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市长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07-29

副市长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选8篇)

副市长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1

文章标题:副市长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深化认识重点整治确保安全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议程安排,现在我结合我市道路交通、消防、民爆物品管理工作的实际和我市道路安全试点工程有关要求作如下发言。

一、充分认识加强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04年,我市安全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

领导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车辆的普及,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给安全监管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特别是今年以来,各类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较为突出,安全形势严峻,情况不容乐观。今年一季度,全市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08件,死亡5人,伤163人,绝对数仍然很大,事故发生频繁,直接经济损失40.93万元,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损害。发生火灾19起,直接财产损失211716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火灾次数和经济损失均大幅度上升。非法使用和非法储存爆破器材的现象较为突出,安全隐患相当严重。一季度,因为上述原因被公安机关治安罚款的就多达19人,另有2人被处以治安拘留。造成当前安全隐患突出,安全事故高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

从道路交通方面看:一是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比较淡漠,违章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车辆驾驶人员超载、超速、疲劳驾驶、酒后驾车、无证驾驶等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大量存在;二是道路交通工具总体构成不合理。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混行极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同时,报废车、非法拼(组)装车、“大吨小标”车辆上路行驶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三是公路安全设施相对滞后,一些险路、危桥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容易诱发道路交通事故;四是道路运输企业多、小、散、弱,特别是相当一批道路运输企业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不重视安全生产,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五是部分地区和部分时段的人流量分布不均,运力不平衡,造成部分时段和地区客运超载严重;六是一些地方和单位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不重视,道路交通管理部门管理措施不落实,一些执法队伍素质不高,存在着执法不严等问题,从管理理念到管理手段、方法、机制等,都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从消防方面看:一是个别地区和单位对消防安全工作重视不够,工作开展不力;二是对存在的火灾隐患整改力度不够,养患成灾;三是消防经费投入不足,消防设施设备量少质差;四是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不强;五是灭火预案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从民爆物品方面看:一是有的单位,安全意识薄弱,违章违规作业严重;二是民爆物品在使用和储存等环节管理松散,存在挪用和丢失的现象;三是部分单位负责人,以重点工程需要保护等诸多名义,要求公安机关在审批和使用民爆物品时提供方便,为我们正常开展工作带来一定阻力;四是部分施工单位安全警戒不严,安全防护措施没有落到实处。

安全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事关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加强安全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实际行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因此,各级各职能部门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旗帜鲜明,态度坚决的把加强道路交通、消防、民爆物品的安全监管,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作为实现执政为民的一个重要目标,作为改进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切实把我市安全事故多发的势头压下来,使安全状况得到明显改观。

二、强化道路安全管理,严把“五关”

当前,我市“113”和“411”安全工程试点任务繁重,道路安全又是XX市“113”安全工程示范重点,针对目前面临的道路交通安全的严峻形势,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措施,把道路安全工作抓紧抓实,抓出实效,为道路安全管理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治本措施和长效机制,筑牢安全工作第一防线,为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作好示范引导。为此,在抓好道路安全管理的工作中,要严把“五关”:

第一、严把驾驶从业人员管理考核关。加强对驾驶从业人员的教育和管理,提高驾驶员的素质,对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至关紧要。公安、交通、农业等部门要严把驾驶从业人员培训关、考试关,尤其是对大中型客车、从事危险品运输的驾驶员和农用车驾驶员,要改进培训项目,提高考试难度,加大管理力度。新驾驶员必须具备三年以上的安全驾驶经历才有驾驶客车的资格。对不严格按规定培训驾驶员的学校,尤其是弄虚作假的,要责令其整顿;问题严重的,要取消其培训资格。对买卖驾驶证的行为,要坚决依法查处,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第二、严把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关。良好的道路交通秩序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前提条件。市交通局、市交警大队要把整治道路交通秩序、预防

副市长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2

《黑龙江档案》作为我省唯一的档案专业期刊, 是全省档案工作舆论宣传的主阵地, 是宣传档案工作成果、扩大档案工作影响、展示档案职业形象、开展档案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通过《黑龙江档案》, 我省各级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的工作成绩得到了及时的反映, 档案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喜人局面得到了生动的展示。我们欣喜地看到, 在省档案局 (馆) 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省各级档案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通过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各通联站和在座各位的共同努力, 《黑龙江档案》的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刊物质量进一步提升, 发行范围和数量稳中有升, 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得到了领导、读者及业界的肯定和好评, 《黑龙江档案》编辑部因此在省档案局机关获得了“先进集体”和“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但是, 要真正办出一份有内容、有品位、有特色, 具有品牌效应和良好口碑的期刊, 仍然任重而道远。下面, 我讲三点意见。

一、必须努力持续提高办刊质量

要办好《黑龙江档案》, 提高发行数量, 最重要的是不断提高办刊质量。近年来, 《黑龙江档案》在进行了一次大改版的基础上, 每年都有更进一步的细微调整:大幅增加了页数, 文字刊载量和信息覆盖面显著提高, 如今年已出刊的4期杂志平均每期增加65页, 已超过全年刊载量的2倍;在内容上, 紧跟形势, 加大了对大事、要事、新事、亮事的宣传力度, 如对全省档案工作会议、向刘义权同志学习、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省领导吉炳轩、王宪魁到省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反渎巡展等进行系列报道、及时传递基层工作动态, 并在卷首语、专设栏目等方面作以呼应;继续加大重点栏目的建设力度, 对每期的“理论探讨”、“本期热点”等栏目精心约稿、重点编辑;每年都在装祯设计上进行改版, 重新设计封面及版式。实践也证明以上多种努力确实取得了实际的成效。但是目前杂志的发行面和读者群还是很小, 就是在系统内部, 个别地区没有覆盖到, 生存发展的空间还不够开阔。在全国期刊改革已是大势所趋的形势下, 这就更增加了编辑部稳步发展的难度。因此, 希望编辑部和通联站的同志要继续努力, 不向困难低头, 让刊物顽强地生存下去, 而且要越办越好。从我省档案事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 无论是工作信息传递交流, 还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档案事业发展水平, 我们都不能荒芜这块舆论阵地, 而且要精心耕耘, 让她根深叶茂。希望全省各级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都来关心支持《黑龙江档案》的建设和发展, 就宣传策划、版面设计、内容定位等进行深入探讨, 共同将《黑龙江档案》办得更好, 让大家读起来爱不释手, 成为每一个档案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二、必须解决好通联工作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首先要解决征订发行工作不平衡的问题。刊物办得再好, 缺少读者群也是徒劳的。征订发行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当然也是一项十分艰难和困难的工作, 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辛劳和辛苦。尤其在目前的形势下, 征订发行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 各级档案部门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 确保了《黑龙江档案》发行量的稳定。截至目前, 《黑龙江档案》2011年征订量为5 201份, 比去年有所提升。全省13个市地中, 双鸭山、黑河、大兴安岭实现了无订刊空白县区的目标, 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鸡西、伊春、鹤岗、黑河、绥化等市的征订总数均超出了基本指标, 征订工作总体上好于去年。但因各地各单位的具体情况不同, 刊物的征订发行还很不平衡。在今年的征订发行工作中, 各地各单位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切实有效地推进征订发行任务的完成, 经济条件较好和发行工作较好的地区和部门应继续保持良好势头, 在今年的发行工作中做到稳中有升;经济条件较差和发行工作不够得力的地区和部门应认真查找差距和不足, 学习先进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 改进工作, 力争今年的发行数量有所突破, 并坚决消灭空白县区。

