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计划

2024-09-25

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计划(精选5篇)

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计划 篇1

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计划

复习,进一步提高八年级历史教学成绩,顺利地迎接期末考试,现制定本学期期末复习计划。

一、教情、学情分析

八年级历史本学期内容多,而且课时少(每周只有2节课),教学任务艰巨。本次复习时间较短,差不多只有三周的复习时间。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学困生依然很多。学生掌握知识的手段比较单一,缺少灵活有效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比较多,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自控能力差,学习态度较差,学习目的不明。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考试要点,作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地安排复习,并根据实际情况,特作计划如下:

二、复习重点及难点:

1、第一单元: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2、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3、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5、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5、第六、七单元: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生活

三、具体措施:

1、做好思想工作,切实预防学生眼高手低的问题,让学生安下心来认真复习,查找不足之处。

2、立足基础,精心设计题目和练习,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

3、组织学生在复习过程做好互查的工作,相互促进。

4.及时检验当堂学习效果,以确保基础知识掌握牢固。

5.加大对边缘生及后进生的辅导和检查,以确保他们能巩固好基础知识。对学习自觉性差,成绩较差的学生要严格要求,及时督促他们完成任务并随时抽查、提问。

6、及时反馈检测情况,查找教学漏洞,及时弥补不足之处。

7、加大个人辅导力度,针对检测中出现的问题,因材施教。让各层次学生都各有所获,各有提高。

五、期末目标:

通过期末复习,使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能达到优秀,基础较差学生争取多一些达到及格,尽最大能力使历史学科的优秀率和及格率及平均分都有所提高。尽自己最大努力,使大部分同学有所进步,让全体同学达标合格。

八年级(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 篇2

1.一个矩形的面积为宽为,则矩形的长为________.

2.某校九年级(1)班有50名同学,综合数值评价“运动与健康”方面的等级统计如图1所示,则该班“运动与健康”评价等级为的人数是________________.

3.八年级(1)班进行一次数学测验,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测验结果反映在扇形统计图上,如图2所示,则成绩良好的学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的电子钟数如图3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

5.如图4是由边长为和的两个正方形组成,通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如图4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验证的一个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

6.有一个多项式为,按照此规律写下去,这个多项式的第八项是________________.

7.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8cm和6cm,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_________cm.

8.若正比例函数和的图象关于轴对称,则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

9.如图5,机器人从点沿着正西南方向行了个单位,到达点后观察到原点在它的南偏东60o的方向上,则原来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结果保留根号).

10.点(2,4)在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____________.

11.如图6,AB=AC,要使△ABE≌△,应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__(添加一个条件即可).

12.已知,,则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D.

14.现规定一种运算:※=,其中、为实数,则※+()※等于( ).

A.B. C. D.

15.如图7,希望中学制作了学生选择棋类、武术、摄影、刺绣四门课程情况的扇形统计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选择刺绣的学生的比例为( ).

A.11%B.12%C.13% D.14%

16.已知一次函数,若随着的增大而减小,则该函数的图象经过( ).

A.第一、二、三象限 B.第一、二、四象限

C.第二、三、四象限 D.第一、三、四象限

17.如图8,OP平分∠AOB,PC⊥OA于C,PD⊥OB于D,则PC与PD的大小关系( ).

A.PC>PD B.PC=PD C.PC<PD D.不能确定

18.如图9,等腰△ABC中,AB=AC,∠A=44o,CD⊥AB于D,则∠DCB等于( ).

A.44oB.68o C.46o D.22o

19.如图10所示的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个数为( ).

A.0个B.1个C.2个D.3个

20.如图11是某地区用水量与人口数情况统计图.日平均用水量为400万吨的那一年,人口数大约是( ).

A.180万B.200万 C.300万 D.400万

21.如图12是某校初一学生到校方式的统计图,根据图形可得出步行人数占总人数的( ).

A.60% B.50%C.30%D.20%

22.一次函数,若,则它的图象必经过点( ).

A.(1,1)B.(1,1) C.( 1,1) D.(1,1)

23.将直线向上平移两个单位,所得的直线是( ).

A.B. C.D.

24.在直角坐标系中,A(1,2)点的横坐标乘以1,纵坐标不变,得到A'点,则A与A'的关系是( ).

A.关于轴对称B.关于轴对称

C.关于原点对称D.将点向轴负方向平移一个单位

三、解答题(共52分)

25.(1)计算:;

(2)计算:;

(3)分解因式:.

26.如图13,一轴对称图形已画出了它的一半,请你以点画的竖线为对称轴画出它的另一半.

27.如图14,已知D、E是等腰△ABC底边BC上两点,且BD = CE.求证:∠ADE=∠AED.

28.试确定、的值,使下列关于与的多项式是一个五次三项式:

.

29.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30.如图15,已知点在∠AOB内,点M、N分别是点关于直线AO、BO的对称点,M、N的连线与OA、OB交于点E、F,若△PEF的周长是20cm,求线段MN的长.

31.如图16是某班学生外出乘车、步行、骑车的人数分布直方图和扇形图.

(1)求该班有多少学生?

(2)补上分布直方图的空缺部分;

(3)在扇形统计图中,求表示骑车人数的扇形所占的圆心角度数;

(4)若全年级有500人,估算该年级步行人数.

32.某天上午6点钟,汪老师从学校出发,乘车到市里开会,8点准时到会场,中午12点钟回到学校,他这一段时间内的行程(km)与时间(h)的关系可用如图17中的折线表示,根据图17提供的有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开会地点离学校多远?

(2)求出汪老师所经返校路程(km)与所花时间(h)的函数关系式;

(3)请你用一段简短的话,对汪老师从上午6点到中午12点的活动情况进行描述.

四、创新拓展(共20分)

33.某批发商欲将一批海产品由地运往地,汽车货运公司和铁路货运公司均开办了海产品运输业务.已知运输路程为120千米,汽车和火车的速度分别为60千米/时和100千米/时.两货运公司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如下表所示:

注:“元/吨·千米”表示每吨货物每千米的运费;“元/吨·小时”表示每吨货物每小时的冷藏费.

(1)设该批发商待运的海产品有(吨),汽车货运公司和铁路货运公司所要收取的费用分别为(元)和(元),试求出和分别与的函数关系式;

(2)若该批发商待运的海产品不少于30吨,为节省运费,他应该选择哪个货运公司承担运输业务?

34.如图18—,△ABC和△CEF是两个大小不等的等边三角形,且有一个公共顶点C,连接AF和BE.

