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矿顶板管理制度(共8篇)
某煤矿顶板管理制度 篇1
安龙县安泰煤矿
顶 板 管 理 分 析 制 度
单 位:安龙县安泰煤矿
编 制 人:韩保亮 审 核 人:张清臣 编制时间:2017年2月8日
顶板管理分析制度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进一步加强我矿的安全基础工作,抓好我矿的顶板管理,保持我矿安全生产形式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矿实际,经研究,特制定如下顶板分析管理规定:
一、组织机构:
1、为确保本规定的严格执行,矿成立顶板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顶板管理的各项工作,检查、落实、考核本规定的执行情况。
组 长: 徐文钊
成 员: 刘道军 梁水洪 张恒勋 韩保亮 杨东庭
李自党 段岗立
刘艳方 王朝辉 黄永生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科,由刘艳方负责顶板管理的具体事宜。
2、各采煤、掘进队要成立相应的顶板管理和工程质量验收小组,由主管队长担任组长。
三、采掘工程顶板管理规定
(一)技术管理规定
1、在设计采掘工作前,技术科地测管理人员必须提供可靠的地质说明书。
2、采掘工程施工前必须编制符合本实际情况的作业规程。如遇情况变化,必须及时编制补充措施,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并贯彻学习。作业规程中必须包括顶板管理说明书。顶板管理说明书中对于
顶板来压、坚硬或复合顶板、过老巷或构造变化带、回柱放顶、工作面收尾、巷道回撤等情况必须进行说明,并制定专门的顶板管理措施。
3、支护设计必须依据工作面顶底板情况及矿压观测资料进行计算,并根据工作面支护密度的计算,合理确定工作面柱排距、工作面支护形式及机头支护形式。作业规程中必须明确规定所需各种单体柱、梁的型号、数量及备用数量。合理确定架设方法和回撤方法。
4、工作面要加强支柱管理,实行全承载支护、循环注液、制定防倒柱、防片帮措施,强化检测,保证质量。
5、沿空送巷,巷道设计与施工应避开集中压力区,施工时间必须在工作面停采、顶板动压稳定之后。
6、所有掘进工作面,迎头到永久支护之间都必须使用前探梁支架或其它临时支护形式,严禁空顶作业。前探梁或临时支护形式、规格、质量标准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7、掘进工程和巷修工程都必须严把工程质量关,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
(二)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
1、工作面切眼掘进一般情况下要一次掘成,形成单体支柱配合钢梁帮顶护严、支护到位。必要时单体支柱架设要穿柱鞋。支护不能一次装备的,要制定工作面装备支护替棚措施,明确替棚、单体支柱及顶梁架设程序和质量标准。
2、采煤工作面必须保证一定数量的备用支护材料,其数量、规格、存放地点和管理方法,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开工前班组长必须对工作面进行全面的检查,确认无危险后方可开工。严禁使用损坏的金属顶梁,失效单体液压支柱,单体液压支柱在入井前
必须逐跟进行压力实验;在工作面回采结束后或使用时间超过8个月必须进行检修,检修后的支柱必须进行压力实验,方可投入使用。
3、采煤工作面严禁空顶作业。所有支柱必须架设牢固,并有防倒柱措施,严禁在浮煤或浮矸上架设支柱。工作面的排柱距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使用工字钢支护工作面的工字钢规格要在作业工程中明确规定,碰倒或损坏的支柱必须立即恢复或更换。单体液压支柱的初撑力,柱径100mm的不得小于11.4MPa;柱径80mm的不得小于11MPa。
4、工作面柱、梁必须编号,不许缺梁少柱;外观缺损的柱、梁严禁使用。支护强度必须达到设计的支护强度要求。
5、工作面安装结束,要经过生产技术部门组织的联合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生产。
6、工作面初采必须制定专项初采安全技术措施,矿上应成立专门机构,坚持跟班制度。在工作面初采措施中,对工作面初采领导小组、工作面初采期间的支护管理和加强支护的特殊支护措施等内容,必须做出具体规定。
7、工作面初次来压前后,要有专人观测顶板压力变化情况,及时采取加固措施。
8、回柱时若出现工作面大面积来压有推棚危险时,应立即停止工作加强支护,情况紧急时立即撤出人员并向调度室和值班人员汇报。
9、为保证支柱有足够的初撑力,泵站压力不能低于设计值,液压管路不能有窜、漏液现象。
10、生产期间要保证支柱稳固,坚持循环测压及循环注液制度。
11、在作业规程中,必须明确分段回柱距离、回柱与放顶距离
及支柱与移溜距离。
12、根据上下两巷顶板情况合理确定超前支护形式,并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巷道高度规定:炮采巷道净高不低于1.6m,超前支护长度不小于20m。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必须设专人维护,保证支护安全可靠、行人畅通。
13、工作面生产时要严格执行《采煤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落实采煤工作面工程质量责任制,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及敲帮问顶制度;定期分析支护质量存在问题,制定改进的具体措施。
14、工作面支柱确需穿柱鞋时,柱鞋的规格、尺寸、材质等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和说明。
15、建立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统计分析表和顶板事故档案,严格实行日常的事故分析制度。
16、采煤工作面因片帮造成最大控顶距超过规定距离时要采取安全措施;倾角在15°以上的回采工作面要采取防止大面积顶板垮落的措施。
17、采煤工作面一次放炮长度要根据顶板情况在作业规程中规定。放炮前要作到工作面无空顶、无不完整支架、无失效柱,并加固周围地点的支架;放炮中出现顶板破损、顶板超高、崩倒支柱或顶板来压等现象时要及时处理;放炮后要认真检查顶板情况,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按作业规程规定及时进行支护。
18、加强采煤工作面矿压观测工作。通过矿压观测成果,对开采的主采煤层进行顶板分类,及时制定相应的顶板管理措施。
(三)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
1、临时支护管理
(1)掘进工作面必须使用临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2)作业规程中必须对工作面控顶距做出明确规定。(3)作业规程中必须对采用的临时支护方式、数量和操作要求做出明确规定。
2、架棚巷道顶板管理
(1)架设棚子前,当班跟班队长或班长必须指派有经验的工人按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并有专人监护,将浮石活矸清理干净。
(2)放炮前,靠近掘进工作面10m长度内的支架必须加固。放炮后,必须对放炮崩倒、崩坏的支架先行修复,修复支架时必须先检查顶、帮,并由外向里逐架进行;迎头作业在超前支护或临时支护下作业。
(3)支架间必须用牢固的撑木或拉杆连接起来。可缩性金属支架必须用金属拉杆,并用机械力矩扳手拧紧卡缆,卡缆拧紧扭矩不得小于150N〃m。支架和顶帮之间的空隙必须塞紧、接顶和背实。
(4)坚持对煤或松软围岩进行松帮卸压,减少支架变形,降低复修工程量,对确实需要修复的巷道,要及时编制措施进行修复。
3、井巷维修的顶板管理
(1)在井巷维修前应进行现场顶板鉴定,确定施工方法,制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且必须履行审批手续,并向维修人员贯彻。施工中明确顶板监护人员。
(2)巷道维修作业,必须采取临时支护措施。
(3)维修巷道应有外向里逐段进行,回撤巷道金属支架时应由里向外进行,严禁维修人员进入维修地点里侧。
(4)维修巷道前必须先加固附近支架。在拆除原支架、架设新
支架前必须护好帮顶,防止帮顶漏岩(煤),翻一架给一架,严禁大翻大挑。在一架棚未完成之前不得终止作业。撤换支架的工作要连续进行,如不能连续施工,每次工作结束时必须背实帮顶。
(5)扩大断面和维修井巷连续撤换时,必须保证有在发生冒顶堵塞井巷时能撤出人员的安全出口;在独头巷道维修时,必须由外向里逐架进行,倾斜巷道维修要由上向下进行;巷道对头维修时两处都必须有安全出口,距离小于20米时停止一处作业。发生冒顶时必须木垛接顶。
(6)支架巷道变形严重进行修复时,一条巷道严禁多头施工。
4、过断层、裂隙带、石门揭煤和岩性突变地段巷道顶板管理(1)必须加强掘进地段的地质调查工作,根据所掌握的地质资料,及时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法和安全措施。
(2)在破碎带中掘进,必须一次成巷,尽可能缩短围岩暴露时间,减小顶板出露后的挠曲离层,提高顶板的稳定性。穿煤层或遇地质构造时,应采用可缩性拱形支架支护,并喷浆封闭。
(3)施工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交接班和安全检查制度。要经常观察围岩稳定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必须及时处理。
(4)掘进工作面临近断层或穿断层时,巷道支护应采用U型钢支架或U型钢支架加锚网喷或锚索的复合支护,棚距比正常段要缩小。
(5)必须减小空顶距离,及时架设临时支架,永久支护紧跟工作面迎头。
(6)采用钻爆法破煤(岩)时,必须少打眼、少装药、放小炮,尽量保持围岩的稳定性。若放炮中顶板难以控制与管理,有冒顶危险,应改用风(手)镐方法掘进。
(7)巷道支架背板要严实,提高支架对围岩的支护能力,防止掘进中漏顶或漏帮。
(8)当顶板特别松软破碎时,可打撞楔控制破碎顶板。具备条件时,也可采用对顶板注浆锚固的方法。
(9)在顶板岩性突变地段,要及时打点柱支护突变带顶板。对离层伞檐状围岩要及时敲掉。
20178
安龙县安泰煤矿年2月8日
某煤矿顶板管理制度 篇2
煤矿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 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但因受地质、水文和管理措施等影响, 其存在很多问题难题, 尤其安全问题。在实际煤炭生产过程中, 顶板对整个煤矿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 也是煤矿单位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1]。因此, 本文就针对顶板管理技术展开论述。
1 煤矿顶板经常出现的安全事故分析
a) 工作面两端出现事故。为保证煤矿生产能顺利进行, 要对工作面两端的机头和机尾进行移动, 同时还要拆除旧支柱, 进行新支柱的更换, 在更换过程中, 就有可能出现顶板断裂, 发生松动或冒落情况, 导致安全事故。同时在回采过程中, 由于连接巷道的支撑力比较小, 原来的支架稳定性下降, 很难控制和掌握顶板下沉;b) 煤壁出现冒顶事故。在生产过程中, 随着顶板压力增加, 可能导致巷道两边顶板出现破碎情况,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顶板强度, 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支护措施, 就会出现片帮的冒顶安全事故。另外, 还有可能出现裂缝和岩块游离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支护出现问题, 就可能导致整个支架崩倒, 引发事故[2];c) 巷道交叉口和采掘过程中出现事故。在巷道交叉口会采用巷道开帮方法, 但也要对棚进行替换, 如果新抬棚稳定性和强度达不到标准, 周围岩石受到挤压, 就可能出现事故。在进行巷道挖掘过程中, 作业面本身就存在很多游离岩块, 如果支护不稳定或支护架没有发挥应有保护作用, 周围岩块就很容易脱落;d) 顶线附近出现冒顶事故。在煤矿生产过程中, 顶线有可能不断下沉, 导致大量岩体或石块脱落。如果游离岩石出现旋转, 再加上支架的稳定性和强度满足不了生产要求, 就会出现倒塌, 使得柱子出现倒落情况, 就会直接使顶板出现冒落情况, 很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发生顶板安全事故。另外, 在顶板破损带周围也有可能出现事故, 在顶板破碎带周围有很多断层带, 中间含沙量很高, 在多水条件下, 很容易出现软化现象, 降低岩石稳定性和强度, 随着时间增加就可能会使岩体软化破损, 使得整个岩体崩溃, 出现事故。
2 煤矿顶板管理技术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 可知顶板事故发生具有突发性, 因此要根据实际地质环境和条件进行有效布置, 采用合理技术措施, 保证煤矿生产安全。
2.1 要尽量减少顶板暴露的时间和面积
a) 在采用单体支柱采煤过程中, 要保证挂梁、探班及打柱及时有效, 然后使用小板和笆棍把顶板进行插严和稳定;同时在机组割煤过程中, 要采用追机支架形式, 保证挂梁和支柱的稳定性和强度[3]。如果没有有效控制好顶板, 就要采用撞楔手段进行采煤, 具体就是在顶板上下两端便于控制的地方打撞楔, 这样就可有效防止顶煤出现冒落情况, 然后再进行挂梁和装煤, 保证顶板上下两端能相对前进。另外, 在爆破过程中, 要最大限度降低对顶板的破坏, 要减少同时爆破的眼数;同时要科学合理安排回柱放顶、放煤及割煤的工序, 还要控制好错开的距离;b) 在进行液压支架工作面操作过程中, 操作人员要根据具体煤层软硬度情况, 选择适当带护帮装置, 避免煤壁出现塌落情况。当采煤机作业经过后, 要保证护帮板能紧紧贴住煤壁, 保证稳固, 同时当采煤机到达以后, 再放回护帮板, 让采煤机在护帮板保护下能安全通过;挑梁在千斤顶影响作用下, 在发挥护帮的前提下, 可对暴露出来的顶板进行支护加固, 发挥伸缩梁作用。具体操作过程中, 如果煤层片帮宽度较宽, 伸缩梁和护帮无法有效保证顶板稳定, 就可先把顶梁降低, 在煤壁上适当加打锚杆, 增强煤壁稳固性和稳定性。还可利用带压移架的方法[4]。如果片帮宽度没有达到实际操作要求时, 就可采用超前移架防范, 在移动顶板完好处支架过程中, 要避免引起冒顶情况, 同时沿煤壁方向固定好平行木梁, 对破碎顶板附近做好支护工作, 然后进行相邻支架移动。
