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选修

2024-10-25

专业选修(共12篇)

专业选修 篇1

所谓的选修课是指学习某一专业的高校学生可以有选择地修习的课程。选修课分为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选修课的开设是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途径之一。随着高职高专院校学分制的实行, 选修课已成为该类院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如果说公共选修课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 促进学生不同学科的交叉渗透, 拓宽学生知识面, 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那么专业选修课则对于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 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增强就业竞争力意义重大。然而受大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许多教师在专业选修课教学中, 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 没有创新, 不但没有达成预期的教学效果, 反而冲淡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教学流于形式, 学生为学分而学。

教学方法是一种涉及到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 因此要想改革专业选修的教学方法, 必须从这方面入手。

一、加强专业选修课教师创新精神培养

专业选修课有别于专业必修课, 相对于必修课对知识的系统学习, 它更注重于对学生兴趣的开发和能力的提升。而传统的大学教学是以讲授法为主要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的。这种方法对于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行之有效的, 而对于课时相对较少, 以培养兴趣、提升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专业选修课来说, 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弊端。这就需要教师在专业选修课的教学中树立创新思想,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 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密切关注本学科的前沿动态, 把适合学生的内容更新到自己的授课中来, 如在《语文阅读教学精品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中, 该教师所选取的教学案例都出自于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名师之手, 而且每年都有更新, 这样就确保了学生掌握的知识都是最新的, 既让学生学到的知识与社会发展接轨, 又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专业选修课教师还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 把教师的角色从以“教”为主逐渐转化为以“导”为主。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想象力, 充分发掘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 而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与课堂上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息息相关。目前在各高校关于教学方式的选择, 主要是对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的取舍上。笔者认为, 就专业选修课而言, 两种方式综合运用效果更佳。

任何课堂教学活动都离不开讲授法, 尤其是专业必修课教学, 为了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 必须采用讲授法教学。而传统的讲授法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填鸭式”的教学极大地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兴趣的培养, 教学效果不佳。在专业选修课教学中也可采用讲授法, 但应注意详讲与略讲的结合, 精讲与练习的结合。对理论性较强的专业选修课, 如《逻辑思维培养》等课程可采取讲课方式, 而对于一些旨在扩大学生视野的专业选修课如《女性文学研究》、《李白研究》等课程, 则可以采用讲座方式进行, 加大课堂的知识容量。对于一些以提高学生技能为主要目的的专业选修课,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做到精讲与练习的有效结合。如在《语文阅读教学精品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中, 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就应短而精, 而把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练。需要注意的是练习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以保证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目前在各高校中已经得到普遍使用, 它的生动、可视可感的表现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该教学方式也因其高效便捷的特点几乎被所有的专业选修课教师所采用, 但是它的弊端也很快地显现出来。在许多教师的课堂上, 完全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把多媒体教学仅仅理解为幻灯片的翻页, 整节课就是不断地展示幻灯片, 缺乏必要的讲解与互动, 而使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

要使多媒体教学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必须与讲授法相结合加以应用, 才能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语文阅读教学精品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中, 教师在讲解各位名师的生平、教学风格时, 配以精心制作的图片和授课视频, 对于重点内容再配以传统的板书, 既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也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三、改革考核方法, 侧重过程评价, 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大多是考试, 其中以闭卷考试居多。这种考核方式有其合理的一面, 但是弊端更多。它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更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对于专业选修课而言, 笔者认为, 应根据不同课程内容、课程性质, 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如开卷、闭卷、口试、撰写论文、撰写设计方案、答辩等形式) , 而不应简单地“一刀切”。在考试内容的确定上, 既要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但同时更要侧重考查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在阅卷的过程中, 不应把目光集中在对与错上, 而应集中在学生解答问题时的思维方式及思维过程上, 对思路新颖、有独到见解的答案, 要给予奖励分数。除此之外, 教师在成绩的评定上, 不应只注重试卷, 还要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 (出勤、回答问题的次数及质量、撰写论文的优劣等) 。以《语文阅读教学精品案例分析》课程为例, 它的考核方式就比较新颖, 具体操作是:在考核时, 教师随机播放1课时语文教学名师阅读教学录像视频, 学生在记录听课笔记的过程中, 对这节课进行书面点评。而这部分考核只占总成绩的50%, 出勤占10%, 课堂的发言占40%, 以此来考核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情况。这种考核方式不仅缓解了学生的考试压力, 而且使学生更加关注平时的课堂学习,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

总之, 专业选修课在整个高职高专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专业选修课教法改革任重道远, 需要广大的一线教师共同努力, 才能确保专业选修课发挥其应有的效力。

摘要:专业选修课对于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 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增强就业竞争力意义重大。大多数院校专业选修课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 没有创新, 教学效果不佳, 冲淡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教学流于形式, 学生为学分而学。基于此, 以语文教育专业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语文阅读教学精品案例分析》为例, 探讨如何进行高职高专专业选修课的教法改革, 以期进一步提高选修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专业选修课,教法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兴趣

参考文献

[1]齐梅兰.在专业选修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 2004, (11) .

[2]陈娟, 关瑞芳, 葛曷一.谈专业选修课的教学[J].科技资讯, 2007, (28) .

[3]张秀琴, 李涛, 王守忠.高等学校选修课设置和教学的现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4, (6) .

[4]吕志凤, 战风涛, 姜翠玉.浅谈高校专业选修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10) .

[5]段智力, 石曙光.从高校选修课的功能谈其几种基本教学方式[J].延边大学学报, 1999, (6) .

专业选修 篇2

《程序设计方法学》选课介绍

课程英文名称:Programming Methodology

是否是双语课程:否

教师:杨宗源

办公地址:闵行校区信息楼319室

办公电话:54345109

Email:

课程内容介绍:

讲授程序设计方法学的地位和重要性;程序控制结构构成的基本原理、基本成份;数据类型、数据抽象、抽象数据类型对程序设计及程序设计语言的影响及重要性;程序正确性证明的基本方法;形式化软件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典型方法;并行程序设计基本概念,并行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教材:

教材:无

参考书目:

1.《程序设计方法学》胡正国国防工业出版社

2.《程序设计方法学基础》陈火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3.《程序设计方法学》仲萃豪吉林大学出版社

4.《程序设计方法学教程》张幸儿南京大学出版社

5.《现代软件工程》周之英科学出版社

6.《形式语义学基础与形式说明》屈延文 科学出版社

7.《The Science of Programming》Gries, D.8.《Communicating Sequential Processos》Hoare,C.A.R

9.《Programming from Specification》Carroll Morgan

10.《对象技术导论》冯玉琳科学出版社

先修课程:

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本科的主干课程.教学实施:

课堂讲授

讲课大纲:

第一章.综述

1.程序设计方法学发展与回顾

2.若干有争议问题的讨论

第二章.程序的基本结构

1.Proper程序和Prime程序

2.复合程序

3结构定理.4.递归结构定理

第三章.程序的数据结构

1.类型与类型系统程序

2.程序设计语言中的数据类型

3.抽象与抽象数据类型

4.面向对象方法

5.面向方面编程

第四章.程序的正确性证明

1.程序规范与程序的正确性定义

2.部分正确性证明方法

3.完全正确性证明方法

4.最弱前置谓词

第五章.程序的形式推导方法

1.面向目标的程序推导方法

2.不变式推导方法

第六章.程序设计的形式化方法

1.概述

2.基于代数方法的规范语言 – OBJ

3.基于模型方法的规范语言 – VDM

第七章.并行程序设计方法

1.基本概念

2.并行系统

3.并行程序设计语言

4.通讯顺序进程(CSP)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每周3节

考核方式:

笔试(闭卷)100%

可选学生人数:20人

专业选修 篇3

【摘要】英语选修课的开设是对大学英语必修课的一个有力的补充,本文探讨外语院校非英语专业英语选修课开课情况,着重关注师生在英语选修课中的地位,强调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要从实际出发,探索良好教学环境中学生从选课形式到入学指导中所得到的正面有效英语学习辅助。

【关键词】外语院校 非英语专业 英语选修课

一、引言

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除了开设大学英语必修课外,也为学生开设英语选修课。本文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探讨外语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选修课开课情况。

二、以师生为主体

1.学生为中心。选修课的开设归根结底是服务于学生的,所以英语选修课的开设是以学生为主体,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在教学中,一切要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为出发点,以服务于学生的英语学习为导向,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必修课不同,英语选修课是学生自主选修的课程,所以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提高和补救外语的某一方面内容知识。选修课也在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英语基本技能的全面发展。笔者所在学校以语言类学科为主要办学方向,结合学生实际,开设了相关比较类课程,把学生所学专业和英语专业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可以同时提升英语和专业语言文化水平。同时,发挥优秀师资的跨学科教学优势,开设了以英语授课的中国文化和其他相关课程,满足学生多学科学习的需求。

