大多教师职前没有受过系统的小学科学教学训练。再说农村小学大部分科学教师由其他课任老师转任或兼任,即使专职科学教师,往往也是由以前不是主科的自然常识课老师发展而来。因此,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几乎没有受过相应的专业训练,靠的是教师自觉钻研和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学习,这样导致农村小学科学课程优质师资较少。许多教材上的实验,连教师自己都没做过或做不好,何谈指导学生做实验?

⒉教研活动少。一方面,农村学校师资编制相对偏紧,一人多岗,教课任务重,走不开,同时因为经费紧张、交通不便等客观原因,教师参与各类教研活动的机会相对比较少。而科学课的教研活动又不比语文、数学等课程的研训组织那样规范和频繁,其中关于实验教学的教研活动就更少了。另一方面,农村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参与度不高。偶尔有机会参加教研活动,往往会因为见世面少、腼腆等原因,很少发表个人观点参与讨论,研训效果大打折扣。

⒊实验器材少。农村小学因教学经费紧张,在科学实验器材的添置方面往往能省则省,大部分农村小学除了上级拨付的实验器材外,几乎不再自行添置。即使有了器材,也会因为材料单一,或试纸、试剂等一次性消耗的材料缺乏,只能由老师做个演示实验,或者直接播放与教材配套的光盘视频,轮不到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甚至有些实验材料连教师都没有见过,不知其形态、颜色、性质,只能依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照本宣科。

⒋实验教学效果评价导向存有偏差。如何准确评价科学实验教学的效果,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课题,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之中。目前比较盛行的评价方法仍然以笔试为主,也就是说学生只要记住教材上有关实验的目的、步骤、结论等知识,基本就能通过科学实验测试。这是造成目前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三多三少”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导致出现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看操作,学生背诵教材上的实验结论、很少动手操作和探究总结的现象。

三、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三多三少”现象的解决策略

⒈加强研训,快速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水平。

(1)组织集体备课。县级教科所、教研室在暑寒假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对每个学期的教材进行分析,提纲挈领地帮助课任教师理清每一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注意点,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把握教材。以四下五单元《调查与预测》第2课《预测》为例,辅导专家通过教材分析,帮助教师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①过程与方法:能够有根据地进行预测。②科学知识:懂得预测的含义;了解一些可供预测的科学事实;懂得科学知识是我们作出科学预测的根据;懂得即使有根据,预测也会有错误。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对现象的好奇心,愿意进行预测;关注身边事物,关心重大事件,关心社会发展。④教学重点:懂得预测就是有根据的推测。⑤教学难点:做出预测要有科学依据。教学准备:量筒、玻璃球、硬币、纸、塑料袋、粉笔、课件。

集体备课还能帮助教师廓清一些课本上不很规范的概念。如六下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一课时《我们身边的物质》,引言中提出“空气、电、火、声音是不是物质?”这一问题,很多老师包括《科学教师教学用书》都认为空气、电、火、声音都是物质。其实这样的表述很不规范。空气、电、火确实是物质,但“声音”只是物质振动产生的波,是一种运动现象,它本身不是物质。又如,三下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第七课时《空气有重量吗》,先利用自制小天平将瘪气球和笔套调好水平,然后将气球吹足气后再挂上去,发现小天平往气球一边倾斜,从而通过此“对比实验”来证明空气有重量。其实此实验存在严重疏漏,不够严谨,因为它忽视了物体浮力与物体体积大小的关系,把浮力这个实验第二变量忽略了,这样的实验结果是不可信的。这样不规范的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不但没有好处,而且还有一定的害处。类似此类科学概念表述不规范的情况在小学科学各个年级教材中多有存在,若能通过集体备课,由师训专家帮助教师准确把握科学概念尤其是一些实验操作的规范,效果显而易见。

(2)集中教师全员做实验。集中备课时,组织参训教师全员动手,把教材中的实验都做一遍。要求与学生一样,在研训专家的指导下,从实验目的到材料准备,从猜测到验证,从操作、观察、记录到分析总结,每一个步骤都尽可能规范,并且由专家对教师的实验操作做出点评和考核。这样做的好处十分明显,教师自身的实验操作水平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和规范,好奇心、怀疑精神、猜测假设、论证意识、乐于接受不同观点和结论等科学素养能得到很好地锻炼,实验教学的水平也能同时得到提升。

(3)建立城乡联片研训平台。以城镇中心学校为基地,教研大组为基本单位,借助信息网络技术,搭建城乡联片研训平台,把每学期一到二次的集中教研活动与平时依托网络开展的学科教研交流互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网络的跨时空、多媒体等特点,通过建立城乡联片教研网站,设置相应的栏目,中心学校教研大组组长担任版主,应用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信息交互平台,把课例片段搬上网络,有意识引入专家进行网络辅导,让所有教师发表心得体会和个人意见,从而使城乡联片师训常态化、实时化,全面提高农村教师的教研参与度。

2.正确评价,引导实验教学回归动手探究功能。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这一点毋庸回避。正确运用考试的评价导向作用,引导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真正体现科学课程的价值取向,对于提升实验教学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科学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它包括:科学知识技能、科学方法、创新意识和能力、科学精神、科学伦理与情感等。同时,小学科学是一门以探究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学科,是通过对客观事物和现象进行探索、质疑和研究而展开学习的课程。因此,重视学习过程的价值评价要予以充分突出。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加强领导,敢于打破在学期测试特别是毕业测试、升学测试中,实验教学部分用笔试、靠背诵得分的桎梏,组织现场实验操作评价测试,形成相应的规范,并把实验操作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课任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成绩。

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应以乡镇中心校为牵头单位,明确考核的组织领导、对象和内容、考点设置、教务人员配置、时间、办法、程序等内容。可以采取“二统一”和“二公开”的办法,即统一试题、统一评分标准和试题公开、评分标准公开。通过对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方法步骤、实验记录、实验结论、操作熟练程度、仪器整理等方面进行统一评价,引导教师和学生更加重视和规范科学实验操作,从而不断提高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水平。省、市、县一级业务管理单位,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实验操作竞赛,对实验教学进行引导。

3.扬长避短,克服农村学校实验材料短缺问题。农村小学实验器材短缺是客观实际,可以通过逐步加大投入,逐步添置丰富来缓解。但小学科学实验很多内容涉及到土壤、气候、生物等内容,农村与城镇学校相比,反而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发挥农村的优势,引导学生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寻找实验材料,不但能够完成教材的实验要求,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水平、探究能力、创新精神。

一般来说,农村学校的周围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农村学生的家庭周围一般比较开阔,能为养殖动物、种植植物提供合适的场所;农村的空气清新、天空晴朗,能为学生观察天文和气象提供良好的条件;农村学校的周围一般是山川、田野或河流,教师可以非常方便地取到一些土壤材料,学生可随时观察到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地形地貌,采集到一些矿物和岩石标本;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更熟悉大自然的环境,如《土壤里有什么》、《植物的身体》、《水流有力量》等内容对农村孩子来说更具感性认识的基础。即使一些与农村自然环境关系不大的实验,只要教师肯动脑筋,同样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如上《电磁铁》之前,布置学生准备铁钉、大头针、电池、带绝缘层的电线等材料。等到上课时,引导学生按照课本介绍制作电磁铁,就能很好地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上一篇:五年级雨花石音乐教案下一篇:管理会计全面预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