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先生杂文随笔

2024-05-12

胡先生杂文随笔(共10篇)

胡先生杂文随笔 篇1

胡先生写和我一样的东西。他写的比我好太多。我自以为独特的他在几十年前就轻轻松松写出来了(一九一四年一声婴儿的啼哭和一九九七年的第一汪尿),而且太出色。我说,其实我也不介意,只是在眼睛不住的飞速移动和手指翻飞中心里难免遗留下一抹阴郁的情绪,而又止不住的想,不过那个老头也没读过你的文章。他也没读过我的。这很好。

我仿佛看见了一个光怪陆离的隐喻的真实世界。各种线索穿插交融—他不是大师,不高高在上,而这更让人恼火—像是大宅里的一间夹层密室,紧贴着人来人往的走廊悄悄滑行移动,而却令人丝毫不能察觉。这种恰到好处的隔膜最容易让人抓狂而又无解。我想象他戴着金丝框眼镜,细密的皱纹里面的深邃的眼睛,垂平的嘴唇,褶皱而笔挺的灰色西装……不,这正是我低俗的地方。我从未见过他,哪怕什么日报上的一行字一张图片。他理应是无形而不可描述的,像他笔下那些隐喻的怪物小天使一样。

他的阅读是快感和怒火的此起彼伏。我狠狠的恼怒自己:你不该写东西的,写什么,写的都是什么。如果作为一个纯粹的读者,我就可以仅是赞叹不已,仅是一种钦佩和艳慕的眼神;而如今我的心中却充斥着一种莫名的愤怒,仿佛是自己有效而脆弱的领域被侵犯了。我总自以为有什么我的发明,可是其实都是共享的小儿科,像是小学一年级初学数学时的公式。脆弱的事物只能够被恰好未被入侵的运气所保护,而自己永远未能伸出带刺的藤蔓。柔软细腻反倒是理应最为坚固的。而我不是。

胡先生什么都不说,虽然我不愿意意淫他那张面无表情的嘴,但一根简单的无痕的线条却总是在我头皮上贴着冒出来,让他有限的延伸舒展渐渐停止,然后在那里静静伫立。凭借一根线条,他就刺破了所有世界,所有人。我想他恐怕不是这里的,也不曾属于这里。想着想着,我就在一种小人低薄的自我安慰中释然了。

小先生杂文随笔 篇2

“我亦只有个一生,不能慷慨赠与我不爱的人!小先生,你可懂?”

懂,怎能不懂,可是,小先生更加怕,血缘亲友的性命。

倘若小先生也有枪,那么今日高头大马上的人便是小先生,可是小先生只有这厚厚的一摞诗词与那风花雪月的回忆。

“这先生生的好看,不是那等糟老头子可比拟的,不如就叫唤他小先生吧!”

春风十里有桃花,花下伊人掩面笑,小先生一时看呆,这世界竟有有如此俏丽女子,真真领悟到那崔户“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感叹。

“这小先生不会是呆子吧!”

女子半嗔半怒,那般活泼灵动,何时是轿子里哭泣的.这般模样。

对不起,小先生愧对你的信任,他家有权有势,小先生除去这一身青布长褂,小先生不知道还能拿出来什么。

“你这蝼蚁一般的人物怎能与我家爷相提并论,那家小姐自幼娇生惯养,你可能给她锦衣玉食?”

小先生知道此刻你会哭,可是至少日后不会计较柴米油盐的琐事,你会换上精致的旗袍,小巧的高跟鞋踩过琼花巷的青石板,回眸盼兮,只将那年少的记忆留在身后。

“请你珍惜她!”

小先生兜里还有他给的十块大洋和家里的急报。

再见了,当你被他接下轿的那一刻,我已经背起行囊。

“何为情爱?”

“一日三餐,晨暮日常,良辰美景,娶你为妻。”

那么小先生,为何娶我的人又不是你呢?

风飞进,灯光残。忘却茶香独生叹,是梦匆匆,几度烟火黄,纵有时光难消亡。

胡先生杂文随笔 篇3

我是爱看那些民国先生们的故事的,也爱去深究他们的那些思想,倒不是一定要纠结出个什么所以然来,而是在那探究的过程中,只觉得自己穿越了百年的战火硝烟,跨过了历史废墟中的破败废墟,在那个最为动荡不安的时代里,找到了精神的坚定。

我最早进行较为仔细地了解的是陈寅恪先生。当时是先看到他那句著名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顿觉气度与风骨,就先去看了《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并在其中了解到了陈先生中晚年生活经历。在其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了一代大师的治学的严谨态度与对学术自由的追求。怎么说呢?有些词语若只是平平地放在那,或许不会使人有特别大的触动,但一旦把他们同某些可歌可敬的人物联系在一起时,你才会明白那些词语是如此的沉重与可贵,仿佛是瓦砾中沉自发光的金石。在那本书中,我看到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原文“”……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那是纪念王国维先生的碑文,结合静安先生在国学方面突出的造诣与他最后选择自沉的结局,再加上陈先生对他”殉文化“的解释,不得不感受其中的悲怆与决绝。有的人真的把一生都放在了一件事情上,把自己的命运同那件事物的命运用最为珍重的态度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对他们而言那就是学术与文化。他们对于真理与知识的追求就像是燃烧在他们心中的簇簇火光,照耀着他们生命里每一段历程,使他们永远都能够问心无愧地直面自己的内心,使他们永远具有责任感与使命感,陈先生晚年几近失明,却仍在助手的帮助下笔耕不辍。

