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使用制度(精选8篇)
特种设备使用制度 篇1
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制度
为保证本公司安全生产顺利进行,落实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为公司的安全生产目标提供合法、安全、可靠、经济、有效的硬件设施设备保障,使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步入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规、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应当在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使用后30日内到本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使用登记。使用登记的有关资料(注册表、使用证等)应及时存放于设备档案内交由档案室保存。
2、使用登记前,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应按照相应登记规则要求,填写使用登记相关表格。
3、办理使用登记时,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应按特种设备登记部门的规定和相应登记管理规则的要求,向设备登记部门提供设备质量证明文件等有关资料,并保证所提供资料真实,填报信息正确。
4、设备登记后,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应安排人员将使用登记标志置于或者附着于相关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注:登记标志为使用登记证或包括使用登记编号信息(使用证号、注册代码)的标签。
5、特种设备发生以下变化时,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应填写《特种设备变更备案表》,并按有关使用登记规则的规定,及时到原登记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公司名称发生变更; ——公司的特种设备转让或出租; ——公司的特种设备变更使用地点;
——公司的特种设备使用状态发生拟停用一年以上(或停用后重新启用)、报废、拆除等变更;
——公司的特种设备进行了改造,更改了使用参数。
6、《特种设备变更备案表》内容应包括:设备基本信息(使用单位名称、设备名称、使用证号、注册代码等)、变更项目(单位名称、停用、移装、过户、报废、重新启用、安全状况变化等)、提交的有关资料情况(使用证、注册表、检验报告、其它相关见证资料等)。经公司总经理万明签字并加盖公司公章。
7、特种设备如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或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应及时予以报废,并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向市特种设备检验所办理注销手续。
8、设备大修、改造、移动、报废、更新及拆除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在单位内部逐级审批,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办理相应手续。严禁擅自大修、改造、移动、报废、更新及拆除未经批准或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设备,一经发现除给予严肃处理外,责任人还应承担由此而造成的事故责任。
特种设备使用制度 篇2
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各行各业对特种设备的需求剧增。然而由于其自身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易发生爆炸、泄漏、失稳、倒塌等事故, 一旦发生事故, 往往会造成灾难性后果, 严重影响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1,2,3]。截止2013年底, 全国特种设备总量达936.91万台, 比2012年上升14.02%, 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共12491人, 监管人员与设备数量之比约为1:749, 人机矛盾的问题日益突出[4,5]。鉴于此, 本文提出了基于风险评价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分类监管, 通过构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和风险评价模型, 制定分类的等级和标准, 依据风险评价的结果, 结合使用单位风险程度的高低对其实施分类监管, 并通过全国试点对该风险评价体系进行了验证。
1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体系构建
1.1 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安全系统理论, 结合近年来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得知, 事故是否发生主要取决于人、机、环境和管理因素。即事故系统由四个要素组成, 通常称为“4M”要素:即人 (Men) ———人的不安全行为;机 (Machine) ———机 (设备) 的不安全状态;环境 (Medium) ———环境因素不佳;管理 (Management) ———管理措施不到位[6], 本文运用德尔菲法, 在专家论证和试点应用的基础上, 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设计了4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64个三级指标, 并采用层次分析法针对不同级别的指标设置相应的权重[7]。
1.2 建立风险评价模型
多级综合加权评价法, 在评价过程中由于一些评估对象的风险的高低或者优劣状态都是由一些多级指标共同表现出来的, 这些评价指标最低也有两级指标构成。由于对评估对象的影响程度不同, 因此各级指标对被评估对象的风险高低或优劣程度发挥的重要性也各不相同, 且各级指标本身客观表现的数值大小或高低也各不相同。首先确定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 权重系数的取值范围一般为 (0~1) ;其次, 要表现出各个末级指标的客观数值;最后, 将各级指标通过综合加权计算出被评估对象的整体分值。通过上述三个步骤的计算, 能够得出被评估对象的整体风险或优劣状况, 且可通过末级指标分值找出具体的问题所在。根据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特点, 本文拟通过多级加权综合评价法, 构建风险评价模型[8]。
一级指标风险评价模型:
式中, YJFXi代表各个一级指标的风险值, 其中i=1, 2, 3, 4分别代表人、机、环、管四个一级指标;其中:Wij代表各个一级指标下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m代表各个一级指标下二级指标的个数;n代表各个二级指标下三级指标的个数;Wijk代表二级指标下三级指标的权重系数;Vijk代表各个三级指标的评分值。
最后, 根据人、机、环、管四个一级指标的风险值构建并计算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整体风险值, 总体风险评价模型为:
式中, Wi代表各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级指标的权重进行了计算与确定, 且全部通过一致性检验, 例如, 人、机、环、管的权重分别为:
根据使用单位的设备数量、经营性质等特点, 将其分为四类, 分别设置权重, 由于同类使用单位可能存在特种设备种类不同的现象, 鉴于此, 本文采用指数法将以上四类使用单位的权重进行指数化, 以解决同类使用单位某一类或几类设备缺失的现象, 依据四种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权重得出以下四类使用单位的权重指数, 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 假设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用i类特种设备, 则第i类特种设备的权重Wi为, 第i种特种设备的权重指数为Qi, 则:。通过权重指数, 能够将设备类别的分值进行有效的分配, 从而避免了如果使用单位没有该类设备则其相应的分值为满分的不合理现象。
1.3 制定分类标准
在借鉴我国现有风险评价分类方法及部分省市使用单位的分类标准基础上, 结合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 将使用单位风险等级划分为A类 (低风险) 、B类 (中度风险) 、C类 (高风险) 三个级别, 见表2。
其中, A类否决条件指在评价结果中, 如果使用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①未推行安全管理标准化;②近三年生产厂区发生过较大以上安全事故;③现场发现重大违法行为或者严重事故隐患, 即使综合得分在900分以上, 也应将评定结果降为B级。
B类重点监控设备使用单位, 根据《特种设备重点监控工作要求》 (国质检特函[2007]910号) 目录规定执行[9]。C类判定条件指使用单位存在重大问题、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严重事故隐患中的任何一项问题, 则可以直接判定为C类。另外, 在评价的过程中如果人、机、环、管四个一级指标最后得分小于其分配分值的60%, 则直接判定为C类。