其次要解决通联站工作开展不平衡的问题。一份刊物办得成功与否, 要靠两方面的努力, 一个是编辑部, 一个是通联站, 二者缺一不可。通联站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是期刊的支撑。几年来, 全省148个市 (地) 县 (区) 通联站的同志们兢兢业业, 勤奋工作, 为我们做了大量工作, 新闻报道、征订发行、信息交流等方面都得到了通联站的积极配合和支持,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并涌现了一批优秀通讯集体和通讯员。但是, 我们也要看到, 部分通联站的职能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通联工作人员的工作也大多集中在组稿通讯方面, 在征订发行业务推广方面还有所欠缺。随着期刊的发展壮大, 作为编辑部联系档案部门和读者的纽带和桥梁, 通联站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编辑部和通联站的关系也将更加密切。各通联站今后应一如既往切实履行职责, 不但要做好杂志的组稿、通讯工作, 更要着力做好征订发行工作, 并加强通联队伍建设, 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成为优秀通讯员、发行能手, 共同把《黑龙江档案》征订发行工作搞好, 把杂志办好。

三、必须加大对征订发行工作的领导力度

期刊征订工作是衡量每一个档案部门工作的尺子, 我听编辑部同志汇报刊物发行有空白县问题, 觉得很不对头, 《黑龙江档案》是指导全省档案工作的专业刊物, 连一本刊物都不征订的县、订的很少的县, 谈何做好档案工作?希望各级档案部门的领导同志要提高认识, 要用学刊用刊的大视角, 认识刊物征订工作, 加强对《黑龙江档案》征订发行工作的领导, 用工作带动刊物发行, 把《黑龙江档案》征订发行工作当作促进工作开展、加强队伍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 带动系统齐心协力抓好期刊征订发行工作。在工作安排上, 要早筹划、早部署、早动员, 明确人员、明确目标、明确任务、明确措施, 切实有效地推进征订发行任务的完成。要不断总结和发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认真学习先进单位经验, 并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征订发行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 创新通联工作模式。今年, 我们又提出了征订指标建议, 这是很有必要的。这不算搞摊派, 而且我们提出的指标要求是结合机构队伍建设的实际, 一点都不过分。全省档案工作业务涉及社会范围之广, 档案专兼职队伍之庞大, 发行几千份甚至上万份专业刊物应该在情理之中。《黑龙江档案》是我们档案人自己的杂志, 是全省档案工作者抒情言志、展示才华、树立形象的平台, 也是大家干事创业、沟通工作思路、互通信息的桥梁和纽带。希望大家克服困难, 努力工作, 力争2012年征订发行工作能有一个较大的进步。在这方面, 省档案局做出了表率, 我们每年为每一位职工订1份《黑龙江档案》, 同时鼓励每位职工都积极踊跃向刊物投稿, 希望基层单位也能做到。

副市长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3

市委、市政府对今天的会议非常重视。李志刚市长亲临大会并将作重要讲话。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去年工作,部署今年工作任务,引领全市旅游战线全面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旅游兴市”之路,强力推进桂林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下面,我讲几点具体意见。

一、学习贯彻全国和全区旅游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于2012年1月12-13日在广州召开。会议传达了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对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旅游局邵琪伟局长在大会工作报告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对旅游业发展高度重视,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会议分析了2012年旅游业发展总体形势,明确了今年重点抓的九个方面工作:一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旅游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积极作用。二是认真落实扩大内需特别是促进消费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培育旅游消费热点。三是积极应对国际经济形势的严峻挑战,加大入境旅游市场开发力度。四是坚持不懈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构建人民群众放心消费、安全消费的旅游环境。五是大力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六是加大旅游业改革创新力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七是扎实抓好旅游教育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八是加强跟踪督导,大力推动 41号文件全面贯彻落实。九是转变工作方式,加强旅游部门自身建设。

全区旅游工作会议于2012年2月16日在南宁召开。自治区副主席高雄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自治区旅游局局长陈建军总结了2011年全区的旅游工作,并对2012年的工作重点作了部署。2011年全区旅游业发展得到国家旅游局和自治区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国家旅游局专门发了贺电,祝贺去年自治区旅游业总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接待入境过夜游客突破300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突破10亿美元。自治区党委郭声琨书记、自治区政府马飚主席为此作了重要批示。郭书记指示,全区旅游行业要“在新的一年里抓住机遇,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走出一条符合广西特点的科学发展之路,做大做强我区旅游产业”,马主席强调,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加快打造旅游目的地,加快旅游强区建设步伐,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自治区领导的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到旅游工作中去。桂林旅游对全区旅游贡献很大,入境人数、收入都超过全区总量一半。自治区对我市举办旅游博览会、旅游纪念品展销、旅游标准化建设等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会议明确了今年重点抓的八个方面工作:一是深入贯彻中央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部署,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将旅游工作全面融入到自治区中心工作中;二是树立大融合、大市场、大产业、大发展观念,推进旅游业向战略性支柱产业转变;三是千方百计培育旅游消费热点,扩大旅游拉动内需的作用;四是加快构建“两区一带”旅游发展新格局,推进旅游“四区”建设步伐;五是以“天下风景,美在广西”品牌为抓手,继续加大整体旅游形象宣传,深化旅游市场开发;六是坚持不懈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构建人民群众放心消费、安全消费的旅游环境;七是全面推进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信息化建设,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八是大力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强旅游部门自身建设和廉政建设。

