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设备管理使用制度

2024-10-14

办公设备管理使用制度(共10篇)

办公设备管理使用制度 篇1

办公设备管理使用规定

为了规范局机关办公设备及网络的使用与管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网络的安全,及时、准确地接收、传递、交流信息,保障机关工作的正常运行,特制定本规定。

1、按规定操作程序使用办公设备,自觉维护其性能的良好,避免因违章操作造成设备损坏现象;

2、各科室、部门办公电话费用实行定额管理,每部电话每月80元,超出部分从科室、部门负责人工资中扣除。因工作需要打长途电话请到局办公室拔打;

3、要杜绝利用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办私事、干私活的现象,无特殊要求时,复印文件要双面复印;

4、计算机网络要有专业人员维护,确保性能良好;各科室、部门计算机要责任到人,防止利用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发布违法、违纪信息现象的发生;

5、复印纸、墨水、碳素笔、稿纸等公办用品由办公室统一到政府指定地点采购,各科室、部门要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根据工作需要请领,办公室负责登记造册;

6、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照相机、摄像机等器材要登记造册,专人负责保管,并且要履行保管手续;

办公设备管理使用制度 篇2

1 各负其职, 明确设备管理责任

企业设备管理是一个多层次复杂的体系, 包括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的设备管理。设备管理的目的是完好的设备保证企业生产任务的完成, 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企业管理者必须加强设备的管理, 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 达到设备管理的目标。首先, 各级领导要明确设备管理的职责, 明确设备管理的目标, 健全组织领导体系, 要求主管领导对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负总的协调、领导责任;设备管理员、技术人员对设备的管理、检修、消除设备隐患等负领导责任;基层小队领导对设备的正确使用、维护保养负领导责任;操作人员要明确设备性能、结构和用途, 明确操作规范、维护作业程序和设备巡检、交接等责任;对维修人员要明确巡检、定检责任。其次, 以岗位、班组为单位, 成立设备承包小组, 承包成员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和包保责任, 对承包设备的目标实行定量考核, 考核项目包括设备完好率、利用率、故障停机率等。

2 整章建制, 规范设备管理制度

一个优秀的企业需要有一个规范、科学的制度来保证, 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 为此, 企业需要制定一套设备操作、保养、预防故障和事故处理的各项制度, 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提高设备的效率。一是制订科学的、详细的检修保养制度。企业设备管理部门要针对设备的用途、性质、不同的运行环境和不同部件的运用特点, 制订出一套切合实际的、具体的检修保养方式和方法, 以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 实现降低成本、保证设备机械技术性能完好、延长机械使用寿命的目的。设备管理人员要严格按规定的检查保养项目进行检修保养, 并认真填写《设备定期检查保养实施情况表》、《设备日常检查保养记录》等, 为保证生产, 实现设备安全, 提高设备效率创造条件。二是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检修成本核算管理办法。设备管理人员应做好设备检查、例行保养、定期保养和小修等费用的控制、费用核算、统计、整理分析工作, 做好《设备材料消耗报表》、《设备修理、保养台帐》等基础数据的录入工作, 并将各项维修费用落实到班组、人员, 使人人身上都有成本费用指标, 让每一位职工都树立强烈的成本观念、效益观念。三是建立操作人员培训持证上岗制度。设备操作人员要掌握使用设备的性能、结构、原理, 企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 做到上岗前的培训、引进新设备、新工艺及时培训, 平时轮流培训, 让操作人员始终能够熟练操作、规范操作。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操作规程使用设备, 管理单位要严格执行“二定” (定人、定号位) 和持证上岗制度;操作人员按规定的“三好” (用好、管好、修好) 和“四会” (会使用、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 要求使用设备。

3 加强保养, 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设备维修保养是保证设备状态完好的重要措施。长期以来, 石油系统由于野外作业多, 设备工作条件恶劣, 设备故障常常有突发性, 加之远离保养站点, 一些小的故障现象, 常常被人为忽略, 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维修保养不及时、不彻底。一方面, 要严格设备回场检查制度, 定期组织人员检测设备使用状况, 通过操作人员讲述, 检查人员现场查看, 及时发现异常, 排除故障, 及时组织修理, 把好第一层防线。另一方面, 作为操作手要严格执行机械保养制度, 避免过时保养, 使机械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对利用率高、易损坏、易出故障的设备应做好跟踪诊断, 变事后修理为预防性修理。机械发生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机检查, 并及时汇报给设备管理的领导, 以便迅速组织维修人员进行现场抢修。禁止设备超负荷和带病运转, 对设备现场维护要做到“四勤一定” (勤检查、勤擦扫、勤紧固、勤调整、定时准确记录) , 严格执行“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的设备维护十字操作法等管理方法和措施, 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实现设备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4 强化监控, 提升设备利用效率

油田生产是全天候的生产单位, 设备使用率高, 任务重。为了不影响油田的正常生产, 对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应实行动态管理和预知性维修。这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对设备进行动态监控, 并认真做好监测记录,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避免施工生产中的设备停机故障及跑、冒、滴、漏现象, 从而延长设备的检修周期, 节约大机设备检修成本。在动态维护的同时, 还要做好定期的检修保养工作。目前, 油田实行的设备春检、秋检, 就是保证设备完好、提高设备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在设备维护管理的同时, 对设备故障要分析产生的原因、积累故障原始资料。设备现场管理人员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对设备出现的故障要及时上报, 不能隐而不报, 对设备发生的故障要及时分析、总结, 找出设备故障的原因和性质, 及时拿出处理方案, 并在实践中逐步摸索故障发生的规律, 以便日后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设备故障的发生。