1.4 分类监管策略
A类:实行自我管理为主, 安全监察为辅的监管方式。充分发挥A类使用单位的自觉性, 依靠其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减少政府管理的参与程度, 给使用单位充分的自我管理权。
B类:实行自我管理和安全监察并重的监管方式, 在自我管理的基础上, 政府需要适当的投入一定的人、财、物等资源对其进行监督、指导, 引导和助推其升级为A类使用单位。
C类:实行全面重点监管, 政府监管部门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对其进行严格有效的监控, 加大对该类使用单位违规的处罚力度;提高监管的动态性、时效性, 有效防止特种设备事故发生[10]。
2 试点使用单位实证分析
2.1 全国试点情况分析
在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的协调推动下,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体系在全国进行了两次试点验证。2011年, 北京、江苏、上海等15个省市作为首批试点省份, 每个省市要求选取不少于10家的使用单位。2012年, 在全国31个省市进行了推广应用。两次试点均要求覆盖危险化学品生产或使用、充装类和其他涉及公共安全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根据2011年、2012年两轮试点反馈的结果, 本文进行了统计分析, 2011年、2012年试点省市风险评价分类结果如图1所示。
通过图1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 2012年首批试点省市使用单位的风险管理水平与2011年相比, 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其中A类使用单位比例由18.48%增加到26.93%, C类使用单位比例由46.08%下降到35.32%;与全国范围的试点情况相比 (图2) , A类、B类使用单位的比例在逐步扩大, C类使用单位的比例在逐步减小。从2012年全国试点的统计结果分析来看, C类使用单位的数量依然占据将近一半的比例, 说明我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状况形势依然严峻, 安全管理问题不容忽视。
2.2实证分析———以牡丹江中德高科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为例
2.2.1 试点单位概述
牡丹江中德高科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是2010年建厂并投入使用, 主打产品是氯化聚乙烯, 该企业类别属于以承压类设备为主要生产设备的单位。公司共有员工20人, 在用特种设备30台件。锅炉2台、压力容器25台、起重机械3台。该公司有特种设备管理人员4人、司炉工3人、压力容器作业人员4人、起重机械作业人员2人, 均按要求持证上岗。
2.2.2 试点单位评价信息描述
人的因素:人员配置情况较好, 人员持证情况符合要求;作业人员都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有计划地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工作强度不大, 净劳动时间不足300分钟 (8小时工作日) ;工作态度较好, 年均“三违”次数在3次以下。
机的因素:抽取的压力容器有10台、锅炉2台、起重机械3台。该单位特种设备使用年限较短, 出厂技术资料齐全, 经定期检验合格;在用安全附件检验情况和特种设备安全等级状况较好;财产损失均在小于20万元。
环境因素:公司外部环境较好, 无自然灾害和恶劣气候发生;特种设备作为该单位的主要生产工具, 能够根据企业规模开展相应的企业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
管理因素:设置了安全管理机构, 共有4人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证;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检验制度等制度;建立了特种设备管理台账和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 每年进行1次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演练。
2.2.3 试点单位评价得分
在评价过程中, 中德公司不存在A类否决和C类直接判定条件中的任意一项, 各级评价指标具体得分如下:
人的因素:人员配置40分, 工作经验28分, 安全教育48分, 工作强度9分, 工作态度20分。
机的因素:1吨取暖炉271.58分, 4吨取暖炉265.63分, 1~10号反应釜均为273.01分, 1~6号缓冲罐均为276.20分, 1~6号汽化器均为280.27分, 储气罐278.24分, 10吨吊车278.86分, 5吨吊车281.86分, 升降机275.08分。
环境因素:自然条件3分, 社会影响8分, 企业生产类别2分, 安全文化建设32分, 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20分。
管理因素:安全管理机构设置9分, 安全生产责任制18分, 使用登记制度及执行情况6分, 定期检验制度及执行情况45分, 安全检查制度及执行情况12分, 日常维护保养制度及执行情况27分, 安全技术管理档案及执行情况2分, 安全操作规程规定及执行情况102分, 特种设备管理台帐2分, 安全管理考核奖惩制度及执行情况2分, 隐患排查与整改64分, 应急救援预案23分, 应急演习7分,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防范14分, 事故管理4分。
通过上述评价各级指标得分可以得出, 人、环、管的分数分别为145分 (>92分) 、65分 (>49分) 、337分 (>286分) 。该使用单位的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三类, 单台设备的得分均大于173分, 因此各类设备的最终得分为:
由于中德公司是以承压类设备为主要生产设备的单位, 通过表1中的权重指数计算可以得出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的权重分别是0.43、0.43、0.14, 据此可以计算出设备因素的总体得分为:268.60×0.43+275.73×0.43+278.49×0.14=273.07。
因此, 中德高科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风险评价的最终得分为:
按照分类标准, 中德公司可认定为B类。在今后的监管中可采用B类使用单位监管策略实施监管, 使其逐步向A类级别靠拢。
2.3 使用单位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试点单位反馈的结果来看, 普遍存在下列问题:①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尤其是许多中小企业对安全管理重视不够, 安全意识淡薄;②安全投入力度不够;③安全信息化建设缺失;④安全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执行不到位;⑤作业人员安全培训不到位等。结合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监管部门要从完善安全主体责任、加大安全投入等方面加大监管力度, 改变使用单位的安全现状。
通过连续两年的试点推广, 借助试点单位的应用和反馈情况, 对风险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不断修正和完善。同时依据试点结果对风险评价体系科学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 该风险评价体系科学合理、操作性较强的, 能够很好的指导我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分类监管工作的全面开展。
3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管理水平发展趋势分析
通过图2可以看出, 我国C类使用单位的数量依然接近半数, 虽然这只是试点的部分数据结果, 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整体风险管理水平低下。因此, 监管机构要转变监管思路, 变全面监管为重点监管, 加大对C类单位的监管力度, 促使其逐步向B类、A类使用单位的风险管理水平迈进。
目前我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风险管理水平整体上呈现出一种“金字塔”的形状, 但经过风险评价分类监管的不断推广, 要逐步将这种“金字塔”的结构向“橄榄球”的结构转变, 甚至转变为“倒金字塔”结构。其风险管理水平发展趋势具体如图3所示。
通过分类监管工作的全面开展, 监管机构要逐步转变以往的监管思路和方式, 从监管设备转变为监管使用单位, 不断提高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水平, 调动使用单位不断用好、管好特种设备的积极性, 引导使用单位不断降低自身的风险等级, 控制风险事故的发生。
4 结论
1) 运用全国试点及具体使用单位个例进行分析的目的是为验证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及可操作性。通过应用发现,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体系科学合理、操作性强, 可用于指导全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风险评价, 帮助其识别自身存在的风险。