另一位我非常崇拜的人物是胡适先生,起因是看到他这样的一段话“你们要争独立,不要争自由。你们要争自由,自由是针对外面束缚而言的,独立是你们自己的事,给你们自由而不独立,仍是奴隶。独立要不盲从,不受欺骗,不依赖门户,不依赖别人,这就是独立的精神”。在我看来他把独立与自由的关系陈述的非常恰当,而且十分振奋人心,使人感受其中的凌凌气概。后来通过阅读一系列的资料,了解了胡先生的生平故事,更加体会到他的社会责任感,使“社会责任”这四个字在我心中不再只是一个标语,一句空话。且不论他在五四运动中的振臂高呼,就谈他就任民国驻美大使一事就足以看出。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得外部电,说政府今天发表我驻美大使。今天下午王亮畴有电来贺。二十一年的独立自由的生活,今日起,为国家牺牲了”。他本不愿赴美,不想在抗日的要紧关头被认为是贪生怕死之徒,他愿意“与南京共存亡”,但时局需要他去与美国进行外交活动以争取美方对中国的支持,为了国家,他答应了这个只有他有资格有能力完成的任务。

但也实话实说,对于市面上那些打着“民国风”旗号的大多数文化产品我是厌恶的,因为他们的“卖点”不是独立,民主或是自由的精神,而是些闲碎轶事或是些无关痛痒的风月诗词,令人无奈。

2016年5月25号,骤然听闻杨绛先生逝世的消息,在各大官微,公众号纷纷转载杨绛先生的生平故事,短小美文时,我呆呆地愣着,久久才回过神来。有人说“民国最后一位先生走了”,在当时我有同感。我不仅伤感“最后一位先生走了”,还觉得属于民国的那一道对真理的无限追求,对社会抱有深刻责任感与归属感的大门最终还是关上了,没能为后来人留下一丝缝隙。我看着许多人忙碌地转发着各式的文章,发表各样的言论,多为叹息与难过。但我明白,对他们而言,这不过是生活中看到的一则新闻,一个消息,他们不会去看先生们的思想也不会去理解其中内涵,更不会用他们的要求来要求自己。转发过后,他们关心的还是娱乐明星的恩怨情仇,还是五花八门的八卦轶事,这是一个真正“娱乐至死”的年代。他们会在归国科学家的消息下面狂刷“为什么年轻时没回来”的道德绑架,会在恶性社会事件下面评价“与我何关?”,在这个忙碌奔波的时代下,人们的怜悯心,责任感在消退,取而代之的是麻木与极度的自私,“小悦悦事件”“扶老人反被讹事件”等充分地证明着一点,这个时代发生的事情,有时候比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更魔幻。我们与民国的那些先生们,似乎只能在永不重现的故人年代相逢。

鲁迅先生有这样一段话,自我看过以后,就再也没能忘记,“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弃自流者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份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与其抱怨今时不同往日,倒不如在自己所处的时代里,坚守着自己的准则,追求着自己的理想,努力实现自己真正的价值,这未尝不是对他人的贡献,未尝不是社会责任感的一种体现。易卜生曾经说过“你最大的责任就是把你这块材料锻造成器”。百年前梁任公发表的《少年中国说》“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自由则国自由”穿越时光重重,至今看来,仍旧振聋发聩。倒不是说要灌溉些什么“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你若盛开,清风自来”的.鸡汤文学,而是说作为社会的一份子,若每一个人都抱着“反正我也改变不了别人”“折腾什么,也没什么用”的想法,那么你我只能共沉沦。路虽远,不行不至,事虽难,不为不成。民国的先生们凭着书生的意气,靠着伶仃的一杆笔,与探寻真理的无限激情,不也走过了清末民初的动荡不安,军阀混战的硝烟遍地,抗日救国的民族生存危机吗?

