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交流材料

2024-10-01

教师读书交流材料(精选11篇)

教师读书交流材料 篇1

读《有效教师》体会

马元良

这段时间,我认真拜读了《有效教师》这本书,它不像一般的理论书籍那样枯燥无味,整本书中都自自然然的书写着教师对教育的热爱,字字散发出来的是执着的人才有的努力与付出;句句相连的是倾心于教育的人才有的思考与奉献;篇篇倾谈的是充满热忱的人才有的智慧与希望。文中有这样一个提问-----“什么是有效教师?我怎样成为一名有效教师?这需要多长时间?”这么简单的几句深深地吸引了我,这不正是我内心一直存在的疑问吗?顺着淡淡的墨香我整本通读下去,一切都让我豁然开朗。现将几点感悟与大家分享以求共勉。

一、热爱能伴随有效教师的成长

在这本书中,描述了诸多名师成长的经历,这些经历告诉我们:教师的成长,首先取决于对教育事业的态度。随着教龄的增长,有些教师的教学硕果累累,但有的教师却停滞不前,对工作也失去了热情,过早地出现了职业倦怠。是什么造成了这巨大的差别?就在于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所持的态度不同。不管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只要你有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你就会自觉地去改变自己,把外在的压力转化成巨大的动力,不断地学习,引千道清泉、集百家之长提升自己、充实自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标示了有效教师高尚的师德境界。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教育尤其需要热情,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博大而炽热的爱,就不能成就有效教师。古今中外的名师们都是在以德施教,以身示范的教育过程中站立起来的,都是在无私奉献、无私的爱中不断认识自我。成功源于热爱,只有心中装满了对教育工作的爱、对学生的爱,才能伴我们走向教育的高点。

二、反思能促进有效教师的发展

大教育家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要成为一名有效教师一定要善于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进行反思,也要善于通过阅读思考反思比较自己的实践效果,从其中发现差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它清楚地揭示了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反思。反思不仅仅是头脑内部的想一想,他是一个不断实践、学习、研究的过程,是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的深层次的对话,要想成为一名有效教师,扎实苦干、满怀爱心的精神和态度是基础,而学会不断地自我反思则是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而在《有效教师》这本书中也谈到了许多反思型教师的事例,当我看到书中所讲的山村优秀教师卢冬梅老师在进行关于“太阳、月亮、星空”方面教学设计之前对学生的访谈时,我被深深的触动了。她的访谈提纲中有12个问题,每个问题中又包含1-4个不等的小问题。卢老师在访谈之后又写了一份反思分析报告,并对自己的课重新进行了调整。可想而知这些工作是非常繁琐的,但它却是绝对有效的备课!可见有效的教师更应该是是一位会思考、有思想的人。我们每天也带着一颗会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的工作,却在忙于应付补课、出卷子、批改作业,而使自己成为思想视野愈来愈狭窄、思维触觉越来越麻木的“教书匠”,读了《有效教师》之后,我意识到自己要想在教学上有所建树,就一定要时时反思,没有反思,就永远不会有进步,永远不会有突破。

三、学习能成就有效教师的未来

读了《有效教师》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向书本、向实践、向各种信息渠道学,引千道清泉、聚万座富矿、集百家之长,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才能用自己渊博的学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兴趣。所以,要做一名有效教师就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通常有两种基本途径,一是长期实践,积累经验,形成能力;二是学习理论,研究思考,掌握规律。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教研科研,是教师提高能力最经济、最科学的办法。

总而言之,《有效教师》这本书中那旁征博引的语句,那千锤百炼的格言,给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更被书中的名师们高尚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着,心灵得到了净化,人格得到了完善,理念实现了飞跃。我决心沿着名师走过的足迹,寻找自己前进的方向,获取自己进取的途径与经验,做一名“有效教师”。

教师读书交流材料 篇2

关键词:《童年》,《追风筝的人》,读书交流会

2013年5月, 我在所执教的初一班级, 举行了一场《童年》读书交流会。从读书会现场的效果来看, 暴露的问题颇多, 可以说那是一次“失败的阅读和交流”。在半年后, 我在同一班级我举行了《追风筝的人》读书交流会, 却取得不错的效果。会后学生说, “这场读书会更有意思、更有收获, 我们参与其中也感觉到了自己的变化。”这两场效果截然不同的读书交流会引发了我的思考, 要举办一次成功的读书交流活动, 需要在阅读、准备、整合、现场等各个环节合理安排, 细致落实。以下我将从四个方面谈谈我从两次读书会的对比中总结的经验。

一.阅读阶段:布置任务, 跟踪落实

这两次读书会的前期阅读阶段, 都是采用学生自主阅读的方式, 但在具体要求上有较大不同。两本书都是长篇小说, 需要学生花费一定的时间来阅读, 这就要求在阅读前必须有明确的要求。《童年》的阅读任务相对轻松, 除了每周检查精彩语段的摘抄和批注之外, 没有布置任何具体的任务和进一步的跟踪。而《追风筝的人》我在学生暑期阅读不理想的情况下, 总结了 《童年》阅读时存在的问题, 开学后继续给学生时间加强阅读。并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阅读要求和跟进措施。规定在第4周时完成整本书的阅读任务, 每周一检查摘抄情况:

1.第一周:每位同学在阅读过程中留心小说情节, 概括小说中最打动自己的一段情节。并且边阅读边出题, 每人至少拟出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各一题, 并给出具体的答案出处。

2.第二周:布置具体的摘抄任务, 要求学生摘抄和批注人物描写的精彩片段;

3.第三周:根据小说中的6个人物 (阿米尔、哈桑、索拉博、拉辛汗、阿米尔的爸爸、阿里) 进行分组, 各小组集中研究一个人物, 摘抄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并尾批人物的性格分析;

4.读完整本书后, 每人完成一篇读后感, 谈谈自己的收获和对“风筝”的理解。

这样安排的原因在于 《追风筝的人》是一部长篇小说, 抓住小说的人物和情节是阅读的关键。四周的阅读任务从情节入手, 再了解情节的前提下关注人物, 最后探讨小说的主题, 采用由浅入深的思路, 让学生一步步走进小说。

