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全质量标准化一级企业会议上的讲话

2024-07-28

在安全质量标准化一级企业会议上的讲话(共8篇)

在安全质量标准化一级企业会议上的讲话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志们: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公司对莅临指导的****协会领导、**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领导、**集团公司领导、**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经过****协会六位老师五天来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今天,圆满完成了对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一级企业复评工作。各位老师高度负责、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六位老师的辛勤工作表示诚挚的感谢!

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带有基础性、长期性、前瞻性、战略性、根本性的工作,是提高企业安全素质的一项基本建设工程,是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根本途径,是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这次复评期间,各位老师对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进行了详细、全面的指导检查,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具有指导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对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完善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此次复评,公司以***分数通过安全质量标准化一级企业复评,但是我们还要充分认识到工作中所存在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会根据各位老师提出的意见和要求,认真组织整改并积极落实,不断改进和完善,使安全质量标准化在公司进一步得到全面贯彻,更有效地促进公司安全生产能力持续提高,加快公司的快速发展的步伐。

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工作,对于提升公司安全管理能力,夯实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统筹协调安全、质量、健康、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在认真贯彻执行安全质量标准和其它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把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部纳入安全质量标准化范畴,让公司的每位员工,所从事的每项工作,都能够按安全质量标准办事,全面改进和加强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工作,促进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最后,再一次对莅临公司的各位领导、对前来审核的六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祝各位领导、老师身体健康,事业顺达!

在安全质量标准化一级企业会议上的讲话 篇2

我们现在遇到了一个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就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对标准化作了很多重要的讲话,其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就是“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李克强总理在很多指示中更加明确地把标准和质量提出来,要求“确立中国质量对市场的‘硬承诺’”;国务院最近又批准了标准化改革的整体方案,等等。这都充分说明我们党和国家对标准化工作高度重视。当面临这样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抓好这个机遇,实现创新发展,特别是杂志社新一届编委会如何把我们的服务力、影响力和号召力进一步提升起来。对此我提三个方面的建议。

一、树立起一个新的理念,就是市场引领标准化的改革与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重要决定,核心思想是把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原先起基础性作用改为起决定性作用。我们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步伐已经到了实质性阶段,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将要起决定性作用,另一只有形的手—— 政府的干预、 政府的管理将要更加趋向于市场。新一届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当中都贯彻了这样一个思想—— 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我们标准化工作在这个时候一定要从过去的行政观念转变到市场观念上来,树立一个新的理念, 就是市场引领着标准化的改革与发展。市场最能反应标准化的需求,它要成为标准化改革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改革怎么改,市场需要什么,企业需要什么,需要什么样的标准,我们要到市场上去寻求,而不是像过去由政府主导,告诉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至于做出来以后的标准适用不适用不好说。所以我们现在标准化的改革一定要树立这样一个理念,标准化的需求将要从市场上来发掘、来寻找动力。另外,市场也是检验标准化实施效果和实施效益的试金石。过去我们存在很多问题,我们的标准制定出来能用不能用, 用的效果怎么样,不太重视,现在要改,要用市场作为试金石来检验。总之,我们要紧紧地抓住市场这个源泉、动力和试金石,作为我们瞄准的主战场。

二、服务市场。《中国标准化》杂志已有50多年的历史,现在的杂志社是五本杂志合在一起改革而成, 是标准化宣传的武器和支撑单位。怎么用好这些宣传手段,我的第二点建议就是在市场引领标准化的改革与发展的指导下,落脚于服务市场。怎么落脚?应该抓住3个面向:一是面向社会。杂志社提出要有3个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这就是面向社会。标准化从哪儿来?要从生活当中,从实际当中来,从百姓需求当中来。要这样来办杂志,用杂志来宣传我们的标准化。二是面向企业。企业是标准化真正的主体,这很重要,企业最需要的是标准化。我们的杂志面向企业就要完全反映出企业对标准化的需求。 今天来到汉能集团,我先去看了看,很震撼,“不声不响”地成长为这么大的一个企业,做的是非常有生命力的产品—— 太阳能薄膜发电技术,有一千多个专利。 我就问工作人员你们有多少标准,有多少标准是企业的,有多少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我看他们绝大多数标准是企业标准。刚才闪联介绍了它们的联盟,当年倡导联盟标准时就有一种议论,说联盟标准没有法定依据,没有法定地位。我说不对,联盟标准的法定地位就是企业标准,若干企业共同组织起来联合制定发布和应用的标准就是联盟标准。当然,现在说的团体标准和以前说的联盟标准还有不同的地方。中国标准化协会制定的是真正的团体标准,它制定的标准适用于全国,由社会自愿采用,性质是自愿的。我们杂志社出的杂志要反映企业对团体标准的需求和心声。三是面向国际。很可贵的是中国标准化杂志社有一本海外版,把我们中国的标准化推向了国际,把国际上的标准化通过这本杂志引领进来,这是一个大进步,反映了国际上新的东西。我们是ISO、IEC常任理事国,是ITU秘书长国,有很多很多信息都可以通过这本杂志传播出去,让国际上更加了解我们,也通过这本杂志能够报道国际标准化方面的信息、国际标准的制修订。 总之,服务市场要落脚在这三个面向——“面向社会、 面向企业、面向国际”。

三、抓住亮点。做新闻的人很内行,一说抓住亮点都很熟悉,但是要会抓。哪些是标准化改革发展的亮点,首先要弄清楚,才能抓住。第一个亮点就是当前标准化体制机制改革。刚才,邓志勇同志代表国标委做了介绍,这次标准化改革的方案当中,突出的指导思想跟国务院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一样的,放、管、 治。该管的管起来,这个亮点就是强制性标准,强制性标准的管理一定要抓在国家的手里,这次改革的难点也在这儿。我们要把国家、行业、地方强制性标准都整合起来,整合成统一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国务院已经做出了决定。这个就是亮点,我们的杂志就要反映这块,反映这方面的动态。第二个就是团体标准。它改变了我们的标准化体制,原先只有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现在就不是了,将来要改成强制性国家标准、公益性推荐性标准、社会团体标准。公益性推荐性标准就是我过去一直强调的国家推荐性标准一定是抓基础标准、通用标准、方法标准,而把更多的产品标准还给企业、还给团体标准、还给联盟标准,让它们去发挥各自的主体作用。我当年讲了一个非常通俗的例子,做一个产品的国家标准三年四年,产品早就更新换代几代了,标准出来就落后了。而团体标准和联盟标准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快,它没那么啰嗦,这是标准化改革的亮点。再一个亮点我们要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抓住一二三产业包括社会管理当中的亮点, 经济社会发展当中哪些是需要我们标准化的,这要研究。在第一产业当中,国家确定的是建立现代农业、 城乡一体化,每年的一号文件当中都有一些新的亮点。 在服务业三产当中,建立现代服务业,物流配送、公共服务、社会管理都是重点。我们在这里面能寻求到一些标准化需求。第二产业,国家已经确定,我们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核心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如高端装备制造业。南车、北车合并,高铁眨眼之间就变了一个天, 那里有许多标准化的技术;航空航天,包括最近一直说的北斗;再有节能、环保领域空间广阔,正如今天我们看到的汉能控股集团,节能是具有巨大生命力的产业,节能是国策;还有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支柱产业当中对我们标准化的需求就更多了;再有就是生物医药,生物技术能够改变活体任何东西,这里面无论是前沿的标准还是现在的标准化都有亮点。对于新闻宣传单位而言,我们的杂志要有这样的小栏目,不断地有新的东西,它有很大的吸引力,对企业也就有了需求, 就要看。再有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是现在制约我们工业化道路的核心瓶颈之一。为什么新能源汽车怎么推也推不动?就是电池太大、使用时间太短,核心是电池材料,可能将来我们电池的材料要采用纳米技术,美国人就开始尝试用纳米技术制作新的电池,其密度和容量就不一样了。所以要在第二产业的这些领域当中去反映我们的标准化,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杂志里面应该有这些新东西。第三个亮点就是标准化法的修改。标准化法是1988年12月29号颁布的,我就是当时参与人之一,经过了20多年, 我们作了了一次全面修改,已报送国务院。但是由于当时标准化的全面改革方案处于研讨中,所以推动修改标准化法就很难。比如,我们原先的法就是个工业标准化法,对农业限制得很厉害,基本没有,服务业更别说了。而我们这次改,把标准化法的第二条调整范围要改为要覆盖一产、二产、三产,也应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都要包括进去。我们杂志可用对比的方式来反映,大家才爱看。原先的标准化法是什么样的,现在要怎么改,要改成什么样子,反映了什么样的需求,这才有看头、有比较,才有鉴别。当然还有很多亮点,我就仅仅说这三点。

