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预防接种门诊

2024-10-25

示范预防接种门诊(共9篇)

示范预防接种门诊 篇1

免疫接种是一项面向群体并具有重大社会效益的民心工程, 是预防、控制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最经济、最安全和最有效的措施, 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直接取决与预防接种质量的好坏。当前人们对预防接种的关注已经由儿童在家长的监护下进行预防接种, 会不会出现传染病, 逐渐的向会不会因为预防接种而引起健康危害。因此若在预防接种过程中, 如出现不良的事件, 则会严重的影响医疗机构的信心, 极大程度的降低了疫苗接种的覆盖范围, 对地区的预防接种的工作进程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

1 规范化预防接种工作的重要性

疫苗接种的反应主要是在接种后出现, 主要是由于面议本身所引起的一种固有反应, 并且会对人体的生理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主要是会使得人体出现红肿或发热的症状, 同时还会伴随着一定的身体不适, 甚至还会出现倦怠或食欲不振等症状。然而接种疫苗的一般反应不会对人体的各种器官造成任何影响及损伤。但不排除个个别人在疫苗接种后, 会出现与一般反应不同的反应及表现, 通常这种感情况被视为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 是由于正常的疫苗在常规的接种实施过程中或在接种后, 受种者的机体组织器官及功能受到损伤, 并没有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但无论是一般的反映还是异常的反应, 要在大规模的人群中进行接种, 是不可能完全避免一般反应或异常反应情况的发生, 但是可以在接种过程中, 接种人员可向受种儿童的家长了解儿童的个人健康情况, 及相关的禁忌症等, 同时还可以让儿童的家长正确的了解相关的汇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等, 使得家长能够即使的面对异常反应及时的进行处理, 降低对儿童的伤害。

2 提高规范化预防接种工作

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 医疗卫生行业要不断的以患者为中心, 不断的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 高度重视医疗安全, 严格规范各种医疗器械的操作, 出台一系列的诊断标准, 建立相关的医疗风险管理体系, 促进医院更好的发展。为了确保预防接种安全性, 避免不必要的差错, 根据免疫规划有关要求, 特制订规范化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2.1 规范行为以及环境

医院工作人员要严格的穿着医院规定的服装, 严格佩戴胸卡, 衣冠整洁, 工作态度认真, 对待患者要热情服务, 使用文明的语言。坚守工作岗位, 上班时间不干私活。接种门诊要求环境整洁、采光良好, 通风保暖, 有醒目的标志, 并与病房、门诊等病区隔开, 以避免交叉感染。保持室内外卫生整洁, 按时做好室内消毒, 并做好消毒记录。

2.2 接种前及时收集儿童出生情况

主动搜索流动人口和计划外生育儿童中的受种对象, 通过调查摸底和利用《浙江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客户端软件》整理、核实受种对象, 及时采取预约、电话、手机短信、通知单、口头通知等适当方式, 通知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进行接种。

2.3 医院工作人员要做好接种前的相关工作

主要包括对接种的各种器械进行消毒, 冷藏及冰排等工作, 对儿童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解, 对儿童的接种禁忌症进行密切的观察, 查对预防接种登记薄与接种证, 查看疫苗外观与批号效期;核对接种对象姓名、出生年月日、本次接种疫苗品种 (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 。

2.4 询问相关情况

在对儿童进行接种前, 要向儿童的家长应询问儿童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 必要时测量体温和进行体检, 并做好预检记录。凡有禁忌症的对象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 做好家长或监护人解释工作, 并在接种卡、证上做好记录。在实施接种前, 采取口头或接种通知单向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告知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在免费的第一类疫苗中有第二类替代的同品种疫苗时, 应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可以自愿、自费选择接种。

3 提高预防接种的安全性

儿童预防接种证的登记要求完整、规范, 由接种医生签名。接种人员必须持有《计划免疫上岗证》, 接种时穿戴工作衣帽、口罩, 洗净双手。接种前严格实行“三查七对”制度, 避免出现差错事故, 严格按照《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的要求进行接种。按冷链管理要求及时准备好所需疫苗, 接种时必须做到苗不离冰, 活疫苗开启后超过半小时、灭活疫苗开启后超过一小时未用完必须废弃。接种时严格疫苗接种操作技术, 做到安全预防接种。告知家长或监护人, 受种者在接种后留在接种现场观察30 min。如出现不良反应, 应及时报告和处理。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理和向县级疾控中心报告。接种登记薄或录入微机。清理核对接种通知单和接种卡, 并确定需补种的名单, 下次接种前补发通知。统计本次接种情况和下次接种的疫苗使用计划, 并按规定上报相关报表。

4 预防接种社会监督制度

预防接种门诊要设立社会监督电话和意见箱, 并有人专人负责管理。建立与所在辖区联系制度, 听取和了解所在辖区群众的反映与意见。不定期向群众发放“征求意见卡”, 进行满意度调查。聘请社会义务监督员, 定期召开有关人员座谈会, 征求意见。预防接种门诊实施下列公开制度:上岗人员佩戴附有本人照片、姓名和编号、科室、职称或职务等内容的胸卡;公示接种程序流程图、接种门诊平面示意图、预防接种须知、儿童免疫程序、疫接种价格;公示各项规章制度, 包括接种单位工作制度、安全注射制度、生物制品管理制度、冷链设备管理制度、接种副反应及事故处理监测报告制度等。

示范预防接种门诊 篇2

古书有云:“上医医未病,中医医欲病,下医医已病”,我们预防接种工作就属于上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接种门诊,是一所具有专业水平的省级示范门诊,主要负责辖区内本地和流动儿童的疫苗预防接种工作,负责有关预防接种知识宣传、资料整理和上报工作,现有8名工作人员,均有合格的资质和专业的知识。多年来,接种门诊全体工作人员立足本职岗位,团结拼搏、勤奋工作、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用心服务,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社会和服务对象的一致好评。作为洛阳市“巾帼文明岗”的一份子,在这次“文明服务我出彩,群众满意在窗口”的活动中,我们更是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水平。

一、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

在2017年,为了给家长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单位对接种门诊进行了整改,严格按照省级示范接种门诊要求,建设了标识醒目、设施完善、环境一流的接种门诊服务大厅,增加了LED电子显示屏,不断更新预防接种的宣传知识,增设了志愿者服务台、咨询台、饮用水,制作了儿童喜爱的卡通画,为群众营造更干净整洁的环境。

在工作中,接种门诊本着“想家长所想,急家长所急,视服务对象如亲人”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使儿童和家长更方便、快捷、舒畅。例如,每个宝宝从出生开始就要接种疫苗,在办理接种证时,门诊工作人员会交代需要带哪些材料前来办理,有些家长记不清要跑好几趟。有一次,有个宝宝要办理接种证,宝宝爸来咨询需要带哪些东西,回家了发现记的不太清楚,宝宝妈又来询问了一次。所以门诊工作人员专门印制了小纸条,列出了需要的办理材料和办理时间,然后再详细的和家长讲解清楚,这样方便了家长,也提高了接种门诊的服务满意度。

随着近几年媒体的高速发展,人们也更关心接种疫苗的作用和安全性。对此,接种门诊专门开设了“预防接种 家长课堂”,给家长们普及了预防接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讲解了接种疫苗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疫苗的简单分类等内容,让每个家长对预防接种有了新的了解和认知;还利用每年的“4·25”预防接种宣传日,对疫苗的相关知识和常识性问题做了讲解。到目前为止,“家长课堂”每年开展20余期,培训约800余人。从开展“家长课堂”开始,接种门诊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家长们从被通知来给宝宝接种到主动来给宝宝接种。去年,为了方便和家长沟通,门诊工作人员又建立了家长微信群,这样有些接种的小问题都可以及时沟通到。以前,当家长们遇见疫苗接种反映的时候会恐慌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和处理,现在,当家长们遇见这些问题的时候会及时在家长群里进行询问,门诊工作人员也及时对每个家长进行耐心的解答和沟通,并且建立家长群也方便了每个家长对育儿知识的分享,这对家长们来说也是一个更好交流的平台,现在当宝宝出现的接种后的正常反应,家长们也知道该怎么处理,也能以平常心对待了。

熟练业务技能,规范开展工作

近几年来,接种门诊加强科室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纪律严明、技术操作规范、服务热情、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赞誉。接种门诊每年接种乙肝、脊灰疫苗等免费疫苗18000余剂次,各项疫苗的接种率达95%以上,有效控制了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大力开展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及狂犬病暴露规范处置工作,门诊工作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科室人员轮流值班,白天正常上班,下班后手机24小时开通,如果有人被狗、猫等动物咬伤或是抓伤,打电话需要接种第一剂狂犬疫苗时,根据狂犬病疫苗的接种规范,门诊工作人员会先告知其伤口的处理方法,并及时赶到单位进行狂犬病疫苗的预防接种,因此有效遏制了狂犬病的发生。

