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在2006年全市党员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2024-11-30

市长在2006年全市党员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通用6篇)

市长在2006年全市党员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篇1

文章标题:市长在2006年全市党员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刚才_、_同志分别传达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六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_同志结合我市实际,就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有关安排还要讲重要意见。大家一定要按照市委的部署和要求,认真抓好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和贯彻。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和当前经济重点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1-9月份全市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从分析看,1-9月份全市经济总量和速度稳步较快增长,主要结构继续优化、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统筹城乡、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解决民生问题都有积极进展,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全市实现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6.4%、22.2%和31.5,分别完成预期的71.2、76.6、67.5,发改委重点监测的22项主要经济指标中,19项指标增幅超过预期增幅,全面完成各项主要指标大有希望。主要呈现六个特点:

一是经济结构继续优化。主要经济结构都朝着正方向积极变化。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比例为6:45.9:48.1,演进方向趋于合理。粮食连续四年增产丰收,今年预计总产、单产分别比上年增长2.8和1.6。工业规模效应明显,产业集群支撑作用加强;服务业结构积极变化,现代服务业占三产比重达到40.5,增幅为“十五”以来最高水平,完成税收占整个第三产业税收的60.2,同比提高6.2个百分点。从所有制结构看,非公经济比重39.1,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从技术结构看,高新技术比重为31.77,较年初增长1.65个百分点。从外向结构看,经济外向度达17.1,提高0.3个百分点。这些积极变化反映出全市上下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机遇、推进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

二是质量效益较大提升。财税各项指标完成较好。财政收入增长22.2,增幅、进度均创2000年以来同期最好水平。各项税收增长22,同比提高8.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县区财政收入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均有积极变化。企业效益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30.6,同比提高18.9个百分点,利税、利润同比分别提高13.8、12.7个百分点,效益增势明显好于生产增势。市属及以下工业增量、利润、利税都有大幅增长,销售收入占全市工业的比重由2002年的40左右提高到目前的65左右,集中反映了近年来我市下大气力抓项目、抓招商、抓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三是节能减排初显成效。在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转变增长方式作用下,节能、降耗、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取得积极进展。万元GDP能耗1.24吨标准煤,比上下降2.76,电耗、水耗等指标都不同程度下降,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投入大幅增加。生态环境继续改善,“创模”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空气三项主要污染物浓度都有较大幅度下降;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比率88.6,同比提高13.9个百分点,为有监测记录以来同期最好水平。

四是发展的可持续性增强。投资增速略有回落,投资总量和结构继续向着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向推进,投资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作用增强。招商引资质量提高,引进资金占固定资产投资的57,大项目支撑作用更加明显。第三业投资增势强劲,增长51.4,投资比重上升8.2个百分点,基础设施、金融、科研、文化、社会保障投入增幅较大。金融服务环境趋好。金融业增速大幅提升,增长24.6,同比提高17.1个百分点,各项存贷款余额3897亿元、3653.3亿元,比年初分别增长13.9、14.1。消费需求拉动作用逐步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平稳回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增幅高于可支配收入增幅3.9个百分点。企业改制重组迈出较大步伐,农村综合配套改革顺利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新的进展。

五是发展承载力继续增强。按照合理布局、集约用地的原则,继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园区载体建设。奥体中心、大学科技园和唐冶、孙村、腊山、鹊山龙湖等重点片区建设加快推进;大明湖综合整治、小清河综合治理取得积极进展;腊山立交、大纬二路、英雄山路等市区道路改造工程相继竣工,北园路快速公交工程开工建设,旅游路、世纪大道全线贯通,国道104、省道103、248线接近尾声。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逐步到位,商品房价格总体平稳。

六是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8.7,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市级财政支农支出5.75亿元,增长79.7。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成品油补贴全部落实到位。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至9月末,通柏油路村达95.8,自来

市长在2006年全市党员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篇2

刚才, 虎军同志代表市长联席会办公室总结了今年工作, 布置了明年工作, 我完全同意。我感到在各成员市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 市长联席会在今年确实做了非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环渤海区域合作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态势。此外, 各主任城市的市长特派员和《渤海早报》、环渤海房地产商会的负责同志也作了发言, 发言都很好, 看得出大家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 都作了充分准备。听了大家的发言, 使我更加体会到大家参与环渤海区域合作的信心、决心, 我感到各市、各合作组织在推进环渤海区域合作方面都有很多好的思路和举措。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支持市长联席会工作, 共同努力, 将2010年重点工作完成好。

下面, 我想借这个机会, 谈几点体会。

环渤海区域合作成果逐步提升奠定了合作发展的坚实基础

1. 规划引领, 完善机制。

2009年环渤海各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都不约而同地将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北京市提出:发挥科技创新和综合服务等优势, 找准北京在京津冀都市圈和环渤海地区的定位, 加强与周边省区市的联系沟通, 拓展交通、能源、水资源、生态保护、旅游发展、生产基地等方面的联合与协作。天津市提出:推进与北京的科技合作, 建立京津、环渤海等旅游合作机制。河北省提出: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 务实地推进与京津的合作, 多领域、多层次与京津对接。山东省提出:实施“一体两翼”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辽宁省提出:要把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辽西北建设成为辽宁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山西省提出:大力推进区域经济合作, 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 接受京津地区的辐射, 形成产业互动。内蒙古自治区提出:大力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 承接先进生产力转移。这充分显现出环渤海各省市区融合发展的强烈愿望和积极姿态, 为助力区域统筹、实现环渤海经济腾飞提供了战略保证。

2.产业先行, 重点突破。

在交通合作方面:根据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备忘录, 京津城际快速铁路、京津高速公路二线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京津同城化效应进一步显现;已建成通车的海滨大道把天津港、黄骅港、京唐港、秦皇岛港四大港口连接起来;正在建设的塘承高速公路连通了天津与河北承德、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北部;津宁高速公路是沿线区域进入天津及国家高速公路网最便捷的通道。在口岸合作方面:天津口岸优势延伸至内陆省区, 已建立了11个无水港, 其中在环渤海地区建立了北京朝阳陆港、平谷港, 石家庄内陆港, 以及内蒙古包头、巴彦淖尔、二连浩特, 山东德州, 山西侯马等。在科技人才合作方面:组建了环渤海高校科研联盟、环渤海区域人才协作联盟, 一年一度的环渤海人才智力交流会, 已经成为区域人才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朝阳产学研合作对接模式的成功推广, 搭建了区域科研成果产业化发展平台。

3.行业推动, 资源整合。

环渤海企业合作促进会、环渤海16港口城市旅游合作组织、环渤海信息联席会、环渤海媒体联席会、环渤海医院管理联席会、环渤海节能协会、环渤海人才协作联盟、环渤海房地产商会等区域社团组织积极发挥作用, 合理整合了区域人才、科技、项目、资金等方面资源, 促进了区域经贸交流, 推动了专项领域深度合作。

4.会展升级, 增加内涵。

高水平地召开了一批区域内大型会展活动, “津洽会”、“融洽会”、“PECC博览会”、“夏季达沃斯论坛”、“呼和浩特民族商品交易会”、“鲁台经贸洽谈会”、“廊坊国际经贸洽谈会”、“烟台国际葡萄酒节”、“德州投资贸易洽谈会”以及各市来津召开的投资环境说明会和项目推介会等, 会展平台日益成熟, 经贸活动成果显著, 环渤海向世人展示了其魅力所在。

