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使用制度(通用8篇)
设备使用制度 篇1
实验室精密仪器使用管理制度
1.精密仪器设备要确定专人管理,建立技术档案,档案内容包括该设备的相关资料、公司联系方式、使用维护信息等。并备有操作方法、保养、维修、说明书及使用登记本。
2.管理人员负责对仪器进行技术和实物验收(包括型号、规格、件数、附件是否完整、有无损坏等)。
3.管理人员负责对仪器制定操作规程及维护保养。
4.实验室所使用的仪器、容器应符合标准要求,保证准确可靠,凡计量器具须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方能使用。
5.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根据具体情况或由专门人员操作使用,或由经过培训合格的人员单独进行操作。未经培训的人员不得上机操作。对由此造成的仪器设备损坏或性能下降情况将酌情严肃处理,并追究仪器管理人员的责任。
6.使用精密仪器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实验室有关管理规章制度。各仪器做到经常维护、保养和检查,精密仪器不得随意移动,仪器一旦在运行中出现故障若有损坏不得私自拆动,使用人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向仪器管理人员报告。如因违章操作造成事故应追究相应责任。
7.操作结束要接受仪器专管人员的检查,确定仪器运行是否正常,并在仪器记录本上记录仪器运行状况、使用时间等。仪器一旦出现故障,应暂停使用,并在实验记录本上记录故障情况,同时通知仪器专管人员;设备管理员检查后若无法消除故障应及时将情况向实验室主管负责人汇报,并提出处理意见。经同意后,管理人员负责联系修理事宜。
8.仪器设备的所有计算机系统不得联入互联网和使用本机外的光盘、软盘、移动硬盘等进行数据的储存、拷贝等。
9.仪器设备的管理人员对所管仪器设备应负全面责任,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任何人不得自行移动、调换或借出仪器设备。
10.实验室仪器设备要按其精密程度分级使用,能用一般仪器设备达到实验目的,则不用高精密仪器设备,做好合理使用。
11.仪器设备一般不得拆改,如确需拆改应向系提出申请,说明理由,报主管领导同意后方可进行。
12.易被潮湿空气、酸液或碱液等侵蚀而生锈的仪器,用后应及时擦洗干净,放通风干燥处保存。
13.易老化变粘的橡胶制品应防止受热、光照或与有机溶剂接触,用后应洗净置于带盖容器或塑料袋中存放。
14、各种仪器设备(冰箱、温箱除外),使用完毕后要立即切断电源,旋钮复原归位,待仔细检查后方可离开。
15、仪器设备应保持清洁,一般应有仪器套罩。
设备使用制度 篇2
核岛穹顶是一个薄壁的半球形壳体, 在预制位置拼装, 2007年9月23日, 岭澳核电站二期工地, 4600Ringer起重机将总重量达143t的核岛穹顶凌空吊起, 缓缓移向已完成土建施工的三号机组核岛顶部, 两个小时后安全准确地安放在预定位置。
穹顶吊装时, 采用了1 3个吊耳, 吊挂6×61+1-∅55.5-1700千斤绳、20t滑轮组及配套钢丝绳、手拉葫芦等进行组合吊装, 严控穹顶变形量, 以便于安装就位。该方法在岭澳核电一期工程成功实施过。由于穹顶体积大, 重量大, 起吊高度高, 吊装工作半径大, 从而带来一系列的风险和困难。在吊装中, 对于起重机来说, 必须保证性能优良及能适应工作环境, 严格进行地基检测、关键尺寸复核、工机具的维护保养和检查、吊索具专项试验、穹顶吊装前载荷试验、模拟吊装试验, 保证吊装协调平稳。
马尼托瓦克4600Ringer环梁式起重机主要技术参数:主臂长度:42.7~85.3m, 混合臂长度:85.3m+36.6m, 起重能力:680t×21.3m。
与岭澳核电站一期比较, 在二期工程使用的4600Ringer型起重机改进了地基箱, 使对地比压由43.2t/m2降低至25t/m2以下, 即对地基的要求大大降低。其次, 对3#核岛穹顶吊装工艺进行了优化, 使3#龙门吊安装工期提前2个月, 显著加快了岭澳二期工程的进度。穹顶吊装完成标志着岭澳核电站二期一号机组核岛实现封顶, 从土建施工阶段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车间设备使用油品监测 篇3
关键词:油品≤污染度;油液监测
油品的污染主要包括颗粒、水分、空气、热和微生物污染等,其中对油液使用性能影响最大的就是颗粒和水分污染,其次为空气、热污染。油品及其中的污染物蕴含着大量的表征液压设备内部磨损状态的信息。运用先进的监测诊断技术,对在用油品的污染情况实施有效的监测和控制,可以及时掌握液压系统的技术状态,判断过度磨损是否有可能发生,采取措施消除各种故障源,将对液压系统的科学使用管理和合理维护保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油品污染的原因与危害
1.1油品污染的原因
油品的污染主要由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部分造成。外部原因是指固体杂质、水分、其他油类或空气等进入油品。内部原因是指除了原有的新油液带来的污染外,在使用过程中运动的零件磨损和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能的变化。由于杂质侵入油品系统的方式不同,油品的污染可分为潜在污染、侵入污染以及再生污染3种类型,现分述如下。
(1)潜在污染:铸造型砂、切屑、磨料、焊渣、锈片、涂料细片、橡胶碎块及灰尘等有害物质在液压系统开始工作之前,就已潜伏在系统中。同样,在外购件中也会存在上述污染物。
(2)侵入污染:在液压系统工作过程中,外来污染物(如灰尘、潮气、异种油等)可经油箱通气孔和加油口侵入系统造成污染。通过往复运动的活塞杆注入系统中的油液、油箱中流动的空气、溅落或凝结的水滴、流回油箱中的漏油等使污染物侵入系统中。
(3)再生污染:指油品在设备系统工作中生成的污染物。如零件残锈、剥落的漆片、运动件和密封材料的磨损颗粒、过滤材料脱落的颗粒或纤维等。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的生成物使金属腐蚀产生颗粒锈片等污染物。在高温、高压作用下,由于水分、空气、铜、铁等介质作用而生成氧化物、树脂油垢等污染物。
1.2油品污染的危害
油品的污染物类型大致可分为固体颗粒、空气、水、化学污染物等。其中,以固体颗粒污染造成的危害最大。固体颗粒与液压元件表面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磨损与表面疲劳可加速元件的磨损,使内泄漏增加,从而降低了液压泵、马达及阀等元件的工作可靠性以及系统的效率,更为严重的是可能造成液压泵或阀的卡死、节流口或过滤器的堵塞,破坏系统的正常运行。空气、水、化学污染物等的存在,也会使油品变质,进而加速液压元件的损坏。
2.油品污染度标准
油品的污染程度及能否使用,必须有一个标准和检验方法,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有ISO 4406 1999《液压传动油液固体颗粒污染等级代号法》的标准,国家标准也发布了GB/T14039 2002
《液压传动油液固体颗粒污染等级代号》。
油品的污染用污染度等级来表示,它是指单位体积工作介质中固体颗粒污染物的含量,即工作介质中所含固体颗粒的浓度。为了定量描述和评价工作介质的污染程度,IS04406规定的污染度等级,根据颗粒浓度的大小共分为26个等级,颗粒浓度愈大等级代码数愈大。ISO4406规定工作介质的污染度,用两组等级代码及中间一条斜线组成,前面一组代码代表l ml工作介质中尺寸不小于5“m的颗粒数等级,后面一组代码代表1 ml工作介质中尺寸不小于15“m的颗粒数等级。例如:污染度等级代码为18/15的油品,它表示该油品每毫升内不小于5“m的颗粒数在1300-2500之间,不小于15μm的颗粒数在160-320之间。
3.油品污染度监测与分析
3.1监测系统
本文介绍采用一种由HYDCFCU 2100硬件、COCOS Light V2.50软件、
进出油管和相关连接组成的监测系统对油品的污染度进行检测。该监测系统的硬件部分HYDC FCU 2100可自动存储采集数据,而且内置打印机。该系统内装有颗粒传感器,可以实现颗粒自动记数。监测系统的软件部分为COCOS Light V2.50,提供了油品污染度的ISO标准等级表。系统可计算及显示每imL或每100mL不同尺寸间的颗粒数。
3.2监测结果分析
先将监测系统与某设备液压系统连接,启动设备在其工作状态稳定后,开始进行采集数据;每次测试时间约10rain,监测系统每分钟对设备油品进行一次污染度计算。用ISO44006等级标准表示。据分析,设备工作系统污染度均处于ISO标准17/13和15/9之间,污染度一直维持在比较低的状态,设备工作系统状态良好。
4.监测方法对比
污染度监测对于更换油品、提前检验系统工作状态比较方便。传统的对油品的污染度判断及更换方法,通常有两种:(1)经验判断更换法是将欲评定的油品与新油对比,观察两种油品的颜色差异,有无浑浊现象及灰尘与沉积物等。如果浑浊度较高,应该考虑过滤或换油。(2)定期更换法是根据油品的工作时间、使用环境、使用温度、负载大小等情况以及使用经验,定期更换油品。经验判断更换法是靠观察和使用經验来完成对油品污染度的评定的,它无法准确把握油品的污染情况,故可靠性较差;定期换油法受换油期影响很大,经济性较差。如果换油过晚,可能导致设备系统故障,进而造成重大损失;如果换油过早,本来可以继续使用的油品作为废油处理,可造成油料的严重浪费。后来为车间工作人员方便掌握油品颗粒大约污染度,出现了一种便携式污染度测定仪,它只是便于车间工作人员粗略的掌握其污染度,有些企业考虑到经济情况从而让它走进了实验室,这种分析方法在实验室由于不同分析人员在视野里所选择的均匀区域不同,分析结果也会不同,这种人为因素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分析结果只能做参考,也会给同一样品的内检和外检带来出入,引起争议。
应用油品污染度监测系统进行监测,使更换油品、提前检验系统工作状态更为科学、方便;与传统的定期更换、经验判断更换、便携式测定仪等方法相比较,其可靠性和经济性均有较大提高。
5.结论
