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教师读书学习心得

2024-09-20

爱弥儿教师读书学习心得(共10篇)

爱弥儿教师读书学习心得 篇1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心愿,因此在当今的中国,教育子女也就成为了民众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可是由于对子女的过度期盼,在不知不觉中,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过早的要求孩子接受教育,在他们的印象中,“学得早、学得多、学得广”对他们的将来是十分有益的。我的父母也是这群人中的一个,因此可以说这种教育观念在我的脑海已根深蒂固,它陪伴了我十多年。我也明白它带来的消极影响:会让好奇变成无趣乃至是厌恶;会使我们受知识的支配;更会让我们的学习变为被动、呆板和死读……虽然知道这种教育观存在着局限,但是对于如何改变、如何教育,我仍然十分的茫然。

《爱弥儿》却直接回答了我的困惑。在这本书中爱弥儿是卢梭虚拟出来的孩子,通过对他的教育,通过对爱弥儿从出生到成人的教育历程的描述,让我对卢梭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对当今的教育方法有了点感想。

“回归自然,发展天性”可以说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主线。他从第一卷就开始强调说造物主创造世界万物,原本一切是美好的,但人类却毁坏了这一切。人应当遵守着自然的法则,让孩子健康、快乐、自主的成长。而这个观点与当今的教育思想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不过想想也对,我们从出生开始,人们真的已经开始改变了自然的法则,父母用襁褓把我们束缚起来,身为婴儿的我们却无能为力,唯一能换来的自由只有哭声,当然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保护,但实际却与之相反,迎接我们的很可能是娇弱、疾病与危险。所以,在爱弥儿婴儿期的教育里,卢梭反其道而行,他主张婴儿穿宽大舒适的衣服,让婴儿保持着自然的习惯,不要过分的限制他们的活动,但也不要宠溺,要此刻锻炼他们的体质与勇敢、养成他们不依赖他人的好品性,可以说他告诉我们在此期间,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身体的保健和养护。

除此之外,我对书本上其它一些观点也感触颇深。就拿爱弥儿的童年期和青年期来举例。在童年期中,卢梭告诉我们,儿童不是成人,要把儿童看作儿童,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们的性格的种子自由自在地生长,不要束缚他们,相信孩子内在的潜能,而不是用我们自己的看法、想法和感情来替代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逼迫他们学这学那。作为老师,应懂得浪费童年期孩子的时间来教会他们如何发展外部感觉器官,使其获得丰富的感觉经验而不是一味的让他们接触知识,学习知识。对于这个观点,我也表示赞同,我认为孩子如果只是一味的学习而没有一定的理解力和观念,那学也相当于白学,不久就会把学到的马上忘得精光,说不定还会造成对学习感到厌倦的反效果。儿童期就是玩的年龄,那还不如通过游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培养他们的感觉和体力,等到适合的阶段再教给他们知识,也许这才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也会给他们一个美好的童年回忆。在青年期中,卢梭的观点也并未改变,他始终认为教给学生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并不是很重要,因为只有学以致用的知识才是真正有用的知识,且知识不是教来的,而是学来的,他主张要把学习中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他注重的只是判断能力。不过在此时期里,他反而注重道德的教育,他希望等到孩子成年能成为富有爱心的人。

爱弥儿读书心得 篇2

“那些聪明的作者总是致力于研究成人应该知道些什么,却从不问问孩子具备学些什么的能力。他们总是期待孩子变成什么样子的成人,却从不考虑在变成成人前孩子是什么样子。”翻看续页,这段文字就像一把刀子扎在我的心上,这不就是毕业初期的我吗?一心想着到底该如何教孩子才会懂,却未曾去深思孩子到底该如何学才能更快乐。

孩子哭了,作为家长,你会怎么办?