二. 读书会前期准备:科学分组, 分派任务

《童年》读书会的前期准备时间较短, 学生自由分组之后各自进行资料汇总和整合, 最后完成PPT的制作。在准备过程中, 我基本没有对读书会的汇报内容和形式作指导。因此导致分组不均衡、准备不充分、内容单调等多种问题。总结以上教训, 《追风筝的人》采取阅读和读书会前期准备同时进行。首先, 我按照小说中的人物进行分组, 尽量协调各小组的实力, 让每个小组的同学都能通过“优带弱”的形式得到参与和锻炼。其次, 各小组每周完成相应内容的整理和PPT制作, 分成人物篇、情节篇、主题篇, 这也与阅读阶段的每周要求相对应, 让各小组的展示内容不断深入和完善。最后, 发挥各小组的自主性, 加入各自的创意和特色。这样一来, 读书会的准备工作进行的充分有序, 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

准备过程主要分成以下几个环节:

1.第一周:各小组从小组成员所出的情节题中选出优秀的题目, 编入课件。并加入一些创意环节, 自由发挥各小组的特色特长———情节篇。 (例如知识抢答、配音表演、小剧场表演等)

2.第二、三周:按照人物所分的小组即为书会展示小组, 制作PPT的第一部分———人物篇。 (人物篇:精彩摘抄+批注;人物性格分析汇总)

3.第四周:各小组共同制作PPT的第二部分———主题篇。 (包括对风筝含义的理解以及优秀读后感分享)

三.读书会整合:资料汇总, 分工展示

两次读书会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此, 《童年》读书会举办之前没有进行任何整合和安排, 由各小组按抽签顺序上台展示, 内容有很多是重复的, 台上学生展示时, 台下的学生表现不积极, 甚至有部分同学开始走神、讲小话。而《追风筝的人》读书会在举办之前, 我将各小组的PPT收集并且进一步汇总, 进行整合和编排:

1.各小组上交完整的PPT, 老师将各小组的PPT进行整合, 删掉重复的部分 (例如内容简介、作者介绍等) , 将整体内容划分为导入、情节、人物、主题四个环节, 每个小组分工合作, 上台展示;

2.确定内容后, 指导各小组组长调整PPT中的格式、字体、背景等问题, 布置读书会现场展示环节的分工任务和注意事项, 如PPT的翻页要跟上发言人的步伐, 熟悉各部分的展示顺序, 各小组要互相配合等。

3.活动环节 (配音、表演等) 的准备工作要进一步跟进, 督促学生充分准备, 提前彩排, 通过老师验收。

4.确定读书会主持人和各小组发言人, 进行展示内容的最后敲定, 各发言人要熟悉发言内容。

四.读书会现场:适时穿插, 引导思维

《童年》读书交流会现场, 由各组依次上台展示, 老师不参与、不点评, 只在最后做点评和小结, 评出2个优秀小组。因此在读书会结束之后, 表现较好的小组无法得到最大的鼓励, 较弱的小组也没有得到真正的指导和帮助。在《追风筝的人》读书会现场交流的流程也较为清晰, 主要可以分成以下几个环节:

1.课前5分钟:播放《追风筝的人》 电影精彩片段 (“风筝大赛夺冠”) , 将学生们拉回到小说情景之中;

2.主持人导入, 介绍小说的基本情况、书评和作者。

3.重温情节: (1) 大家自由说说最打动自己的一段情节。 (2) 配音表演。 (3) 经典情节表演。 (4) 知识抢答。 (在前三个环节中, 老师适时穿插, 解释重点情节在小说中的意义, 分析人物的特征。)

4.走近人物:分享优秀的人物评价。 (1) 阿米尔。 (2) 哈桑。 (3) 阿米尔的爸爸。 (4) 同学自由交流对其他人物的认识。

5.分析主题:解读风筝的含义。 (这一环节主要由老师带领学生理情节———探含义———谈主题) ;

附课堂实录片段:

师:刚才李唐小组和我们分享他们对于“风筝”的理解, 现在我们一起再来分析小说中的“风筝”象征着什么?请同学翻到小说第359页, 齐读小说的结尾部分。

生:齐读结尾段落。

师:同学们, 这段结尾中出现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我追”。

师:对的, 究竟“我追”的是什么呢?同学们来说说看, 小说中的阿米尔追求的是什么?

生1:我认为阿米尔追求的是诚实和善良, 因为他曾经见哈桑被欺负而不救, 还曾经说谎冤枉哈桑。阿米尔在开始是不诚实, 甚至不善良的。

师:这个角度很不错, 阿米尔一直在尝试弥补过错, 也是在追求这些美好的品质, 如正直、真诚、善良、勇敢等。 (板书“正直与善良”) 还有吗? (生沉默, 思路没有打开) 大家小时候在放风筝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生:很开心, 无忧无虑。

师:对的, 所以放风筝这个活动本身就是一段美好的童年回忆, 那么阿米尔“追求”的是什么?

生2:童年的快乐, 童年美好的回忆。

师:很好, 所以“我追”的第二层含义就是童真、快乐。 (板书“童真与快乐”) 大家的思路打开了, 再来说说阿米尔还“追求”什么?

生3:我认为阿米尔在小说中一直努力想要得到父亲的爱和关注。

师:一直想要得到父亲的爱, 也就是在追求亲情。那除了父亲, 阿米尔还非常在意谁呢?

生:哈桑。

师:所以这是在追求什么呢?

生:友情。

生4:到小说的最后, 才知道这也是一种亲情。

师:这位同学思考很全面, 不错。所以总结来说, “我追”还有一层含义, 就是在追求亲情和友情。 (板书“亲情与友情”) 大家继续来分享。

生5:我觉得小说有一个很重要的情节就是阿米尔回来救索拉博, 他其实是想要赎罪。所以我认为“我追”的含义中也有赎罪。

师:思考得很深入, 没错, “忏悔和赎罪”的确是小说中的重要主题。其实忏悔和赎罪的除了阿米尔, 还有谁呢?

生:阿米尔的父亲。

师:对, 阿米尔的父亲也曾做出对不起阿里的事, 他的深切自责带来了善行。例如他施舍穷人, 建恤孤院, 把钱给有需要的朋友。罪行导致善行, 这也是真正的获救。我们知道小说中的国家阿富汗主要信奉的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信安拉和后世, 他们相信行善的人入天堂, 行恶的人入地狱。因此他们的基本功课就是每日五次礼拜, 自我反省, 避免犯罪。我们从这个角度来深入思考, 小说中的救赎和自省也是符合伊斯兰教义的。 (板书“忏悔与赎罪”)

师:我们总结一下发现, “风筝”的含义是非常丰富的。

6.交流收获:大家自由发言谈谈自己读完这本书后的收获;