(1)线段AF和BE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

(2)将图中的△CEF绕点C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图,(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3)若将图中的△ABC绕点C旋转一定的角度,请你画出一个变换后的图形(草图即可),(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作出判断不必说明理由;

(4)根据以上证明、说理、画图,归纳你的发现.

参考答案:

一、1.;2.19人;3.45;4.21:05;5.;6.;7.20或22; 8.2; 9.( 0,4+ );10.;11.答案不唯一,如:∠B=∠C,或AE=AD,或∠AEB=∠ADC等等; 12.. 二、13.D;14.B;15.C; 16.B; 17.B; 18.D; 19.C;20.A;21.B;22.D;23.A;24.B.三、25 (1)原式=;(2)原式=;(3)原式=. 26.略27.因为AB=AC, 所以,∠B=∠C,又BD=CE,所以,△ABD≌△ACE,所以,∠ADB=∠AEC, 即 ∠ADE=∠AED. 28.=3,=5;29. =24;30.MN=20cm.提示:先证线段ME=EP,FP=FN;31.(1)由统计图可知,乘车的有20人,且占50%,所以全班共有40人;(2)直方图略;(3)圆心角度数=€?60€?108€埃唬?)估计该年级步行人数=500€?0%=100人. 32.(1)开会地点离学校有60千米;(2)设汪老师在返校途中与的函数关系式为(≠0).由图可知;图象经过点(11,60)和点(12,0),所以解之,得所以=60+720(11≤≤12);(3)汪老师由上午6点钟从学校出发,乘车到市里开会,到了40公里处时,遇到了堵车,后约30分钟才通车,在8点钟准时到达会场开了3小时的会,会议一结束就返校,结果在12点钟到校.四、33(1)=2€?20+5€?120€?0)+200=250+200,=1.8€?20+5€?120€?00)+1600=222+1600;(2)若=,则=50,所以当海产品不少于30吨但不足50吨时,选择汽车货运公司合算;当海产品恰好是50吨时,选择两家公司没有区别;当海产品超过50吨时选择铁路货运公司费用节省一些; 34(1)AF=BE.证明:在△AFC和△BEC中,因为△ABC 和△CEF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C=BC,CF=CE,∠ACF=∠BCE=60€?所以△AFC≌△BEC,故AF=BE,(2)成立.理由:在△AFC和△BEC中,因为△ABC和 △CEF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C=BC,CF=CE,∠ACB=∠FCE=60€?所以∠ACB∠FCB=∠FCE∠FCB.即∠ACF=∠BCE,所以△AFC≌△BEC.所以AF=BE.(3)此处图形不惟一,如图,(1)中的结论仍成立,(4)根据以上证明、说明、画图,归纳如下:如图,大小不等的等边三角形ABC和等边三角形CEF有且仅有一个公共顶点C,则以点C为旋转中心,任意旋转其中一个三角形,都有AF=BE.

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计划 篇3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国任务,举行的时间、地点、内容:

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x藏和平解放:1951年x藏和平解放,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x藏。

第2课最可爱的人

1、“最可爱的人”指谁?司令员、出兵时间、战歌、精神?

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3、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

第3课土地改革

1、土改原因: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农民去占有极少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内容、结果、意义。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以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4课工业化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任务: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一五成就:基础工业与新工业部门的建立;交通运输业的成就;原有工业基地的加强和新基地的建立。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6年,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3、五四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2、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1956年召开的八大确定的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探索失误的原因:党中央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1961年春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3、建设伟大成就:石油工业——王进喜,先进人物——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

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2、刘少奇案是文革最大的冤案,可见民主法制被践踏到何种程度。

3、粉碎林、江反革命集团的时间:1971年9月;1976年10月。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内容、意义。

1978年底,内容: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民主与法制建设:刘少奇案平反,八二宪法(第四部)及系列法律的颁布。

第9课改革开放

1、改革先从农村开始: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

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目的是冲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说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旺盛的生命力,必须改革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对外开放:从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广州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开始的;开放格局:开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

3、国企改革:三个方面,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理论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和指导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第一次系统的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指导党制定了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第11课民族团结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2、共同发展的典型——西部大开发带给西部的新气象。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行使香港、澳门主权,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

2、回归祖国:记时间,说明了中国综合国力提高是胜利的根本原因,与清政府腐败落后导致失地相比较。识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

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分为建国后(解放台湾)、50年代中期(和平解放台湾)、改革开放后(一国两制,统一祖国)三个时期,最终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形成。

2、海峡两岸的交流:1987年,两岸打破了近38年的隔绝状态;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个民间团体通过对话达成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的指导思想。

第14课钢铁长城

1、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1971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进入20世纪90年代,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2、空军建立: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的,20世纪50年代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诞生后面临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从苏联买——国产化——自己研制。

3、导弹部队:1957年开始组建,担任核反击的特殊任务,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面临的环境(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遏制和封锁,许多国家缺乏了解)。政策的特点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目的是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外交成就是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最早是周恩来于1953年底同印度就两国在x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提出的。最早同意的是印度和缅甸,后来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万隆会议的时间、地点、性质、内容: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亚非国际会议,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重点是中国代表团对会议成功的贡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1、中美建交:到建交前的敌对关系,分析中美关系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了解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访华和上海《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正式建交的三部曲。

2、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我国在何时哪届大会上恢复的?哪些国家提出议案?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同时恢复的还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

3、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国何时加入?主题、内容和地位:中国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APEC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第17、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1、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研制或实验成功的时间、意义(地位):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主持研究的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运载火箭、航天技术的成就。

2、袁隆平与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成功时间,赢得了什么称号、评价及奖项要记住:1973年培育成功,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3、863计划:倡导者有四位科学家,批示者邓小平,八大领域——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海洋高技术。

2.网络:生活变化,为什么说网络是双刃剑?《全国青少年文明公约》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1、义务教育:属于基础教育,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规划和成就。

2、三个面向:是邓小平于1983年的题词,记住内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科教兴国”战略:90年代提出,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奠基工程。

第20课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1、文学:两个创作高峰期,代表作品的特点。茅盾奖四个作品

2、体育:特别是近20年的世人瞩目的成就,有何原因、现实意义。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衣食住行的变迁:根本原因是实行了改革开放,有何变化?

