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环境污染

2024-07-27

治理环境污染(共12篇)

治理环境污染 篇1

这几天一不留神看了几部灾难片《2012》《后天》《唐山大地震》,相信这几部灾难片大家都已经看过,或许听过。走出电影院大门,每个人的神情都很凝重,当然我也一样,面对大自然的惩罚,我们束手无策,我们等待的只有灭亡。因此写下这篇文章告诫每个人,注意爱护自己周围的环境,爱护自己。

回想这种种的情形,从当初无休止的砍伐树木,无地域的扩张建筑范围,到贪婪的从大自然索取欲望中想得到的东西,是否我们应该注意到或者意识到保护环境呢?我们身边清澈的河流小溪现在是什么样?你是否我我同样的担心新装修的房子甲醛是不是很重?是不是会影响自己以后的生活?装修处理的不好会不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常常因为装修污染、甲醛治理而大伤脑筋?……

小心环境污染吞噬我们的生命

由于我家刚搬进新家,而且整栋楼正在装修中,可能是由于灾难片看了的原因,经朋友介绍我找到北京化达高科室内环境研究所的潘经理介绍,对于装修污染治理、室内空气治理、室内环境治理、甲醛治理等环境污染现象都很在行。如果大家有兴趣,有环保意识,可以去他们网站看看,了解一下(),由于对于室内方面的污染不太懂,所以向他咨询了一些相关问题。

潘先生告诉我,环境污染物按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理污染和生物污染等。其实像化学污染中的烹调油烟的污染,吸烟烟雾的污染等我们虽然不能有效的完全控制,但是我们可以适当的减少,同时像我现在准备搬新家。对于大众来说,58%的人认为“居室污染,即是室内可嗅气体(甲醛);46%的人认为老房子、贵装修就可避免居室污染;更有64%的人不清楚居室污染检测的科学根据,病急乱投医……因此,打造“健康”的新房,空气检测不可少。甲醛、苯、TVOC等需要很长时间才分解,室内空气污染密集散发期一般为装修后1到3年,这期间对人们身体有一定的免疫力下降、不孕、致病等风险。装修后最好请检测机构进行室内空气检验,合格之后方才入住。

一个小小的住所都能检测出这么多的问题,如果我们不处理好这些装修污染,我们每天将生活在什么样的空间里?何况我们身处的环境,每天汽车排放的尾气,工业区排放的工业污染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等。试想如果我们不从现在开始就爱惜环境,爱惜自己,多年以后我们生活的地方会是什么样?四周围漫步着乌烟瘴气,刺鼻的味道满身围绕,脚下踩着枯黄的树叶和生活垃圾,城市中到处是汽车尾气,哎……无法想象。

从现在开始就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吧,不要让环境污染吞噬我们的生命。

资料来源:http://

治理环境污染 篇2

1.政府缺乏长远的农村环保规划

在浙江省新农村建设中, 尽管政府重视编制总体建设规划, 但忽视与土地环境、产业发展等规划的有机结合。农村聚居点往往沿公路带状规划发展, 或与工业区混杂。许多新镇、新村没有涉及饮用水源的选址, 没有很好地考虑生活废弃物处理、居住区与养殖区分离等环保问题。

2.生活废弃物的环保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大部分村落缺乏分类收集生活废弃物的环保基础设施, 更缺乏变废为宝的环保设施, 许多农村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在道路两旁或丢弃于水塘沟渠中。农村大部分地区河、湖等水体受到污染, 使得以井水为饮用水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污染物的排放直接危害农民的身体健康和农村环境卫生, 并造成传染病的易发性。

3.养殖业废弃物污染缺乏环保处理

由于畜禽养殖业从分散的农户养殖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 但大多数养殖场粪便、污水的贮运和处理能力不足, 大量粪便、污水不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河湖, 这在浙西地区较为严重。养殖业的污染, 不仅严重危害农民身体健康, 还引发养殖户与非养殖户之间的纷争。

4.平原湖泊区种植业面源污染问题日趋突出

农药、化肥和农膜成为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施肥、施药配套技术和器械不完备, 农药、化肥大量浪费并直接污染环境。污染严重地区已使地下水无法达到饮用标准, 靠井水饮用的农村急需开辟自来水水源。

5.城郊接合部乡镇工业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工业“三废”排放直接威胁农村地区的环境质量, 这在绍兴和嘉兴的纺织产业区、温州皮革产业区和台州制药产业区特别严重。近郊农村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及工业废渣堆放地, 占用毁损大量农田。多数乡镇企业技术落后、能源消耗高, “三废”偷排、漏排现象严重。

浙江省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的生态循环模式

1.“养殖-沼气-种植”循环模式 (以金华市金东区农村为代表)

“养殖-沼气-种植”循环模式的生态环保意义:

(1) 畜禽粪便、渔场淤泥变废为宝。畜禽粪便成为沼气的好原料, 既清洁了空气和水源, 还大大缓解了养殖户与非养殖户之间的矛盾;渔场淤泥的发掘, 有利于改善种植园和稻田土壤, 也使渔场的养殖条件大为改善 (如蓄水量增加) ;鱼塘水富含鱼排泄物, 肥分很足, 是用于农田灌溉和果蔬浇水的上佳水源。

(2) 种养业实现生态循环。稻田、果蔬园、经济林园利用沼液、沼渣、淤泥施肥, 可以大大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而且肥效很高;用沼液、沼渣、鱼塘淤泥种植水果、蔬菜, 不仅成本减低、产量增加, 而且果蔬品质、外观、味道得到提升。

2.“养殖、种植-工业”循环模式 (以嘉兴南湖区余新镇为代表)

“养殖、种植-工业”循环模式的生态环保意义:

(1) 对生态农产品进行深加工, 有利于提升生态农产品的市场价值, 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实现生态农村建设中农业和工业的良性互动发展。

(2) 有利于实现农村乡镇工业的生态化转型, 使乡镇工业成为农村生态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3) 生态工业具有变废为宝的自净功能 (如废渣制砖和污水处理) 。

3.“生活-沼气-养殖种植”循环模式 (以桐乡市养殖合作社为代表)

“生活-沼气-养殖种植”循环模式的生态环保意义在于:

(1) 沼气使废弃的生物能变成有用的热能, 如使发酵秸秆、畜禽粪便变为沼气池原料, 沼肥残渣又作为稻田和果蔬大棚的肥料。

(2) 沼气的使用, 改变了许多村民以柴火为主的生活习惯, 不仅保护了植被, 减少水土流失, 而且没有了柴草, 农民屋前屋后干干净净。

(3) 沼气代替烧柴以及使人粪及时清洁, 改善了农村空气质量。

(4) 环境的改善及生态农产品的消费, 会大大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生态循环模式的扶持政策建议

1.沼气工程扶持政策

沼气工程技术性很强, 需要政府建立健全沼气工程设计、施工和技术服务相关制度, 并应充分发挥养殖小区小型沼气工程和大型秸秆工程原料充足、接近农户、易于就近供气的优势, 以集中供气为重点,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大型养殖场及种植业基地, 应以高值利用为目标, 充分利用粪便、秸秆、生物垃圾等多种原料, 围绕沼气提纯罐装、车用燃料、发电上网, 建设特大型沼气工程, 建立可持续的商业化运作模式, 实现效益拉动。

2.生态农产品加工扶持政策

政府应加大资助生态农产品加工的产学研研究项目, 完善产学研模式。根据杭州、宁波、衢州等地的经验, 条件成熟地区应帮助农民建立技术研发中心。针对产业发展的资金困难问题, 应加大对生态农产品加工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这方面浙西 (丽水、衢州等地) 做得比较好, 问题是要加强信贷管理。针对许多地方农产品仍达不到生态标准问题, 应加强生态农产品生产的技术指导, 实现农产品加工技术与生产的有效对接。

3.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扶持政策

逐步推广生活垃圾滚筒筛技术。该技术是生活垃圾转化为沼气原料最先进的技术, 可以大大提高垃圾利用率, 减少垃圾运输成本, 政府应在沼气发达地区支持推广该技术。当然, 在条件不成熟时, 还是对生活垃圾按无机物和有机物进行分类收集与处理 (无机物填埋, 有机物进入堆肥场作为沼气原料) 最为实际, 但需要村民的配合。垃圾收集设施的建设应启动多渠道的筹资机制, 对此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建立严格的考核管理制度。每个县应把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纳入全县目标责任考核;保洁员实行浮动工资制以调动其积极性;定期给村民上环境卫生课;进行村落、农户环境卫生评比。

4.种植、养殖业环境污染治理扶持政策

开展全省范围内的土壤污染综合治理与修复:在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的基础上, 选取典型区进行治理示范, 然后逐步在全省范围内展开;建立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在自然条件良好地区建立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对基地水、土壤、大气环境质量定期进行监测。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建立畜禽养殖环境标准;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污染物治理。

结论:生态循环模式实施前后农村环保效应对比

新疆环境污染治理问题研究 篇3

关键词:环境规制;污染治理;新疆

目前,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今年连续出现的“多地城市雾霾天气”、“地下水污染”等污染事件,直接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危害了社会公众的健康安全。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走“五位一体”的发展道路,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提升到重要的战略位置[1]。新疆是我国重要战略资源储备区,但生态环境却十分脆弱,在天山南北大建设大发展的背景下,努力建设“美丽新疆”就成为新疆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新疆环境污染治理取得的成效

(一)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逐年增加,基础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2011年新疆生产总值6610.05亿元,比1978年的39.07亿元增长169.18倍,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的同时,各级财政部门也加大了对环境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2011年新疆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1940404万元,占新疆生产总值的2.95%[2],环保投资进入了较快增长期。同时新疆也加大了对环境监察、监测等建设投资,并且开展了全区生态环境监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以及大气、水、土壤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及电磁辐射水平等辐射环境监督监测[3]。2012年,全区环境监测人员共出动应急监测9次,对事故污染情况进行监测,为及时妥善处置污染事故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二)环境污染防治力度逐步加大,污染减排成效显著

新疆把工业污染治理作为全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强对工业污染防治的力度。2012年全区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可喜成效,城市空气质量方面:全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Ⅰ、Ⅱ级优良日数占全年的80.6%,Ⅲ级轻微度污染日数占15.4%,Ⅳ、Ⅴ级中重度污染日数占4.0%;城市声环境质量方面:2012年全区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的城市占88.9%,比上年增加了5.6个百分点;地表水环境质量方面:全区河流总体水质状况为优,部分流经城市段河流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生态环境方面,截至2012年底,全区已建立自治区级以上自然保护区2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19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140万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2.86%[4]。

二、新疆环境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新疆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凸显出一些现实的问题。以“GDP为中心的政绩观”久存官场。一些地方官员缺乏全局观念与环境法制意识,为了地方的经济发展,许多基层政府分管工业的负责人同时分管环保并且环境保护为GDP增长让路的现象时常出现,导致“有增长、无发展”、“高增长、高污染”与“先增长、后治理”的恶性结果。同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依然存在。

三、进一步提高新疆环境污染治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

中国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为此也付出了环境,资源等方面的巨大代价。新疆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发地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吸取东部地区发展的经验教训,树立“生态立区、环保优先”[6]的科学发展理念,关注GDP总量增长的同时,更要关注GDP增长的质量。在考虑短期项目利益的同时,更要关注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摒弃靠牺牲生态环境来实现发展,先发展﹑后治理等传统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更不能以停滞经济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