生在当下,人应该心中保存有一种气概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有一点坚守去捍卫自己的道德准则,有几分义无反顾与社会责任感,而不是浑浑噩噩,空空地浪费生命,那是一种亵渎。乔布斯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很好的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为什么要为社会付出“我并没有发明我用的语言或数学。我的食物基本都不是我自己做的,衣服更是一件没做过。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赖于我们人类的其他成员,以及他们的贡献和成就。我们很多人都想回馈社会,在历史的长河中再添上一笔。我们只能用这种大多数人都掌握的方式去表达——因为我们不会写鲍勃迪伦的歌或是汤姆斯托帕德的戏剧。我们试图用我们仅有的天分去表达我们深层的感受,去表达我们对前人所有贡献的感激,去为历史长河加上一点什么,那就是推动我的力量”

★ 又是一年粽飘香杂文随笔

★ 那份渐行渐远的记忆杂文随笔

★ 我与世界杯杂文随笔

★ 演戏与感悟杂文随笔

★ 鹰隼与老鼠杂文随笔

★ 洞穴与风杂文随笔

★ 童趣沈复随笔

★ 诗人与歌手的杂文随笔

★ 真好杂文随笔

三月随笔杂文随笔 篇4

躺在回校返程的火车上,手机没网,百无聊赖,翻开手机联系人,一边翻一边删,有些人估计这辈子都不会再联系,人生旅途就是这样,不断地有人闯入又不断地有人下车。伴随着淡淡伤感,似乎又慢慢学会坦然,人总要长大,而长大的标志便是理性渐渐战胜感性,内心的G点再也无法被轻易撩起。

手贱的清理手机内存,清理完毕惊喜多出来几G的内存,可当听歌时发现歌词没了,去移动图书馆发现全部的书都没了,才恍然,羊毛出在羊身上,拔掉的都是自己原来留下的,也罢,清空也好,重新开始未尝不是一个好事,最起码手机终于不卡了。

整理备忘录,发现自己随手记了太多写作素材,以至于最后竟不知从而补起。很多好的素材随着时间的流逝失去了当初的`感动,终究化为记忆消散。

给曾经的女神发了一条信息,名义上是测试手机号是否还在用,其实内心还是打着诸多小九九,明明知道不会有任何结果,可聊天时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一如那年体检送她回宿舍,那是大学里唯一的一次漫步和交谈。原来,这是喜欢,虽然什么都不了解,但是还是无可抑制的喜欢。现在终于有勇气并且可以确定的去承认,那四年,原来,自己一直在暗恋一个人。

暗恋,其实是会不自觉的在人群中寻找她的身影,见到了感到开心,即便只是远远的观望也会感到满足,即便身边的那个人不是你,你也希望她可以幸福;暗恋,是希望可以像满天星一样围绕她的身边,当所有人公认班花是另有其人,你却还在坚持她就是最美的;暗恋,是你会跑到她的空间,翻看所有的日志说说,下载她的照片,然后傻傻的看着笑着,即便过去多年,你依旧会时不时打听,你发现你时隔多年还是喜欢。最美的模样早已印刻在你的脑海,以至于后来遇到的人,你总会有意无意拿她做对比,可又总觉得比不上当年的那个她。

雨冬杂文随笔 篇5

我也是有故乡的人。

虽然同样是南方,是四季分明的地方。

但,怎么就不习惯这并不寒冷的冬?

离开南方的时候,遥望,知道自己终会回去。

但失去不是简单两个字,也总会有很多的不能言说。

回到南方的时候,笑说,连不属于我的北方也终于失去了。

那时候,是困兽。

现在。

可能只是已经疲乏的困兽。

最近两年,特别想再回北京看看。

恍惚的几年,迷惘的几年,也是最重要的几年。

但是,终未成行。

然后。

我不想再回,记忆里的那个小城。

一离开,便是永决。

这个温暖的城市,下起了雨。

昨夜奔跑的梦里,全是淅淅沥沥的雨声。

安静的把自己裹成过冬的熊,身体要冬眠,心里却很活跃。

寒冷什么的,果然总是刺激着灵魂。

琐纪杂文随笔 篇6

“喂,阿霏啊,好久不见,你去哪了,你现在韶关吗?我是燕子啊!”电话的另一头声音高吭,显得兴奋异常。

“哦,燕子啊,好久不见,找我有事吗?怎么突然想起我?”我反问到。

“没有啦,大家都是好姐妹,好久不见,你看什么时间有空,一起吃个饭!”

“这样啊,我现在外面有点事,等我明儿空了约你。”挂了电话,我对着车子的倒后镜不自觉地挤出一丝自嘲的苦笑。好姐妹?同在一座城,离开不到三公里距离,六七年的时光居然不知我在哪。

从来不联系的两个人,突然对方打电话邀约饭局,我第一反应是:这饭局估计没那么简单吧。“呵呵”,如果是手机聊天,我是不是该把微信里最强大的这两个字发给对方呢?

果不其然,第二天下午,“燕子”的电话再次响起,她热忱邀约我到“百年东街”的“湘菜馆”,去吃地道的湖南菜。电话里,她一再嘱咐不能失约,为表诚恳,她约定到点时亲自在“百年东街”对面的“广播电视局”门口接我。

虽说多年不见,毕竟是老相识了,还离她很远,她便径直迎了过来,靠近我时,她直接挽着我的手朝“湘菜馆”走去。

“哇,这么多年没见,怎么越来越漂亮了,好时尚啊,你怎么保养的?”她这样一说,我心里多少有些虚荣和小得意,凭女性第一直觉:年纪相仿的两个女人走在一起,显然我的穿着比她更得体,妆容比她更精致。

在她的带领下,我俩直接上了“百年东街”二楼的湘菜馆,推门而入,一时让我有些恍惚,吃饭的地点是一个大号房间,里面装饰很豪华,格调很高,据目测应同时可容纳20多个人吃饭。我问对方:“两个人要坐这么大的房间么?还约了其它朋友?”