二、2012年全市旅游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2012年全市旅游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中央和自治区重大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二次全会精神和全国、全区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把握国内外形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走“旅游兴市”之路,以扩内需、保增长为核心目标,围绕“两改一融合一示范”、全面实施“五大工程”的总体工作思路,全力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全力推进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境外、国内市场两手抓,提服务、优环境、育品牌、建精品、保民生、促和谐,走旅游产业化发展之路,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提升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促进旅游业向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转变,加快推进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山水名城取得新成效。

预期目标:2012年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同比增长10%,实现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25%。

三、2012年全市旅游工作重点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2012年全市尤其是旅游行业要围绕“加快推进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核心,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政策支持,力争《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得到国家批复。发改、国土、财政、商务、林业、环保、海关等部门要切实加强与上级对口部门联系,争取相关政策和工作支持。重点做好“一推二抓三融合四建设”四大方面工作,以大融合开发大市场,以大市场打造大产业,以大产业实现大发展。

“一推”:全力推进以世界旅游城建设为重点的项目建设。

坚持把桂林世界旅游城作为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点和广西旅游改革创新的先行先试区,强力推进桂林世界旅游城这个“一号工程”。要按照“一点三星三区”旅游空间结构,加快桂林世界旅游城各功能区和各项目建设。着力推进万福休闲旅游区、桃花江旅游度假区、罗山湖体育休闲产业园、国家森林公园、桂林国际旅游商品批发城改扩建、高新七星区甲天下大剧院、雁山愚自乐园地中海俱乐部、桂林·香港3D国际城动漫产业园、桂林国际足球产业园以及中华桂林航天城、平乐漓江小镇、兴安灵渠、龙胜龙脊、恭城山寨-水寨、象山景区中法合作项目、彭祖坪生态旅游景区、瑶族千家洞古镇、桂林印象兰花谷旅游生态休闲度假区、桂林冠岩旅游泽润大酒店项目等一批旅游产业项目建设,加紧会仙湿地公园前期工作。今后凡是在星级酒店建设、国际酒店品牌引入,其功能区划分、规划、设计等方面市旅游局要介入指导和服务。各(县)区、市各有关部门要加快实施旅游总体规划,全市要形成狠抓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全力支持和推动以旅游项目建设为重点的各项旅游工作。

“二抓”:抓旅游体制机制创新和深化旅游市场开发。

抓旅游体制创新,就是推进旅游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旅游体制机制改革。整合政府可调控的涉旅资源,统筹市级旅游行政管理职能,形成“旅游产业综合抓”的格局。进一步充实旅游行政部门管理职能,强化旅游规划、旅游产业布局、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市场监管等宏观调控职能,构建权责对等、合理、高效运转的旅游管理长效机制。加快成立桂林市旅游行政执法监察支队。旅游部门要提升协调、融合的能力,单打独斗做不成什么事,要主动协调、争取支持、各记其功。积极推进旅游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漓江游览管理体制改革,规范漓江游览经营机制,多部门合作联动,全方位提升漓江景区品质。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探索完善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的旅游景区发展机制。

抓深化旅游市场开发,就是要强化营销、创新业态。

——深化旅游市场开发。要通过自己发力和善于借助外力等方式创新营销手段,提高营销效果,不断巩固和拓展原有市场,大力开发新市场,努力快速扩大高端市场份额。积极争取和支持开辟新航线。加强市场广告宣传和客源地旅游促销力度。加大桂林旅游形象宣传特别是产品宣传。建立旅游客源地桂林旅游营销中心。拓展旅游新市场,促进旅游市场高效益有序增长。要加大财政对旅游业发展的投入,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旅游营销、重大旅游产业化项目推进、企业做大做强等。同时,深化旅游标准化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巩固扩大阳朔、兴安乐满地旅游标准化建设成果,推进漓江游览及各景区景点服务质量标准化管理,加快乡村旅游标准化、品质化建设,逐步实现旅游标准化全覆盖,全面推进桂林市旅游标准化建设。

——创新旅游业态。着力打造提升4条旅游发展轴带,培育自然观光、休闲度假、专项主题三大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水路、公路、自行车三大水陆游线,形成七大旅游品牌。打造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和观光休闲农业示范点。大力发展高尔夫游、自行车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奖励旅游、徒步游及攀岩、科学探险等旅游产品,推动旅游高端化、差异化、精品化发展,着力解决产品结构性供给不足的矛盾。同时,加快旅游产品创新,使游客白天有看的,晚上有玩的,走时有带的。推进以漓江旅游产品多样化为核心的产品创新,加快开发城市休闲度假等深度体验的新产品。实施旅游纪念品品牌化战略,举办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生产各具特色的旅游商品,努力完善旅游纪念品设计、生产、销售体系,支持、打造、开发一批新的旅游纪念品。

“三融合”:推进旅游与信息化的融合、旅游与文化等相关产业的融合、新城与老城的融合。

——旅游与信息化的融合。市工信委牵头,其他相关部门配合,积极申报“国家旅游信息化试点城市”。加快推进现代旅游电子商务建设。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游客为核心的现代旅游电子商务营销新体系。旅游与金融等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力争桂林成为全国首批“旅游刷卡无障碍示范区”城市。全面建设桂林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开启智慧旅游城市建设。

——旅游与文化等相关产业的融合。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坚持旅游文化互动发展。文化部门要深入挖掘桂林历史文化、地方特色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重点扶持打造《印象·刘三姐》、《山水间》、《夜王城》等独具特色的文化演艺旅游产品体系。要以开放的思维思考桂林特色文化,尝试游客参与“百姓大舞台”的新形式,努力把桂林优秀的群众文化活动发展成为吸引游客的旅游新亮点。积极推进靖江王府及王陵、甑皮岩、古灵渠、各类博物馆以及秀峰区鲁家村民俗旅游村、高新区创新创意文化旅游园区、雁山文化旅游园区建设,做强做精文化旅游品牌。打造桂林世界旅游城独特的文化体系。探索开发体育旅游、休闲养生旅游等特色旅游,推进工业旅游、观光农业旅游开发,促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继续精心办好第六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第三届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第二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以及县(区)旅游节庆节事活动。

