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考试(共9篇)
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考试 篇1
2005年5月14日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范文
题材:食品安全、煤矿安全、交通安全。
1、指出食品安全存在的隐患。15分
2、提出煤矿安全的整改办法。20分
3、以记者的身份向市委提交交通安全的报告,800字,30分
4、自拟题目,展开论述。1200字35分
1、民以食为天,农药蔬菜、靓妆陈米、劣质奶粉等恶性事件频频出现,当前食品安全存在较严重的隐患,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一是企业业主法律意识不强,从业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老板只顾自己赚钱,不管食品对消费者有什么危害。
二是管理不到位,执法不力。政府职能部分没有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只收费不服务,以罚代管。制假者违法成本不大,助长了制假制劣之风滋生、蔓延。
三是法制不健全,标准不规范,机制不完善。不少食品缺乏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无制可依。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保管、销售等各环节都有可能产生食品不安全因素,应明确规定检验标准。
四是社会诚信体系未从根本上建立起来。五是食品安全检测水平有待提高。第二题
煤矿安全的整改办法:
一是坚持“保大压小”和“转化增值”的原则,依法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小煤矿,对关闭矿井以外还存在安全隐患的煤矿一律停产整顿。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煤炭监管系统的体制建设,按照“加强基层,夯实基础,理顺体制”的思路,建立和完善煤炭监管系统的体制建设。
三是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煤炭安全监管队伍。
四是加大奖惩力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在产煤区、特高瓦斯区、井矿多的地区要设立煤炭监管站,责任到人,奖惩到位;企业要承担煤矿日常管理,承担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无条件地接受煤矿监察部门的监督管理。煤炭管理部门必须深入井下一线,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措施,督促落实整改意见。实行奖罚办法。
五是加大安全知识培训和安全法制宣传。牢固树立起“安全第一”、“安全就是生产力”的思想。
第三题
关于“遏制交通事故发生 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报告 XX市委:
随着我市经济快速发展,道路在增加,车流在增大,但由于人、车、路发展不协调,道路交通安全问题较为突出。当前我市交通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道路交通事故持续上升。二是伤亡惨重、损失巨大。三是群死群伤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上升幅度大。今年1-5月,我市共发生交通事故X起,其中重大事故X起,造成X人死亡,X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X万元。
究其原因,交通安全事故多发与驾驶员违章超速、疲劳驾驶,在雨、雪、雾等恶劣天气下行车疏忽大意,违章超车和违章占道行驶等有直接关系,也与机制不健全,交通安全管理落后,监督不力等原因密不可分。
为有效遏制交通事故频发势头,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突出重点,排除安全隐患。在严峻的形势提出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要求,形成各职能部门、各警种互通情况,协同配合,实现交通事故隐患和交通违章行为得到有效整治,交通事故得到有效重点防控。
二、依法加强源头管理,加大对客运车辆的严管力度,对驾驶员要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加强事故预防对策研究工作,加强案件的挂牌督办制度,从重、从快打击交通肇事犯罪,按“严防战役”实施方案的要求,组成领导机构,加强交通安全工作,提高广大驾驶员和交通参与者文明交通及遵章守纪的素质,营造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加大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法制和安全意识。对此,要通过多元化交通安全宣传,扩大效应,增强效果。学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进行交通安全和交通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制定各种措施。采取设置警示牌、发放宣传单等方式,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扩大社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面,采取有针对性的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形式,寓教于乐,使广大交通参与者和人民群从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
四、有利于推动交通管理社会化进程建立起群防群治的工作机制。增强交通秩序管理的群众性和广泛性。
五、努力消除农村、边远山区农用车、拖拉机违章载人和道路失管、失控现象,做到防范、教育、管理多措并举,防患于未然,确保道路交通安全。交通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社会的稳定繁荣和家庭的快乐祥和是人们群众的共同追求,我相信,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政府、运输企业、司机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强化安全意识,齐抓共管,一定能有效遏制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开创我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新局面。报告人:XXX
二零零五年五月十四日
第四题
以人为本 抓好安全
安全生产事关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有效控制事故发生,减少人员伤亡,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但是最近一个时期,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不得不引起各级政府及全社会敲响了高度重视。从河南大平煤矿的瓦斯爆炸到辽宁阜新孙家湾特大矿难,从南京冠生园月饼的陈年旧馅到导致出现“大头娃娃”的劣质奶粉案件,从2004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中小学生就有4423名,一系列事件可见安全生产形势何等严峻的地步!这给国家人民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给多少家庭带来痛苦的灾难!安全事故的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安全意识欠缺,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一些部门单位领导对安全生产认识不足,安全意识不强,重生产,轻安全,一些私营企业主只管自己赚钱,不顾工人死活;也有的单位负责人存有侥幸心理,不重视安全投入,没有保障安全生产条件;从业人员缺乏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能低下,安全措施不到位。
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法规制度未落实,机制不完善。
如食品安全需要建立绿色质量认证标准,从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都需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标准、卫生检测规程。一些单位将《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虽挂在墙上,却没得到落实,以资金紧缺,无力搞安全投入,一些地方以优化经济环境为借口,纵容这样的事件发生。一些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三同时”不到位,安全设施不配套、不完善,许多安全技术措施尚未落实到位。
3、管理不到位,执法乏力。安全生产监管的力度不够大,检查整改未达到预期效果。水电建设、道路建设(康庄工程)、建筑施工安全隐患不少,施工项目经理不到位,非法违规承包、转包、分包和擅自开工现象比较突出;
工业生产企业特别是新办企业还不同程度存在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落实、相关管理制度未建立或流于形式,安全管理人员未配备、安全教育未落实、应急预案未建立、安全管理台帐未建立或不全等问题,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对“蔬菜傍农药,陈米着靓妆,面粉兑尿素,海鲜泡甲醛,硫磺熏银耳,激素喂甲鱼,火锅添罂粟,旧馅做月饼”等现象执法乏力。4、管理监督不严, 事故查处力度不大,责任追究不到位。个别基层干部还与业主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安全生产责任制在有的地方尚未真正落实到位,缺乏应有的检查、监督;管理监督不够严格,对一些违章现象没有及时查处;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解决问题的措施不多、力度不大;部分市、县安全生产监管力量薄弱的问题仍较为突出。另外,对事故查处不够严格,责任追究不到位,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有失之于轻,失之于宽的现象,没有使事故责任者真正受到教育并吸取教训。
针对安全生产的现状,我们要按照“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强化主体、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采取如下有效措施切实加强管理:
一、进一步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建立起建立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和预警制度,健全“政府督查、职能部门监管、单位具体负责、一把手负总责”机制。健全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强化责任,层层分解,逐级签订责任书,真正把责任落实到基层。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特别是严格过硬的奖惩办法。一定要兑现奖惩,维护指标的严肃性,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形成良性循环。
二、将安全生产纳入各级领导政绩考核的范围,稳定也是政绩,实施“安全生产一票否决”。
三、加强管理,严格执法,强化监督。对以罚代管,只收费不办事的行为予以严惩。安全监管监察人员要深入生产一线,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工作的检查指导。加大监管监察执法力度,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制订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完善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增强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反应和抢险救援能力;要严格按照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的规定,对严重忽视安全生产的企业及其负责人,依法加大行政执法和经济处罚力度,对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四、搞好安全事故排查工作,关口前移,将事前防范纳入管理工作重心,及时排处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将安全事故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突出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坚持不懈的抓好矿山、道路、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和企业消防安全、特种作业等方面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取缔和关闭非法以及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杜绝群死群伤事故发生。
五、加强科技投入,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投入高风险的作业。