奶奶选择赶快安抚或是尽力帮助,去做一些让孩子开心的事,马上满足孩子,让孩子觉得一哭就能解决问题。爸爸首先想到求助,无人帮助时,再去做一些让孩子可能开心的孩子。孩子哭了,很多时候,为了让他们平静下来,我们会抱抱他们,抚慰他们;安抚无果,我们会吓唬他们,甚至打他们。很多时候,不是孩子对我们下命令,就是我们让他们服从命令。因此孩子最先习得的不是支配别人就是受人支配,还不知道怎么说话,就会命令别人了;还不知道怎么行动,就会按照别人的意思行动了。不是我们屈从于他们,就是他们顺从于我们自己的一时念想。

孩子哭了,妈妈则先了解原因,观察孩子并确认孩子是否需要帮助,如有真正需求,及时认可并立刻满足需求。摧毁一个人的最快方法,是让他想要什么就立刻得到什么,因为所有欲望得到满足就会觉得生活安逸,欲望便随之日益增长。待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绝他的要求,而这样的拒绝完全出乎孩子的意料之外,后果便不堪设想。

发展,顺应自然;教育,回归孩子;成长,遵循规律。

教育著作《爱弥儿》读书心得 篇3

最早听说《爱弥尔》这本书是在师范的时候,我想对于师范专业来说《爱弥尔》会是一本很耳熟的书。想读这本书也是从师范里开始的,因为在我的印象中“爱弥尔”是一个人的名字,而这本书以它作为全书的题目,我想它会是一本通过描述“爱弥尔”的成长历程而写成的一本书。个人十分喜欢这种途事型的教育书藉,所以一直就很想读这本书。

拿到这本书后,没有一口气读完,因为这本书分上、下册近900页的文字加上个人读书比较慢的习惯所以一直在慢读的状态。近期由于比较闲,终于把这本书读完了,读完之后,发现这本书其实和之前想象的不一样。所谓的“爱弥尔”只是卢梭为了阐述自己的理念所假想的一个教育对像。并不是自己原先所想的是一本叙事性的教育专著,即使其中涉及到“爱弥尔”的许多事例,自然也是卢梭假想的,而并非教育事实。同时,读得慢还有一个原因是读这本书比较吃力,吃力的原因我总结出来可能有两点:一是自己的水平还不够,在读书的过程中自然难以消化卢梭的思想,二可能是由于是译文,所以在语句的表达上和我们有很大的不同。

当然,我这样的感觉都不能遮盖住《爱弥尔》是一本划时代的巨作。曾有同学评价说读完《爱弥尔》之后,最大的感觉是发现原来所有的教育思想早在17世纪的这本书里都有过阐述了。我不敢保证是不是所有的教育思想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但是我敢肯定地说是它所包含的教育思想是极其丰富的。举个例子来说,在我国80年代兴起的,甚至我们现在还在讨论和探索的民主教育思想,在《爱弥尔》这本书里就有了阐述。我们可以试想的是,17世纪的卢梭能提出这样的教育思想,就可见这本书是一个超前的、影响时代的一本好书。书中提到最多是自然教育,其实也可说是有其独到之处。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精选 篇4

在该部作品中,绝不损害别人的思想给我的感受最为深刻,而这也是在向读者渗透道德教育,无论在个人成长的任何时期,都应严格坚守这一教训,与人为善,不允许损害他人利益。

卢梭主张儿童的教育应顺应自然,以儿童为本位。他在《爱弥尔》中开宗明义地说,“一切出于自然的创造者皆好,一经人手却变坏了。”卢梭认为教育遵循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对孩子横加干涉,把成人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应该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

而社会对孩子任何的干涉,都会使孩子觉得不自由,不平等,甚至产生罪恶;任何违背自然的教育方式,都会导致孩子的畸形发展,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卢梭极力主张:在儿童的理解力尚未发达之前,要让儿童远离社会,回归自然,到自然环境中去看、去听,不接受世俗的影响。

卢梭认为,儿童并不是可以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不是白板,而是有其固定法则的“自然的存在”。因此他主张教育应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分阶段进行。而在他之前的英国大哲学家洛克曾主张,儿童就像一块白板,教育者可以任凭自己的意愿采用任何方式去塑造儿童。

在这种儿童观下,教育就是重复训练,儿童被当作一个容器,由成人随意填充。这种儿童教育观对教育的`影响十分巨大。在当今学前教育实际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种影响。其实上述儿童教育误区的例子也是洛克教育观的流毒。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然教育观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赋,让孩子的心贴近自然,让孩子在自由的空气中成长。

幼师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 篇5

薛老师对爱读书,爱学生同样重要的执著深深打动了我们。正如薛老师所说“如果给我丰厚的收入,以及足够高的职位,我还会要求更多的东西。然而只要他们是爱我的,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多么朴实的话语,作为一个老师,需要的就是一个班。

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有时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但责任感又使我不得不竭尽所能地支撑下去。