——新城与老城的融合。打造“最美城市中心文化旅游休闲区”。按照“疏解老城、提升品质”的指导思想,进一步配套完善市中心区的文化旅游元素和休闲服务设施,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调节,在桂林城打造以象山景区至伏波山景区为轴线,涵盖正阳步行街、王城东巷、西巷、靖江王府等街区、景区的“最美城市中心文化旅游休闲区”,同时也是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新载体和新的旅游消费热点,下大力气提升桂林城市中心区的旅游核心竞争力。辖区政府要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推进休闲区建设工作。把即将于今年五月推出的“梦幻桂林·数码象山”4D夜景灯光秀、大型玄幻杂技歌舞秀《山水间》、正阳文化旅游步行街、滨江民俗演艺休闲街、桂林文化书市及着手创意策划的王城夜游串成一体,打造成为集现代声光电艺术、杂技歌舞艺术、民间民俗历史以及特色咖啡馆、茶馆、书店、酒吧等不同业态的有机聚集,形成桂林最美城市中心文化旅游休闲区。加快打造桂林世界旅游城独特的文化体系,充分考虑新区与老城之间的功能、设施及空间结构上的协调建设与互动发展。

“四建设”:加快旅游诚信体系建设、旅游监管体系建设、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人才支撑体系建设。

——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加强旅游法律法规管理标准化工作,营造旅游主管部门依法行政、旅游企业依法经营的法制环境。完善旅游企业信誉等级评估、重大信息公告及旅游违规、投诉公示制度,依法高效处理每一起投诉,严密监控和妥善处理网络舆情,严厉打击强迫消费或者变相强迫消费行为。金融部门要积极推进旅游企业银行征信体系试点工作。培育和打造“诚信桂林”品质旅游形象。

——加强旅游监管体系建设。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促进旅游业监管逐步向旅游市场管理转变。市公安、交通、旅游、物价、文化、工商、卫生、质监等涉旅部门要整体联动,形成合力,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提升旅游企业服务质量,提高游客满意度。加快旅游市场监管数字化建设。重点强化漓江游览秩序监管力度。充分发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旅游市场管理和旅游突发事件中的指挥、组织和协调作用。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和增加旅游咨询服务站网点建设。完善旅游交通通达系统。改造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及功能,努力提升服务质量。着力加强旅游安全和应急救助体系建设。制定完善旅游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巩固旅游试验区成果。

——加强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建立科学的从业人员晋级考核与培训机制,建立既与国际接轨又适合桂林旅游发展的人才培养和开发机制。整体提升一线旅游人才的综合素质,大力开发旅游紧缺人才。通过举办导游员大赛等方式,培养选拔一批优秀导游员。通过定期举办县区旅游局长、旅游专业人员培训班等方式,统筹和提高旅游行政管理人才队伍、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旅游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旅游高技能人才队伍、乡村旅游实用人才队伍等五支人才队伍建设。

副市长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4

这次会上,市政府下发了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责任书,量化落实有关工作要求。绵竹、什邡政府要加强领导,切实负责组织当地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工作,尽快健全完善煤矿安全监管机构,明确部门职责。要把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工作摆到重要日程上来,制定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的工作计划、方案和措施,把责任落实到乡(镇)人民政府及负责人,并层层分解落实到有关管理部门及负责人。

绵竹、什邡市人民政府要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和市政府的贯彻意见,抓紧明确所在地煤矿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的责任,落实煤矿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的编制、人员、装备,配备专业齐全的技术人员,保证所在地煤矿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切实履行职责。

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被列入整顿名单的煤矿,要依据其安全生产状况和整顿工作难易程度,分批次规定整顿期限;所有不合格的煤矿只能给予一次停产整顿的机会,要把整顿工作的内容、措施、期限分别落实到煤矿企业实际控制人、矿长、技术负责人,届时达不到安全生产许可证颁证标准的,一律依法予以关闭;停产整顿最后期限不得超过2005年年底。

对被列为停产整顿和关闭对象的煤矿要严整关死,并加强督促检查,不留后患。绵竹、什邡市人民政府要将煤矿整治关闭工作方案报市政府,并接受监督监察。市政府要组织联合执法检查组对两市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造成事故的有关责任人必须依法予以严肃处理。

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过程监督力度,依法对涉及煤矿安全生产的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对利用职权参股办矿或收受贿赂,包庇袒护非法采矿的,要按照国务院两个文件和省里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做好国务院《特别规定》和《紧急通知》的宣传工作,及时报道整顿关闭情况、整顿关闭矿井重特大事故查处情况,广泛宣传煤矿安全生产的正面典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公开举报电话、举报信箱,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对煤矿安全生产活动的监督。

副市长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5

市政府决定今天召开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和工业污染源综合整治会议,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分析我市安全生产形势,明确今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和措施,二是部署全市工业污染源综合整治工作,签订综合整治目标责任书。刚才,思清同志代表市政府总结了去年安全生产情况,部署了今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并与各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签订了工业污染源综合整治目标责任书,市委李书记对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高度重视,今天亲自到会并将作重要指示,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确保目标完成。下面,我着重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在抓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着力抓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研究,落实措施,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安全生产方面我市连续五年没有发生特大伤亡事故,一般伤亡事故死亡人数连续五年下降,受到了省政府安委会的嘉奖。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围绕沱江水污染综合整治,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连续三年对沱江、嘉陵江流域190家污染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全市环境质量逐年改善。

我市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局部地区和一些领域形势依然严峻。今年一季度,我市接连发生了1起重大交通伤亡事故,2起非生产性重大事故,1起重大污染事件,1起山体灾害重大事故,造成死亡17人,青白江广汉段被含砷废水污染,造成了严重损失和重大影响。