(二)加强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多维联动的环境规制体系

1.完善环境规制立法、执法体系

法律是命令型环境规制工具的重要手段,在国家环境规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要求广泛运用法律手段实施环境规制,而且还要求将行政、经济等所有环境规制手段的运用都统统纳入法制的轨道。新疆要在完善现有法规条例的基础上,对环境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法规修订。

2.健全环境规制方式体系

新疆在环境规制方式上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行政-命令控制手段,通过标准管制的方式约束环境污染行为。在具体的环境规制措施中,可以考虑多种市场激励型规制工具配合使用,优化环境规制手段,从而更好的降低整个经济的运行成本[7]。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减污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并且可以尝试运用自我规制方式,即由非政府组织机构对其所属会员的规制权力进行安排,达到预期环境规制的目标。

(三)强化责任落实: 地方政府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责任机制

环境保护不是某一单方的事情,它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各个行业共同努力才能做好。因此,新疆要切实建立起政府及各部门的环境保护工作负责制度,把环境保护层层分解到政府的各个部门,通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的办法来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此外要强化绿色GDP的政绩考核机制,通过上一级政府来对下一级政府行政首长进行政绩考核,使环境保护真正成为地方政府行政首长眼中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大事,最终把环境建设与社会建设结合起来,营造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9]。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形成环境保护与社会关系的良性互动,为全面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长效的制度机制保障。

四、结语

新疆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发省区,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经济社会取得了极为显著的快速发展。然而新疆的生态环境又是十分脆弱的,怎样避免重蹈东部先发省份“以牺牲环境来谋求发展”的老路、歪路,就成为新时期新疆各级地方政府统筹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新疆只有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的发展理念,根据区情综合选择配套使用规制工具,在环境污染防治上下大气力,做足文章,就一定能实现新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协同发展的新局面,打造“美丽新疆”。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第233页

[3][4][1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2年环境状况公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第11页,第2页,第8页.

[5]姜林.中国环境规制效率评价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6]张春贤,“变化变革、敢于担当、务求实效,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1年10月27日

[7]唐英.论我国生态环境规制改革[J].财经政法资讯,2008(04)

[8]王晓兵.我国环境规制绩效实证分析[D].郑州:河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环境污染治理及对策 篇4

欧阳绍辉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自然资源的不断开发,环境污染纠纷日益增多,并成为影响经济建设和社会治安的重要因素。所以充分认识其特点,有效地防范和治理,是当前基层经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重要课题。以下就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环境污染纠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环境污染纠纷,就是排污损害环境者与被损害者之间权利义务关系地争执。每个公民和法人都享有合法的环境权益,并负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当这种权益受到污染损害的时候,就必然发生权利人和义务人之间的矛盾和争执。在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这种矛盾和争执是不可避免的。

正如人们的生存需要不断地吸收养分和排泄废物一样,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必然需要众多的生产经营者进行吐故纳新,来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经营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社会劳动消化一定的社会资源,一部分转化为社会需要的各种产品,一部分则成为废弃物(废水、废气、废渣)向外排放,日积月累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破坏。

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势必带来相关环境权益享有者的损害。环境权益的损害具体表现为环境权人的人身和财产权的损害。当环境权人因污染损害所造成的人身和财产得不到污染致害者及时足额的经济补偿,或是环境权益人和污染致害人之间对污染致害赔偿责任出现认识

上的差异时,就必然产生矛盾和争执。因此环境污染纠纷就是有关排污者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争执。其构成要素是:第一,有明确的排污者和污染损害赔偿请求人;第二,被污染损害者有明确的赔偿请求目的;第三,有排污者的排污致害事实和损害赔偿请求人的被污染损害事实。

二、环境污染纠纷的显著特殊性

(一)环境污染治理的特殊性

环境污染纠纷因其与社会经济生活直接关联,与各种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直接关联而有着显著的特点,具体表现在:

1、主体的特定性。这类纠纷的权利主体都是特定环境权益的合法享有者,而义务主体都是因是生产经营而排污损害相关人的环境权益者。如某电厂排放的废水和废气污染了附近的村庄和农田、水系,那么村庄和农田、水系等环境权益的合法享有者就与电厂之间发生纠纷。其他与被污染村庄和农田、水系无关的人则不存在任何纠纷事实。

2、争议标的特定性。环境污染纠纷中,争议的标的都是排污者对污染损害结果的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

3、归责原则的特殊性。一般民事责任都是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故意或过失)为责任要件的,而环境污染纠纷中损害责任的确定实行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即只须有排污者的排污行为,污染损害结果,以及两者之间必然的因果关系等三个要件,而不论排污者主观是否故意或过失与否。这就是说即使排污者在正常情况下的“合法排污”,只要造成了污染损害结果,损害了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就构成了污染

损害赔偿责任,而不论其是否违法排污,或超标排污。、纠纷因素的隐蔽性和纠纷事实的延续性。这是因污染损害的潜在性和长期性决定的。如前所述,环境污染致害行为是现污染环境,然后被污染的环境再危害有关环境权人的人身和财产,加上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局限性,所以环境污染行为所致的损害往往需持续较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又因企业排污致害行为是连续不断的,故此环境污染纠纷一经发生,往往难于一次了结。

(二)环境污染治理显现的态势

纵观前期的环境污染纠纷,大体上是呈现以下态势:一是纠纷隐患越来越多,众多的集体、个体企业在市场经济建设中,不懂科学管理,不讲法律约束,土法上马小化工、小冶炼、小采矿、小造纸、小制革等“五小企业”,二是污染纠纷逐渐趋向社会化、普遍化、民间化。三是污染源集中地区受污染的环境呈全方位发展的状态。污染调处难上加难。四是受污染损害的多为群体状。因为我国人口密度大,在一定环境中享用同一环境权益的多,一旦环境受到污染,则相关环境权益人都同时受到损害。