7.老师点评和小结。

《追风筝的人》读书交流会中很大的特色在于不仅仅是学生间的交流, 还有老师和学生间的交流探讨。我在读书会的各个环节适时引导。解释重点情节在小说中的意义, 例如: (1) 配音表演“追风筝的行家”后, 抓住小说中的关键句“为你, 千千万万遍”, 分析哈桑对阿米尔的用心之深, 这也一次次打动了我们。 (2) 表演“阿米尔救回索拉博”片段后, 抓住台词“什么事这样好笑”引出阿米尔期待弥补的心理。此外, 分析分享对人物的看法, 带领学生解读风筝的含义等。适时的穿插和点评可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的解读作品中的重点难点, 拓宽他们的理解范围, 加深对于作品的理解深度, 把学生的思想再向前推进一步。

正是因为两次读书交流活动在以上四个环节操作上的巨大差异, 读书会最后的效果也就有很大不同。《童年》读书会小组上台展示的表现差距较大, 部分小组准备的内容有重复和雷同, 缺乏对作品的深入解读和小组特色。同学们间的交流互动太少, 参与性不高。学生们读书不细致、不认真的现象在读书会中充分暴露。《追风筝的人》读书活动则从自主阅读到读书会准备, 再到读书会的现场, 大部分同学都能充分参与, 积极互动。其次, 通过交流会中的知识抢答环节, 检验出学生的阅读较扎实、较细致。此外, 老师的适时总结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的主题, 并且引导学生能够更深入的思考。

交流读书收获 篇3

最近,河北廊坊市实验小学五二班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读书活动,老师利用晨会、读书课为大家朗读了经典的书籍故事,同学们也各自读了大量文章,读后有了许多的体会、收获。在读书活动中,班级积极开展关于读书活动的各类竞赛与交流(有诵读展示、佳作欣赏会、演讲比赛、读书笔记评比等系列活动),这次读书交流会还评选出了“读书星级人物”。

[七嘴八舌]

中队长丁建明第一个说话:“《水浒》是一本令我爱不释手的书。我为什么会喜欢它呢?因为它描述了108位英雄好汉的悲壮的故事。”

刘婧接上话题,激动地说:“我获得了‘三好学生’,老师奖励了我一本《语文世界》杂志,我乐得一蹦三尺高,因为那是我梦寐以求的。我仔仔细细地阅读了这本杂志,从中学到了许多的知识,杂志中许多的优美文章让我回味无穷。”

张琦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我最爱读的是《小学生优秀作文》,因为这本书精选了许多小学生写的优秀作文,有《妈妈的面孔》《妈妈的一双手》《妈妈的爱》等等,文章内容都非常吸引人。”

大队长曹晨雪也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我非常喜欢《三国演义》,书中的一些章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赵子龙单骑救主’‘用奇计孔明借箭’……那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被刻画得活灵活现,赵云勇猛如虎、武艺高强;诸葛亮羽扇纶巾、机智多谋……它不仅让我了解到历史故事,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而且对我的学习也很有帮助,它成了我最难忘的一本书。”

齐子超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的书籍丰富了人们的知识,增加了人们学习的乐趣。我对有着‘中国文化历史宝典’之誉的《三国演义》情有独钟。”

[眼明心亮]

1.阅读的内容要介绍清楚,可以是内容简介,也可以是评点图书,或是阅读的感受。

2.有针对性地对阅读的内容展开讨论,可以是专题讨论,可以是自由议论。

[挑战自我]

在讨论后,可以用制作书签、贺卡、手抄报或编排小品、课本剧的形式将书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感受介绍给大家。根据读书活动的情况,评选“读书星级人物”。

教师读书交流材料 篇4

享会发言材料

有位专家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教育的乡愁是什么?是教师不爱读书!70后、80后、90后的我们从小就被逼挤在应试的羊肠小道上,除了应付考试之书,能真正尝到阅读甜头的老师,少之又少。工作之后,“由于生存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周国平)加上教师过重的工作负担,我们似乎“没有时间”阅读了。

生命在某些关键时刻,如果错过学习某些事情,往后再学习,将会变得非常困难。教师不是不想靠近书,而是先天不足,以致无力阅读,开卷无趣又无益,很多时候只能望书兴叹。当我们不去阅读从而不再积累我们的精神“财富”的时候,我们的精神财富将慢慢透支,逐渐处于极度贫乏状态,随之教师的职业倦怠也就产生了。

时代变了,几乎无书可读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茫茫书海的阅读时代在“逼”我们读书。教师的职业成长也需要我们有阅读的内在需求。今天的教师,如果还满足于浅读、粗读,甚至假读、不读,工作固然不至于丢掉,但从职业中获得的幸福感注定要与日俱减。因为你面对的学生不一样了,你只有一桶水,他那儿早有几桶水了。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把教师的课堂魅力传递给学生,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阅读中有意识地去啃点相对枯燥、抽象的书,可以避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走太多的弯路。当实践和理论开始鱼水般交融,反哺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开展我们自己的教学研究,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油然而生。

教师要学会“书”妆打扮自己。读书,当从最难的读起,先辛苦积攒下“第一桶金”,越往后,积累越丰富,就越读越轻松了。教师靠近书,真的读进去了,就会敬畏生命,怀抱生命,让教育慢慢变好,因为书会“将智慧如同耳语一般告诉给我们”(帕慕克语)。

阅读告诉我们,拥有一个教室是幸福的。每天和学生在晨诵中“用诗歌开启新的一天”,在午读中“用美丽的童书滋润童年”,在暮省中“学会反思的生活”,让孩子在学校的每一天,成为他们生命中阳光灿烂的日子,成为学生一生的幸福记忆。这是我所向往的《新教育》中的幸福教室。这学期,我又新接手了一个班。面对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睛,面对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期待,我有责任走进每一位学生,走进每一个家庭。教师对孩子们的关爱,体现在我们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点滴中。我们给孩子竖起的大拇指,我们给孩子的一个微笑,我们给孩子的课业辅导,我们和孩子的课间聊天……,这一些孩子们都能感受到,我想这样的情愫也一定传递给了家长。一学期下来,孩子们的变化很大,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正在形成。当孩子们慢慢养成好的习惯,班级形成好的班风,我所向往的幸福教室就会形成。

和大家有缘在一起工作是幸福的。我们将成为新的xx小学的建设者。感谢大家和我的一路相伴,感谢大家的辛苦付出。大家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工作着,大家的敬业精神也常常感动着我。老师们的工作认真负责,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当然,年轻的我们还要迎接更大的挑战。我相信,我们老师们拥有无限的创造力。我也相信,我们xx小学的教师团队,在随着不断壮大的同时,也会越来越强大!