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篇4
1、不可直立放于露天环境,以防止水份及杂物的入侵污染。
2、室内储存可立放,桶面朝上,方便抽取。
3、拧紧封口盖,保持油桶密封。
4、保持桶身面清洁,标识清晰。
5、保持地面清洁,便于漏油时及时发现。
6、做好入库登记,先到先用。
7、新油与废油分开放置,装过废油的容器不可装新油,以防污染。
二、油品安全:
1、油品独立存放,周围不得放置可燃品。
2、擦试机械后之油布或清除之油污不得堆积,以免助燃。
3、易燃的特种油品或化学溶剂分离储存并放置易燃品标志。
三、使用注意:
1、向专人咨询,用适当规格的润滑剂,尽量减少用油种类。
2、每次加油前须清洁擦拭油抽、油壶等容器和工具。
3、每种用油专用的容器,且在容器上注明盛载油品的名称,以防污染。
4、换油前须将机械用溶剂冲洗干净,切不可用水溶性清洗剂。
5、每次添加或更换润滑油后,做好机械保养记录。
四、环保和健康:
1、严禁将废油直接排入水沟倒入土壤,以防污染环境。
2、废油废液专桶收集,切不可乱倒。
3、皮肤过敏者或划擦伤者,应避免直接接触润滑油。
4、切勿穿着油迹渗透的衣物,不可将被油污染的碎布置入袋中。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篇5
特种设备使用工区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并保证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的完整、准确。其主要内容包括: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日常使用状况记录;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其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特种设备档案是从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检修全过程的文字记载,它向人们提供各个过程的具体情况,也是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和更新报废的根据。通过建立特种设备档案,可以使特种设备的管理部门和操作人员全面掌握其技术状况,了解和掌握运行规律,防止盲目使用特种设备,从而能有效地控制特种设备事故。
(二)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制度
新增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日内,使用工区应持监督检验机构(特种设备检验检疫所)出具的监督检验报告等,到指挥部生产安全部注册登记。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后应将检验合格标志固定在特种设备显著位置,并在有效期内安全使用。
(三)特种设备报废制度
特种设备或者零部件标准或者技术规程有寿命期限要求的,或者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应当按照相应要求予以报废处理。特种设备进行报废处理后,使用工区必须到负责该特种设备注册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部门办理注销手续。
(四)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性能定期检验制度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制度 篇6
为保障本企业特种设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生产,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企业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本企业安全部门负责协同各部门,统一管理全企业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
一、关于安全生产责任的规定
(一)概述
1、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全面负责。
2、企业分管负责人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直接责任人。
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及其管理人员对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负直接责任。
4、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部门及其管理人员对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和特种设备有关记录负责。
5、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对特种设备的操作、运行安全负责。
6、岗位培训教育部门对本企业特种设备管理、使用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负责。
(二)企业主要负责人职责(总经理)
1、遵守并督促检查企业各部门遵守特种设备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以及上级关于职业安全健康指示的执行情况及员工安全学习培训工作。
2、组织建立、健全本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3、组织制定本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堆积。
4、保证一定的安全生产资金投入。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组织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
6、及时、如实报告本企业安全生产事故。
7、督促检查企业各部门对特种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
8、组织特种设备安全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实施事故隐患的整改。
第 1 页
共 17 页
9、组织特种设备安全会议,提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各项要求。
10参加特种设备事故的应急救援,按“四不放过”原则配合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三)企业分管负责人职责(副总经理)
1、负责实施企业主要负责人授权的安全生产工作。分管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工作。
2、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
3、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并督促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有关制度。
4、督促、检查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组织员工安全教育与考核。
5、组织制定职业安全健康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及时处理事故并如实向有关部门报告。
(四)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职责(工程部或其它部门)
1、负责监督和协调企业特种设备的管理工作。
2、负责组织贯彻国家有关特种设备的法律法规工作。
3、负责监督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落实。
4、负责组织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等有关手续及定期检验工作。
5、负责监督检查特种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定期自行检查执行情况。
6、负责组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
7、负责组织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
8、负责特种设备档案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9、配合特种设备事故的调查。
(五)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职责(工程部或其它部门经理)
1、制定和监督实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2、检查特种设备的日常运行、维修和安全附件校验等情况。
3、组织特种设备安全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实施事故隐患的整改。
4、编制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第 2 页
共 17 页
5、负责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6、负责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等有关手续及档案资料的管理。