“这么久没见你,请你吃饭当然要隆重点啦,我搞了个私人会所,就在这饭店隔壁,店里的员工散会后马上就过来了,来吧,我们先喝茶!”

话音刚落,一大群打扮得花姿招展的美女鱼贯而入,她们热情地和我打招呼。一落坐,“燕子”便向一大桌的美女介绍我。周围的美女开始鼓掌,向我起哄,并大声高呼:“欢迎霏霏美女成为我们“中脉家人”的一员!”“不妙”我在心里叫了一声,今日吃饭是假,赴“鸿门宴”倒是真的,在饭局上我和众美女嘻笑怒骂,不消一分钟我便冷静应对。

不同的菜式相继端上餐台,开餐时,燕子做了临时的主持人。接着请她们的创业“大咖”为大家做了“重要讲话”。“你妹,误入了传销组织!”我在心里嘀咕着,坐我身旁的“大咖”优雅的摆着各种手式,热情洋溢的讲着他们的创业梦想,喊着士气激扬创业口号。

原来“燕子”开了个“中脉内衣”的加盟店,据她介绍,随便一套“中脉内衣”市场售价高达6千多元人民币,今天叫我来,是看重我“个人潜质。”用她的话说:她们寻求的合作伙伴都是像我这种对美和事业有强烈追求的人群。

饭桌上,众美女都表示自已很幸运的成了“中脉家人”,自从穿了“中脉内衣”不管个人还是家庭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变美了,身材变得窈窕了,夫妻生活和谐了,金钱自已独立了。更有“霸道总裁”因为加入她的团体都开上了“顶级宝马”和“玛莎拉蒂”。

一位自称名字叫“无法低调”的美女在做介绍时让我印象深刻,她身着艳俗的红尼大衣,脸上了妆,老白了,口红抹得有些厚,泛着劣质的油光。她体内犹如注入了过量鸡血,很是澎湃。餐桌上,她侃侃而谈的讲述自己与“中脉内衣”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入这个团体后的成长和变化,她亦表亦演,在众人的欢笑和掌声中完全进入了个人“角色幻想”。

坐我身旁的“燕子”随众人附和,看出来了,她应是团队里的“领导”,她殷勤地给我夹菜,其间不时的打开手机,让我看她发在“朋友圈”的“创业史”,及“辉煌履历”,这是非正常营销里最常见的手段,她张嘴就来的“心灵语录”充满蛊惑和煽动,她说她现在所从事的工作很赚钱很充实,未来希望能和我一起创业。

“成功不是先有钱,而先有胆,像你一样,长得那么漂亮,又有文化,这里是你最好的起步平台,一个合格的朋友是让自己变得很强大,然后给你周围的朋友带去正能量,那么你才会越来越好,所以一个有格局的人,要先改变自己的思想,才会让自己成长!”

“燕子”开门见山,表达了她未来要和我一同创业想法,并在这样的场合亲手为我端上这样一碗“鸡汤”,此时,我笑而不语,只是点头表示赞同,对于她的强攻,此刻我内心的抵御很是顽强。

众美女在饭局上,气氛烘托得当,声浪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轮到我做“简介”时,我脑子一片空白,怯场倒不至于,对一群初次见面的陌生人打个招呼“大家好,我叫某某,来自湖南,以后拜托大家多多关照!”这样说来也是可以的,但身旁的领导“燕子”有硬性规定:“新人”到来必须要做20分钟的现场演说。

我随及起身,简明扼要的告诉大家:我是一个卖药的。接着便从包里拿出一合“世一联”旗下的“女性私护膜”,向餐桌上的众美女介绍起来。从产家生产,到药膜的功性,性状,卖点,逐一介绍,众美女被我精彩的解说完全带了进去,这会,他们估计我手上这款五十多元的“女性私护膜”功能,要比她们销售人民币六七千元一套的“中脉内衣“更能解救她们。

不一会,美女们便纷纷要求加我私信,然后发红包购买。就连团队的领导“燕子”也按捺不住想要购买的欲望。在现场,我自已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面对什么样的群体,我要做的会引起一个什么样的反应,这在我站起来介绍自已的前一秒,内心就有了百分百的确定。

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20分钟简介,让“燕子”的“主场”巧妙的变成了我个人的“药品推广会”。“狭路相逢智者胜”,这局我玩的是“套路”,猝不及防的和对手将上一军。算是相逢当笑高手过招了。

酒足饭饱,起身随她们去了实体店,她们的实体店在“百年东街”的三楼,店面不大,装修很女性风,店门口伫着高矮不一的穿着“中脉内衣”的塑胶模特,展柜上也有销售内衣品牌下的衍生品,比如价钱偏高的女性脸部保湿精华,面膜等产品。

随手挑一两款“犒赏”自己吧,也算是“礼尚往来”。在不违背大原则上,偶尔让身边的朋友“善意”的得逞自己的意愿却能泰然处之,或许人生的豁达之处也在此吧。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在生活中,我们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热爱生活,努力工作的人群和通过正当手段赢得的财富应表示出极大的尊重,但对于生活中的是非也应理智应对。

二、第二天一早,“皮皮”发来的信息:“妈咪,今天可以来看我么?”收到信息后,我即时做出了简单的回复:“可以,马上就去!”当我驱车行至南郊五公里处,中医院的杨主任打来电话:“小贺,我这接诊了一位翁城来的胃溃疡患者,现你马上和我送十合“恒至”过来!”