上述情况说明我市安全事故易发的状况尚未根本好转,环境污染源综合整治工作还任重道远,我们不能盲目乐观,必须全面分析事故易发原因,深刻吸取教训,扎实抓好今年的工作。

二、理清安全生产工作思路,强化措施,严格管理

我市目前正处在工业化进程加快时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劳动力素质不高等因素给安全生产带来巨大压力,客观上处于事故的“易发期”,但只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奋斗目标,严格监管,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层层落实责任,在事故“易发期”也可以遏制事故高发、多发、频发的问题。一是认真抓好“六个强化”工作。今年,我市安全生产工作总的思路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基层安全生产管理,强化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强化政府监管职责到位,强化综合治理及联合执法机制建设,强化全社会安全意识。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结合实际,围绕“六个强化”,理清自己的安全工作思路,突出重点,抓好措施落实。二是全力以赴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把安全生产工作的着力点放在遏制重特大事故上,这是我市安全生产工作的首要目标任务。特别是在重特大隐患排查、整改上不可掉以轻心,要坚持每季度一次隐患大排查、大整改。一些重特大隐患要公告全社会,整改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坚决消除重特大事故隐患,确保省、市政府下达的控制目标任务完成。三是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责任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关键措施。各级党委、政府及各行业部门、各企事业单位都要认真研究解决一些安全责任为什么落实不下去的问题,尤其是要把保障安全责任落实的监督机制建立起来。落实安全责任一要靠各级领导自觉,二要靠强有力的监督。今年纪检、监察、安监等部门至少要开展两次以上安全责任落实情况专项督察,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好的,纪检、监察部门要予以告诫,因责任不落实造成事故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四是大力开展“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企业都要重视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这是企业安全的长效机制,也是企业安全治本之策。大力增加企业安全投入,大力应用安全新技术,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安全质量标准,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力争建设成一批安全质量达标企业。五是大力开展“反‘三违’、查隐患、压事故、保平安”活动。各级政府要大力组织和督促企业深入开展“反‘三违’、查隐患”工作,通过这一措施把企业事故多发态势遏制住。各企业要把“反‘三违’、查隐患”作为日常管理工作制度,长期不懈抓下去。这也是考核企业安全生产是否做到严格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六是坚持综合治理,联合执法,深化各项专项整治。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各部门要加大安全执法监察力度,各企业要发挥安全生产主体作用,社会各界要广泛参与支持安全生产工作,要在全市上下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格局。特别是政府各有关部门必须通力合作,由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加,共同建立起安全生产联合执法机制,对道路交通、矿山、危险品、建筑施工、消防等事故多发行业和领域,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严厉打击无视法律,无视监管,无视生命的非法和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国家法律尊严和政府监管权威。

三、明确工业污染源整治目标,齐抓共管,按期治理

(一)明确目标,突出重点。今年,省政府下达了我市18家限期治理企业,市政府下达了12家限期治理企业。以上30家工业企业污染源整治任务各县(市、区)政府必须按期保质完成。此项工作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要牵头负责,分管领导要亲自抓,纳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和全年目标考核的重点。严格按照环保法规和省政府的要求,对没有治污设施的排污企业一律停产治理,对治理无望的企业坚决依法关闭。同时,对重点工业污染源实行挂牌限期整治。到今年10月31日未完成省、市挂牌治理的企业,一律停产治理或关闭。

(二)加强协调、齐抓共管。环境污染源整治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各县(市、区)政府要统一部署、统一监管,负总责,各部门要通力配合,齐抓共管。发展改革部门要严把项目关,新上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对未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且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开工的规划和建设项目,一律不予立项;经济发展部门要把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举措,把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真正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市经委要负责工业企业关闭、停产、治理工作的组织实施;环保部门要配合企业做好整治方案的制定和评审,加强日常监管和监测,确保治理期间不发生新的污染;财政部门要负责治理专项资金的落实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中行政部门的行政效能和相关工作人员履职守纪情况的监察;市政府督办室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跟踪督查,要经常深入企业检查整治进展情况,及时进行督办和情况反馈。

(三)抓好“三个落实”。第一,任务要落实。环境保护工作尤其是今年30家企业的综合整治,务必要落到实处。县(市、区)政府要按照市政府的要求,根据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下达限期治理通知,分解落实到基层、到企业;环保、经委、督查办等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完成限期整治任务;企业是治理污染的主体,要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法律规定,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污染整治的法律责任,确保完成。第二,措施要落实。重点是措施一定要细化、具体、可操作,而且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环保部门要严格执法,严肃查处违法行为,逐步扭转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和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状况;经济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继续使用应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的企业,并依法报请同级人民政府予以取缔、关闭;安监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防止因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环境污染。第三,监督要落实。按照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的要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认真履行监督管理的责任,督促企业完成限期整治任务;要继续开展“回头看、防反弹”专项行动,对已达标的企业,尤其是2003年以来限期整治的企业为重点,发现问题,严肃查处,切实解决“达标反弹,超标排污”问题,要坚决关闭和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一律取缔和关闭死灰复燃的“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

(四)提供“三个保障”。第一,组织保障。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按照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和本系统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政府和部门都要有一位领导分管环保工作,要定期听取汇报、研究部署环保工作,解决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加强环境保护机构、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环境保护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第二,法规保障,环境保护法明确了环保部门对环境保护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执法地位,环保部门必须严格执法,强化监管,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完善地方性环境保护规章,为环境保护提供法规保障。第三,投入保障,从长远看,环境保护是一项费省效宏的投入。目前,我市环境保护投入与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任务还不适应,市政府和县(市、区)政府要逐年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大工业污染源、城市污染整治和农村污染源的整治力度,确保环保部门工作正常开展。要通过项目融资、BOT等形式,鼓励各种经济成分参与环境保护。企业是治理污染的主体,也是投入的主体,早投入,早见效,确保限期整治任务按期完成。

副市长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6

还过20多天就是2007年了,年终各项工作都很繁忙,市政府决定今天专门召开全市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暨道路交通安全宣传“五进”工作会议,可见市政府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会议也十分重要。

刚才,晓军同志代表市创建“平安畅通县区”领导小组,部署了我市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工作;市公安局副局长赵权代表市交通安全宣传“五进”领导小组,就开展“五进”工作及检查考核,作了说明。这两项工作对于加强我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传播文明交通、延伸平安之路,构建和谐畅通的交通安全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加强领导,不折不扣地执行市政府的安排部署

任何一项工作的落实,都离不开组织体系的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是一项涉及到国计民生、千家万户的工作,作为一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责无旁贷地应予重视和加强,这是我们政府的责任。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是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基础性工作,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进农村、进家庭”的“五进”工作,是交通安全管理最基础性的工作,是科学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手段。为加强领导,市政府于去年和今年先后成立了XX市道路交通安全宣传“五进”工作领导小组,XX市创建“平安畅通县区”领导小组。作为政府的一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市政府分别成立了领导机构,这在我市乃至全国都是首例。然而,仅以市“五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反馈的情况看,一些县区和部门对“五进”工作落实情况还有很大差距。有的地方,连领导机构至今未建立,更谈不上去抓工作了,不同程度地存在“市里雷声大、下面雨点小”的不正常现象。这说明,我们的一些县区和部门的领导,对这项工作根本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工作上应付了事。就“五进”工作而言,市政府下了很大的决心,加大了工作的力度,组织实施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XX特色的“五进”工作新路子,在全省名列前茅,被全国评为先进。但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地区之间的差距还很大,一些地方根本没有动起来,特别是古蔺、泸县在全市拖了后腿。今天到会的县区领导,你们回去检查一下,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否按照市政府的部署进行了落实。该追究责任的一定要追究,这明显是政令不畅通表现。