如果在工作面顶板在割煤后出现大面积冒落情况, 要在相邻支架之间架设额外支架, 同时还要平行于煤壁方向。移动支架顶梁过程中可撤回额外增加的支架, 同时相邻支架就可在有效保护前提下进行前移, 最后要保证回撤垂直于煤壁方向支架的支柱。另外, 对于很容易破碎的顶板, 要在顶梁上设置1层金属网, 同时要控制好各个网之间的搭接长度, 每隔一段距离连一扣, 同时要注意把新网片放置在旧网片下, 做好护顶工作。
2.2 煤矿单位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开采方法
在开采煤矿过程中, 要有效减少开采压力, 避免出现一些残留情况, 从根本上实现无煤柱开采, 制定科学合理开采顺序, 防止顶板出现破碎情况。在开采过程中, 不能推采开切眼的煤柱。在工作面布置过程中, 要采用俯斜方向, 不能采用仰斜开采方式, 控制好上下平巷和工作面的交角, 要大于60°[5]。另外尽量沿破碎顶板进行挖掘, 不能挑顶挖掘。
对于因为节理裂隙导致的顶板破碎情况, 要顺着主节理方向进行挖掘, 避免出现裂隙扩大或台阶下沉情况。同时, 在选择支护形式过程中, 要保证稳定可靠合理, 比如可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金属铰接的顶梁及错梁直线柱等。在采用木梁时, 还要控制好各个柱子之间距离;为了增加支架稳定性和强度, 在工作面端头可使用网状顶梁[6]。另外, 还要采用化学加固技术, 同时也可有效控制冒落空间和顶板破碎情况, 控制好放顶步距。在采用液压支架过程中, 要控制好采高、挑顶和卧底。
2.3 特殊情况下的顶板技术管理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 工作面如果多为过断层或褶曲地质构造带时, 就很容易出现破碎情况, 倾角和煤层出现不同变化, 压力就会出现不同变化, 很容易出现冒顶事故, 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以下措施:a) 在正式开采前, 要弄清工作面和断层走向的夹角角度, 如果夹角过小, 断层破碎带暴露范围不断扩大, 增加维护难度, 因此操作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 对工作面方向进行适当调整, 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降低对断层面影响;b) 如果断层周围煤层变得比较薄, 运输机不能铺设, 采煤比较困难时, 要根据顶底的稳定情况、强度等进行挑顶, 保证底板平缓。同时对断层周围要提前进行处理, 进行必要支护, 要尽量少装药和打浅眼, 还要加高支架, 打木垛, 提高支架质量, 支撑好断层;c) 在进行褶曲工作面开采过程中, 要先进行挑顶和卧底工作, 控制好地板起伏变化, 如果褶曲位置煤层比较厚, 在通常情况下, 要保留顶煤, 然后沿底进行支架架设, 防止出现顶煤压碎冒落情况;d) 如果遇到陷落柱内部岩石破碎, 可采用平推办法, 同时要在边缘合适位置打上木垛, 控制好柱子之间距离, 不能超过0.5 m, 保证梁上方不能出现漏矸情况[7], 在开采过程中, 采高保持正常, 加大一排控顶距离, 便于操作人员进行开采和运料。
3 结语
在实际煤矿生产过程中, 经常出现顶板安全事故, 影响正常煤矿生产。因此, 煤矿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地质勘察分析工作, 采用先进开采技术和工艺, 制定合理开采方案, 做好煤矿顶板管理。同时, 还要明确相关负责人职责范围, 在出现意外的顶板事故时, 保证能及时有效安全处理, 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保证煤矿开采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1]陈奇.加强煤矿顶板管理实现安全高效开采——全国煤矿顶板管理与技术交流会议报告[J].煤矿支护, 2013 (4) :1.
[2]党永虎.探究煤矿顶板管理措施[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4 (5) :78.
[3]吴益山.小型煤矿顶板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企业技术开发, 2013 (3) :171-172.
[4]孙远平.采煤工作面顶板安全管理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科技大学, 2006.
[5]蔡勇.煤矿顶板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4 (6) :95.
[6]郭涛, 张红岩.煤矿顶板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科技信息, 2010 (29) :376.
煤矿顶板管理的方法措施 篇3
关键词:矿井;顶板;管理;安全;效益;方法
1 煤矿顶板安全的重要性
我国煤层赋存条件复杂,自然灾害严重,大量资源多集中在深部。全国千米深井中,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地温、瓦斯、水害等自然灾害对安全生产和劳动强度的影响正在加大,制约煤矿发展采掘机械化的因素越来越多,地质条件也愈加复杂。
矿井开采过程中矿压问题日益突出,首先较为明显的就是冲击地压的问题,冲击地压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也会发生变化,从强度、频率和规模上都会随着开采深度而上升。同时冲击地压并不是单独发生的,会伴随着瓦斯突出、承压水等各种问题一同发生,它们之间会有互相的作用和叠加,这就造成了更严重的事故,这些灾害互为诱因给灾害的预防和防治带来了更严重的挑战。其次煤与瓦斯的突出危险性会原来越高,开采的深度增加会直接造成地应力的增大,地应力的增大对于煤与瓦斯的突出危险有直接的关系。再次,采场矿压也会由于开采深度的增加而危险性更大,深部煤岩体的应力环境、变形与破坏特性较浅部煤岩体发生了显著变化。深层煤岩体的变形特性发生了根本变化,岩体的扩容现象突出;岩体变形具有不连续性,巷道围岩变形量大。随着采深的增加,采场矿压显现强烈,表现为围岩剧烈变形、巷道和采场失稳,加大了顶板管理难度,增加了支护成本。
在这种严峻的开采环境下就需要各煤炭企业对顶板管理工作提高重视,深入贯彻落实相关文件,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煤矿安全长效机制,对于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起到预防和防治的作用。
2 煤矿顶板常见事故原因
2.1 地质问题
复杂的地理环境对煤矿生产有很大的影响。煤矿区域不同,地质结构也就会有很大的区别。有些地质条件下没有适当的防护措施,就会影响工程的进度;甚至发生顶板坍塌以及冒顶的事故;煤矿如果处于地理环境较活跃的地方,顶板没有适当的加固,事故发生的几率就会加大。不稳定的地质结构的结合情况较差时,就会对煤层顶板的结构造成很大破坏,如果稳定的岩块发生垮塌,就会对顶板造成极大的压力,形成顶板事故的发生。
2.2 人员问题
煤矿生产的每一道工序有极其严格的规定,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施工技术的限定进行,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如果操作不规范,就会造成安全事故。煤矿规模较小的企业,极容易忽视对技术操作人员的培训,使施工技术欠缺,极易造成煤矿顶板坍塌或冒頂。
2.3 管理问题
煤矿的每个安全事故都会涉及到工作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煤矿的监管部门如果只重视单位效益,没有形成有力的监管,就会给煤矿施工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必将形成安全事故。
3 煤矿顶板管理的加强措施
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安全和稳定是极为重要的,这就对加强顶板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1 加大投入
资金是必备的基础支持,煤矿的开采需要很多设备和机械,这就对设备和机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煤炭企业要保证煤炭开采的安全,首先必须加强对安全装备的控制,保证质量数量;另外要积极引进应用煤矿支护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设备等,从科技上提升装备水平,在科技的支撑基础上,积极的与院校、科研所、厂家等密切合作,深入研究顶板支护的技术,不断强化支护技术,从而保障顶板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加强管理
通过对某些煤矿顶板安全事故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之后我们总结出结论,很多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工程现场的管理松懈造成的,开采面的质量达不到标准一定程度上是管理工作出现了问题。另外顶板的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是煤矿工程采掘质量的基础,如何保障管理的有效性,管理人员要找准重点,以煤矿采掘质量管理为基本,全面综合加强工程的质量管理,从管理方面控制顶板事故的发生。另外在采掘工程管理中顶板安全性的技术是支护质量,这就对支护质量提出了相当严格的要求,一旦支护质量出现问题的在验收时候一定不能放松。对于支护质量的管理人员来说,需要由技术性的人员参与负责,常见的即为由矿长组织生产副矿长、班组长以及安全管理人员,对采掘面的支护状况进行现场检查实行动态化模式的管理措施,从人员控制和管理方式上控制安全管理漏洞的出现,从而保障顶板管理的质量,保障煤矿工作的安全。
3.3 技术控制
在煤矿顶板的工作中技术是极为重要的,煤矿顶板技术应用出现的问题直接影响着煤矿顶板的安全,煤矿顶板技术应用的方法以及管理的不当是煤矿顶板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在煤矿企业的管理中必须加强煤矿顶板技术的管理,针对不同的煤矿企业具体要求不同:煤矿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对工程开展状况组织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实时监督,以便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工程中遇见的技术问题要根据工程的进度安排进行及时的解决,一些安全隐患的问题也要组织技术人员及时进行评判解决,解决技术控制的根本性问题,最大程度地杜绝安全事故的出现。外部影响在煤矿生产中不可忽视,虽然不可避免但是工作人员可以提前做好防范,做好足够的准备工作之后就能够尽可能的消除隐患,对煤矿的顶板进行有效的加固和处理,防止出现顶板坍塌事故的发生。
3.4 重点监督
在煤矿顶板管理中,综合性管理是十分必要的,管理人员对整个煤矿顶板的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的控制。另外还需要进行重点控制的管理方式,由于顶板管理中工作较为复杂,这就使得顶板管理的工作量较大,工作人员工作任务重,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管理人员选择着重点进行着重管理,例如采掘工作面是顶板管理的重点,也属于事故多发部位之一,为了解决安全隐患就需要对采掘工作面的放顶、过断层、周期来压、过老巷以及工作面收尾、掘进开门等环节严格控制,必须有相应的管理措施,并且管理措施必须经过各个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制定。最大程度上的解决安全隐患,保证煤矿安全开采过程。
3.5 人员培训
人员作为煤矿工作中的能动因素,人员因素也是煤矿事故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煤矿开采是一个高技术性、高风险性的工作,这就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严格遵守工作规范能够杜绝事故的发生,如何保障工作人员能够严格遵守工作规范这就需要将顶板安全管理及技术培训制定到员工培训计划中,对相关管理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管理及技术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及更新并合理、科学地应用到生产中,从而保障工程的安全高效运行。
3.6 检查监督
如果要减少煤矿施工事故的发生,确保煤矿顶板的安全管理,就必须加强质量检查工作,就必须成立煤矿安全检查小组,定期对煤矿顶板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检验,及时处理检查中的安全隐患。
3.7 创新实践
我国矿区巷道支护工作难度很大,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在巷道支护方式上,建议采用锚、梁、网、喷、钢带、钢棚、注浆加固等多种形式的联合支护,有效地控制巷道变形。同时注重做好巷道底板水的治理工作,对于受动压扰动影响的巷道,通过提高支护强度、合理确定停采线等方法来加强顶板管理。
4 结语
在煤矿的生产中,顶板管理工作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做好顶板管理的安全有效,就需要从态度上、技术上、人员上综合控制,不断的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通过严格的控制消除隐患。
参考文献:
[1]杨雪林.浅谈煤矿顶板管理方法[J].科技与企业,2014(11):18-18.
[2]苏才.回采工作面特殊地段顶板管理方法探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0):146-147.