三、妥善解决环境污染纠纷的对策和建议

根据环境污染纠纷的上述特点和发展态势,如不进行有效的综 合治理,则不仅危害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而且目前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上与实际需要存在严重的不相适应:①地方政府在领导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忽视了与经济发展目前出现的环境问题与其引发的环境污染纠纷,对这类纠纷

防范和治理缺乏有力的指导和协调。②环保部门在污染纠纷的防治上缺乏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协调,力量薄弱,手段单一。③部分市场主体缺乏环保法制观念,往往只管经济效益,不管环境效益。其他受污染损害者则一有索赔机会就狮子大开口,人为的扩大纠纷事实。第四,部分基层单位和群众组织缺少环保基本知识,不了解环境污染纠纷的特点和基本规律,不能正确的解决纠纷。因此,应尽快采取措施,完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防治环境污染纠纷的综合治理机制。

1、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贯彻落实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三同时”政策法律原则,从根本上控制和减少污染纠纷隐患。并将环境污染纠纷的综合治理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协调指导。

2、各级社会综合治理部门应吸收同级环保部门负责人参加,并将环境污染纠纷的防治列为社会治安的专项治理内容,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3、环保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协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综合治理各类环境污染纠纷的制度,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关于环境污染治理的建议 篇5

xx作为老工业城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资源过度开采和环境污染压力。xx区作为中心城市,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致力于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不断加大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环境质量不断好转,但是仍然不时出现雾霾天气,因此建议:

1.强化舆论宣传,提高全民环保意识。环境保护问题,特别是环境污染治理是一个需要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系统工程。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企业领导、职工和人民群众的节约意识、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通过广泛深入宣传,增强全社会资源环境的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把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最终形成政府、企业、公民互动的有效机制。

2.完善地方环保法规,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一是要突出地方特点,从xx区实际出发完善地方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二是加大执法力度,落实执法主体责任制。三是环保执法应与时俱进。实现由污染防治向生态保护延伸,由城市综合整治向农村环境治理延伸。

3.发展循环经济,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一是在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创绿色企业。促进产品生态设计,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企业努力实现废物的最小化、产出的最大化。二是推动企业间的资源循环利用,实现小循环。三是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循环经济为发展思路,优化工业布局,对现有工业区进行整合和生态化改造,促进资源型的传统加工业向生态化的发展方向、方式转型逐步构建生态经济城市。

海洋环境的污染与治理 篇6

201012049032邓驰

海洋是大自然生命的故乡,海洋和人类的关系,自古紧密相连。海洋占地球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一点八,它通过吸收来自太阳的热量释放到大气层中,从而调节气候。因此,在沿海地区,优美的环境,适宜的气候,让它自古就成为了人口密集的地区,全世界目前约有百分之四十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地区,海洋的环境构成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的特点是受海洋影响的,天气和气候也受海洋控制,如果海洋发生变化,地球所具有的特点也会随之改变。所以海洋环境问题一直是一个关乎全世界人民的国际性的大问题,而当今社会人类已经面临着许多跟环境有关的问题,在此情况下,为了人类可持续的发展,就应该避免对环境继续造成伤害,培养人们环境保护意识。

现今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全球暖化,臭氧层破洞,天然灾害,能源枯竭,其中几大问题都与海洋紧密相联,更加突出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目前海洋环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海洋的污染,即污染物入海洋,破坏海洋自净的能力 ;二是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即海洋生态环境系统遭受来自人类和自然的影响。由于海洋十分宽广,也就造成海洋的污染面积广,治理难度也相对加大,比起陆地上的污染,海洋环境的污染问题更加严重而难以治理。

海洋本身对于污染物是有这一定的净化功能的,但这种功能绝不是无限的,而海洋污染就是海洋本身的净化能力无法满足净化需求时而产生的污染问题。海洋问题也必然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因为每年世界各国都会有污染物进入海域,给海洋自身净化功能增加负担。因此,海洋环境的保护需要全世界各国人民一起努力。

绝大多数的海洋污染物由陆地上生产过程中产生。沿海的活动,如倾倒废物和港口建设,都向沿海水域排放污染物。污染物进入到海里,造成海洋环境的污染,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甚至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尤其在中国,沿海城市人口稠密,各行各业,尤其是工业,十分的发达,造成沿海地区船只数量不断扩展,港口城市的兴起和大力发展,大量的污染物倾倒,严重损害了海洋的环境,使我国海洋污染问题日益加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对生物和人体健康都有很大危害,必须引起全民重视。

