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精选5篇)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 篇1
0 引言
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各行各业对特种设备的需求剧增。然而由于其自身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易发生爆炸、泄漏、失稳、倒塌等事故, 一旦发生事故, 往往会造成灾难性后果, 严重影响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1,2,3]。截止2013年底, 全国特种设备总量达936.91万台, 比2012年上升14.02%, 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共12491人, 监管人员与设备数量之比约为1:749, 人机矛盾的问题日益突出[4,5]。鉴于此, 本文提出了基于风险评价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分类监管, 通过构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和风险评价模型, 制定分类的等级和标准, 依据风险评价的结果, 结合使用单位风险程度的高低对其实施分类监管, 并通过全国试点对该风险评价体系进行了验证。
1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体系构建
1.1 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安全系统理论, 结合近年来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得知, 事故是否发生主要取决于人、机、环境和管理因素。即事故系统由四个要素组成, 通常称为“4M”要素:即人 (Men) ———人的不安全行为;机 (Machine) ———机 (设备) 的不安全状态;环境 (Medium) ———环境因素不佳;管理 (Management) ———管理措施不到位[6], 本文运用德尔菲法, 在专家论证和试点应用的基础上, 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设计了4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64个三级指标, 并采用层次分析法针对不同级别的指标设置相应的权重[7]。
1.2 建立风险评价模型
多级综合加权评价法, 在评价过程中由于一些评估对象的风险的高低或者优劣状态都是由一些多级指标共同表现出来的, 这些评价指标最低也有两级指标构成。由于对评估对象的影响程度不同, 因此各级指标对被评估对象的风险高低或优劣程度发挥的重要性也各不相同, 且各级指标本身客观表现的数值大小或高低也各不相同。首先确定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 权重系数的取值范围一般为 (0~1) ;其次, 要表现出各个末级指标的客观数值;最后, 将各级指标通过综合加权计算出被评估对象的整体分值。通过上述三个步骤的计算, 能够得出被评估对象的整体风险或优劣状况, 且可通过末级指标分值找出具体的问题所在。根据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特点, 本文拟通过多级加权综合评价法, 构建风险评价模型[8]。
一级指标风险评价模型:
式中, YJFXi代表各个一级指标的风险值, 其中i=1, 2, 3, 4分别代表人、机、环、管四个一级指标;其中:Wij代表各个一级指标下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m代表各个一级指标下二级指标的个数;n代表各个二级指标下三级指标的个数;Wijk代表二级指标下三级指标的权重系数;Vijk代表各个三级指标的评分值。
最后, 根据人、机、环、管四个一级指标的风险值构建并计算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整体风险值, 总体风险评价模型为:
式中, Wi代表各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级指标的权重进行了计算与确定, 且全部通过一致性检验, 例如, 人、机、环、管的权重分别为:
根据使用单位的设备数量、经营性质等特点, 将其分为四类, 分别设置权重, 由于同类使用单位可能存在特种设备种类不同的现象, 鉴于此, 本文采用指数法将以上四类使用单位的权重进行指数化, 以解决同类使用单位某一类或几类设备缺失的现象, 依据四种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权重得出以下四类使用单位的权重指数, 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 假设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用i类特种设备, 则第i类特种设备的权重Wi为, 第i种特种设备的权重指数为Qi, 则:。通过权重指数, 能够将设备类别的分值进行有效的分配, 从而避免了如果使用单位没有该类设备则其相应的分值为满分的不合理现象。
1.3 制定分类标准
在借鉴我国现有风险评价分类方法及部分省市使用单位的分类标准基础上, 结合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 将使用单位风险等级划分为A类 (低风险) 、B类 (中度风险) 、C类 (高风险) 三个级别, 见表2。
其中, A类否决条件指在评价结果中, 如果使用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①未推行安全管理标准化;②近三年生产厂区发生过较大以上安全事故;③现场发现重大违法行为或者严重事故隐患, 即使综合得分在900分以上, 也应将评定结果降为B级。
B类重点监控设备使用单位, 根据《特种设备重点监控工作要求》 (国质检特函[2007]910号) 目录规定执行[9]。C类判定条件指使用单位存在重大问题、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严重事故隐患中的任何一项问题, 则可以直接判定为C类。另外, 在评价的过程中如果人、机、环、管四个一级指标最后得分小于其分配分值的60%, 则直接判定为C类。
1.4 分类监管策略
A类:实行自我管理为主, 安全监察为辅的监管方式。充分发挥A类使用单位的自觉性, 依靠其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减少政府管理的参与程度, 给使用单位充分的自我管理权。
B类:实行自我管理和安全监察并重的监管方式, 在自我管理的基础上, 政府需要适当的投入一定的人、财、物等资源对其进行监督、指导, 引导和助推其升级为A类使用单位。
C类:实行全面重点监管, 政府监管部门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对其进行严格有效的监控, 加大对该类使用单位违规的处罚力度;提高监管的动态性、时效性, 有效防止特种设备事故发生[10]。
2 试点使用单位实证分析
2.1 全国试点情况分析
在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的协调推动下,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体系在全国进行了两次试点验证。2011年, 北京、江苏、上海等15个省市作为首批试点省份, 每个省市要求选取不少于10家的使用单位。2012年, 在全国31个省市进行了推广应用。两次试点均要求覆盖危险化学品生产或使用、充装类和其他涉及公共安全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根据2011年、2012年两轮试点反馈的结果, 本文进行了统计分析, 2011年、2012年试点省市风险评价分类结果如图1所示。