7、制定并组织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
8、配合质监部门的安全监督检查和检验机构的定期检验。
9、做好汽车罐车管理工作,落实车辆保养、定期检验申请等工作。
(六)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岗位职责(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操作人员)
1、严格遵守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特种设备法规、规程。执行企业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认真操作。
2、努力学习、钻研技术,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操作技能。
3、掌握特种设备的运行参数,正确操作设备,认真填写各项原始数据的记录。
4、定期检查特种设备以及安全附件的运行情况,发现不安全因素应及时处理或向领报告。
5、设备发生故障时,及时查明和判断故障的性质、原因,并按规定要求进行处理。
6、按规定做好交接班工作,交接班时,在交接班部中详细记录本班组的安全生产情况。
7、负责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并做好相关记录。
8、参加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参加特种设备事故的救援。
(七)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部门及其管理人员岗位职责。(行政部或其它部门)
1、负责本企业特种设备有关文件管理工作。
2、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企业、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第 3 页
共 17 页(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6)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
3、做好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保证资料不丢失,及时整理、更新档案。
4、配合监督管理部门对本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的检查,能及时提供有关资料以便检查。
(八)岗位培训教育部门安全职责(人力资源部或其它部门)
1、组织实施特种设备安全岗位培训教育工作。定期开展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
2、组织贯彻执行国家、省、市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规章。
3、根据职业禁忌症的规定,招用新特种设备操作工时,严格执行国家规范,做好监督新员工就业前健康检查工作,并充分考虑员工的文化技术素质和能力。上岗前必须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方能正式上岗。
4、把员工特种设备安全绩效作为考核员工业绩的内容之一。
5、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本企业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职业道德、特种设备相关方法,应急救援等。
二、关于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培训的规定
(一)为规范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制定本制度。
(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或管理人员,应按照国家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或者从事相应的管理工作,并保证作业人员证书在有效期内。
(三)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人及主管培训工作的副总经理对特种设备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并将该项工作纳入企业培训计划。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人力资源部门及使用部门应给予支持和配合。
(四)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每季至少进行一次例行的安全技术教育。
第 4 页
共 17 页
(五)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应定期按国家规定复审。
(六)特种设备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1、特种设备法律、法规、规章、方针和政策。
2、特种设备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和防范措施。
3、特种设备安全操作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4、安全应急设施,事故应急处理技能,事故应急救援技术。
5、事故案例及事故教训;事故报告和处理方法。
(七)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会议;阅读文件、简报、图片;事故预测讨论;参加技术座谈;上课;参加事故现场会、反事故演习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等。
(八)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必须再次参加安全培训:
1、新设备投产前,由主管该项目的工程技术人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对该岗位的操作人员和有关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操作培训。
2、对违章违规的员工,由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和人力资源部进行安全教育,学习有关职业安全健康法规、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经考核合格后,方能重新回岗工作。
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因故停止操作特种设备一年及以上,必须由使用部门重新对其进行安全操作教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是:近期颁发的法律、法规和规定以及设备安全状况等。
(九)培训工作要做到有领导、有计划、有内容、有记录、有考试、有总结。
(十)特种设备安全操作教育档案,由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或人事部负责保存。每年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对特种设备安全教育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和总结。
三、关于特种设备维护、保养管理的规定
(一)为规范与特种设备维护保养、维修工作,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制定本制度。
(二)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应符合国家法规、规范和技术要求。
(三)特种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由使用部门、操作人员负责,并做好记录。
(四)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对在用特种设备
第 5 页
共 17 页 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在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
特种设备使用企业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
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应由有资质的企业进行,其中电梯应至少每15天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
(五)特种设备检查实行班组日检、车间周检、企业特种设备管理人员月检的三级检查制度,并做好检查记录。有关部门必须对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和附属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
(六)对特种设备进行科学管理,合理保养,计划检修,巩固提高设备完好率,保证指标的实现。
(七)发现故障及时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故障,要详细记录,及时上报,并结合设备检修计划予以消除。
(八)定期检查维护,并主动向操作工了解设备运行情况
(九)设备执行“定人定机”的专人负责制,认真填写运行记录。
(十)认真做好设备重点部位的维护保养工作。