在安全质量标准化一级企业会议上的讲话 篇3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我公司在加快企业新战略推进步伐过程中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的目的是动员全体干部职工积极行动起来,站在企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以对企业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入手,扎实有效地做好质量工作,快速提高产品质量,不断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企业今年既定的生产经营目标,从而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刚才,xxx同志从专业角度做了质量工作报告,总结了2010年公司质量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对2011年质量工作做了安排,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

可以说,2010年,全公司干部职工按照公司的决策和部署,围绕着快速提升产品质量,切实提高市场竞争力这条主线,凝心聚力,奋力拼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进步,为企业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和信誉。在此,我代表公司向一年来为质量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地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结合2011年质量工作的内容,提四点要求。

一要进一步提高对质量工作的认识,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意识

人们通常所讲的质量,在《辞海》中的解释: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管理、科技、文化、道德等因素决定着产品质量的优劣,而质量的优劣又决定着企业的兴衰。

首先,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的高低,由此可见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产品质量的优劣,更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事。

在古代,虽然生产力水平不高,但是靠严格甚至残酷的管理也成就了大量优质的产品和工程,如,中国的万里长城、故宫和大量的古庙、古塔,埃及的金字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克隆大教堂、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印度的泰姬陵等等,虽经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建筑状况依然良好。相反,在生产力发达的今天,却由于管理的不到位、不严格而时常出现“豆腐渣工程”。从企业内部将,出现的质量事故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管理的不到位。

其次,质量是科技的展现,从我们自身发展看,之所以能够实现快速发展,就是由于不断加大技改力度,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再次,质量是文化的反映,先进的企业文化必将产生优质的产品。

再次,质量是道德的标志,道德是保证质量的最后底线,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员工,是不会人为的出现质量事故的。

尽管企业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如果我们不注重产品质量、或者在产品质量方面止步不前、或者跟不上市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那么,我们仍将很快就会被市场无情的淘汰。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推动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度上,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充分认识到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我们在十二五规划中制定了3年实现销售收入5个亿、5年实现销售收入8个亿的宏伟目标,xxx再创辉煌的重任落在我们的肩上,任务光荣而艰巨。

2011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企业发展步入高级阶段的关键之年。要实现目标,就意味着我们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拓宽应用领域,开发更多的用户,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靠什么竞争,关键靠产品质量。

今天,在座的中层以上干部和质管员是公司抓好质量工作的骨干力量,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员工,因此,在座的各位首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深对质量工作的深刻认识和理解,从自我做起,从细节入手,在日常工作中时刻绷紧质量就是生命这根弦,时刻关注产品质量,从而带动广大员工树立干就干精品的理念,并付诸行动,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二要以一种矢志不渝的精神,坚持不懈地抓好和深化质量工作

自2006年实施质量年活动以来,加之公司上下的高度重视,质量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产品质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尤其是去年一些长期困扰我们的质量问题得到了解决,根本原因是几年来的努力、积累,厚积薄发。所以,质量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要有既要有干劲更要有韧劲。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和懈怠。抓质量工作要必须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始终处于行业前列,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

首先要不断学习,不断自我提升,熟悉和掌握产品的加工工艺、加工方法、性能等,才能在质量工作中做到头脑清晰、方法正确、措施得当,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其次要加强作风建设,要有敬业精神,干实活、务实效,深入生产一线,敢于面对深度挑战,真正把提高产品质量落到实处,取得扎实的成效。

再次要各部门要相互协调紧密配合,形成合力。质量工作绝不是生产分厂、辅助分厂和质量部门的工作,需要各部门为质量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如,原材料的采购、设备维修精度、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安全防护措施等等,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三要强化质量体系建设,提高体系运行质量,确保运行的完全受控

要彻底扭转《质量管理体系控制文件》执行不力的现状,我们的体系文件从80年代开始制定并实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近年来,根据形势的变化和企业的实际,不断修订和完善,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质量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但从执行情况看,细节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个别质量活动不能确保完全处于受控状态,活动的有效性也不明显。我在今年职代会报告中提出,要强化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加大工艺纪律日常监督的力度。

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带头学习文件,深刻领会,坚决贯彻执行,以形成良好的习惯,推动质量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要加大程序执行情况的检查、考核力度,督导各单位认真把体系文件落到实处,按照程序的要求规范操作。要加强对质检流程的监管,提高质检员的责任心、素质和能力,使他们能够坚持原则,敢抓敢管。要对出现问题举一反三,避免问题的重复性发生。要开展定期召开质量现场分析会、质量现场教育会、开设质量曝光台等多种形式的质量教育活动,提高执行效果,使质量得到更加科学有效的控制。

四要抓住质量问题的重点、难点,着力加以解决,赢得竞争优势

通过努力,我们的小直钻生产线的能力稳步提高,产品的综合性价比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给我们带来了重要的启示和示范作用。成绩的取得来自于我们勇于迎难而上的决心和敢于争先的信心;来自于我们长期的努力,对质量的不懈追求;来自于我们加大投入,对设备、工装的改进。小直钻的成功充分说明,只要我们认真去做,努力去做,就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我们要针对企业质量工作的重点、难点和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如部分产品的热处理、技工操作水平低、责任心不强等,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采取有效的手段和办法,把复杂的问题分解多个简单步骤,安排好进度,持续改进,就能得到解决。

要加快xx、xx、xx、xx这4个攻关项目的进度,层层落实责任制,相关领导要切实担负起责任,使公关项目出成果、见效果,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进一步提高xxx品牌刀具的市场占有率。

在安全质量标准化一级企业会议上的讲话 篇4

同志们:

今天召开会议是新年的第一个专业会议,充分体现了公司对质量安全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也表明公司对抓好质量安全环保工作的坚决态度和坚定决心。

过去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安全环保政策趋紧、地方政府监管力度升级、隐患治理任务加重、压力挑战明显增多等复杂局面,公司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和对安全生产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员工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上级单位关于安全环保工作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做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安全生产经营,通过突出隐患治理,深化风险管控,紧盯关键环节,加大监管力度,实现了全年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零疫情、零感染“五个零”的工作目标。

2020年我们的质量安全环保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我们要清醒的看到与国家和集团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先进单位比较还有许多不足,我们自身管理还存在诸多短板。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当前依旧严峻的疫情防控和愈加严格的红线管控形势,过去没有发生事故不代表消除了风险,过去的安全不等于今后安全,安全环保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醒、时刻心存忧患,继续以最严格的要求落实责任,以最坚决的态度坚守“红线”。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做好安全环保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准确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安全环保新的时代要求,坚持目标引领、问题导向,坚持依法合规、精准施策,强基固本筑牢“安全”防线,夯实企业根基,保障员工生命安全,保障企业健康发展。下面,就做好2021年质量安全环保工作,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持续抓紧常态化疫情防控,守住“抗疫”成果。

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民进入了“抗疫”战斗,公司坚决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和上级单位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按照“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原则,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工作。在全体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牢牢守住了“零感染”“零疫情”的底线,取得了一次次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阶段性胜利。

当前,国际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且病毒传播方式趋于多样化,国内多地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不断出现,尤其是近期我省多地连续出现新增病例,新的状况随时可能发生,我们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紧心态”,保持慎终如始的警觉意识和临战状态,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的原则,严格执行“扫码、测温、戴口罩”的刚性要求,把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落到实处。根据疫情动态信息,持续开展风险排查,确保不漏一人。加强防疫物资保障,及时补充和发放,确保动态物资储备天数不少于30天。强化与防疫部门沟通协调,有序推动员工疫苗接种工作,逐步实现全员“应接尽接”。

二、坚持推进责任落实,确保“红线”受控。

做好质量安全环保工作,落实责任是核心。要坚持“严”字当头,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层层压紧压实责任。一是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在安全生产中履行的职能和应承担的责任,让全员知悉“干什么、谁来干”,让“安全工作、人人有责”深入人心。深入推进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式管理,明确各职责工作任务、工作标准和工作结果,严格执行“一岗一清单”,照单履职,失职追责。二是压实直线责任。“管业务必须管安全”原则首次列入即将发布的新《安全生产法》,足以说明国家对安全管理直线责任的高度重视。大家要清醒地认识到,质量与HSE体系能够更高效运转,前提就是各级业务部门要密切配合,发挥各自专业特长和专业优势,形成合力,做好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管控。三是落实好监管责任。各单位、各部门要对属地内的各项业务活动加强监管,要开展经常性的四不两直稽查、视频巡查、专项检查,监管和督促安全环保工作的落实。针对规章制度不落实、违反操作规程、工作开展不到位的“疲、懒、散”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在质量安全环保专项考核时,不留情面地扣减专项奖励。对于工作不作为导致造成重大隐患的单位,采取挂牌督办、通报批评、警示、约谈等手段,督促其履行HSE职责,彻底整改问题;对于责任不落实、失职渎职的严重问题,依规严肃追责,造成重大后果的,追究其法律责任。