俗话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一天、二天读书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薛老师每天读书。难!在薛老师身上,我们看到“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自由的、诚实地书写;勇敢地、大胆地思考——这,就是我磕磕碰碰一路走来的、越来越坚定的语文学习之道。”薛老师的这段话是对她一生工作的最好概括。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宽容、机智、理性的薛老师,在教育中,薛老师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对待自己的学生,宽容自己的学生,而不是不允许孩子们犯一点错误,这样的胸襟,又怎么会生学生的气,即使遇到了经常犯错误的学生,薛老师也并不像很多老师采取的措施那样,对学生大批一顿,恰恰相反,很多时候,薛老师是很讲究技巧的。但她的技巧不是一般老师都能学得会的。

正如她的学生所说,“我们的语文课就像一首歌,一幅画。我坐在里面,光是听,就觉得好幸福”。薛老师那独特的人格魅力、教学艺术魅力、学识魅力征服了我们,只有爱教师这份事业,爱自己的班级,爱这些孩子们,爱读书。这样的坚持,才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爱弥儿 读书笔记 篇6

读过卢梭的名著后,理所当然的是,我对这名伟大的作家、思想家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记得最初接触他,是在高中的历史课本,不过对他的描述也只是粗略地列出其作品名字、思想概况、对社会国家的重大贡献等等。而且他是历史书上众多历史伟人的一个,我只能很抽象地记忆着他,坦白说,我对他的认识不深,也没有什么敬佩之情。不过在阅读其作品之后,我对他的了解可以说是上了一个层次。他是不仅仅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他也是一名称职的父亲。

虽然爱弥儿是虚构出来的一个孩子,但是书中描写其从出生、成长到结婚成家,从家庭走进社会受教育的全过程,他以爱弥儿的年龄层次作为划分章节的依据。第一,初生到两岁的婴儿时期的教育,第二,两岁至十二岁儿童的教育,第三,十二至十五岁儿童的教育,第四,十五岁至成年阶段的教育,最后还有一部分是关于他对“女子教育”的看法。如此细致的分段分析,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并且配合生动有趣的日常生活故事,让我对卢梭的儿童教育观有了感性的认识。

卢梭先生在《爱弥儿》中,表现出的“自然教育论”,顾名思义,卢梭是推崇“教育遵循自然”的法则,在我的理解中,可以具体从三个大方面去深入体会,它们分别是:第一,崇尚个性发展,因材施教。第二,重于示范,轻于惩罚。第三,注重实践活动。

首先,卢梭特别强调,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环境和具体情况因人而异,绝对不可以千篇 一律。尽管如此,卢梭的道德教育方法还是具有其鲜明特色,最突出的是顺应自然和行为实践。卢梭提出道德教育要“顺应自然”,道德教育的程序要符合儿童成长的自然性,这体现在他的分期理论上:第一阶段是两岁以前的婴儿,卢梭认为应着重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自然发展。第二阶段是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他主张应该对他们进行感官教育,因为这一阶段的儿童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第三阶段是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已经具有一定的感官感受经验,所以卢梭人为应对他们进行智育教育。第四阶段是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他们开始进入社会,所以要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第五阶段男女青年,由于自然的发展,这是要对他们进行爱情教育。道德教育的内容要适应儿童情感和智力的发展水平;道德教育的目标要切合儿童的个性特点。因此,卢梭主张从婴儿出生时起,伴随他一生成长过程中都应得到自由,要排除各种外在的、强制的束缚,这样才是合乎自然的,他极力主张“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

其次,在书中,我们几乎不能找到卢梭对孩子采取训斥、责罚,这应该是他反对旧教育当中的“训诫法”和“灌输法”所造成的。他认为要通过道德习惯、道德情感和道德认识的途径,重行为实践而不尚空谈,重示范引导而不尚训斥,使学生在自然而然中养成道德行为,巩固道德教育成果。

《爱弥儿》里有一个关于教育爱弥儿不要在玻璃窗边打球的故事,这个故事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当爱弥儿顽皮而不听取家长的劝告,在玻璃窗旁边嬉戏打球,他不小心把玻璃窗打破了。按照我们通常遇到的情况,家长大多数会训斥我们,让我们因为恐惧而感到羞愧,其实我们未必清楚自己做错了什么,继而,家长便会很快地帮我们把错误改正,把伤害缺陷弥补好,孩子往往对后果一无所知。然而,卢梭则选择让破的玻璃窗继续放置在原位,不进行修补,让爱弥儿自己去亲身感受、深切体会做错事,所要承受的后果,虽然他是被迫熬过寒冷的夜晚,不过这个经历是可贵的,是让他真真正正知道是与非、对与错,一种责任感同时会生发出来。实实在在的感受与承担,比接受训斥好得多。最初接触这种教育方法,我感觉有点极端、放任,不过深思之后就发现当中启发性、实践性是无比的重要。