六、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强化宣传教育,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安全就是效益”的意识。营造全社会“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氛围。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生产,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安全意识必须摆到第一位置。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协同配合,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形成合力,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考试 篇2
一、《规定》简介
《规定》共分六个一级指标,二十一个二级指标。
1. 总则。
(1)推进考试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2)规定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实施和管理普通中小学校考试工作的基本依据;(3)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和考试管理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4)确定了普通中小学考试的具体类型。
2. 目标与原则。
(1)明确了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2)基础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为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坚持的基本原则。
3. 考试类别、内容与形式。
(1)考试(考查)科目根据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学科科目确定相应的考试;(2)考试(考查)类别、形式采用多样化的考试(考查)形式。
4. 组织实施。
(1)严格依据国家学科课程标准进行考试命题;(2)除严格按照考试程序外,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展无人监考的实践;(3)考试结果以等级形式呈现;(4)不得以任何方式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排队并公布名次,应单独反馈给学生。
5. 考试管理。
(1)严格规范各种学科竞赛、考级等活动;(2)不得以教育质量监测等名义组织学生进行统考;(3)贯彻落实本规定作为教育督导和教育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4)将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纳入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规定》析略
任何考试都具有甄别与选拔、诊断与反馈、激励与导向等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考试的正向功能,而减少其负向影响,关键在于考试的目标、实施,以及考试结果的正确使用。我们对《规定》关于考试的目标与原则、形式、组织实施、结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1. 考试的目标与原则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1]素质教育决定着考试的水平,反之考试的目标也反映了素质教育的现状。《规定》在最基本的考试制度目标基础上又强调:关注学生学习兴趣、态度、方法与习惯培养;使学生获得积极的生命体验,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快乐成长、全面发展”。
考试不仅要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而且要引领学校、教师、家庭、社会对考试具有科学的认识,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实现考试的真正价值,成为素质教育的加速器。《规定》要求考试坚持基础性、发展性、开放性原则,不仅考查学生的“双基”,而且考查综合能力、学习素养;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又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在考试评价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学习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并积极主动地发展。
2. 考试形式多样化。
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的需要。《规定》鼓励采用开卷考试、实验操作、听力测试、辩论、情景测验、成果展示、小论文,以及面试答辩等多种考试、考查方式。重视过程诊断反馈与期末考试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选内容相结合;书面测试与口头测试、动手测试相结合;学科测试与特长测试相结合;免考与重考相结合。把每次学生测试情况及实验成果,或实验报告等放入成长记忆袋,作为评价学生的一个依据。充分展现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成果,激励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评价方式强化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发展。
3. 考试组织实施灵活化。
考试命题一般由各级教研机构负责对学校命题的指导、审查、监督和管理,并在考试后及时进行命题质量分析。学校也建立命题、审题制度。对于日常考试,学校可采取教研组或备课组集体命题、专家审题等方式。同时还提出考试由学生自主命题,充分发挥学生在考试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权利与发展空间,自然地反映其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使考试成为综合素质测量的手段。
考试的改革决定着评价的改革,考试的形式决定着考试的性质。“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展无人监考的实践,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无人监考是对学生的信任的彰显,是学生意志品质的展现。要真正体现无人监考的价值就要看考试结果的评价。
4. 考试结果评价多元化。
考试结果的处理有两种形式:一是考试结果的呈现;二是考试结果的运用。
在曾经唯分独尊的传统教育中,考试仅检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然而当学生走出学校,对事物的判断不是他们在教室里学习的死知识,而是他们的活思维。“学科单元测试实行无分数评价”。这种规定减弱分数在评价中的地位,使学生不再疯狂地备考,认知水平得到提高,也做到单元测试从实际意义上检验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没有分数怎样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家长肯定会提出这样的质疑。义务阶段的考试成绩以等级的形式,高中利用学分制,这些都是学生成绩的呈现,如果再详细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情况,那就要看学生的成长记录袋。
考试结果的呈现不同,对考试结果的运用也不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和培养自信,“考试成绩应单独反馈给学生,并作为考查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依据,及时准确地记入学生成长档案”,鼓励学生以个人发展为参照,关注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并且“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排队并公布名次,不得按考试成绩给地区、学校排队并公布名次”。
三、《规定》对数学考试评价的启示
1. 分数不再是数学考试评价的标尺
随着教育测量水平与技术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考试评价随之发生变化。在新课标对评价要求的基础上,《规定》提出:“学科单元测试实行无分数评价。”在评价方式上,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作为质性评价方式的成长记录袋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和青睐。成长记录袋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展现学生学习中的成就和进步,也就是说,反映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学到了什么以及他们能够做什么。[4]
单元测试分数取消,显然,考试分数再也不是评价学生成绩的唯一尺度。但笔试仍然存在,班级教学人数较多,要做到关注每位学生,无疑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学生对待每次的测验能否认真严肃等问题出现。高考仍然以分数决定学生升入大学的标准,各个学校实施考试评价是否仅仅只在高考模拟中使用分数评价;高考分数没有取消,学校里面的考试评价改革能否如愿实现还是值得怀疑的;是否在校外实施分数“隐形”评价,而在校内实施分数“显性”评价,这些现象还是值得考虑的。
2. 数学笔试与多样的考试评价形式相结合。
接受传统教育的学生面对激烈竞争,又需要合作发展的社会显得措手不及。传统的笔试导致“见分不见人”的状况,“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无形中强调分数的重要性。考什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机械化训练,大搞题海战术,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培养出缺乏创新能力、合作意识,“高分低能”的学生。改变考试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强调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数学教师指导学生深入社会调查、研究,写成报告的形式作为一种考试成绩放到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中。如高二数学“研究型课题: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3]教师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自由分组到学校附近的工厂、国私有企业、商店、学校等作调查研究,了解线性规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以论文或报告的形式展示他们的成果,数学教师对学生给予肯定与鼓励,并把成果放入他们的成长记录袋。每位学生在获得成就感和知识进步的同时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激发创新潜能,让其最大限度的发展,真正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2]的理念。
3. 数学考试成为数学素养测试的方式。
《规定》坚持考试的基本原则是考查学生“学习素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等”。对于数学考试除考查“双基”,还有学生的数学素养与数学能力。在认识一切客观事物时,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善于站在哲学的高度把数学中的概念、结论和处理方法推广应用。在现代科技中数学能力、数学思维尤其重要。在计算机时代特别需要建模能力,建模能力的基础就是数学素养。思想比公式更重要,建模比计算更重要。数学教师可以组织开放性考试,让学生走出固定的教室,用掌握的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数学悟性和数学意识、培养数学思维的习惯。
数学学习一直被认为是枯燥的,数学考试是单调的,学生很难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更难于在数学上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多样化的数学考试,使得每位学生都能从考试评价中获得成就感,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进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最终达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摘要:考试具有甄别与选拔、诊断与反馈、激励与导向等功能。考试的作用决定了其具有正向与负向的双重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考试的正向功能, 减少其负向影响, 关键在于考试的目标、实施, 以及考试结果的正确使用, 等等。
关键词:《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考试评价,数学考试
参考文献
[1]资料来源:http://baike.baidu.com/view/2955602.htm?fr=ala0_1 (百度网) , 2002.12.2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编著.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必修) .数学 (第二册 (上)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66.