2.教师为导向。各高校开设英语选修课,首先要有相应的师资力量,没有好的教师是无法完成一门优秀的选修课的。外语院校在英语教师储备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笔者所在院校除了英语学院和应用英语学院有大批优秀教师开设英语选修课外,专门教授公共外语的公外部教师也开设大量英语选修课。公外部教师更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拓展学习需求开设相应课程。但是,开设选修课意味着课时的增加,备课任务的增大,批改和辅导量的上升,所以教师在开设选修课时有一定的现实障碍,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解决教师的实际教学困难,可以加大对教师的鼓励政策。

三、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

较之于必修课,英语选修课课时偏少。笔者所在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必修课为每周4课时,选修课为每个科目每周2学时。有限的教学时间不利于教师完成连贯性的教学任务。同时,选修课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日历在笔者所在院校皆为教师本人制定,因此,教学的随机性和选材的个人性随之而增加。我们不能武断地基于此评价选修课教学效果因此变差,但是选修课的监管确实没有必修课全面。而且,每个学校的师资、学生英语水平、选修课开设条件都千差万别,选修课的开设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简单设定统一检验标准,事实上,选修课与必修课相比的一个优势就是考查手段的灵活性。所以,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来管理和开设选修课。

四、以教学为指挥棒

英语选修课的开设要以教学为指挥棒,一切以教学为中心,首先在选课形式上可以发挥当今网络社会的优势,笔者所在院校学生可以通过学校教务系统完成个人选修课的选课,学校在2015年开设了网络通识选修课,学生通过网络在线学习,在线课程视频观看,并通过在线作业和考试,总分达到学校设定标准后获得学分。该类课程不限制上课时间,可随时登陆平台进行学习;不限制登陆地点,可在机房、寝室登陆平台进行学习。学校也选取相关专业优秀教授课程参加辽宁省大学开放课程体系,供其它院校学生选课。

其次,选修课的开设要设立入学门槛,选修课在笔者所在学校采取教师自愿开课的形式,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和研究兴趣,向学校提出申请,申请通过后,教务处在学校选课系统中接受学生的修读申请。因为选修课开设的随机性较强,有时会出现教师开设的选修课数量无法满足学生选修需要的情况,所以对选修课的选修一般不设入学要求或者入学要求极其宽泛,这样就会增加教师的教学难度,影响教学效果。在入学要求上,许薇提出根据第四学期英语期末成绩和问卷调查开设实用的选修课。期末成绩基本上可以客观反映学生的英语基本功,这也是了解学生的一个工具;问卷调查可以掌握学生的通识课学习期待。

五、结语

英语选修课的开设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英语学习为出发点的,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全面的英语能力为目标的,所以在开设英语选修课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把为学生英语学习服务放在第一位。教师作为课程的另一主体,其核心地位应该得到重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学单位应辅助教师建立更好的英语选修课开课环境,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合理的选课形式和科学的入学指导选到最适合自己的英语课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李颖.外语选修课课程体系建设原则[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3]刘娟.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的意义和策略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5(1).

专业选修 篇4

所谓双语教学, 是运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 并将其同时用于学科教学过程中的特殊教学模式。随着会计界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建立和完善一套能适应现代社会、国际形势发展需要的会计学高等教育体系, 培养新型的跨世纪人才, 是各高等院校普遍重视的问题。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否顺利进行,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语言的沟通, 会计专业的双语教学是大环境所趋。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深入, 急需大批既有会计专业背景、又熟悉国际会计惯例, 同时又能流利使用外语进行交流和沟通的高层次会计人才, 如国际财务管理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ACCA、CGA等。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不仅要立足于国内会计职业的发展需要, 也要立足于国际会计职业的发展需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一些知名大学开始在财务会计类专业课程中尝试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 会计双语教学在我国呈蓬勃发展景象, 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展了会计专业的双语教学, 并且绝大多数高校对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都制定有鼓励性政策。同时, 国际上一些知名的会计职业团体也开始登陆我国, 进行会计资格认证考试, 为会计双语教学和培训提供了庞大的需求市场, 对我国开展会计专业双语教学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包括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京审计学院、暨南大学、苏州大学等一些院校的会计本科专业已经瞄准了国际会计考证市场, 与国外的相关考试机构或高校联合开展合作, 在会计学专业内增设ACCA、CGA等专业方向, 将ACCA、CGA等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结合在一起, 课程全部采用双语教学,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促进了会计高等教育双语教学的开展。除了越来越国际化的就业市场需求的促进之外, 从2007年开始, 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会计》和《审计》两科目附加英文试题也使得高年级的会计专业学生乐于接受双语教学。我们在2007年做过一项调查, 通过对162份有效问卷调查进行总结分析, 发现多数学生认为会计学本科生有必要 (72%) 或非常有必要 (19%) 开展双语教学, 67%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将对专业课的学习有帮助, 84%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对于提高专业英语能力有一定的帮助或非常有帮助。但同时有41%的学生担心双语教学后专业课的内容比单纯汉语授课的内容简单、少, 影响专业课程的学习;也有76%的学生担心由于英语元素的加入使原本就不熟悉的专业课更难理解和掌握, 增加了专业课学习的难度。

二、会计专业选修课程双语教学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优势分析

相比专业必修课程, 会计专业选修课程更适合双语教学, 具有先天的优势。 (1) 开课时间和内容更适合开展双语教学。在高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中, 并非所有的课程都适宜双语教学。如作为会计主干课程之一的《财务会计学》, 就不适合采用双语教学。因为各个国家的财务会计在规范、惯例等方面自有其体系, 与我国财务会计存在不同。而专业选修课程在开课时间和内容上比必修课程更适合开展双语教学。以山东科技大学会计系的课程设置为例, 目前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主要是商业会计、国际财务管理、金融会计、国际会计、会计理论研究、EXCEL财务分析、资产评估等。首先, 学生在选修这些课程之前已经修过初级会计学、中级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主干课程, 学生普遍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 再开展双语教学没有基础知识讲解方面的压力;其次, 这些课程内容的中国特色性不是很明显, 大都带有国际性, 适合选择英文讲授。 (2) 更方便选用优秀外文原版教材。要进行高质量的双语教学, 必须选择恰当的教材, 目前对于教材的选用, 一般有购买原版教材、自编教材、改编教材等几种选择。对于会计选修课程由于课程内容特点, 有很多现成的优秀外文原版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可以选择。选修课程的内容上讲, 西方国家尤其是英文体系的国家的学科研究处于领先地位, 选用优秀外文原版教材, 可以对这些学科的领域做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能够使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专业外语。 (3) 授课方式更加灵活, 不象专业必修课程受很多约束。各个学校对于专业选修课程的教学管制一般不象专业必修课程那样严格, 主要体现在考试形式、考试成绩的比例分配等方面更加灵活。教师自主发挥的余地较大, 这对于双语教学的开展非常有利, 因为双语教学相对于非双语的专业课程教学遇到的变数更多, 学生的英文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的专业基础程度不一, 学生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等, 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为了做好双语教学工作, 就需要更加灵活的授课策略和教学方式, 教学管制的相对减少使得这些办法变得可行。

(二) 劣势分析

会计双语教学的成败与否关键在于教师把握双语教学的能力、学生的配合热情与程度、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材选配等。目前在选修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中面临一些不利因素。 (1) 师资力量较弱, 部分教师难以胜任双语教学。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是影响高校开展会计双语教学的最主要因素, 也是决定会计双语教学课堂效果的关键。与专业必修课程相比, 专业选修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广、深、偏、难”, 其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不仅专业知识要精深, 而且专业知识面要宽, 同时英语基础要好, 能够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解析专业词汇和专业知识。除此之外, 还要求教师具备全面的授课技巧, 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双语课程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力。教师能力和胜任程度是制约会计专业选修课程双语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据我们了解, 国内高校双语教学的任课教师中有国外教育或生活背景的为数不多, 大都任职于知名院校, 普通院校的双语教学教师一般都是专业教师, 英语具有一定水平, 但由于受英文传统教育的影响, 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不足。虽然一些年轻教师专业基础和外语水平都不错, 但大部分缺少课堂经验和授课技巧, 双语教学的课堂效果难以体现。 (2) 多班合堂, 上课人数过多给讲授带来一定困难。以目前我国高校的普遍情况来看, 会计专业选修课程大都是多班合堂, 2个、3个甚至更多个班级在一起上合堂课, 对教师应用自主讲课、案例讨论等授课策略和方法带来一定困难。 (3) 授课课时短与英文原版教材内容多的矛盾。会计类的英文原版教材通常内容多而具体, 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庞杂, 而选修课程的授课课时通常较短, 一般高校的设置都是30—36左右的学时, 很多内容可能无法展开讲授, 这给教师精选课程内容、合理编排课程内容体系提出很大挑战。 (4) 地位较低, 学生兴趣调动难度较必修课程大。双语教学对学生素质要求较高, 使用原版教材、双语授课、英文作业和考试等都直接考验学生的英语水准和外语思维能力。会计专业双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外语基础, 也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 对课程内容有较好的接受能力, 形成主动学习的热情和能力, 逐渐培养专业学习和思考的双语思维。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受专业特点影响, 表现比较稳健务实, 因此对于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学生爱听爱学, 不容易受教师讲课风格和教师授课策略的影响, 教师授课时只要专业知识扎实、教授逻辑性强, 就较容易地被学生接受。但选修课程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没有主干课程强, 地位比较低, 学生更多地是从自己的兴趣和凑集学分的出发点来学习, 势必会造成学生如果不激励兴趣就不高, 挑剔教师等现象发生, 教师也因此会影响到授课情绪, 从而影响双语教学的预期效果。