煤矿顶板管理措施 篇4
XXX矿顶板管理措施
XXXXXXXXX矿 2015年1月20日
XXXXXX矿
XXX矿顶板管理措施
为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加强顶板管理工作,规范现场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和技术管理水平,杜绝顶板事故的发生,实现矿井安全生产形式持续稳定发展同时根据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 发煤矿顶板事故分析报告的通知》,结合XXX矿实际情况,特制定顶板管理措施如下:
一、工作目标:
消灭顶板伤亡事故;力争顶板事故为零。
二、组织机构:
为确保本措施的严格执行,矿成立顶板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顶板管理的各项工作,检查、落实、考核本措施的执行情况。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XXX XXX XXX XXX 成 员: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组织机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XXX同志兼任,具体负责矿井顶板管理的督促指导和组织安排工作。
职责:
1、矿长XXX对顶板管理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定期听取总工程师和分管副矿长及生产技术、安全管理机构的汇报,督促和检查顶板管理工作计划、规章制度、主要技术组织措施、资金等的落实情况,及时作出顶板管理工作的决策安排。XXXXXX矿
2、矿总工程师(技术矿长)(XXX、XXX)对顶板管理工作负技术责任。负责组织制定有效的采掘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编制顶板管理技术措施及资金计划。
3、生产矿长XXX对顶板管理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负责组织、健全机构和配备人员,落实顶板管理工作计划,落实各项管理措施,不断改进顶板管理工作。
4、安全矿长XXX对顶板管理工作负监察责任,负责健全安全监察及岗位责任制,严格按照“三大规程”检查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及措施的执行情况,严格安全检查、监察关,坚持不安全不生产。
5、采掘队队长(XXX、XXX)是顶板管理的直接组织者和指挥者,也是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必须认真落实“三大规程”及各项措施,发现措施不健全、不符合实际情况时要及时提出补充修改意见。
6、生产技术科是顶板管理的技术部门,要有固定的顶板管理人员,坚持开展矿压观测工作,在设计巷道时,要考虑顶板管理并及时将顶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向有关领导汇报并采取措施解决。
7、地测防治水科要加强采掘工作面地质测量的预报工作。
8、安全科是负责质量检查部门,要严格按规程规定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抓好小班验收工作;对顶板管理的安全技术措施、劳动组织的落实实施监督,施工队干部跟班盯岗,各工种岗位责任制落实,作业规程技术措施的落实实施监督。XXXXXX矿
9、培训科负责顶板管理及矿压与支护基础理论知识的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三、管理措施:
1、顶板小组每周对全矿井下各采掘面进行一次全面顶板检查,对检查出的隐患,顶板小组要及时向有关区队下发整改通知,区队接到整改单后必须组织人员及时整改,未及时整改隐患者按每条隐患50元罚款,隔日加倍。不反馈隐患整改情况的按100元/天罚款并限期整改。
2、由技术矿长XXX负责每月组织相关人员召开一次顶板管理工作分析会,研究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现状,分析顶板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强化和改善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的方法。
3、由地测科科长XXX负责加强矿井地质工作。做好XXXX工作面、XXXXX工作面、XXXXX工作面和XXXXX工作面的煤层赋存及顶底板岩石变化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编制采掘地质说明书,遇到地质构造、煤(岩)性发生变化等情况,及时进行观测和调查,为采掘部署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4、由生产技术科长XX负责加强矿压观测工作。采掘工作面的动态矿压观测工作由采煤队技术员XXX及运修队技术员XX具体负责,生产技术科负责及时收集分析有关数据,掌握采掘工作面顶板来压规律和应力分布变化情况,制定相应的顶板管理措施。
(一)、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
1、工作面采用ZH1600-16/24Z型悬移液压支架支护,全部跨落法,随采随落的方式管理顶板。
XXXXXX矿
2、坚持执行敲帮问顶、支架验收、交接班制度。开工前,班组长对工作面的顶板、支架、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每个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地点时,必须认真细致的全面检查顶板、煤壁、支架等,发现不安因素,及时处理;带班队长、瓦检员每班必须对工程进行至少两次的全面监督检查验收,发现违章冒险作业及时制止,工程低劣的及时返工。
3、采煤工作面必须严格按作业规程规定及时支护,并确保支护质量,严禁空顶作业。所有支架必须架设牢固、迎山有力,严禁支在浮煤和浮矸上。同时架设支护应根据顶板破碎的实际情况,架设特种支护或增加支护,减少空顶面积。
4、采面在适当地点经常备有一定数量的支柱、坑木、背木、方木等以备急用。工作面严禁使用失效、损坏等残缺不全的支护材料。维修后的支柱必须经试压合格后才能下井使用,各队指定专人负责、检查落实此项工作。
5、初次放顶和周期来压放顶时,班组长必须及时通知调度室及相关职能科室,一同到现场指挥,及时进行放顶工作。放顶工作前,工作面必须打支撑柱增加支护密度,以防止顶板冒落推倒支架。
6、如发生回柱后顶板仍不冒落的现象,工作面悬顶距超过《规程》规定距离时,必须及时报告矿调度室,并制定强制放顶或留设煤柱等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7、加强工作面采高控制,我矿目前使用的ZH1600-16/24Z型液压支架,其最大支撑高度为2.4m,最小支撑高度为1.6m,采高的过大会造成工作面支架超高,顶板垮落,支架无初撑力,溜子推不动,采高过低会造成通风隐患以及煤炭资源的浪费。XXXXXX矿
8、合理配比乳化液浓度,乳化液浓度在2-3%范围内,泵站系统压力不得低于18Mpa,确保支架初撑力达到规程要求。
9、对采区巷道要经常维修,尤其采面上下安全出口附近20米内指定专人维修,加强管理,确保上下安全出口畅通无阻和足够的断面。
10、采煤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采用两梁八柱支护,工作面采用两梁五柱支护,严禁私自减少和改变支护方式。采煤工作面所有安全出口与巷道连接处的20米范围内巷道两侧必须采用一梁二柱进行超前支护,顶梁与棚梁接触要严密。
11、加强采煤工作面煤层注水工作,要求注水人员每次注水必须到位。
12、煤层底板松软时,必须用耐压材料做木鞋,提高巷道支护强度。
(二)、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
1、新掘进巷道在开口时,先用矿工钢梁腿架设梯形对子棚做抬口棚(U型钢房开始掘进前必须用抬口梁配合卡缆将开口处的梁串联后,方可摘下房腿),开帮掘进时必须使用铁纤橼超前护帮护顶。顶上铁纤缘不得少于5根,并用双抗网、钢管架顶;架设棚梁支护时,必需遵循先升梁后站柱的顺序进行作业,顶帮背木必须打紧背牢,按工程质量标准要求施工,不得有空帮、空顶现象,控顶距不得超过《作业规程》规定,施工中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及时处理顶帮活煤活石。有条件的要实施煤层注水。
2、掘进工作面必须备足紧急救援物资,并做到妥善保管。
3、遇到顶板岩石或煤层松软时,严禁采取放炮作业,可采用手 XXXXXX矿
镐落煤。同时要及时加强支护。煤、半煤与岩巷严禁顶帮有聋顶活石和伞檐现象,发现后及时处理;岩巷支护严格按作业规程进行,临时支护一定要保证质量,顶帮要闭严背实,构件要齐全,迎头空顶距不得超过作业规程的规定。永久性支护砌碹巷道的基础深度,砌体厚度、材料、质量都要符合设计要求。壁厚充填要实,不准有空洞,为了保证所有巷道的支护质量,消除不安因素和事故隐患,除各队自检外,公司、矿每月进行一次质量、安全大检查,每旬抽检一次。严格对片帮、冒顶事故认真分析处理,采取措施,以减少空顶、空帮现象发生。
4、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进入工作面先检查处理工作面的顶帮活石,若有危险时,要先架设临时支护。
5、装药放炮前,应检查并加固(用防倒器等)工作面附近的棚梁,预防棚梁崩倒;放炮崩倒崩坏的支架,必须先行修复,修复后方可进入工作面作业,修复工作必须由外向里逐架进行。
6、施工队每天派专人对管辖区范围内的巷道不定时的详细检查,及时处理聋顶活石,漏帮漏顶及时闭,断背木及时更换,严格按照作业规程检查落实到位。
(三)、掘进迎头临时支护:
1、掘进工作面施工时不得空顶作业,永久支护前必须有临时支护。临时支护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对顶板有足够的控制力、对现场条件有较好的适应性。
2、掘进作业规程或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要对使用的临时支护的方式、操作程序、技术要求等进行规定。
3、采用的临时支护方式要由矿生产科认可。XXXXXX矿
4、掘进工作面的循环进尺必须依据现场条件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永久支护离迎头的距离不得超过一个循环的进尺。地质条件变化时,应及时补充措施并调整循环进尺的大小。
5、巷道顶部锚杆施工时应由外向里逐个逐排进行,不得在所有的锚杆眼施工完后再安装锚杆。
6、采用架棚支护时,应对巷道迎头至少10m的架棚进行整体加固。加固装臵必须是刚性材料,并能适应棚距的变化。
(四)、巷道交岔点支护:
1、巷道交岔点的位臵尽量选在岩性好、地质条件稳定的地点。巷道交岔点要有专门的设计,对支护方式、支护材料、巷道断面等进行规定。
2、巷道交岔点施工前,要由生产技术部门组织现场会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绘制施工放大图,并向职工传达贯彻。施工结束后,生产技术部门必须组织有关部门按设计要求进行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常掘进。
3、采用锚杆(锚索)对巷道交岔点支护时,要进行顶板离层监测,并在安全技术措施中对支护的技术参数、监测点的布臵及监测方法等进行规定。监测中发现支护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架棚巷道的交岔点采用抬棚支护时,要进行抬棚设计,根据设计对抬棚材料专门加工,抬棚梁和插梁要焊接紧密,抬棚架设后的巷道断面不得小于原巷道断面,并满足运输、行人、通风等所需的安全距离。
(五)、修护巷道的顶板管理:
1、矿井在进行巷道维修前必须制定施工安全措施,同时必须履 XXXXXX矿
行审批手续。施工前施工地点应备足紧急救援物资及铁、铁钎椽、双抗网、钢管、通风管、液压支架等;修护巷道时,必须提前两天对煤层顶帮进行注水,用铁、木钎椽护理顶帮,铁钎椽不少于8根或用液压支架初撑顶梁进行顶板支护,顶帮背木要打紧背牢,严防冒顶事故发生。底板松软时,梁腿下要穿木鞋。
2、在拆除原支架(打上临时支护,给好撑木、拉杆等),拆除和架设前必须护好帮顶,防止帮顶漏渣,翻一架给一架,严禁大翻大挑。在一架棚未完成之前不得终止作业。撤换支架的工作要连续进行,如不能连续施工,每次工作结束时必须背实帮顶。
3、扩大断面和维修井巷时,必须保证有在发生冒顶堵塞井巷时能撤出人员的安全出口。在独头巷道维修时,必须由外向里逐架进行,严禁维修人员进入维修地点里侧;倾斜巷道维修要由上向下进行;巷道对头维修时两处都必须有安全出口,距离小于20米时停止一处作业。发生冒顶时必须木垛接顶。
4、生产采区的巷道有连续3架失效支架或有冒顶危险时,必须立即处理,否则应停止生产。
5、独头井巷维修和掘进工作面的后路,必须加强维护。如出现断梁折柱、歪斜、弯曲、片帮、帮顶杆脱落、低矮等情况,必须停止作业,防止发生顶板冒落伤人、堵人事故。
6、运输巷道修护时每班要设专人巡回检查运输大巷顶板,发现顶帮有活石时,采用敲帮问顶的方法,用长柄工具处理。若有其他安全隐患时,及时处理到位或报告调度室进行处理。
(六)、防冒顶堵塞:
1、所有采掘工作面或其他施工地点必须安装“五大系统”,并 XXXXXX矿
保证正常使用。
2、凡掘进巷道,必须加强支护检查,发现断背木、漏帮漏顶现象及时处理或有冒落堵塞巷道危险时,必须撤出人员及时处理,处理完毕后,再向前掘进。