2、就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有何变化;知道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哪些制度,哪个是最密切关注的,对社会起了怎样的作用。

历史重点提要

一、1949年10月—1956年底的主题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1、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土地改革、x藏解放完成遗留革命任务。2、54门礼炮代表参加第一届政协会的民族。人大根本目的是制宪。

3、解放方式与北平相同的是x藏,标志着大陆基本统一,实现了民族大团结。1959年进行民主改革,60年代初废除了封建农奴制,成为国家重要牧区。4、1950年10月开始的抗美援朝,到了1953年以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为标志取得胜利,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稳定的和平环境。5、1950年,《土地改革法》的颁布为标志,在新解放区展开了土地改革。1952年底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外取得胜利。结果确立的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私),没有剥削。为工业化准备了条件。1953年对农业改造的道路是走集体化,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创举是对工商业的赎买政策。6、1953年实行的一五计划,重点是发展重工业,目的是实现工业化,东北工业基地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向工业化迈进。

二、1956年-1966年的主题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始于八大。

1、因果关系:1958年总路线 大跃进、农村公社化

(公共食堂,大炼钢铁)严重经济困难 全面调整经济

2、初级阶段已有48年。八大最大成果是指出任务(实现工业化),最重要的是分析社会矛盾。

三、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思想、组织、政治路线的转变)1、1980年刘少奇案平反。两个凡是导致出现徘徊局面。思想大讨论“解放”的是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

2、改革突破于农村:1978年,凤阳小岗村;形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特点是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方向是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乡镇企业突起影响最深远。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1992年后推行公司、股份制。

3、画圈,80设点。(从广东、福建开始),深圳是窗口,海南最晚、最大。浦东是国际化经济、金融中心。最终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地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

4、改革开放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

会议核心是工作重心的转移,思想路线核心是实事求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搞好改革开放、现代化的根本途径。这是党史的转折,根本原因是停止了阶级斗争为纲。

5、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理论是十二大(1982)提出的;十三大提出的初级阶段理论、初级阶段总路线,和三步走战略;十四大的突破是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三中全会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十四大形成了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集体。

第1课: 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内容有: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⑤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1949 年 10月 1 日,开国大典隆重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毛泽东 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3、1951年,x藏地方政府派出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x藏的协议。x藏 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第2课:

1、抗美援朝:(1950.10—1953.7)

原因:①美国出兵侵略朝鲜;②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③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时间:1950年10月 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 军队总司令:彭德怀

胜利:1953年7月,美国被迫签定停战协议。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2、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斗中,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其中黄继光和邱少云就是他们中的代表。

3、黄继光:在一次战斗中,黄继光用自己的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壮烈牺牲。

邱少云:在一次潜伏任务中,敌人的炮火燃烧到邱少云的身上,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烧死。第3课:

1、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

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农民受尽剥削,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开始: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具体内容:废除 地主阶级 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 农民 的土地所有制。结果: 1952 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解放。

2、土地改革的意义: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 地主阶级 ; 农民 成了土地的主人;巩固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第4课:

1、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并取得显著成绩:①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生产出第一辆汽车;③第一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④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⑤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了x藏。

★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第5课:

1、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2、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手工业采取 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 赎买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4、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 生产资料私有制 转变成 社会主义公有制 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第6课:

★1、1956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2、1958年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此后,党中央又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3、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1956年—1966年十年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5、铁人(大庆油田)——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第7课:

1、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毛泽东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1966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2、文化大革命: 时间:1966年—1976年 指挥机构:“中央文革小组”

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先粉碎掉林彪后粉碎掉江青)文革中最大的冤案:刘少奇被开除出党,含冤而死

结束: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3、“文革”开始后,党内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干部群众都进行了抗争,批评“文革”中错误的做法,但却林彪、江青等人诬为“二月逆流”,受到压制和打击。第8课:

1、“文化大革命”后,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持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即“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了全国上下的不满。于是,在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1978年底

内容: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凡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第9课: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目的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深圳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3、后来,我国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4、我国现已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第10课:

1、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完成了伟大的历史转折。②、在改革开放中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③、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④、在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⑤、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使之成为党的思想指导。

3、重要大会:

中共十二大——1982年;中共十三大——1987年;中共十四大——1992年

中共十四大上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中共十五大——1997年

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第11课:

1、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主要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2、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现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x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x藏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3、由于我国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如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4、如今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使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第12课:

1、香港和澳门的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香港: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3、澳门:被葡萄牙强占,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血洗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第13课: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2、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3、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辜振甫),1991年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汪道涵)。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4、1995年初,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2、10月1日下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首次会议,政府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4、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

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丽花丝,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世界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

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战争。

5、x藏和平解放:1951年,x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

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x藏的协议,x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1、抗美援朝的原因:⑴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组织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⑵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3、中国人名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4、黄继光: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他在一次战斗中,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

5、邱少云:在上甘岭战役同时,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他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6、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斗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第3课 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的原因、措施、意义▲

土地改革的原因:⑴解放前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⑵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 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措施:⑴1950年,中央任命政府颁布《中华任命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配出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⑵1950年,全国分皮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时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结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但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如印度。

(2)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成就: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了加强,华北和西北业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4)意义和影响: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它是我国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内容:对、、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①原因: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难以解决生产工具、资金和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②效果:促进了农业产生的发展,使农业产量年年增高。

(4)三大改造的完成:①时间——1956年底。②意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任务,在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中共八大:

(1)内容:。

(2)意义: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3)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

①两次会议的相同点:都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②两次会议的不同点:实施的情况及影响不同。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但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正确的路线没有得到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

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时间:1958年发动。

(2)原因: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表现: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

(4)影响: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5)教训:①搞经济建设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②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6、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焦裕禄,王进喜,邓稼先,雷锋。他们的主要事迹见课本P26-P29。他们的精神品质:热爱祖国、艰苦创业、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同点:土地改革是1950年开始,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即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是1952年开始,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在大跃进中发展起来的。人民公社是在农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合并而成的政社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树木等都为公社所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在实行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8、文化大革命:

(1)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他希望通过“文化大革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党的历史上最大一起冤案:文革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迫害,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被中央开除出党,并遭非法监禁,迫害致死。

(3)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害:使国家政权遭到削弱,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践踏;严重摧残了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阻碍了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致使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4)教训和启示: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国内的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我们必须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国内环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知识点归纳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即“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于是,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为刘少奇恢复名誉,是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5、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的立法工作,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第9课 改革开放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安徽凤阳小岗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我国开放的格局是什么样的?怎样形成的?▲

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形成过程:⑴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⑵后来,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重心和金融中心。⑶随后,又开放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开放区⑷现在,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城市向内地发展。

4、国有企业的改革: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分三个方面进行:(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对国有企业适应政企分来,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3)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5、▲列举建国以后,在农村采取的措施有哪些?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⑴1950年----1952年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分得了土地,使农业迅速发展。⑵1953---1956年,广大农民踊跃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上社会主义道路。⑶1958年,农村掀起人民公社运动,出现了浮夸风等左的错误,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1961年,党和政府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⑷1978年至今,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迅速发展。⑸启发:制定政策要符合中国国情,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为什么把邓小平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⑵邓小平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又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⑶中共“十二大”:1982年,邓小平又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⑷中共“十三大”:1987年,他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党的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些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中共“十四大”:1992年,中国共产党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次大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3、中共“十五大”:1997年,邓小平逝世后,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4、▲1992年南巡讲话的内容、意义?

