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共7篇)
5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篇1
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老妇出门看()老妪()力虽衰()如闻泣幽咽()不胜簪()决眦()2.填空。
①《望岳》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其《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________、西岳________、南岳________。
②《石壕吏》按体裁分,为________古风,按表达方式分,是________诗。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造化钟神秀(聚集)B.家书抵万金(值,相当)C.浑欲不胜簪(混乱)D.二男新战死(最近)
春望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
2.“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原指古代边境地区设置烽火台,发现敌情,常烧柴禾升起烟火作为警报,这里借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解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说你的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迁移过关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
2.这首诗中最能体现早春景色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诗将早春细雨下的景色与烟柳满街的景色作________,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最能表现这首诗的意境的一项是()
A.清新自然
B.壮阔雄奇 C.含蓄蕴藉
D.慷慨悲凉
参考答案
1.kān
yù
shuāi zàn zì
2.①杜工部集 杜甫 泰山华山 衡山 ②五言 叙事 3.C 4.B
(一)1.唐 杜甫 2.战争 3.残破凄凉 4.见“要点详析”
(二)1.七言绝句 2.草色遥看近却无 3.对比 早春郊野景色的美丽迷人 4.A
5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篇2
课文简析:《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我们既看到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也看到了诗人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教学目标:
1、会写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能默写古诗。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靠近快乐
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童年的你们,正赶上了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甚至是新奇有趣的。可是,你们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孩子的生活情景。让我们乘上诗词的飞船,穿越时光的隧道,去分享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吧!【课件出示:5 古诗三首】
【课件出示:牧童骑牛图】同学们,骑牛的人是谁?这是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这是个自在、快乐的牧童?
【课件出示古诗:牧童【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同学们,这首古诗是吕岩,也就是耳熟能详的吕洞宾所作。关于吕洞宾,谁来谈谈你对他的了解?【课件出示资料袋:吕岩 字洞宾,唐代京兆人。咸通举进士,曾两为县令。值黄巢起义,携家入终南山学道,不知所终。】
同学们,俗话说,“快活如神仙”,最早指的就是吕洞宾。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牧童》,走进吕洞宾言说的快乐中去。
二、读通诗文,触摸快乐
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同学们,请再读古诗,试着划分诗歌的节奏。【课件出示: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同学们,谁来展示展示你诵读诗文的魅力?还有不服气的同学吗?与他PK一下。
同学们,你们读得都很精彩!谁来与大家分享分享你读诗后的感受?
三、读懂诗意,走进快乐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去研读古诗吧!【课件出示第一句诗:草铺横野六七里。】谁来读读?
同学们,“草铺”的“铺”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铺】【课件出示:铺开】
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横野”指什么?【课件出示:横野】【课件出示:广阔的原野】
同学们,这句诗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小结:同学们,“草铺横野六七里”看似写景,实为以景衬情,作者写景匠心独运,妙笔生花。和第二句诗一起读来也是很有韵味。但是,牧童那份无拘无束和自由自在的快乐则荡然无存,和全诗所要言说的主旨格格不入。更为巧妙的是,这句诗中一“铺”一“横”把绿草的茂盛和原野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
【课件出示第二句诗:笛弄晚风三四声。】“笛弄晚风三四声”说的是什么意思? 【课件出示:在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声吹出的悠扬笛声。】
同学们,诗句中“弄”什么意思?【课件出示:弄】【课件出示:逗弄,吹。】把“吹”代入诗句中,读读诗句这样写行吗?
【课件出示: 笛弄晚风三四声。笛吹晚风三四声。】
同学们,你们从“弄”中读懂了什么?【课件出示: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小结:同学们,“笛弄晚风三四声”作者采用以声衬情的方式,落笔在悠扬悦耳的笛声上,“未见牧童其人,先闻悦耳笛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试想,一天放牧回来,倘若牧童闷闷不乐怎会笛弄晚风三四声呢!这真是,牧童的惬意之感无以言表,笛弄晚风是最好的表达和言说。这句诗,有个极为亮眼的词语——“弄”,恰如其分的表达出牧童当时的状态和心境,如果换成“吹”,整首诗意蕴让人大跌眼镜。
【课件出示第三句诗:归来饱饭黄昏后。】
同学们,“归来饱饭黄昏后”写出了牧童的自在,你从哪里读出来?【课件出示:黄昏后】
同学们,牧童在“黄昏后”才吃饱饭,在牧童“饱饭”的过程中,你仿佛看到什么情景?
同学们,这句诗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饭后的黄昏时分。】
小结:同学们,“归来饱饭黄昏后”告诉我们牧童回家吃饱饭已是黄昏之后。这里,虽然没有家人聚集的场面,没有父母的表现和参与,可是我们从“黄昏之后”的“饱饭”,可以想见牧童在家的其乐融融。这就是诗的的留白,诗的张力和魅力所在。
【课件出示第四句诗:不脱蓑衣卧月明。】
同学们,“不脱蓑衣卧月明”说了什么意思?【课件出示: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同学们,吃饱饭的牧童,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心情怎样?
小结:同学们,“不脱蓑衣卧月明”,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牧童是累了,躺在月夜的草地上,什么都不想;或是回想白天的经历;或是悠然地欣赏着草地夜景。更为紧要的是牧童静享那份独有的惬意把古诗意蕴推上了更高的层次。
四、细读诗眼,提炼快乐
【课件出示整首诗】同学们,带着你们的理解和感受自己读读这首诗。谁来试试?一起来读读。
同学们,第四句诗的“卧”把牧童的快乐写的淋漓尽致。劳累了一天的牧童,在皓皓明月高挂的夜晚,躺卧在草地上,是一种自在心境的释怀和疏放,因为他不用担心什么?
同学们,牧童躺卧在草地上,一点也不用担心,相反是一种独有的享受,在享受中他可以欣赏什么?
同学们,毫无疑问,《牧童》满诗尽是快乐。在第四句诗的“卧”是诗眼,是牧童一种自在心境的释怀和疏放,因为他不用担心放牧归来时间晚迟、家长是否会指责、牲口能否吃饱、笛弄的时间和姿势、是否脱蓑衣躺卧„„更是因为他躺卧在草地上,可以好好地享受欣赏皓皓明月、吹拂舒心晚风、欣赏草铺横野的夜景、静闻野花的香气、回味白天放牧的情景„„
同学们,根据你的体会,谁来说说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件出示: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延伸阅读,强化快乐
六、同学们,牧童,是不少古代文人表情达意的对象,你们还知道哪些描写牧童的诗文吗? 那同学们在课下自由交流交流好吗?