5 奖惩并重, 激发设备管理积极性

设备管理要引入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发管理人员管好设备的积极性。一是明确设备管理标准。要制定设备的完好率, 保证各项运行参数在允许范围内, 要达到无脏、乱、缺、锈、漏现象;认真执行设备管理专职制和设备维护保养等规章制度;设备润滑做到“五定”和“三级”, 达到运行部位润滑、附件完整、外表清洁;维修工具齐整完备、灵活好用、摆放整齐;随机配件放置有序;各项记录齐全、准确、保管妥善等。二是开展红旗设备竞赛评比活动。如每年评选优秀“三手一员一者” (优秀设备检修能手、优秀设备保养能手、优秀节能能手、优秀设备员和优秀设备管理者等) , 对在设备管理中做出一定成绩的先进个人和班组, 要采取各种措施给以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并在单位间进行经验交流。三是开展设备大检查活动。除每年进行春秋两次设备大检查外, 还应坚持季度专项设备检查。每次的设备检查, 也都是对已命名的“红旗设备”的复查和重新验收, 对设备完好率下降班组、个人要取消荣誉牌;对故障率高的在检查过程中分析原因, 找出差距, 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 对属于责任事故而造成的损失, 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施工现场设备使用与管理 篇3

关键词:施工现场;设备使用;设备管理

一、施工现场设备使用

(一)施工机械的选择使用

1、根据公路建设项目作业内选择施工机械:以路基工程施工为例,路基工程作业内容包括土石方挖掘、铲运、填筑、压实、修整及挖沟 等基本内容,以及伐树除根、松土、爆破、表层清理和处置等辅 助作业,每种作业可根据工程类别选择机械与设备。

2、根据公路建设项目工程量选择施工机械:在公路建设项目的施工期限内,按照施工计划中的月作业 强度和日作业量选择施工机械。

3、根据运输距离和道路情况选择施工机械。

4、根据土质选择施工机械:在路基工程施工中,土壤是施工机械作业的主要对象,其性质和状态直接关系到施工机械的作业质量、作业效率和成本,因此土质是选择施工机械的重要根据之一。

5、根据气象条件选择施工机械:雨水会迅速改变土壤状态,特别是粘土。因此,选择施工机械时要充分考虑公路建设项目施工期间的气象情况。例如,久晴不下雨、土质干燥时可选择轮式施工机械进行作业,反之,旷日持久下雨、土壤过分潮湿 和作业场地及道路泥泞时,则选用履带式施工机械进行作业为宜。

(二)施工现场设备安全使用

设备的技术状况以及安全装置、设施、使用的配件、材料质量等,也会对设备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因此要从以下方面做好设备的安全管理。

1、一些大厂生产的品牌设备基本上都符合安全设计要求,但有的单位自制的简易设备,由于受到主观认识、技术水平、经济能力所限,很容易存在安全隐患,在采购或自制设备时要注意这一点。

2、1台设备由许多零配件组成,在众多的零部件中,难免有个别质量不合格的零部件装配到设备上去,成为事故的隐患,如l根质量不合格的刹车线、制动皮都会导致一场重大事故;1个有缺陷的气门弹簧会在发动机运转中突然断裂,使气门落入气缸,就会引起重大设备事故等等。因此要做好设备零件的管理。

3、确保机械使用的材料合格。由于材料本身不符合标准,如劣质油料就可以使机械遭受很大损坏;用不合格的翻修轮胎、不合格的钢丝绳起吊重物等,都可能引起事故。

4、要保证机械各部位运转正常,缺少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已失效的设备不得使用,严禁拆除机械设备上的自动控制机构,如力矩限制器、紧急停机开关等安全装置,严禁拆除监测、指示、仪表、报警及警示装置。机械周围可设立醒目的安全标志牌,用以提醒人们注意安全及发生意外时如何采取紧急措施。要根据设备技术状况制定设备报废计划,适时报废使用周期终止的设备,严禁使用淘汰及报废设备。

二、施工现场设备的管理

(一)规范机械设备使用和管理制度

建立工程机械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管理体系,按照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相关规范,从机械设备的购置、试用、改造、投入使用到维护保养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使用各管理网络,充分体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使得机械设备的第一责任人、日常管理责任人、操作人员等都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使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活动正常运转。对于用于施工的每台机械设备都建立详细全面的档案,档案资料的内容不仅要包含机械设备的日常工作内容、使用情况等,还应详细记录机械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记录与换件记录等。

(二)设备选型和采购要从源头控制,严把质量关

公路工程在大型设备选型上采取的原则是选用技术先进、生产适用、经济合理的设备。公路设备的采购首先要进行质量验收,对于大型设备运输需要拆解的要到厂家进行验收,验收之后方可入库管理。如因矿井整体竣工验收时间无法确定,导致井下回采工作面使用的综采支架提前大批量购买,在仓库放置时间较长,井下正常使用时出现密封圈老化,导致漏液现象,影响正常生产,增加工时和材料费的支出。导致事故的原因是采购计划时间没有合理安排。因此对于公路设备的采购要按照公路企业的生产经营要求和安排进行,在设备到货进行验收的时候,必须严格保证它们的质量、技术参数等。

(二)应用信息技术,大力推广机械故障诊断技术

建立在微处理机基础上的智能监控、监测和保护系统,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工况监测及状态显示和故障诊断及预警;掘进机可实现推进方向监控、电动功率自动调节、工况监测和故障诊断,在线工况监控与测量技术,实现了实时诊断。

(三)建立健全设备的台账制度

促路桥企业加强对施工设备的档案管理,完善施工设备的检查和维护记录。各路桥企业要建立健全施工设备的设备台账,严格按国家规定对施工设备进行寿命期限报废,禁止施工设备超期服役,另外对施工设备的维修保养各企业要根据施工设备的实际使用程度制订大中修计划,严格按计划对施工设备的金属结构、工作机构、电气系统和安全装置进行探伤检测和维修保养,同时要留有完善的维修保养记录,对事故设备和技改设备要聘请有关专家和有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全面检测,确认各部确实符合安全使用要求后再行启用,否则应及时作报废处理。