影响环渤海区域合作发展的制约因素

1.区域制度建设问题。

一是纵观国外区域合作的成功实践, 都是以制度融合为基点, 进而实现一体化发展。如《欧共体共同条约》是欧洲一体化的基本法律基础之一, 在此框架下, 欧盟成员国也制定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法律体系。英国工业布局法、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和地区再开发法、日本土地利用计划法、振兴地区法等, 在促进当地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些年来, 尽管我国也先后制定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框架和体制机制, 但真正上升到法律层面的规范性文件还没有形成, 有利于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和企业主体作用的法律制度环境仍需进一步建立健全。二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 国家实施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2020) 》相继获批实施, 而“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规划”和“环渤海区域规划”虽已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并着手编制, 但至今尚未批复实施。三是环渤海各省区市虽然都认识到区域分工与合作对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但受利益多元化制约, 在合作目标上还存在着差异, 都力求以现有的资源要素优势, 来实现最大化利益, 而缺乏从全局发展的高度、从自身实际的角度, 去制定适宜的发展目标规划, 缺乏必要的规划衔接,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自为政、产业同构、重复建设等问题。

2. 区域产业平台建设问题。

环渤海地区由于长期条块分割, 产业的同构性较为突出, 除北京的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以外, 其余五省区市第二产业均成为发展重点。在支柱产业方面, 有4个省市选择电子信息、石油化工, 有6个省市选择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另外, 大部分省市都有钢铁、煤炭、冶金、建材、电力、重型机械、汽车等传统行业。由此造成区域内部产业配套水平相对较低, 产业融合度不高, 合作范围局限于产业链的低收益环节, 很多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零配件区域没有形成配套, 科研成果也难以近距离扩散。究其原因主要是环渤海地区缺乏产业梯度转移、对接合作的有效平台, 产业链协同发展思路、扶持产业合理布局政策、产业聚集区载体开发建设等有效机制尚未形成。

3. 区域服务平台建设问题。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区域协调发展的终极目标。由于环渤海各省区市资源禀赋差异、在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中定位不同, 因而形成了融资、科研、教育、基础建设等公共服务环境的差别, 存在着共用共享、互动发展的巨大空间。

4. 区域组织平台架构问题。

相对于比较成熟的区域合作组织管理体系, 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 虽然成立较早, 但合作交流层面仅限于城市级, 省市更高层面战略协调机制尚未建立;部门之间协调推动专项领域合作机制尚不完备;行业合作网络体系建设还有待加强。合作机构缺乏应有的权威性, 区域合作组织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着力构建六大服务管理平台努力开创环渤海区域合作新局面

下一步环渤海区域合作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国家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 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让度的基本原则, 紧紧抓住天津滨海新区、曹妃甸工业区、辽宁沿海五点一线开发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契机, 以京津冀核心区为核心, 以辽东半岛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两翼, 努力构建六大公共服务管理平台, 推动和促进环渤海区域协调发展。

1.构建制度对接平台。

一是加强区域协调立法工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具备良好的法制基础。下一步, 从国家层面, 要在现有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框架的基础上, 加紧研究制定推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法律, 进一步明确我国重点发展区域、发展目标、发展途径、发展内容和发展模式。从地方层面, 环渤海地区各省市也要研究制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地方性法律法规, 对环渤海地区发展定位、目标任务、协调机构和地方政府的职责等做出明确规定, 构建起区域协调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二是加强规划统筹。区域发展, 规划先行。要联合推动京津冀都市圈规划获批实施, 在此基础上, 抓紧启动环渤海区域发展规划, 从区域全局角度合理布局重大产业项目, 积极开展交通网络、生态环境共建, 并联合争取将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予以统筹实施, 最终达到省区各自利益与区域整体利益都能实现最大化效益的最佳结果。三是加强开放、规范市场环境的制度建设。要积极推动建立健全市场主体基础信息互联互通、市场监管信息共认共享、市场监管措施及市场应急保障处理联动等方面有效机制, 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法制环境。四是加强区域信息互通网络建设。要进一步发挥已建成的“环渤海区域信息网”作用, 建立面向区域的产业发展、科研开发、人才培养、劳动用工、商贸流通等信息专网, 减少信息壁垒, 实现信息互通, 进而形成区域决策联动的格局。

2.构建交通网络平台。

以快速而稠密的交通网络为“轴”, 延伸拓展战略空间, 紧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系。京津冀北、辽中南和山东半岛等地区, 可尽快形成以通勤铁道为轴线的交通通道, 实现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的空间和功能互补。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基础上, 积极推动环渤海地区签署《交通合作备忘录》, 定期召开交通合作联席会议, 加强具体项目的对接。一是构筑陆路交通网络。要加快津保、京张、京唐城际铁路和京石、京沈、京沪高速铁路建设, 推进省市陆路交通网络的有效衔接, 促进区域内要素流动, 增强经济活力。二是构筑港口合作网络。要构建区域港口协调机制, 推进港口间互为集装箱喂给港和船舶挂靠港, 共同打造区域港口产业群, 提升港口经济竞争力。要依据各地区优势, 建设专业化港口, 形成良性竞合格局。要鼓励港口企业联合投资、相互参股, 开展专业码头联建联营, 推进港口资源有效整合。三是构筑航运合作网络。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既是我国北方的货运中心, 又是我国北方地区与世界特别是东北亚地区进出口贸易中转的集散地, 随着空客A320、大造船等一批大项目在津建设或投产, 进出口贸易量激增, 可以争取比照浦东国际机场设立综合保税区。同时, 加强环渤海区域各城市机场间的合作, 适度增开区域支线航班、增加班次, 为进一步密切区域合作创造条件。

3.构建产业合作平台。

一是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示范园。要以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曹妃甸工业区开发建设为重点, 布局一批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创意研发等高新技术示范产业园和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要围绕辽宁沿海“五点一线”开发建设和山东“一体两翼”开发建设, 坚持轻、重工业并重, 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海洋化工、石油化工基地和家电、食品、轻纺生产基地。要充分挖掘山西、内蒙古的资源、能源优势, 大力发展以冶金、能源工业为重点的重化工业, 促进环渤海区域不同省市在各自优势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在延伸产业链条中寻求更多的分工与合作机遇。二是联合设立重点产业扶持发展基金。环渤海区域各省区市按照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 出资共同设立重点产业扶持发展基金, 根据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指导目录, 以产业发展基金为手段, 通过贷款贴息、融资担保、技术支持等多种形式, 积极引导各类产业项目向特色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重点示范产业区聚集。各省区市也要结合地区特色, 鼓励产业在区域内相互转移和承接, 京津地区要加快产业外溢和能量释放, 冀、晋、蒙地区要鼓励现有企业调整升级,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分行业建立区域企业发展联盟。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同一产业领域的企业共同组建发展联盟, 对产业发展的共性问题进行研究, 整合资源, 共享信息, 协调关系, 联合建设重大项目, 联合发展龙头企业, 联合打造知名品牌, 形成竞合共赢的发展局面。

4. 构建科研服务平台。

一是构建产学研对接平台。进一步拓展延伸朝阳产学研对接模式, 推动建立跨地区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中介机构的对接联动机制, 组织关键技术协同创新, 集成科技资源, 共同开拓市场, 积极促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推动区域创新体系的完善发展。二是构建重大科研成果协作平台。加强区域内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 开展重大课题联合攻关, 全面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联合举办国际、国内的综合性或专业性科技会展活动, 推动跨区域、跨行业的技术转移与合作。建立健全区域技术交易市场的互通互动机制, 使区域内各类企业共享科技成果信息、技术对接服务和技术产权交易。三是构建科技成果孵化平台。着力开发建设一批高新技术孵化器、留学生创业园等创新载体, 为科技成果孵化提供基地和服务。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和信用担保机构, 建立银行信贷风险分散机制, 对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政策支持, 增强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活力。四是构建科研人才服务平台。在人才服务政策、人才市场监管、人才信息共享、资格证书互认等方面, 加强多边协调与合作, 逐步形成统一的人事制度框架、人才大市场和人事服务体系。制定人才分类开发计划, 在各个领域引进、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专业人才。