三、会计专业选修课程双语教学的策略

(一) 具备良好的双语教学师资力量

会计专业选修课程的双语教学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教学师资梯队。在这个团队中教师可以互相协作与探讨, 共同备课、共同开发课件和案例库, 共同答疑等。同时, 对团队成员教师本身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 课程主讲教师需要具备一定听说读写的较高英语水平, 并在前期承担过专业英语或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其次, 具有成熟的讲课风格和方式, 能够较好地把握会计专业选修课程双语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再次, 能够在课堂内外与学生友好交流, 热情互动。最后, 教师对原版教材要有充分而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能够提练出原版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和要点, 有条理地整理成课件和教案。对学生所提的专业问题和作业及考试问题等, 能够用中英文熟练解答。

(二) 掌握学生的英文水平

知己知彼, 才能百战不殆。虽说授课不同于战争, 但如果做到在授课之初或之前全面了解授课对象的基本情况, 非常有助于合理安排授课策略。一方面应该以合适的方式如问卷、个别交流等调查将开课班级的英语水平, 分析其运用外语进行读写和听说的水准, 以便在课堂讲授中做到有的放矢。会计专业同学的外语水平通常有差异。据我们的调查, 其外语水平基本呈正态分布, 水平高和水平低的学生属于少数, 大多数学生的英文水平属于中等。受各种因素影响, 大多数学生外语学习的应试倾向较重, 比较欠缺外文的应用能力, 包括外文阅读、写作和听说等, 这使得学生学习双语课程普遍存在需要逾越的障碍。另一方面, 调查已开过本门课程或相似课程双语教学的班级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便合理预测将开课班级的情况。如我们在《商业会计》课程的双语教学设计时, 就考虑了该课程的相似课程《财务记录整理》在我校2006级中澳班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专业双语教学中的相关经验。在中澳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六个班级《财务记录整理》课程的教学中已经全面采用了英文教材、英文课件、英文作业、中英文讲解、英文考试, 效果较好。中澳班的情况是约三分之一的学生课堂中跟得上, 课堂外学得进去, 学习效果良好;约半数的同学基本跟的上, 学习效果较好;约六分之一的同学英文基础不好, 学习兴趣不浓, 学习效果一般或偏差。结合会计专业本科三年级同学的英语和专业知识水平, 我们推测《商业会计》课程双语教学60%的学生跟的上, 学习效果会较好, 30%的学生学习效果会良好甚至优秀;10%的学生需要额外辅导。

(三) 把握课程特点和规律

会计专业选修课程可以说每一门都有其自身很特殊的特点, 如《国际会计》课程的国际性和比较性、《国际财务管理》课程的跨越财务学科和金融学学科的融合性、《金融会计》和《商业会计》的行业特殊性、《EXCEL财务分析》的工具应用性、《资产评估》的抽象性等。只有做到对课程本身的深入了解, 很细致地把握这些会计专业选修课程的特点, 发现其中蕴藏的教与学的规律, 才能更好地设计双语教学的授课策略和方法。同时, 还要注意课程采用了双语教学以后规律的改变情况。在双语教学的环境中, 非常适合采用生动活泼的讲课方式, 可在教学中根据课程特点穿插英文文献读书报告会、英语专业知识抢答赛等有意义的活动,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另外, 教师要明确“双语教学是专业课而非英语课”, 英语只是工具, 专业学习才是目的, 也要把这种思想传递给学生, 使得其关注的焦点放在课程内容中。

(四) 合理安排教学阶段

以《商业会计》双语教学为例, 要循序渐进, 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 课程中引入小部分的英文内容, 已经进行。2007年至2008年第一学期在会计05-1.2.3.4班《商业会计》课程中试探性的加入部分英文内容的讲解, 除去极少部分学生英文基础不好, 听力比较差, 05-2班有一位学生第一外语不是英语之外, 其余同学大都愿意接受双语教学, 并且学习效果较好。但是, 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英文基础不好的部分同学, 学习比较吃力, 这需要在教学中适当进行中文解释, 增加交流互动。第二阶段, 《商业会计》课程较大比例引入英文教材, 开发CAI课件, 做到英文课件、中文讲解、英文作业、英文考试。这一阶段需要提示学生加强听力锻炼和增强课外阅读英文专业期刊或书籍的能力。第三阶段, 《商业会计》课程全部引入英文教材, 做到英文课件、中英文讲解、英文作业、英文考试。同时, 建设英文案例库, 编写英文案例文本, 整理英文视频案例。建设《商业会计》课程网站, 将有关的英文教学大纲、英文教案、英文习题、英文参考文献目录、英文案例库等上传网络, 向学生免费开放。第四阶段, 吸纳和整合优秀原版教材, 编写符合《商业会计》课程教学需要、突出教学经验和教学特色的优质双语教材。第五阶段, 是本课程双语教学的衍生效应, 利用《商业会计》双语教学的成功经验, 推动建设会计双语教学的课程群, 将管理会计、国际会计、财务报告分析等纳入双语教学的范畴。第二和第三阶段通常需要花2个轮次左右的时间完成, 第四阶段和第五阶段大致需要3个轮次左右的时间完成。

(五) 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

针对选修课程地位较低, 学生兴趣调动难度较必修课程大, 同时上课人数比较多, 通常是多班合堂的现实情况, 有必要进行课堂授课理念和方法的改革, 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我们认为, 双语学习适合在精神快乐、适度兴奋而紧张的状态中进行。《商业会计》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当创造快乐而充实的课堂气氛, 鼓励学生快乐地学习,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激发学生的潜能, 因此在教师授课同时采用自主讲课、情景模拟、案例讨论等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很有必要。首先, 在《商业会计》某些内容 (如商业企业特殊业务如“买一送一、以旧换新、商场返利券、限时免购”等时兴的促销方式会计核算) 学习中,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双语教学, 给学生提供一个平等的学习平台, 让学生自主讲课, 教师只起主持、引导、串联和解惑的作用。其次, 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可适当安排一些团体学习的方式如用英文表演模拟商业企业会计部门的工作等, 让单个学生融入临时性的组织, 在组织中学会协作和分工。再次, 安排合适的英文案例供同学讨论, 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其思考和促进课堂交流的有效措施。《商业会计》案例选择的来源可以是原版教材中附带的、可以是国外专业网站下载, 也可以是教师或学生自己搜寻的, 选择要本着时间新、源于真实社会、专业相关性强、方便讨论等原则。案例教学一般采用下列步骤:教师用英文介绍案例背景——学生阅读英文案例文本, 或是观看视频案例——教师提出有关的英文问题——各小组派代表以英文陈述——小组”头脑风暴”式讨论和点评——学生做英文案例总结。另外, 定期开展英文读书报告会和商业企业会计英语知识竞赛等活动也是促进师生交流、提高学生双语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最后, 要妥善解决学生外语水平差异带来的学习障碍。会计专业同学的外语水平有差异, 基本呈正态分布, 水平高和水平低的学生属于少数, 大多数学生的英文水平属于中等。针对学生外语水平的差异, 教学中可以以“中等学生为主, 兼顾高和低”为策略。并实施以下保障措施:要求学生加强专业词汇的储备和专业背景知识的积累, 使之结合专业知识的提高进而提升学习英文教材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预习、复习、资料阅读等。其中, 预习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帮助最大,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事先解决词汇和术语问题, 提前熟悉内容, 解除畏难情绪, 提高课堂沟通的效率;对外语水平差的学生进行课外特殊交流和辅导。

摘要:随着会计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会计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是大势所趋。本文对会计学专业选修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专业选修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相关策略, 从分阶段安排和双语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改革两方面进行了商业会计双语教学的个案设计。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选修课程,双语教学

参考文献

专业选修 篇5

首先,培训让我进入了一种求学的氛围。不学习就要落后,不思进取就得淘汰,要勇于在教育这块土地上圈划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其次,培训也给我带来了一种机遇。我是幸运的,这次培训活动,不但使我发掘出了自己的一点价值和长处,也搭建了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并使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计算机网络教师,为我今后教学上的拼闯打下了基础。再次,培训当然更让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在老师和学员的帮助与剖析下,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劣势所在,继而找到今后努力的方向。俗话常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拥有如此之多的良师益友,更是一种幸福。

二、交流促进、开拓思维

在培训中,大家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对职业教育的未来、对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发展、专业定位、学生就业方向、对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职业教育的招生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为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未来,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过交流和讨论活动,我了解了各个兄弟学校发展的状况,也获得了很多的成功经验。我们相互了解、熟悉,共同探讨学习、工作中的问题、想法,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互相交流切磋,共同协作,努力完成团体、个人的学习任务,在共同学习中发现了各自的差距与不足,对原有的教育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大家都受益匪浅。