民国时期的公务员考试 篇3
据统计,这次考试共有1872人参加,考生以江苏(20%)、湖南(12.5%)为最多。最后计算总成绩的方式是:一试占40%,二试占40%,三试(面试)占20%。
由于教育水平落后、考试内容偏难偏繁等原因,这次公务员考试通过笔试的人数少得可怜,笔试淘汰率高达94.8%,实际及格人数仅为30余人,最后戴季陶院长亲自向国民政府申请,给考生普遍加10分,才勉强录取足额100人。
面试虽然只占总成绩的20%,而且淘汰率仅为1.1%,但面试的表现很重要,有时甚至可以扭转乾坤。如外交官领事官科目应考人冯至海说得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语,口试后,成绩由倒数第二名被提为第三名,并内定为某国大使馆的重要职务。而原笔试成绩第一名的李铁铮,面试后却只任用为英国大使馆的三等秘书。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考生一试、二试及格,面试不及格,次年可以免除已经合格的一试、二试,直接参加面试(但只有一次机会,而且仅适用于同地举行的同类考试)。
曾经有一名湖北考生周世万报考教育行政人员,就是在次年的面试中合格而被录用的。不难想象,南京国民政府此项规定主要是考虑到当时社会人才严重不足,同时也是为了节约考试成本。当然也为考生再次提供了良好的从政机会。
(据《北京青年报》)
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考试 篇4
4月24日上午 青岛市乡镇公务员考试面试题
1、李源潮的为官要“敬畏历史,敬畏百姓,敬畏人生”,谈谈作为乡镇公务员,如何“敬畏百姓”。
2、就返乡农民工问题,政府要开展扶持计划,如何开展。
3、在领导分配的工作期间,有群众从中阻拦,如何处理
4、考官认为今天的着装不利于贴近群众,你怎么认为?
4月24日上午山东省省直面试真题:
1、小男孩宋华6岁的时候父亲去逝了,15岁的时候母亲瘫痪了,但他微笑面对生活,终于考上大学,并带着母亲上大学,他的事迹被媒体报道之后引起了巨大反响,对这件事你有什么感想?
2、在工作中,有些人想了再干,有些人边想边干,有些人干了再想,若是你会怎么办?
3、若让你主持一个修订制度的会议,很多人指出:制度并不缺,而是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所以没有必要修订制度,你该怎么做?
2009年4月24日上午威海面试真题
1.假设你是一位大学生,你的家庭经济条件很困难。如果你面对挫折怎么办?
2.想和干的关系:有人说先想后干,有人说边想边干,有人说干了再想。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3.假设你是会议的主持人,会议进行过程中,大家跑题了。你该怎么办?
2009年4月24日上午淄博面试真题
1、小男孩宋华6岁的时候父亲去逝了,15岁的时候母亲瘫痪了,但他微笑面对生活,终于考上大学,并带着母亲上大学,他的事迹被媒体报道之后引起了巨大反响,对这件事你有什么感想?
2、在工作中,有些人想了再干,有些人边想边干,有些人干了再想,若是你会怎么办?
3、若让你主持一个修订制度的会议,很多人指出:制度并不缺,而是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所以没有必要修订制度,你该怎么做?
2009-4-24下午青岛面试真题
1.现在招聘单位普遍反映大学生都是一个模式,很难有“新亮点”,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2.抗震救灾小英雄王浩的感人事迹传开,有厂商出50万请他拍广告,但被其父亲拒绝,有人说这是“傻子行为”,你怎么看?
3.由于裁员,被裁员工聚众闹事,要求公司提高赔偿,单位派你深入企业调查解决纠纷,你该怎么做?
2009-4-24下午省直面试真题
1.现在招聘单位普遍反映大学生都是一个模式,很难有“新亮点”,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2.抗震救灾小英雄王浩的感人事迹传开,有厂商出50万请他拍广告,但被其父亲拒绝,有人说这是“傻子行为”,你怎么看?
3.由于裁员,被裁员工聚众闹事,要求公司提高赔偿,单位派你深入企业调查解决纠纷,你该怎么做?
2009-4-25上午青岛面试真题
1.东北某省出台文件,要求减少会议和文件,并将某月定为“无会月”,问你有什么看法?
2.研究生买猪肉引起社会多方关注,让你作为学校就业座谈会的发言人,做一个3分钟演讲。
3.群众来访,你做了工作之后,领导说你只会讲理论,没办什么事,说说你如何应对?
2009-4-25下午枣庄检察院面试真题:
1.为了抓住猴子,在一个很狭小的笼子里面放上食物,猴子抓住食物紧紧不放手,最后被捕。谈谈看法。
2.有人说应该为人高调、展示自我,还有人认为应该低调、谦虚,问你选择哪种。
3.一些乡镇基础设施比较差,比如学校、医院、护林等,让你给县领导提意见,你会怎么做?
2009-4-26下午临沂市直面试真题:
1、有些地方设立了市长接待日、县长接待日接待来访群众,但有人认为这些事情不应由市长、县长负责,你怎么认为?
2、你单位有人经常开不利于你的玩笑,听了认人很生气,你怎么处理这样的情况?
3、机关新进人员学历很高,但做事情缺少经验、甚至不能胜任工作,你有什么样的对策来解决?
2009-4-26下午淄博乡镇面试真题:
1、有人说:人定胜天。有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也可以改变人“结合大学生到农村工作,谈谈你的看法。
2、刚到基层,经验缺乏,工作方法不正确,领导批评,同事有意见,群众不满意,你怎么办。
3、农村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弱,你有什么建议?
2009-4-27上午济南县直面试真题
1.价格听证会越听越涨,居民反映强烈,你的看法。
2.同事老是做你工作范围内的事,你怎么解决?
3.讲一件你的大学老师做得让你觉得最感动的一件事。
2009-4-27上午滨州面试真题
1、现在有很多听证会,什么电费之类的,但是听证会不是讨论要不要涨价,而是涨多少。不是一道判断题,而是一道选择题,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有一个同事做你该做的事情,替你做决定,你怎么办
3、中国青年报做过一个调查,88.1%表示大学的老师对自己的一生都有影响,16.9%表示很有影响,讲一个对你影响最深的大学老师。
2009-4-27上午潍坊乡镇面试真题
1、价格听证,从公交月票,取暖涨价,都开听证会,从过去的一道判断题变成选择题,从涨不涨到涨多少,价格“只涨不跌”,你怎么看听证会?
2、有一个同事,你有决定他先说,你有好方案他先题,总是比你先拍板,怎么与他相处?