5. 构建金融支撑平台。

一是建立区域金融服务平台。在京津冀跨区域票据自动清分系统实现同城交换的基础上, 进一步扩大票据流通范围, 推动票据市场一体化。在环渤海区域更大范围内循序渐进地开放资本市场及各类金融市场, 探索实现银行储蓄跨省市通存通兑, 加快环渤海跨区域金融资源流动的步伐。二是建立区域融资支持平台。充分发挥渤海银行等区域性金融机构和各类产业基金、股权基金作用, 积极推进“银园”、“银企”合作, 推动建立重点项目的融资担保制度。要完善区域产权交易机制。要进一步整合区域各地产权交易市场, 争取建立环渤海证券场外交易市场, 为区域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产权交易及投融资活动创造条件。三是积极推动区域金融机构融合。推动建立各省区市政府、人民银行、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的联系和信息沟通机制, 激励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创新和跨区域经营活动, 推动金融机构间开展相互持股、业务合作、人才交流, 共同营造环渤海地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6. 构建组织管理平台。

一是建立中央支持协调机构。建议成立由国家发改委牵头, 环渤海各省区市主要领导参加的区域经济协调机构, 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事项和布局建设。二是建立区域省市高层协商决策机制。建立高层领导定期会晤制度, 五省二市主要领导每年定期会谈一次, 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沟通、扩大共识, 并步调一致采取措施。随着条件成熟, 成立轮执主席制度, 轮流承办, 共同商讨、确定、研究问题, 共同制定合作发展规则。三是建立职能部门协调落实机制。建立健全环渤海地区统筹发展机构和日常工作机构, 制定议事规则和例会制度, 形成良好的协作与分工机制, 推动落实高层决策成果, 合力改善区域内的政策、制度和服务环境, 建设相互衔接、规范协调、高效运转的市场管理和服务体系。四是建立中介服务机构。通过推动建立跨区域的行业商会, 将区域同一类型的企业组织起来, 充分利用同质企业的商缘、情缘, 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开展专题对话和协商。

市长在2006年全市党员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篇3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旅游工作会议。对于桂林市的旅游工作,不仅仅旅游从业人员高度关注,全国全区也给予高度关注。今天的旅游工作会议,也是桂林市最大的专项工作会议之一。我们经常说,桂林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一万多人,间接从业人员近20万人。从这点看,桂林市的旅游业要打造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人数上讲,已经看到端倪了。从过去的一年,桂林市在旅游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来看,也实现了这一点。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扎实工作,桂林旅游业在过去一年取得新成绩

新成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旅游经济的角度来讲,过去的一年实现了新跨越。无论是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还是旅游收入占GDP比例上,都实现了新跨越。去年自治区实现旅游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我们是218亿元,约占全区的五分之一;入境旅游人数约占二分之一。从旅游经济角度来看,桂林旅游无疑在全区旅游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二是从桂林旅游产业的发展角度,在过去的一年也取得新突破。无论在旅游景点景区建设,还是观光度假休闲以及农家乐的发展方面;无论是县域旅游,无论是人数、人次,还是旅游产品多样化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阳朔、兴安获得一等奖,龙胜、资源、恭城应该是第二梯队,其他县的旅游业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三是在旅游标准化建设方面,在过去的一年取得新成绩。去年,阳朔作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全国农业休闲会议也在阳朔召开),兴安乐满地作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企业。两个试点,在过去的一年,为全国旅游行业的标准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四是在旅游市场、旅游秩序和旅游队伍建设方面,过去的一年也取得新成绩,为桂林市旅游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五是在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上,取得重大进展,这是最值得肯定的。作为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要载体,也是重大基地,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去年7月正式动工。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桂林市旅游事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支持。去年桂林市几大重要的、事关桂林旅游事业发展的重大活动,自治区都专门派出领导参加。世界旅游城奠基仪式,郭声琨书记、马飚主席亲自参加奠基和揭幕。第二届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石生龙,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余远辉,自治区副主席高雄等领导亲自参加开幕式。过去的一年,桂林旅游事业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特别是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和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的推进,都因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和自治区旅游局、博览局等多个部门的大力支持。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与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和直接参与的部门和单位,特别是一线的企业和企业家们、导游等辛勤工作密不可分。对于过去一年全市旅游事业发展和旅游产业所取得的成绩,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的会议,表彰了去年取得优异成绩的县区及旅游先进集体,通过表彰和奖励对旅游业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于桂林旅游发展,我们尽管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是也要充分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于一些突出的问题,大家讲得比较多。在这里,我再简要讲一下。

1、随着形势的发展,旅游产业已成为许多城市的重要支柱产业,现在无论有没有旅游资源的城市都在大力发展旅游,由此带来资源配置和游客分流的激烈竞争。在这种多方竞争的环境下,怎样争取更多客源来桂林旅游,是我们在旅游人数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已意识到并多次强调这个问题。去年实现旅游人数2700多万人次,对于全市总人口只有500多万人的城市来说,容量已经很大了。今年还提出了旅游人数按照10%的比例增长,实际上,从城市游客容量来看,已经有一定的局限了。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怎样在这么大的游客量的基础上提升旅游的效益和质量,这是我们客观存在的问题。

2、随着形势的发展,旅游景点景区的建设在旅游产品结构上还不尽合理。不少旅游设施和旅游景点景区,有些老化了,有些设备比较陈旧,服务标准跟不上,这也是我们在旅游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3、我们面临着旅游市场竞争、新的旅游景点景区建设开发和老的景点景区老化等问题,创新手段的方式方法和政策扶持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亟待改善和加强。

4、桂林作为最早开放的一批旅游城市,在旅游体制机制和旅游市场管理上还需要完善理顺。这也是全国老的旅游城市共同面临的亟待解决和突破的瓶颈问题。所以,满意度调查都会集中在这些旅游对外开放比较早的、旅游名气很大的城市上,而不是新兴的开发一两年的城市。正是由于我市旅游开放早、旅游发展比较长,我市在旅游体制机制和管理上的不足和漏洞会更容易发现。事实也证明,我们确实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漏洞。

5、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城市,在旅游人才培养教育等方面,虽然资源很丰富,但是跟形势发展的要求和旅游产业需求,还是有欠缺的。

正因为这样,我们要对桂林旅游有新的认识,要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更加深入研究,抢抓旅游发展机遇,更好地发挥优势。只有这样,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桂林旅游业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才能抢占旅游发展高地在广西率先建成旅游强市。

二、抓住重点,实现桂林旅游事业发展的新突破

刚才讲的第一个方面,是通过扎实工作,使旅游事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面对过去的成绩,我们既要认真总结,更要坚定信心,抓住重点,使桂林旅游事业和旅游产业在新的一年有新突破。关于这一点,我重点讲三个方面。一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积极作用;二是全力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特别是推动世界旅游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管理,实现旅游市场管理新突破。

第一,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旅游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积极作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国家旅游局在此基础上专门下发了通知,提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要与文化等相关产业大融合,形成相互繁荣相互推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国家旅游局的通知强调,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充分说明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我市2008年提出“文化立市,旅游兴市”战略,把文化工作和旅游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几年旅游发展的实践和旅游与文化的发展充分说明,旅游与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

国家旅游局的通知要求,全国旅游业要站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高度,大力发展旅游业,把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项工作作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充分发挥旅游对文化的传播功能,充分发挥旅游对文化的传承功能,充分发挥旅游对文化的激发功能,充分发挥旅游业对外交流的优势。今年,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重点,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通过旅游事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形成旅游文化共同发展的格局。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2009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和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可见,旅游事业的发展和旅游产业的推进,对桂林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我们要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精神,深入推进旅游与文化的大融合。