三、合作学习、共同成长。

在学习过程中,全体学员合作学习、共同成长,成为一个亲密和谐的学习大家庭,学员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培训结束,就是我们新的合作开始。

专业选修 篇6

关键词:英语专业;选修课程;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0-88-2

0 引言

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发展,英语水平在我们的求职道路上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为了更好地提高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我国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本文就对在学分制背景下,我国英语专业选修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

1 学分制下英语专业选修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

1.1 选修课的英语专业特色不够突出

许多学校在开设英语选修课程的时候会结合英语专业的特点来设置课程,并且采取相同的课程内容设置以及教学方法,从而使得英语专业选修课的专业特点得不到显著的展现。比如,针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学校就缺乏针对于该类学生的英语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渴望通过选择相关专业性比较突出的英语选修课程来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比如科技类的英语选修课程,从而更好地帮助自己进行英语专业学习,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但是,大部分学校在设置英语选修课程的时候都缺乏与非英语专业的课程特点相结合,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英语选修课的时候缺乏学习兴趣,无法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1.2 选修课的选课系统不够完善

在开展选修课的时候,由于部分学校还没完善英语专业的选修课系统,从而使得部分学生在进行选课的时候依然使用传统的手工选课,而且在选课的过程中,学校也缺乏对选修课程的相关介绍,比如任课老师、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等相关信息。在进行选课之前,教师也缺乏对学生的选课指导,导致学生在选课的时候过于迷茫,无法结合自己的学习特点以及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

1.3 选修课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由于高中时期的英语基础不同,因此导致许多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同,因此导致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所选择英语选修课的学习目的不同,学习效果不同。虽然,许多高校也意识到了学生在英语水平上的不统一性,因此许多高校也开展了分层教学,但是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校和教师都缺乏与其他教学方法的结合,使得分层效果并不显著。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手段也过于单一,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依然是教师讲,学生听,缺乏与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互动,使得教学课堂枯燥无味,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4 选修课的教学考核评价比较薄弱

教学考核评价环节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不管是专业课程还是选修课程,学校和教师都要重视教学考核以及评价环节,但是大部分的高校关于选修课程的教学考核评价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比如,大部分的高校在进行英语选修课程考核评价的过程中,几乎都采取论文写作或者话剧表演的考核方法,这两种方式无法全面对学生进行考核。

2 改善学分制下英语专业选修课程教学现状的策略分析

2.1 丰富选修课的内容以及兴趣性

2.1.1 在实行选修课环节之前对学生开展英语水平测试

由于高中英语基础不同,因此导致大一新生的英语水平也不同,为了更好地对学生开展更具有针对性的英语教学,在大一入学的时候,特别是英语专业选修课程开始之前,学校就要对大一新生开展英语水平测试。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测试结果,来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安排不同英语专业选修课程。比如,针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加强英语基础课程的学习,针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同学,则可以相应地减少英语基础课程的学习,加强对学生的英语拓展学习。

2.1.2 在基础阶段增开兴趣选修课

要更好地突出英语专业选修课程的专业特色,学校可以在学生的基础阶段开设兴趣选修课程,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更好地补充、深化和延伸。由于大学的学习模式与高中的学习模式是完全不相同的,因此大学生新生需要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期就需要教师的帮助,所以在学生的基础学习阶段,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发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在基础学习阶段,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加强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设兴趣选修课程。例如,在开设英语专业选修课程的时候,应该结合学生当前的英语学习情况,开设英语电影、音乐欣赏课程、英语广告欣赏等。通过开设英语专业选修课程,不仅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2.1.3 在高年级阶段增开实用选修课

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学生的英语水平也会有所提高,所以针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学校就应该开设具有实用性的选修课程。在英语专业选修课堂上,教师应该更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交流,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组织一些有趣的课外英语学习,提高他们的英语技能,比如学生可以自主组织在课外开设“英语角”,加强对英语的练习,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在英语专业选修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课内教学以及课外实践教学之间的时间比例,要将课内教学时间与课外教学时间之间的比例控制在1:4左右,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英语能力,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的实践运用。

2.2 完善选课系统

在开展英语选修课的时候,学校不仅要完善选课系统,提高选课效率,还应加强对学生的知道。首先,在进行选课之前,学校应该加强对选课信息的公开程度,给学生提供相关的选修课信息,比如向学生提供选修课的教师、该教师的风格、选修课的教学内容、选修课的教学要求等。以上的选修课信息学校可以在选修课系统上公开让学生进行浏览,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选修课的内容,帮助学生选择一门更加适合自己的选修课程。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选修课程的认识,学校还可以成立相关的选修课指导小组,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就开始加强对学生关于英语选修课程的相关介绍以及指导。通过加强对学生的选修指导,可以提高低年级新生在选课过程中的方向性,帮助高年级学生更好地结合自身的学习特点以及兴趣来选择更恰当的课程。其次,学校应该完善自身的选修课系统,加强实现电子化和信息化,让学生通过网上选课要完成选课系统,但是在借助网络来完成选课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网络卡的现象,许多学生无法同时登录进入到选课系统,导致学生无法选择到自己喜欢的课程。所以学校就要加强对选课系统的完善,在开放选课系统的时候,可以实行错开的方式,让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段登录选课系统进行选课。

2.3 丰富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在英语选修课堂上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就应该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技术以及现代网络技术的帮助来进行多形式教学。首先,高校开设的英语专业选修课程都是大班课程,要想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其次,在英语专业选修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加强对现代网络技术的运用,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在英语专业选修课堂上加强网络信息教学,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中的开放性、交互性、自主性以及协作性,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去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高校还可以开发网上上课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来进行英语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可以随时地进行学习,并且能够进行多次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4 完善教学评价系统

完善对于学生的教学评价系统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过程中公开性以及透明度,还能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学校应该完善对学生的评价内容,加强对学生各个方面内容的评价,例如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日常表现、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考试成绩等,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综合评价。加强对学生的全面综合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缺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改正缺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所以,针对于教学评价不完善的现状,学校和教师都应该积极地完善教学评价系统。

浅谈高校专业选修课的教学 篇7

1 我国目前高等院校课程体系中选修课课程设置的基本现状

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中选修课的概念, 源于1869年美国哈佛大学校长Charleswillam提出的“选修制”。我国最早开办的近代意义上的大学是1895年的西学学堂, 即现在的天津大学。西学学堂在课程设置第一年为基础教育, 第二年开始选择学习五门专门学科。而真正意义上开始实施以学分制为基础的选修制则开始于1922年北京大学推行的《新学制》。改革开放以后, 教育部提出试行学分制, 各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开始体现出一些弹性。选修课的设置在高校中也日益普遍[2]。1999年, 各高校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 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高素质”的教育改革方向, 重新修订专业计划、重建课程体系。很多高校纷纷在压缩了毕业总学分的同时, 加大了选修课 (包括专业选修课) 的比例。在过去的9年中, 高校选修课的设置和教学情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许多高校积极采取与其相配套的学分制以确保选修课教育的实施[3]。各校在实施和完善学分制的同时, 也制定了选修课管理办法。对选修课的设置、课程的选择和教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选修课的开设及其教学质量仍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这需要教师、学生乃至整个我国教育界改变长期以来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思维定式以及对选修课本身的错误认识等。

2 专业选修课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1 对专业选修课含义的理解及态度的转变

目前我国高校选修课的设置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在对选修课的认识上还存在普遍偏差。许多高校及教师、学生对专业选修课重视程度不够。高校认为高校教学重点应当集中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 而专业选修课只是对专业课必修课的补充, 不太重要。因此无论是学校在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学大纲的组织编写过程中, 都容易忽视该环节。另外, 授课教师自身对选修课也不充分重视, 认为选修课是辅课, 不需要受到重视。学生选修专业选修课的目的也多是为了完成学校对专业选修课学分的要求, 而不是为了在所学专业的基础上拓展自身所感兴趣的知识面。我们应该从心理上根本转变对选修课 (包括专业选修课) 的认识态度, 充分认识到专业选修课的重要性, 明确专业选修课和专业必修课一样是高校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学校而言, 在教学计划的安排过程中, 专业选修课不应当处于从属于必修课的地位;对教师而言, 专业选修课的教学过程应当和专业必修课教学过程一样严谨, 他们共同服务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目的;对学生而言, 专业选修课是学生为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和满足自身兴趣而自主选择学习的课程, 而不是单纯为完成教学计划要求而随意选择的课程。

2.2 专业选修课教学方法的改进

专业选修课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教学应不同于必修课。它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 重视研究兴趣的激发、最新科研动态的传递及学习和科研方法的引导[4]。这就需要高校教师树立创新思想、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高质量完成教学过程。

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中, 最常见的教学方法仍是以教师为主的讲授法, 但作为专业选修课的教师, 必须以树立创新教育观念为先导, 以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在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除了改革课程结构外, 也应注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在采用讲授法时应注意详讲与略讲结合。对基本内容仍可采取“讲课”方式, 而对其他内容, 则可以且应当采用“讲座”方式, 加大信息容量, 提高速度。这种详略得当的讲授方式, 可使学生既能踏踏实实学到本课程最为基本或者核心的内容, 又可大大开拓知识面或视野。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 也被引入到各高校的教学当中。其生动、可视的表现形式有利于同学从抽象思维到具体情况的分析, 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作用, 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 我们在教学内容上要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科学概念及时传授给学生, 引导他们去探索新知识,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 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 积极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 把教师的角色从以“教”为主逐渐转化为以“导”为主。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想像力, 充分发掘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此外,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还需要在教育内容中增加一些专门有关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 使学生了解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进而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5]。

