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器材及冷藏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2024-09-17

预防接种器材及冷藏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精选2篇)

预防接种器材及冷藏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篇1

一、冷藏设备及器材配备:

乡(镇)有疫苗冷藏箱(供储运五天疫苗),每个村有疫苗冷藏包(供储运三天疫苗),有各种规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在接种时做到一人一针一管。

二、乡(镇)所有设施及接种器材一律专人专柜保管,乡(镇)防疫人员负责全乡(镇)设施和器材配备的管理,建好设施及器材帐,保持器材及设备的整洁干燥和完善,冷藏箱(包)不存放有水的冰排,使器材和设备保持在最佳能动状态。

三、设备及器材在接种前下发至各接种(点),接种完成即如数交回,做到领发有登记,回收有检查,损坏必赔偿。

四、设备及器材坚持专物专用,任何人无权借故它用。卡介苗专用注射器只能注射卡介苗,严禁使用过卡介苗的针管针头接种其它疫苗。

五、冰箱(或冷库)每天记录温度,经常除霜,随时监测机械运转情况,出现故障及时排除并作好记录。设备严禁存放食物,尽量减少开盖次数,保证冷藏效果。

预防接种器材及冷藏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篇2

1 存在的问题

1.1 发证机关不明确

《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第12条规定:“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儿童的监护人应当相互配合, 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在一些地方性有关计划免疫法规中规定:适龄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应及时向当地医疗保健机构审请办理预防接种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接种证的签发主要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所在地的乡 (镇、街道) 卫生院或村 (居委会) 卫生所办理, 一部分则在当地医疗机构或所在厂矿、部队、学校等医院办理相关手续。由于行政区划及主管系统的不同, 接种证的签发较为混乱, 没有法定的责任签发部门或机构, 造成了发与不发都无人追究的状况, 卫生行政部门难以准确掌握适龄儿童中接种证的发放总量, 也难以掌握计划免疫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这种状况在城乡结合部、工矿企业、流动人口聚居地区表现的尤为突出, 这样势必影响计划免疫工作的全面开展。

1.2 接种证没有严格的标准

接种证作为国家计划免疫工作的法定管理凭证, 不仅应当有明确的发证机关, 而且应当有严格的标准式样。但在实际工作中, 接种证往往是由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自行定购, 格式、内容、质量、使用年限等参差不齐;有的项目只局限在计划免疫所用疫苗上, 不能充分体现儿童接受的各种预防接种服务情况;有的质量粗糙, 不易长久使用和妥善保存, 造成接种证的损坏和丢失。

1.3 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传染病防治法》第12条规定:“幼托机构、学校在办理入学、入托手续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这是预防接种证的法定管理程序。实际工作中对接种证的管理往往只重视免疫接种率的达标验收, 而相对忽视了在办理入学、入托手续时查验接种证的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托儿所根本就不进行检查, 不能充分掌握儿童的接种情况。而作为计划免疫的主管部门——卫生行政机关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对这方面的问题督促检查力度不够, 只重视了系统内部管理, 而忽视了依法进行社会管理, 无形中使社会和家长对接种证的认识程度下降。

1.4 使用过程中操作不规范

这在实际工作中最为常见, 主要是基层防疫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造成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证的签发不及时, 有的是接种几次后才给补发, 有的则为了应付检查才予以补发;证的填写不规范, 随意涂改时间, 缺项或漏项, 造成接种资料不完整;证的保存管理不按规定执行, 有些地方以家长保存不当为理由, 将接种证集中保管在村卫生所, 在计免工作检查时再分发给大家。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接种证的法定性、严肃性。

1.5 家长的认识程度不高

作为接种证的持有者, 儿童家长由于没有真正认识到接种证的作用和价值, 对接种证的使用和保存不当, 损坏丢失现象较为普遍, 在广大农村尤为突出, 致使基层防保站不得不集体保管。当然, 这与卫生部门宣传力度不够密切相关。

2 原因分析

2.1 认识高度不到位

作为接种证的管理部门, 没有站在法制的高度认识接种证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而只把它当作是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本资料对待, 从而造成管理工作中的松懈和漏洞。

2.2 管理力度不到位

由于接种证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在实施管理过程中没有突出接种证的法定作用, 对接种证的管理缺乏科学、严肃的工作态度。

2.3 服务措施不到位

近年来计划免疫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认同, 但是滑坡现象和盲区仍然存在, 这说明计免工作还没有真正走上法制化管理轨道,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各项服务措施还没有落实到实处。

3 建议

3.1

全面提高对“预防接种证制度”的认识, 站在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的高度上认识预防接种证的作用和价值 提高卫生部门和各级计免人员的认识, 依法进行管理, 使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向法制化管理轨道迈进;提高儿童家长的认识, 使其能够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

3.2

健全预防接种证制度, 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各级卫生部门要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中儿童接种证制度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重点突出接种证在计划免疫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一条以接种证为核心内容的基层接种点的计划免疫管理办法, 扭转以往因资料管理不善而带来的被动局面。

3.3

上一篇:安徽省教资认定下一篇:注重实效建立班组安全管理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