面对新时期现代学校发展的要求,和我们学校建校初的发展需要,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应该从基础做起,抓规范,抓常规,抓落实,开展学校文化建设,从而逐渐形成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让学校真正成为追求真善美的地方。我们还应该有梦想,开阔我们的思路,让乡村的孩子接受现代化的教育。

一年多以来,学校紧紧围绕教师专业阅读、校本化教研和“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寻找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师发展路径,以此开展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以教师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学校通过家委会、家长会、亲子阅读、亲子日记、入学课堂、家长课堂、安全课堂等方式,探索家校合育的工作方式,并逐步开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公益活动、学生研学旅行、学生走进博物馆等活动,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从而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开展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研究,最终为每一位学生寻找适合成长的方式。

读书交流材料 篇5

致力于教育,用心于读书

曲沟镇三中 王伟

培根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的文字使我们脱离了未开化的状态。《走近教育大师》为我搭设了一个平台,使我能够有机会以文字的形式,聆听大师的声音,提升自己的心灵。作为这次教师主题读书活动的必读书目之一,正如编者所言,该书让读者一册在手,便能概览从孔子到蔡元培,从苏格拉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主张,通读全篇,受益匪浅。书中共收录了47位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言论,这个数字应该说不小了,但对于人类2000多年的教育史而言,似乎又微乎其微。其实,任何一部辞书都难以容纳所有的教育家。所以,当我合上书本时,稍思片刻,就会深深地发觉:原来教育可以这样美的。

竞争的时代,家长挑选学校,孩子选择老师,家长联名上书,道老师的好、说老师的坏,这些现象已屡见不鲜。可以说一个学校创办是否成功,管理固然很重要,但是好老师的数量与质量却是学校真正的生命线。

作为一名新教师,孔子的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句话常常被人们所引用。那道指什么呢?我理解,应是指社会、政治的准则和做人的准则。而这些准则要理解他,不是容易的事,多少人就是在追求中,从少年到白头。

准则其实是物与俱来的,有的隐藏较深或道理较深,有的则容易让人察觉和接受。不管怎样,求道是辛苦的,而且因人们的悟性所经历的辛苦程度也不一样,但求道的过程又是幸福的,真可谓“早晨知道了道,就是晚上死去也值得了。”

就说现在学校开展的历史读书活动,读书之道,倒并不是真的为了颜如玉、黄金屋。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所拥有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如果不学习就会落后时代,落后于生活。特别是我们做教师的,如果知识不够用了,那就意味着职业生命的结束。——拿什么去教学生!既然要读书,那又要花费许多休息时间,又会出现各种工作上的冲突,也就是求道之苦吧。

我思索,佛教认为视名利为空者得道也,对吗?谁知道?不知道为什么,今天这句话老在脑海里沉浮。反复玩味,目光流转,在猜测,这是怎样一种的情感呢?即便付出一切,只要能得到答案,再大的代价也可以承受。

处于今天的社会中,立于自己的世界里,我以为“朝闻道,夕死不可矣”。求道之路辛苦如此,然得悟即死,得与不得,有何区别?求为何求?我们应体现道的价值,体现求的价值,然后死亦无憾。

当然,理解为道是自觉,不是自主。朝闻道,夕死可矣,死的是“是非”的我,不是主我。即闻道者可以离开是非之人,进入立行真人世界。这又是另一种境界。

走进书本与大师为友,走进书本与经典对话,走近这些教育的痴心汉可以让人少一点浮躁和功利,多一点理解和宽容,更多一点热情和关爱,可以让我做一个让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让学校的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在这短暂的一个学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今年寒假,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着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这本书记载了李老师从教25年的经验与收获,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读后,使我受益匪浅。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对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观点,他对班级的管理,使我感动,折服。同时,使我这个颇有一定教龄的教师,从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更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在这里,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宝贵的经验总结。从李老师成长的印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进步的影子;从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适合我们的方法。它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位勇于自我批评、善于积累、善于反思、有爱心、勇于挑战、有目标的老师!

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阳,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着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教育理念《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正是证明了这一点。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全部倾注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25年如一日,爱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谱写着一幕幕爱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级这个集体大家庭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

对照李镇西的教育方法,我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当之处。例如: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于急于求成,常常忍不住对学生发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时,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缺少耐心辅导,缺少个别引导,使学生对我敬而远之,师生之间缺乏沟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工作,也许作为我们来说,体会到的只是重复:上课、作业、辅导……,然而,正是在这单调的重复中,学生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年龄在渐渐长大,知识在逐步增多,思想越来越成熟,与人交往的能力越来越强……当然,这些不会展现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一言一行体会得到。这是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教育的结果。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过多次思想工作,顽固不化的调皮学生爱上了学习;经过耐心辅导,成绩落后的学生迎头赶上……这些都是我们长期教育的结果。

大疃读书交流材料 篇6

实现学生全方位阅读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国家教育总督学柳斌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药能治病,书能治愚。不仅如此,在净化灵魂提升人格方面,书起到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无可替代的。因此,要实施有效的道德教育,真正地可持续地高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就一定要求我们建立起“书香学校”,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以此提升情趣境界,陶冶道德情操。五一节前夕,在我市举行的“义务教育段课堂教学随机督察”活动中,市教研室的于老师是这样评价我校学生的:“本节课的点点滴滴已深刻折射出本校小学生自主管理的魅力!学生的素质非常全面,口语辩证能力、思维能力、语文素养水平很高。”于老师给这节课打了全市最高分。这一切都得益于我校开展的“四级绿色开放书架”建设活动。

关于四级开放书架,第一级是全天候开放学校阅览室和图书室,第二级是在教学楼走廊内建立图书开放处,第三级是为每位学生创建家庭小图书室,第四级是充分利用每一面墙壁,处处展现学生读书的成果。

关于绿色开放书架主要是指学生要读绿色健康有意义的书籍,并非读什么书都行。现在玄幻小说、言情小说、网络小说、武侠小说、日韩漫画是不少同学课余最大的消遣。大家有个阅读习惯:当下最流行什么,大家都会一窝蜂地跟着追捧。漫画书上有很多打打杀杀的暴力画面,且

不少动漫人物衣着裸露,过于前卫。青春文学和悬疑小说虽迎合了部分学生的需求,但其不应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流,一些80后新锐作家的文字作品,普遍缺乏大家气度,缺乏足够的营养,对孩子们而言,应该多读有意义的书籍,对身心健康有益的书籍,能充分展现历史的书籍,真正的“心灵鸡汤”还是经典名著。