2.3 专业选修课的考核方式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是考试。这种核方式有其合理性, 却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对于专业选修课, 根据不同教学内容, 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 (如开卷、闭卷、口试、撰写论文、答辩等形式) 。在考试内容上, 既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又要注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专业选修课的考核过程中, 对于闭卷部分, 可以适当加入联系实际的论述题, 要求学生阐明自己观点并予以论证。教师不仅注重答题结果, 也应注重考核学生解答问题时的思维方式及思维过程, 对思路新颖、有独到见解的答案, 要给予奖励分数。同时, 在平时授课过程中, 教师需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 (包括出席、提问及回答教师问题的质量、讨论课上发言、撰写论文的优劣等) 。最后, 在考核中, 可让学生结合相关期刊写一篇论文, 并模拟学术会议进行演讲, 考察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将上述过程进行结果量化, 得到学生的总成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此方法,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对于无故旷课的学生, 要严格按照考勤规定管理。对于专业选修课旷考或者考试不及格的, 要如实反映在学生成绩档案中。

结语

专业选修课在整个教育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高校、教师、学生及整个教育界都应该充分认识到此点。目前, 需要我们在尊重我国高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积极稳妥地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摸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课程改革之路, 以保证专业选修课的教学质量, 最大限度发挥其对学生的促进作用。

摘要:从目前我国高校课程体系中选修课课程设置的现状出发, 从对专业选修课态度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进、考核机制的变化等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专业选修课的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拓宽其个性发展空间, 培养学生的创造及创新能力。

关键词:专业选修课,教学方法,课程设置

参考文献

[1]齐梅兰.在专业选修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 2004 (11) :43-44.

[2]鲁霜慧.中美高校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7, 24 (1) :90-91.

[3]陈娟, 关瑞芳, 葛曷一.谈专业选修课的教学[J].科技资讯, 2007 (28) :108-109.

[4]张秀琴, 李涛, 王守忠.高等学校选修课设置和教学的现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4, 27 (6) :747-750.

高校专业选修课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篇8

一、专业选修课设置模式改革

在高校专业教学计划中, 一般情况下, 要求专业选修课模块中要有具体的课程名称, 通常按专业执行教学计划中已有的课程开设。但由于专业教学计划在学生入学前就已制订, 经过三至四年进入专业选修课学习阶段时, 大多数课程已不能满足要求。按照这种模式, 大多数专业都是从教学计划中已有的专业选修课中选出若干门课程开设, 很少考虑各专业选修课开设的必要性、适用性与创新性。

为实现专业选修课的教学目标, 辽宁工业大学对各个专业选修课的设置模式进行了改革, 取消了专业选修课在专业教学计划中课程名称固定的设置模式, 根据实际需求, 在规定的学分内灵活设置专业选修课程, 使专业选修课设置更加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为了确保专业选修课设置模式改革后的课程质量, 学校明确了专业选修课设置申报程序。在制订执行教学计划时, 由专业教研室提出专业选修课的开课计划, 学院教学委员会进行论证审核, 学院将论证通过的选修课开课计划报教务处审批, 经教务处批准后纳入学期的执行教学计划。这样, 从制度上保证了专业选修课设置的灵活性、时代性和课程质量。

二、专业选修课教学内容改革

由于一些专业选修课所讲授的内容陈旧, 不能反映当前专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的实际应用情况, 降低了学生学习专业选修课的热情, 影响了专业选修课的教学质量。为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对专业选修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学校对专业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提出了要求, 必须紧密结合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与企业需求, 课程内容要能够反映有关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应用能力。

为保证专业选修课内容质量, 学校建立了相应的市场调研机制。要求各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相关的市场调研活动, 通过参加大学生招聘会、专业学术会议及定期到企业调研等渠道, 了解有关行业对大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与能力的要求, 熟悉企业所采用的设计新方法与生产新技术, 掌握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新动态, 在此基础上确定专业选修课的内容。在学院充分论证的基础上, 组织教师编写专业选修课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讲义, 并根据社会实际需求对课程进行动态调整。

三、专业选修课教学模式改革

在当前的高校教学中, 常见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专业选修课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教学不同于一般的专业必修课, 为了提高专业选修课的教学效果, 辽宁工业大学对专业选修课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

开设专业选修课的教师, 要根据课程性质与特点,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学校为鼓励专业选修课任课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要求。如课堂教学方式不作统一要求, 可以采取课堂研讨、实验分析、课外大作业讲评等方式;上课地点不作统一规定, 根据课程教学内容, 上课地点可在教室、实验室, 也可以在企业生产现场;授课教师人数不作限制, 根据课程性质, 一门课程可以由几名教师分单元共同完成教学, 有些内容可以聘请校外企事业单位专业人员讲授。

通过教学模式改革, 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根据课程的教学需要创新教学模式, 并进一步促进教学内容的改革。同时,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引导学生去积极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四、专业选修课考核方式改革

课程的结课考核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 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性。专业选修课传统的考核方式单一、内容简单, 学生很容易获得专业选修课的学分, 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 所以课程的考核方式与内容直接影响专业选修课的授课质量。为此, 我们改革了专业选修课传统考核方式, 建立了与学生能力训练相适应的专业选修课考核方法。

规定专业选修课的任课教师在制订开课计划时, 除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外, 还要根据课程特点, 制定相应的课程考核方式。比如, 根据课程特点可采用实验操作与分析、课外论文、专题设计、答辩等考核方式, 考核的重点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学校对此项工作组织专项检查, 现已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对专业选修课开课教师的要求

在以往的教学安排中, 开设专业选修课的教师, 有很大一部分是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 由于有些年轻教师实践能力与教学经验不足, 使专业选修课的教学效果较差。

为适应专业选修课改革的需要, 实现专业选修课的教学目标, 对开设专业选修课的教师资格提出了要求。原则上专业选修课要由具有较强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担任, 也可根据需要聘请校外专家来校担任。同时要求专业选修课任课教师定期到企业走访调研, 并利用假期到企业进行岗位实践, 以掌握专业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 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六、加强专业选修课教学质量的监控

当前, 在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 专业选修课的质量监控常处于边缘化, 不利于专业选修课的建设。因此, 为了确保专业选修课改革的实施效果, 学校加强了专业选修课教学的质量监控。学校制定了专业选修课的质量标准和评价办法, 建立了校院二级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专业选修课的申报与教学质量跟踪检查制度, 坚持学院领导、校教学督导组深入课堂 (教学现场) 听课, 每学期组织对专业选修课进行教学评价, 由于采取一系列质量监控措施, 为专业选修课的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为了鼓励教师加大对专业选修课的教学投入, 学校制定了相应的鼓励政策, 对于通过教学评价达到教学质量标准的专业选修课, 提高相应教学津贴的课程系数, 从机制上保证了专业选修课的教学质量。

七、专业选修课改革的实施

学校高度重视专业选修课改革, 出台了《辽宁工业大学关于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专业选修课设置模式改革的有关规定》等文件, 对选修课的设置、课程的选择和教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重点改革专业选修课的设置模式和教学内容, 要求各专业培养方案中只规定专业选修课的学分和开课学期, 取消课程名称。各专业根据实际需求, 在规定的学分内灵活设置专业选修课程, 以便及时更新优化教学内容, 使专业选修课的设置与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知识的要求相适应。同时, 要加大专业选修课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改革, 围绕提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来设计教学过程, 实施灵活的考核方式。

各学院认真研究专业选修课的设置及教学内容, 摒弃固守多年的陈旧课程, 代以新知识、新技术。改革初始阶段, 要求每学期每个专业至少能开出一至两门新的专业选修课, 经过几个学期的积累和完善, 形成了如“汽车新技术”、“机械设计案例分析”、“微软.NET框架技术”、“电子商务前沿专题讲座”、“营销创新”等一批专业特色课程。

任课教师创新专业选修课教育观念, 以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 采取“讲课”与“讲座”方式并存, 加大信息容量, 使学生既能学到本课程最为核心的内容, 又大大开拓知识面或视野。

实施专业选修课改革, 还须进一步加强两方面工作。一是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加强产学研结合, 提高专业选修课的教学效果;二是改进教学内容, 改进考核方式, 增加现场教学、案例教学。

专业选修课改革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提高了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同时, 增强了教师教学工作的责任感与主动性, 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努力钻研业务、参与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工作的积极性, 进一步提高了专业教学能力。专业选修课改革也促进了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考核方法的深化改革, 进一步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 实现了专业选修课的教学功能。在专业选修课改革过程中,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中,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吕志凤, 战风涛, 姜翠玉.浅谈专业选修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10) .

[2]齐梅兰.在专业选修课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 2004, (11) .