(四)加强备品管理,提高制备质量,降低成本

1、建好动态备件管理档案卡。机械设备从计划订购之日起,就由设备管理部门根据有关图纸、资料逐台建立备件卡片。并在设备进场后逐台核实。设备投放运行后,再根据设备的种类、工作环境、工作寿命以及在维修及检查中发现问题的部位、时间、备件耗用等,以月、季、半年为间隔周期,对易损部件的规格、型号、数量和产地作相应调整,建立起相对动态的备件卡片,为实现备件最佳储备提供依据。

2、加强计划与合同管理,规范备件工作。加强备件计划管理是在满足生产设备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降低备件储备、减少流动资金占用的有效措施。公司备件计划分年,季和临时计划。为杜绝盲目性和大而全,各级单位依据公司下发的年度检修计划,结合对生产设备状态监测所获取的情况,总结以往设备检修中备件实际消耗量和统计寿命周期,反复核查后向公司主管部门申购。应坚持比质比价的原则。备件制造厂必须是经IS09001质量标准审查并确认合格的分承包方。

3、强化备件质量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产行。实行质量责任制,业务人员不仅要掌握国家经济合同法规,且要精通技术,熟悉所订购备件的图纸、技术资料,充分掌握备件的技术性能和质量要求。

(五)严格执行施工机械油耗管理办法,降低成本

施工机械油耗控制难度比较大,油料消耗漏洞比较多,因此施工机械加油时,责任司机向调度提出申请,调度核对后,向物资部中心油库申请,油库管理人员核对后按程序加油;汽车吊、平板车原则上须到项目部中心油库加油,履带吊、发电机、搬运机等不能自行或行驶速度缓慢的机械,可由责任司机提出申请,到中心油库办理好手续后,由调度安排用油桶送油,加油完毕,须将油桶送回中心库;机械部会同物资部、调度每月底对每台用油机械实行用油考核,考核前退场的,在退场前进行考核,根据单机月度加油量、工作量、机械功率核算油耗。

(六)加强保养与维修,确保设备技术状况良好

设备保养工作必须强制执行。设备保养不当是造成设备故障甚至是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在机械设备保养工作中,要树立“按时保养”“按级保养”“按项保养”的现场管理思想,突出“科学性、强制性、预见性”,做到防患于未然。机务管理者要按照机械保养使用说明书制定切实有效的保养计划,驾驶员及操作手每天要坚持按“清洁、紧同、润滑、调整、防腐”的十字作业法做好例保工作。在设备维修工作中要配备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

参考文献:

[1]宋峰.高速公路设备管理之思考[j].山西建筑,2013年28期.

办公电脑使用管理制度 篇4

办公电脑使用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公司办公电脑使用的管理,规范员工在上班时间使用办公电脑,特制定本制度。

一、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各下属单位的所有员工。

二、电脑管理

综合办公室资产管理员负责公司计算机相关设备的配发和管理工作;网络管理员负责公司计算机相关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等工作。

三、电脑使用

1.电脑操作程序:

电脑开机时,应遵循先后打开电源插座→显示器→主机的顺序。

电脑关机时,应遵循先后关闭主机→显示器→电源插座的顺序。

要按照操作规范使用电脑,每次的开、关机操作间隔一两分钟,杜绝连续多次的开、关机操作。中午、下午下班时以及较长时间离开时,要及时将电脑关机。

2.实行电脑责任制,电脑分配给的使用人即为责任人,使用人要爱护分配给个人的办公电脑及配套设备,搬移或挪动电脑时要小心轻放,及时对其进行保养清洁,做好防尘防潮。

3.电脑及相关设备出现故障要及时报修办公室网管,确保电脑设备运转正常,严禁私自拆装电脑硬件及设备;如由于电脑使用人使用不规范、错误操作、搬移挪动不当等个人原因造成机器损害及故障,当事人要负相关责任。

4.每个员工应固定在自己分配的电脑上进行办公操作和存储资料,不要随意在任何一台电脑上操作存档。

5.公司、部门或个人的重要文件必要时要加密保存,对重要文件进行备份,以免造成文件的丢失,不得私自拷贝和外传重要文件,防止泄密;对公司或个人的资料,未经允许不得随意改动和拷贝。

6.不要在办公电脑上下载安装与工作无关的软件或程序。

7.上班时间不得在办公电脑上做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情,不得听音乐、看视频、玩游戏等等。

8.电脑要定期进行杀毒、检测,不下载危险内容和程序,确保电脑和网络安全。

四、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生效,解释权归综合办公室所有。

设备现场使用管理制度 篇5

规范甲供、甲控材料设备现场管理工作的程序,明确相应责任,使甲供、甲控材料设备进场验收工作顺利进行,确保其施工和安装质量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基本规定

1.管理工作应遵循公正、严格、客观的原则;

2.现场管理工作由项目主管牵头,根据材料设备的不同,具体明确负责的专业工程师;

3.所有甲供甲控材料设备均须按批验收,未经验收不得使用;

4.验收不合格的材料设备必须立即清退出场;

5.甲供材料设备到场应及时验收移交,施工单位负保管责任;

6.甲供甲控材料设备进场必须遵循《甲供、甲控材料设备进场验收管理办法》;

7.现场工程师须对乙方工程上所使用的甲供甲控材料设备进行经常检查,并配合物料供应部进行抽查;

8.现场工程师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反馈;

9.现场材料设备堆放场地应由总包单位统一安排,并服从甲方的管理。

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

1.安排甲供、甲控材料设备进场时间;

2.材料设备进场验收:

1)通知甲供材料设备进场联合验收现场人员;

2)参与甲供材料设备数量清点、质量验收;

3)参与甲控材料的品牌、质量、规格等方面的验收;

4)签署联合验收单;