通过图1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 2012年首批试点省市使用单位的风险管理水平与2011年相比, 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其中A类使用单位比例由18.48%增加到26.93%, C类使用单位比例由46.08%下降到35.32%;与全国范围的试点情况相比 (图2) , A类、B类使用单位的比例在逐步扩大, C类使用单位的比例在逐步减小。从2012年全国试点的统计结果分析来看, C类使用单位的数量依然占据将近一半的比例, 说明我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状况形势依然严峻, 安全管理问题不容忽视。
2.2实证分析———以牡丹江中德高科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为例
2.2.1 试点单位概述
牡丹江中德高科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是2010年建厂并投入使用, 主打产品是氯化聚乙烯, 该企业类别属于以承压类设备为主要生产设备的单位。公司共有员工20人, 在用特种设备30台件。锅炉2台、压力容器25台、起重机械3台。该公司有特种设备管理人员4人、司炉工3人、压力容器作业人员4人、起重机械作业人员2人, 均按要求持证上岗。
2.2.2 试点单位评价信息描述
人的因素:人员配置情况较好, 人员持证情况符合要求;作业人员都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有计划地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工作强度不大, 净劳动时间不足300分钟 (8小时工作日) ;工作态度较好, 年均“三违”次数在3次以下。
机的因素:抽取的压力容器有10台、锅炉2台、起重机械3台。该单位特种设备使用年限较短, 出厂技术资料齐全, 经定期检验合格;在用安全附件检验情况和特种设备安全等级状况较好;财产损失均在小于20万元。
环境因素:公司外部环境较好, 无自然灾害和恶劣气候发生;特种设备作为该单位的主要生产工具, 能够根据企业规模开展相应的企业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
管理因素:设置了安全管理机构, 共有4人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证;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检验制度等制度;建立了特种设备管理台账和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 每年进行1次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演练。
2.2.3 试点单位评价得分
在评价过程中, 中德公司不存在A类否决和C类直接判定条件中的任意一项, 各级评价指标具体得分如下:
人的因素:人员配置40分, 工作经验28分, 安全教育48分, 工作强度9分, 工作态度20分。
机的因素:1吨取暖炉271.58分, 4吨取暖炉265.63分, 1~10号反应釜均为273.01分, 1~6号缓冲罐均为276.20分, 1~6号汽化器均为280.27分, 储气罐278.24分, 10吨吊车278.86分, 5吨吊车281.86分, 升降机275.08分。
环境因素:自然条件3分, 社会影响8分, 企业生产类别2分, 安全文化建设32分, 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20分。
管理因素:安全管理机构设置9分, 安全生产责任制18分, 使用登记制度及执行情况6分, 定期检验制度及执行情况45分, 安全检查制度及执行情况12分, 日常维护保养制度及执行情况27分, 安全技术管理档案及执行情况2分, 安全操作规程规定及执行情况102分, 特种设备管理台帐2分, 安全管理考核奖惩制度及执行情况2分, 隐患排查与整改64分, 应急救援预案23分, 应急演习7分,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防范14分, 事故管理4分。
通过上述评价各级指标得分可以得出, 人、环、管的分数分别为145分 (>92分) 、65分 (>49分) 、337分 (>286分) 。该使用单位的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三类, 单台设备的得分均大于173分, 因此各类设备的最终得分为:
由于中德公司是以承压类设备为主要生产设备的单位, 通过表1中的权重指数计算可以得出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的权重分别是0.43、0.43、0.14, 据此可以计算出设备因素的总体得分为:268.60×0.43+275.73×0.43+278.49×0.14=273.07。
因此, 中德高科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风险评价的最终得分为:
按照分类标准, 中德公司可认定为B类。在今后的监管中可采用B类使用单位监管策略实施监管, 使其逐步向A类级别靠拢。
2.3 使用单位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试点单位反馈的结果来看, 普遍存在下列问题:①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尤其是许多中小企业对安全管理重视不够, 安全意识淡薄;②安全投入力度不够;③安全信息化建设缺失;④安全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执行不到位;⑤作业人员安全培训不到位等。结合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监管部门要从完善安全主体责任、加大安全投入等方面加大监管力度, 改变使用单位的安全现状。
通过连续两年的试点推广, 借助试点单位的应用和反馈情况, 对风险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不断修正和完善。同时依据试点结果对风险评价体系科学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 该风险评价体系科学合理、操作性较强的, 能够很好的指导我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分类监管工作的全面开展。
3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管理水平发展趋势分析
通过图2可以看出, 我国C类使用单位的数量依然接近半数, 虽然这只是试点的部分数据结果, 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整体风险管理水平低下。因此, 监管机构要转变监管思路, 变全面监管为重点监管, 加大对C类单位的监管力度, 促使其逐步向B类、A类使用单位的风险管理水平迈进。
目前我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风险管理水平整体上呈现出一种“金字塔”的形状, 但经过风险评价分类监管的不断推广, 要逐步将这种“金字塔”的结构向“橄榄球”的结构转变, 甚至转变为“倒金字塔”结构。其风险管理水平发展趋势具体如图3所示。
通过分类监管工作的全面开展, 监管机构要逐步转变以往的监管思路和方式, 从监管设备转变为监管使用单位, 不断提高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水平, 调动使用单位不断用好、管好特种设备的积极性, 引导使用单位不断降低自身的风险等级, 控制风险事故的发生。
4 结论