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是需要抓的一项新的工作,市政府转发了市公安局、市发改委、市城管局、市交通局、市安监局、市农机局《XX市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实施方案》,今天专门开会强调部署。既然年终大家工作都忙,我们也考虑到这一点,领导组办公室多次研究,利用短会的机会把工作部署下去,这就要求大家回去以后必须要当成一回事来抓,下去落实。各县区、市级职能部门不能发一个文件就了事,重要的是落实专人、专门机构负责来抓落实,而且必须要有力度、严格考核和奖惩。今天,我与大家签订了工作责任书,大家要按责任书要求,一项一项地组织落实。

二、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工作目标

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工作的总目标是:围绕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的目标,通过三年努力,使县区道路交通安全达到“工作机制健全、安全设施完善、交通有序畅通、管理水平提高、守法意识增强、交通事故减少”。其具体目标是“建立完善县级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机制,有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责任倒查追究制得到落实,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安全防护、信号灯等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事故多发的路段得到有效的治理,交通安全执法严格、公正、公开,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发生率明显下降,公路严重交通堵塞明显减少,城区道路交通秩序明显改善,运输企业交通安全责任落实,车辆和驾驶人源头管理进一步加强,县区道路安全通行条件得到改善,交通安全宣传‘五进’工作进一步深入,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法规意识增强,交通守法率明显提高,道路交通事故由高发到基本遏制并逐年下降,力争不发生一次死亡十人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一次死亡三以上的交通事故明显减少。”按照市里制定的这个工作目标,各区县要认认真真地研究,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出有自身特色的工作方案,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把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工作抓紧、抓好。

三、广泛发动 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是创建“平安畅通县区”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要实现“平安畅通县区”的工作目标,必须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各县区人民政府按照为期三年的创建活动,必须制定出交通安全教育计划,落实有关部门宣传教育职责,确定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及新闻媒体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司法行政部门将《道路交通安全法》作为公民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部门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确的责任,在中小学校的法制、德育教学中增强道路交通安全内容,并将学生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情况纳入学生个人操行评定之中。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按照其职责,通过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上设立固定的交通安全宣传栏目,加大宣传交通安全法规的力度,普及交通安全常识和开展交通事故警示教育。各乡镇和城市街道办事机构在行政村、社区、学校、重点单位和公共场所必须设立交通安全宣传橱窗或板报。公安交警、交通运政、农机部门、运输企业要结合各自职能,加强机动车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教育。通过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和全社会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营造浓厚的交通安全宣传氛围,力争我市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础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构建交通安全管理新格局

按照全国统一部署,各地要认真落实开展机动车超速、客车超员违法行为整治、无牌无证车辆治理、货车超限超载集中治理行动。各地要结合实际,加大低速汽车、三轮汽车和拖拉机违法载客、无证驾驶、疲劳驾驶、酒后驾驶、骑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等严重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主要干线道路和交通事故、交通拥堵易发路段的交通管理工作。充分利用测速仪、酒精检测仪和电子监控等设备,及时查纠交通违法行为、疏导交通、维护正常的交通治安秩序。公安、规建、城管部门共同加强城市静态交通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要夯实基础、落实措施。公安、交通、农机等部门要加强机动车和驾驶人交通安全“源头”管理,建立交通安全管理机制,把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按照职能分工,加大道路基础设施的投入,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制定工作规划,排查事故隐患,逐步解决事故“黑点”。

关于事故预防工作,市公安局已对全市公安机关做出了专门的部署。在这里,我特别强调,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并非是公安机关一家的事,需要各县区政府重视,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全市公安机关要按照市公安局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认真开展好“预防特大交通事故百日竞赛”工作,为2007年全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加大考评和监察力度 确保工作落实

今天这次会议,我们专门让监察部门的同志都参加了,在这里给他们也落实一项工作。今后,按照安全事故“三不放过”的原则,监察部门对发生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单位,涉及到的县区、市级职能部门,一律进行责任倒查。一经查实,除严肃追究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外,还要会同安全监管部门及时在新闻媒体上曝光,利用媒体和社会舆论进行监督。

按照市“五进”领导小组今年的安排,原计划十月份对全市的“五进”工作开展检查,由于市里的几项工作有冲突,领导组决定改在明年上半年进行检查,市监察部门将作为检查组成员参加检查,重点检查各县区、市级部门是否对此项工作进行了部署和落实。为期三年的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工作,市里已作了规划,制定了考核评价体系,希望各地各部门对照标准组织实施。市政府明确规定,全市创建活动由市政府负责组织,具体由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局际联席会进行评价,重点考评区县政府履行道路交通安全责任、督促有关部门完成主要工作任务、道路交通秩序和安全畅通水平、公众交通安全意识等内容。要求各县区政府、部门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

同志们,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关爱生命,安全出行”是当今时代永恒的话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民的积极参与。各县区和市级部门要把此项工作当成是亲民为民的一项重要的德政工程来抓。我们深信,只要有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职能部门的齐抓共管,全社会的积极参与,交通死亡事故下降,路面行车秩序改善,交通参与者的交通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得到提高的工作目标,一定会实现。

副市长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7

1 2011年全市科技工作取得重要成绩

2011年全市科技工作不断进步, 走向了一个新的台阶。从总体来看, 发展形势、发展态势是喜人的, 整个综合指标是走在西部前列, 有的是全国前列。主要指标有以下四个:2011年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到了53.7%, 排西部第一, 比上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 这个指标最能反映一个地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65件, 增长了51%, 这在西部也排第一, 全国排第三。第三个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 (音) 收入比重达到41.3%, 在全国排第一。, R&D经费预计整个130亿, 整个增长29.6%, 占GDP的比重达到了1.3%, 企业的经费投入有大幅的增长, 财政性的收入也在增长。科技的金融成效凸显。2008年以来, 已经有18支风险投资基金, 规模已经到了65亿。在国家证监会公布的申报上市的500家的企业中重庆市占了9家。领导资金连续两年获得最佳政府引导基金十强, 这也是重庆的一个亮点。区县科技两个全国第一。38个区县一次性通过国家县市科技考核, 20个区县被评为全国县市先进科技考核的区县, 排全国第一。国家的资源落地创新高, 争取国家科技经费17.1亿元, 新增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和国家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60项, 同比增长70%、20%, 包括国家的重点实验室,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创新型企业等等。知识产权工作方面成绩也是比较显著的。专利申请量突破3万件, 达到了32039件, 专利授权量创历史新高, 达到了15125件, 每万人口的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国第9位, 往前靠3位等等。