七、总结升华
同学们,学习了这首诗,让我们体会到田园生活的乐趣以及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得的生活。我相信你们一定会记住这个在风中吹笛的小牧童,让我们再次背诵这首诗,乘上诗歌的飞船,穿越时光的隧道,去感受牧童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
八、快乐作业:
同学们,透过诗人的笔触,我们看到的是儿童生活的一个小小的镜头,【如果我们把诗中的镜头再放大一点,就会成为一幅流动的画,尝试着把这首诗改写成一个故事】。
附板书设计:
牧童 铺 弄 饱 卧
牛儿笛声为友
5古诗词三首 篇3
备课人:吴小芬
本课教学总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等方法,感知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泊船瓜洲》,能够背诵、默写。
2.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作者推敲用词的认真态度,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古诗,积累语言,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推敲诗句用词。教学准备:
了解诗人及与诗相关的情况。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导入: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
1.指名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幻灯片)2.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幻灯)
3.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
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看地图:了解瓜洲、京口(江苏镇江)、钟山(南京)的实际位置。诗中所说的“水”就是——(长江)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3)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过渡:此时诗人就在自己故乡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
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a.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b.指名读,正音:间、重、还 c.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a.“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 隔开了什么?看图。(点击,链接幻灯5)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补充介绍,点击“京口”。)
读一读,读出路程近。c.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的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明月何时照我还)
d.“还”什么意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
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无奈)再读。
e.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 f.谁能把整个作品读一读?
g.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三、指导欣赏——入诗境,悟诗情
过渡:究竟是什么触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呢?让我们走入诗人的环境,见诗人之所见,听诗人之所听,想诗人之所想,看看能不能与诗人产生共鸣。
1.引入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心中会想些什么?
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诗情:
(1)而此时正是什么季节?诗人怎么说的?(春风又绿江南岸)(2)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就住在钟山附近,又正值春天,把我们所见到的春景告诉想家的诗人吧!
谁还能送首诗给诗人?
(3)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
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曾用过“满”“到”“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
指名谈看法,读出相应的感受。
教师交流自己的感受:(链接江南春图片)是啊!一个“绿”字不仅使我看到了满眼的绿色,成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看到了烂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读。
(5)春天来了,春风仅仅吹绿了“江南岸”?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从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然早于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分成两世界;因为诗人平生际遇、此时境况,使得诗人所思尽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春也。)
3.指导品读
(1)你们现在悟出了诗人的情感了吗?谁来读一读?
(2)要想读好诗,我们还要注意节奏,还要读出关键字。再读。4.小结:
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还;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光标引领说)
5.齐读
四、归纳学法,拓展学习1.总结全诗,归纳学法
我们了解了诗人王安石,理解了诗题的意思; 板书:知诗人,解诗题
通过抓住关键的字,理解了诗歌的内容; 板书:抓字眼,明诗意
最后通过体会作者的情境,领悟了诗人的感情; 板书:入诗境,悟诗情 这就是欣赏诗歌的方法。板书:欣赏诗歌
2.拓展阅读余光中《乡愁》
过渡:今天老师还要介绍一位漂泊海外的现代诗人——余光中。(1)教师简介余光中:
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就读于南京五中,高中毕业后选择了金陵大学。他的很多优秀作品表现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就是因为《乡愁》一诗引起轰动,又被称之为“乡愁诗人”。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这篇作品(2)教师范读,帮助学生领悟 听老师读一读,看看自己有没有体会。(3)学生自读
通过自己读,听老师读,有什么感悟?
五、作业
1.背诵、默写《泊船瓜洲》;
2.除背默外,把你对这首诗的理解感悟与父母进行交流。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第一句:瓜洲→京口→钟山思乡
一水间
数重山
之情第二句:又绿 照我还
欣赏诗歌 知诗人,解诗题 抓字眼,明诗意 入诗境,悟诗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秋思》。2.抓住关键词句,通过比较,体会作者思乡之情。3.积累其它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古诗,积累语言,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词句,通过比较,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教学准备:
了解诗人及与诗相关的情况。搜集其它表达思乡情感的古诗词。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把握主旨
1.复习《泊船瓜洲》,重温思乡情。
一水之隔,近在咫尺,偏不能还,不由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满大地,离家已久,思绪万千,不由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 2.明月千里寄相思,故乡,不管身处何时何地,你,都是我们心中永恒的家园。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另外一首表达思乡情绪的诗。
3.自由读诗,要求读得正确、通顺。通过看注释,查资料,试着说说首诗的大概意思。
二、对话文本,入情入境 1.指名朗读古诗。
2.交流诗的大意,结合重点词随机点拨引导:(1)体悟“见”之萧瑟。
◇“见”什么意思?见到什么?(秋风)
◇看到“秋风”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秋高气爽,凉风习习,心旷神怡;秋叶纷纷,落红遍地,寂寥肃杀。)
◇秋风是没有形状的,难道真的看得见?“见秋风”,其实见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感受萧瑟冷清之氛围。)
◇唐代洛阳应该是何其的繁华,然而这一切诗人却视而不见,见到的,只是冷冷的秋风!
(2)想象“意”之万重。
◇“家书”是什么意思?古人说,家书抵万金,假如你给家中写信,会写些什么?
◇简介:张籍出身寒微。幼年家贫,年纪很小,就远离故乡,到二十五、六岁时,已经历了浪迹天涯的羁旅生活。常年四处奔波、漂泊异乡。他祖籍吴郡,后客居洛阳。
◇假如你就是诗人,就是远离故土思念家乡的诗人,你还会在家书中写些什么呢?
◇这么多的话想说,真可以说——千言万语,用诗中的话说,就是什么?(意万重)反复读“意万重”。
◇秋风落叶唤起思乡梦,小桥流水的故土啊,你是否已改变了容颜?有多少话,想对你们诉说——情感朗读前两句诗。
(3)品味“开”之内涵
◇“开封”是什么意思?(打开封好的信)什么时候“开封”?为什么当信快要送出的时候又“开封”?
◇“恐”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恐“说不尽”?(意万重、匆匆)说不尽什么?