1) 运用全国试点及具体使用单位个例进行分析的目的是为验证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及可操作性。通过应用发现,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体系科学合理、操作性强, 可用于指导全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风险评价, 帮助其识别自身存在的风险。
2)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通过对特种设备事故案例、实地调研以及试点验证结果的分析等研究发现, 大多数使用单位存在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责任主体未能落实等问题, 说明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有待于进一步强化。
摘要:为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效率, 缓解设备数量增长与监察力量不足之间的矛盾, 基于风险管理理论, 提出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实施分类监管。在前期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体系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2011年、2012年的试点应用情况, 对风险评价体系的具体评价流程、结果及科学合理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类使用单位的数量依然占据近一半的数量, 需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验证了风险评价体系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 能够有效指导全国分类监管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特种设备,风险评价,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分类监管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安全发展战略纲要[Z].2010.01.26
[2]邱冬生, 庄大方, 黄小虎, 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现状及思考[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5, 5 (2) :99-101QIU Dong-sheng, ZHUANG Da-fang, HUANG Xiao-hu, et al.A designing outline for the special equipment to get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of safety supervision[J].Journal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 2005, 5 (2) :99-101
[3]李存岑, 李顺荣, 徐榕, 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特种设备监检移动办公系统开发[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3, 9 (9) :165-170LI Cun-cen, LI Shun-rong, XU Rong, et al.Development of mobile office system for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of special equipment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9 (9) :165-170
[4]徐义, 欧院棠.基于SaaS模式的特种设备维修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0, 6 (1) :108-111XU Yi, OU Yuan-tang.Research on safet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of servicing enterprise of special equipment based on Saa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 6 (1) :108-111
[5]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关于2012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的情况通报[OL].2013.6
[6]杨景标, 郑炯.承压类特种设备系统性风险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2, 8 (8) :41-46YANG Jing-biao, ZHENG Jiong.Investigation on systemic risk of pressure special equipment[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 8 (8) :41-46
[7]江书军, 丁日佳, 郝素俐.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2, 38 (7) :42-44JIANG Shu-jun, DING Ri-jia, HAO Su-li.Research on risk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onstruction of special equipment using unit[J].Industrial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2, 38 (7) :42-44
[8]江书军, 郝素俐, 丁日佳.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体系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2, 38 (11) :1-4JIANG Shu-jun, HAO Su-li, DING Ri-jia.Study on risk evaluation from the special equipment users based on AHP[J].Industrial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2, 38 (11) :1-4
[9]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特种设备重点监控工作要求[OL].2007.11
[10]崔庆玲, 罗云, 崔刚等.基于灰色理论的特种设备安全事故预测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3, 9 (5) :141-144CUI Qing-ling, LUO Yun, CUI Gang, et al.Study on prediction of special equipment accident based on grey theory[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9 (5) :141-144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 篇2