内容:⑴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⑵特区姓社不姓资;⑶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尝试。⑷抓住机会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意义: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立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6、判断姓社姓资的三个标准:

⑴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⑵是否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⑶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知识点归纳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的背景:⑴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也超过历史最高水平⑵但是,我国工业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印度。

2、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时间:1953年---1957年

3、▲第一个五年 计划的成就:

㈠ 工业方面: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单打工程建成投产。到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㈡交通方面: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㈢工业基地方面:东北工业基地形成;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发展;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时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 三大改造

1、▲什么是三大改造?实质是什么?怎样完成的?有什么意义?

⑴三大改造是指: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⑵完成:农业: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手工业合作化: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⑶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1956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其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出现了哪些失误?为什么?有什么教训?后来怎样纠正错误的?

失误:⑴1958年,党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⑵“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⑴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⑵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⑶又急于求成,⑷忽视了可观的经济规律

教训: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纠正:1961年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恢复发展生产,取得一定成效;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3、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石油工业尤为突出,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发展起来。

4、模范人物:王进喜: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邓稼先:两弹元勋 焦裕禄:“党的好干部“ 雷峰 人民的好战士 精神:艰苦创业、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5造成我国1959---1961年经济困难的原因是什么?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三年的自然灾害。

第7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2、开始的标志:1966年,中共中央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通知。

性质:毛泽东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人民造成严重损失的内乱。3、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飞机仓皇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

4、1976年10月,华国锋(当时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从危难中挽救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人民拍手称快,举国欢腾。

5、文革期间林彪、江清反革命集团的主要罪恶活动,党和人民进行了那些斗争?

罪恶:⑴策划篡夺中央到地方的权利;⑵打击迫害老干部;⑶林彪策划谋害毛泽东;⑷四人帮镇压四五运动;⑸四人帮策划夺取国家的最高领导权。

斗争:⑴老干部进行二月抗争;⑵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工作时纠正左的错误;⑶毛泽东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⑷人民群众发动四五运动 反对四人帮 ⑸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期末复习提纲 第14课 钢铁长城

1、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2、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实验和对外出访任务。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不断补充新型舰艇,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

3、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20世纪50年代初,空军部队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

4、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

5、导弹部队的发展:导弹部队时现代化军队不可缺少的,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1957年,中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6、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原则分别是什么?

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在1953年底在接见印度代表团的时候,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

在中、印、缅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1955年,众多非亚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没有指明注意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针对帝王注意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4、▲列举5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

⑴周恩来在1953年底在接见印度代表团的时候,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⑵1954年,周恩来出访印度、缅甸,一致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⑶1954年,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⑷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1、▲建国初期中美关系是怎样的?70年代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建国初期: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二十多年。

70年代的变化:⑴20世纪70年代,中美开始改善关系;⑵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⑶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⑷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变化的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在26届联合国大会时,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支持中国的国家有: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等。

3、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接着,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我国外交工作出现新局面。

4、2001年APEC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10月21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上海科技馆迎候前来出席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美国总统布什、俄罗斯总统普金等19位领导人。江泽民首先发展讲话,接着,会议讨论了全球和地区经济形势、面向新世纪的APEC政策框架等问题,通过了《上海共识》。会议结束时,江泽民宣读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模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5、▲70年代以来,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

⑴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⑵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⑶1972 年,中日建交;⑷2001年成功举办APEC会议;⑸20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八年级下册《科技教育与文化》期末复习提纲

第六单元

科技技术与文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1、863计划:1986年3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向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题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因为四位老科学家和邓小平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作出的”所以这一项计划被称为“863计划”。在随后的半年中,一百多位科学家对计划进行了反复论证,形成了《863计划纲要》,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1、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0年,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我国基础教育水平,已居于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前列。

2、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高等教育的大发展

第20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1、文学的繁荣: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文革以后,一些反思“文革”的一些作品,而后大量的是反映改革开放内容的做平,还有一些弘扬民族道德精神的成功之作。

2、艺术的发展:影视艺术、绘画、书法、戏剧、音乐、舞蹈、杂技等迅速发展。

3、▲走向体育强国,为迎接2008年的奥运会,你觉得自己应该怎么做?:

⑴新中国建立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性体育活动,普遍开展起来。⑵竞技体育水平迅速提高,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乒乓球赢得世界的瞩目;27届奥运会上金牌总数排第三;⑶1990年,中国首次举办了亚洲运动会,2008年,中国将举办奥运会。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做法:⑴提高自身素质;⑵努力成为一名运动员;⑶学好一门外语,成为一个志愿者。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为什么买东西用各种票据?

因为我国经济落后,物资不足,需要用各种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

2、生活保障制度:

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城镇居民最底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逐渐完善。

综合性题目汇总

1、▲20世纪50年代,中共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有什么正确决策和严重失误?文革后,在大政方针上又有什么重大决策?这一决策与50年代的探索有什么联系?

2、小平带领中国人民前进的目标是什么?他在经济建设、祖国统一、教育事业、新时期外交政策等方面有哪些“准确的思路”?