◇你就是诗人,在这落红遍地的时节,给家乡的亲人写了一封家书。临发前,又将封好的信拆开,你当时心中会说什么?那一刻,你的神态,你的举止又怎样?——情感朗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你就是行人,你目睹了诗人这一奇怪举止,你会怎么说?这两人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情感朗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当家书终于“开封”之后,你能想像诗人又是怎么做的?(添上一笔,补上„„;重新合上,只字未动。)——情感朗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从这个“开”字,你读懂了什么?
三、诵读提炼,体悟感情
千言万语说不尽,千愁万绪难落笔,这正是——(学生齐读古诗)意万重,说不尽。情难理,又开封。这真是——(学生齐读古诗)这就是《秋思》,一个游子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学生背诵全诗)板书设计:
秋思
[唐]张籍
见秋风意万重
思乡浓
说不尽又开封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长相思》。
2.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对上阕和下阕两部分词的比较,体会作者思乡之情。3.积累其它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4.阅读贾岛推敲词句的故事,感受故人斟酌词句的认真态度。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古诗,积累语言,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教学难点:
比较上下两阕词,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教学准备:
了解诗人及与诗相关的情况。搜集其它表达思乡情感的古诗词。
一、初读古诗,了解诗人
1.你对纳兰性德有哪些了解?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清代词人,字容若,被誉为“清代第一词人”。康熙年间中进士,任乾清门侍卫,因此战争时也要出征。
2.把这首词读正确,读出词的韵味(指名读——全班读)(注意读准“聒”)ɡēnɡ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ɡuō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此无声。
二、品读词作,体会情感
1.《长相思》这首词和我们上学期所学的《忆江南》稍有不同,它由两部分组成,你能看出两部分分别是从哪到哪吗?怎么看出来的?
有的词只有一段,比如《忆江南》《竹枝词》。有的词有两段,就像我们所学的《长相思》,一般前一段称为“上阕”,后一段称为“下阕”。上下阕之间一般会空开两格作为标记。
2.比较读读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你有什么发现?(结构相同,意思相对)3.再读读整首词,上阕和下阕分别在说什么意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上阕:
a.体会到路程的漫长,行军的艰难:“山一程,水一程”(行军的路上跋山涉水。)——朗读
b.体会到出征队伍的庞大:“夜深千帐灯”(真的是“一千个帐篷”?不是,为了说明扎营的帐篷很多很多,也说明军队人数众多。)——朗读
“身向榆关那畔行”:将士们向着山海关外行进。(出关,抵抗外敌)4.抓意象,山水风雪行。a.说说“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的意思。(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b.想象“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的情景。
c.能用自己的词语形容“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吗?(千山万水、风雪交加)
d.指导朗读,通过回返复沓的朗读读出边塞军旅的千辛万苦。5.下阕:
a.作者“身体”行进在出征的路上,那么他的“心”呢?(思念着家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b.“聒碎乡心梦不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被这风雪声吵扰了,怎么也无法入睡。帐外是怎样的天气?(一晚上北风呼啸,风雪交加,天寒地冻„„)
作者睡不着仅仅是因为这风雪声吗?(更因为思念着家乡,安静的氛围更显 出了风雪声的聒耳)为什么他想到了家乡? c.“故园无此声”:家乡是没有这样的声音的。——品意蕴,故园无此声。
◇“此”是什么意思?“此声”是指什么声音?在什么情况下发出这样的声音?(随机点拨“千帐灯”、“聒”)这样的声音这样的情景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顶顶帐篷,点点灯火,本该是多么豪迈多么壮观!然而长途跋涉之后,在这样一个野外宿营的寒夜里,却要听着寒风朔雪的嘈杂声,叫人怎能安然入睡?
◇“故园”指什么?“故园无此声”,故园没有什么声音?故园有什么?想像说话。
◇故园没有这样的风雪交加,故园不会这样的卧不成眠,故园不会这样的寒冷孤寂;故园,有的是宁静详和,有的是亲人关爱,有的是温暖舒适„„这一切的一切交织在一起,融成了一个字,一个包容作者此时心中一切所想所思的字,那就是——(学生齐“碎”。)带着心碎的感觉读下阕。
◇从这一个“碎”字,你读出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
是啊,身在行军途中,吃住简单,天寒地冻,孤单寂寞,作者怎能不思念 温暖、宁静、祥和的“故园”呢?让我们一起来再读词的下阕。3.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词的大意。4.有感情的朗读全词。
三、对比延伸,升华情感。
1.回读《秋思》《长相思》这两首思乡诗词。2.体悟这两首诗词表达方法之妙。
(前者善于从寻常细节入手,刻画入微;后者善于将写景与叙事融于一体。最终目的都为抒情。)3.共读古诗
鸿雁传书,千言万语;夜宿边关,千辛万苦。山高水长隔不断我的思乡情,岁月流逝剪不断我的思乡情。——师生共同激情回顾《泊船瓜洲》,《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诵读两首古诗
乡愁,是游子心中难解的结;故乡,是游子心头永恒的家。多年以后,当我们离开家乡,远离故土,我们的心中,会情不自禁地涌起——再次激情诵读《秋思》、《长相思》。
四、比较异同:
自读词,说说《长相思》和前两首诗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表达的情感相同,都蕴含思乡之情。*不同:表达体裁不同:诗——词 写法不同:《泊船瓜洲》写景抒情。《秋思》叙事抒情。
《长相思》融写景叙事为一体。
引发乡愁的事物不同:《泊船瓜洲》满目春色和月亮
《秋思》肃杀的秋风
《长相思》北方的风雪
五、分层作业设计:
1.背诵三首诗词,并进行默写。
2.搜集的有关思乡的诗或词,并背诵下来。
3.选择《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深入读,仔细想,试着改编成一篇短文,想象要尽可能丰富一些。作业练习
4.填字练习。
(1)说说诗句中用得特别好的字,并说说为什么。春风又绿江南岸
红杏枝头春意闹(旺、浓、闹)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动、皱、拂)(2)填字练习:
春风吹()了树梢,吹()了小草,吹()了河水,吹()了花苞。()风送爽()风细雨()风拂面()风呼呼()风刺骨()风习习板书设计: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水——身已远
5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篇4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08分)
1.(4分)花落谁家
创造
创举
①劳动________了人类社会。
②这种设计是一个________。
坚固
坚硬
③这套家具既美观又________耐用。
④这块________的石头,不知从何而来
2.(4分)按拼音写汉字
gē
jiǎn
白________
挑________
āi
pàn
________伤
________望
3.(4分)多音字组词
脏zàng________
zāng________
干gàn________
gān________
4.(4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xiàng
wǎng
chuán
dì
________
________
zhù
fú
yōu
xián
________
________
5.(3分)写出近义词
感激—________
快慰—________
本领—________
6.(3分)写出反义词
哀伤—________
忠实—________
美丽—________
7.(6分)形近字组词
检________
盼________
捧________