目 录 总 则 1 2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1 3 特种设备培训制度 2 4 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3 5 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3 6 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4 7 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制度 5 8 特种设备定期自查及隐患整改制度 5 9 特种设备应急救援制度 6 10 特种设备事故处理制度 7 总则
1.1 特种机械设备作业危险性大,技术性强,管理标准高,为保证本单位正常经营工作顺利进行,落实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特种机械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公司财产不受损害,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规、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本制度。1.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特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机制的运行过程。
2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2.1贯彻执行国家、省、集团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规章。2.2制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审核安全操作规程。2.3参加特种设备订购,验收及试车。
2.4经常检查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维修情况和安全附件校验情况等。2.5协同组织特种设备安全检查,督促相关人员实施事故隐患的整改。
/ 8
2.6协同组织特种设备安全会议,提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各项要求。2.7对特种设备的检验、修理、改造和报废等进行技术审查。2.8编制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2.9向所属安监机构报送特种设备数量和变动情况的统计报表、定期检验计划的实施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情况等。2.10协同组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
2.11参加特种设备事故救援,协助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2.12组织特种设备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及有关规章制度的培训。2.13对特种设备进行使用登记及技术资料的管理。特种设备培训制度
3.1为规范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制定本制度。
3.2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或管理人员,应按照国家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或者从事相应的管理工作。
3.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每季至少进行一次例行的安全技术教育。3.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应定期按国家规定复审。3.5特种设备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3.5.1特种设备法律、法规、规章、方针和政策。3.5.2特种设备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和防范措施。3.5.3特种设备安全操作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3.5.4安全应急设施,事故应急处理技能,事故应急救援技术。3.5.5事故案例及事故教训;事故报告和处理方法。
3.6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会议;阅读文件、简报、图片;事故预测讨论;参加技术座谈;上课;参加事故现场会、反事故演习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等。
3.7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必须再次参加安全培训:
3.7.1新设备投入前,部门对该岗位的操作人员和有关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
/ 8
操作培训。
3.7.2对违章违规的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学习有关职业安全健康法规、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经考核合格后,方能重新回岗工作。
3.7.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因故停止操作特种设备一年及以上,必须由使用部门重新对其进行安全操作教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是:近期颁发的法律、法规和规定以及设备安全状况等。
3.8培训工作要做到有领导、有计划、有内容、有记录、有考试、有总结。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4.1为规范与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制定本制度。4.2 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应符合国家法规、规范和技术要求。
4.3 特种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由使用部门、操作人员负责,并做好记录。4.4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应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
4.5 特种设备检查实行班组日检、周检、月检的三级检查制度,并做好检查记录。有关部门必须对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和附属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
4.6 对特种设备进行科学管理,合理保养,计划检修,巩固提高设备完好率,保证指标的实现。
4.7 发现故障及时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故障,要详细记录,及时上报,并结合设备检修计划予以消除。
4.8 定期检查维护,并主动向操作工了解设备运行情况 4.9 设备执行“定人定机”的专人负责制,认真填写运行记录。4.10 认真做好设备重点部位的维护保养工作。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5.1为规范特种设备安全会议管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5.2公司特种设备安全会议由使用部门负责组织,结合每月的安全生产例会一起进行。