作为一个服务窗口,积极热情的服务态度、专业的服务技能、良好的服务环境,有效提高了疫苗接种率,保障了儿童身体健康。预防接种门诊在树立行业新风、服务中心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门诊全体工作人员时时刻刻都将把为群众、为儿童家长提供优质服务,为创建和谐社会发展作为最终目标和永不停止的追求。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种一门诊

示范预防接种门诊 篇3

【关键词】健康教育;预防接种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18-01

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预防保健上具有突出的实践意义,经过多年预防接种实验表明,若健康教育在预防接种中存在缺失之处,则易增加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因此,预防接种门诊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越来越应引起重视。现本文针对健康教育方法、健康教育加强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总结,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健康教育方法

目前在预防接种门诊中所存在的问题包括:家长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欠缺,预防接种门诊患者较多、人流量较大,预防接种门诊接待时间较短等特点。预防接种门诊采取以下措施来实施健康教育对策:⑴将宣传画张贴在候诊室;⑵定期在候诊室卫生墙上更新宣传相关知识,其中包括疫苗接种次数、间隔时间及接种途径等;⑶为预防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基本处理方法印在宣传单上或在接种后告知接种人员及其家属[1]。这不仅要求院内的健康教育能够合理贯穿至整个环节中,并在进行接种之前将接种疫苗的名称及用来预防的疾病提前告知给家属,并耐心回答家属所提出的问题。另外,在接种完成后嘱家属注意留院观察半个小时以上,对其接种反应进行观察,并嘱其回家之后多饮水。

2健康教育加强内容

2.1重视预检工作

预防接种检查人员需对儿童健康状况进行耐心询问,并认真做好预防检查工作,同时向儿童的家长咨询询问其身体状态,记录其是否有食物及药物的过敏史,是否接种过相关疫苗,是否有接种疫苗的禁忌症,是否在近期内接受过血液制品(如输血等)。例如对于患有肛周脓肿的儿童,禁止接种脊髓灰质疫苗,或在进行上次接种时对该疫苗无反应的儿童也应引起重视,同时还应询问儿童是否患有免疫系统疾病,或有无免疫系统疾病的家族史[2]。必要时可需告知儿童家长本次接种疫苗的名称、种类、价格、作用、常见不良反应及接种期间注意事项等相关问题。嘱儿童家长能够在接种之前仔细阅读并确认预防接种相关知情权同意书,同时向其介绍疫苗常见不良反应及基础预防措施,使儿童家长做好心理准备。

2.2健康教育个体化

在为儿童给予预防接种时所实施的健康教育要做到个体化,不仅应向其交代大家普遍需要了解的常规知识,还需将健康教育的内容做到具体化及系统化,有针对性的向其讲解个体所需知识。由于每个人的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有所差异,因此,其对于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情况也有着明显的不同。例如,对于某些需要了解接种疫苗的名称、厂家、常见不良反应、价格等一般情况史,这就要求接种人员能够针对此类问题向其进行详细的讲解与说明,突出讲解重点,并注意所采用的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和蔼,以达到个体化的要求[3]。另外,还需尊重家长对接种疫苗的自主选择性,并给予专业指导,从而树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2.3注意心理指导

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了多年了接种疫苗的工作,但仍在接种过程中可发生较多的不良事件,这就要求接种人员在面对受种者及其家属所提问题时给以耐心的解答与专业的指导。需做到在接种之前,对于疫苗一般反应相关知识做好宣传工作,使得受种者能够及时反馈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而在接种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对受种者进行多次耐心询问,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出发,安抚并消除受种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在接种疫苗之前,接种人员需以微笑面对儿童,并与其进行耐心交流,以取得儿童的信任,从而保证接种过程的顺利进行。

2.4生活饮食指导

有部分药物在接种后常具有诸多注意事项,例如在儿童口服过脊髓灰质炎糖丸后需及时告知家长,于接种后半个小时内应禁止儿童进食任何东西。原因是脊髓灰质炎糖丸为一种减毒的活疫苗,若在接种后半个小时之内食用热的食物可对其产生杀灭的作用,以此破坏其免疫效果。另外,也有部分疫苗在行局部注射后可产生红肿热痛的现象,最为常见的疫苗包括百白破疫苗,但由于其产生的局部红肿现象属于正常反应,不需做任何特殊处理,只需在接种后回家当晚采用热毛巾对其进行热敷,以达到消肿的目的[4]。同时需嘱其在接种后短时间内禁止洗澡,同时需多注意饮水,多休息,并对儿童是否出现倦怠现象,发热等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若出现严重不适,则应及时送至医院就诊。

3讨论

对预防接种门诊行健康教育的目的即为了给们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以此影响个人、家庭及整个社会的健康知识及生活习惯。现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改变,健康教育已逐渐成为整个医院服务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使得儿童及其家属更多的掌握相关健康教育知识,才能有效弥补家长在认知过程中的不足,使得获得加高的安全感及心理满足感,提升接种率,确保安全性[5]。此外,还可有效减轻传染性疾病对个体、家庭及社会带来的负担,提升社会整体的生存质量,显著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畅慧梅.健康教育在预防接种门诊中的实施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1,4(98):107-108.

[2]杨晶,高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现代康复, 2001,5(12):71-72.

[3]杨春梅,张媛,胡君娥. 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患者因素分析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12):96 -97.

[4]李前风,王秀桃.住院病人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J].护理研究,2006,20(05):1401-1402.

示范预防接种门诊 篇4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⑴选择截至2013年4月30日止,在东莞市厚街镇居住满3个月的0~6周岁儿童的家长,包括本地户籍和外地户籍人口。调查对象入选471例,实际调查439例,有效应答例,有效应答率为;厚街镇个预防接种门诊及厚街镇免疫规划工作报表。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自行设计“社区预防接种服务需求与利用调查问卷”,对社区儿童家长开展入户访问调查。内容包括儿童及其家长的个人基本信息及有关情况、一般预防接种的认知与行为、预防接种过程中的心理与行为及儿童家长对接种单位各项预防接种服务的需求与期望心理等。

1.2.2预防接种门诊规划建设参考标准:以《东莞市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标准》为参考。

1.2.3人员培训:调查实施前调查人员需进行为期1个月的学习培训,内容包括熟悉研究流程、研究方法及调查工具,掌握厚街镇5个预防接种门诊现状、现场访问调查的询问方式及技巧,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有效性及完整性。

1.2.4调查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厚街镇5家预防接种门诊服务覆盖的社区运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访问调查。对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预防接种行为及服务需求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员由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组成,经培训合格后开展调查工作。调查员进行问卷调查时,现场审核问卷的完整性,发现漏项,立即补填;随后审核问卷的逻辑性并抽查10.0%复核,发现错误,及时修正。自2013年5月1日 —12月31日,通过访问调查,共收集439名儿童家长的调查问卷,其中422份问卷为完整有效,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1%。调查人员收集整理全部有效问卷资料进行录入和统计学处理。

1.3统计学分析

⑴问卷调查资料经审查合格后,使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采用资料双人双输入制,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⑵统计分析厚街镇免疫规划工作报表。

2结果

2.1一般情况

调查的422名儿童家长中,男性117人,占27.7%,女性305人,占72.3%;家长平均年龄为(30.82±5.65)岁;本地户籍98人,占23.2%,外地户籍324人,占76.8%;文化程度在初 中及以下 者239人 (56.6% ), 高中/中专135人 (32.0%),大专及以上48人(11.4%);在厚街镇居住时间>2年者为254人,占60.2%,1~2年者114人,占27.0%,<1年者54人,占12.8%。

2.2儿童家长预防接种服务需求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23.7%的家长希望医生增强责任心; 67.8%的家长希望排队等候时间在10分钟以内;29.6%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增设午间预防接种门诊;44.8%的家长希望从专业医师的咨询、讲解中获得预防接种知识;而有29.8%的家长希望第二类疫苗收费告知应更清晰,见表。

人(%)

2.3社区预防接种门诊现状

2.3.1基本概况:厚街镇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岸,穗港经济走廊中段,北连东莞市区,南邻虎门港,256省道和广深高速公路纵贯全镇,横跨107国道。厚街镇下辖23个社区, 面积126.15 km2,2013年总人口数为43.83万人。

2.3.2门诊硬件设施:厚街镇现有预防接种门诊5家,分别按照东莞市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要求进行设计建成,并经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广东省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考核方案考核验收合格。硬件设施包括预防接种门诊的占地面积、计免门诊登记室、候诊室、接种室、儿童保健室、儿童活动室、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室、疫苗存储室及冷链设施基本完善,预防接种专用计算机数量和配置以及计划免疫工作网络系统基本能满足日常工作使用;各门诊使用面积均大于规范门诊总使用面积≥40 m2[1]和示范门诊总使用面积≥80 m2[2]的参考标准,具体见表2。