3、若掘进、维修平行作业时,掘进或维修地段操作人员必须加强顶板管理维修地段前后5m必须打临时支护,防止冒顶事故,此段必须放臵直径不小于500mm的通风管子,以保证万一发生冒落堵巷事故时,向独头工作面供应足够的风量,抢险时保证人员安全撤出。
4、松软岩层顶压大,易冒顶,凡发现有断背木、漏帮漏顶现象及时处理或冒落的巷道地段必须加强检查,及时加固,及时维修。
5、采煤工作面冒顶时:①首先检查冒顶情况,冒顶的宽度、高度、上方顶板的稳定情况等,连续3架以上的必须进行处理。②加强冒顶两头的顶板管理,升紧支柱,保证支架全承载。③安排有经验的老工人处理冒顶,处理冒顶时,坚持敲帮问顶制度,处理活矸危岩,支护好顶板,并设专人观察顶板及周围安全情况,严禁大面积空顶作业,清理好退路。④如上方顶板已稳定,矸石已退空,可采用直接架木垛的方法处理,木垛要接顶,最上一排要用木料排严,防止掉矸伤人,顶板来压掉碴时人员不得进入冒顶区。⑤装木垛前,首先检查空顶处瓦斯浓度,若发现瓦斯浓度达 1.0%时,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待处理好后方可进行作业。⑥如上方顶板不稳定,矸石未掉空,可采用坑木接顶交叉充填的方法,托住破碎岩层,然后在其下面架棚,并用木料闭严闭实顶板。⑦架棚后煤壁必须用木料、荆芭等背帮。冒顶处的岩石向空帮充填。⑧加强区队现场跟班制度,现场解决实际问题,严把安全关和工程质量关。XXXXXX矿
(七)、防片帮管理
1、正规操作支架使支架处于良好支护状态。
2、煤层松软时,(悬移支架)应采取带压移架或超前移架。
3、若顶煤冒落、顶板破碎和煤壁片帮严重,在超前移架后,仍不能有效支护时,则必须采取此项措施,其要求如下:用矿工钢(长度视现场情况而定),扶走向棚,梁子要搭在支架的前梁上不小于300mm,一架两棚采用一梁两柱,柱子选用EDA22—30/100单体液压支柱,柱子站在距梁头0.2m处,迎山有劲,迎山角度3~5度,不得打在浮煤浮矸上。棚梁上方用荆笆、圆木接实顶板。
4、片帮过顶要从顶帮稳定的地点作业,自上而下或两侧向中间进行,同时设专人监视顶板和煤帮情况,用2m以上长把工具找清危矸,严格敲帮问顶制度,在清理好退路安全可靠后上梁接顶,过顶期间人员进入煤帮侧工作,并设专人看管,任何与过顶无关的人员不得进入煤帮侧。与过顶无关人员不得在冒顶区域上下3m内逗留。
5、过顶前备足各类备用材料并码放在支架内待用。
(八)、防倒柱管理
井下所有单体液压支柱都必须使用防倒链或其它牢固结实的绳索进行防倒保护,防倒链的使用方法:防倒链的一端卡在顶梁上,一端连接单体支柱。
1、采掘工作面及各修护地点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防倒链,采煤工作面煤墙柱、中排柱及上下付巷抬棚柱必须全部挂防倒链,并坚持使用,采面必须配备不少于10%的备用防倒链。
2、放炮后进入工作面首先检查放炮地点的防倒链是否有被崩掉、崩坏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XXXXXX矿
3、各工作地点设备必须留心设备上有无防倒链,发现后立即回收。
4、各队所用防倒链必须由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并建立台账。
5、各队领用防倒链要做到交旧领新,同时领用防倒链的票据必须报调度室登记。
6、矿调度室建立防倒链管理台账,每月底组织安全科、生产技术科对各队防倒链数量进行一次验收,发现丢失一挂者罚款100元,以此类推。
7、每班由安全科负责对井下各作业地点的防倒柱措施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有措施执行不到位的将给予部门负责人罚款200元,当事人罚款50元。各管理人员下井凡发现防倒柱措施执行不到位的将给予当事人记违章一次。
XXXXXXXXXXXXXX矿
煤矿顶板管理责任制 篇5
第一章 顶板管理责任制
第一条 总经理对顶板管理负主要领导责任
(一)检查和督促顶板管理计划、措施和规章制度的落实,及时对顶板管理工作做出决策和指令。
(二)组织顶板隐患排查,定期听取分管副总经理和总工程师及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处等部门关于顶板管理工作的汇报,并对加强顶板管理工作提出主导性的意见。
(三)健全顶板管理机构,配齐顶板管理和矿压观测人员。
(四)审批有关顶板管理工程项目和资金计划。第二条 分管副总经理对顶板管理负直接领导责任(一)定期主持召开顶板管理例会研究顶板管理工作,抓好分管单位的工程质量和顶板管理制度落实。
(二)组织实施顶板隐患治理,落实顶板管理措施。(三)组织顶板事故的分析和“三违”人员的处理。(四)组织对巷道开门口、工作面安装和撤出、过断层、过老巷、大断面掘进等特殊环节的现场会诊,严格按规程措施要求进行施工。
第三条 总工程师对顶板管理负全面技术责任(一)抓好顶板管理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的制定、检查和 考核。
(二)组织编制顶板管理计划及安全费用的落实。(三)组织制定顶板管理的技术措施,认真抓好规程措施的编制、审批、学习和执行。在地质情况或生产条件发生变化时,及时安排补充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四)组织矿压观测,并根据矿压观测资料,及时制定改进顶板管理的安全技术措施。
(五)主持顶板隐患排查分析,提出隐患处理的意见和措施。
(六)开发和推广应用顶板管理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第四条 安全监察处处长对顶板管理负监督监察责任(一)抓好顶板管理监察人员岗位责任制的制定、检查和考核。
(二)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和《作业规程》及相关安全技术措施,对顶板管理进行监督监察。
(三)负责对顶板事故的责任者、不按质量标准和规程措施施工的管理人员、工人及失职安监人员追查处理。
第五条 矿有关职能部门对顶板管理工作负专业管理责任
(一)生产技术部负责设专人负责顶板管理与矿压观测工作,及时检查、观测、分析顶板活动情况及其规律,制定 切实可行的顶板管理措施。对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及相关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要全面细致,符合现场实际。采掘工作面现场发生变化,要及时编制补充措施,并抓好措施在现场的落实。
(二)地测科负责准确提供采掘工作面的地质资料,每月至少要进行一次地质预报,对构造变化要及时填图和分析,对贯通、立交等环节要及时下达警戒通知书。
(三)安全生产调度中心负责按时调度顶板隐患的处理及工作面初放、安撤、贯通等特殊环节的顶板管理措施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顶板管理问题,要及时督促有关部门认真整改。
(四)安全监察处负责严格按照规程措施规定,认真检查顶板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严把安全监察关,对危险地点的顶板控制,要由跟班队长、技术人员、安监人员现场盯靠。
(五)经营管控部(职教)有计划的对职工进行顶板管理安全技术培训。
第六条 区队管理人员对管辖范围内的顶板管理负直接管理责任
(一)组织区队职工认真学习规程措施,严格按照规程措施组织施工。
(二)合理安排劳动组织,排查安全薄弱人物,搞好职工的自主保安和相互保安教育。(三)对采掘工作面遇地质构造、过钻孔、老巷、冒落区、压力集中区、大倾角、超高、处理悬顶及巷道开门口、贯通和扩修、安撤等关键环节,必须由区队管理人员现场盯靠。
第七条 班(组)长对当班施工现场的顶板管理负直接责任
(一)按照班(组)长职责要求,严格按规程措施规定组织和指挥生产,任何情况下严禁违章指挥。
(二)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督促其按章作业,发现违章作业及时制止。
(三)对工程质量及顶板管理的主要环节、薄弱地点,要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危及安全的突出问题,要积极组织力量整改排除并按程序及时汇报。
第八条 施工人员对作业现场的顶板管理负直接责任(一)参加施工人员必须认真听取作业规程及相关安全技术措施传达,经考试合格并签字后方可下井作业。
(二)严格按照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及有关安全技术措施的规定进行作业,搞好自主保安和相互保安,严禁违章作业。
(三)无规程措施或现场存有重大安全隐患未排除时,严禁施工。
第二章 顶板管理工作制度
第九条 矿对顶板管理工作,要做到年初有计划,年末有总结。每年都要编制顶板管理安全费用计划,落实顶板管 理所需的资金。
第十条 严格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矿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采掘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区队必须搞好班、日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对工程质量不合格的,要责令其立即整改,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一条 严格执行规程措施编制、审批、传达制度。凡作业现场地质条件和施工方法发生变化时,必须及时补充措施,严禁无规程措施施工。
第十二条 严格顶板隐患排查分析制度。矿要每月组织一次顶板隐患排查分析会议。对排查出的顶板隐患和监控重点,按照“项目、措施、资金、设备材料、责任人、时间”的要求抓好落实整改。
第十三条 严格顶板事故分析制度。冒顶事故由矿分管领导组织分析,安全监察处派人参加。影响生产8小时以上的冒顶事故,由安全生产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组织分析,并向集团公司调度室、安监局汇报;凡发生垮面、巷道冒顶堵人或发生重伤及以上的顶板事故,由集团公司组织分析处理。
第十四条 建立顶板管理工作汇报制度。对工作面初次来压、安撤、过老巷、巷道贯通及现场条件发生较大变化等重点事项,矿要按规定要求分别向集团公司调度室、安监局汇报,对发生的重大问题要立即汇报集团公司调度室。
第三章 顶板管理巡视制度
第十五条 根据各部室、区队作业地点及职能不同,将井下所有巷道按网格划分为若干块段,将其具体分到每个部室区队及每班安监员,进行无缝隙式覆盖,同时每个区队及每班安监员按划分区域进行不间断巡查,使顶板排查工作无空点、盲区。
第十六条 安全监察处负责将各区队及安监员排查的所有顶板问题,按照隐患处理信息运行办法,通过筛选、通知、整改、反馈、验收、销号等措施进行闭环管理,使顶板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根据查出顶板问题的危险程度进分类处理,轻微的裂隙、开裂及时找掉;严重的制定专门措施进行支护维修,以保证井下顶板安全。
第十七条 建立失修巷道排查机制。利用旬、月度、季度安全大检查由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处牵头,不定期对全矿所有在册巷道进行巡视排查,并形成失修巷道普查记录,矿井根据巷道失修情况安排进行巷道维护。巷道维护治理情况通过第十五条的有关规定进行反馈,职能部室安排专人对失修巷道维护治理情况进行复查,及时补全到失修巷道普查记录单,做到有据可查。
第四章 顶板岩性探查制度
第十八条 由地测科牵头对采掘工作面顶板岩性进行探查。采掘工作面施工前对顶底板岩性进行综合分析探查,并 在作业规程中注明顶、底板岩性,生产过程中提供地质预测预报。
第十九条 职能部室人员下井时,必须把采掘工作面顶板岩性探查纳入正常检查范围,并采用24小时长效责任追究,发现问题不汇报、不采取措施的,按照矿有关程序和规定进行分析处理。
第二十条 掘进工作面顶板岩性发生变化时,及时调整支护参数。一是掘进工作面遇地质构造或顶板岩性不稳定时,必须在第一时间采取加强支护措施,并及时汇报职能部室,职能部室根据顶板岩性探查情况,确定施工方案;二是掘进工作面顶板岩性稳定时,掘进工区提出顶板鉴定书面申请,由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处、调度中心牵头进行顶板鉴定,并根据顶板岩性稳定情况确定支护参数。
第五章 采煤顶板管理制度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十一条 矿井必须根据现场实际,对煤层顶底板和巷道围岩进行分类。采煤工作面顶板支护设计,应根据我矿或相邻矿井同煤层的实际矿压观测资料,确定支护方式和支护参数,并由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审定。
第二十二条 矿井不得采用剃头开采及反程序开采;特殊情况需要反程序开采时,必须进行技术论证,编制专门设 计,按管理权限报集团公司及上级煤炭部门审查批准。
第二十三条 工作面使用的单体液压支柱,下井前必须逐棵进行压力试验,并有试压记录。工作面不准使用漏液、损坏、失效的支柱,工作面结束后或使用时间超过8个月的支柱,以及在井下储存期超过3个月的单柱,必须升井检修试压并有试压记录,不得直接转入其它接续工作面使用。其它支护材料也要保证规格、材质合格。
第二十四条 采煤工作面必须有适当数量的备用支柱和支护材料,其数量、规格、存放地点必须在规程措施中明确规定。
第二十五条 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在开工前、班组长、安监员必须对工作面的顶板和支护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准作业人员进入工作面。工作过程中班组长、安监员及作业人员必须经常认真检查工作地点的顶板、煤壁及支护情况,当发现不安全因素要立即采取措施处理或撤离,待确认安全后方准继续正常工作。