2)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通过对特种设备事故案例、实地调研以及试点验证结果的分析等研究发现, 大多数使用单位存在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责任主体未能落实等问题, 说明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有待于进一步强化。
摘要:为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效率, 缓解设备数量增长与监察力量不足之间的矛盾, 基于风险管理理论, 提出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实施分类监管。在前期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体系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2011年、2012年的试点应用情况, 对风险评价体系的具体评价流程、结果及科学合理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类使用单位的数量依然占据近一半的数量, 需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验证了风险评价体系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 能够有效指导全国分类监管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特种设备,风险评价,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分类监管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安全发展战略纲要[Z].2010.01.26
[2]邱冬生, 庄大方, 黄小虎, 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现状及思考[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5, 5 (2) :99-101QIU Dong-sheng, ZHUANG Da-fang, HUANG Xiao-hu, et al.A designing outline for the special equipment to get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of safety supervision[J].Journal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 2005, 5 (2) :99-101
[3]李存岑, 李顺荣, 徐榕, 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特种设备监检移动办公系统开发[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3, 9 (9) :165-170LI Cun-cen, LI Shun-rong, XU Rong, et al.Development of mobile office system for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of special equipment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9 (9) :165-170
[4]徐义, 欧院棠.基于SaaS模式的特种设备维修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0, 6 (1) :108-111XU Yi, OU Yuan-tang.Research on safet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of servicing enterprise of special equipment based on Saa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 6 (1) :108-111
[5]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关于2012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的情况通报[OL].2013.6
[6]杨景标, 郑炯.承压类特种设备系统性风险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2, 8 (8) :41-46YANG Jing-biao, ZHENG Jiong.Investigation on systemic risk of pressure special equipment[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 8 (8) :41-46
[7]江书军, 丁日佳, 郝素俐.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2, 38 (7) :42-44JIANG Shu-jun, DING Ri-jia, HAO Su-li.Research on risk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onstruction of special equipment using unit[J].Industrial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2, 38 (7) :42-44
[8]江书军, 郝素俐, 丁日佳.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体系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2, 38 (11) :1-4JIANG Shu-jun, HAO Su-li, DING Ri-jia.Study on risk evaluation from the special equipment users based on AHP[J].Industrial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2, 38 (11) :1-4
[9]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特种设备重点监控工作要求[OL].2007.11
试析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与管理 篇3
窦卫东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经济的快速发辰,企业使用特种设备的数量日渐增多,因此做好特种设备的使用与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特种设备 使用与管理 经济 效益
[中图分类号]C9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132-01
特种设备主要是指涉及到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特种设备的使用数量日渐增多,由于特种设备危险性较大,因此容易发生事故,事故一旦发生,将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不仅已成为企业内容的头等大事,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如何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是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面临的重要问题,现将企业如何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1实施特种设备使用与安全管理的内容
大量事实证明,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开展得好的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也低,既可促进生产的良性运转,又可为企业创造出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反之,如果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松懈,人们的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不仅会酿成严重的安全事故,还会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公司虽然是一家新组建的高新技术型企业,但因重视特种设备的安全与管理工作,无论是在厂房建设阶段,还是正式投产以后,不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保证特种设备能够长周期保持安全与稳定运行,也为后期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1.1加强设备前期管理工作
(1)把好设备选型关。在设备选型时,应根据建筑结构和生产要求等,多与设计院及设备厂家沟通,并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型号的设备。
(2)把好合同签订关。在签订合同时,不仅要明确双方的责任,还应避免以后工作中出现责任不清等问题。