专业选修 篇9

纳米科技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一门具有前沿性、交叉性的新兴学科,其新颖性、独特的思路和首批研究成果的问世,在科学技术界、军界和产业界产生巨大反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纳米科技的发展将会带动许多相关学科的发展,可能引导下一场工业革命,成为信息时代的核心,甚至改变人们的传统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纳米科技被认为是21世纪的新动力[1]。纳米材料是纳米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的物质基础。纳米材料是原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固体化学、胶体化学、化学反应动力和表面、界面科学等多个相关学科交叉汇合而出现的新学科生长点,把人们探索、改造自然的能力从过去的宏观领域延伸到物理的微观领域,纳米材料的研究与发展对人类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1世纪是纳米科技突飞猛进的世纪,纳米科技水平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象征,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和创新意识,各高校相继为本科生开设《纳米材料》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纳米材料的基本知识,掌握纳米材料的内涵、性质、制备技术及应用等,了解和掌握时代发展的脉搏,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前瞻性的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纳米材料》具有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涵盖内容广泛的特点,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作为专业课的教师,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实际体验,对高分子材料专业选修课程《纳米材料》谈点体会和想法。

二、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结合前沿

纳米材料,就是在纳米量级(1—100nm)范围内调控物质结构研制而成的新材料[2],是指材料的大小在1—100nm之间的微小物质。相对于纳米材料,普通材料为“块材”,是属于“宏观”世界的材料,肉眼可见,十指可触。纳米材料的颗粒肉眼看不见,需借助高倍数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纳米材料是种处于既非宏观尺度的物质,又非微观尺度的物质,称其为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的“介观”世界。进入纳米量级的材料因其特殊的结构,从而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奇异或反常的特性,被科学家们誉为“超微粒材料”,不能用宏观的理论来推论纳米材料的特性[3]。

纳米材料是一个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内涵非常丰富。依据材料化学组成可分为:纳米金属、纳米晶体、纳米陶瓷、纳米玻璃、纳米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等,此外还可依照材料的维度、物性、应用等来进行分类,涵盖内容非常广泛,课堂教学因学时有限不可能将纳米材料的全部内容进行精讲,教学内容的选取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进行一门新课,尤其是一门反映科学前沿的课程,教师简单地将收集到的知识点和自己的科研成果进行组合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对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有机整合,既要提高这门课程的深度,又不能过分狭窄[4]。因此,《纳米材料》课程的教学内容选取依据主线和辅线明确、广度和深度统一、基础和前沿衔接、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来考虑。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纳米材料的发展速度更是惊人,《纳米材料》的课程安排不仅要包括介绍纳米材料基础知识,传授与高分子专业相关的纳米知识,而且要紧跟纳米材料发展步伐,适时引入科研成果发展最新动态,培养学生的科技发展观,同时将材料绿色化理念纳入课程,培养学生绿色环保的意识,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具体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概论,介绍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及分类,重点讲授纳米材料的判断依据。(2)纳米材料的结构、基本效应和性能,该内容是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3)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制备方法,重点讲授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及纳米材料的自组装与模板合成。(4)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这是纳米材料和聚合物材料交叉发展的结晶,代表材料学科发展的一个强劲方向。重点介绍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及聚合物—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对当前的研究热点如聚合物/粘土纳米复合、环氧树脂基纳米复合、聚酯纳米复合、聚合物/碳纳米管纳米复合等体系进行详细讲授。(5)材料绿色化理念,先进材料的发展及应用在给人类及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高分子材料对环境的“白色污染”问题也日趋突出。尽早向学生传授环保意识非常必要。在材料的研发及应用过程中,不能只片面追求材料的性能与功能,忽视消耗的资源及对环境的污染,应将预防环境污染的战略持续应用于材料生产和使用周期全过程,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该章节内容介绍绿色纳米合成技术在纳米材料研究中的最新进展,结合专业引入绿色高分子相关概念,让学生了解材料绿色化的必要性及途径,培养学生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6)纳米材料的应用,介绍其在电子、信息、军事、生物、化工、能源环保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探索

与专业基础课相比,学生往往不太重视专业选修课,但专业选修课是专业基础课的补充和扩展,是拓宽学生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显著增强教学效果。

1. 从身边常见的现象入手,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作为教师,大家都曾有过这样一个体验,自己讲课很尽责,但课堂效果并不好,学生的听课兴趣并不大,原因何在呢?我们不能将原因全部归咎于学生,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在教师方面,每个人都有过做学生的经历,当老师讲授的内容能够激起学生兴趣时,学生精神状态非常好,课堂效果自然而然就好。当老师教条式讲授内容时,虽然讲授的内容非常重要,但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他们会觉得枯燥乏味、理论高深,为了应付考试、拿到学分而被动学习,课堂效果当然不好。

在开始讲授一门课程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至关重要的。开始讲授《纳米材料》时,我没有直接进入纳米材料相关主体内容的介绍,而是从司空见惯的现象入手,给学生提了几个小问题,让学生去思考。例如:对于日常所见的金属(金、铂、铜和铁等),都知道它们具有不同的颜色,这是常识。当这些大块金属被细分到一定小的尺寸后,黄灿灿的黄金变成了黑色,银白色的铂金变成了黑色,美丽的紫铜也变成了黑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异的现象?我们知道蜜蜂会辨别方向,其实鸽子、蝴蝶、海豚,以及水中的某些细菌都有辨别方向的能力,经过长距离的出游后,为什么它们具有回归的本领?池塘里的荷叶出淤泥而不染,原因何在?晶体物质的熔点是一定的,但当其被细分成超微粒后,熔点会明显下降,如金的熔点是1064℃,当颗粒尺寸为10nm时,熔点降至1037℃,颗粒尺寸小到2nm时,熔点降至327℃,熔点为什么会变化?陶瓷通常是脆性材料,能将其变成韧性材料让陶瓷弯曲吗?……有些现象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但没有仔细探究过原因,有些现象与我们所知的常识不符,无法用常识来解释……我先提出令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再让学生去思考,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借此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问题、兴趣教学法可以贯穿一门课程的始终,让学生从被动听课的状态转变为主动思考的状态,对提高教学质量非常有帮助。

2. 运用直观、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吸纳知识所借助的媒体,对于不同的课程因其性质及涵盖内容不同,所适用的教学手段也不同。纳米材料的许多知识肉眼看不到,只有借助高倍显微镜才能呈现出其微观世界的奇妙缤纷,尤其是一些伟大的科研成果和纳米结构,仅用语言和文字来描述,无法形象的表达,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只有借助图像或动画才能生动形象地体现出来。再者,该课程涵盖的信息量非常大、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可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利用视、听、说向学生提供包括图形、表格、照片、声音等大量的素材资料,必要时可进行动画模拟,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提高形象思维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强化学习效果。例如在讲到人类具备操纵单个原子的能力时,我将1989年IBM苏黎世实验室科学家用STM的针尖搬动35个氙原子,精确定位“写”出了IBM字样的精彩图片用多媒体呈现出来,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在讲授碳纳米管的独特电学性能———电子只能在单层石墨片中沿纳米管的轴向运动,径向运动受到限制时,将碳纳米管的奇异结构———壁管侧面由碳原子六边形组成、两端由碳原子的五边形封顶的图片呈现出来,学生理解起来也就轻而易举。碳簇如C60、C70等的结构也非常奇特,学生看到其形貌后非常感兴趣。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轻松地向学生输送信息量比较丰富的知识,完成以往板书教学无法完成的教学内容,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可以将抽象的问题进行直观性的表达,教学效果生动形象,学生乐于接受;多媒体技术还具有方便灵活的特性,对于难于理解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课下也可以反复观摩,非常方便。

3.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法。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按部就班地讲授,如同“填鸭”一样向学生灌输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要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法即让学生当老师,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对于学生感兴趣的、便于展开讨论的内容,让学生写成讲稿或做成课件来进行讲授,如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该章节内容与专业知识结合紧密,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且能进行拓展,让学生自选一个感兴趣的主题来进行讲授。通过此途径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另一方面,他们亲身经历查阅文献资料,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总结,做课件或写讲稿,直至最后站在讲台上进行内容讲授等一系列的过程,不但提高了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的能力,而且让学生体验了此过程的复杂与繁琐,了解到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是通过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的,学会尊重教师的教学成果,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此外,还要了解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内容,及时把握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参与教学法不但加深了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而且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深受学生的欢迎。

四、结语

纳米材料出现的重要科学意义在于它引领人们认识自然的新层次,在纳米领域发现新现象,提出新概念,认识新规律,建立新理论,为构建纳米材料科学体系新框架奠定基础[5]。在讲授《纳米材料》过程中,通过精选内容、探索问题教学法、兴趣教学法,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及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有关纳米材料的相关知识,把握纳米材料的发展方向,引导学生从事前瞻性的科研活动。由于纳米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需要不断及时更新授课内容,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许多动态知识很难在课堂教学中及时补充更新,这也是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林鸿溢.新的推动力——纳米技术最新进展[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3.

[2]潘爱珍.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的现状和展望[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9, 1 (3) .

[3]马远荣.纳米科技[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3.

