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苏政办发〔2004〕100号)

2024-08-06

江苏省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苏政办发〔2004〕100号)(通用2篇)

江苏省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苏政办发〔2004〕100号) 篇1

【发布单位】江苏省

【发布文号】苏政办发〔2004〕100号 【发布日期】2004-10-08 【生效日期】2004-10-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江苏省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苏政办发〔2004〕100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江苏省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四年十月八日

江苏省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效打击侵犯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等行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省政府决定,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为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4〕67号)要求,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正确认识和处理保护知识产权与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关系,坚持“履行承诺、适应国情、完善制度、积极保护”的工作方针,以舆论宣传为先导,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打击侵犯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行为为重点,强化服务为保障,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为目标,在全省范围内扎实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

二、工作重点和主要目标

专项行动以保护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为重点内容,以货物进出口、各类展会和商品批发市场、定牌加工、印刷复制为重点环节,以假冒商标、侵权盗版比较集中及影响较大的市、县为重点地区,以查处知识产权权利人反响强烈、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案件为突破口,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通过专项行动,达到以下主要目标:

推进知识产权执法与宣传工作的紧密结合,形成良好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

增强政府部门应对知识产权争端与纠纷特别是涉外知识产权争端与纠纷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我省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国际信誉和社会满意度。

积极开展联合执法和综合执法行动,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工作的衔接,提高年度结案率和案件移交率,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水平。

查处一批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案件,有效遏制群体侵权、反复侵权行为和其他恶意侵权违法行为的发生,减少侵犯知识产权案件数量。

坚持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四结合”原则,逐步完善功能完备、运转灵敏、覆盖全社会的保护知识产权监管体系,形成长效监管机制。

三、主要内容

(一)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专项整治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严厉查处商标及其他商业标识侵权案件,重点查处食品、药品商标违法案件,侵犯驰名商标、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专用权案件,以及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案件,并会同有关部门查处非法印制及购买使用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案件。分三个阶段开展工作:1.2004年底前,以三次集中专项整治行动为突破口,全面开展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专项行动。即集中查处食品、药品、营养品等商品商标案件,重点检查食品零售、批发市场、超市、药店和大中型商场销售情况,严厉打击销售中的商标侵权行为;集中查处侵犯驰名商标和证明商标、集体商标专用权案件,结合著名商标再认定,组织以保护驰(著)名商标为重点的专项执法行动,同时,大力查处侵犯洞庭山碧螺春、阳山水蜜桃、泰兴白果等原产地证明商标专用权行为;集中查处非法印制及购买使用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违法案件,整治小商品批发市场以及集贸市场内非法买卖商标标识的行为。2.2005年1月至4月底,以查处食品、服装、鞋帽等商品商标使用行为为重点,深入开展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专项行动,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节日消费安全。结合节日市场检查,查处集贸市场、批发市场以及超市中食品、服装、鞋帽等日用消费品商标使用行为;在世界知识产权日前夕,集中检查专卖店、大中型商场专卖柜、三星级以上宾馆(饭店)商品部的商标使用情况。3.2005年5月至6月底,以打击定牌加工中的商标侵权行为为抓手,全方位保护涉外注册商标专用权,树立我省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形象。各地要摸清本辖区内外资企业注册商标使用情况,特别要认真研究定牌加工过程中的注册商标许可、使用情况,严厉打击对其商标的侵权行为。