三、坚持体系运行到位,进一步推动管理提升。

质量和HSE体系运行是质量安全环保工作的主线,体系审核是促进体系运行有效手段,审核成果转化是管理提升的重要机遇,今年要在体系运行、审核、成果转化上下功夫。一是要高质量开展内部审核。审前要做好组织策划,组成专业配套、能力强的审核队伍,开展审前培训;审中要严肃认真、不留死角、总结亮点、查实问题、分析原因、及时总结通报、问题闭环管理。二是要将审核问题纳入考核。审核中同一个问题重复出现的、同一类问题大范围出现的,都要作为管理不到位进行考核;出现违章和较大以上隐患的要严肃追责;对问题屡查屡有,HSE业绩改进不明显,审核排名靠后的单位要严格考核,必要时启动约谈机制。三是要做好审核成果的转化。要深化审核成果的运用,开展对比分析,将每次审核后风险隐患状况和监管表现,进行评估和分类,按一定比例确定单位年度优先监管名录,实施精准管控。要运用好审核总结提炼出的亮点,推广学习,特别是一些兄弟单位的典型经验做法,要学为已用。

四、突出重点,抓好质量安全环保工作落实。

根据现阶段红线重点工作,全力保障安全环保、质量计量平稳受控,我们要全力做好工作。

一是坚决抓实重点领域风险管控。风险防控必须遵循直线责任、属地管理,逐级落实生产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强化责任落实和能力建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关键风险。二是抓好违章风险防控。人的不安全行为仍然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因素,要继续加大基层员工的培训力度,广泛开展安全经验分享,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持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发挥好安全记分机制作用。三是抓好环保基础工作。高度重视环保设施运行管理,加强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运行可靠;全面排查治理环境风险隐患,及时纳入治理计划落实整改。四是持续推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各单位、各部门要加强组织落实,对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主要任务分解表,按照工作计划,推进业务范围内,属地区域内重点工作的完成。推动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提高检查监督频次,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进行排查整治,清理和消除安全道路上的“隐疾”。五是全力抓好冬季安全生产工作。冬季是事故多发季节,是事故防范的关键时期,各单位、各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落实好防冻害、防罩棚坍塌等“八防”工作要求,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强化风险辨识与研判,通过自查自改与监督检查及时做好风险防控措施落实,同时做好各类灾害应对工作,防范事故于未然。六是全力做好节日期间红线管控工作。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认识到节日期间红线工作的特殊性,任何红线问题都会被无限扩大。临近春节,要开展好自检自查工作,对发现问题及时落实整改和防护措施;强化员工思想意识,做好节日期间值班值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工作,提高员工应对处置能力,保证节日期间“红线”平稳受控。

在安全质量标准化一级企业会议上的讲话 篇5

在全省安全生产暨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摘要)

一、对2002年工作的回顾和总结

回顾2002年,全省各产煤市(地)政府、各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和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全省煤炭战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出现了上升的局面。原煤产量增加,全省共生产原煤6716万吨,同比增加1054万吨。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完成4450万吨,同比增加502万吨;发展后劲增强,四个集团公司开拓进尺完成81895米,同比增加2173米;销售总收入完成52.4亿元,同比增加7.5亿元,增幅16.75;职工工资全年平均提高674元;管理水平加强,经济效益回升,全省补贴后盈利122万元,实现了省政府下达的补贴后不亏损的责任状考核目标。2002年四个集团公司基本保证了正常开支,职工思想稳定,全年没有发生大的上访事件。总体看,国有重点煤矿经济运行质量趋于好转,扭亏脱困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地方煤矿经过治理整顿,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2002年生产原煤2265.49万吨,其中乡镇煤矿生产1147.77万吨。为发展地方经济作出了很大贡献。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总体上呈现了如下特点:

(一)突出“一通三防”,把瓦斯防治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在认识上进一步明确,在措施上进一步加强

黑龙江煤矿安全的要害在瓦斯管理,为牵住这个牛鼻子,省安委会、监察厅、公安厅、国土资源厅、工商局、总工会、煤炭工业局共8委厅局共同制订了《黑龙江省煤矿预防矿井瓦斯煤尘爆炸、火灾及升降人员重大事故的规定》(简称100条)。100条实施后,各地、各单位都很重视,普遍能够对照规定找差距,特别对省局推进组在监察中提出的监察意见,能够落实责任人,迅速进行整改。

全国煤矿瓦斯防治铁法现场会后,我们进一步调整思路、调整战略、调整重点,实行工作重心转移。集中90的时间、人员、精力抓瓦斯防治,切实把监察瓦斯防治摆在突出位置,千方百计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为了把工作抓实抓细,落实落靠,我们研究分析了龙江建国以来煤矿发生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具体原因,制定了煤矿瓦斯防治具体措施,在和省经贸委以黑经贸运行联发[2002]438号联合下发的《黑龙江省贯彻落实全国煤矿瓦斯防治现场会精神,全面开展煤矿瓦斯防治的实施意见》中,对贯彻落实“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12字方针分别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对井下盲巷等15个危险源实施重点整治。2002年各地、各单位充分利用省政府从国家争取的1.14亿元、从省财政拿出6200万元,再加上企业自筹的,共2.68亿元专项资金,重点解决“一通三防”方面的安全欠账。目前,全省各类煤矿、特别是国有重点煤矿矿井通风系统、监测系统、综合防尘系统、抽放系统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二)以质量标准化做为治本措施,用强化矿井质量标准化保证安全,促进煤炭生产的发展

自从2000年10月在七煤公司召开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现场会后,到今天为止,在四个矿业集团公司召开质量标准化建设现场会已经进入了第二个循环。目前,全省煤矿特别是国有重点煤矿的矿井面貌、作业环境、各项安全措施和现场管理等普遍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鹤矿集团开展“创建明星矿井、争当明星区队”竞赛活动,坚持逐月召开质量标准化建设现场会议,严格落实采煤、回掘、开拓、机电、运输、提升系统质量达标规定,坚持动态检查和静态验收相结合,推动各矿质量标准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2002年有4个煤矿被评为安全质量标准化明星矿;七煤公司咬住达标升级目标不放松,坚持开展月达标、旬检查、评最佳、抓最差活动,对采、掘、机、运、通五大系统质量标准化工作由战线领导负责,确定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跟踪问效,专项推进,全公司质量标准化建设在原有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提高;双矿集团从抓质量标准化建设入手,实施精品战略,在各条战线全面推进精品工程,细化检查验收标准,严格检查验收制度,实行动态交叉互检制,使质量标准化建设形成了你追我赶的氛围,创造了矿井的安全环境,2002年全公司杜绝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吸取过去事故教训,把质量标准化建设作为治本措施来抓,深入开展质量达标挂金牌活动,有力促进了质量标准化建设的达标升级。在国有重点煤矿涌现出15个质量标准化明星矿的同时,地方煤矿的质量标准化建设也有很大的发展,争创质量标准化明星矿的氛围很浓,2002年有30个煤矿被评为安全质量标准化明星矿。

(三)以治理整顿为契机,严格小煤矿的整顿验收,努力提高抗灾能力和整体素质

2002年,由于先后发生了三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使

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再度出现严峻形势。根据国务院办公厅17号明传电报和省委、省政府办公厅“紧急通知”要求,从7月9日起全省各类小煤矿再次全部停产整顿。各地、各单位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进行治理整顿。七台河市在治理整顿中,下决心彻底解决小煤矿的安全问题,在两次专项整顿中,安全资金总投入达到1.5亿元,使小煤矿采掘机运通五大系统得到全面

改造,抗灾能力大大增强,2002年在历史上第一年消灭了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鸡西、鹤岗、双鸭山、黑河、大兴安岭等市(地)在治理整顿中,也都做了大量工作。