2.3.3门诊服务人口及服务半径:5家预防接种门诊中,以桥头接种门诊服务人口数最多,为228 031人,服务半径也最大,为11.23 km,见表2。

2.3.4门诊预防接种人员配备:5家预防接种门诊中,预防接种相关医护人员共有37人,医生23人(高级职称1人,主管医师13人,医师8人,医士1人),护士14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6人,护士6人),各门诊人员配备情况见表2。每位预防接种人员均按照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要求, 每3年参加1次预防接种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考核,取得预防接种工作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2.3.5门诊预防接种服务方式及周期:5个接种点均采取乡镇预防接种门诊定点集中接种的方式。预防接种服务周期为:每日接种(节假日照常开诊)1处,每周接种3天1处,每周接种3个上午或下午(共1.5天)3处;预约方式以建证时打印接种通知单和每次接种填写预约时间相结合的方式。

2.3.6门诊接种量:2013年5家预防接种门诊总接种量为273017剂次(一类疫苗为201630剂次、二类疫苗为7138剂次),接种门诊的接种量与门诊配备的专职人员数量及该辖区的服务人口数量大致成正比,见表2。

2.4预防接种门诊设置

2.4.1服务人口与门诊人员设置分析:预防接种人员的配置是预防接种开展的必要实施者。合理的人员配置能够使预防接种更加规范化,各司其职,协作发展,更有利于工作的有序开展。预防接种人员包括主要负责人、经培训合格的疫苗接种人员、系统管理人员以及冷链系统管理人员等[3]。厚街镇现有预防接种相关医护人员共37人,按照2013年全镇总人口43.83万人计算,预防接种专业人员与总服务人口比例为1∶11 846,略低于1/10 000的配备[2]标准 , 但差异无 统计学意 义(Ζ =1.055, P>0.05)。各门诊专业人员与服务人口比例分别为:桥头1∶12 668, 双岗1∶10 929, 三屯1∶11 283, 环冈1∶10936,赤岭1∶11 024。服务人口数以桥头接种门诊为最高,其专业人员与服务人口比例低于标准的情形较为明显 , 但与标准 的差异亦 无统计学 意义(Ζ=1.042, P>0.05),见表2。桥头接种门诊服务人口数量较大,主要是由于该门诊建立时间较长,人们对其较为熟悉,而且门诊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较为便利以及服务时间是5家门诊中惟一在每日上午和下午均开诊等缘故,以致一半以上的人口选择桥头接种门诊作为接种点。应适当增加专业人员以确保计划免疫各项工作更顺利地开展。

2.4.2接种量与门诊设置分析:各预防接种门诊配备专职人员的数量,与该辖区的服务人口数及接种量成正比。以现有的预防接种工作人员数量,按照各门诊工作量配备人员,并通过固定上午或固定下午的半日开诊形式(除桥头全日开诊外,其余4家门诊中三屯为周一至周六上午开诊,赤岭为周一、三、五上午开诊,双岗为周一、三、五下午开诊,环冈为周二、四、六下午开诊),在某个接种门诊非接种日和非接种时段灵活调派人员至其他接种点分担部分工作量的方式,使2011年、2012年及2013年各接种门诊人均日接种量分别保持在27.3~36.1剂次、26.7~37.3剂次及31.4~41.3剂次之间。3年各门诊之间的人均日接种量总体平均水平一致(F=1.357,P>0.05)。分析认为各门诊人员设置和工作量分配较均匀,各门诊预防接种人员的分配设置大致合理。

2.4.3预防接种项目补助经费与门诊设置分析:按照广东省卫生厅、财政厅联合制定的《广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指导目录》的相关标准,预防接种项目补助经费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经费的范围为5.3%~6.4%[4]。2013年财政补助预防接种项目经费为84.15万元,全镇一类疫苗接种量为201 630剂次。预防接种项目补助经费折算成疫苗接种每剂次劳务费用为4.17元,基本保持在2010年接种一类疫苗每针补助4元[5]的水平。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角度考虑,笔者认为目前补助经费偏低。项目补助经费是保障预防接种工作良好运作的重要基础,关系到门诊人员配备和硬件设施能否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应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逐步提高预防接种项目的补助经费,确保免疫规划工作可持续发展。

2.4.4门诊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与门诊设置分析:目前,5个接种点除双岗接种门诊没有公交车到达外,其余4个接种点均在交通主干道附近,有较便利的公共交通工具到达, 其中以桥头接种点地理位置最为优越,交通最为便利。从各门诊地理位置设置和结合人口分布、交通状况分析:服务人口和接种量较大的3个门诊(桥头、三屯和赤岭)设置分布于交通相对方便的256省道旁;而环冈接种门诊设置于3个距离镇中心和主干道较远的社区的中心位置;双岗门诊则位于该社区居民住宅中心位置,后两者是前三者预防接种服务未能完全覆盖的有力补充。笔者认为目前各接种点地理位置设置合理。

2.4.5门诊信息化、人性化服务环境设置:预防接种服务需求调查结果显示,有56.6%的家长希望改善接种门诊环境。说明群众对候诊、接种的服务环境及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应改善接种门诊环境、优化服务设施,提高人性化服务和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门诊应建立排队叫号系统, 增设候诊座椅,按先来先服务原则,避免排队拥挤和接种次序的混乱,化解医护人员和接种对象之间不必要的纠纷,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营造和谐的接种氛围。有条件的门诊可增设丰富多彩的儿童娱乐设施,为儿童提供温馨、人性化的接种环境和规范的预防接种服务。67.8%的家长希望缩短候诊及接种时间(10分钟内),预防接种登记及排队等候时间长主要与门诊服务人口数量较大有关,亦与信息化系统配备情况、预防接种服务模式和接种服务流程有关。应提升计免专用计算机的配置,并完善正在运行的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改变预防接种登记专用计算机及计免网络系统运转速度慢的现状,提高工作效率, 更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预防接种的服务需求。

3讨论

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实施,越来越多的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预防接种服务内容与范围增加,居民对预防接种需求与服务水平要求也不断提高。随着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各级政府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投入不断加大,预防接种门诊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质量已得到明显的改善,但仍有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的空间, 让儿童及其家长享受人性化的服务是今后预防接种服务的发展趋势。在实际工作中,根据预防接种服务需求制定决策和计划,有利于减少资源的浪费[6]。

调查显示,群众对预防接种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对预防接种知识的获取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有专职咨询医生为他们提供预防接种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在一些疫苗的选择上存在的困惑以及提高他们对疫苗接种禁忌症和不良反应方面的认知。由于受种者的信息缺乏,供需双方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受种者无足够的信息来做出自己的消费选择,大多数受种者对于预防接种服务的消费是由接种门诊医生来决定的[6]。本调查结果显示,44.8%的家长更倾向于专业咨询的方式获取更多更深层次的预防接种知识,支持高洁等[7]的观点。家长们希望从专业医师的咨询、讲解中获得预防接种知识。因此, 建议在接种登记窗口人员充足的情况下,指派一名医师专职负责预防接种知识咨询服务工作。实际工作中,除了在门诊尽可能地为家长讲解交流外,还需在社区以多种形式 (如在社区开展由专业医师主讲的专题讲座、互动问答、小组讨论、例子讲解及服务咨询等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预防接种知识的普及,同时也要求免疫规划宣传工作应避免简单重复,务必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提高[7],才能满足群众对预防接种知识不断增加的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56.6%的家长希望改善预防接种门诊环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服务的质量和人性化服务的体现。在规范化门诊建设标准中,没有涉及 “儿童娱乐设施”的内容,但从儿童家长的观点看,儿童娱乐设施的配备有利于减少儿童的恐惧心理,是一项人性化举措[8]。但在门诊中增加儿童娱乐设施,门诊管理者往往存在一定的顾虑。一方面考虑门诊需要足够大的空间才能容纳这些设施;另一方面需要考虑设施使用的安全性。因此,在门诊增设儿童娱乐设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研究; 调查显示,41.7%的家长希望接种前有短信或电话预约提醒,应加强儿童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传递儿童的个案信息,保证并利用儿童预防接种的连续性[9],建立门诊-家长网络平台,利用网络推广使用短信预约、电话预约等通知形式,提高工作效率;67.8%的家长希望缩短候诊及接种时间,为使门诊免疫接种工作和秩序更加规范,应积极推进信息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优化接种服务环境、提升接种服务能力,使预防接种更趋于服务化、人性化和公益化[3]。建议全市免疫规划工作加快完善信息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使门诊接种流程规范化,保证各步骤如:取号→儿童预检→叫号系统的叫号→预防接种网络系统及接种证登记→下次接种预约→叫号系统二次叫号→疫苗接种→接种后留观等一系列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既可节省医生工作时间和儿童家长等候时间,又可减少因接种先后顺序的争吵而影响工作和候诊的现象出现。