3、基层工作往往“计划赶不上变化快”,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你有什么好的思路解决?
2009-4-27上午菏泽乡镇面试真题
(一)1.现在很多企业发放消费券,说说你的看法。
2.谈谈乡镇机关公务员的职能。如果你被录用,将如何开展工作?
3.我们认为,你和其他考生相比并没有优势,你怎么看?
2009-4-27上午菏泽乡镇面试真题
(二)1、成也干部作风,败也干部作风,谈谈你的想法!
2、带领五名人员下乡做一个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查。你会怎么做?
3、某镇发生禽流感,需要扑杀活鸡,农户不同意,情绪比较激动,你怎么办?
4、你提出个很好的建议,领导对你有情绪,不同意,这么办?
2009-4-27下午济南乡镇面试真题
1、金融危机,拉动内需,有一个多个企业发放发放消费券的活动,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你如果被录取了,你在今后的工作中怎么做?
3、这次和你参加竞争的都很优秀,你怎么看的?和他们相比你有什么优势?
2009-4-27济宁面试真题
1.在为人处事中的要“多摘花,少摘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有人和上帝谈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上帝对这个人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走进一个房间,屋里有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每个人看起来都营养不良、绝望又饥饿。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锅子的汤勺,但是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要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他们看上去是那样悲苦。“来吧,我再让你看看什么是天堂。” 上帝把这个人领入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上一个房间没有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在快乐地唱歌。“我不懂,”这个人说,“为什么一样的待遇与条件,这里的人很快乐,而刚才那个房间的人却很悲惨? 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会互相喂着吃。”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迪?
3.两个村合并学校,一个村有10个学生,校房是危房,另一个村4、5个学生,校房宽敞明亮,你怎么处理。
2009-4-27下午聊城面试真题
1.破窗效应,即一栋房子一块玻璃破了,其他的也会随之被打碎。在生活中也是这样,一片干净的地上如果有人扔垃圾,其他人也会随着扔,对这种现象,结合实际谈谈你怎么看?
2.人们都说不要班门弄斧,而华罗庚却说,弄斧一定要去班门,这样我们才能学到最好最新的知识。结合实际谈看法。
3.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好人,描述一下你身边的好人。
2009-4-28下午滨州乡镇面试题
1、河南某高校设置“农村发展与管理”专业,考生争相报考,录取比例达到22:1,谈你的看法。
2、组织调研活动,说说你的计划。
3、领导让你写一份会议材料,说是三个星期后用,结果还差一个星期就要了,而你没有写,领导批评了你,你怎么做?
2009-4-29上午滨州乡镇面试真题
1.重庆万名高中生毕业时选择放弃高考!对此你的看法?
2.由你负责组织单位两委的人员去某地学习考察,谈谈你的方案。
3.你负责单位文件管理,一天快下班的时候有人来找文件找不到,你打电话问上级部门,上级部门说已经把文件派发给你处了,请问你怎么处理?
2009-4-29下午滨州乡镇面试真题
1.学生参加比赛,父亲问赢了还是输了,学生说没有败,父亲说后天还有比赛你去吗?学生说我当然去,父亲说,那你今天没有失败。问你的看法
2.现在让你组织农民工就业促进会,你怎么组织?
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考试 篇5
2010年6月4日 上午
1、毛竹这种植物,起初几年没什么变化,五年内只长根,能长达几公里,但在地表看不到,第六年雨季来临时树干却能长到30米高,谈谈你的看法。
2、单位新录用公务员应具备三素质:1.业务能力-熟悉单位工作流程;2.法律知识-熟悉国家法律法规;3.文件编辑-起草基本文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3、你进入考场后心情如何? 谈谈你的感受和对这次面试的期待。
2010年6月4日 下午
1、两会上有人大代表提出公务员应该发扬以自行车代步的优良传统,带头骑自行车上下班,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2、百米赛跑、万米赛跑、马拉松比赛,分别考验的是冲刺力、角逐力和耐久力,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三力”的认识。
3、被别人信任是一种幸福,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讲一个被别人信任的故事。
2010年6月5日 上午
1、生活中往往遇到:要锁门了,手里拿着钥匙还在找钥匙;着急用笔记录,明明手
商,三儿子按摩,四儿子纺线,五儿子搓绳。这一家人的日子反而过得红红火火。请你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3.、有人说,自己说服自己,是理智;自己感动自己,是善感。请你谈一件自己感动自己的例子。
2010年6月5日 下午
1、某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200多岗位中,70%要求硕士以上学历。谈谈你的看法。
2、关于沟通,人们的等级不对等,怎样交流?你在生活中是怎么与人交流的?
3、有人说,世界上有三种人:第一种,有先知先觉,能够创造机会;第二种,善于抓住机会;第三种,既不能创造机会也不能把握机会。请问你是哪种人?
2010年6月6日 上午
1、在公路上,行人和机动车各行其道,道路就会变得畅通;如果行人和机动车互相占道,就会变得拥堵。请你谈一下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2、有人说,要经得起表扬,经得起批评,经得起误会,请问你觉得生活中最应当经得起的是什么?
3、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有企业家说:“创业需要拼搏的精神,艰苦务实的奋斗,还要有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还要有鸿鹄之志”,结合你自己,对于自主创业是否具备了这些素质?
2010年6月6日 下午
1、目前很多高校毕业生参加村官招聘,你怎么看?
2、单位日常工作中,有些事情是时间紧急但不是很重要,有些事情非常重要但不是非常紧急。你处理这些事情会怎么做?
3、有人说最好的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容易实现的那个,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2010年6月7日上午
1、有人说“我国富人可以更富,穷人不能更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2、怎样使大家到基层医疗点或者社区医院看病,而不是都去大医院,造成拥堵,请你谈对策。
3、3个单位一起调研,制定方案的另2个单位的人产生分歧,以他们单位的利益为出发点,你如何协调另2人一起调研?
2010年6月7日下午
1.请你谈谈“快乐工作”与“事业成功”的关系。
2.真心交流才能拉近人与人的距离,你是如何与人进行真心交流的?