捡________
纷________
棒________
8.(6分)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剩下(shèng
shèn)________
信任(rèn
rèng)________ 捡起(yàn
jiǎn)________
弧线(hú
gū)________
施展(shī
sī)________
阻挡(zhǔ
zǔ)________
9.(4分)填上合适的词语,再读一读
________的春光
________的弧线
________的眼珠
________的白云
10.(8分)用所给的字换个偏旁再组词。
弧________
________
阻________
________
热________
________
狂________
________
11.(5分)读句子,照样子将句子换种说法,但意思不变。
我把雪儿轻轻捧起。
雪儿被我轻轻捧起。
①春风把雪儿的翅膀高高托起。
②我和爸爸把雪儿的伤治好了。
12.(8分)照样子填上表示动作的词语
例:(拍)皮球
________青虫
________故事
________钢琴
________音乐
________风筝
________照片
________谜语
________地洞
13.(8分)给下面字加部首组成字,再组词语
庄________
________
衣________
________
耳________
________
弟________
________
14.(5分)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小红做了这架航空模型。
这架航空模型是小红做的。
①陈明擦干净了教室的黑板。
②李明打开了这扇大门。
15.(2分)读《雪儿》,回答问题
①课文的题目“雪儿”指的是________
A、小女孩
B、一只受伤的信鸽
C、天上的雪花
②本文是以________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
A、“我”在家里的孤单寂寞
B、“我”与信鸽从相伴到别离
C、“我”为信鸽疗伤
16.(3分)火眼金睛
连续
陆续
继续
①入春以来,阴雨天________不断。
②电影快开映了,观众们________进场了。
③人们已培育出许多菊花品种,但并不满足,正在________培育新品种。
17.(4分)照样子,把下面的字先组成词,再造句。
例:果(水果)这里的水果真新鲜。
①哀________
________
②线________
________
18.(5分)缩句
①童年的往事多得像天上的繁星。
②宽阔的广场上有许多行人在散步。
19.(5分)把下列词语填入到相应的横线上。
崎岖
清澈
淅沥
无际
纯洁
①眺望大海,我懂得了________。
②涉过小溪,我了解了________。
③走向山路,我明白了________。
④聆听雨声,我理解了________。
⑤俯视白云,我领悟了________。
20.(1分)排列句序。
①我们班转来一位新同学,名叫仇小光。
②下课后,我翻了一下《新华字典》。
③上课时,老师喊qiú小光发言。
④原来,这是一个多音字。
⑤我听了百思不得其解,chóu小光怎么变成了qiú小光。
⑥当姓用就读qiú。
________
21.(2分)下列各句的说法是正确的是()。
A
.“逻、猎、灿、料”的声母都是“l”。
B
.“他长得像他的妈妈一样”是比喻句。
C
.宋代诗人卢纶写过一组以《塞下曲》为题的诗。
D
.萧伯纳是英国著名作家。
22.(5分)把下面的音节补充完整。
sh________
________ǔ
________
剩
阻
哀
________
ōng
________ī
忠
施
23.(9分)读《雪儿》,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终于有一天,雪儿________。啊,我为雪儿欢呼!你看它________,在蓝天中________。雪儿又飞回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
我望着它那________,喃喃说道:“________。”我把雪儿________,雪儿________,似乎________,然后________。
二、阅读题
(共2题;共13分)
24.(8分)拾花瓣的小姑娘
三月,在圆通山。樱花树下,有个拾花瓣的小姑娘。
她的小脸,像朝霞一样新鲜。
她橘黄色的腈纶衣服上,绒绿的小鹿扬头张望。
她是一朵迎春花,散发着阳光的芳香。
她拾着轻轻飘落的花瓣。无数的花瓣,在她周围铺成了地毯。
她已经把温湿的花瓣,用草茎穿了长长的一串。
她还在拾着,拾着。粉红的,透明的,花瓣片片,落在她头上,身上。
啊,花朵般的小姑娘,你是要做一顶芳香的花冠,还是要编一串话项链?
你是要送给妈妈,送给幼儿园的阿姨,还是要送给同院的小伙伴?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的花瓣
________的花瓣
________的花瓣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25.(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北京——澳大利亚
在北京动物园,有一只可爱的大熊猫,名字叫盼盼。他有一个叫亚特的袋鼠朋友,住在澳大利亚。
一天早上,盼盼打开电脑,收到了亚特的电子邮件:“盼盼,秋天到了,树叶黄了。我用树叶做了好多书签,选最漂亮的送给你做礼物。书签已用信封装好邮寄出来了,你很快就会收到。”
盼盼揉揉眼睛,朝窗外看看,小草青青的,树叶绿绿的,迎春花艳艳的,粉红粉红的桃花开得正欢哩!“明明是春天,亚特却说是秋天,真糊涂,把季节都弄错了。”盼盼对妈妈说。
可妈妈却说:“你是对的,亚特也没错。”
多有趣呀,春天收到秋天的礼物!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在横线上填上表示颜色的词语。
________的树叶
________的小草
________的桃花
(2)你读懂了短文的内容吗?下面的说法不对的是()。
A
.盼盼是一只住在北京的大熊猫
B
.亚特生活在澳大利亚
C
.盼盼得到的书签是亚特用春天的树叶做成的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08分)
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二、阅读题
(共2题;共13分)
5古诗词三首之 牧童教案 篇5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的心。
3.认识古诗生字,理解“弄”、“蓑衣”在诗句中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
能通过诵读、想象,体验诗歌的境界。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诗人导入,整体感知。
1、介绍诗人,激发兴趣。a、复习《所见》,范读导入。
师:有一首题目为《所见》的古诗,大家都十分熟悉吧。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
生:齐背《所见》(清 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b交流《所见》一诗中的牧童形象。
c.过渡:听同学们背《所见》这首诗,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骑在牛背上的样子,现在,我也给大家读一首题目就叫《牧童》的诗,看看诗中的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牧童。
d.师范读课文第一首诗《牧童》。e.生猜大意,交流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引导学生用一些词来描(如:悠闲、舒适、自在、自得其乐等。)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a、生自由读全诗,要求读通课文,注意“牧、蓑”的字音、字形。理解:“弄”、“蓑衣”的意思。
B、借助工具书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并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c、指名诵读,正音。提示学生按一定的节奏来读。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a、师生互动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
b、师:请同学们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势茂盛的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的笛声悠扬悦耳。黄昏时分,吃完晚饭,连蓑衣也不脱,就悠闲自在地躺在月光下欣赏月夜的美景。)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A、眼前绿草茵茵,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
同学们:张开我们想象的翅膀,听着晚风中传来的牧笛声(音乐《牧童短笛》)或许,他刚一吹笛,老牛便仰起头看着牧童;或许,不远处传来了更悠远的牧童声,或许,老牛一听着笛声,便......或许……
B、眼前绿草茵茵,耳畔牧笛声声;白日老牛牧笛为友,晚上清风明月为伴,真如世外桃园的生活。在这样的怀抱中的牧童,是怎样的牧童?