预防接种门诊的设置不可盲目地增加,应合理地设置[10]。 通过对服务人口、接种量、门诊地理位置、交通状况及政府的经费投入与预防接种门诊设置的分析,本研究认为厚街镇预防接种门诊设置现状基本符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和《东莞市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标准》的要求,基本适应社区群众的预防接种需求。但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其中,预防接种人员与总服务人口比例为1∶11 842, 专职人员配备略低于1/万的要求,并以桥头社区接种门诊较为明显(1∶12 668),所以门诊时有接种量较大并略显工作超负荷的情形,目前尚可通过灵活调配的方法解决人手紧缺的问题;但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应考虑增加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和增设1个接种门诊以减轻较繁忙接种点的压力, 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预防接种服务。计划免疫是公益性卫生服务,依赖政府的经费投入[10],当前正处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模式转型期,政府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投入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逐步倾向以预防为主的意识,但就目前全市预防接种项目补助经费偏低的情况,应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探讨解决。基层公共卫生人员普遍一人多职,既要参与计划免疫工作,也要开展传染病控制、儿童保健、慢性病防治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等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流动儿童及新生儿主动搜索,易留下免疫空白点,流动儿童的聚集使相关传染病流行成为可能[11]。所以,加大政府投入显得十分重要。

预防接种门诊公示材料 篇5

一、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必须规范穿戴工作衣帽,勤剪指甲。工作前须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戴好口罩后方可进行接种工作,接种间隙也要勤洗手。

二、保持登记体检室、侯种室、接种室等环境整洁卫生,光线明亮,空气流通。每天下班前须用消毒液对接种台面消毒清洁,接种室和候诊室室内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以上(新装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应≥90UW/cm2,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应≥70UW/cm2,<70UW/cm2的灯管应及时更换),紫外线灯按每M3空间≥1.5瓦安装,紫外线灯管表面应保持洁净,每2~3周用酒精擦拭1次。

三、皮肤消毒液必须密封保存,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中的消毒液须每周更换2次,盛装的容器每周消毒2次。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皮肤消毒时可用无菌棉签浸润2.0%碘酊,涂擦注射部位1遍,作用1分钟,再用75%酒精擦拭2遍,擦净余碘干燥后方可注射;使用0.5%碘伏则直接涂擦皮肤2遍干燥后即可注射。消毒操作以注射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消毒面积不小于5cm×5cm。局部消毒后注意不得触碰污染。接种活疫苗时不能用碘酊消毒,局部用75%乙醇消毒时,待干后再接种。

四、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疫苗接种务必一人一针一管。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必须就地消毒(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2.0%过氧乙酸消毒剂浸泡60分钟)毁形,放入专用收集袋,严禁出售或随意丢弃。因无回收指定单位无法集中处理的,应及时焚烧处理。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用毁型机毁型或将针管、针头分开放入有消毒液的防刺破安全盒或回收桶。

五、保持工作台面及其他物体表面的洁净,每个工作日前用300~500mg/L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消毒剂擦拭消毒。

六、地面采取湿式清扫,用300~500mg/L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消毒液湿拖地面。

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制度

1、儿童出生1个月内,接种单位通过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录入儿童预防接种基本信息,建立儿童的预防接种基本信息电子案。

2、接种单位须在每次接种完成后5天内完成疫苗接种信息的录入;以村为单位接种的地区,村级接种单位在每次接种完成后5天内将预防接种记录提交乡级防保组织,由乡级防保组织在5天内完成疫苗接种信息的录入。

3、.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接种单位应在每次接种前对接种儿童的既往接种信息进行审核,每周对所有管理儿童接种信息进行审核,检查数据有无错项、漏项和逻辑错误,对有疑问的录入信息及时向相关人员核实,确保录入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接种单位,发现未建立预防接种电子档案的适龄儿童,应及时将儿童的基本信息和疫苗接种信息录入到接种点客户端软件系统,并及时补充上传到国家信息管理平台。对于已经建立了预防接种电子档案、但未将数据上传到国家信息管理平台的适龄儿童,尤其是流动儿童,需及时补充上传到国家信息管理平台。

5、接种单位应在每次上传数据之前通过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对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进行查重,并及时向相关人员核实,删除错误的重复记录。

6、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月通过国家信息管理平台,对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接种单位上报的个案数据质量进行分析,分析指标包括信息管理系统覆盖率、上传信息及时率、上传完整率等。督促接种单位提高预防接种信息录入和上报的质量,扩大信息管理系统覆盖率。

7、计算机要专人管理,信息管理系统使用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发现帐号、密码已泄露或被盗用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更改密码,同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8、儿童预防接种证由儿童监护人长期保管;儿童预防接种卡由接种单位保管,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7周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儿童预防接种电子档案由接种单位长期保管。

9、接种单位应在完成每次接种的信息录入和上报后的当天,对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电子档案进行备份,并妥善保存。

10、接种单位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后,应对安装接种点客户端软件的计算机同时安装能及时网络升级的正版杀毒软件。预防接种服务和管理人员不得利用安装有接种点客户端软件的计算机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页或做其他与工作无关的事情。预防接种体检与登记制度

一、核对受种者姓名、出生年月日,以及既往接种记录,确认是否为本次某种疫苗的接种对象。若发现有误,应及时更改,并做好解释工作。

二、询问受种者近期健康状况,以及既往疾病史、过敏反应史、接种反应史等。经询问健康无疾患,再检查体温和其他有关体征,确定可否接种。凡患有接种禁忌症的不得注射或暂缓注射相应疫苗,并做好记录。

三、执行“接种告知与家长签字”制度,务必告知家长接种何种疫苗,预防何种疾病,接种后的正常反应,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和必要的注意事项等。体检与告知后,医生与儿童家长均需签字负责。

四、做好免疫接种日期等项目的工整书写登记,应记录所使用疫苗的批号、接种者的签名。疫苗使用登记簿上应记录所使用疫苗的生产厂家、批号和有效期等。

五、接种后受种者应留在现场观察30分钟,便于一旦出现速发型过敏反应时能及时处理。离开接种门诊前应预约好下次接种疫苗日期。

预防接种门诊消毒制度

一、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必须规范穿戴工作衣帽,勤剪指甲。工作前须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戴好口罩后方可进行接种工作,接种间隙也要勤洗手。

二、保持侯种室、接种室、留观室等环境整洁卫生,光线明亮,空气流通。每天下班前须用消毒液对接种台面消毒清洁,接种室和候诊室室内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以上(新装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应≥90UW/cm2,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应≥70UW/cm2,<70UW/cm2的灯管应及时更换),紫外线灯按每M3空间≥1.5瓦安装,紫外线灯管表面应保持洁净,每2~3周用酒精擦拭1次。

三、皮肤消毒液必须密封保存,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中的消毒液须每周更换2次,盛装的容器每周消毒2次。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皮肤消毒时可用灭菌镊子夹取75%乙醇棉球或用无菌棉签浸润蘸75%乙醇,由内向外螺旋式对接种部位皮肤进行消毒,消毒面积不小于5cm×5cm,待凉干后立即接种,禁用含碘消毒剂进行皮肤消毒。

四、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疫苗接种务必一人一针一管。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必须就地消毒(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2.0%过氧乙酸消毒剂浸泡60分钟)毁形,放入专用收集袋,严禁出售或随意丢弃。因无回收指定单位无法集中处理的,应及时焚烧处理。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用毁型机毁型或将针管、针头分开放入有消毒液的防刺破安全盒或回收桶。

五、保持工作台面及其他物体表面的洁净,每个工作日前用300~500mg/L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消毒剂擦拭消毒。

六、地面采取湿式清扫,用毒液湿拖地面。

300~500mg/L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消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一、预防接种门诊按日(周)为辖区内适龄儿童与流动人口儿童开展常年免疫接种和业务咨询。预防接种门诊要设立登记咨询点,接受群众咨询。

二、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做好预防接种实施。

三、本地户籍儿童出生后1个月,外来儿童寄居3个月以上,建立预防接种卡、证。预防接种卡由接种单位保管,预防接种证必须由儿童家长或监护人保管,入托、入园儿童可由托幼机构暂时代管。儿童入托、入学实行查验接种证制度,未按规定程序进行接种的儿童必须到所属接种门诊补种后方可入学。

四、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应具备工作责任心,应当具备职业医师、职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并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上岗工作应佩带胸卡。接种时要穿戴工作衣帽、口罩,佩戴胸卡,患手部皮肤病或传染病期间不准参加接种工作。接种人员应主动向群众宣传免疫规划知识,预约下次接种时间。尚未完成基础免疫且连续通知两次均未前来接种的儿童,及时进行随访落实。

五、保持预防接种门诊室内清洁,开诊前后要用合格浓度的消毒液擦拭消毒工作台与地面,开启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每次消毒应做好记录备查。接种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统计应种对象、发接种通知,准备疫苗、注射器及各种药械等。

六、接种操作前严格实行“三查七对”制度,即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查对接种卡与接种证,检查疫苗、注射器外观与批号、效期;核对受种者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接种人员经“三查七对”核实无误后,方可对符合条件的受种者实施接种。

七、严格执行“安全注射”制度,使用合格的注射器和规定浓度及合格配制时间的皮肤消毒液;已开启未用完的疫苗安瓿应盖上消毒的干棉球并冷藏,活疫苗超过半小时、灭活疫苗超过1小时未用完应废弃,整个接种过程应确保无菌操作,安全有效。卡介苗接种应设专室,暂无条件的应设专苗操作台,严防误作其他疫苗错种。凡符合接种条件的对象应以书面形式告知家长所接种的疫苗作用、禁忌症、接种副反应及其注意事项。