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考试 篇6
一、材料分析
1.概括各段材料的主要内容
材料1是以讨论的形式进行叙述的,针对自来水是属于社会商品还是公共资源这一属性问题展开讨论,并进一步探讨中国自来水行业发展的去向问题。
材料2只有一段文字,以案例入手,介绍了目前我国市政建设与城市改造不同步这一现象引发的社会问题。
材料3只有一段文字,以国家4万亿保经济增长的投资为切入点,提出了政府投资对于城市公用事业的关注度仍然不足的问题,这与我国城市现阶段对市政设施快速增长的需求情况存在着较大的矛盾。
材料4由两段文字组成,对我国城市市政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取向进行了分析,并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部分问题进行了举例分析。
材料5主要围绕某市供水价格调整这一话题展开,以一个普通市民生活用水缩影向考生展示了我国许多城市水量不足这一现实问题。同时,提出了水价调整这一改革政策可能会带来的相关影响。
材料6提到了“南水北调工程”这一概念,并对其目标及效果进行了举例描述。材料7介绍了国家《海水利用专项规划》的基本内容,同时列举天津淡化海水工程的效果及借鉴意义。
材料8举例介绍了世界各国节水、用水的合理举措,为我国的水资源利用管理提供了参考借鉴的经验。
2.整理材料
2010年山东申论考试与天津共用一套试卷,因此,本套试卷给定资料的地域性并不强,反而更加突出了材料主题的广泛性和可论性,资料的内容和形式都非常丰富。从给定资料的形式来看,有座谈记录式、描述式、举例式、采访式等各种形式,导致所给资料纷繁复杂,增加了阅读和理解的难度。从给定资料的内容上看,各则材料生题较为分散,内在逻辑不强,对材料中心的把握也有一定难度。总休来看,给定资料围绕水资源管理和利用这一主题,讨论了我国自来水行业发展、城市市政建设、水价格调整、南水北调工程、海水利用等各方面问题,可谓涵盖广泛,并且资料还给出了国外水资源利用管理的先进经验,丰富了材料内容,也给考生答题提供了可资利用的素材。
二、解题分析
第一题包括两个问题,都是针对“给定资料1”而设置。第l小题要求概括舆论的实质,第2小题要求概括这次座谈会涉及的主要问题。回答这两个小题,都需要充分理解给定资料1,紧密结合材料来回答,同时要注意字数限制,作答尽量简明、准确。
第二题中实际也包含了两个小问题。第一个问题属于归纳概括类题型,要求总结出“平衡”所指的关系;第二个问题属于综合分析类题型,要分析证明进行平衡是关键问题。第三题属于综合分析及公文写作类试题,首先考生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然后运用公文写作的模式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解决、回应。
第四题属于综合分析、论证类题型,要求考生在认真分析现有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及问题进行解答。
三、参考答案 第一题
1.这种社会舆论的实质在于唤醒相关利益方即公众改变“理应无偿享用水资源”的错误观念。虽然水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但不应该无偿享用,供水公司是企业属性,适当盈利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2.本次座谈会主要讨论了以下几方面内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具体问题:第一,水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经营公共资源的供水企业是否要追求盈利。第二,是否能够通过调整水价的手段来实现供水企业的盈利。第三,目前供水价位是否合适,应该以何种标准来衡量水价定价是否合理。第四,面对公共事业长期发展滞后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第五,是否应该在公用事业领域引入外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会对我国的水价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
第二题
需要“平衡”的主要是公共事业的公益性与商品性这两种属性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水资源是作为一种商品来进行市场化销售的,其开采、净化、处理等过程均是有成本投入的;但同时,水资源运营是一项公共事业,具有公益属性,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是社会稳定的保障内容之一。
公共事业是杜会平稳的根本保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公共事业运营者也需要实现效益、实现自身价值,因此,如何平衡企业价值与社会价值这一问题便成为了企业及相关政府部门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第三题
首先,我国对于公用事业民营化的基本原则是仅出让经营权,不出让所有权,因此,不存在将市政公用事业出售光的问题。
其次,由于公用事业具有公益性属性,政府在出让经营权之后也不会对其完全置之不顾,会进一步规范、监督经营企业的经营行为,保证公众合法权益的实现。第三,由于政府财政资源有限,仅靠政府经营很难满足市政公用事业的全面、有序发展,以及越来越大的群众市场需求,因此,适当出让其经营权,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管理社会事业的积极性,可以更有效地实现公用事业的发展及完善。
第四,由于公用事业出让属于新鲜事物,国内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在实际运作中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与状况,下一步政府会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规范民营资本对于公共事业的管理模式,对于新出现的问题即时给予纠正。同时,实施更为严格、完善的审批制度,严把入口关,选择最为适合的企业进行经营。
第四题 例文1:
做好水资源这篇大文章 ——关注水质、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水资源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是商业、农业有序发展的必要保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1977年,联合国召开水事会议,向全世界发出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危机。1993年,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2010年3月22日,全球迎来了第18个“世界水日”,联合国将本次“世界水日”的主题定为:保障清洁水源,创造健康世界。这表明了水资源安全管理是现阶段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人口急速膨胀,工农业生产规模也在迅速扩大,这一发展不仅使得全球用水量飞速增长,而且对于水资源的污染也日益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约有88%的疾病可归咎于不安全的用水或缺乏必要用水卫生设施。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2010年“世界水日”的致辞中就指出,因饮用不卫生的水而死亡的人数超过了包括战争在内等一切形式的暴力所导致的死亡人数。因此,保障水资源清洁,便成为我们必须直面并解决的课题。具体来讲,我们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手段实现水资源保护,防止水污染情况持续发生。
首先,从国家层面来讲,各国政府可开展积极、广泛的宣传活动,以增强本国公民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促使其形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同时,各国政府可以根据本国自身国情,建立更为全面、系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体制以及相应的运营机制,以进一步加强对于水资源的保护,从法律层面上规范政府、社团、企业、个人等的用水行为。
其次,从各类非政府组织层面来讲,它们虽然不能以法律、法规等形式来严格规范公众及政府的行为,但是由于非政府组织的活动范围较广,影响力较强,可以起到政府与公众交流的桥梁作用。可以为政府提供帮助,帮助其以多种形式宣扬水资源清洁、保护的相关政策;可以为民众请愿,将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水资源污染问题及时向政府部门、相关机构反馈,促进其早日整改。
第三,从个人层面来讲,我们都是地球公民,因此,都有义务为保护水资源清洁贡献力量。最基本的就是从个人做起,节约用水,规范处理生活污水。同时,每位公民都可以积极监督当地企业、机构的用水行为,对于水资源污染情况,发现一处、举报一处,坚决抵制污染行为的存在,监督企业、政府行为。
总之,保护水资源清洁事关人类生存大计,也关乎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与发展。保护水资源清洁人人有责。让我们积极关注水质,保护水源清洁,共同创造健康世界。
例文2:
做好水资源这篇大文章
——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是商业、农业有序发展的必要保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国政府机构很早便意识到了进行水资源规范管理的重要性,水利部从1989年开始,便将每年的7月1日至7月7日定为“水法宣传周”。随着“世界水日”的确定,从1994年起我国将“中国水周”起讫日期改为3月22日至3月28日。2010年,我们迎来了第23个“中国水周”,本年的主题为“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进一步阐释了现阶段我国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如何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淡水资源日渐短缺,水、旱灾害越来越频繁地发生,全球生态平衡不断恶化,已经成为直接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问题。同时,我国其实是一个干旱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我国的淡水资源排在世界的前五位,但算人均值的话,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因此,如何规范水资源管理工作,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便成为我国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具休来讲,我们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第一,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鉴于我国水资源匮乏这一现状,无论是政府机关、社团组织还是企业个人,都需要培养节水意识,在办公、生产、生活过程中,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比如,坚决杜绝长流水现象,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第二,改变用水观念,增加二次水利用率。对于企业来说,可以改进技术、设备,加大对于污水的循环处理、利用;对于家庭来说,可以一水多用,比如将洗衣做饭用的水储存起来,用于厕所冲洗,同时,提倡家庭中购买中水,有效节约清水资源。