3.监督材料设备现场取样送检;

4.检查材料设备现场使用情况:

1)是否已经过验收;

2)是否使用替代品;

3)是否按施工规范及产品要求施工;

设备使用维护管理制度范文 篇6

为规范全省煤炭销售票管理信息系统设备的管理,保证信息系统设备的稳定运行、及时维护,实现安全、保密、高效、节约的目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省厅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销售票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设备(管理机、票控机、打印机、扫描枪)及附属设备(USB KEY)实行定位安装、特许使用、专人管理,不得易地使用、挪作它用、借给他人或其它单位使用。

二、销售票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设备属定向生产的专用设备,信息系统使用人员不得对设备频繁开闭;不得随意搬运主要设备及附属设备;使用过程中,严禁晃动或搬运机箱及设备;不得私自拆卸、维修或人为损坏设备;严禁私自拔插、藏匿、丢弃、损坏网线、电源线、USB KEY及设备间的连接线。

三、为了销售票管理信息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设备操作人员不得私自更改和设臵设备参数;不得安装和运行与本业务系统无关的软件。

四、为了严格销售票管理信息系统人机交互操作对应关系,正确记录设备操作人员操作信息,信息系统操作人员的密码要个人牢记、互相保密、严禁串用,密码视同个人印章管理。为安全起见,应不定期更换密码;如密码泄露造成损失,追究操作人员个人责任。

五、销售票管理信息系统设备使用人员要爱护设备,不得粗暴操作;工作人员在下班或确认不再用机时,必须正常关闭设备后方可离开;严禁未经授权人员操作和使用票控设备和管理设备。

六、操作人员发现系统设备出现故障或异常,有责任和义务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并报告管理人员;如发现异味、冒烟、打火、异常声响等,应及时关闭机器、切断电源、保护现场、做好记录报告管理人员;在故障不明之前严禁再次启动设备。

七、销售票管理信息系统操作人员要本着节约的原则,合理使用耗材,不得铺张浪费;更换打印票纸、碳带、打印头需打开打印机时,要先关闭打印机,摘下戒指、手表和其他饰品,防止打印头被意外损坏。抬起打印头安装耗材的打印机,耗材安装完毕时,应轻轻压下打印头,避免强烈冲击。

八、设备应做好防火、防盗、防磁、防潮、防尘工作,应定期保养维护。销售票信息系统的设备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除尘保养,按规定清洁打印头和走纸轴。维护和保养打印机时,要严格按照打印机的维护和保养规程操作,严禁违反规程进行清洁保养,以免造成打印机和打印头的损坏。

九、设备上严禁搁放物品,严禁将易燃、易爆、易碎、易污染、磁性物品及有腐蚀性和刺激性的固、液、气体物品放臵设备旁;使用的回型针、大头针等金属物品应妥善存放,防止进入机器,避免造成事故。

十、销售票管理信息系统设备的网络接入与运行要严格遵守煤炭专网接入管理制度。

十一、违反本制度视同违反工作纪律处理。

十二、本制度由山西省煤炭票证管理中心解释。

山西省煤炭销售票管理信息系统 业务处理前端操作规程(试行)

为了更好地使用山西省煤炭销售票管理信息系统,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指导各企业、各换开票单位对煤炭销售票管理信息系统业务处理前端——票控机的正常使用操作,规范其操作使用步骤,特制定此日常操作规程。第一步、检查是否插好票控Key和用户Key,依次打开UPS、票控机、打印机。

第二步、待票控机自检完成自动进入煤炭销售票系统登录界面后,输入操作员名字和密码,点击登录,进入功能主界面。

第三步、核对票控机系统时间,维护票控机本地信息,下载服务器信息。

第四步、检查所安装的票号、开票量及开票量控制模式。如需要,再次直接安装或下载后安装票号和开票量。

第五步、选择开票类型,进入开票界面核对电子票的票号和纸制票的票号是否一致。

第六步、填写销售票各项信息,核对是否正确,打印开具销售票。

第七步、开票过程中随时检测网络连接情况,及时手工上传未上传的开票明细;离线开票的票控机,月末到上级单位管理端刷卡,上传开票明细。

第八步、开票结束,要选择退出界面正常关闭功能,按正常步骤关闭票控机,不得直接关闭系统。开票过程中不得拔插key。第九步、如需要,根据情况查看、打印各种报表(日报表,月报表,年报表)。

山西省煤炭销售票管理信息系统 操作使用人员岗位职责(试行)

为增强山西省煤炭销售票管理信息系统操作人员的责任感,强化操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发挥信息系统管理功能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保证信息系统设备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特制定信息系统操作使用人员岗位职责。

一、操作人员应熟练掌握票控系统操作技术和业务。

二、操作人员应爱护系统设备,保持工作场所干净整洁,不得在使用系统设备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

三、信息系统主要设备由专人操作,严禁未授权人员使用系统设备,未授权人员未经许可不得查询有关资料;增强安全意识,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下班时要切断电源、关闭门窗,做好防范工作。

四、为保证信息系统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系统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系统设备维护管理制度,使用信息系统和保养维护信息系统设备。

五、严格按业务前端操作规程开具票据,传送票据。

六、信息系统管理人员要掌握本单位用户KEY和票控KEY的票号,并及时将上级管理部门下发的票号、票量下载到用户KEY上,并安装在票控KEY上,保证票控设备的正常使用。

七、管理人员每月末须查看本单位(含下级单位)的机打票开具情况,督促各使用单位务必于每月5日前将上月开票信息全部上传,网络故障或未联网时通过用户KEY上传。

八、信息系统出现故障,操作人员应做好故障记录,注明出现故障时间、原因及采取的措施,及时上报上级主管单位。

九、信息系统操作人员要及时、完整、准确收集整理本矿(厂)基本信息资料,及时通过管理机登录后台管理信息系统,准确录入、变更有关信息(如:购买方、集运站、品名等)。

十、用票单位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规定,通过管理机认真做好票本管理、开票量管理以及报表统计等工作。

