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知晓率

2024-06-21

预防接种知晓率(精选3篇)

预防接种知晓率 篇1

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1], 是儿童健康的基本保障。为了解辖区内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以及对预防接种态度, 促进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开展, 笔者于2012年9月对辖区内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儿童家长进行预防接种知识问卷调查,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辖区内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儿童家长共450名, 其中女312名、男138名。

1.2 调查内容

制订统一调查问卷, 内容包括基本信息、预防接种知识、家长对预防接种态度、获得预防接种知识的途径等。

1.3 调查方法

在2012年9月新生入园、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时, 随机向儿童家长开展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480份, 收回450份, 问卷由家长根据填写指南在现场填写。用SPSS 18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信息

450名被调查者中, 平均年龄31岁。其中男性138名, 占30.7%;女性312名, 占69.3%。小学文化程度9名, 占2.0%;初中文化程度62名, 占13.8%;高中及以上379名, 占84.2%。职业工人78人, 占17.3%;干部320人, 占71.7%;其他职业52人占11.6%。

2.2 被调查者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情况

2.2.1不同学历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回答情况

高中以上学历答题正确率86.9%、初中67.0%、小学42.8%;学历越高知晓率越高, 不同学历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82.38, P<0.01) , 见表1。

2.2 儿童家长获得接种知识的途径

儿童家长主要是从预防接种医生处获得免疫接种知识, 382人, 占85%;其次是通过电视、广播243人, 占54.0%;及宣传材料和书籍234人, 占52.0%;孕妇保健指导189人, 占42.0%。

2.3 儿童家长对不同疫苗的知晓情况

知晓率较高的疫苗有乙肝疫苗 (450人, 100.0%) 、卡介苗 (44人, 97.8%) 、麻疹疫苗 (449人, 99.8%) 、脊灰苗 (440人, 97.8%) 、而对2008年扩大免疫规划新增疫苗如甲肝疫苗 (136人, 30.2%) 、乙脑疫苗 (158人, 35.1%) 、流脑疫苗 (172人, 38.2%) 知识知晓率较低。

2.4 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态度和行为

有92.2% (414/450) 的家长认为应该带孩子接种疫苗, 4% (18/450) 的家长认为可选择性接种疫苗, 3.8% (17/450) 的家长认为接种不接种无所谓。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儿童家长的学历越高、预防接种知晓率越高, 计划免疫意识越强。低学历儿童家长由于相关知识缺乏, 不知道接种疫苗的益处、不知道去哪里接种、怕接种后有不良影响[2], 以至造成儿童接种疫苗不及时、漏种情况。可见, 对低学历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宣传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儿童家长对乙肝疫苗、卡介苗、麻疹疫苗、脊灰疫苗的知晓率高, 而对甲肝、流脑、乙脑疫苗的知晓率低。究其原因, 与国家免疫策略的调整, 实行常规免疫、强化免疫、应急接种相结合的免疫策略;在2009、2010年两次麻疹强化免疫;在脊灰疫苗常规免疫的基础上, 连续多年开展强化活动, 使一些家长认识增强;而2008年开始实施扩大免疫规划中新增加的甲肝、乙脑、流脑疫苗知晓率低有关。人们对某种知识的认识提高需要一个过程, 有的甚至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要提高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认识, 应充分利用媒体进行宣传, 张贴标语、印发宣传册, 广泛普及预防接种知识, 提高全社会参与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从儿童家长获得免疫知识的途径来看, 85%是通过预防接种医生口头宣传, 这种宣教形式虽然针对性强、见效快, 但理解不深刻、很片面。人们不能真正从内心接受、理解。随着社会发展、要从广播、电视、书籍等多种渠道获取。开展入园、入学接种证查验工作, 是在常规免疫的基础上, 保持疫苗高接种率、控制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在托幼机构、学校流行的重要措施[1], 是查漏补种的一项重要手段。入园、入学接种证查验能督促儿童家长在入园、入学后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疫苗[3], 在查验接种证的同时, 开展接种知识宣教工作, 宣传效果好, 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的态度, 能直接影响儿童疫苗接种率。若监护人不知道接种信息, 对预防接种重要性认识不足, 对疫苗的安全性存在疑虑, 认为接种疫苗存在风险, 因而不能主动配合接种, 就会降低儿童免疫接种率。可见, 加强对儿童母亲、育龄期妇女、孕产妇的计划免疫知识宣传, 提高其计划免疫知识的知晓率, 对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陇德.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101.