沿海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着良好的海洋环境,不可预测的海洋灾害可以直接影响沿海地区经济的发挥在那规模与速度。在我国,尤其是经济特别发达的沿海地区,污染物排放的同时并没有做好治污净化的工作,使污水向海洋里无度排放,使海洋这块宝地受到日益严重的污染。也有事件表明,工业产生的有害物质流入海洋,会逐渐在海洋生物中聚集,而人们使用了聚集污染物的海产品后,会导致中毒,更甚者会引发死亡。近年来,我国近海水体的坏境质量已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污染的范围也随之不断扩大,海洋污染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的环境治理方式,只重视了对陆地环境的保护,一味的将陆地的污染物向海洋倾倒,让海洋变成了陆地的垃圾桶,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损害海洋环境的这种做法是十分不可取的。内陆里大量的排污企业并没有建设相应的污物处理设施,即使有设施的企业,使用率也十分低下,导致大量未经处理以及不服排放规格的污染物被排入江河海域中,严重造成对其的污染。除此之外,内陆及沿海城市的生活污水,也被大量排入海域,造成了海水的富营养化,导致赤潮现象频繁发生,且次数每年都有增长。农业方面,务农所需的农药、化肥等物的大量使用,导致农业有害物质的残留日益增多,经过排水,最终也会进入海洋。海洋上的石油开发与石油运输的事故发生,也会引起海洋的污染,溢油事故会导致石油进入海域,造成海洋生物的大量死亡,也直接影响了渔民的收入与生活来源,而如此一来,人心不稳,也会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由于全球变暖的、,海平面的不断上升,导致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有些沿海的工程也会破坏海洋生态环境。而人类对于海洋生物过度的捕捞,甚至是稀有生物的捕捞,直接导致海洋生物数目不断减少,许多海洋生物都频临灭绝。要知道,海洋能提供给人类渔业的资源是有限的,但人们的实际捕捞量却远远超过了捕捞的允许范围,就中国而言,鱼类等资源已经严重衰落,鱼龄也在逐年下降,至今日基本已减至10龄之类,年产量却大幅度减少。对于海洋生物的变化,人们想到的却不是如何改善治理,而是做出更加具有破坏力的措施,例如增加船只和减小捕鱼网眼的大小,捕捞次数也日益频繁。过度的捕捞对海洋生态资源的破坏是致命的,尤其对幼鱼的损害极其严重。而渔业的资源一旦遭受破坏,是很难恢复的,而人类在渔业资源遭受到破坏后,不但没有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而是更加肆意的对其进行破坏,此等行为实在应该被国际社会终止!

上述一系列的情况表明,保护海洋的环境,防止海洋的污染,保护海洋的资源,防止恶性循环的事件继续发生,是一项全人类都必须参与的任务。

第一点,必须增加全民的海洋环保意识,这是治理海洋环境的关键点。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一直在为人类的行为买单。全世界范围内,大量的江河的污染度早已超过了其对污染的承受能力,大自然容量的老本,已经基本被人类吃光了,但环境的污染却依然在继续扩大,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继续发展的严重阻碍,这必须引起全民的一致重视,采取治理污染的有效措施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第二点,必须先确立起治海先治陆的思想。其实从上述资料看来,想要把海洋环境治理好,关键还是在于陆地环境的治理,必须控制好陆地的污染。对污染的认识不到位,陆地污染不根治,海洋环境污染就无法避免。对大型的工矿企业要加强治理,如果相应企业没有做到污染物治理的工作,就该对其执行相应的处罚。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对城市中的生活废水和垃圾的处理。尤其是对于沿海城市,离海洋距离近,更要尽快建设起污水和垃圾处理厂。与此同时,也要控制农业用药的污染度,尽量使用低毒的农药。向海洋倾倒的废物,也要控制住,只允许倾倒无毒和无害的废弃物,严厉禁止会引起海洋污染的废物被倾倒进海洋。

第三点,要迅速建立起“污染付费”的制度,而不是过去的“谁污染谁治理”。对于各类的排污企业,政府必须实行收费政策,并且委托专业公司治理。这种方法既可以降低污染治理的成本,也可以提供污染治理的效率,给予那些污染了环境还不治理的企业敲个响亮的警钟。对于排污的收费范围,也需要进行扩大,不仅仅是针对于一些大企业,对于城市中生活的用水,也需要收取相应费用,并且提高收费的标准,否则不乏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就现在来看,排污的收费方式相对较低,治理的经费不足造成了环境治理跟不上环境污染的速度,且目前的收费标准来看,各企业宁可缴纳排污费,却不愿资历污染,这无疑给政府加重了负担。而提高排污的收费标准,增加城市污水的排放费用,可以有效的为环境保护收取废物治理的资金,有效的改善水质,也提升了海洋的环境质量。

第四点,对海洋自身污染的治理,也要加强控制。海洋的污染,很大程度来自于泄油事故,所以海上必须建立起对泄油事故的应急网络,配齐治油的应急设备,提高对海上油污的治理能力。与此同时,也要注意海水养殖的污染。海水养殖需要控制容量,留下一定的空间,多多使用配合饵料,减少饵料在海地水域的沉积。

治理环境污染 篇7

中华环保联合会此举对于破解我国环境保护困局, 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具有重要价值。

前不久, 中华环保联合会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诉上法庭, 要求法院判令吉林油田立即停止违法排污, 支付人民币6075万元用于恢复其污染的渗坑周边等地的生态环境, 并承担本案诉讼和执行而发生的合理费用。目前该案件已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受理, 这标志着中国最大的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案件正式进入诉讼程序。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意味着, 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原告的主体资格不再限于“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 “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也具有提起公益诉讼的资格, 这是我国公益诉讼向前迈出的一大步。

维护良好的环境, 是每个社会成员的共同愿望, 用法律手段解决环境生态问题, 是实现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中华环保联合会此举对于破解我国环境保护困局, 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具有重要价值。目前, 在我国司法体制和环境治理体系中, 环境公益诉讼的作用还远未发挥出来, 司法在环境保护和环境维权中的作用也亟待加强。因此, 我们要从根本上确认和保障环境公益诉讼, 进一步确立适格主体范围, 使环境公益诉讼与行政监管、社会参与、经济调节相配合, 促进环境状况的根本好转。

环境公益诉讼不但可以填补由于行政疆域的约束而造成的监管空白, 而且还是监督行政权力的重要途径。美国是最早建立环境公益诉讼的国家之一, 1970年的《清洁空气法》规定了任何人都可以以自己名义对包括美国政府、行政机关、企业、各类社会组织以及个人提起诉讼。《清洁水法》、《噪声控制法》等也规定了较为完整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德国于1960年确立了公益代表人制度, 由联邦最高检察官代表公众进行公益诉讼。目前, 我国公众的环境权益极易受到损害, 需要加快建立健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实践证明, 公众是各国环境保护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应当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 允许人们对环境问题提起公益诉讼, 进一步促进政府、企事业单位提高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环境污染的源头治理与循环经济 篇8