第二十六条 对采煤工作面的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必须每班进行监测。使用液压支架时,必须设臵并正常使用矿压在线监测系统,要有专人负责,每天绘制工作面压力分析日报图表,并由分管领导签字,原始资料保存完好;使用单体液压支柱时,对单柱初撑力进行检测,并设臵支护质量检查记录表。第二十七条 工作面支柱(架)必须支设牢固,迎山有力。综采工作面泵站压力不得低于30MPa。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不得低于11.5MPa,综采液压支架不得低于24MPa,并每班安排专人对初撑力进行检查,发现初撑力不足的,要及时进行处理。
第二十八条 底板松软的工作面单体液压支柱必须穿柱鞋。柱鞋直径要根据底板比压及工作面支护强度进行计算,柱鞋材质必须满足要求,控制支柱钻底量不得大于100mm。
第二十九条 工作面煤壁要平直,伞檐超过规定要及时处理。煤壁松软易出现片帮时,要有防止片帮的措施。
第三十条 采煤工作面必须按规程规定及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所有作业人员必须在有可靠支护的掩护下作业。严禁在空顶区域内提前摘柱。碰倒或损坏、失效的支柱,必须立即恢复或更换。移动输送机机头、机尾需要拆除附近的支柱时,必须先支好临时支柱。
第三十一条 工作面不准随意留顶煤或底煤,对因地质构造或其它原因需要留顶煤或底煤时,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经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第三十二条 采煤工作面必须及时移架,空顶距离超过作业规程规定时,不得继续采煤作业。
第三十三条 采煤工作面采用密集支柱切顶时,两段密集支柱之间必须留有宽0.5m以上的出口,出口间的距离和 新密集支柱超前的距离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采煤工作面采用无密集支柱切顶时,必须有防止工作面冒顶和矸石窜入工作面的措施。
第三十四条 回柱前,要检查作业地点支柱是否齐全、牢固,特殊支护是否符合规定,后退路是否畅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回柱工作。
第三十五条 回柱时必须使用长柄工具,并严格执行“回柱八大要领”。当顶板来压或遇到其他险情时,要暂时停止回柱,撤离到安全地点,待险情排除后方可继续回撤。
第三十六条 在回柱过程中如发生因矸石冒落推倒支柱或柱、梁被矸石掩埋的情况时,要先控制和维护好附近顶板后方可扒取柱、梁。
第三十七条 液压支架必须接顶。顶板破碎时必须超前带压移架。在处理液压支架上方冒顶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第三十八条 采煤机采煤时必须及时移架。采煤与移架之间的悬顶距离,应根据顶板的具体情况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超过规定距离或发生冒顶、片帮时,必须停止采煤。
第三十九条 严格控制采高,严禁采高大于支架的最大支护高度。当煤层变薄时,采高不得小于支架的最小支护高度,且支架立柱伸缩余量符合规定。
第四十条 支架出现咬架、挤架、倒架时,要及时进行处理,并有安全技术措施。第四十一条 拉移端头支架前,应首先按标准维护好端头顶板,在所有人员全部撤到安全地点后,方可移架。
第四十二条 工作面来压期间,放顶煤工作面必须严格控制放煤量,防止顶板垮落对支架造成冲击。
第四十三条 处理工作面冒顶时,要制定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跟班队长、班组长、安监员必须现场盯靠指挥,确保安全。
第二节 工作面安装和撤出
第四十四条 工作面安装前,要认真检查上下两巷和切眼的顶板支护情况,对损坏、失效的支护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第四十五条 工作面安装撤出前必须由安全生产副总经理组织技术、调度、机电、通防、运输、安监、施工区队等有关单位共同进行现场会诊确认,并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第四十六条 综采工作面新安支架必须接顶严密,初撑力达到标准规定,超高地段必须用合格材料足顶。
第四十七条 新工作面投产前,必须由安全生产副总经理组织技术、调度、机电、通防、运输、安监等单位和接产区队共同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准正式投产。
第四十八条 综采工作面撤面造条件要保证合理的出架空间,顶帮必须使用锚网索支护或其他有效方式支护。第三节 特殊时期顶板管理
第四十九条 工作面开面、初次放顶要编制专门措施,并成立初次放顶管理小组,负责初次放顶的安全工作;调度室要设臵工作面初次放顶管理台帐,及时调度工作面推进度、顶板变化及初次放顶措施的落实情况。
第五十条 当顶板坚硬,采空区悬顶面积超过规定不垮落或缓慢下沉时,应采取强制放顶或加强支护措施,其方式和方法要在规程措施中具体规定。
第五十一条 采煤工作面遇断层、淋水、破碎带、过老巷、过冒顶区、压力集中区、顶底板松软、煤层倾角发生较大变化、托放伪顶开采等情况时,必须根据现场情况及时编制可靠的专项安全措施,报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第五十二条 综采工作面两端头要使用端头支架,当端头支架和巷道帮之间距离超过规定时,要使用单体支柱配合铰接顶梁控制顶板。
第五十三条 倾角大于15°的采煤工作面,支柱(架)应有防倒防滑措施。
第四节 上、下出口顺槽支护
第五十四条 采煤工作面上、下出口两顺槽必须进行超前支护,支护长度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第五十五条 顺槽超前支护采用超前液压支架组支护时,要根据工作面矿压观测资料,合理确定支架组参数,推 移步距应在规程中明确规定。
第五十六条 采煤工作面两端头支护与安全出口巷道支护的距离不得大于0.5m。
第五十七条 两顺槽必须设专人维护,发现有支护失效、巷道变形、漏顶片帮等情况时,必须及时处理。
第五十八条 两顺槽支架应与放顶线对齐;刮板输送机头、机尾处,在确保机头与转载机正常搭接情况下,允许拖后一排。
第五十九条 采煤工作面两端头支护与安全出口巷道支护的距离不得大于0.7m。
第六十条 两顺槽必须设专人维护,发现有支护失效、巷道变形、漏顶片帮等情况时,必须及时处理。
第六十一条 两顺槽支架应与放顶线对齐;刮板输送机头、机尾处,在确保机头与转载机正常搭接情况下,允许拖后一排。
第六十二条 工作面端头液压支架前顶板破碎时,必须采用打插梁维护顶板。
第六十三条 工作面两顺槽出现局部地段超高或顶板开裂、离层、锚杆锚索拉断、顶板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加快等异常现象时,必须及时采取补打锚杆、锚索或注浆等措施进行加强支护。
第六十四条 两顺槽超前支护单体液压支柱活柱量不得 小于200mm,贴煤壁支设的单体液压支柱距离煤壁不得小于100mm。
第六章 掘进顶板管理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六十五条 掘进巷道必须按照批准设计要求编制作业规程及相关安全技术措施,并按作业规程的要求进行支护。在掘进工作面遇断层、破碎带、过老空或局部冒落区、石门见煤附近的三角区时,必须及时编制专项措施加强支护;
第六十六条 需要降低支护强度时,必须由分管领导组织技术、安监、施工区队等单位现场勘查并制定专项措施,由原规程措施编审部门批准后方准改变。
第六十七条 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严禁空顶作业。在开始工作前、工作中、爆破后、截割后,都必须认真检查工作地点的顶板和支护情况,发现危及安全的问题,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在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作业。
第六十八条 必须按照作业规程中的爆破说明书进行打眼、装药和爆破,以确保炮眼数量、位臵、角度合理,装药量适当,防止破坏原有支护。炮掘掘进工作面必须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技术,确保巷道成型质量。
第六十九条 所有施工巷道,都必须在工作面附近存放不少于一天用量的支护材料,备齐备足处理事故应急用料,并实行挂牌管理,标明材料规格、数量等。处理事故应急用 的支护材料及专用工具等,要单独堆放,其种类、规格、数量、距工作面距离等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第七十条 所有施工巷道必须配有合格的施工图表,做到齐全、清晰、准确,并根据现场情况变化及时修订图表。
第二节 锚网索、锚喷巷道
第七十一条 严格把好支护材料进货关。所有支护材料必须是有生产资质厂家的产品,有合格证、出厂证明和产品试验报告单,并严格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测。其中锚杆、锚索、锚具及锚固剂必须有国家授权部门颁发的煤安标志。
第七十二条 采用锚杆支护的巷道在确定支护参数时,应根据煤层及围岩特性和矿压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合理确定支护参数。在推广应用锚杆支护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时要组织专门试验,取得实践经验后再推广应用。在推广应用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重大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需报集团公司审批。
第七十三条 采用锚杆支护的巷道必须配备锚杆角度测量仪、锚杆拉力计和锚杆预紧力检测工具,每班由跟班管理人员和安监人员负责对锚杆角度、锚杆拉力及锚杆扭矩至少抽检一次,并把抽检结果记录在现场管理牌板上。对锚杆角度、锚杆拉力和锚杆预紧力的具体规定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
第七十四条 现场对锚杆进行拉力试验时,应每30~50m 巷道,取样不少于一组;立井、硐室每300根锚杆或300根以下,取样不少于一组;300根以上,每增加1~300根,相应多取样一组;设计或材料变更,应另取一组,每组不得少于3根。在做锚固力试验时,必须有安全措施。
第七十五条 采用锚索加强支护的巷道必须确保张拉机具压力表完好,对锚索的直径、长度、预紧力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并建立施工记录。
第七十六条 煤巷、顶板为煤层的巷道及交岔点要进行顶板离层监测,两离层指示仪最大间隔距离不得超过50m。现场需配备记录牌板,并有监测记录。
第七十七条 锚杆支护要紧跟掘进工作面迎头,锚杆至迎头的最大距离不得超过0.3m加上循环进尺。锚杆的间、排距需根据煤层及围岩特性和矿压观测资料合理确定,锚杆角度相对设计角度的偏差不大于5°。
第七十八条 采用锚杆支护的巷道的锚杆规格、位臵、数量、角度、布臵形式和喷浆材料的材质、配比及喷浆厚度,要符合作业规程和质量标准规定。初喷要紧跟迎头,最大拖距不得超过3m;复喷必须紧跟耙装机后,最大拖距不得超过25m。
第七十九条 掘进巷道必须使用前探梁临时支护。在坚硬岩层中,矿认为可以取消前探梁临时支护或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其它临时支护方式时,必须经技术、安监和区队现场勘 查鉴定并制定安全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前探梁采用直径83mm、壁厚5mm的钢管制作,长度不得小于4.6m,并用悬挂在锚杆上的吊环固定。吊环采用直径不小于108mm,壁厚不小于5mm的钢管、40T链子和直径20mm螺纹钢锚杆帽焊接加工制作。前探梁的使用条数:拱形巷道不少于3条;矩形巷道净宽4.5m及以上时使用4条前探梁;矩形巷道净宽大于3.0m,小于4.5m时使用3条前探梁;大跨度硐室编制专项临时支护安全技术措施。每根前探梁悬挂点不应少于3个,吊环螺母拧入锚杆的长度应不少于20mm(树脂锚杆必须拧满螺帽)。前探梁上用木托板足顶背牢。吊环每次移动时,都要检查有无损坏,发现损坏立即更换。
第八十条 采用锚杆支护的巷道,锚杆长度必须保证锚固端能锚入顶板稳定岩层0.5m以上,否则必须补打锚索加强支护;如果巷道遇顶板破碎、复合顶板或过断层带正常支护不能有效控制巷道变形时,除采取加密、加长锚杆、锚索外,还必须根据现场情况,增设架棚或喷浆等加强支护措施。
第八十一条 喷砼强度不得低于C20,并按相关规定对强度进行抽检试验。
第八十二条 高度大于2.8m的巷道或大型硐室采用锚喷支护时,应采用正台阶施工工艺,即将上层拱顶部掘出并锚喷好后,再掘挖和锚喷下层,其正台阶施工的方法和拖距,应在规程措施中具体规定。第三节 特殊断面条件下的巷道顶板管理
第八十三条 巷道开门口,必须由矿分管领导组织技术、安监和区队等部门有关人员,按设计并结合现场顶板的情况,共同勘查选定开门口位臵,研究开门口的具体控制方法,然后再由分管技术人员编写开门口措施。严禁不经现场勘查就定开门口位臵及编制开门口施工措施。巷道开门口位臵,应尽量避开断层和顶板破碎带。
第八十四条 采用锚杆支护的巷道开门口,前5m需加密锚杆排距,原巷道门口前后5m内需采取补打锚索等加强支护措施。对跨度较大的开门口加打锚索控制顶板。