(3)把好设备安装关。在设备安装过程中,既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安装规范进行分步验收,特别是对隐蔽工程必须要逐步仔细检查,还要坚决制止安装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
(4)把好设备验收关。把好设备出厂、安装和试车验收关,对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减少故障发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建立健全特种设备档案。设备验收后应积极配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做好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的归档工作。
1.2加大特种设备日常管理力度,对经常发生故障的设备要实行监控管理
为了保证设备管理工作更加有针对性,对经常发生故障的设备进行筛选和重点管理,不仅提高工作效率,也有效避免设备故障的发生。
2企业特种设备使用和管理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特种设备安全监督行政管理部门加强了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在特种设备监督及管理工作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也带动了大部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特种设备管理上逐步规范,但企业特种设备管理工作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对特种设备概念模糊,不完全清楚哪些设备为特种设备,新购买、新安装的设备不知否为特种设备,根本不把它作为特种设备管理,或者使用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为发生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留下很大的隐患。
(2)企业主体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多数使用单位没有认识到特种设备的危险性,没有认识到企业在安全生产上应承担的主体责任,没有积极主动地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内部安全管理。有些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安全投入不足,导致未登记特种设备、超期未进行安全检验的设备长期被非法使用;临界报废以及存在严重隐患的的特种设备长期“带病”运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无证操作等现象大量存在。
(3)企业未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一些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及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等等。
(4)企业未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企业、职工对特种作业培训持证上岗的认识存在偏差。
(5)未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及未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没有针对应急预案开展各种特种设备事故演练,如发生特种设备事故不知如何处理。
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为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留下隐患。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以便防患于未然。
3企业特种设备管理的主要对策
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大局。如何有效防止和减少各类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是在使用主要环节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关注的问题。
(1)认真学习《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规程,提高特种设备管理能力和水平。
(2)认真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的企业主体责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人员职责。
4做到思想高度重视、创新管理模式,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1)企业特种设备管理机构要从思想上对特种设备安全高度重视,宿负特种设备管理职能,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加强领导。
(2)制定特种设备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一些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及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等等。同时经常组织学习并严格执行。
(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定期不定期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同时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
(4)建立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建立特种设备分类、作业人员数据库及各种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周期一览表,做到对本企业特种设备状况了如指掌。
(5)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及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并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有关规定配备足够的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6)企业要重视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每年制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计划,并加以实施。
(7)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开展各种特种设备事故演练,如发生特种设备事故要急时启动应急专项预案。
特种设备使用制度 篇4
一、岗位责任制度
(一)主要负责人岗位职责
1、贯彻和遵守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建立、健全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组织制定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计划,并监督落实,确保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
2、根据要求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设置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均应当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特种设备管理或者作业工作。
3、确保特种设备必要的经济投入和人员保障,定期组织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检查方案、内容和情况要记录在案。
4、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定期召开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会议,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组织开展演练。
6、及时、如实向特种设备监管部门报告特种设备事故,并按照“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原则,分析原因,完善措施。
(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1、熟悉和宣传贯彻有关特种设备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技术常识,积极参加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培训,并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2、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并负责本单位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工作和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资料的归档工作。