(二)保护著作权专项整治

新闻出版(版权)、文化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依法规范著作权产品生产、使用和交易,其他各相关单位要密切配合。重点打击盗版教材教辅、盗版软件、非法复制和销售音像制品、经营走私盗版音像制品以及网上侵犯著作权等行为。1.依法规范著作权产品生产领域,切实抓好书报刊、光盘及音像制品生产领域的监管工作。强化印刷业、复印打字业的管理,切断侵权盗版制品印刷源头,落实驻厂监督员和光盘生产制作制度,严格光盘生产厂家的监管,严查违规光盘复制企业和游戏充值卡加工企业,防止非法盗版光盘流向市场。2.依法查处出版物交易过程中的侵权盗版行为,切实加强出版物交易市场的整治和日常监管。新闻出版部门要会同文化、工商、公安、城管等部门加强对出版物市场的检查,坚决取缔分布在车站码头、校园周边、人行道、居民小区、娱乐场所和商厦附近销售盗版图书、音像制品、软件的无证照或证照不全的摊点和游商小贩;会同交通、铁路、民航、航运等部门强化对出版物运输渠道的管理,重点抓好高速公路出入口、省际交界地区、城乡结合部以及铁路、公路、民航、水运托运点的监管,从运输环节防止侵权盗版制品流向市场。3.开展盗版教材教辅专项治理行动,整治图书批发市场、零售单位和连锁商店等出版物市场销售盗版教材教辅的违法行为。新闻出版部门要会同工商、教育等部门查处非法出版、印刷、复制、发行盗版教材教辅的不法者,以及各类学校订购、使用教材教辅中的不规范行为,坚决清除中小学校不规范的图书代办点、校园周边书店(书摊)以及校办印刷单位。4.新闻出版部门要会同工商、通信等部门依法打击网络“私服”、“外挂”等侵权行为,切实加强对软件预装领域和互联网软件传播的监管,清查从事“私服”、“外挂”行为的网站及销售“私服”、“外挂”客户端程序光盘、游戏充值卡的网点。5.新闻出版(版权)部门要会同财政、信息产业、知识产权和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加快推进省级机关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确保在国务院要求的期限内完成。6.文化部门要以推进“沪宁沿线音像管理示范区建设”工程为龙头,加强音像制品市场的整治,实行行会管理制度,推行 “本店无盗版”公开承诺制,确保我省正版音像制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

(三)保护专利权专项整治

专利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专利行政保护能力,加强专利行政执法,有效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1.开展打击食品、医药等重点领域的专利侵权、冒充专利、假冒他人专利等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在大规模摸底清查基础上,对带有专利标记的产品进行检索确认,依法查处假冒、冒充专利等违法行为。2.开展大型商品批发市场与会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建立专利信息查询系统,及时查询会展活动中专利的法律有效性。3.开展打击专利诈骗行为的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冒充政府知识产权部门、国际知识产权组织或其他合法组织,欺骗公众、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着力查办侵犯核心关键技术专利权的案件和具有较大影响的案件。4.省整规办、知识产权局与法院、工商、出版等部门联合开展知识产权执法研讨活动,组织开展保护知识产权法规政策汇编和重大、典型知识产权案例的汇编工作,并向社会发布,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法律意识。5.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协作网的运行,加强信息沟通,完善协作制度,搞好跨省知识产权案件的协调处理工作。

(四)强化知识产权海关保护

全面贯彻落实《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进一步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强化海关知识产权保护。1.认真推行《南京海关知识产权操作规程》,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规范知识产权海关保护行政执法行为和程序。2.针对进出口环节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特点和区域分布规律,在重点口岸依法加大对进出口假冒和盗版产品的打击力度。3.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风险分析技术,实现海关间信息共享,加强风险布控等措施,在保证进出口货物通关效率的同时,提高查获进出口侵权货物的效率。4.提高行邮渠道关员保护知识产权的技能,打击行邮渠道侵犯知识产权行为。5.根据我国海关与境外海关之间的行政互助协议安排,加强情报交换、人员培训和执法技术交流方面的国际合作,遏制假冒和盗版产品的国际流通。

(五)加强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知识产权保护

外经贸主管部门要会同贸促会等有关单位,加强对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洽谈会的检查和指导。1.做好展览会参展企业筛选把关工作,严禁假冒伪劣产品生产企业报名参加。2.做好参展计划预审核,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比较集中的商品领域,要求企业提供参展宣传图案、画册等,进行预审查,防止企业侵犯他人专利、商标等。3.做好参展场地预检查,实地检查企业布展情况,及时发现并责令企业整改侵犯他人专利、商标等违规行为。4.邀请保护知识产权相关部门驻会监管,设立保护知识产权咨询服务台,及时接受投诉、解决纠纷。5.建立参展商品知识产权档案及信息库,抓好展会知识产权宣传工作。

四、主要措施

(一)增强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把保护知识产权作为宣传工作的重点,加大宣传力度,继续办好一年一度的“知识产权宣传周”,普及基本知识。把保护知识产权列入“四五”普法工作的重点内容,宣传国家和我省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宣传我省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的先进典型和取得的成效、经验,并对专项行动中查处的大案要案进行曝光。组织开展保护知识产权知识竞赛、广场咨询、专家培训等活动,在新闻媒体上开辟保护知识产权专栏、论坛,提高全社会参与度。充分发挥律师、公证员等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作用,增强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