第八十五条 两条巷道立体交叉通过时,其净间距小于6m时或净间距大于6m围岩不稳定时,要对交叉穿过段的巷道,采取专门的加强支护措施。
第八十六条 巷道在设计上应尽量避免出现四岔门口,特殊情况必须设计四岔门口巷道时,除顶板岩石特别坚硬外,必须采取加强支护措施。
第八十七条 巷道贯通时,必须编制贯通安全技术措施。地测部门应提前编制好巷道贯通通知书,并在现场用醒目的字体标明预透地点。施工区队要对预透点前后10m范围内的巷道支护进行加固。预透地点为裸体巷道的,必须在预透地点前后5m补打锚杆支护或增设临时支护。
第八十八条 溜煤眼、煤仓、大断面硐室等特殊硐室的 施工,要根据现场围岩情况,制定特殊的控制措施,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第39条:“采用反向凿井法掘凿暗立井或竖煤仓应遵循的规定”组织施工。
第七章 巷道的扩修、维修与回撤
第一节 巷道的扩修、维修
第八十九条 矿必须建立巷道检查维修制度,落实分工单位和分工负责人,定期对分管巷道进行检查和维修。
第九十条 凡进行巷道扩(维)修工作,必须有施工安全措施。
第九十一条 一般巷道扩(维)修,即加密棚或换棚以及10m以内的扩(维)修,矿可每年编制一个不受具体地点限制的通用施工安全措施,施工时由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向施工人员传达,并按措施要求抓好落实。
特殊巷道扩(维)修,即每米开帮、松上或落底超过1m3,巷道扩(维)修长度超过10m,或在巷道交叉点扩(维)修、换棚、处理落棚,以及对巷道、硐室的特殊处理(如砌碹、砌墙,锚喷巷道改架棚等),必须由分管领导组织技术、安监、施工区队等相关部门人员共同现场勘查研究后,编制专项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在顶板特别破碎或巷道交叉点进行的扩(维)修工作,必须有区队管理人员和安监人员现场盯岗掌握安全。
第九十二条 发生严重影响运输、通防、供电、排水或 堵人的冒顶事故,需立即抢险处理时,可由现场管理人员、技术和安监人员共同研究抢险安全措施,口头向施工人员传达后,由区队及以上管理人员在现场指挥,抓好拟定安全措施的落实。
第九十三条 井筒大修时必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第九十四条 在大断面巷道进行扩(维)修施工时,必须搭设工作台,平台上的工作人员要按规定使用好安全带,工作台的搭设要求必须在措施中明确规定。
第九十五条 巷道采取开帮、放顶施工时,必须逐排进行,严禁大面积空帮空顶。进行放顶施工前,必须由分管领导组织技术、安监及区队管理人员现场勘查确定临时支护方式,并在措施中明确规定。
第九十六条 在独头巷道进行顶板扩(维)修时,必须由外向里进行,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扩(维)修工作地点。
第二节 巷道的回撤
第九十七条 回撤巷道必须在现场勘查的基础上编制专门的施工安全措施,并传达贯彻后方准施工。
第九十八条 有条件使用回柱绞车进行回撤的巷道,必须采用回柱绞车回撤。
第九十九条 回撤巷道必须有区队管理人员、班长、安监员现场盯岗掌握安全,对巷道交叉口或顶板特别破碎处的回撤施工,必须有矿分管领导现场盯靠。第八章 顶板离层仪安设、使用与观测规定 第一节 测点布臵
第一百条 所有施工中的煤巷必须安装顶板离层仪观测顶板离层情况,安设测点进行巷道移近量观测。
第一百零一条 顶板离层仪应安装在巷道的中部或交岔点的中心位臵,顶板离层仪的最大间隔距离,煤巷为50m,切眼为20m。断层及围岩破碎带、顶板淋水处、应力集中区、三岔门口或死叉门口、交岔点硐室等特殊条件下的巷道需安设顶板离层仪的。
第二节 安装方法
第一百零二条 顶板离层仪应按规定间隔及时紧跟掘进工作面安装,以便监测顶板离层的全过程。
第一百零三条顶板上按设计要求深度(比临近锚索孔深65-100mm),采用锚索钻机打直径27~28mm的垂直安装孔。
第一百零四条 用安装杆将带有较长细钢丝绳的深层锚固器装臵推到所打钻孔的孔底(大致位臵与临近锚索上端高度一致)后,抽出安装杆,再将另一个带较短细钢丝绳的浅层锚固器固定装臵推到与临近锚杆上端高度一致的位臵。
第一百零五条 拉紧细钢丝绳,将T刻度指示环的红色边缘与0刻度对齐,然后用卡箍将细钢丝绳卡紧,左右移动指示环确认指示环移动不受卡阻,再度拉紧细钢丝绳确认钢丝绳不能再往外拉出,截去多余的细钢丝绳,记下此时T刻 度指示环对应初始值S初,S初=0mm。
第一百零六条 拉紧细钢丝绳,将L刻度指示环的红色边缘与0刻度对齐,然后用卡箍将细钢丝绳卡紧,左右移动指示环确认指示环移动不受卡阻,再度拉紧细钢丝绳确认钢丝绳不能再往外拉出,截去多余的细钢丝绳记下此时L刻度指示环对应初始值S初,S初=0mm。
第一百零七条 安完测绳后,及时编号、并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安装日期、距迎头位臵、两测筒的初始读数等初始数据。
第一百零八条 进行顶板离层观测的巷道,应在测点处设牌板,标明该巷道名称、施工单位、负责人、观测人、观测点数等。
第三节 观测及记录
第一百零九条 顶板离层量观测:正常条件下从安装完毕到距掘进工作面50m期间安排专人每天测读一次;距迎头大于50m,单位时间应变量大于10mm/周时,每三天测读一次,5~10mm时,每周测读一次,并将测读结果在原始记录上记录好,并整理登计到台帐上,总应变量超过30mm应加强观测,总应变量超过50mm时,应采取加强支护措施。
第一百一十条 断层、围岩破碎带、顶板淋水、应力集中区、交岔点处的离层仪在距掘进工作面100m期间内,安排专人每天测读一次,其它按第一条执行。第一百一十一条 掘进工作面竣工后,巷道内所安设的顶板离层仪随同原始记录、台帐一起移交给采煤队(工作面安装期间由准备队负责)。采煤队和准备队按规定要求测读并做好原始记录、台帐。
第一百一十二条 工作面回采期间,距工作面100~50m时,按两天测读一次,距工作面小于50~30m时,每天测读一次。
第一百一十三条 观测数据实行现场观测并记录在原始记录本上,上井后及时登录到台帐上。
第一百一十四条 掘进及回采期间两次测读数据出现明显变化时,必须加强安全监测。
第九章 巷道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管理制度 第一百一十五条 为推动矿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增强公司干部员工安全质量意识,提高矿井工程施工质量,努力打造精品工程,杜绝质量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制定并实施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度。
第一百一十六条 采掘工程设计人员要保障工程设计安全可靠,易于施工,尽量优化,因设计上的失误导致巷道质量问题,由设计人员按照损失进行赔付。
第一百一十七条 施工单位对工程施工期间及工程服务期间的工程质量负责。在工程施工期间及工程服务期间出现工程质量问题时,要及时分析原因,因施工问题造成质量问 题的,由施工单位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验收组成人员根据实际损失量进行责任赔付,并采取补救措施进行补救。
第一百一十八条 在巷道施工期间发生或服务期间因施工质量造成的工程返工、维修等情况时,所有材料费、人工费等由施工单位承担。
第一百一十九条 每旬由分管领导组织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处、生产调度中心、机电部、通防部及施工区队对施工工程进行工程质量验收,对工程质量达不到合格的根据公司规定进行责任追究并限期整改。
第一百二十条 工程质量验收组成员在旬、月验收时要认真负责、忠实职责。如发现工程质量验收组成员弄虚作假,不负责任,进行责任追责。
第一百二十一条 施工单位在工程质量验收中,严禁弄虚作假,采用不正当手段通过验收,一经发现查实,取消原工程质量验收评定结果重新组织工程质量验收,并对施工单位负责人及具体责任人进行责任赔付。
第一百二十二条 安全监察处必须建立健全矿井工程验收台账,载明工程名称、施工起止日期、施工区队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工程质量验收负责人及验收人、工程质量等级等内容。
第一百二十三条 对每项工程安设巷道终身制牌板,载明工程名称,设计长度,施工起止日期、施工区队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在工程开工位臵悬挂。
第一百二十四条 安全监察处必须妥善保管矿井工程质量验收原始表、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等资料。
第一百二十五条 井下所有巷道工程必须严格执行开工与竣工验收制度,资料齐全,各种管理规定符合标准要求。
铁迈煤矿顶板管理办法 篇6
铁迈煤矿顶板管理办法
生产技术部
二〇一六年三月
铁迈煤矿顶板管理办法
顶板事故为煤矿多发事故,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为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强顶板管理、防止顶板事故发生、保障职工人身安全,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矿长对本矿顶板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生产矿长对顶板管理工作负直接(落实)领导责任,矿总工程师负责技术责任,安全矿长负监督检查责任,各分管矿长对自己分管领域负直接领导责任。
矿总工程师、生产部、区队技术员负责制定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生产矿长、区队长、班组长负责落实各项顶板管理的安全技术措施,安检部门负责监督安全措施的执行落实。
第二条
矿井每周由矿长主持召开的安全专题会议中必须有顶板管理方面的内容,完善顶板管理技术措施,检查落实情况,解决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有会议纪要。
第三条 采掘工作面支护应积极推广,优先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积极研究探索有效的掘进工作面超前临时支护形式。
第四条 采煤工作面必须按照作业规程的规定及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工作面初采、初放期间要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初采、初放期间每班必须有矿领导跟班。
第五条
掘进巷道开口前,必须有经过批准的施工设计或作业规程,修护巷道必须制定巷修措施。过断层、应力集中区、冒落区等事故多发区,施工单位要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后贯彻执行。
第六条 开展矿压观测、地质预测预报工作,提高顶板管理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
第七条 矿井技术部门要详细收集本矿不同区域顶底板岩性、煤岩强度、煤岩分层厚度等基础技术数据,确定顶底板分类、工作面超前压力影响范围等顶板管理的基础技术资料。
第八条
生产部要充实技术管理力量,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加强部室、区队技术人员及区队工人的顶板管理业务知识培训,提高顶板管理的技术水平。生产部加强工作面设计技术管理工作,工作面设计要科学、合理,上、下巷尽量避开应力集中区;局部改造的联络巷设计,要求保证最小间距和避开应力集中区。
第九条 执行本办法的同时,要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及上级有关顶板管理的文件规定,本办法如有与《煤矿安全规程》及上级有关规定抵触之处,按《煤矿安全规程》和上级规定执行。
第二章 技术管理措施
第十条 采掘工作面在投产前,必须编制符合工作面实际情况、各种支护参数选择科学的作业规程,作业规程的编制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作业规程内必须有顶板管理说明书,顶板管理说明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1、煤层的围岩柱状和煤岩产状、性质;
2、顶板管理方法及选择依据;
3、支护形式(包括初次放顶、老顶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时的特种支护)、支柱、支架选型、支护参数的选择及选择依据;
4、控顶距离、面积和支护的密度设计;
5、坚硬和复合顶板条件下防止大面积冒顶的安全措施;
6、破碎顶板冒落情况记录;
7、特殊情况的应变安全措施;
8、综采工作面设备拆装和上、下安全出口支护的安全措施;
9、工作面上、下巷超前支护的设置;
第十一条 作业规程编制前,生产部要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和支护参数。编制后,经分管矿长及职能部室领导审核,会审后报矿总工程师审批后,由区队长、技术员向在本采掘区范围内工作的所有人员贯彻学习,达到人人皆知,履行签字手续并进行考试,不及格者必须补考。补充措施及安全技术措施在班前会贯彻,并履行签字手续,杜绝无规程、措施作业。每个采掘工作面在生产过程中,地质条件变化时要及时做出必要的补充和针对性的修改措施,补充措施的内容贯彻前必须重新履行审批手续。
第十二条 采掘工作面必须制定如下顶板管理的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1、工作面安装、结束回撤顶板管理措施;