已是星期四了,“皮皮”再过两天便可回家了,可我答应了去看他,我不想毁约。接通电话,我告诉杨主任,我不想让孩子等,马上就十二点了,等我见完孩子,药品下午2点半等医院上班我才送去。

生意场上,“杨主任”的电话像是“圣纸”,但这会我没有征得对方同意,直接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安排。“恒至”是治疗胃药的特殊国药,是我们联合药厂直接做进中医院的“中标”药品,医院会因为药品本身具有的疗效及药厂给的最大利益去选择自洽的合作伙伴,所以市中医院相关科室一直在帮我们做药品推广。

下午两点,我依时赶到中医院,时间尚早,医院还没正式上班,各科室门诊的大门敞开,但还没有见到医生。医院的走廊灯光有些暗,两边的长凳上坐着寻医求诊的患者,还有些零星的病人在医院的长廊里或坐或来回走动。

将近两点四十分,和杨主任一同上楼来的还有一对四十多岁的夫妇,显然这就是她打电话向我求购胃药的患者,一段简单介绍后,我当着杨主任的面把胃药送给患者,因为这些药品不用经过医院前台,通过其它渠道可以做私下对接。

“杨主任”给患者开了一疗程的成药为8盒,合计人民币1080元,交待完诸事,患者递给我几张百元钞票,剩下的全是一大沓叠得整齐的零票时,我心里突然觉得有些心疼,我憎恶中国制度下的医疗体系,可见过世面的杨主任见怪不怪,对她来说,这些早是平常,可患者哪知:她购买了1080元的药款,有三分之一的钱像魔术一样直接就进了杨主任的私人银行帐号。

临近下班时,再次接到“杨主任”打来的电话:“小贺,有空吗,我今天在淘宝上买了很多东西,一个人拿不了,加上装修师傅说今天要装厨房的水管,我想过去看下。”她问得很委婉,由不得你拒绝。

“杨主任”正在装修的新房在碧桂园的凤凰山,是一栋面积超过两百平尺的复式楼,在韶关这样一座小城,能买得起好房子大房子的都是些非富即贵的小众人群。还是像前面几次一样,在中医院的门口等她,不出所料,她会叫你开车先去她的旧房子,然后顺便带些她的需要的东西去“凤凰山”这期间,你得放慢你的性子,用足一百二十分的耐心去等她。

“杨主任”的意图很明显,装修完房子估计最快也要三个月,你这每天一去一回的帮她带些东西,三个月估计蚂蚁搬家也把她要带走的搬空了,到时只有拿不走的大件才请搬家公司,那样算下来可以节省一大笔开支。

临近傍晚,天色已暗,街灯都亮了,由于碰着下班的高峰期,车子走走停停,十多分钟的路程,半个小时还没到,“杨主任”约了其它医院的一个护士长,和一名医学院的老师去“老广记”喝茶。

宽大的马路上,车子没完不了的塞着,杨主任在车内和未见的朋友打电话,她大发牢骚,大大咧咧的骂着路上的司机以及拥堵的交通。我坐在车内,面无表情,甚至很平静,这是我的工作,当你和他们签定合约时,这些你不愿做的琐碎就是你份内的事,与其埋怨,不如从容面对。

三、忙碌了一天,回到家里,打开电视,让家里发出声音,打开大灯,让家里看起来温暖。窝在沙发里,随意的翻动手机,一场叫《前任3》的爱情电影占据了各路新闻媒体刷暴了整个朋友圈。

花了两个小时看完了这场故事情节很简单的电影:大概说的是相恋多年的两个人因为一次争吵分手,分手后的两个人看似过着各自的生活,却都因为心系对方又要故作洒脱而相互暗自较劲,当两个人想要重归于好时却发现自己回不去了,最后遗憾的擦身而过,变成了世上最熟悉的陌生人。

同样的一部电影,有人看出了欢乐,有人却看出了眼泪,再看网评,很多人觉得《前任3》就是一部为自已而拍的电影。而自己又何尝不是故事里的主角呢?曾经用尽心机的去爱一个人,浪费几年的时光,最后的结局无非在另一个心中冠冕堂皇的冠上一个叫“前任”的名号。