下面就我校探索“四级绿色开放书架” 建设活动,使读书成为每个人的习惯的点滴做法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二、打造校园“第一墙书”,创建独特育人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墙壁也会说话。”在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阅览室主阵地作用的同时,我校还在墙书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探讨,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我们知道,开展学生读书活动,更要强调师生的内悟,这就需要一种文化的引领。于是我们开始了“第一墙书”的建设工程。

之所以称为“第一墙书”一是因为每位学生都要参与建设;二是因为内容全部由学生自己写作而成;三是因为总程度达200多米;四是投入成本最低,一次性成本每平方米仅需4元便可长期使用;五是因为定期取下后整理装订供学生继续阅读并永久保存。

一楼板块主要是学生自主管理,分五大内容。第一是小学生管理论坛区,这里是我们一至六年级每位学生对自己的具体和管理任务详解。第二是手抄书《好习惯伴我健康成长》,上面包括学生对每位家长好习惯的调研结果,第三是手抄书《好习惯成就我们的未来》;第四是手抄书《我的家乡大泽山》,第五是手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二楼板块是精品手抄书和环保行动救地球。内容之一是学生的研究

性学习报告。学生针对学生对本地区的环境状况展开调研,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入到家庭、工厂、亲戚朋友、村委、村民、各级党委等地方展开调查,并做好笔记,搜集音频、视频等资料。回校后写成“如何科学合理的开采石头资源”,”大泽山地雷战访谈录”等十几个专题的研究报告,然后把每位同学的记录或者报告或者评论认真抄写后粘贴到走廊两边的KT板上进行展示。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热爱自己的家乡,树立从小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环保理念。

内容之二是《学会感恩学会爱》、《最宝贵的细节》、《儿童必读名著》等手抄书和评论区。

另外我们每个班级还创造了班级主题文化墙书,例如五年级的“挫折是人生最好的礼物”让学生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六年级的“从小学会承担”让孩子体验如何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创建第一墙书简单说就是为了抄书、看书、写书和营造校园读书氛围。我们由全体学生撰写了100多万字的有关材料,再由每位学生自己抄写到A4纸上,然后粘贴到走廊两边的KT板上成为墙书。

在墙书建设过程中我们鼓励每位学生写专辑。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每位学生讨论国学教育与习惯养成教育及小学生自主管理之间的关系,讨论做好具体工作的方法,讨论管理的方法等,然后把这些“成长的烦恼”和对生活的理解写下来。王佳宝、周琳等同学就《弟子规》“入则孝”与家庭敬老的现状、“发则弟”与我们的尊老爱幼、我们缺失的“信”、“我是小小管理家”等二十多个专题写了大量的文章。而写作的前提除了自身的生活积累,无疑要进行大量的阅读,王佳宝的写作量达30万字。我们将他写的文章让他自己抄好后,给他精心装订成书,书

名字就叫《王佳宝习惯养成教育》,周琳的专辑叫做《从<弟子规>到自主管理》等等,我们的孙局长看了他的文章后说很有深度,有自己的观点,青岛来校参观的一位司机是高中毕业,他说我写不出这样的文章。

我们制定了墙书阅读计划,组织学生定时阅读。设一部分课桌,学生搬到墙书前坐下,40分钟时间,一张A4纸,学生一篇读书笔记写成,双面胶一沾,自己亲手把它贴到书墙上,剩下的就是在书墙前享受自己成功的喜悦了。很多时间你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小朋友站在墙书前,嘴不停的动着,歪着头静静地欣赏墙书,也经常有老师在饶有兴趣的看看墙书。

我们现在鼓励学生在观看墙书后就在墙书的空余处写批注,哪怕就几个字,一行字。我们创建第一墙书的最终目的就是学校的墙壁上都是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学校可能在几年之后没有了,但第一墙书要成为许多学生终生美好的记忆。

墙书由负责管理的同学去及时修补,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这些内容都会不定期更换。对更换下来的手抄书,重新进行整理、分类,装订成册,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墙书”。

三、在教学楼走廊内建立图书开放处。

伴随着主阵地和第一“墙书”的日臻完善和有效利用,它们在小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作用显而易见,同时我们在精品图书开放阅读上做起了文章。根据我校实际,我校在每班教室外的走廊上建起了图书开放处,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为每个班级精选50多本精品图书,比如低年级选一些彩图多的,纯拼音的,在数量上多配些,毕竟农村低年级书源少。这些图书有的是我们到新华书店选购的,有的是青岛市很多学校 的小朋友捐助的,有的是我们的学生自己购买的好书拿出来共享。可别小看青岛小朋友捐助的图书,可能由于他们家长、学生的素质较高,经济条件好,他们捐助的图书大多是我们购不到的精品,把这些图书一一摆放在桌子上。这样学生学生可以利用点滴时间,看上一会儿书。

图书开放处成了孩子们最爱逗留的地方,成了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早晨、课间、中午、学生学习之余你经常可以看到倚在桌子上,蹲在地上,坐在台阶上读书的身影,你也不时的会看到两个同学在一起共享一本书指指点点争争论论,图书开放或许就应了积沙成塔,汇小流成江海的道理。

有了精品图书开放处这个平台,学生们从书中获取了大量的课外知识,视野拓宽了,知识量增大了。就此,我们按时开展学校、班级两级读书会,在读书会上,有的学生滔滔不绝谈四大名著,有的学生说大自然的秘密。读书会成了孩子们人人企望的“快乐大本营”。我们还倡导开设“师生共读书,资源共分享,师生共成长”活动,通过活动,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读书的好处和乐趣,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

班级的图书开放处有专人管理,他的职责就是修补整理图书,清擦图书桌保持干干净净,每天清点一下图书。

至于少书这种情况必然要有,老先生孔乙己说过,“窃书不算偷”,可能这样的书读起来更香,但是我们要加强引导教育,展开讨论毕竟这种行为是一种不良行为,但换个角度讲你也可以把它当成一种教育契机,如果能使学生改变这种窃书的行为和心态,这不也是图书开放意想不到的效果吗?