范式创新与循环经济

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途径,环境经济学界提出了循环经济的理念。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技术、法律规制、经济政策、市场机制为手段,将“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的传统线性物质消耗范式变革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范式,以最小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最少的污染排放,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中国要在实现2020年经济翻两番的目标的同时使环境状况好转,单位GDP产生的污染总量必须降低到2000年的八分之一,显然,必须创新经济增长模式。

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环境立法中实行的是“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虽经几次扩展但其内容与“谁污染,谁治理”的办法没有根本的差异。“谁污染,谁治理”的局限性就在于将污染治理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其最大的缺陷就在于虽有排放标准却无总量控制,忽视了环境容量的极限。而且,这种治理模式对于大量乡镇小企业和生活污染没有可行性,因为小企业和居民没有能力,其结果是“只污染不治理”。2000年以来,中国才真正开始推行污染总量控制战略。

从人类的生产活动与索取环境资源的关系角度,人类社会经历了三种不同的技术经济范式:第一种是传统的线性范式。其方式是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资源,进行加工生产产品,将废弃物直接向环境排放,即“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线性开放式过程。第二种是生产过程末端治理范式。强调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采取措施治理污染。第三种是循环经济范式,其技术特征是源头治理。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基本对策 篇9

摘 要:本文描述了当前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对此治理的意义,提出了具体进行环境治理的几点基本对策,以期对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收稿日期:2009-02-10

作者简介:叶余锋(1974—),男,浙江庆元人,本科学历,主要从事农村环境保护及环境监测方面的研究。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2-0051-0引 言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农业生产及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量增大,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质量与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农村环境现状令人担忧的方面是:村庄环境“脏、乱、差”,城市工业污染向农村的转移,土壤污染,农村饮用水污染等[1]。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必将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对农村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已刻不容缓。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本文在此提出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6条基本对策:

2.1 调整产业结构

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走新型农业化道路,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努力开发和推广生物化肥、物种工程学等替代技术、产品,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推进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推广、普及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技术,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现有工业,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企业品位,减少环境污染,缓解环境压力。

2.2 完善环境制度

补充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中涉及农村环境保护的规定。制订和完善无公害农产品及农药、化肥使用规程等相关标准、规定,推广符合生态要求的施肥和施药技术[2]。加强农村环境管理基础体系建设,环境保护部门应专人专职负责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乡镇和村级配备专兼职环境管理干部。各大中城市的环境保护部门应切实加强城郊结合部及郊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逐步实现城乡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体化。加快农村基础环境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并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技术。例如:通过“改水、改厕、改厨、改圈”以及使用清洁能源,以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生活卫生条件。设立农村垃圾统一收集处理点,逐步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配套污水处理设备,改善农村污水污染现状等等。

3.3 加强环境意识

我国的农村生态环保问题,若没有9亿农民的参与是不可能解决的。要不断加大环境宣传力度,逐步在农村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切实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把保护环境变成人们的自觉意识和行动、不仅

要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而且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环境意识,同时,特别要注意提高环境污染产生者的环境意识,加强他们对污染危害的深刻认识,调动积极性,增强保护环境自觉性[3]。要破除陈旧的生产生活陋习,大力倡导绿色消费,积极创建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村和绿色学校,促使生活垃圾节约化、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走经济、社会、生态并重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创造“村容整洁”的新农村。

2.4 严格环境执法

真正落实县、乡(镇)两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政策,把环境保护作为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尽早将环保考核纳入政绩考核的工作范畴,实行政府指导、部门分工负责、群众广泛参与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的体系,坚持环保第一,严格审批权制度,防止引进重度污染企业。最终推行建设前环境影响评价、“环保三同时”和排污收费等环境管理制度,对重要的规划和新、改、扩建项目按照管理权限实施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加强环境监管,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严防“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向农村转移;强化现有企业的环境治理,严格要求企业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改进生产工艺和技术,确保环保治理设施的正常有效运转;严格排污收费制度,以收费为手段督促企业治理污染,做到达标排放[4];加大执法力度强度,对那些治理无望、群众反映强烈、污染大、消耗高、效益差的企业实施关、停、并、转。首先要特别重视工业污染的治理。在调整优化工业结构的同时,切实解决村村冒烟、处处办厂的问题,坚决淘汰高污染企业,逐步实现工业集聚。以集中供热、集中治污为突破口,以清洁生产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成生态工业园区。其次要加大对种植业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桔秆焚烧污染和化肥、农药、农膜等污染的防治力度,指导和帮助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积极采用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推行“猪-沼-果”等生态养殖模式,减少养殖污染,推进农业经济循环模式。第三要积极探索生活污染的治理。要紧紧抓住城市周边农村,经济发达乡镇和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地这三个重点,把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治理全面纳人“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以我国江浙一带成功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作为范例,结合农村各自不同的区域特点,建立和完善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污水统一处理利用系统,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

2.6 加大政府投入

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离不开政府的作用。治理农村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应该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畜禽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的投资量大、回收期长,每年还要投入一定的正常运转费用,而工程本身对企业直接效益不大,畜牧业又是微利企业,仅靠养殖业主自行投资有难度,技术上也需要进一步创新和提高[5]。因此政府对于这种外部效应明显的大型工程应当加强支持力度,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和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并且在用地、用电、税收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通过政策引导,效益吸引,让业主、农民增加对畜禽污染治理的投入。结 论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必不可少的条件。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了一定的遏制,农民利益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很好的解决,将更有利于中国实现现代化。2008年6月1日起禁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治理措施,说明了政府已拿出不惜牺牲经济发展速度来坚决治理和解决环境污染的勇气、决心和信心。由此,中国农村重现蓝天白云、山川秀美的时代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十陵街道召开城乡环境污染治理 篇10