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思路:经济建设: 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三步走战略,判断姓资姓社的三条标准,教育事业: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科教兴国,民族外交: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不结盟政策等

3、▲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所以党始终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第一位。请你结合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十三大的相关史实,指出党和政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作出了哪些努力?(1)中共“八大”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开始全面社会主义建设。(2)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党召开十三大,明确指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定了党的基本路线,要求深化改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4、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哪些探索?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②、党和政府实行对内改革,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在城市改革计划管理体制,发展多种形式的所有制经济;③、实行对外开放,形成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以发展我国民族经济;④、实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共强调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作为立国之本;

⑤、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纲领和奋斗目标。

⑥、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⑦、西部大开发;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的建议。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x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国家商品粮基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

一国两制: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回归的意义: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百年的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买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形成:⑴新中国成立以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⑵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⑶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⑷不久,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第二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海峡两岸关系得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日益密切的交往: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朝鲜战争。

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

1966年战略导弹部队,核反击任务。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

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周恩来1953年印度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中 周恩来、印 尼赫鲁、缅 吴努 意义: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5年,众多非亚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没有指明注意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针对帝王注意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建国初期: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二十多年。

⑴1971年4月,乒乓外交⑵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⑶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⑷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变化的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1971年10月25日,在26届联合国大会时,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2001年APEC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模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2001年申奥成功 2001年加入WTO 2008年奥运会 2010年世博会

成绩:“两弹一星”:⑴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原子弹,对新中国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安宁的日子。

⑵1964年6月,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获得成功。⑶1966年,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⑷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5)不同用途,返回式卫星(6)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03年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⑹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意义: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邓小平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作出的,形成了《863计划纲要》,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0年,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我国基础教育水平,已居于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前列。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1,高等教育已形成相当的规模,学校数量大大增加,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结构趋日合理,2,建立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3,高等学校的科学技术工作成绩显著。

4,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正式实施学位条例,学士,硕士,博士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许多反映革命时代和现实生活~题材新颖~风格各异的作品。文革以后,一些反思“文革”的一些作品,而后大量的是反映改革开放内容的做平,还有一些弘扬民族道德精神的成功之作。⑴新中国建立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性体育活动,普遍开展起来。⑵竞技体育水平迅速提高,并取得了显著成绩,27届奥运会上金牌总数排第三;⑶1990年,中国首次举办了亚洲运动会,2008年,中国将举办奥运会。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强国。容国团,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国第一个乒乓球单打世界冠军 许海峰,获得中国第一块奥运会金牌23届 1982年,李宁在第六届世界杯体操赛中获得六块金牌。

因为我国经济落后,物资不足,需要用各种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

1、生活保障制度: 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城镇居民最底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逐渐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2、10月1日下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首次会议,政府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4、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

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丽花丝,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世界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

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战争。

5、x藏和平解放:1951年,x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

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x藏的协议,x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1、抗美援朝的原因:⑴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组织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⑵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3、中国人名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4、黄继光: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他在一次战斗中,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

5、邱少云:在上甘岭战役同时,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他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6、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斗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第3课 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的原因、措施、意义▲

土地改革的原因:⑴解放前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⑵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 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措施:⑴1950年,中央任命政府颁布《中华任命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配出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⑵1950年,全国分皮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时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结社准备了条件。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4课 钢铁长城

1、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

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2、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实验和对外出访任务。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不断补充新型舰艇,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海军

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

3、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20世纪50年代初,空军部队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

4、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

5、导弹部队的发展:导弹部队时现代化军队不可缺少的,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1957年,中国开始组建战略 导弹部队。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原则分别是什么? 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在1953年底在接见印度代表团的时候,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

在中、印、缅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1955年,众多非亚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没有指明注意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针对帝王注意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4、▲列举5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

⑴周恩来在1953年底在接见印度代表团的时候,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⑵1954年,周恩来出访印度、缅甸,一致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⑶1954年,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⑷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1、▲建国初期中美关系是怎样的?70年代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建国初期: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二十多年。

70年代的变化:⑴20世纪70年代,中美开始改善关系;⑵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⑶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⑷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变化的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在26届联合国大会时,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支持中国的国家有: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等。

3、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接着,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我国外交工作出现新局面。

4、2001年APEC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10月21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上海科技馆迎候前来出席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美国总统布什、俄罗斯总统普金等19位领导人。江泽民首先发展讲话,接着,会议讨论了全球和地区经济形势、面向新世纪的APEC政策框架等问题,通过了《上海共识》。会议结束时,江泽民宣读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模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5、▲70年代以来,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

⑴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⑵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⑶1972 年,中日建交;⑷2001年成功举办APEC会议;⑸20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1、▲建国以来我国的科技成就有哪些?为什么能取得如此的成绩? 成绩:“两弹一星”:⑴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⑵1964年6月,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获得成功。⑶1966年,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⑷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⑸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人们正期待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升上太空。

⑹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原因:⑴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⑵国家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支持;⑶广大科学家热情地投入。

2、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意义: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第六单元 科技技术与文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二)、1、863计划:1986年3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向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题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因为四位老科学家和邓小平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作出的”所以这一项计划被称为“863计划”。在随后的半年中,一百多位科学家对计划进行了反复论证,形成了《863计划纲要》,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1、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0年,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我国基础教育水平,已居于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前列。

2、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高等教育的大发展 第20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1、文学的繁荣: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文革以后,一些反思“文革”的一些作品,而后大量的是反映改革开放内容的做平,还有一些弘扬民族道德精神的成功之作。

2、艺术的发展:影视艺术、绘画、书法、戏剧、音乐、舞蹈、杂技等迅速发展。

3、▲走向体育强国,为迎接2008年的奥运会,你觉得自己应该怎么做?:

⑴新中国建立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性体育活动,普遍开展起来。⑵竞技体育水平迅速提高,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乒乓球赢得世界的瞩目;27届奥运会上金牌总数排第三;⑶1990年,中国首次举办了亚洲运动会,2008年,中国将举办奥运会。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做法:⑴提高自身素质;⑵努力成为一名运动员;⑶学好一门外语,成为一个志愿者。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为什么买东西用各种票据?

因为我国经济落后,物资不足,需要用各种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

2、生活保障制度:

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城镇居民最底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逐渐完善。综合性题目汇总

1、▲20世纪50年代,中共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有什么正确决策和严重失误?文革后,在大政方针上又有什么重大决策?这一决策与50年代的探索有什么联系?

2、小平带领中国人民前进的目标是什么?他在经济建设、祖国统一、教育事业、新时期外交政策等方面有哪些“准确的思路”? 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思路:经济建设: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三步走战略,判断姓资姓社的三条标准,教育事业: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科教兴国,民族外交: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不结盟政策等

3、▲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所以党始终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第一位。请你结合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十三大的相关史实,指出党和政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作出了哪些努力?(1)中共“八大”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开始全面社会主义建设。(2)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党召开十三大,明确指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定了党的基本路线,要求深化改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4、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哪些探索?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②、党和政府实行对内改革,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在城市改革计划管理体制,发展多种形式的所有制经济;③、实行对外开放,形成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以发展我国民族经济;④、实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共强调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作为立国之本;

⑤、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纲领和奋斗目标。

⑥、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⑦、西部大开发;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复习提纲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国任务,举行的时间、地点、内容:

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x藏和平解放:1951年x藏和平解放,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x藏。

第2课最可爱的人

1、“最可爱的人”指谁?司令员、出兵时间、战歌、精神?