十一、定期对报表信息进行分析,为指导日常工作和领导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探讨现代农机设备使用与管理方法 篇7

一、目前农用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成果的不断普及, 农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农耕期间现代化农业机械作业方式已经逐步取代了原有的人畜劳作的生产方式, 使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2012年时, 我国耕地的机械化作业面积已经达到总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 与1992年相比提高了一倍有余。通过对比, 我们不难发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着显著的作用, 也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近几年, 随着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的支持以及农民收入的显著提高, 使得农业机械化进程呈快速发展的趋势。在2012年我国的粮食总产量近12 000亿斤, 使得我国的农业产业发展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实现了我国农产品产量连续十年稳步增长的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 农业机械化作业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农户对农机了解的不全面,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同时农户又缺乏对农机的保养与管理的意识, 使得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与作业效果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在使用农机设备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1. 农机设备工作时的安全问题

安全是永恒不变的话题, 无论是在生产农机的过程中, 还是在农户使用农机的过程中, 安全都是排在第一位的。但是任何行业的生产作业都不存在着绝对的安全, 所以在进行农机操作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安全因素。这就要求相应的操作人员在使用农机进行作业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在农机工作的过程中在保证作业效果的同时也要密切关注作业区域内其他工作人员的位置, 避免由于操作失误对其他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切实做到安全操作安全生产。

2. 对于农机操作人员在其上岗前要进行相应的培训

要对农机操作人员进行相关专业技能的培训、安全生产培训以及如何处理农机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突发状况的培训, 在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与实际操作的考核, 考核合格后颁发国家承认的农机操作证。在培训过程中, 最重要的是针对农机操作与使用技能方面的培训, 在培训的过程中主要要求农机操作人员掌握农机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 以及农机的适用范围与安全操作流程。与此同时还需要相关操作人员简单的掌握农机的保养、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简单故障的维修。由此可以看出, 相关使用技能的培训在保证农机安全平稳生产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对农机设备进行保养

农业机械设备是具有极强专业性的生产作业产品, 由于其自身的结构特点以及工作性能决定了它的使用寿命以及工作的效率。所以在农业机械设备使用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使用与保养, 这是因为良好的操作习惯以及细心全面的保养可以极大程度的增加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较高的工作效率。从普遍意义上来讲, 对农业机械设备的保养主要分为两个环节:技术保养和机械维修。这两个环节在农机的管理过程中是尤为重要的。

1. 农机设备的技术保养

在进行农业机械设备保养时我们要遵循两个原则进行:以防为主以治为辅, 以养为主以修为辅。在进行保养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农业机械相关的保养要求进行, 依据燃油的消耗情况对动力型机械按照周期进行保养, 同时要保证保养质量, 这样可以保证农业机械设备在进行作业时处于较好的状态。

2. 对农业机械设备的维修

为了更好地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 农机越来越向着小型化发展, 随着农机拥有量的迅速增加, 农机维修市场也得到了比较快速的发展。农业机械设备诊断的技术也随之迅猛发展, 而且其诊断的技术及相关诊断设备日益全面且简单。比如说, 以前用水力测功率的办法去测试拖拉机功率, 发展到之后的简易机械式测功仪以及更为方便快捷的便携式电子测功仪, 这样使得许多只能定性不能定量、定部位的故障得到了更加明确的诊断结论, 降低了维修工作的盲目性, 同时也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费。

摘要:随着农业机械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农机的保有量持续增加, 农机作业面积不断扩大, 这就使得对农机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 如何正确的使用、保养与维修农机, 使其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出最高的性能, 有效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最终实现农业产品产量的增加, 成为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办公设备管理使用制度 篇8

关键词:特种设备 使用管理 定期检验 合法使用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特种设备的发展,特种设备事故也有所增加的趋势,特种设备事故的产生有其自身的内在原因,主要是特种设备的设计和制造,也有安装、使用操作等外在因素的制约,因此,为确保特种设备安全、合法、有序、可控,国家对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到使用管理等一系列关键环节制定了相应的安全技术监察规范、监督检验规程、使用管理规则等法规制度。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最高要求是国务院颁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最新版为2009年国务院令549号文件,从2009年5月1日开始执行。《条例》是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及重要法规依据,从总体上对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 、压力容器(含气瓶) 、压力管道 、电梯 、起重机械 、场(厂)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各类特种设备依据《条例》又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制造许可规则、定期检验规则、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及使用登记管理规则等制度,使特种设备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形成规范化管理。

特种设备普遍存在于石油、化工、能源、钢铁等领域,对企业而言,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检验、登记、使用管理到报废的整个过程,均需按照国家特种设备相关行业标准执行。

2.特种设备的前期管理

依据《条例》规定,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的制造、安装、改造单位,以及压力管道用管子、管件、阀门、法兰、补偿器、安全保护装置等(以下简称压力管道元件)的制造单位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制造、改造单位,应当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相应的活动。

企业在购置特种设备时务必选择有相关特种设备设计资質、制造资质的单位进行采购活动;在进行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时,须选择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将相关资质证明材料存档备案,并到当地质量监督监察机构办理施工告知手续后方可进行相关活动,安装改造后须经过监督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取得监督检验报告,办理注册登记后方为合法使用。

3.特种设备的基础管理

钢铁公司的特种设备种类比较多,一般有锅炉、压力容器(包括气瓶)、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电梯、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做好特种设备设备的基础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严格贯彻执行《条例》及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2)依据国家法规,制订企业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安全操作规程等规范性文件,逐步形成特种设备管理体系,并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3)定期组织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工作。

(4)确定企业特种设备专(兼)职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特种设备专业管理工作的开展及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的落实,并定期向监督检查机构反馈本单位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年度检验等情况。