在最近召开的文化与旅游结合工作座谈会上,大家都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有些是我们正在做的,有些是需要加快发展的。大家提出,一是要打造旅游系列品牌,打造旅游演艺产品。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实施品牌引领战略,引导旅游产品开展品牌化经营;二是要加快推进主题公园、旅游度假区的建设。举办文化旅游项目推介,提升文化旅游企业档次和文化品位;三要深度开发旅游工艺品,加强文化旅游产品市场的推广;四要积极加快培育旅游文化人才。这几个方面是今年我市旅游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需要突破的重点,这也是桂林市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桂林旅游资源有文化、历史、山水、民俗等等,要很好地梳理,在这个基础上,升华细化4条发展轴带、打造三大特色产品、三大水陆游线、七大旅游品牌等。旅游发展要评说论道,需要召开专题研讨会,旅游产业发展更需要我们多做扎扎实实的工作。

第二,要全力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世界旅游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这项工作,去年做了很多努力。关于《总体方案》,国家方面正在论证。从今年我市政府工作来看:第一个方面要积极争取各项政策出台,第二个方面要把工作重点转到不等不靠,按照现在已经制定的政策内容,先行先试。去年,市国土局在积极争取旅游产业用地试点城市方面取得了突破进展,今年我们拿到了试点城市。这个试点城市,对旅游事业和产业发展、旅游用地项目配套设施建设将起到非常重要作用。这就是不等不靠的一个例子。如果要等到政策都批下来再去做,那就晚了。我们必须借鉴兄弟省、市在旅游建设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做法。既要积极争取上级给我市正式批复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同时今年工作重点要转移到加快试验区各项工作先行先试上来,不等不靠,加快我们自己的工作。第三个方面是世界旅游城建设。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给我们提出的要求,按照“一点三星三区”规划及27个功能区,按照这样一个集旅游发展之大成的规划加快建设。我们相信,在全市共同努力下,世界旅游城的建设将会为桂林市今后旅游发展带来巨大推动力。第四个方面,要按照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桂林世界旅游城规划建设要求,加快推进旅游项目建设。这一点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旅游事业和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要求。

第三,要切实破解漓江保护与发展难题,保护好桂林旅游这张中国名片。要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切实解决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难题。最有代表性的,是漓江景区。去年国家旅游局检查了一些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及旅游景区,特别是5A级旅游景区。大家看到了,有一些城市的旅游星级宾馆饭店已经摘牌,一些5A级景区已经明令限期整改,包括炒的最厉害的嵩山少林寺景区。去年内部通报的,就是漓江5A级旅游景区。内部通报内容针对几个方面:漓江游览秩序,主要表现在游船硬件设施和服务标准没有达到要求;漓江水域管理,主要是竹筏、河道挖沙及沿岸景观破坏的问题,还存在飞钩挂船的现象;漓江游览码头建设管理标准化方面,还没有达到要求,老化、陈旧,不符合5A景区要求。去年8月份开始,我们对漓江5A景区进行了专项整改。尽管取得一定成效,市政府领导也多次去国家旅游局汇报工作,得到国家旅游局认可,但是按照5A景区标准,有些方面还是没有做到。今年要按照国家旅游局提出的要求,按照桂林市打造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要求,下大力气提升旅游市场的秩序和质量。

一是要创新管理体制。整合涉及漓江景区的市、县(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职能及行政资源,明确管理主体,推进漓江旅游资源保护、规划、开发、利用、经营等一体化管理,从根本上解决漓江景区管理条块分割,责、权、利不清的问题;二是要全力推动漓江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漓江流域旅游的经营管理力度,调整完善收益分配制度,充分照顾各方利益;理顺管理机制,健全管理体制,做到标本兼治、疏堵结合、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管理规范、奖惩并举等等,还有其他的一些方式。要在确保旅游安全的前提下,解决漓江沿岸农民走发展旅游致富的问题;三是要健全漓江景区行政执法体制。要按照刘君书记的指示,“码头和游船整改由交通局负责,杜绝河道挖沙由阳朔、雁山两县区政府负责,竹筏问题的解决由阳朔、雁山两县区党委、政府负责”,“对漓江整改会议决定的事项要一项一项抓落实,涉及到的各部门和阳朔、雁山两县区必须无条件执行,谁影响5A景区谁负责”。今年,要在继续深入实施科学保护漓江六大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漓江景区旅游秩序管理的力度,力争今年在漓江景区管理秩序和管理体制上取得新的突破。

三、解放思想,强力推动旅游业取得新发展

1、要以抓项目促进旅游业新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强旅游项目建设做了专门部署。进一步抓好落实规划,推动发展,把项目作为载体,抓紧抓好落实。特别是对旅游试验区、世界旅游城、各县区在旅游项目建设上,要加快推进。在投资导向、招商引资、基础建设、资源整合、市场推广等方面充分发挥项目的推动作用。旅游产品开发要坚持高品位、高起点,通过高水平规划设计,突出特色,提升品位,规划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和具有一流水准的精品项目,扶持发展一批乡村旅游、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把我市旅游资源打造成自然景观和现代文明完美结合的旅游胜地。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支撑能力。加快桂林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旅游专用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文化体验等旅游产品,增强旅游对外集散辐射能力。要坚决杜绝资源浪费,今后凡涉及旅游的建设项目,在发改部门立项前应先征求旅游部门的意见(《自治区旅游条例》第十二条规定“有关部门审批属于旅游发展规划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应当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的意见”),使之符合旅游行业的相关标准要求,避免非标准化建设和同质化建设,确保资源合理利用,规范行业发展。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宁可不开发。各县区、各相关部门一定要目光高远,绝不能为了各自的地方利益和眼前利益而放弃长远利益。要加强旅游项目储备。广开项目源,建好项目库,超前谋划储备一批市场前景好、拉动作用强的旅游项目。对旅游项目要实施动态管理,搞好定量、定性分析,选择那些增值性高、成长性强的好项目优先立项、优先开发。

2、要以转变方式推动旅游业新发展。全面开展旅游综合改革试验,首先就要转变桂林旅游的发展方式,老城区以创新为主,新城区以项目建设为主,各县区以加快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为主。一是要做大做强产业主体。旅游市场主体是旅游业的根本。引导扶持旅游企业以资产为纽带,通过参股、控股方式做大做强,重点培植一批龙头企业。促进旅游、餐饮、酒店实行产业集群式、品牌化发展。引导旅行社向集团化、网络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鼓励大型企业集团进入旅游业,引导社会资金向符合旅游产业发展方向、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领域投入,充分发挥旅游业拉动投资、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作用。着力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水平、能力、素质,大力推进旅游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加快培养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旅游人才队伍。要发展一批旅游新业态,大力发展商务会展、温泉康体、文化创意、养生疗养等新兴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智能旅游和旅游电子商务,鼓励开展旅游网络营销、网络预订、网上支付等在线服务,积极申报“国家旅游信息化试点城市”,全面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二是要全面提升城市中心区旅游吸引力。进一步配套完善市中心区的文化旅游元素和休闲服务设施,把一些景点景区、街区串联打包,在桂林城打造“最美城市中心文化旅游休闲区”,使之成为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新载体和新的旅游消费热点,提升桂林城市中心区的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三是要做好旅游活动策划;四是要创新旅游营销模式。针对旅游是典型的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的特性,创新营销手段,全面提升桂林旅游推广的针对性、专业性和有效性。整合全市旅游行业资源、文化资源、外宣资源和新闻资源,全市联动、联合推介、捆绑营销,提升桂林旅游的知名度。继续加强“联盟营销”这一新的营销手段,加强与航空公司、境内外旅游机构的营销合作,进一步发挥好境外桂林旅游大联盟的作用,联手做好桂林旅游营销推广。加强与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等国际旅游组织的合作,提升桂林国际影响力,借力拓展境外旅游市场。