在第二次验收中,各地、各单位共申报验收矿井1112处,省级抽验189处,平均抽验率为17,合格率为99。有1107处小煤矿经过省级验收合格。

(四)强化责任制,超前防范,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有了明显加强

总体看,各产煤市(地)政府和煤炭管理部门、各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对安全工作的重视有了进一步加强,基本做到了摆上重要位置,纳入重要议程,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普遍建立了一把手负总则的安全责任体系。特别在一些敏感时期,还实行各级各类干部包保责任制,为确保煤矿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各类煤矿对重大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力度明显加强,特别对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下达的监察通报,能够落实专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迅速整改。各市(地)政府及煤炭管理部门,强化煤矿安全管理,出台了一些地方法规、制度和办法,并采取很多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发生重特大事故。

(五)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煤矿安全生产出现了齐抓共管的态势

全省煤矿“安康杯”竞赛在调动方方面面积极因素,共同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进一步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建立了安全生产的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一年来,各市(地)政府、工会及有关部门、各煤炭企业广泛运用会议、文件、简报、电视、报纸、安全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对煤矿安全生产进行宣传教育。各市(地)、矿业集团公司的党政领导,都亲自组织参加煤矿安全会议,研究部署煤矿安全工作。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分兵把守、齐抓共管、通力协作,形成了全方位抓安全的可喜局面。

(六)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努力提高煤矿干部工人的安全自律意识与安全技术素质

2002年,煤矿安全监察局共举办矿长培训班6期,培训各类矿长554人次,到目前为止共有2310人经考试合格取得了《矿长资格证书》和《煤矿安全资格证书》。全省11家具备三级煤矿安全培训资格的机构共培训特种作业人员16730人,其中有15572人经考试合格取得了《操作资格证书》。截止目前,取得《操作资格证书》的已达25632人。省局还举办了16期《煤矿安全规程》培训班,做为2002年矿长资格的复训,共培训1393人。四级培训中心对15万余入井人员进行了培训,其中培训新工人达27000余人。通过强制培训,有效提高了煤矿企业经营管理者、特种作业人员和工人的安全自律意识与安全技术素质,营造了安全生产的氛围。

(七)严格执法,依法行政,不断加大执法监察力度

一是会同省经贸委、安委会、财政厅、监察厅、公安厅、国土资源厅、工商局、总工会、煤炭工业局等委厅局到各矿区联合执法,提高了煤矿安全监察的威慑力和执法监察效果;二是重点抓住一个法人。在全省煤矿实行《煤矿矿长违章处罚登记制度》;三是对下达停产整顿、重大隐患整改等执法文书拒不执行的煤矿,由省局监察处室按未遂事故立案查处,维护了法律法规的权威。

2002年,四个办事处在对煤矿安全实施执法监察中,共派出安全监察员11581人次,检查各类矿井5565个,入井检查11104人次,下达各类执法文书6673份,发现各类隐患9993处,其中重大隐患3220处,现场责令整改隐患5658处,限期整改隐患4335处,停产整顿隐患1107处,隐患整改率达到90以上。

尽管一年来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去年仍发生3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今年1月份又发生了方正县宝兴煤矿“1.11”特大事故和鸡西矿业集团梨树煤矿“1.20”特大事故,造成了很坏影响。当前,我省煤矿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和自然环境中,瓦斯大,井口深,搞好安全生产的任务非常艰巨,稍有疏忽,就会出大事故。为此,我们要振奋精神,努力工作,尽职尽责,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全省煤矿安全工作。

二、关于下步工作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小康社会首先应该是一个安全的社会,是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能够进一步得到保障的社会。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认清肩负的历史责任,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努力开创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新局面。在下步工作中,我们要做到:

1、抓基础,继续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是基础的基础,实践证明,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2003年全省各类煤矿质量标准化要进入全面提升的崭新阶段,搞好升级达标,实现巩固提高,力争涌现出一批新的质量标准化建设明星矿。

2、抓重点,把主要精力放在防止瓦斯事故上。全面贯彻“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12字方针,重点消除15个薄弱环节危险源隐患。用90%以上的精力抓住瓦斯防治这个重点,超前控制事故源头,最大限度地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3、抓“安康杯”竞赛,形成浓厚的安全生产工作氛围。要在前两年开展“安康杯”竞赛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竞赛办法,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合力。抓好煤矿各类人员安全生产的法制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增强煤矿安全生产意识,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素质,从整体上,提高全省各类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4、抓落实,全面贯彻这次会议精神。要认真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特别是黄菊副总理和省政府张省长的讲话精神要求,紧密结合各自实际,抓好煤矿安全生产的思想落实、组织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按照《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决定》,全方位建立起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社会监督支持的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到实处。

5、抓执法,实现依法办矿、依法行政。深入贯彻《安全生产法》和《煤矿安全监察条例》,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提出的,在煤矿瓦斯防治上不准超通风能力生产;不准瓦斯超限作业;不准无风电闭锁掘进施工;不准高沼、高突矿井无瓦斯抽放系统生产;不准未经培训合格从业人员下井的要求,加大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力度,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下决心关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超前防范,确保煤矿实现安全生产。

在安全质量标准化一级企业会议上的讲话 篇6

下面, 就行业质量、标准化工作, 我谈几点看法和意见。

一、行业质量、标准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2008年下半年以来,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产值下降、出口萎缩、企业利润大幅下滑, 一方面反映出这次危机是上世纪大萧条以来影响面最广、破坏力最强的金融危机;另一方面也凸现出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矛盾。为应对金融危机, 国家出台了包括《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在内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 目前已取得积极成效。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质量、标准化工作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质量、标准化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 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对扩大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温家宝总理、张德江副总理也曾分别指出加强质量工作的重要性。并强调要注重部门、地方和行业协会形成合力推进质量管理。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 审时度势、高瞻远瞩, 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把加强质量、标准化工作置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增强行业竞争力的战略层面进行部署,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深远的指导意义。

质量、标准化工作是支撑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技术基础, 质量、标准化工作在石化行业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不论是在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前的化工部时期, 还是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后的石化协会时期, 几十年来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当前, 行业发展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 行业质量、标准化工作面临新的形势, 挑战前所未有, 机遇也前所未有。

(一) 调整产业结构需要加强质量、标准化工作

在国家应对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的带动下, 石化行业企稳向好态势日益巩固, 行业回升步伐明显加快。今年1-9月, 全行业实现总产值4.68万亿元, 同比下降7.9%, 较今年上半年下降幅度缩小2.4个百分点。其中, 9月份实现总产值6139.7亿元, 同比增长3.3%。但是, 由于国内外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 我国石化行业回升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特别是部分行业产能相对过剩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对保持行业平稳较快发展形成严峻挑战。

今年以来, 各地先后出台了石化产业振兴规划。调查发现部分地方规划盲目, 部分规划产能甚至接近国内目前的表观消费量, 如我国磷肥产能已经过剩20%, 但今年前8个月磷肥的投资同比增长85.4%, 三酸、两碱等传统产业的产能扩张也非常大。在最近国务院下发的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 特别点到了煤化工行业。这说明, 石化行业已经到了必须进行结构调整的时刻。

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为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严格市场准入以及相关配套政策提供技术支撑。在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持续的情况下, 调整产业结构、抑止过剩产能, 对行业加强质量、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 提高国际竞争能力需要加强质量、标准化工作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 我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石油和化工产品制造基地, 许多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占有较大份额。近年来, 人们更加重视产品的安全、环保性能, 对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制定了更加严格的标准。同时, 为了保护本国、本地区产业发展, 一些国家和地区往往采取法律、法规、标准等形式, 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 比如REACH法规。这些都对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产品的出口造成很大障碍。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国际贸易大幅萎缩, 我国石油和化工产品出口大幅下降。今年1-8月,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产品出口612.85亿美元, 同比下降31.5%。一些国家为转嫁金融危机造成的冲击, 不惜违背WTO有关规则, 通过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打击和限制我国化工产品出口, 化工产品已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重灾区”。据不完全统计, 截止到今年8月共发生贸易摩擦案件14起, 其中, 国外对华石油和化工产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的调查案件9起, 保障措施和特保措施等案件5起, 已超过去年全年案件总数, 涉案产品包括柠檬酸及柠檬酸盐、纯碱、聚酯切片等化工产品。特别是9月份美国通过的轮胎“特保案”, 对我国轮胎出口产生较大冲击, 在国际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

日益增多的国际贸易保护措施固然是影响我国石油和化工产品出口的重要原因, 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处在国际产业链的下游, 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 国际竞争力不足。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质量、提高标准化水平, 引导企业加强研发投入, 推动行业向国际产业链高端转移, 生产制造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质量高的产品, 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进一步加强行业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思路