再者,老师的示范、学生的实践,也是卢梭多次强调的教育重点。我们不难发现,卢梭的道德教育方法中另一个方面是特别强调行为实践。行为实践既包括教育者的身体力行、示范引导,也包括受教育者的参与活动、实行践履。卢梭在教育爱弥儿时就始终坚持这一条,他们共同到工厂学木匠,共同到农村学耕种,这种言传身教、重于示范的教育方法,也使我眼前一亮,我们现在的教育就是缺乏这种以实践活动为主的传授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却是最直观、最高效的,卢梭提出的“远离说教”和“让孩子享受快乐和自由”无论在当时或是现今,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爱弥儿读书笔记 篇7

卢梭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他认为,这种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他这样主张教爱弥儿唱歌:“声音要唱得准,唱得稳,唱得柔和而响亮;他的耳朵要听得出牌子和韵调;但是,做到这一点就够了,不要有过多的要求。拟声音乐和舞台音乐是不适宜于在他那样的年纪时唱的;我甚至不希望他唱歌词,如果他要唱的话,我就尽量拿适合于他年纪的有趣的歌词给他唱,而且歌词的意思也要像他的思想那样简单。”

他认为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启发儿童、青年的自觉性,为此特别重视动机、兴趣和需要在学习中的作用。“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在这段时间,也正好使他慢慢养成持久地注意同一个事物的习惯。” 卢梭的这段话有三个关键词,那就是“兴趣、方法、习惯”。的确,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这几个词。没有兴趣,就不会有动力。这正提醒了我们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热爱学习,主动地去学习。

爱弥儿读书交流稿 篇8

在师范读书时就听说《爱弥儿》,但一直无暇拜读,也就知道是法国思想家卢梭的著作,对内容是一无所知,上学期学校安排读《爱弥儿》的读书活动,才利用闲暇时间, 认真研读了《爱弥儿》.刚开始的时候,确实很枯燥,当一遍读完以后,才有了大概映像,第二遍读起来,就轻松多了,对内容也不更深的感悟.对于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来说,还是很有帮助的.在这本书中,详细地阐述了卢梭对人的教育的观点.他借助一个构想出来的人物——爱弥儿从出生至成年的教育,细致地表述了他对自然教育的观点及设想.《爱弥儿》共分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尽管这种分期以及把德、智、体教育的截然分开施教的方法是不科学的,但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个重大的进步,它对后来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特别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可贵的启示.读完这本书,我的感觉很奇妙.有如读圣经,读小说,慢慢咀嚼又有如教育诗篇,.后来,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比较之后,我有了自己辩证的看法.(一)吸取精华

1、教育原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

卢梭认为教育遵循自然(自然教育),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对孩子横加干涉,把成人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这与我们新课改提倡的“以人为本”可谓殊途同归.现在的家长们切身感受到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唯恐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以至于将来被社会淘汰.于是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陪伴着孩子穿梭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器乐、美术、舞蹈、英语之间,肆意侵占了孩子们的玩耍时间,丝毫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对此,卢梭反对为了所谓的遥远的将来的幸福,而牺牲当下的快乐.他认为“希望孩子将来有一天获得幸福,却让孩子目前遭受苦楚,如此远虑是多么可怕!”应该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长.任何违背自然的教育方式,都会导致孩子的畸形发展,产生严重的后果.的确,儿童并不是可以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而是有其固定法则的“自然的存在”.但我们在教育生活中,应把儿童当作活生生的人来进行教育,任何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都是不人道的,不可能长时间存在.“凡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因此,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利用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运用简洁明快的图案,通俗易懂的语言,顺乎儿童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使教学目的获得最大化的成效.2、教育策略——激发好奇,维护兴趣