四、为每位学生创建家庭小图书室,使学生全方位读书。

在教育范围内,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成败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个一致性,学校的教育过程就会像纸作的房子一样容易倒塌。”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把学校阅读活动延伸到每个学生的家庭,使学生在校养成的良好读书习惯拓展至每个家庭。我们为三至六年级的学生每人建立一个家庭图书室,图书主要是学校图书室里自己挑来的,每生藏书都要达到达到70本以上。

具体做法是:

1、做好家庭小图书室建设方案。从家庭摆书选址到调书、读书、修补图书、写读书笔记等等要做一个详细的方案,确保家庭小图书室建设所发挥的功能。

2、挑书。从三年级开始自己到图书室挑选自己喜欢的图书,然后依次是四五六年级,那场面学生欢天喜地,有的生怕别人把好书先挑去在急不可耐的“抢书”,有的在一本一本的慢慢的甄别,心眼来得快的先挑上一二百本再慢慢选自己最喜爱的图书。挑完书后要自己写好借阅清单,一式两份,自己带回家一份。放学了,大包小包提溜到家里,得到宝贝似的。

3、建立家庭图书室:学生在自己的房间里合适位置摆放图书,有的摆到窗台上,有的摆到书桌上,有的摆到书橱里,有条件的买两个书立,不方便买的用纸包两块大理石,画上几幅图写上几首诗就是不错的书里。自己定一个家庭图书室节约规则,别让家人和外人随便动自己的图书。

4、制定读书计划,写读书笔记。在家庭图书室建设方案中要详细制定读书方案。要有名著阅读计划和其他图书阅读计划。五六年级大部分

学生要系统的阅读名著,并要建立读书笔记,学校和语文老师定期检查学生家庭读书活动情况,及时评价,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及时解除学生的疑问。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要读完四大名著及国外著名童话。

5、自己适量增加图书,适时交换好书。学生自己要在合适机会通过购买,索求等多种形式增加藏书,并在课外时间互相邀请到自己的家庭图书室读书或交换精品图书。

6、引导家长读书。学生要有意识的引导家长读一点书,我们学校的周升潇同学就把她的父母拉来一块读书,并且在他的读书笔记里有不少是他父母的观点。

7、图书轮换。每到学期末学校进行一次图书大的乱换,把看完的图书归还到图书室,每个人在去挑选等量的图书。另外,学生要建立读书记录和借阅记录,定期修补图书,定时清理家庭图书室的卫生。

实践已证明,四级图书开放建设,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全方位的读书平台,效益不仅在学生,而且也在家庭乃至社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读书是一种优雅的姿态,人类应该是最善于展示这种姿态的动物。”人的全部尊严在与独立的思考和独特的享受,而阅读即是开启思想与情感的钥匙。

让书香飘满校园,也让书香飘满家庭,飘满社会。

读书活动经验交流材料 篇7

各位老师: 下午好!

自从李校长引领我们开展读书活动以来,我一直想找一种捷径或者最佳方案来带动孩子们,毕竟这样的“师生共读”从未接触过。今天我就将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分享。

在拿到《一千零一夜》这本书的时候,我想:这样的书籍,应该比教科书受欢迎。果不其然,孩子们陆陆续续地拿到书以后,脸上都不约而同地露出欣喜的笑容,都迫不及待地翻阅,爱不释手。

就要开始共读了,如何让我们的活动留下“脚印”呢?于是,我让孩子们每人准备一个漂亮的本子,每一页都要求精心修饰,并且要求写上自己和爸爸妈妈的亲笔签名,因为这不仅仅是师生共读,还是亲子共读。个个“整装待发”,等待着我的“发号施令”。

在一次校长召集的会议中,我捕捉到了一个绝好的共读方案——将书中的人物名字配给班上的同学,也就是拟定书中人物。让孩子们自己去感受人物,甚至是表演人物。于是,我在班上的第一节共读课便是“分角色”。我根据书籍人物中的性格进行划分,找到适合的人选,让孩子们进行推举,最终定下了“书中人”。通过这样的人物拟定,孩子们更是

兴奋不已,同时也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于是,我们的师生共读终于开始了。

在早自习课上,我和孩子们便拿起那本期待已久的童书一起来阅读,我读叙述部分,分担了角色的孩子就读人物对话。在共读的时候,我还发现一个特别奇特的现象,只要我一开始阅读,教室里便会寂然无声,根本不需要平常的“一二三”。以后,等熟悉了这种阅读模式,我便会放开手让孩子们自己阅读,而我只起引导作用。在阅读过程中,我会适时出一些题目,我提问,学生回答,并让他们把问题和答案写在共读本上。有的题目还是临时产生疑问,也鼓励同学们在阅读中随时进行提问,并记录在共读本上。就这样,我和学生们结为“亲密的朋友”。读完后,我要求孩子们回家与父母一起读到相应的章节,并在共读本上进行留言,家长们也很支持,写下了一段段心灵表白,较好地完成了亲子共读。

读书活动经验交流材料 篇8

------南曲沟学校读书活动经验交流材料

“静对好书成乐趣,闲看云物会天机。”读书有益。益已,益人,更益民族,益国家。阳春四月,南曲沟学校根据镇中心校“读书月”活动的安排,并在南曲沟学校读书月组委会的组织下,开展了一系列的读书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破译简牍让学生在读书求索中成长

书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源泉,读书活动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点,为使读书活动收到实效,我校改变了呆板单调的自读形式,采取了“三共”读书法,即:与老师共读一本书;与父母共读一本书;与同学共读一本书。

我校在班级内尝试开设阅读课,并正式启动阅读课,将阅读课编排进学生课程表,由语文教师担任阅读课老师,每周一节。在阅读课上同学们与教师共读一本书。在阅读课上师生共同学习《共产党好》教育读本,剖内涵、析理论、知道理、感精神、促行动。此外,同学们还在学习教育读本的基础上,自行收集优秀的学习素材,编制成《校园期刊》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起探讨、一起求知。和教师共读一本书,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沟通,进一步融合了师生间的情感,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与父母共读一本书,使每个孩子都多了和父母沟通的机会,彼此之间加深了了解,增进了感情,缩小了代沟。选取自己喜欢的书籍和自己的同学共读阅读活动在学校开展以来,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一起切磋、一起钻研。课间午休时,同学打闹追逐的少了,细语慢颂的多了;说笑闲侃的少了,研究探讨的多了,同学们的精神风貌明显改观。和同学共读一本书,使同学间的交流增多了,在彼此的探讨、争执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增进了友谊。

在“三共”读书的基础上,学校还号召各班级集思广益,巧用图书资源。组织各班在班级成立“流动图书角”,鼓励学生把家中的书拿到学校来,放在图书角供学生阅读。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半月轮换一次,评选责任心强的同学担任图书管理员。学生在自愿献书、自主管理、自我监督下将这些书籍充分进行利用。把书籍收集到学校成立“流动图书角”的做法扩大了学生的读书范围又解决了用钱买书的资金问题,实现资源共享,还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二、读写说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结合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动笔的习惯,启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善于抓重点,使学生深入钻研,独立思考,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要求学生读书要动笔,或划词语、或作批注、或写体会,做到每读必写,读写紧密结合。学一课、得一法、仿一段或写一篇。我校很多班级都能一如既往地坚持写读书笔记。