近年来, 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 行业的质量、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一是建立健全行业质量、标准化工作体系。石化协会与27个地方行业 (专业) 协会、26个专业协会以及五大集团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互动的联系网络, 化工专业标准化技术机构从原来的57个大幅增长到106个。二是实施名牌战略取得实效。截至目前, 共有203个企业生产的51类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三是标准制修订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2007年以来, 共制修订标准2186项。通过标准梳理、清理和复审, 使市场缺失的标准得到了及时补充, 有效缓解了标准标龄老化问题。四是配合实施生产许可, 突出协会的影响力, 使产业政策、行业要求落到实处。到目前为止, 共计10265个企业获得生产许可证书。五是开展行业质量摸底调查, 初步掌握了行业质量管理现状、产品质量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向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六是深入开展企业质检机构定级、QC小组、质量培训等质量管理活动, 引导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七是加强质检中心机构建设, 不断提高质检机构的技术水平和检测能力。

当前, 石化行业质量和标准化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部分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品牌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产品标准水平偏低、贯彻不力, 难以适应企业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部分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有待健全, 质量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的产生, 原因是多方面的, 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加以重视和解决。今后一段时期, 加强行业质量、标准化工作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 营造环境。全行业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 广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精神, 把对质量重要性的认识统一到中央的精神和工作要求上来, 把质量活动的安排结合到“质量和安全年”的部署上来, 把对质量的提升要求体现到各项质量工作中去。

(二) 把握重点。一是要把行业质量和标准化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一个重要抓手, 与贯彻落实《石油和化工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和《石油和化工振兴支撑技术指导意见》结合起来, 突出节能减排, 制定淘汰落后产能的标准以及市场准入门槛, 推动新技术的应用,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二是要把行业质量和标准化工作与推行责任关怀结合起来, 进一步完善实施准则以及相关标准, 加快推进实施责任关怀进度, 提高企业和职工的安全、健康、环保水平。三是要加强质量管理, 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三)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借鉴国外在质量和标准化工作上的先进经验, 引进先进管理理念, 提高管理水平。与国际、国外协会以及标准化组织开展合作, 在引入国际先进标准的同时,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反映我国企业的利益与呼声。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相关组织的合作, 加快在全行业推进责任关怀, 促进我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的文化建设, 提高企业科学发展的能力。

三、加强合作, 形成推进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合力

近年来,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行业协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有机组成部分, 其作用和地位日益突显。石化协会明确提出把协会建成“企业信得过、政府靠得住、国际有影响的行业组织”的目标, 围绕协会中心任务积极推进各项改革, 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在质量、标准化工作方面, 协会于2006年提出了加强与地方行业管理机构 (或行业协会) 、各专业协会、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及行业质检机构的合作, 建立长期稳定、合作互动的行业工作体系的愿景与构想。在地方行业管理机构 (或行业协会) 、专业协会、标准化机构、检验机构及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 行业质量、标准化工作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

今天, 与地方行业管理机构 (或行业协会) 、专业协会、标准化机构、检验机构及大型集团公司再次聚会感到十分高兴。石化协会的质量、标准化工作是在你们的大力支持下完成的, 在这里, 我代表中国石化协会向你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希望你们进一步加强与石化协会的沟通协调, 继续完善行业质量、标准化工作体系, 在重要的质量、标准化问题上发挥各自的优势, 互相配合、协同作战, 形成推进质量和标准化工作的合力, 逐步建立重要对策的协调机制, 使相关对策既能反映整个行业质量、标准化的发展现状, 又能体现不同地方行业发展的要求, 增强对策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在安全质量标准化一级企业会议上的讲话 篇7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开得很好,内容很丰富,主题很突出,整个会议的核心关键词就是“质量安全”这四个字。刚才,xx同志通报了2019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工作督查情况,宣读了2019全市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工作的通知;xx同志解读了质量安全监管迎检工作方案;xx市、xx县、xx县的三位同志作了典型发言。特别是建国同志作了个很好的工作报告,我完全赞同,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

质量安全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怎么重视也不过分,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在质量安全的问题上没有小事,小事也是大事,大事更不得了。在质量安全工作上,第一位的是要克服侥幸心理,对突出问题要认真扎实地搞好治理。近年来全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整体形势是比较平稳的,年年当先进,没有出现大的问题,这要归功于在座的各位和全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全体同志共同努力。但是,越是在这个时候,我越担心,担心什么,担心有的人思想麻痹,担心有侥幸过关的心理,认为不会出问题,即使出问题,也出不了大问题,如果有这样的思想,问题说不定马上就会发生。一定要落实责任,一是让大家知道,这个项目这件事归谁去做才会形成管理高压;二是让当事人肩上有担子,身上有压力,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三是出了事该追究谁的过错。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市的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基础、基层工作仍然薄弱,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对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力度偏弱偏软,市场和现场的联动机制还不够健全,企业、项目的问题和隐患还相当突出,事故发生的潜在风险还比较大,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当前,以更强的决心和更大的力度,严防死守,围追堵截。后段工作如何做,刚才建国同志已经讲得很具体了,这里,我想提醒大家算好三笔账,一起交流一下。

一、要引导施工企业算好经济账

现在有一种怪现象,对于质量安全,似乎监管部门比企业更急。这里不是说企业不操心,也没有哪个企业愿意出事。但是,确实有一些企业有种“赌博”的心理,如同一艘带“病”下水的船,背后是船老板的赌博心理作祟,拿随时可发生的安全风险“赌”眼前利益,拿船毁人亡的大损失“赌”运费小收益。这无疑是一种很可悲的短视行为。大家都知道,近年来一些行业领域出现的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每一次事故发生后,需要面对的都是不忍直视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甚至一次事故拖垮一个企业的事例也不少见。去年11·24丰城电厂施工平台倒塌事故造成74人死亡,2人受伤,74个家庭为此支离破碎。看着事故现场的满目疮痍、听见死者家人撕心裂肺的痛哭声,对那些责任人来说,这是一笔永远赚不回来的良心帐。因此,对于企业而言,抓好安全,就是

“安全驶得万年船”;不抓安全,“吃亏就在眼前”。掩耳盗铃的侥幸心理只会让企业的效益、盈利成为镜中月、水中花,更是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漠视。所以,在座的各位要积极引导帮助企业把这笔经济账算好。第一,要算好人员的“安全培训账”。员工是安全的主体,只有培养出一批懂安全、能安全、会安全的员工,尤其是在重要岗位上的职工,定期地安排职工外出培训或者到先进企业学习取经,还可以聘请专家讲课或者设立内部专职的安全培训教师在企业内部开展全员安全培训,让企业员工都真正成为安全员、技术员,才能为企业的全面安全打下基础。第二、要算好设备的“安全运行账”。设备是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企业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避免设备出现“过劳损”的情况,确保运行设备在指标范围内运行。避免“拼设备要产量”的情况,过度的高压高负荷运转,不仅是安全隐患,更重要的是容易加快设备的“老化”,缩短设备的“寿命”,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有计划的检修补齐设备欠账,消除设备带病运行的情况,达到生产系统平稳、安全、低耗运行。第三,算好管理的“安全责任账”。企业必须明确安全生中的主体责任、管理责任和内部监督责任,通过塑造管理结构、顺畅管理流程,做到在安全生产中各负其责,忙而有序,进一步将安全责任落到实处,将安全意识形成工作中的行为习惯。我对有的企业为了省程序挖空心思,出了问题又跑关系这种现象很反感。为什么不把这些精力放到质量安全管理上来?企业要做到三点,第一,管理人员要到位,不能出现有名无实,“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项目经理以及安全员、机械员等九大员,一个都不能缺。第二,预防措施要到位。包括人员培训和工程防护措施,一样都不能马虎。第三,资金投入要到位。不能为了省小钱而省去或简化应该到位的程序,为安全留下隐患,该投入的钱一分都不能少。

二、要引导监管人员算好政治账

质量安全,涉及我们每个人。我们既是服务者,也是消费者。同时,质量安全,对建设工作者包括监管人员来说,还有两层含义,一是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二是工作质量和职业安全。这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一旦出事,人民生命财产受损失,公职人员自己也要丢饭碗,受惩处。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作出一系列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安全生产越抓越严。大家都清楚,现在是出不起事,出事的成本太高。今年1月24日,xx大市场烟花爆竹事故共造成6人死亡,首先就对3名相关干部启动问责,免除相关职务。市里面迅速召开了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作了相关部署。仅仅过了一个多月,汨罗市又发生“2.27”爆炸事故,当即就对8名干部先行免职,还对2名干部启动问责程序。和生市长再次主持召开了安全生产紧急电视电话会议,提出“四个抓”要求,即以最严肃的态度抓安全,以最严密的防范抓安全,以严实的保障抓安全,以最严明的纪律抓安全。因此,任何时候都侥幸不得、麻痹不得、松懈不得。必须依法监管,大胆监管。对那些监管