3、检查本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并做好记录。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4、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演练。
5、编制常规性安全检查的计划并组织落实,做好日常的特种设备定期检修、维护保养,按时申报并配合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做好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工作。
6、根据规定,配合有关机构做好特种设备事故报告、调查、处理、汇总和统计工作。
7、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三)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职责
1、在岗时段随身携带证件,做好设备运行记录,不脱岗、不离岗,并自觉接受本单位的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2、严格执行特种设备有关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按照规定填写运行、交接班等记录。
4、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且记录。
5、积极参加特种设备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
6、拒绝违章指挥。
7、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向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8、参加应急演练,掌握相应的基本救援技能;
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考核制度
1、根据本单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配置、员工换岗和调动情况,制订从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申报、培训、申请考核并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计划。
2、强化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条件审核,保证作业人员的文化程度、身体条件等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3、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定期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安全教育和培训应做出记录。
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到期前3个月,应向发证部门提出复审申请,逾期未申请复审或复审不合格人员不得继续从事特种设备的作业,其《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应予以注销。
三、安全管理档案制度
1、建立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档案,至少包括设备台账、作业人员台账、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并指定专人负责相关档案的建立和保存。
2、按照特种设备种类分类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台账、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台账,并绘制有较为直观、准确的特种设备分布示意图。台账应及时更新,确保为最新状态。
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台账内容应包括:设备名称、设备位号(或内部编号)、注册登记信息(注册代码、使用证号)、设备主要参数(额定起重参数、压力、介质、尺寸、制造单位、产品编号等)、检验信息(安全状况等级、下次检验日期等)、使用状态情况等。
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台账内容应包括:姓名、作
业类别、作业证号、取证时间、复审情况等。
5、逐台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实现一机一档。
6、安全技术档案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⑴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和安装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
⑵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报告及记录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
⑶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⑷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和校验(检验)报告;
⑸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⑹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资料(注册登记表和使用证等)。
7、安全技术档案为长期保存档案,设备报废后方可销毁。
四、特种设备采购与验收制度
1、使用单位应当选购取得相应制造许可的单位生产的特种设备(或部件、安全附件、压力管道元件)。使用单位不得采购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特种设备用于生产。
2、设备到货后,使用单位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对照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查验设备随机资料,并对实物进行检查。
3、供特种设备安装、维修使用的部件、安全附件、压力管道元件,必须妥善保管,做到标识清晰,质量证明文件齐全,确保安全质量的可追溯性。
4、对设备(或部件、安全附件、压力管道元件)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联系相关制造单位予以妥善解决。
5、气瓶使用单位应对瓶装气体供方进行评价,应选用取得相应气瓶充装许可证单位充装的气体。气体到货后应当对气瓶进行安全检查,确认有关充装、警示、检验等标识齐全有效后方可使用。
五、特种设备安装、维修、改造制度
1、使用单位应当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特种设备安装、维修、改造。
2、使用单位应当向安装、维修、改造单位提供有关设备资料,配合办理设备安装、维修、改造告知手续,督促并支持安装、维修、改造单位依法申报监督检验或验收检验。
3、特种设备改造所使用的设计文件、部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4、特种设备的改造、重大维修过程应经过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
5、特种设备安装、维修、改造完毕,应及时进行现场验收和设备交接,向施工单位索取竣工资料并归入相关特种设备档案。
6、应依法进行监检而未监检或监检不合格的,使用单位不应接收相关设备或将相关设备投入使用。
7、经改造验收合格的设备,应当在验收合格后30日内持有关资料向原设备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六、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制度
1、使用单位应当在设备投入使用前或使用后30日内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使用登记。使用登记的有关资料(注册表、使用证等)应及时存放于设备档案内。
2、使用登记前,使用单位应按照相应登记规则要求,填写使用登记相关表格。
3、办理使用登记时,应按特种设备登记部门的规定和相应登记管理规则的要求,向设备登记部门提供设备质量证明文件等有关资料。使用单位应保证所提供资料真实,填报信息正确。
4、设备登记后,应将使用登记标志置于或者附着于相关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5、设备发生以下变化时,使用单位应按有关使用登记规则的规定,及时到原登记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⑴单位名称发生变更;
⑵设备转让或出租;
⑶设备变更使用地点;
⑷设备使用状态发生拟停用一年以上(或停用后重新启用)、报废、拆除等变更;
⑸设备更改使用参数。
6、气瓶(车用气瓶除外)使用登记工作由充装单位负责。租用设备的使用登记工作由产权单位负责,登记后将有关资料及时移交设备使用单位。
七、特种设备运行及日常维护保养制度
(一)一般要求
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严格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做好设备运行管理,明确设备运行管理的责任部门及责任人。相关作业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要求进行操作并如实、认真记录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