3、要以增强合力推动旅游业新发展。旅游业关联性强、牵涉面广,发展旅游仅仅依靠旅游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各县区、各部门要按照各自工作职能和特点,找准切入点,抓住突破口,从不同途径、不同层面扶持旅游业的发展。发改部门要重视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拟定年度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和基本建设计划时,优先将旅游项目列入重点项目行列,积极争取旅游项目资金;财政部门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向上争取旅游资金;建规部门在城镇规划建设的时候要结合旅游发展,充分考虑旅游功能,在环境营造、建筑立面控制等方面满足旅游发展的要求,城乡风貌改造要融入旅游元素;国土部门要支持旅游建设用地的使用,重点支持世界旅游城建设用地,同时加大景区土地收储力度,筹措发展资金;交通部门要将旅游公路建设优先列入规划,抓紧做好重点景区道路立项,加快在建旅游公路建设;金融部门要对旅游项目建设给予信贷扶持;宣传、文化部门要将旅游宣传作为外宣工作的重要内容,抓好旅游宣传和新闻报道,对我市少数民族文化和地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加强和指导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农业部门要加强特色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人事、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引进旅游专业人才;劳动部门要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市、县两级旅游局作为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工作的主动权,与上级主管部门搞好沟通,与同级部门搞好协调,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都要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能,全力支持和配合旅游工作。全市上下形成部门齐抓共管、扶持旅游产业新发展的良好局面。

市长在全市三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篇4

同志们:

春节刚过,我们就在这里召开全市三级干部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工作,表彰先进,全面安排部署今年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以“样样当先进、行行争一流”的信心和决心,抢抓机遇、担当作为,攻坚克难、务实重干,奋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一会儿,X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极其不易、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形势,面对汛情疫情的迭加冲击,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中央、省、XX市决策部署,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持续稳定、稳中向好态势,“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全市生产总值615.3亿元,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历史性突破40亿元,增长20.3%,总量位居全省第7位;固定资产投资123.1亿元,增长13.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69元,增长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亿元,增长6.2%。入围全国综合竞争力、社会治理“双百强”县(市)。

(一)产业转型蹄疾步稳

一是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深入开展“三个一批”活动,开工和投产项目25个。52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92.45亿元,43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66.72亿元,均超额完成目标。工业投资完成35.9亿元,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5.8亿元,增长8.6%。凤宝热扩车桥、保康铝轮毂一期、林镁铝轮毂一期、涌宝特钢一期、智圆轴承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光远六期、凤宝专用管、浦津制药等完成厂房建设,致远覆铜板二期、弓上水库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勘察等开工建设。红旗渠经开区积极推进放权赋能、人事薪酬、财税投资等体制重塑,在全国排名提升82个位次。

二是建筑业实力不断壮大。

新增建筑企业236家,企业总数突破1300家。“三个百亿”稳步推进,年产值突破百亿元的企业达到2家;建筑装备材料产业园完成4.7万平米标准化厂房主体建设,引进远鹏玻璃、天洋新材料等4家企业;红旗渠供应链营业额达到25亿元。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和司法保障力度,累计为建筑业授信54.17亿元、投放20.83亿元,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4亿元。全年完成建安产值1600亿元,税收(全口径)32亿元。

三是旅游三产持续升温。

淇淅里小镇一期建成投用,“中国画谷”、扁担精神研学文旅综合体等开工建设。全省研学旅行大会在林召开,红旗渠精神营地累计接待学生7万人次。红旗渠景区上榜全国最受欢迎的十大红色旅游景区,太行大峡谷景区入选全省首批交旅融合示范景区。石板岩镇获评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镇、首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镇2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3个。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8.17亿元。

(二)城乡建设统筹推进

一是城市品质明显提升。

天平大道完成升级改造,大学路、兴林路西延等道路竣工通车,文化路南段、善德路南段等道路完成主体建设。文庙广场、龙头山广场一期、红旗塔公园建成开放。黄华河河道治理全面完工。XX大道棚改交付住房6895套。新建供气管网273.5公里;新增供热入网面积60万平米,供热普及率达到95%。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审。

二是乡村振兴深入推进。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投资9996万元完成衔接资金项目100个。全面加强三类人群动态监测帮扶,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战区作战、协同推进,全面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在全省第一阶段检查排名中位列前20名。硬化背街小巷455.5万平米,基本实现群众门前道路全部硬化。完成涉及15个镇28个村的厕所革命一期工程。创成省级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12个。红旗渠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期5家企业入驻投产,二期1家企业实现入驻,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三是重点工程加快推进。

沿太行高速XX段全线开工;鹤辉高速XX段全面复工;红旗渠公共服务中心各类场馆正在装修,主题广场建成开放;南水北调引水入林项目境内主要工程基本完工。完成第三水厂改扩建及配水管网、中南铁路排水隧洞引水、S227东姚至五龙段路面改造等项目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89公里,林石公路入选全省首批交旅融合示范工程。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市)。

(三)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

一是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高效整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完成81家涉VOCs企业源头替代、50个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替代,申报环保绩效A级企业4家、B级企业21家。常态化做好扬尘管控、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非道路移动机械治理、秸秆禁烧、散煤治理等工作。全年完成优良天数225天,同比增加14天;PM2.5、PM10年均值分别为39微克/立方米、72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27.8%、14.3%;空气质量综合排名位居全省第15位。

二是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定。

三孝河综合治理一期、第三污水处理厂扩建主体完成建设,洹河横水段综合治理项目开工建设。严格落实河长制,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坚决治理河道非法采砂。淇河、露水河、淅河、洹河断面水质稳定达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三是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完成造林3.6万亩、城乡绿化17.1万亩。完成河顺、横水等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桂东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成功创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四)发展动能加速集聚

一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围绕主导产业,依托招商图谱,聚焦重点区域,大力开展精准化招商。签约海南弘旺新能源等亿元以上项目67个,开工嘉隆新材料等亿元以上项目52个,分别完成目标的134%、136.8%。引进三漳口旅游开发、利金嘉隆等外资外贸企业15家。引进省外资金123.33亿元,完成外资全口径1.37亿美元、部口径1502.39万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0.7亿元。

二是营商环境大幅提升。

以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为主线,打造“六最”一流营商环境,在全省首次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第9,企业满意度排名第6。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106个,新增“四上”企业102家,新设立市场主体1.06万户。全省金融帮扶XX灾后恢复重建座谈会暨“政金企”对接会在林召开,达成签约意向33.7亿元,金融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三是科技创新持续加强。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增至31家。863科技产业园被认定为“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凤宝管业等3家企业成功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诚雨电子等6家企业入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名单,致远电子研发中心被认定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省高端覆铜板工程研究中心。肿瘤医院成功申报“中原学者工作站”。

(五)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一是灾后重建加快推进。

面对超历史极值的洪涝灾害,坚持防汛工作金标准,及时转移安置群众1.68万人次,实现人员零伤亡。全力抢修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两周内恢复受灾群众生产生活秩序。158户损毁房屋全部完成恢复重建、26所受损学校全部实现加固修复。谋划灾后重建和能力提升项目154个,开工112个,竣工49个。

二是疫情防控平稳有序。

坚持“人、物、环境”同防,持续压实“四方责任”,扎紧“四个口袋”,落实落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完成疫苗接种160.2万人次,群体免疫屏障基本形成。特别是近期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采取最坚决、最果断、最严格的防控措施,迅速构筑交通卡口“外防输入”严密防线,全面加强社会面管控和村(社区)封闭式管理,高效开展十轮全员核酸检测,全力守牢院感、校感、点感防控底线,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是社会保障更加有力。

以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稳就业攻坚计划,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亿元,新增城镇就业1.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6万人。发放低保金6206.98万元,保障低保对象1.7万人;发放救助款物3200万元,惠及18万人次。