“盲区”和“空白地带”,要主动出击,越是规避监管的项目越要依法依规重点监管、重点查处,让人民群众安安全全,也让自己的岗位安安全全。重点要守住几个关口:一是把好准入关。加强招标投标资质资格审查,严把准入关,加强工程建设过程中市场行为和现场行为的考核,对一些问题企业和从业人员要加强资质资格的复核。根据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对不遵守法定基本建设程序、勘察设计水平或项目管理水平低下、严重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要启动清出机制,逐年清理出一批资质不达标、市场和现场行为失范性质严重的企业和个人。二是把好现场关。监管人员要做到“三不”:第一,不偷懒。要深入现场发现问题,不能遥控指挥。“占着位子不干事,拿着工资不出力”、“不贪不占,啥也不干”是混不下去的。不要以为少做事不做事就冒得事?等事情来了,就跑不掉了,害的是自己。第二,不变通。有些干部太灵泛,太会搞变通,以致丧失了原则。我们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吃的是依法办事的饭,工作规矩和原则就是依法依规,特别是一线监管人员,必须要敢管事,能管事,管好事,不能变通的,要坚持原则。领导打招呼你就怕,企业给红包你就软,最后出了事,谁跟你担担子?害的也是自己。第三,不屈服。在一般人看来,监管人员是强势一方,企业是弱势一方,实事上,监管人员是服务者,甚至有时候还是弱势群体。怎么理解?服务企业,是帮助企业依法依规安全的赚钱。但有些情况下,有的企业不领情,认为你刁难他,红包塞不进,就来邪的,找人威胁你,监管人员变成了弱势群体。这个时候,我们的监管人员坚决不能屈服,法律、组织、单位是你坚强后盾。一旦屈服了,害的更是自己。一线工作的干部很辛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不能让他们成为脱缰之马,一顿乱跑;另一方面,要多为他们点赞。他们长期工作在工地,在机关时间少,跟领导见面少,容易被遗忘。不能让领导欣赏的干部当领导,群众欣赏的干部总是当“群众”。要重用、激励一线干部,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三是把好市场关。今年2月21日,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对深化建筑业简政放权改革,优化资质资格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简单的讲,有这样一个特点,企业资质将有所减少,业务范围有所放宽,信用体系有所强化,个人资格有所提升。因此,要根据我市建筑市场企业资质结构分布情况,合理调控各类企业数量规模,在做大做强做品牌、创先争优上下功夫,同时,进一步完善建设领域诚信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建立工程建设领域个人诚信记录,完善个人信息安全、隐私保护与信用修复机制,健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使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要将资质、诚信等管理成果,积极运用到招投标管理中,让能干者占领市场,无能者淘汰出局。

三、要引导建筑行业算好得失账

对于项目负责人而言,抓好项目安全管理可以出成绩,但发生事故,就是人生中的一大污点,可能毁掉前程,这是个人帐;对于一个地方的建设市场来讲,抓住国家政策机遇期可以提升市场占有份额,但跟不上节奏,就是发展中的一大败笔,可能失去竞争力,这是市场得失账。为此,必须抓三项基础工作:一是抓行业品牌建设。无论是建筑产业,还是建材产业,都需要品牌效应,一个形象工程就是一座丰碑,一个品牌产品就是一个无形的广告,优质工程、品牌产品是企业立足市场、开拓市场的“通行证”,是企业树立信誉、确立地位的“广告牌”,高质量造就高信誉,高品质换来大市场,高品位赢来高效益。建筑工程方面,我市一直停留在芙蓉奖层次,还没有拿过一个鲁班奖。所以我们要积极鼓励、支持企业创优,走精品之路,凡是大体量、标志性项目,都要争创省级以上优质工程,力争实现鲁班奖零的突破。要坚持“奖优罚劣”、“扶优限劣”,对荣获鲁班奖、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和个人予以表彰和重奖,促进企业创建优质工程、优质产品,在行业内部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抓智慧工地建设。刚才建国同志在讲话中提出了探索研发推广“互联网+智慧工地管理系统”的要求,这十分符合当前建筑行业发展以及质量安全管理的趋势。所谓“智慧工地”,是将互联网技术与建筑工地融合,建立云端大数据管理平台,从施工现场源头抓起,将施工现场各方面情况经数据采集和处理,以可视化的形式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展现,为项目部和监管部门提供对进度、质量安全、劳务、环境等关键信息的即时感知能力,帮助识别安全风险。这是智慧城市理念在建筑行业的具体体现,是一种崭新的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今年市局的工作部署动员大会上已经提出了课题调研的要求,各县市区住建部门的同志也要认真研究,敢于试点,敢于探索,有好的做法,要在全市推广。三是抓合作共赢建设。近几年,我市建筑业施工企业资质等级提升水平很快,特别是一级总承包企业已有14家,数量较过去翻了一倍,竞争力不断增强。要推动

“绿色建筑”发展,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必须推动建筑产业走向“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成品化装修、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模式,向设备安装、装饰装修、钢结构、住宅智能等高、精、尖、专、特等方向转型,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各级主管部门要积极联姻,大力支持大型龙头企业、优势专业企业强强联合,拓展延伸产业链条,扶持具有科研、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和融资能力一体化优势的大型企业集团。特别是要大力支持目前国内最具规模和实力的绿色建筑制造商——xx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与其他建筑业龙头企业合作共赢,争取向“打造华中地区装配式建筑基地”的目标迈进,同时,大力发展壮大劳务分包企业,发挥好劳动力市场的资源优势,按照行业组织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精细化要求集约管理,促进劳务企业与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建立劳务合作联合体。引导勘察、设计、监理、商品混凝土等企业及中介机构健康发展,增强不同行业的横向联合、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构建更强的建筑产业结构,率领全市建筑业企业实现“走出去”的战略目标。这里,还强调一点,今年我市建筑行业第一次接受国家住建部督查,这既是省住建厅对我市工作的信任和肯定,也是我市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的契机。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按照建国同志的部署,积极准备,周密安排,确保督查工作万无一失,充分展示出建筑业“岳家军

”的形象。另外,从前天开始,环保部督查组先头队伍已到xx进行环境治理督查,涉及住建工作的有: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截污管网建设、黑臭水体治理、垃圾处理、建筑工地扬尘治理、重点生活污水排污口等。一定要按照要求做好相关工作,不能出问题,否则要追责。

最后,跟大家简要传达一下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和忠雄书记关于城乡建设工作的要求。一是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主要精神。今年全省新推出的工作重点是“双修双改”工程。“双修”,即城市修补、生态修复,让城市更宜居、更生态;“双改”,即农村房屋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建设秀美农村。二是忠雄书记对住建工作的要求。忠雄书记来xx后,先后进行了十几次调研和座谈。对城市建设提出了三个“两年行动”的要求,第一,用两年时间基本消除中心城区(含君山区和云溪区)棚户区和城中村。我们编制了2019-2018年棚改计划,涉及5.1万户居民,征收房屋680万平方米。其中,2019年要完成3万户棚改,征收房屋430万平方米。3月3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千人大会进行了动员。第二,用两年时间基本解决中心城区交通拥堵问题。我们编制了2019-2018年城市道路交通建设计划,涉及项目113个,道路总长312公里,计划投资311.4亿元。第三,用两年时间优化城市人居环境。重点进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海绵城市建设、30万株乔木进城工程。对建筑产业发展提出了五点要求:第一,要把握建筑业转型升级,把建筑业做大做强。要发展装配式建筑,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30%。第二,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总要求是,要成为xx的支柱产业;定性上,要占GDP比重达5%以上;定位上,建筑业总量、发展速度、利税贡献在全省第三位。第三,培育壮大本土建筑业企业。

“不能引来女婿气饱儿”,要有标杆企业,要有明确目标,如二级企业升一级,今年多少,明年多少,要有措施。第四,要规范建筑市场。加强监管,质量安全上不能出事。特别是建筑业企业高息集资要坚决制止,对有这种行为的企业要清理,要防止工程未做完就开始上访、打官司。第五,提高建筑业企业对xx的贡献度和群众的幸福感。如税收,要想办法防止外流,要增加就业,要定期调度,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书记的这些讲话十分重要,使住建工作的目标更明确,思路更清晰,我们一定要领会好,落实好。