[4]徐国财.讲授前沿课程促进教学相长[J].化工高等教育, 2004, (2) :93-95.

专业选修 篇10

在这种基于金属材料和功能材料孕育的材料物理专业基本无可借鉴的先例, 需依靠自身不断的建设、发展和创新。专业选修课程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设置和修订, 应该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果, 学生的就业率、就业层次以及进入研究生阶段继续深造的人数较早些年已有大幅度提升, 已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项, 获得校级精品课程1项, 并获得了1个校级教学团队。在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中, 尤其是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材料物理性能等课程, 按照原有教学大纲的要求, 难以找到合适的实践教学手段和途径。我们充分依靠学校专业特色, 在金属材料、冶金工程等专业中探寻适合于该专业特有的教学大纲, 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 当前的教学大纲对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是行之有效的。但面对新时期对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目标的要求, 尤其是对动手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 考虑到现有教学条件、学生主观态度和指导教师水平等多方面因素, 现行的教学大纲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2 我校材料物理专业选修课程存在的问题

1998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 到2012年的几次专业培养计划的补充和修订, 普通高校对本科专业的设置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培养目标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教学大纲更是以学生深造、就业和服务社会为导向不断调整。然而, 实践性较强的选修课程依然主要通过教师讲授来完成, 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情况和教学内容未见明显改善, 实践操作环节的课时量并没有明显增加, 原有的实践课时量和完成质量有待于考究, 教学的方案、内容和过程几乎未变。因此, 目前材料物理专业选修课程的教学存在着难以适应不断改进的专业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无法恰当对接等突出问题。如何在新形势下改进教学大纲和内容, 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 确保教学保质保量的顺利完成, 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是高校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对此我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初步实践。

3 我校材料物理专业选修课程改革的对策

在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背景下, 党中央及教育主管部门已做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从1999年的“质量工程”到2010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制定, 十年间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和创新, 由以人为本提高教育质量的人才培养理念, 逐渐转变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我校材料物理专业的选修课程应紧密结合专业培养方案, 以材料和物理两学科为中心, 使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基本原理及一般方法, 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课以及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和实际动手能力。为此应彻底变革教学方案和大纲, 教学方式由单一的教师集中讲授调整为以学生实践为主, 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模式。集中是指涉及理论性较强的学习内容, 由教师集中讲授来完成, 考核主要通过学期末的理论考试来衡量, 作为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散是指学生实践课时采用分组形势, 按照预先设计的实践内容和方案, 在教师的引导下, 由每个小组的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给出综合评分, 作为学生平时成绩。学生的最终成绩由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累加得到, 其中考试成绩比例应由原教学大纲要求的70-80%, 调整到30%, 而平时实践环节成绩调整为70%, 大幅增加实践环节考核指标的权重。采用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尤其是大幅提高平时实践成绩的比例, 充分体现出增加和改进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目标。

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 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如何正确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是要思考的核心问题。在教学环节中,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学习收获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分散实践的教学方式由五位同学组成一小组, 由教师的指导和引领、小组的组长具体负责的机制。包含现场实践内容的操作和创新设计、PPT专题讲述和小组讨论等互动形式。要求学生提出具体问题, 各小组之间不能重复, 由负责教师现场答疑, 内容汇总整理后作为每个学生实践教学环节成绩的重要部分, 使得学生由被动式的听来学习新知识向主动想的学习方式转变。与此同时, 学生在了解教学内容、实践手段、设备运行、技术交流的过程中, 适当进行一些动手技能培训, 包括一些实验的尝试性设计,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类似于参与生产过程之乐。这样通过充实的实践教学环节, 增进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加强师资队伍素质建设, 提高实践教学环节能力。材料物理专业选修课程的教学具有很强的现场性, 比如:稀土冶金原理与工艺课程中的两个实验项目:稀土湿法冶金和火法冶金, 包含初期教师演示实验及后期学生设计和操作实验两部分, 操作的自由度较大, 为学生提供了非常宽的设计空间;同时要求教师不但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 还应熟悉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目前, 大多数学校存在着高级职称的教师忙于科研, 中级职称教师忙于理论教学, 初级职称教师忙于职称培训的实际情况。有资历的老教师由于多种原因无法参与实践教学环节, 青年教师往往被安排来进行指导, 因缺乏实践经验, 而无法完全保证教学的质量。对此应始终把加强教师梯队建设作为重要的教学改革任务来抓。首先, 加强教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认识, 将实践教学调整为业绩考核和职称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 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 针对青年教师比例较多, 且缺乏实践经验的特点, 采取以“一老带多新, 多学科交叉”的梯队建设方式, 形成一支专业知识强、实践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中青相结合的高水平教学队伍, 既保证了教学的质量, 也锻炼和培养了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 针对新形势下材料物理专业选修课程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如何不断深化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构建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案,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教改方向。

摘要:紧密围绕专业培养目标, 坚持以从业能力为导向, 结合理论教学实际, 对新形势下我校材料物理专业选修课程的教学大纲、内容和实践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分析了当前形势下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探讨了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的诸多因素, 指出了如何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环节改革, 为培养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材料物理,选修课程,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叶宏, 闫忠琳.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与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 :126-127.

[2]于化东.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 2010 (21) :23-25.

[3]耿桂红.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 24 (5) :110-114.

[4]朱正伟, 刘东燕, 何敏.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教学环节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 2008, 78 (2) :74-76.

专业选修 篇11

关键词:幼师专业;科学选修课;教学策略;案例

背景

长期以来,男性青年基本不报考幼儿师范专业,各地方幼儿园招聘教师更是鲜有男性应聘,从而导致幼儿园师资队伍性别结构严重失衡。目前江苏地区幼师男女性别比达1∶99,许多幼儿园长期无男教师。

“十二五”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师资队伍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和保障。江苏省开展招收免费幼儿师范男生教育试点,鼓励优秀男生初中毕业报考幼师专业,创新幼儿园男教师补充机制,目的就是切实解决幼儿园师资队伍性别结构失衡问题。同时,这也有助于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是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的助推器。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举措可以形成良好的幼儿教育生态环境,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更好地培养幼儿刚毅和勇敢的品质,进一步提高民族素质。

在幼儿园,男老师和女老师不一样,男教师在孩子心中树立的更多是勇敢、阳光、坚强、豁达的高大形象。为了发掘幼儿师范专业男生们的潜能,塑造他们健康阳光的形象,学校特意为男生创设与女生不同的授课模式,比如开设适合男生学习的选修课程:跆拳道、健美操、散打、围棋、武术等。

开设科学选修课的必要性

幼儿教育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欧美发达国家就非常重视在幼儿园教学中发展幼儿的独立性、创造性,注重综合素质培养。譬如,美国历来重视向儿童进行科学的早期教育。美国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有关于动物、植物、非生物、天体气候一年四季中的变化等。教师对不同年龄班级的儿童进行的教学则要求排列出符合季节性的课程,并有系统、按顺序进行连续性教学。然而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偏重于文学和艺术的教育,对于幼儿的科学教育不够重视。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对很多科学知识一知半解,科学素养有待提高。因此,幼儿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应重视科学课程的安排。

免费师范男生在进入五年制幼师专业学校前大多成绩优秀,并且理科成绩突出。相对于幼师专业的女生来说,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都比较强,对科学的兴趣也更加浓厚。所以,对幼师男生除了开设传统的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理科课程以外,还可以针对幼师专业特点开设科学选修课,使他们具备上幼儿园科学课的能力。这不仅可以发挥男生们的优势能力,更对今后提升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和提高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教学策略及案例

针对幼师专业男生班开设的科学选修课应围绕专业特色,以趣味性的知识和实验为主要教学内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既能够动手操作,又学会动脑自主思考,最终让学生会演示趣味小实验,会制作科学小教具,会设计幼儿园科学活动课,能够上一节生动的幼儿园科学活动课。

1.主题实验

科学选修课包含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学科的教学内容,而这些学科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科学选修课的教学应注重实验。由于课程针对的是幼师专业的男生,因此选取的实验都是趣味性强、材料简单的小实验。通过课堂上分组实验的训练,提高学生操作实验的能力,启发他们思考。另外,实验前后对实验材料的放置、实验过程对实验细节的把握都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细心的好习惯,这也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根据书本的章节或其他分类方法整理趣味小实验,让每节课有一个主题。例如,根据适合幼儿园小朋友玩的纸飞机游戏,可以安排学生做一节关于伯努利原理的实验课。选取的实验有:两个气球越吹越近、气顶球、“吹”起乒乓球、吹纸做的翅膀、折纸飞机。前三个小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掌握理解伯努利原理。第四个小实验中学生会发现,对着用纸制作的翅膀吹气,翅膀能够往上举,这就能了解小鸟和飞机为什么能够停留在空中,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伯努利原理。最后,学生折出各种纸飞机,根据伯努利原理,设计纸飞机的机翼,可以让纸飞机飞得更高更远。

2.玩具制作

孩子对玩具总是充满兴趣。如果玩具中蕴含着科学知识,那对孩子的科学启蒙非常有益。如果幼儿园老师能够制作或者带着孩子制作一些科学小玩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更能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在孩子心里埋下科学的种子。