四是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成立人民医院、中医院2家医共体,人民医院、中医院通过三级医院验收,肿瘤医院通过二甲医院验收,第二医院开诊运营,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重大进步。一实小分校及附属幼儿园、四新中学、开元学校二期等建成投用,新增学位3540个。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全面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五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纵深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交通事故亡人人数同比下降6.9%,全市安全形势持续稳定。红旗渠消防救援站获评“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集体”。以“三零”平安创建为抓手,建立风险危机管控机制,完善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深化扫黑除恶成果,全力做好风险稳控化解。

同志们,过去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XX发展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年。我们隆重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一往无前的昂扬姿态奋进新征程;我们直面汛情疫情的双重考验,闻令而动、向险而行,筑起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坚实防线;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承压前行、难中求成,迈出了“开局之年”的稳健步伐。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市委科学领导、四个班子通力协作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和全市人民务实重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四个班子,向为XX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正视存在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一是工业、建筑业、文化旅游业三大主导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工业转型发展任务艰巨,建筑业大而不强,文旅产业优势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二是创新引领发展的氛围不浓,高新技术企业不多,高层次人才缺乏,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不足、能力不强,科技投入产出效益不高。三是国家级红旗渠经开区作用发挥不充分,与先进经开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争先进位压力较大。四是新冠肺炎疫情仍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政府债务等领域潜在风险不容忽视。五是城乡基础设施还有欠账,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优质均衡发展不够。六是部分干部作风不严不实,专业能力不强,跟不上新时代前进步伐和新阶段发展要求。对于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整改。

三、科学研判形势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要正视短板差距,更要准确把握“时”“势”,以“躬身入局、舍我其谁”的魄力担当作为、笃定前行。开启新征程,我们大有可为。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特别是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新发展理念深入践行,对每个地方都是一次机遇性、竞争性、重塑性的变革。省委锚定“两个确保”目标,大力实施“十大战略”,特别是围绕县域经济“成高原”、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制定了指导意见,为我们弯道超车、换道领跑明晰了方向路径。只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以前瞻30年的眼光想问题、作决策、抓发展,就一定能应对各种变化变局,就必定大有可为。聚焦新定位,我们理应有为。省委明确提出支持XX发展成为中等城市,XX市委要求我们在建成“一个强市”、实现“八个领先”中当好“六个排头兵”,这是省、市赋予XX发展的新定位。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新XX,上级有要求,群众有诉求,我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唯有找准坐标定位,主动扛起发展重任,积极作为,奋勇争先,才能不负组织重托、不负人民期待。锚定新目标,我们必须作为。市委十五届三次全会通过了《关于高质量建设中等城市的意见》,明确了建设中等城市的整体思路、奋斗目标、发展支撑、重点任务等,绘就了高质量建设中等城市的美好蓝图。我们要大力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强化结果导向、问题导向,躬身入局、担当实干,一项一项抓推进,一件一件抓落实,全力以赴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在高质量建设中等城市的新征程中阔步前行。

四、2022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我市高质量建设中等城市的关键之年,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落实省委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XX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及我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市委十五届三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落细落实“十大战略”举措,稳增长、抓创新、促转型、防风险、惠民生、保稳定,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迈出高质量建设中等城市坚实步伐,争当省市发展排头兵,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同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坚持项目为王,着力扩大有效投资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主抓手,千方百计推项目、引项目,尽快把基础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

一是加快项目建设。

强化项目为王理念,滚动实施“三个一批”,签约“三个一批”项目15个,开工和投产项目40个,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超过60%。总投资578.7亿元的58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2.3亿元。要坚持例会推进、信息通报、目标考核、督导问责等工作制度,建立“四个一”推进机制(一个项目设立1个指挥部、1个首席服务单位、11家要素保障单位),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高效解决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问题,全力加快项目建设。

二是强化科技创新。

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加快钢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电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抢滩占先。引导支持企业创新,加快实现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支持凤宝特钢、远鹏环保等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引进培育1-2家省级研发平台、3-4家市级研发平台,建设1-2家省级众创空间。深入实施“洹泉涌流·智汇红旗渠”人才集聚计划,改造提升人才周转房500套,完善柔性引才工作机制,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25名。

三是提升招商实效。

聚焦精品钢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电子新材料三大工业主导产业,动态完善产业链图谱,配强专职招商队伍,重点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上下游企业,力争签约落地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同时,依托开发区863科创园“开放型企业总部经济港”,引进更多三产服务企业,持续推动外资外贸稳定增长。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0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8个,引进省外资金126亿元,利用外资1.4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1亿元。

四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以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为契机,不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增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力争营商环境在全省排名实现“保九争五”目标。深入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实行“一对一”“保姆式”全过程跟踪服务,全力为企业纾难解困。围绕金融“166”目标,加大政银企对接力度,全年新增存款80亿元、新增贷款50亿元。加快“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新增市场主体1.1万户,全力支持光远新材创业板上市。

(二)坚持产业为基,加快推动转型升级

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不动摇,聚焦工业、建筑业、文化旅游业三大主导产业,持续扩增量、优存量,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挺起工业脊梁。

巩固提升工业“压舱石”“定盘星”作用,力争投资10亿元的凤宝管业清洁煤制气、投资10亿元的凤宝管业出口专用管、投资10亿元的光远六期等项目竣工投产,投资11亿元的致远二期、投资6.5亿元的全成制动、投资3亿元的众联兴汽车配件、投资2.5亿元的浦津制药等项目完成主要设备安装,投资68亿元的高端电子材料产业园、投资10亿元的光远七期、投资5亿元的保康铝轮毂二期、投资3亿元的涌宝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投资6.5亿元的智能制造产业园、精密机加工产业园等完成20万平米标准化厂房建设。坚持把红旗渠经开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加快“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在全省率先高标准完成“三化三制”试点改革。完成经开区国土空间规划及控规、“一区多园”总体发展规划等规划编制,加快低效闲置用地盘活,努力把开发区建成“开放型经济先行区和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二是锻造建筑业长板。

建筑装备材料产业园一期完成建设,二期实现开工,力争投资3.4亿元的天洋新材料、投资3亿元的远鹏玻璃、投资1.3亿元的东方合耀新材料、投资1亿元的水性涂料等项目竣工投产。持续提升红旗渠供应链供应半径和市场实力,加快打造河南最大、全国领先的一体化物流集散中心。持续巩固“12310”建筑业授信成果,强化司法服务保障,全力支持“升特”企业、重点企业、联盟企业发展壮大。力争企业总数突破1400家,建安产值稳定在1600亿元以上,完成税收(全口径)32亿元。

三是放大文旅产业优势。

深入实施文旅融合战略,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全方位提升旅游要素品质。完成投资2亿元的“中国画谷”、投资2亿元的数字红旗渠、投资1.5亿元的红旗渠景区综合提升、投资8000万元的担子坡民宿一期等项目建设。积极改造农村老旧厂房、闲置学校等,大力发展民宿产业,让闲置资源活起来、乡村旅游旺起来。举办城市马拉松、全国青少年乒乓球、国际滑翔伞等赛事,进一步提升XX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全年接待游客稳定在10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突破70亿元。

(三)坚持品质为重,不断提升城市能级

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引领,稳步有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不断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能级,加快建设宜居、智能、韧性的现代化城市。

一是高标准抓好城市建设。

完成长春大道西延、蜜蜂山西路等市政道路建设。全面完成XX大道棚改,加快推进下申街棚改、胡家庄棚改。完成7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投资1.2亿元的桃园河治理、投资8900万元的龙头山二期等项目建设。投资1700万元,完成太行路、长安路部分路段雨水管网改造,着力提高抗灾减灾能力。投资3000万元,新增供热入网面积60万平米。投资3000万元,铺设燃气管网200公里,供气管网覆盖率达到99%。

二是精细化实施城市管理。

树立全周期城市管理理念,完善数字化城管运行机制,切实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全力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处置,完成投资4000万元的餐厨垃圾协同处置项目。压紧压实网格化管理责任,实现道路、管网、绿地等市政设施全覆盖精细管护。坚持每周开展“全民洗城”行动,深入开展广告牌匾专项整治,营造更安全、更靓丽的城市环境。