同志们,xx未来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国务院批复的《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已明确将xx打造成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将xx定位为全省“三个增长极”中的第一极,把xx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地。全市建筑业战线的同志们肩负光荣使命,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围绕工程建设质量安全既定目标不动摇,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更务实的作风,倾全力,用铁腕,保质量,保安全,促发展,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为早日建成建筑强市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安全质量标准化一级企业会议上的讲话 篇8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总结“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十二五”时期和年安全生产工作任务,推动中央企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为实现“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提供安全保障。安全监管总局对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孙华山副局长专门到会讲话并将提出要求。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国资委高度重视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牢牢把握出资人定位,督促和指导中央企业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安全业绩考核,不断夯实企业发展基础。各中央企业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认真落实安全监管总局、国资委的工作部署,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措施,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为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安全发展意识进一步增强。

科学的安全生产理念,是搞好安全生产的行动指南。几年来,国资委提出的“铁腕治安全”、“谁不重视安全、组织上就让他不安全”、“要安全的效益、不要带血的利润”、“安全是效益、安全是品牌”等安全管理理念,已经得到中央企业的广泛认同,并逐步成为广大干部职工共同的价值取向。中国石油确立了“以人为本抓安全”的“人本观”,“一切事故都是可以控制和避免的”的“预防观”,“安全源于责任心、源于设计、源于质量、源于防范”的“责任观”,“安全是最大的节约、事故是最大的浪费”的“价值观”,“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的“亲情观”,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天字号工程和第一要求,纳入了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中广核集团明确提出,“安全是企业安身之基、立命之本,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中核集团、中国电科、中国华能、中国国电、中材集团强调,安全是央企的第一政治,是干部的第一责任,是员工的第一幸福,是企业的第一效益。通过深入开展安全理念的普及教育,中央企业安全发展的意识普遍得到增强。

(二)安全生产责任进一步落实。

各中央企业按照国资委提出的“一岗双责”要求,通过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实施安全风险抵押,推行领导安全承包、干部安全述职,严格安全考核和责任追究等一系列措施,逐级强化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中船重工、兵器装备集团、中国华电、中电投集团、国机集团、水电顾问等企业,集团公司主要负责人连续多年与下属企业一把手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安全指标与企业负责人业绩、单位工资总额挂钩;所属企业层层分解安全生产指标,将责任、目标、任务逐级落实到基层岗位,把安全业绩与干部的“帽子”、员工的“票子”捆在一起,坚持重奖重罚,实行“一票否决”,使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中煤集团深刻总结安全生产经验教训,构建了“党委重视安全、行政主抓安全、技术部门保障安全、生产部门落实安全、监管部门监督安全”的责任管理体系。

(三)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各中央企业按照国资委颁布的《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结合企业和行业特点,不断探索创新,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一是积极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安全管理体系。许多中央企业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加大国际对标力度,把传承安全管理优良传统与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相结合,形成了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和体系。中航集团、南航集团、东航集团以国际民航安全标准为基础,全面推行了航空运营人安全管理体系();神华集团、国投等企业针对矿业安全风险点,采用了国际职业安全协会()“安全五星”管理系统;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核电等企业按照风险管控要求,建立了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这些体系的共同特点是:通过优化安全生产管理要素,形成了“设计-实施-检查-改进”的动态循环模式。

二是各项制度逐步规范。中央企业普遍建立了符合本企业安全生产实际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为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化集团坚持每年修订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时将新的规定要求纳入制度体系,确保安全生产制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中粮集团、中国五矿、通用技术集团、中国化工等企业根据业务领域不断扩展的实际,及时修改完善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促进了企业的安全管理和转型升级。

三是组织机构更加健全。中央企业普遍成立了安全生产委员会,定期分析安全生产形势,研究部署安全工作。强化了安全监管部门,配备了专职监管人员,建立了从总部、直属企业到基层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高危行业企业还设置了独立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一批企业还积极探索设立安全总监制度,成为安全生产监管的新亮点。中国石油、国家电网、中国五矿、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企业还在总部设立了安全总监,进一步强化了总部对所属企业的安全生产管控。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交集团、中国水电集团、葛洲坝集团等企业向下属单位层层委派安全总监,加大了对基层单位的监管力度。

(四)安全生产基础进一步夯实。中央企业始终把抓基础、练内功、求实效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来抓,既打牢了安全管理基础,又提高了安全生产执行力。

一是加强基础建设。车间、班组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广大中央企业着力加强基层建设,把安全生产工作层层落实到各个车间、班组和基层岗位。兵器工业集团结合创先争优广泛开展“创建平安班组”活动,努力提高班组全员安全意识和岗位安全技能。中国大唐在班组建设中深入开展“三讲一落实”活动,即在生产作业前讲任务、讲风险、讲措施,在生产过程中抓好落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是推行标准化管理。各中央企业大力推进“企业达标、岗位达标”,安全管理基础进一步加强。一汽集团、东风公司、中国北车、武钢等企业全面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制定了考核评级细则,开展了专项检查、评比和达标活动,操作规程进一步规范。

三是强化培训教育。中国建筑年组织个培训讲师团,深入各工程局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培训员工万余人。中船集团加强劳务工管理,完善师徒带教制度,禁止新进厂劳务工独立进行危险性较大的作业,提高了劳务工安全意识和作业技能。

(五)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各中央企业大力推进“科技兴安”战略,普遍加大了安全生产科技投入,“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安全投入年均超过亿元,许多企业的安全投入远高于国家或行业标准。通过开展重大课题科研攻关,实施安全技术升级改造,为企业的安全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航天科工在全系统推进“安全传感器工程”建设和应用,建立跨区域、多层次、网络化的安全生产监管系统,做到了“隐患早发现、违章早纠正、事故早预防”,提高了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水平。中远集团、中国海运、中交集团、中国外运长航等企业,积极推进船舶防海盗“安全舱”建设和防海盗器械的开发、研制、使用工作,远洋船舶安全性显著提升。中国建材、中国水电集团、华润集团等企业自主开发了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启动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并全面上线运行,为各层级企业安全管理、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安全文化建设等提供了平台。

(六)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进一步增强。

中央企业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要求,普遍建立健全了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培训、演练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落实应急物资与装备,提高企业应对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能力。面对“”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地震、南方雨雪冰冻、强台风袭击等重特大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各中央企业快速反应、沉着应对、妥善处置,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国家财产和群众生命的安全,树立了中央企业的良好形象。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建立了电网安全风险辨识、评价、控制、发布、改进工作制度,每年迎峰度夏前都举行联合反事故演习。中国海油建立了预案、指挥、信息管理和救援队伍“四位一体”的应急管理系统,注重应急培训和演练,并在实战中经受了检验。中交集团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每年组织开展集团层面的应急演练,“十一五”期间,年平均投入应急演练费用达到多万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加强应急通信体系建设,形成了抗灾超级基站、高空布放基站、地面应急通信车相互联通、天地一体的应急通信网络。

“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并趋于好转,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趋于下降,特别重大事故明显减少,一些企业事故多发势头得到遏制。年,中央企业百亿元销售收入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比年下降了。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业绩持续改善,中央煤炭企业百万吨死亡率平均为,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央建筑施工企业百亿元产值死亡率控制在以下,处于全国行业领先水平。

上述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安全监管总局等有关部门长期以来的有效监管和积极支持,同时也是奋战在中央企业安全生产战线的专业队伍和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努力、扎实工作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国资委和国资委党委,向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离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一些领域和部分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多发、频发的势头仍未得到完全遏制,重特大事故仍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不可盲目乐观。“十一五”时期,中央企业共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起,死亡人。其中:建筑施工企业起,死亡人;煤炭企业起,死亡人;石油石化企业起,死亡人。上述三个行业较大及以上事故起数分别占中央企业的%、%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和%。这充分暴露出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还很不平衡,个别企业还存在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够有力等问题,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形势和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中央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我们要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新情况,精心谋划“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和主攻方向,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一)充分认清“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将面临一系列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安全风险挑战。

一是实现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新目标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一流的企业既要有一流的经济效益,更要有一流的安全业绩。当前,国际上许多大公司都建立并执行了全球相对统一的安全标准,并据此作为排斥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中央企业要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就必须以全球的视野,主动与世界一流企业对标,向世界一流企业看齐,从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查找不足,持续改进,创建一流的安全品牌。二是企业规模扩张和生产经营业务快速发展增加了安全管理风险。“十一五”时期,中央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持续扩大,安全生产的资源保障跟不上企业发展需要的矛盾逐步暴露,安全生产风险点增多。目前,一些中央企业产业链不断延伸,进入了自身不熟悉的领域,特别是主业非煤企业进入煤炭行业,在煤矿专业技术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经验明显不足,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增大。中央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大量实施兼并重组,有些被兼并企业工艺技术落后、设备陈旧老化、安全管理水平不高,给安全生产带来新的风险。