(5)新装特种设备须逐台进行监督检验,取得合格的检验报告后到当地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取得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在用的特种设备应按照相关规定组织实施定期检验。

(6)企业予以停用或报废的特种设备,应当向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停用或注销手续。

(7)建立特种设备管理台帐。以便从总体上掌握特种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特种设备的日常管理及定期检验工作。

(8)建立特种设备技术档案。逐台将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作单位、质量证明书、使用维护说明及安装技术文件、检验报告等相关资料归档,按要求逐台建立技术档案并编号,与台帐对应,做好特种设备资料管理工作,以便需要时有档案可查。

(9)制订特种设备操作规程。每台特种设备均需按照使用及管理要求编制与之相应的操作规程。

(10)操作牌制度。起重机械、电梯、场(厂)内机动车等机电类特种设备,统一制作机电类特种设备操作牌,组织使用单位加装机电类特种设备专用钥匙控制箱,将钥匙与操作牌拴在一起,作为该台设备操作使用的唯一凭证,无操作牌不得操作设备。

(11)持证上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4.日常检查及维护保养

为加强特种设备的日常管理,各单位须加大特种设备的自行检查工作力度,每月至少一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除安全隐患。对于生产用的重要特种设备及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特种设备须进行重点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及设备使用状况,并存档。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组织处理并上报。

机电类特种设备需根据企业的相关要求,对传动机构、控制装置、机械部分及制动装置等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必须由取得许可的安装、改造、维修单位或者电梯制造单位进行,应当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并做好电梯维护保养记录。

5.定期检验

实施定期检验是企业确保特种设备合法使用的重要途径。使用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以“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出厂或者交付使用;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为标准,严格要求,认真管理,制定定期检验计划,在有效期届满前做好特种设备检验工作,确保特种设备安全合法使用。

冶金起重机每年检验一次,其他起重机一般每两年检验一次;电梯与厂内机动车辆每年进行一次定期检验。

压力容器根据安全状况等级判定检验周期,一般3至6年进行一次全面检验。

锅炉的外部检验一般每年进行一次,内部检验一般每二年进行一次,水压试验一般每六年进行一次。对于无法进行内部检验的锅炉,应每三年进行一次水压试验。只有当内部检验、外部检验和水压试验均在合格有效期内,锅炉才达到合法使用条件,投入运行。

锅炉与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需结合检修或年修时间进行。锅炉在进行内部检验时需提前停炉,放净锅炉内的水,打开锅炉上的人孔、头孔、手孔、检查孔和灰门等一切门孔装置,使锅炉内部得到充分冷却,并通风换气;主要是检验锅炉承压部件是否在运行中出现裂纹、起槽、过热、变形、泄漏、腐蚀、磨损、水垢等影响安全的缺陷。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是在停机状态下进行的,需对设备进行焊缝打磨、探伤、无损检测等工作。企业往往由于生产原因,无法在特种设备有效期到期时停机,这就要求企业与监督检验机构沟通,充分利用设备检修时间进行调整,完成定期检验工作。

对于承压类特种设备,主要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使用单位还需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每年一次的在线检验,即年度检验,可由监督检验机构实施,也可以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安全阀每年校验一次,压力表每半年校验一次,校验记录需存入技术档案。

6.结论

特种设备是企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其安全状况关系到生产建设及企业职工的生命安全。因此了解特种设备,关注其安全状况,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与合法使用,对保障企业生产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9年5月

[2]《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009年8月31日

办公室使用管理制度 篇9

二、教师要教育自己的子女、家属工作时间内不得使用办公室的电脑。

三、星期天和节假日,各办公室的电脑要妥善保管,注意防尘和用电安全。加强防火、防盗的安全保卫工作。

四、计算机周围应保持干燥,不应把装水的容器放于桌上。

五、不得在电脑上发送与教学无关的邮件,不随意从互联网下载程序,不随意安装软件,也不随意删除软件。

六、不得私自修改系统配置、拷贝系统使用的.软件。不得私自拆卸和连接各种硬件设备,由此造成的损失由操作者负责赔偿。

七、学校要加强对计算机的管理,安排专职或兼职管理员负责计算机的日常管理、使用、保养、维护、安全工作。

八、外来的数据或对外报送的数据以及从外界录入信息的数据,一律要进行电脑病毒检测,在确保没有病毒时方可使用学校电脑读取信息,由此引发的系统崩溃或其他损失由使用者负责。

九、计算机如出现异常现象时,请及时上报计算机管理员。

办公设备管理使用制度 篇10

一、岗位责任制度

(一)主要负责人岗位职责

1、贯彻和遵守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建立、健全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组织制定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计划,并监督落实,确保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

2、根据要求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设置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均应当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特种设备管理或者作业工作。

3、确保特种设备必要的经济投入和人员保障,定期组织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检查方案、内容和情况要记录在案。

4、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定期召开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会议,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组织开展演练。

6、及时、如实向特种设备监管部门报告特种设备事故,并按照“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原则,分析原因,完善措施。

(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1、熟悉和宣传贯彻有关特种设备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技术常识,积极参加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培训,并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2、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并负责本单位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工作和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资料的归档工作。

3、检查本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并做好记录。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4、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演练。

5、编制常规性安全检查的计划并组织落实,做好日常的特种设备定期检修、维护保养,按时申报并配合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做好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工作。

6、根据规定,配合有关机构做好特种设备事故报告、调查、处理、汇总和统计工作。

7、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三)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职责

1、在岗时段随身携带证件,做好设备运行记录,不脱岗、不离岗,并自觉接受本单位的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2、严格执行特种设备有关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按照规定填写运行、交接班等记录。

4、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且记录。

5、积极参加特种设备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

6、拒绝违章指挥。

7、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向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8、参加应急演练,掌握相应的基本救援技能;