三是快节奏推进基础建设。

完成鹤辉高速XX段项目建设,沿太行高速XX段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红旗渠公共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南水北调引水入林工程5月底全线贯通。开工建设投资3.49亿元的红旗渠灌区续建配套、投资1.16亿元的合涧联镇水厂管网延伸等项目。开工建设投资3.9亿元的G234原康至付村段南部旅游通道改造提升工程,完成投资5000万元的任马线、投资5784万元的S303殷都区交界至姚村冯家口段、投资5938万元的S227五龙至卫辉交界段以及总投资2亿元的12条农村公路灾后重建项目。

(四)坚持“三农”为先,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严格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聚焦三类人群加强动态监测帮扶,及时消除致贫返贫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继续谋划实施一批产业项目,持续加强就业、金融、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等帮扶力度,确保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持续增收。

二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严格耕地保护,深化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投资1.1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6.94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5.5万亩以上。扩大小米、菊花等特色农业规模,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开工建设红旗渠现代农业产业园三期,培育省级龙头企业2家,争创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三是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

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为重点,纵深推进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真正让农村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全面完成背街小巷硬化。完成投资1.8亿元的红旗渠畔慢生活休闲示范带建设。完成土地复垦1000亩,整治路域环境300公里。创建农村环境省级示范村12个、“四美”乡村25个、“五美”庭院1000个。

(五)坚持绿色为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深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要求,坚持源头防控、系统治理,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巩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成果。

一是深化污染防治。

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臭氧和PM2.5协同控制,扎实开展扬尘源、工业源、移动源、城市面源等专项治理,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严格落实“河长制”,持续推进“四水同治”,完成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扩建、露水河综合整治等项目,加快推进洹河横水段及三孝河综合治理,确保洹河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强化农业、矿山等污染源防治,完成横水镇吴家井地灾治理项目,加快振林街道铅蓄电池厂、桂林镇化工厂疑似污染地块修复,确保土壤环境安全。

二是改善生态质量。

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常态化排查整治私挖乱采等“八种情形”问题,坚决守好生态保护红线。严格“三区三线”管控,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压实林长制责任,扎实开展国土绿化,新增造林1.5万亩,完成飞播造林、封山育林8000亩。创建森林乡村17个,争创国家森林城市。

三是推动低碳发展。

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进整市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加快弓上水

库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完成桂东、华润电力、中国电力等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

(六)坚持民生为本,全力办好民生实事

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持续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程建设,更好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一是筑牢疫情防线。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扎紧“四个口袋”,压实“四方责任”,加快“无疫社区”创建,紧盯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人群,落实落细常态化防控措施。投资2710万元,完成人民医院传染病房楼建设;投资5000万元,新建人民医院、中医院方舱式PCR核酸检测实验室,日检测能力达到4万管。健全扁平化指挥机制、平急转换机制、多点触发机制,充分发挥“十个哨点”预警作用,确保一旦出现疫情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二是完善社会保障。

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3万人次,取证2.1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8000人。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新增城镇就业1.0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500人。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

三是优化服务供给。

严格落实“双减”政策,推动教育公平、教育质量双提升。加快职教中心商贸学院、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三期、华山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鸿科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水平;红旗渠大道学校分校、陵阳中学建成投用,新增学位2070个;完成十三中教学楼、七中综合楼主体建设;开工建设二幼分园。人民医院医养结合楼、中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及医养结合楼等建成投用,加快推进第三人民医院建设。持续巩固医共体建设成果,实现基层就诊率明显提升。加快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市级老年养护院、社会福利中心改造等项目建设,实现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

四是提升治理水平。

落实最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聚焦道路交通、工矿企业、建筑施工、消防、旅游、学校、防汛、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健全各类风险监测预警处置机制,积极化解政府隐性债务,力争中汽节能等非法集资案件结案销号。深化“三零”平安创建,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建设平安XX。

市长在2006年全市党员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篇5

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中考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动员和部署今年全市中考工作,理清思路,明确任务,确保顺利完成今年全市中招工作。刚才,市教育局局长对我市2006年考试招生工作作了认真回顾,通报了今年招生工作进展情况,并对下一步工作作了具

体部署,讲得很好,我都同意。下面,我讲五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确保今年中考工作顺利进行

中考是继高考之后教育工作的一件大事,是检验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的一把标尺,也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我市多年来的中考,都创造了考风考纪和中考成绩的“双优”,中考成绩名列全省第一。2006年中考,在全省非课改区县市中,全市上重点高中分数线划线是最高的,中考各科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全部超过全省平均值且均排在全省前列,各科尖子生比例也排在全省前列。中考工作和中考成绩得到了省招委、省教育厅领导以及市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在此,我谨代表市政府对大家的辛勤工作和全市教职员工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年,我市中考招生考试管理工作任务仍然十分繁重,而且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今年全市报名参加中考人数达到18945人,比去年增加698人;共设立考点56个,考场923个。由于我市优质高中资源少,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高中教育需求和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显得十分突出,中考的角逐也变得更为激烈。中考的公平、公正和考风考纪就更为人们所关注。因此,要扎实做好今年我市中考的各项考务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考试环境,把中考打造成“阳光工程”,让考生、群众放心,让考生公平公正地进行竞争。

二、规范管理,确保安全保密措施落到实处

安全保密工作重点抓好四个方面:一要加强安全保密教育和培训。要将增强涉考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作为教育培训的重点,组织安全保密人员认真学习中考安全保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使他们真正明确职责、熟悉业务、掌握技术,切实增强工作责任心,提高保密工作水平。二要严格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坚持以防为主,尽量将各种情况考虑周全,做到慎之又慎,防患于未然。对试卷保密室既要加强外围保安和各项防盗措施的落实,严防外来破坏,又要严格履行试(答)卷的运送与交接手续,加强对保密工作各个环节的监控。三要认真落实各项安全保密制度。保密室必须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每班不少于4人,严格值班纪律,值班期间严禁会客、睡觉、吸烟、饮酒、文娱活动、私自使用电话、通信;禁止任何无关人员进入保密室。严格落实好问题零报告制度和重大问题第一时间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安全保密保卫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真正从机制上保证中考万无一失。四要加大对安全保密工作监督、检查力度。所有试(答)卷保密室的硬件条件和安全措施必须全面达标。要联合保密部门组织一次专项检查,逐一验收,消灭死角。要对安全保密工作的各个环节加强巡视、检查。

三、严肃纪律,切实加强考风考纪建设

严肃考风考纪,是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维护招生考试权威性及良好社会声誉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要求。长期以来,我市对考风考纪都抓得较紧,使全市各类招生考试违纪舞弊率逐年下降始终保持在全省降低水平。但是加强考风考纪建设的任务依然繁重,切不可掉以轻心。市、县区招委会、教育局、招生考试机构、招生监察办公室和各考区、考点,丝毫不能放松对考风考纪工作的要求,要加强对考生的考前诚信考试纪律教育和对考试工作人员的遵纪守法和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学生抓紧时间认真学习,专心备考,增强他们遵守纪律的自觉性。要继续严格执行考区主任负责制,各县区招委会主任要切实履行职责,全力维护高考的信誉和声誉。凡所在考区出现重大违纪舞弊事件的,有关负责人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要加强考场管理,今年高考要继续采取“网上监控巡视”和“无线电信号屏蔽”的技术防范措施,规范操作程序,专人管理,提高防范利用高科技手段作弊的能力;要严格执法,严肃纪律,坚决查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确保招生考试公平、公正顺利地进行。