2、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应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至少每月组织一次自行检查,每年进行全面检查,并作出记录,保证在用特种设备始终处于安全状态。
3、特种设备应严格按照使用登记时核定的工作参数使用,严禁超过使用登记所核定的技术参数和用途运行,不应带病运行。设备压力表、水位表、液位计等显示仪表应该用红颜色标示出上、下限或者是限制区;压力容器在正常工作时工作压力波动较大的,应用绿颜色标示出压力的正常波动范围,用红颜色标示出最高工作压力限。
4、特种设备使用场所,应具备设备安全运行的环境条件,具有规定的安全距离、安全防护措施,以确保其安全运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根据设备使用环境,综合考虑事故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5、在特种设备使用、维修等场所应按照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安全须知等进行危险提示、警示。
(二)压力容器
1、压力容器应按照压力容器使用管理规则的要求每月进行一次定期安全检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查;压力管道应按照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试行)、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公用管道和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长输(油气)管道的规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查(或在线检验)。检查(或在线检验)应形成报告。检查记录或报告应存入安全管理档案。
2、固定式压力容器的检查可以由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组织经过专业培训的作业人员进行,也可以委托依法取得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持证的压力容器检验人员进行。
3、工业管道的在线检验、公用管道和长输管道的检查可以由使用单位持有压力管道安全管理或巡线维护项目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人员进行,也可以委托依法取得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持证的压力管道检验人员进行。
(三)电梯
1、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应由使用单位委托取得安装、改造、修理许可的单位或者电梯的制造单位进行。
2、电梯应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应在维护保养中严格执行国家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保证其维护保养的电梯的安全技术性能,并负责落实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3、使用单位电梯管理人员应对维保记录进行确认。维保单位发生变化时,应在变更后15日内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4、使用单位无能力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的,应委托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实施,但应签订相应的合同,明确法律责任。
(四)大型游乐设施
1、大型游乐设施的运营使用单位在大型游乐设施每日投入使用前,应进行试运行和例行安全检查,并对安全装置进行检查确认。操作人员应做好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
2、大型游乐设施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在设备的入口处等显著位置张贴乘客须知、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注明设备的运行特点、乘客范围、禁忌事宜等。
3、在国家法定节假日或举行大型群众性活动前,运营使用单位应对大型游乐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维护,并加强日常检查和安全值班。
4、对超过整机使用期限仍有修理、改造价值可以继续使用的大型游乐设施,运营使用单位应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通过检验或者安全评估,并办理使用登记证书变更;运营使用单位应加强对允许使用的大型游乐设施的使用管理,采取加强检验、检测和维护保养等措施,加大全面自检频次,确保使用安全。大型游乐设施主要受力部件超过设计使用期限要求的,应及时进行更换。
5、大型游乐设施运营使用单位租借场地开展大型游乐设施经营的,应与场地提供单位签订安全管理协议,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场地提供单位应核实大型游乐设施运营使用单位满足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运营使用条件。
(五)锅炉
锅炉使用单位应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锅炉水(介)质处理。
(六)气瓶
1、气瓶充装站应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按规定做好工作记录并妥善保管,特别是充装前的检查记录、充装操作记录、充装后复验和检查记录,并对气瓶的充装安全负责;负责气瓶的维护、保养和颜色涂敷工作;向气瓶使用者宣传安全使用知识和危险性警示要求,并在所充装的气瓶上粘贴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及国家标准规定的警示标签和充装标签。负责气瓶的送检工作,将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气瓶送交指定的气瓶检验机构报废销毁。
2、气瓶充装单位只能充装自有产权气瓶(车用气瓶、呼吸用气瓶、灭火用气瓶、非重复充装气瓶和其他经省级质监部门安全监察机构同意的气瓶除外),不得充装技术档案不在本充装单位的气瓶。
3、充装单位应采用计算机对所用的自有产权气瓶进行建档登记,并负责涂敷充装站标志、气瓶编号和打充装站标志钢印。鼓励采用条形码、电子标签等先进信息化手段对气瓶进行安全管理。
4、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储罐及压力管道的法兰垫片应是符合要求的金属缠绕垫片,严禁对液化石油气钢瓶进行超装。液化石油气充装管路系统应配备紧急切断装置,现场检查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应能够熟练操作紧急切断装置。
5、氢、氧气瓶色标应完好,严格使用防错装接头进行充装。
6、车用气瓶充装站应执行DB13/T 1831的规定,不应对无使用登记证、超期未检或报废气瓶进行充装。
7、溶解乙炔气体充装单位应有测量瓶内余压、剩余丙酮量和补加丙酮的装置,冷却喷淋和紧急喷淋装置,并有可靠水源。
8、易燃和有毒气体的充装单位应配备抽真空或置换和残气残液回收或处理装置。
(七)异情处置
1、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在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
2、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或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时,使用单位应及时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3、重要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积极推广视频监控,充分运用电子监管手段,保障设备安全运行。
(八)安全附件与安全保护装置
安全附件与安全保护装置应配备齐全且灵敏、可靠,不准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各种安全附件与安全保护装置要有专人负责管理,经常检查和维护保养,并落实到人,建立档案,编制设备检修计划,定期校验和检修,并记录。
八、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制度
1、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或停用一年以上设备重新启用时)前一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检验申报表的内容应包括拟检验设备的基本信息(名称、内部编号、注册代码等)以及计划检验时间。
2、使用单位应积极配合检验检测工作,提供必要的检验检测工作条件,告知检验检测人员安全注意事项。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时,使用单位应派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等相关人员到现场做好安全监护和配合工作,确保检验人员的安全及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3、现场检验检测结束后,使用单位应对存在的问题按