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考核制度

1、根据本单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配置、员工换岗和调动情况,制订从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申报、培训、申请考核并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计划。

2、强化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条件审核,保证作业人员的文化程度、身体条件等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3、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定期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安全教育和培训应做出记录。

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到期前3个月,应向发证部门提出复审申请,逾期未申请复审或复审不合格人员不得继续从事特种设备的作业,其《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应予以注销。

三、安全管理档案制度

1、建立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档案,至少包括设备台账、作业人员台账、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并指定专人负责相关档案的建立和保存。

2、按照特种设备种类分类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台账、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台账,并绘制有较为直观、准确的特种设备分布示意图。台账应及时更新,确保为最新状态。

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台账内容应包括:设备名称、设备位号(或内部编号)、注册登记信息(注册代码、使用证号)、设备主要参数(额定起重参数、压力、介质、尺寸、制造单位、产品编号等)、检验信息(安全状况等级、下次检验日期等)、使用状态情况等。

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台账内容应包括:姓名、作

业类别、作业证号、取证时间、复审情况等。

5、逐台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实现一机一档。

6、安全技术档案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⑴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和安装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

⑵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报告及记录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

⑶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⑷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和校验(检验)报告;

⑸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⑹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资料(注册登记表和使用证等)。

7、安全技术档案为长期保存档案,设备报废后方可销毁。

四、特种设备采购与验收制度

1、使用单位应当选购取得相应制造许可的单位生产的特种设备(或部件、安全附件、压力管道元件)。使用单位不得采购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特种设备用于生产。

2、设备到货后,使用单位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对照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查验设备随机资料,并对实物进行检查。

3、供特种设备安装、维修使用的部件、安全附件、压力管道元件,必须妥善保管,做到标识清晰,质量证明文件齐全,确保安全质量的可追溯性。

4、对设备(或部件、安全附件、压力管道元件)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联系相关制造单位予以妥善解决。

5、气瓶使用单位应对瓶装气体供方进行评价,应选用取得相应气瓶充装许可证单位充装的气体。气体到货后应当对气瓶进行安全检查,确认有关充装、警示、检验等标识齐全有效后方可使用。

五、特种设备安装、维修、改造制度

1、使用单位应当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特种设备安装、维修、改造。

2、使用单位应当向安装、维修、改造单位提供有关设备资料,配合办理设备安装、维修、改造告知手续,督促并支持安装、维修、改造单位依法申报监督检验或验收检验。

3、特种设备改造所使用的设计文件、部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4、特种设备的改造、重大维修过程应经过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

5、特种设备安装、维修、改造完毕,应及时进行现场验收和设备交接,向施工单位索取竣工资料并归入相关特种设备档案。

6、应依法进行监检而未监检或监检不合格的,使用单位不应接收相关设备或将相关设备投入使用。

7、经改造验收合格的设备,应当在验收合格后30日内持有关资料向原设备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六、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制度

1、使用单位应当在设备投入使用前或使用后30日内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使用登记。使用登记的有关资料(注册表、使用证等)应及时存放于设备档案内。

2、使用登记前,使用单位应按照相应登记规则要求,填写使用登记相关表格。

3、办理使用登记时,应按特种设备登记部门的规定和相应登记管理规则的要求,向设备登记部门提供设备质量证明文件等有关资料。使用单位应保证所提供资料真实,填报信息正确。

4、设备登记后,应将使用登记标志置于或者附着于相关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5、设备发生以下变化时,使用单位应按有关使用登记规则的规定,及时到原登记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⑴单位名称发生变更;

⑵设备转让或出租;

⑶设备变更使用地点;

⑷设备使用状态发生拟停用一年以上(或停用后重新启用)、报废、拆除等变更;

⑸设备更改使用参数。

6、气瓶(车用气瓶除外)使用登记工作由充装单位负责。租用设备的使用登记工作由产权单位负责,登记后将有关资料及时移交设备使用单位。

七、特种设备运行及日常维护保养制度

(一)一般要求

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严格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做好设备运行管理,明确设备运行管理的责任部门及责任人。相关作业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要求进行操作并如实、认真记录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

2、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应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至少每月组织一次自行检查,每年进行全面检查,并作出记录,保证在用特种设备始终处于安全状态。

3、特种设备应严格按照使用登记时核定的工作参数使用,严禁超过使用登记所核定的技术参数和用途运行,不应带病运行。设备压力表、水位表、液位计等显示仪表应该用红颜色标示出上、下限或者是限制区;压力容器在正常工作时工作压力波动较大的,应用绿颜色标示出压力的正常波动范围,用红颜色标示出最高工作压力限。

4、特种设备使用场所,应具备设备安全运行的环境条件,具有规定的安全距离、安全防护措施,以确保其安全运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根据设备使用环境,综合考虑事故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5、在特种设备使用、维修等场所应按照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安全须知等进行危险提示、警示。

(二)压力容器

1、压力容器应按照压力容器使用管理规则的要求每月进行一次定期安全检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查;压力管道应按照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试行)、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公用管道和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长输(油气)管道的规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查(或在线检验)。检查(或在线检验)应形成报告。检查记录或报告应存入安全管理档案。

2、固定式压力容器的检查可以由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组织经过专业培训的作业人员进行,也可以委托依法取得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持证的压力容器检验人员进行。

3、工业管道的在线检验、公用管道和长输管道的检查可以由使用单位持有压力管道安全管理或巡线维护项目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人员进行,也可以委托依法取得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持证的压力管道检验人员进行。

(三)电梯

1、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应由使用单位委托取得安装、改造、修理许可的单位或者电梯的制造单位进行。

2、电梯应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应在维护保养中严格执行国家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保证其维护保养的电梯的安全技术性能,并负责落实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3、使用单位电梯管理人员应对维保记录进行确认。维保单位发生变化时,应在变更后15日内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4、使用单位无能力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的,应委托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实施,但应签订相应的合同,明确法律责任。