(1)、师: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在月光下又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2)、生互动交流。(3)、师:小结,学习这首诗,使我们体会到田园生活的乐趣。我想,大家一定会记住这个牧童,记住他在风中吹奏的曲子,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去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画意。
(五)、感情朗读并背诵古诗。
(六)、布置作业,积累升华。1.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5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篇6
第五课
第1框
基 础 演 练
一、选择题
1.2018年1月2日,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相继发布公告称,如期完成公司制改制,加上去年11月23日完成改制的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三大航空均已正式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改制后的三大公司(A)①以推进董事会建设为重点,规范权力运行 ②建立权责明确、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③由注重以资产为纽带的产权关系变为注重行政隶属关系 ④决策机构是股东会或股东大会,监督机构是监事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③选项中“行政隶属关系”的表述错误。④错误。题目中,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相继发布公告称三大航空均已正式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改制后的三大公司以推进董事会建设为重点,规范权力运行,建立权责明确、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故①②入选。故选A。
2.经国务院批准,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中国品牌日”的设立,体现了国家对品牌建设的高度重视,展示了实施品牌战略的坚定决心。加强品牌建设,要求企业(B)①发展特色产品,增强消费者信心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消费环境 ③促进产品质量升级,培育消费者的认知度 ④坚持诚信经营原则,提升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是现代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企业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加强品牌建设,需要企业提高产品质量,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③④正确;加强品牌建设不一定去发展特色产品,①不符合题意;加强品牌建设一定程度上离不开科技创新,但与优化消费环境无关,②排除;故选B。
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具有实体经营门店并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不得超范围经营。这一规定有利于(A)①增强餐饮企业的食品安全意识,促进其依法经营
②规范网络餐饮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③降低行业准入门槛,激发餐饮企业发展活力 ④推动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材料中属于国家规范网络餐饮市场秩序的做法,一方面增强餐饮企业的安全意识,一方面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①②符合题意。并没有降低行业准入门槛,也不一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故③④不选。故选A。
4.大数据(bigdata)是指数据规模巨大、类型多样且信息传播速度快的数据体系。它在生产经营、日常消费、商务活动等诸多领域源源不断地产生、积累、变化和发展,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视作重要的生产要素。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有助于企业(C)①及时掌握数据→避免激烈竞争→提高经济效益
②把握市场动向→定位消费需求→实现适销对路
③加强市场监管→提升服务质量→增强竞争优势
④制定营销战略→合理配置资源→调节生产规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错在“避免激烈竞争”;③错误,加强市场监管是政府的职责,不是企业行为。
5.随着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我国出现了“机器换人”的浪潮,2017年我国国产工业机器人销量继续增长,上半年累计销售较上年增长22.9%,国产工业机器人已服务于国民经济多个行业和部门,使用覆盖率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这说明(A)①消费对生产发展具有反作用
②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③科技进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④机器换人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2017年我国国产工业机器人销量持续增长,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这说明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①正确;随着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我国出现了“机器换人”的浪潮说明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②正确;科技进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③不选;机器换人并不能缓解就业压力,在某种程度上会加大就业压力,④不选,故选A。
二、非选择题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但是民营企业却存在普遍“短命”的现象。揭示隐藏在民营企业普遍“短命”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增强民营企业的生存能力,促进民营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了当前的一个紧迫任务。有关人士分析发现民营企业“短命”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不能随着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人才结构。二是受国有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挤压,由于力量对比悬殊,不得不退出某个行业。三是有的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靠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发家致富。四是内部机制不健全或机制老化,按部就班;高层分裂,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民营企业如何摆脱“短命”的宿命提出几点建议。[答案]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既要避免犯常识性错误,又要随着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人才结构,抓住机遇,加快发展。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顶住国有资本、外国资本的挤压。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重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④创立科学的组织机构,健全并根据新形势创新内部机制,不断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解析]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坚持问题导向,把教材中企业取得经营成功的措施有机结合起来。考生在分析说明时,结合民营企业“短命”的原因,提出针对性措施。从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建立健全现代公司制度等角度作答即可。
创 新 拓 展
一、选择题
1.2017年天猫“双11”交易额再创新高,达1682亿元。从网络品牌引领主要销量到线下品牌旗舰店实现销量逆袭,再到海外购的爆炸式增长,“双11”消费向品质化、个性化加速迈进,部分房地产企业辛苦了十几个月换来千亿元的销售量,却被部分电商用一天的促销完成了,就连海外媒体也不禁感叹中国正在经历一场消费革命。这说明(C)①经营者要善于借助互联网络创新经营方式 ②网络购物,将推动中国消费经济转型 ③消费方式得改变是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 ④电子商务模式将会取代传统商业模式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部分房地产企业辛苦了十几个月换来千亿元的销售量,却被部分电商用一天的促销完成了”这说明经营者要善于借助互联网络创新经营方式,①正确;“从网络品牌引领主要销量到线下品牌旗舰店实现销量逆袭,再到海外购的爆炸式增长”这说明网络购物将推动中国消费经济转型,②正确;消费方式的改变并不是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收入水平的提高,③不选;材料不能说明电子商务模式会取代传统商业模式,④不选,故选C。
2.近年来,智能电视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除传统电视制造商外,许多网络公司也纷纷涉足智能电视市场,斥资研发智能电视,并将内置其网络产品的智能电视推向市场,如乐视TV。在下列选项中,能够解释网络公司制造电视原因的是(C)①生产智能电视的附加值高、获利丰厚
②加快业务创新速度 ③传统电视制造商生产能力不足 ④延伸产业链,提高综合竞争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网络公司造电视,在于这样做可以给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也是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的举措,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业务创新,②排除;由材料无法得出传统电视制造商生产能力不足的结论,③排除。