第三,增加清水资源储备量,进一步优化水质。这部分工作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制定法律、法规、规范条款等措施,加强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净化水源,强制企业实施清洁生产达标活动,预防水污染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第四,加强水土保护宣传,提高全民节水、护水意识。政府、家庭要起到积极的教育、引导作用,从孩童抓起,在学校、家庭中培养他们的节水意识,提醒他们节水的重要性,让节水观念在每一个单位、个体内扎根。
公务员考试可参照高考模式 篇7
各地的公务员考试吸引着广大大学毕业生。由于目前各省市的公务员招考都是各地自行组织的, 考试时间并不一致, 因此许多毕业生选择参加多个省市的公务员考试, 以增加录取的机会。但各地不菲的公务员考试费用却使许多毕业生无法承受。
以江苏省为例, 2009年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需交费98元, 笔试2天的食宿费用不少于300元, 往返车票以200元计, 就得花掉600元;如果成绩不错, 取得面试资格, 那么面试的花销与笔试基本相当;如果幸运进入体检程序, 还得交体检费350元, 再加上食宿和往返车票, 共800元左右;如果再加上面试资格复审、领取面试通知书和体检通知书的费用, 那么一名考生从报名到体检的花费将超过2000元。
虽然大多数考生难以进入面试环节, 但即使只参加笔试也要花费数百元, 而且这些没有进入面试的考生紧接着又得参加其他地区的考试。从以人为本、方便考生的角度出发, 建议全国及各省市公务员考试可以参照高考的模式, 逐步实现全国统一组织考试、分批次确定面试人选, 将面试及体检程序合并进行, 费用由财政或招考单位统一负担, 改变目前中央和各省市各自为政、标准不一、互不承认、时间安排混乱的公务员招考方式。这样也有利于降低招考成本, 减轻考生负担, 避免暗箱操作。
公务员考试知识要点与训练 篇8
选词填空题(三)(承上期)
作答之道
之二:辨析词义。词语填空的四个备选项大部分都是近义词,这就需要对这些备选的近义词进行辨析,弄懂它们各自的含义、通常的搭配、习惯用法、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等等,特别是要找到它们的细微差别。然后再根据这些细微差别,判断出应该选用哪一个词。比如:
对一篇规范的论文,因版面限制而去砍综述、删注释,实在是_____的不智之举。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削足适履 B.扬汤止沸
C.矫枉过正 D.舍本逐末
【解析】对于选项中的四个近义词,削足适履是指为了把鞋穿上而把脚削小,比喻为了适应一个外在的东西而不顾实际和具体条件把内在的东西损害。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矫枉过正是指把弯的东西扳正却又歪到另一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界限。舍本逐末是指舍弃事物的根本、主要部分而追求细枝末节,形容本末倒置。语段的意思是因版面限制这些客观、外在的因素,就去砍综述、删注释这些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典型的削足适履。所以本题选A。
之三:关键词法。关键词法是指要善于发现和捕捉语段中对作答有关键作用的词,通过这个关键词来推断画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在一些语段里,句子与句子之间往往要有顺承连接,要有前铺后垫,要有逻辑顺序,要有前因后果,这些都会通过一些词来体现出来。我们就可以利用体现上述关系的这些关键词所带的信息来推断出应填入的词语。重点是要能发现这个关键词,并且能从关键词中看出有用的信息来。这就要求平时要多读多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比如:
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目前已就发展低碳经济达成共识:以经济发展模式由“高碳”向“低碳”转型为______,通过市场机制下的经济手段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减缓人类活动对气候的破坏并逐步达到一种互相______的良性发展状态。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目标 协调 B.手段 促进
C.标志 制约 D.契机 适应
【解析】此题中第二个画横线处前的“互相”就是一个关键词。互相一定是指两个什么事物,一个是不会称之互相的。通过上下文我们可分析出这“两个”是指高碳经济和低碳经济,判断出这一点,就可以知道两种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应该是协调发展。这样此题就迎刃而解了,答案为A。
例题精讲
既然编全集,希望完整地________某一文人学者的形象,正反两方面的资料便都应该保留下来。可说实话,古往今来,经得起这么折腾的人物不是很多,你很认真地为其辑佚、整理,不放过任何________,好不容易弄出全集来,不只没加分,还减分。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描绘 蛛丝马迹
B.还原 一鳞半爪
C.展现 闲言细语
D.呈现 只言片语
【作答讲解】把一个文人学者的稿件、言论汇集在一起编全集,是对一个文人学者形象的呈现,是希望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对资料进行认真辑佚、整理,不放过的应该是“只言片语”。因此本题选D。不选A,是因为“描绘”一词带有描写和画的意思,“蛛丝马迹”指的是不明显的线索,这两个词都不符合语段的意思。不选B,是因为“还原”是指呈现本身的面目,填入此词曲解了语段的意思。不选C,是因为“展现”没有“呈现”更恰当,再者“闲言碎语”有贬义色彩。
考题练习
1.今年以来,气候变化、二氧化碳排放、碳足迹、节能等环保词汇频频出现于英国。在社会上,这是最 _______的语言;在新闻中,这是最_______的报道;在政客身上,这是最具_______的政治;在商人眼里,这是最有_______的商机。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时髦 频繁 影响 潜力
B.流行 持续 号召 价值
C.时尚 丰富 前途 前景
D.倡导 深入 前瞻 优势
2.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就是让大学生把视线从厚厚的专业书上,以年轻而真诚的心灵去________社会、________民生、________发展,在用所学知识贡献社会的同时,悟出“书本之外”的“真知”。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关注 感受 体察
B.体察 感受 关注
C.感受 关注 体察
D.关注 体察 感受
3. 1896年,茅盾出生在浙江桐乡乌镇一个中医兼小商人的家庭。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时代,先后经历了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创建、五卅、北伐,抗战等社会变革。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波澜不惊 风起云涌
B.波澜壮阔 风云激荡
C.波涛骇浪 风卷残云
D.浊浪冲天 风声鹤唳
【答案】1.A。2.D。3.B
公务员申论讲解与训练
(一)申论讲堂
2014年4月12日部分省市区
公务员联考申论真题
【题目要求】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你对“文化输出”的理解。要求:全面、准确、有概括力,不超过250字。
【思路点拨】“给定资料2”就是讲文化输出的,有许多内容可以参考,关键是要答出对文化输出的理解。应该答四部分内容:什么是文化输出、文化输出有什么意义、应该怎样看待文化输出、文化输出什么。这四部分内容,都可以在“给定资料2”中找到,全部找到后进行总结、提炼,答出即可。
nlc202309082137
【高分作答】
文化输出,就是将中国文化推广到国外,走向世界。它是对外开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可以扭转中外文化交流的逆差,拓展中国文化发展空间,增强后劲。文化输出,一要与引进相结合,拿来和输出并举;二要创造性输出,以原创作品为主;三要符合世贸协定;四要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文化输出的是中国文化中的优秀部分,要保证质量,伪劣的要杜绝出口;要有自己的文化精神,能代表国家、人民和民族文化形象;要输出包含中国价值观,中西会通又从现实需要出发,体现时代特点的原创性文化观念、文化思想和文化产品。
【简要点评】这份作答把文化输出理解得很透彻,也很全面。所有内容是“给定资料2”里的内容。作答分四个层次,先是答什么是文化输出,文化输出是一个概念,从整个给定资料看文化输出也是发展文化的一个举措,理解一个词首先从概念理解,必须把文化输出的意思先答上。接着答了文化输出的意义,一项措施有什么意义至关重要,分析理解类试题答意义也是很必要的。然后,又答了对文化输出的认识,也就是应该怎样看待文化输出,作答的四个方面都是在“给定资料2”归纳概括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最后,答的是文化输出要输出什么,将文化输出应该输出什么样的文化观念、文化思想和文化产品都答了出来。
(二)对话申论
“sycrool” 15:31:29
申论考试的试题,一般都有若干项要求。题目要求很重要吗?