5.3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会议,设备、维修和使用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人均应参加,3 / 8
因故不能参加会议,应提前向公司领导请假,并另派人员参加。5.4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会议的主要内容:
5.4.1传达有关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等;传达公司领导对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重要指示。
5.4.2通报公司特种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特种设备事故情况杜绝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5.4.3了解各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状况和研讨解决存在问题。
5.4.4总结各部门职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学习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知识。
5.4.5所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处理工作。
5.4.6组织制订、修订特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规程,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提出安全技术措施方案。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为设备管理提供资料,技术信息和考核的依据,是管好设备的基础工作,必须认真做好。
6.1有专人负责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工作。
6.2特种设备要有安全技术档案,并应逐台分别建档(一机一档),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特种设备的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2)特种设备使用证、注册登记表 ;
(3)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报告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4)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5)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
(6)设备重大维修修、改造的有关技术文件;(7)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6.3安全技术档案必须齐、整洁、规格化,及时整理填写。
/ 8
6.4公司总工办负责保管和供应设备图纸、技术资料。
6.5设备迁移或报废,其档案均随设备调拨,设备报废后,首先向质监部门办理注销手续,然后档案由公司档案保管员封存。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制度
7.1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工作由使用部门派专人负责。
7.2每年年初由使用部门制定检验计划并报特种设备监察部门和有资质的检验单位。
7.3特种设备的检验周期按特种设备有关法规、安全监察部门以及检验部门的要求进行,但至少应执行下列规定:
7.3.1起重设备:每两年至少进行一次检验。
7.3.2厂内机动车辆: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验。根据工作环境、工作级别和存在隐患程度调整缩短检验周期,但是最短周期不低于6个月。
7.4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根据每年年初制定检验计划,提前一个月与有资质的检验单位预约检验时间。综合办根据检验单位确定的检验时间,提前告知生产部门和使用部门。
7.5特种设备检验前,由使用部门按规定做好特种设备检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清洁、清洗、检修以及为安全检验而必须采取的安全措施等。
7.6特种设备检验时,特种设备使用部门应在场配合检验单位做好检验工作。7.7特种设备检验后,由特种设备使用部门办理领取检验报告的各项手续。7.8特种设备检验时发现的问题,由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组织整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实施监督并向监察单位汇报整改情况。7.9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特种设备定期自查及隐患整改制度
8.1为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和事故隐患整改工作,制定本制度。8.2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分为定期检查、专业检查和突击检查三种。
8.2.1定期检查即每月检查、每周检查和操作人员每天检查。检查人员包括:公司领导、综合、采供和使用部门的领导。
/ 8
8.2.2专业检查即对各种相同类型设备所进行的检查。8.2.3突击检查即不事先通知使用部门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检查。8.3检查内容:
8.3.1特种设备法规执行情况和规章制度的制定、执行情况。8.3.2重点监控设备落实责任人情况。
8.3.3特种设备的持证情况和定期检验情况。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情况。
8.3.4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情况。8.3.5特种设备维修、使用情况。8.3.6员工的安全意识、遵章守纪情况。
8.3.7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试验、检修等情况。
8.3.8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记录的建立、登记和保管情况。8.3.9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和演练情况。8.3.10上次检查中所查出的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
8.4检查人员在检查应在检查记录上签名,检查过程中必须认真负责,并做好检查记录。检查记录由特种设备使用部门存档。8.5隐患整改:
8.5.1检查人员在检查时发现事故隐患后,实整改时间、整改责任人,应立即逐项制定整改措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事故隐患的整改。因故未能按时完成整改的事故隐患,应将原因、临时措施和整改计划书面报告使用部门负责人。8.5.3使用部门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复查、验收。特种设备应急救援制度 9.1总则