3.近年来,一款名为《王者荣耀》的游戏很“抓人”,累计注册用户超2亿,日活跃用户超8000万……反映到日常生活中,地铁上、餐馆里随处可见,有时办公室、课堂上也会忍不住约一局,以至于社会舆论开始用“沉迷”来形容很多游戏者的状态。这警示我们(D)①“玩物丧志”,尽量少消费或不消费 ②要正确引导消费行为,科学理性消费 ③从众消费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④企业应该遵循法律,承担社会责任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①“抑制”消费观点明显错误;③错误,盲目从众是不可取的;材料警示我们必须坚持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和帮助人们规避非理性、盲目性的不良消费行为,培育理性、健康、绿色的科学消费观念,②正确;企业要切实承担社会责任,严守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严防网络世界的泥沙俱下,开发更多更好的网络产品,共同打造一片美好的“网上家园”,④正确切题。故选D。
4.图中“S型曲线”理论指出,当旧的技术对经济增长贡献乏力的时候,新技术的动能异军突起,能够支撑起经济新的发展。当前经济发展中蕴含这一理论的现象是(D)
①立足于虚拟经济创新发展 ②鼓励人工智能等行业发展 ③通过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 ④激励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当旧的技术对经济增长贡献乏力的时候,新技术的动能异军突起,能够支撑起经济新的发展。这就需要激励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鼓励人工智能等行业发展,②④适合题意;①③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故选D。
5.2017年,国内多家快递物流企业坚持以用户为本,开始采用“隐私面单”,即在包裹的快递面单上不再显示收件人完整的姓名、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快递员需用专业设备扫码方可得知。这一举措表明(B)①企业借助技术进步实现经营理念 ②个人信息是具有价值的商品 ③物流企业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④国家着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这一举措表明企业借助技术进步实现经营理念,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①③适合题意;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不合题意;本题考查的主体是企业,不是国家,排除④;故选B。
6.近年来,随着煤炭去产能力度的加大,煤价出现上涨,发电企业经营状况受到影响。2017年8月28日,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主要从事电源的开发、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与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煤炭生产、销售)合并重组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能源央企新“航母”于11月28日正式成立。该“航母”诞生的意义在于(A)①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要素整合,形成煤电一体化经营机制 ②实现煤电资源的最佳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③激发能源央企竞争活力,确保煤电企业整体盈利 ④实现煤电企业优胜劣汰,防范和化解煤炭煤电产能过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③表述过于绝对。④表述的是企业的兼并破产,而题目中表述的是强强联合。题目中,该“航母”诞生的意义在于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要素整合,形成煤电一体化经营机制,实现煤电资源的最佳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故①②入选。选A。
7.自2017年7月1日起降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服务收费标准。商业银行等机构查询企业信用报告基准服务费标准由每份60元降低至40元,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基准服务费标准由每份5元降低至4元。下列对这一政策的传导路径分析正确的是(C)①降低收费标准→扩大征信查询业务量→增加央行的利润→提高央行经济效益 ②降低收费标准→金融机构节省成本→更多使用征信系统→防范金融风险 ③降低收费标准→减少被查询对象负担→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④降低收费标准→有利于扩大征信服务→科学评估企业信用状况→企业加强诚信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降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服务收费标准,有利于金融机构节省查询成本,更多使用征信系统,了解客户信用状况,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②传导正确;降低收费标准,有利于扩大征信服务范围,科学评估企业信用状况,使企业加强诚信建设,④传导正确;央行不是企业,并不以营利为目的,①说法错误;降低收费标准,可减少查询对象的负担,而不是被查询对象负担,③传导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
8.宝钢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年产钢能力为3000万吨左右,营利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宝钢主要实施“三战略、一注重”原则:实施钢铁精品战略,建成中国钢铁工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基地;实施适度相关多元化战略,除钢铁主业外,还涉足贸易、金融、工程技术、信息、煤化工、钢材深加工、综合利用等多元产业;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已形成了近20个境外和国内贸易公司组成的全球营销网络;注重环境保护,推行清洁生产,着力打造绿色宝钢。同时,宝钢热心回报社会,资助社会公益事业。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宝钢的发展对企业经营有何启示。
[答案]①企业必须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做好战略定位,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②企业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③企业必须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④企业经营既要提高竞争能力,又要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
5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牧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诗。本组教材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所作,吕岩也就是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吕洞宾。整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儿童晚归休憩图:草场、月夜、笛声、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全诗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的表现了牧童悠闲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但有时,则对诗歌背后蕴含的诗人情感不能深刻的体会到。
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结合本单元教材分析、教学要求和本课教学要求,依据课程标准中的“三个维度”,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一下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古诗,感知古诗大意。
2.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自在、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感受中华语言的精妙。并以此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自在、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三、说教学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教学本首诗,我重点运用“情景教学法”、“设景想象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课件与音乐来创设学生乐于接受,能走进其间的意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
此外,我还采用了“诵读法”、“重点字词剖析教学法”进行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以明快的音乐入手,走进《牧童》
课前,我先播放了一首欢快的乐曲《田园之歌》,让学生听。随后问学生:欢快的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心情?然后顺势引导:其实,能带给人快乐的事有很多,比如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就很快乐。见到久别的朋友,会很快乐。认识一位新朋友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现在,就让我们带着一颗快乐的心跟随诗人吕岩去结识一位新朋友。由此导入古诗《牧童》,并板书:牧童
这样的安排,我旨在“快乐”二字上展开教学,不但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又让学生以快乐的心情走进课堂。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课堂教学也因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三读古诗,品味意境
歌是唱出来的,诗是诵出来。诗只有用心朗诵,才能彰显它独特的韵味。在此,我采用了“诵读法”,设计了三“读”环节:
1.一读字正腔圆
学生初读本首诗时,我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重点认读“铺”、“蓑”、“卧”。
2.二读抑扬顿挫
在学生读准读通诗句的基础上,我告诉学生:诗歌更讲究节奏,读诗要读出它的抑扬顿挫,读出它的变化,才能读出它的美。
3.三读诗中意境
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练读,学生大多已能熟读古诗,并初步感知古诗大意。此时,我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读——品读古诗。我鼓励学生,会读诗的孩子一定能读懂古诗,请你在心里品一品每一句诗,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1)读出诗中所蕴含的画面
此环节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意境,让学生用一个合适的词形容一下这景、这人、这物。此时出示课件:你会填吗?