2重庆科技工作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机遇期

科技发展现在面临新的挑战, 挑战转化过来就是机遇。现在全球也好, 中国也好, 现在所有的竞争力都发展新技术, 培育新产业方面, 所以国家出台了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计划。在这个方面, 我们能否有所作为, 能否去解决我们的战略新兴产业的若干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一是要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

我们要进一步理顺科研成果的转化机制, 实现大循环, 而不是小循环, 大可以大到国际, 也可以大到这个院校和企业, 也可以大到重庆和其他省市。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实际上非常重要的, 企业虽然是主体, 如果没有科研院所技术人员的支撑, 它很难突破。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要充分利用企业这个平台。这始终是我们科技工作的一个重点。军民发展, 过去叫军民结合, 也叫军民融合式发展, 科技经济更应该融合, 科技离不开经济的土壤, 经济这个土壤要收获, 必然要依靠科技。所以, 我认为科技和经济的融合式发展, 建立成果转化的基地创新。

二是人才的培养、使用。

科技人才要潜下心来, 要有奉献精神, 有的人也许做一辈子都没有结果, 也许一辈子的研究成果为后来若干年以后, 在人家身上体现, 这完全有可能的。所以, 要建立起人才的培养的机制, 一支星火相传的科技队伍。

科技工作在今天面临若干的挑战。同时, 也面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新的机遇。重庆的经济社会发展要靠科技支撑。在产业的竞争力上, 对我们的发展方式转变, 提高产品竞争力, 产业要提升, 要上台阶, 对我们科技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一个既有挑战, 又有新的要求, 科技工作者, 科技战线怎么样服务发展, 服务经济社会?确实有一个选好方向, 选好题目, 做好结合的问题, 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 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 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科技工作。

面对新的挑战, 新的要求, 围绕产业提升, 围绕“三农”方面的服务, 围绕百姓的生活, 我们应当大力做好科技工作。

第一, 要着力推进产业的技术创新, 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

现在重庆的产品, 目前来说所谓“微笑曲线”, 我们的附加值高的曲线占位并不多, 怎么样在价值链的连端, 就是研发这一端, 市场这一端做得更好, 确实对我们科技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确实产业发展到今天, 给我们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 需要思考的方向, 就是高端化, 高智化、高薪化, 就是微笑曲线的两端, 这里是制造, 这里是市场, 怎么让微笑曲线真正笑起来, 这个关键在科技。在产业的发展上, 我们怎么样提高产业竞争力, 产业技术创新方面, 始终作为今年特别是十二五发展, 结合高新技术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 来进行推动。从两江新区到两个保税港区, 到国家级开发区, 九龙坡、南岸、长寿、万州, 每个区县都有自己的工业园区, 这些都是我们在很大程度上, 都是我们提升技术研发和创造的这些平台, 紧紧瞄准产业技术创新, 依托企业的载体, 依托我们的开发区, 使我们的院所和企业能够有机结合, 能够在产业进步上, 产业竞争力上有所作为。

第二, 着力推进农业的科技创新创业, 加快城乡的一体化发展。

这个可以说到共富十二条, 可以缩小三大差距, 现在农村的出路在哪里?第一条盘活农民手里的资产, 农民手里有什么资产呢?自留地经营权, 叫承包地, 宅基地, 林地, 三权抵押, 这个市政府已经开了口子。但是仅仅这样是不够的, 如果不掌握新的技术, 如果技术没有下乡为农业生产服务, 也很难提高经济效益。所以, 在这个方面, 我们的科技下乡, 做得比较好的科技特派员、专家大院、辣椒基地、黄连基地, 这些和农产品相结合的这块工作扭住不放, 这应该是重庆科技工作非常重要的特点, 是惠及整个农民大众。在这些基础上, 继续围绕农业农村农民所需要的问题, 扎下去, 俯下身子为农业生产服务, 为农业商业化, 高质化服务。

第三, 着力推进科技惠及民生。

当前比较重要的, 就是我们讲的民生十条, 重庆是最幸福的城市之一等等, 在科技方面, 要充分运用科技的手段, 通过科技成果转化, 围绕老百姓的生活需求, 紧贴民生的吃住行选好一些题目, 做好一些工作。

第四, 着力推进文化科技创新, 加快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这是人民小康的要求, 现在文化创意, 数字出版, 移动媒体, 动漫游戏这些都有非常重的科技含量。这对我们来说, 也就是怎么样瞄准前沿的东西, 为明天, 为未来服务。

副市长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8

1.要不断强化新农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加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德政之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的宏伟工程。自2006年以来,我省始终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统领和总的抓手,农业和农村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经济全面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社会事业进步,基础设施改善,干群关系融洽,农村安定和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省上下不断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结果,是各个方面密切协作、合力攻坚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结果。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全省新农村建设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已由过去几年的面上部署动员、点上探索实践,开始向大范围抓点带面、试验示范和点面结合、完善提高、整体推进转变。因此,形势更加紧迫,任务更加艰巨,要求更加严格,我们必须进一步牢固树立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当前,在具体工作中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尤其是各级领导同志要坚决克服以下四种倾向。一是坚决克服忽冷忽热的倾向。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推动“三农”、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并坚持中心不转、力度不减、要求不变。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对新农村建设重视程度忽冷忽热,导致工作责任落得不实,帮扶任务抓得不紧,甚至个别地方和单位出现了虎头蛇尾的现象。因此,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不断强化思想认识,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这项工作,始终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推动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坚决克服短期行为的倾向。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既有近期工作目标,又有中期和长期建设任务,我们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搞好统筹规划,区分轻重缓急,扎实有序推进,坚决防止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短期行为。三是坚决克服畏难厌战的倾向。新农村建设任务点多面广,投入大周期长,而各级财力有限,实际困难较多,这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责任,我们必须勇敢的承担历史任务,不断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以贯之地把新农村建设抓紧抓好。实际上,在近些年的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国家向“三农”的倾斜政策越来越多,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含金量也越来越高,只要我们用足用好用活各项政策,进一步宣传、引导和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进一步组织和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帮扶,就能够扎实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和新业绩。四是坚决克服与己无关的倾向。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市和农村,发展工业和农业,推进农民和市民相互融合、共生共荣、平等进步的历史性任务,这项工作与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工商企业、大专院校、部队建设息息相关,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社会各界都要履职尽责、积极参与、努力工作,不断营造全社会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围。总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坚持做到高度重视不动摇,加大投入不动摇,合力共建不动摇,常抓不懈不动摇,不断开创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2.要始终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正确方向