相爱的人常常都走不到白头,回忆过去,对自己曾经所爱和所选择,依然感同深受,曾经拼了命的去爱一个人,或许是因为太爱,才会让自己迷失,明明在恋爱,可每天都会让自己非常的难过,你和对方一起时,彼此完全没有信任的猜测,原本相爱却演变成没完没了的伤害,你闷着,苦着,心里却不知道该怎么让对方明白自己的心情。

爱情的悲哀也许是性格太相似的两个人重叠在一起,大家都会觉得很累,很无奈,缺失安全感,生活中一丝极细微的火花直接就会导制氢弹爆炸。最后把彼此人性里最恶劣的一面带出来。因为爱,因为再乎,彼此才会争吵,怀疑,冷战,才会装着没有另一半的时候自已依然过得很好。

在爱情里,或许我们都太强大了,彼此都不愿放下自己的自尊,不愿低头,错过了明明差一步就可以和好的机会,不知是因为什么,总是不断的错过,导制两人说散就真的散了。

这让我想起一组最能诠释爱情的一幅漫画:第一张是一盆长着刺的仙人掌,这就好比我们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这时候的我们锋芒毕露的活着,不懂得如何去爱。第二张是一个人抱着带刺的仙人掌,意思是说,当爱来临时,完全没有麿合好的两个人都很尖锐,这时候爱情里我们会产生很多矛盾和分歧,而这些矛盾和分歧正如我们抱住仙人掌身上的刺,这些刺会让我们觉得疼痛。

第三张是一个带着满身刺的人伤心的离开了仙人掌。很明显,太相爱的人,往往既怕失去又怕自己受伤,多数人会无意的穿上厚厚的盔甲去防御,这坚硬的盔甲就像我们抱住仙人掌身上的刺,当承受不了的时候便选择逃离。而最后遇到仙人掌的那个人才是幸运的,因为曾经失去的另一半已教会了他(她)如何成全,珍惜。就像漫画里所描绘的:因为他(她)拥有了一颗没有刺的仙人掌。

人生每个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人停留,总有一些人来,有一些人离开,有人你走得离他近了,你就离另外的一些人远了,这个世上不同的人相遇或者失去冥冥中早已注定,在一起时要懂得感恩,失去时也该体面的和对方告别。

2018年1月5日我用一天时间赚了一万五人民币,一个冰冷的数字代表不了什么,但它对我来说可以缓解生活的艰辛,也是绝处逢生的希望。努力工作,面对困难,战胜孤独,平衡自己,或许是我在韶关这座冰冷城市里唯一维持的生活体温。

元旦刚过,强冷气流肆虐整个韶城,继刀郎2002年的那场雪后,韶关下了为数不多的一场雪,天空灰霾,在这阴雨的小城里,我把房子挂在地产中介廉价出售,我想在我喜欢的地方买一个完全由我自己设计和承载梦想的房子,剩下的便是音乐,写作,还有远方。

窗外,灯火明亮,夜景繁华。街巷中的人们和穿梭的车流装点了城市的空茫。明暗对照的夜,映衬我孤单影子。“后摇知我心,心随后浮摇”,我情愿贪恋孤单也不愿去触碰那些我不喜欢的身体,去回应那些我从未为之心动的灵魂。

我一个人按着自己的想法活在这个城市,对那些不属于自己的花团锦簇充耳不闻,过去画面里悲喜无常的故事终将是青春的祭品,无论将来在哪,我都会告诉自己,正如《百年孤独》里说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

人间天空杂文随笔 篇7

终于在天空幕布逐渐黑暗起来的时候,它们变成一闪一闪发着金黄色闪光的小星星,挂在天空中,眨着眼睛,安静观察着地球上的每一处,是女孩子在路灯下和朋友分别时的笑脸,或是老奶奶在窗前独自落下的眼泪。

小天使们吩咐月亮婆婆一定要照顾好地球上的那些小孩儿,小天使知道淘气的他们一定会很晚才会踏上回家的路。

关于今天杂文随笔 篇8

为了发现这些事物,这些年我有计划地开始了一些毫无用处的实践。高一开始早晨回忆前夜做过的梦,高二住校的第一天开始用左手刷牙,高二下学期开始用零碎时间读长篇,高三开始清除身边一切能清除的物品,高考结束开始记录做过的梦的内容……出人意料而又使人感到无力的是,这些实践全部坚持下来了。这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左手刷牙——一个月就可以条件反射地用左手拿起牙刷了。之前完全没有想到,习惯就如人所说的那样神奇。

然而,我养成了什么习惯呢?左手刷牙?不清理桌面就歇斯底里?这些年我的收获,除了这些莫名其妙的习惯,就只有闭上眼睛后构筑的那个怅然若失的梦之世界。我想起在《妄想税》评论区里看到的一句话:“倘若妄想要缴税,我早已身无分文。”

除此之外,一无所有了。

很多年前,直到不久之前,我想着今天,觉得不可思议。成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因为它的到来不易察觉。此处不禁想再次提起房龙的那句“时间使历史过分精确。”公元476年的第一天,所有的欧洲人一跃而起:“啊,西罗马帝国灭亡了,我们现在是中世纪了,多有趣啊!”