照要求尽快进行整改,直至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同时,使用单位还应及时向检验机构反馈整改情况,索取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报告、安全装置校验报告和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并存入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4、使用单位应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确保其灵敏、可靠。
5、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6、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周期划分。
九、特种设备隐患治理
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整改监督责任制度,认真开展隐患自查。
2、对在本单位日常检查、检验检测机构定期检验和政府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安全监察中发现的特种设备隐患,使用单位应及时填写《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台账》,建档管理,并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督查。《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台账》内容应包括隐患名称及隐患发现来源、处理结果等。
3、对于已经发现的每项特种设备事故隐患,使用单位应当指定部门或人员负责隐患治理工作。应当投入必要的隐患整治资金,并及时安排时间进行整治。
4、经过整治消除隐患后,有关部门和人员要进行检查(验)确认,并在有关书面检查材料上签字。对于安全监察机构《安全监察指令书》或检验检测机构《检验结果通知单》提出的问题,使用单位应及时填报《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整改回复报告书》,以书面形式将整改情况报相关安全监察或检验检测机构确认。
5、对于因生产等原因不能(或难以)及时整治的隐患,使用单位应进行风险评估,对重大的、难以容忍的隐患,必须及时予以消除。其它严重程度的,应当制定监控方案,落实监控措施、监控责任、整改期限。监控措施经特种设备管理机构审核,并报经单位分管安全负责人、主要负责人签字后实施。重大隐患的监控方案还应报告发现该隐患的安全监察或检验机构备案。隐患监控时发生事故的,由使用单位负责。
6、对于仅依靠本单位力量难以消除的隐患和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隐患,应书面报告当地政府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协助消除。
7、对于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特种设备设计使用年限或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或者经检验检测不合格又无法消除安全隐患,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并应当向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
8、隐患整改和确认的相关资料应及时存入安全管理档案。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须知 篇5
本须知所指特种设备是指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内机动车辆等。
一、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使用的特种设备应当符合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
使用单位应当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进行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二、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使用单位应当核对其是否附有相关文件(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并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使用登记手续,取得《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后方可投入运行。
使用单位承租起重机械时,在承租期间对起重机械的使用安全负责。不得承租使用下列起重机械:
(一)没有在登记部门进行使用登记的;
(二)没有完整安全技术档案的;
(三)监督检验或者定期检验不合格的。
三、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特种设备运营使用单位,应当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其他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情况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特种设备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
四、使用特种设备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
1、贯彻执行有关安全技术规范、规章。
2、制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
3、参加特种设备订购、设备进厂、安装验收及试车。
4、检查特种设备的运行、维修和安全附件校验情况。
5、特种设备的检验、修理、改造和报废等技术审查。
6、向主管部门和当地安全监察机构报送当年特种设备数量和变动情况的统计报表,特种设备定期检验计划的实施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情况等。
7、特种设备事故的抢救、报告、协助调查和善后处理。
8、有关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管理。
9、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及技术资料的管理。
五、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
(一)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监督检验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二)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报告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三)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四)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更换记录;
(五)修理方案,实际修理情况记录,以及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
(六)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建阳市质监局特安股 制
(七)使用登记手续。
六、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有关规范标准选用安装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并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
电梯使用单位应委托取得电梯维修资格的单位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签订维保合同,在电梯显著位置标明承担电梯日常维保单位的名称及其急修和投诉电话。
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并对检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电梯显著位置应张贴有效的《安全检验合格》标志,电梯使用注意事项或者警示标志。保持电梯承载装置内紧急报警装置与救援服务的持续联系。
八、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使用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九、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并应当向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拟停用一年以上的(氧舱为六个月),办理停用手续。
特种设备过户或移装的,原使用单位应到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手续。
十、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并定期演练。