9.1.1为避免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和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的原则,制定本制度。
9.1.2事故应急救援是指对威胁人员生命或造成公司财产损失的紧急情况,所采取的一系列抢险救治工作。
/ 8
9.1.3全体员工在公司发生事故时,应积极参加紧急救援工作。
9.1.4发生事故或人员伤亡,知情人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电话或其他通信方式,将事故情况报告部门领导;部门领导应迅速报告公司领导。
9.1.5员工在发生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应采取可能的紧急措施后撤离作业。
9.1.6公司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各有关部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迅速赶赴现场,根据《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其它有效办法指挥救援工作,不论采取何种措施进行紧急救援,应首先采用减少人员伤亡、减轻伤员痛苦的各种措施。9.1.7事故应急救援人员,在救援过程中,必须听从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指挥,各就各位地对事故进行必要的救援工作,并注意自我保护,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和使用防护器具,避免自身伤害。
9.1.8当事故性质严重,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应向集团调度部门上报事故情况。
9.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9.2.1事故应急救治预案演练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9.2.2演练前,应制定详细计划,确定演练负责人和各人员的职责、操作内容、时间以及参加人员。
9.2.3演练前应知会与演练有关岗位的操作人员。
9.2.4演练时各参加人员要各就各位,相互密切配合,认真进行。
9.2.5演练过程中,没有参加演练的运行人员应密切注意正在运行的设备状况;演练人员在演练中不能有任何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行为。
9.2.6如在演练期间发生事故,应立即停止演练,待处理好事故后,再继续演练。9.2.7演练全过程要做好记录。记录包括时间、演练内容、负责人、参加人员、事故类型、演练效果等。
9.2.8每次演练后应由演练负责人进行总结和评比。
9.2.9有关部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属下员工学习《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必要时进行考核,并做好记录。特种设备事故处理制度
/ 8
一、工作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六十三条:“特种设备发生事故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事故调查,追究责任。”
二、工作要求:
1、特种设备发生事故,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地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报告。
2、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3、根据有关部门调查情况和鉴定结果,分析事故发生原因,依照《条例》或《规定》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事故处理。
4、事故处理后,方可由具备修理资格的单位进行修理。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 篇3
关键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X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62-0217-01
使用环节是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的主要环节,也是安全监察工作的重点环节。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影响到安全监察和检验工作效率。因此,有必要通过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标准化来提高使用管理水平,实现杜绝特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的目标。
1安全管理标准化的必要性
1.1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的需要
企业是生产经营的主体,也是安全责任的主体。除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不可抗拒外,任何生产安全事故都有企业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原因。因此,落实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是保障特种设备使用安全最重要的基础。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的11个方面的义务,为保障特种设备使用安全奠定了法律基础。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使用单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在许多中小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很不完善。管理人员更换频繁,业务水平相对较低,国家有关规定难以全面贯彻落实。设备无证使用、超期使用、超参数使用、设备作业人员无证上岗、设备隐患不能及时得到排查和消除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给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造成了隐患。急需通过一个标准,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法定义务转化为统一、详细、便于操作的行为规范,以获得最佳管理秩序和社会效益。
1.2提高安全监察工作效率的需要
在日常监察中,经常遇到许多使用单位不能向安全监察人员提供特种设备有关信息的情况,造成现场安全监察效率降低。由于某些使用单位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不落实,隐患处理机制不健全,致使一些监察或检验中发现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消除。由于设备档案和现场标识管理混乱,致使监察和检验人员为查清设备的历史状况而多花费很多时间。另外,由于监管人员业务水平存在差异,导致对使用单位的监管要求不同,以致使用单位有时无所适从。为进一步提高安全监察和检验工作效率,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规范使用单位管理行为的同时,也对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要求进行必要的规范。