[2]岳晨妍, 夏伟, 樊春祥, 等.贫困地区儿童监护人免疫规划知识知晓情况调查[J].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1, 17 (2) :185.

[3]蓝羲, 周玉清.预防接种服务因素的研究现状[J].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1, 17 (6) :561.

预防接种知晓率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常规预防接种0~4周岁儿童的家长。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对前来门诊进行常规接种的0~4岁儿童家长进行随机抽取。

1.2.2 调查方法

采用封闭式和开放式相结合的调查问卷,每个接种门诊调查60份,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儿童家长进行面对面调查。全市13家预防接种门诊共发放791份,回收有效问卷780份。

1.2.3 统计分析

15道预防接种知识题目,总分100分,以此计算综合知晓率得分。数据全部采用Epidata3.1软件录入,并经过清洗、剔除、整理等后通过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780人的被调查者中,父亲295人(37.8%),母亲463人(59.4%),祖父母(外祖父母)14人(1.79%),其他监护人8人(1.03%);被调查者年龄分布为:21岁以下12人,21~30岁587人,31~40岁158人,大于40岁23人。儿童年龄分布:0~岁368人,1~岁156人,2~岁107人,3~岁80人,4~岁69人;儿童中男童402人(51.54%),女童378人(48.46%)。本市户籍498人(63.85%),非本市户籍282人(36.15%)。

2.2 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

99.87%的家长认为小孩应该接种疫苗,98.97%的家长知道打完预防针后要留观30分钟,知道接种后出现轻微红肿和低热只需要在家多观察的家长仅有54.87%。见表1。

以100分制计算13接种门诊知晓率综合得分,得分前3家门诊依次为:高桥(96.11分)、一院(94.78分)和石门(93.44分)。见表2。

2.3 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的相关影响因素

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的单因素分析表3显示:儿童户籍、家长参加妈妈课堂班、家长学历层次对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情况存在影响(P<0.01)。

家长获取预防接种知识途径依次为:接种门诊医生(81.67%),妈妈课堂(39.36%),电视(33.59%),报刊杂志(17.31%),广播电视(11.92%),微信(8.33%),老乡(4.87%),其他(4.23%)。接种门诊医生、妈妈课堂班和电视是家长获得预防接种知识主要来源。

3 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家长主动带孩子打预防针的意识已很普及。从接种后留观时间30分钟和接种前告诉医生孩子的健康状况等知识的高知晓率来看,门诊医生的告知和宣传很到位。但家长的知识面还不够全面,比如接种后反应的处理方式和接种证永久保存的观点,这些知晓率还较低。知晓率门诊分布不平衡,可能与调查儿童的户籍有关,以流动儿童为主的门诊家长知晓率偏低,也可能与妈妈课堂班开展的频率和到课率有关。

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显示,本市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晓率高于流动儿童家长,与易可华等的调查结果一致[1]。这可能与不同户籍间家长的文化水平和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关[2]。针对不同户籍儿童家长的宣教方式需因人而异。建议根据流动人口自身的特点,探索浅显易懂、趣味性强的传播方式,比如在宣教室播放富有教育意义且有童趣的宣教动画片,或者在流动人口聚集地开展同伴教育模式[3]。参加过妈妈班的家长预防接种知晓率高于未参加妈妈班。从而可以看出,妈妈课堂班为儿童家长传播预防接种知识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全面提高了家长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知晓率[4]。接种门诊需继续加强“妈妈课堂班”的开展力度,进一步提高到课率,有条件的接种门诊建议增加开班次数,提高妈妈班师资力量,重点强化讲师团的演讲能力,强调演讲内容的实用性。考虑到受种儿童家长信息的可及性,传统宣传模式不能松懈,如短信、电视等。但随着新媒体平台的日益普及,发展传播新方式也不能怠慢,比如微信、微博、手机APP等,能使家长更易主动了解预防接种工作。知晓率与家长学历层次密切相关[5,6],调查显示学历在大专及以上的家长明显比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家长更了解接种知识,前者家长在知识的获取上主动性更强。