觉得可笑?今天的人们,在庆生时又何尝不是如此。今天我跳起来说:“啊,我十八岁了,今天成年了,多棒啊!”是不是一样的?包括我现在有板有眼地码下一行行乱七八糟的文字,一定要等到今天发出来这件事,一样的荒谬,却也一样的人之常情。

同样的,时间使人的成长过分精确。就好像我之前列出的养成的一系列习惯,一定就是在某年的开头付诸实践了吗?未必。但我早已没了印象。

再说回泪点低这回事。这件事非常,非常令我难过。非常。因为这件事标志着我这一时期的成长。这令人绝望的成长。令人难以接受的成长。我从半年多前开始承受意识到自己成长的痛苦,然而因为“生日”那个所谓的时间点的存在,一直没有很当回事。那个时候,觉得这样的事情不愿面对就可以放任自流——但是今天到来了。

时间到底是令人畏惧的东西。

泪点变低了。这之后大概就会是对温暖事物的喜爱与向往,对美好幸福的期待与祝福——了吧。

从前我以为这个时候在二十岁。十七岁生日的时候我以为在二十岁的。我记得那个时候我在LOFTER发了一小句关于二十岁的话。大概网络上的陌生人会觉得那一天的我比较莫名其妙吧,毕竟很少发简短的文字。

但是它提前到来了。成长这件事,提前到来了。而泪点低,以及这之后可能出现的征兆,标志着的是生命力的衰弱。很快,通过审视死亡感受生存的生命或许将永远地离开。永远地离开。

我把剩下的时日看做仅有的生命。这些可能不够我再恣意燃烧了。

我瞄了一眼书架上的谷崎润一郎。《细雪》真厚啊。以现在的光景,用零碎时间读长篇来得及吗?

我从前关于“高中是生命顶峰的话”一语成谶。其实,接受自己是个大学生这件事,就已经让我心力交瘁。

今天的我过着怎样的生活?和我从前的生活,或是从前对未来的设想有什么不同?我没办法一一叙述,如果可以,去听听《mede:mede》这首歌吧。或者我把其中的一段歌词的翻译放在了这里用于凑篇幅。不妨看一看,也许和你的大学生活如出一辙。

也许和你的成长也如出一辙。

循环往复 看不清眼前的世界

转啊转啊 要终结这样的日子吗?

晨光中醒来 睡眼惺忪

用指尖触摸 发光的手机画面

明天截止的期限 坏心情嘎吱作响

从白色入耳式 耳机里 露出的声音

那个孩子不回家的原因

伴随着喋喋不休的争吵

我真的有在活着吗 重复着吸气呼气

拖着沉重的步履 一次次受伤

现在我依然 活在当下哦

终归都不会实现的梦想

心中的某个角落却仍深信不疑

昨天还在听的 哪只乐队

听说会在明天的LIVE上解散

但是音乐又填不饱肚子

打工的轮班表 填的密密麻麻的流转的星辰上 那是谁微笑的身影

那又是谁哭泣的剪影

虽然有些事情很明了

但是我每天都如此忙碌

遭受了欺凌? 没有时间管呢

“长大成人”的意思是否就是“又成为无情者的勇气”?

一圈一圈地包围像笼中之鸟一般

我们生活在 自由却又禁锢的世界

随着所见所想 懂得其中的辛苦

心中怀着不安 即使是这样

也为了能生活 能去爱而努力着

敬畏时间杂文随笔 篇9

时间是最公平的,不管你富裕还是贫穷,不管你是贵族还是庶民,它给每个人的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一分钟只有六十秒。它对谁都一样,不会因为你跑它也跑、你停它也停它既不慷慨,也不吝啬,就像慈父贤母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它是永恒的流动,不管是攀爬峭壁,还是跨越险滩,它都保持一种姿态,宁静而潇洒,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

心中有神圣,行为有敬畏,手中才会有收获。敬畏自然,必然山青水秀、风轻云淡;敬畏时间,必会惜时如金、奋起直追;敬畏父母,必须心存善念、知恩图报。

一位朋友曾说过:每天少睡一个小时,生命其实就延长了一个小时。当然,他是针对那些吃完了睡、睡醒了吃的人讲的。我觉得朋友说得很有些道理,如果一个人整天只是在家追追美剧、吃吃薯片、点点外卖、喝喝小酒、睡睡大觉……看似闲适自在、快活安逸,实则是在浪费时间、消费生命,且最终会消磨掉意志,从而毁掉幸福的生活。

梁实秋先生从美国回到台湾后,许多朋友经常邀请他聚会,且推杯换盏热闹到深夜。梁先生恰好是利用晚上时间工作、学习、写作,而几位朋友又都是“夜猫子”式的人物。对于朋友们的盛情,梁先生也不好生硬回绝,他在席间对朋友们说:你们请我吃宵夜,我请大家吃早餐。明白梁先生的用意后,朋友们也就不再经常“打扰”他了,梁先生从而回归了过去的生活习惯。大师用智慧谢绝了无聊、兼顾了友情、赢回了时间。