例如在介绍电学方面的小实验时,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利用一个小电路来做一个玩具。将一节一号电池的正极用万能黏土粘上一个小灯泡并接上一根导线,负极也接上一根导线,这两根导线之间只要接上金属物件如回形针,就形成了一个闭合回路,灯泡就发光了。原理很简单,为了做成玩具吸引孩子,可以将电池包上彩纸,粘上翅膀和小脚,画上眼睛,并将两条导线的接触端分别用铝箔纸包裹成触角样,这就做成了电子虫虫。只要孩子用虫子的两个触角接触金属类物品,虫虫就会发光,非常有趣。但是要提醒孩子注意安全,不可触碰插头或电器。

3.活动设计

幼师专业的学生除了应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能够动手操作实验、制作科学小教具之外,还应能够学以致用,会设计一些适合幼儿园教学的科学活动课,培养孩子热爱科学的情感。因此,上完主题实验课或者玩具制作课后,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幼儿园的教学需要,设计幼儿园科学活动课,并将教案编写出来。

例如,教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最近幼儿园孩子对火箭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请同学们设计一堂科学活动课介绍火箭的基本原理,激发孩子探索科学的热情。学生可以将在实验课上做过的气球反冲实验应用到教学上,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设计一些简单的反冲小实验让幼儿园孩子探索实践,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分析类推和判断能力。学生完成教案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相互学习,然后师生再次讨论,把各小组的讨论结果汇总并总结,达到合作学习、共同学习的效果。

4.模拟课堂

幼师专业的学生将来要走上幼儿园的讲台,做孩子的科学启蒙导师。所以,学生们不仅要会演示实验、制作教具,更要能够用科学的,孩子能接受的语言解释有关实验现象和科学原理,启发孩子思考、鼓励孩子探索。因此,在这门课学期结束前,可以安排学生创设幼儿园的课堂情景进行模拟教学,体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上科学活动课的经历,这对学生来说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挑战,也是迈向专业路上的第一步。

在模拟课堂上,学生们可以将自己的教室模拟幼儿园的教室简单地布置一下。扮演教师角色的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其他学生暂时扮演幼儿角色,所有同学都须进入自己的角色中。“幼儿教师”上课应注意声情并茂,语言生动并简单易懂,科学知识讲解恰当适度,能够吸引和启发孩子的探究热情。其他同学要根据幼儿的实际配合“幼儿教师”,回答问题、完成游戏等。模拟结束后,所有同学对“幼儿教师”的教案及教学进行点评,讨论其优缺点,最后老师做出评价及总结。

结束语

针对幼师专业男生班开设的科学选修课是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必修课程之后开设的,没有固定的教材及教学模式,所有适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知识和教学策略都可以成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且,不仅男生需要这样内容丰富的科学课程,女生们也同样可以接受这样的科学教育,这将会全面提升未来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更为幼儿园孩子将来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专业选修 篇12

关键词:专业选修课,形成性评价,高校

一、高校专业选修课的尴尬境地

专业选修课是高校按照人才目标培养的要求,针对学生专业方向、学科发展趋势,为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完善学生知识智能结构而开设的供学生自由选择修读的课程[1]。从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来,为了使大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机会,获得更好的发展与支撑,我国高校普遍开始为学生开设大量丰富的专业选修课。不可否认,专业选修课从开始设置以来,确实为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多,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凸显,考研、考公务员,成为一部分大学生学习的中心任务。在这样的学习动机驱使下,高校的一部分专业选修课便处在尴尬的境地。学生对专业选修课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尤其是考查形式的专业选修课,得不到大学生的广泛重视。一部分学生只把它们作为获得学分的形式,抵触教师的严格要求,选修课或者成为他们的自习课,或者成为他们的睡觉课,或者成为他们的娱乐课。

面对这种现状,高校教育者们一直都在苦苦探寻解决方法,他们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精选教学内容,努力尝试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在课内外增加丰富的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中由被动变为主动。而这一系列的努力,并没有明显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仍然处于被动地位,这也是教育者最头疼的问题。这一方面说明,要提高高校选修课的成效应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说明,在教学工作中一个决定性的因素还没有被充分利用,这就是高校教育教学中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手段。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采用的是在一门课程结束时,由教师对学生是否达到某一标准进行一次性评价的评价方式。虽然在期末成绩中,有30%—40%的平时成绩,但是平时成绩基本只包括平时作业和出勤两项内容,这种评价方式很难对学生起到及时的督促、引导和激励的作用,更加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要提高专业选修课的成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关键要从评价方式和评价手段的改革做起,以形成性评价方式和手段来弥补终结性评价的不足。

二、形成性评价的特点

形成性评价源于美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兴起的认知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即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形成”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监控与评价,为教师与学生提供反馈,并将评价中收集到的信息用于调整和完善教学,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进步及提高教学质量[3]。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比,有以下突出特点。

(一)反馈的及时性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比,其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它的及时反馈性。终结性评价是在教育教学过程结束时对学生的评价,考核的就是学生学习的最后结果。这种考核方式对于每个学期都有新的学习任务的大学生来说,起不到真正的反馈督促作用。形成性评价强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监督,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情况,及时对自己的学习状态作出调整,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真正对学生起到反馈作用。

(二)目标的动态性

由于形成性评价具有反馈的及时性,它还具备评价目标动态性的特点。在及时反馈中,教师和学生可以针对学生现实的学习情况,及时地对过高或过低的学习目标进行调整,从而使学习目标总动态地保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

(三)主体多元化

终结性评价往往只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一人唱主角,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形成性评价则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可以是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可以是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可以是小组之间的评价[4]。在这样的多元主体评价中,形成性评价更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使学生处于积极的主动地位,成为评价的主动参与者,积极执行者。

(四)内容的全方位

终结性评价的内容往往局限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形成性评价的内容是全方位的,既包括对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也包括对在学习过程中情感与态度提升的评价,更包括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各种综合能力的评价。学生在形成性评价中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出现,而不再是传统评价方式中的单纯的知识容器。

(五)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发展

终结性评价设置在学期末各门功课结束时,评价的标准是一个统一的教育目标,用学生间的成绩作比较。而形成性评价设置在每个学习阶段之中或之后,直接指向正在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真正为师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同时形成性评价强调的评价指标是每个被评价者在学习过程中与自身相比是否有改进或提高。所以形成性评价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相比,注重的是每个学生的进步,即每个学生是否都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形成性评价的优点

基于形成性评价以上的特点,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比,具有以下突出优点。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责任感

形成性评价的主体是多元化的,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生必须要积极地参与起来。同时,形成性评价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反馈,学生随时内省自己的状态,从而作出及时的调整。所以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极大地促动学生增加学习的自主性和责任感[5]。形成性评价的目标是动态性的,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因无法达到过高学习目标带来的挫败感,成功的喜悦势必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性评价的内容是全方位的,学生可以从各个方面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同时形成性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和态度的养成,以学生自身的进步为评价标准,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增进生生间、师生间的沟通合作

形成性评价中教师和学生是时时互动的,教师要全方位地了解他的学生,不再只是局限于知识与技能的考查,更要跟踪学生的情感和思想,这样必然会促进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而且灵活的评价方式可以使师生间的互动沟通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形成性评价不仅看重学生的自评,也看重学生间的互评,尤其是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评,这样不但可以起到使学生互相鼓励、互相监督的作用,更强调合作性学习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这种合作性学习对学生将来踏入社会,适应团体的分工和协作无疑是一种锻炼和准备。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形成性评价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主人翁精神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动力。而学生的热情和动力、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会使教师受到感染,成为教师的热情和动力。同时,形成性评价对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广泛的知识背景,还要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的教学精神、灵活的教学手段、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的责任心。也就是说,形成性评价同样会督促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四、形成性评价可以有效促进专业选修课的成效

基于以上对形成性评价特点和优点的探讨,高校专业选修课可以使用形成性评价来提高专业选修课的成效。专业选修课缺乏成效的首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动力、缺少热情,而形成性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使学生意识到要对自己负责,学会自主学习、积极钻研。同时形成性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对自己的知、情、意有一个清晰的把握,每一阶段的进步都会成为下一阶段前行的动力,学生会真正地由被动变主动,从而巧妙解决教育者最头疼的问题。学生有了兴趣,有了热情,变得积极主动,专业选修课的成效自然会大大提升,从而开设专业选修课的初衷、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与支撑的目的也就实现了。同时师生、生生之间的和谐互动,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之间会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推动学生的积极发展。所以,形成性评价是一种有效提高高校专业选修课成效的好办法。虽然任何一种新的尝试都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形成性评价在高校专业选修课的教学实践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为了学生的未来和发展,高校教育者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以新思想、新方法提高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梁天全.高等师范院校选修课的思考[J].大连教育学报,2006,(3).

[2]张润.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自主性的促进机制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9).

[3]张晓松,卢艳,刘红梅.论形成性评价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利学版,2008,(1).

[4]杨芝瑛.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上一篇:刑事强制措施制度改革下一篇:示范预防接种门诊