(十一)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工作时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十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应立即整改,或报告主管领导处理。
四、关于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会议的规定
(一)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做到人人重视安全,规范特种设备安全会议管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二)企业特种设备安全会议由总经理每月主持召开一次,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也可以结合每月的安全生产例会一起进行。
第 6 页
共 17 页
(三)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会议,设备、维修和使用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人均应参加,并由企业特种设备管理员负责考勤,因故不能参加会议,应提前向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人请假,并另派人员参加。
(四)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会议的主要内容:
1、传达有关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等;传达企业领导对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重要指示。
2、通报企业特种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特种设备事故情况杜绝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3、了解各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状况和研讨解决存在问题的办法。
4、总结各部门职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学习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知识。
5、布置下阶段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要点。
6、交流其他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经验和教训。
7、审定企业职业管理网络,审定企业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和目标,并通过企业各职能部门组织实施。
8、听取特种设备部门执行安全职责的情况汇报。
9、研究、协调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10、所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处理工作。
11、组织制订、修订特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提出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五、关于特种设备文件和记录管理的规定
(一)为有效控制与企业特种设备有关的文件和记录,确保文件和记录规范管理,制定本制度。
(二)文件管理
1、职责
第 7 页
共 17 页(1)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人负责审核特种设备管理自编文件。
(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特种设备的管理文件编制;审核操作规程;获取、辨识、对特种设备的法律、法规、上级文件。
(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或人事部负责特种设备文件登记工作。(4)各有关部门负责操作规程的编制。
2、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管理
(1)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获取,可通过网上下载;书店购买;政府部门或相关方等获取。
(2)对于获取回来的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识别其适用性,并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及时通知到相关部门。
(3)对于与相关方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由企业各相关方的归口管理部门通过对其施加影响的方式进行传达,如可以通过签署安全协议、合同、传真等,确保相关方向企业提供的设施、服务、货物等符合这些有关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要求。
(4)当企业特种设备型号、规格、使用条件、管理或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等发生变化时,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及时识别获取相关最新的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负责通知到相关部门。
(5)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①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企业、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②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③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④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⑤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第 8 页
共 17 页 ⑥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
3、企业制定的特种设备管理文件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编写,安全生产责任人审核批准。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由设备部门或使用部门负责组织编写,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审核,安全生产责任人批准。
4、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特种设备文件发放,各相关部门签收领用。
5、特种设备文件由人事部保存于通风防潮、防蛀的适宜地方。
6、文件更改由文件更改申请部门提出申请,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审核,安全生产责任人批准后执行更改。更改后的文件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收回原文件,再发放修改后的文件,各相关部门签收领用。
7、文件销毁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书面向安全生产责任人申请,经批准后,向有关部门收回,统一销毁。所有作废文件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保留原稿一份,并在保存的作废文件原稿加盖“作废留用”章,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其他部门严禁私自保存作废文件,若由于工作需要查阅时可以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借阅。
8、文件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外借,若因工作需要,如提供给顾问企业,政府机关或客户等,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请示安全生产责任人批准后方可外借。
(三)记录管理
1、管理职责
(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有关部门实施政府部门制定的记录;负责检验、检测企业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的整理、保存。监督有关部门使用、整理、保存企业自行制定的记录。
(2)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本部门记录的格式设计;负责本部门制定的记录的整理、保存等。各部门自行编制的记录应交一份给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备案。
2、政府部门制定的记录或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制定的记录,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发放,各相关部门签收领用。
第 9 页
共 17 页