“高守国公考公选” 15:33:47
当然了,题目要求非常重要。每一项要求,都对应着一定的分数,只有达到这个要求才能给分。作答前一定要把题目要求每一项都弄懂,甚至每一个字都要吃透。弄懂之后再去考虑作答的事。一定要严格按照题目要求作答,要求让怎么答就怎么答,老老实实作答,力争使作答最切合题目要求。
“sycrool” 15:35:57
什么是最切合题目要求呢?
“高守国公考公选” 15:38:39
就是要使你的作答内容,一眼看上去就让人感觉到你是按题目要求答的,所有题目要求你都达到了。千万不要让评卷者对此产生哪怕一点的怀疑。
“sycrool” 15: 45:21
哦,记住了。现在,申论大题有的要求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怎样理解这一要求呢?
“高守国公考公选” 15:52:59
这就要求对给定资料要在“度”上进行把握,既不要过分局限于给定资料的框定,要突破给定资料给你的思维限制,又不能过度脱离给定资料而随心所欲、天马行空。要这样做:首先你的论述引题、观点、所感所想所议都要源于给定资料,由给定资料所引发,也就是文章的“根”要在给定资料上。其次,申论是选拔性考试,要把真正有思想有观点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因此你的论述又不要受给定资料的局限,要超越给定资料,要看得更远更深,理解得更全更透,要有自己独到的务实合理的见解和韬略。这就是这一要求的本质,也是我们作答应该着重把握的。
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考试 篇9
第一题、就襄樊停捐事件社会上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不知道感恩谢恩的人应批评,另一种观点认为感激是感恩的一种方式而已,不能强行要求。问题:两种观点的共识是什么?两种观点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广州新东方解析:这道题目相对属于比较简单的一道题,其实两种观点的共识都在于“对他人的帮助应该感恩”,而争论的焦点是在于感恩行为是“自愿”,还是“必须”。即是否应该“硬性”地要求接受帮助者“必须”感恩。
第二题、谈谈对“附加条件的感恩”的看法。
广州新东方解析:对附加条件的感恩的看法,戴斌老师认为考生在回答的时候一定要辨证地看待,不应该片面地认可,或片面地反对。以下是几个参考的答题角度:(1)对附加条件的感恩这个点,考生必须明确的是,即使是“附加条件的慈善行为”,它依然是属于“慈善行为”的范畴之内,依然是值得肯定的事情,因为毕竟这种行为还是有利于社会的。(2)这里需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即“附加条件的慈善行为”不能以侵犯受助人的自尊心为前提,倘若这种“附加条件”伤害了受助人自尊心,则不应该提倡。(3)其实“感恩”本身就是一种“份内之事”,其实根本不需要“附加条件”来限制。(4)社会应该努力营造氛围,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而不是一种“被迫”的行为。
第三题、就大学校长的亲笔信引起的争论来评析感恩的匮乏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广州新东方解析:为什么说感恩的匮乏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呢?这里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展开:(1)不感恩的风气蔓延开来,将极大挫伤许多慈善捐助的行为,而且我国目前的慈善事业是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程度,一旦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处理好,可能会导致社会“冷漠感”的剧增。(2)“不感恩”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态度,一个“不感恩”的人基本上也就不大可能主动“施恩”于别人。实际上,教育一个人懂得“感恩”的同时,也是在教育其应该主动“回馈”社会。(3)“感恩”同时还是维系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纽带,缺少了感恩将加大损害社会的稳定性。
第四题、谈谈应该如何增强感恩意识。
广州新东方解析:对于如何增强感恩意识,其实对策还是很多的,主要还是集中在“宣传教育”和“营造氛围”这两大角度,考生可以围绕这两个角度思索很多的细节对策出来。这里戴斌老师不建议考生采用立法手段去硬性规定“必须感恩”。因为“感恩”毕竟还是属于道德领域的问题,不大适宜采用“强制性的法律手段”去调整这一社会关系。
第五题,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题目展开论述,体裁不限:
1、让世界少一份冷漠。多一份阳光
2、守候期待感恩
广州新东方评析:今年的山东省采用了完全开放性话题的考察方式,这是申论考试近年来最大的一次改革,未来的申论的命题趋势值得探究。戴老师一直以来都在提倡“探究式申论范文”的写作方法,强调的是申论文章不能仅仅围绕对策而展开,更多的应该是强调文章的“说理性”,戴斌老师认为,申论写作未来必将做大的改革,只备考单纯的对策性文章将不足以面对未来难度越来越大的申论考试。建议考生在未来的备考过程应该更多地训练自身的“说理能力”,以应对不断改革的申论命题模式。关于这个话题的范文,之前戴老师就曾就《鄂五名贫困生受资助不知恩被取消资助资格》这一新闻,以探究式申论范文的写作手法撰写过相关的评析文章,与今年的山东省考题比较相近,可供考生参考:
申论热点评析:在“滴水之恩”与“涌泉相报”间的徘徊
近日,《北京青年报》刊登了一则新闻——《鄂五名贫困生受资助不知恩被取消资助资格》,此文一出,立刻引来了大量的评论和争议。
评论和争议的焦点其实主要集中在一个焦点上:“这些贫困大学生不知道“感恩”,在受助的一年多里,他们没有主动给资助者们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也没有感激的话语。五名贫困生该不该为此付出被取消资助的代价?”
其实对于这个点,戴斌老师认为首先要分析贫困大学生不知道“感恩”的原因所在,正如《鄂五名贫困生受资助不知恩被取消资助资格》一文中的“张先生”的观点,他认为多数贫困生并非不知道“感恩”,不少贫困大学生因为自卑,不敢和“大人物”平等交流。对于这个原因,戴老师认为,其实我们应该抱着“理解”的角度去看待。一方面,不少贫困大学生因为“贫困”,很多时候缺乏足够的“自信”。或许会有不少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会有人认为“自信心”更多地是和人“性格”有关,而人的性格和“贫困与否”关系不大,很多“没有钱的人”也可以很自信,而很多“家境富裕的人”也可能毫无自信可言。诚然,由于存在“个体化的差异”,很多时候不能“一概地”认为“贫困大学生”就缺乏“自信”。但我们要认识到,“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在“贫困大学生”的成长历程中,“贫困”始终是一个“不利的环境因素”陪伴其左右。当一个人为了“生存”而“奔波”、“焦虑”的时候,“自信”又怎能“油然而生”呢?而且自信是在“成功的经历”中“不断”“堆积”起来的。
同时,戴老师很想问的是,“被别人帮助的经历”能积累自信吗?“为生存而焦虑奔波的经历”能积累自信吗?答案是不能。但什么能“积累”“贫困大学生”的自信呢?“回报社会”,用“涌泉相报”的方式 “回报社会”,就是最大的“自信”来源。但问题是为什么我们的“贫困大学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或者是“愿意”用这种方式去找回自己的“自信”呢?