当前,农村改革日益深化,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农村建设正面临着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准确把握,确保新农村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又好又快推进。

2.1正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任务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总体任务,包含了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体现了城乡统筹、工农联动、经济与社会同步、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发展观。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我们一定要统筹兼顾,科学把握,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当前,就全省整体而言,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要认真落实新时期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城市文明逐渐在广大农村和广大农民中得以体现。具体讲,就是要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加快乡村道路、农村饮水安全、农业综合信息、农民危房改造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及搞好农村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养老保险、扶贫救助和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等,不断推动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有效解决,使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城乡关系明显改善。

2.2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关键性问题 一是统筹城乡,必须坚持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即:要下力量建设好长、吉两个特大城市,7个市(州)所在地区域中心城市,县城和小城镇四个层面构成的城镇化发展体系。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大中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县城、中心镇,以及中心村和重点屯共同发展,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同步建设。具体说,既要积极推动城镇化,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也要考虑农村人口不可能都转移到城市居住的实际,不断加强和完善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二是推进“三化”,必须打牢新农村建设这个重要基础。也就是说,在同步推进“三化”中,不能忽视农村、冷落农民、弱化农业,要坚持把“三农”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牢固树立农业基础地位,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不断加快农村繁荣进步。三是改善民生,必须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建立农村新型社区,就是要改变过去村落分散、管理落后、服务匮乏的农村社会结构,着力推动农村居住条件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生活环境优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吉林市九座农民新村,集中了6个行政村、2851户、近万口人,探索了新形势下开展农村教育、文化、科技、卫生、商贸、服務和农村社区管理的新模式,有条件的地方,特别是城镇郊区要认真学习和借鉴他们的经验。实践证明,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有利于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有利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面貌,有利于节约土地、节省投入、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2.3认真遵循新农村建设原则要求 我省东、中、西和城市郊区经济基础、地域特点、民俗文化、生活习惯有很大差异,新农村建设不能千篇一律、一个模式,更不能齐步走、一刀切,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既要统筹规划,又要分步实施;既要体现差异性和代表性,又要突出区域特色;既要明确主攻方向,又要选准突破口;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我们一定要把这些原则要求贯彻落实到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以求真的态度、务实的作风、昂扬的干劲,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要切实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也是直接受益者。农民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主要靠农民群众艰苦奋斗努力完成,社会各界积极帮扶。第二,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体现农民的意愿,规划设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等等,都要得到农民群众的认可和赞成。第三,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仅要保障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也要保障农民群众的经济利益,这是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在实践中,各地遇到的突出问题是农民群众“等靠要”的思想普遍存在,其原因有体制机制问题,也有我们工作方式方法问题。从体制机制看,一方面,过去“大帮哄”时期遗留的影响在农村还比较深,许多人一定程度上存有依赖政府的心理习惯;另一方面,实行家庭承包后,不少农民集体观念淡化,加之固有的小农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对合作与联合产生碰撞和摩擦。尤其对公益事业主动参与兴办的积极性不高。另外,在工作中,我们通常强调的“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动参与”的新农村建设运行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政府在哪些方面主导,农民承担哪些主体责任,如何确保社会主动参与,都需要进行深入实践、积极探索、巩固提高、不断完善。从工作方式方法看,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地方和单位也不同程度地暴露出这样和那样的一些问题,有的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有的注重形象、做表面文章,有的忽冷忽热、缺乏持久热情。加之,工作中宣传教育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甚至引发一些群众不满。农民问题是“三农”工作的核心。建设新农村,不重视广大农民的主体地位,不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不考虑农民的真情实意,不尊重农民的意愿,新农村建设不但建不成,即使少数地方建成了也持久不了。因此,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我们一定要特别注意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不断激发他们参与建设的熱情,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近年来,国家和省里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许多政策措施都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比如,在促进产业发展方面的扶持政策有: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综合补贴(重大农业技术补贴、牧业小区补贴、农业产业化补贴、农业保险、棚膜蔬菜)等几十项;在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政策有:农业综合开发、耕地深松深翻补贴、重大水利、土地整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标准良田建设、黑土地治理)等十几项;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政策有:乡村道路、农村电网、扶贫开发、信息工程、绿化美化等若干项;在农村公益事业和民生方面的政策有:泥草房改造、安全饮水、清洁能源、环境整治、社区建设、兴边富民、农村教育、合作医疗、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农家书屋等几十项。可以说,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扶持“三农”的各项政策已经覆盖了农业和农村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最近中央召开了水利工作会议,又出台了一系列推动防灾减灾、农田水利、民生水利、体制机制改革等诸多方面政策措施,全国未来十年总投入4万亿元,年均比2010年水利投入高出一倍。这些重大强农惠农政策可以说对新农村建设将起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扶持力度。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把新农村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问题。去年我省选择了9个试点县,今年在试点的基础上已经全面铺开,这项政策涵盖小型水利、村级道路、环卫设施、植树造林等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主要项目,并按照“先干后补、多干多补、据实补贴”的原则兑现,这是推动新农村建设、解决资金短缺的重要政策,必将有利于广泛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希望各地一定要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好这项政策,推动新农村建设更加深入扎实地展开。

4.要注重发挥典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典型的作用是无穷的。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即使新农村建设是在新形势、新阶段和新的环境下展开的,注重培育和推广典型,靠典型引路,以点带面,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和培育新农村建设的典型,靠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有效推动工作。一是要按照不同区域和不同层面发现和培育典型。省里实施的“千村示范”是根据各地多种类型特点,经过层层筛选确立的,具有较强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希望各地要按照全省的总体部署要求,集中力量把1000个示范村打造成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和标杆村。市(州)、县(市、区)各级党委和政府也要从实际出发,精心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工作。二是要注重典型的集群式发展和连带效应。实践证明,典型虽少但并不孤立,集群式、组团式培育典型往往更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这在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实践中已经得到印证,新农村建设也不例外,这可能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普遍规律。因此,各市(州)和县(市、区)要遵循规律,解放思想,务实创新,强化措施,精心培育和打造一批集中连片、具有区域特色、深受农民群众认可欢迎的样板村和示范区,以此引领和带动新农村建设,由点到面,组团发展。三是要加强典型的宣传和推广。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各级新闻媒体要广泛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大力宣传典型经验,烘托典型效应,使典型经验在面上开花结果,以此推动新农村建设扎实有效健康发展。

5.要注重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

上一篇:建筑物消防员模拟考试下一篇:房地产企业工程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