3、记录填写要及时、真实、内容完整、字迹清晰,不可随意涂改,若因某种原因不需要或没必要填写的项目,用斜杠“/”划去,各相关栏目负责人签名必须完整不允许空白。若因笔误或计算错误要修改原始数据或内容,应采用斜杠“/”划去原始数据或内容,在其旁边写上更改后的数据或内容,同时加盖或签署更改人的印章或姓名及日期。
4、各部门自行编制的记录由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更改,报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备案;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制定的记录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更改,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再次发放。政府部门制定的记录各部门不能更改。
5、政府部门制定的记录及检验企业的检测报告的保存期限按规定执行;各部门制定的记录,其保存期限由各部门负责人确定,确定时应考虑:设备设施的使用寿命;法律法规的规定、政府部门的要求;其他相关方的要求;企业管理上的需要等。
6、记录超过保存期限或其它原因需要销毁时,由制定部门负责人报告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经同意后销毁。政府部门的记录,一般不宜销毁;若需要销毁,应统一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书面向安全生产责任人申请,经批准后,向有关部门收回,统一销毁。
六、关于特种设备应急救援的规定
(一)总则
1、为避免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和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的原则,制定本制度。
2、事故应急救援是指对威胁人员生命或造成企业财产损失的紧急情况,所采取的一系列抢险救治工作。
3、全体员工在企业发生事故时,应积极参加紧急救援工作。
4、发生事故或人员伤亡,知情人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电话或其他通信方式,将事故情况报告部门领导;部门领导应迅速报告企业领导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
5、员工在发生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应采取可能的紧急措施后撤离作业
6、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各有关部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迅速赶赴现场,根据
第 10 页
共 17 页 本《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其它有效办法指挥救援工作,不论采取何种措施进行紧急救援,应首先采用减少人员伤亡、减轻伤员痛苦的各种措施。
7、事故应急救援人员,在救援过程中,必须听从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指挥,各就各位地对事故进行必要的救援工作,并注意自我保护,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和使用防护器具,避免自身伤害。
8、当事故性质严重,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应向市各应急救援部门和附近生产经营企业、社区求援。
(二)事故应急救援组织领导和各部门职责
1、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长:总经理
成员:副总经理以及安全、设备(电气)、消防、办公室、人事、医疗、土建、物流财务等部门的负责人和各车间领导。
2、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1)组织制订、修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指挥实施应急救援行动。
(3)发布和解除事故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4)向上级和邻近企业、社区发报事故情况以及发出应急求援请求。(5)组织事故调查,总结救援工作经验。
3、抢险(救治)人员和部门职责:(1)总经理负责指挥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负责指挥现场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协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协同向外部发布事故信息。(4)消防、保卫部门负责事故现场的保卫和警戒。
(5)人事部负责组织事故应急用车辆;向外部发布事故信息。
第 11 页
共 17 页(6)设备部门、维修部门负责参与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7)设备部门负责房屋等土建设施的应急救援工作。(8)储运部门负责供应、运送事故应急救援物资。
(9)后勤(医疗)部门负责伤员救治和事故应急救援人员的后勤服务工作。(10)人事部门负责组织人力参加事故应急救援工作。(11)供应部门负责购买事故应急救援器材。(12)财务部门负责筹备事故应急救援资金。
(13)各车间负责组织本部门的人员对初起事故进行抢救。
4、事故应急救援报告
(1)发生事故,知情人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电话或其他通信方式,将事故地点、物质或设备的名称、数量、程度以及人员伤亡情况等通知本部门领导。
(2)本部门领导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根据事故性质报告企业领导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晚上发生的事故应先通知企业生产调度,再由企业生产调度报告企业领导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
(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接到事故应急救援请求时,立即通知事故应急救援人员。(4)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根据险情和灾伤事故的严重程度,立即向市有关上级部门、市各应急救援中心报告以及通知附近生产经营企业和社区,拨打“110”、“119”、“120”等电话求援。
(5)在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和拨打求援电话时,应将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救援内容、程度、有害物质性质、数量、人员伤亡情况以及对救援的特殊要求等详细报告。
(6)当需要向外求援时,应设人在路口接应和派员疏通抢险、救护车辆进入企业的路段。
5、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学习检查会议规定
(1)事故应急救治预案演练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形式可以现场、图纸模拟等。
(2)应制定详细计划,确定演练负责人和各人员的职责、操作内容、时间以及参加人员。
第 12 页
共 17 页(3)前应知会与演练有关岗位的操作人员。
(4)时各参加人员要各就各位,相互密切配合,认真进行。
(5)过程中,没有参加演练的运行人员应密切注意正在运行的设备状况;演练人员在演练中不能有任何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行为。
(6)演练期间发生事故,应立即停止演练,待处理好事故后,再继续演练。
(7)全过程要做好记录。记录包括时间、演练内容、负责人、参加人员、事故类型、演练效果等。
(8)演练后应由演练负责人进行总结和评比。
(9)部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属下员工学习《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必要时进行考核,并做好记录。
(10)定: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每年检查一次事故应急抢险救治工作情况,检查主要内容:演练情况,培训教育情况和抢险救治设备、设施、药物情况,对存在问题限期整改。
(11)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要结合企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实际情况每年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和解决事故应急抢险救治工作的存在问题。
七、关于特种设备事故处理的规定
(一)为有效地做好特种设备事故的处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二)特种设备事故按设备损坏程度分为爆炸事故,严重损坏事故和一般损坏事故。
1、爆炸事故是指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在使用过程中或压力试验中,受压部件发生破坏,设备中介质蓄积的能量迅速释放,内压瞬间降至外界大气压力以及管道泄漏引发的各类爆炸事故。