书中,还有这么一段话,值得借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在这段时间,也正好使他慢慢养成持久地注意同一个事物的习惯.” 卢梭的这段话有三个关键词,那就是“兴趣、方法、习惯”.的确,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这几个词.没有兴趣,就不会有动力.因此,兴趣是前提.就说英语教学吧,很多时候,都是枯燥无味的,老师得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孩子积极主动去学习英语.3、教学方式——重行以求知.在教学方法上,卢梭反对教条主义而着重行以求知.他劝说教师放弃繁琐的讲述,使更多的教学渗透在师生的共同活动之中.所以我们应当尽量用行动去教育学生,只有身教不承做到的才用言教.从上述例文中可以看出,卢梭用了极其简单的方法,却起着不简单的作用.他认为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启发儿童、青年的自觉性,为此特别重视动机、兴趣和需要在学习中的作用.卢梭十分重视直观教学法,他认为唯有对事物有了直接的接触和观察,才能确实了解事物的主义和观念.对实际事物直接观察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卢梭还十分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对填鸭式、命令式的教学方法则极为厌恶.另外,卢梭还告诫教师要根据儿童的理解水平来选择学习内容.“永远不要把儿童不能理解的东西向儿童讲述.”为了保持知识的正确性和巩固性,他主张要恰当安排儿童的学习速度,不急于求成,不贪多图快,不好高骛远,他这些改革知识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的新见解,对于我们今天的教学改革也富有启示.(二)发展性地理解《爱弥儿》

1、辨证看待“自然教育” 卢梭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因此,他认为,这种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他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反对抽象的死啃书本.卢梭提倡的自然教育,在当时学校附属于教会、以宗教信条束缚儿童的个性发展的情况下,他所渴求的“个性解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客观上也是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他所主张的实物教育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尽管十分简单,然而也有某些借鉴作用.2、正确认清教师的职责.《爱弥儿》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对于这一点我是举双手赞同的.现代的社会给我们这些在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太大的压力,把培养人的功与过全都归因到老师的身上,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教育工作者不单只是我们这些在校的教师,还包括家庭里的父母亲长辈等.纵使我们学校的老师要负起全部的教育责任,我们也只是卢梭所说的三种教师当中的一种教师,而不可能做到是三合一的全能教师.社会应当重视家庭教育像重视学校教育一样来对待,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从心理上放弃,有些家长教育不了自己的孩子,就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老师身上,希望老师帮他们把子女培养成龙成凤.其实当一个孩子从父母的手上交到老师的手里的时候,这个孩子基本已经成型.打个比方说,当我们见到一个还没有接触学校教育的孩子时,从他的行为举止就可以基本判断出这个孩子是什么性格的人;当老师的工作只是对他进行改造,好的保留鼓励发展,不好的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剔除,我觉得教师的工作就是一个补救的再生产的工作,原材料已经定了,教师唯有呕心沥血地通过一些艺术工作让这个材料变得更加的完美.3、也要清楚社会媒体的职责

读《爱弥儿》心得体会 篇9

在翻开《爱弥儿》这本书籍之前,我以为这么一位伟大的人物撰写的巨著应该需要意志来啃,甚至还需要翻阅一些文献来辅助才能读得懂,不想,从第一页起,从字里行间之中,我从始至终都好象是与一位睿智的、崇尚自然的,一位极其随和而对待儿童生命的成长又极其严谨的一位老者交谈,他是那么深情地讲解、焦急地述说,犹如山峦叠翠的森林中潺潺流淌的清泉在浸润你的心田,让我教育的心境豁然开朗了很多,尤其是在当今纷乱的教育迷障中更加返璞归真。《爱弥儿》的主题思想是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要发展儿童的天性。这种说法真的很普通,一点也不时髦了。但是给我震撼的是,就是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道理,对于当今五彩斑斓的、层出不穷的教育时尚理念来说,这么一个不起眼的主题思想,竟然需要卢梭这么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来以上、下卷和鸿篇巨著来论述、来证明。而且尤其让我难过的是,从18世纪到现在的21世纪,整整3个世纪过去了,人们在教育下一代的看法、做法上却还是不断地迷路,总是被许许多多、变化莫测的教育新论调给糊涂了心思,走错了方向。对照我们当今的基础教育,就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何尝又不是迷途没知返呢?摘选其中一些我们交错很远的事例,与我的同行一起“品茗修行”。