(二)严厉查处重大侵权案件

依法从严查处知识产权权利人和国内外市场反响强烈、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侵权案件,对重点案件要挂牌督办。相关行政执法部门要通力合作,提高办案效率,并加强与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工作的衔接,依法及时移送涉嫌刑事犯罪的侵权案件。各地要针对本地存在的侵犯知识产权突出问题,查处一批大案要案,以震慑犯罪分子。

(三)把假冒商标、侵权盗版活动相对集中和国际影响较大的地区作为重点地区

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等市为我省此次专项行动的重点地区。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要采取得力措施,严厉打击各种侵权行为,并严防反弹。有关执法部门要把执法资源向重点地区倾斜,支持当地政府遏制和防堵侵权现象。

(四)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沟通与合作机制

积极跟踪了解国外及港、澳、台知识产权执法信息,组织开展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国际考察与交流合作,推动国际知识产权执法信息与经验的交流。积极推进苏港知识产权合作,推动建立中外知识产权主管部门间各个层次的知识产权执法对话机制。进一步完善与外商投资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沟通机制,定期召开部分重点外商投资企业保护知识产权座谈会,了解其在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的要求和建议。

(五)逐步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体系包括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件数量、年度结案率和案件移交率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国际信誉与社会满意度、全社会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提高程度、保护知识产权监管体系的完善程度等指标。要通过逐步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工作,确保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六)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

鼓励和支持组建各类知识产权自律性、维权性组织或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沟通政府、服务社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依法保护知识产权提供有效的社会化服务。充分发挥相关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快培育、发展和规范知识产权侵权调查与鉴定等服务机构,加强对从业人员执业行为的监督管理,形成有效的行业自律。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按照全省统一领导、市县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通力合作的要求,建立我省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工作组织机制和责任制。省政府决定,在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领导小组内设立省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负责统筹协调全省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督办重大案件,工作组成员单位由省委宣传部,省法院,省检察院,省经贸委、教育厅、公安厅、财政厅、信息产业厅、外经贸厅、文化厅、工商局、新闻出版局(版权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法制办、知识产权局,南京海关、江苏检验检疫局等部门和单位组成,工作组办公室(简称省保知办)设在省整规办,承担日常工作。

市、县政府是全面负责本区域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责任主体,也要设立相应工作机构,将保护知识产权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点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制,加强督促检查,并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二)通力协作,联合执法

积极组织联合执法、综合执法行动,有效整合各执法部门的执法资源,逐步形成统一、协调、高效的保护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各执法部门要密切配合,分工负责,杜绝各自为政、推诿扯皮。积极探索区域联合执法的有效途径,加强地区之间的案件信息沟通、异地移送、调查取证,防止地方保护。严格执行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整规办、公安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行政执法机关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工作联系的意见》以及我省的实施意见,促进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的有效衔接。实行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对涉嫌构成犯罪而未移送司法机关的,检察机关应依法加强监督,及时检查纠正。

(三)建章立制,长效监管

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行动相结合、提高执法水平与提高执法效率相结合、严格责任与强化协作相结合,加强法制和制度建设,进一步推动保护知识产权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四)畅通信息,鼓励举报

建立信息沟通制度。专项行动期间,要确保信息畅通。各地、省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各成员单位要定期或不定期向省整规办(保知办)报送工作简报,每个阶段执法行动结束后10天内应向省整规办(保知办)报送执法情况。

建立重大行政案件报告制度。对法律法规把握不准等疑难问题,各地、各部门要及时向上级对口机关请示;对在执法工作中查处的群体或有严重社会影响的侵权案件以及其它重大涉外案件,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建立举报和奖励制度。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公布举报电话和具体奖励办法,鼓励群众举报。对经查实的举报者,给予相应奖励,奖励经费由各级财政支出。省里分别在省整规办(保知办)、知识产权局、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工商局、文化厅设立举报电话。

六、工作步骤与时间安排

(一)动员部署(2004年10月底前)。各市和省有关部门制订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进行动员部署。

(二)组织实施(2004年11月至2005年8月)。各市和省有关部门全面开展专项行动。各级整规办(保知办)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的督查,定期将工作进展情况报省整规办(保知办),重要情况及时报省政府。