记得一篇文章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懵懂的小女孩发现多日不见了慈爱的外婆,就问母亲“外婆去哪了”,母亲不好用“外婆睡着了”“外婆出远门了”这些话语来哄骗小女孩,就直接告诉女儿说“外婆死了”。对生死没有任何概念的女孩又问:“什么是死了啊?”母亲说:“死了就是一个人走完了自己的时间。外婆是这样,妈妈也会这样,所有的人都会走完自己的时间。”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时间就是生命!一个人只有在自己有限的时间里一边认命、一边拚命,生命才有可能变相拉长,生命的价值才会变得有意义、有价值。

时间很奇特,它无私地给了你阅历、经验与福祉,同时也无情地给了你衰老、皱纹和消沉; 它一天天让你变得成熟、稳重,也剥夺了你对青春的渴望、眷念;它让曾经的美好永久留存、回忆,也拉大了你与照片的鸿沟、距离。再姣好的容颜也难抵御累月的风霜,再强健的体魄也经不住经年的消蚀,时间一定会在你的头上、脸上、手上……身体的每一个角落留下沧桑的印记。

经常会听到人说:等我有时间了,就可以好好读点书了;等我赚够了钱,就可以孝敬父母了;等我发达了,就可以做慈善了……殊不知,当你以为自己什么都有了的时候,其实你可能已经什么都丧失了。等你有空了,你也许眼睛花了、不能久坐了;等你有钱了,也许父母牙掉了、胃坏了,纵然是山珍海味也吃不动、消化不了了;等你发达了,也许你的心态也发了变化,可能会想获取更高的职位、拥有更多的财富,仍然在日复一日的应酬、年复一年的忙碌。千万不要等,一等白了头,到头来只有“空悲切”了。

时光如梭,光阴似箭,但有些时间还是可以“浪费”的。比如陪父母聊聊天,同妻子逛逛街,和孩子做做游戏,与家人叙叙亲情,邀朋友侃侃大山……甚至还有可能在与亲友的交流中,在休闲娱乐时,在独坐养神里获得灵感、捕得商机,从而丰富自己、成就事业。

连环梦杂文随笔 篇10

梦醒之后,我索性拿出手机浏览简书,我关注的简友又陆续更文了。小晴是我多年的同学加老友,这家伙怀了宝宝居然还在医院里更文。看完之后我恨不得双手奉上我的小膝盖。见伊新更的文里面提到了栀子花,我在下面留言说想起何炅的《栀子花开》。芳菲晚也写书评了,我一口气看了两遍。孟小满的文字有聊到米老师,米老师的文我一篇不落,她笔下的米老师和我感受的一样一样。孟小满在那篇《微雨惹花黄,忽觉春已晚》里有提我们写作时呈现于人前虽只有千字的文,背后则是精心铺排,修剪再三,这一点很有共鸣。确实,我们写下的每一篇文,我们都会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精心呵护。接下来我看了梅拾璎的《找书》,充满喜感,我发现梅老师总有本事把一件看似平常的生活小事信手拈来,让人读后总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迷迷糊糊的看到六点多的时候,睡意再一次席卷而来。

隐约觉得老公起床时拍了一下我的脸,我极为嫌弃的钻进被子闷头再睡。没过多久依稀听到姐姐和几个朋友在床边走动,几个人轮番叫我去办事,而我眼皮沉重,怎么也醒不过来。不一会好不容易挣扎了起来跟姐姐去办事,办事途中,路边有很多小贩贩卖白色的小花,像极了栀子花,还煮成了饮品,顾客可以试味。我继续埋头赶路,忽然旁边一美女和我并排走,光线很暗,我扫了她一眼,她非说我瞪了她一眼,吓到她了。我有理有据反驳了三条:一,我不是有意瞪她,我是眼睛大。二,如果你胆小怕吓到,最好别出门。三,你这毛病按北方人的说法叫“矫情”。反驳完感觉有一道强烈的光刺到眼皮,我揉了一下眼睛,我的天,又是梦境,都做上连环梦了,还梦得这么丰富。

我在床上回味了半天,情不自禁的咧开了嘴。想到那个”栀子花”,想到那个"瞪了一眼”,联想到自已每天有事没事在简书里混,都走火入魔了。

从生理学解释,人一般都是在浅睡的状态下才做梦。我才不管它什么浅睡深睡,我这人几十年如一日基本是入睡就梦。我也懒得去研究周易、弗洛依德什么的。天天做梦,哪有那么多梦理可推?反正我很享受这种做梦的体验。

在梦里我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任意发挥。平常现实实现不了的事,在梦里可以实现。平常见不到的人,梦里随时可以见。梦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包罗万象。有时干脆天上来一段,地下来一段毫无章法整得像神话剧一样。最重要的是噩梦,惊吓梦醒过来了还能平安着陆。

而在现实中,除了孩童时代,自从长大成人,我们就只能每天顶着一幅面具生活。越是本色出演,越容易受伤。

上一篇:§7—3 英版《无线电信号表》下一篇:数学疯狂脑筋急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