()的草()的笛声()的牧童()地躺着
()的草场()的月光()的的晚风()的月夜
如此,学生从单个词语入手,经过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使诗中的景、人、物变得鲜明生动起来,并为下面的古诗理解降低了难度,体现了学习的阶梯。
(2)读出牧童愉快的心情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本首诗的特点是叙事抒情,情景交融。为了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我从诗中人物“牧童”切入,让学生边读边悟。要求学生把所填的词语放到诗中去读一读,并猜一猜这是位什么样的的牧童?大多学生通过反复的读能感受到牧童的快乐心情。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我相机板书:快乐、悠闲。
“三”读古诗环节,我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的主体地位。用不同形式的读,调动了学生学习古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读出层次,读出诗韵,读出诗情。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维。充分体现了“快乐读美文,轻松学古诗”的理念。
(三)入诗境,悟诗情
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这首诗的题目为《牧童》,可整首诗并没有出现“牧童”二字,你是从诗的什么地方看到了这样快乐悠闲的牧童?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相机教学。
预设一:抓住“铺”想象画面,品味“弄”感受情趣
当学生回答从“笛弄晚风三四声”中看到了一个快乐的牧童时,我接着引导:谁在吹笛子?在什么地方吹?这个问题旨在引出第一句古诗。接着,运用画面再现情境,让学生感受牧场的辽阔,并对学生进行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说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从诗中的的哪一个词看到了青草的繁茂,草场的辽阔?引导学生领悟了“铺”字的精妙后,我话锋一转: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场,你喜欢吗?谁更喜欢?什么原因是他如此喜欢?
这一教学设计为牧童的出场做好了铺垫。这最后一问必会引起学生积极地思维,他们会给出牧童喜欢草场的种种原因,可能会说:快乐地做游戏、翻跟头、打滚、捉蛐蛐、吹笛子等等。我适时播放乐曲《牧笛笛子》,用音乐来渲染情景。在美妙的音乐中学生仿佛走进了这美丽的原野,和这位快乐的牧童一起嬉戏。鼓励学生也用自己优美的语言把刚才的所见所闻描述出来,实际上也是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情况。
“只有入境,才能悟神。”本环节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先运用画面与音乐再现情境,后用语言描述情景,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美的画面,美的音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体验,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了发展。
预设二:想象“卧月明”,感悟诗中情
有的学生会指出从“不脱蓑衣卧月明”中感悟到了牧童的快乐与悠闲。我出示课件:《牧童休憩图》给学生以感官上的体验,再领引学生回到文本中,让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你觉得诗句中的那个词更能体现牧童的无拘无束?
在班级交流中,根据学生的不同见解,我分别预设了以下问题引起学生的思维与想象:
(1)不脱蓑衣:为什么不脱蓑衣?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里的草地,想好好的欣赏一下?
(2)“卧”什么是“卧”?卧在怎样的地方?怎样的时间?怎样卧?把卧换成“坐”或者“立”,放到诗句中读一读,感觉如何?
这样的教学设计,避免了古诗教学中逐字逐句的枯燥的串讲串问,而是抓住重点字词的剖析,品味其精妙之处,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妙,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接着,我采用“设境想象教学法”挖掘教材的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音乐渐起)躺在柔柔的草地上,闻着青草的芳香,望着天上的明月,享受着晚风的抚摸。此时此刻,假如你是这位躺在草地上的牧童,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也许他睡着了,又会梦见什么呢?让我们轻轻地背一背这首诗,送给他一首催眠曲吧。
这样,让学生进入诗境,走进牧童的内心世界,抒发情怀,发表见解。此时,学生化牧童为自己,化自己为牧童,与诗中人产生了情感的共鸣。
(四)探作者,体会别样情。
读诗,不仅要读出诗中画,还要读出诗中人——即诗人的思想体现。这对孩子们而言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很好的导向,是从一个层次到另一个层次的深入。自然,也是这也是学习诗词的难点之处。为了很好的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我这样引入:快乐的心情是相通的。眼前的一切不仅令牧童陶醉,令我们大家陶醉,也令诗人吕岩陶醉。其实,吕岩喜欢喜欢牧童,还有另外的原因呢。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吕岩的资料,快速读一读,看你捕捉到了什么信息?(同时出示课件。)
这样的引入,我旨在让学生带着好奇心与探究的欲望走进诗人的内心,用自己敏锐的目光去发现,去窥探诗人内心的情感。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获取信息,得出结论,增强了他学习的信心,使他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把“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通过这个教学环节,使学生透过诗,看到了诗人心灵深处的一种追求。了解到了诗人向往远离喧嚣、悠闲自乐生活的原因后,我再次引领学生诵读古诗。这不仅使教学回归到古诗的本体上来,更是学生的情感在回归和升华,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拓展阅读,体会诗作美
学习古诗,就是要让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同时爱上古诗,所以在学生“意犹未尽情犹未止”时,我出示了一组以“儿童生活”为体裁的诗句赏析
牧童 卢肇
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
桑茶坑道中 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荫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同时出示的还有袁枚的《所见》和其它的诗句,并要求学生课外积累和背诵此类古诗。将本课的古诗辐射到其余相关诗句,真正做到课内外的有机融合,从而让学生爱上古诗词,爱上中华传统文化,感受其中的博大精深。
自此,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我努力寻找人文精神与语言训练的契合点,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训练,将学生带到情境中去感悟、去体验、去主动探究。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语文课堂中进行学习,这也体现了我“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说一下板书。我的板书简洁明快,一目了然。“快乐、悠闲”二字彰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是教学内容的精华体现,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点睛之笔。(附板书)
牧童
吕岩
铺
蓑
快乐
悠闲 卧
《舟过安仁》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内容
《舟过安仁》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它是三首古诗中的一首,《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全诗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生动描写了儿童的稚气行为。既展现了两个小渔童无忧无虑、充满童稚和奇思妙想的形象;又使得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从中也流露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结合本单元“永远的童年”的主题,学习本首诗,一是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感知诗词大意,从而体会诗中有画、诗中有情。二是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采用的是交融式目标的拟定方法。1.正确认识两个生字,能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这一目标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第二个环节和第三个环节。