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的全面认识是有效开展接种工作的基础和保障[7],家长的认知与全市的接种率和AEFI的报告率息息相关。认知改变态度和行为,知晓率的提高可以促进家长主动带孩子前来接种,也会更关注接种后的反应,及时咨询医生,提高副反应的发现率。在今后预防接种工作中,加强接种目的与接种后不良反应的识别与处置知识的宣传教育[8],构建接种门诊医生与家长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更长远有效辅助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易可华,胡斌.上海市奉贤区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4,9(3):192-193.

[2]黄彩虹,陈冰,陈雅红,等.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预防接种差距原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4,30(2):210-212.

[3]胡昱,陈恩富,戚小华,等.流动儿童监护人免疫规划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0,16(4):349-353.

[4]刘旭祥,王晓萍.合肥市预防接种知识“家长讲堂”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校医,2013,27(9):647-648.

[5]杨桂荪,张晋昕,聂运洲,等.广东省佛山市流动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2,28(7):547-550.

[6]赵东设,董雷.温州市鹿城区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及服务需求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2013,25(5):239-241.

[7]王艳梅,陈文,郑珂,等.成都市儿童家长预防接种服务满意度和知晓率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24):3210-3216.

预防接种知晓率 篇3

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的省会城市,拥有322万常住人口、200多万流动人口[2]。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多,给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兰州市儿童家长对疫苗免疫知识的了解、重视程度和影响接种的因素,探索基层接种点开展预防接种的宣传服务方式,以便更好地为广大儿童及其家长提供合理、满意的服务,我们对住兰州市城关区内的儿童家长开展了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知识和影响因素方面的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和内容

1.1.1 调查对象:

选择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数量较大、且相对稳定的城关区4个免疫接种站(点)共计519名儿童家长进行抽样调查,年龄30~40岁。

1.1.2 内容:

了解并分析城关区儿童家长对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知识的知晓途径及影响接种的因素。

1.2 调查方法

1.2.1 采用统一印制的问卷调查表:

由经过培训的接种点专业人员,现场一对一逐个询问进行调查,并填写调查问卷。

1.2.2 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评判标准:

问卷共设计疫苗预防接种基础知识问题27个,回答正确24个以上为了解,回答正确21个以上为基本了解,回答正确16个以上为大致了解,回答正确10个以上为初步了解,回答正确10个以下为了解较少。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调查表进行审核、筛选,凡未按规定填写或有逻辑性错误的均视为不合格资料予以删除,有效资料按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两类分别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1.1 基本情况:

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519份,收回问卷519份,其中有效问卷509份,有效率为98.07%。其中常住人口儿童家长276人,占54.22%,流动人口儿童家长233人,占45.78%。

2.1.2 文化程度:

276名常住人口儿童家长中,大学本科及以上者217人,占78.62%;中专、大专者50人,占18.12%;高中及以下者9人,占3.26%。233名流动人口儿童家长中,大专及其以上学历者86人,占36.91%;其余均为高中或高中以下学历共147人,占63.09%。

2.1.3 家长职业:

常住人口儿童家长中,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19人,占79.35%;工人及商贸从业人员47人,占17.03%;自由职业者10人,占3.62%。流动人口儿童家长中,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6人,占6.87%;工人及商贸从业人员60人,占25.75%;自由职业者157人,占67.38%。