来源:时间:2011-7-15点击率:194本周点击率:6

〖字体:大 中 小〗〖背景色: 〗〖网友评论0条〗〖推荐〗〖打印

本稿〗〖关闭〗

2011年7月8日上午,十陵街道办事处在三楼会议召开了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市场、废品收购点及餐饮企业油烟污染)”工作部署会议。到会人员有经济发展办项目负责人蒋晓嘉、统计室项目负责人钟世宽、工商所唐所长、各村(社区)主任及其村(社区)相关工作人员,会

议由十陵街办副主任蔡寒梅主持。

会议内容主要是部署我街道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市场、废品收购点及餐饮企业油烟污染)工作。首先,经济发展办蒋主任对各参会单位提出此项工作的具体任务、要求;二是,钟主任就餐饮企业油烟污染治理工作提要求;三是,是工商所唐所长对市场整治提业务要求;四是,各村

(社区)提出辖区内市场所存在的问题。

最后,蔡主任提出三点要求。一是高度重视,统一思想。

分析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体制的发展 篇11

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治理机制;治理污染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开发商将工厂建在乡镇带动了乡镇企业的经济发展同时接着出现的就是令人担忧的环境污染现象。环境污染治理机制是解决大环境问题的先决条件,建立有效的、健全的、完善的管理机制可以促进环境问题得到改善,环境问题的出现使人们想到之前的饮水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对于农村环境问题,政府职能部门已经高度重视并在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本文就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体制展开了探讨,力求能够找到合理的适合农村环境的管理体系机制。

一,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机制现状分析

1.1对环境污染和治理的认识不足。

由于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认识不足,缺乏一定的经验,相关的管理部门无法尽快地进入到治理工作进程当中,同时,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加快,农民生活所产生生活垃圾以及进行农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化学垃圾的数量逐渐,为垃圾处理再回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大多数农村村民缺乏对环境治理问题的意识,导致了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加剧。有关部门应该加强村民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意识,在村民中进行广范围的宣传,灌输环境恶化对生活居住方面的影响的相关思想,促使并鼓动村民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

1.2政府治理方面的长期缺位。

就目前情况而言,政府职能部门对于环境问题的专注只局限于城市地区,对于农村地区则缺乏关注度,同时,农村的政府职能部门缺乏这一方面的经验和意识,这两个主要原因致使农村环境机制不能得到完善,相关意识薄弱。除此之外,农村地区在环境保护资金方面,未得到大量资金的投入,所以无法开展相关的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1.3存在控制手段和控制过程的二元化。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逐渐出现与以往不同的治理机制,二元化机制则是最为典型的一个代表。城乡二元化机制的出现使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逐渐形成于社会人相适应的城市化社区。在农村地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得到普及,但是并没与于此相结合的现代社区组织,因此,在规模上或者组织、实力上,环境污染的治理问题都存在着二元化的特点,从某种程度来说,农村地区并没有外部控制条件去对环境问题进行维护,更别说社会性质的团体、组织在农村地区进行环境的保护,正因如此,农村地区的环境问题更需要政府职能部门进行高度重视。

二、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体制发展的必要性

2.1农村地区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导致地区的整体环境进一步恶化。

对于整体情况来说,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以及农作过程中产生的农业垃圾只是一部分,农村的养殖企业、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致使在这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越积越多,从而形成了情况严重的污染来源,这一污染问题逐渐取代农作过程以及生活过程产生的污染问题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最主要的原因。从环境问题整体情况来看,城市环境问题的治理要优于农村环境问题的治理,逐渐得到了控制,因为城市人群在这一方面上的意识要强于农村居民,农村居民在环境问题上的意识较为薄弱,同时缺乏相关的治理经验,不懂得运作机制,所以,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恶化。

2.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所需。

统筹城乡发展情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目前构建和谐社会最为需要的。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发展情况,是政府职能部门正着手于解决的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基本的内容。政府职能部门应在这些发展问题上进行高度重视,缩小城乡二元化结构的范围,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否则城乡二元化结构的范围将越拉越大,污染问题得不到改善。

三、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机制的主要途径

3.1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职能部门在环境污染的治理过程中,依赖现有的不完整的管理机制,致使环境问题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现有的环境解决机制尚不健全,未经过系统的完善,不能够很好地作用于环境污染的现状。与之不同的是,城市地区的环境治理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工业污染、环境污染情况都有了显著的变化,不仅是政府职能部门在此方面的资金投入较多,更是城市地区在此方面的治理机制较为成熟,有健全的管理机制,在运作方面能够有效地将环境恶化这一问题进行有效地控制。这种完善的、健全的治理机制是值得农村地区借鉴并学习,可以引用过来,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使最终结果适用于农村整体环境。总的来说,政府职能部门在环境保护这一问题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占全部过程的主导地位,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在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措施,贯彻落实国家制定的相关产业政策,不能一边治理一边污染,应确保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以浪费、破坏环境资源为代价,否则农村环境治理的进程将停滞不前,同时,不能因眼前的利益而透支日后的环境资源。

3.2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环境污染治理模式。

对于农村地区来说,是否能发挥其在环境污染治理问题上的最大作用是问题得到解决的先决条件,最终要实现的是环境污染情况有所改善,在优化环境的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建立相应的有效的治理机制,还要培养农村地区的人员在这一方面的意识,再由这些人员进行信息的传达,将治理机制带到农村中去。农村并不是城市的环境问题解决场所,二者应是独立的发展个体,不应将大型化工工厂大批量地建设在农村地区,这样会导致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加剧,形成城市环境与农村环境的两极分化现象。另一方面,应将城市与农村的环境治理放在同一高度上,并将城市中优质的治理措施带入到农村地区,凝聚社会的各方力量,改善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且应将环境公平理念作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制度的根本理念,农村的环境污染治理形式虽然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但污染环境治理是综合性的工作,因此更应该加强环境公平的理念宣传,用可持续的发展观念来实现农村环境公平,并通过对农村环境资源的保障,从思想层面上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