2、掘进工作面开口、贯通顶板管理措施;
3、采掘工作面过地质异常区顶板管理措施;
4、回采工作面过老巷、钻场、水仓等顶板管理措施;
5、工作面上、下巷替棚、回棚顶板管理措施;
6、采掘工作面冒顶片帮处理措施;
7、巷修顶板管理措施;
第十三条 顶板管理专项措施的内容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
及上级有关文件的要求,内容具有针对性,技术内容详细具有可操作性。
顶板管理措施由生产矿长、总工程师、分管副矿长及生产技术、机电、安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技术人员、施工区队队长参加会审并签字。区队队长主持贯彻考试、负责措施的全面落实,安检部门监督施工区队的措施执行落实情况。
批准执行的技术措施必须送达给相关领导及部室,并进行签字。
第三章 现场管理
第十四条 工作面必须做到支与护并重。支柱初撑力要达到规定要求,规程措施中规定的特殊支护必须按要求支设。
对下井使用的锚杆、锚索,应进行拉力实验,拉力必须达到措施要求,锚固药卷必须使用合格产品,对失效的锚固药卷,井下严禁使用。
第十五条 如果进行工作面煤层注水工作,以上、下巷深孔注水为主,工作面煤壁浅孔注水为辅。煤层内在水分在4%以下的注水后煤层含水量达到增加2%以上为标准,煤层内在水分在4%以上的注水后煤层含水量达到增加1%以上为标准。
第十六条 当综采面通过煤岩破碎带或煤壁发生片帮冒顶时,若
煤壁成较大块片落,并有一定支撑能力则采用楔缝木锚杆加固煤壁,每割一刀打一次,直到确认无片冒危险时,方可停止。
第十七条 当采面存在较大厚度的伪顶或直接顶易破碎冒落时,必须超前拉架,使支架顶梁前端顶住煤壁,采煤机前滚筒不落,只采底刀,采煤机在顶梁掩护下通过,粘顶煤靠移架时顶梁铲落。若有小的冒顶时,要及时构筑超前支护(绞木架)控顶,防止冒顶漫延扩大。
第十八条 加强工程和设备管理,改进生产工艺与操作技术:
一、综采工作面
1、严格工程质量,采面达到三直、一平、一净,防止采高超限,支架超高。搞好设备维修保养,经常保持完好,以预防片帮、冒顶事故与设备事故的发生。
2、当采面内局部出现片帮和支架陷底、倒架、挤死现象时必须及时处理。
3、在顶板破碎条件下,必须实行擦顶带压移架,为提高支架初撑力,支柱升起后,操作手柄要停在升柱位置,待支架有足够的初撑力后再将手柄打到零位。为保证移架的速度,禁止多头作业,避免压力过低。
4、在煤体松软和顶板破碎条件下,为避免因片帮而引起的冒顶事故,要提高机组牵引速度,实行浅截快跑,降低采高,每次进刀以0.4米为宜。
5、要做到经常检修、维修好支架液压系统,保证液压元件阀体不漏损,动作准确可靠,整定值符合要求。
6、工作面支架高度保持基本一致,严禁忽高忽低,致使支架受力不均匀,造成支架压死或倾倒。
7、加强工作面上、下巷超前支护和端头支护的管理,严格按作业规程的规定支设,保证其长度和支护效果。
8、严格工作面工程质量检查工作,实行自检和矿检相结合。
二、综放工作面
1、做好支架使用维修工作,确保支架良好状态增大对顶板的支撑力,确保顶板完整。
2、加强职工责任心,确保支架工正确操作支架避免人为损坏和其它因素。
3、确保发挥支架的性能优势,前探梁及时支护前部煤墙,防止片、冒的发生和扩大。
4、充分发挥支架侧护板的作用,及时调整支架状态,避免出现倒架现象。
5、工作面采高保持在2.5~2.8米,严禁超高。
6、放煤工坚持按措施放煤,避免局部放煤不均衡,造成空顶、片帮、倒架现象。
7、在周期来压或切顶线靠前的情况下要带压或插花移架,以便及时支护顶板。
8、工作面片帮严重时,应打木锚杆护帮。局部冒顶时要用坑木背顶,背严背实。
9、工作面特殊情况地段,应根据情况进行适当放煤。
10、泵站压力保持在28~31MPa,严禁压力低于28MPa。
11、机头机尾段要坚持使用四对八根抬棚交替迈步,单体柱初撑力必须达到90kN,底板松软时加柱鞋,并保证一梁三柱。
12、上、下巷扩修时,每次只能扩一棚,套一棚,严禁多扩,扩后及时架设抬棚。
第十九条 回采期间采空区悬顶距离超过作业规程规定时,必须停止采煤,并制定专项措施,采取人工强制放顶或其它方法进行处理,经生产、安检等部门共同确认安全后方可恢复生产。
第二十条 对顶板或老塘内有大块(超过0.5m)游离岩块的工作面,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游离岩块掉落伤人或推到支架。
第二十一条 炮采工作面支架不得使用铰接顶梁进行支护,工作面使用П型钢梁支护的移梁方式不能采用齐梁移,必须采用迈步移梁。
第二十二条 直接顶为二类及以上的炮采工作面初采初放期间要制定强制放顶措施。
直接顶为二类及以上的炮采工作面切眼必须沿顶布置,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范围内工作面必须沿顶回采,待老塘垮落的岩石超过梁头后再决定工作面是否下扎。
直接顶为一类的炮采工作面,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切眼的布置形式。若切眼沿顶布置时,初放期间支柱必须穿柱鞋。
第二十三条 工作面支护方式、支护密度严格按作业规程规定执行,上、下安全出口的支护和上、下巷超前支护以及工作面运输机头、机尾和其它特殊支护都要符合规程要求,不得随意更改。
第二十四条 要认真掌握炮采工作面顶板周期来压规律,以便采取特种支架加固工作面,老塘冒落矸石的高度普遍不少于1.5倍采高,否则必须采取放炮措施,强制放顶。
第二十五条 作面初次放大顶和结束放大顶,由生产矿长、安检部长、生产部长、回采队长及技术员组成放顶工作小组调研并制定措施,由生产矿长组织实施。
第二十六条 放顶工作坚持由里向外、由下向上、先难后易的顺序,并在放顶区内留好宽度不小于0.5米的安全出口,使用单体柱和铰接顶梁或π型钢梁的工作面分段人工回柱时,两段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0~15米,每头最少有两人,一人工作,一人看顶。放顶后如有大于2×5m顶板悬空不落,必须采取加强支护和强行放落措施。
第二十七条 保证泵站液压系统完好,泵站压力符合工作面支柱的要求。工作面支柱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初撑力,柱径为100mm的不得小于90KN,严禁在控顶区域内提前摘柱。碰倒、损坏或失效的支柱,必须立即恢复或更换。
第二十八条 打眼工、放炮员必须按照爆破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打眼放炮工作,不断提高打眼放炮质量,工作面支架时要按规程要求留有适当的炮道,防止放炮崩倒棚子。放炮后及时挂梁或移梁背顶,控制暴露顶板,尽量缩短空顶时间,任何情况下都不准空顶作业。
第二十九条 采煤和放顶不得平行作业,如必须平行作业时要制定专门措施(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否则不准生产。
2第三十条 加强掘进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工作,特别是在大断面巷道支护工作中,要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
第三十一条 托顶煤掘进工作面优先采用U型钢支架或锚网加U型钢支架复合支护,确保巷道支护系统的安全稳定。
第三十二条 在大倾角(大于25度)煤层上山掘进时,必须制定针对性的专项安全技术措施,防止迎头片帮、顶板冒落和支架失稳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如果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大倾角煤巷严禁采用上山掘进。
第三十三条 巷道掘进过程中,如遇断层淋水带和褶曲时,生产部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变更支护设计,施工单位补充新的施工措施。
第三十四条 放炮前必须加固窝头支架,打齐防倒棚装置,放炮后,人员进入工作面必须首先敲帮问顶,用长杆站在安全地点处理活矸,架临时支护或超前支护护顶,然后才能进行其它工作。
第三十五条 支架架设要符合作业规程规定,松软破碎岩层或煤层中的巷道顶帮背严背实,支架距工作面的空顶距离不超过作业规程规定。
第三十六条 掘进巷道如与其它巷道平面交叉,则需在接近老巷道时加固前方老巷道,并放小炮,打超前探孔,采用超前支架法通过。
大断面施工的十字口、交叉点、丁字口、大的硐室要制定专项施工措施,报总工程师批准,并认真贯彻执行。
第三十七条 砌碹巷道超前掘进长度在作业规程中应有明确规定,不得随意更改。扩帮时,必须打好双抬棚,扩一帮砌一帮,不得两帮同时作业。扩帮、放顶、立胎要有专人(有经验的老工人)看顶负责安全,不论片石、料石或混凝土砌碹巷道,均不得过早拆模,至少保有一星期养护期,以防因碹胎没凝固承压能力低而垮胎、冒顶。
第三十八条 岩巷必须采用光面爆破。临时支护、锚固和喷浆以及复喷之间的距离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如地质条件变化要及
提出补充新的措施。超前支护设计要求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在施工中严格落实执行。
第三十九条 各掘进头必须备有处理冒顶的应急材料,并码放整齐。
第四十条 矿井巷道失修率不能超过3%。修护巷道时,必须先架设好临时支护,并加固好附近巷道的支架,再开始修护,并设专人观察顶板变化,顶板有冒落危险时,立即撤人。
第四十一条 替换支架坚持使用临时支护,临时支护的密度和材料应在措施中说明。替换损坏的支架和扩帮、挑顶时,一次进行长度
要根据顶板状况掌握在1~2棚范围内,以免大面积空顶造成冒顶。凡替换损坏支架前应对替换的支架前后各10米进行加固,并留好安全退路,以免发生冒顶事故。
第四十二条 倾斜巷道更换支架,工作人员不得站在需更换支架的下方,以免掉落支架或矸石砸伤。挑顶、扩帮要从上向下逐步进行。
第四十三条 煤巷锚网(索)支护必须进行理论计算,应按组合拱,悬吊,松动圈等理论计算,锚杆、锚索必须达到作业规程规定的锚固力、预紧力要求。
锚杆、锚索以及钻孔的方向、安装深度、间排距、预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第四十四条 锚杆、锚索、金属网及其配件材质、规格、结构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作业规程规定,锚固剂的材质、规格、配比、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过期或失效的锚固剂不得下井使用。
第四十五条 锚索施工必须在有可靠支护的情况下进行,严格按措施进行作业,锚网铺网按措施铺设、搭接、联丝。
第四十六条 工作面交班时,跟班队长、班组长、安全员必须对工作面的安全状况、工程质量等进行全面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支架、锚杆、锚索等隐患必须先进行处理,处理完毕经跟班队长、班组长、安全员验收合格后方可生产。
第四十七条 质量验收员必须严格按照“采掘工作面安全质量标准”及有关顶板管理的各项安全技术管理规定对工作面工程质量进行验收,对质量不合格的坚决令其返工。
第四章 检查评比
第四十九条 矿井要制定顶板管理的竞赛评比办法,每月进行一次。好的进行奖励,差的进行处罚,要把奖罚落实到每个人、区队、部室。
第五十条
矿井每周进行一次顶板管理工作检查,生产矿长、区队检查顶板管理的适用性,安检部门、生产部检查措施的落实执行,由生产部进行记录和通报。
每周的检查记录和通报由生产部递交矿长、生产矿长、总工、安全矿长、和相关区队长,并存档保存。采煤工作面的记录和通报保存到工作面回采结束,巷道的记录和通报保存到巷道报废。
第五十一条 顶板管理安全隐患整改坚持项目、人员、责任、时间、资金五落实原则。
煤矿巷道顶板优化管理措施探讨 篇7
在煤矿开采作业中, 重点工作是井下采掘工作面顶板的管理。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表明, 顶板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几乎占到了煤矿所有事故伤亡人数的50%左右, 其对煤矿的正常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通过分析, 顶板事故可能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 需要通过采取多项措施来全面提高顶板管理水平, 杜绝顶板事故的发生。
1 煤矿巷道顶板事故发生地点及原因分析
在煤矿生产中, 巷道顶板事故属于人员伤亡比较大的一类事故, 从事故发生的地点来看, 这类事故通常容易发生在采煤工作面靠近煤壁无支护空间、工作面两端机头、机尾处、放顶线附近、巷道掘进工作面、巷道交叉点以及顶板破碎带附近。
1.1 煤壁附近采煤工作面无支护空间
由于受到煤层自身结构裂缝及采集工作的影响, 在部分煤层的直接顶中, 存在较多的相交裂缝, 容易形成游离岩块, 如果未及时对这部分岩块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 就容易发生冒顶事故;当老顶产生的压力对煤帮附近的直接顶产生作用时, 就容易导致直接顶发生破碎, 如果煤层本身强度较低而发生片帮, 就会造成冒顶事故。
1.2 工作面两端机头、机尾处
在回采作业的过程中需要经常进行机头机尾的移置操作, 在这个过程中, 支架进行移动时, 已经存在裂缝的顶板由于失去了有效的支撑, 就可能进一步地断裂, 发生松动冒落。另外, 与回采工作面相连的一段巷道中, 由于巷道支架的初始支撑力一般较小, 对直接顶的下沉及松动情况难以实现有效控制, 随着回采工作面的不断推进, 需要不断进行支架的推移操作, 在这个过程中, 已经发生破碎的直接顶可能发生冒落。
1.3 放顶线附近