其一: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我们一开始生活,我们就开始教育自己了;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一起开始的。简短的三句话,只要我们诚实,就会发现,现实中我们的做法有时相距很远。作为教师,我们好像更多地在于说教,或者是颐指气使型、或者是苦口婆心型,共同的心态是怀抱师道尊严居高临下地说教,共同的特点是不以平等的身份去倾听、去理解,而是以过来人的“睿智”指点,永远正确,但也永远隔靴搔痒。孩子们从理性上“认定”教师是正确的代表,但是情感上就止不住地难过、痛苦,或者逃避。教育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教育与学生的生命成长相融与共。从这点看,我们就把教育的领域狭窄化了,我们教师更多地是关注学生在课堂三学什么知识,锻炼什么能力,学生学会了没有,能力得到了多少发展,尽管新课程在不断地强调要注意过程与方法,要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是,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却少有土壤,或者说只有播种,少有耕耘。当然,我也为我们老师叫屈,我们身上的责任好像越来越重,政治化、任务化、行政化的味道越来越浓,而所拥有的时间却越来越少。我们的言行与思想好像在火车的轨道上,永远为伴前行,但也永远不能交叉融合。

其二:遵循自然,跟着她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她在继续不断地锻炼孩子;她用各种各样的考验来来磨砺他们的性情;她叫他们从小就知道什么是烦恼和痛苦。说得多好啊,只要是生命,从出生起,自然就会用种种磨难来锻炼意志,磨砺性情,强壮身体。但是我们智慧的人类好像过于聪明,总想以人类的力量来阻挡自然的力量。虽然我们怀抱爱的理由,例如孩子摔倒了立即去扶起,并深深地责备地面的过错;例如孩子遭受失败了,我们总是忧心地去安慰,甚至用礼品来安抚……许许多多的例证,从中虽然我们总是获得了一时的温馨,但是,纵观宏观与长远,遭受教训的总是自作聪明的人们自己。所以,所有的父母和老师,需要放下形式的呵护与关爱,当孩子们在自己自然的生活状态中遇到痛苦和烦恼时,不要以为贴心关怀就是爱,有时“作壁上观”,甚至“冷眼旁观”才是真正的爱,因为只有这样,才会让孩子懂得自然的道理,才会学会遵循自然的意志,才会成为一位遵循自然规律行事的人。

其三:一个孩子被(老师)教了这样和那样之后,也就是说,在孩子脑中填入了一些他不明白的语言或对他一无好处的事物之后,用他们培养的情绪把他的天性扼杀之后……由这位老师来发展他也以充分养成的人为的病原,教给他一切的知识,却就是不教他认识自己,不教他利用自己的长处,不叫他如何生活和谋求自己的幸福。最后,但这个既是奴隶又是暴君的儿童,这个充满学问但缺乏理性、身心都脆弱的儿童投入社会,暴露其愚昧、骄傲和种种恶习的时候,大家就对人类的苦痛和邪恶感到悲哀。在我们的课堂,依从教材出发,我们是不是好像在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以未来的名义教给孩子们现在并无好处也并无作用的知识?我们面对班级,我们是不是也因为需要面向全体的理由而对学生的天性置之不理?看看现在的学生,准确地说看看现在这些个个都是较重独一无二的,至上重要的独生子女宝贝,他们身上的暴君、脆弱、惟我独尊的品性是不是的确常见呢?满对生活中教育的现实,18世纪的卢梭早就在对教师呐喊了!

《爱弥儿》笔记 篇10

《爱弥儿》卢梭著 李士章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第3 页第1段

我们生来是软弱的,所以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蒙昧的,所以需要判断力。教育会赐予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一切东西。

《爱弥儿》卢梭著 李士章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第4 页第2段

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怎样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优良的体验,是事物的教育。

《爱弥儿》卢梭著 李士章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第4 页第3段

教育的确只不过是一种习惯而已。有一些人忘掉了他们所受的教育,另外一些人则保持了他们所受到的教育。

《爱弥儿》卢梭著 李士章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第5 页第3段

自然的人完全是为他自己而生活的;他是数的单位,是绝对的统一个体,只和他自己及他的同胞才有关系。

《爱弥儿》卢梭著 李士章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第6 页第4段

人要有所成就,要成为独立自恃、始终如一,便必须言行一致,就必须坚持他应该采取的主张,毅然决然地坚持这个主张,而且一贯地实行这个主张。

《爱弥儿》卢梭著 李士章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第7 页第5段

当我们只碰到逆风行舟的时候,我们调整航向迂回行驶就可以了、可是,当海面上波涛汹涌,而我们又想停止在原地的时候那就要抛锚。年轻的舵手,当心呀,别让你的缆绳松了,别让你的船锚动摇,不然在你还没发觉之前,船就漂走了。