2.2 接种免疫规划疫苗知晓情况

2.2.1 知晓程度:从问卷统计结果来看.常住

人口儿童家长对疫苗预防接种基础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解”程度的有187人,占67.75%;“基本了解”者59人,占21.38%;“大致了解”者27人,占9.78%;“初步了解或不了解”者3人,占1.09%。流动人口儿童家长达到“了解”程度的有113人,占48.50%;“基本了解”者56人,占24.03%;“大致了解”者42人,占18.03%;“初步了解”者18人,占7.7.%;“了解较少或不了解者”有4人,占1.72%。

2.2.2 知晓途径:

从图1可以看出,家长对疫苗接种知识的了解是以专业人员宣传讲解为主要途径,占52.00%;其次为电视、报纸,占35.80%;网络占8.80%,专业杂志占3.20%,其他途径1人,占0.20%。

2.3 接种率影响因素分析

在509份问卷调查中,能按时接种疫苗者458人,占89.98%;未按时接种疫苗者51人,占10.02%,其中常住人口276人,流动人口233人。

2.3.1 常住人口儿童家长职业对疫苗接种率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276名常住人口中,能及时接种者263人,占95.29%;不能及时接种者13人,占4.71%。不能及时接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家长工作忙,不能及时接种者占84.62%,其中工人及商贸从业者6人,占54.55%;其他原因未及时接种者占15.38%。

2.3.2 流动人口儿童家长职业对疫苗接种率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233名流动人口中,能及时接种者195人,占83.69%;不能及时接种者38人,占16.31%。不能及时接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家长工作忙,不能及时去接种者占86.84%,其中自由职业者25人,占65.8%;其他原因未及时接种者4人,占13.16%。

3 讨论

通过对本次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儿童家长对疫苗接种知识的了解途径主要为专业人员宣传;而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网络等新兴媒体对疫苗接种知识的宣传较少,其作用并不明显。而影响家长对疫苗接种知识掌握程度的主要因素为,家长文化程度和职业。常住人口儿童家长中,文化程度较高、科研及行政人员比重较大(占该类人口的79.4%),而流动人口中自由职业者较多(占该类人口的67.4%),这种状况与疫苗知识知晓率及接种率的分布呈正相关关系,即常住人口对疫苗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了解”者占该类人口总数的67.75%,而流动人口对疫苗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了解”者占该类人口总数的48.50%,同时常住人口中能及时接种疫苗的比例较流动人口高出12%。由此可见,家长职业、文化程度对疫苗知识知晓率及接种率有较明显的影响,特别是流动人口对疫苗知识的知晓率及接种率明显低于常住人口[3]。提示家长职业相对稳定、作息时间相对固定,则按时接种疫苗的比例较高。

建议相关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加大对流动人口的宣传与关注力度,特别是要说明不接种疫苗的害处;另外需要对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采取其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同时也可以和教育部门协商,在学校内加强宣传,由孩子带动家长[4];也可以通过制作视频短片、卡通漫画等方式,在网络进行宣传,相关部门的网站也可以提供下载和咨询服务,更好地宣传疫苗接种相关知识[5,6]。通过以上措施与途径,使流动儿童家长充分了解疫苗接种的相关知识,使其主动积极带孩子及时接种疫苗,达到预防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婴儿出生后,可从母亲体内获得一定的抵抗传染病的能力,但随着月龄的增长,抵抗力会逐渐减弱和消失,孩子就容易受一些传染病的传染。为了提高儿童抵抗传染病的能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就需要有计划地按时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保护儿童健康成长。所以,预防接种作为一种防控疾病最有效的措施,需要各级部门加强重视,做到万无一失,这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华慧荣,朱怡,何全华.兰州市七里河区常规免疫接种率的监测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0):12-13.

[2]张志斌,潘晶,达福文.兰州城市人口空间结构演变格局及调控路径[J].地理研究,2012,31(11):2055-2068.

[3]单芙香,刘刚.深圳市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7,13(6):590-592.

[4]林献丹,郑晓春.流动儿童疫苗接种及时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1):1371-1373.

[5]刘爱华,辜荫华.北京市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抽样调查[J].中国计划免疫,2000,6(5):263-266.

上一篇:牙龈修复下一篇:扰动观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