八、接种结束后及时在预防接种证、卡上记录所接种疫苗的年、月、日及批号。应及时将儿童接种信息录入微机并作好数据备份。预防接种门诊每月统计上报“常规免疫接种情况统计汇总表”,协助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免疫监测、相应传染病个案调查及疫情控制等工作。

无接种证 有接种证

预防接种流程 观察15-30分钟,方可离开 接种医生记录 接种疫苗

登记、建立预防接种档案,领取接种证 家长出示接种证

登记和预约并告知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医生核实接种对象,家长主动告知儿童健康状况和禁忌症

预防接种反应和事故处理制度

一、建立预防接种反应和事故登记本,专人负责。

二、对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加重反应进行对症治疗,对异常反应、群体性反应和接种事故要采取应急救护措施。

三、责任报告人在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接到相关报告后,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

四、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群体性反应或者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时,责任报告人应当在发现后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五、接到报告后,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立即核实,组织调查。卫生部门调查组原则上由临床、流行病、免疫规划和实验室检验等有关专业人员组成。

六、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相关的诊断,应由县级以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做出,其他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做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断。

七、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造成受种者死亡、严重残疾或器官组织损伤的,应当给予一次性补偿。由接种第一类疫苗引起的,补偿费由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在预防接种工作经费中安排,由接种第二类疫苗引起的,补偿费由相关的疫苗生产企业承担。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损害的,依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八、预防接种门诊应备有接种反应相应药品,接种时务必注意态度和蔼、动作轻柔,避免发生接种对象心因性反应。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病例时,应主动配合临床医生争分夺秒快速救治。

九、过敏性休克处理原则:使病人平卧、头部放低、保持安静、注意保暖;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1000),小儿为0.01ml/kg/次,最大量为0.33(1/3支)ml,并同时通知临床医生进行有关抗休克处理。

十、晕厥处理原则:使病人平卧,松解衣扣,注意保暖;轻者可给予温开水、热糖水喝,必要时可针刺或用手掐人中穴;数分钟后仍不恢复者,可按过敏性休克处理,并通知临床医生救治

疫苗、注射器和冷链管理制度

1、严格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管理使用疫苗及注射器,实行专人管理。

2.建立健全疫苗和注射器出入库台账,经常核对疫苗和注射器进出情况、日清月结、每季度盘查1次,做到账苗相符。3.疫苗按品种、批号分类码放,领取或分发疫苗时要遵循“先短效期、后长效期”和同批号疫苗按“先入库、先出库”的原则,有计划地分发使用,减少因过期失效而造成疫苗和注射器报废。疫苗的运输、贮存和使用要严格按照有关温度要求进行。

4、认真做好过期、失效疫苗及注射器的销毁处理及记录

5、健全冷链设备管理制度,建立冷链设备台帐,记录各种设备的型号、到货时间、数量;建立设备运转与维修记录簿,记录发生故障与维修情况。

6、每台冰箱冰柜必须配备温度计,对储存的温度进行检测。温度计分别放置在普通冰箱和冷冻室的中间位置,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进行一次温度记录。

7、冷链设备应放在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热源的地方,后部要留有空间,底部要垫搁架,电源线路与插座应专线专用。

8、所有预防接种冷链设备专用于贮存疫苗,不得挪作它用。存放疫苗的冰箱和冰柜严禁存放其他物品或过期疫苗。

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

1.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由取得当地环保部门颁发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集中和处置单位同意收集处理,不得出售给个体商贩,废品回收站或交由其他任何单位收集处理。2.医疗一次性废物应分类放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容器内,须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由专人使用专用的转运工具按照确定的时间、路线转运到指定贮存地点。转运工具和容器使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3.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坏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在标签上注明,进行集中处理。

4.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置。

5.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如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和输血器等物品必须就地进行消毒毁形。放入专用收集袋进行集中处置。6.锐器不应与其他废弃物混放,用后必须稳妥安全地置入锐器容器中进行集中处置。

7.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应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各科室产生的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8.禁止丢弃医疗废物,禁止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9.加强监督,定期检查。

10.医疗废物收集人员应做好个人防疫工作,以防感染疾病。

新生儿和流动儿童报告登记制度

一、接种单位要专人负责新生儿报告、登记工作。每月定期到计生部门、派出所、管辖社区收集接新生儿资料,使儿童及时建卡建证。

二、接种单位要按属地管理的原则,收到新生儿或流动儿童登记卡后,要及时巡访,调查新生儿的户籍所在地。发现户籍属其他接种单位管辖的,及时退卡给管辖权的接种单位建卡建证,并做好登记注明,以备核查。

三、属于本接种单位责任区域内新生儿,工作人员应在其出生一个月内及时登记,建卡建证。并按照免疫程序,及时向家长发放疫苗接种通知书,督促家长按时间接种有关疫苗。

四、本地儿童迁移时,应告知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带既往接种史证明到寄住地接种单位继续完成相关疫苗接种。外地儿童迁入时,应主动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索查既往接种史证明,无接种证或接种史证明的要及时补建卡证、补种。

五、须对流动儿童建立预防接种专册,每月定期收集居住3个月以上的7岁以下非本责任区域内儿童资料,及时建立接种登记。无接种证的应补发接种证,并按规定程序进行相关疫苗补种。

六、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每年9月派专人到门诊辖区内的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核查7岁以下儿童的预防接种证,无接种证的,须补发接种证,并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补种原则补种疫苗。

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1.一、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2.二、流动儿童平等享有接受预防接种的权利,接种单位不得已任何理由拒绝适龄流动儿童的接种要求。3.三、凡本地居住三个月以上的7岁以下儿童必须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实施预防接种。建立预防接种卡,无预防接种证的应补发预防接种证,按规定的程序进行相关疫苗补种。

4.四、接种单位应主动掌握辖区内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管理情况,每月定期到派出所、社区收集居住3月以上7岁以下流动儿童资料,每年统计上报两次,并定期对流动儿童的接种情况进行调查。

5.五、工作人员主动到流动人口聚集地开展流动儿童调查摸底工作,并及时通知其接受预防接种。

6.六、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积极与辖区内托幼机构、学校建立联系,每年新生入学时派专人到托幼机构、学校查验新生预防接种证,无接种证的须补发接种证,对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按补种原则进行补种。

7.七、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宣传动员,提高流动儿童家长的预防意识,争取儿童家长主动参与免疫活动。

8.八、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流动儿童免疫情况监测及专项调查。家长须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都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 儿童出生后一个月内应到当地的接种单位办理预防接种证。

 儿童免费接种第一类疫苗,第一类疫苗是由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的,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无论是常住儿童或流动儿童,都应按时进行预防接种。

 第二类疫苗为有价疫苗,本着“自费、自愿”的原则接种疫苗,您自主决定是否接种。

 每次接种必须携带接种证,凭证登记接种,并妥善保管。

 接种前,您应当如实提供孩子的健康状况,如有接种禁忌症等也请主动告知医生。

  接种后,请在留观室观察30分钟。接种后出现的一般反应多为一过性的,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如发现高热不退、全身皮疹或其他异常反应者需及时到医院诊治,并将情况告知接种单位。

 预防接种禁忌症

   既往有严重过敏史,或对本疫苗有明确过敏史; 免疫功能缺陷的儿童,禁止接种活疫苗; 有严重心、肝、肾脏器的器质性病变(脊灰疫苗除外);

 神经系统实质性病变禁止接种乙脑、流脑和百白破疫苗;

 具体以各种疫苗使用说明书为准。

暂缓接种对象

   正在发热,特别是高热的儿童; 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发病期间;

严重营养不良;或近期使用过丙种球蛋白或免疫抑制剂等;

  具体应以各种疫苗使用说明书为准。

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

1、急慢性感染、各种严重疾病、神经系统疾患、发热、免疫缺陷以及有过敏史和其它身体不适的儿童,家长应在接种登记时事先告诉医生,以便医生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接种或暂缓接种。空腹和过度疲劳时不宜接种,以防引起“晕针”。

2、接种疫苗后,应留下观察30分钟,无反应后再离开。

3、孩子打过防疫针以后,要让孩子适当休息,不要做剧烈运动,注射部位要保持清洁,以防感染。

4、个别儿童接种后出现发热、接种部位红肿现象,症状较轻者一般不需要任何处理,加强观察,多喝开水,并注意保暖;症状较重者应请医生诊治,对症治疗。若出现上述反应,请向接种单位报告。

5、预防接种虽可以保护绝大多数人避免发病,但保护率并非100%;因个体差异,少数人免疫失败仍可发病,但一般病情轻、病程短。

6、预防接种后除出现本告知书中列出的接种反应外,可能还会出现其它难以预料的、严重的、罕见的接种反应,请在出现后注意以下几点:① 立即到医院,及时治疗;② 及时与接种单位的医生联系;③ 如有疑问,可咨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一类疫苗接种方法及作用(政府出资 免费接种)疫 苗 名 称 接 种 部 位