《爱弥儿》卢梭著 李士章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第9 页第3段

在自然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他们共同的天职,是取得人品;不论是谁,只要在这方面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就不会欠缺同他相称的品格。

《爱弥儿》卢梭著 李士章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第9 页第5段

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我们一开始生活,我们便开始教育我们自己了;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一起开始的,我们的第一个教师就是我们的保姆。

《爱弥儿》卢梭著 李士章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第10 页第2段

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是活得最老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如果他一直到临死的那一刻全都过得是最没有意义的生活的话,虽然年满百岁才寿终正寝,也等于他一生下来就丧了命,他还不如在年轻的时候就走进坟墓好呢。

《爱弥儿》卢梭著 李士章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第11 页第2段

我们的种种智慧都是奴性的偏见,我们的一切习惯都在奴役、折磨与抑制我们。文明人在奴隶状态中生,在奴隶状态中活,在奴隶状态中死:他一生下来便被人捆在襁褓里;他一死就被人钉在棺材里;只要他还有人形,他便要受到我们的制度的约束。

《爱弥儿》卢梭著 李士章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第11 页第3段

母不母,则子不子,他们之间的义务是相互的,假如一方没有很好地尽她得义务,则对方也将不好好的尽他的义务。

《爱弥儿》卢梭著 李士章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第18 页第2段

只有一门学科是必须要教给孩子的:这门学科就是做人的天职。

《爱弥儿》卢梭著 李士章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第26页第3段

穷人是不需要受什么教育的,他被强迫受坏境的教育,他不可能受到其他的教育;反之,富人从他的环境中所受到的教育对他是最不适宜的,对他本人和社会都是不相宜的。

《爱弥儿》卢梭著 李士章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第28页第1段

学生把老师只当做他在儿童时候遇到的一个灾难,而老师则将学生看做一个沉重的负担,巴不得把它卸掉,他们都同样盼望彼此摆脱的时刻早日到来;由于他们之间从来没有真心诚意的依依不舍的情谊,因此,一个是心不在焉你,一个则是不服管教。

《爱弥儿》卢梭著 李士章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第28 页第4段

一个做父亲的,在上帝赐予他的家庭中不能做任何选择,也不应当有偏心。所有他的孩子都同样是他的孩子;对他们都应当一样的关心,一样的爱护。不管他们是不是残疾的,不管他们的身体是弱还是强,他们之中每一个人皆是一个寄存品,他应当考虑他手里的这个寄存品。因为婚姻不仅是夫妇之间的一项契约,也是和大自然订立的一个契约。

《爱弥儿》卢梭著 李士章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第29页第2段

有精力的身体,才能听从精神的支配。

《爱弥儿》卢梭著 李士章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第30 页第2段

节制与劳动是人类的两个真正的医生:劳动促进人的食欲,而节制可以防止他贪食过度。

《爱弥儿》卢梭著 李士章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第33 页第2段

人类愈聚在一起,就愈要腐化。身体的不健全与心灵的缺陷,都是人数过多地聚集在一起的必然结果。

《爱弥儿》卢梭著 李士章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第38 页第2段

教育是随生命开始而开始的,在生下来的时候孩子就已经是一个学生,不过他不是老师的学生,而是大自然的学生罢了,老师只是在大自然的安排下进行观察,防止别人阻碍它对孩子的关怀。

《爱弥儿》卢梭著 李士章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第40 页第4段

我们所有的一切语言都是艺术品。

《爱弥儿》卢梭著 李士章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第47 页第2段

只有理性才能教导我们认识善与恶。使我们喜善恨恶的良心,尽管他不依存于理性,但是没有理性,就不能发展良心。

《爱弥儿》卢梭著 李士章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第50 页第4段

孩子们不仅没有多余的力量,甚至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满足大自然对他们的一些要求;因此,必须叫他们使用大自然赐予他们的一切力量,这些力量,他们是不应该随便滥用的。这就是第一个准则。

《爱弥儿》卢梭著 李士章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第52 页第5段

不论是在智慧方面还是体力方面,一切身体的需要,都必须对他们进行帮助,弥补他们的不足。这就是第二个准则。

上一篇:言而有信的名言警句下一篇:2022年反腐倡廉和惩防体系建设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