2使用安全管理标准规范内容
安全不是监督出来的,更不是检查出来的,最终是靠企业对人、物、环境等因素的有效管理而实现的。特种设备使用安全标准的建立应当以落实企业法定义务为主线,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2.1使用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建设
使用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规模、特种设备数量和种类等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本单位管理要求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系,配备相应的专(兼)职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制定明确的特种设备安全岗位职责,使从企业法人、管理机构及人员到有关岗位操作人员都有明确的岗位职责。
2.2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并健全符合本单位实际,且满足特种设备有关法规要求的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并经单位主要负责人正式颁布实施。由于使用单位设备的数量、特性和安全管理的需要不同,其安全管理所需的管理要素也不尽相同,但是至少应当包括管理职责、文件控制、设备选购、安装管理、使用登记、人员培训、自行检查、定期检(校)验、隐患处理、改造维修、应急处理、档案管理、接受安全监察、管理评定等基本要素,且每个要素的控制内容应涵盖有关法律和法规所确定的全部义务,工作和控制程序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对每项管理制度都应明确其管理的事项和管理的程序,明确谁来做、何时做、怎么做、保存什么工作见证等内容。另外,使用单位还应根据所使用设备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2.3工作见证资料标准化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特种设备种类和操作特点,配备满足管理工作需要的国家有关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建立满足本单位安全管理需要的设备、作业人员、安全附件等管理台账,规范各项自行检查记录,健全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和作业人员管理档案,明确规定各类工作见证的保存期限。
2.4管理效果评定
为检验管理效果,应当定期对管理标准化系统进行内部和外部的评定。发生严重以上或具有重大影响的事故后,必须重新进行评定。企业根据内外部条件的变化,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评定,不断完善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持续改进管理,提高管理绩效水平。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每三年至少组织力量对有关单位进行一次外部评定。对不符合标准化要求的应提出明确的改进意见,以促进安全管理标准化的实施效果,评定等级将作为确定安全管理检查频次或采取进一步监控措施的依据。
3积极推进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标准化的实施
推进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落实使用安全主体责任,当前应做好以下工作:
3.1由监督管理部门牵头,制定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标准
制定符合实际的标准,是保证顺利开展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的前提。为此,应当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及有关法规和技术规范,结合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的实际,制定涵盖使用单位全部法定义务且操作性强的使用安全管理标准。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标准化实施的主体是企业。为确保标准的制定水平和顺利实施,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应当吸收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广泛参与,为标准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3.2加强指导与服务,推动使用管理标准化实施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是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础建设工程,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应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可以首先选择基础较好的企业进行试点,形成区域性的管理样板,然后进行推广,引导和带动周围企业实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化。有关安全监察和检验机构,应当强化服务意识,利用现场安全检查或检验的时机,指导使用单位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系,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和管理文件,健全设备安全管理档案;利用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培训时机,使管理人员掌握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要求和方法,提高管理能力,帮助企业形成特种设备安全的自我约束机制。
3.3依法监督管理,促进使用管理标准落实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监管主体是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有关安全监察机构应以法规和標准为依据,积极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并把这项工作与有关安全专项整治、安全许可相结合,加强检查和引导。要通过定期进行评定,督促使用单位改进管理,堵塞漏洞。通过行政执法,依法纠正安全管理中的违规行为,保障安全管理标准的贯彻实施,切实提高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和保障能力,提高安全监察和检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蒋乃平.如何掌握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主动权[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8,9.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 篇4
据特种设备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为稳步推进分类监管和管理标准化工作, 在2011年部分省市试点工作的基础上, 2012年在全国开展此项试点工作, 就是要不断完善和验证此项工作的相关方法及准则, 为建立该项工作的长效机制奠定基础。