乙肝疫苗 上臂三角肌中部 上臂三角肌中部略卡介苗

下处

脊灰疫苗 _

无细胞百百破疫上臂外侧三角肌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白破二联疫苗

着处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麻疹疫苗

缘附着处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麻风疫苗

缘附着处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麻腮疫苗

缘附着处

接 种 途

肌内注射 皮内注射

口服

肌内注

肌内注射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

预 防 的 疾 病

乙型肝炎

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肺结核 脊髓灰质炎(小儿

麻痹症)

百日咳、白喉、破

伤风

白喉、破伤风 麻疹

麻疹、风疹 麻疹、流行性腮腺

麻疹、流行性腮腺上臂外侧三角肌下麻腮风疫苗

缘附着处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乙脑减毒活疫苗 缘附着处 A群流脑疫苗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A+C流脑疫苗 缘附着处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甲肝减毒活疫苗 缘附着处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 炎

风疹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甲型肝炎

第一类疫苗免疫程序 疫 苗 名 称

麻腮疫苗

卡介年龄 苗 出生1剂 时 1月龄

2月龄

3月龄

4月龄

5月龄

6月龄

8月龄

麻风疫乙肝 脊灰 无细胞

白破 甲肝减乙脑减苗(麻(麻腮风疫

A群流 A+C流脑百白破毒活疫毒活疫疫苗 疫苗

疫苗 疹疫苗或 苗 苗

脑疫苗 疫苗

疫苗苗)麻疹疫苗)第1剂

第2剂

第1剂

第2剂 第1剂

第3剂 第2剂

第3剂

第3剂

接种

21剂

第1剂

剂次,第 1、2剂18月 龄

第4剂

1剂

1剂

次间隔 3个月

第2剂

2周岁

3周岁

4周岁

6周岁

第4剂

1剂

示范预防接种门诊 篇6

一般接种室的流程是登记-预诊-接诊-接种-观察-专业指导。门诊接种室设为登记处、待诊室、预诊室、接种室、体测室、观察室等其他特检室。

预防接种门诊的感染控制包括:空气环境的消毒环境, 一般接种及检查器具的消毒管理, 专用仪器、器械的消毒管理, 一次性医疗消耗性用品处理和辅助器械的消毒管理。一次完整的儿童预防接种、儿童体检, 流程复杂, 涉及面多, 使用的器具要求严格繁杂。因此, 在预防接种门诊流程中加强各个环节的感染控制能有效的防止交叉感染和传染病的发生, 是非常重要的。

1 登记处、待诊室消毒管理

进入接种门诊的第一步是登记, 然后在待诊室等待接种。待诊室中人员集中, 有时一个孩子有多个家长陪同, 大人、孩子混杂, 空气浑浊, 空气中细菌数量大, 如果遇到流感如发病季节加上儿童, 尤其是婴幼儿, 免疫力低、易感染各种疾病。消毒管理措施:房间要保持空气新鲜, 室内开窗通风, 以自然净化空气, 减少空气中细菌含量, 采用定时装置紫外线设备, 每天早晚消毒各1次, 60min/次。门把手、桌椅等每日有护士用1∶500有效含氯剂擦拭, 地面用1∶200有效含氯剂湿式拖擦, 每天早晚各1次, 以保持室内环境清洁。

2 预诊室的消毒管理

本室的重点工作是对体检儿童初诊, 初步鉴别是否有传染病及患有严重疾病的儿童, 以利于及时分流, 诊断传染源, 对正常儿童作出进一步的检查和接种安排。消毒管理措施:同待检室一样, 要保持空气新鲜, 定期对空气和器械进行消毒, 传染病儿童摸过的物品和检查器具应立即消毒, 检查用的床单立即更换。

3 接种室、观察室的消毒管理

接种室为免疫接种室, 所需用器械主要为一次性注射器, 注射消毒用品, 保存疫苗冰箱。消毒管理:护士与儿童以1∶1人数比, 限制人员进入。对空气环境要求:紫外线消毒早晚各1次, 60min/次, 每周过氧乙酸熏蒸1次, 医疗一次性物品使用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 分类收集, 使用专用废物袋, 专人收集存放后, 由专人负责集中送到医用垃圾处理中心处理, 对存放疫苗的冰箱, 必须保持内外清洁, 每周擦拭2次, 内外做好明显标记, 防止混淆及发生差错。

4 观察室

观察室是接种后观察儿童有无接种反应的场所, 通常观察15~30min, 是儿童及家长停留较长时间的地方, 环境需要清洁、安静、空气新鲜。消毒管理措施:房间空气新鲜, 经常通风, 减少细菌含量, 地面用1:200有效含氯剂湿式拖擦, 每日紫外线照射2次, 60min/次。

5 工作人员消毒管理

加强工作人员的卫生消毒观念, 在传统的观念中, 我们工作的对象是相对健康儿童, 对我们工作环境的消毒与感染管理要求较低, 工作人员自身的控制感染要求不高。因此, 要增强无菌观念, 提高感染控制意识, 注射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工作人员接触患儿前必须洗手, 并保持洁净。

6 规范管理

健全制度, 确保落实建立卫生消毒责任制和建立消毒管理规章制度, 设备、机械专人管理, 分工负责、责任到人、领导重视对感染控制的管理, 加强对责任人的督促检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重视对儿童保健科的管理和督促。

示范预防接种门诊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鹰潭市CDC预防接种门诊2008年狂犬疫苗接种门诊登记和狂犬病抗体检测登记,共计935人全程接种疫苗。

1.2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狂犬病暴露人群进行汇总统计分析。

1.3 疫苗来源

疫苗为江苏延申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及部分冻干疫苗,有效期内按0、3、7、14、28d 5针免疫,每支剂量为1ml,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接种。严重咬(抓)伤者在接种疫苗的同时,按20u/kg体重的剂量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Excel输入计算机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免疫概况

935名狂犬疫苗免疫者均为暴露(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后的狂犬疫苗全程免疫者,其中147人为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联合免疫。

2.2 性别、年龄分布和伤口处理情况

2008年鹰潭市CDC预防接种门诊共接诊犬、猫、鼠等动物致伤者935例,其中男性507例,占54.22%;女性428例,占45.78%。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81岁。10岁以下儿童162人,占总人数的17.33%;10~19岁组121人,占12.94%;20~29岁组152人,占16.26%;30~39岁组245人,占26.20%;40~49岁组102人,占10.91%;50~59岁组82人,占8.77%;≥60岁71人,占7.59%。30~39岁的人群是我市狂犬病主要暴露人群。被动物伤后有376人能自行正确处理伤口,占40.21%;559人到狂犬病门诊处理,占59.79%,全部全程接种了疫苗。见表1。

2.3 暴露季节及伤人动物分布

暴露以夏、秋季为多,631人,占67.49%;冬、春季,304人,占32.5%。就诊人群由犬类动物伤851例,占91.02%;猫咬、抓伤48例,占5.13%;鼠咬、抓伤19例,占2.03%;其他动物致伤11例,占1.18%。见表2。

2.4 就诊时间分布

暴露24h内应诊的占85.99%,24~72h就诊的占11.02%,>72h以就诊的占2.99%。见表3。

2.5 暴露部位分布

咬抓伤部位以四肢为多,795人。见表4。

2.6 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狂犬疫苗接种后抗体阳性率比较

接种前后进行抗狂犬病抗体检测的有398人,抗体阳性390人,阳性率97.99%。

3 讨论

近年狂犬病流行最严重的省份主要是湖南、广西、广东、江西、江苏、贵州、安徽、湖北、山东等省,其发病死亡数占全国的80%以上[2]。我市在重灾区之中,根据暴露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为了做好我市的狂犬病防控工作,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犬类是人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因此,狂犬病的防控工作需要多部门合作。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卫生、农业、公安等部门共同努力下,齐抓共管,大力开展对犬等宠物的管理和免疫工作,爱卫会组织好灭鼠工作,加强传染源控制,减少公众暴露机会。(2)调查发现,儿童、青壮年人群是我市狂犬病主要暴露人群,主要为宠物所伤,因此,要对其进行宣传教育,要求养成正确的宠物饲养习惯,并具有基本的防范意识和知识。(3)调查发现85.99%的人能在24h内到接种门诊进行疫苗接种,说明经过多年来卫生知识的普及,人们预防犬病的意识增强了,被动物咬伤后,首先想到的是接种狂犬疫苗。但还有将近59.79%的暴露人群未在咬伤后及时处理伤口,而是到接种门诊后才进行伤口处理,并且暴露后不规范处理的情况普遍存在[3]。伤口及时正确的处理,对预防狂犬病有及其重要意义[4]。所以,广泛开展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狂犬病预防知识,让公众明白被犬等危险动物伤及后,不但要及时、足量、全程注射狂犬疫苗,而且及时正确处理伤口同等非常重要。(4)近年来,由于巨大的利润,不断有不合格、假狂犬疫苗事件,为了给市民提供安全可靠的疫苗,要严格按照各项规定进行疫苗管理和注射工作。(5)对狂犬病高危人群进行暴露前狂犬病疫苗注射,暴露前免疫也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摘要:目的分析鹰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鹰潭市CDC)预防接种门诊狂犬病暴露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及暴露后预防处置情况,为制定狂犬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鹰潭市CDC接种门诊2008年狂犬病暴露人群935人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年因狂犬病暴露到鹰潭市CDC门诊就诊的人数为935人次。30~39岁组245人,占26.20%。559人到狂犬病门诊后进行伤口处理,占59.8%。夏、秋季暴露人数631人,占67.49%。暴露后24h内就诊804人,占85.99%。暴露部位为四肢的795人,占85.03%。抗体阳性率97.99%。结论犬类是目前人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政府部门要加强犬类管理和免疫工作。加强公众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狂犬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和正确率,能做到及时正确的处理伤口,并到正规部门接受治疗。

关键词:狂犬病,暴露,流行病学,控制

参考文献

[1]彭文伟,李兰娟,乔光彦,等.传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9-72.