2、严重损坏事故是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结构部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损坏等导致设备停止运行而必须进行修理的事故。以及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因泄漏而引起的火灾,人员中毒以及压力管道遭到破坏的事故,也属严重损坏事故。
3、一般损坏事故是指锅容管特在使用中轻微损坏而不需要停止运行修理,以及压力管道
第 13 页
共 17 页 发生泄漏未引起其他灾害的事故。
(三)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后,事故部门应迅速向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设备部门和企业主管领导报告。如属于严重损坏事故、爆炸事故的,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程序和内容向特种设备监察部门等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四)事故发生后,发生事故的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抢救人员和防止事故扩大,并在事故现场采取加拦绳,张贴“严禁入内”,“严禁破坏事故现场”标志,设人监督等措施,保护好事故现场。
(五)属于一般损坏事故发生后,由企业领导、安技、设备部门以及事故有关人员联合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对事故发生前设备状况,事故伤亡、设备损坏及经济损失情况,以及事故原因和性质等进行调查分析,确定事故责任,提出事故处理建议。事故调查结束后,由事故调查组填写事故调查报告书。
(六)属于严重损坏事故、爆炸事故,应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处理。
(七)发生人员伤亡事故还应执行企业《事故管理制度》。
(八)对造成员工伤亡事故或财产损失事故的责任人和部门,按责任的大小,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及企业《安全生产奖惩管理制度》的规定处理。由人事部门或纪律检查部门实施。
(九)对造成员工重大伤亡事故或重大财产损失事故且构成犯罪的责任人,交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特种设备事故档案资料,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保存。
八、关于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申报的规定
(一)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申报工作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负责。
(二)每年年初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会同设备部门和使用部门制定检验计划并报特种设备监察部门和有资质的检验企业。
(三)特种设备的检验周期按特种设备有关法规、安全监察部门以及检验部门的要求进行,第 14 页
共 17 页 但至少应执行下列规定:
1、锅炉: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外部检验;每两年至少进行一次内部检验;每六年至少进行一次水压试验。
2、压力容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查;每三至六年进行一次全面检验。
3、起重设备:每两年至少进行一次检验。
4、电梯: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验。
5、厂内机动车辆: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验。
(四)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根据每年年初制定检验计划,提前一个月与有资质的检验企业预约检验时间。安技办根据检验企业确定的检验时间,提前告知生产部门、设备部门和使用部门。
(五)特种设备检验前,由使用部门按规定做好特种设备检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清洁、清洗、检修以及为安全检验而必须采取的安全措施等。
(六)特种设备检验时,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设备部门和使用部门应在场配合检验企业做好检验工作。
(七)特种设备检验后,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办理领取检验报告的各项手续。特种设备存在问题时,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应将检验报告内指出的存在问题告知设备部门和使用部门。
(八)特种设备检验时发现的问题,由设备部门和使用部门组织整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实施监督并向监察和检验企业汇报整改情况。
(九)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十)特种设备因故停用半年以上,应当向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启用已停用的特种设备,应当到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重新办理登记手续;
启用已停用一年以上的特种设备,还应当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检验。
(十一)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其内容主要有:
第 15 页
共 17 页
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企业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书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检的记录。
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九、关于特种设备定期自查及隐患整改的规定
(一)为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和事故隐患整改工作,制定本制度。
(二)特种设备定期检查即企业每月检查、车间每周检查和操作人员每天检查。企业每季检查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结合月度安全生产检查进行。检查人员包括:企业领导、安技、设备(电气)和使用部门的领导。
(三)检查内容:
1、特种设备法规执行情况和规章制度的制定、执行情况。
2、重点监控设备落实责任人以及责任人标注情况。
3、特种设备的持证情况和定期检验情况。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情况。
4、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情况。
5、特种设备维修、使用情况。
6、员工的安全意识、遵章守纪情况。
7、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试验、检修等情况。
8、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记录的建立、登记和保管情况。
9、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和演练情况。
10、上次检查中所查出的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
第 16 页
共 17 页
(四)检查人员在检查应在检查记录上签名,检查过程中必须认真负责,并做好检查记录。检查记录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存档。
(五)隐患整改:
1、检查人员在检查时发现事故隐患后,应落实整改时间、整改责任人,填写《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一式二份,一份交被检部门签收,一份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存查。
2、整改责任人接到《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后,应立即逐项制定整改措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事故隐患的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告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因故未能按时完成整改的事故隐患,应将原因、临时措施和整改计划书面报告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
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对被检部门的隐患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复查、验收。发现没有正当理由而又不能按时整改的,按企业《安全生产奖惩制度》进行考核。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无锡市惠通砂浆科技有限公司企业(盖章)年 月 日
第 17 页