2.通过看注释,边读诗边想象诗中情景,能感知诗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意思。这一目标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第二个环节。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悟古诗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受到美的熏陶。这一目标主要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诗中情感,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受到美的熏陶。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求知的欲望、能力和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学习的兴趣也更为广泛,想象力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是他们在古诗词的积累方面有点欠缺,对课外延伸、扩展、深化方面还不够。因此,在教学中,我准备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古诗的兴趣,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体会,在难度较大的地方加于点拨,以启发、开拓他们的思维。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的教学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利用学生的童真、童趣,去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意境中感悟。读、思结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取更多的新知。在教法学法中主要体现情景教学法、朗读品悟法、合作交流法、师生互动等特点。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组教材的特点,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童诗接龙,引发童心
开课伊始,课件出示七句有关写儿童的古诗词,师生互动进行古诗接龙,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一边让学生感受着童趣走进课堂。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课堂教学也因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品读诗歌,感知童心
在此环节中,重点是品读诗歌。因此我安排了学生反复读诗,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诗意,引导学生在读诗中想象画面,根据诗句想象出隐藏在诗句背后的情景,最后使学生能达到入情入境的朗读、讲解诗意。并在读诗中感悟诗人所表达的童乐、童趣。
(三)拓展诗歌,享受童心
《舟过安仁》是一首写儿童充满童趣的诗,我想,要让学生入情入境,老师首先要进入角色,不能是一位旁观者,也应该和诗人一样拥有一颗不泯的童心。因此,在感受诗中两小童的童趣之时,我和同学们也一起回味自己的童年趣事。通过拓展诗人杨万里的另一首充满童趣的诗《稚子弄冰》,让学生进一步的感受童年的纯真与快乐,并能和诗中充满童趣的事情与我们每一位学生紧密联系起来,共享童心。
(四)读写结合,不泯童心
此环节是一个课外延伸,做到读写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特的感受去描绘出《舟过安仁》这个美丽的故事。
五、说板书设计
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诗中有画
童趣
诗中有情 板书是体现文章脉落的载体,通过板书可以让人明白此节课的中心。本课的板书设计我是根据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而定,让学生明白诗中有画、诗中有情,本首诗主要表现了童趣横生。
六、说预期效果和教后反思
课堂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有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研读,以及课中注重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能使学生在兴味盎然中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来完成教学目标。
上完这节课,我感觉很愉悦,不仅是因为孩子们和我共同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更是因为在课堂上我也和孩子们一样感受到了令人陶醉的童趣。愉悦之余,我也为我们的孩子们感到一丝丝的惋惜,课中我与孩子们共享童心时,孩子们说没有特别有趣的事,起初我以为是孩子们怕羞,不好意思讲,于是让他们同座相互讲,可他们也似乎讲不出什么来。课后我在想,不是孩子们不愿意讲,而是现在的孩子们缺少我们孩童时代的那份无忧无虑的快乐。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都很宝贝,生怕小孩子磕磕碰碰,因此“圈养”的时候太多了。只有在宽松的成长环境里才能更容易让孩子拥有自由自在的童年,才能找到真正属于孩子们的童趣。
《清平乐▪村居》说课稿
一、说教材
《清平乐•村居》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词,它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整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借助画面与注释,了解词的大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词的一般特征。在多层次的诵读、想象、拓展中,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感受江南乡村的清新秀丽、安宁祥和之美。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在上学期的日积月累中,已经对词有了初步的接触,但对词的特征并不十分清楚,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对词牌名、词题、上片、下片等有进一步的认识。为今后的古诗文的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上课的情况来看,城区学生知识面广,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强,想像丰富,多数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读、想、说、议等方式充分理解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教学法”。
学法:
1.“边读、边看、边想、边理解”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学生的朗读水平随着对课文理解的深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读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学生在具体感悟美的活动中,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构建。
四、说教学环节
本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却把一家农户的环境气氛鲜明地勾勒出来,语言清新秀丽,浅显易懂。为了让学生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我一直把“边读、边看、边想”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力求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根据本文的内容、语言、结构等方面的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我设计如下教学思路:
(一)导入课题: 1.竞背诗词,引入课题。
2.读题,解题,了解词的一般特征。3.了解词人辛弃疾。
(二)初读课文,感知词韵。
1.初读课文,要求: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读,其他学生听读,然后评价。3.看着屏幕齐读。4.师指导朗读,读出节奏来
5.读着,读着,你有没有发现除了题目外,诗和词还有什么不同之处?白发谁家翁媪和大儿锄豆溪东之间有一间隔,说明它有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词中叫上片,后一部分叫下片,朗读时两片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再次齐读。
(三)品读赏析,感悟词境。
品读词句,进入词境。
1.有人说,一首好词就好像一壶好茶,越品就越有味。所以,就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这首词。来,再读课题。——清平乐村居。2.村居的“景”是怎样的?读着这句词,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3.同学们,村居的“景”是美的,但,村居中的“人”更美。有哪些人啊?在这五口之家里,给你印象最深的,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人呢?小组交流。
4.师生对话,全班围绕重点词句交流,并指导朗读。
(四)提炼词眼,沉醉词境。
1.读着看着,看着想着,这首词描绘的是一家五口人生活画面。在你眼里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生活?用书上哪个词说?
2.可是读书要联系上下文,从词的上片那句“茅檐低小”,你读出了什么?——他们家生活条件并不好,很贫困。是啊,生活并不富裕,可为什么老两口还那么乐乎乎的,还陶醉了呢?老两口到底“醉”在哪儿?感悟作者情感。3.跟着音乐齐读课文。
(五)练习背诵,升华感情
1.课文读到这,这首词都能记住了吧?试着背背。2.课后练笔:改写这首词。
五、说预期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95%以上的学生能借助画面与注释,通过多种手段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的意思,基本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80%的学生能够背诵课文。
【5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推荐阅读:
五年级语文《古诗词》同步练习10-22
【极力推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0.古诗两首同步练习(附答案)06-20
5古诗三首导学案05-26
《5古诗三首》导学学案08-15
小升初语文古诗同步训练07-24
5上古诗三首教学反思07-11
古诗三首微型课教案06-10
教案设计 古诗三首第2课08-13
《古诗三首》教案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