或许说到这里,不得不谈到的一个问题是,当我们要求“贫困大学生”们要用“涌泉相报”的方式“回报社会”时,我们是否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社会中的其他成员都能做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吗?或许很多人都做不到,但为什么我们要把焦点或目光集中“贫困大学生”身上呢?这里其实有着我们自己潜在的“思维误区”。
我们总是潜意识地认为“贫困大学生”,尤其是接受资助的“贫困大学生”是“必然”“优秀”的,是“必然”“高尚”的,是“必然”懂得“自动感恩”的,是“必然”会“感激涕零”的。坦诚地说,我们要走出的思维误区时,其实大部分的“贫困大学生”都不是“我们潜意识中”的“德智体都完美无暇”的“高才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和我们其他“大学生”一样,更多的只是一个高中毕业后踏入大学校门的普通大学生而已。他们都有着许多的不足,许多人生的“道理”还需要我们去“教”会他们。
所以当我们希望这些“贫困大学生”拥有“我们所希望他们拥有”的各种良好品质时,我们需要问的是,当社会给予“经济资助”时,有无想过也应该给予“思想上的资助”呢?而我们从《鄂五名贫困生受资助不知恩被取消资助资格》一文中看到的,似乎除了“该市总工会给每名受助大学生及其家长发了一封信,希望他们抽空给资助者写封信,汇报一下学习生活情况”外,我们没有发现任何“思想上的资助”。
对此,我们不禁要思考:人的品格尤其是高尚的品格是“与生俱来”的吗?不是的。高尚的品格需要在外界的教育与环境影响中逐步形成的。当社会的“热心人”把“自己的财富”中一部分拿出来资助这些“贫困大学生”时,我们当然要赞扬这些“热心人”的“善心”和“善举”。但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这并不足够,远远不够,甚至说这仅仅只能算是“滴水之恩”。此言并非存心“抹杀”资助者对社会的贡献。
因为我们必须认识到,困扰“贫困大学生”的问题,不仅仅是“外在的贫困状态”,而更多的是“内在的贫困状态”。我们除了物质上的资助外,心理上的引导似乎更为重要。在任何社会形态中都必然存在的贫富差距下,我们需要教育“贫困大学生”们时刻保持平和的心态,认识到“贫困”的“短暂性”和“可改变性”,认识到“资助”的“非必然性”,认识到“接受资助”是为了将来的“回馈社会”,认识到“被帮助”也需要履行“社会的义务”,认识到“感恩”其实并不“难堪”„„
而对于资助者来说,资助并不是一种义务,如果认为“被资助者”并没有任何“社会责任感”或者是做人应该有的道德和品格,当然有权力取消资助。而目前的现实是,在“滴水之恩”与“涌泉相报”之间,我们常常会徘徊于其中,不知道该不该在要求“涌泉相报”,就戴老师的观点来看,其实我们“可以”也“应该”要求“涌泉相报”。但需要注意的是,“涌泉相报”的主体不应该狭隘地局限于“资助者”,而应该是“整个社会”。“涌泉相报”也不应该是形式性的“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或者是感激的话语”,我们真正需要看到的应该是“被资助者”用“实际行动”所体现的“涌泉相报”。
其实我们退一步想,当我们的善心人用“滴水之恩”资助“贫困大学生”的行动,又何尝不是一种对社会的“涌泉相报”呢?
附新闻稿件的来源:
鄂五名贫困生受资助不知恩被取消资助资格
(2007年08月30日来源:《北京青年报》)
新学期尚未开始,湖北襄樊的五名贫困大学生却被告知:他们原先每年可以得到的1000元至3000元不等的资助日前被资助者取消,资助被取消的原因是这些贫困大学生不知道“感恩”,在受助的一年多里,他们没有主动给资助者们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也没有感激的话语。五名贫困生该不该为此付出被取消资助的代价?此事引发了人们的争论。
■五名贫困生被取消资助
8月12日,在襄樊市总工会、襄樊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举行的第九次“金秋助学”活动中,主办方宣布:5名贫困大学生被取消继续受助的资格。
去年此时,襄樊市总工会开展第八次“金秋助学”活动,22名贫困大学生与襄樊市女企业家协会的19名女企业家们结成了帮扶对子,顺利进入大学。当时企业家们口头承诺4年内每人每年资助1000元至3000元不等。
而在今年,襄樊市总工会组织女企业家们再次捐赠。可是,当工作人员征求部分女企业家意见时才发现,接受资助的部分大学生让资助者寒心。一年多来,他们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从未汇报过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期间,这些大学生曾按市总工会要求,给资助者写过一封信。其中一名学生在信中频频谈到自己的困难,并再度向资助者“求助”,却没说过一句感谢的话。
■资助并未有书面协议
贫困生被取消资助一事经当地媒体报道后,负责组织助学一事的襄樊市总工会女工部部长周华玲昨天一整天都忙于接受各媒体关于此事的电话采访。她认为,当初女企业家们决定资助贫困生时,双方并没有签订相关协议,只有相关的口头承诺,现在没有继续资助贫困大学生也是情有可原。
襄樊市总工会在一些企业家取消资助后,也曾经做过协调,但还是没有说服一些寒心的企业家。周华玲告诉记者,一些企业家取消了资助这几名不知道“感恩”的大学生后,转而资助其他学生。
此前,在这批受资助的大学生入学前,该市总工会给每名受助大学生及其家长发了一封信,希望他们抽空给资助者写封信,汇报一下学习生活情况。记者试图采访这几名企业家和贫困大学生,但周华玲告诉记者,她们因为有心理顾虑,不愿意接受采访。
■中止资助引发争议
五名大学生该不该被取消资助?此事被曝光后引发了人们的广泛争议。河南南阳的张先生在湖北襄樊出差时得知此事,他特地找到襄樊市总工会了解情况。
曾经有过助学经历的张先生电话里告诉记者,他觉得应该给予这些贫困大学生以更多理解。张先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表示,多数贫困生并非不知道“感恩”,不少贫困大学生因为自卑,不敢和“大人物”平等交流,同时他们因为贫困也往往很少具备电话等物质条件,所以往往造成沟通不畅。
【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考试】推荐阅读:
山东省公务员考试题海08-28
山东省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12-07
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09-12
2022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卷06-07
【时事政治】2014年1-3月山东省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汇总05-13
202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C类冲刺指南08-29
202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名师点评:牢记根本 大德大义05-28
2022山东公务员考试结构化面试题型精讲系列之综合分析篇09-04
山东省考试试题05-12
山东省事业单位考试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