四、落实责任,抓好考试现场管理

市长在2006年全市党员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篇6

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大会选举我担任xx市人民政府市长,我深感荣幸、重任在肩。我深知,这一张张庄严而神圣的选票,承载的是信任、代表的是愿望、饱含的是期待、交付的是重托。在此,我谨向各位代表、向全市人民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xx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一方神奇美丽、大有可为,厚植红色基因的热土。xxxx年x月,组织安排我从xx到xx工作,从此我就把自己的事业扎根在这方土地。x年来,从总书记深情牵挂的地震灾区,到红色xx胜利新起点,从美丽的xx,到奔腾的xx江,从雄奇的xx关,到清澈的xx源,我对xx从陌生到了解、从了解到熟悉、从熟悉到全身心融入。x年来,抓党建、战贫困、抗疫情、兴产业、强基础、保民生,我与大家并肩战斗,共同见证。x年风雨同舟,x年同甘共苦,xx发展的巨大潜力和空前机遇鼓舞着我,xx人民的质朴善良和渴盼发展鞭策着我,xx干部的担当奉献和团结务实激励着我,尤其是xx书记开明睿智、大气干练,市四班子领导同心同德、奋发勇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艰苦奋斗,都成为我笃定前行的强劲动力和最大底气,我为有这么好的干事创业平台,能与大家并肩奋斗而感到无比自豪!

今天的xx,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依托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经过长期奋斗、创造、积累,已站在超常规、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在这样的重要时刻,从xx同志手中接过“市长”的接力棒,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将把对党的忠诚转化为奋进的动力,把对事业的热爱书写在xx地、对人民的情谊厚植在xx山水,大力弘扬“xx会议”“脱贫攻坚”精神,时刻不忘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市政府一班人,忠诚于党、不负人民,担当作为推动xx高质量发展。

忠诚于党不负人民,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的基本政治要求,是最重要、最根本的政治品格。我将不断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磅礴伟力,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xx两次重要讲话精神,用学习坚定信仰信念、用学习锤炼忠诚忠心。始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拥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坚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奋力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和执行能力,确保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让人民生活一年比一年好,让xx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之地。

忠诚于党不负人民,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是xx“十四五”最大的任务、xx人民最大的期待。我将在以xx书记为班长的市委坚强领导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团结带领政府班子,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巩固第一、项目为首、民生为本、企业为基、发展为要、环境为底、依法行政、廉洁奉公”,紧盯做强产业和扩大投资两个关键,把扩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上项目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抓手,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选择,把培育市场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前提,把优化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资源,持续增强“进”的韧劲,全力夯实“稳”的基础,不断创造“好”的业绩,努力在实现省委省政府给xx明确的“三个定位”“四大文章”中作出不懈努力。

奋力建成全省脱贫致富示范区。坚持把巩固脱贫成果作为不亚于脱贫攻坚的一件大事难事,把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作为工作底线,严格落实“五个决不允许”要求,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实行“五个同等责任”,建立“四级包保机制”,以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为标准,以干部走访部门比对+群众找政府APP“双轨并行”为抓手,以铁的纪律和硬的作风为保障,推动产业帮扶、集体经济、培训就业“三个全覆盖”,稳住易地搬迁成果,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质增效,确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规划先行,示范引领,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奋力走出一条“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的乡村振兴之路,推动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奋力建成x东北开发开放新高地。抢抓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历史机遇,主动服务和融入xx地区双城经济圈、x中城市群和x中城市群,以开放促开发,服务“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新西部建设;加强通道和平台构建,加快开放的主体培育和营商环境打造,实行“一县一区、一区多园”,用好已建成的园区平台,提升开放水平,建设开发新高地。坚持以县域经济为基本单元,突出产业为重点、城镇化为载体、基础设施为支撑,依托资源基础、承载空间、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固定资产投资、产业发展,考核县域经济,以县域经济发展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支撑建成x东北开发开放新高地。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基地,以绿色、高端、精品为方向,聚焦苹果、竹子、马铃薯、特色养殖、天麻、花椒等高原特色优势资源,以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全产业链重塑xx农业。大力推进工业兴昭,加快风光水储一体化发展和配套电网建设,加快磷矿资源开发,以绿色硅材、绿色铝材项目为龙头,打造xx绿色硅深加工基地、西南地区重要的铝加工基地。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围绕“一城三区”布局,大力推进xx融合发展,高水平建设xx中心城市,努力成为全省第三个人口过百万的大城市;加快县城建设改造,把xx建成市域次级经济中心,把xx建成引领xx乃至xx融入xx经济带、对接xx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前沿和窗口,把xx建成历史文化名城和红色旅游城市,建设各具特色、各展风采的“美丽县城”;统筹特色集镇建设,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按照“网络化、一体化、智能化”的要求,强化xx中心城市综合交通门户枢纽建设,提升县域交通枢纽功能,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和xx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区域性、中转型、加工型现代物流体系,打造立体“大枢纽”、推动对外“大联通”、构建高效“大物流”。

奋力建成全省生态保护修复排头兵。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扛牢xx上游生态保护责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全面加强以xx江为重点的三大水系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持续深入实施xx河流域“九大攻坚行动”,把xx河流域打造成“两山”理念生动实践的样板典范。做好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修复三大文章,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卫好xx的蓝天、碧水、净土;扛起xx源头保护治理责任,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稳步实施避险搬迁和生态移民搬迁,大力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建成xx江下游右岸、xx流域、xx河、xx江等流域生态廊道,筑牢xx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忠诚于党不负人民,恪守人民至上理念。“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将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树牢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恪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始于群众需求,终于群众满意”作为工作导向,以实干造福百姓,以实绩取信人民,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坚持把富民增收作为最紧迫的民生工程,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让劳动者更体面地工作生活。坚持把织密织牢保障网作为最基本的民生底线,履行好政府兜底职责,真情实意关心关注困难群体,尽心竭力解决好老百姓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坚持把优化公共服务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提高标准化、均等化、多样化水平,更加充分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生态等方面的需求。人民政府为人民、人民市长为人民。我将带头恪守人民至上的理念,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传递到最基层单元、每一个服务窗口,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用心工作、用情服务,不负群众期望,不负人民重托。

忠诚于党不负人民,坚守依法行政准则。依法行政是法治原则的体现和要求,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将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坚决兑现“宪法宣誓”庄严承诺,致力建设让人民群众有充分信任感、市场主体有更强安全感的法治政府。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为人民谋利益,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在法治轨道上正确运行,让公民权力得到充分维护,幸福得到充分保障。坚持把民主作为最好的“防火墙”,把公开作为最好的“紧箍咒”,把监督作为最好的“护身符”,带头落实民主集中制,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决议决定,及时主动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主动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做信奉法治、信赖监督、信守承诺的人。

忠诚于党不负人民,始终做到廉洁自律。廉洁自律是党的优良传统、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我将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各项部署要求,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以身作则、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始终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带头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反“四风”转作风,不怀私念、不徇私情、不谋私利,坦坦荡荡做人,干干净净干事,自警自省、慎独慎微、知止知足,保持清廉务实的公仆本色。坚持带头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常思百姓冷暖、常想贪欲之害,明确边线、划清红线、守住底线,审慎行使手中权力,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经住诱惑、顶住歪风、耐住清贫、管住自己,自觉坚守好廉洁奉公的从政底线。

各位代表、同志们,“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任何成功都是艰苦努力获得的。身处追梦逐梦的新时代,肩负兴昭强昭的新使命,踏上奋发奋进的新征程,实现xx高质量发展,唯有奋斗,坚定前行。我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以恪尽职守、夙夜在公的工作状态,以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勇毅笃行,全身心投入到推动xx改革发展的各项事业中去。我坚信,有市委的坚强领导,有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有xxx万勤劳智慧的xx人民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创造更加灿烂的未来,xx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上一篇:陕西师范大学关于做好2012年免费师范毕业生免试攻读教育硕士招生录取工作的通知下一篇:公司架构及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