[2]陆万专.广西来宾市2004—2006年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07,4(27):117-118.

[3]李靖.我国狂犬病健康教育与暴露后处理现状.江苏卫生保健,2007,9(6):52.

示范预防接种门诊 篇8

关键词: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管理

1991年江苏省下发了《江苏省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标准和工作要求》, 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2007年, 张家港市下发《张家港市计划免疫规范化门诊考核标准》, 进一步规范全市计免门诊建设, 同时提出了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要求。2009年下发《张家港市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 至2011年底, 本市共有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23家, 其中数字化门诊9家结合2011年预防接种门诊督导情况, 对本市预防接种门诊现况进行了全面调查,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制定调查表

制定《张家港市预防接种门诊预防接种人员情况调查表》, 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从事预防接种工作年限、参加培训情况, 督导时由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简称疾控中心) 医生填写。

1.2 调查内容

包括《苏州市预防接种门诊督导验收表》中各项, 根据各预防接种门诊开诊时间, 随机确定督导对象, 采取现场查看和询问的方法进行调查, 每月至少调查4家预防接种门诊。

2 结果

2.1 预防接种人员情况

全市23家预防接种门诊共有113名预防接种人员, 其中专职人员50名、兼职人员63名;平均年龄38.18岁;全市156万人口 (含流动人口) , 与服务人口配比0.72/万。本科学历7人, 占6.19%;大专学历46人, 占40.71%;中专学历47人, 占41.59%;高中及以下学历13人, 占11.50%。高级职称1人, 占0.88%;中级职称19人, 占16.81%;初级职称68人, 占51.33%;乡村医生25人, 占22.12%。从事预防接种工作10年以上41人, 占36.28%;4~9年34人, 占30.09%;3年以下的38人, 占33.63%。所有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人员均有乡村医生、执业医师或执业护士资质证书, 经本市疾控中心培训, 考试合格后由市卫生局发江苏省预防接种人员上岗证并且持证上岗。

2.2 宣传告知情况

全市各预防接种门诊的登记室或接种室墙上均张贴江苏省扩大儿童免疫规划宣传资料, 全部公示一类疫苗的接种程序及接种对象, 二类疫苗的接种程序、对象及价格, 告儿童家长书, 儿童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票据领用程序、使用方法及凭票免费接种, 预防接种流程, 安全注射知识。有19家预防接种门诊单独设立了建卡/建证窗口, 占总数的82.61%。新生儿建卡/建证的告知以出生医院告知为主, 占60.87%。

2.3 预防接种组织

2.3.1 接种形式

接种门诊以镇为单位的有4家, 占17.39%;以镇为单位分片的有18家, 占78.26%;以市区为单位的1家, 占4.35%。

2.3.2 接种周期

接种周期均为周门诊。其中每周0.5 d门诊的有3家, 占17.39%;每周1 d天门诊的有17家, 占73.91%;每周1.5 d门诊、2 d两天门诊、3 d门诊的各1家, 各占4.35%。

2.3.3 接种预约

均采用当次接种时预约下次接种时间的方式, 由预检登记人员在接种对象预检登记预约下一次接种时间。

2.4 门诊设置

接种用房面积平均为91.74 m2 (最小的为40 m2, 最大的为200 m2) 。单独设置预检登记室的15家, 占65.22%;单独设置留观室的有5家, 占21.78%, 其余设置留观区, 占78.22%;有电视宣传片放映设备的12家;所有接种门诊均使用空调来降温或取暖;卡介苗专室接种的有22家, 占95.65%;接种室设置一苗一桌的有9家, 占39.13%。

2.5 疫苗和冷链管理

2.5.1 疫苗管理

各接种门诊设专人负责疫苗管理工作, 使用江苏省疾控中心统一印制的省、市、县各级卫生防病机构《生物制品进出明细账》记录每次疫苗进出及门诊疫苗使用情况, 帐苗相符。冰箱内无过期疫苗, 疫苗报损有图片资料, 记录项目完整。疫苗领发、使用和报损等情况均通过《江苏省疫苗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2.5.2 冷链管理

各接种门诊均建立了冷链设备档案, 每年上报市疾控中心备案。要求储存疫苗的冰箱温度每天查看两次, 做好记录。但因预防接种门诊不是每天开设, 部分预防接种门诊离工作人员平时工作地点较远, 且周六、周日等节假日大多无人值班, 故冰箱测温记录部分存在笔头记录的情况。

2.6 安全注射

预检登记医生认真查看预约通知单或接种记录后, 向家长询问接种对象的健康状况, 确定接种对象身体健康时予以登记。接种医生在接种前再次向儿童家长询问接种者近期身体健康状况, 如无任何不适请家长在告知书上签名确认, 接种医生在完成疫苗接种后在接种证上做好记录, 告知现场留观30 min并请家长在留观告知书签字。所有接种门诊都备有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和抗过敏药等急救药品, 使用在效期内的一次性注射器。在督导中发现个别接种门诊未将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于48 h内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销毁记录不全。个别预防接种医生由于进针角度和深度掌握不准确, 皮下注射过深变成肌肉注射。

3 讨论

3.1 切实保证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的使用

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 对接种人数日益增加、保证预防接种工作质量和提高接种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具有面积大、功能区域布局合理、流程顺畅、接种信息传递迅速专一、环境温馨舒适等优点, 既方便了广大家长, 减少了不必要的抱怨和纠纷, 又为安全接种、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保障[1]。但督导发现, 个别数字化门诊存在不使用取号、叫号系统的情况, 家长仍需排队登记, 不能体现数字化门诊方便顺畅的优点。因此, 应加强对数字化门诊管理, 让其充分发挥应有的功效。

3.2 加强冷链温度监控的管理

疫苗对储存环境温度有着严格要求,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对疫苗质量产生影响, 给安全接种疫苗带来隐患, 加强预防接种单位疫苗冷链温度监控管理是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预防接种门诊疫苗冷链温度实时监控系统是通过物联网技术对疫苗冷链环境进行实时温度监测, 实现24 h连续动态监控。通过对预防接种单位温度记录数据分析, 可及时发现冰箱、冰柜存在的问题, 为冰箱、冷柜的检修和更换提供依据, 也能避免发生冷链事故。与传统人工温度监测方法相比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建设预防接种门诊疫苗冷链温度实时监控系统是今后发展趋势, 对确保疫苗质量安全、提高对预防接种门诊冷链监管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3 加强培训, 提高接种人员业务水平

免疫预防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 加强预防接种人员队伍建设是实施科学接种、提高接种率和预防接种工作质量的保障[2]。本市各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由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和抽调的医院护士及社区医生组成。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待遇较高, 抽调人员也有一定的补助, 所以基层预防接种队伍比较稳定, 增强了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3]。目前本市共有预防接种人员113人, 与服务人口配比为0.72/万, 未达到1/万标准[4], 部分流动人口较多的预防接种门诊接种对象过多, 建议通过增加人员或增设门诊天数来缓解这种紧张局面, 避免出现接种事故, 保证安全有效接种。针对低学历低职称人员较多, 从事预防接种工作时间较短问题, 加强对预防接种人员的业务培训十分必要。培训内容不应局限于预防接种工作理论, 还应通过观看预防接种现场操作, 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培训内容。在工作中应逐步了解和掌握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 提供人性化优质服务, 来满足公众对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越来越高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杜国明.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的探讨 (J) .实用预防医学, 2010, 12 (12) :2539-2540.

(2) 贾秀岩, 林茜.2009年大连市免疫规划管理与预防接种人员状况调查 (J) .预防医学论坛, 2011, 17 (7) :615-616.

(3) 杜国明, 顾增惠.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的做法与体会 (J) .实用预防医学, 2007, 14 (6) :1943-1944.