强化管理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篇7
1 各负其职, 明确设备管理责任
企业设备管理是一个多层次复杂的体系, 包括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的设备管理。设备管理的目的是完好的设备保证企业生产任务的完成, 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企业管理者必须加强设备的管理, 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 达到设备管理的目标。首先, 各级领导要明确设备管理的职责, 明确设备管理的目标, 健全组织领导体系, 要求主管领导对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负总的协调、领导责任;设备管理员、技术人员对设备的管理、检修、消除设备隐患等负领导责任;基层小队领导对设备的正确使用、维护保养负领导责任;操作人员要明确设备性能、结构和用途, 明确操作规范、维护作业程序和设备巡检、交接等责任;对维修人员要明确巡检、定检责任。其次, 以岗位、班组为单位, 成立设备承包小组, 承包成员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和包保责任, 对承包设备的目标实行定量考核, 考核项目包括设备完好率、利用率、故障停机率等。
2 整章建制, 规范设备管理制度
一个优秀的企业需要有一个规范、科学的制度来保证, 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 为此, 企业需要制定一套设备操作、保养、预防故障和事故处理的各项制度, 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提高设备的效率。一是制订科学的、详细的检修保养制度。企业设备管理部门要针对设备的用途、性质、不同的运行环境和不同部件的运用特点, 制订出一套切合实际的、具体的检修保养方式和方法, 以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 实现降低成本、保证设备机械技术性能完好、延长机械使用寿命的目的。设备管理人员要严格按规定的检查保养项目进行检修保养, 并认真填写《设备定期检查保养实施情况表》、《设备日常检查保养记录》等, 为保证生产, 实现设备安全, 提高设备效率创造条件。二是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检修成本核算管理办法。设备管理人员应做好设备检查、例行保养、定期保养和小修等费用的控制、费用核算、统计、整理分析工作, 做好《设备材料消耗报表》、《设备修理、保养台帐》等基础数据的录入工作, 并将各项维修费用落实到班组、人员, 使人人身上都有成本费用指标, 让每一位职工都树立强烈的成本观念、效益观念。三是建立操作人员培训持证上岗制度。设备操作人员要掌握使用设备的性能、结构、原理, 企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 做到上岗前的培训、引进新设备、新工艺及时培训, 平时轮流培训, 让操作人员始终能够熟练操作、规范操作。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操作规程使用设备, 管理单位要严格执行“二定” (定人、定号位) 和持证上岗制度;操作人员按规定的“三好” (用好、管好、修好) 和“四会” (会使用、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 要求使用设备。
3 加强保养, 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设备维修保养是保证设备状态完好的重要措施。长期以来, 石油系统由于野外作业多, 设备工作条件恶劣, 设备故障常常有突发性, 加之远离保养站点, 一些小的故障现象, 常常被人为忽略, 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维修保养不及时、不彻底。一方面, 要严格设备回场检查制度, 定期组织人员检测设备使用状况, 通过操作人员讲述, 检查人员现场查看, 及时发现异常, 排除故障, 及时组织修理, 把好第一层防线。另一方面, 作为操作手要严格执行机械保养制度, 避免过时保养, 使机械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对利用率高、易损坏、易出故障的设备应做好跟踪诊断, 变事后修理为预防性修理。机械发生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机检查, 并及时汇报给设备管理的领导, 以便迅速组织维修人员进行现场抢修。禁止设备超负荷和带病运转, 对设备现场维护要做到“四勤一定” (勤检查、勤擦扫、勤紧固、勤调整、定时准确记录) , 严格执行“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的设备维护十字操作法等管理方法和措施, 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实现设备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4 强化监控, 提升设备利用效率
油田生产是全天候的生产单位, 设备使用率高, 任务重。为了不影响油田的正常生产, 对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应实行动态管理和预知性维修。这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对设备进行动态监控, 并认真做好监测记录,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避免施工生产中的设备停机故障及跑、冒、滴、漏现象, 从而延长设备的检修周期, 节约大机设备检修成本。在动态维护的同时, 还要做好定期的检修保养工作。目前, 油田实行的设备春检、秋检, 就是保证设备完好、提高设备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在设备维护管理的同时, 对设备故障要分析产生的原因、积累故障原始资料。设备现场管理人员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对设备出现的故障要及时上报, 不能隐而不报, 对设备发生的故障要及时分析、总结, 找出设备故障的原因和性质, 及时拿出处理方案, 并在实践中逐步摸索故障发生的规律, 以便日后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设备故障的发生。
5 奖惩并重, 激发设备管理积极性
设备管理要引入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发管理人员管好设备的积极性。一是明确设备管理标准。要制定设备的完好率, 保证各项运行参数在允许范围内, 要达到无脏、乱、缺、锈、漏现象;认真执行设备管理专职制和设备维护保养等规章制度;设备润滑做到“五定”和“三级”, 达到运行部位润滑、附件完整、外表清洁;维修工具齐整完备、灵活好用、摆放整齐;随机配件放置有序;各项记录齐全、准确、保管妥善等。二是开展红旗设备竞赛评比活动。如每年评选优秀“三手一员一者” (优秀设备检修能手、优秀设备保养能手、优秀节能能手、优秀设备员和优秀设备管理者等) , 对在设备管理中做出一定成绩的先进个人和班组, 要采取各种措施给以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并在单位间进行经验交流。三是开展设备大检查活动。除每年进行春秋两次设备大检查外, 还应坚持季度专项设备检查。每次的设备检查, 也都是对已命名的“红旗设备”的复查和重新验收, 对设备完好率下降班组、个人要取消荣誉牌;对故障率高的在检查过程中分析原因, 找出差距, 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 对属于责任事故而造成的损失, 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设备使用制度 篇8
【摘要】分析了内蒙古科技大学的大型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以及提高使用效率,提出了大型设备管理改革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大型设备 管理 使用效率
【基金项目】内蒙古科技大学2014年度教学(教改)研究项目(JY2014086)。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233-02
近年来,随着我校学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增加,大型仪器设备添置数量明显增多。这对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校现有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223台,10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19台。随着学校对大型仪器设备投入的增加,我校大型仪器设备的总额占仪器设备总额的比例越来越大,但是部分大型设备使用效益较低。据统计,我校大型仪器设备机时利用率平均为20.3%。如何管理好这些价格昂贵的设备,使其充分发挥对教学和科研的支撑作用,提高设备利用率,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1],一直是我们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1.我校大型设备管理现状