注重学生“读说结合”的习惯。现代社会,我们所需的人才不应该是“敏于思而纳于言”的,因此在开展大量阅读活动中,学生看了许多书报,学习了丰富多彩的知识,为了使学生学有所得,我们分阶段、有层次地举行故事会、读书报告会、成语接龙、诗词朗诵会等,同时结合我校艺术节、、运动会等相关活动让学生把所看到的内容,习得的知识,通过归纳总结,提取精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有效评定,提高师生的读书积极性。

1、学校利用校园广播对于师生中好的原创作品和推荐的美文定期广播。

2、学校为每一位学生设立了展示台,把他们的读书笔记、手抄报及时的展示出来。

3、通过多元化评价,每月评出读书小明星。

9.3 李晨读书经验交流材料 篇9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九年级三班的李晨。

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参加这次读书经验交流会。下面我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读书体会,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书,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是我们最好的精神食粮,读书可以使人获得丰富的知识,拓展视野,提高自身素养。书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它可以是我们的生活变得充实有趣,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一本好书,可以温暖人的心灵,可以充实人的思想,甚至可以影响人的一生。那么,读书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呢?

在我看来,读书首先要读自己喜欢的书,自己感兴趣的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自己看一本觉得很无聊的书的时候,就算你从早到晚坚持看完以后,也一定不会有什么收获,反倒是浪费时间,弄得自己也非常苦闷,丝毫感受不到读书的意义,得不偿失。

读书要读好书,在生活和学习中文也经常提到一些名家名著,例如,朱自清鲁迅冰心老舍曹文轩等作家的作品都是非常优秀的,很值得我们认真阅读。

读书的方式也很多,可以到图书馆,可以借阅他人的,可以上网阅读等等,在阅读中尽情畅游在思想的灵空,感受到书的美好世界。

另外读书的过程也是有技巧的,既然我们选择了一本书,就要认真地阅读,感悟其中的道理,真正汲取到书中的精华。遇到自己喜欢或重要的词语、句子段落,更要好好揣摩,随手记好笔记,没事时多翻翻,多看看,这也会对我们的作文水平有很大帮助。

还有,在阅读过程中难免遇到生字词,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查字典,、询问他人等多种形式去消除阅读障碍,并随手记录到书中,千万不要随便跳过,阅读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我们在阅读的同时,也增加了我们的词汇量,拓宽了自己的思想境界。

最后,希望大家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与书为友,让书香伴你我同行!

教师读书心得交流 篇10

腹有诗书气自华

――塘下学区教师读书心得交流会(会议记录)[仅作存档]

记录人:徐顺珍

会议主题:教师创办博客、读书心得交流

参加人员:学区翁森勇书记、陈银弥魅巍⑽饧伊老师,以及荣获优秀博客的教师、教师读书会负责人和读书心得获得代表

会议主持:翁森勇书记

时间:.1.12

地点:塘下学区一楼会议室

[议程]:

1、到场代表签到

2、翁森勇书记发言主持(介绍会议要点)

3、特色教师读书会介绍(鲍七小学、塘下一小教师代表发言)

4、教师博客评比相关事项,获奖代表发言

5、读书心得获奖教师代表发言

6、优秀博客教师发奖

7、陈银弥魅巫芙岱⒀

[内容纪要]代表老师发言摘要:

一、特色教师读书会

1.鲍七小学(戴海棠):

学校以《教科研简报》为载体,鼓励教师写读后感,并选取优秀文章装订成册。

学校为教师出面购书,书籍内容包括经典名著、教育随笔和各类教育杂志等,为教师的读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先决条件。

学校为全校教师开放图书室,来激发教师的阅读兴趣。其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为青年教师的读书养成习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塘下一小读书会:

该读书会成立于,有青年教师成员50余人。创会之初,抱着“语文教师应以读书为习惯,有一定的语文功底,来提高文学素养”的宗旨,开设了许多如看电影、采风、茶话等活动。

学校每年免费书籍供教师阅读,进行读书交流会。由先前的一月一次,改为两月一次;小组先交流,组长记录,再推荐代表,在大组进行交流,让每位教师都参与进去。

读书会还通过古诗文活动(教师背诵古诗)、精品赏析(类似文本细读)和听讲座等形式来让教师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3.翁森勇书记总结:

读书效果如何?有些教师读书是走马观花,不求精,不见效果。读书,要侧重于读书效果。

二、教师博客评比

1.翁森勇书记介绍博客评比相关事项:

在网上看了许多资料,没有明确的评比标准,所以暂时以点击率为参考依据。这样的标准也是存在弊端的,受开拨时间长短的影响。

教师博文内容繁杂,不能很好的分类评比。

还有一些学校、班级为单位的博客,如何来归类。

2.优秀博客获奖教师代表发言

发言人:陆昌波、徐顺珍、戴海棠、孔上勤、缪奇恩、朱丽霞、蒋丽蓉等。

观点:

写博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记录自己在工作与生活中的点滴,有心情随笔、教学日记、教学设计等方面。

它还有个比纸质文章容易保管的优点。

尽管有时会断断续续,但决不会停止写博。

三、读书心得交流(教师代表:涂东芳、陈瑶瑶、庄飞琴)

涂东芳:《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

陈瑶瑶:《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庄飞琴:自己为文学爱好的读书体会

四、陈银弥魅巫芙岱⒀

对各个学校推广读书会表示赞赏,对教师积极参与读书、写读书心得表示充分的肯定。

在新的一年里,学区将更有力地推进教师读书活动,将提倡学校启动教师书架工程建设,将提倡学校定期开展读书交流,将以更多的方式带领教师走向外面精彩的世界。

班级读书会活动经验交流材料 篇11

亲近阅读,书香校园

——**中心小学读书活动经验交流

首先,非常感谢县教研室给我们提供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校建设书香校园的工作刚刚起步,现在还在不断地摸索的过程中,还谈不上经验,今天只是借此机会把我们校在开展课外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及想法、向各位领导和同仁们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一本好书就是一种力量。” “阅读开启智慧之门,好书铸就高贵灵魂。”近两年来,我校以 “亲近阅读,书香校园”为主题内容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内在素质与修养,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净化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了学生的读写兴趣,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推波助澜作用。这是在探索,也是在践行着新课程理念。

一. 建设阵地,创造条件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图书资源相对比城区学校,比较“稀贵”。08年,学校搬迁新校区,学校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历史机遇,为我们课外阅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特别是在金从木校长的带领下,确立了打造书香校园,创建品牌学校,特色学校。“亲近阅读,书香校园”的课外阅读活动随之逐步深入地开展。我们执着着,并努力着。