示范预防接种门诊 篇9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与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宁波市鄞州区24家儿童接种门诊和25家成人接种门诊中,所有取得鄞州区卫计局预防接种资质认证的预防接种人员均为调查对象,共297名。发放由鄞州区疾控中心统一设计的调查表,儿童与成人接种门诊所在医疗机构人事管理部门统一填报,调查时间为2014年12月-2015年1月。

1.2 调查内容

儿童与成人预防接种门诊预防接种人员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专业、从事预防接种工作年限。

1.3 资料来源

服务人口数来自2014年免疫规划人口年报,疫苗接种针次数据来自国家免疫规划GAVI信息系统。

1.4 统计分析

EpiData 3.1软件对数据进行双录入并进行一致性检验,SPSS19.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接种人员的配置情况

鄞州区两类预防接种门诊共有297名预防接种人员,儿童和成人接种门诊预防接种人员分别为155人和142人;儿童接种门诊预防接种人员中,专职从事儿童免疫规划59人;成人预防接种门诊预防接种人员中,专职从事成人预防接种3人。儿童预防接种门诊和成人预防接种门诊的平均接种人员数分别为6.46人和5.68人,每万服务人口配置接种人员数分别为7.33 人和0.98 人,全年人均服务针次数分别为4 092.55针次和226.83针次,见表1。

注:门诊平均接种人员数=接种工作人员数/门诊数;儿童接种门诊服务人口数为2014年≤12周岁人口数;成人接种门诊服务人口数为2014年>12周岁人口数;每万服务人口配置接种人员数=预防接种人员/服务人口数;全年人均服务针次数=服务总针次数/预防接种人员数。

2.2 性别与年龄构成

儿童和成人预防接种门诊接种人员中均以女性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73.35%和90.85%;儿童预防接种门诊接种人员年龄分布以30~39 岁组为最多,占49.68%,20~29岁组次之,占30.32%,成人接种门诊接种人员年龄分布以20~29岁组为最多,占50.35%,30~39岁组次之,占43.26%,见表2。

2.3 学历与职称构成

儿童预防接种门诊接种人员以本科学历为主,占70.97%,大专学历次之,占15.48%,中专及以下学历占13.55%,成人预防接种门诊接种人员以本科学历为主,占51.41%,大专学历次之,占41.55%,中专及以下学历占7.04%;儿童和成人预防接种门诊接种人员均以初级职称为主,中级职称次之,高级职称最少的构成特点,初级职称所占比例分别为66.67% 和78.87%,中级职称所占比例分别为30.07% 和19.01%,高级职称所占比例分别为3.27%和2.11%,见表2。

2.4 专业与从事预防接种年限构成

儿童预防接种门诊接种人员以公共卫生专业为主,占55.19%,护理专业次之,占27.92%,而成人预防接种门诊接种人员以护理专业为主,占83.69%,公共卫生专业仅占11.35%;儿童和成人预防接种门诊接种人员从事预防接种工作年限≥3年的比例分别为85.16%和88.73%,见表2。

注:其他医学专业包括基础医学、乡村医生等医学背景专业。

3 讨论

免疫规划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人力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预防接种机构的服务能力与水平,影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2]。随着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实施,疫苗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预防接种人员不仅要承担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和疫苗针对疾病常规监测任务,还需承担预防接种个案信息化管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置等工作,工作量增加与人员数量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6,7]。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宁波市鄞州区儿童预防接种门诊预防接种人员配置比例为7.33人/万服务人口,虽然达到《浙江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规定的每万服务人口公共卫生医生不少于2人的标准,但大部分预防接种人员参与日常接种门诊服务,主要从事传染病管理、健康宣教等工作,仅38.06%的人员专职从事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工作,且2014年鄞州区儿童预防接种门诊预防接种人员年人均服务量高达4 092.55针次,高于关天姬等[8]的报道结果,表明宁波市鄞州区儿童预防接种门诊预防接种人员服务量大,整体数量相对不足,应适当增加人员投入。相比之下,成人预防接种门诊人力资源相对充裕,但缺乏专职预防接种人员。我国对于成人预防接种门诊人员配置没有明确的规定,《宁波市成人预防接种门诊设置规定(试行)》要求成人预防接种门诊的日常工作至少配备1名具有疫苗接种资质的接种人员实施,调查结果显示鄞州区每个成人预防接种门诊平均拥有预防接种人员5.68人,能承担成人预防接种门诊的疫苗接种服务,且年人均服务针次数仅为226.83针次,成人预防接种门诊预防接种人力资源能满足人群的接种需求。但考虑兼职人员流动性大,预防接种工作涉及多学科的综合知识与技能[9],需加强成人预防接种人员专职队伍的建设。

从性别比例结构上看,鄞州区儿童与成人预防接种门诊预防接种人员均存在男女比例失衡现象,尤其是成人预防接种门诊更为明显,可能与护理专业人员在专业构成中的占比较高有关[10]。由于预防接种工作较为琐碎,需要接种人员具有认真仔细的品质,女性能较好的胜任接种疫苗工作,但随着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推进,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和异常反应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等工作也有所增加,男性在理性思维和沉着应对各项突发状况的能力等方面更具有优势,为此,预防接种队伍中应适当增加男性工作人员比例,以提升整体免疫服务水平[11]。

此外,调查结果显示,鄞州区现有儿童和成人预防接种门诊人力资源的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分布总体上均较为合理,体现在人员构成上,以中青年为主,本科学历占比大,绝大多数工作者工作年限≥3年,与鄞州区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的总体结构一致[12],表明鄞州区拥有一支高学历、年轻化的稳定预防接种队伍,有利于儿童和成人预防接种门诊各项工作的延续性开展和落实。主要原因是近几年鄞州区积极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提高成人预防接种服务可及性,加强儿童和成人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加大人力资源投入,儿童预防接种门诊引进大量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成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预防接种岗前培训制定准入标准,并通过稳步提高人员收入、加强业务培训等措施,使高层次预防接种人员能快速成为预防接种队伍的业务骨干,保证了预防接种工作质量。

从职称构成上看,儿童和成人接种门诊预防接种人员均存在高职称人才稀缺,初级职称占比高的问题。儿童和成人预防接种门诊接种人员的高级职称比例仅占3.27%和2.11%,这与何艳辉等[3]、陈永弟等[9]报道相近,可能与基层医疗机构晋升名额有限、预防接种人员的科研水平低等因素有关。建议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加大财政与保障政策投入,积极创造职称晋升机会,鼓励预防接种人员提升自身专业技术水平,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预防接种队伍。

从专业构成上看,儿童接种门诊预防接种人员分布较为合理,以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专业为主,与儿童预防接种门诊的预防接种人员来自基层医疗机构的防疫科,主要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专业要求相符。成人接种门诊预防接种人员的专业以护理专业为主,与鄞州区大部分成人预防接种门诊设置在注射室,由注射室护士承担预防接种工作,其专业以护理为主一致。但由于疫苗接种服务对象主要为健康人群,临床专业医生在健康预检和疾病诊断及疫苗接种禁忌症的判断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为此预防接种队伍中合理配备一定临床专业人员有助于安全接种的实施,尤其是成人预防接种门诊服务对象多为慢性病患者,其接种服务更需要有临床专业背景接种人员的医学建议。

综上所述,鄞州区儿童和成人预防接种门诊人力资源配置和构成呈现不同特征。儿童预防接种门诊预防接种人员队伍具有一定规模,但存在配置相对不足、男女比例失衡和高层次人才匮乏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免疫规划的长远发展,应适当增加人员投入,引进高素质男性临床专业人才,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免疫规划工作的需要。成人预防接种门诊人力资源相对充裕,但缺乏专职队伍,同时存在人员专业化程度不足、男女比例失衡和高层次人才匮乏的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成人预防接种门诊人力资源配置的政策研究,逐步建立成人预防接种服务专职化队伍,以适应成人人群不断增长的预防接种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彩玲.太原市杏花岭区预防接种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3,22(5):375-376.

[2]何艳辉,郑慧贞,郝爱华,等.广东省免疫规划人力资源现况调查[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5,21(1):96-100.

[3]骆金俊,孙卫敏,郭晓燕.黄冈市免疫规划人力资源现状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21(1):111-114.

[4]陈奕,许国章,王海波,等.宁波市犬伤门诊规范化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32(2):198-200.

[5]蒋巧巧,崔宏林,司徒炜敏,等.2011年我中心成人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状况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3(1):67-69.

[6]陈伟,高志刚,丁亚兴,等.2012年天津市预防接种门诊人力资源现况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3,39(3):97-98.

[7]张伟燕,张英洁,许青,等.2010年山东省免疫规划人力资源配置状况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11,17(11):979-981.

[8]关天姬,黄晖,赵泳瑜,等.珠海市免疫规划人力资源配置现况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3,39(6):100.

[9]陈永弟,李倩,凌罗亚,等.浙江省免疫规划人力资源现况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0,22(9):89-90.

[10]戴学伟,顾华,陈永弟,等.浙江省医疗机构防保人员人力资源状况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3,25(9):88-89.

[11]史淑芬,孙木,王庆.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前后卫生人力资源状况的比较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7):805-806.

上一篇:专业选修下一篇:恶意低价中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