三是用工方式的深刻变化增加了安全管理难度。目前,中央企业直接使用的农民工和通过劳务派遣、分包等形式使用的农民工已达到多万人,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央企业改革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这部分从业人员从总体上看安全素质偏低,流动性较大,缺乏系统培训,习惯性违规违章现象时有发生,是事故多发、易发的群体,岗位技能、安全知识、自我防护能力都亟待加强。今后,如何加强对承包商的管理和加快提高农民工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已经成为中央企业必须尽快破解的一个重要课题。四是“走出去”步伐加快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更大挑战。“十一五”期末,中央企业纯境外营业收入已经占到全部营业收入的,较“十五”期末提高了个百分点。“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深化国际资源开发和加工合作,发展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央企业涉足海外业务,领域遍及建筑、石油化工、电力、电信、机械、纺织、远洋渔业、国际航空、外贸等行业。目前,全球安全局势仍在恶化,各种国际矛盾仍在加深,恐怖主义威胁不断蔓延,一些国家和地区社会治安混乱,绑架、抢劫等事件层出不穷。而中央企业境外项目大多集中在非洲、中东、中亚、东南亚、南美等地区,这些地区矛盾更为突出,情况更为复杂,中央企业面临的境外法律风险、政治风险和安全风险等将会更多。

面对新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做好应对准备和风险防控,加快解决安全生产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实现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新目标。

(二)“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一大目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认真履行中央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创新工作方式,夯实管理基础,强化源头控制,加大安全考核和事故问责力度,加快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努力实现中央企业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一大特色体系,创造一流安全业绩。

建立一大特色体系,就是到“十二五”期末,中央企业要普遍建立健全与国际标准接轨、具有中国特色、适合本企业特点的安全管理体系。这一安全管理体系,对外要经得起境外竞争对手挑剔,对内各企业和全体员工能得到有效执行。

创造一流安全业绩,就是到“十二五”期末,中央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主要安全业绩指标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企业水平;重点行业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较“十一五”期间明显下降。

(三)“十二五”期间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主攻方向。要实现上述目标,“十二五”期间,中央企业要把抓好以下“四大重点项目”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主攻方向。

一是科学制定并全面实施企业安全发展五年规划。各中央企业在制订并实施“十二五”规划中,要系统梳理安全生产关键风险点,科学配置与安全风险防范相适应的各类资源,将安全发展规划纳入企业转型升级规划和企业总体发展规划,实现安全生产与企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要按照国资委确定的主业,优化产业布局,严控投资方向,谨慎进入不熟悉的行业和领域。对拟兼并重组的企业,要严格做好安全生产评估,当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时才可并购;已兼并重组的企业,安全管理要及时跟上,加快形成统一的安全文化,确保兼并重组企业安全发展。要加大淘汰落后力度,坚决关停安全性能低下、危及安全生产的设备和装置。二是大力推动安全技术攻关。技术进步是提升中央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的重要支撑。中央企业要坚持高起点和高标准,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和自主创新优势,进一步加大安全技术投入,着力抓好重大事故风险防控技术和应急救援技术的攻关,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同时,要重点完善三大安全保障体系:即完善重大工程和高危项目的安全风险评估体系,避免出现系统风险;完善在线安全监控体系,力争做到所有生产作业场所、重点部位实现全天候的在线监控;完善和优化设备保障体系,切实提高物防水平。

三是大力提升境外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升境外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是中央企业“走出去”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凡是在境外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都要加强安全品牌建设,认真研究驻在国经营管理、劳资、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法律规定,抓紧建立和完善与国际安全标准相衔接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和安全规章制度,健全安全防范、风险预警、风险评估、应急处置和法律保障等具体办法,切实履行境外企业安全生产监管职责,提高监管效能,强化境外人员安全培训,确保境外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四是加快培养一支具有国际水平的安全监管专业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安全监管专业队伍,是提升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中央企业要把懂技术、善管理的人才充实到安全监管专业队伍中来,鼓励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考取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逐步实现安全监管队伍的专业化;加强安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培育一支具有国际水平的安全技术专家队伍。被国资委列为安全生产监管一类的中央企业要全面推行安全总监制度。要定期对所有员工开展安全培训,逐步提高每个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通过“四大重点项目”建设,中央企业要普遍实现以下具体目标:组织体系健全,责任落实到位,制度标准完善,执行规范严格,技术保障有力,安全考核有效。我相信,只要扎实推进,不懈努力,“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就一定会有一个大的提升。

三、切实做好年的安全生产工作

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中央企业“十二五”发展目标的起步之年。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要紧紧围绕“做强做优中央企业”这一总体目标,结合实际,完善措施,抓好落实。当前,要着力做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不折不扣地贯彻《通知》和《禁令》要求。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号,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国资委公布的《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禁令》(国资委令第号,以下简称《禁令》),明确了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决禁止的九种行为,是给中央企业安全生产行为划出的不可逾越的红线。各中央企业要切实把贯彻落实《通知》和《禁令》作为最大限度防范事故发生的重要保障,作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要按照《通知》要求,进一步梳理完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提高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有章可循。要层层宣贯《禁令》,坚决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的发生。各中央企业要细化本单位的各项要求,制定各层级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凡是越红线的事,不能干;凡是越红线的钱,不能赚;凡是越红线的行为,要严肃查处。当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宁可牺牲经济效益也要确保安全。

(二)着力做好事故的预测和防控。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各中央企业要牢固树立预防为主、预防在先的意识,坚定“事故可防、风险可控、灾害可治”的信心和决心,把提高预防能力放在安全生产工作的首位。一是要抓好源头防范。中央企业要强化安全生产的源头控制,严把勘探设计、技术方案、工艺流程、装备运行等重要关口,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二是要抓好过程管控。中央企业要将安全生产管理融入到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深入开展安全性评价,并使其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形成风险辨识、分析、评估、控制的闭环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可控、在控和能控”。三是要抓好重大危险源控制。做好关键环节、重要部位、重点设备及重大危险源等的专项排查及整改工作,对整改不力或未按期完成整改的,要追究企业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三)突出做好三项监管。“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各中央企业要深刻汲取近年来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剖析深层次原因,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一是要切实抓好重点行业的安全监管。根据中央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分布特点,当前要把煤炭、建筑、化工、核电等行业作为监管重点行业,进一步强化安全防范制度、隐患排查整改制度、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和安全应急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技防、人防、物防等各项防治措施。二是要加强重点企业的监管。每个企业都要根据近年来事故特点,排出重点监管的对象,对重点企业实行重点监督。对安全生产长期不能好转的企业,该调整班子的要坚决调整,该实施处罚的要从严查处。三是要加强重点环节的监管。从设计、招标、建设、运营等环节入手,严把资质审查、物资采购、持证上岗等重要关口,确保监管环环相扣,责任层层落实。

(四)加强对承包商和分包队伍的管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对承包商和分包队伍的安全管理一旦出了问题,业主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随着中央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对承包商和分包队伍的管理日趋复杂。中央企业要认真履行对承包商和分包队伍的安全监管责任,将其纳入企业内部安全管理体系,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要严把承包商资质关、安全业绩关、人员素质关、现场管理关和施工监督关,防止出现“重资质、轻动态管理,重合同、轻现场监督,重书面审查、轻过程控制”的倾向。要严禁以包代管、以罚代管和违法分包、转包及挂靠资质等行为,坚决杜绝使用无资质、假冒资质、借用资质的分包商。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中国海油在加强对承包商管理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在这次会上将做专题介绍,希望各企业认真学习借鉴,切实提高对承包商和分包队伍的管理水平。

(五)大力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各中央企业要大力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全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一是要突出培训重点。各级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带头接受安全培训,同时要重点抓好对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各类劳务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二是要注重培训效果。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员的岗位特点和培训需求,完善课程设计和培训内容,不做表面文章,不图形式,不走过场。三是要加强培训师资和基地建设。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企业的现有资源,强化师资培训,加大培训基地硬件投入,改善培训场所、设备、设施条件。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大学、社会培训机构等社会资源,多渠道地解决培训师资和基地不足的问题。需要强调的是,安全监管专业人员缺乏是当前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各中央企业要顾全大局,不要互相挖墙脚,这要作为一条纪律来执行。

上一篇:我的偶像爸爸小学生作文下一篇:教师节代表感人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