1.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在我们学校,教学楼的楼道上、教室内的墙壁上、花坛中的诗文警句;红领巾广播站、图书阅览室、班级读书角、班级阅读园地、学生公寓的寝室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阵地,处处彰显得我校的办学理念,让学生时时沐浴在诗文氛围之中,在学校中形成“我读书,我快乐”的浓厚氛围。

2.开放图书室和阅览室

面向全体师生开放,学校制定的班级阅读安排表,班级组织有序,方面学生借阅

* 花桥镇中心小学 *

图书。

3.建立班级图书角

每个班都组建自己班级的图书角,这大多是学生自己的图书,加上班级从图书馆借来的,组建自己班级图书角。贴上标签,借还登记,方便快捷。

4.让阅读走进家庭

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外阅读,学校鼓励教师努力与家长交流,争取他们的支持与帮助。利用寒暑假等长假期间,发动家长参与督促学生的课外阅读,倡导亲子阅读,开展家庭藏书调查,评选“小小藏书家”,让课外阅读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5.网上建帖,交流平台

我们利用网络方便、快捷、大容量的优势,在校园网上建立学校读书帖,展现班级开展读书活动的动态过程。“知识,因交流而增益;思想,因交锋而精进;情谊,因交往而升华”。相信,不久以后,我们校园网上会有更多精彩展现大家面前。

二.明确阅读要求 对于教师:

1.教师要做学生的读书表率,在认真学习中心校下发的业务学习材料基础之上,每人每学年根据工作和自身提高的需要,选读一至二本书,在午间班级读书会上和学生一起阅读,作好读书笔记。

2.开展相关读书征文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师读书笔记”的评比,对获奖教师给予精神、物质上的奖励。

3.优秀的文章选入学校论文集,同时,做好教师读书笔记向外的推荐工作,并确保每年有一定数量的教育随笔、教学论文参加县级以上的评选活动。

对于学生:一年级——学习读书后把页码或标题记录下来;二年级——记录标题,摘抄精美词句,并对阅读内容做简单的评价。中、高年级——做好读书笔记(内容是摘抄精美词句、内容摘要,并积极写下有较高质量的读书体会。)

三.指导阅读,开展读书活动

* 花桥镇中心小学 *

对于阅读课外指导,我们还都陌生。她像一块待垦的“北大荒”等待着我们去开垦。现在我们重视的课外阅读,并不是要跟我们的平时语文课是一样的。它们之间有更多的不同。苏教版主编朱家珑先生说“学好语文,不是靠语文书。我是编语文书的,语文书教给你的是方法。大量的学习是发生在课外阅读的时候,课外的自主学习。”

多读书,读好书。老师不能像上语文课那样去指导学生读书课外书,一是时间不够,二是不现实。要让学生自主,自由地读书,要比语文课上得更加轻松,更加快乐。我们的做法是:

1.进行阅读指导

教师做好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强化精读、略读、跳读、朗读、背诵等读书技能的训练,结合语文教学对学生做好读书方法的指导,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在阅读课上,或是新书的导读,或是阅读交流,有诗文诵读,有故事表演,也有有经典赏析„„更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使学生的阅读真正落实到实处。

①组织好晨诵活动。每天早上第一节课的课前五分钟,组织学生集体诵读经典诗文。要求以班级为单位,学生人手一册诵读读本。

②组织好午间读书课。每周一和周三的午间40分钟为学生统一读书时间,引导学生边阅读边做好读书摘录。

③开好“班级读书会”。各班每周在阅读课上开一次“班级读书会”,组织学生展示汇报自己近期的阅读收获。

2.开展读书实践活动

为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我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举办了首届“亲近阅读、书香校园”读书节,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读书实践活动。

(1)创建书香班级

以班级为单位,布置班级文化,建立“图书角”,营造书香文化。争创“书香班级”,使学生时时刻刻受到书香的熏陶。

* 花桥镇中心小学 *

(2)经典诗文诵读比赛

各班认真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在初选的基础上编排一个节目参加学校的诵读比赛,比赛内容为经典诗文。让学生关注书本,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3)讲故事比赛

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之上,把自己印象深的故事通过演的形式表现出来,或是读过的,或是自创的,内容不限。

(4)读书征文

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悟记下来,读有所得,读有所获。举办学生读书征文,结集编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阅读的快乐,激发读书的乐趣。

(5)古诗文知识竞赛

组织学生阅读学生必背的古诗文,进行古诗文知识竞赛(笔试)。

除此之外,我校还开展现场作文竞赛、读书会主题手抄报比赛、寒暑假读书实践作业展评等活动,丰富学生阅读。

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培养学生读书情趣,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丰富学生文化底蕴有着重要的意义。

3.建立读书成长册

每个班级编好一本《班级读书集》,收集班级及学生个人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作品,获奖情况等。指导助每个学生做好一本读书摘录本,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等记录下来。

4.搭建宣传平台

利用学校的宣传窗、广播站、校园网,开设专栏,展出、播放、发表学生读书实践作业、学习心得体会,写作稿件,给学生以创作的体验,感受成功创作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读书、学习、写作兴趣。

四.完善评价制度,促进阅读活动持续深入

* 花桥镇中心小学 *

为了促进学校阅读活动长效开展下去,从学生参与到活动开展次数和质量对各班进行评价:

1.评比学生个人及班级(以成集、册为准)优秀读书成果。比如寒、暑假的读书实践作业评比、展览;期末《班级读书集》评比。

2.评选“阅读之星”。评选读书量大,在市、县、学校组织的各种读书活动中表现突出,在班级课外阅读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学生为班级的“阅读之星”。

3.评选“书香班级”。班级阅读计划全面,阅读制度完善,班级读书会正常开展,在各类读书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班级,由学校授予“书香班级”称号。

五.存在的不足

“书香校园”的创建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积淀的过程,我们对于此项工作的实施,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而且同样也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活动开展以来,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足:

1.意识问题 个别教师认识上仍有偏颇,导致个别班级书香氛围不浓,有的教师看不到,或者对课外阅读的效果心存疑虑,认为阅读课的效果不如作业讲评课来得有实效,因此,在班级读书会活动中存在应付现象。

2.区域问题 由于地处偏远农村,部分家长受观念影响,认为只有语文和数学课本才是正经书,其它的都是闲书。一年中对购买课外书的投入很少。

下阶段,我们将就以上问题再接再厉,虚心学习,边学习边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我想,只要我们一直这样坚持下去,就会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

上一篇:五年级期中质量分析会下一篇:1规章制度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