十一、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以下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电梯应根据公共场所安全需要,配备持证人员。医院提供病人及其陪护人员使用的乘客电梯或者病床电梯必须配备电梯司机。)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
十二、特种设备发生事故,事故发生单位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地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报告。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十三、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重大特种设备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给予降职、撤职的处分;触犯刑律的,依照刑法关于重大责任事故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特种设备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承诺书 篇6
本单位现有各类特种设备两台件;其中:锅炉台,压力容器台,压
力管道:米,气瓶只,起重机械台,电梯两台,厂(场)内机动车辆台,为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本单位向社会和遵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汇川区
分局承诺:
一、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认真做好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保证本单位特种设
备的安全使用。
二、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本单位的主要
负责人对本单位的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配备专(兼)的安全管理机构或专(兼)职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
三、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使用在检验周期内的特种设备,不使用未
经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
四、定期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特种设备作业
人员须取得国家统一制式的作业证书。
五、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定期自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六、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后立即向遵
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汇川区分局报告。
以上是我单位对安全使用特种设备的承诺,如有违反愿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承诺单位(盖章):
承诺人(签名):
特种设备使用制度 篇7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管理与监督规则》, 近日国家质监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对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机构和国家质检总局授权的特种设备设计文件鉴定机构及其承担的项目予以调整补充并公告。
公告指出, 自公告之日起, 各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机构和国家质检总局授权的特种设备设计文件鉴定机构按照本公告公布的项目开展相应工作。原2011年公布的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机构和国家质检总局授权的特种设备设计文件鉴定机构名单及其承担项目的文件自即日起废止。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责任书 篇8
为落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主体责任,确保安全使用特种设备,防止和减少事故,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省市政府关于“大、快、严”的要求,签订本责任书。
一、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特种设备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应当制定明确的、公开的、文件化的安全目标,为实现安全目标提供必需的资源保障,并对目标实现情况进行考核。
二、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制定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一般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作业人员培训教育制度;2.维护保养制度;3.日常检查制度;4.隐患排查治理制度;5.安全会议制度;6.档案管理制度;7.定期报检制度;8.特种设备节能减排制度;9.安全目标管理制度;10.接受安全监察管理制度;11.电梯专用钥匙管理制度。
三、应当根据生产工艺、设备特点,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一般包括运行参数、操作步骤、巡回检查、运行记录、异常处理、安全注意事项等。
四、使用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其他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并保证所有在岗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五、应当按规定建立应急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特种设备应急管理工作,建立与本单位设备使用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指定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或与附近具备相应能力的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服务协议,并组织培训、训练。按规定制定特种设备应急专项预案,根据设备和生产特点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形成应急处置体系;应当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六、建立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档案,至少包括设备台账、作业人员台帐、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内容至少包括:1.使用登记表;2.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3.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4.日常使用状况记录;5.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6.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7.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
七、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用特种设备必须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保证不使用未经检验和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
八、本责任书一式两份,责任单位、烟台市芝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各执一份。
芝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黄务市场监管所(盖章)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盖章)负 责 人:
【特种设备使用制度】推荐阅读: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0-22
特种设备使用登记须知07-15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条例10-17
特种设备使用证委托书10-23
宜昌市特种设备使用登记须知06-10
特种设备安全制度07-25
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11-14
特种设备报告处理制度12-04
新特种设备管理制度05-23
电厂特种设备管理制度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