(三)总结验收(2005年8月至9月)。各市和省有关部门要及时做好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的总结验收工作,总结验收报告送省整规办(保知办)汇总后报省政府及全国整规办(保知办),并做好2005年9月全国整规办(保知办)验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江苏省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苏政办发〔2004〕100号) 篇2

【发布文号】京政办发[2004]38号 【发布日期】2004-06-24 【生效日期】2004-06-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北京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京政办发[2004]38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北京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厅印)

二○○四年六月二十四日

北京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近年来,本市食品安全的总体情况是好的,但在食品安全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比较突出的问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4]43号)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重点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于一切为出发点,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针对食品安全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大力提高本市食品安全控制水平。

(二)工作重点:以猪肉、蔬菜、牛羊肉、禽类、水产品、熟肉制品、乳品及乳制品、豆制品、酱油、食醋、饮用桶装水、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水果、食盐、散装白酒为重点品种;以分散在社区、城乡结合部和村镇的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加工作坊、小食品店、小餐馆为重点对象,重点抓好食品源头污染治理、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二、工作原则与主要目标

按照努力形成“统一协调、责任明确、齐抓共管、运行高效”的首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机制的要求和“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方针,把整治与建设、打劣与扶优有机结合起来,突出重点,带动全面,整合执法力量,下移监管重心,强化区县政府责任,加大打击力度,力争使全市食品安全状况有进一步改观。

通过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使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大案要案得到及时查处,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好转,执法监管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感增强。具体目标为:蔬菜农药残留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肉及肉制品“瘦肉精”平均检出率下降1至2个百分点;10大类大中型食品生产企业获生产许可证达到90%以上;实现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酱油、醋等5类食品安全准入上市;大中型市场、超市进货索证索票率达90%以上;散装食品经营行为得到规范;推进设立安全食用农产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专营区或专营柜台;列为重点地区的海淀区、西城区的学校食堂、餐饮业量化分级达到90%以上;面粉、肉类、儿童食品加工企业基本消除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注水肉和病害肉现象得到全面遏制;全面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三、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

(一)整治食品源头污染。农业、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要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加强对种植业产品中使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禁用有机磷农药、畜产品养殖中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和水产品中氯霉素等药物残留超标的整治。农业、质量技术监督、工商等部门要协同配合,对种子、农药、化肥、动物疫苗等农资产品生产经营中存在的无证无照、掺杂使假、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重点整治。

(二)整治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农业部门要加强食用农产品标准化基地的建设和监管。扩大安全食用农产品基地规模,增加认定一批外埠进京蔬菜生产基地、生猪养殖基地和水产品养殖基地。加强基地环境污染监控。对已认定的基地实施不定期抽查和动态管理。卫生、质量技术监督、药品监督等部门要以查处食品生产过程中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非食用原料和利用病死畜禽加工熟肉制品等违法行为为重点,加强对调味品、米面制品、食用油、肉及肉制品、乳制品、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审查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冷冻饮品、方便面、饼干、罐头、速冻米面食品、膨化食品等10类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条件,不具备条件的企业不发给食品生产许可证。对产品质量不稳定的企业要加大监督抽查频率,问题严重的要立即责令停业整顿,多次抽查不合格、不具备生产条件的要依法吊销相关证照。商务部门要加强生猪屠宰管理,整顿和规范肉品流通秩序,严厉查处和打击私屠滥宰行为。对设施落后、工艺不达标小型屠宰企业依法进行关闭,推进兴建现代化大型屠宰企业。农业、卫生等部门要积极推进牛、羊、家禽的定点集中屠宰工作。房屋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出租房屋的管理力度,查处利用自有房屋和出租房屋从事无证照生产加工、私屠滥宰、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

(三)整治食品流通环节。工商、卫生、商务等部门要督促经营企业严格落实食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和索证索票制度,规范食品购销合同。对在市场抽检中发现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不合格食品,要坚决清出市场,责令经营者立即追回,及时消除隐患;同时要查清其生产源头、进货渠道、销售场所,追根溯源,一查到底。加大不合格食品的市场退出力度,探索按批次、按产品和按产区下架退出制度。认真落实鲜肉销售“场厂挂钩”、畜禽产品冷藏运输、蔬菜销售“场地挂钩”、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等有效经营管理方式,探索实施蔬菜批发经营者登记备案制度。督促市场主办单位严格履行法定义务。商务部门要加大盐政执法力度,净化食盐市场。质量技术监督、卫生、工商等部门要加强对生产加工、贮存和经销散装白酒行为的监管。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要强化对本市大中型冷库和大中型商场内贮存、销售的进口动物产品和进口食品的监管力度,制定管理办法,规范进口动物产品和水果的存放和批发。指定符合条件的冷库,专门存放进口动物产品,及时公布指定冷库信息。