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3、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

第3课土地改革

1、土改原因: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农民去占有极少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内容、结果、意义。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以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4课工业化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任务: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一五成就:基础工业与新工业部门的建立;交通运输业的成就;原有工业基地的加强和新基地的建立。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6年,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3、五四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2、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14课复习提纲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1956年召开的八大确定的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探索失误的原因:党中央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1961年春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3、建设伟大成就:石油工业——王进喜,先进人物——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

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2、刘少奇案是文革最大的冤案,可见民主法制被践踏到何种程度。

3、粉碎林、江反革命集团的时间:1971年9月;1976年10月。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内容、意义。1978年底,内容: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民主与法制建设:刘少奇案平反,八二宪法(第四部)及系列法律的颁布。

第9课改革开放

1、改革先从农村开始: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

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目的是冲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说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旺盛的生命力,必须改革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对外开放:从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广州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开始的;开放格局:开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

3、国企改革:三个方面,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理论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和指导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第一次系统的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指导党制定了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第11课民族团结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2、共同发展的典型——西部大开发带给西部的新气象。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行使香港、澳门主权,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

2、回归祖国:记时间,说明了中国综合国力提高是胜利的根本原因,与清政府腐败落后导致失地相比较。识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

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分为建国后(解放台湾)、50年代中期(和平解放台湾)、改革开放后(一国两制,统一祖国)三个时期,最终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形成。

2、海峡两岸的交流:1987年,两岸打破了近38年的隔绝状态;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个民间团体通过对话达成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的指导思想。

第14课钢铁长城

1、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1971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进入20世纪90年代,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2、空军建立: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的,20世纪50年代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千多架。诞生后面临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从苏联买——国产化——自己研制。

3、导弹部队:1957年开始组建,担任核反击的特殊任务,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21课复习提纲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面临的环境(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遏制和封锁,许多国家缺乏了解)。政策的特点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目的是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外交成就是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最早是周恩来于1953年底同印度就两国在x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提出的。最早同意的是印度和缅甸,后来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万隆会议的时间、地点、性质、内容: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亚非国际会议,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重点是中国代表团对会议成功的贡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1、中美建交:到建交前的敌对关系,分析中美关系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了解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访华和上海《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正式建交的三部曲。

2、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我国在何时哪届大会上恢复的?哪些国家提出议案?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同时恢复的还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

3、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国何时加入?主题、内容和地位:中国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APEC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第17、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1、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研制或实验成功的时间、意义(地位):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主持研究的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运载火箭、航天技术的成就。

2、袁隆平与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成功时间,赢得了什么称号、评价及奖项要记住:1973年培育成功,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3、863计划:倡导者有四位科学家,批示者邓小平,八大领域——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海洋高技术。

2.网络:生活变化,为什么说网络是双刃剑?《全国青少年文明公约》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1、义务教育:属于基础教育,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规划和成就。

2、三个面向:是邓小平于1983年的题词,记住内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科教兴国”战略:90年代提出,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奠基工程。

第20课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1、文学:两个创作高峰期,代表作品的特点。茅盾奖四个作品

2、体育:特别是近20年的世人瞩目的成就,有何原因、现实意义。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衣食住行的变迁:根本原因是实行了改革开放,有何变化?

2、就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有何变化;知道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哪些制度,哪个是最密切关注的,对社会起了怎样的作用。2016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第1课: 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内容有: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⑤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1949 年 10月 1 日,开国大典隆重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毛泽东 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3、1951年,x藏地方政府派出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x藏的协议。x藏 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第2课:

1、抗美援朝:(1950.10—1953.7)

原因:①美国出兵侵略朝鲜;②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③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时间:1950年10月 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 军队总司令:彭德怀

胜利:1953年7月,美国被迫签定停战协议。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2、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斗中,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其中黄继光和邱少云就是他们中的代表。

3、黄继光:在一次战斗中,黄继光用自己的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壮烈牺牲。

邱少云:在一次潜伏任务中,敌人的炮火燃烧到邱少云的身上,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烧死。第3课:

1、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

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农民受尽剥削,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开始: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具体内容:废除 地主阶级 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 农民 的土地所有制。结果: 1952 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解放。

2、土地改革的意义: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 地主阶级 ; 农民 成了土地的主人;巩固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第4课:

1、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并取得显著成绩:①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生产出第一辆汽车;③第一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④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⑤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了x藏。

★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第5课:

1、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2、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手工业采取 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 赎买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4、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 生产资料私有制 转变成 社会主义公有制 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第6课:

★1、1956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2、1958年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此后,党中央又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3、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1956年—1966年十年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5、铁人(大庆油田)——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第7课:

1、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毛泽东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1966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2、文化大革命: 时间:1966年—1976年 指挥机构:“中央文革小组”

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先粉碎掉林彪后粉碎掉江青)文革中最大的冤案:刘少奇被开除出党,含冤而死

结束: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3、“文革”开始后,党内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干部群众都进行了抗争,批评“文革”中错误的做法,但却林彪、江青等人诬为“二月逆流”,受到压制和打击。第8课:

1、“文化大革命”后,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持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即“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了全国上下的不满。于是,在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1978年底

内容: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凡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第9课: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目的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深圳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3、后来,我国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4、我国现已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第10课:

1、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完成了伟大的历史转折。②、在改革开放中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③、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④、在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⑤、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使之成为党的思想指导。

3、重要大会:

中共十二大——1982年;中共十三大——1987年;中共十四大——1992年

中共十四大上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中共十五大——1997年

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第11课:

1、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主要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2、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现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x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x藏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3、由于我国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如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4、如今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使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第12课:

1、香港和澳门的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香港: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3、澳门:被葡萄牙强占,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血洗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第13课:

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计划 篇4

1、阅读下列材料

这张照片(此略说明一下:描述的是一个平头、光着上衣的小男孩抱着一个三岁左右的穿着小横格子上衣的小弟弟坐在被烧毁的房子废墟中。图片左边竖写:房子被日寇烧光,爹娘丧失鬼子刀枪,可怜的小兄弟…… 图片左下边横写:劫后余生)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中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铁证。面对强敌,中国人民展开了伟大的全民族抗日战争,最终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的大门。请回答:

(1)除这张照片外,请你再说出两个典型事例说明这场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1)①南京大屠杀 ②成立细菌战部队(或七三一部队或石井部队)③对根据地开展“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④对沦陷区实行残暴统治⑤经济上野蛮掠夺。(言之有理,符合史实,都可给分,每个1分,满分2分)

(2)除这次全面侵华战争外,近代日本还发动和参加了哪些侵华战争?