(四)大型游乐设施

1、大型游乐设施的运营使用单位在大型游乐设施每日投入使用前,应进行试运行和例行安全检查,并对安全装置进行检查确认。操作人员应做好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

2、大型游乐设施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在设备的入口处等显著位置张贴乘客须知、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注明设备的运行特点、乘客范围、禁忌事宜等。

3、在国家法定节假日或举行大型群众性活动前,运营使用单位应对大型游乐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维护,并加强日常检查和安全值班。

4、对超过整机使用期限仍有修理、改造价值可以继续使用的大型游乐设施,运营使用单位应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通过检验或者安全评估,并办理使用登记证书变更;运营使用单位应加强对允许使用的大型游乐设施的使用管理,采取加强检验、检测和维护保养等措施,加大全面自检频次,确保使用安全。大型游乐设施主要受力部件超过设计使用期限要求的,应及时进行更换。

5、大型游乐设施运营使用单位租借场地开展大型游乐设施经营的,应与场地提供单位签订安全管理协议,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场地提供单位应核实大型游乐设施运营使用单位满足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运营使用条件。

(五)锅炉

锅炉使用单位应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锅炉水(介)质处理。

(六)气瓶

1、气瓶充装站应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按规定做好工作记录并妥善保管,特别是充装前的检查记录、充装操作记录、充装后复验和检查记录,并对气瓶的充装安全负责;负责气瓶的维护、保养和颜色涂敷工作;向气瓶使用者宣传安全使用知识和危险性警示要求,并在所充装的气瓶上粘贴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及国家标准规定的警示标签和充装标签。负责气瓶的送检工作,将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气瓶送交指定的气瓶检验机构报废销毁。

2、气瓶充装单位只能充装自有产权气瓶(车用气瓶、呼吸用气瓶、灭火用气瓶、非重复充装气瓶和其他经省级质监部门安全监察机构同意的气瓶除外),不得充装技术档案不在本充装单位的气瓶。

3、充装单位应采用计算机对所用的自有产权气瓶进行建档登记,并负责涂敷充装站标志、气瓶编号和打充装站标志钢印。鼓励采用条形码、电子标签等先进信息化手段对气瓶进行安全管理。

4、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储罐及压力管道的法兰垫片应是符合要求的金属缠绕垫片,严禁对液化石油气钢瓶进行超装。液化石油气充装管路系统应配备紧急切断装置,现场检查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应能够熟练操作紧急切断装置。

5、氢、氧气瓶色标应完好,严格使用防错装接头进行充装。

6、车用气瓶充装站应执行DB13/T 1831的规定,不应对无使用登记证、超期未检或报废气瓶进行充装。

7、溶解乙炔气体充装单位应有测量瓶内余压、剩余丙酮量和补加丙酮的装置,冷却喷淋和紧急喷淋装置,并有可靠水源。

8、易燃和有毒气体的充装单位应配备抽真空或置换和残气残液回收或处理装置。

(七)异情处置

1、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在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

2、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或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时,使用单位应及时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3、重要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积极推广视频监控,充分运用电子监管手段,保障设备安全运行。

(八)安全附件与安全保护装置

安全附件与安全保护装置应配备齐全且灵敏、可靠,不准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各种安全附件与安全保护装置要有专人负责管理,经常检查和维护保养,并落实到人,建立档案,编制设备检修计划,定期校验和检修,并记录。

八、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制度

1、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或停用一年以上设备重新启用时)前一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检验申报表的内容应包括拟检验设备的基本信息(名称、内部编号、注册代码等)以及计划检验时间。

2、使用单位应积极配合检验检测工作,提供必要的检验检测工作条件,告知检验检测人员安全注意事项。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时,使用单位应派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等相关人员到现场做好安全监护和配合工作,确保检验人员的安全及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3、现场检验检测结束后,使用单位应对存在的问题按

照要求尽快进行整改,直至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同时,使用单位还应及时向检验机构反馈整改情况,索取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报告、安全装置校验报告和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并存入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4、使用单位应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确保其灵敏、可靠。

5、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6、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周期划分。

九、特种设备隐患治理

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整改监督责任制度,认真开展隐患自查。

2、对在本单位日常检查、检验检测机构定期检验和政府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安全监察中发现的特种设备隐患,使用单位应及时填写《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台账》,建档管理,并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督查。《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台账》内容应包括隐患名称及隐患发现来源、处理结果等。

3、对于已经发现的每项特种设备事故隐患,使用单位应当指定部门或人员负责隐患治理工作。应当投入必要的隐患整治资金,并及时安排时间进行整治。

4、经过整治消除隐患后,有关部门和人员要进行检查(验)确认,并在有关书面检查材料上签字。对于安全监察机构《安全监察指令书》或检验检测机构《检验结果通知单》提出的问题,使用单位应及时填报《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整改回复报告书》,以书面形式将整改情况报相关安全监察或检验检测机构确认。

5、对于因生产等原因不能(或难以)及时整治的隐患,使用单位应进行风险评估,对重大的、难以容忍的隐患,必须及时予以消除。其它严重程度的,应当制定监控方案,落实监控措施、监控责任、整改期限。监控措施经特种设备管理机构审核,并报经单位分管安全负责人、主要负责人签字后实施。重大隐患的监控方案还应报告发现该隐患的安全监察或检验机构备案。隐患监控时发生事故的,由使用单位负责。

6、对于仅依靠本单位力量难以消除的隐患和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隐患,应书面报告当地政府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协助消除。

7、对于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特种设备设计使用年限或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或者经检验检测不合格又无法消除安全隐患,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并应当向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

8、隐患整改和确认的相关资料应及时存入安全管理档案。

上一篇:西方哲学智慧第十六章课后作业及答案下一篇:奖学金申请书个人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