(四)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整治食品消费环节。将海淀区、西城区列为本市实行学校食堂、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的重点地区。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学校食堂、餐饮业及建筑工地食堂的监督和检查,认真查找可能引发食物中毒事故的隐患,严防食品污染。

(五)突出整治儿童食品和乳制品。质量技术监督、卫生、工商等部门对本市儿童食品和乳制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企业进行一次全面普查,摸清底数。未经许可和注册从事儿童食品、乳制品生产加工的要坚决取缔。卫生、质量技术监督、工商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儿童食品的准入条件,建立健全既能确保食品安全、又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儿童食品生产企业管理规范,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对不符合生产条件的要坚决清出市场。严格审查有关生产企业的执行标准,加大对儿童食品、乳制品库存原辅料、半成品的检查和对成品的监督抽查力度。

(六)加强食品包装、标识印制业整治。市有关部门对合法的包装标识印制企业要加大其承印验证、承印登记的检查力度。对擅自设立印刷点从事印刷活动的,要坚决取缔,进一步规范行业管理。

(七)严格审查食品生产经营资格。卫生、质量技术监督、工商部门要对已获得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进行清理整顿,认真落实对经济户口的辖区管理制度,严格食品招商引资项目的审查。对未在原址经营或擅自变更注册地址的食品生产企业要依法限期改正,从严规范;对只注册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要依法予以吊销。依法将部分涉及食品安全的原属后置审批项目调整为前置。

(八)依法及时查处大案要案。各行政执法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对涉嫌犯罪的食品案件,应当与公安部门取得联系,及时移送,切实解决以罚代刑的问题。对应当移交而不移交的,要严肃处理。各部门要与公安部门建立起联合查处、联合打击的机制,依法从严从重从快处理一批大案要案,打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九)深入推行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各部门要积极推动诚信企业、无假冒商品示范场(店)等创建活动。要将食品生产企业纳入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系统,区分守信企业、警示企业、失信企业和严重失信企业,并将不合格食品的信息及时录入市食品安全信用监督管理系统,向社会公示。探索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失信惩戒制度,建立和周边省市的打假制劣联动机制和信息交流通报制度,使生产销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分子寸步难行。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和行规行风建设。

(十)制定、完善地方法规和标准。针对食品安全整治工作的难点,加快《北京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立法进程。抓紧制订、归集和统一与食品安全管理有关的强制性标准。

四、工作要求与保障措施

(一)强化区县政府责任。各区县政府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出发,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作为当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区县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负总责。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要依法追究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责任。

(二)强化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监督。要认真贯彻《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首都食品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京政发[2004]14号),落实食品安全监督协调的各项基本制度。探索完善各部门联合执法和综合执法机制。市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将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发布各区县食品安全监测结果,对监测不合格率较高的区县进行跟踪督导,对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严重违法犯罪案件, 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调查处理,新闻媒体披露、消费者举报的重大案件线索和国家有关部委、市领导批示查办的案件予以督查督办。各区县要进一步加强对本地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处理好条块关系。实行垂直领导的工商、质量技术监督、药品监督等部门,要在区县政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下,积极主动地开展辖区内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三)加强舆论监督和群众参与。调动全社会参与食品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努力营造人人关注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坚持食品安全信息的统一发布制度。新闻媒体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曝光;同时要加强正面引导,大力宣传食品放心工程实施情况和专项整治工作成果。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

五、工作步骤与时间安排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4年6月)为动员部署阶段。各区县、各有关部门要对专项整治进行动员部署,制定专项整治方案,对本方案提出的任务、目标进行分解,明确工作重点。

第二阶段(2004年7月至12月)为组织实施阶段。各区县要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全面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市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各区县专项整治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

第三阶段(2004年年底至2005年春节前)为总结验收阶段。各区县、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专项整治工作总结,统一报市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汇总后,报市政府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上一篇:吉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下一篇:混凝土搅拌站生产线的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