内蒙古科技大学是以冶金和煤炭开采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主要由各二级学院及专业论证申报,学校审核批准进行购买。虽然大型仪器设备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以及科研成果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但是,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的资源优势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1 大型设备的管理比较分散[3]
院系实验室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服务于某一专业学科,院系实验室分散、面广,规模相对较小,管理难以到位,大型设备基本上由实验人员进行管理和操作,测试分析服务的质量失去了制度保证。因分散配置,机时利用率低,当然造成运行成本高。目前我校大型设备仍然主要由院系实验室管理,其服务范围仅限于本院系。而一个院系的测试实验任务少,设备常常处于闲置状态。加之院系实验室知名度相对较小,权威性不高,力量单薄,在市场竞争中,其竞争能力小。特别是大型设备功能开发不足,无法参与重大科研课题,适应不了复杂多变的市场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可能取得较大的市场份额。
总之,大型设备分散配置,其设备利用率低,功能利用不足,而运行成本又高,是一种非常不合理的配置方式[3]。
1.2 大型设备的管理队伍建设滞后
实验室教师即担任教学又负责大型设备管理,从时间上无法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另外,多数大型设备由实验室新引进的教师负责设备运行,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既没有操作经验又没有经过培训,只是跟着调试设备学习就负责管理,很难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因此,学校应重视新上岗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多参加同行业的业务讨论会。
2.3 对大型设备管理缺乏监督和效益评价机制
对院系实验室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学校缺乏有效监督和效益评价机制,目前大型设备运行状况欠佳,放置大型设备的实验室利用率不高,只有极少数几个大型设备经常使用。另外,国资处对各实验室大型设备的效益进行评价不够完善,只需大型设备负责人填写大型设备使用的效益评价表,填好后存入档案即可,这样的评价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3.改革大型设备管理方式,提高设备使用效益的措施
3.1 优化大型设备管理,建立了分析测试中心
充分提高大型科学仪器使用效率,实现资源共享。利用内蒙古科技大学现有仪器资源,实现科技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促进仪器社会化服务,特别针对我校大型设备分散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在2012年3月建立了分析测试中心,对学校公共使用的大型设备实行集中管理。
凡公共使用的单价在5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均归分析测试中心管理。对价格低于50万元的专业大型设备由分析测试中心与实验室使用部门共同管理。分析测试中心实行“分散配置、统一管理、开放使用”的原则,为充分利用我校现有科学仪器资源,实现科技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科学仪器的使用效率,促进科学仪器社会化服务,确保科学仪器的正常运行,将我校大型设备加入包头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享平台,将设备的资源现状、能力、可利用的时间及有关收费标准等在校园网上公布,使用户可随时了解设备资源的动态信息,并可以在需要时方便、及时的使用。为了更好的实现协作共享平台、对单台价值50万元以上的仪器,需进行升级改造、新功能开发的等改造,与时俱进,随服务对象的要求而变。
3.2 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与管理
目前分析测试中心需要建设一支稳定、技术精湛、学术层次高、发展潜力大、勇于奉献的高效的学习型实验技术队伍[5-8]。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把实验技术队伍的培养、进修、职称评定、岗位劳酬等按教师来待遇,逐步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充实到实验技术队伍中,改善队伍知识结构,有选择地引进多名教授级实验技术骨干作为学科带头人,同时实验室继续充实优秀研究生或博士学历人员[6]。对现有技术人员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到国内名校进修,提高业务水平和实践技能以适应学校发展和实验室建设的需要。
3.3 建立和完善大型设备管理监督和效益评价制度
通过分析测试中心仪器网上预约系统可以观察设备的使用状况。另外需要制定《分析测试中心大型设备评估指标体系》,结合我校的实际,建立和完善大型设备评估制度。对分析测试中心大型仪器设备每年评估一次。评估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对于评估为不合格的设备要求限期整改。通过评估,进一步提高了各级领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对大型设备在学校工作的地位作用的认识,加强大型设备宏观、规范管理,充分调动大型设备负责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4积极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认可及资质认定
为了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完善中心的服务质量,向客户提供更好的检测服务,中心于2013年初积极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认可和资质认定工作,严格按照《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等标准建立管理体系,全面贯彻实验室资质认定和国家认可管理体系的要求。通过规范管理和控制检测过程,保证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为客户提供科学、公正、准确、满意的服务。
4.结语
分析测试中心适时整合仪器资源,为我校的教学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提供更好的一站式服务。中心本着合理配置科技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购置和盲目引进现象,面向全校和社会开放,并提供优质的分析测试服务。推动了内蒙古科技大学和自治区科技基础平台的建设,提高了大型仪器利用率、完善了仪器社会化服务。积极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认可和资质认定,全面提高检测工作的能力,为我校的科研和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廷国.试论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提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2:135~137.
[2]赖芸.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资源优势的几点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134~135.
[3]王丽群.大型精密仪器设备配置效益的比较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9,3,112~114.
[4]彭湘凯.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7:137~139.
[5]周南润、龚黎华、刘晔.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实践与分析[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5(7):38~40.
[6]韩雪梅.转型期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几点思考[J].管理科学, 2006,35(1):80~81.
[7]赵永俭,汪春华,朱西桂.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22(3):105~106.
[8]陈春淼.实验室建设与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路[J].实验室科学,2006,1:77~79.
作者简介:
【设备使用制度】推荐阅读:
特种设备使用制度07-30
机械设备使用维护制度07-23
办公设备管理使用制度10-14
预防接种器材及冷藏设备使用管理制度10-21
储粮设施、设备安全使用及维护管理制度05-13
设备使用09-10
设备维护使用07-17
设备使用寿命06-04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0-22
设备使用率论文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