(2)①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1分)②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荷兰)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台湾通志》

材料二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春愁》(丘逢甲作于1896年)

回答:①材料一中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

①郑成功

②材料二中割占我国台湾的是哪个国家?《春愁》提到的“割台湾”是近代什么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什么时候台湾才回归的?收复台湾是哪一战争的胜利果实?

②日本。中日《马关条约。》1945年10月(或抗日战争胜利后)。抗日战争。

3、某班举办了一次“穿越历史时空”的征文比赛。马小虎同学写了一篇题为《我的1909》的短文。以下是这篇短文的片段,请你将文中违背基本史实的错误逐一指出来,并简要说明理由。

我的1909

前几天,我收到了远在北京(那时也称为京师)的表哥的来信,他在那做小生意,邀请我去玩。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兴冲冲地乘飞机出发了。到了北京。表哥把我接到了他们位于东交民巷的新家。次日上午,表哥陪我到紫禁城内游览了一番。紫禁城真不愧为举世闻名的皇家建筑!中午,我们品尝了北京小吃。还真是“无巧不成书”,在街头,我有幸听到了谭嗣同充满激情的演讲,深受鼓舞。回来的路上,我顺便买了一本《新青年》杂志。┅┅

(1)飞机。(1分)1911年中国才出现飞机。(1分)

(2)东交民巷。(1分)根据《辛丑条约》规定,此处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1分)

(3)紫禁城。(1分)清政府尚未被推翻,此处为清王朝皇宫,普通人不可能进入游览。(1分)

(4)谭嗣同。(1分)他已于1898年牺牲。(1分)

(5)《新青年》(1分)1915年才在上海创刊。(1分)

4、运用所学知识回答:近代化主要是指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1)上述四次运动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主张?

(1)“师夷长技”(自强、求富);维新变法(变法图强或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或救亡图存);三民主义(同盟会纲领的内容或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科学

(2)这些思想主张对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分别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2)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思想启蒙(为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奠定了基础);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放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

件。

(3)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可看出近代化的起步有什么特点?

(3)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的变革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材料二: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请回答:(1)发动西安事变的爱国将领是谁?(1)张学良。(1分)杨虎城。(1分)

(2)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出发点是什么?政策依据是什么?

(2)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1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分)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日本右翼团体编写的新中学历史教科书)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1)以上材料,反映了日本教科书对哪一历史事件的歪曲?(1)七七事变。

(2)材料中,日本是怎样推卸战争责任的?

(2)把七七事变的起因归咎给中国;把事态扩大的责任也推给中国。(回答其中任意一条均可)

(3)针对日本歪曲侵略历史的行经,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3)要正视历史,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答案可以多元,只要合理均可)

7、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忿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服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将士书》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什么事变?(1)西安事变

(2)张、杨发动这一事变的原因是什么?

(2)蒋介石对内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对外则对日本侵略者妥协。

(3)事件发生后,中共提出了什么解决方针?(1分)中共的出发点是什么?

(3)和平解决的方针,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5年4月29日15时,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手紧紧握在一起。随后,双方举行了会谈。这是60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主要领导人的首次历史性会谈。两党希望这次会谈的成果,有助于增进两岸同胞的福祉(fú zhǐ,幸福的意思),开辟两岸关系新的前景。——摘自《人民日报》(2005年4月30日第一版)

(1)60年前国共两党进行了哪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各有何主要历史作用?

(1)第一次国共合作(或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分)作用: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1分,答出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等史实亦可得分);第二次国共合作(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分)作用:领导了全民族的抗战,并取得了胜利(1分,答出具体史实亦可得分)

(2)今年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82周年。他的最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2)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4分,如答出具体史实可酌情给分)

11、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十九世纪,日本和中国都遭到了列强侵略。为挽救民族危亡,两国都进行了改革。

(1)两国政府进行了哪些改革?(2分)这些改革对两国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1)中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答出其中一个即给分)(1分)日本:明治维新。(1分)洋务运动使

中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戊戌变法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当时亚洲唯一摆脱殖民地、半殖民地命运的国家,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4分)

改革后的日本,曾先后对中国发动过两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但是,当前日本右翼势力却否认、歪曲、美化过去的侵略历史,把侵略中国说成是“进入”中国,甚至把其制造的骇人听闻的大屠杀都说成是“资料上尚存疑点”……

(2)请根据材料拟定一个小论文的题目。(3分)

(2)要求:所拟定的题目①应符合材料意思;②应反映一个明确的主题;③应体现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分)

1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略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史的两件事例,并简要评说这五个历史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洋务运动:是一次先进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对后来的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反帝爱国运动。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民,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13、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有关“红军长征”的问题:

(1)、红军长征途中在何地召开了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处在哪个世纪哪个年代?(1)遵义。20世纪30年代

(2)、请你写出长征途中的两件事。红军三大主力在何地会师?

(2)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等。会宁。

(3)、红军长征途中克服了哪些困难?(至少答出2种困难)表现出一种什么精神?谈谈你心目中的这种精神。

(3)恶劣的自然环境。少粮食给养。敌人的围攻堵截等。长征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的精神等。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本是一九三五年拍摄的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歌词如下: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请回答:①国歌名称是什么?什么时间被正式定为国歌? ①《义勇军进行曲》1982年

②歌词中“最危险的时候”的含义是什么?

②日本帝国主义步步进逼,策划华北五省自治等侵略活动;国民政府妥协退让,同日本签订《何梅协定》;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③举出1935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人民“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史实。

③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一二•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初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5、材料:1982年9月,在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中,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态度强硬:中英谈判只有在承认”三项条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下去.邓小平在会见这位以强硬著称的”铁娘子”时,针锋相对地提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到时英国必须下旗归去。请回答:(1)与香港问题相关的“三个条约”中,规定割让香港岛的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2分)《南京条约》

(2)到今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已有多少周年。(2分)

1016、学史明智2003年12月13日,由旅日华侨捐资50万元铸造的重6.6吨主题为“铭记历史教训、祈祷世界和平”的“和平大钟”,在南京撞响66声。结合材料和你对历史的学习回答:

① “和平大钟”为什么撞响66声?(2分)

① “和平大钟”撞响66声,是因为从1937年南京大屠杀到2003年是66周年。(2分)

② 谈谈你的感想。(5分)(要求不少于35字)