3.3重视市场机制,调动企业积极型。

市场机制同样是环境保护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在管理过程中,市场机制掌握了环境资源的所有权,能够对环境资源进行管理、交易与定价,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市场机制的作用是与政府职能部门密切相关。企业部门是环境资源的主要使用者,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环境污染的问题也因此变得严重,作为主要的管理机制,市场机制应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在乡镇企业运作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工作过程的操作技术,更要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并参加到治理污染的进程当中。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体制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不能停滞在以前的只污染不治理的状态下,需要建立相应的治理机制确保乡镇企业不会以经济发展为代价忽视环境问题,农村的环境治理问题是需要长久解决的,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得到改善的,政府职能部门应意识到环保问题需要城乡一体化,不能存在相异性。在日后的治理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出适合农村发展可行的方案。(作者单位:河南省西平县环境保护局)

参考文献

[1]曹喜萍,马玉彪,浅谈乡镇环境污染与治理,[J],现代园艺,2013(2)

[2]陈健鹏,李佐军,新世纪以来中国环境污染治理回顾与未来形势展望,[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2)

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管理分析 篇12

1 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特点

(1) 环境治理工程具有复杂性、艰难性的特点目前, 我国环境污染状况非常复杂, 污染物的不可控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不可预知性这两大特点也就决定了环境污染治理工程采用的方法和技术的复杂性。

在我国, 主要的环境污染物来源是工业三废, 分别是:噪声污染、光污染以及放射性元素污染等等。这些污染物成分极其复杂, 比如汽车尾气, 其就是由苯、醇、醛以及二甲苯等多种有机成分构成的, 其他很多污染物的构成也是如此复杂的。

此外, 要想有效地治理环境污染, 则需要非常先进的技术和工艺[1]。目前在我国工业企业中, 排放的污染物也是多样化的, 所以, 要想高效地治理污染物, 必须有针对性地采用多种工艺以及先进的技术加以治理。

由于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难以控制, 所以说, 污染遍布整个世界, 不同程度地危害着人类的生活, 对大气、土壤、动植物等重要资源有着严重的危害性。另外, 环境污染物的顽固性也是难以测定的, 谁都不能保证其不会因为时间的变化而对人们造成更加严重的危害, 这一特点也就决定了环境治理工程的艰难性和复杂性。

(2) 学科的边缘性导致了环境治理工程的边缘性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 和人文科学以及其他自然科学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特别是生物科学、物理化学学科等等, 只有将这几类科学知识融会贯通, 才能更好地为环境治理工程服务。在我国的一些高校中, 环境科学学科的确立的确存在一定的问题, 缺乏关注度, 其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 再加上学科本身跨领域范围广的特点, 导致了环境治理工程的边缘性[2]。

2 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管理

(1) 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管理的要求第一, 要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以及公平机制引入到工程的管理当中来, 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紧密联系, 但是, 要秉承环境效益为先的原则, 然后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 设计出合理的方案, 在施工队伍的选择上也要慎重, 选择信誉度好的工程队, 严格把控工程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 要严格执行审查管理制度, 全面地控制整个工程的实施;充分运用污染治理技术的成果, 将其记录到档案中, 保证资料的完整性以及准确性, 方便日后查找使用。

(2) 建立市场化环境污染治理工程 (1) 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市场化的基本框架。政府在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完善新的法律、法规, 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 通过建立健全市场管理机构和认证机构来加强对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管理。政府虽然没有直接管理环境治理工程, 但是依靠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来规范市场也能达到管理的目的, 比如出现责任和管理不力以及贪污腐败等现象, 政府就会强制性的予以管理[3]。环境污染治理工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随意性比较大, 因此必须要通过制定严格的标准和规范来管理生产者的行为。 (2) 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管理中应该重视行政行为。第一, 环境工程管理参与到市场当中, 就要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体制。政府对市场的管理方式主要是政策和其他一些必要的干预, 大致通过税收、政策、补贴和贷款等等手段加强管理。运用法律的手段对市场中的违法乱纪现象以及危害人民的行为进行打击、管理, 必要的要终止生产活动。第二, 政府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 因为其作为市场运行的基础, 能够保证环境治理工程市场的有序运行。第三, 要加强环境治理工程标准的书面化、制度化。要想保证环境治理工程市场的规范运行, 前提是要确立完善的工程质量标准和工程验收标准, 形成一套完善的参考体系和实施规范。

3 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管理的相关建议

在环境污染治理工程中, 结合工程自身的特点, 在招标这一环节应该加倍重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一些工程难度系数很大, 要求的技术和工艺也相应比较复杂, 因此要采用无限竞争招标的方式, 可以让多家企业联合投标, 尽量保证工程的质量。对于普通的工程, 则允许有经验的企业进行投标, 以提高工程的质量。

4 结语

最近几年, 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管理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是由于该工程的复杂性和边缘性, 要想全面提高工程的质量, 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首先, 要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充分地结合起来;政府加强宏观调整, 把握市场规律, 力图使环境工程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不断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会文.谈政府投资项目中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建设与管理[J].新建设:现代物业上旬刊, 2012.

[2]吴丹青, 楼项彬.水污染治理工程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新农村 (黑龙江) , 2011.

上一篇: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专业怎么样 就业方向与前景下一篇:有关举手之劳的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