此次试点主要面向在用特种设备数量在10万台以上 (以2011年统计数据为准, 含10万台) 的省 (直辖市、自治区) , 每省至少选择20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作为试点, 同时开展分类监管和管理标准化工作。试点单位应当包括危险化学品生产或使用、充装类和其他涉及公共安全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 (每类至少2家) 。其他省试点单位的数量和类型可以自行决定。
此次使用单位分类方法是应用基于风险的评价准则, 采用基于风险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关键技术研究课题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的研究成果《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实施细则》 (试行)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打分表》 (试行) 。为了减轻各地工作量, 特种设备局还组织专家编写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系统软件及其使用说明。各地可采取企业自评、监察人员或行业协会等第三方复评的方式利用软件进行试点分类评价, 并将评价结果进行总结, 完成试点实证分析报告。管理标准化工作采用的使用管理标准是该局组织部分省市编制的《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范》 (试行) 。特种设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推进管理标准化工作时, 各地可与当地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相结合, 根据实际情况, 在《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范》 (试行) 的基础上, 通过制定相应的地方标准, 细化要求, 推进使用单位达标。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责任书 篇5
为落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主体责任,确保安全使用特种设备,防止和减少事故,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省市政府关于“大、快、严”的要求,签订本责任书。
一、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特种设备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应当制定明确的、公开的、文件化的安全目标,为实现安全目标提供必需的资源保障,并对目标实现情况进行考核。
二、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制定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一般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作业人员培训教育制度;2.维护保养制度;3.日常检查制度;4.隐患排查治理制度;5.安全会议制度;6.档案管理制度;7.定期报检制度;8.特种设备节能减排制度;9.安全目标管理制度;10.接受安全监察管理制度;11.电梯专用钥匙管理制度。
三、应当根据生产工艺、设备特点,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一般包括运行参数、操作步骤、巡回检查、运行记录、异常处理、安全注意事项等。
四、使用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其他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并保证所有在岗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五、应当按规定建立应急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特种设备应急管理工作,建立与本单位设备使用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指定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或与附近具备相应能力的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服务协议,并组织培训、训练。按规定制定特种设备应急专项预案,根据设备和生产特点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形成应急处置体系;应当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六、建立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档案,至少包括设备台账、作业人员台帐、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内容至少包括:1.使用登记表;2.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3.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4.日常使用状况记录;5.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6.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7.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
七、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用特种设备必须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保证不使用未经检验和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
八、本责任书一式两份,责任单位、烟台市芝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各执一份。
芝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黄务市场监管所(盖章)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盖章)负 责 人: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推荐阅读:
特种设备使用制度07-30
特种设备使用登记须知07-15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条例10-17
特种设备使用证委托书10-23
宜昌市特种设备使用登记须知06-10
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09-24
特种设备设计单位及设计文件许可05-26
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和作业人员证补领07-28
质技监局锅发[2001]57号 特种设备注册登记与使用管理规则05-27
特种设备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