顶板由于受到重力的影响, 在长时间的煤矿开采作业过程中, 容易形成较大的游离岩块。如果支架的稳定性不足, 就可能受到游离岩块的旋转作用力而被推倒。尤其是在工作面支架拆除作业时, 如果工人来不及退到安全地点, 就可能因为顶板冒落而发生事故。
1.4 巷道掘进工作面
在煤矿采取爆破作业过程中, 顶部可能会存在大量破碎岩块, 这些岩块与岩体失去联系, 如果不进行及时支护, 就可能发生冒落事故。另外, 如果已支护部分的顶部存在与岩体完全失去联系的岩块, 由于巷道高度不够, 在进行挑顶措施时, 也容易发生冒落事故。
1.5 巷道交叉点
在进行煤矿巷道交叉点施工时, 通常采用在原巷道一侧开帮的方法。如果开帮作业顶部存在破碎岩块, 就可能因为新开口的支护强度及周围围岩稳定性不够而导致冒顶事故的发生。
1.6 顶板破碎带附近
煤矿岩体断层带中常常含有断层泥, 这种结构遇水之后容易发生软化, 同时其上盘与下盘的岩体节理存在较多的缝隙, 且缝隙中多为泥质充填, 整体稳定性较差, 容易导致巷道围岩发生破碎, 在这种条件下, 煤矿巷道顶板的安全管理工作受到了较大的制约。这类破碎的岩体容易受到煤矿开采作业过程中的各类震动影响, 导致岩体坍塌发生冒落。另外, 在进行岩体破碎施工中, 由于岩体结构的抗拉强度较小, 顶板自撑拱形内的抗拉强度也较小, 如果其所承受的拉应力超过抗拉强度时, 就会导致顶板自撑拱形内发生冒落事故。
2 顶板优化管理措施
2.1 加强现场管理
1) 加强技术规范与方案设计。根据煤矿矿井的现场地质条件, 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对采矿区域及作业面进行合理的设计, 通过对相关资料进行详细查阅, 设计出有利于巷道顶板管理的设计方案, 比如在巷道掘进过程中采用底板岩石大巷开拓方式, 就能够有效降低巷道掘进过程中产生的震动, 同时应当将巷道尽量设置在全岩中, 并尽量减少交叉巷道, 这样能够降低顶板管理的难度, 从根本上降低顶板事故的发生几率。另外, 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作业及施工规范进行方案设计, 避免因为设计参数的不规范而导致在作业及施工过程中发生顶板脱落事故。
2) 规程的审批和学习。针对煤矿开采作业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强技术管理, 这也是降低煤矿顶板事故的关键所在。在进行作业规程编制的过程中, 编制技术人员需要结合地质资料对每个掘进工作面进行详细编制, 从而使规程能够对采矿作业起到指导作用, 保证生产安全。同时要严格执行规程的审批工作, 要对规程中的内容进行分项审查, 确保规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在规程审批工作完成后, 需要组织干部及职工认真学习其中的内容, 且职工必须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进行采矿作业。
3) 对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管理。在煤矿开采作业过程中, 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容易对顶板造成较大的瞬间压力, 导致发生冒顶事故。因此, 在作业过程中, 需要严格加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管理工作, 预防冒顶事故的发生。技术人员应该对来压数据进行详细分析, 掌握来压的压力及规律, 从而提前采取强化支护措施, 避免来压时导致的顶板冒顶事故。
4) 顶管事故多发地点的管理。在煤矿开采作业过程中对顶板事故多发地点的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如果管理不善, 这些位置极易发生冒顶事故。进行回采作业时, 需要对回采工作面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保证采空区的冒落高度及悬顶距离。回采工作面的初次放顶、周期来压、过断层、过空巷等都必须采取专门的安全措施, 从而全面提高采矿作业安全。
2.2 建立完善的顶板安全管理制度
除了加强对作业现场的管理以外, 还需要结合煤矿地质条件的实际及作业特点制定严格的顶板管理制度, 并将其作为顶板管理工作的依据, 从而保证在对顶板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制度制定以后, 顶板管理人员应该严格按照制度中的规定对顶板进行管理, 这样才能有效预防顶板事故的发生。
2.3 强化班组建设
班组是煤矿生产中的最基本单位, 也是有效控制事故发生的基本环节。加强班组建设工作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核心。要想实现安全生产, 关键问题就在于将各项工作以及相应的作业规程、规章制度等落实到班组当中, 因为班组始终处于采矿作业的第一线, 他们对实际采矿作业的情况最为熟悉, 同时也直接决定了采矿作业的安全。因此, 需要强化班组建设工作, 通过对班组成员结构的合理组织, 以及对班组成员的安全教育, 提高干部及工人的安全责任心及专业技术, 使其能够在作业过程中认真开展每一项工作, 从而实现对顶板的安全管理。另外, 应该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 对采煤作业过程中出现危害作业安全的情况应将具体责任落实到个人, 并对其进行严厉的处分以及安全教育;对部分采煤作业中的安全模范人员应进行奖励, 以此来激励所有作业人员, 从而全面提高班组人员的安全责任心。
2.4 加强煤矿作业的监督
煤矿生产安全监管部门应该严格按照《煤矿安全管理条例》对煤矿的生产安全进行监督。对煤矿生产作业中的“三违”人员应进行严肃查处, 对预防重大顶板事故有功的人员进行相应奖励。必须对事故相关人员进行严肃查处, 并从中吸取教训, 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杜绝同类事故的二次发生。
2.5 加强新技术的推广工作
通过新技术的推广, 对于提高顶板管理的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 利用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能够比金属摩擦点柱工作面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机采工作面比炮采工作面具有更高的安全性。通常情况下, 每一次技术的改革都能够使煤矿开采工作面的安全水平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因此, 通过新技术的推广及应用也是降低顶板事故的有效途径之一。
3 结语
在煤矿开采作业过程中, 顶板事故是其中发生几率较高的一类事故, 对煤矿生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实现对顶板的有效管理, 保证煤矿生产安全, 煤矿企业应该在煤矿开采作业之前制定完善的技术方案, 以此来引导开采工作的安全有序开展。同时要做好生产现场的管理工作, 并加强职工安全教育, 全面提高顶板管理水平。其中, 职工作为煤矿生产的基础, 应该将职工安全教育作为重点环节进行管理。另外, 相关部门应该对煤矿的生产安全进行严格监督, 从而全方位保证顶板的安全管理, 杜绝冒顶事故的发生, 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及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伍世尧.浅谈合山煤矿顶板管理问题与发展[J].经营与管理, 2013 (6) :242-244.
[2]刘承志.煤矿顶板安全管理经验探讨[J].煤矿支护, 2013 (2) :49-51.
煤矿顶板破碎巷道掘进 篇8
关键词:人工假顶;撞楔法;架棚整体性;安全距离;顶板观测
1 工程概况
工作面概况:1694W 工作面位于-600水平西大巷六采区9煤层第四工作面,工作面標高-522.0~-640.0,该工作面上有1684W工作面和1693W工作面,现均已回采完毕。顶底板情况:老顶为粉砂岩,厚度0~5.9m,平均3.1m,深灰色,局部含植物化石和炭化体。直接顶为泥岩,厚度0~2.5m,平均1.9m,深灰色,上部含菱铁质结核及黄铁矿散晶,下部质软易碎。直接底为细砂岩,厚度3.3~5.7m,平均4.8m,褐灰色,含大量的根部化石。老底为泥岩,厚度8.1~10.0m,平均9.0m,深灰色,在底部含少量炭质和腐泥质。煤层结构属于复杂结构,局部煤层底部有一层不稳定泥岩夹矸,厚度0~0.2m左右。煤层厚度为1~3m,平均煤厚为2.5m,煤层倾角15°-25°,平均倾角为20°,煤层走向在40°左右。受地质构造、顶板压力影响,造成煤层顶板破碎,掘进时破板、破底厚度加大,局部可能全岩,增大原煤灰分。支护形式采用GU29-10.4m2拱形支架支护,棚距为600±50mm。
2 顶板破碎支护工艺
①临时支护及构造假顶。由于巷道顶板异常破碎而且煤岩体自稳能力差,随着巷道的掘进,顶板及两帮的煤矸倾漏下来,为保证巷道的安全快速掘进,防止顶板冒顶事故的发生,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支护和构造人工假顶。具体方法是:先在巷道迎头向上25°左右对顶板打眼,深度打入1.4m左右,然后将管缝锚杆打入迎头破碎顶板中,管缝锚杆在架棚上方呈均匀分散布置。形成向前的一个超前支护区域(人工假顶),再在超前支护区域上方填好木料。
②缩小棚距减少空顶面积。调整支护形式,加强支护强度,将棚距由原来的600mm缩小为500mm,从而缩短空顶距,减小整体的空顶面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不稳定的顶板。
③打点柱、卡铁道加强架棚整体性与支护强度。在顶板破碎地带的架棚支护下,用大板或者液压支柱加打点柱,点柱要打牢打实,并用铅丝连好,可以加大架棚支护的强度,然后用3m长铁道将破碎地带内的架棚全部连在一起,并用斜卡缆将铁道和架棚锁住,从而将架棚的整体性提高,加强了整体的支护强度。
3 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掘进使用GU29-10.4m2金属拱型支架支护,棚距为600±50mm(如顶板压力较大,架棚变形严重时必须缩小棚距为500±50mm),棚梁与棚腿间的搭接400-40mm,搭接处上好三个卡缆,卡缆扭矩达到150 N·m,正顶铺塑料网,网搭接不小于100mm,网与网之间用铅丝连好,铅丝要求双丝多扣,连网间距不超过200mm/道。正顶及两帮各使用一趟角铁支拉板,支拉板要求放成线,不回撤。正顶及两帮用木小板插背,间距不大于200mm/块,要求插严背实。每班开工前检查迎头往外15m范围的架棚卡缆紧固情况,使其扭矩均达到150 N·m,歪扭的棚子及时扶正并插背好。对迎头往外20米范围内的巷道杂物进行清理,保持后路畅通。对后路压力大地段的架棚进行加固,在上顶卡好一道铁道,卡缆紧固符合要求,使其扭矩达到150 N·m,两根铁道之间必须穿袖卡,穿袖长度不小于700mm,随掘进向前倒铁道,每班对其进行检查,发现卡缆松的及时重新紧固。对缩搭接比较严重的地段及时打好一梁三柱的托板,梁、腿均使用三米大板。过构造期间,如顶板冒落需做好超前支护,使用半圆或铁撞楔打好超前撞楔控制好顶板,铁撞楔间距不大于500mm,直接打到冒落区域里面边缘,吃住劲,上顶搭好影子板。铁撞楔末端用铅丝或者卡缆固定好,以免伤人。施工过程中认真作好敲帮问顶及找掉工作,严格遵循先外后里、先顶后帮的原则。使用专用的长钎子找掉,找掉时,一人找掉,一人观山,操作要由有经验的老工人进行,严禁在槽口同时进行其他工作。任何人不得进入空顶区内作业。如果顶空小于300mm,用木料插严背实,顶空大于300mm时,打木垛接顶,打木垛时打好影子板,并有专人观山;如果无法打木垛时,上顶填1.0m以上的乱料填实并用小板插严背实。如随掘进迎头末一架棚子能与煤壁贴实,继续向前掘进时必须提前使用风锤(或者风钻)打眼后安装超前管缝锚杆控制顶板。管缝锚杆间距300mm,每排打不少于6根。从末两架棚子间隙向斜上方打,角度比边眼掘进角度略大,管缝锚杆外露不超过300mm。过冒顶区期间必须保证迎头20m范围内断面高度不小于2.4m,且后路畅通,迎头工作人员精神集中,统一指挥,其余无关人员撤职迎头20m以外,施工过程中要安排专人进行观山。迎头前劈严重时,要在巷道内安全地点,采取向前加打锚杆措施,以控制前劈程度,打锚杆时,人员要在有支护的地点操作,并有专人观山。
4 结束语
1694W工作面采用打撞楔的方法进行临时支护和打点柱、卡铁道加强架棚整体性与支护强度的方案以后,加强了巷道的支护强度,也保证了顶板的整体性,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解决了顶板破碎巷道的安全掘进难题,而且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减少了顶板事故的发生,降低了成本的投入,这种施工工艺在以后的顶板破碎工作面的掘进工作中可以大量推广。
参考文献:
[1]高如林.浅析煤矿掘进巷道顶板事故预防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3).
【某煤矿顶板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煤矿顶板管理详解06-15
煤矿顶板灾害防治09-08
煤矿顶板破碎巷道掘进09-30
煤矿典型顶板事故案例07-28
乌东煤矿南采区8月份顶板管理会战活动工作总结9月7日05-20
某煤矿工伤医疗管理办法10-26
综采面顶板管理05-11
顶板管理考核办法05-25
顶板管理专项检查记录06-01
顶板管理监督检查制度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