② 感想:A.不忘历史,铭记历史教训,是我们奋起的动力;B.纵观几千年的人类历史,任何时候、任何国家都不是靠祈祷来赢得和平的;C.“落后就会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真正需要撞响的,应该是警世之钟,是自强之钟。(以上三个方面任一方面或其他方面谈,只要言之有理且层次清晰,都可得4分,如能联系实际且较为深刻可得1-2分)

17、阅读下列的材料:(7分)

材料一:即右边的材料。“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材料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三:“在现阶段民主革命时期,党的任务是打到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阅读后,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①材料一出自什么文献?(1分)①《天朝田亩制度》(1分)

②材料二是什么政党的政治纲领?今年是该党成立多少周年?(2分)

②中国同盟会(或同盟会)、102(2分)

③材料三反映的革命纲领制定于哪一年?(1分)③1922(1分)

④以上三则材料简要反映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探索历程。由此,请你结合史实说说中国革命的重任最终落在了谁的肩上?(1分)请你简要说明理由。(2分)

④中国共产党(1分)(该问题为开放性试题,回答只要符合下面中心内容的意思即可,2分)实践证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无法承担起中国革命的重任,只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国革命的重任也就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

18、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中的重要事件,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请你回答:(1)举出三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各2人)(6分)

(1)洋务运动: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中选二人;维新运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新文化: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2)三次运动各有什么进步意义?(8分)

(2)洋务: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侵略,同时引进西方科技、培训近代人才、创办近代企业等方面回答。维新:从推动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传播角度回答即可。

新文化:从思想大解放运动、从民主和科学传播、从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条件等角度回答。

19、问答题:

中国近代史上,日本曾经发动了哪两次侵华战争?中国在这两次战争中一胜一败,试简要分析这两种不同结局的原因。

答: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1分)和全面侵华战争(1分)或者抗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原因:①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战斗力弱;(1分)

②日本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上升时期,政治制度先进,经济和军事力量强大(1分)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建立了由中共倡导的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②中共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持久抗战的方针;(1分)③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的抗战,对侵华日军起了牵制作用(1分);④中共领导的八路

军、新四军和其它抗日武装,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战场,抗击了大部分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对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作用(2分);⑤中国的抗战得到了爱国华侨的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援,对抗战的胜利起了积极作用。(1分)

20.阅读材料一:

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定,国家前途实利赖之。----蒋介石

材料二:鄙人勇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毛泽东

①材料一是蒋介石于年发给毛泽东的电文,材料中的“渝”是指市。(1分)

②蒋介石要毛泽东赴渝的真实用意是什么?(1分)

③材料二中,毛泽东为什么会接受蒋介石的邀请?(1分)

④这次会晤史称什么事件?取得了什么结果?(1分)

①1945年,渝指重庆②一是为了欺骗人民,二是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③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④重庆谈判,10月10日,国共代表徐订了《双十协定》

21、阅读下列材料:

五四运动时期的主要口号有“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等。回答: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中的“国贼”指的是谁?①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②从口号中,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具有怎样的性质?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③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向五四运动中的学生们学习什么?

③学习他们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或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22、下列是一首历史上流行歌曲《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请回答:

⑴“我”为什么从“九一八”(“那个悲惨的时候”)不得不到处流浪?(2分)

⑴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东北军奉命不抵抗,日军占领东北,3000万同胞从此过着亡国奴的生活。(2分)(只要说出九一八事变、日占东北两要点即给2分)

⑵任举两件史实反映日本在东北实行的残暴的殖民统治。(2分)

⑵为开放性问题。如: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用刺刀维护其殃民统治,对中国居民任意捕杀;用活人作细菌战实验;掠夺资源;抢占土地;滥发纸币;野蛮掠夺劳动力等等。任选两点说明就可。⑶该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据此谈谈你对历史(社会)事变与个人命运的认识(要求:不展开论述,限50字以内)。(2分)

八年级历史期末复习计划 篇5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荷兰)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台湾通志》

材料二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春愁》(丘逢甲作于1896年)

回答:①材料一中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

②材料二中割占我国台湾的是哪个国家?《春愁》提到的“割台湾”是近代什么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什么时候台湾才回归的?收复台湾是哪一战争的胜利果实?

2、①郑成功②日本。中日《马关条约。》1945年10月(或抗日战争胜利后)。抗日战争。

4、运用所学知识回答:近代化主要是指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1)上述四次运动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主张?

(2)这些思想主张对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分别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3)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可看出近代化的起步有什么特点?

4、(1)“师夷长技”(自强、求富);维新变法(变法图强或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或救亡图存);三民主义(同盟会纲领的内容或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科学

(2)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思想启蒙(为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奠定了基础);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放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

(3)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的变革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日本右翼团体编写的新中学历史教科书)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1)以上材料,反映了日本教科书对哪一历史事件的歪曲?

(2)材料中,日本是怎样推卸战争责任的?

(3)针对日本歪曲侵略历史的行经,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6、(1)七七事变。(2)把七七事变的起因归咎给中国;把事态扩大的责任也推给中国。(回答其中任意一条均可)(3)要正视历史,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答案可以多元,只要合理均可)

17、阅读下列的材料:(7分)

材料一:即右边的材料。“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材料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三:“在现阶段民主革命时期,党的任务是打到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阅读后,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①材料一出自什么文献?(1分)

②材料二是什么政党的政治纲领?今年是该党成立多少周年?(2分)

③材料三反映的革命纲领制定于哪一年?(1分)

④以上三则材料简要反映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探索历程。由此,请你结合史实说说中国革命的重任最终落在了谁的肩上?(1分)请你简要说明理由。(2分)

17、①《天朝田亩制度》(1分)②中国同盟会(或同盟会)、102(2分)③1922(1分)④中国共产党(1分)(该问题为开放性试题,回答只要符合下面中心内容的意思即可,2分)实践证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无法承担起中国革命的重任,只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国革命的重任也就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

18、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中的重要事件,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请你回答:(1)举出三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各2人)(6分)

(2)三次运动各有什么进步意义?(8分)

18、(1)洋务运动:奕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中选二人;维新运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新文化: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2)洋务: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侵略,同时引进西方科技、培训近代人才、创办近代企业等方面回答。维新:从推动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传播角度回答即可。

新文化:从思想大解放运动、从民主和科学传播、从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条件等角度回答。

21、阅读下列材料:

五四运动时期的主要口号有“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等。

回答: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中的“国贼”指的是谁?

②从口号中,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具有怎样的性质?

③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向五四运动中的学生们学习什么?

上一篇:自贡市一中2014年高考喜报下一篇:优秀作文精选: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